時間:2023-02-27 11:06:2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機電類專業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2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所涉及的理論、設計及分析方法具有很強的工程應用性和實用性,在學生的整個知識體系中占有相當的比例,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及后續課程的學習都十分重要。計算機類專業的模擬電子技術課程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學時少,內容多
為了突出專業課程的學習,很多學校的做法是壓縮電路分析課程的學時數,甚至取消了電路分析課程。而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知識多且比較分散,它集高等數學、電磁學、物質結構理論和電路分析等知識于一體,該課程的學時數(含實驗)一般在80學時以下,在如此緊張的時間內要完成該課程的教學工作,不僅老師感到困難,學生也有很吃力。
2.2學生認識不到位
很多學生錯誤地認為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應該是電子、機械類專業學生的專業課程,他們在專業學習中一般都有重視軟件而輕視硬件的傾向,而且,學習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成就感往往不及其他課程來得快和強烈,因此,就造成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剛剛從中學過度到大學的學生,很多還沒有找到適合本課程的學習方法,模擬電子技術主要以原理分析為主,而學生更多地相信精確的數值計算,他們往往認為只有經過嚴格的數學推算得出的結果才是可信的,當實際結果與嚴格的理論演算結果有出入時,他們難免會感到困惑。學生的認識不到位和思維方式上的差異,導致了計算機類專業中該課程的教學效果一直不太理想。
2.3課程教學本身存在問題
計算機專業的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完全套用電子、機械類專業的那一套,有些學校甚至完全由機電類專業的老師來教授該門課程。這些教學內容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與計算機類專業存在脫鉤的現象,沒有突出本專業的特色。近些年來,很多高校的計算機類專業的同仁們對本課程進行了一定的改革探索,并總結了許多值得借鑒的經驗,但是,對于不同的學校和不同的學生,這些教學改革舉措應該不盡相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切忌“拿來主義”和生搬硬套。我們也對賀州學院的計算機類專業的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做了一些研究和探索工作,實踐表明這些工作有益于提高教學效果。
3教學改革的內容和措施
為了使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更切合計算機類專業的實際,我們做了一定的探索以提高教學效果和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3.1教學內容的甄別與整合
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涉及的內容多且知識面廣,為了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我們根據計算機類專業的特點,依據“必用、夠用”的原則甄別和整合課程內容。受學時數的限制,計算機類專業一般無法系統開設電路分析等先導課程,但電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貫穿于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因此,我們把電路分析課程的主干內容整合到模擬電子課程之中。在正式講解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內容之前,我們花4至6個學時重點講解電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應用,主要有KCL、KVL、疊加原理、戴維寧定理、諾頓定理及密勒定理。經過對多部國家級模擬電子技術教材的比較,我們選定康華光教授主編的《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部分)》(第五版)作為我院計算機類專業的教材。該教材加強了基礎理論,如加強了半導體的物理基礎和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同時也注意吸取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如加強了線性集成電路和數字集成電路(包括中、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原理和應用,新增了電子電路的計算機輔助分析等內容。該教材歷經多次改版以緊跟當代電子技術的發展步伐,但我們不是全部講解教材內容,依據“必用、夠用”的原則甄選講解內容,其他內容留作學生課外閱讀,以開闊視野。經過討論,我們將教材內容整合成半導體器件、放大電路基礎、信號產生與處理三大部分,將直流穩壓電源的內容作為任務驅動式教學內容。
(1)半導體器件部分簡要介紹常用半導體二極管、三極管及場效應管的基本結構等基本知識,重點講解它們的應用及經典電路的分析方法。
(2)放大電路基礎部分重點分析三極管單管共射放大電路,包括靜態工作點的設計及穩定措施、輸入輸出特性、電壓增益計算、輸入輸出電阻等特性,然后介紹集成運算放大器的“虛短”和“虛斷”等基本概念及集成運算放大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等知識。
(3)信號產生與處理部分重點介紹有源濾波電路和正弦波振蕩電路,信號產生與處理部分知識是今后學習接口技術、理解芯片電路設計原理的基礎,所以,不能簡單地將這部分知識從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內容中刪掉。
3.2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我院計算機類專業的模擬電子技術課程一般安排在大二的第一個學期,由于課程內容多、難度大,而且相當多學生的前導課程知識掌握不牢,所以,他們在心理上產生一定的畏懼感,鑒于我院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對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實踐做了一定的探索。
3.2.1理論教學靈活多變
課堂教學方法很多,常見的有講授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任務驅動發、啟發式教學法等,要生動有趣講解好本課程的內容,往往要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方法才能取得預期效果。本文重點介紹啟發式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法在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1)啟發式教學法。
課堂教學最忌諱的是老師一言堂,教師必須想辦法活躍課堂氣氛,啟發式教學法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激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鋪展由表及里循序漸進地不斷引出問題,啟迪學生去思考、分析問題,直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途徑。比如,在講解KCL時有學生對定律無法理解,教師就可以用水管中水流的特性做類比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然后借用中學電學中關于電流、電荷的知識來引出電荷在導線上不能積聚,從而得出任意時刻流進節點的電流之和必然等于流出節點的電流之和的結論。為了進一步鞏固KCL相關知識,教師應該提出節點的相對概念,即電路中的節點既可以是一個電路分支的交叉點,也可以是任何一部分電路。這樣擴大了節點的概念,學生自然就掌握了KCL的更廣泛的應用。比如在講到NPN和PNP型三極管時,發射極上的箭頭標識的方向不同于集電極和基極上的電流方向,如果將三極管看作是一個節點,那么從宏觀上就很容易得出放大電路中三極管三個極上的電流分配關系:Ie=Ib+Ic。有了宏觀認識以后,再講解三極管電流分配關系的微觀解釋就顯得較為輕松。
(2)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它將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工程實踐性比較強,因此,當學生具備一定模擬電子技術基礎以后,教師就可以在課程的教學中使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比如,當學生學完二極管電路的分析方法以后,學生具備了二極管半波整流的知識,然后給他們布置新的任務:查閱資料,掌握常用全波整流電路的相關知識。很多學生通過網絡和圖書館的資料掌握了橋式整流電路的結構特點和工作效率,在此基礎上,我給他們演示一臺卡式錄音機的故障現象:單獨用干電池供電時,錄音機工作正常;單獨用220伏交流電供電時,錄音機不工作。然后拆開錄音機,讓學生觀察電源部分電路的結構特點,最后給他們布置任務:畫出錄音機電源部分原理圖,分析各部分電路的功能。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可以將教材中直流穩壓電源部分知識的教學徹底轉換為以學生為主體,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2.2理論與實驗教學交叉融合
計算機類專業的學生大多計算機操作能力較強,因此,在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中,我們引入了SPICE仿真軟件。有了此類仿真軟件,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在理論教學中可以先用仿真軟件演示有關理論或電路的宏觀外在表現,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學生在用物理器件做實驗前也可以先用仿真軟件做一遍,這樣可以提高實驗效率,降低實驗損耗。有了仿真軟件,課堂上無法及時完成的實驗,學生還可以在自己的電腦上完成。所以,利用仿真軟件可以實現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相互交融,當然,為了強化理論知識,突出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我們在實踐中堅持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必須是同一位老師的做法,這樣,有利于老師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3.3多角化課程考核方式
課程考核是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好的考核機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實踐中,我們以專業知識和技能考核為主,兼顧學生德育和出勤率考查。課程考核項目包括出勤情況(占總分10%)、課堂表現(占總分20%)、平時作業(占總分20%)、期末測評(含理論筆試和技能測試,占總分50%)。按時出勤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和遵守紀律的習慣,也是課程教學得以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筆者的做法是全勤記10分,缺席一次扣2分,缺席三次者給予警告,缺席五次取消該門課程考核資格。為鞏固理論知識,適當加重對平時作業的考核是否必要的。筆者的做法是整個學期共布置、批改作業五次,每次4分,根據作業的質量分D、C、B、A四個檔次,每個檔次分別給為1分、2分、3分和4分。另外,為防止相互抄襲,限制作業必須按時完成,不得補交,一旦發現存在抄襲作業的情況,抄襲與被抄襲者雙方本次作業都做零分處理。為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課堂表現考核顯得十分重要。筆者的做法是主動回答問題者,正確的一次記2分,錯誤的不扣分;被點名回答問題,正確的計1分,錯誤的不扣分。期末測評包括試卷筆試和技能測試。筆試是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的集中體現,占課程考核40%的比重,專業技能測試是考查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主要手段,占課程考核10%的比重。通過多角化課程考核方式改革,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學期課程的平均出勤率達到98%以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明顯提高,課堂教學秩序良好,氣氛活躍,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收稿日期:2013-06-20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編號:[2012]-JKGHAB-0028)
作者簡介:吳艷芳(1970- ),女,河南工業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與評價、農村金融與產業投融資。
經濟學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是經濟學類專業本科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實現經濟學類專業培養目標的關鍵步驟。畢業論文寫作旨在檢驗學生對所學經濟學類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專業研究水平,提高分析和解決經濟生活中各種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專業素養。
一、評價方法與原則
在量化評價過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幾個原則。
(一)評價結果宜粗不宜細。作為一門課程的成績,經濟學類專業畢業論文成績的評定可以實行百分制,也可以實行等級制,但百分制的評價劃分等級過多,評價結果過細,反倒是等級制更合適些。可以將畢業論文評為若干個等級,如優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個等級,也可以評價為甲乙丙丁四個等級,或ABCDEF等六個等級。成績只能作為評價學生之間論文寫作水平、層次、質量有差別的一個方式,所以評價宜粗不宜細。
(二)科學性。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的構建要能夠評價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的高低,特別是能夠評價出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畢業論文的寫作態度、經濟相關問題的研究能力、對經濟學專業論文的寫作能力等。影響經濟學類專業畢業論文質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果作為一個課程作業的話,它沒有標準答案,甚至連標準格式都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因此,要有科學的評價方法和評價體系,既要將重要的影響因素和評估指標都找出來,在評價體系中體現,也要將非重要的因素剔除,避免因注重細枝末節而使評價有失偏頗。評價指標體系和結果要能反映學生畢業論文的水平和差異。
(三)可操作性。畢業論文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要有可操作性,也就是教師根據學院的評價體系能夠對學生的論文進行客觀評價,而不能簡單給出一些指標,卻無實際可操作性。如有的學校給出的評價指標里有論文撰寫水平,事實上畢業論文的撰寫水平要體現在很多方面,這要有多個指標才能體現;有些學校評價指標里有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體現在論文的一些環節,需要通過對論文的評價來體現學生的能力,而不能直接用能力來評價學生的論文質量。
(四)專業特色性。畢業論文的評價要因專業而有所差異。有些綜合類高校往往對學校所有專業的畢業論文設定相同的評價指標和標準,沿用相同的評價方法和原則,忽視了專業特點和專業差異。事實上,經濟學類專業的畢業論文與其他理工類專業、文史類專業具有不同的特點,如它與實際生活結合更加緊密,具有顯著的應用性特色。
二、論文選題質量
選題是畢業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選題質量是影響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要環節。但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應將選題作為畢業論文評價指標。畢業論文評價是對學生的畢業論文進行打分,是學生成績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是對教師分配題目進行研究,選題的質量是由指導教師的水平和責任心所決定的,跟學生無關,當然不能將選題質量的高低作為一個評價指標。但如果選題是由學生確定的,或主要由學生確定,那選題必然成為畢業論文評價的一個指標。
筆者認為,經濟學類畢業論文的選題至少應有以下四個標準:一是要有研究價值,即論文選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或能夠指導經濟生活的實踐,這是選題的前提條件。二是選題要有實實在在的研究內容,避免空的問題。在經濟社會中,雖然有許多有研究價值的選題,但受閱歷、能力、見識、知識面等影響,學生往往找不到真實的選題,導致選題過空。三是大小適宜。經濟學專業畢業論文常見的是選題過大。過大的選題將導致沒有研究重點,受學生知識結構、研究能力和論文篇幅所限,很難有真正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四是與專業的相關度。在論文寫作之前的選題輔導中由指導教師把握,對于不合要求的選題不予開題,不允許學生寫作。
三、論文結構
作為本科畢業論文,一定要結構清楚、連貫,各部分之間要有邏輯上的聯系,必須是標準的學術寫作規范。但是否一定要有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或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力和想象力。所以我認為作為本科學生,如果能夠提出問題,并將問題論述清楚就可以了,并不一定要解決問題,或者并不一定要解決發現的所有問題。經濟學類專業畢業論文常出現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的三段式論述,看起來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能作為畢業論文評價的標準,更不能作為唯一的標準,應該允許學生寫發現問題式的論文。
四、研究方法
經濟學類專業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很多,而現在數學化、實證化的趨勢非常明顯,現在高水平的期刊征稿時非常看重論文中數學方法、計量模型的運用。畢業論文指導和評價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多關注實際問題,學會用事實反映問題,包括典型案例剖析、相關統計數據分析、實地調查結果等,而不必將是否用數學模型作為評判論文質量優劣的一個指標。當然,如確有能夠用數學模型進行研究和畢業論文撰寫的學生,可以給高分,因為這表明該學生的研究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
五、創新性
創新是所有研究都必不可少的,如果沒有創新也就沒有了研究價值,本科畢業論文也是如此。所以,在經濟學類專業畢業論文評價指標中,創新性是不可或缺的。提出理論問題并解決往往會帶來方法論上的創新并導致一個新的分支學科的誕生,這是創新;發現實際問題并解決也是經濟學創新的一個重要方式,因為經濟學在本質上是一門應用科學,運用經濟學理論來解決經濟運行中的具體問題是經濟學的根本任務。同時,在解釋或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原有的理論框架無法適用,就可能導致理論的創新。但在找創新點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要求的尺度,因為研究的創新可以體現在研究視角的創新、研究方法的創新、研究領域的突破、研究對象的差異。對于普通高校的本科學生來說,有哪怕一點的創新就足夠,不能用研究生論文甚至經濟學專家的標準來要求。
六、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是指就某一時間內,作者針對某一專題,對大量原始研究論文中的數據、資料和主要觀點進行歸納整理、分析提煉而寫成的論文。綜述屬三次文獻,專題性強,涉及范圍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時效性,能反映出這一專題的歷史背景、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具有較高的情報學價值。所有的研究都是在前人成果上的延伸,都是對前人研究領域、研究方法或研究視角的擴展或修正。對于進行經濟學問題研究的本科畢業生來說,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形成文獻綜述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一是可以檢驗學生對相關研究領域的了解程度,避免低水平的重復研究;二是可以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學習到課堂所未能涉獵的專題研究;三是評價學生論文創新程度的一個重要途徑。所以,文獻綜述應該成為畢業論文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
[中圖分類號] G642.47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3-0061-03
畢業論文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環節,是授予學士學位的必要條件,也是目前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全面檢驗學生綜合素質和學校教學質量的主要依據。[1][2]撰寫畢業論文對于培養學生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提高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從1999年起,我國開始進入大學全面擴招階段,各個院校招收的學生數量不斷增加,而師資的增長速度卻沒有跟上。這一方面導致生師比矛盾不斷擴大;另一方面,高校錄取人數的增加導致學校生源質量下降,這對維持原有本科生培養質量提出了更大的挑戰。[3][4][5]以上兩個客觀外部因素均導致了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呈現逐年下滑的態勢。為此,教育部辦公廳專門出臺文件――《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教育廳[2004]14號),要求各高等學校要進一步做好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切實提高教育質量。如何提高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成為高校教學和管理部門的重要任務。
本文以數學類專業為例,通過分析導致本科畢業論文質量下降的主觀內部因素入手,在如何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這一問題上提出了幾點思考。
一、 本科畢業論文質量下降的表現和原因
(一)選題問題
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畢業設計(論文)選題要切實做到與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要把一人一題作為選題工作的重要原則。根據近幾年的觀察,我們發現本科畢業論文的題目難度在不斷下降,題目越來越貼近課本基礎知識而遠離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同往年相比,有新意的題目越來越少,重復率很高。這也導致了越來越難評選出真正的優秀畢業論文,多人一題的現象很普遍。
(二)完成度問題
從論文的完成度來看,出現的問題更多。以往教師還能要求學生針對某一問題進行少許創新,提出自己的想法,體現自己的工作。現在教師只要求學生把問題弄懂、寫清楚就行,只要把別人做過的事情重復一遍就行,只要格式上沒有問題就行,只要不明顯抄襲就行。就算標準降低到如此,許多學生的論文還是慘不忍睹:格式極不規范,字體字號錯亂,前后不統一;圖表沒有圖題、表題,缺少序號,圖表采用截圖,清晰度不夠;摘要不像摘要,寫不清楚自己要解決什么問題,達到什么目標,如何解決,有何收獲;英文摘要全靠軟件翻譯,詞不達意,語句不通;正文結構不合理,缺少引言和背景介紹,直接進入正題;參考文獻格式不規范,在正文中沒有標記引用。更有的學生在撰寫畢業論文時,抄襲前幾屆學生的論文或者網絡數據庫中的學位論文,在答辯時一問三不知,連自己所研究的問題都講不清楚。
表面上看,這些問題是由于學生素質下降、找工作難分散了精力、論文準備時間短、學習態度不端正等因素造成的。事實上,把所有責任都推到學生身上是不合理的。我們認為,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下降最直接的原因是學校和教師沒有重視畢業論文。首先,近年來由于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高校擴招е卵生的就業壓力增加,學生的就業率成為學校行政部門最關心的事情。而畢業論文的撰寫階段正好與學生找工作的時間重合,并且畢業論文的質量和就業的關系不大,所以主管部門不僅沒有對畢業論文質量提出高要求,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縱容學生對畢業論文敷衍了事。其次,由于生師比不斷上升,每個教師指導畢業論文的任務加重,指導教師在每個學生身上投入的精力相對減少,造成學生畢業論文得不到教師的充分地指導和有效監督。最后,由于缺少對指導畢業論文的獎勵機制,教師的辛勞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教師花大力氣指導出優秀畢業論文,卻沒有得到任何考評政策上和經濟上的回報,這樣教師自然越來越不重視指導畢業論文寫作。
二、數學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特點
數學類本科主要包括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和統計學三個專業。其中統計學雖然屬于獨立的一級學科,但在大部分高校都是放在數學系下面招生,和數學專業的培養方式類似。與理工科其他專業相比,數學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具有理論性強、工具性強和實踐性弱三個特點。
首先,數學專業是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偏重科研基礎訓練。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是歷史最悠久的數學專業,其目標是培養掌握數學科學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具備運用數學知識、使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受過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能在科技、教育和經濟部門從事研究、教學工作的人才。在該專業的課程設置方面,大多數專業課程都比較理論化,很少有課程涉及具體的應用環節。這就導致本科畢業論文的題目類研究生化,大多是簡單的數學理論科研問題。而對于當前的數學專業本科生來說,由于專業功底差,基礎不扎實,或者從事數學研究的興趣不高,要想把數學理論問題做好的難度很大。前些年,數學專業的本科畢業論文大多數都是和數學理論相關的題目。最近幾年,數學理論類畢業論文題目越來越不受學生歡迎,即使有學生選擇也只是些科普綜述性的題目。
其次,數學專業具有很強的工具性。隨著本科生培養方案越來越傾向于應用型人才,為了提高就業率,數學類專業都根據自身特點增加了很多工具性課程。比如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強化數學建模、金融建模等課程,統計學專業強化數據處理和分析類課程,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強化編程類、計算機應用和數據挖掘等課程。這也使得本科畢業論文題目逐漸和某一工具性課程相結合,研究或實現某一工具算法的使用過程。這類畢業論文既能體現專業背景,又能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越來越受學生的歡迎。
最后,數學專業的實踐性較弱,缺少對口的一線工作崗位,適合做間接開發和二手數據處理。不同于建筑、機械、人力資源、市場營銷等實踐型專業,數學屬于研究型基礎專業,所學知識更適合做一些間接研究型的工作,如教師、研究員、數據分析師和開發工程師等。換句話說,數學專業屬于萬金油專業,沒有具體的對口職業限制,學生掌握的只是工具,用來做什么要看學生的興趣。因此,數學類專業在畢業論文選擇方面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的興趣和職業規劃來制定相關的題目。在我們指導過的畢業論文中,有做金融證券建模分析的,有做農業數據分析的,有做數據挖掘的,有做社會調查問卷分析的,只要是能用到數學工具來解決某一個實際問題,我們都認為是符合專業定位的好論文。
三、提升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三點思考
根據以上發現的問題和數學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特點,我們提出以下三點思考,目的是切實提高畢業論文質量。這三點分別是上層的政策保障,中層的經濟刺激和底層的過程優化。這三點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首先,學校管理層要拿出政策強化本科畢業論文的地位,這樣才能引起學生和教師的重視。其次,要有相應的考評激勵和經濟鼓勵,這樣才能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再次,在具體指導過程中要改進原有的做法,這樣才能實現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目標。
(一)制訂政策提高畢業論文的地位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教育廳[2004]14號)中明確指出,畢業論文(設計)水平是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全面檢驗學生綜合素質和學校教學質量的主要依據,在整個指標體系中占有突出位置。雖然高校的主管部門要求高校重視畢業論文的質量,但是沒有給出評價畢業論文質量的詳細指標體系,只是含糊地要求畢業論文選題要切實做到與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要把一人一題作為選題工作的重要原則。因此,各高校在執行過程中只是要求達到選題和專業相關、格式正確、一人一題這樣的簡單指標即可,這導致參與者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意愿不強烈。對于這一問題,學校管理部門一定要帶頭立好規矩,要提高畢業論文質量在院系教學工作評估中的比重,要制訂詳細的制度,從選題、開題、中期檢查、隨機抽查、論文答辯等一系列相關管理規定,對畢業論文進行規范化管理。要把能否高質量地完成畢業論文作為授予學士學位的必要條件,不能放松要求。對畢業論文的質量檢查要有詳細的量化指標,比如選題難度、個人工作所占比例、創新性工作所占比例、完成度等。只有對院系和學生兩頭嚴格規定,才能引起雙方的共同重視。
(二)提高畢業論文的獎勵
除了設定外部壓力,提高教師和學生對畢業論文的重視外,還要有一定的內在獎勵政策作為輔助,增強內生動力。不然,再嚴格的規定也只會使大家表面附和,心底抗拒,應付了事。隨著學生的增加,學院為了鼓勵教師多帶畢業論文,提高了帶畢業論文的報酬,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教師多帶畢業論文的熱情。但是這種激勵的效果僅限于選題階段,導師為了多帶學生,會想辦法出一些好題目吸引學生。然而,在招到學生后,后續的指導過程沒有任何獎勵,即使帶出了優秀畢業論文,學生和教師也不能獲得任何額外獎勵。因此,不僅教師無心栽培優秀畢業論文,學生也不愿意花時間去爭優。同上課相比,如果評教成績高,教師在評職稱和評先進時會得到加分,而帶畢業論文,帶多少和帶的質量高低對評職稱評先進沒有任何關系。所以很多教師寧愿把精力放在教學和科研上,也不愿花在指導畢業論文上。這就需要管理部門拿出相應的政策獎勵和經濟獎勵,對獲優秀論文的學生、指導教師以及在畢業論文教學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單位,學校要予以表彰,大力宣傳表揚,對院級和校級優秀畢業論文獲得者o予一定的經濟獎勵。在評職稱條例中增加指導優秀畢業論文的條款,優秀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可以作為年度評優的首推對象,以充分發揮評比表彰在教學實踐中的激勵作用。
(三)優化畢業論文的指導過程
外部壓力和內生動力都具備后,就要采取相應措施優化畢業論文的指導過程。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鼓勵學生提前進入畢業論文課題研究。我們發現,大多數優秀本科畢業論文都是學生很早就和指導教師建立了聯系,有的是參加數學建模比賽,有的是進入導師課題組、旁聽討論班和參與部分研究工作。建議在大學第二年開展本科生研究計劃,通過數學建模比賽、創新創業比賽等,提前為學生分配導師,讓學生在導師指導下有步驟地進行學習和科研訓練,提高科研能力和其他能力。還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導師的課題研究,了解學科前沿,學習研究方法,培養發現問題、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為學生開設科技論文寫作課程,讓學生了解學位論文的準備過程和寫作方法,保證格式正確,確保每一個環節都不出錯。3.引入研究生的送審制和預答辯制,如果論文達不到要求,要限期整改,不然不允許答辯。4.使用防抄襲工具對畢業論文進行檢測,檢測不合格者不允許送審,堅決杜絕抄襲等違背學術道德的情況發生。
四、結束語
本文結合本科畢業論文的指導經歷和對科技論文寫作課程的教學實踐,針對如何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這一問題,提出了三點建議。首先,管理部門要制定嚴格的制度保證畢業論文的地位,提高學生和教師的重視度。其次,出臺獎勵政策作為輔助,增強內生動力。最后,在具體指導過程中,要鼓勵學生通過參加學科競賽等方式,提前和導師建立聯系。這一系列措施,將有助于提高高校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質量。
[ 參 考 文 獻 ]
[1] 趙書博,王秀哲,谷文輝,平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升的對策研究[J].大學教育,2015(5).
[2] 許信剛,童德文.大學本科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高等農業教育,2011(10).
一、研究背景
針對獨立學院機電類專業實踐內容不具體,相對較空,理論與實際缺乏緊密聯系,雙師型教師的匱乏、學生動手能力、創新精神[1-2]不強等問題,通過產、學、研相結合,將學院工程訓練中心教師承擔的國家級科研項目——結合我院實際條件和機電設備廠的加工能力,由教師設計、工廠加工制作完成的放射源取樣機作為機電類專業實踐課程教學內容中的教學載體,與實踐教學各環節緊密結合,構建起“產品驅動式”實踐教學新模式,將實踐教學內容任務化。
按照此“產品驅動式”實踐教學人才培養模式,將為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設計制作的放射源取樣機的回轉系統、升降系統、抓取系統逐步進行結構改進、工藝優化,并由工程訓練中心進行工藝規程制訂,由學院機電設備廠實施加工,將完成的6臺放射源取樣機為機電類專業的實踐教學載體,與機電類專業教學計劃緊密結合,充分利用工程訓練中心搭建的實踐教學平臺,使學生在完成教學載體訓練的內容的同時,能夠進行整個機電系統設計、三維建模、組件裝配、繪制工程圖、加工工藝規程設計、虛擬制造、仿真加工、制造檢測、安裝檢查等,實現大學階段實踐技能技能逐步培養,加強訓練的連續性。
通過實踐教學載體,構建起了較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和工程訓練課程體系,全面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在學校實踐教學過程中就能掌握在企業實際工作所需要掌握的能力,能夠迅速適應社會和企業的需求。
二、主要做法
(一)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形成實際教學載體,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隨著工程訓練中心硬件平臺建設完成,學院加大實踐教學的改革,將科研項目和實踐教學緊密結合,把科研項目——放射源取樣機這一成果引入實踐教學環節,學院工廠和工程訓練中心共同加工完成6臺放射源取樣機,并將其作為為教學載體,加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中,以抓取機械手為載體,緊密結合機電類專業教學計劃,明確訓練方案,形成了由低級到高級的多層次分階段的訓練體系。
以抓取機械手為工程素質教育認知對象,進行工程認知訓練;以典型回轉零件進行工程繪圖訓練、數字化設計與仿真加工訓練、產品加工訓練、材料性能分析訓練、先進加工成型訓練和柔性制造訓練等專業技能訓練;選取抓取機械手典型零部件及整個裝置進行工藝規程編制訓練、機電系統綜合創新訓練、產品綜合技能訓練、機械加工工裝設計訓練、電氣設計及控制等綜合與創新訓練,每個訓練環節都可以對應不同教學載體,使學生從方案設計設計、工藝設計、制造、安裝、檢測等工程訓練各環節得到充分的鍛煉,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本領和操作技能。我院學生將能夠極大地滿足市場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引入科研項目成果,更新實踐教學培養模式。以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的科研項目成果——放射源取樣機,作為機電類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對象,構建起“產品驅動式”實踐教學人才培養模式,將實踐教學內容產品化,以最終完成機電類產品為最終的教學目標,分成機電兩條線進行,分別運用到機電類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將放射源取樣機這一產品貫穿到實踐教學過程中,通過邊學邊做的教學模式,極大地提高了我院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設計能力。
(三)加強實踐教學硬件投入,著力打造教學、科研一體化平臺。我院工程訓練中心,在學院的大力建設下,加強實踐教學硬件投入,著力打造教學、科研平臺,下設七個技能訓練部,四大實踐教學平臺,建成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示范性,多學科、多層次、現代化、高標準,以綜合訓練、科研開發、創新創業為主體的教學科研平臺,我院建成的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成為強化實踐教學技能和科研開發的現代化硬件平臺,在三本中將具有極強的先進性和示范性。
(四)按照企業實際生產加工過程訓練,強化學生工作適應能力。以放射源取樣機為載體,按照企業實際生產加工過程訓練,經過大學四年時間,三個層次的訓練,使每個學生在學校實踐教學過程中就掌握了零件設計、工藝編制、生產加工、組件裝配、安裝調試等能力,這些能力正是在企業實際工作必備的,使學生走出校門能夠迅速適應社會和企業需求。
三、結語
針對獨立學院機電類專業實踐教學的諸多問題,提出的以放射源取樣機作為實踐教學載體,與實踐教學各環節緊密結合,構建起“產品驅動式”實踐教學人才培養模式,將實踐教學內容產品化,形成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和工程訓練課程體系,全面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創新能力[3-4],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實踐中不斷應用和推廣。
我校是機電類中職學校,開設有數控、機制、電子、模具、機械等專業,在各專業中開設中職物理這門基礎課,目的是在初中物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和掌握運動學、力學、幾何光學、熱學、電磁學及原子能等相關知識,為專業學習打下基礎。如何實現這一目標使之有效地服務于機電各專業成為課程改革的的關鍵,本文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立足崗位,面向專業,優化課程結構
物理是機電類專業的基礎課程,必須立足于機電類崗位,服務于機電類專業課程。機電類中職培養機電技術及應用方面的操作維護使用及管理技能型人才,面向制造業各崗位。制造業為國民經濟各部門,包括國防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提供先進的手段和裝配,其技術裝備是數控機床(CNC)、柔性制造單元(FMC)和柔性生產線,這些裝備的操作使用、維護管理要求高,需求復合型人才,并且隨著科技和生產的發展,機電產品生產工藝及裝備技術水平在不斷提高,對機電設備操作使用維護要求也提高,制造類各崗位如機械制造、數控加工編程、汽車維修、模具加工與修理、電子產品裝配、機電維修、機電產品質量檢驗、機電設備營銷等等都需要多門課程知識的綜合,需要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強調基礎及對崗位的適應能力和以后的擴展能力。中職生在短短三年間掌握機電類某一崗位群所需的全部知識和技能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掌握該崗位群所需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只有夯實基礎,拓寬基礎,才能提高社會的適應能力。專業基礎課是為專業崗位服務的,而物理課在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機電類專業基礎課程打基礎方面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物理是機電類專業基礎的基礎,其內容與結構必須滿足專業與崗位的需求。
考慮到機電類各專業后繼課的特點,將物理分為I、II兩類:I類包括知識模塊有:直線運動,牛頓運動定律,沖量與動量,功與能,曲線運動、萬有引力定律,機械振動與機械波,分子運動論、理想氣體,熱量與功,靜電場,恒定電流,磁場,電磁感應,電磁振蕩和電磁波,幾何光學,光的本性,原子和原子核。II類是將I類中的靜電場,恒定電流,磁場,電磁感應,電磁振蕩和電磁波內容合并到電工基礎中。II類是面向電子、計算機等專業,對物理、電工、電子等課程的要求相對較高。在第一學期開設《物理》,而第二學期起就依次開設《電工基礎》、《模擬電子》和《數字電子》三門課程。I類是面向機械、機械制造、模具等專業。另外,增加選修模塊,如自制物理實驗、創新制作內容。各個不同專業學時數亦不相同。
二、做學合一,培養創新能力
物理課教學中的學主要是指理論知識學習;做是做實驗、做習題和課外活動,主要是實踐過程,無論是學還是做,都是為了理解基本概念與定律,分析物理現象與自然規律,掌握物理科學方法與知識。由于各種原因,中職生入學的實際情況是基礎差、底子薄,文化素質相對較低,但其思維能力和智力水平并不低。按照職業教育觀點[1],他們只是智力類型的不同,而非智力水平的高低。中職生的培養目標是技能型人才,注重實際應用與操作。鑒于上述情況,中職物理教學首先要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發揮其主體能動作用,發掘其能力與潛力;其次加強技能培養。為此采取如下措施:(1)在學的方面,降低理論知識的難度,強調實用性和實踐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淡化理論推導,突出物理概念的理解,注重計算能力的培養,并將部分概念與定律內容實驗化,轉化為可以做的內容,加大課堂演示內容及份量;同時采用多樣化教學手段,充分運用投影、幻燈、錄象、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CAI)等現代化手段進行教學,注重形的視覺作用,加深對物理概念與定律的理解。對于每個章節,明確目標任務,以任務為驅動,教師指導學生主動思考,學生帶著思考的頭腦進入課堂。理論聯系實際,聯系生產生活實際,聯系專業實際,聯系學生實際,循序漸進,由淺入深。(2)做的方面,充分利用習題、實驗與課外活動。這樣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做學合一,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掌握科學方法,提高科學素養。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深化教育體制和結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點,創新教育要求學生學習的是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而不僅僅是知識的本身。在中職物理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1)在理論課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設計提問,激發學生問題意識,引入課題;指導學生發現,啟發學生思考、交流、探究;引導學生獨立學習,啟發學生大膽質疑;注重挖掘物理教材中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2)在習題教學中培養中學生創新能力,一題多解,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一題多變,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3)在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培養創新能力,在規定學生完成一定的實驗計劃和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鼓勵、引導學生不拘泥于教材中的做法,進行一些創新改進,或自己另外設計不同的方案或者自己提出實驗研究課題,設計開放性實驗,設計實驗方案,獨立或與同學合作進行實驗。(4)在課外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舉辦“異想天開”發明創造“金點子”方案競賽;舉辦發明創造講座、科普知識講座、發明創造作品展覽;開展“小發明、小創造、小制作、科學小論文”等競賽,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創造能力。
三、對教師的要求
物理理論與實驗教學設計與實施,需要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情景設計、學生情況分析、創新能力培養都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相關專業知識與嫻熟的實踐技能,而且要具有靈活的教(下轉第149頁)(上接第145頁)學方法、較強教學情景設計能力和現場調控能力和創新教學能力。為此,教師必須經常收集資料、補充自己的專業知識、了解最新科技動態,及時掌握科技方面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及崗位所需技能;鉆研教學藝術,深入學生調查研究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如教學過程設計中每個章節找出恰當的切入點,“萬有引力定律”以“人造衛星、黑洞例子”切入;“機械波”以“地震、超聲波和次聲波”切入;“能量守恒”以“長江三峽”切入;“電場中的導體”以“靜電的防止和利用”切入;“電阻定律”以“超導”切入;“磁場”以“磁懸浮列車”切入;“原子核”以“核武器”切入等。引入這些例子,不僅可以引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可增強學生對科學的崇尚。
我國通識教育隨著教育潮流,開始重視以問題解決為核心的學習過程、以行動為導向的學習形式,并在課程設計上強調行動導向的通識教育。通識教育的教育目標為培養學生分析能力、批判思考、倫理推論、有效溝通、實踐智慧以及社會責任感,使通識教育成為行動導向學習的核心領域,成為解決問題、激發正確行動的基礎。因此,行動導向的學習應成為我國通識教育推動的重要目標。行動導向的學習有別于傳統教育模式,以學習者為核心,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機電專業是一門技術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在教學中應突出實踐性教學及技能訓練。行動導向教學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效果上與傳統教學都有著根本的區別,其教學目標明確,針對性和操作性強,能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性質和特點。
一、行動導向的學習
(一)行動導向教學理論
行動導向教學法起源于德國的雙元制教學,行動導向的學習討論涉及兩種概念,即行動學習和服務學習。兩種概念亦都含有主動學習、經驗學習以及重視反思的意涵,能達成學習者本身憑借經驗自我覺知和自我反思的目標。行動導向教學是根據完成某一職業工作活動所需要的行動、行動產生和維持所需要的環境條件,以及從業者的內在調節機制來設計、實施和評價職業教育的教學活動。其在于學生以個人參與學習或服務過程中的經驗為基礎,掌握學習過程,設定目標及計劃,進行資料搜集、分析及呈現等。由于這類學習是全面性的,且學習者能直接涉入問題解決,因而能使學生了解及重視真實生活中的問題。在日趨復雜多元的世界里,我們需要透過各類經驗學習的方式,培養能自我引導、終身學習的人。
(二)行動導向在機電類專業實踐教學中的意義
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中心,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與協調人。機電類專業實踐教學可遵循“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完整的“行動”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互動,讓學生獨立地獲取信息、制訂計劃、實施計劃、評估計劃,在自己“動手”實踐中,掌握職業技能、習得專業知識,從而構建屬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行動導向的教學一般采用跨學科的綜合課程模式,重視“案例”“解決實際問題”,以及學生自我管理式學習。
二、高職機電類專業實踐教學應用行動導向理念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實踐教學觀念陳舊
機電類課程教學設施設備無法跟進,辦學條件不夠,經費投入不足,設備陳舊老化,實驗實習基地建設緩慢;實踐教學占地面積小、教學用房不夠,教學現代化程度不高,基于行動導向的機電專業教學受到許多條件的限制,難以落實。
(二)師資力量缺乏
教師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整體素質不高,培訓工作亟待加強。由于近幾年連續擴招,各高職院校學生數猛增,一方面是專任教師多;另一方面是專業課教師奇缺,好多教師是由其他學科或專業轉行過來的,真正有水平的專業教師和實驗教師較少。
(三)文化因素的影響
行動導向的職業教育教學方式是在德國生長起來的,而他們的文化與我們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氛圍有極大差異。傳統使學生在心態上充分信任教師,不敢輕易發表自己的意見,害怕自己的觀點沖撞了教師,又害怕出錯被同學取笑,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容易表現出畏縮、沉默等不良現象,這種典型的高權力距離、不確定規避文化影響下的學生表現與行動導向教學方式所要求的主旨是相背離的。
(四)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不適應行動導向教學方式
從采用行動導向教學的實踐過程來看,教師的不適應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教師的工作量加大了,教師習慣了按傳統教材編寫教案,按部就班備課、上課,而現在要按照工作過程組織教學內容,設計基于行動的教學,而且目前這方面可以參考和借鑒的資料很少,所以教師的工作量增大了許多,辛苦了很多。二是教師的實踐太少,很多教師缺少企業工作經驗,并不太了解機電類專業各崗位的工作流程和各流程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所以教師在教學設計上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三是在課堂組織方面,行動導向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是觀察者和引導者,但由于學生特點、教師經驗等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放羊”的現象,難以達到良好效果。而對于學生來說,由于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行為自控能力較差,而且適應了被教師緊盯和教師手把手教的教學模式,現在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學習,顯得無所適從。
三、高職機電類專業實踐教學應用行動導向實施策略
(一)教學要因“生”而異,因“課”而異
行動導向教學的教學方法有很多,具體在機電類專業每門課程應采用怎樣的教學方法,應因具體的學生而異、因具體的教學內容而異。不同的課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同一門課程的不同內容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式。在進行機電類項目教學法嘗試時,開始幾乎是所有課程“全軍出動”,后來在摸索的過程中發現并不是所有機電類專業課程都適合用項目教學法的形式來教學,如一些概念性較強但學生又必須掌握的課程,用案例講授也許更合適;也不是所有班級學生都適合于用項目教學法教學,如有的班級學生大部分基礎差,缺乏溝通技巧,學習能力達不到要求,那么在自主學習資源的部分,就必須要教師適時指導。所以在具體教學上,我們應該依照實際情況區別對待,根據教學內容、學生情況適時調整教學方法。
(二)教學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事物發展有個漸進的過程,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動員教育,重視引導學生,讓他們了解行動導向教學的優勢,轉變學習習慣并配合教師完成任務,教師教學中要適度進行信息收集及方法的指導,與學生產生默契,鼓勵學生,引領他們適應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對進步予以表揚和鼓勵,同時還要嚴格要求。
在美國,職業教育機電類專業課程的任課教師絕大多數都有相關企業的工作經歷,而且是具有一定職稱的工程技術人員,被聘教師的課注重實踐環節,基本上是進行案例教學,通過實例滲透理論知識,在實踐中掌握理論知識,行業的新發展、新動態和新問題及時出現在課堂上,實用性很強。教師必須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實踐經驗,美國的機電類專業教育也優于我國目前的整體水平。由此可見,重視教師隊伍實踐操作能力是高職教育課程設置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基礎。我國現有的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實際操作能力亟待提高。教師在積極參加學校培訓的同時,還應在工作之余加強對現代職業教育理論的學習,在教學工作實踐中發現問題,在研究問題中提高教學業務水平。教師要經常深入生產一線,了解機電類專業各崗位的工作流程,掌握各流程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這樣教學內容才能緊跟市場變化不斷更新,教學才會與工作實際相吻合。通過實踐鍛煉,教師會提高專業能力,成為學生佩服的偶像和學習的榜樣,且樹立極高的威信。
盡管實施行動導向教學遇到了一些困難,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但行動導向教學凸顯了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宗旨,關注學生的職業能力的開發,無疑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如何真正讓行動導向的教學落實到位,有效貫徹實施,需要我們不斷學習、豐富、探索和創新。
(三)要加強實踐教學建設
1.充實實踐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手段。要降低高職機電專業理論教學的深度和難度,加強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大幅度增加高職機電專業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計劃中的比重。機電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包括專業技能、技術應用或綜合技能訓練以及從事專業工作所必需的技能,要不斷充實實踐教學內容,以職業崗位能力為目標,大量增加與生產崗位相近的實際操作性實訓,減少傳統教學中的演示性和驗證性實驗項目,使學生逐步掌握基本的綜合實踐能力、專業技術應用及操作能力。高職教育強調學生的操作能力,畢業生直接面對生產和管理第一線,工作中擔負著將他人的科研成果轉化成具體的產品,或將高等技術直接應用于生產實踐的基本任務。在教學中,要采用到企業進行參觀實習,在校內車間進行實訓、模擬操作訓練,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等形式。
實踐教學實訓基地是對機電專業學生進行專業崗位群基本技能的模擬實操培訓,高職機電專業實踐教學實習基地是學生進行綜合技能訓練的場所,雖然二者側重點不同,但是它們相互配合、相互補充,達到全面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提高的目的。
高職機電專業實訓基地不但可以為在校高職學生提供學習基本技能的機會,而且能夠承擔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的培訓任務,為社會提供多維服務。實訓基地能滿足教學、實訓、技能鑒定、培訓、技能競賽以及生產技術服務的要求。實訓基地建設目標應以服務學校為主,又是能與工業園以及行業共享的,特色鮮明,技術先進,集專業教學改革、實訓、技能鑒定、培訓、技能競賽以及生產與技術服務為一體的示范性實訓基地。除了政府的投資外,高職院校還要拓寬思路,探索市場化運作模式,在確保實訓效果的前提下,盡量降低建設成本。
2.行動導向課程的企業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通過真實的社會實踐及工作環境,來獲得必要的直接經驗,企業教學是行動導向教學的必要組成部分,是與課堂教學相聯系的教學形式。企業教學可以采用和學校教學相同的組織形式,但企業教學又要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和作用。企業教學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學生對部分專業理論知識很難清晰、透徹地理解,到企業現場結合實際操作,體驗真實的生產和工作環境,能形象地理解知識,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組織現場教學時要明確教學目的。現場教學要解決的問題,完成的任務,完成任務所需的相關知識、技能、工具、時間、環境、衛生和安全保障等必須明確。教師、學生及參與教學人員都要清楚。現場教學的課前準備要充分,引導學生做好必要的知識儲備。教學中要重視現場指導。教師要在引導學生多角度感知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結合理論知識,深化學生的理性認識,以學生動手操作為重要途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進行必要的及時總結。
四、機電專業基于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及案例
(一)機電專業行動導向教學法的使用步驟
1.確定課題。小組討論,領會練習的內容、要點和教學目標,寫出課題的工作原理過程和功能介紹,分配小組各成員的具體任務。
2.制訂計劃。先規劃大目標,再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把目標細化為多個子任務,時間節點上要明確哪組學生在什么時間完成什么事情。
3.實施計劃,完成任務。此步驟為行動導向教學法實施的主體,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完成任務的基本思路與方法,劃分小組,組內協作,完成任務,形成作品。
4.結果評估,展示學生作品。教師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討論,師生評估作品,找出規律特點和有待改進的地方。
(二)基于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教學案例
案例采用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是基于“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之一,避免了傳統教學方法理論與實踐脫節、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弊端。項目教學法指師生以團隊的形式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行動導向教學的所有要求幾乎都能在項目教學法中得到滿足。其中,項目以工作任務的形式出現。通過工作任務的完成,能得到一個具體的、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產品,通過項目工作進行學習的含義,提供多層次和深入的學習效果。項目教學法目的是促進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基本出發點。這就要求教師要“放權”,保證學生在教學實施的各個階段都是獨立、主動的,教師的行為局限在準備和收尾階段,而不是在教學過程之中。如下教學案例:
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深化高職院校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在機電類專業中開設營銷課程是培養綜合性技能型人才的必需,是學科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必需,是提高新時期大學生職業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它有利于培養高職大學生理性認識市場經濟的能力,使他們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
一、高職院校機電類專業開設營銷課程教學的必要性
高職院校培養的是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與崗位相適應的文化水平、良好職業道德和合作精神,掌握相關專業操作技能和知識,具有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因此,對于機電類專業,培養學生一定的企業管理能力和市場經濟認識能力是培養綜合性全面發展人才的必然要求。
高職院校與義務教育階段不一樣的是要重點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把學生培養成一種“坐下來會寫,站起來會說,走出去會干,善于溝通和傳播”的具有良好綜合素質的人才。其次,我國仍處于發展建設時期,要做大做強第二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因此對于機電類學生而言,機電產品營銷也是很好的一個就業方向。
二、高職院校課堂教學的現狀及成因分析
隨著大學近年來的大幅度擴招,導致高職院校生源質量亟待提高,也為高職院校的文化教育提出了難題。據調查,目前大一階段100%的學生擁有手機,70%以上的學生擁有電腦,學生無時無刻不在虛擬的刺激的世界里遨游,導致對上課的興趣越來越小,導致上課玩手機、聊天、打瞌睡、聽音樂的現狀越來越嚴重。因此,改變課堂教學現狀,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顯得尤為重要。分析現象,形成這種不良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從教師方面講
由于評職稱和晉升的壓力,教師將更多的時間放在了寫論文、做課題、申請項目上,由于精力有限,在備課、上課、聽課上顯然花的時間少了,多年來,用的是同一個課件,內容也沒有根據學生情況的改變而修改,導致上課乏味、學生打瞌睡的情況。
2.從學生方面講
普遍的現象就是學生上課玩手機、聽音樂、打瞌睡,而打瞌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頭天晚上上網玩游戲或看電視睡覺太晚造成的。有不少的學生就讀的專業是當初調劑的,對專業興趣本來就不多,再者,加上目前網絡充斥的各種非主流文化的熏陶,導致學生厭學、厭課情緒比較嚴重。
3.從教材方面來看
現在很多課程所選的教材三五年都不變,特別是市場營銷、企業管理等內容發展變化較快的課程,不及時更換教材,就不能體現課程的特色和專業知識的與時俱進。
4.從教學方法方面看
現在的高職院校的硬件設施都較完備,差不多每個教室都配有投影設施,大部分的老師采用的都是多媒體教學方法,而單一的采用一種教學方法,會讓學生只瀏覽PPT內容,不聽老師講的內容,長期下去也達不到好的效果。而且單一采用PPT演示教學,會導致教師的授課能力得不到提高,過多的參考別人的課件。
三、營銷課程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研究與探索
1.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傳道授業解惑之人,因此教師本身的知識和業務能力很重要。要摒棄只為晉升和評職稱的不好現象,行使教書育人的崇高使命,要不斷地加強自身業務能力的培養。學校可以派相關專業教師下企業調研和鍛煉,將企業和市場的最新知識帶到課堂上來。要做好教師的本職工作,認真備課、專心上課、經常聽課,要不斷強化自身綜合能力的培養,除了專業知識外,要多關注時事新聞,網絡熱點,多跟學生溝通和交流,與學生交朋友,讓學生對你感興趣,自然而然就會對你上的課產生更大的興趣。
2.采用多形式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目前機電類專業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跟機械類知識打交道,因此,營銷作為一門理論前沿課程,只要認真去揣摩和備課,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第一,多講授營銷專業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第二,要多講案例,讓學生在一個個現實的故事里將知識融會貫通;第三,讓學生多參與,讓學生站起來、讓學生說出來,不斷地提供他們上臺講話的機會,讓他們發現自己的長處;第四,讓學生多觀察生活,布置一些小的方案設計和調查研究,做成PPT進行全班演示講解。
3.確定課程定位,架構課程內容
教學過程中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是教學的基本架構,目前已有許多高校在研究本校教材建設,目的就是要讓教材更符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讓教師因材施教更有理有據。針對機電類專業的特色,將課程的教材依據機電類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將教材細化為知識、能力、素質架構,將整本教材分為主要三個部分,再根據機電類學生的特色,對人際交往、職業道德和合作精神等能力目標相關的教材內容進一步細化。
4.改革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改革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關鍵。目前在學校硬件設備條件提高的基礎上,從以前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方法已經演變為“一臺電腦,一塊屏幕”的教學方法,對于營銷課程來說,單純的采用這樣一種教學方法是不可行的。應該針對不同的課程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創新能力和就業能力。
對于基礎知識部分的內容,應該主要以多媒體教授為主,以案例教學為輔,重要的是對基礎知識的小結和歸納。可以采用圖標或框架總結的形式,讓學生對營銷的基礎知識不至于感到枯燥。
對于能力目標培養部分的內容,比如要掌握市場調研的方法和品牌商標設計的要求等內容時,可以采用市場調查分析的方法,布置小課題,讓學生自己組隊安排任務,進行市場的實際調查,并將調查結果做成PPT進行匯報演示。
對于素質目標培養部分的內容,例如市場預測里的頭腦風暴法和小組討論法的應用時,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情景模擬和角色扮演等教學形式,分析相關案例的基礎上,布置新的任務,讓大家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角色扮演來解決問題,在情景模擬中讓大家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掌握營銷的專業知識。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是教師要想方設法地讓每個人都參與到課堂教學,讓學生沒有空余的時間去做打瞌睡、玩手機之類的事情。其中的“想方設法”就是要根據機電類學生的特色,將課程內容細化到一定程度,對于細化后的課程內容,針對不同的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就能很好地提高營銷課程的課堂教學實效性,獲得雙收互利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秀峰.高職課堂教學實效性策略研究與實踐[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0(02).
【中圖分類號】E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 (2012)02-0026-02
引言
作為理論教學的延伸和拓展,實驗教學是實現素質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對培養學員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此,圍繞提高課程實驗教學質量的問題,結合“機電檢測與控制”課程實驗教學的開展,以強化培養學員的創新能力為目標,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原來較為單一的“理論教學+驗證實驗”的課程教學模式,轉變為“理論講授+綜合實驗+開放性實驗”的新模式,形成了以動手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教學體系。
1 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及其目標
1.1 依托實驗室建設,構建綜合性實驗平臺。 按照學校“厚基礎、寬口徑、精專業、強能力、高素質”的教改思路,依托軍隊“2110工程”建設,先后投資200多萬元,構建了包括“NI數據采集與分析實驗系統”、“Festo模塊化氣動控制實驗系統”、“Festo電液控制實驗臺”、“緊湊型過程控制實驗系統”等綜合性實驗平臺,大大改善了實驗教學條件,為實驗教學的開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1]。
1.2 借助先進技術,培養學員創新能力。 在實驗平臺建設中,整個教學組通過調研、論證,引入世界一流的產品和技術,采用模塊化和開放式結構,使學員借助先進的技術和設備,能夠自主設計、快速構建系統。通過實驗開發,開展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培養了學員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1.3 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探索了課內演示性實驗為先導、課外綜合性實驗為基礎、開放性實驗為特色的實驗教學體系,分別解決理論教學的實驗驗證、理論知識的升華、動手能力鍛煉、自主學習和創造能力培養等問題。課內與課外實驗結合的方式,解決了設備臺套數少與教學班次和學員人數多的矛盾;開放性實驗的開展,使得實驗教學向后延伸,支持了機電基礎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實踐性教學環節,并在研究生培養中發揮作用,大大提高了設備使用效益,提升了實驗教學質量。
2 實驗教學體系構建的方法和理念
機電控制技術是武器系統發射技術的關鍵技術之一,也是發射工程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技術。按照學校教改思路,依托兵器發射理論與技術國家重點學科建設,教研組對機電類專業實驗教學模式進行了研究與探索。
2.1 吸收國際先進的實驗教學理念,引進一流設備,提高教學實驗系統水平。 在機電控制教學實驗系統的建設中,針對機電控制技術的發展特點,選用國際知名品牌的德國Festo機電一體化教學實驗系統,采用開放式、模塊化結構,使學生可以自主設計和快速構建系統進行實驗,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并為本學科開展機電控制技術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實驗條件。
2.2 構建課程基礎實驗平臺。 圍繞教學內容,依托發射系統總體與設備實驗室,按照開設原理性實驗、結構性實驗、開發研究性實驗的思路,構建課程基礎實驗平臺。建成的機電設備狀態檢測實驗系統,可以進行傳感器及檢測技術方面的演示性、設計性實驗。建成的控制器與接口技術實驗系統,可以進行集中式或分布式控制系統的演示性、設計性實驗。開發的PLC控制系統虛擬實驗軟件,通過虛擬實驗的方法,解決了硬件設備少、難以多組同時進行的問題。
2.3 開展機電類專業實行開放性實驗的實驗教學探索。 為解決傳統實驗教學內容、方式不能滿足新形勢下人才培養需要的矛盾,通過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以及管理辦法,對機電類專業實行開放性實驗進行了探索。在該模式下,實驗內容、實驗時間和實驗儀器設備都對學員開放,在教員的引導下,學員獨立設計實驗方案,記錄實驗結果,以自我訓練為主,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對他們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也大有裨益[2]。
3 實驗教學體系的建設成果與應用效果
3.1 實驗教學體系的建設成果
3.1.1 對于專業基礎性教學實驗系統的建設,提出了重視吸收國際先進的實驗教學理念的思想,引進一流設備,提高了教學實驗系統水平。
3.1.2 在實驗課程體系建設中,圍繞教學內容,按照開設原理性實驗、結構性實驗、開發研究性實驗的思路,構建了課程核心實驗平臺。
3.1.3 在傳統實驗教學基礎上,將開放性實驗引入實踐教學,提高了學員獨立工作的能力,增強了學員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培養了學員的初步科研能力,同時也促進了指導教員的自我學習與提高。另外,為了提高設備開放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益,對設備技術資料進行了整理匯編,新編了“實驗室實驗設備及可開設實驗項目指南”和“Festo機電控制實驗系統使用教程”。
3.1.4 在課程實驗教學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提出了邊建設邊發揮效益的思想,以最快速度投入使用,有效提高了教學效果,同時為探索新的實驗教學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1.5 所構建實驗課程體系具有鮮明的機電液一體化特色,涵蓋了發射工程專業涉及到的機械、液壓、電子等領域,增強了對武器發射系統總體與發射設備性能等進行綜合實驗研究的能力。
3.2 實驗教學體系的應用效果。 經過三年多的探索與實踐,形成了一套以演示性實驗為先導、以課程綜合性實驗為基礎、以開放性實驗為特色的專業基礎實驗教學體系,解決了機電檢測與控制課程實驗教學的開設問題。
2009年以來,完成了2006-2008級武器系統與發射工程專業本科共532名學員的課程實驗任務,為5期工程師逐級晉升培訓班學員開設了專題教學與實驗,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特別是開展了開放性實驗,教員在“實踐中教”,學員在“實踐中學”,對教、學雙方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是對我校專業實驗室開設開放性實驗的一個很好的嘗試。
由于實驗教學開展的成效明顯,武器發射系統總體與設備實驗室在學校組織的軍隊“2110工程”二期第一批建設項目驗收中被評為優秀,并被推薦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交流觀摩活動。
2如何在機電類專業中把握數學教學
2.1教學內容
一般來說,傳統的機電類專業所學的數學知識包括《高等數學》、《常微分方程》、《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復變積變》,基本上是純數學的理論、方法,與機電類專業結合的很少或沒有什么聯系。高等數學主要內容包括極限、導數、微分、不定積分、定積分、無窮級數、微分方程、多元函數微分學等;常微分方程主要內容包括常微分方程的概念、一階微分方程、二階微分方程等;線性代數主要內容包括行列式、矩陣、向量與線性方程組;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主要包括隨機事件與概率、隨機變量及其概率分布、多維隨機變量及其概率分布、隨機變量的數字特征、大數定律及中心極限定理、統計量及其抽樣分布、參數估計、假設檢驗、回歸分析;復變積變主要內容包括復數、復變函數、解析函數、函數可導與解析的充要條件、復變函數積分的概念與性質、復變函數積分的重要定理與結論、解析函數與調和函數的關系、復數項級數、冪級數的斂散性、孤立奇點的概念與分類、留數基本定理。由于所用的高職數學教材針對性不強,與專業結合緊密程度較低,機電類專業的學生接受程度慢,使得學生在專業學習方面的數學知識利用率很低。
2.2教學方法
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單一,一般是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有時也使用PPT,課堂上教師提問,學生被動地回答,師生缺少溝通,教師只是機械地傳播數學知識。有的數學教師過分注重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嚴謹性、完整性,而忽視了學生的接受程度。由于學生學習高職數學的目的不明確,以及數學基礎薄弱、認知程度低,對學習數學信心不足,更是錯誤的認為上大學后不用學習了,于是放松了對自己的學習要求;學生理解數學能力低,不能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專業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鑒于以上問題,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課堂教學效率更高。
2.3考核方式
傳統的高職數學考核方式,由平常成績包括交作業、出勤率,以及期末的閉卷考試組成。這種考核方式雖然簡單、易操作,但很少得到學生的喜歡,學生感到太單調,不適用,不能與所學的專業課緊密結合,比較脫離實際。
3課堂教學評價的反思
3.1教學目標局限且單一
過分偏重完成教學目標,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情感的發展,同時也限制了數學教師對其他方面的關注。教學不能只是關注數學知識的單向傳遞,而應該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目標,又要關注學生的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數學態度和情感的發展。
3.2唯教材論,忽略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實際需要
傳統的課堂教學,只是注重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偏重于教材的教學內容,忽視了教學活動中的最核心的學生的需要和發展。教材只是教學過程中的一條線索,一個參考。教師可以根據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研究出一套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案。
4高職數學教學改進措施
4.1明確高職數學培養目標
機電類專業數學培養目標就是使學生具備數學計算能力、數學推理能力、問題解決能力,逐步做到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利用數學的嚴密思維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減少出錯的機會。
4.2增強高職數學服務于專業課的意識
先上數學基礎課,再上專業《機電工程數學》,做好與專業課銜接的準備,最后上專業課。系統設計數學內容,不講那些脫離實際的內容,不給專業課的學習帶來更多更大的困難,做到循序漸進,深入淺出,使學生樂于接受高職數學,并為進一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4.3樹立高職數學在專業基礎課中的重要地位
重組數學內容。刪減一些不必要的內容,去掉繁雜且枯燥的證明以及不切實際的理論性太強的例子、習題,補充一些有趣味的、專業知識密切需要的數學知識、例子。創設問題情境。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與生活相關的問題情境,利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知識調查邯鄲市汽車價位、品牌分布情況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數學、使用數學、發現數學,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使學生能夠利用數學解決一部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機電類專業的學生在課堂上、實際生活中感到數學有趣了也有用了。不斷增加了數學的親和力,逐步增強數學在學習專業課中的實用性。教師課前做好充分準備,明確教學目標、教學難點和重點。數學教師要采用多種方式逐步深入了解并掌握相關專業課所需的有關數學知識;上課使用學生喜歡的方式,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精心設計上課內容,利用平易近人的語氣平等地與學生交流;研究學習困難的學生學習心理,逐步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確保絕大多數學生至少能夠聽懂一部分數學知識。課堂上學生可以利用數學軟件解決那些純計算的數學問題,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增加一些學習樂趣,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4.4改進考核方式
在考核方式上加大學生的平常表現成績,鼓勵課堂上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回答問題;讓學生寫一些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或小論文作為作業的一部分,精心批改學生的數學作業,指出學生的具體問題所在和改進措施;期末考試可以實行開卷考試,在考試時可以參考一些教材或作業。
5高職數學新課堂關注點的轉向
5.1由單一的知識目標轉向學生的全面發展
過去高職數學單純追求數學知識目標,這導致學生數學應用意識淡薄、實踐能力低下,缺少數學思維方式,厭倦數學學習。高職數學新課堂的教學目標,應該以數學知識技能為基礎,重視對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
5.2由課堂上教師的獨白模式轉向師生交流模式
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是主角,偏重于教師給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數學知識,課堂氣氛幾乎是一潭死水,機電類學生有的聽不懂,只好上課睡覺、玩手機等,忽略了學生平等學習的地位,學生學到的僅僅是數學知識,很少是數學能力,考試的時候也就是把所學的知識復制一下,缺少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高職數學的新的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平等的對話和交流,在互動過程中完成學習。數學教師應該是課堂的引導者、組織者,學生也應該是真正的學習主體,由單純的教師講授轉化為師生探究與合作。
5.3由單一的教學手段轉向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
由過去的粉筆加黑板的單一教學手段,逐步轉化為以多媒體為主的多彩豐富的教學手段,也可以利用手機中的數學軟件方便學生的課堂學習,使學生的思想形象化,運用豐富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開發學生的學習資源。
二、目的和意義
在此課題的研究過程中,緊密結合本校教學實際 ,經過調查、統計、分析、實踐 ,研究出各門課程的教學標準,技能考核標準、考試考核模式等能指導教學實際的方法 ,對本校的教學工作能起到一種指導、推動作用,而要達到教研目的。開展本課題研究,可以提出一些先進的教學管理思想和考試考核模式、基本措施、基本方法,豐富職業教育教學理論,為全面推行職業學校學生畢業標準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開展本課題研究,有利于職業教育進一步深化辦學體制改革,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學校內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探索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管理的運行機制和具體模式;開展本課題研究,有利于實現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就業前教育與就業后培訓、不同類型教育之間、不同類型學校之間的溝通和銜接,促進終身教育體系的建立和學習型社會的形成;開展本課題研究,有利于職業學校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開展本課題研究,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和科研能力;開展本課題研究,有利于職業教育教學評價和考試制度的變革。
三、研究的基本內容
(一)、具體研究內容:
1、通過公共文化課程新舊大綱對比研究、職業學校大綱與普通高中大綱的對比研究,編制農村職業學校機電類專業文化課程的指導性教學計劃,探索教學模式改革,制定相應的評價體系。
2、以項目驅動教學作為專業課程的教學模式,研究專業課程教學計劃編制、目標任務(項目)的一般性方法和原則,構建適合農村職業學校機電類專業課程的項目驅動教學的內容,實現對學生的分層次教學,加強教學過程的監控與管理,建立相應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在計劃編制時注意各課程之間的整體協調,注意學生終身學習的需求。項目確定時注意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對所學內容的綜合運用、對所學技能的實際操作能力,教學內容力求切合學生實際。依據學生個性特點,合理區分學生層次,針對各層次學生的特點和需求,確定不同小項目、小目標,并逐步縮小目標差異,最終全部實現整體目標。
為配合項目驅動教育的實踐,正確引導師生的“教”和“學”,使學生成績更能反映學生的全面素質,我們將對傳統的考試方法和內容進行改革,構建一個新的多元評價體系。具體分為平時考核(含學習態度考核,小項目完成情況)、期末測試(理論測試在試卷庫中抽取,組織集中考試;實踐測試采用工廠生產模式測試,要求完成成型的綜合產品)。
3、針對學校目前實習工場出現的一系列安全事故隱患,進一步明確實習指導教師崗位責任,規范管理制度,強化學生安全教育、職業素養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同時根據新大綱要求,調整學生專業課與文化比重,優化實踐課與理論課比例,加大硬件建設資金投入力度,擴大校外社會實踐基地范圍,創造學生實踐良好環境,進一步突出實習實踐。
(二)研究目標
1、制訂專業指導計劃。根據新大綱的要求,重新編制機電類的教學指導計劃,優化各專業課程開設秩序,確定各課程的教學目標、應完成的教學任務,確定項目教學中的各項目任務。
2、創新校本教學內容。從農村市場對職業學校的需求出發,根據學校自身特色,精心編寫一到二本具有特色并被同行認可、學生滿意的適合農村職業教育項目驅動教學的校本教材。
3、優化教學模式、技術與方法。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模塊式”教學方法,形成一個具有推廣價值的項目教學模式。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更新教學方法,使技術、手段、方法優化。在方法上改灌輸式為啟發式,改單一接受式為重視發現式、導學式、分塊式教學,使學生真正有獨立思考與創造才能的機會,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4、強化學生專業實踐。
5、建立測評體系。通過對教師教學計劃的審定、教學過程的監控管理、教學成果的檢測考評,建立教師教學的評價體系。通過對學生課堂學習評價、各個項目學習評價、學期的成績測評等環節,建立學生學習評價體系,同時建立學生政治思想評價體系,完成對農村職業學校機電類專業的綜合測評體系的優化工作。
(三)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校本教材的開發。
2、教學管理制度的完善。
3、專業指導計劃的修訂。
4、學生評價機制的建立。
四、研究方法
1、文獻查閱法:通過上網和查閱資料,了解有關實習實訓操作流程;學習和借鑒有關項目驅動教學的實錄案例的方式方法;補充質量測評體系的漏洞;完善指導性計劃的內容等。
2、問卷調查法:設計制定面向全校師生的問卷,內容主要涉及當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教師教學質量考核和學生的綜合評價機制有哪些方面需要改善等等。通過調查和分析,得出結論,尋找解決辦法。
3、行動研究法: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教學管理模式和方法 ,解決教育實際問題,將改革行動與研究工作相結合,與教育實踐的具體改革行動緊密相連。(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
4、教育實驗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教學班級,通過實驗前、后學生學習的變化,找到適合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案。
5、個案研究法:結合課題研究目標,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制定學習計劃,針對個性發展的需要,進行有效指導。
五、研究進度
1、前期準備與開題階段:
時間為XX年6月至XX年11月。內容為實施方案的制訂、相關文件的出臺、專家講座、教師培訓。預期成果:各種方案、文件的制訂。
2、專題研究階段:
時間為XX年9月至XX年8月。階段工作為:(1)XX年9月至XX年3月:調研、討論優化教學內容。形成項目驅動教學新體系并完成項目驅動教學教材初稿,同時在09級各專業中的《機械加工》、《c語言》、《作文教學》、《靜物色彩》、《職業生涯》課程中試用。推行“項目教學法”教學方法,舉辦學生座談會,開展問卷調查,總結該方法在教學中的優點及不足,不斷進行完善,并推行到其它的課程中去。(2)XX年3月至XX年8月:完成各項目內容電子課件制作工作,歸納、總結使用該方法在教學中的優缺點。預期成果:過程監控體系方案、評價體系方案出臺,完成若干篇論文。
3、綜合研究階段:時間為 XX年8月至XX年11月。階段工作為:(1)XX年8月-XX年3月:在XX級學生中試用教材并推行“項目驅動”教學方法,完善各專業項目教學法而形成完整的教材。(2)XX年3月-XX年8月:在XX級學生中繼續試用新編教材。預期成果:完成課題研究報告,撰寫科研論文4篇,教學論文2篇,教材出版。
4、課題結題階段:XX年12月
六、課題組人員分工
1、項目驅動教學法校本教材開發
負責人:
組成人員:
2、項目驅動教學法與分層次教學法有機結合的探討,學生心理教育及綜合素質的培養,建立完整的項目教學法過程管理制度和質量評價體系
負責人:
組成人員:
3、項目驅動教學法實踐與成果推廣
負責人:
組成人員:
七、預期研究成果
本課題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職業教育教學管理的完善,機電專業教學指導計劃的完善,課程項目的確立及開課規劃的形成,校本教材的開發,采用項目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分層次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完成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形成較為完善的項目教學過程評估體系、效果評價體系。
成果形式主要有:⑴完成《機械加工》等適合項目驅動教學的相關校本教材;⑵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⑶完成課題研究報告及教育教學論文10篇以上。編纂論文集《職業院校教學管理模式的創新研究與實踐》。(3) 調查報告、研究報告各一份。
本課題的研究成果預期先在校內機電專業進行實踐,然后進一步向校內和校外相關專業進行推廣,取得預期效果后進一步申請成果并爭取在湖南省范圍內的廣泛推廣。本課題的應用范圍主要是在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此項目受益面比較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首先對于社會而言,為國家終生教育體系框架的建立奠定一定的基礎和積累豐富的經驗,并且能以此進行擴展,優化了社會教育資源,職業教育不再是斷頭教育,職業教育類學生也有了技能終生發展的道路,對于我國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將起到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能更快更好地培養各層次技能人才;(2)其次對于職業學校而言,由于確定了專業指導計劃,明確了各項目培養目標,合理的課程開發方法、課程設置方法,對于各類職業技術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和提升作用,促進各個學校辦學水平的提高;(3)再者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是本課題研究成果的最大受益者,他們可以在相同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學習更多有用的職業技能和知識,在就業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同時根據情況,能隨時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不斷提高職業技能水平;(4)最后企業也是本課題研究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因為更多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將促進企業和地方經濟的發展。
八、經費概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