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06:1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數學教育敘事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6-0208-01
新時期,新氣象,過往“滿堂灌”的教育方式已經不再適應當前教育的需要,新課程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把以往的“鴉雀無聲”變成“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變成“自由活動”。要求我們不但要教給孩子們知識,更要教給孩子們掌握知識的方法,從而打造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讓小學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那么作為教師的我們該如何做呢?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經過多年的教學,以及參閱大量的文獻,筆者對于新時期小學數學優質課堂的構建有著深刻的認識,在此表述,供同仁參考指正。
1 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不容否認,興趣是學生的直接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的培養也決定著學生學習活動的方向和效率。作為小學階段的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學會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思維調動起來,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同時我們還應該注重實踐操作,調動學習興趣。小學階段的學生,愛動是他們的天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動手操作,讓他們動腦、動手、動口,調動學習積極性,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聯系實際生活,培養學習興趣。當學習材料與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相聯系時,學生對學習才會有興趣;當學習材料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自覺、積極地學習。一旦學生有了興趣,作為優質教師的我們下一步就是要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了。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真正的學習主人,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可以使學生有效地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合理適度的學習動機;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和要求;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決策權,包括目標的制定、學習方式的選擇、課堂管理的方式等;同時要提出富有挑戰性的任務,引發學生積極思考與積極行為;以及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只有這樣,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得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才有助于優質課堂的構建。
2 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
課堂只有短暫的40幾分鐘,然而要想在這簡短的時間內提高教學效果,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合理的優化教學課程,從而提高教學課堂效果。新時期,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倍咝У匦W數學學習活動應是在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基礎上的更高層次追求。那么我們該如何優化教學過程呢?作為小學數學教師首先要認真的備課,而認真備課就要從課堂導入開始。引人入勝的導入,可以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一進課堂就可以或讓學生聽聽與課文有關的錄音或音樂,或講一個與課文有關的小故事,或展開一段與課文有關的精彩對話,或利用視頻短片導人等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而后我們還需要設置提綱,引導自學。課前寫好小黑板,課上通過小黑板讓學生看,明確自學要求,即自學什么內容,用多長時間,如何檢測等,并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如看書,是獨立圍繞思考題看書、找答案,還是邊看書、邊討論、邊解決疑難問題等等。而學習日標與自學要求的提出,低年段學生以激勵比賽方式最好,因為比賽可以激發小孩子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然僅僅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合理安排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從而大大的提高教學效果。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它越來越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受到大家的青睞。而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發展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正如古人所說,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我們要善用合作教學,只有這樣,才能最大化的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效果。
小學數學教師的課堂語言作為一種表達科學思想的語言,在現代信息社會中已成為一種具有廣泛應用性的交流工具。語言應當被看成數學知識的一個重要組成成分,而小學數學語言是數學知識的載體,也是數學思維的工具。為數學交流提供了科學的保障,在發展學生數學思維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必須重視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的運用?,F實的問題是,數學教學不像語文教學那樣要單獨教小學數學語言,它一般不專門討論數學中的語言問題,常常是一帶而過,因此教師的課堂語言表達方式和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教師語言的情感引發著學生的情感,所以我們說小學數學教師的語言藝術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核心。
一、小學數學語言要準確規范、嚴謹簡約
小學數學教學語言的準確性是指數學教學語言應該是嚴謹的、準確無誤的語言。數學中的概念、性質、公式、定律都有它特定的內涵和表達方法,有時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也可能造成演變成概念性的錯誤,例如:“數位”和“位數”,“增加了”和“增加到”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有著本質的區別,“位數不夠用0補足”就不能說成“數位不夠用0補足”。另外,讀音要準確,作為教師要堅持并且要用盡可能準確的普通話教學,避免在傳遞教學信息時因使用方言而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發生誤解。在教學中多音字也要讀準,方言和習慣讀音要改用標準音去讀。
教師的語言在準確的前提下,還要干凈利落,不拖泥帶水。有些剛走上講臺的教師之所以不能在40分鐘內完成教學任務,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怕學生聽不懂,返來復去、不厭其煩地講,使課堂中有限的時間在與講課內容無關的廢話中悄悄地溜走,結過使教學重點得不到突出,學生又產生厭煩情緒,影響了教學的效果,為了克服上面的問題,必須在備課時精心設計好問題,過渡語,盡量不說與講課內容無關的話。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自己教學語言的嚴密和準確,不能任意使用日常生活語言來解釋,表達數學知識,更不能出現含糊不清,模棱兩可,甚至于前后自相矛盾和錯誤的語言。
二、小學數學教學語言要啟發性強
孔子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保ㄣ@里指教師有意不說出結果、答案)在教學過程中,要變學生的被動接收信息為主動地獲取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啟發學生通過看、想、做等認識活動來掌握。如,教“圓的周長”一節時,老師拿出一個呼拉圈,問學生,你能計算出它的周長嗎?學生回答能量出它的周長(因學生沒學計算圓周長的方法)。用什么量?怎樣量?(用皮尺繞一周)還能用什么量?(先用繩子繞一周,然后再用皮尺量繩子長度)還可以用什么方法量呢?(在地上滾圈,然后量地上滾動一圈的長度)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做法,想法很好,想象很豐富,然后接著問,如果給你們一個非常大的圓,還容易量周長嗎?有沒有簡單方法來計算圓的周長呢?通過老師做實驗得出:圓的周長和它的直徑密切相關,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 3 倍多一些,在 3.1415926~3.1415927 之間,這個數是個固定的數,叫圓周率?,F在同學們說說看,只要知道什么,就能求出圓的周長? 上例中,教師用了一系列啟發性提問,不斷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自主掌握知識。
三、小學數學教學語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小學數學教學語言既非書面用語,又非口頭用語,要通俗明白,使學生聽得有滋有味,教師應該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深奧的知識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教給學生豐富的數學素養,通過驅動學生的數學想象,來達到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時、分、秒的認識”時,為了揭示課題,教師先讓學生猜謎語:“兄弟三人來賽跑,個子有矮也有高,他們會走沒有腿,他們會說沒有嘴。會告訴我們在什么時候睡,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上學去。”當同學們猜對后,教師很自然的引出課題:“今年我們來認識鐘面”。這樣既有趣味性,又自然地把學生學習動機、興趣吸引到新知識的學習上來。
四、小學數學教學語言要幽默風趣
幽默是一種較高的言語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長,小學數學教師的語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幽默可以激活課堂氣氛,調節學生情緒。學生心情舒暢地學習與惶恐畏懼地學習,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教師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語言去創造有利于師生情感溝通的課堂氣氛,針對學生不注意分析已知條件,忽略隱含條件而引發出錯誤的證題思路,結合當今中學生錯別字較多的情況,我分析題意后說:“這位同學的思想走到牙路上去了”,故意將“邪”讀成“牙”,引起學生轟堂大笑,這既提高了學生認真分析已知條件的重要性,又告訴了學生“重理輕文”的思想要不得。 幽默可以提高批評的效果,讓課堂違紀地同學心悅誠服,教師在課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況時,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和理智,動輟對學生發火訓斥,其弊端是眾人皆知的,如果用幽默的語言來處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一樣。 幽默可以開啟學生的智慧,提高思維的質量,課堂教學的幽默,應和深刻的見解、新鮮的知識結伴而行,教給學生理智,學生會產生會心的微笑,獲得美感享受。
總之,當然教師的課堂語言藝術多種多樣,遠非上述幾點所包羅。教師的小學數學語言藝術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自己不斷的學習和長期的實踐,教師只有在數學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語言,達到數學教學語言的科學性、藝術性的辯證統一,若如此,我們的教學水平自然就會不斷地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一、教學與研究相結合
如何把教學與研究有機結合起來,提高數學教研組備課的有效性,是我們數學備課組一直都在探索的問題。怎樣的備課活動才更有實效性·在歷次備課組活動中,對于教材中與以往不同的內容,我們積極探索不同的教學方式。各組員結合新課程標準對教材單元教學活動或補充或質疑,暢所欲言,達成共識,對于有爭議的教學意見,各持己見的,請教同事、專家、網絡,最終形成共識,杜絕自以為是的觀念。根據學校要求,大家一致認為:要提高備課的實效性,首先集體備課前要確立主題;主講人和各位組員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抓住單元重點例題和重點練習進行教法和學法的交流;還要重視課后反思的交流等,在實際活動中,我們也一直堅持按照學校的集體備課要求去做,并且形成了自覺的習慣。
教師們精心準備導學案、課件,集體備課。各人每一節課的導學案至少備兩次,先自己備,再參加備課組的集體備課,根據集體討論的統一意見修改自備的導學案,上課則由經驗豐富的老師先帶頭講課,青年教師先聽后上,確保課堂教學效果。完成修改的導學案傳到辦公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平時集體備課,老教師們研究教材,新教師們提出問題,各位老師一起討論解決問題。互相研究,討論問題,無形之中形成了每時每刻都在集體備課的風氣。每天中午、下午放學后,辦公室里總會發現數學老師到位整齊,鉆研教材,精心備課,尋求最佳的授課方案和途徑。
二、思維與實踐相結合
我們遵循課改思想理念,循序漸進,發展學生的獨立探究能力,在動手、動口、動腦中完善自我。利用合作學習將自我的感受和體驗加以交流,在辨析中揭示知識的內在規律和尋找最佳的學習方式。在疑難問題上,要求學生能夠各抒己見,登臺講解,使他們開闊了思路,提高了能力,淡化了純粹的記憶。
我們還嘗試讓學生重視數學閱讀。特別條件的聯合思維使學生保證了閱讀時思考,條件記憶和結論分析的有機統一。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把記憶的努力和思考的努力結合起來,只有在對周圍世界的現象和規律性深入思考時,才可能有真正的智力發展”,讀是訓練這種結合的有效途徑。
批改作業是教學工作中的一件繁重的工作,每天都要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來批改業,有統批、面批、講評等形式,通過對作業的批改能夠及時發現問題,每位老師還都利用下課及課外活動課的時間針對學習成績差、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使他們不掉隊,他們的工作態度令人欽佩。
我們數學備課組,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老師備課量大,作業批改量大,學生層次差異大,學生思想波動大等,但可以保證,在職的每一位教師都是在盡心盡力,努力作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歷次數學學業測試,我們均取得較好的成績。
1 提高閱讀認識 激發閱讀興趣
數學閱讀是學習數學的基本途徑,是積累處理數學信息的必由之路,要提高學生對數學閱讀的認識 ,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充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要使學生產生讀書的欲望,在數學教學中可以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比如可以經常對學生講一些關于 “自學成才”的數學家的故事,樹立讀書的榜樣;也可以在教室里經常陳列或張貼一些生動有趣的數學材料 ,對學生進行閱讀刺激適當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讀書知識競賽,讀書報告會,讀書摘錄展示等活動,這樣既可檢測閱讀情況又可激勵學生 。
2 改革課堂教學結構 提供閱讀機會
數學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數學閱讀的重要作用,將數學閱讀訓練納入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閱讀的機會。如: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的演示題一般都是老師自行朗讀,邊朗讀邊列式或計算,其實這是訓練學生自行閱讀的最好機會。于是我們就將老師的演示題改為學生讀,一人讀,二人讀…….一直到讀正確為止。這時的讀,學生注意力集中,效果好,而且這種機會也很多,幾乎每節課都有 ,若把這些機會讓給學生了。學生讀的機會也就多了,讀的訓練自然也就得到了落實。"
3 進行學法指導 教給閱讀方法
數學教師應掌握一定的課堂閱讀指導策略,科學傳授閱讀方法,指導學生讀書要眼到、心到、手到,根據具體的內容和要求學會粗讀,細讀,精讀與研讀 ,讀書指導要有步驟地進行。比如:低年級學生可提供教師編寫的提綱向學生進行閱讀的示范。如閱讀應用題,怎么抓重點詞怎樣停頓,讀文字題時怎樣讀準數字和處理好數與數之間的關系等。都要一一準確示范,讓學生從 中悟出讀的方法,以提高讀的質量。對于高年級學生,要求他們歸納整理閱讀要點,并根據閱讀內容進行評價 ,交流與對話,可以寫一些閱讀心得。
4 重視課本閱讀 把握閱讀重點
數學課本是數學課程編寫教材的專家們在充分考慮學生的生理特征、知識基礎與接受水平、在教育的原理和數學學科的特點基礎上精心編寫而成,是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重要課程資源,具有較高閱讀價值。因此,一定要重視對數學課本的閱讀。數學課本的閱讀一般有課前、課中課后閱讀。課前閱讀要讀出書中的要點、難點、疑點,提出具有一定思考價值的問題 ;課中閱讀要把讀、思、練結合起來。對于定義、法則、公式等基本知識的閱讀 ,要有耐心 ,要在學生 自主探究其產生過程的基礎上,逐字逐句讓學生反復讀 ,讀出字里行間所蘊藏內容 ,體會出數學的思想、觀念、方法。讀書還要與討論,質疑結合起來,使讀書變成真正意義上的自主行為;課后閱讀要進行整理歸納,起到溫故知新,舉一反三的作用。要讓學生逐步養成不讀懂學習內容,就不動筆計算的好習慣。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各地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教育部也加大了對高職院校教育資源的投入,各地相應推行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和吸引更多的學生報考高職院校,我國高職院校無論在教學條件還是在教學水平方面都有明顯的提高。但是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高職教育仍然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數學教學同樣不能滿足專業的需求。因此,研究基于專業需求的高職院校數學教學問題就成為當務之急。下面結合我們的教學實踐經驗談談高職院校數學教學如何服務于專業這一問題。
一、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高職院校所培養的是社會所需的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所有課程的教學都必須為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服務,但是目前高職院校的數學教學還存在如下問題:
第一,數學教師缺乏專業課程的理解[1]。數學教師不了解相關專業對數學的具體需求,不與專業教師進行交流和溝通,對數學結果不能進行專業解釋,導致教學過程中不能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導致學生產生學習數學沒有用處的觀念。
第二,中學數學與高職數學部分重疊。高職數學與中學數學在函數極限、導數及其應用、定積分等內容上存在嚴重重疊,學生會以為高職數學內容只不過是中學數學中微積分而已,致使學生出現松懈的情緒,等他們明白過來時已經晚了。
第三,高職數學教學內容與專業需求脫節。只區分文科類經濟數學與理工類高等數學不能滿足不同專業對數學的需求,因為不同的專業對數學的需求有較大差異,電子專業對三角函數、三角級數、數理邏輯等的需求較大;機械專業對幾何計算、幾何作圖、正弦余弦定理等需求量較大;計算機專業對離散數學、數理邏輯、計算數學等方面的知識有較多需求;物流專業對線性規劃及其應用有較多需求;財經、管理專業對數學的經濟應用有較多需求。
第四,注重高職數學的完整性、邏輯性,忽略數學與專業之間的內在聯系;注重教師的主導性,忽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學過程中缺少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注重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忽視傳統板書的作用;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常常注重專業課程的教學時數而縮短數學教學時數,致使高職數學教學內容已在減少,教學進度反復加快,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的現狀。
由此可見,實施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改革已成必然趨勢。
二、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改革實踐
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改革涉及面較廣,在這里我們僅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入手介紹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1.調整教學內容,服務專業需求
我們將數學教師相對固定在某個專業或兩個相近專業,要求找出相關專業的專業課程所需的數學知識,并請專業教師和實訓教師介紹該專業所需的數學知識,然后按照數學的邏輯順序列出該專業數學教學內容目錄,同時滲透數學建模思想與數學文化的內容,然后根據各專業的不同需求制定相應的課程標準,充分體現“以服務專業為目的,以必須夠用為原則,適當兼顧前瞻性”的教學理念,落到實處的就是根據不同專業需求選擇教學內容。
鑒于高職院校各專業所需數學知識有所差異,考慮到中學數學與高職數學有部分重疊和脫節的現象,我們分經管和理工兩個大類的前提下,細分為公共數學、專業數學及選修課三個模塊。在公共數學模塊只介紹相應的數學知識,但盡量減少與中學數學的重疊;在專業數學模塊,針對不同專業的需求,介紹數學知識在該專業的應用或建立相關數學模型;在選修課模塊,主要介紹數學建模、數學文化、數學思想與方法、數學軟件的操作等。
經管類公共數學模塊:包括數學基礎知識、極限與連續、導數與微分、不定積分、定積分。在數學基礎知識部分要介紹余切函數、正割函數、余割函數、四種反三角函數,對同角三角函數的關系、特殊角三角函數值、三角公式也應作介紹;在極限與連續部分,要盡可能減少與中學數學的重疊,剔除間斷點及其分類;在導數與微分部分,對中學學習過的導數公式以復習的形式給出,重點介紹求導方法及補充的幾個函數的求導公式,剔除微分的近似計算;在不定積分部分,只介紹不定積分的概念及性質、直接積分法、第一換元法和分布積分法;在定積分部分,避免與中學數學重疊的同時,剔除定積分的幾何意義和廣義積分。
經管類專業數學模塊:(1)對物流管理專業,具體內容有:經濟管理中的常見函數、經濟工作中極限與連續的相關案例、三個邊際、一個彈性、經濟工作中的優化問題、經濟學中的微分方程模型、線性規劃在運輸、物資配送、物資調運等方面的運用、matlab等數學軟件的操作等。(2)對財經與管理專業,具體內容有:經濟管理中的常見函數、經濟工作中極限與連續的相關案例、三個邊際、一個彈性、經濟工作中的優化問題、經濟學中的微分方程模型、matlab等數學軟件的操作,回歸分析與方差分析等。
理工類公共數學模塊:包括函數、極限與連續、導數與微分、不定積分、定積分。在函數部分要增加余切函數、正割函數、余割函數、四種反三角函數,對同角三角函數的關系、特殊角三角函數值、三角公式也應作簡單介紹;在極限與連續部分,要盡可能減少與中學數學的重疊;在導數與微分部分,對中學學習過的導數公式以復習的形式給出,重點介紹求導方法及補充的幾個函數的求導公式;在不定積分部分,要刪除復雜的有理函數積分法;在定積分部分,避免與中學數學的重疊。
理工類專業數學模塊:(1)對機械專業,要適當介紹幾何作圖方面的知識,對常見軌跡也應有所介紹;要引入機械制造、工程等方面的極限、連續、導數與微分、積分等案例;把微積分的其他相關應用案例集中到這一模塊。(2)對計算機專業,首先介紹微積分的應用,然后增加矩陣與行列式初步,最后介紹邏輯初步與圖論的相關知識,適當介紹數值計算的基本知識,為計算機專業課程的學習提供良好的數學基礎。(3)對電子專業,首先介紹微積分的應用,然后介紹邏輯初步知識,為電子專業課程提供必要的數學基礎,接下來簡單介紹數值計算的基本思想與方法,最后介紹波動理論與函數變換方面最基本的知識。
數學選修課模塊:(1)對數學模型,主要介紹出等數學模型、微分方程模型、線性規劃模型及其利用數學軟件進行求解。(2)對數學文化,主要介紹從孫子算經談起、賈憲三角形及其運用、雞兔同籠問題、縱橫圖趣談、東家流水入西鄰、圖形的拼補與平面鑲嵌、從黃金分割引出的數學問題、勾股定理賞析、七橋問題與一筆畫、埃合爾的數學藝術、達芬奇與射影幾何、文學與數學、數學的美、數學與音樂、莫比烏絲帶與克萊因瓶等。(3)對數學思想與方法,主要介紹數形結合、化歸與轉化、整體與局部、極限、類比、建模等數學思想以及配方法、換元法、消元法、待定系數法、觀察與實驗、概括與抽象、類比、歸納與演繹、特殊與一般相結合等數學方法。(4)對數學軟件操作,主要介紹MATLAB概述、MATLAB程序設計、MATLAB繪圖、數值計算等。
2.改革教學方法[2],適應專業需求
高職院校各專業對數學都有一定的需求,鑒于高職學生具有數學基礎差、學習習慣不好、教學時間較少等特征,我們唯有改變其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適應專業需求。
(1)教會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對概念應該先閱讀概念,記住相關的符號和名稱,后熟記定義,把握本質,然后體會概念反映的范圍,最后圍繞概念進行一定聯系達到會應用概念的程度;對定理、性質等要準確區分條件和結論,熟悉其推理的思路與方法,能較熟練地運用這些定理和性質,對于公式要先會書寫,理解公式中字母、符號的含義,體會公式所反映的規律,要對公式進行適當變形,了解其不同的形式。要教會學生記憶的方法:對導數公式就可以采用聯想記憶法,聯系到基本初等函數的順序可以逐一記住導數公式,聯想到導數公式就可以記住微分公式等等;對同角三角函數的關系可以采用圖表記憶法;對各象限三角函數的符號可以采用口訣記憶法;對求極限的方法、導數的應用可以采用歸納總結法等。
(2)傳統方法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由于數學具有邏輯嚴密性特征,所以需要適當板書,展示演繹推理過程,所以傳統的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方式仍然可以派上用場,但為了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直觀,也有必要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制作精美的課件,展示數學直觀性。只有二者的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小學數學語言要準確規范,它的準確性是指數學教學語言應該是嚴謹的、準確無誤的語言。數學中的概念、性質、公式、定律都有它特定的內涵和表達方法,有時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也可能造成概念性的錯誤,即比是指兩個量(或數)的倍數關系,除法是一種運算,分數是一個數。另外,讀音要準確,作為教師要堅持并且要用盡可能準確的普通話教學,避免在傳遞教學信息時因使用方言而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發生誤解。在教學中多音字也要讀準,方言和習慣讀音要改用標準音去讀。教師的語言在準確的前提下,還要干凈利落,不拖泥帶水。有些剛走上講臺的教師之所以不能在40分鐘內完成教學任務,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怕學生聽不懂,返來復去、不厭其煩地講,使課堂中有限的時間在與講課內容無關的廢話中悄悄地溜走,結果使教學重點得不到突出,學生又產生厭煩情緒,影響了教學的效果,為了克服上面的問題,必須在備課時精心設計好問題,盡量不說與講課內容無關的話。教學“正比例的意義”以后,怎樣判斷兩種相關量成正比例,可以這樣小結:“兩種相關聯的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或商一定,這兩種量就成正比例”。這樣的總結簡單明了,學生易于掌握。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自己教學語言的嚴密和準確,不能任意使用日常生活語言來解釋,表達數學知識,更不能出現含糊不清,模棱兩可,甚至于前后自相矛盾和錯誤的語言。
二、小學數學教學語言要啟發性強
孔子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保ㄣ?,這里指教師有意不說出結果、答案)在教學過程中,要變學生的被動接收信息為主動地獲取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啟發學生通過看、想、做等認識活動來掌握。如,教“圓的周長”一節時,老師拿出一個呼拉圈,問學生,你能計算出它的周長嗎?學生回答能量出它的周長(因為學生沒有學計算圓周長的方法)。用什么量?怎樣量?(用皮尺繞一周)還能用什么量?(先用繩子繞一周,然后再用皮尺量繩子長度)還可以用什么方法量呢?(在地上滾圈,然后量地上滾動一圈的長度)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做法, 想法很好,想像很豐富,然后接著問, 如果給你們一個非常大的圓,還容易量周長嗎?有沒有簡單方法來計算圓的周長呢?通過老師做實驗得出:圓的周長和它的直徑密切相關,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3.1415926~在 3.1415927之間,這個數是個固定的數,叫圓周率。現在同學們說說看,只要知道什么,就能求出圓的周長?上例中,教師用了一系列啟發性提問,不斷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自主掌握知識。
三、小學數學教學語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小學數學教學語言既非書面用語,又非口頭用語,要通俗明白,使學生聽得有滋有味,教師應該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深奧的知識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教給學生豐富的數學素 養,通過驅動學生的數學想象,來達到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學“時、分、秒的認識”時,為了揭示課題,教師先讓學生猜謎語:“兄弟三人來賽跑,個子有矮也有高,他們會走沒有腿,他們會說沒有嘴。會告訴我們在什么時候睡,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上學去。”當同學們猜對后,教師很自然的引出課題:“今年我們來認識鐘面”。這樣既有趣味性又自然地把學生學習動機、興趣吸引到新知識的學習上來。
四、小學數學教學語言要幽默風趣
關鍵詞:珠三角;特殊教育;體育教師;繼續教育
中圖分類號:G807.0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3.022
1 前言
特殊教育學校是殘疾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其教師專業化水平的高低,都將直接影響著體育教育的質量,影響著殘疾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繼續教育是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解決教師職業倦怠和職業素養落伍的重要途徑[1]。我國特殊體育專業建設起步晚,時間短,縱觀國內學者研究,特教學校均存在體育師資專業化水平低、繼續教育薄弱等問題[2],成為制約我國特殊體育教育發展的瓶頸。本文以珠三角地區特殊學校的體育教師為研究對象,對其繼續教育現狀進行調查及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使繼續教育更符合體育教師個人需求及社會發展要求,并為提升廣東省特校體育教師的整體素質、加強特殊體育專業人才建設提供思路。
2 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利用中國學術期刊網和國家相關部門網站,檢索近10年與本研究相關的國內外文獻資料和政策文件,結合研究實際,對有關體育教師及特殊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文獻和法規進行分析歸納,獲得研究的理論支持。
2.2 調查法
2.2.1 訪談法
設計訪談提綱,在進行實地問卷調查時,與近17所特殊教育學校的校長及一線體育教師進行咨詢與訪談,為本文的寫作提供現實依據。
2.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目的和任務,將涉及特殊學校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相關問題綜合歸納后,設計《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現狀研究》調查問卷。
2.2.2.1 問卷的效度檢驗
為確保問卷內容的效度,本文采用專家評定的方式對問卷涵蓋的內容進行有效分析,并參照修改建議和評價結果(見表1)對問卷的結構和內容進行補充和修正。
2.2.2.2 問卷的信度檢驗
為保證調查內容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本文運用重測信度法,選取特校體育教師41名,將同一問卷進行兩次發放與回收,時間間隔為14天,運用spss17.0進行統計并計算相關系數,R=0.83,P<0.01,說明問卷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2014年9月至12月,向廣東省珠三角地區9個城市的17所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教師下發調查問卷74 份, 回收有效問卷74份, 回收率為100%。
2.3 數理統計法
按照研究內容、目的任務對調查問卷獲得的有效數據進行分類,采用SPSS17.0軟件,對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相應的數據處理與分析。
3 特校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現狀的調查結果與分析
調查顯示,目前特校體育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很高,89.19%的教師都參加過崗前培訓,71.62%的教師入職以來參加過的培訓超過4次。而對于已參加過的繼續教育,僅8.11%的教師表示非常滿意,12.16%的教師表示不滿意,問及目前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繼續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差、培訓形式單一、課程設置不夠合理等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3.1 參加繼續教育動因
對參加繼續教育的動因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最主要的動因是充實更新知識及適應工作需要,接著就是晉級或評職稱、提高科研能力及完成行政命令。我國特殊體育教育培養起步晚、發展慢,專業教師生源少,許多教師在校時并未進行特殊教育相關的學習,從而缺失特殊教育通識知識[3];此外,隨著醫學康復技術的發展和全納教育理念的倡導,目前就讀于特殊學校的學生絕大部分是中、重度甚至多重殘疾的孩子[4],特殊學校體育教師不僅要承擔較高難度的體育教育教學工作,還要承擔特殊孩子的運動功能評估、動作康復治療實施等工作,這就造成了其工作難度和數量的劇增,因此教師們迫切需要不斷充實及更新知識以適應工作的需要。
3.2 教師所期望的繼續教育內容及形式
本文對特校體育教師所希望接受的繼續教育內容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別為提高專業實踐技能類課程、拓寬更新知識類課程、加強鞏固基礎理論類課程;目前,特校體育教師除日常體育教學、校隊體育訓練工作外,同時還要通曉體育康復醫學知識及體育康復技能手法,因此特校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內容必須致力于提高教師專業實踐技能及拓展更新其專業知識;如3.1中提到的,由于許多教師大多來自于體育教育專業,在校時并未進行特殊教育及體育康復知識相關的學習,從而缺失此類知識,因此繼續教育應成為彌補鞏固該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最重要的途徑。
對其所期望的繼續教育形式進行調查,如下①各種層次的特殊體育專業研討會;②地區性現場觀摩;③分層次的特殊體育專題培訓;④專家巡回指導與校本培訓結合是特校體育教師進行繼續教育較適宜的幾種形式。
3.3 影響或制約參加繼續教育的因素
對影響或制約特校體育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因素進行調查后顯示:學校體育教學任務繁重為最重要的原因,其次為信息封閉,缺少機會以及學校經費有限。本文在對教師繼續教育進行調查同時,對其日常工作量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近1/3的教師每周課時數在13-16學時,近1/5的教師課時數在16學時以上,每周體育課次數超過10次的教師占到40.54%,說明老師的教學任務并不輕,教學任務的繁重致使教師進行自我知識休整、自我提升的時間和機會大大減少。此外,除廣州市外,珠三角其他地區特校體育教師獲得繼續教育資訊的渠道仍然較少,信息不夠通暢,許多學校進行繼續教育都是學校自己來辦,但缺少跟同地區其他特校進行信息互通或資源共享。另外,經費不足也是制約特校繼續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希望學校及有關部門多渠道籌措經費,以增加體育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機會。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1.1 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很高,而對于已經參加過的繼續教育,僅8.11%的教師表示非常滿意,12.16%的教師表示不滿意;
4.1.2 目前繼續教育仍存在針對性和實效性差、培訓形式單一、課程設置不夠合理等問題;
4.2.3 教師參加繼續教育最主要的動因是充實更新知識及適應工作需要;
4.2.4 對其想接受的繼續教育內容調查顯示,最重要的是提高專業實踐技能類課程和拓寬更新知識類課程;教師們最期望的繼續教育形式為各種層次的特殊體育專業研討會及地區性現場觀摩課。
4.1.5 影響或制約其參加繼續教育最主要的原因為學校體育教學任務繁重,其次為信息封閉,缺少機會以及學校經費有限。
4.2 建議
4.2.1 繼續教育有關部門及授課教師在確定繼續教育內容時,應根據教師的需求加強針對性和實效性,構建合理的繼續教育內容體系;根據體育教師的需求,針對性地設置繼續教育相應的形式及方法。
4.2.2 學校應設立專門的繼續教育部門,通過網絡、講學、交流等多種方式給教師傳達繼續教育的一些相關信息,包括政策法規的學習;此外通過網絡建立體育教師繼續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并且開設不同時間段及時間長度,使體育教師能根據自身情況來安排繼續教育。
4.2.3 學校應與上級有關部門溝通,并多渠道籌措經費,增加體育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機會;同時繼續教育部門應進一步完善考核評價體系,根據教師不同的需求安排考核評價內容,使繼續教育達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何敏學,都曉娟,林華, 等.中國特殊教育學校體育師資隊伍現狀調查[J].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33(1): 118-121.
[2] 吳燕丹,胡力超,吳麗芳,等.特殊教育學校體育師資現狀與專業人才培養路徑探析—以福建省為例[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79(1): 107-112.
一、 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的概念
認知心理學認為,人類的知識廣義上可分為兩類:一類為陳述性知識,另一類為程序性知識。陳述性知識也叫描述性知識,主要是指言語信息方面的知識,主要用來回答世界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樣的問題?,F在學校教育中,陳述性知識的學習歷來是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學校智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對豐富學生的知識經驗、增長學生的見識,形成學生的 各種技能、發展學生的智能有重要意義。程序性知識也叫操作性知識或過程性知識,與實踐操作聯系密切,解決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是從不會做到會做、到熟能生巧的過程。程序性知識的掌握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 職業院校英語教學中陳述性知識的教學
眾所周知,職業院校學生學習習慣較差,整體英語水平和同年齡段初高中學生差距較大。英語教學中陳述性知識主要是指單詞、意思、語法,對學生來講比較乏味,聽起來會比較吃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注意根據陳述性知識習得的特點進行教學。奧蘇伯爾認為知識獲得的心理機制是同化,即新知識同化到原有知識的結構中,是原有認知結構發展變化,從而促使學生認知結構的不斷發展。知識同化的一般條件首先是,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同化新知識的相應知識結構。因此在英語課中,教師要善于把將學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讓學生從已學知識中去解釋、理解新的知識,將新學的知識納入到原有的認知體系中去。例如教學生單詞“vigorous”,中文釋義為有力的,精力充沛的,詞性為形容詞。首先從詞性出發,讓學生回憶已學知識中,形容詞(adj.)是修飾名詞表示名詞屬性的詞,常放在它所修飾的名詞之前,可用作定語、標語和賓語補足語。根據詞義讓學生找到其同義詞如:“active”。據此,學生可以通過層級掌握的單詞聯系到新的知識。接下來,通過造句加深學生的理解,如“He was a vigorous, handsome young man.(他是個精力充沛、年輕帥氣的小伙子。)”這樣就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同時也進行了保持的聯系,學生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系就比較容易掌握和記憶。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又對就只是進行了提取和鞏固??偟膩碚f陳述性知識是比較枯燥和乏味的,同時很容易遺忘。因此教師還應充分運用遺忘規律幫助學生保持對知識的記憶。,運用多重編碼,關鍵字法和超額學習法等,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盡力幫助學生找到新舊知識間的聯系,運用聯系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并且運用課堂提問、分組討論、課堂練習、作業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所學知識內容,增強保持效果,并使學生做到舉一反三,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陳述性知識也可以變得有趣。
三、 職業院校英語教學中程序性知識的教學
英語教學中程序性知識與陳述性知識不一樣,程序性知識不要求學生記住某個具體的東西,而是要求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會操作會運用。示范教學是程序性知識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而職業類學校學生英語基礎由于較差,很多情況下不知如何運用,做不到舉一反三,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該講關鍵,講主干,講方法,做到精講多練。從身邊的事例或是學生干興趣的話題入手,找到練習的突破口。從學生興趣出發,模擬在不同場合不同情景下相關單詞、語法的運用。比如虛擬語氣,不光要讓學生記住虛擬語氣的句型用法,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會用到該句型。因此教師可以舉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歐美歌星碧昂斯的一首歌曲《If I Were A Boy(如果我是個男孩)》為例子,光是歌曲名就是典型的虛擬語氣用法。然后從歌詞分析,讓學生在享受音樂的同時又分析鞏固到了虛擬語氣的用法。總之,程序性知識需要教師盡可能給學生創造一個民主、寬松、融洽的課堂心理環境,使學生喜歡、愿意和敢于表達。
四、 小結
綜上所述,職業院校學生由于英語水平和基礎相對較差,在教學中需要老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有針對性對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進行講解和練習,同時結合學生專業特點,模擬職場情景,多開展role play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盡可能的讓所有學生參與其中,不知不覺中就有助于學生把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有機的結合并牢固掌握,同時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的英語學習,最終保證職業院校英語教學水平的穩步上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認數 數感 基數 序數 數的組成與分解 數位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05-034
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因為他們在入學之前就有了豐富的知識儲備與生活經驗,尤其是對數的認識,不少學生已經認識了100以內的數。針對這一現象,一些教師錯誤地認為“認數”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所以不必多花工夫,學生自然就會。其實不然,對于“認數”,我們需要教的還有很多,正所謂“小知識里藏大文章”。
一、重結合,幫助學生形成數感
新課程強調“數學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數感”,并將它作為數學教學的目標明確提出。灌籃高手能準確地把籃球投進籃筐,緣于他在長期與球的接觸中形成了很好的手感,能準確地判斷用多大的力氣才能投球進筐。數學學習也像打籃球,使學生通過學習能產生敏銳的數學思考能力,對數字產生強烈的直覺,最后能熟練地運用這種感覺解決問題,這便是數感的效應。形成數感是數學學習中最重要的一個要素,也是公民必須具備的最重要的數學能力之一。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抓住契機培養學生的數感,從他們第一次系統學習“認數”就開始培養。經過幼兒園的學習以及家長的教育,很多學生都能通過學前的知識儲備,準確地數出物體的個數,但他們并沒有形成強烈的數感,還沒有養成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的習慣,這時的數數行為只是為了數而數。所以,培養學生的數感,我們應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感知數的多少
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的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數感,教師在教學時應緊密聯系生活實際,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利用一些實物作為學習新知識的載體,讓學生體會數的多少,感受數的大小。例如,教師可利用課本中的主題圖——數一數,引導學生感知數無所不在,讓學生腦海中最初的、低級的數感得到喚醒,為學習新的知識做好準備。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先數一數5根小棒,再數一數10根小棒,然后讓學生比較5根小棒與10根小棒在數量上的差距,使學生能嘗試用數來描述生活中的現象,并進行交流。在學生充分體驗和形成一定的數感后,讓他們估計一下手里的小棒根數,然后數一數,看看自己的估計與正確的答案相差多少。同時,教師適當讓學生進行一些估算的練習,使學生的數感在應用中得到增強,進而在估算過程中不斷完善估算的方法,發展自身的數感。
2.體會數的排序
我們所學習的數存在于一個數集中,讓學生熟練數的排序有利于數感的形成。如在引導學生對數排序時,教師尤其要注意0的位置,因為學生能理解0作為什么都沒有的含義,但是較難理解0表示起點的含義。教師可以將排好后的數列放到直尺上,使數變成直尺上的刻度,除了能讓學生直觀感知數逐漸增多的表象外,還能讓他們更容易理解0作為起點的含義。當學生熟練數的排序后,教師也可設計一些找數的游戲,讓學生看著直尺上不完整的刻度,完成剩下的刻度的練習。
當然,數感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師不能越俎代庖,為學生代勞。只有讓學生充分體驗、感知、應用,在不斷的學習中進行自我建構,才能生成屬于自己的數學感知,形成自身特有的數感。
二、攻難點,弄清基數和序數的含義
基數和序數是一年級學生學習的難點,多數學生很難理解這一知識點,容易將“第幾”理解為“幾個”,將基數和序數混為一談。且不談數學專著中對基數和序數是如何復雜定義的,簡單地說,一年級學生需要知道同一個數作為基數與序數的兩種含義,即一排蘋果中的前5個與第5個蘋果的差別。
深入研究不難發現,基數和序數成為學生學習的難點有其自身的原因。在實際生活中,學生接觸的數幾乎都只有一種含義,那就是數作為基數的含義。大人們也常常讓孩子數一數這是幾個或那是幾個,對于數作為序數的另一個含義,孩子很少接觸,導致對序數概念的生活經驗缺失。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教學中應對癥下藥,強調數作為序數的含義,并有意識地讓學生在數數的時候指一指“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通過反復強化的練習,使學生明白數字前加了“第”字就是特指“這一個”,而不是將前幾個一起算。同時,教師可設計讓學生動手擺一擺、畫一畫、圈一圈的活動和“聽指令,做動作”的游戲,即讓一些學生排成一排,然后教師指令第×個學生或前幾個學生做規定的動作。課堂上教師還可以因地制宜,讓學生按照座位的順序分成八個小組,記住自己屬于第幾小組,也可以讓第三組的學生站起來,最后讓前三組的學生站起來,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理解同樣是“3”的不同含義。這樣教學,使學生在游戲中體會自己的角色,強化對基數與序數的認識和理解。
三、講應用,熟練數的組成與分解
數的組成與分解,是在學生學習數以后進行的后續學習。嚴格意義上來說,數的組成與分解已算是加減法的雛形,因為學生在思考數的組成與分解時,已經在無形中用到加法和減法的思維。數的組成即加法,分解則與減法異曲同工。由此我們可以認為,教材安排學習數的組成與分解的內容,既是為學生即將要學習的加減法打下基礎,又是學生學習認識數之后的第一次應用。因此,教師教學時應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動手分一分、數一數,感知數的分解與組成。個別數感較好的學生喜歡用加減法解決數的分解與合成的問題,教師對這樣的學生應當給予肯定。當然,教師不能強求所有的學生都能用這樣的方法解決問題,應容許學生借助學具擺一擺、分一分、數一數,在輔助理解的基礎上學習數的組成與分解。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數的組成與分解,進而擺脫學具的支撐,形成自身的能力。如練習環節可設計“總共有5根小棒,左手有3根,右手有幾根呢”等“猜一猜”的游戲,讓學生在有趣的游戲中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另外,在教學數的分解時,教師有必要滲透有序的思考方法,讓學生嘗試按照一定的順序分解,做到“既不重復,又不遺漏”。如7可以分成1和6、2和5、3和4……學會有順序的排列分解,不僅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而且有利于學生的后續發展,對學生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有深遠的意義。
四、辨數位,促進學生的后續發展
我們知道,高職教師是集理論與實踐于一身的教師群體,擁有著一技之長,擔負著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給渴望有所收獲的學子的重任。因而在教學過程中,高職教師所需要的信息資源有其自身的特點,針對教師的這一特點,圖書館應該做好相應的服務,以使教師能夠完滿地完成比較繁重的教學任務,提高學生適應社會及企業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就業率。
一、高職院校教師信息需求的特點
近年來,我市高職教育事業已經有了很大發展,專業設置豐富,師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就教師的學歷層次、年齡結構和綜合素質等各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與改善。與之相應的是教師對圖書信息的需求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些變化為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有著推動作用。
(一)文獻類型的多元化。與過去不同的是,現在高職院校教師對印刷型文獻信息資料的需求減少了,更多的是集中在了電子類信息方面。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手機和i pad等上網已經成為時尚,教師對文獻類型利用的多元化趨勢已經在逐漸增長。同時,文科教師與理工科教師對文獻類型的需求也產生了不同。文科教師常用的文獻類型偏重于館藏的中文電子資源,紙質書刊資料日見減少,理工科教師偏重于館藏的外文電子資源和紙質書刊資料。這種變化給圖書館館藏資源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數字化資源使用率高。我們知道,就高職院校來看,能夠快捷而全面了解國外文獻資料的最佳途徑就是獲得電子類信息資源,而從高職院校教師所需要信息資源的載體形態分析,也是電子類型文件。因它能夠及時跟蹤報導國外學科領域最前沿的學術動態及研究成果,且通過計算機網絡與數據庫資源就可實現利用,使得電子類型資源的利用率遠超過了紙質文獻。因此,高職院校圖書館數字化資源已經成為教師們最為常用的信息資源類型,如對電子期刊資源的利用就是一例。
(三)潛在性信息需求日益重要。所謂現實需求,這里我們主要是指教師已經向圖書管理部門提出的信息資料的需求,或向圖書館提出的資源采集需求,或課題查詢需求,或文獻傳遞需求,等。對于這種需求,圖書館一般比較好解決。而比較難解決的是潛在性信息需求。所謂潛在需求,是指教師沒有直接提出,但根據教學需求教師可能會提出的,并具有實際需要的信息資源。這里要注意的是,雖然教師并未明確提出,也就是沒有轉化成現實性的潛在需求并不是不重要的,它會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隨時變成現實性需求,因此,圖書館理人員要充分注意到這一點,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有意識地做到“未雨綢繆”,為教師們準備好還未提出的“現實性信息需求”。
(四)專業性信息需求增加。高職院校教學要與人才市場的需求掛鉤,市場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院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因此,教師的教學要與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相適應,這樣,教師的教學就越來越專業化。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教師在專業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增補新技術、新工藝、流程方面的內容知識,并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識結構,成為雙師型教師,一方面不斷更新知識,一方面不斷提高實際操作能力。面對這樣的教學需求,高職院校的教師對文獻信息的需求比較注重專業性。 因為,他們除了對專業性信息需求外,還希望全面獲取與自己課題相關的各種綜合性的資料和信息,如新理論、新技術、新工藝,企業的發展需求。
二、高職院校圖書館管理的創新
為適應當代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需求,能高效快捷為教師提供圖書館信息服務,高職院校圖書館必須進行管理創新。筆者以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應該強化數字化館藏資源的建設,為教師提供便捷的服務。目前,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化資源已經成為高職院校教師常用的信息資源類型。高職院校圖書館應該加大相關數據庫數字化信息資源建設的力度,努力充實圖書館的虛擬館藏,為教師提供各種電子信息服務。同時,結合學校重點學科的研究方向以及教師信息需求的重點,利用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對數據庫、光盤數據庫、網絡搜索引擎等豐富的館藏信息資源進行歸類整合,建立相關的特色專題數據庫,并加大資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進行開發建設,使數據庫在內容方面具有系統性、完整性和特色性,保證數據庫內容的新穎性和時代性,以滿足教師個性化、專業性的信息需求。
(二)應該強化館藏信息的保護工作,提升高職院校的競爭力。高職院校圖書館應該對有一定保密價值的信息,加大對人工搜索、自動搜索和半自動化搜索的監控;對院校的各種學術會議論壇和專家學者的個人主頁進行防攻擊加密;建設“網絡機器人”的自動搜索軟件,使其能在互聯網上漫游,定期到指定的網站自動搜索站點上獲取各種對高職院校教學有用的信息,保存于本校圖書館服務器上,為院校教師教學所用。
(三)積極開展變潛在性信息需求為現實性信息需求的信息導航服務,提高信息利用率。高職院校圖書館應開展信息導航服務,指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有效搜集和利用網絡信息資源,把自己的潛在性信息需求變為現實性信息需求。這里我們建議,圖書館要主動與教師聯系,收集教師的教學需求,為教師做好圖書信息服務。同時,還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信息定制服務,引導教師充分利用本校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