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06:1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新教師工作經驗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要以教育科研為先導,營造一個濃郁的研究氛圍,就是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教育科研的理論先導作用,通過教育科研工作,幫助教師盡快地接受新理念、新知識和新技能,使每位教師都能以科學研究的態度對待自己的本職工作,都能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育教學理論與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生和將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營造出一個廣大中小學教師人人都主動學習、個個都樂于研究的濃郁研究氛圍,所有教師都處在工作中開展研究、研究的狀態下理性工作的良好環境中。
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要以教育科研為手段,實現兩個有效提高
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要以教育科研為手段,實現兩個有效提高,就是通過教育科研在解決學校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過程,實現教師自身綜合素質和教師教育教學效果的雙提高。教師在開展教育科研過程中,通過對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的吸取,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有效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認真研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科學總結,使其形成規律性的認識,這樣既有效地促進了教師“教科研素養”的提升和專業化的發展,又間接地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效果,實現了中小學校開展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
三、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要以科研機制做保障,促成三個良好習慣的形成
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要以科研機制做保障,促成三個良好習慣的形成,就是學校要在制度與管理上明確規定,學校開展教育科研必須遵從科研動機是學校需要、科研過程要創新提高、科研評價要注重實效這三大原則,使教師通過教育科研工作的開展,逐漸形成主動自覺的研究習慣,使學生逐漸養成樂于探究的學習習慣,使學校逐漸變成自覺從教育科研要質量、要效益的良好管理習慣。三個習慣形成后,就徹底克服了中小學教育科研中存在的課題立項時的“功利”思想,課題研究過程中的“盲從”心理和課題成果評價時的“浮華”之風等問題,使教育科研真正成了興師、興校、興教的驅動力。
幼兒園新教師工作壓力是一個帶有全球性的普遍問題。調查表明,有76%的教師感到工作壓力太大,其中以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所肩負的工作壓力尤為嚴重。
幼兒園新教師突然面臨陌生的工作環境,由于角色轉換、自身素質的不足,往往導致一些人悲觀、冷漠、沮喪、壓抑。這不僅嚴重影響新教師的身心健康,而且危害學生的學業,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及健全人格的形成。
一、 幼兒園新教師的壓力源
隨著社會對教育的重視,幼兒園教師工作壓力日益引起大家的關注,不少人都探討了教師工作壓力的來源!然而,對于新教師這一特殊群體,由于其身份的不同,其自身還受到一些特殊的工作壓力。
(一)幼兒園新教師轉化角色定位的錯位
新教師,一般學校將入職5年以內的老師稱為新教師(每所園區的標準不一樣),幼兒園新教師經驗不足,特別是剛從學校畢業畢業邁入社會的大門的畢業生,懷抱著夢想和希望,將他們的理想和抱負都付出在孩子們的身上,但是理論和實際相差太遠。學校所學到的知識不能解決現實所面對的問題,過多繁瑣的事物要去做,但是又不知道從什么地方著手做。
(二)幼兒園新教師教師自身存在專業缺陷
新教師大多思維活躍,比較富有挑戰性,迫切希望將其新思想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新教師容易忽略自身的個性、能力、機遇與條件的限制,渴望他人看到并且肯定自己的成績,在工作中出類拔萃,實現個人的存在價值,博得領導與同事的肯定和尊重。從教師成長過程來看,新教師尚處于關注知識傳授的階段,其主要精力大多用在熟悉、組織與呈現教學內容上,還沒有過多的時間與精力去關注自身的教學行為。 因為教學經驗的不足,也使得新教師教學策略儲備少、新策略的生成能力低、對課堂突發事件的處置和調控水平不高。
(三)幼兒園新教師與領導、同事的關系處理不妥
幼兒園教師大部分是女教師,難免工作的時候男女比例失衡,枯燥乏味,還要有極大的耐心細心去面對孩子們。幼兒園新教師剛從學校畢業不久,由于所處環境的差異及工作經驗的缺乏,與老教師相比,在工作中難以得心應手,不免會出現種種問題,容易引起同事的不信任、不理解等。由于得不到領導與同事的同情、支持與諒解,新教師必須處處小心、謹慎,致使他們感到壓抑、不愉快、無安全感和歸屬感等。
(四)家長對幼兒園新教師存在的偏見
當前,升學壓力仍然是大多數中小學面臨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問題。而幼兒園又是這基礎中的基礎,大多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教師的身上,對他們的要求和期望都很高,要求教師充當知識的傳播者家長人等諸多角色。在多數家長看來,教師的教齡與經驗、素質成正比。由于新教師剛走上工作崗位,缺乏教學經驗,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家長更愿意甚至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子女插在老教師的班上。這種對新教師的不信任,也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二、巨大幼兒園新教師工作壓力所帶來的危害源
(一)不利于新教師身心健康
心理壓力大會影響人體的生理健康,人體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密切聯系的,心理疾病會引起人產生不良情緒,影響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際關系的和諧。健康的心理,愉快的身心會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二)不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
3-6歲的幼兒正值性格形成的時期,可塑性很強,愛好模仿,幼兒園的教學模式正是一個班級兩個老師,老師一直在起著示范的作用,幼兒會在教師的潛移默化中學習教師這些不良的心理,會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進而影響師生關系,家園關系。
三、幼兒園新教師工作壓力應對的策略
(一)找出壓力源,緩解壓力,對癥下藥
首先將自己的反常表現一一記錄。列清單一樣的列出來然后逐一擊破,可以找同事或者朋友傾訴心中的不快,尋求他人的幫助。
其次,放松情緒,減輕壓力感適當的做一些放松的運動,比如深呼吸,聽聽輕音樂,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做一些適當的運動,出出汗,洗個澡,睡一覺。
再次,尋找自己生活的定位,提高工作效率,給自己留出享受生活和“經常閱讀”的機會,陶冶自己,提升自己,關愛自己,更有效地緩解壓力。
(二)幼兒園新教師要有條理地組織自己的工作,使之更有效率
高爾基先生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還能帶給你許多重要的好處。多讀書,可以讓你變聰明,變得有智慧去戰勝對手。不斷拓展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要不斷地了解最新的思想動態及學生的心理。既要了解任教學科前沿性乃至前沿性的知識,深化自身的知識底蘊,又要廣泛涉獵教育信息,密切關注教育發展動向,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從而使自己的工作能力更強。
(三) 幼兒園新教師要有創設良好的工作團隊,促進良好的人際關系
老教師的幫扶也是必不可少的。新教師剛走上工作崗位,在教學策略、課堂控制等方面缺乏實際經驗,常常會有不知所措的情況,這時老教師提供的幫助將是雪中送炭。實踐證明,在寬松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中,新老教師之間互相幫助,合作共事,共同面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有助于減輕新教師的工作壓力。
(四) 提高幼兒園新教師職前培訓和在職培訓的質量
在新教師上崗前,可以安排學校老教師向其介紹學校的概況、管理制度、組織環境、職工情況等,并開設培訓班,幫助新教師適應學校的教學工作。新教師上崗后,應為他們提供應對策略方面的指導與訓練,定期給他們“充電”,引導新教師積極主動地應對工作壓力。同時,開設教師心理健康課程,定期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輔導,為他們提供正常的宣泄途徑,及時矯正教育過程中的不良情緒,預防教師的工作倦怠。
結束語
學前教育改革各個環節帶來的重大的變化,會給新教師帶來不可避免地壓力。因此我們應該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來幫助教師很好地適應新改革,有效地緩解教師的心理壓力,進而為新改革的成功創造有利條件。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0―0038―02
當前很多中小學采用“師帶徒”、“導師制”等形式,加強對新教師專業發展的培養,但教育資源相對貧乏的農村中小學,能夠勝任新教師導師的專家型教師寥寥無幾。為能更好地完成對新教師專業發展的培養工作,也促進輔導教師自身專業發展,農村中小學擔任新教師輔導工作的教師,需要積極提煉教學經驗和提高教學理論素養,積極提高關于教師專業發展的知識素養,重視合作交流素養。
一、教學經驗與教學理論素養
許多一線教師感到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難以指導自己的實際教學,從而輕視理論,教學經驗大多是從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積累的感性經驗,缺乏理論性提煉,難于支持對新教師的輔導。“教育學的影響是情景性的,實踐性的,規范性的,相關性的和自我反思性的”。情景性,實踐性表明教師的教學行為強調教學實踐的經驗,教學經驗保證教學行動中抓住具體難以預見的教育情景,并能不假思索地作出教育學上的反應;而規范性,相關性和自我反思性則強調教育教學的科學理論性,即教育行動從教育的觀點,原理,道德上有理有據,并能負責任地反思教學行為是否恰當,正確,合理。在教學實踐中,要積極地將教學經驗總結與教育理論學習相結合,即積極地發現教育教學問題,結合理論學習尋求解決辦法,積極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分析、反思、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學行動,展開構建性學習,自主性教研。
教學反思是教學經驗總結和教學理論學習相結合的重要橋梁。教學反思作為一種行為,指教師將自己教學實踐作為一種可以客觀認識的對象進行審視、分析的過程,意味著教師站在教學實踐之外的立場,對某些問題進行嚴肅的,持續不斷地深思,具有很強的批判性,意在希望改變那種隨意的盲目的依靠習俗或權威的思維習慣。反思作為一種行為,不能與教學實踐活動同時展開,而真實的教育情境充滿著“復雜性,模糊性,不穩定性,獨特性和價值沖突”,因此教師如果僅僅將反思作為一種行為來理解并指導自己的教學,教學就容易失掉生機。反思意味著對自身意識的覺察,即伴隨教師對其自身教學行為的覺察和覺醒,使教師在與學生的互動交往中,能敏感地覺察到,捕捉到賦予教育意義的機會;也意味著在先地、有預期地、積極主動的意向性的構建力量。這種反思意識越強烈,教師就越容易抓住教育機會,越能自覺地運用教育理論,教學機智也就越容易被激發。反思意識支配、指引著教師的教學實踐,貫穿于教學實踐的細節之中,而反思意識的培養要依靠反思行動。積極地、長期不間斷的教學反思,促進教師真正意義上理解、應用和豐富教育教學理論,實現知行統一,提升教育教學的診斷能力。而高超的教育教學的診斷能力,是勝任新教師導師的重要素養。
所謂教育教學的診斷能力指對教育教學中的某些現象,某些問題,既能從理論的高度給予深刻的剖析,又能以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提出合理的應對策略,對其他教師有切實的啟發意義。輔導教師依據教學診斷,在輔導新教師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能避免生硬地將自己的教學經驗“移植”給新教師,能夠從根本上側重指導新教師在教學設計、上課、課堂管理、反思性教學等教師專業基本功的訓練,也能夠理清教師面臨的主要困難而給予適時的幫助,也有助于指導新教師根據自身特色揚長避短,磨礪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
二、提高關于教師專業發展的知識素養,了解新教師的特點與困難
對教師專業發展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側重了解新教師的特點和面臨的困難,有助于對新教師的專業成長實施科學的、有針對性的輔導與引領,同時輔導教師也對自己在教師專業發展歷程中的階段性特征有一個科學的認識,更好地實現教學相長。
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被不斷地豐富,“教師專業發展不僅包括教師個體生涯中知識、技能的獲得與情感的發展,還涉及與學校、社會等更廣闊情境的道德與政治因素。”個體教師專業成長呈現出階段性發展的特點,新教師、熟手教師、專家型教師,不同的發展階段又呈現出個個亞階段,教師在認知、人格、工作動機、職業動機、學校情景等方面呈現不同的心理特征。作為新教師的輔導教師,提高這方面的知識素養,了解教師合作、教育生態化等前沿研究成果,開拓眼界,對自己的發展和對新教師的輔導都更趨于理性,激發更高層次的創造性。
任何一個專業活動領域內的新手要成長為專家都至少需要十年的工作經驗,即所渭的“十年規則”。由于教學問題的高度復雜性,新教師成長為熟手教師,再由熟手教師成長為專家型教師甚至需要更長的時間。教齡在0~3年的教師,一般稱為新教師,在這個階段,教學上存在很多困難,角色轉換與人際交往、心理健康方面也普遍存在困難。
一般新教師正處于成人初期,面臨著脫離父母的經濟獨立,脫離對父母的心理依賴,面臨婚姻的家庭角色轉換。而面對全新的工作環境,由學生角色到教師角色轉換突然,心理調適困難。相比之前的學生時代,多數時間與同齡人相處,而工作崗位上需要與同事、領導、學生、家長等各方面人士打交道,角色轉換突然,溝通經驗不足,容易導致人際關系緊張。融入學校文化與人際關系上的困難容易造成新教師人際敏感,偏執等方面的心理問題,在教學工作中有較強的被理解、安慰和鼓勵的心理需求。
要做到培訓有效,作為教師進修學校的一個師訓教師,必須要充分了解新教師的基本特點,明確新教師的培訓目標。新教師是各級各類學校教師隊伍中的一支新生力量,他(她)們都處于學生向教學新手跨進的起始階段,在這期間,他(她)們應盡快積累一定的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知識和技能,急需了解教育教學工作的專業性,取得教師定級資格證書。新教師具有以下明顯特點:
1.缺少教育教學工作經驗。由于對教師角色剛由想象進入參與體驗,他(她)們往往憑借自己學生時代和教育實習期間教師給予他們的教育教學上的直觀感覺,進行機械模仿。他們往往“育”不作為,“教”不得法,使得他們常懷有強烈的焦慮感。
2.不太了解學校常規工作。雖然他們通過指導教師的幫帶和教師進修學校培訓的逐步推進,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教學常規工作的理論知識,但是,他們各自所在的學校有著自己的具體規定和要求。對工作的不適應,往往導致工作中出錯較多,這使得他們易于產生失敗心理和一定的失落感。
3.難以及時適應新環境。由于初來乍到和新教師自身原因,沒有很好地和其他教師形成和諧的同事關系;由于剛從學生時代的集體生活步入個體生活,生活上會遇到很多困難。兩間三間的差異往往會引起他們的孤獨和寂寞情緒。
結合新教師所存在的基本特點,新教師試用期的培訓重點要體現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的基本要求,幫助新教師盡快適應教育教學工作。其培訓目標可分為以下三方面:
1.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熏陶和專業理想的培育。通過培訓,掌握《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形成教師的專業理想,樹立教育事業心,以正確的教育思想教書育人,樹立教育責任感。
2.基本常規的順應和基本技能的具備。通過培訓,掌握教育教學工作的常規和班級工作常規,具備基本的教育教學技能,適應教育教學工作,不斷提高自身能力與水平。
3.環境的基本適應和群體的基本認同。通過培訓,熟悉學校的基本情況,基本適應工作和生活環境,初步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得到同校教師群體的基本認同。
二、開放觀念,統籌培養規劃
一個新教師要勝任教師職業,光靠師范教育掌握的那點知識和技能是很不夠的,還應具備從事教學工作的其他各種專長。為此,我們適時把握新教師發展的關鍵期,做到統籌規劃,分層實施,保證了新教師培訓的科學有序開展。
針對新教師的不同情況,如何做好培訓工作呢?筆者認為,培訓不能定調太高,要以“師情”為依據,培訓內容宜“細”不宜“粗”,真正做到以“師”為本,科學合理地設置培訓內容。首先,教師進修學校遵循新教師的成長規律,制定了新教師培訓規劃;其次,新教師任職學校按照新教師的培訓規劃,結合各校實際情況,制定新教師校本培訓規劃;再次,各校指定新教師的指導教師,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根據專業水平和個性特色制定個人發展規劃。規劃的制定堅持以人為本,以提高新教師的素質與能力為目標,以提高新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為重點,以學習、實踐、反思和研究為手段,每學期的培訓目標和內容各有不同:第一學期是轉變角色和學會上課。通過一系列有計劃的集中培訓和在崗實踐,達到能夠基本勝任教育教學工作的目的。第二學期是業務素養的全面提升。主要包括學科素養和現代教育理論修養、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等。從規范問題解決的過程開始,引導新教師反思教育教學中的問題,經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整理問題、解決問題、提煉規律的過程,在不斷反思研究的過程中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和自身學習能力。
三、積極探索,明確培訓模式
由于學校所處的地域不同,校校之間也存在很大的差別。新教師的“差異性”、適應工作需要的多元化,決定了培訓內容和方法要具有多樣性、實效性。為此,我們盡可能地采用多樣化的培訓形式。一是點面結合。在新教師上崗培訓中,引導全體新教師初步認識教書育人的基本職責和教育教學的基本技能。新教師走上工作崗位后,指定一名比較優秀的同學科教師通過傳幫帶的形式進行專業技能方面的培養與指導。二是長短結合。長時有集中系列培訓、分階段進行的主題式校本研修等。短時有學習與交流、示范課教學等。
同時,教師進修學校通過幾年的實踐,形成了較為科學的新教師培訓模式:集中輔導---分散消化----崗位實踐----反思總結----成果展示----考核評價。
集中培訓:由教師進修學校組織專家及一線優秀教師等組成的專兼職培訓隊伍,對新教師進行集中培訓,為新教師成長奠定理論與實踐基礎。
分散消化:新教師在接受專題培訓后,用多種形式理解、消化所學的知識;在這一過程中,強化新教師自身需求的自學提高,促使所學理論的內化,將理論納入自身的認知結構。
崗位實踐:即新教師在培訓后將所學知識、專業技能,在自己教學實踐中加以應用。主要依托校本培訓,采用以師帶徒、同伴互助、集體備課、教研活動等方式,讓新教師在實踐中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反思總結:即對自身工作進行理性思考,在原有認識上升為理念的基礎上進行交流、研討、互相幫助,促進學習培訓的提升。
成果展示:在注重培訓檔案管理的同時,以多種形式展示新教師在培訓期間所取得的成果,既可互相促進,取長補短,也可檢驗培訓的成果實效。
考核評價:主要是實施綜合評價,以激勵為主,促進學員的自我成長。
在培訓過程中,教師進修學校牢牢把握整體流程,使培訓效果得到有效轉化,新教師的素質得到總體提升。
四、多元參與,創新培訓機制
新教師培訓是一項系統工程,單靠某個部門或個人很難達到應有的培訓效果,因此,建立多元體制參與教師培訓的新機制顯得尤為必要。在近年來的培訓探索中,我們不再把中小學作為驗證新教師所學學科知識和教育理論的場所,而是讓中小學成為了師資培訓機構的主體之一,并參與到新教師培訓的過程之中。同時我們還整合市內教師培訓師資資源,組建起一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優秀教師培訓隊伍,拓寬了新教師培訓隊伍,逐漸構建了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室、中小學、指導教師、新教師多元參與的新教師培訓機制,充分發揮了各自的能動作用,對培訓功能的放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五、搭建平臺,注重培訓實效
如何使培訓成果轉化為教師的行動,是培訓機構和組班教師關注的重點。新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落實、轉化培訓成果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帶來的是培訓效果的低效這一問題。為此,我們適時轉變培訓思路,認真策劃和用心做好每次集中培訓,積極為新教師搭建經驗、問題交流平臺、資源共享平臺、成果展示平臺等。讓新教師從自身工作中尋找到發展點,做到自主成長持續提高;讓新教師通過多種途徑與他人進行交流與溝通,在交流溝通中學習、感悟、提升;讓新教師通過各層次、各類活動展示其才能,在體驗成功中獲得激勵,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在新教師培訓培養過程中,教師進修學校還特別關注新教師成長的全過程,為新教師職后的有效銜接搭建起橋梁,突出了教師進修學校在新教師培養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地促進了新教師的專業成長。上崗后,教師進修學校及時將新教師常遇到的棘手問題如“如何調控課堂紀律”、“如何轉化后進生”、“如何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等分成數個案例組,聘請優秀教師對新教師進行專項培訓和具體指導。在培訓中融入“關注小問題、開展小研究、尋求小策略、積累小故事”等新元素,為新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實用指南。
新教師指的是完成師范教育,參加教師崗位,但尚未完全適應教師角色、勝任教師工作的教師。美國學者卡瑞克·卡蘭翰(Cruick Callanan)說過:“一個師范生的書桌與一位教師的書桌之間的距離,雖然在直線跨度上很短,但是它卻是這些年輕人在那么短的時間內所要跨越的一段最長的心理上的歷程。”幾乎所有的教師在入職初期都會經歷進入教學工作的過渡階段,這是他們職業生涯面臨的首個最大挑戰。有一些教師能夠比較順利地進入教學工作,但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個階段是困難的,他們會感到挫敗、沮喪,甚至受傷,想要離開教師崗位。
一、“80后”、“90后”小學新教師特征分析
據學界普遍共識,“80 后”是指出生于1980~1989 年的一代人,“90 后”是指出生于1990~ 1999 年的一代人。1998年,第一批“80 后”教師成年跨入職場。2008年,所有的“80 后”均已成年,而此時,第一批“90 后”也開始進入職場。
“80 后”小學新教師成長于中國社會經濟由相對落后到迅速發展的階段,社會開放程度逐漸擴大;“90 后”小學新教師成長于中國社會經濟由“又快又好”到可持續發展的階段,物質條件豐富,社會開放程度相當高。開放的成長環境,使得“80 后”、“90 后”小學新教師群體本身就具有與“60 后”、“70 后”教師群體不同的特征。
1. 生于獨生子女家庭。自1978年計劃生育成為中國基本國策以來,大多數核心家庭都貫徹了這一國策,只生育有一個小孩。生長在獨生子女家庭中,“80 后”、“90 后”的父母長輩們對他們的關注更多,寵愛更多,他們習慣于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他們提出的要求也總是被盡可能地滿足。為了他們的學業,“80 后”、“90 后”的情緒總是會被父母、長輩、老師很好地照顧到,他們也因此并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忍耐性差,不會掩飾心情,情緒變化快。
2. 善于表達自我。自改革開放以來,國際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受國際主流文化歐美開放性文化的影響,與他們的父輩們相比,“80 后”、“90 后”更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欲望,他們直接、真實、自我。
“80 后”、“90 后”不隱藏的直白表達是與其隱忍的父輩們截然不同的,在他們心目中“自我”是比之“集體”不相上下重要的關鍵詞。父輩們“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個人意志服從集體意志,集體利益大于個人利益,在父輩們看來,“自我”是避之如蛇蝎的詞匯,是不道德的、不光彩的。而“80 后”、“90 后”大多凡事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是否對自我的發展有利,這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我”怎樣做才能成就自己的夢想?
3. 強調個性自由。寬松的家庭環境和開放的社會環境給予了“80 后”、“90 后”反抗權威的自由氛圍,他們勤于反思、不懼挑戰、敢于反抗、強調個性和自由、傾向于挑戰現存秩序、違背傳統觀點。每個人都是特殊的個體,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處事方式,不盲目追逐崇拜典型性、英雄性人物,“做自己”是“80 后”、“90 后”的人生格言。
二、“80后”、“90后”小學新教師的職業角色困境分析
懷揣著成為好教師的夢想,新教師卻往往會犯很多錯誤,而他們所犯的錯誤往往源于好的初衷。這些初衷因為在實踐中力道把握不當,往往使得新教師對學生要求過分嚴格或者過分寬容。
當面對完全迥異的問題,“80 后”、“90 后”小學新教師們需要站在一個成年人的角度,恰當地使用不同的處理方式、應急對策來解決這些課堂內外的問題。而在此之前,新教師對于教師職業的整個流程、對教師工作的認識都只是理論層面上的、相對陌生的。在處理各類問題時,新教師往往手忙腳亂,有時甚至力不從心。
1. 認知不足——當理想遭遇現實。剛剛踏上教師崗位,信心滿滿的“80 后”、“90 后”小學新教師迫切地希望將自己所學向學生傾囊相授,希望學生能夠像自己一樣熱情,積極配合,課堂上迅速反應,跟隨老師的節奏高效地學習,考試考出好成績。然而在風風火火地忙碌了一段時間后,新教師們往往發現學生對自己所授知識的接受度并不像自己所設想的那樣高,給予的也不一定都能接受。因為生活經歷有限,一些在成人看來很日常的詞匯小學生并不理解。這些詞原本是新教師準備用來解釋課堂所授新知的,結果課堂上新教師還需要額外再解釋這些日常詞匯。受大學老師自由平等對話式教學模式的影響,新教師往往會帶入大學教師的教學風格,對小學老師“要哄著教”的教學策略不以為然。結果發現應該教一遍就會的知識點,哪怕新授后又反復強調,學生還是不會。
其實理論上講,剛從大學畢業的新教師學科專業知識更豐富,他們所教學生的成績也應該更好。但相比熟手型教師、專家型教師的學生,新教師的學生成績要差了一大截。體會不到自己勞動的成果,沒有愉悅感,沒有成就感,又加上新的職業角色所面臨的復雜人際關系,發現教師工作與自己想象中的完全不同,這些都讓新教師倍感疲憊和沮喪。
事實上,大學不會為師范生的實際教學做任何準備。任何操作技能的獲得都需要通過實際的操作。教師職業除了要求教師有專業的學科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知識之外,更要求教師有對教材正確把握的能力,熟練的講課技能、良好的課堂掌控技巧、課后反思能力、與學生日常交往的技能、與同事家長交往的技能,等等。大學提高的只是師范生的理論水平,實際的操作技能新教師還需要在真正的教學實踐中習得。
據相關調查,熟手型教師、專家型教師會同時關注課前備課、課中調整、課后反思,相較于此新手教師更關注于課前的備課,他們的課堂靈活性不強,課后的反思不足。這三類教師的本體知識、基礎性能力水平相差無幾,而新教師的操作能力、拓展能力則要低得多。
2. 角色沖突——孩子的突然成長。對“80 后”、“90 后”新教師來說,自己前二十幾年的生活都是在當學生、當孩子,直到成家立業,家中的父母長輩才會不再將他們當做孩子看待,哪怕他們已經讀碩士、讀博士,哪怕他們的生理年齡已經達到二十幾歲。這期間,“80 后”、“90 后”們都一直過著被學業無限拉長的青春期,只被要求好好學習,在家不用做家務,花錢不用預算,遇事有人處理,參加社會實踐草草了事,從小到大從未被教育過“要有責任心”,有些“80 后”、“90 后”甚至還不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一旦他們參加工作,周圍環境對“80 后”、“90 后”的要求就立刻轉變,尤其對教師職業本就帶有既定的角色期待,人們眼中教師應該是有責任心、熱情、大方的,是道德的楷模,是甘于奉獻的高尚人群。帶著這些“有色眼鏡”,人們希望“80 后”、“90 后”新教師和他們的前輩教師一樣獨立,做事沉穩,處事老練,有責任心,是道德的楷模、甘于奉獻的榜樣青年。外界的要求變化之大讓“80 后”、“90 后”新教師本真的內在角色與被要求的外在角色相互沖突,適應困難:工作前吐舌頭是可愛的習慣,工作后吐舌頭會被前輩批評不專業;工作前交際活動隨性而為,只和投緣的人交往,工作后一點點的不世故都會被人議論不合群、不懂事,遭人排斥;工作前花錢不用計劃,工作后有了收入卻反而不夠用;工作前事事只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工作后要從工作的角度、從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哪怕要去做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工作前只要努力為自己負責,工作后卻要為幾十個兒童負責……
個性、自我、自信的“80 后”、“90 后”大孩子們被現實的社會要求突然成長,改變自己扮演了二十幾年的角色,這個過程讓他們倍感痛苦。適應不良的“80 后”、“90 后”新教師會對自己是否適合教師這個職業產生懷疑,從而有轉行的想法。
其實每一份工作都有它的行業要求,每一份工作都不簡單,“80 后”、“90 后”新教師要做好改變的心理準備,正面應對變化,積極尋求解決之道,才是由孩子向成人轉變成功跨入職場的良方。
3. 責任束縛—掙扎中尋求“自由”。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下發《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標準明確定義:“小學教師是履行小學教育工作職責的專業人員,需要經過嚴格的培養與培訓,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標準的基本理念:“學生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終身學習”,要求“小學教師以小學生利益為主體,為人師表,關愛小學生,尊重小學生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
入職前“80 后”、“90 后”新教師是自由的,他們是不束縛于他人的“自由”人:他們可以塞著耳機在校園中行走,可以聽著音樂寫作業,可以躺著看書,可以凌晨睡覺,中午起床……他們是不同于他人的“個性” 人:他們可以穿五顏六色的衣服,染五顏六色的頭發,帶多個耳釘,高談闊論時事政治,發表不同見解……入職后,他們的穿著、生活習慣、行為方式、表達方式都被要求著、束縛著:他們必須穿著大方,為人師表,謹言謹行,學生為先,早睡早起,不浮夸、不浮躁……
就好比是剛上了緊箍咒的孫悟空一般,雖有才能,卻屢屢因不符合師傅要求,被施以懲戒,偶爾想不開,便要離了取經之路,回到花果山做自己的美猴王。“80 后”、“90 后”新教師失去自由,被要求、被責任束縛著,職業規范和個性的沖突,讓他們的職業角色適應期變得異常地煎熬。對部分人來說,甚至比高考的過程還要難。
三、“80后”、“90后”小學新教師職業角色適應困境對策分析
1. 直面成長,從責任中體驗成就感。成長雖然痛苦,但一旦成功就有鳳凰涅槃般的幸福感。教師工作細碎繁雜,如若僅將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自己成就感的來源,必將導致平日工作疲憊不堪,一旦考試成績不若所想,又將挫敗傷心。其實,當今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灌輸著,而是學生知識的構建者,是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者,是學生未來的引路者。在學生每一次學會新知識開心的時候、每一次投向教師自己喜愛眼神的時候、每一次學生熱情地對老師問候的時候,體會自己作為一名光榮的引路者的喜悅、體會自己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成就感,這樣的幸福感愉悅感才來得更真實、美妙。
課堂上,備課充分,表達清晰,適當應用課外話題增強課堂趣味性。課堂外,積極了解學校的運作方式,分清可做和不可做的事情,穿著得體,對同事的言論保留自己的觀點,多聽少講。以積極的姿態融入工作環境,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享受與單純的孩子相處的過程,提高自己對工作的愉悅體驗,在快樂中工作,將責任看做是人生新階段的成就感來源。
2. 相信學生,每個學生都會進步。根據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學習能力的差異只不過決定了學生之間學習速度的不同,每個學生都能成功。任何教師都能幫助所有的學生很好地學習。
新教師要端正學生觀,了解學生情況,相信每一個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公平公正,判斷力強,對學生不偏心,關心學生,不期望過高,教導孩子正確歸因,懂得在適當時候懷柔,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對學科本身有興趣,對學習有信心,對自己有信心。這樣教師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成績,更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對他們的成長都是很有裨益的。
3. 請教長者,向成熟的社會人學習。生活中,自信的“80 后”、“90 后”往往自負又驕傲,不輕易改變自己的觀點和決定,覺得自己觀念新穎,能力非凡,對父母長輩的意見往往不會予以采納。在工作中,“80 后”、“90 后”新教師同樣自負驕傲,但現實是殘酷的,沒有經歷過操練的技能都只是紙上談兵,在實際工作中真正的實力就顯露出來了。
但是,“80 后”、“90 后”新教師也不要因為自己比熟手型教師、專家型教師在數據上有差距而難過灰心,每個教師都會經歷新教師這個過程。每個熟手型教師、專家型教師都是從新教師這個角色做起,一步步依靠扎實地學習、努力地工作、深刻地總結反思工作經驗而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每一個前輩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每一個前輩都有他們的工作心得和竅門。新教師在工作中要學會問問題,不要礙于面子,哪怕是自己引以為傲的學科性知識,都可以向前輩請教。對于新教師來說,任何問題都不會顯得愚蠢。
4. 聯系理論,從書本中尋求支持。任何理論都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在大學時,看來枯燥乏味的理論,在工作中重新審視時就會發現,理論其實是有很高的指導意義的。筆者曾做過兩年的小學英語教師,剛開始參加工作的時候,常常為有些孩子的遲鈍感到非常無力,上課便會不自覺地偏愛點優秀的孩子回答問題。考試的時候發現,遲鈍的孩子成績比原來更差了,而優秀的孩子成績提高卻也有限。此后,筆者在讀教育心理學的過程中,看到書中一段數據說明:英語考試成績和孩子的智商并沒有直接的相關。這就說明,無論是遲鈍的孩子還是聰明的孩子,都有學好英語的可能性。這讓筆者信心大增,在往后的課堂中,盡量給每一個孩子回答問題的機會。再次測試,發現每一個孩子都有進步,并且因為老師的關注,他們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
四、結語
生長在改革開放環境下的中國,成長于獨生子女家庭,造就了“80 后”、“90 后”群體與“50 后”、“60 后”、“70 后”群體不同的性格特征、價值觀、人生觀。我們在指導“80 后”、“90 后”小學新教師接受小學教師的職前培訓時,要正確認識他們的特征,有的放矢,才能夠真正地幫助他們安全有效地度過入職期這個職業的“危險期”。同時,作為“80 后”、“90 后”小學新教師,也要充分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工作對象,定位好自己的職業角色,承擔教師職業賦予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參考文獻:
[1] 路鵬.“80后”與“90后”青年特征比較分析[J].北京教育·德育,2010,1;14-17.
[2]孫式武.小學初任教師職業適應困擾個案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6.
[3]教師(2012)1號,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S].
(一)角色轉換的不適
新教師剛剛從學校畢業,第一年從事教育教學工作,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從學生轉換為專業教師,角色轉換的突變讓他們短期內難以適應。
教師角色代表教師個體在社會群體中的地位和身份,包含著社會所期望于教師個人表現的行為模式,它既包括社會及他人對教師的行為期待,也包括教師對自己應有行為的認識。新教師入職前是學生,更多的是受學校和家庭的引導、照料,而現在成為教師,要承擔管理者、組織者、激發者、交流者、咨詢者、反思者等角色。新教師在所接受的師范教育中幾乎沒有涉及角色轉換的學習,也缺少課堂控制能力的訓練。因此,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面對不同的情景扮演的不同角色常常手足無措。[2]
(二)課堂掌控的不力
新教師通過專業學習已經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包括教育學知識和學科知識等,但由于缺少教育教學經驗,時常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失去控制。主要表現在知識點講解條理紊亂、課堂時間分配不合理、課堂秩序混亂等方面。新教師缺乏對所學理論的實際應用,難以根據學生的思維發展進行備課,不合理的教學流程和課堂提問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從而導致課堂的實際狀況偏離預期。
(三)師生關系的不和諧
教師在師生關系的建立與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新教師在學生階段交往的更多是與自己年紀相仿的同學及比自己大的長輩、老師,很少與比自己年齡小的學生交往。新教師由于沒有工作經驗,缺少有效的教育方法,面對極為活躍的學生時,極易與學生發生正面沖突,影響師生感情。
在一項個案研究中,被訪的新教師坦言最大的困難就是管不住學生,她在開始上第一節課時面帶微笑,未提及課堂紀律方面的要求并表示愿意與學生成為好朋友,導致學生任意妄為,課堂混亂,教師失去威信。為改變這一現狀,該新教師開始對學生嚴肅但學生并不聽從管教,只能罰站學生,又受到了校長的指責。[3]這說明,新教師為了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往往會對學生表現出友善,同時卻失去了在學生群體中的威信。由此可見,新教師在處理師生關系時需要權衡好“嚴”和“寬”,“責”和“愛”之間的分量,新教師缺少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和經驗,很難把握與學生相處的距離。
(四)職業壓力的難化解
新教師在入職前對自身的專業成長有著良好的愿望,入職后面臨理想與現實的反差,來自學校和社會的巨大壓力使新教師陷入困境。
在學校內部,新教師進行獨立教學和管理班級的第一天就意味著競爭的開始,教師不僅要面對學生的競爭,即本班學生與其他班學生學習成績、競賽活動、紀律遵守等方面的競爭,還要面對同行教師之間的競爭等。可見,新教師剛參加工作,熱情高漲,迫切希望自己有所成就,得到領導的賞識和同事的認可,因而在學校的工作環境下壓力非常大,且很少有化解的良方。
在社會環境中,人們對于教師具有較高的期望值,特別是部分家長對于新教師的過分苛求,課程改革帶來的壓力,再加上人事制度的改革,教師資格社會化等在一定程度上給新教師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過重的精神負擔。[4]
除了上述困境外,新教師還面臨許多其他困境,如對新環境的不適應、生活的不規律、經濟不充裕等。這些困境均凸顯出新教師的需要。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需要本身是主體意識到的缺乏狀態,但這種缺乏狀態在沒有誘因出現時,只是一種靜止的、潛在的動機,表現為一種愿望、意向。只有當誘因出現時,需要才能被激活,驅使個體趨向或接近目標,這時需要才能轉化為動機。”[5]
二、新教師被激發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激發并維持個體進行學習活動,導致其行為朝向一定學習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6]學習動機激發并維持學習行為,直接影響著學習者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結果。從學習動機的內外維度劃分,可以將動機區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內部動機是指人們對學習本身的興趣所引起的學習動機,外部動機是指人們由外部誘因所引起的動機。[7]
(一)新教師的內部學習動機
新教師的內部學習動機是由新教師對學習的需要、興趣、愿望與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及其自尊心、責任感、成就感等內在因素轉化而來,具有很大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對學習活動有較大、較為持久的影響。
1.自我提高動機。認知內驅力和自我提高內驅力均屬于學習動機的類型。[8]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出現失控行為及角色轉換不適的困境,主要是由于新教師對學科專業知識的研究不夠深入、教育教學經驗不足等。由此可見,新教師具有強烈的學習需要,急需教育方法和教學技能。對專業知識的深入研究、豐富的教學經驗、嫻熟的教學技能可以讓教師形成加強學習的動力傾向。
2.獲得尊重動機。新教師面臨與學生關系緊張的困境,體現了新教師要求被尊重的需要。新教師通過學習可以獲得學生以及社會的尊重,才能以更加飽滿積極的狀態投入到學習工作中去。教師職業認同感、社會對教師群體社會地位的尊重認可等可以作為誘因,與新教師的尊重需要相互作用,形成新教師的學習動機。
3.成就動機。當新教師面對理想與現實的強烈反差時,不免會感到心力交瘁,根本無法得心應手地處理教育教學問題。新教師期望能獲得成就,實現自我價值,這一需要與一些誘因,如自己內心的滿足感、充實感和職業認同感等相互作用,形成新教師的成就動機。
(二)新教師的外部學習動機
外部學習動機是由外在因素,如社會要求、同事和領導的認可、榮譽獲得等,讓新教師追求令人向往和稱羨的社會地位等激發起來的,表現為心理上的壓力和吸引力。新教師存在一些諸如晉升職稱之類的外在動機。
1.領導認可。家長、教師的表揚是學生的一種外部學習動機 。相應地,對于新教師的學習需要,領導的認同和器重可以看作是新教師的一種外部學習動機,不斷鼓舞和激勵新教師進行學習活動。
2.職稱晉升。新教師的職業生涯剛剛起步,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都還沒有獲得一定的地位。驅使新教師為了獲得更好的社會地位而去不斷學習的驅動力,正是新教師的一種學習動機。
3.聲譽獲得。教師不斷地加強專業素質的學習訓練,自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專業發展水平。新教師與專家型教師截然不同的一點在于,專家型教師已獲得一定的聲譽,學習動機主要在于自我實現,而新教師剛剛上崗,聲譽的獲取對于新教師而言具有較大的誘惑力,因而能夠發展為新教師的學習動機。
三、新教師學習動機的激勵方式
(一)強化學習信心
學習信心是激發教師職后學習動機的關鍵因素。[9]相當一部分新教師由于是第一年參加工作,頻繁地遭遇各種困境,這使得他們感覺自己與同事之間的差距較大,參加學習的信心不足,甚至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因此,要不斷強化新教師參加職后學習的信心,盡可能地創設成功的學習情境,強化新教師的成功體驗,從而增強新教師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二)加強同伴指導
同伴指導作為一種新的教師專業發展策略,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受到西方學者的高度關注。同伴指導是以實踐中的教師為主體,以合作研究為基礎,其最大意義在于改善教學,與教師專業發展的關系極為密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無暇針對本身的教學進行反思,形成“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的困境。[10]新教師即使有反思往往也不夠深刻,而同伴的教學觀察與記錄,以及課后的討論與溝通,能夠為新教師提供反饋,使新教師不斷學習,反思教學上的優缺點并不斷改善自己的教學。
(三)提高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通過影響新教師教學成敗的歸因而影響新教師工作的動機。自我效能感高的新教師往往認為教學的成敗取決于自己在教學中的努力程度,面對困難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低自我效能感的新教師往往把教學的成敗歸因于學生的聰明才智等外部因素,面對失敗時往往推卸責任于外部原因,不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11]因此,提高新教師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激發新教師的工作動機和學習動機。
參考文獻:
[1]謝志法.新教師專業成長需要什么——關于新教師培訓內容和模式的思考[J].教師發展論壇.2008(9).
[2][4]彭亞青,仇惠龍.新教師成長困難因素分析[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5.
[3]陳赟.新教師成長:困境與突圍——來自于個案的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2(11).
[5]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心理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6]李伯黍,燕國材.教育心理學:第二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7]陳琦,劉儒德.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邵瑞珍,皮連生,吳慶麟.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作為二小老師,我們欣喜地看到學校的發展一年更比一年好,學校在社會上的知名度也是一年更比一年高。這是因為我們有很好的辦學理念,有優秀的領導班子,更有一批最出色的教師隊伍。幾年來,我校的一批青年教師在各級各類教學比賽中屢屢獲獎,這絕不是偶然的現象,這是對我校嚴格的教學管理,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創新教研的充分肯定。青年教師是學校的未來,因此學校對于青年教師的重視程度和期望值也更高一些。說到這兒,我不得不對在座的每一位年輕教師說一句:“真羨慕你們!在你們教學生涯剛剛起步的時候,就有人在注視著你們,關心著你們,攙扶著你們,你們是幸運的,更是幸福的。”
學校這次推選了一批有教學經驗的教師作為新教師的“幫帶”教師,并簽訂了“幫帶”協議書,我有幸也在其中。剛才,當我在協議書上莊重地簽下自己的名字時,頓時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壓力。是的,這“協議書”就是“責任書”。要想做好“傳、幫、帶”工作,“幫帶”教師首先要做到:言傳身教,率先垂范,在教學上,在師德上,在業務技能上都要做出表率作用。現在,我代表全體“幫帶”教師表個態:我們會將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和教學經驗毫無保留地傳給新教師,在年輕教師遇到困難時一定給予他們真誠的關心與幫助,扶持他們走出困境。認真履行“幫帶”協議書的各項職責,從高從嚴要求新教師,使他們成為更優秀的教師,為我校的新教師培養工作竭盡全力。
同時,我也想真誠的對年輕教師們說幾句知心話:
一、請熱愛我們的學校吧,因為這是你們成長的土壤。這里有代代相傳的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這里有與時懼進、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這里有用自己的信念和行動鑄就的苦干精神和實干精神。而這些精神定會化為你們前進的動力,化為你們生命的底色。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17(2013)05-0027-03
診斷是醫學上常用的術語,其含義是指醫生以觀察、把脈等方法判斷病人的病情和病因,并開出治療處方。教學診斷,也稱教學現場分析,是指“診斷者”有目的地觀察教師教學,通過“診斷”,尋找教學的不足,提出改進辦法。教學診斷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聽課評課,診斷關注的重點不是課堂教學評價中課的優劣,而是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學行為的改進。它既是對現實存在問題的“診斷”,又是一種發展性的前瞻,它不是使所有被診斷者達到劃一的目標,而是使被診斷者在原有基礎上的更進一步。
幼兒園教師與中小學教師有著很大的不同,中小學教師面臨的只是單一學科的教學,幼兒園的教學工作不僅僅局限于教學活動,運動、游戲、生活以及家長工作都是幼兒園教師的工作。工作3年~5年的新教師要應對多方面的研究和工作,由于自身教學實踐經驗與資歷的不足,難免會面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通過教學診斷借助資深教師的經驗為我所用,使得新教師在與有經驗教師彼此切磋中,對教學技能的運用、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手段的更新進行探究,能幫助新教師糾正一些教學問題,可以使新教師在教學成長過程中少走彎路,借助“巨人”肩膀,加快專業成長進程。
一、診斷視角
1.自我診斷
教師自我診斷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作正反兩方面的總結,以尋找、分析、判斷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學問題可以是針對教學過程的某一環節、某一教學事件或教學現象的某一方面。診斷之后的教學必須糾正錯誤的東西或補足缺乏的東西。
自我診斷對工作3年~5年的新教師難度更大,由于教學經驗的不足,通常情況下,對自身產生的或存在問題的“歸因”探索力度不夠,單靠自身的力量對教育教學行為做出診斷,顯然還不夠火候。它適用于教學業務精湛,注重自身的經驗積累,已有自覺反思習慣的教師。但新教師要養成自覺自我診斷的習慣。
2.他人診斷
是指診斷教師對新教師的診斷。它需憑借診斷者的教學理念、觀察經驗和教學體驗,用批判和審視的眼光,對新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下判斷,進而就新教師教學的改進提出相應對策。這樣的診斷建立在觀摩的基礎上,使得診斷教師對教學過程有更深刻的認識,對新教師的教學目標有更清楚的把握,能更好地針對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提出有的放矢的分析和建議,得出更具可比性的診斷結果。因而,他人診斷的結論更為客觀和科學,能更好地發揮教學診斷的導向作用。
他人診斷需要診斷教師事先了解新教師活動前的預設目標,要根據活動明確自己的“診斷”重點,并就此作認真的觀察和記錄。要遵循坦誠相見、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行為準則,懷著交流、互助、提高的心態,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真誠、客觀地分析、判斷,提出改進的建議。他人診斷還可以通過相互協作、平等對話、坦誠交流來相互啟發,互相學習,在自由討論和質疑問難中給對方以教學上的幫助,從中來分享各自的教學經驗和實踐智慧。
但他人診斷容易出現“就事不說理”的現象,即有些觀摩教師能夠敏銳地捕捉課堂上一些有價值的行為細節,但無法據理闡述現象背后的成因,就事論事,敷衍了事。他人診斷也會出現“說理不就事”的現象。不同的人對同一節課的感受是不一樣的。還有些看似面面俱到的點評,實則蜻蜓點水或竹籃打水。
二、診斷內容
2012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園3歲~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具體內容有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因此,這五大領域可作為診斷的內容。新教師可根據自己制定的發展目標,選擇適合自己最近發展區的某一領域作為診斷內容。
三、診斷方法
眾所周知,祖國醫學用“望聞問切”的方法為病人診斷病情,以便對癥下藥。同樣,醫生看病和教師教學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醫生看病的四大法寶也可借用于教學方面,以幫助教師診斷“病情”,提升新教師教學和工作成效。
1.望
“望”中醫上就是醫生通過觀察病人的神色、形態等來推斷病人的病癥。教學診斷中的“望”一定是進入現場或來自現場的,而且這種進入不只是“身人”,而是要切實做到“心人”。
幼兒園教學診斷中的“望”可以是雙向性的,即診斷教師看新教師活動,及時發現新教師的教學問題,然后集中優勢兵力把它消滅在萌芽狀態,集中火力打殲滅戰,以達到中醫優勢中的預防保健之效;新教師也可以觀察診斷教師的教學活動,觀察診斷教師活動的某一細節,可以是某一教學環節的處理、某一教學語言的運用、某一次的師生互動,到教師某一教學方法或手段的使用,從教師的某一表情或情緒的變化,到由此在幼兒中所引起的細微的變化等。新教師在觀察的過程中,可以學習診斷教師教學智慧的運用。
如:在一次教學診斷中,新教師帶領孩子在某個建構活動區,孩子們在玩積木幾何拼板游戲。同樣是5歲的孩子,一個男孩僅用2分鐘就完成了積木幾何拼板的操作,而另一個女孩操作了15分鐘還沒有成功,新教師也觀察到女孩子多次嘗試未果的現象,第一次新教師對女孩子說:“不著急,慢慢拼。”第二次新教師對女孩說“沒關系,再試試說不定你會成功的!”第三次新教師對女孩子說“堅持到現在,你是好樣的!”而這時,老教師走到女孩子的身邊,輕輕地對女孩說:“你把這個三角形倒過來試試看呢。”在女孩獲得成功以后老教師又再追加一句:“啊,你把圖形轉動一下就拼出來了,以后再拼其他圖形的時候你也可以試試這個辦法哦。”
在這樣的診斷過程中,診斷教師看到的是新教師在語言支持策略之外的有效策略缺失;而新教師則看到的是診斷教師“四兩撥千斤”的教學功力。從中新教師學到了在單一的鼓勵支持策略無效情況下,如何運用有效策略的思考,明白教師應解讀孩子行為背后最需要的是什么,最想得到怎樣的幫助。而這些恰恰是新教師需要磨練的。
2.聞
就是聽。醫學上的聽,是醫生聽病人的自述。教學診斷中的聽也可以是雙向的。既可以是新教師介紹教學設計的目標、教學活動感受、活動組織、策略運用存在的困惑和自我改進的設想,讓診斷教師了解其思想感受的來龍去脈或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以便診斷教師能找到下一步的診斷計劃與行動;教學診斷中的聽也可以是聽診斷教師介紹其工作經驗,尤其是她們在新手階段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以及受到失敗挫折后歷練出的成功經驗,這些經驗的分享可以使新教師在遇到相同問題后,避免犯同樣的失誤,少走彎路。
小Y老師說:我也搞不懂,為什么我的搭班老師帶班時,班級孩子就顯得特別乖,而我帶班時,孩子們總顯得亂哄哄,我說的話孩子們好似聽不懂。
診斷老師聽了就與小Y老師交流了起來,告訴她:“這是每個新教師都會經歷的過程。當初自己是新老師時還被孩子們氣哭過呢。老教師帶班之所以顯得井井有條,并不是老教師的威嚴。關鍵是老教師在組織孩子活動時,必定是先把活動要求交代清楚。這樣孩子就知道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這樣孩子們就會活而不亂。”
聽診斷教師的經驗介紹,是新教師能夠獲得進步的最快途徑,因此,新教師應經常聽取優秀經驗介紹。但是他人經驗轉化為自身習慣,還需要新教師不斷地在實踐中堅持運用,直至形成自己的教學行為。
3.問
問是醫生常用的方法。醫生詢問病人發病時間、部位、癥狀等表現來推斷病癥。教學診斷中的新教師要敢于提問,要多問幾個“是什么”或“為什么”,多問幾個“怎么樣”或“還可怎么樣”。詢問之后,診斷教師幫助新教師找出癥結所在,幫助新教師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去分析問題,最終找到最佳的解決方式,使新教師獲得專業發展。
如:一新教師在組織幼兒角色游戲時,發現叫匡寶的孩子每天都重復玩同一游戲――“消防游戲”。新教師覺得長時間玩同一游戲不利于孩子均衡發展,于是忍不住上前對孩子說:“匡寶,今天你能不能換個工作?”如果是其他孩子見教師這樣說,有的會違心玩其他游戲。而匡寶偏不領情,說:“我爸爸每天都是做同一工作的,從來沒有換過工作。”
是讓孩子繼續玩下去還是阻止?于是新教師把這一問題帶給了診斷教師。診斷教師和新教師一起分析了匡寶這孩子行為背后的需求。一共分析出了近十種,每一種孩子行為分析后面都配以行動策略。
這樣的診斷方式,使新教師在同一問題的處理上獲得了多種教育策略。新教師在內化這些教育策略后,能遷移到對其他問題處理上。因此,新教師要練就一雙敏銳的眼睛,善于從平凡中看出教育契機,在看似沒有問題中發現和找出問題。
4.切
中醫上切脈就是借以脈搏緩急、強弱來判斷病癥,進而分析病因進行治療。教學診斷中的“切”,也就是診斷教師根據新教師出現問題的癥結,找到突破口,并找到相應的改進與補足措施,不僅讓新教師知其然還要讓他們知其所以然。這樣就利于新教師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一步。
下面我們以一節中班《月亮的味道》語言活動為例,來看看診斷教師為新教師教學提問開出的“處方”:
幼兒可以根據個人已有生活經驗,充分想象,從多角度去考慮,幫助小動物想出好辦法。讓幼兒不僅僅傾聽故事,而且投入地參與到故事情節中。給幼兒充分發言、大膽表述的機會,促進幼兒發散性思維的發展,培養助人為樂精神。
本文開頭曾提到過教學診斷不同于傳統的聽課評課,診斷不是評價教學活動的成敗。診斷教師在看出新教師的教學問題時,一定要給出診斷意見或建議,使新教師能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當然,教學診斷中的“切”關鍵是診斷者“對癥下藥”的水平如何。因為診斷者的理論素養有多高,其診斷的水準和品質就有多高;診斷者的理論功底有多深,其對優點、特色及問題的發現、把握就有多深。因此,作為診斷者的教師,一定要重視理論學習,重視理論素養的提升,避免出現“盲人摸象”或“庸醫療患”的局面。
醫生診斷病情時不是把“望聞問切”割裂開來,而是綜合運用,辯證分析。這樣才會收到對癥下藥、藥到病除的效果。同樣在教學診斷中,診斷教師也必須把這四種方法有機結合、綜合運用。
【參考文獻】
為了讓我們新教師盡快適應教育工作,期待已久的培訓終于到來,開班儀式上教育局的各位領導對我們表示祝賀,同時又對我們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幾天的培訓下來,感觸頗深,收獲頗多,通過這次培訓讓我明確了自己的方向,也讓自己對以后的教師之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遠的計劃。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會投入自己飽滿的熱情,在教育事業上展現自己,同時做出自己的貢獻。
培訓中幾位校長為我們做了精彩的講座,講座的內容很豐富,包括新教師怎樣做一個有情懷的班主任、班主任的理論與實踐、構建高效課堂、做有創意的教師、做一名有理想的名師、以及教師的專業成長,同時介紹了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這幾方面的學習我們更加清楚的了解了教師這個行業的重要性,它不僅擔任教書的重任同時育人是教師終身的奮斗事業,教師要不斷的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真正的為學生起到示范的作用。
通過培訓,我得到了很大的收獲,我從中得到了很多的體會和啟發。首先,九中的劉世凱校長給我們講的做一個有情懷的班主任給我的印象最深,劉校長一見如故,當年上初中的時候是我隔壁班的班主任,那時候劉老師剛到實驗,玉樹臨風,風度翩翩,得到了我們多少同學的仰慕,他經常帶學生參加比賽獲獎,另我們十分的羨慕,沒想到時隔多年會在這里見到劉老師,可這次完全不一樣,劉老師已經是一名出類拔萃的年輕校長,劉老師跟我們介紹了他的經歷,同時闡述了班主任的重要性。
班主任是學校中全面負責一個班學生的思想、學習、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師,一個班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也是一個班中全體任課教師教學、教師工作的協調者。班主任是學校中最重要的角色,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劉老師的這句話:一個好班主任就是一個好班級,一群好班主任就是一所好學校,一批好班主任就是一方好教育。在以后的工作當中我會爭做班主任,做好一個班主任,做一名合格優秀的班主任。
其次老師跟我們講了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有效課堂以及怎樣做一名智慧的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的需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減輕師生負擔,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通過這篇講座我了解了課堂的重要性,作為一名新教師,我要懷著謙遜的態度認真學習,向書本學,向老教師學,向經驗學,虛心向老教師請教,多走入老教師的課堂,多學習,多反思,同時我還會邀請老教師走進我的課堂,對于老教師提出的不足,我會認真思考,及時改正,爭取讓自己盡快的成長,盡快的適應工作的要求。
再次,南關小學野校長為我們闡述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野校長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向我們介紹了教師專業發展規劃的重要性,從宏觀的角度讓我們更深層次的認識自己的身份,身為教師所需的知識、技能、理念,自身專業成長和規劃。使我認識到教師責任重大,不斷完善自身知識素養等的重要性,但也更加熱愛教育事業。校長提出的六點“信念、自主、學習、反思、挑戰”值得我們新教師細細的揣摩,并能夠真正的在我們的工作當中得以實現。
對教師來說,成長最重要的是以終身學習為途徑的自我培訓,我的自我培訓之路還很長,我的專業成長道路也還很長,我要像朝圣那樣虔誠而持久地搞好自我修行,爭取做個無愧于“老師”這個神圣稱謂的好老師,做個不斷進步,永不停步的陽光教師,用自己扎扎實實的教學探索和實踐踐行好素質教育!
對我自身來說,我會初步做一些規劃,首先我的目標是半年適應,一年勝任,兩年探索自己的教學風格。新教師上崗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都十分欠缺,需要多聽、多看、多請教,更要多講,才能一點點的鍛煉自己,讓自己盡快的融入到教學工作中,適應教學。在自己度過“適應階段”后,就需要盡快“勝任”,這就要不斷的去充實自己,這個期間最重要的就是不斷學習,去掌握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并能夠結合自己學生的特點,將其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去,力爭早日勝任教學工作。
一個教師成功的標志就是有一套自己的教學風格,所以我定的第二年的目標,便是探索自己的教學風格,能熟練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能夠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達到優秀的教學成績,在學生中有較高的威信,這個目標是十分艱巨的,但我會努力朝著這個方向去發展、去努力,并付諸實際的行動!
在這次培訓會上,學校領導做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勉勵我們努力學習,認真工作,完成這次培訓的任務,這也堅定了我扎根于人民教育事業、扎根于實小這片充滿希望的熱土的信心。
二、認真學習教學基本常規和管理規范,做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
雖然在來到實小以前,我已經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但是做一名人民教師,尤其是一名小學教師,對其中的許多工作規范和制度還是十分陌生的。教務處的張、黃、王主任給我們詳細介紹和講解了我校的相關教學規章制度、常規和教學方法。這些都使我深受教育和啟發,我認識到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同其他的工作部門一樣,同樣有著很多的規章制度要遵守,同樣要付出艱巨的努力。
我認識到,作為小學教師,要有強烈的工作責任心,要以教書育人為己任,要將傳授知識和思想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寓思想品德于教學之中。同時,要嚴格教學規范和堅守學校的各種教學規章制度,防止教學事故的發生,從而確保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