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06:0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語文教材培訓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德育教育;研究分析
對于小學語文教材來說,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同時也展現出了我國的傳統美德。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這樣才能發揮出德育教育的魅力。但是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使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與教學目標發生了偏離的現象,這樣也就沒有及時對小學生進行人文教育,使得小學生的德育素質不高,也就影響了小學生的未來發展。
1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有著其他課程不可比擬的優勢,因此在語文教材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德育觀,提高學習效果。
1.1層次比較分明。
對于小學語文教材來說,在編寫上層次比較分明,其中所選擇的教學內容也大多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等情況來進行編排的。所以將德育知識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是具有實際意義的。如年級較低的學生在學習《劉胡蘭》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直接引導學生學習她在敵人面前那種不懼敵人的堅韌性格。如中年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讓學生學習他的憎恨敵人的思想。如高年級學生在學習《舍身炸碉堡》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他舍己為人,甘愿獻出年輕生命的品質。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強自身的德育意識,提高精神品質[1]。
1.2具有良好的滲透性。
對于小學語文來說,可以將德育教育滲透到教學中的方方面面,如文章的講解與閱讀等。其中將德育滲透到閱讀中就是一個重要的途徑,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好教育的要點,如在進行文章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情感進行朗讀文章,以此來豐富學生的內心,幫助學生樹立起良好的道德,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除外在寫作教學中也可以滲透德育教育,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審美觀念[2]。
2將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措施
2.1全面解析德育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利用文字對德育教育進行解析是最為基礎的內容之一,而這也成為了進行德育教育的最佳階段。在此過程中,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時不能過于注重德育教育,忽視語文教學任務。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文章中的生字與生詞等向學生進行分析,促使學生在掌握這些內容的基礎上理解其中的思想,這樣才能在學生的內心中產生出正確的認識,最終也就實現了語文教育與德育教育的有機融合。
2.2在語文教材中滲透德育教育。
對于小學語文教材來說,其中蘊含著許多的德育教育內容,但是這些內容在教材中卻并不明顯,因此就需要語文教師要詳細分析好教材,挖掘出語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這樣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讓學生對文章中的字詞等進行賞析,掌握好字詞在文章中的意義,明確句式的變化形式等,這樣對于學生來說,可以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我國文化的魅力。此外在教學中,教師還要找準教材中的內容,先對文章進行分析,這樣才能促使其成為德育教育的材料。如在培養學生熱愛祖國上,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來輔助教育,尤其是一些描述我國歷史背景與文化的材料。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這些內容可以讓學生明確我國的幅員遼闊,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我國的人文地理,如學生在學習《西湖》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選擇一些描寫西湖美景的段落來讓學生朗讀,或是利用多媒體來講西湖的圖片展示在學生的目面前,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自己的直觀感受來差生對西湖的向往,同時也會讓學生明確西湖是我國的名勝古跡之一,這樣也就會產生出一定的自豪感,在無形中也就提高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3]。
2.3利用情感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先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并為學生介紹一下文章的背景,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創建出相關的教學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來說,也可以在這種情境中更好的學習語文知識,增強自己的情感體驗,這樣學生也就更容易接受德育內容了。此外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做好知識的傳授,還要培養學生,讓學生具備高尚的品格。如學生在學習滴水穿石的過程中,學生就可以明確只有堅持不斷,注重從點滴細節開始積累,才能逐漸完善自己,促使自己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上[4]。
3總結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分析好語文教材,將德育教育內容融入其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
作者:胡勇 單位:山東省寧陽縣泗店鎮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1]宋貴.教書育人,潤物無聲———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02):57-59.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是學生?W習語文的基礎階段,但是現階段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1.教師教學觀念落后
有的小學語文教師入職年齡長,工齡時間長,所以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觀念上有些落后,教師不會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盲目的依賴教材,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沒有積極的對學生進行交流,總是將教師的觀點強加到學生身上。
2.識字教學不重視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不重視學生識字和寫字,教師在課堂上教授了學生后,沒有對學生書寫規范、整潔進行嚴格訓練,教師總是課上教授,課下留作業,讓學生每個字寫五遍、十遍,對學生寫作姿勢不重視。
3.教師綜合素質低
現在多媒體已經成為學校中必不可少的硬件設施,小學語文教師有的不會使用多媒體,沒有查閱相關教材內容的資料,沒有將教材中課文進行新的梳理,因為語文教材中的內容有的都是經典文章,教師以前的備課已經有很長時間了,教師要是不進行新的梳理,導致學生的觀念也落伍,教師沒有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沒有讓學生進行自由發言和討論,教師教學質量差。
二、提高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加強師資培訓
學校要想提高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有效性,首先應該提高語文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學校要加強師資培訓,鼓勵教師參加進修,提高教師專業水平,提高對語文教師的監督,準備備課教室,教師在備課期間來到備課室互相交流和探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
2.開展閱讀教學
小學語文的教學任務中,閱讀教學也是重中之重,閱讀對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對好詞好句的掌握、提高思維能力有重要意義,閱讀對學生的生活和將來的工作有重要影響,拓展學生視野,拓寬知識面、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增加詞匯量,寫作時對事物生動形象的描繪,從而提高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
比如:教師進行閱讀課的開展,讓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進行閱讀,可以是學生自己從家帶來的額書籍,也可以是學校圖書館的書籍,也可以是教材中推薦的書籍,教師可以開展課外讀書活動,讓學生和學會說呢過家長進行課外親自閱讀活動,讓學生在家和媽媽爸爸進行共同閱讀,然后說出他們閱讀的感受,分享心情。
3.加強識字教學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小學生學習識字可以為其他科目的學習奠定基礎,小學語文教師在識字教學上教師可以利用游戲法加強學生識字,調動學生積極性,為學生將來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生字表識字4中,教師可以利用圖片讓學生進行識字,蜻蜓、蚯蚓、蝌蚪、蜘蛛網,教師可以利用圖片,展、蝴、運,教師可以利用組詞,讓學生將圖畫圖片和漢字圖片鏈接在一起的游戲,也可以將識字卡拿出來,讓學生兩兩結對,做你比我猜的游戲。
4.利用小組合作
小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意思就是,學生在小組合作或者團隊合作過程中,探討、討論、分析某些問題,學生共同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激發學生探索欲和創造欲,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尊重他人、傾聽他人發言的能力,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之中,一定要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進行充分的認識,同時還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在當前新課改的基礎下,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式,這樣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小學生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從而使小學生能夠主動而積極地投入語文課程的學習中去。
一、要使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提升其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于學習所產生的興趣是其能夠進行自主學習的主要動力,也是學生對知識進行理解與吸收的主要前提。小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越高,其主動性就越高,一旦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時候沒有一定的興趣,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造成負面影響。所以,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在新課改的基礎下,注重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我國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之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依照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來進行有一定針對性的語文教學,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把小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兩者充分的結合起來,再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同時教師還要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積極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而舒適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在一種和諧的人際交往、交流與教學情境中自主學習,這樣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地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使小學生能夠在教師為他們所營造的這種溫馨的教學氛圍中進行愉快的學習,進而就能夠充分地調動小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二、要使語文教師重視高質量的備課
小學語文教師還一定要積極地做好課前的備課。教師開展語文教學最主要的內容就是要做好備課的工作,在通常的情況下,教師的備課都要依照著課程標準與備課的教材來進行教學前的備課,小學語文教師所遵照的備課標準都會在一定程度上使語文教師對于小學語文的教材有一個更廣、更深地了解,同時對于語文教材的體系和語文教材中的知識結構都能夠有一個基本的掌握。
小學的語文教師對于語文教材所進行的備課,一定要理清小學的語文教材和其中的每一個單元、每一個知識點、語文的總結構體系以及對語文教材進行編寫的意義間的內在聯系,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在進行備課的時候多對一些時事的內容進行儲備,同時還要在進行備課的時候從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入手,這樣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注意力進行充分的吸引。
三、要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進行創新與改革
小學語文教學的本身有其特定的規律,可是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卻沒有特定的規律,它是不斷變化的。隨著當前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與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小學語文教師為了能夠與不斷發展的、變化的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相適應,就一定要不斷地對教學的方法進行創新,這樣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國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有所提升,同時還能夠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與水平起到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以往傳統的教師單純地講,學生機械地學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與我國當前的新課改的標準相適應,同時對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與綜合素質都無法進行一定的滿足。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不斷地創新與改進,一定要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來對小學生進行語文的課堂教學活動,從而使小學生對語文知識能夠有著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進而從根本上使我國小學語文的整體教學質量有所提升。如教師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中可以運用做游戲、講故事等形式來使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之中,對語文知識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四、要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手段進行創新與改革
學習語文的過程是所有的學生都要經歷的過程,對語文知識的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對其進行長時間的學習中所積累到了。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之中,語文的寫作與語文的閱讀,都涉及非常豐富的語文知識,也都在一定程度上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僅僅把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是無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也無法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從而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對小學生進行語文教學,因為多媒體的教學手段能夠使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當面授課的時候那把一些無法表達的教學內容展示出來,這樣就會使小學語文教師自身的課堂容量有所增加,同時還能夠使語文教學的內容變得更加具體、更加形象,從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國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有所提升。
在實行新課改的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對教學的手段進行創新與改革,這樣就能夠在一定基礎上使語文教學的封閉狀態被徹底地破除,同時小學語文教師運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語文知識被生動地展示出來,從而能夠使小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有所提升,進而使我國的小學生能夠全面發展。
五、要使小學語文教師提升其綜合素質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綜合素質的高低對于其整體的教學質量有著一定的影響。我國現今有一部分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都不夠高,這樣就會導致其教學觀念很陳舊,從而就無法與當前所實行的新課改相適應。在教學過程之中,教師一旦沒有對教學內容有一個正確的把握,就不能夠對小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進而就無法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們一定要培養語文教師的綜合素養,同時還要對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與職業素養進行定期的培訓,這樣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語文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
教師一定要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依照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因材施教,并且還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我們還要對教師的社會責任感與職業責任感進行一定的培養,因為教師不但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同時也要充分的尊重學生、對學生負責,因此,我們一定要加強對教師的綜合素質培養,這樣才能夠使我國小學語文教師的綜合素養得以提升,從而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有所提升。
綜上所述,我國小學語文的教學一定要遵照著新課改的標準來為其最主要的指導依據,我們一定要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地把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應用到其中,在這一應用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進行不斷地探索與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夠創新小學語文教學的新模式,從而在一定基礎上使我國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有所提升,進而還能夠把我國的小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綜合性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自推行《語文課程標準》后,小學語文教學和兒童文學這兩個話題就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新課程改革在長期的推廣過程中也取得了滿意的成效[1]。但就我國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狀況來看,仍存在很大的不足,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還有很大的不足。本研究從兒童文學在語文課堂教學、小學教師教學現狀兩個方面進行探究,總結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從而更好地指導實踐教學,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意見。
1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
1.1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沒有把握兒童文學的基本特點
1.1.1沒有把握兒童文學的文體特點
兒童文學作品包括多種不同的題材,而小學語文教師對兒童文體基礎知識的了解度不夠,經常出現應用固定教學模式對不同題材的文章進行講解的問題。例如:對童話體裁的課文進行講解時,只認識到虛構、夸張及敘事等文體特點,但缺乏對文體知識內涵的分析;在童話題材文章中應用的修辭方式只是做了簡單的闡述,學生不能從其中認識到夸張、幻想手法都是寫作表現方式,彼此相互映襯才能凸顯童話題材課文的涵義[2]。教師不能站在整體角度進行全局性分析,就會影響童話體裁文章的虛幻色彩,使之更加真實化,對學生思維的發散和想象力的培養有極大的阻礙。
1.1.2沒有把握兒童文學的美學特質
同其他文學作品存在很大的差異,兒童文學作品具有其獨特的美學品格,如果教師兒童文學素養不高,就無法感受兒童文學作品的藝術個性,從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忽視兒童文學課文的美學特質。具體體現為:(1)使兒童文學課文教學過分成人化。教師以成人的角度看待兒童文學課文,通過成人的思考方式、心理理解課文的主旨,必然會攙雜著一些利益、世俗的思想,過分成人化會喪失兒童文學作品本身的價值;(2)兒童文學作品教學只重視工具性。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兒童文學作品時,沒有將其看待成兒童文學課文,應用傳統的教學手段,硬性要求學生理解文章中字、句、段的含義,機械式總結文章主旨和線索,單方面重視工具性,這不僅會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失去了兒童文學應有的美學特質,導致教學過程枯燥乏味。
1.2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不高
小學語文課是一門基礎課程,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更承擔著艱巨的任務,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擁有較高的兒童文學素養。然而我國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的缺失問題在新教材的實施后日益嚴重,提高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一項工作[3]。由于大多數教師在上崗前并沒有對兒童文學進行學習,加上工作后也并未意識到兒童文學對自身教育發展的重要性,自主學習性不強,且缺乏專業、系統的兒童文學培訓,導致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普遍不高。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的缺失體現為:(1)對兒童文學基礎理論、知識不夠了解。教師沒有掌握兒童文學基本知識中的美學特質、文體特點、功能價值和體裁等基礎知識;(2)尚未形成現代化的兒童文學觀及兒童文學理念。一些教師對兒童文學內涵存在錯誤的理解,教師的兒童文學觀相當落后;(3)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量少,知識面較窄。教師沒有對兒童文學作品進行深入的研究,很少閱讀相關作品,從而導致教師的審美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較差。
2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對策
2.1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兒童文學的美學特質和文體特點
2.1.1把握兒童文學的文體特點
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中要把握兒童文學的文體特點,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正確地了解兒童文學文體分類及構成要素,因為面對的是兒童群體,其文體形式同其他文學形式存在明顯的不同,包括多種不同的體裁形式,例如:散文、故事、童話、兒歌等,語文教師應了解文章的文體形式分類、因素和特征;
(2)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以兒童文學的特點為依據,合理的采用教學手段,結合不同體裁的文章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靈活的運用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在對兒詩、兒歌等具有押韻特征的韻文體進行講解時,應嚴格把握該類文章的特點,通過誦讀法的教學途徑幫助學生深入的體會文章所蘊含的音樂美[4]。但是這兩種形式的兒童文學又存在一定的差別,還需要加以區別,合理的應用播放音樂、游戲和頌唱相結合等多種方式來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想象力;
(3)將同兒童文學區別開來,準確的抓住不同文體間的差別和特征,兒童文學具有其特殊的語言和風格,同體存在顯著的差異,風格特異,即使在同種文體形勢下,兒童文學及也各不相同。此外,兒童歌曲、詩歌等文體在語言運用風格及寫作目的方面的側重點也不同,發揮著不同的教育作用,只有做到以上幾點,才能更好地利用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功能。
2.1.2把握兒童文學的美學特質
兒童文學藝術品性、審美特點即兒童文學的美學特質,主要表現為兒童情趣,因為兒童時期的思想極為單純,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思考問題的方式比較獨特,而兒童文學所蘊含的兒童情趣能夠對兒童產生積極的影響,幫助兒童形成良好的審美和感受能力,提高兒童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保證兒童的身心健康。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應具備專業的教學能力,可以主動對兒童問題作品中的兒童情趣進行發現和探索,并將這種思想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5]。教師可以從兒童生活、兒童行為動作、抒發兒童純真情感或兒童心理等角度進行研究,把其中的兒童情緒放大,跟兒童站在同一個層面上思考問題,感受兒童內心的想法。但這個過程并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教師不斷鍛煉,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經驗,培養睿智的眼光。兒童文學中的兒童情趣都滲透在作品中,在對這些作品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深入的進行分析,從而抓住兒童文學的美學特質。教師在把握兒童美學特質的基礎上還要善于利用,從兒童情緒入手,根據作品中的兒童情緒的表達方式制定教學計劃,讓兒童深刻的感受兒童文學的美學特質,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童心童趣,巧用童心,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的興趣。
2.2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
2.2.1擴大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量,提升教師的審美想象力和感受力
兒童文學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教師應加大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量,經常翻閱中外優秀文章,嘗試理解不同作者對兒童文學的觀點和看法,了解兒童的內心的特點,拓寬自己的視野,站在全新的角度看待兒童文學文章,從理性認識上升為感性認識,從而提高審美想象能力[6]。
2.2.2培養現代兒童文學觀和正確的兒童文學理念
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的關鍵就要從根本上轉變思想觀念,使教師能夠自主意識到兒童文學作品對兒童成長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兒童文學作品的精神,培養新型的兒童觀及現代幼兒教育觀、發展觀,樹立正確的兒童文學理念。教師必須要明確以下概念:
(1)兒童是兒童文學作品主要面對的對象,兒童處于特殊的年齡階段,能夠作為單獨的精神個體來看待,兒童文學作品正是面向未成年兒童而形成的,滿足了兒童階段的審美和精神需要,集教育、認知和審美等功能于一體[7];
(2)文學系統涵蓋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兒童文學只是其中之一,其符合基本文學形式,是作者為了抒發人生感悟及思想感情的語言藝術;
(3)同其他文學作品不同,兒童心理活動是創作兒童文學的基礎,作品能充分的迎合兒童的各方面需要,受廣大兒童的青睞。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是發揮兒童文學在語文教育中教育作用的基礎,只有積累了大量的閱讀經驗,形成形象思維,了解兒童文學基礎理論和知識,形成現代兒童文學觀、兒童文學理念,才能提高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兒童文學文章的教學質量。
3結語
綜上所述,兒童文學作品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占有極大的比重,擁有良好的兒童文學素養的教師能夠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針對我國當前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現狀中存在的,沒有抓住兒童文學的基本特點和教師兒童文學素質的缺失問題,教師應提高對自身兒童文學素養的培養,從根本上把握兒童文學課文的文體特點及美學特質,培養現代兒童文學觀和正確的兒童文學理念,拓寬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范圍,擴展視野,提升教師的感受力、審美想象力,深入的理解不同題材的兒童文學作品的內涵及所表達的精神,并以此為切入點進行課堂教學,逐步提升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發揮兒童文學作品的審美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1]朱立芳.兒童文學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利用[J].教學與管理,2006(33)
[2]王泉根.新世紀中國兒童文學學科建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昆明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02)
[3]孫建國.兒童文學視野下小學語文中的兒童哲學教育[J].教育導刊,2011(03)
[4]朱自強.高等師范院校加強兒童文學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J].婁底師專學報,2003(01)
[5]趙靜.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育—20世紀初期的歷史透視[J].教育科學,2003(02)
教材不僅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憑借,是教師進行教學和做好教書育人工作的具體依據,還是學生獲得系統知識、發展智力、提高思想品德覺悟的重要工具。小學語文教材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要想編寫好它,就必須遵循以下原則:第一、教材內容要具備鮮明的思想性、教育性、知識性、趣味性,貼近學生生活;第二,教材要為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服務;第三,教材的編排應具有科學性和規范性。要遵循循序漸進原則,符合小學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素養
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就必須要具備比較高的人文素養、文化素養以及較為豐富的思想內涵。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自身的素養。
1、轉變教育觀念
當前,知識已經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具備良好的教育和對知識的掌握也已經是人們生存的前提,進而也極大地影響和改變著我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結構。在充滿挑戰的知識經濟社會中,我們如何才能培養具備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綜合知識的創新型人才,已經成為當前教學改革亟須要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這無疑也對我們處于一線教師的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面向全體學生,重視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2、轉變教學觀念
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主張的是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主導和主體,學生圍著教師轉,并絕對服從教師。在課堂上是老師講學生聽,沉悶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感到厭煩、疲倦、缺乏思維和積極性。而在新課程理念下,強調的是要以學生為主體,促進發展,課堂上注重師生平等、民主。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以平等的身份開展教學活動,爭取成為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3、通過多種途徑來提升自身的業務學習和內容
對教師而言,要想教好課、育好人,受到學生的敬佩和得到學生的依賴,沒有廣博的文化知識是絕對不行的。因此,對教師而言,首先必須具備豐富的文化科學知識。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以及知識的更新加快,教師要勤奮努力學習,定期通過一些繼續教育培訓和活動來提高自身的素養,進而不斷充實自己;其次在教學中開展一些教研教改活動,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勇于打破陳規,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育、教學效率;最后要加強內在的素質,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
三、改進小學語文教學的方式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導和主體的,學生只能被動的學習和記錄,這大大忽視了對于學生的理解能力和主體意識培養的提高,這樣的教學模式也很不利于學生今后的長期發展。然而,在新課標下,注重的是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作為教師,我們要以新課標為指導,重視培養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意識,這將會為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1、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
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也就是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教師模式而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發展的教學模式,即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自主、自覺的學習能力,老師更多的是給予學生進行教學指導。這種新的教學思想不僅能夠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和學習方法,還能夠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筆者認為主要有三點:第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積極鼓勵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深深地感到自己的存在和具有決定權,鼓勵學生主動提要求和學習;第二,在教學內容上,可以根據學生的要求進行適當的減少、增加或更改,也不能局限于課本知識,可以通過一些課本外的知識來讓學生感覺到更多的自由和主體地位,另外,對學生要一視同仁,不能依據成績的好壞來進行差別對待;第三,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為了更好的照顧到不同個性的學生,老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來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讓學生感到自己才是課堂上的主體,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而老師只起到幫助和輔導自己的作用,進而漸漸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和計劃,這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也會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種教學技術和教學理念已經逐漸地進入了小學語文課堂,這極大地提高了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堅持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本和以學生為本的基本教學原則,這一新理念的建立和傳播,給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學質量,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課堂教學情境
以往的教學活動實踐表明,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因此,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以人教版《讓我們蕩起雙槳》一文的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之前,可以先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該歌曲,讓學生在歌聲中對于該文有一個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礎之上再進行講解。教師甚至可以讓有歌唱特長的學生首先演唱該歌曲,這樣更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起學生的學習和討論興趣,同時讓學生對于課文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記憶。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將角色模擬的方式引入課堂教學之中。新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可以使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引入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讓學生以一種身臨其境的方式去體驗課文內容。但教師需注意,不要關注學生演繹的好壞,而要注重讓學生通過這種方式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將相和》一文,教師在講解時可以選擇幾個學生來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揣測角色的心態,并朗讀課文,進行對話。通過分角色閱讀,教師能夠更好地理解角色的處境和心態,也深化了學生對于角色品質的認識,這樣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二、優化教學媒介,提高知識傳授效率
教師只有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并用淺顯易懂的學生能夠理解的語言傳授給學生,才能夠保證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講授能力和技巧,較高的語言修養也是作為教師的基礎條件。教師的語言是學生和知識之間的一種傳播媒介,只有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才能夠獲得新知識,教師可以通過語言來影響學生,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語言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和技巧,提高知識的講授有效性。
教師講課時的板書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另一種重要媒介。課堂上的板書應該隨著課堂教學進度的發展進行適當的書寫,板書應該能夠減短精確地概括出本節課程的主要內容,讓所講知識形成體系,并讓學生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框架,以便于更加深刻地理解。在內容方面,板書應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作為所講課程的較為完整的提綱;在板書的形式方面,板書要盡量做到直觀醒目、淺顯易懂、具有較好的表現力。然而,由于多媒體設備不斷地涌入小學課堂,現在的教師更愿意使用計算機等設備來代替傳統的黑板書寫,但是這種板書方式有一定的不合理性,由于媒體式的板書缺少書寫的過程,學生不能產生深刻的理解。還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書寫板書時要注重細節,比如,不能在書寫時阻擋住學生視線,且要注意書寫速度,讓學生能夠跟上教師的書寫步伐。
三、活化教學文本,尊重課堂多元體驗
小學的語文教材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最主要的課程資源,也是課堂上所講的教學內容的主要知識載體,能夠保障師生之間進行良好的互動。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對于所學教材的反應往往是多元化的,同時,還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獨特反應。所以,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將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活化的使用和講解,指導學生自主自發地發現和解決問題,并進行自由討論,充分尊重學生的多元化體驗。以《大江保衛戰》一文的講解為例,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如:滔滔江水讓很多鄉親失去了苦心經營的家園,那么,如果你面臨著這樣的境地和眼前的情況,你會選擇怎么做哪?教師可以選擇幾個學生來討論這一問題,如可以捐出自己的零花錢幫助災區人民,或者發動全班全校同學共同捐款捐物,或者與家人商量供養一個災區孤兒等等。這些對策的提出充分顯示出了學生面對問題所表現出的多元性,教師需要對學生提出的每個對策進行肯定,彰顯學生的個性差異,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興趣。
四、強化語文運用能力的訓練,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要在講課過程中通過語言和行為等,潛移默化地教育和影響學生,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到課前預習、課上學習和課后練習相結合,形成良好的學習體系。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加以強化和培訓,首先,在課堂上要強化訓練,讓學生積極地舉手發言,并掌握正確的課堂習慣。教師可以選擇編制一些順口溜或兒歌等讓學生學習,從以愉快的方式輕松地掌握良好的課堂習慣。其次,還要注意學生的課后強化過程,由于小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還不成熟,習慣養成較難,如不加以強化很快就會忘記,所以,課后的習慣養成和鞏固過程也極為重要。
五、總結
新理念指導下小學語文高效教學課堂的構建需要一個過程和先進的教學理念,只有根據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并充分尊重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和規律來組織教學活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使小學語文教學能夠真正的為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服務。追求更高的語文教學質量也是每個小學語文教師所長期追求的目標,所以,在日后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大力度構建高效課堂,讓學生真正受益于這門學科,讓語文能夠成為學生陶冶情操的園地。
參考文獻:
[1]黃玲.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2):143
教育觀念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起著統攝、導向和調控作用,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教學。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從思想上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自覺摒棄片面追求高分的短視行為,把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作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我們應仔細研究《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具體要求,熟悉教材的內容,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將新課改的精神貫徹落實到備課、講課等一系列教學活動中。只有轉變了教育觀念,才能有動力去創新,去實踐一些新的教學方式,才能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
隨著《語文課程標準》的實施,大部分教師已率先用以學生為本、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新理念大膽地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改革,課堂較多地出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開放型語文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新要求。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首先著眼于人的可持續發展,是一種目中有人的教育。以此觀點對照現在語文課堂教學,目中無“人”的現象還是比比皆是,那種把學生當著等待灌輸的容器的“滿堂灌”、“填鴨式”且置之不論,就是那些所謂“啟發式”的課堂教學,又有多少是真正把學生看作是活生生的有靈性的人呢?因此,必須充分認識到,在實施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應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積極推進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三、充分挖掘教材資源
教材資源包括教科書、教學參考書、配套讀本、教學掛圖、工具書以及教師的教案和學生的學案等豐富的內容資源??梢哉f,教材資源本身豐富的內容為教學的成功實施和有序展開提供了很好的資源平臺。教科書一直是學校語文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面對這一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我們也應與時俱進,改變簡單“教教材”的局面,而是“用教材教”。在發揮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時,立足學生的身心特點,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首先,科學把握教材,利用課本資源。教材是教師傳授知識實施課堂教學的最基本依據,對教材的整體理解和把握是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在以往的課程學習中,學習者注重的僅僅是教材中的知識點,忽視了教材作者或編者在教材中貫徹的教學思想。對于語文學習和教學來說,由于教學思想的轉變,教材的編寫思路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進行語文教學活動,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其次,尊重學生的想象世界,充實教材資源。語文教材中的資源開發和利用不能僅僅局限于語文學科知識,應該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主動地探索知識的發生與發展過程。
四、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學生,是能思考、能活動的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學生學得好壞取決于他們的主觀努力和能動作用。教育者的種種努力,都是為使受教育者知道應該怎么學,都是為了使學生愿意學、喜歡學、主動學。而且《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這就首先為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提供能夠了依據;其次,通過對教師定期培訓,大部分教師都能實現了兩個轉變,即(1)師生關系的轉變,從傳統的“師道尊嚴”轉變成新型的伙伴、朋友關系。(2)教學關系的轉變,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知道者;評價方式的轉變,出現了教師、學生、自我等不同的評價方式。這也`為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保證。
五、因材施教大膽創新
在新課改的今天,學生的課堂不再是那幾十平方米的教室,他們擁有的是新型的生活大課堂,只要我們教師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大膽創新,將一些先進的教學方式、教學思路一點一滴地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給學生多一些自由的空間,他們就會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和進步,將來也會展翅翱翔;而我們的教師也會在這個實踐過程中一同成長,逐漸變得成熟和充實。小學語文教師是支持我國基礎教育事業的重要力量,也是基礎教育事業不可缺少的中堅力量。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只有采取措施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才能適應新課改及素質教育的各種要求,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學得更多,從而使他們今后走入社會,走向世界,去領略外面的精彩。
總之,新課程改革對于我們是一次挑戰,但它同樣給了我們一次鍛煉機會。只要我們用心去做,知難而上,鼓勵創新,追求特色,相信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會隨著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斷地提高!
參考文獻:
[1] 胡國書《基礎教育》教研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1-0091-01
1.教材內容研究的意義
1.1 提高教材質量。教材在各個學校都是普遍存在的,沒有了教材學校就等于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可見教材對于學校來說占有不可磨滅的地位。對于學校來說,教材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內容,研究教材內容,不僅能找出教材中的不足和缺陷,加以改進,更能順應時展、滿足學生需求,版式優美、內容豐富、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的教材總是特別受歡迎。對教材內容進行研究,有助于檢測教材內容的編排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是否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歡迎,進而制定更加合理、高水平、高質量的教材。
1.2 提升教學水平。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依據,是黑暗中的指路明燈,是在茫茫大海中進行航行的方向舵,及時地對教材進行調研和反饋,發現教材中存在的問題,及時修正,對于教師改變教學模式,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教材也是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依托,教學內容是否貼近學生生活,是否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這些都至關重要,對于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也很重要。
2.教材內容的現狀
通過對50名教師和200名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問卷調查,教師和學生對于教材數量和內容難以程度的調查結果顯示如下:
教師和學生對教材數量的評價
教師人數 (共50)
百分比 學生人數
(共200) 百分比
太多 12 24% 56 28%
合適 26 52% 99 49.5%
一般 10 20% 30 15%
太少 2 4% 15 7.5%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教師和學生普遍認為教材的數量還算比較適中,但是仍有24%的教師和28%的學生認為教材數量太多,僅有4%的教師和7.5%的學生認為教材數量太少。
教師和學生對教材難易的評價
教師人數
(共50) 百分比 學生人數
(共200) 百分比
很難 7 14% 37 18.5%
比較難 13 26% 66 33%
一般 27 54% 87 43.5%
容易 3 6% 10 5%
上圖顯示54%的教師和43.5%的學生認為教材的難易程度一般,有26%的教師和33%的學生認為教材比較難,僅有6%的教師和5%的學生認為教材比較容易。
3.教材內容與教學內容的結合
3.1 精選教材內容。語文是存在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語言方式,是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情感態度以及對于世界的價值觀等能力,因而小學語文教材的選擇要注意工具性和實用性的統一,合理安排教材的數量,挑選難易程度始終的適合學生閱讀的文字,注意生字量和長短句的平衡,同時不能忽視課文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學生如果讀不懂課文的內容或者對課文所講述的故事不感興趣,那么課堂教學也起不到相應的效果。所挑選的文字也要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適當地拓寬學生的視野。
3.2 注重教學內容。學校通常采用大班教學,無法做到教師與學生一對一的溝通交流,課后也沒用充足的時間進行輔導,在教學方法上,教師經常會忽略學習策略的重要作用,一般也很少對學生的思維及閱讀進行合理的引導,對策略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學中采用的大班教學,不能有效地兼顧到每一個學生。因而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還應該注重教學方法,采取多種形式向學生傳播知識,讓他們主動去發現知識。例如在講述四季的特點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入戶外,實地觀察,體驗大自然的美妙風景,感受大地上各種植物的變化,感受氣溫的變化,感受樹葉的色彩變化,傾聽風吹草動聲音等等。師生之間的關系更要開放,老師不應該處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對學生應該多加鼓勵、寬容,允許學生大膽提問合理想象。課堂氣氛也要進行優化,寬松民主的學習環境,更能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欲望,閱讀欲望。
3.3 二者的有機統一。教師應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理念,改變"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教材是知識的承載形式,具有一定的權威性,但這并不是全部,不應該讓教材束縛了教師和學生的創新能力,按照教材編寫的內容一板一眼地進行授課、學習,這樣不僅起不到教材原有的作用,反而會適得其反。教師應該把教材看作是引導學生進行認知,興趣培養的一種參考資料,而不是學生要死記硬背全盤接受的事物。教科書上的內容是死的,但是教師和學生可以利用這些東西進行舉一反三,把教材中的東西轉變為自己生活中能用到的技能和儲備。
部分語文教師由于自身的知識儲備不足,不能正確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導致在講課時偏離了主體,本末倒置誤導了學生,對此學校應該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定期組織研討會,使教師們進行學術交流,授課的心得體會,相互之間進行學習共同進步。同時在編寫教材時不能模棱兩可,要對教材進行注釋和補充,合理引導教師和學生。學生自身也要積極思考,大膽提出質疑,時刻懷抱一顆思考和創新之心,對知識不斷探究、不斷追求,教材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同時也可為學生所用,真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4.總結:
通過對于教材內容的意義分析,可以知曉教材內容對于教師和學生意義重大,然而教材內容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對于教學課程的發展很不利,要即刻改變這種現狀,為此,提出了一系列教材內容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的策略,使二者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新課程改革的優勢
(一)教育觀念的更新
1.更新原有教育理念,關注學生全面發展。新課程標準實施后,很多人認為,老師由過去的課堂主宰者變為了與學生平等交流的指導者,以前課堂上教師苦口婆心地整節課講授的現象已不適合當前的教育形勢,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全方位發展為目標。以人為本,在學習過程中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育方式要針對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不同要求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地成長,教師重視教學過程中個體差異的存在,對學困生要多方面教育,給予更多的關心,找到他們的發光點,使他們的學習成績也能有所提高,給他們以合理的評價,新課程改革摒棄舊的不合理教學方法,從以前教師講授為主的形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形式。
2.新教材的合理運用
在新的課程改革中,有不少老師認為:新課改適應當前教育現象,改變以前的教育模式,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和學生能通過多種方法尋找更多的教學材料,使教師的知識結構更加合理。能夠督促教師加強自身學習,不斷以新的科學知識武裝自己,更新教育觀念,參加更多專業知識方面的培訓,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對課堂生成的各種資源能夠充分運用。由此看出,教師對新實行的教材是肯定的,新教材的內容較比舊的課本內容更豐富,結構更加合理,知識層次更加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在新教材的試用中,新教材全方面的改變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歡迎,同時新教材在某些方面也使教師的認知水平得到了提高,有利于教師創造性地運用教材。
(二)老師們對新教材的評價
在新教材的使用中,很多老師認為,新教材內容的更新,知識結構的調整,主題訓練的新穎性,與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更加符合,更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新教材的編選,更加接近了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了人性教育,使學生學會和同伴交往,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在學習當中互相幫助,同學之間互相理解,勇于面對自己的錯誤。新教材內容的層次性,能夠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注重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三)新課程改革對學生的作用
新課改的實施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學生個性的成長,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應用,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多種學習方式綜合運用,如自學、合作、探究等,使學生和社會初步接觸,了解當前社會的復雜形勢,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使教師的教學過程也充滿了樂趣。
(四)師生關系的變化
新課程改革,使得師生之間的關系得到了改善,以前教師只關注尖子生的學習,學困生得不到老師的關懷,但新課改要求全體學生共同發展,教育要著眼于全部學生的發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角色,而成為學生們的朋友,和學生們一塊學習,共同進步,課堂教學當中,提倡師生互動,提高教學質量。
二、新課程改革的劣勢
(一)從教師視角觀察
1.教師的工作量增大
很多教師反映,在語文實際教學中,語文老師在課下要準備各種各樣的教學資料,如制訂教學計劃,完成教學工作總結、學習筆記、教學課題的制作、教學論文、各科的教案等,基本上沒有時間再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大部分的語文老師都是班主任,還要顧及班級的各方面工作,也要占用很多的時間,大量的作業需要批改,課下的教學輔導也要進行,各種形式的測驗、考試等,在無形當中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語文教師的身體狀況也不容忽視。有教師反映:感觸最深的就是語文老師沒有時間休息,只是一味地工作和工作,還有來自多方面的教學壓力,備課、上課外,還要書寫各種材料,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很多老師都覺得整日疲憊不堪。
2.教師綜合能力的培養
語文老師的工作繁重,工作壓力大,作業批改量大,實行新課改后,語文教師的工作任務無形之中加重了很多,語文學科特殊的結構也給教師增加了工作量,各個方面的知識比較煩瑣,學生要學習的內容很多,也給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因沒有時間過多地學習新課程改革的內容,所以實際操作當中與當前的教學工作不能很好地銜接,使得教師自身也感到很迷茫,還有一些形式上的學習培訓,也增加了老師的工作量。由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看到,教師對于新課改是認同的,只有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努力探討新課改的方式方法,才能使新課改順利進行。
(二)從教材的角度看
1.對基礎知識的學習認識程度不夠,只是在形式上追求多樣性,沒有進行實質性訓練,學生知識掌握不夠熟練,開展各種活動比較困難。
2.新教材不適合偏遠地區的學生,農村偏遠地區沒有與之配套的教學資源,新教材的內容編排沒有考慮到城鄉差異。
3.新教材內容豐富,知識面廣,對老師的業務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給老師也造成了不小的壓力,很多人認為,新教材內容和實際有一定的差距。
三、總結
總之,很多老師都認為新課改的教學方式和實際不相符,老師只是奔波于教學方式的變化之中,而對于學生的成績沒有太大的影響,再有就是很多的培訓都注重于年輕的老師,大部分教師沒有參加業務培訓,還是應用傳統的教育模式,這就需要在一定時期內,教師要抓緊加強自身知識的學習,參加各種形式的能力培訓,以求盡快融入新課程改革當中。
參考文獻
有些小學生預習的時候經常會發生這樣的現象,要么就是沒有提前預習,要么就是預習的效果不理想,或者是上課的時候答不出老師問的問題,或者是為了應付老師布置的作業草草了事,當完成任務來完成,在學生當中存在著個體差異,有的頭腦靈活,有的腦子反映很慢,什么時候都比別人慢半拍。要秉承“因人而異”、“因文而異”相結合的預習方法。在向學生提出預習要求的時候,既要制定統一的要求,又要考慮學生的不同情況,靈活處理。學生智力知識水平發展不同,預習要求的層次水平也應有所不同。
要想獲得良好的預習效果,首先就要讓學生明確預習時該做哪些事。任務越明確,預習的效果越好。預習的效果呈現出好的狀態,當然成績就會變的越來越好,學生的自信心也會越來越強。
當然學生光有預習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求有互動行為。不能“讀死書,死讀書”要有一個互動過程
語文教學是“互動”,是一種“溝通”與“合作”,是教師與學生圍繞“教學文本”進行“對話”的過程。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對話互動的學習,有利于學生主體的凸現,有利于新型師生關系的培育?!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小學語文教材負載著傳承基礎的文化功能,其本身就是一個敞開的文本。學生只有善于與文本對話,從“對話”中自主獲取知識,才能適應信息社會對知識學習的要求,才會受用終身。再次是溝通合作,實現學生與學生的對話?!皼]有溝通就沒有教學”。只有溝通、合作才有對話,才有學生與學生心靈的交會。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比較、猜想、推理、交流、知識碰撞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使學生通過各種教學活動,與知識信息對話,產生智力碰撞,從而掌握語文知識和技能??傊n堂里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材、學生與知識信息等全方位的對話,使探究性的語文課堂成了一個多元的立體交叉的對話空間。在不斷生成的對話中,實現了語文教學的互動。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作為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小學教學應培養出怎樣的人才呢?顯然,以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為目標的創新教育才是基礎教育的歸宿。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無疑要承擔創新教育的重任。因此,更新教育觀念,破舊立新,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尤為重要。
課程和教材沒有對聽力做出剛性指標要求,教師讀不準普通話語匯的音調,卻要求學生讀準,這本身是一種悖論。責任性強、勤快的教師找一些音像資料,責任性不強的教師,任其自然,長年“以訛傳訛”。農村學校無論是師資和辦學條件都相對薄弱,教學資源缺乏。農村的學生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理念也相對落后,家庭教育措施不到位。先進的教育理念落實到教師平時的教學中還有一段距離,“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還沒被廣大教師真正內化,部分老師在平時教學中又回到了習慣了的老路上去,課后靠“磨”來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效益不高。我們對許多理論、理念的把握還不到位,許多教師課前準備草率、缺乏針對實情的教學設計;處理三維目標心中無數;課堂形式浮華,少有學生實踐的教學活動;課后不事總結,不作權衡實效的教學反思。因此,實踐上再次出現了語文教學低效的問題。
目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仍沿襲“一本書、一言堂、一鍋煮”的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將備課當成“抄教案”,將上課當成“演教案”,將學生當成灌輸知識的“容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隨處可見——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加上機械重復式抄抄寫寫,以及為應付考試而做的大量練習,忽視了學生主體的能動性、自主性、自為性,使課堂缺乏活力,教學效果欠佳,作業是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途徑。它作為教與學的交匯點,不僅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有效載體和途徑,也是教師反饋、反思、調整自己教育教學行為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農村小學教學資源相對匱乏,師資水平相對較低,觀念落后,多年來,農村小學生的語文作業在設計上仍然只注重如何“鞏固知識”和“強化技能”,學生的作業單調枯燥,缺乏彈性,偏重書本。脫離生活和學生實際。這種封閉的、僵化的、單一的作業模式嚴重阻礙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潛能的發揮。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一場史無前例的基礎教育大改革已在全國開展得如火如荼。語文課程作為母語課程,其改革意義更是深遠。我作為一名農村初中的語文教師,接受過新課程崗前培訓,已承擔了兩年的新課程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我邊“充電”,邊努力貫徹新課程教育理念,全面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效果顯著。但我在積極探求新課改下的農村語文教學之路時,尚有諸多反思。
教育有兩種基本價值:一是促進人的發展,這是教育的根本價值;二是承擔社會所賦予的人才選拔功能,這是教育的工具價值。長期以來,教育評價把教育的兩種價值割裂開來、對立起來。選拔功能被強化為教育的根本價值,教育由此走上“應試”的軌道。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廣大農村中小學語文教師明顯感覺,新的語文課程評價標準一時還難以讓學生、家長接受。他們都已習慣了關注學生結果,習慣了“以分論英雄”。另外,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不少農民洗腳進城,其子女也要追求更優質的教育資源,紛紛進城讀書。農村中小學在學生生源悄然流失的條件下,學校也不敢輕視家庭、社會的反響效應,導致一所學校課程評價標準多樣。學校既要大力開展素質教育,又要滿足家庭、社會對自己的要求,真可謂難啦!
為此,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評價上,明確指出:要重視發展評價,淡化甄別與選拔;注重綜合評價,關注個體差異;注重過程評價,轉移評價重心。應更多地關注學生求知的過程、探究的過程和努力的過程,關注學生、教師和學校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只有關注過程,評價才可能深入到學生發展的進程,及時了解學生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所做出的努力以及獲得的進步,這樣才有可能對學生的持續發展和提高進行有效的指導。語文新教材與傳統的語文教材最大不同就是增添了語文綜合性學習這一全新內容。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而開展好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關鍵就是利用好各種課程資源。語文作為母語,課程資源豐富多樣。然而,在實際開發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過程中,農村中小學語文教師又常常而對許多尷尬。
為此廣大語文教師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綜合性學習活動。尤其是廣大農村中小學語文教師更要因地制宜地開掘利用好得天獨厚的大自然,努力將語文教學帶出課本,面向大自然,面向生活,面向社會、面向家庭。把語文學習引向社會生活與實踐之中,把社會生活與實踐融入語文學習之中。教師需要轉變以往的語文課程觀,拓寬語文課程的視野,鍛煉自己識別語文課程資源的敏銳目光,提高開發和利用語文學習資源的能力。特別要調動學生留意身邊可以開發和利用的語文學習資源。同時廣大農村教師更要不斷學習現代教育技術技能,充分科學地利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服務于語文教學。誠然,改革的陣痛終要過去。隨著國家對農村基礎教育的大力支持,新課程改革的繼續深入,農村語文教學定能奏響“潮平兩岸闊”的壯美旋律。
總之,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學豐富多彩,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努力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開發他們的智力資源,就能為祖國現代化建設培養出大量高素質的新世紀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