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電路實訓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3-02-27 11:05: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數字電路實訓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數字電路實訓總結

篇(1)

    隨著高職院校實驗教學改革的深人,實驗教學已成為高職院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教學已從過去單純的驗證性實驗逐步深人到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從利用實驗來加深對已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深人到將實驗作為學生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器件,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重要目的仁‘〕。

1高職院校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數字電路實驗是高職院校電子信息類、機電類專業必修的實踐性技術基礎課程,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傳統的實驗教學中,數字電路實驗教學多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并按實驗指導書的實驗步驟去完成實驗,這種實驗教學模式禁錮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失去了“實驗”真正的含義,培養出來的學生實踐技能差,無法達到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2)0

2開設數字電路設計性實驗采取的措施

通過多年來的實驗教學改革實踐,證明了開設設計性實驗有利于鞏固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電子系統設計能力、綜合素質、創新能力[’]。2005年我校電子技術實驗教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以“加強基礎訓練,培養能力,注重創新”為指導思想,在面向各類專業的數字電路實驗教學中,開設了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數字電路設計性實驗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 1構建實驗教學課程體系

    數字電路設計性實驗是一種較高層次的實驗教學,是結合數字電路課程和其它學科知識進行電路設計,培養學生電子系統設計能力、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具有綜合性、創新性及探索性[[4]。數字電路設計性實驗是學生根據教師給定的實驗任務和實驗條件,自行查閱文獻、設計方案、電路安裝等,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設計性實驗的實施過程,如圖1所示。

    為了提高學生的電子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中心根據高職教育教學特點與規律,構建了基礎型、提高型、創新型三個遞進層次的數字電路設計性實驗課程體系。三個實訓模塊的內容堅持以“加強基礎型設計性實驗,培養學生的電子設計能力、創新意識”為主線,由單元電路設計到系統電路設計,循序漸進,三年不斷線,為不同基礎、不同層次的學生逐步提高電子設計能力、創新能力的空間,如圖2所示。

基礎型設計性實驗是課程中所安排的教學實驗,學生在完成了驗證性、綜合性實驗以后,具有了一定的實驗技能,結合數字電路的基本原理設計一些比較簡單的單元電路,學生按照教師給出的實驗要求根據實驗室所擁有的儀器設備、元器件,從實驗原理來確定實驗方法、設計實驗電路等,且在規定的實驗學時內完成實驗。如表1所示。這一階段主要是讓學生熟悉門電路邏輯功能及應用,掌握組合邏輯電路、時序電路的設計方法,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查閱文獻等能力。

    提高型設計性實驗對高職院校來說,可認為是數字電路課程設計。它體現了學生對綜合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課題內容是運用多門課程的知識及實驗技能來設計比較復雜的系統電路,如表2所示。整個教學過程可分10單元,每個單元為4學時,每小組為一個課題。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設計題目確定課題,查閱文獻、設計電路、電路仿真、電路安裝調試、撰寫課程設計報告等,完成從電路設計到制作、成品的全部實踐過程。通過這一階段的訓練,學生的軟硬件設計能力進一步提高,報告撰寫趨于成熟,善于接受新器件,團隊協作趨于成熟。

    創新型設計性實驗主要為理論基礎知識扎實、實驗技能熟練的優秀學生選做,為“開放式”教學,實驗內容主要是結合專業的科研項目、工程實際及全國或省級電子設計競賽的課題。通過創新型設計性實驗,強化學生電子系統設計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的電子系統設計能力、創新能力,為參加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奠定堅實的基礎。

   數字電路設計性實驗課程體系將數字電路基本原理、模擬電路、eda技術等多門課程知識點融合在一起,從單元電路設計到系統電路設計,深化了“系統”概念的意識。在每一輪設計性實驗結束后進行總結,開展學生問卷調查,對設計性實驗的教學方法、手段等進行全面評估,從而了解設計性實驗教學的效果。在實驗過程中,實驗教師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大膽創新,設計不同的方案。

2. 2加強實驗教師隊伍的建設

    近年來,中心依托省級精品課程“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基礎”、省級應用電子技術精品專業建設,合理規劃,制定了實驗教師隊伍培養計劃;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培訓;專職實驗教師參加實驗教學改革研討和對新知識、新技術的培訓;同時制定優惠政策,吸引企業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師、技師到實訓基地擔任實驗教師tb},形成一支能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能跟蹤電子信息技術發展、勇于創新并積極承擔教學改革項目的專兼職結合的實驗教師隊伍,實現了實驗教師隊伍的整體優化。

2. 3開放實驗室

    為了保證設計性實驗教學的有效實施,中心實行時間和內容兩方面開放的教學方法。學生除了要完成教學計劃內指定實驗外,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和興趣,選擇規定以外的實驗項目。為了提高設計性實驗的教學效果,學校制定了系列激勵政策,調動了實驗教師及學生的積極性。

2. 4建設創新實訓室

    為了培養學生的電子設計能力、創新能力,給優秀學生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提供展現創新設計的舞臺,中心先后投人了30多萬元,更新了實驗儀器設備,建設了一個軟件環境優良、硬件條件先進的創新實訓室。該實訓室配置了計算機、函數信號發生器、頻率計、掃頻儀、數字存儲示波器、單片機系統設計實驗開發系統、打孔機、制版機等儀器設備〔7〕。

2. 5完善實驗考核機制

篇(2)

一、軟件主要實現過程和所用技術

 

數字電路分析與制作三維虛擬仿真軟件的主要實現過程和所用技術有:利用CAD和3DMax軟件建立實訓所需的元器件、電路板、儀器儀表等實物仿真三維模型,建立常用的電子元器件庫;利用unity3d軟件導入仿真三維模型,使用unity3d的Javascript、C#等編程語言對三維模型完成交互仿真編碼,實現人機交互;利用web模擬仿真包,使其在任何可以使用互聯網的地方都能隨時方便地使用該仿真實驗,提高教學效率與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三維仿真軟件功能設計

 

1.三維虛擬仿真教學軟件設計思路

 

數字電路分析與制作三維虛擬仿真軟件是以培養學生的元器件檢測、產品安裝、電路檢測和調試及電路故障排除能力為教學目標構建的虛擬仿真教學平臺。筆者學校成立了由學校專業教師和企業專家組成的教學軟件開發小組,根據數字電路分析與制作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認知規律和企業的崗位要求及工作過程,遵循“項目導向、任務引領、理實一體”的課程建設思想,依據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典型工作任務,以常用電子小產品安裝為主線設計教材結構,按照項目為載體,工作過程為導向,能力訓練帶動知識學習的思路開發了理實一體化的《數字電路分析與制作》項目教材。在項目教材的基礎上,共同討論制訂軟件系統開發方案和功能指標體系,并由專業教師對每個電子小產品進行實際的安裝、檢測和調試,驗證、確定檢測項目和能力指標,修改軟件系統開發方案和功能指標體系,再由軟件技術開發公司來負責技術實現。

 

2.實訓項目設置

 

數字電路分析與制作三維虛擬仿真教學軟件開發與項目教材配套,以便于師生在教學的過程中使用。根據教材的結構特點,數字電路分析與制作三維虛擬仿真軟件設置了包括聲光控節能燈的制作、產品質量檢測儀的制作、全貼片八路搶答器的制作、電動機故障監測報警電路的制作、電子生日蠟燭的制作、數字電子鐘的制作、叮咚門鈴的制作、數字萬用表的制作在內的8個項目。每個項目按教學目標和電子小產品安裝工作過程及要求,分為若干個訓練模塊。

 

3.教學功能設計

 

根據電子小產品安裝、調試工作過程和實訓要求,實訓教學主要訓練學生的元器件識別、檢測、電路安裝、調試和故障排除能力。在每個項目實訓操作界面中,包含了電路圖、元件挑選、元件檢測、安裝練習、在路測量、功能展示、通電測量、故障檢測這8個功能選項。

 

一是電路圖。點擊“電路圖”按鈕,可瀏覽所安裝的電子小產品的電路圖,便于學生在產品安裝過程隨時查閱。

 

二是元件挑選。在“元件挑選”功能模塊中,學生根據電子小產品的電路圖,在電子元器件庫中選擇需要安裝的電子元器件規格、型號和數量。同時可點擊“計時測驗”來檢測判斷所選元器件的對錯,通過“元件挑選”功能模塊的訓練,可培養學生電子元器件識別能力和選擇能力。

 

三是元件檢測。在“元件檢測”功能模塊中,學生通過使用逼真的3D萬用表對各種元器件進行檢測和判斷元器件的好壞,從而培養學生儀器儀表使用能力和元器件檢測能力。

 

四是安裝練習。在“安裝練習”功能模塊中,學生可利用已選擇的元器件在虛擬的印制電路板上進行安裝練習,并通過“計時測驗”來檢測判斷所選元器件選擇和安裝方法的對錯,培養學生電子產品的安裝能力。

 

五是在路測量。在“在路測量”功能模塊中,學生使用仿真儀器儀表對已安裝完成的電路板上的變壓器、集成塊等電子元器件進行在線電阻測量,培養學生電路測試能力。

 

六是功能展示。在 “功能展示”功能模塊中,學生對安裝完成的電子產品按鈕或開關進行不同的操作,可完整地展現該電子產品的功能,便于學生對已經完成的電子產品進行功能檢測,判斷自己安裝的產品是否具有應有的功能和達到質量標準。

 

七是通電測量。在 “通電測量”功能模塊中,學生使用仿真儀器儀表對電路的電流、集成電路各引腳的電壓等物理量進行測量和調試,培養學生的檢測和調試能力。

 

八是故障檢測。在“故障檢測”功能模塊中,學生可對模擬的不同故障進行測試和檢測,培養學生的檢測和故障診斷能力。

 

在數字電路分析與制作三維虛擬仿真教學軟件的每個功能模塊中,具有操作步驟提示,相關的測量數據記錄表格、實時測試考評及重新開始等功能。學生完成練習,點擊“完成”或“提交答案”按鈕可得知自己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正確與錯誤的情況,在找出錯誤的原因后,可以按“重新開始”按鈕反復練習。在仿真情景下,學生可通過鼠標中鍵平移、滾輪縮放、右鍵旋轉從任意角度觀察電子產品,交互式完成電子產品的安裝、調試和故障診斷。

 

三、三維虛擬教學軟件特點

 

總結起來,三位虛擬教學軟件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1.體現工作過程循序漸進的特點

 

根據電子產品安裝工作過程循序漸進的特點,每個實訓項目可分為電子元器件挑選、電子元器件檢測、電子產品安裝、電子產品測量、產品功能展示、產品通電測量、產品故障檢測七大功能模塊,虛擬仿真、練習和考評融合。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亦可根據自己學習情況,按順序進行練習或選擇不同的模塊進行訓練、學習和測試。

 

2.學習過程中體現人機互動

 

教學仿真軟件界面設計友好,形式新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根據操作步驟提示進行反復多次練習,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之后進行實時測試考評,檢查自己掌握技能情況,時時體現人機互動。學生在人機交互的環境里,可以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從而極大地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

 

3.教學和學生學習過程靈活

 

三維虛擬仿真在線實訓教學平臺,使學生在課上、課下均可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學習,克服傳統實踐教學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反復實訓對元器件的損耗和設備的損壞的問題。教師可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環節選擇相應的功能模塊,利用仿真軟件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篇(3)

“數字電路”是高職高專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其自身具有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是后續主要專業課程必不可少的基礎知識;此外,還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數字電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中規模集成電路芯片的邏輯功能和應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實踐能力。

一、傳統“數字電路”教學的特點

傳統的數字電路教學是按照教材的順序將理論知識內容和基本實驗介紹給學生,理論教學以老師講為主,老師利用板書、語言及多媒體工具作為手段和方法向學生灌輸知識,教學的內容繁多,學生則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上課時也許聽懂了,但新的內容出現時已經將前面的內容忘記。傳統教學實驗滯后于理論教學,多為驗證性實驗,并且實驗數目可觀。驗證性實驗大多不能做到理實結合,對于所學理論知識的拓展延伸不多,忽略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認為枯燥且難以理解,不會主動去學習,這樣惡性循環,學生也學不好這門課程。

二、教材的選擇

隨著經濟的發展,數字電路產品的更新換代特別快,《數字電路》教材內容要與電子元件生產發展趨勢緊密聯系,擴大教學的視角。同時必須充分體現高職高專教育的特點,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原則,突出應用性、針對性、實用性。此外,本書知識結構合理、重點突出,做到了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每一章都有相應的實驗或實訓。

三、項目驅動教學法的展開

項目驅動教學是指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教學過程中,以項目來展開,將學生分組,把需要完成的任務交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采取協作學習的方式,按照實際工作的完整程序進行項目決策、項目實施、成果展示及評估總結。在實施項目驅動教學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確立項目

從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出發,設計學生熟悉、理解、感興趣的項目。項目不能太難,也不能過于簡單。在項目設計過程中,使學生具有查閱集成電路器件手冊,合理選擇集成電路器件的能力,掌握集成電路的外特性和邏輯功能。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通過思考和探討,查閱資料后能獨立完成。

2.實施項目

(1)研究內容,動手制作。確立項目后,根據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態,將不同層次的同學分為一組,選出一名負責人,一個小組共同協商分工、合作,嘗試完成項目。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個別有困難的同學,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出現問題時,老師應及時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達到學生對知識自主構建的目的。

(2)電路測試及故障排除。數字電路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故障是不可避免的。排除故障是實踐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分析、尋找和排除故障,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工程技術人員必備的素質。教師需介紹常見故障的現象、故障產生的原因及檢查和排除故障的一般方法。先指導各組優秀的同學掌握,再由他們帶動其他的學生進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進一步掌握電子器件使用方法和工具使用方法,增加其專業綜合素質。

3.項目反饋、評價及總結

項目評估采取的是學生自評與互評,老師點評的方式。各組同學展示各組的成果,講述自己的設計方法及工作原理,并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自評;同時其他組同學也給出評價。老師逐個對各組作品從元件的布局、焊接技術、走線的合理性及總體布局和完成時間等幾個方面進行評價,而且要重視過程評價,肯定學生的成績,肯定團隊協作精神及創新精神,并表揚優秀作品。

在數字電路教學中合理地應用項目教學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理論知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團隊協作中培養了學生的職業素養,為學生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篇(4)

作者簡介:趙俊英(1981-),女,滿族,河北保定人,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電子技術系,講師。(天津 300350)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34-0095-02

在高職高專電子、通信類教學中,“數字電路分析與實踐”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是后繼專業骨干課程的基礎,其教學的效果直接關系到學生對后繼課程的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1]建設該課程的精品課程,是推進高職電子技術及通信類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環節。

一、課程設計思路

在課程建設中,將理論和實踐相融合,將學生所學知識轉化為技能,將技能用于實踐,注重培養學生把技能應用于實踐的能力。本課程的設計思路如下:

1.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為原則構建教學內容

本課程融“教、學、做”三者于一體,采用“項目驅動”教學方法,構建模塊化、組合型、進階式訓練體系。將綜合能力分解成若干項小的基本能力,選擇能涵蓋基本能力要素的訓練項目實施基本能力訓練。通過模塊項目訓練,建立對電子電路的整體概念,從而全面掌握電子電路的分析能力,以此提高電子電路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2.產品調研,選取學習情境載體,設計工作任務

該課程共設計了5個學習情境,每個學習情境都圍繞著真實的實際產品展開,每個情境由若干個任務組成,每個任務都按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估六大步驟實施教學。體現了課程的教學目標與社會需求相一致,教學情境與企業工作相一致,教學內容與企業工作任務相一致。學習內容從“單個到系統”,從“典型到一般”,從“簡單到復雜”。技術復雜程度和學習難度逐漸增加,學生自主完成工作的程度逐漸增加,符合學習和技能的培養規律。

3.課程總體框架

“教學相長”是我們長期以來追求的目標,課程要有可持續發展性也是我們追尋的原則,所有這一切都需要學生有學習興趣、積極性做前提。同樣的設計題目可能有不同的實現方案,使用不同的數字電路芯片,設計不同的電路參數,但最終都會實現同樣的功能。這樣不僅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為后繼的專業課程學習打好堅實基礎。

二、教學內容

1.根據項目和企業需要,分析工作任務,制定課程內容

“電子電路分析與實踐”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基礎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學科,根據市場對人才的專業需求和征求企業對課程內容、課程目標的意見分析,通過與企業專家研討,并結合工業與信息化部和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無線電調試技師職業資格的取證,以電子電路分析與設計流程為主線,提煉出了典型的工作任務。

2.以項目為載體實現課程內容綜合化,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適用性

教學內容選擇真實產品作為學習載體,這些產品必須包含職業崗位能力培養所需的全部知識,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職業能力培養規律和產品的選擇,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綜合,逐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2]本課程設置的教學情境如圖1所示。

3.實踐教學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

本課程的實踐性教學主要分為以下幾個層次:任務模塊實訓、情境教學實踐、開放性課題、學期項目、專業實習和頂崗實習。教學內容上包括了學習基礎(驗證)—提高(綜合、設計)—創新研究(研究、應用開發)各個階段,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其中,既有課內內容,也有課外內容;既有指定性實訓項目,也有學生自選的實訓項目。同時結合學生專業社團活動,引導和指導部分學生進行項目的研發和研究,使得實踐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也貫穿于學生在校學習的整個過程。具體的實踐環節如下:

(1)實訓課。實訓課是指隨課堂教學的實踐課程,包括任務模塊實訓和情境教學實踐。每個實訓模塊均設有項目參考程序、必須完成的內容和選做的內容,選做部分是為學有余力和感興趣的學生設計的,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對具有不同能力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收獲,學有所長。

(2)學期項目。學期項目是指學生每學期依據所學知識,在教師指導下,以小組團隊為單位,做一相關課題,課題可以是論文,也可以是具體項目,隨著學生知識的增長,項目要求和難度不斷增加,最終要完成完整的電子電路。

在“數字電路分析與實踐”課程開設時,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設計能力,同時,學期項目的實施也鞏固了該課程所要求的模電、電路基礎知識。教師也可以提供給學生參考項目,由學生選題,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利用VHDL編程語言在PFGA或CPLD上實現電路設計。

(3)專業實習。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鞏固教學成果,在無線電裝接和無線電調試實習中,分別安排了電子電路的裝接和模塊擴展的實習內容。通過課程實習,使學生初步建立正確的設計思想,學會獲取信息的方法,并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無線電調試實習中擴展模塊的題目由教師指定或學生自主選題,題目要兼顧基礎性、知識性、前沿性、實用性、可操作性等。并將該部分內容納入無線電調試中級職業資格證書的考核內容。

(4)頂崗實習。頂崗實習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的精神,培養學生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用能力,為學生以后更好的走向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許多校內外頂崗實習課題是關于電子產品分析與開發的,這也更加突出了該課程在整個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課程的教學模式為“教、學、做、練、鑒”立體化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堅持“教、學、做一體化”,教師是工作過程的主導,學生是工作過程的主體。因此,學是首要因素。以項目為載體的情境化教學設計引導學生以做中學、學中做的方式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務的過程中自主地完成學習過程。

考慮高職教育本身的教育規律以及學生的學習基礎,任何單一的教學方法都難以達到好的教學效果,為此,本課程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了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學習過程,綜合運用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引導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案例分析法、分組討論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各種教學方法交錯使用,互相融合。

1.啟發式教學法

教學中注意啟發式,[3]杜絕注入式。授課時應注意與學生進行交流: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走(循序漸進,接受知識),教師跟著學生的表情走(察言觀色,掌握學生聽懂、接受的程度)。啟發引導以教師為導向,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一種較高級的學習方法,能夠讓學生擺脫被動式學習,啟發學生自主創新的精神,這也正是教育改革所要達到的真正目的。

2.項目驅動教學法

以工作任務單和計劃、實施、評價工作單為引導,通過學習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識,來完成工作任務,教學任務由師生共同完成。教學地點由傳統的先課堂后實驗室的模式改為課堂、實驗、實訓室一體化模式,學習過程在仿真的工廠實訓環境中進行,學生可以在學習、實驗、實訓中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實現與企業崗位的零過渡。

3.項目小組教學法

將學生4~5人分為一組,部分教學內容采用學生分組討論、互相評判,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程的講授,其他學生進行補充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樂于實踐。在課外開放實訓室,小組共同討論、解決問題,提出方案并共同完成項目。要求學生不斷學習、自我完善,構建學習型項目小組團隊。

4.學生自主學習

課堂上,在保證基本教學內容完成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自己擬訂方案、方法,自創項目,經指導教師認可后獨立完成,培養學生獨立的工作能力和創新意識。

5.師生互動

課堂教學、課堂討論、課后練習、開放性課題、實驗、實訓教學有機結合,互為補充。對帶有普遍性的難題及時設立適當的習題課予以講解,不積累問題。并采用課堂交流(提問、討論)、課間交流、答疑、質疑、作業、輔導學生進行電子制作、電子郵件網上交流、QQ流、電話交流等多種方式與學生交流。

四、師資隊伍建設

在本課程建設中,打造一支老中青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師隊伍是必要的、關鍵的。對教師的要求要滿足以下幾個方面:

(1)主講教師師德好,學術造詣高,教學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教學特色鮮明。

(2)所有理論教師均同時兼任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教學工作。

(3)課題組一半以上教師都有過企業工作經歷。

(4)課題組教師均要達到本科學歷,其中,研究生學歷要達到50%以上。

在實際的課程建設中,師資隊伍要不斷完善,教師應具有緊迫感,不斷更新知識,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五、總結

本文對高職高專“數字電路分析與實踐”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以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探討。結合實際項目,加強實踐環節,寓教于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本課程改革值得探索的方向。

參考文獻:

篇(5)

《數字電路》作為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非常重要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在整個人才培養方案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該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已經被提出很多年,也逐漸趨于完善。

一、課程的設計思路

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的理論基礎偏弱,在教學過程中,剛開始的一些理論知識學生還可以接受,但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大,學生隨之學習的興趣也越來越低。為了克服學生的厭學現象,課程的教學模式必須要實施改革。

基于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改革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將多種教學方法融為一體,使學生獲得職業經驗,提高職業能力。《數字電路》課程教學模式改革通過實施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進行教學活動,教學過程中,打破傳統教學的章節順序和老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教學模式,完全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實際項目來展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通過分組,把教學任務交給學生,學生通過討論、制訂工作方案、項目實施、成果展示、評估總結等完成課程的學習,掌握職業技能,增強團隊合作。

二、教學過程的實現

1.緊跟行業的發展,確定教學項目

隨著數字電子技術的高速發展,EDA技術越來越成熟,逐漸成為電子系統設計的主流。因此,在設計教學項目的時候,淘汰一些過時的知識,緊密結合電子產業的發展,并從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出發,設計學生熟悉并感興趣的項目。該課程通過對企業、行業前期調研,專家后期討論,以適應不斷發展的廣播電視技術崗位需要為導向,充分利用觸發器、編碼器、譯碼器等基本元器件,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從設計基本的計數器、加法器等小電路開始,逐漸實現基于計數器的數字鐘功能,并完成電路的調試。

2.基于工作過程進行教學項目的實施

學生分組完成教學項目,要求每組提交:設計思路、邏輯電路圖、實現數字鐘功能的產品、答辯材料。

(1)完成總體設計方案。學生分組后在組長的統一安排下,分工合作,完成總體設計方案。在整個過程中,要保證全組同學都參與到項目中來,共同討論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達到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的。電路的設計過程是一個難點,各組可以選擇不同的設計方法,不同的觸發器完成電路的邏輯功能。教師應指導學生利用最簡單、最穩定可靠的方法實現。

(2)完成產品的安裝。學生拿到手的元器件有面包板、觸發器、七段LED顯示器、邏輯門、編碼器、譯碼器等。要求各組學生合作,通過查閱集成塊的功能,合理使用集成電路和導線,在面包板上搭建電路。在安裝的過程中,教師應及時發現學生操作不準確的地方,并予以糾正,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

(3)電路測試及故障排除。數字電路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故障是不可避免的,電路測試及故障排除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故障排除,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排查電路同時也是工程技術人員必備的素質。在完成部分任務時,教師應先將介紹常出現的故障現象、出現故障的原因,并和學生共同分析如何排除故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進一步熟悉萬用表和示波器的使用。同時,鼓勵先完成的組幫助其他小組排除故障,增加專業素質及團隊精神。

(4)答辯及綜合評定。各小組完成作品設計后,選出一名代表闡述設計思路,并完成產品展示,由教師和其他小組共同進行客觀評判,為作品打分。答辯結束后,教師對所有的作品進行綜合評定,并作為本門課程綜合考評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課程的教學效果

該課程進行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改革后,學生的積極性明顯提高,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教學項目中來。課程的考核方式也做了改革,以小電路設計、綜合作品設計等為主體,筆試所占的比例從80%降低到40%,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不僅學到專業知識,還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結協作精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

【參考文獻】

[1]王秀紅.高職軟件技術專業“教學做一體化”的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

[2]夏夕美.基于“學做合一”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職業技術教育,2011,32(8).

[3]王國慶.職業教育課程教學設計的“五化”原則[J].教育與職業.

篇(6)

電子信息業是全國五大支柱產業,隨著物聯網、嵌入式等高新技術的發展,刺激了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需求。《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要求加強職業院校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因此,在電子專業教學中,我們更應該深入研究教學教法,使理論和實踐結合的同時,建立完善的電子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的實踐和應用能力,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一、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探索與實踐

我們通過對本地區的電子行業、企業進行深入調研,了解了企業對電子專業學生的崗位需求和能力要求。在此基礎上,有企業專業和學校老師一起制定了詳細的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包括:

1)在以“實踐性、技能型”為主的培養目標基礎上,對課程進行項目的改革,將理論知識及時轉化為實際的技能。

2)構建與理論教學進程和培養技能相符的實踐教學計劃,主要包括實驗、綜合實訓、課程設計、實習等,確保技能培養與理論教學的相關性。同時制定不同難度系數的實踐項目來給學生練習,達到因材施教。

二、實踐教學的組織實施

1)開發適合學生實踐課程的校本教材。

電子專業學生原來開設的是《電工基礎》,本教材理論性強,經過教學總結,我們編寫了《應用電工》校本教材,把理論知識穿插到每個項目中進行教學,將理論知識及時轉化為實際的技能。比如萬用表的安裝與調試項目中包括了直流電路的知識;白熾燈和日光燈的安裝項目中講解了單相交流電路的知識;電動機的拆裝和電氣控制線路的安裝項目中包括了三相電路的內容。這樣的教材編寫,既有串、并聯電路、單相電容電感電路、諧振電路、三相電路的測量等基礎實驗的訓練,也有萬用表、電機拆裝及控制電路連接的綜合實訓,從基礎到進階,有利用學生的學習和掌握。后續我們根據教學需要會編制更多適合學生認知的實踐校本教材。

2)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改革。

在制定了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基礎上,我們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比如:講授法、演示法、小組討論法、任務驅動法、六步教學法等,同時采用行動導向為主的立體化教學模式:理實一體的實訓室、課內到課外、校內到校外、書本到網絡等,崗位到崗位的閉環實訓模式,項目起源與崗位,通過引導、學習、制作、訓練最后回歸到崗位進行考核。通過這些方法和模式的靈活運用,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習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既遵照循序漸進的規律,又注重各門課程之間知識的銜接性和相對性。

一年級關注學生的基本技能,讓廣大學生掌握基礎儀器與設備的使用辦法及注意事項。二、三年級在保證基礎技能訓練的基礎上,大力提高拓展技能的訓練。比如在數字電路中,先是編碼器、譯碼器、加法器、觸發器、計數器等簡單驗證性試驗,后是搶答器、數字鐘、汽車尾燈等綜合性和設計性試驗。教師可以布置題目,如數字鐘的設計與制作,要求學生畫出原理圖,進行multisim仿真驗證,再準備器材進行焊接、組裝、調試,最終確保運行正常。在單片機的教學中,讓學生利用單片機的知識來制作數字鐘,通過對比前面數電中的制作學生會發現單片機與數字電路的不同和聯系。

4)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的結合。

在課堂實踐教學中,制定好各門課程的實訓大綱,使實踐教學內容來自于課程理論,但又有所突破。課下開放實訓場所,為主動要求學習的學生提供方便;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層次的電子競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比如:校級的電子制作技能比賽、河北省工信廳的電子信息比賽、藍橋杯等;成立了電子科技協會開展電子知識講座、優秀電子作品展、獲電子競賽獎勵學生的經驗交流等活動;師生通過QQ、微信群、論壇等進行交流,并推薦一些優秀的專業學習網站。

三、實踐教學環境建設

(一)校內實驗實訓平臺

我系電子專業建立了包括電工電子技術、EDA、單片機、電子產品設計制作、PLC、傳感器與檢測等實訓場所,并結合專業的發展和地方對人才的需求,及時更新實驗實訓條件。比如我們的仿真軟件根據發展需要依次安裝了Protel99、ALtiumDesigner6、ALtiumsummer09、multisim等,單片機實訓場所增加了嵌入式模塊等。實訓基地配備專職管理員,對設備進行統計、維護并邀請專家共同制定設備的升級采購計劃等。同時學校大力支持實踐教學,每學期都讓老師上報本學期課程所需的實踐耗材費用。

(二)加大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我們通過與中國校企資源網的合作,在LG、格力、金達、中泰等學校周邊企業建立了實訓基地。通過完善校外實訓課程內容,如:崗前實習管理守則、企業文化德育教育、企業管理知識、技術工程實踐培訓、實結、實習成績評定等,以崗位替代課堂,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崗位上學習。通過寒暑假的實訓實習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職場適應能力,提升他們的實踐操作水平。

四、實踐成績評定的改革

實踐教學的考核改變了只重視結果的方式,注重過程性考核。每次實訓都有考核表,進行每項的打分,包括實訓過程、數據處理分析、實訓報告等都在考核項目中,采用學生自評、互評、老師評價等方式;同時,我們還采用以賽代考、以賽促學的方法,進行考核。在企業的實習過程,由企業專家進行考核。為了保障實踐教學的順利實施,我們每門課程的理論和實踐都由同一位老師擔任。這就要求老師理論扎實、實踐過硬,不斷學習,定期到企業進行實踐提高自身的能力。電子專業的實踐教學還需不斷摸索,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求,培養出合格的高職人才,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劉久凱.高職電子專業實踐教學創新模式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0(20).

篇(7)

關鍵詞 項目式教學;FPGA;實驗平臺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11-0032-02

FPGA是一門新興的電子設計實現手段,FPGA器件因其高度靈活性,應用越來越廣泛,是未來電子技術發展的主趨勢。為了將新知識、新器件及時反饋在教學過程中,西安理工大學高等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開設了FPGA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感到理論抽象、枯燥,教學資源的有限使學生感到實踐困難。教學團隊在FPGA的實際教學中進行了大膽改革,取得很好的效果。

1 以項目為導向、任務驅動為主線,分散理論學習難點,提高學習主觀能動性

以項目為導向、任務驅動為主線,通過與本專業領域的企業專家和近幾年的畢業生共同探討,汲取各方面意見、建議,結合本課程教學要達到的理論高度、實踐能力及素質目標,以學生所掌握的數字電路知識點為基礎,選擇基于FPGA器件的門電路設計、選擇器設計、計數器設計及搶答器設計等由淺入深的多個項目。以項目任務為主線,分散理論學習難點,采取“先實踐―分析總結―技術提高―理論引入―再實踐”的教學方法,將基于FPGA器件的數字電路設計與制作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該課程的理論教學充滿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觀能動性。

2 加強實踐訓練,培養學生的設計創新能力和工程素質

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實踐教學對高職學生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是體現高職教育辦學特色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應該根據學生的就業需要,不照搬全國統編教材,而是按照“夠用、實用”的原則,壓縮、刪減理論課內容,大量增加實踐課內容,從而保障學生能學到真技能、真本領,成為既懂理論知識更擅實踐操作的有用人才。為了給本課程實踐教學提供充足的教學資源,教學團隊自主研發適合高職教學的FPGA硬件實驗平臺25套,該課程的教學全部在實訓室完成。

理論教學穿插在實踐教學環節中 FPGA是一門新興的電子設計實現手段,是用軟件編程來實現硬件電路,實踐性很強,只有多實際操作,才能真正掌握它。理論教學安排貫穿于實踐教學的始終,實踐中要求深入了解學習內容,培養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獨立操作的能力。開始時以學生所掌握的數字電路的知識點為基礎,讓學生根據教師給定的項目任務用簡單的集成門電路芯片完成電路搭接、功能驗證,然后讓學生分析此電路,深入了解此電路所涉及的內容,提出自己關于此電路的想法,引導學生對這門課程產生學習興趣。

根據學生對相關電路的想法,引導學生用新興的電子設計實現手段來實現電路功能,引入電子設計實現的新型器件FPGA。在學生了解了新型器件的特點及應用后引入理論,為了讓理論教學充滿活力,教師先進行基于FPGA實驗開發平臺的簡單的數字電路設計實現的“演示驗證”,讓學生產生好奇心,然后讓學生模仿教師給定的項目進行設計、編程、下載、功能驗證。如設計、編程、實現四選一選擇器的項目,學生要根據給定的實現功能的多種參考程序和實驗開發平臺進行編程、引腳分配和功能驗證,根據驗證結果,分析研究實驗過程和內容。教師引入編程語言與此項目相關的內容,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接受相關理論知識的能力。

后期的學習采用探究的教學方法,根據前期掌握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改變思維模式,將每個項目涵蓋的知識點專門列出,讓學生有目的地認知發散思維。循序漸進,從模仿教師的設計,到自行設計、編程、硬件引腳分配、功能驗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探索能力。如完成數字鐘的電路設計,學生要整合所學過的知識,利用實驗開發平臺提供的FPGA最小系統電路、按鍵電路接口、數碼管電路口、蜂鳴器電路接口設計硬件電路連接,編制實現功能的源程序,分配硬件引腳,驗證所設計電路的功能,提高他們的設計創新能力。

工程素質培養貫穿在綜合項目實現過程中 為了使學生獨立分析、設計、解決項目實現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具有團隊協作精神,提高工程素質,需要對其進行實際應用項目的綜合訓練。要求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合理優化組合,組團隊完成小型實際課題的方案論證、系統設計、軟硬件開發、仿真、調試、設計報告、答辯等。在綜合項目實踐訓練中,學生為主,教師為輔,鼓勵學生自學項目所涉及的相關知識,提高自學能力。面對項目實現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教師只負責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靠學生,既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又可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實際應用項目的實現,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運用,按照項目要求制作出實物,初步掌握用FPGA器件實現電子線路設計過程,培養工程素質。

3 以賽促學,以賽促教,開拓師生視野,激發學生興趣

為了檢驗和鞏固實踐教學的成果,學校按照“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的教學理念,將日常教學和技能競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開拓師生視野,激發學生興趣,在堅持開展“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日常教學過程中,經常性、大規模地開展系內及全院性技能競賽,獎勵技能尖兵,樹立技能榜樣,引領技能教學方向。同時積極組織代表隊參加全省、全國的技能競賽,在不同層次的技能競賽中,不斷磨練學生的意志、激發學生的信心、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

教師通過對賽項的了解、跟蹤,可拓寬自身視野;通過對學生的賽前實踐培訓,可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并可將比賽中涉及的新知識、新器件及時反饋在課堂教學內容中,增強教學效果。在2012年,教學團隊自主研發適合高職教學的FPGA實驗開發硬件平臺,學生經過賽前使用該實驗平臺進行實踐培訓,在2013年參加的陜西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FPGA項目”中獲省一等獎。通過參加競賽,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年的實踐證明,FPGA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學團隊將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進一步探索和積累經驗,以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設計創新能力為目標,為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謝蘭清.數字電路設計與制作課程項目化教學探究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7):95-96.

[2]賴建輝,邱永渠.關于高職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10):10-11.

篇(8)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5)22018502

1電子電路設計實訓課程教學現狀

電子電路設計是電類專業為繪制電子電路圖所必需掌握的一門計算機綜合性設計課程。然而,隨著課程改革在各高校逐漸開展,一些課程的課時量也相應遞減,比如筆者所在學校電氣自動化專業的《電子電路設計》課程已由原36學時減至24學時。如何在減少的課時的課程中讓學生掌握同樣程度的技能水平以適應社會的需求,考驗著每一位專業教師。

以往傳統的電路設計教學的方式大多是由教師先講授知識點,然后將知識點所涉及到的圖例向學生繪制演示,最后讓學生依樣畫葫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主導,而學生僅限于單純的模仿與記憶,并沒有主動學習,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因此在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到加入興趣式教學,調動他們的求知欲,激發學生更積極主動的思考,學習甚至創新,打造優質課堂,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習效率。

2任務驅動法

2.1任務驅動法原理

任務驅動法是近年來被廣為應用的一種教學手法,它一改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嘗試采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法。需要教師將課程學習內容劃分為多個特定任務,每個任務包含一定知識點,只要學生完成了課程中設定的任務,就可以掌握課程學習的內容。

任務驅動法的核心內容就是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任務情境,教學任務必須融合學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點和相關的知識點,同時又具有一定的生活性、探究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帶著解決問題完成任務,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或協作性學習,使他們真正了解知識點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學以致用。

2.2任務驅動法在電路設計實訓中的應用

電路設計實訓課程的教學目的為電子電路圖形繪制,電路圖形僅為簡單的二維制版,因此在繪制電路原理圖時較為簡單易學。但無論多簡單的圖形,在繪制的過程中都要利用到基本繪圖工具、圖形編輯和圖層管理各知識點綜合才能完成。因而課程教授過程中不能簡單的按書本章節順序來講,而是應該由教師將所有知識融會貫通后重新組織,將它們融入到一個個工程任務中再向學生展示,如向學生展示電動小車電路設計圖紙,將其作為一個工程任務,讓學生嘗試用學過的知識來繪制,或讓學生在繪制過程中遇到難題再提出并講解。這樣就更能增添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在完成任務后的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環。因此電路設計實訓課程非常適合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

3微任務驅動法

3.1微任務驅動法原理

采用任務驅動法教學所提供的任務由于綜合性較強所以工程量較大且難度較高,學生在一節課中難以完成,即使有些基礎好,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完成了任務,也會因為知識點過多過雜而難以消化。因此需要由教師把握學生素質和能力,將大任務進行科學性的分解,將之細化為中任務,小任務甚至微任務。讓具有不同層次知識能力的學生都能被激發興趣,在任務量合適的微任務環境中嘗試和實踐。

以上所述即為微任務驅動教學法,它就是以任務驅動法為基礎,將總任務依靠知識的內在邏輯或采取分類的方式進行具體化,以微任務的形呈現。較之任務驅動法,其目標更為明確,導向性更強,教師使用這種方法教學也更容易控制課堂教學的節奏,保證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進度。

3.2微任務教學設計

微任務驅動法的實施過程是:教師先依據教學目標設計一個總任務,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引導學生分析總任務的解決方法并將總任務拆分為一個個的微任務,各微任務之間可以是從屬或并列關系。拆分出來的微任務不能太難或任務量太大,應設計為學生較易完成的程度,以便于將學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通過一個個的微任務引導和推動學生一步步上升,一層層提高,不斷接近并最終達到復雜的學習任務的頂點。

微任務法的核心是如何科學合理的設計微任務。首先,任務必須要有明確的目的性,教師提出的每一個微任務,原則上都是為了完成總任務而設計的,盡量不設置多余任務,不能本末倒置。其次,教師選擇微任務時應考慮到大多數學生的水平,注意難易適度。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反應與掌握程度以及課程進度隨時調整微任務,不能任務教條化僵化。第三,微任務還應遵循完整性原則。教師所設計的微任務必須連貫,不能有斷續感,讓學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可以解決什么問題,使他們獲取的知識完整且有條理。最后,微任務的設計要適當增添趣味性,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加上圖片插畫,視頻音頻等數字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3.3微任務驅動法在電路設計實訓課程中的應用

Altium Designer軟件的工具欄較多,常用工具欄中的各命令參數也較雜,若逐個講解,則顯得各知識點雜亂無章,學生記的多忘得快,但在實際繪圖時還是束手無策,不知該用哪個工具來繪制。

例如,在介紹AD軟件常用繪圖工具欄中的直線、多邊形、橢圓弧線、文字和文本框等,若單純講述這些知識點,難免枯燥乏味,且容易與布線工具欄的功能弄混。圍繞這些教學內容,可設計對應電路制圖微任務,圍繞一個小目標,教師可以設計多個由簡單到復雜的小任務,布置學生循序漸進地完成任務,在練習中熟悉各種命令的操作。例如,基本繪圖訓練可將學生已在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課程中學過的常用電子元件符號如:變壓器、運算放大器(如圖1(a)、(b)所示)融入其中,將它們設計為一個個需要完成的微任務。每個任務都考慮到學習課程的前后連貫和趣味性,讓學生繪制自己所熟悉的事物。隨著學習的深入,可以布置學生完成如圖1(c)所示的七段數碼管等稍復雜的繪制任務。完成任務后的喜悅感和成就感會更加強烈,也為以后的學習增添了動力。

微任務驅動法在教學過程中將知識點分解到一些小任務中進行,學生頭腦中的知識是零散的,有時會降低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因此,這樣的設計任務和完成過程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可以通過一個較為完整的任務引導學生將已完成的微任務中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加深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記憶和理解,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

例如,上完第三次課后,教師即可布置學生完成如圖2所示“八路彩燈控制電路圖”大任務。從創建元器件、調用常用元件開始,直至綜合運用各種繪圖指令及編輯工具完成繪圖。讓學生在本次課中復習鞏固了前面微任務中所學的小知識并將其融合,初步完成了一張簡單的電子電路設計原理圖樣,并總體上掌握了一張較完整電子電路工程圖的繪制過程,具有綜合應用性。

3.4電路設計課程與其余課程的前后融合

電路設計課程在介紹一般電路繪圖技巧與制版規則時,還會涉及到數字電路、模擬電路、單片機技術應用等課程的接續關系。將本課程繪制圖中所涉及到的器件類原理基礎前移到數字電路和模擬電路等課程中解決,諸如實際譯碼電路、三態電路與緩沖器芯片等知識點不再占用本課程學時。本課程把握好銜接關系,主講等電路板制版規范、電路設計的仿真方法等要點主題,把以往重復性內容節省的學時用于應用層面。

在重點講述電子電路圖繪制方式的時候,還應適當向學生加強常用接口電路的連接方法知識點,并向學生擴展對嵌入式處理器及新技術的了解,為后續單片機原理課以及傳感與檢測技術中各種傳感器與微處理器的連接使用,智能傳感器、數字式一體傳感器等內容的講授打下基礎。

4總結

本文提出在電路設計實訓課程中提出微任務驅動教學的思路,該方式以“微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題”嶄新教學模式,改變了往常的以教定學到被動教學模式,讓學生學會在解決任務中學習知識點與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既能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的熱情,有加深了對知識點理解,提高了創新思維的能力。在教學中始終貫穿“應用入手,學中建,建中學;分解項目,逐步深入與完善”的理念,對人才培育重點落在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上,提升整體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蘇秋慧.微任務驅動法在中職CAD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2]周紅麗.《電子線路》任務型課堂教學過程和實施步驟的探討[J].新課程學習,2009,(2):105108.

篇(9)

隨著我國科技和經濟的迅猛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教育行業受到各方面的重視。在教育部和財政部實施的國家示范性院校建設政策鼓舞下,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高級應用型、技藝型人才為目標。這類人才主要是在不同行業、企業的工作和生產過程中負責管理、監督、檢測、分析、技術服務等幾項工作。因此,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正進行較大規模的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要求高職專業的學生除了具備必要的基礎理論、專業技術知識外,還必須具有解決工作生產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以適應今后的工作。

“電子技術”分為模擬電子和數字電子兩大部分,在教學中從職業崗位工作任務分析著手以掌握知識和技能為根本、以工作方向為培養目標、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強調把完整的工作過程及其操作要求作為課程內容。當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運用項目載體設計學習情境時,這一工作過程實際上就成了完成具體項目的自始至終的步驟。通過課程分析和知識、能力、素質分析,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構建了“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以課程項目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掌握課程技術原理及應用方面知識體系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使學生在完整的工作過程中培養應對復雜技術情境的能力。在教學中以典型電子電路制作的工作任務為中心,以多模塊應用為切入點,引入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具體應用電路的制作過程中開發創新思維,完成相應工作任務,并構建相關的理論知識,發展職業能力。

一、模擬電子技術教學導航

模擬電子技術是研究對仿真信號進行處理的模擬電路的學科。它以半導體二極管、半導體三極管和場效應管為關鍵電子器件,包括功率放大電路、運算放大電路、反饋放大電路、信號運算與處理電路、信號產生電路、電源穩壓電路等研究方向。

理論知識:基本半導體知識、放大電路、集成運算放大電路、直流穩壓電源。

技能訓練:常用元件的識別與測量、放大電路性能分析、集成運算放大電路基本應用。

1.模塊1:半導體器件

(1)知識重點:半導體基礎知識;半導體二極管外部特性;晶體三極管外部特性。(2)知識難點:半導體PN結。(3)教學方式:從半導體PN結入手,簡單介紹半導體的基本結構與工作原理。結合實踐教學,重點掌握半導體的外部特性。(4)技能要求:二極管與三極管的簡易測試。

2.模塊2:放大電路

(1)知識重點:放大電路的基本組成;放大電路的分析;多級放大電路的極間耦合;負反饋對放大電路的性能的影響。(2)知識難點:放大電路的分析;放大電路的負反饋。(3)教學方式:從基本放大電路入手,介紹放大電路的靜態與動態分析、多級放大、電路反饋;結合實踐教學,重點掌握放大器的外部特性。(4)技能要求:放大電路靜態工作點的調整與動態參數測試。

3.模塊3:集成運算放大器

(1)知識重點:集成運放的結構和特點;基本運算電路;集成運放的線性應用電路。(2)知識難點:集成運放的線性應用電路。(3)教學方式:從理論集成運放條件入手,掌握各基本運算電路和電壓比較器的功能;結合實踐教學,重點掌握集成運放的外部特性。(4)技能要求:電路的調整與測試。

4.模塊4:直流穩壓電源

(1)知識重點:整流與濾波電路;穩壓電路;開關電源。(2)知識難點:開關電源。(3)教學方式:從二極管整流特性、電容器充放電入手,講解整流、濾波電路;穩壓電源重點講授集成穩壓電路和開關電源。(4)技能要求:電路的調整與測試。

二、數字電子技術教學導航

數字電子技術主要研究各種邏輯門電路、集成器件的功能及其應用,邏輯門電路組合和時序電路的分析和設計、集成芯片各腳功能。隨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突飛猛進地發展,用數字電路進行信號處理的優勢也更加突出。為了充分發揮和利用數字電路在信號處理上的強大功能,可以先將模擬信號按比例轉換成數字信號,然后送到數字電路進行處理,最后再將處理結果根據需要轉換為相應的模擬信號輸出。

理論知識:集成門電路與組合邏輯電路、時序邏輯電路、波形產生與整形電路、中規模集成電路應用。

技能訓練:組合邏輯電路應用、時序邏輯電路應用、邏輯電路限定符號識圖。

1.模塊1:數字電路基礎

(1)知識重點:數字脈沖信號;二進制與8421BCD碼;基本函數與邏輯運算;邏輯函數的化簡和變換。(2)知識難點:邏輯函數的化簡和變換。(3)教學方式:從二進制與邏輯函數基本規則入手,學習邏輯運算規則、邏輯函數化簡與變換。(4)技能要求:邏輯函數的化簡和變換。

2.模塊2:組合邏輯電路

(1)知識重點:基本邏輯符號及意義;門電路的邏輯功能和基本特性;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常用組合邏輯電路的邏輯功能。(2)知識難點:基本邏輯符號及意義;組合邏輯電路。(3)教學方式:從基本原理與邏輯符號讀解入手,重點介紹電路的邏輯功能與外部特性。(4)技能要求:基本邏輯符號讀圖;門電路和組合邏輯電路。

3.模塊3:觸發器

(1)知識重點:各類觸發器的邏輯功能;觸發器限定符號及其意義。(2)知識難點:觸發器之間的轉換關系。(3)教學方式:借助限定符號意義讀解,幫助理解各種觸發器的邏輯功能與控制方式;結合實踐教學,重點掌握電路的外特性。(4)技能要求:觸發器的邏輯功能測試。

4.模塊4:時序邏輯電路

(1)知識重點:時序邏輯電路的特點;時序邏輯電路的限定符號及其意義;寄存器;集成計數器應用。(2)知識難點:集成計數器應用;限定符號及其意義。(3)教學方式:從觸發器入手,由D觸發器構成寄存器;由T和Tˊ觸發器分別構成同步和異步二進制計數器。借助限定符號的意義來理解時序邏輯電路的邏輯功能。結合實踐教學,重點掌握電路的外特性。(4)技能要求:常用的相關集成電路的應用。

5.模塊5:波形產生與整形電路

(1)知識重點:555定時器;多諧振蕩器與單穩態電路;施密特觸發器;石英晶體振蕩器。(2)知識難點:555定時器;多諧振蕩器。(3)教學方式:以555定時器為重點,介紹多諧振蕩器、單穩態電路和施密特觸發器的功能。重點掌握電路的外特性。石英晶體振蕩器從阻抗頻率特性入手。(4)技能要求:常用的相關電路的應用入手。

三、電路組裝、測量與調試教學導航

電子電路組裝、測量與調試在電子工程技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任何一個電子產品都是由設計焊接組裝調試形成的,焊接是保證電子產品質量和可靠性最基本環節,調試是保證電子產品正常工作的最關鍵環節。

理論知識:常用電子儀表、電路的裝配、調試與測量知識。

技能訓練:常用電子測量儀表的使用、常用電路元件與數字集成電路測量、電路的裝配與調試。

1.模塊1:常用電子儀器知識重點

(1)知識重點:雙蹤示波器;半導體管特性圖示儀;毫伏表;信號發生器;集成電路測試儀。(2)知識難點:雙蹤示波器;半導體管特性圖示儀。(3)教學方式:重點講授電子儀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4)技能要求:儀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半導體特性測量。

2.模塊2:電子元器件的識別與簡易測量

(1)知識重點:電子無源元器件;電子有源元器件;表面安裝元器件。(2)知識難點:表面安裝元器件。(3)教學方式:重點講授各種電子元器件的識別與選用方法。(4)技能要求:元器件的識別與選用方法、常用數字集成電路測試。

3.模塊3:電路的裝配、調試與測量

(1)知識重點:裝配、焊接工藝;電路測試與測量。(2)知識難點:電路測試。(3)教學方式:介紹電路裝配工藝,分析電路測試與測量基本方法,結合實訓進行教學。(4)技能要求:電路裝配、測試與測量。

四、電子電路仿真教學導航

電路仿真技術是近十年來在電子技術研究領域的一場革命。設計人員利用計算機及其軟件的強大功能,在電路模型上進行電路的性能分析和模擬實驗,從而得到準確的結果,然后再付諸生產,極大地減少了實驗周期和試制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受到了電子生產廠家的一致歡迎。現在,電子仿真技術已成為電子工業領域不可缺少的先進技術,因此為了確保電路設計的成功,消除代價昂貴并且存在潛在危險的設計缺陷,就必須在設計流程的每個階段進行周密地計劃與評價。電路仿真給出了一個成本低、效率高的方法,能夠在進入更為昂貴費時的原型開發階段之前,找出問題所在。

理論知識:EWB與Multisim平臺基本知識,Multisim在電子仿真實驗中的應用。

技能訓練:模擬電路電子仿真和數字電路電子仿真。

模塊:電子電路仿真。

(1)知識重點:Multisim平臺的使用;Multisim在電子仿真實驗中的應用。(2)知識難點:Multisim軟件的使用。(3)教學方式:從電子實驗實例入手,學習Multisim軟件的使用,在學會使用的基礎上,結合電子知識,完成電子實驗的仿真。(4)技能要求:用Multisim進行電子仿真的方法。

五、綜合實訓項目——有源多媒體音箱的設計與制作

1.知識要求

掌握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的綜合應用思路;掌握電子產品綜合設計的基本思路。

2.技能要求

能進行電子電路的綜合制作調試;能有條理地撰寫設計說明書;能對設計項目進行總結展示。

3.教學任務

通過有源多媒體音箱的設計、制作及測試,掌握電子產品的設計流程及注意事項,學會元器件的特性測試和電路組裝、測試,熟悉電子產品組裝的工藝要求及生產過程。

4.教學活動設計

(1)通過讓學生利用圖書館、上網等手段查閱相關資料,在教師指導下對有源多媒體音箱進行設計,掌握電子產品的設計流程及注意事項。

(2)在校內生產線的工作崗位上,根據所設計電路選擇元器件,進行元器件的性能、參數測試。規劃電路板,進行元器件的布局和印制電路板的制作。完成各部分電路的焊接、組裝,對已經組裝的電子產品進行參數測試及調試,使其達到設計要求。

(3)要求學生撰寫實踐報告及產品說明書。

5.相關知識

篇(10)

一、proteus仿真實驗室概念

proteus仿真實驗室就是把計算機當作實驗平臺和實驗中心,通過網絡進行電路分析、數字電路、嵌入式系統(單片機應用系統、arm應用系統)、模擬電路、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等課程,在計算機軟件上進行電路設計、仿真和調試等通常在實驗室完成的實驗。proteus仿真實驗室的實驗主要是電路分析、數字電路、模擬電路、嵌入式系統(單片機應用系統、arm應用系統)等課程的實驗和研究。

二、proteus虛擬仿真實驗室系統結構。

proteus虛擬仿真實驗室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以建立在計算機網絡平臺上的proteus軟件平臺為基礎,構建一個完整的proteus實驗系統的綜合設計與創新實訓平臺。在proteus實驗系統結構中,從原理圖設計、單片機編程、系統仿真到pcb設計一氣呵成,真正實現了從概念到產品的完整設計。

(1)計算機網絡平臺。從圖中可知,proteus實驗系統是建立在計算機網絡平臺上的。為了使更多的模擬實驗者參與到仿真實驗中來,實現資源共享,要發揮proteus實驗室的網絡資源開放的作用,實現多人參與實驗,以proteus服務器為網絡中心,實現proteus仿真實驗的全覆蓋。(2)proteus軟件平臺。proteus是一種強大的計算機自動化設計軟件,能夠提供智能原理圖設計系統,spic模擬電路、數字電路以及mcu器件混合仿真系統和pcb設計系統功能。(3)proteus實驗系統。proteus實驗系統是仿真實驗室的核心,其系統能夠在實驗中直觀的顯示實驗的過程,通過圖形顯現實驗的每個細節,使參與實驗操作的人員能夠對實驗的動態有個感官的過程。

三、單片機虛擬仿真實驗的內容構成

proteus軟件具有動態的模仿優勢,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單片機原理與應用》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分析研究,對教學的知識點進行拆分和綜合,可將proteus單片機仿真實驗分為基礎性試驗、綜合性試驗和創新性實驗。基礎性試驗是對單片機系統相關課程中的實驗進行模擬設計及設計驗證,實驗設計的目的將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進行消化,同時學會用pro

teus軟件系統解決課堂上出現的問題,使課堂教學與實驗相結合;綜合性實驗是在學生學習單片機系統模擬實驗的基礎上,增加實驗的內容,在實驗教師的指導下,運用mcu解決命題性實驗的題目,學生按照擬定的題目內容進行電路圖設計、仿真調試、代碼的編寫、pcb設計、制作pcb和驗證pcb設計等一系列過程。由于在proteus軟件平臺上,一個產品項目可以做到從原理圖設計、單片機編程、系統仿真到pcb設計的完整過程,實現從概念到產品的完整設計。而完整的工作過程包括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6個環節,項目化實驗主要有四個步驟:(1)工作任務的描述。包括工作任務在整個工作體系中所表現的出的作用、所處的地位,完成工作任務需要的設備、工具和材料等等;(2)現場演示與理論講解。教師根據工作任務,進行現場作品演示,演示作品制作的過程,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在演示文本的過程穿插理論的講解,引導學生在proteus仿真實驗中構建理論知識;(3)項目的實施。根據老師的講解和工作任務對題目進行設計和制作,完成課題項目;(4)對仿真實驗進行總結。教師對學生完成的作品進行評價,包括作品的外觀、產品制作水平和質量等級等,在學生之間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優點和缺點。因此,引入proteus虛擬仿真實驗系統后的單片機系統相關課程,非常適應于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式教學模式,利于單片機系統課程開展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課程教學改革。

在教學實驗中,充分的利用學校現有的計算機設備,購置proteus軟件,幫助學生消化教學中的難點,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引入proteus虛擬仿真實驗,有利于促成課程和教學改革,更有利于具備工程實踐能力的應用性人才的培養。

參 考 文 獻

上一篇: 拜年祝福詞 下一篇: 飲水安全工程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电影 | 香蕉成人67194| 亚洲欧美人另类成在线观看 | 日本国产精品网色 | 午夜福利国产小视频在线 | 亚洲欧美在线看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