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關愛留守兒童匯總十篇

時間:2022-10-20 06:18:4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如何關愛留守兒童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如何關愛留守兒童

篇(1)

3、認真落實“貧困學生助學金發放”、“寄宿學生生活補助”等政策,支持留守困境特殊兒童和家庭困難學生完成學業。

篇(2)

引言: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留守兒童是兒童中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關愛留守兒童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溫暖,缺乏監護人細心的學習引導和管理,使他們在學習、心理、身體上存在著很多問題。許多孩子出現了內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頑皮任性、沖動易怒、神經過敏、逆反心理強等問題;大多數孩子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自覺性,心不在焉,應付了事;部分孩子紀律散漫,不遵守規章制度,遲到、曠課、逃學、迷戀“網吧”等。這些不良習氣的存在給下一代的健康成長造成極大危害,也給班級教育帶來了極大的阻礙。為了關愛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長,班主任應盡力地擔負起留守兒童教育這一任務。那么,班主任應如何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呢?

1. 關愛留守兒童要充分做好家校聯系工作 作為班主任要認真調查清楚留守兒童的數目、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家長姓名、家庭詳細地址、聯系電話,監護人或其委托監護人聯系方式。把自己的的電話號碼告訴學生及其監護人,以便及時聯系,要定期走訪與臨時監護人交流,及時反饋兒童的情況,幫助做好兒童的思想工作。平時要經常與留守學生談心,隨時掌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建立教師關愛留守兒童成長日記,培養更多幫扶學生家長成為“家長”。

2. 關愛留守兒童要加強對他們心理方面知識的教育 (1)班主任要建立“留守學生”專項檔案,記載好留守學生父母打工的地址、聯系電話、家庭情況、學生監護人姓名、聯系方式等。充分關注到留守兒童的個性心理和個性需求,把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以及各階段變化情況記錄下來,且有針對性地對這些留守兒童進行個別教育、進行補償教育,并主動與學生監護人聯系。

(2)班主任要對留守兒童適時開展心理輔導,以這樣的方式知道學生在想什么,這樣一方面可以彌補留守兒童的感情缺失,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加強學生教育。但是一定要注意保護好他們的隱私,不能對學生造成傷害。班主任也要站在留守兒童的角度上去看問題、做工作。

3. 關愛留守兒童要利用活動,多鼓勵他們 大部分留守兒童脫離雙親在祖輩的溺愛中成長,孩子勇于表達想法,思維也相對活躍,班主任應適時發展他們的想像力,思考力,培養創新精神。因此在課內、課外盡量多組織一些有趣味、有意義的活動,如主題班會、演講活動、留守孩子的生日等,給他們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充分發揮留守學生的特長、優勢,培養他們良好的興趣愛好,使他們自覺遠離不良誘惑,同時也覺得自己成為被關愛的對象,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忘卻遠離父母的孤單,逐步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

4. 關愛留守兒童要用心對待,因材施教 作為留守兒童每個家庭環境、經濟狀況迥然不同,其情況也千差萬別。班主任在全面把握每個留守兒童基本情況的同時,針對少數學習嚴重滑坡、人格發展不健全、道德發展欠缺的留守兒童,區別對待,制定個別教育管理方案,著重進行矯治和幫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意識組織這部分留守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健康有益活動,使他們生活在歡樂、和睦的氛圍中,找到回家的感覺,增強學習、生活的信心,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快樂。

5. 關愛留守兒童要尋找機會,多表揚 缺少親情,缺少關愛,缺乏督促,很容易使“留守兒童”們變成了“問題學生”。但留守兒童并不一定都是問題學生。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看待留守兒童,發現他們的優點。他們中也有自立自強的,部分留守兒童有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較強的勞動觀念,勞動技能水平遠高出其他同齡人。班主任要珍視留守兒童的這些特質,利用一切契機激勵、表揚他們,培養他們自立自強精神。

6. 關愛留守兒童,用溫暖去撫慰他們失落的心靈 首先,班主任要關愛學生,更加關愛留守學生。更應該多的關心留守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變化,增加感情投入,用心去愛他們,用情去感化他們,千方百計從感情上彌補他們在家庭中的缺失。再者,班主任要經常家訪,了解留守學生的家庭環境和生活狀況,管理、指導他們的吃、穿、住、行、睡等問題,幫他們解決困難,用真正的師慰留守兒童的心,使其對父母的依賴轉到對老師的依賴,從而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目的。最后,開展以“留守學生”為主題的結隊幫扶活動,要求每位教師幫助一、二名貧困留守學生,樹立留守學生自立自強勤學守紀的榜樣,以帶動全體學生共同進步。在班集體為留守學生集體過生日、唱生日歌、送小禮物、送祝福等。

總之,關愛留守兒童是當前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關愛留守兒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與支持,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去關心、愛護、教育、幫助這一弱勢群體。作為班主任要更加關愛留守兒童,讓他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快樂生活、健康成長。讓他們在同樣的天空,同樣的陽光下,成長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篇(3)

在我們的身邊,存在著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不是孤兒,卻有著孤兒一般凄慘的境地!他們有父母,但卻享受不到跟父母在一起的快樂!他們便是留守兒童!

金塔鎮地處沿山地區,人均耕地面積不足1畝,人們為了發家致富奔小康,不得不外出務工,因此,留守兒童日益增長。

這些留守兒童大多因缺少父愛、母愛性格偏執,有不良的行為習慣,有的甚至道德敗壞。那如何教育留守兒童,關心留守兒童成為每一位農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探索出了以下幾點教育方法:

一、讓孩子?體會“愛”

在農村,多數“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媽等照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孩子的愛就是吃飽穿暖,其他親人則認為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順著孩子,一切護著孩子,這就是愛,孩子像地上生長的野草一樣任其自然發展。這些不是真愛,是一種溺愛。

真正的愛就是我們要像父母一樣經常與之談心,了解孩子的思想動向,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錯必改。

愛對學生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陽光,特別是對留守兒童更像久旱之甘露。我們教師要給他們更多的溫暖,更多的關愛,更多的溫情。用溫暖的愛溶化他們心中的冰山,用真摯的情點燃他們自信和進取的火種。

2019年,我班有一對姐弟,弟弟經常衣衫不整,頭發蓬亂。上學經常遲到,上課不聽講總是呆呆的看著某一個地方,下課后就坐在座位上不和任何人說話,即使老師叫他也不愿搭理,并且每天都不能按時完成家庭作業。上課的老師多次找他談心,可收效不大。老師們把這一情況告訴我,一天下午放學后我就把姐弟二人叫到辦公室。我在跟他們說話之前,首先幫他

整理了衣服,發現他的衣服沒有紐扣,就告訴他,明天把衣服帶來我讓英語老師幫你釘紐扣。我就問她們媽媽為什么不給你釘紐扣,姐姐低頭不語,弟弟眼含淚花。在我的慢慢誘導下,孩子告訴我,她們的爸媽離婚了,已經很長時間沒見到媽媽了,爺爺病倒臥床不起,爸爸為了一家人的生活外出打工去了,年近70的爺爺在照顧她們。她們每天回家后都要幫爺爺干農活,姐姐還要做飯。在知道這些后,我跟兩孩子談了許久,告訴她們爸爸在外的不容易,今天讀書的重要性。在后來的日子里,我常跟她們談心,了解她們的需求,幫她們解決一些能解決的困難,慢慢的這兩孩子愛學習了,雖說成績不是很好,但她們以能按時完成作業了。而且,在我的鼓勵和指導下兩個人都去涼州區職業中專深造了。

二.多表揚少批評

這些孩子因父母常年不在身邊,多數在學習和生活上存在許多不良行為。但再差的孩子也有閃光點,而閃光點的發現,正是轉變他們的契機。因此,教師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表揚他們取得的點滴成績,哪怕是幫同學從地上拾起一支筆,一次作業能認真完成我們都應該給予表揚,鼓勵,以激發他們轉化內部動因,滿足他們要求撫愛和渴望尊重的心理需要,彌補他們成長中急需得到的父愛和母愛。

三、學做他們的朋友

我們農村教師對留守兒童要傾注更多的心血,不只是物質上的“幫助”,更多是精神上的“關愛”:在思想上,要循循善誘的開導他們,多與他們談心,學做他們的朋友;在學習上,要耐心細致的幫助他們,課堂上多提問他們,課后多輔導他們;在生活上,多關心他們,經常了解他們的困難,為他們排憂解難。做他們生活上的導師,心靈上的朋友。

篇(4)

一、前言

現階段,由于很多家長都外出打工,就把自己的孩子放在寄宿制學校,但是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的生活教育無論在學校方面,還是在家長和學生自身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達到關愛寄宿制留守兒童目的,這樣才能更加有利于他們的成長。

二、寄宿制學校中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問題

1.學校方面

學校是留守兒童成長生活的主要場所,但就目前寄宿制學校的現狀來看,學校未能充分發揮此種功能。首先,教育在實用主義和功利性思想的影響下,人們判斷事情的標準都靠向了眼前的利益,教育使人異化的現象十分嚴重。學校的教育以抓學生的成績為主,教師與學生的交往極為機械化。學生的創造性和想象力被扼殺了,學生作為個體的價值也就被抹殺了。過于繁重的課業,侵占了學生課余生活的時間,學生淪為了分數的奴隸。然后,由于學校教師缺乏系統的生活教育的知識和方法,在生活實踐課上,不能給予學生很好的指導。教師除了分派勞動、命令似的要求學生打掃校園、打掃寢室外,就無其他生活方面的知識教育。

2.家長方面

和常規“核心家庭”中的孩子不一樣,主要是因為其父母長期在外打工,與子女面對面交談的機會少,很少給予子女必要的生活知識教育。目前,寄宿制學校中留守兒童的父母也只能通過電話的方式了解其子女的成長狀況。但通話的時間有限,父母往往只能關注子女在學校的一些基本情況:如孩子聽不聽話、在學校有沒有打架、成績如何等一些常規話題,很少問及孩子在學校的課余生活內容、校園生活是否有趣、是否喜歡校園生活等。家長這樣的態度,容易使子女形成一種心態:我只要學習成績好父母就會高興。于是慢慢形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狀況。

3.學生自身方面

寄宿制學校的留守兒童由于親情缺失的原因,在身體的發育期,沒有成年人的正確引導,易形成不健康的人格。性格內向的留守兒童極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他們往往生活在自我的世界中,埋頭學習,缺乏與同伴良好溝通的能力,長此以往,此類兒童極易形成心理問題,對他們今后的人生產生極為不良的影響。 [1]

三、如何關愛寄宿制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由于缺失親情,在其人生成長的關鍵階段沒有至親的親人給他生活上以指導,所以極易形成不健康的生活觀,影響到整個人生。所以寄宿制學校在留守兒童的成長教育中責任重大。寄宿制學校的任務不僅僅只是教會孩子如何學習,還應教會孩子如何生活。[2]

1.組織活動、豐富學生生活

寄宿制學校要把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作為學校的首要目標。通過對學生學習生活的合理安排,從方方面面滲透生活教育。杜威曾指出,教育要融入兒童的生活當中去,只有生活中的教育才是兒童真正需要的教育。因此,農村寄宿制學校要結合自身的特色對學生進行生活教育。

(1)校外生活教育

兒童的世界是一個具有他們個人興趣的人的世界,要使兒童更好地發展個性,形成創造力,就必須構建符合兒童特征的教育環境。因此,必要的校外活動場所,是寄宿制學校發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學校可以讓學生體驗到大自然的美麗,借此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比如季節性校外活動的開展,組織校外春游活動等。寄宿制學校要把計劃落實到每班級,在班級老師的帶領下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機。如農忙季節,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校外勞動實踐課,讓學生在勞動中感受到生活的價值。校外活動是學生生活的真實體驗,組織好該活動,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

(2)校園生活教育

寄宿制學校由于受條件的制約,沒有足夠的場地開展大型校園活動,但是寄宿制學校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有限的資源開展學生活動。比如在操場興建一個較為合理的籃球場地,再利用小片地方放上乒乓球桌,并在每個年級組之間開展知識競賽活動,比賽的形式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如此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使學生擺脫了校園枯燥乏味的生活狀態,讓他們在活動中體驗到生活的樂趣,在活動中學習社會經驗。

2.培養教師樹立生活教育知識觀

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生活過程。學校生活與日常生活相比,帶有一種明顯的人為性,是一種“為了教育的生活”。寄宿制學校的教師面對著的大部分是缺乏親情關愛的留守兒童,其教育的復雜性更為突出。培養教師正確的生活教育理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模式

首先,教師要意識到學生的未來生活是不可限定、不可全盤計劃的。學校教育必須以兒童生活的特性為基礎,幫助學生構建有意義的生活。而當前我們的學校教育更多的淪為成年人為實現自己意志和生活觀念的場所。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時候,不能限定其生活,不能只是讓學生從書本、從成人的經驗里去被告知生活的樣子。教師真正要做的是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理解,讓他們參與到現實生活中,逐漸積累生活經驗。

其次,教師可以改變課堂教學形式,可以把課堂搬到教室外,結合場景講解知識。讓兒童切身體會到書本知識源于生活的感悟和發現。如此,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書本知識。這樣的知識才是兒童真正需要的知識,才能真正有助于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3]

(2)把時間還給學生

教師要意識到課余生活是兒童成長的一部分,合理安排課余生活能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但當前寄宿制學校教師往往把學習生活和課余生活明顯地區分開來。教師認為只有學習生活才是學生最重要的。因此將兒童的時間切割成不同的塊分給不同的學科,再加上各種補習活動,屬于兒童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就是本該屬于兒童自由支配的課余時間,也正在被上課時間侵占。這樣的教育只會導致學生的生活淪為一潭死水,沒有生機,無疑對學生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寄宿制學校的教師要樹立起生活教育的理念,要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余生活當中去。并要善于引導,讓兒童在課余生活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己發掘生活中的真、善、美的內容。這樣的教育,才會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對如何關愛寄宿制留守兒童進行了分析,寄宿制學校作為當前留守兒童教育體系的中堅力量,應該將留守兒童的學習教育與生活教育融為一體,充分認識到生活教育在留守兒童認知及生活能力培養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學校、家庭及留守兒童自身三方面的努力,提高留守兒童的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篇(5)

1.學習狀況一般甚至很差。由于留守兒童在留守期間一般是和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友生活在一起的,監護人文化水平低,沒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學習,重養輕教,致使孩子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大多數留守兒童在學習上自覺性差,紀律不強,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成績較差。

2.心理封閉和情感世界問題。留守兒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家庭教育,容易產生心理障礙。長期與父母分離,失去了父愛母愛,遇到困難不能從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出現一些差錯得不到及時的引導、糾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顯的心理行為問題。他們很多都缺乏自信,悲觀消極。

3.道德行為差。由于缺乏有效監管和教育,留守兒童往往對事物分不清好壞和是非,不能正確地看待問題,容易受社會上反面現象的影響,容易養成一些不良行為。例如:六年級的董陽陽,父親外出打工,母親在鎮上開了一小店很少回家,他不但自己沒人管,天天還必須接送自己的弟弟上下學。這個孩子出現了兩次盜竊鄰居錢財的行為,數目之大。并且平時打罵低年級的同學。但是我看到她對他弟弟很好,每次姐弟弟時給弟弟買東西吃而他卻不吃,也很關心弟弟。我覺得這孩子本質不壞,主要是缺少家庭教育!

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1.缺乏家庭教育,是導致留守兒童產生心理問題的直接原因。

很多留守兒童都是有祖父母、外祖父母看管,隔代監管和隔代教育使留守兒童不同程度地產生心理問題,對他們的身心發展有很大的負面影響。負責照管孩子的農村老人不僅年邁而且絕大多數文化素質較低,難以從體力和智力上教育他們,大多數留守兒童任性、自私、冷漠,逆反心理重,以自我為中心,沒有上進心。

2.學校的不當評價、教師的不當教育,是導致留守兒童產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

(1)學校的“分數”評價導致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產生

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學校以分數高低來評價教師和學生的教育評價機制,把學生劃分為好學生和壞學生,我們的教師把更多的精力傾注到那些學習成績好,聽話的學生。而對于那些學習基礎差,又經常違紀的學生,便是不聞不問,不理不管,而這一部分學生中,大多數是留守兒童。很多農村的小學教師對學習紀律都很差的留守兒童沒有給與合理地關心和理解!

(2)教師的不當教育導致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產生

農村小學教師落后的教學觀,是導致留守兒童產生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第一、學生不是學習的主人。認為學生是白板,教師可任意涂抹。教師把學生看成課堂教學的附屬品,學生必須無條件地服從教師,使學生產生自卑感、恐懼感。第二、信奉“嚴師出高徒”的古訓。學生在課堂上不能有半點違背教師的意思,懲罰成為家常便飯,學生每時每刻如履薄冰,很容易產生心理疲勞。第三、由于農村小學教師產生職業倦怠,對學生嚴重地不負責任,對學生的學習漠不關心。這些孩子在家得不到關愛,在校得不到溫暖,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三、社會的不良環境及不良影響,是留守兒童產生心理問題的重大原因

社會是一個大熔爐,對于人的成長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目前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社會教育的原因,存在的問題也十分嚴重,具體表現在:1、社會上的不良場所對留守兒童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目前農村小鎮上的一些網吧,為了賺錢,大量招攬在校學生,甚至引誘學生。小學生自控力本身就不強,而留守兒童又缺乏父母的監管,經常偷錢、編造謊話逃學上網。2、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對留守兒童的成長也帶來了不良影響。農閑時節,“閑人”太多,農村外出打工的外出不在家,在家的沒事干的人成天就在牌桌上賭博,特別是打麻將。我看到好多正在打麻將的婦女,當孩子鬧時就拿出錢來“去買東西吧,別耽誤我打麻將”,使很多孩子養成了花錢的習慣。她們整天在牌桌上生活,很少過問孩子的情況。這種“潛移默化”對孩子帶來很大的不良影響。

作為一名農村教師的我,真心地希望社會、家庭、學校能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成長的環境,使那些留守兒童得到良好的教育。在學校,我們教師我覺得應該做到:

(1)用“愛心”換來信任。平時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注和鼓勵,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在生活中多給他們照顧,;在學習上多給予輔導,堅持檢查并耐心地糾錯講解。使更多的留守兒童擁有自信心!

篇(6)

一、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1.價值觀扭曲

由于孩子的父母們長期在外,無法照顧孩子,家長容易產生負疚感,不斷增加給孩子的零花錢和物質方面的享受,而忽視對子女的道德品質教育、法制教育,使孩子形成功利主義價值觀和享樂主義人生觀,養成好逸惡勞、奢侈浪費、亂花錢、擺闊氣的陋習,并直接導致“讀書無用論”、“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想。

2.道德行為差

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監管和教育,留守兒童往往對事物分不清好壞和是非,不能正確地看待問題,容易受社會上反面現象的影響,造成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和不良行為。如行為自私、任性,不遵守規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不良行為。

3.學習成績差

由于留守兒童大多數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或親友臨時監護,這些臨時監護人文化水平低或責任心不強,沒有能力或沒有盡力輔導孩子的學習,重養輕教,致使留守兒童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指導,大多數留守兒童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積極性不高,紀律渙散,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成績較差,厭學、逃學甚至輟學的現象時有發生。

4.心理不健全

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乏父母的關愛,致使部分留守兒童缺少親情和家庭教育,養成任性、放縱、隨意的性格。不少留守兒童性格內向,情感淡漠,情緒低迷,心理承受力差,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的思想,有較強的孤獨感。個別留守兒童內心封閉,缺乏安全感,精神壓抑,不合群,不愿意與人交往。

二、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原因

1.監護不力、管理不到位,導致留守兒童出現許多問題

由于較長時間父母不在身邊,年邁的祖父輩文化水平不高,既沒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藝術。而有的親戚和朋友的責任心更差,許多只是口頭應承而已,形成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的盲區,導致留守兒童出現許多問題。

2.父母在外、缺乏親情撫慰,導致留守兒童出現心理偏差

由于不在父母身邊,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缺乏與父母之間深層次的感情溝通,缺失的情感容易導致留守兒童孤獨、自卑、精神壓抑、性格孤僻,不愿意與老師和同學溝通,導致行為習慣較差,并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為失控。

3.家庭教育氛圍較差,導致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差

由于父母長期外出務工的家庭,家庭教育氛圍較差,孩子學習缺乏自覺性、主動性和刻苦鉆研精神。在生活、學習中往往缺乏熱情和愛心,逆反心理重,進取心、上進心不強,不少孩子認為“讀書沒用”。

4.學校、家庭不合拍,導致學校、家庭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存在盲區

留守兒童在家中由祖輩或者親屬照看,在學校讓老師、學校監管。不少家長認為孩子的教育應該是由學校完成的,并不是取決于家庭。但是學校在許多時間、空間對留守兒童的監護不能代替家長,從而造成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存在諸多不便。這樣,孩子在學校可能是一個好學生,而在家中卻是另一個樣子。

三、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1.實行留守兒童寄宿制,確保在時間和空間上對孩子的有效監管,解決對留守兒童管理監護不力、管理不到位的實際問題

父母不在家,學校的作用就變得非常重要。在寄宿制學校中,學校對學生的教育、生活和安全責任實行全方位管理,教師既做到教書育人又扮演“父母”身份的角色,為留守兒童創造一個較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直接關心和臨時監護人無力輔導功課等問題。

2.我們在每學期開學初都會對學校內所有留守兒童進行一次集中、全面、深入、細致的排查,逐級逐班核實留守兒童人數、所在年級、父母及監護人以及學習生活狀況等基本情況。為了解決留守兒童缺乏親情撫慰,導致出現心理偏差、學習成績差、安全等問題

(1)發動全校教師與留守兒童組成“一對一”管護對子,做他們成長保護人,要求老師要主動與留守兒童外出務工的父母、在家監護人溝通,多與留守兒童談心,多開展人文關懷的集體活動,多家訪,在生活上細心照顧、學習上悉心指導、心理上耐心疏導,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2)依靠政府和社區力量,開展“愛心媽媽”與留守兒童手拿手,聯系企業家開展幫扶留守兒童的專項幫扶活動等,讓留守兒童感受社會溫暖。

(3)留守兒童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群體活動對于他們影響非常大。在群體里有和他們同齡的同伴,相似的年齡往往有相似的心理特征,孩子們可以在同伴之間找到更多的共同語言,一個溫暖團結向上班集體對于留守兒童的成長非常重要。因此,學校成立由一個優秀學生帶動的活動小組。要求每周開展一次有益的集體活動。讓留守兒童積極參與集體生活,這樣既可以轉移他們思念家長的注意力,又可以讓他們在集體中成長進步,養成團結同學,熱愛集體的良好作風。

3.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配置心理輔導室,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作用,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1)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認真負責,不但要教會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對于留守兒童,還要教會他們以書信、電話的方式來加強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導他們學會把生活和學習中的苦樂告訴父母,使情感得以抒發。

(2)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要對“留守兒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們的家庭背景、人際關系、性格特征、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學習動機和態度。為他們建立起“心理健康卡”,留意每個學生的心理變化,并作詳細記錄,對他們不正常的行為表現及時干預,正確引導,并進行有關心理輔導,給他們更多的心靈關懷。

(3)留守兒童因父母的遠離,使得他們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溝通,缺少父母的賞識,缺少了來自父母的壓力,自律能力相對差,內心孤獨。心理輔導教師要深入到學生當中去,到學生的家庭里中去,經常和這些學生進行情感和語言上的交流,以填補他們缺少父母呵護的空白。同時,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比如給他們過生日,讓每一同學都來關心、關懷他們,消除他們的孤獨感和自卑感,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4.積極推行家長學校的建設,提高家長教育孩子水平,解決家庭教育氛圍較差,對留守兒童教育偏差的問題。開辦家長學校

(1)設立家長熱線,保持學校與家長、臨時監護人的密切聯系,特別是在出現特殊情況時能夠第一時間與家長和臨時監護人溝通。

(2)定期對留守兒童家長進行教育孩子的知識培訓,與家長溝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況,交流管教孩子的方法,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5.幾點建議

篇(7)

針對留守兒童教育,筆者對本班學生做了調查,感到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特點:

1.學業失教。部分留守學生不能很好地完成學業,學習習慣差。如孫昊、彭典成這兩位同學。

2.心理失恒。留守兒童普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如抱怨、自卑、焦慮,有的甚至沉迷網吧,行為失控。王金朋同學看上去精神頭很差,體質也很弱,焦慮常在他身上肆虐,小小孩童承受了不能承受之重。

3.親情失落。留守兒童感到親情失落和孤獨,非常想得到父母、老師、同學的關愛。溫珍妍同學是個很文靜的女孩兒,她的父母常年在外做買賣。雖然遠在他鄉的父母也經常打電話、視頻,想方設法使孩子感覺生活充實,為孩子報了古箏學習班,說是為了不讓孩子孤獨,但是從孩子的日記、談話中,經常流露出傷感和對有爸爸媽媽陪在身邊的同學的羨慕。情感的小船經常飄飄悠悠,讓人牽心。

由于少數留守家庭中的孩子父親或母親不在身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強,比起一般兒童,他們對父母少有依賴性。同時,由于少數留守兒童承擔生活勞動量超出了范圍,對身心健康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從報紙上還經常看到,偏遠山區的留守兒童大多跟祖輩一起生活,這部分兒童安全失保、生活失助。由于缺少親人的照料,留守兒童在生活中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問題(如生活安全問題、煤氣、火、開水、電,還有人身安全,約有6%的留守兒童生活貧困,衣食住行等方面缺乏照顧,營養不良,身體健康受到危害。

二、針對留守兒童特點制定的活動措施

1.倡導全班學生為留守兒童獻出自己的愛心。

2.在兒童之間開展“手拉手”為主要形式的結對互助活動(同伴結對、師生結對)。

3.在班級教師中開展“每月一訪”活動。

4.組織“留守兒童”開展兩地書親子情活動。

5.打開留守兒童心靈之窗(開設心理咨詢課堂、心理咨詢熱線,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心里話)。

6.組織留守學生開一次座談會。

7.關注留守學生的日常生活。

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時,我們制定了如下活動目標:

1.通過學生的交流、調查、了解,對留守學生的家庭、學習和生活情況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

2.通過互幫互助活動,增進學生團結協作、克難奮進的精神,學會關愛留守兒童。

3.通過收集、整理資料、編排創作等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成功的喜悅,鍛煉各方面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班級榮辱感和凝聚力,使留守兒童體會到班集體的溫暖。

活動步驟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討論階段,制定活動方案。

本階段的活動使班級其他同學初步了解到留守兒童的不易,理解了留守兒童平時有些讓大家不易理解的行為,如溫珍妍同學的沉默寡言、性格內向膽小,焦常帥同學的調皮不守紀律……

第二階段:分組活動,相互交流,收集可取資料進行整理。

在本階段的活動中,學生更是了解到焦靜蕾同學為什么看上去那么摳門、王金朋同學為什么那樣的瘦弱……從而更加激發了學生關心幫助這些同學的愿望。

第三階段:全班交流,成果展示,深化主題,進一步推廣。

篇(8)

[2]人民網.一養老院三位老人被切除,行兇者已被控制[EB/OL].(2014-07-24)[2014-09-25]..

篇(9)

目前,我縣共有中小學校學生12400多名,其中留守流動生3182名,占學生總數的25.6%。這些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務工,被寄養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屬家。

由于監護人文化水平低、生產生活負擔重,又是隔代撫養,在對孩子的思想溝通、教育管理、親情關愛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對孩子健康成長造成負面影響。為了更好地關注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切實開展好留守兒童的關愛工作,教育關工委對全縣部分學校的留守兒童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通過調查分析,我們發現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學校關愛工作亟待加強。

1.留守兒童出現了較嚴重的心理危機: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自卑心理加劇,喜歡自我封閉,為人處世孤僻不合群,與父母的疏離隔膜感增強。

2.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自私任性、霸道蠻橫、以自我為中心,他們脾氣暴躁,逆反心理重,有的出現暴力傾向,甚至產生憎恨、仇視的畸形心態。他們在家里和代為撫養的監護人發生頂撞,稍有不滿意便大發脾氣,叛逆怨恨。

3.留守兒童面臨自身不適或者困難時,往往無所適從,不知所措,表現為行動遲緩,意志力不強。

4.大部分學校關工委都成立了關愛工作團(組),但開展關愛工作的力度不夠大,往往局限于節慶日的捐款、捐物、課業輔導等,而忽視對留守兒童的跟蹤管理和心理疏導,沒有建立起長效機制和穩定的結對幫扶關愛體制。

二、開展“家長”活動,探索關愛留守兒童常態化模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對孩子的成長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親情的缺失給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帶來了一系列不利影響。為了探索出一條關愛留守兒童的常態化模式,我們在全縣各中小學校普遍開展了“家長”活動,全縣有335名“家長”參與留守兒童的親情關愛活動。所謂“家長”,就是由學校各級領導、黨員教師和“五老”,按“自愿、自主”的原則,經學校關工委協調,與留守兒童結成親情關愛對子,成為該留守兒童的“家長”,在生活上細心照顧、學習上悉心指導、心理上耐心引導,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學習的引路人、成長的保護人。其職責是認真做好“三知”、“三多”、“三溝通”、“五個一”。

三知:即知道留守兒童本人的基本情況、家庭基本情況、班級和教師情況,為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引導工作奠定基礎。

三多:即多與留守兒童談心溝通,引導留守兒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多參加學校學生集體活動,增進了解,培養親情;多到其家中走訪,了解留守兒童情況,宣傳科學教育方法,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三溝通:即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監護人、老師聯系溝通,交流留守兒童教育情況,形成管護、教育、引導留守兒童的有效合力。

五個一:即每周與留守兒童聯系交流、輔導作業一次;每月與留守兒童父母、任課教師、監護人聯系一次;每月到留守兒童家走訪一次;每學期初制定一份幫扶留守兒童工作計劃書;每學期末撰寫一份關愛工作情況總結或留守兒童教育經驗文章。

家長在履行基本職責的同時,針對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采取贈送生活學習用品、共度節假日等多種方式,最大限度地鼓勵、關心、幫助留守兒童。如松江小學的李某某父母去外地打工,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爺爺奶奶年紀已大,還要干活,沒有時間管他。他不愿意學習,有空就上網吧玩游戲。沒錢就偷鐵賣錢。為此,擔任他的家長的班主任就主動找他談話,耐心做思想工作,像母親一樣苦口婆心地教育、規勸,使他認識到錯誤。面對他犯的錯誤,給予寬容和理解。每天放學后把他帶到自己家寫作業,不會的題給他輔導。這樣他的作業寫完了,沒有機會去網吧,時間一長,他漸漸也不惦記上網吧玩游戲了。看到他的進步后就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讓同學為他鼓掌。被承認、被表揚激起了他心中的愉悅感,嘗到了學習的樂趣,學習更努力了,成績提高得很快,成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三、建立“留守兒童”之家,“還原”家庭教育

1.建立留守兒童之家。

一是進行心理健康指導。針對留守兒童缺少家庭溫暖而產生的孤獨、封閉、自卑、冷漠等心理問題,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建立家長電話聯系制度。為加強留守兒童與家長的溝通交流,“留守兒童之家”開通了三個電話。第一是“親情電話”,讓留守兒童父母每周和子女通一次電話,詢問子女的學習、生活和思想狀況,與子女進行經常性情感交流,傾聽子女的心聲,給子女以熱情的鼓勵和關懷,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收集學生家長和監護人的聯系電話,向學生及家長公示“家長”的電話號碼,將學校電話和“家長”電話設置為親情電話。第二是“師長電話”。在外打工的學生家長每兩周給班主任打一次電話,和老師交流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第三是“監護電話”。“家長”每兩周和留守兒童的監護人通一次電話,及時通報有關情況。

三是實施“特別關愛工程”。為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彌補感情缺失,開展“愛心媽媽”征尋活動,“‘爸媽’伴我成長”書信活動、“感恩回報”主題班團隊會及朗讀比賽、講故事、課本劇表演等有益活動,融化留守兒童冷卻、封閉的心靈,讓他們充分感受生活的美好、家庭的溫暖和同學間的友愛。同時,各校還利用“六?一”兒童節、寒暑假,組織發放結對幫助卡、給留守兒童捐款、贈送學習用品等方式,讓他們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

2.“還原”家庭教育。所謂“還原家庭教育”,就是盡可能地“還原”父母親的關愛和教育,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父母時時都在身邊的溫暖與親情。

一是開設“親情教育課”,在電信部門的支持下,開通“親情電話”,倡議家長在每周的“親情教育課”時間或晚上、節假日、孩子生日等與孩子和班主任通電話,以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情況,與老師和孩子進行良好溝通,有針對性地還原家庭教育。同時每學期給外出務工家長寫一封建議信,如《父母外出打工勿忘教子》、《父母如何與學校保持聯系》等,以真誠感人的方式提出建議,讓父母認識到自己的關愛對孩子成長、學習的重要性,時時心系孩子,情暖孩子,還原家庭教育。

篇(10)

近年來,當地政府以“關愛留守兒童”建設為載體,以促進留守兒童全面、健康發展為目標,積極構建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的關愛服務體系。我校積極探索關愛留守流動兒童的工作機制和模式,努力構建融家庭、社會、學校教育為一體的多方位的關愛服務體系,促進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一、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形成原因

1.家庭教育存在缺陷。留守兒童既無法得到父母思想上的教育,又無法感受父母情感上的關愛,更難找到稱職的可以替代父母的監護人,這使得他們對一些社會現象很容易產生認識偏差。父母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缺位,直接導致一些農村留守兒童精神空虛、品行不端、行為失范、學業無成。

2.教育管理存在缺陷。一是制度化要求多,人性化關懷少。有些學校也會開展一些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但往往流于形式,不能走進孩子心靈深處。二是對成績關注多,對其它方面關注少。成績差的留守兒童易受冷落、被遺忘,長久下來,必然產生抵觸和厭學情緒,形成惡性循環。三是批評留守兒童缺點的多,賞識留守兒童優點的少。

3.社會關愛存在缺陷。一是綜合治理不到位,農村學校周圍黑網吧依然存在并向未成年人開放,一些不良信息侵蝕、毒害著孩子。二是課余時間監管空白多,社會閑雜人員接近留守學生,教唆他們染上吸煙、酗酒、賭博、小偷小摸等惡習。三是社會幫扶機制不健全,孩子的情感需求、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救助。四是社會資助還需加強,大多數留守兒童家庭困難,需要社會資助改善他們的學習、生活條件。

二、構建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探索性思考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富余勞動力進城務工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留守兒童的存在也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占農村兒童總數10%的留守兒童能否健康成長,是關系到農村千萬個家庭的未來,關系到眾多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的大問題。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工作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舉措;是服務于“三農”工作大局、促進農村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是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實為廣大農民做好事、辦實事的重要舉措;是踐行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

通過近幾年來的試點和推廣,我校留守兒童工作呈現出有序推進、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但是留守流動兒童工作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如何構建更有效的留守流動兒童的關愛服務體系,是當前關愛留守流動兒童工作中亟需探索、解決的重要新課題。

1、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為構建留守流動兒童關愛服務體系提供根本保證。 建立農村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完善領導機制。建議農村留守婦女兒童工作領導小組由黨委、政府相關部門組成。使這項工作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有計劃、有步驟、可持續的有效開展。

上一篇: 初中班級管理 下一篇: 班主任德育工作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 尤物网亚洲综合在线看黄 | 日韩欧美国产aⅴ另类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日韩 | 亚洲222cc在线观看 | 自拍视频在线看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