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6 14:11:3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月亮教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交往的質量周國平
(1)使一種交往具有價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價值。高質量的友誼總是發生在兩個優秀的獨立人格之間,它的實質是雙方互相由衷的欣賞和尊敬。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價值,配得上做一個高質量的朋友,這是一個人能夠為友誼所做的首要貢獻。
(2)人們常常誤認為,那些熱心于社交的人是一些慷慨之士。泰戈爾說得好,他們只是在揮霍,不是在奉獻,而揮霍者往往缺乏真正的慷慨。
(3)那么,揮霍與慷慨的區別在哪里呢?我想是這樣的:揮霍是把自己不珍惜的東西拿出來,慷慨是把自己珍惜的東西拿出來。社交場上的熱心人正是這樣,他們不覺得自己的時間、精力和心情有什么價值,所以毫不在乎地把它們揮霍掉。相反,一個珍惜生命的人必定寧愿在孤獨中從事創造,然后把最好的果實奉獻給世界。
(4)交往為人性所必需,它的分寸卻不好掌握。帕斯卡爾說:“我們由于交往而形成了精神和感情,但我們也由于交往而敗壞著精神和感情。”我相信,前-種交往是兩個人之間的心靈溝通,它是馬丁”布伯所說的那種“我與你”的相遇,既充滿愛,又尊重孤獨;相反,后一種交往則是熙熙攘攘的利害交易,它如同尼采所形容的“市場”,既褻瀆了愛,又羞辱了孤獨。
(5)對于人際關系,我逐漸總結出了一個最合乎我的性情的原則,就是尊重他人,親疏隨緣。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誼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我還認為,再好的朋友也應該有距離,太熱鬧的友誼往往是空洞無物的。
(6)從一個人如何與人交往,尤能見出他的做人。這倒不在于人緣好不好,朋友多不多,各種人際關系是否和睦。人緣好可能是因為性格隨和,也可能是因為做人圓滑,本身不能說明問題。在與人交往上,孔子最強調一個“信”字,我認為是對的。待人是否誠實無欺,最能反映一個人的人品是否光明磊落。一個人哪怕朋友遍天下,只要他對其中一個朋友有背信棄義的行徑,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懷疑他是否真愛朋友,因為一旦他認為必要,他同樣會背叛其他的朋友。“與朋友交而不信”,只能得逞一時之私欲,卻是做人的大失敗。
(7)在一次長途旅行中,最好是有一位稱心的旅伴,其次好是沒有旅伴,最壞是有一個不稱心的旅伴。
(選自《做人與處世》有刪改)
1.第(7)段說“最好有一位稱心的旅伴”,請閱讀全文,概括出”稱心的旅伴”的特征。
2.除了道理論證,第(3)段還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3.請你舉出一個能證明“一切好的友誼都是自然而然形成,不是刻意求得的”的論據,并作簡要分析。
4.請你具體說明第(6)段的論證思路。
參考答案:
1.相互欣賞和尊重;
樂于奉獻(慷慨大方);心靈相通(充滿愛,新生孤獨);誠實守信。
2.舉例論證、對比論證。
3.“略”
恰當的道理或事實論據均可。能結合“一切好的友誼都是自然而然形成,不是刻意求得的”這一觀點對自己所舉論據進行恰當的分析。
其次,兩岸書業有一個潛在的市場,這是一個幾十億甚至上百億人民幣的市場。正因為有這個潛在市場,兩岸圖書交易會作為實現這個市場的重要平臺,自然顯得特別重要,在這個平臺上。兩岸業界可以相互交流,增進共識,可以直接了解兩岸的出版信息,可以開展版權貿易,可以采購對方的圖書,可以洽談合作,共同做大做強華文出版產業。
師:請大家齊讀第1、2自然段。(以下教師從“食草類動物中的跳遠冠軍”一句引導學生品味文章中擬人手法的幽默風趣,進而欣賞了鐮刀頭羊的高大威武、光彩照人,并明確它的特殊身份)
師:下面我們玩的內容應該是――
生:學羊叫。
師:光學羊叫還不行,還得把“羊語”翻譯成漢語。(學生大笑)過去你們只做過把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把英語翻譯成漢語,恐怕沒有做過把“羊語”翻譯成漢語。鐮刀頭羊一共“咩”了幾次?
生:三次。
師:第一次怎樣“咩”的?請你學一學……有點不好意思是吧?沒關系,咱們是“玩”么!把上課當成玩,就不構束了。
生:咩――
師:不行,這只是“咩”,不是“哀咩”,再“哀”點。
生(努力進入“哀咩”的狀態):咩――
師:這回不錯。是什么意思?再翻譯一下。
生:唉,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師:“心有余而力不足”這個詞語用得好,不愧是“小才女”。
生(非常動情地):唉!無能為力啊!(學生笑)
師:真好!第二次是什么時候“咩”的?
生(讀):灰黑色母斑羚的身體已經籠罩在彩虹炫目的斑斕光帶里,眼看就要一腳踩進深淵去……
師:再學一學。
生:咩――咩――
隨筆: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在學生對文本整體感知和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抒感,然后虛擬情境,通過“學羊叫”讓學生入情入境進行體驗感悟。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在這里教師通過“學羊叫”“翻譯羊語”,引發學生的興趣,進而讓學生領悟了從鐮刀頭羊身上所折射出的人性的光輝。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興趣濃厚,不僅表演出了鐮刀頭羊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哀鳴,而且體會到了他欲護群羊而不可得的至哀之情,并理解了文本要贊揚的“心甘情愿為下一代開辟一條生存的道路的精神,贊揚在面臨種群滅絕的關鍵時刻,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從容走向死亡的精神”。在創設的教學情境中,教師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引導學生由被動到主動,由不好意思學羊叫到自然大膽地表演,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蘊藏于這種教學活動中的歡樂與愉悅,從而達到促進學生主動思考、積極體驗的目的。
課堂上學生活潑愉快的親自參與、形象逼真的模擬、充滿想象力的對話正是學生自身體驗的表現。這種在欣喜中獲得意義的體驗將影響學生對周圍事物和自身生活的態度。輕松、愉快的氛圍或情緒,能使人產生超強的記憶力,能活躍創造性思維,充分發揮心理潛力。教師創設一個輕松愉快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情境是極其重要的,學生在形象又直觀的情境刺激中對情感的把握和體驗會更準確、深刻。
案例二:《那樹》課堂教學實錄片段
師:請同學們用贊嘆的語氣把題目讀出來。
生(齊):那――樹――啊!(飽含贊美之情)
師:找出文中贊美“那樹”的句子,用類似的感情讀出來。
生:那裸樹立在那……稀稀落落幾處老式平房時,它就立在那里。(語氣舒緩,重讀“立”字,表現那樹的堅毅)
生:于是鳥來了,鳥叫的時候……樹下有更黑的黑暗。(語調輕柔,讀出那樹對人的蔭庇)
生:入夜,毛毛細雨比貓步還輕,跌進樹葉里匯成敲響路面的點點滴滴,泄露了秘密,很濕,也很有詩意。(美美地讀,營造出詩情畫意的美)
生:任憑頭上已飄過十萬朵云,……上帝曾說:“你綠在這里,綠著生,綠著死,死復綠。”(語氣鏗鏘有力,表現那樹的執著、堅定)
生:老樹是通靈的,它預知被伐,將自己的災禍先告訴體內的寄生蟲。(重讀“通靈”“先”,體現那樹的善良)
師:下面用痛苦的語氣把題目讀出來。
生(齊):那――樹――喲!(飽含痛苦無奈之情)
師:找出文中表現“那樹”痛苦無奈的句子,并用類似的情感讀出來。
生:只有那樹被一重又一重死魚般的灰白色包圍,連根須都被壓路機碾進灰色之下。(讀得非常沉重、緩慢,表現那樹的痛苦遭遇)
生:啊,啊,樹是沒有腳的。樹是世襲的土著,……即使是神話作家也不曾說森林逃亡。(讀出激憤之情)
生:啊!所以那樹,胃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勞無用的貢獻,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把在“星空下仰望上帝”讀得無限痛楚和無奈)
生:那樹僅僅在倒地時了一聲。(讀成降調、輕聲,表現那樹舉重若輕,坦然領死)
生:夜很靜,像樹的祖先時代,星臨萬戶,天象莊嚴,可是樹沒有說什么,上帝也沒有。(讀得莊嚴、肅穆,像給那樹唱挽歌)
一是利用國旗下演講活動,校委會向全校師生發出倡議: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凝心聚力,愛惜糧食,杜絕浪費,文明就餐,安全就餐。共創節約型校園、節約型社會。
二是開展“愛糧節糧,食品安全從我做起”主題班會活動,教育學生節約是美德,節約是品質,節約更是責任,自覺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節約每一粒糧食,抵制和反對浪費糧食的行為,養成愛糧節糧的良好習慣;
2003年3月11日中午,王芳在丈夫的陪同下來到馬鞍路某發屋。進店后,王芳給丈夫遞了個眼神,她看了看墻上的手提包,又看了看正在做頭的老板。只一秒,丈夫李強立即明白了妻子的想法。
李強先是走上前與老板攀談,當他把擋住老板視線的“角度”選好后,看了妻子一眼。王芳也心領神會,麻利地拿下墻上的包,夾在自己大衣內,她回頭瞟了一下丈夫,又望了一下外面,李強完全明白了妻子的意思,“我們吃完飯再來算了,難得等。”李拉著王的手若無其事走出發屋。
1小時后,巡警在馬鞍路另一理發店內抓獲了準備再次作案的王芳和李強。
訓練2月夫婦倆“心有靈犀”
1 概述
城市軌道交通正面向多元化發展,軌道交通、地鐵、軌道交通等構成了城市綜合軌道交通網絡,其中軌道交通作為一種快速、高效、環保、高技術含量的運輸方式,正受到社會越來越廣泛的重視。
軌道交通車輛運行對軌道平順度要求極高,對下穿既有軌道交通工程橋梁的城市道路的施工關乎軌道交通工程運營安全和行車舒適度。道路以路塹下穿軌道交通工程橋梁,如果交叉處開挖深度較深,其施工過程中可能會對軌道交通工程橋梁基礎及墩身產生影響,并會反映到橋上設置的軌道結構上。
文章基于A道路下穿軌道交通工程橋梁項目,研究道路施工時橋梁的基礎受力、墩頂位移等,分析其對軌道交通工程橋梁的影響是否安全可控,并對A道路的設計和施工提出意見及措施。
2 工程概況
軌道交通工程A道路特大橋采用(35+55+35)m連續梁跨越A道路,A道路在中墩7號墩和8號墩之間穿過,軌道交通工程橋墩均采用矩形橋墩,墩底尺寸3.6×3.8m,橋墩高度17.5m,承臺尺寸寬×長×厚=8.0×9.0×3.0m,承臺接8-Φ1.2m鉆孔樁,樁長分別為20.0m(7號墩)、18.5m(8號墩)。
交叉處A道路為路塹,開挖深度約6.5m。A道路與軌道交通工程線路軸線之間夾角約為85°,A道路人行道邊線與軌道交通橋墩最小距離0.17m。(如圖1所示)
3 有限元模型
文章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軟件ABAQUS建立施工區域有限元模型進行數值分析,并充分考慮巖土材料非線性、樁同作用等因素。取軌道交通工程A道路特大橋7#、8#橋墩與其周邊土體為主要分析對象建立有限元數值分析模型。
模型Model-1、Model-2分別用于分析7#、8#橋墩受A道路開挖的影響。模型中建立了橋墩、承臺及承臺底面以下的土體。承臺頂面以上土體以荷載形式施加,通過調整土面上的壓力分布形式模擬整個路面開挖過程。土體模型尺度為(長、寬、高):60m×60m×40m。模型整體如圖2(a)所示,橋墩及基礎如圖2(b)所示。
Model-1模型共有150074個節點,143660個單元;Model-2模型共有119098個節點,111446個單元。模型中包括了土體、橋墩基礎兩個部分,全部由六面體單元C3D8R組成。土體與基礎之間采用面對面接觸形式連接以模擬樁土作用。
4 計算結果
4.1 對軌道交通工程7號橋墩的影響
4.1.1 基礎受力分析
根據Model-1的計算結果,提取了7#橋墩基礎3#角樁的側摩阻力、樁身軸力等參數,以評估橋梁樁基承載力是否受到影響。
由圖3可知,樁基下部樁側摩阻力在開挖后有較明顯的減小,且靠近開挖土體一側的樁基下部在挖后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負摩阻力。其原因是,上部土體開挖后,下部土體的地應力得到釋放,土體向上隆起,并通過承臺將基礎向上抬起,故而樁基下端與樁周土體發生一定程度的反向滑移,引起樁端摩阻力降低。但樁側摩阻力絕對值較小,不大于3Kpa,可以認為開挖前、后的樁側摩阻力變化對樁基承載力影響不大。
從圖4可知,開挖后樁身軸力小于開挖之前樁身軸力。其原因是,土體開挖后,土體局部隆起,向上擠壓承臺底部,引起樁身軸力減小。此時基礎承臺底與樁底承受的荷載重新分配,承臺底部土體承載增大,樁端土體承受荷載減小。樁身軸力的減小對于樁基本身以及樁端下部的土體是有利的,但仍需要研究承臺底部土體承載力是否滿足要求。提取了開挖前、后承臺底土體上表面接觸壓力云圖,如圖5所示。
由圖5知,開挖前承壓土面區域最大壓應力為36.8Kpa,局部最大壓應力可達55.3Kpa;開挖后承壓土面區域最大壓應力增大為45.3Kpa,局部最大壓應力可達67.9Kpa,滿足規范要求。
4.1.2 基礎變形分析
圖6則為開挖前、后基礎與土體之間的變形關系圖,土體在橋墩基礎位置處發生不均勻隆起,引起承臺上浮并使得承臺朝開挖段相反方向發生偏轉,基礎的隆起和偏轉會導致橋墩發生豎向及順橋向位移。
表1列出了各工況下7號墩墩頂中心位置的各個方向上的位移增量,可知工況1引起墩頂中心上浮量和順橋向位移量最大,最大值分別為1.149mm和3.031mm;工況4引起的橫橋向位移最大,最大值為1.050mm。
表1中豎向位移向上為正,順橋向位移指向線路前進方向為正。
4.2 對軌道交通工程8號橋墩的影響
4.2.1 基礎受力分析
根據Model-2的計算結果,提取了8#橋墩基礎1#角樁的側摩阻力、樁身軸力等參數,以評估橋梁樁基承載力是否受到影響。
由圖7可知,樁基下部樁側摩阻力在開挖后有較明顯的減小。其原因是,上部土體開挖后,下部土體的地應力得到釋放,土體向上隆起,并通過承臺將基礎向上抬起。故而樁基下端與樁周土體發生一定程度的反向滑移,引起樁端摩阻力降低。整體上看,樁側摩阻力絕對值較小,不大于3.5Kpa。所以認為該樁基在道路開挖前后的樁側摩阻力變化程度對基礎整體承載力影響不大。
從圖8可知,樁基角樁的軸力在土體開挖后也減小了。其原因是,開挖后土體局部隆起,向上擠壓承臺底部,引起樁身軸力減小,樁端土體承受荷載減小。雖然樁身軸力的減小對于樁基本身以及樁端下部的土體是有利的,但此時基礎承臺底與樁底承受的荷載重新分配,承臺底部土體承載增大,特提取了開挖前、后承臺底土體上表面接觸壓力云圖,如圖9所示。
如圖9(a)所示,開挖前承壓土面區域最大壓應力為35.6Kpa,局部最大壓應力可達55.3Kpa。如圖9(b)所示,開挖后承壓土面區域最大壓應力增大為39.5Kpa,局部最大壓應力可達59.2Kpa,滿足規范要求。
4.2.2 基礎變形分析
圖10則為開挖前后基礎與土體之間的變形關系圖,可以發現,土體在橋墩基礎位置處發生不均勻隆起,引起承臺上浮并使得承臺朝開挖段相反方向發生偏轉,基礎的隆起和偏轉會導致橋墩發生豎向及順橋向位移。
表2列出了各工況下8號墩墩頂中心位置的各方向位移增量,可知工況1引起的墩頂中心上浮量和順橋向位移量最大,其值分別為0.562mm和1.843mm;工況4引起的橫橋向位移量最大,其值為1.13mm。
表2中豎向位移向上為正,順橋向位移指向線路前進方向為正。
5 控制方案
(1)軌道交通工程橋墩范圍為人工填土,應采用坡度較小的邊坡,以保證邊坡穩定,并減小軌道交通工程橋墩承受的土壓力。
(2)道路開挖時應分層開挖,每層同步下降,避免產生過大土壓力。
(3)軌道交通工程橋墩附近人行道與道路之間高差大于40cm,軌道交通工程橋墩安裝防撞裝置,以避免車輛直接撞擊軌道交通工程橋墩。
(4)軌道交通工程橋墩附近路面禁止采用重型機械碾壓,應采取小型機械夯實,施工機械嚴禁碰撞橋墩。
(5)嚴禁在軌道交通工程橋墩附近堆放土方。
(6)施工過程中嚴禁抽取地下水。
(7)加強施工監測,對軌道交通工程橋墩附近一定范圍土體以及墩身進行動態化監控量測,密切關注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及橋墩變形。
(8)道路施工完成后,應及時對該段軌道交通橋梁上軌道平順性進行復測,根據測量結果決定是否進行軌道標高調整。
6 結論
文章對A道路下穿軌道交通工程A道路特大橋施工現場及橋梁基礎進行了三維仿真建模分析,模擬了A道路路塹開挖施工對橋梁所造成的影響。分析了橋梁基礎受力、變形等相關參數,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道路及管線開挖后,基礎及土體內力重新分布,樁體及樁端土體持荷降低,承臺底部及其下的土體持荷上升。計算結果表明,軌道交通工程橋梁基礎受力滿足相關規范要求。
(2)道路及管線開挖過程中引起7號橋墩短期豎向最大隆起
1.666mm、8號橋墩短期豎向最大隆起0.988mm,小于其上連續梁計算采用的基礎非均勻沉降值10mm,滿足連續梁結構安全需要。
(3)道路開挖后,6號墩基礎后期總的沉降量為0.8mm,7號墩
基礎后期總的沉降量為0.1mm,8號墩基礎后期總的沉降量為0.7mm,9號墩基礎后期總的沉降量為1.1mm,滿足墩臺均勻沉降量不大于30mm、相鄰墩臺沉降量之差不大于5mm的要求。
(4)開挖引起7號墩產生的順橋向位移3.031mm,8號墩產生順橋向位移1.843mm,由于7號墩為活動墩,8號墩為制動墩,梁體將跟隨制動墩發生移動,但實際情況下活動支座仍可對梁體產生一定的摩阻力,7#墩將限制整個梁體的順橋向位移,故梁體的移動距離必將小于1.843mm,該值在軌道交通軌道接頭位移變化容許范圍內。
(5)車輛輪載作用在承臺上引起的偏壓可能造成橋墩產生順橋向位移0.163mm(指向道路側),滿足規范要求。
參考文獻
[1]范力礎.橋梁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蘇潔,等.地鐵隧道穿越既有橋梁安全風險評估及控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5,34(1):3188-3195.
[3]顏志華.軌道交通橋梁結構設計與試驗研究[J].都市快軌交通,2011,24(3):70-73.
[4]鐵道第三勘測設計院.橋梁地基和基礎[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2.
[5]鐵道第一勘測設計院.鐵路工程地質手冊[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9.
1.巧妙迂回,擺脫“意外”
小學生常常會有意無意地跳出我們課前預設的框架,給我們一些“意外”,讓人措手不及,招架不住。教師可以將這些“意外”還給學生,通過巧妙迂回,引導學生,擺脫“意外”。
教學《二泉映月》第五自然段時,教師請學生說說阿炳積淀已久的情懷有哪些?學生尋詞引句,侃侃而談。當課正隨著教師精心設計的教案進行時,忽然一個學生站了起來――
生1:老師,我有一個不明白的地方,為什么阿炳一定要把自己積淀已久的情懷傾吐給茫茫月夜呢?
師:(數秒后)同學們,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值得我們思考,有沒有同學能告訴他呢?
(學生在愣了一下后,有的讀書,有的思索起來)
生2:因為阿炳生活困頓,又身患眼疾,他沒有親朋好友,只能將積淀已久的情懷傾吐給茫茫月夜。
生3:因為惠山的月夜是很美的,從課文的“月光如銀”“月光似水,靜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等詞語中可以看出來。我想阿炳一定是覺得這月夜太美了,情不自禁就傾吐起來,就像我們看見美麗的東西要情不自禁贊美一樣。(全班笑)
生4:月亮是光明的象征,夜雖然是黑的,但因為有了月亮,夜也亮起來了。阿炳向“黑暗中的光明”傾訴,表達了他對光明的向往,很合適。
生5:課文中有一句話:“他愛那照耀清泉的月光”,可見阿炳很喜歡月亮,把月亮當成了一個可訴心事的朋友,他就將自己積淀已久的情懷傾吐給它聽了。
師:說得真好!讓我們來當一回皎潔的月亮,閃爍的群星,來傾聽阿炳積淀已久的情懷吧。(播放《二泉映月》,讓學生欣賞)
該案例中,教師面對越來越有主見的學生,將自己擺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汲取學生傳送的信息,并在“棘手”時,適時施出“迂回”計――將問題反拋給學生,巧妙“救場”,不露痕跡的擺脫“意外”,使原本困窘的場面生成為課堂中的亮點。
2.循境直入,化解“意外”
小學生在閱讀中的感受、體驗常常是淺嘗輒止或朦朦朧朧,造成對文本解讀時匪夷所思的“疑惑”“誤讀”。作為學習活動組織者、引導者的老師,對此不能鄙夷不屑,而應充分發揮其平等對話中的“首席”作用,努力挖掘“疑誤”的潛在資源,并巧妙地融進教學中,循徑直入,引導學生在積極的探究性閱讀活動中與文本正確對話,獲得對文本意義的正確構建,在“疑誤”中創造出“精彩”,生成充滿活力的教學局面。
有時學生“個性化”的見解是由于對文本內涵的模糊解讀造成的,教師可以憑其敏銳的觸角加以捕捉,利用學生的認知沖突,巧妙地將“意外”轉化成挖掘文本內涵的契機。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疑誤”“意外”無可厚非地存在于閱讀之中,教師要善捕巧引,借題發揮,循境直入,化解“疑誤”,使學生感到學習過程不再是抽象的說教,枯燥的灌輸,而是充滿魅力和激情的探求活動。
3.棄案投新,引領“突圍”
課堂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學生活躍的思維掙脫教師的“牽控”,奔向“野外”。此時教師如果死抱教案將預設進行到底,那么課堂會出現僵局,步入冷場,猶踩“雷區”。面對“險急”意外,教師若隨機應變,放棄預設,誘導學生生成,那就可能成功“突圍”,迎來新天地。
其實,學生的思維“脫韁”帶來的不只是難堪,還有機遇和挑戰。“險急”之時,更需要教師機敏引領,彰顯教學機智和調控藝術。上述案例中,教師理智地、主動地“棄案投新”,終于化險為夷,成功“突圍”,那種峰回路轉后的暢達,更讓人刻骨銘心。
總之,課堂“意外”是智慧火花的閃爍,是課堂自然“曲線美”的展現。當教師遭遇課堂“意外”時,只要準確辨識,靈活應變,選擇合適的策略,定能演繹精彩的課堂。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9.
物理課堂教學實質上是教師忠實地執行物理教案的過程。最理想、最有效的物理課堂教學就是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最佳發揮下“節外生枝”,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在課堂中實際“生成”的情況,科學地對教案作出調整,要把教案當成是學生有效學習的預案,并根據學生在學習中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調整和完善。
例如:在講授“光源”這一節時,就有學生認為“月亮是光源”。如何解釋這個問題?我沒有作出直接的解答,而是要求學生對“月亮的亮光是其自身發光的原因,還是反射了太陽光的作用?”這一問題進行思考、討論、探究。并讓學生根據平時掌握和新收集到的有關月光的資料展開交流討論,將月亮與太陽進行比較,看看二者有哪些異同點。將學生廣泛收集到的信息歸納后列舉在屏幕上,要求學生根據屏幕提供的月光知識信息進行合理的想象和大膽推理。第一部分學生認為因為月亮和太陽一樣可以發光,所以月亮也是光源。第二部分學生認為月亮離地球的距離要比太陽離地球的距離近得多,但月亮的光卻沒有太陽強烈,所以月亮不是光源。第三部分學生認為月亮在空中沒有被任何東西擋住,如果月亮自身能發光,就不可能有“月圓”和“月缺”的現象,因此月亮不是光源。在綜合了學生討論交流的意見后,作出了明確的結論:月亮不是光源,不會自身發光,月亮是將太陽光反射到了地球上的。第二部分學生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日常生活中燈光離我們很近,但燈光沒有日光和月光強烈,然而其卻是光源。第三部分學生的理由很全面充分。如果說月亮是光源的話,那么人們看到的永遠是圓月。而事實上當太陽光照射月球的時候,有一部分光被地球擋住了,這使得月球一部分有反射光,而一部分沒有反射光,因此就產生了“月缺”的現象。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課堂教學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把“預設”和“生成”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地尊重“生成”,為學生思維構筑平臺,創造時空,促進生成,讓學生在生成中有新的發現、新的創造,新的感悟,新的收獲,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在培養提升學生創造性意識和能力的同時,使物理有效教學,高效課堂在學生的需求中“生成”和提高。
二、 忠于文本超越文本,創造全新生成境界
作為課程開發者、實踐者和實施者的教師和學生這一觀點,在新課程的理念中得到了進一步的明確。生成性、開放性、動態性、實踐性是課程的顯著特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學生和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是文本,在很大的程度上對學習過程的推進和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有著重要影響的是文本的內容和價值取向。新的課程觀要求教師與學生以互動“生成”的先進教學理念來向文本挑戰,并超越文本,努力為學生刨造一種馳騁想象、創新思維、積極探索的生成境界。
例如:在指導啟發學生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系”這樣一個問題時,學生們經過仔細的觀察、認真的體驗和廣泛的討論后,認為壓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與除了壓力的大小、受力面積的大小因素之外的物質的密度大小以及支撐面的軟硬程度因素有關系。對于學生們這樣猜想,我沒有簡單地否定,而是要求和鼓勵他們自己動手設計實驗進行研究,檢驗自己猜測是否正確。此外,因為這個活動有比較多的實驗器材,所以學生自己可以動腦筋設計出多個實驗進行探索研究。學生動手實際操作,通過細心觀察實驗的每一個過程的變化情況,進行分析、比較、歸納,最終形成出正確的結論。
三、 發揮生成資源作用,凸顯課堂教學亮點
眾所周知,物理課堂教學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的、發展的過程,也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和互動的過程。然而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對于那些在自己設想和預料之中的學生的答案是非常贊賞的,而對于學生的那些精彩的生成性答案,只是感到驚訝,表現出明顯的不重視,不會靈活機動地處理,不會因勢利導,不善于將生成資源很好地運用到教學中。因此,教師要正確對待和充分尊重生成,從有效教學,高效課堂的層面出發,科學地發揮動態生成資源的作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對話、互動,生成與建構了高效課堂,學生在生成中充分展現了自己的思維過程,使課堂教學亮點凸顯,效率更高。
例如:在教學研究影響塑料刻度尺形變的因素時,我要求學生暢所欲言,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影響塑料刻度尺形變的因素是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點。然而有名學生卻說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看法,我及時抓住這一點,生成一個新的教學過程:
教師:那么除了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點之外,能夠影響塑料刻度尺形變的還有哪些因素呢?
學生:塑料刻度尺形變可能還與塑料刻度尺其自身的彈性有關。
教師:大家思考一下,他的猜想對嗎?
學生甲:在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點都相同的情況下,如果塑料刻度尺自身彈性好的,那么其形變程度也就大。所以說這位同學的猜想是對的。
學生乙:如果說形變程度是相同的,那么塑料刻度尺自身彈性好的所用的力肯定要小一些。因此說這位同學的猜想是對的。
學生丙:雖然他們的分析有一定道理,然而我們用的是同一把塑料刻度尺,彈性程度是相同的。所以說這位同學的猜想是不對的。
教師:我們再認真地考慮一下,看看誰的分析更有道理?
學生們就此展開了認真的分析和熱烈的討論,最終形成了一致的意見:學生丙的分析有理,是對的。后面的教學實驗我們將采用“控制變量”法,使用的就是同一把彈性不變的塑料刻度尺。
名言名句本身意思雋永,膾炙人口,若能稍作改動,其使課堂錦上添花、出人意料之效呼之欲出。
例(一)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在“學會選材”的作文課上,學生信心滿滿,總認為自己的作文文從字順,特渴盼作文點評。然而本人素知某生的作文東拉西扯,選材不著邊際。于是乎本人在講臺上煞有介事,揚揚作文本說:“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亂銜泥?”學生先沉默了片刻,接著哄堂大笑。令人驚喜的是學生聽講的專注之心空前高漲。自然,這節課的效率極高。
例(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朝民歌《敕勒川》)
兩學生趁老師轉身板書之機動手動腳,本人卻對著黑板假作嚴肅狀說:“天蒼蒼,野茫茫,有人底下吊啷當。”學生你看我,我看你,竊笑不已。之后教室出奇的安靜,再看那兩位學生在眾生眼光的掃視下已是面紅耳赤、一臉誠惶誠恐的神情,一節課下來認真有加。
例(三)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沁園春?雪》)
客觀事物錯綜復雜,因角度不同,得出的觀點,結論也不同,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特別是在開放題的回答中,學生往往會出現“江郎才盡”的假象,本人仍在鼓勵說:“看風流人物,還有幾招。”言罷,學生緊張的身心得以放松,思考的欲望再度激起,后閱之,學生的切題答案異彩紛呈。
例(四)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某學生姓何,一次,老師點其回答問題,何生滔滔不絕,一氣呵成。同學對其出色的回答羨慕不已,本人趁熱打鐵,感慨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小何!”。小何同學受寵若驚,連說:“謝謝老師,謝謝老師。”這時周圍雷鳴般的掌聲隨即響起。
二、套改流行歌詞
流行歌曲歷來深受學生歡迎,但學生的是非分辨能力不強,有許多有礙身心健康的歌詞學生竟能達到耳熟能詳的地步。若能用套改之法,化害為利,教育的效果將遠勝于蒼白的說教。
例(一)相愛總是簡單,相處太難,不是你的就別再勉強。(任賢齊《心太軟》)
在考試中,學生審題不清便胡亂答題,越是容易的題目,越是錯誤百出。有的學生為了取巧,不管有用沒用,認為“答案出在文身上”,所以不經思考在原文中大抄特抄,眉毛胡子一把抓!面對學生自以為是、粗心大意的不良心態,本人不動肝火,而是在試卷講評課上不時地對“抓耳撓腮的后悔者”調侃:“答案總是簡單,做對太難,不是答案就不要勉強。”再看學生的表情是讓人恨又讓人痛,十之八九的學生其痛改前非之心簡直觸手可摸。
例(二)我承認都是月亮惹的禍,樣的月色太美你太溫柔。(張宇《月亮惹的禍》)
課堂上分小組的朗誦比賽已到了白熱化的地步。恰巧一選手朗誦時,擴音器突出故障,嗡嗡噪聲震耳欲聾,這選手頓時慌了,成績自然不理想,他聽著本組同學的責備之聲,想著自己的無心之過,神情沮喪萬分。本人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在點評時刻意特別強調:該學生準備充分,但為何慘遭失敗,這不是他的錯,請同學們用張宇的一首老歌把此情此景唱出來。“我承認都是話筒惹的禍,原來的歌聲太美你真不錯……”歌聲異常嘹亮,學生在哄堂大笑中予以理解,該學生也釋懷笑了。
例(三)愛江山更愛美人,哪個英雄好漢寧愿孤單,好兒郎渾身是膽。(李麗芬《愛江山更愛美人》)
一學生的作業老是“大紅燈籠高高掛”,本人在講評時,不無調侃地說“有人真怪,做作業時不但愛江山,而且更愛圓圈……”學生哄笑時,本人卻分明發覺那學生已低下頭,沒想到該學生第二次交來的作業做得準確無誤。真可謂“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2 問題設計要能起到激勵參與、強化思考的作用。問題的設計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有參與意識,激發他們的思考,學生的思維得以活躍,從而產生靈感的火花。比如我由古詩詞導入新課時設計了一個問題:“你從這些古詩詞中發現月亮的蹤跡了嗎?”班上的學生立即活躍了起來,連班上的幾名后進生都積極舉手。在聽了幾個同學的發言后,我接著問:“那么賈平凹筆下的月跡,又出現在哪些地方了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在文章中找出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了起來,認真地讀起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