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聯脫貧攻堅工作計劃匯總十篇

時間:2022-02-19 13:40:5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婦聯脫貧攻堅工作計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婦聯脫貧攻堅工作計劃

篇(1)

(一)統計年度平臺數據指標情況(截至2020年5月31日)

1、出生人口194人,其中:一孩75人(男45人、女30人),二多孩119人(男62人、女57人),無政策外多孩出生;死亡人口116人;新婚56例。

2、總性別比123。其中:一孩性別150,二多孩性別比108.7。

3、政策內二多孩孕情異常數22(孕情消失等),占期內出生比例18.96%。

4、補報往年出生比例3.6%。

5、綜合節育情況。二多孩出生綜合節育率100%,已婚育婦綜合節育率91.17%。

(二)健康脫貧工作全面實施

一是開展健康教育宣傳活動。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有針對性的開展健康教育活動,鎮計生辦、衛生院結合重大節日集中開展宣傳活動,同時,結合日常走訪,免費發放健康宣傳手冊、健康教育處方、健康教育物品等。二是聯合衛生院開展重點貧困村義診宣教活動,義診以送醫送藥為主要方式開展。

(三)全面兩孩政策繼續落實

一是繼續加大宣傳工作力度,為全面兩孩政策落實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二是全面落實一、二孩生育服務登記制度,促進服務規范。三是利用報表和全員數據對幾項主要指標進行月分析、月排名、月積分、月通報。

(四)計劃生育利益導向體系不斷健全

截至2019年度我鎮共有獎扶人員414人,擴面人員531人,特扶人員19人。2020年度我鎮新增獎扶69人,退出5人;新增擴面人員132人,退出16人;新增特扶7人,退出2人。截至目前,我鎮為17名節育獎對象發放資金22100元。落實城鎮無工作單位居民計劃生育一次性獎勵9人,發放資金14500元,并為14名村專干、24名特扶對象購買相應險種的保險。為了確保資金準確及時的發放到對象戶手中,我鎮組織專人通過財政涉農補貼“一卡通”發放給對象戶,確保不錯不漏一人,同時打卡造冊完成后通過發放資金告知書、短信、微信群、電話提醒等多種方式,及時告知群眾,提高了群眾對計劃生育利益導向工作的滿意度。

(五)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

做到宣傳倡導服務均等化,計生技術、優生優育、生殖健康服務均等化。開展留守兒童清理摸底調查工作,與學校、婦聯、團委、衛生院等部門共同開展活動關愛留守兒童健康,并精心挑選、編制關愛留守兒童為主題的宣傳品,融入到扶貧、扶助、幫扶農村家庭的活動中,共同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成才。

(六)計劃生育協會工作有聲有色

鎮計生協發揮會員多、聯系廣的優勢,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紀念活動,宣傳計劃生育政策、健康素養知識,增強了計生協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促進計生協會自身發展。利用計生協會"5.29"和會員日活動契機,充分發揮了協會成員帶頭、宣傳、服務、交流的職能作用,體現了"協會生命力在于活動,協會的凝聚力在于服務",把"關愛女孩"、"關注健康",送到了百姓心中,得到群眾一致好評,收到了滿意的效果,為人口計劃生育事業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七)努力樹立良好工作形象

一是著力提升計劃生育和健康服務工作群眾滿意度。印制、發放、張貼印有計生政策和健康服務等內容的《公開信》、《宣傳年畫》和健康素養66條等宣傳品2萬份。二是積極組織開展社會公益活動,聯合鎮衛生院、各村街衛生室等醫療機構進行義診活動40余場次。

二、下一步重點工作安排

(一)密切關注各項數據指標,以提高群眾對人口計生工作滿意度為出發點,提升我鎮計劃生育工作質量為目標,嚴格執行現行計劃生育政策,強化基層計劃生育工作管理。

(二)繼續抓好特殊人群和流動人口的計生管理與服務。強化流動人口管理工作,堅持以人為本,以政策法規為準繩,重點強化流動人口中重點對象戶的管理工作。

(三)加強宣傳教育工作。進一步深入宣傳全面二孩政策、關愛女孩行動、健康素養知識等,大力宣傳普及人口與計生法律法規、婚育新風和計生科普知識,切實提高群眾滿意度。

篇(2)

2020年是“七五”普法的收官之年,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組織協調好重點人群學法工作,包括青少年、農民工、城鎮工作人員、黨員和干部等,重點學習《憲法》、《人民調解法》、《新條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進一步提高重點人群學法、知法、用法的能力。

1、重點培訓。不定期舉辦普法骨干培訓班,今年來,我所共舉辦鎮級普法骨干、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培訓班各一期,參訓人員50余人次,村級培訓班14次,培訓人次100余人。

2、廣泛宣傳。半年來,我所共開展各類普法宣傳活動6次,發放宣傳單500余張,發放宣傳冊100余本,制定宣傳展板4塊,解答法律咨詢40余次。

二、依法管理,做好社區矯正工作

2020年上半年,轄區內在冊社區矯正對象33人,其中,解除社區矯正對象10人,接收社區矯正對象13人。為了把社區矯正工作做的更好,我所嚴格按照規定落實各個管理制度的登記手續,并按要求對社區矯正對象實行每周一和到所里見面,并匯報一周的思想情況,每周定期舉行思想教育和公益勞動,使其端正矯正態度,轉變其思想,使其順利回歸社會。對前來報到的社區服刑人員進行嚴格的入矯教育,使他們認識到社區矯正同樣是刑罰執行過程,以不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明確自己的在刑身份,找準自己的定位,端正態度,積極改造。

積極拓展教育方法,采取個別座談了解,電話匯報、報到、社區走訪等方式,及時掌握社區服刑人員的思想工作情況,幫助他們化解心理上的障礙。嚴格按照《省社區矯正對象獎懲考核暫行辦法》的規定,加強日常監督管理,不圖形式走過場,落實日常電話匯報、書面匯報和思想匯報工作,嚴格執行請假、會客等審批制度。落實走訪制度,及時了解掌握社區服刑人員的情況,強化監督管理,從而杜絕脫漏管、再犯罪等現象的發生。

三、積極推進法律服務工作,不斷拓展和規范法律服務領域

我所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進一步規范基層法律服務執業行為,以抓服務質量為側重點,深化法律服務“三進”活動,將法律援助工作方式從“等上門”變為“走下去”,依托村法律援助聯絡點,社區、婦聯、殘聯、社保、勞動、等部門聯系,為符合條件的群眾提供法律援助,以充分保障社會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和司法公正。緊緊圍繞和諧社區和拆遷中心工作,通過各種宣傳渠道深入開展法律援助宣傳,使廣大群眾,尤其是社會弱勢群體了解法律援助,懂得利用法律援助來解決涉法問題,爭取把“法律援助”打造成民心工程精品。

四、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建設,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員作用

切實加強司法所規范化建設,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在維護基層社會穩定中的“第一道防線”作用。緊緊圍繞鎮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充分發揮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的職能作用,當好鎮黨委政府依法行政的顧問和助手,努力做好排查社會不安定因素和調處社會矛盾糾紛工作,及時掌握動態,積極預防矛盾糾紛的激化,充分發揮基層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作用,半年來,,口頭調解各類糾紛151余起,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書面調解7起,調解成功6起。

2020年上半年,司法所抓住機遇,攻堅克難,負重前行,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上級要求還有差距和不足,如創新的思路和招法還不多;新的措施和舉措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和改進;法治宣傳的深度還不夠工作思路不夠創新,參與依法治理的力度還不強。

下半年工作計劃:

(一)配合黨委、政府不折不扣地做好精準扶貧及新農村建設工作。

(二)加強隊伍建設,提高隊伍總體素質。

(三)全面貫徹落實“七五”普法規劃,積極開展“法律六進”活動,結合本鎮實際,利用多種形式,宣傳工作,做好“七五”普法工作總結。

(四)按照上級要求,認真貫徹落實《社區矯正法》進一步做好社區矯正工作。

(五)加強對安置幫教人員的管控,做到底數清,去向明。

(六)深入做好人民調解工作,加強對人民調解員的業務培訓工作,充分運用村級調委會職能作用,認真抓好個人調解工作室建設。

(八)利用“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等重大做好法治宣傳工作。

篇(3)

一、發揮職能作用,健全暢通高效的工作機制

,街道婦兒工委進一步建立健全相關工作機制。一是落實婦兒工委例會制度。以專題例會、成員單位工作會議的形式進行工作部署;二是落實各社區、村匯報制度。各社區、村年初上報工作計劃,明確工作目標。年終報送工作總結,就實施綱要情況進行匯報;三是建立對策調研制度。根據不同時期、不同區域在實施綱要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組織和協調成員單位深入轄區開展調研,反復論證后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方案;四是建立督查制度。由街道婦兒工委牽頭,年末深入各社區、村對各項指標落實情況進行檢查驗收。

二、保障婦女兒童權益,引領婦女建功立業

切實保障婦女的勞動權益,拓寬婦女參與經濟建設就業領域,使廣大婦女享有充分的就業權利是婦女發展綱要規定的重要目標。隨著產業結構提升和經濟結構調整深入,下崗職工逐漸增加,特別是女職工再就業問題日益突出。街道婦聯在努力擴大婦女就業領域,增加婦女就業機會方面狠下功夫。一方面積極開展“巾幗社區服務活動”,依托社區為下崗女職工排憂解難。在社區建立健全了“轄區下崗人員信息網絡”、“本地區人才市場,用人單位信息網絡”,發揮再就業供需雙方的橋梁紐帶作用,做好女職工上崗的推薦工作。建立了職業介紹所、社區勞動保障站、街道勞動保障所,幫助825名婦女實現了再就業。街道勞動保障所及時掌握政策,為轄區143名下崗女職工辦理了享有減免一年半稅收的“明白卡”,為她們解決了實際問題。另一方面從開始實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來,積極爭取資金,重點對婦女低保對象實行動態化、規范化管理,基本上做到應保盡保。

三、堅持民生為重,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

認真貫徹執行《婦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切實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依法維護婦女的人身權利和平等的財產權利,為婦女提供法律援助。進行經常性的督查和執法檢查工作,加強和完善婦女兒童維權機構,從法律角度在社會、家庭等方面有力地維護了婦女的尊嚴和權益。

深入宣傳《法律援助條例》,采取各種措施減少和預防青少年犯罪案件的發生。加強對網吧、游戲廳等未成年人經常涉足場所的管理,一方面加強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能夠及時制止和控制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的發生。

充分發揮婦聯在婦女維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為加強對受害婦女的司法保護,街道婦聯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婦女維權工作新途徑,開展多形式、寬渠道、全方位的婦女維權活動。

在廣大女干部中認真開展“兩法”、“兩綱”和其它有關法律的宣傳,增強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教育轄區婦女依法保護自身的權益。建立健全婦女法律援助組織網絡,督促社區建立“法律援助中心婦聯工作點”,在以往的基礎上繼續鞏固街道婦聯在派出所建立的“反家庭暴力110報警中心”和婦女兒童維權崗,完善了街道群眾服務站和派出所建立的流動兒童法律咨詢工作站。切實做好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法律法規的宣傳,解決婦女來信來訪、咨詢等工作,街道群眾、來訪650件,制止家庭暴力12起。

四、積極開展各項活動,形成關愛婦兒良好氛圍

篇(4)

在教育精準扶貧方面,合作市教育局根據《合作市“1+17+1”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和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統一部署和要求,精心安排,狠抓落實,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改善辦學條件 推進均衡發展

“以前學校很簡陋,小平房,土操場,下雨天泥濘不堪,經過這幾年改薄項目建設,我們的校園真的變成了花園,環境優美,教室寬敞明亮,各種輔助設施齊全。”合作市佐蓋多瑪鄉中心小學校長華爾貢說出了全市鄉村學校廣大師生的心聲。

近年來,根據《合作市精準扶貧教育支持計劃實施方案》安排,市教育局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則,科學布局,爭取項目,把工作重點放在建好、辦好義務教育階段學校。

2016年,全市精準扶貧義務教育階段建設項目為17個,總投資1.1706億元,其中包含校舍新建、校舍續建、操場、圍墻等項目;同時,為14所中小學和教學點購置了學生床、課桌凳、食堂設備、安保設備及音體美教學器材和圖書;全市農牧村學生宿舍全部實現鍋爐、電暖供暖。

2016年,全市投入1762萬元新建4所雙語幼兒園,通過全省招教等項目招錄幼兒教師15名,轉崗16名,舉辦新幼兒教師崗前培訓8期236人次,緩解了農牧村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短缺問題。據了解,2013以來,該市累計投入6147萬元建成“雙語”幼兒園18所,在建幼兒園7所,全市鄉鎮幼兒園覆蓋率達到100%。

同時,合作以實施“全面改薄”項目為契機,加快中小學教育信息化“三通兩平臺”建設。2016年,投資590萬元為全市14所鄉村學校和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建設教育信息采集共享室14間和“班班通”資源共享平臺;投資302萬元為中小學配備“班班通”設備54套,計算機200臺,實現了農村中小學“班班通”和計算機教室全覆蓋。

完善資助工作 幫助學子圓夢

“我家的經濟條件差,以前父母為交不起學費發愁,現在享受國家優惠政策,學校管吃管住,我們可以無憂無慮地上學了”。合作市第四小學學生卓瑪草說。2016年新學期開學前,合作市開展了“金秋助學”活動,為考上大學的梁寧、包士維、當子吉等30名特困家庭學生每人發放助學金2000元,為拉毛才讓等10名學生每人發放700元路費補助。而這已是合作市完善學生資助工作的常態。

據了解,從2013年開始,合作市在全市開展農牧村貧困家庭學生建檔立卡工作,市教育局督促、指導各鄉(街道)完成了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平臺教育扶貧信息的采集和系統錄入工作,建立了貧困學生的電子信息檔案,構建了從學前教育到大學教育到戶、到人的教育精準資助體系,進一步明確了資助項目及標準,確保所有貧困家庭子女不因經濟困難而失學。

同時,將全市農牧村幼兒園營養餐經費納入市級財政保障范圍,足額落實;提高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專項補助標準,并持續發放家庭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繼續實行12年全免費教育,將高中免費教育經費列入年初財政預算,按照生均1000元/年標準落實公用經費96萬元,同時對合作戶籍家庭困難的高中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標準發放國家助學金,減輕了廣大農牧民群眾送子女入學的負擔。

在充分落實現行資助政策的基礎上,該市持續開展捐資助學活動,積極倡導社會團體和愛心人士設立特困學生救助基金,采取優惠政策疊加的方式加大對特困學生的資助力度,確保貧困家庭孩子的正常學習。以此,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與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同等對待,享受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同等政策,對城市低保家庭學生享受免學雜費和貧困寄宿生生活費補助。

做好招生工作 落實優惠政策

在實施貧困地區高校招生專項計劃方面,合作市不斷完善“制度公開、群眾監督”招生工作機制,高考前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網站、致家長的公開信、招生咨詢電話等渠道積極宣傳各項招生政策,特別是國家和省上出臺的貧困專項計劃、精準扶貧專項計劃、藏區專項計劃等政策。

市招生辦嚴把考生資格審查關,全方位為考生填報志愿提供指導服務,為農牧民子女上大學創造了更多機會。2014年以來,全市通過貧困地區專項計劃、精準扶貧專項計劃、藏區專項計劃共錄取貧困家庭學生205名,計劃推免和單招錄取534人。

2015年以來,合作市積極推行甘肅省內藏區“9+3”免費中等職業教育政策,讓未被普通高中錄取的初中畢業生繼續接受3年免費中等職業教育,絕不讓一個貧困生掉隊。目前,全市有152名學生在高職院校學習,136名學生在外地企業就業。

壯大師資隊伍 關愛鄉村教師

隨著教育惠民政策的逐步落實,合作市農牧民送子女入學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在校學生人數持續增加,各學校學科教師結構性矛盾突出,為應對新情況,合作市按照“缺啥補啥”的原則,借助全省招教、事業單位招考、特崗計劃等項目,通過“培、招、轉、聘”等方式,進行了“分層、分崗、分類”培訓和招聘,壯大了師資隊伍,提升了師資水平,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奠定了基礎。

隨著教師隊伍不斷壯大,新上崗教師人數不斷增加,各中小學、幼兒園,尤其是鄉村學校教師住宿成為一個突出問題,新來的教師多半未婚,遠離父母,要讓他們安心教書,必須提供基本的吃住條件。

2014年以來,合作市將鄉村教師周轉房建設納入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積極協調,爭取項目,做好教師生活保障工作。目前,佐蓋多瑪鄉中心小學等鄉村學校的教師周轉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確保了這些教師住有所居,安心從教;2008年以來,合作市將包括鄉村教師在內的全體教師納入全市干部職工每年一次的免費體檢之列,市教育局組織全市各學校教師按時參加體檢,體檢結束后為受檢教師建立健康檔案,醫生當面講解體檢結果,提出飲食、運動等方面的改善建議,幫助他們提高身體素質,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

“近幾年,市政府對教育上的投資力度很大,辦了許多民生實事,免費體檢就是一件很好的事。以前,老師們患了病之后才去醫院,現在免費體檢讓我們能及時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早期預防和治療,增強了基層老師的自我保健意識,有了一個好身體,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合作市勒秀鄉中心小學教師道吉才讓感慨地說。

另外,合作市在教師晉升職務(職稱)和評優選先時,也向農牧村學校、薄弱學校、一線教師、長期扎根基層的教師傾斜。將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納入高級教師職稱評聘范圍,激發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同時,想方設法籌措資金,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貼和班主任崗位補助等。

落實“三區”計劃 強化引領作用

根據教育部等五部委印發的《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實施方案》,2013年開始,省教育廳已連續三年為合作市選派“三區”支教教師65人,教師參與到各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校園文化建設等工作中。

支教期間,他們用豐富的知識、先進的理念為受援學校傳送經驗,讓更多的老師觀摩了支教老師的示范課,開闊了視野,更新了教育理念,改進了教學方法,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使支教活動起到了真正示范引領作用。

從2014年秋季學期開始,西北師范大學、河西學院、隴東學院、甘肅民族師范學院等高校先后選派學前教育本科專業學生80人到合作市鄉村幼兒園開展精準扶貧幫扶支教(頂崗實習)工作。

“在支教老師們的幫助下,學校創辦了各種社團組織,體育課、舞蹈課、音樂課都也開設起來了。支教老師還利用課余時間輔導留守兒童學習,給這些孩子們帶來了精神關愛,促進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支教老師們都年輕,學生們不僅喜歡聽他們的課,平時也喜歡和他們一起玩。他們開展的各類活動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給學校工作注入了生機與活力,也促使學校教育教學管理走向正規化邁進。”合作市加茂貢中心小學校長丹真貢保介紹道。

深入開展“雙聯” 幫助農民致富

合作市佐蓋曼瑪鄉地瑞村是合作市教育局的聯系點,自2012年“雙聯”行動開展以來,市教育局成立了“雙聯”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合作市教育局“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實施方案》,局機關全體干部與該村36戶貧困戶結成了幫扶對子。

根據“實施方案”及“干部個人幫扶計劃”,市教育局充分發揮教育行業優勢,緊密結合地瑞行政村的重點工作,通過政策宣傳、科技培訓、文化引領、智力扶貧等方式,全面實施幫扶計劃。局領導帶頭進村入戶了解村情民意,及時了解掌握幫扶村的動態信息和村民的個人信息,共同制定了扶貧工作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力求做到精準定位扶貧,不脫貧不脫鉤。

篇(5)

殘疾人是社會大家庭中的一員,幫助殘疾人擺脫貧困不僅是人道主義精神對全社會的基本要求,而且是黨的為人民服務宗旨和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具體體現。谷城縣委、縣政府一直很重視殘疾人扶貧工作。縣委、縣政府召開專題會議,就如何搞好殘疾人扶貧開發工作進行了認真的分析。

首先,從全縣殘疾人分布情況來看,有4萬多名殘疾人生活在農村,生活在自然條件較差的山區,解決殘疾人的脫貧問題,重點在農村,大頭在山區,必須走靠山脫貧、依山致富的路子;其次,從全縣的地理特色、資源優勢來看,谷城縣是一個“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區縣,80%的版圖面積是山區,解決殘疾人的脫貧問題,潛力在山區,優勢在山區,必須走靠山脫貧、依山致富的路子;再次,從全縣已有的扶貧開發成功實踐來看,可利用山區資源發展食用菌栽培、茶葉生產、花椒種植、特色養殖等項目。同時在開發上述項目的過程中,也涌現出了許多致富典型。因此,解決殘疾人的脫貧問題,有現成的模式,有典型引路,靠山脫貧、依山致富的路子是走得通的。

通過對本地情況的分析,我們得出結論:谷城殘疾人貧困的原因在山,發展經濟的優勢在山,脫貧致富的希望也在山。搞好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必須靠山脫貧,依山致富。

二、探索新途徑

(一)抓重點,發展種養項目。山區的優勢是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廣闊的山場資源。只要充分地利用這些資源,山區殘疾人的脫貧問題就有希望解決。因此,我們鼓勵和扶持殘疾人發展種植、養殖項目,取得了較好效果。

1.發展食用菌栽培。全縣山區到處都長有豐富的樺櫟木,而樺櫟木是栽培食用菌最好的原材料。谷城歷來有生產食用菌的傳統,技術力量雄厚,操作方法簡單易行,很適合殘疾人參加,缺的只是啟動資金。自1996年以來,我們利用康復扶貧貸款在4個鄉鎮滾動扶持了3500多戶殘疾人發展食用菌生產,每戶年增加純收入達800至1200元,為他們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五山鎮殘疾人蔡以芝夫婦,通過發展食用菌生產,不僅還掉了2萬多元的債務,而且蓋起了新樓房。

2.發展茶葉生產。谷城是全國聞名的茶葉之鄉,有規模的茶園4萬多畝,年產值8000多萬元。茶葉生產、管理技術容易掌握,勞動強度不大,因此有許多殘疾人參加。我們從資金、技術、銷售等方面對參加茶葉生產的殘疾人給予支持。資金方面,向殘疾人每戶發放1000元小額信貸,作為他們的啟動資金;技術方面,將技術資料翻印后分發給他們;銷售方面,讓殘疾人與茶葉公司簽訂銷售合同和收購保護價,使殘疾人加入到“公司+農戶”的農業公司中去,達到公司、農戶“雙贏”。殘疾人杜立江從事茶葉生產后,在政府的幫助支持下,如今已成為遠近有名的“茶老板”,年獲利3萬余元。

3.發展花椒種植。我縣冷集鎮地處漢江之濱,土質非常適合花椒生長。經過幾年的開發,如今已形成了萬畝花椒基地。花椒種植和茶葉生產、管理相似,勞動強度不大,比較適合殘疾人參加。我們對從事花椒種植的殘疾人按照茶葉生產模式對其進行扶持。1300多名殘疾人通過種植花椒先后實現了脫貧。肢殘人黃德軍自從種上了花椒后,他家的4.6畝花椒如今每年能獲利5000至8000元,相當于以前全家兩年的收入。

4.發展特色養殖。利用豐富的山場資源,扶持殘疾人發展養牛、養羊、養豬、養雞等項目,效果十分顯著。椐統計,全縣通過我們扶持的殘疾人每年可出欄牛1300頭,羊55000只,豬30000頭,土雞40萬只,產值達6500萬元,戶均增收300至600元。

(二)抓難點,納入全縣扶貧規劃,實現共同致富。

全縣3萬名貧困人口中,殘疾人就有1.6萬人,占貧困人口總數的53%。這么多的貧困殘疾人,單靠殘聯一個或幾個部門去解決是難以奏效的,而殘疾人扶貧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全縣扶貧攻堅的全局。農村殘疾人扶貧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解決貧困殘疾人溫飽問題并非一日之功。受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的影響,已脫貧的殘疾人還可能返貧。因此,殘疾人扶貧工作任重道遠,必須將殘疾人扶貧納入全縣扶貧規劃,統籌規劃,統一安排。

近年來,谷城縣委、縣政府針對殘疾人扶貧工作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從資金、技術、物資上對殘疾人給予傾斜支持。同時,在全縣廣大黨員、干部中間廣泛開展“一助一”、“結對子”等多種形式的扶殘助殘活動,號召廣大黨員干部每人幫扶一戶貧困殘疾人,用3到6年的時間使他們擺脫貧困。縣四大班子領導帶頭參與,率先垂范。縣長李傳寨對所包特困戶采取定期專訪、幫扶的辦法,使所幫特困戶一年內就走出了困境。這些措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三、實現新突破

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是一項難度大、涉及面廣的工作,縣委、縣政府從加強組織領導、加大資金投入、加強技術培訓等方面入手,努力使我縣殘疾人扶貧開發取得新的突破。

1.強化組織領導。縣政府成立了以分管縣長為組長,扶貧辦、民政、財政、科技、農業、勞動、婦聯、團縣委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我縣的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工作。為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縣政府辦公室專門印發文件,對每一個成員單位的職責給予了明確。

2.強化資金投入。殘疾人之所以長期貧困,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啟動資金。我們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每年拿出50萬元,專項用于殘疾人扶貧。同時,由縣政府出面與金融部門協調,每年由縣殘聯向銀行承貸100萬元,滾動扶持500至800戶殘疾人脫貧(每戶發放小額貸款1500至2000元)。另外,縣政府還要求縣直機關黨員干部每人包扶一名殘疾人,每年幫扶資金不少于200元。這樣,全縣每年用于殘疾人扶貧開發的資金可達200萬元。

3.強化技術培訓。全縣農村殘疾人中,80%以上的殘疾人具有勞動能力。然而山區的自然條件十分惡劣,致使他們參加勞動實現自食其力的機會十分有限,再加上農村殘疾人文化程度偏低,要想使農村殘疾人實現就業,其難度可想而知。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在制定工作計劃時,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對有一定文化知識、就業能力和就業要求的殘疾人開展多方面培訓,提高殘疾人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

篇(6)

據《__區國民經濟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__年底,__區農村人口共有71萬人,其中壯年勞動力36萬人。據抽樣調查分析,當前,__區農民文化素質偏低,科技素質低下,政策、法制觀念淡薄,思想道德素質落后。

1.農民的文化素質偏低。農民文化程度是農民文化素質的重要衡量標準。從抽樣調查的142個對象來看,小學文化程度的占2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4,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3,可以看出,農村在家務農的勞動力以初中文化程度為主,整體素質偏低,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在法國,7以上的農民具有大學文憑,60的青年農民具有中專水平;在德國,7的農民具有大學文憑,53的農民受過2~3.5年的職業培訓;日本農民中,大學畢業的占5.9,高中畢業的占74.8,初中畢業的占19.4。

2.農民的科技素質低下。目前,__區農民農業生產技能素質正在由掌握傳統生產技能向開始運用現代生產技能轉變,但仍與加快農業科技發展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據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目前__區留在農業生產領域大多是35歲以上、文化素質較低、思想滯后的勞動力;在現有的務農人員中,參加過農業技術培訓的只占22,認為沒時間也沒必要參加科技培訓的占31.2;擁有農業生產一技之長的只占10。雖然近兩年來,隨著陽光工程的實施、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民辦職業教育的興起,__區約有15000余名農村勞動力接受過職業培訓,且有1229人獲得技術等級證書,但是僅占__區農村勞動力的0.34。由于務工技能素質低,外出務工人員普遍都是干重活拿低薪。據調查,__區有53的農民利用農閑時間在本地打零工,從事的大多是“提灰筒”、搬運工之類的沒有技術含量的體力活。

3、政策、法制觀念淡薄。經過近幾年的宣傳教育,農民的政治素質和法律素質都得到了很大提高。95以上的農戶對黨的政策表示擁護,85以上的農民表示會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遇到正在實施的犯罪行為時會迅速報警。但仍有一部分農民政策水平低下、法制觀念淡薄。在政策掌握方面,有的甚至連涉及切身利益的政策也不了解。如“糧食直補”已發放到位,可有些農民只知道給自己發了錢,至于發的是什么錢,發放標準是什么、應該發多少都不清楚。至于“農機補貼、村村通工程、陽光工程”這樣帶來間接效益的政策更是一無所知。還有些農民缺乏法制觀念,在遇到傷害時,要么懦弱忍讓,要么威言恐嚇,要么暴力相向,要么濫用私刑,不會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從而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傷害。

4、思想道德素質落后。當前,封建迷信活動在農村地區比較常見,農閑時節農村聚眾帶彩抹牌賭博現象屢見不鮮,不少人相信天命,相信迷信,封建意識在農村尤其是偏遠地區仍比較濃厚。同時,農戶之間缺乏團結互助精神,小偷小摸、順手牽羊的事情時有發生。

二、造成農民素質低的原因分析

據調查分析,造成農民素質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農民自身的原因,也有素質教育方面的原因。

(一)農民自身的問題和原因。主要是三方面造成農民缺乏學習主動性,影響素質提高。一是目光短淺,存在短期行為。大多數農民包括一部分基層干部對自身素質狀況不能正確認識,缺乏憂患意識,形成了觀念上的近視。相當一部分農民只看眼前利益,輕視文化知識和科學技術的學習,認為學習技術耽誤生產,上學還得花錢,搞生產多少能掙點錢。這種短視行為扼殺了獲取知識技能的欲望,嚴重阻礙了文化科技素質的提高。二是小農意識濃厚。大多數農民安于現狀、小富即安、不思進取,缺乏創新精神,追求自給自足的生活。尤其對那些年齡偏大的農民來說,只會沿襲傳統種植辦法,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既想致富,又不敢擔風險,不同程度的存在著“等、要、靠”思想,把農副產品的銷售、價格的提高、市場風險的規避都寄托在政府身上,政府倡導什么,他們就種植什么,缺乏發現市場的敏銳性和捕捉機遇的能力。三是自身封閉。部分農民不愿意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信息,整天囿于自己生活的小圈子,視野狹窄,以“小家”為中心,得過且過,既不主動了解政策、學習政策、研究政策,運用政策來引導農業生產,也不愿學習法律,維護自身權益。

(二)農民素質教育工作方面的原因。多年來,為提高農民素質,農業、科技、文化、教育等相關單位做了大量服務性工作,政府相關部門通過辦班培訓、示范帶動、開通農業直通車、送科技下鄉、開辟農業專欄等,為農民提供多渠道的農技推廣和教育培訓服務,但對農民教育工作的滯后和不足,使得農民素質未能盡快、有效提高。

一是教育工作分部門開展,缺乏總體部署。目前,__區承擔農民培訓任務的有農業局、科技局、教體局、扶貧辦、鄉鎮企業局、黨校、團委、婦聯等八家單位,各單位的上級業務部門都安排了培訓任務。由于缺乏總體規劃 ,統籌安排,辦班培訓時都是各自為政,培訓內容、對象往往出現重復交叉。而“上邊千條線,下邊一根針”,無論哪個部門到鄉鎮辦班,鄉鎮都得組織一次,加大了組織難度,難于取得實效。

二是科技培訓鏈存有斷點,培訓方式有待改進完善。就__區來講,一個完整的培訓鏈是由區農業、科技部門辦班培訓村組干部、科技大戶、農業骨干,然后發揮他們的組織帶動作用,把學到的知識再傳授給農民。但由于有一部分接受過培訓的村組干部、科技大戶、農業骨干回去后并未將農民組織起來進行培訓、傳授,從而導致培訓鏈中斷,造成同一個村同一個人參加多次培訓,而其他一般群眾從未直接參加過培訓。目前的培訓方式也缺乏靈活性。農村組織培訓,大多都在集鎮上,農民參加一次培訓要跑很遠的路,很不方便,有的農民就不愿意去。

三是職教、成教滯后,主陣地作用未能充分發揮。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是農民接受二次教育的重要途徑。然而__區職業教育起步較晚,技能教學設施普遍陳舊,師資力量比較薄弱。同時,全區13所鎮化技術學校和329所村成人技術文化學校由于缺乏經費,基本閑置處于閑置狀態,致使農民接受二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不能充分發揮。

四是文化事業發展不夠,不利于農民素質的加快提高。__區農村文化建設發展不平衡,文化設施建設嚴重不足。全區13個鄉鎮文化站只有4個達到省定面積標準,而有5個鄉鎮文化站因站舍破爛,已基本無利用價值。稅費改革后,由于無經費來源,村級文化活動室普遍處于癱瘓狀態,目前,全區設有圖書室的村只有47個,而各方面設施條件好一些的村級圖書室也只有張灣洪山頭、古驛余溝村、朱集馬溝村。同時,農村文化力量也嚴重不足。農村和農民題材的節目十分有限。廣播電視這種對當前農民思想文化有著重要影響的傳播工具,很少討論農民群眾面臨的思想問題、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農民題材的文藝節目更是少得可憐。以往的電影下鄉村巡回放映、劇團下鄉村巡回演出已明顯地減少,不少地方的農民群眾一年到頭難以看上一部優秀的電影、一臺好戲,更不說通過文化事業潛移默化農民觀念,全面提高綜合素質了。

三、新形勢下做好農民素質教育的幾點建議

加強農民素質教育,提高農民整體素質,是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實現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偉大目標的基礎。農民素質的提高,有助于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勞動生產率和增加收入能力,有助于增強農民群眾妥善處理農村社會矛盾、管好農村事務、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能力。總之,加強農民素質教育,是從根本上解決新時期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一條重要戰略途徑。目前,加強農民素質教育,一方面要大力加強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村成人教育,加強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要將有限的教育資源利用好,在加強正規教育的同時,通過黨在農村的政策和工作,充分調動農民學習的積極性,依靠農民自己的力量,在農村中形成一種學科學、重教育的氛圍,使農民素質教育成為一種群眾性的自覺活動。當前,加強農民素質教育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1、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科學制訂總體目標規劃。加強農民素質教育、提高農民素質是一項長期、系統、復雜、龐大的工程,它涉及到教育、農業、科技、勞動、財政、司法、人事等等多個部門,并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支持。如果沒有良好的組織領導做保證,勢必造成各自為政,一盤散沙的局面。因此,區委應高度重視,成立區農民素質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農業的副書記任組長,分管農業和教育的副區長任副組長,區教育局、區財政局、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區農業局等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專門負責對農村教育工作的指導和協調工作,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科學制定總體目標規劃。當前,應結合新村建設,制訂農民素質教育的任務目標,依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穩步提高農民素質,服務新村建設。爭取用五年左右的時間使全區一半以上的農戶戶均有一個科技明白人,村村有3—5名大學生,10名以上中專生,具備條件的16—45歲農民參加過培訓。用十年的時間,使農民的文化素質由以初中文化水平為主轉向以高中文化水平為主,受訓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與從事現代農業生產的基本要求相適應,主要村干部具有大專以上的學歷文化;90以上的青壯年農民的科技、政策、法律水平有較大提高,掌握2—3項農業實用新技術,具有搜集、分析、運用信息的能力和學習使用新技術的能力。

2、有效整合教育資源,提高培訓質量和效益。如前所述,__區承擔農民培訓任務的單位有八家,在培訓時相互之間缺乏溝通,導致教育培訓零散無序,成本高、成效較差。因此,應將__區的農民教育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集中優勢兵力攻堅。在每年年初,有培訓任務的單位可將培訓計劃上報給區農民素質教育領導小組 辦公室,由辦公室根據各單位培訓計劃,綜合全區情況,科學安排全年培訓工作計劃,明確培訓對象、培訓任務、培訓目標和方式,避免重復交叉和撞車。在培訓時,可將教育對象分為留守農民、轉移農民、農民骨干、農村黨員干部等幾個層次,有針對性地開展分類教育,確保各個層面的農民既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形勢政策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傳統美德教育等“公共科目”教育,又接受黨員先進性教育、科技知識教育、市場營銷知識、就業技能培訓等“專業科目”教育。同時,健全培訓網絡。在職業教育上,充分發揮區職教中心、區黨校、農廣校作用,充實和完善一批民辦教育培訓機構,加強實習基地建設,完善教學培訓條件,擴大培訓規模;在農技推廣上,可借助教育部門的遠程教育網絡,由各鎮組織,充分發揮鎮、村成人技術學校的作用,讓農民就近學習,提高培訓質量和效益。同時,健全培訓監督考評機制,確保培訓鏈完整。從培訓單位到村組干部、農業骨干,應做到目標明確,職責清晰,從而避免培訓斷點出現。

上一篇: 數據分析材料 下一篇: 基層支部黨建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 最新国产精品自产在线观看 | 夜鲁夜鲁夜鲁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亚洲精品专区人妖系列 |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字幕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