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8 16:45:5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中級經濟師專業技術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1 教學內容缺乏實用性
對于經濟類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高等數學的目的是:掌握高等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思想方法,并為學習后續課程和以后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數學方法和技能。但是,大部分的經濟類高等數學教材理論性過強,導致教學內容并不能滿足經濟類專業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大部分教材內容上只是理工類專業高等數學教材的簡化,過多的強調數學邏輯的嚴謹性,沒有同經濟類學科知識緊密聯系起來,與經濟領域相關的案例較少,導致學生應用數學思想和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不足。這樣一來,所學知識缺乏實用性,因而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學習高等數學的過程中,學習效果就會較差,教學要求難以完成。
1.2 學生的中學數學基礎較弱
早在十幾年前,我國的大學教育就已經由精英教育逐步轉為大眾教育,大學的錄取比例不斷升高,一大部分經濟類專業的學生是文科生,于是一些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進入經濟類專業,與純理科班的專業相比,數學基礎差距較大,在高等數學課程的講授中,并不能完全兼顧。另外,高等數學屬于公共課,大部分是大班上課,學生人數較多,且是多班級選課,如果要實施分層教學法,難度較大。高等數學課程具有抽象、邏輯嚴謹的特點,一半以上的學生在學習方法上存在不足,不善于總結,學習效果較差。
2 經濟類專業高等數學教學中的幾點認識
2.1 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根據經濟類專業高等數學的教學要求和任務,教師應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方式上,應當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比如每章拿出一節課,選取典型的習題,讓學生去講解,教師總結和評判,這樣一來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在講課過程中盡量弱化數學的抽象性,多結合實例,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實用性。而對于一些在黑板上難以表現的問題,比如旋轉物的旋轉等,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進行展示,有助于學生對于問題的理解,只有通過兩者相結合的方式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2 擴充教師的經濟類專業知識,充分理解經濟與數學的關系
為了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解決經濟類問題的能力,教師應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素質。對于高等數學的理論知識,數學教師要努力做到精;對于經濟類專業知識,數學教師要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體系。首先,數學教師可以通過與經濟類專業課教師的交流和溝通,了解經濟學科對數學知識的要求,明確教學內容的側重點;其次,數學教師還應學習一些數學與經濟交叉的理論和案例,以便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經濟的密切聯系。另外,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與經濟學的教師進行探討,交流經驗,相互學習,以便擴充新知識,掌握新的概念,進而不斷豐富自己的經濟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2.3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興趣是學習最有效的動力,只有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才有可能使學生學好高等數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介紹相關的數學史和高等數學在經濟領域里的應用,使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歷程,了解高等數學在經濟領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高等數學的實用性,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
2.4 利用現代網絡技術進行網上輔導和答疑
高等數學的知識點較多且較為煩瑣,相關題目的靈活性較強,應充分利用高等數學精品課程網站,在網上對學生進行高等數學輔導與答疑,這樣就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效果。另外,學生可以通過網上平臺對學習情況進行自測,進一步找出自己知識的弱點,明確自己應加強的知識點,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可以在講課之前對內容進行預習,并為學有余力的同學開設數學建模訓練,為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做充分準備,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
2.5 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
一、室內設計與景觀設計的特性與就業現狀
1、室內設計的專業特性與發展前景
室內設計專業在中國以及世界范圍都是一門發展得較為成熟的專業。在八十年代初期,室內設計專業(又稱裝潢專業)就已經成為了藝術專業特別是設計方向最主要的專業之一。至此將近四十年的時間里,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一直情況良好,這和中國的時代背景和政治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改革開放后,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從沿海城市開始,城市化進程速度之迅猛讓全世界都為之震驚。農民、工人加上本科教育擴招后畢業的大量學生涌入沿海以及經濟教育發展良好的一二線城市,隨之產生的就是居住、醫療以及消費等各種問題。供不應求的樓市導致了在這些城市里,早期的五層樓甚至更低的住宅大量變成了現在的超高建筑。這樣的超高型建筑就必然會需要大量的室內設計師,產生大量的室內設計工程。
2、景觀設計的專業特性與就業現狀
大量的工作機會吸引了更多的學生報考,甚至可以說,大部分學生在報考環境藝術專業之前,對這個專業的理解就是室內設計。然而,現在學科與學科之間的劃分越來越精細,每個學科自身也越來越獨立,在早期隸屬于建筑和城市規劃專業中的園林景觀設計專業也首先在美國發展成為了獨立的景觀設計學科(Iandscape Design),景觀設計學科是主要研究自然景觀要素以及人工景觀要素,是一門與地理、氣象學、植物學、生態學以及人文歷史互相交融聯系的一門學科。在具體的項目中,除了建筑物本身和室內硬裝軟裝,景觀設計主要負責實施道路的規劃、植物的選擇、景觀小品的設置以及歷史文化的相匹配。初步看來,景觀設計學科是一門比室內設計學科更需要綜合知識和多學科融會貫通的專業。那么我們從可提供的就業前景來研究,一個中小型的居住區樓盤,一棟民用居住樓根據其戶型的不同,大概會產生將近80到120個室內設計工程,而景觀設計工程只會委托給一個景觀設計公司或者團隊,每個團隊內大概8到10人,室內專業和景觀方向的就業前景懸殊巨大。就業機會的渺茫導致了有些學生即使對景觀專業非常感興趣,也因為對前途的渺茫而隨波逐流,選擇了室內設計專業。
二、民辦三本類院校環藝專業的課程設置與存在的問題
1、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筆者作為一名在民辦三本類院校環境設計專業工作近五年的專業教師,對同類學校以及自己所在系部的專業課程設置較為熟悉。在大學一二年級時,大部分學校都會以設計基礎課程為主,這些課程包括建筑制圖與識圖、測繪、建筑初步以及小型建筑等,此類課程是環境設計專業和建筑專業的基礎核心入門課程。在大學三年級,就會逐步引入專業的分科,有室內設計原理以及手繪課程,景觀設計原理及設施及手繪課程,讓學生對兩門學科的區別與聯系有初步的理解與認識。只有了解了兩門專業方向不同的研究領域和現實意義,才能培養自己對其中一個學科的興趣。雖說在專業選擇的課程設置上,大部分學校在初始時都會均等的設置室內方向和景觀設計的課程,但是無論從教育大綱以及教學精神上,大部分民辦本科類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高年級分配專業時,都會將天平偏向室內方向,在講授初級專業課程時也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室內設計方向。最終導致選擇室內方向作為職業方向的學生數目遠超過景觀方向,那么在高年級階段到大四畢業階段,課程的設置最終成為了室內設計方向獨大的局面。
2、問題背后的綜合原因
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并不能單獨歸咎于就業率,雖然這種普遍的事實確實存在,但是現在景觀專業的發展前景以及人才需求量也非常的大。特別是在沿海等一線城市的商業高度發達區,或者是各類城市規劃設計院以及交通樞紐沿線,此類的景觀設計人才是相當匱乏的。民辦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的本科生的藝術專業基礎比一本類重點院校的學生稍顯薄弱,那么在本科時期的課程設置和教育模式就更為重要。而現在,基于此類現狀,大部分學校的教育方向都是把學生的就業傾向往市內設計師、基礎繪圖員或者效果圖的制作上引導。最終導致了高級設計人才大都是重點名校出身,而大量三本類環境設計的學生畢業后卻只能進入了大大小小的裝飾公司甚至售樓部。如果要改變這種一成不變、主觀并且被動的教育模式,就需要此類學校專業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觀念都要有根本的改變和進步。
在國內,任何一個能力較好的景觀設計團隊所招納的團隊成員一般都是有著較好的技術能力以及較高的學歷學位。所以,如果三本類院校的學習景觀方向的學生想要進入這樣的工作團隊,學歷上的拔高深造是很必要的。并且國家政策在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選拔政策并沒有苛求初始學歷,所以,院系以及專業教師應該鼓勵學習能力較強、有意愿深造的學生,繼續學習。一方面彌補學歷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加強專業技術水平。院系在學生的專業學習進入正軌的同時,應該做好職業規劃和引導,強調專業知識和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兩手都要抓,才能在大四畢業的時候不會面臨沒有心儀的工作也考不上研究生的兩難格局。
三、新思路下的三本類院校環藝專業課程設置
1、基礎抓牢、正確引導
一個出色的景觀設計團隊要求設計師具備獨立的設計能力和優秀的團隊協作能力,那么在課程設置上,民辦本科類院校環境設計專業的課程大綱以及核心理念就必須有根本上的轉變。首先,在基礎課程之后,應該對學生平均的教授室內設計方向以及景觀設計方向的專業課程,因為這兩個方向雖然學科性質差異較大,但是是相互交融并隸屬于環境設計學科的。一個優秀的設計師,這兩個學科都應該都要有所涉獵,然后主修一門。在初步學過基礎理論課程之后,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專業方向選擇引導,分析學科特性,分析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專業特長以及就業情況,切不可用工作的壓力引導誘導學生選擇自己并不喜愛的專業。在確定了專業方向之后,室內專業和景觀專業的各類核心課程應該按照層次、難易程度依次展開,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采取因材施教。因為學科特性,學校還應該多安排一些和實際工程相關的課程,讓學生有機會和市級工程以及一些有經驗的室內設計師和景觀設計師交流,比起每天面對枯燥而生硬的書本知識而言,這種實際經驗會讓學生有勝讀十年書的效果。
2、深入實際、教學相長
隨著世界交流的加強,不同的文化進行碰撞,誕生了很多新的藝術文化,我國的文化產業也隨之快速發展。目前,我國快速發展的文化產業面臨藝術設計人員缺失的局面,很多學生在學校學習積極性低,專業技能掌握較弱,無法滿足市場的人才需求。將現代學徒制與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相結合,能夠有效促進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素養,滿足社會中文化產業的人才需求。
1 現代學徒制概述
傳統學徒制是一種由師傅帶教,藝徒學習職業技能的古老職業訓練方式,藝徒需要特定的工作場所下觀察模仿師傅的技藝,并根據師傅的技藝在不斷實踐過程中找尋屬于自己的技藝方式。現代學徒制脫胎于傳統學徒制,大多由企業、學校兩方聯合進行育人,教育對象不僅限于學生還可以是企業員工,學生和員工在學徒期間可以獲得相應的工資,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現代學徒制度通過雙方合作的模式,不僅教授了教育對象理論知識,同時教授學習者專業技巧。[1]
建立現代學徒制實現了專業課程與實踐練習的對接,使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融合,使學生在接受完理論指導后,能夠快速地進行實踐,提升了藝術設計人員的綜合能力與藝術創作水平。
2 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2.1 缺乏特色教學
近幾年,隨著藝術文化產業的迅速發展,藝術設計專業也成為了熱門專業,許多藝術生紛紛報考藝術設計專業,但是實際的藝術設計教育卻無法滿足社會藝術文化產業的需求。
以某省三所高職院校設置的藝術設計專業為例,三所高職院校在本文以化名A、B、C進行分析。高職院校A將藝術設計專業歸屬于設計院系,主干課程以設計概論、室內設計、企業管理、項目管理等為主,將學生未來的就業方向定位于大型設計企業、裝飾公司。高職院校B,將藝術設計專業歸于藝傳院系,主干課程以素描、3DMAX、Photoshop、Lightscape、AutoCAD、室內設計、景觀設計為主,將學生未來就業方向定位于大型企業室內藝術設計、工程管理等高技能方向。高職院校C將藝術設計專業歸于設計院系,主干課程以建筑制圖、素描、現代室內設計原理等為主,將學生未來就業方向定位于大型企業室內裝潢設計、施工管理方向。
通過對三所高職院校的主干課程與就業方向定位分析我們發現,三所高職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普遍存在一個共性,以高技能為主,但是對于學生就業方向定位過高與實際存在偏差。與此同時,三所高職院校的課程內容設計大多相同,雖在不同院校但是學生學習的課程大同小異,這種情況造成學生畢業后沒有特色技能,核心競爭力低下。
2.2 校企合作形式單一
從學校方面來說,學校在為企業輸送人才時,只是單方面的輸送,沒有對每一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考察,無法掌握學生的設計優勢,使很多學生在進行企業實踐時,因為沒有分配到自己的優勢項目實踐積極性低下。以企業角度出發,企業對于學校輸送的人才沒有進行能力測評,大部分企業專門設立一個實踐學習部門,將所有實踐學生安排在這個部門之中,使學生無法完全發揮自己優勢項目。
2.3 學生發展不均衡
藝術設計專業需要較高的專業性與操作性,很多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方式沿用傳統的教學理念,以藝術技能課程為主,藝術設計學生根據課程的分布,將藝術技能課程作為學習主體,在學習過程中,除了藝術技能課程以外的課程都不關心,這種情況造成學生無法多方面均衡發展,日后進入工作崗位后核心競爭力較低。
3 藝術設計專業中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方針
3.1 確立正確的培養目標
隨著我國藝術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學習藝術設計專業,但是從藝術設計專業畢業出來的學生往往崗位不穩定,追尋其原因主要是培養目標定位存在偏差,因此,在施行現代人才培養模式時應樹立正確的培養目標。[2]以學校方面來說,學校應避免根據長久以來的教學經驗主觀臆斷社會藝術文化產業的需求,應實地考察真正的產業需求,可以與相應的企業互相聯合,從聯合企業那里獲得人才需求反饋,根據產業的需求設定藝術設計專業課程,使學生的學習方向緊跟社會需求。首先,培養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基礎綜合能力,不僅學習基礎藝術理論課程,還應全面涉及英語、計算機等技能課程,確保學生全面掌握基礎技能;其次,設置專業技能培養,利用現代學徒制的優勢引導學生加深藝術設計理論知識的探究,并與合作企業相聯合將學生輸送進企業之中進行藝術設計專業技能實踐,提升學生對于專業技能的掌握;最后,學校根據學生的實踐狀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責任感,并在教學中引入國家相關職業條例法規,確保每位學生有著扎實的專業技能與崇高的職業操守。
3.2 設立專業的教學團隊
藝術設計專業中大部分教師都是藝術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教學重點放置在夸張的造型、絢麗的色彩之上,沒有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藝術設計的實用性與可操作性,使學生設計出來的作品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學校應設立專業的教學團隊,培養精英教師,在追求藝術設計美感的同時,兼顧可持續發展觀,引導學生進行專業技能訓練時切身處地的考慮作品的實用性。[3]與此同時,還應對教師團隊不斷進行培訓,保障教師在藝術設計方面不斷創新,感受新的設計理念,以此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勇于創新。
綜上所述,在進行藝術設計現代學徒制實施過程中,應樹立正確的目標,配置專業的教師團隊,保障學生的設計專業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滿足社會的需求。
4 藝術設計現代學徒制下的教學改革
為保障藝術設計現代學徒制下的教學改革能夠順利實施,學校應根據現代學徒制培養方針進行教學內容改革,激發藝術設計專業的創新活力,建立特色化教學。與此同時,改革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模式,提升校企合作力度。
4.1 建立開放式創新專業課程
學校應正確認識藝術設計專業的特性,根據專業的特性建立開放式創新專業課程。學校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應將課程內容與最新的藝術文化趨勢相結合為學生講解理論知識,確保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順應社會文化發展的走向,符合時代特性。[4]
首先,學校充分發揮動能性,舉辦校內藝術設計比賽,要求學生以新的設計概念進行藝術設計,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為主,其他專業喜好的學生也可以報名參加。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為贏得比賽,會主動通過網絡、雜志能傳媒了解最新藝術流行趨勢,營造潮流藝術設計氛圍。然后,教師(下轉第頁)(上接第頁)應發揮自己的教學引導作用,在進行備課時,關注國際藝術設計比賽,將有價值的比賽視頻下載下來,在課堂中引導學生一起觀賞比賽視頻,并和學生一起討論最新藝術設計理念與藝術設計趨勢。討論過程中,教師自身不僅提升了自己的專業素養,同時學生了解到了最新藝術設計咨詢,在與教師討論過程中將自己對于新趨勢的想法表述出來,學生通過自身掌握最新藝術設計咨詢。構建開放創新式的專業課程,使學生從不同設計中獲取新的設計創意,了解社會藝術發展的趨勢,從而不斷改變自身的設計理念,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
4.2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校應重新審視藝術設計專業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尊重藝術設計專業的獨特性,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對于剛入校的學生不僅要培養藝術基礎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其他基礎技能,使學生具有扎實的綜合基礎能力。為保障所有藝術學生多方面發展,學校還應設立監督教師,對非專業課程進行監督查課,提高藝術學生對于其他課程的重視程度。學校應根據社會需求調查設立專業核心課程,設立專業核心課程時應注意側重點,而不是將所有的藝術設計科目進行設置,將量化變為細化,使學生深入掌握每一門科目。
以調查過的三所高職院校為例,主干課程設置都有室內設計,不同的學校應根據學校的情況選擇一個側重點進行教授,以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的教學方式進行課程教授。通過創新改革教學方式,細化課程設置,使藝術設計教學具有明確的針對性,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掘自己的優勢。
最后,學校還應關注學生的長遠發展,設置相應的課程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與職業操守。
4.3 改革校企合作模式
改革校企合作模式應從學校與企業兩方面入手。[5]從學校角度來說,作為人才的培養與輸送環節,學校不僅僅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同時要關注學生細節狀況,掌握學生的技能優勢,進行人才輸出時根據學生的技能優勢進行小組劃分,并將學生的具體情況一起輸送于企業,方面企業的分配與管理。
從企業方面來說,企業作為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者,對于藝術設計人才有著自己的需求標準。在校企合作中,企業應發揮自己的需求者作用,根據學校提供的學生情況表對學生進行劃分,輸送至不同的部門,并分配給不同部門的精英員工,精英員工帶領學生進行實踐,使學生獲得充分實踐的同時,感受正常工作中的壓力,培養學生的抗壓能力,有助于學生未來發展。另一反面,企業應將學生的實踐內容與實踐表現記錄下來,并對每位學生做出評估,將最后的統計結果與評估反饋至學校,有助于學校對實踐后的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教學。
這種校企合作模式,加強了企業與學校的交流,學校獲得最新的社會需求訊息,調整藝術設計的教學方式,企業獲得專業人才,并從中選擇合適的人才作為企業發展儲備力量,有助于校企雙方的共同發展。
5 結語
藝術設計專業中實施現代學徒制,發揮了現代學徒制的特點,將學習與實踐進行有機結合,促進學生知識增產的同時保障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現代學徒制提高了藝術生的核心競爭力,值得在高職院校中進行廣泛推行。
參考文獻:
[1] 田秀萍,孫秀春.陶瓷藝術設計專業現代學徒制實施要點及解決思路[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4(03):1-4.
[2] 曹慶梅.現代學徒制在藝術設計專業方面的應用嘗試[J].現代裝飾(理論),2016(07):273.
[3] 李傳偉,董先,姜義.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之育人機制研究與實踐[A].中國職協2015年度優秀科研成果獲獎論文集(中冊)[C].2015:5.
現代信息技術包括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通訊技術,是指為獲取、加工、存儲、變換、顯示和傳輸數值、文字、聲音及圖像信息所利用的計算機、手機、廣播電視、網絡等各種硬件設備及軟件工具與科學技術方法。
隨著經濟的長足發展和信息技術的巨大進步,信息技術的應用已滲透到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及各個環節,人們可以通過網絡購買電視、服裝、牙膏等,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他們稱心如意的商品,水電費、手機電話費等通過電腦或手機可在網上交納,此外,還可通過電腦在網上炒股,利用網絡學習。
針對這種情況,筆者所在的學校,經過兩次職教攻堅后,建有普通微機實訓室3個,網絡實訓室1個,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訓室1個,校園網內有教學和辦公用計算機200臺、服務器2臺,安裝有中國電信光纖20兆帶寬專線和中國移動光纖10兆帶寬專線,并通過無線路由器讓無線網絡覆蓋所有實訓室,此外,每個實訓室均安裝多媒體系統。
為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實踐教學提供了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在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有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資源,開展計算機應用專業實踐教學,提高實踐教學效率。為此談一談學校在如下幾個方面進行的實踐教學研究與探索。
一、推行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
傳統的實踐教學是在教室開展理論教學之后于實訓實習場所進行的,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割裂開來,在教室的理論教學課上,教師專講理論,即便是操作性非常強的課程,教師也只是死板地在電子白板或多媒體幕布上展現操作步驟,學生沒有機會嘗試操作或驗證自己的想法。在實踐教學課上,學生接受實踐任務后,只能去翻閱理論學習筆記、參考案例,在痛苦地回憶好久前理論課堂上所學的內容,努力去完成實踐學習任務。這種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割裂開來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在理論學習過程中缺乏實踐的支撐,在實踐學習過程中缺乏理論的指導,降低了學生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操練的效率與學習興趣,浪費時間,事倍功半。
針對傳統實踐教學的弊端,筆者所在學校對傳統的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實施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模式進行教學。將用于上實踐課的操作實訓室與用于上理論課的教室整合在一起,教室即實踐操作訓練室、實踐操作訓練室即教室,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在同一時間和同一空間進行。在教學任務的驅動下,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同時進行,專業課教師將理論知識融于實踐教學中,通過“在做中學、學中做、做中教”,讓學生在實踐操作訓練中理解理論知識、掌握實踐操作技能。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方式激勵了學生的學習熱忱,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提高實踐教學效率,節省教學時間,事半功倍。
二、加強專業實踐課教師隊伍建設
除積極派送專業課教師參加教師省級、國家級培訓外,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選派專業課教師到相應的大學、IT企業培訓。在教師接受培訓期間,學校對受訓教師嚴管理、高要求,確保教師專業理論知識、專業實踐操作技能、專業課教學能力等得到提升,勝任專業實踐課的教學。
要求教師合理利用因特網上非常豐富的計算機應用專業實踐教學資源,如網絡上現有的視頻、音頻、圖像、文本等各種形式的專業實踐教學資源,以及各種學習軟件、設備模擬仿真軟件主動學習。利用網上互動交流平臺,進行互動交流。同時也要求教師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和網上互動交流平臺,有計劃、有組織地大力開展專業實踐課教師校本培訓,提升專業實踐課教師的教學能力。
堅持利用非上課時段,尤其是暑假,安排專業實踐操作課教師到一線生產企業進行專業實踐操作技能研修,提升專業實踐操作課教師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將現代信息技術貫穿于專業實踐教學的全過程
建立專業課學科QQ群,專業課學科教師將實踐操作教學任務及有價值的相關視頻、圖片、文本發送至學科QQ群空間,鼓勵學生帶能上網的智能手機到實訓室上實踐操作課。學生通過微機或手機終端,利用網絡資源,在教師的協助下,邊做邊學、邊學邊做;同時,學生可在QQ群空間里提問、答疑和討論,自主完成學習任務,這種自主性的學習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對專業實踐課的學習興趣。
根據學科特點,學生和教師都可以將實踐操作過程拍攝成視頻或相片上傳到學科QQ群空間,或者將實踐操作訓練課的作品或成果上傳到學科QQ群空間,將實踐操作訓練過程或作品與成果分享給教師和同學,同時也讓學生自己有更多機會回味實踐操作訓練過程和欣賞實踐操作訓練課的作品與成果。這不僅有利于鞏固教學成果,而且同時還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忱和學習興趣。
指導學生申請免費空間,通過學校服務器在網上展示學生專業實踐操作課的作品或成果。像網頁設計、平面設計、動畫設計、多媒體應用等課程,將學生實踐操作實訓課的作品,不管是成品還是半成品,都盡可能傳送到學生申請的免費空間或放置到學校的服務器上通過網絡展示出來。通過展示,學生自己及其朋友圈都能欣賞到學生的作品,學生在獲得成就感的同時,自覺地去不斷完善自己的作品。激發學生對專業實踐課的學習興趣,提高專業實踐操作教學課的效率。
有目的地帶學生到淘寶網逛一逛,買一個U盤或一條USB網卡,讓學生體驗網上購物的便捷和愜意;帶學生到阿里媽媽網站看一看,讓學生懂得通過網絡推銷商品也可以賺到錢;通過多媒體系統給學生演示網上繳納手機費的流程,讓學生體會網上交易是多么省事和高效。課堂內外全時段開放網絡,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體會互聯網的魅力和它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剌激學生想要掌握電子商務、程序設計、網絡技術等實踐技能的欲望,激發學生對計算機專業實踐課程的興趣。四、改進專業實踐教學的評價體系
提高實踐教學分值在學科總成績中的比例,實踐操作分占總成績的80%,理論知識與平時出勤紀律考核分占總成績的20%,保證教師和學生對實踐操作的重視。
傳統的評分是由任課教師根據學生每次在實踐操作課上的出勤、紀律表現、衛生情況以及學生呈現的操作實訓報告獨自完成評分的,難做到客觀、公正,難體現學生的真實水平,難體現教師的實踐教學效果。為了克服傳統評價體系的弊端,學校采取如下兩方面的改進措施,一是推行教考分離,授課教師不參與出題、監考、評分;二是成立專業課學科出題、監考、評分小組,試題充分體現工作崗位的實際需求,仿真崗位工作場景,考生以成果或作品形式上交答卷,由3位教師組成的評分小組給考生上交的成果或作品評分,確保對學生實踐操作考核的客觀、公正,考核成績如實體現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對技能的掌握程度。學校教務處更易于了解和掌握專業實踐課的教學效果,保證學校對專業實踐課教師的教學做到客觀、公正的評價。
五、結合校本教材開發,將學校教師主持或參與完成的相關項目引進專業實踐教學案例
結合專業實踐操作訓練校本教材的開發,將本校教師主持或參與完成的相關項目引進專業實踐教學案例,豐富實踐操作訓練校本教材的內容,保證專業實踐教學內容接地氣。這樣的專業實踐教學內容不僅可操作,而且易操作;不僅保持了先進性,而且具有強的實用性。
例如,將本校校園網絡的規劃設計、設備采購招標文件的書寫、具體的布線施工建設、管理維護工作細則、成功排除故障的實例,專業實踐操作訓練室布線工程設計及實施、網絡設備采購招標文件的書寫,專業實踐操作訓練室無線網絡規劃設計、安裝、路由設置,以及校園服務器的配置等編入計算機網絡技術實踐操作訓練校本教材,從而將其引進計算機網絡技術實踐教學案例;將學校網站站點的建立操作實例、學校網站網頁的設計操作實例、教師的優秀個人主頁設計操作實例等編入網頁設計實踐操作訓練校本教材,從而將其引進網頁設計實踐教學案例;將計算機管理與維護工作中成功排除軟硬件故障的實例編入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踐操作訓練校本教材,從而將其引進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踐教學案例。
六、利用模擬仿真軟件,充實和完善實踐教學內容
由于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神速,正如摩爾定律揭示的,“集成電路芯片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也就是說學校實踐操作訓練使用的電子設備,每隔一年半到兩年,就會有一次顯著的升級,實踐操作訓練所使用的電子設備永遠是落后的、永遠跟不上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再就是像交換機、路由器、防火墻這類電子設備,由于廠商品牌的不同,配置操作差別很大,同一廠商同一品牌的不同型號,配置操作也存在較大差異,學校不可能將所有廠商的所有品牌和所有不同型號全部買齊,供學生實踐操作訓練。通過信息化手段,利用模擬仿真軟件,充實完善實踐教學內容,就可以很好解決實踐操作訓練當中,所使用的電子設備永遠跟不上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設備廠商品牌型號不齊全兩大難題。
例如,華為公司提供的eNSP,主要針對華為公司生產的各型號企業網絡路由器、交換機進行軟件模擬仿真;H3C公司提供的HCL,可以模擬仿真H3C公司生產的各種型號的路由器、交換機等網絡設備的全部功能;Cisco公司提供的Packet Tracer可以模擬仿真Cisco公司生產的各種型號的路由器、交換機等網絡設備的所有功能。在教學實踐中利用模擬仿真軟件,不斷充實和完善實踐教學內容,滿足實踐教學需要。
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等職業教育應明確定位在技術實施型教育的類型,并辦出自己的特色。這就要求學校在辦學過程別注重管理技術知識的運用,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一種真實的職業環境,使畢業生就業后能在具體的崗位上迅速開展工作。
一、脫離真實的職業環境對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不利影響
目前我國高職教育的改革目前尚處于初級階段,改革不系統、不深入。畢業論文高職經濟管理類教育的改革起步更晚,以前我國對高職高專教育工科類人才的培養研究較多,但對文科類特別是經濟管理類人才的培養研究較少,往往辦成了本科壓縮型。與工科類人才的培養模式比較,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顯得非常薄弱,特別是沒有與工商企業建立緊密的聯系,因而使得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職教育與其培養目標仍存在偏差。
1.脫離真實的職業環境使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相對滯后于企業需求。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環境的不確定性程度越來越高。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化、競爭環境的變化、產品需求的變化、企業體制的改革、管理理念的更新、企業的大規模改造、管理技術的提升等導致企業對管理人才需求也日趨不穩定。比如,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流程再造、客戶管理等概念的導入與實施,使企業增加了對具備相應現代管理技術的人才的需要。但高職教育由于市場反應慢,加之與企業的聯系松散,使得其專業設置滯后于企業的需求,主要體現在穩定的專業教學內容、實踐性教學計劃、從業教師、教學環境、教學理念、教師知識體系等適應不了企業的要求,出現了教學內容與實際需要的斷裂。
2.脫離真實的職業環境使專業設置的通用性與學生就業的行業特征發生偏差。除部分行業辦的高職院校外,大部分學校所設置的經濟管理類專業都是通用專業。
3.脫離真實的職業環境使教學過程的標準化與管理工作藝術性發生偏差。目前,由于教育資源的有限性和傳統教育模式的制約,使得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職教育仍然處于標準化的階段。具體表現在:主講教師的單一,甚至沒有專門的實訓老師;每班學生人數較多;教學環節程序化、標準化;實踐性教學也多采用案例教學、模擬實驗等,且由學校統一安排。這種教學模式往往造成一個學校畢業的學哄性太多,像從一個模子里印出來的。而經濟管理工作是一門藝術性很強的工作,特別講究根據不同的情境因素而采取靈活多樣的工作方法。忽視個體教育的模式必將影響畢業生的工作能力。
4.實訓場所的模擬性與職業環境的真實性的偏差。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職教育中實訓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實訓教師缺乏,實訓基地難以建立,實訓方式單一,甚至很多院校沒有一個系統的實訓計劃與實訓方案。目前各院校普遍采用案例教學、模擬實習的方式,這兩種方式具有模擬實習的性質,即使是高度仿真,提供的情景模擬背景會因實施的不齊全和費用的昂貴而有所簡化,因此與學生將來就業的真實環境有很大的差異性。
二、校企合作是解決教學與職業環境相脫離的最佳途徑
加強與企業的聯系,與企業進行不同形式、不同層次,不同特色的合作,實現教育資源的有償互享,碩士論文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等職業教育提供真實的職業環境,是實現其教育目標的最好選擇。
1.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學校可以前瞻性地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包括需求的種類、結構、以及各類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素質結構的變化,掌握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規律,以適時地調整專業教學計劃,設置新的專業,培養更加適用的人才。
2.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可以有效地整合社會教育資源。目前我國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起步較晚,教育資源短缺,具體表現在“雙師型”教師少,實驗實習場所緊張,科研資金不夠等。現代企業,積累了大量的生產、建設、經營、管理技術人才。他們可以為企業職業教育所用,而且通常不需要辦理復雜的手續。學校與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可以將學校的科研理論優勢與企業的資金優勢、生產優勢、管理實踐優勢相互結合,提高老師的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緩解學校實驗實習場所緊張,科研資金不夠的矛盾,又能為企業及時輸送適用性人才。
3.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可以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職業環境。我們強調職業教育的技術技能性特色,而參與整個企業的運作過程是學生實訓、實習的最好機會,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具體崗位,這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和學習,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解決采購、生產、銷售、財務會計、人力資源管理、投資等環節中的具體問題,以及解決現場突發性問題,培養應變能力和一定的操作技能,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民族精神,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等等。
4.企業也是教師開展現場調研的基地。是促進教師將其科研成果與企業的現實問題結合起來,在直接為企業創造效益的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實踐能力。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平臺。企業是教師開展調研活動的基地,可以為實例、課題、情景模擬等教學方式提供更多的素材。
三、經濟管理類高職教育進行校企合作的方式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種利用學校與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各自的優勢,把以課堂傳授間接知識為主的教育環境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和能力為主的生產現場環境有機結合起來,培養適合行業、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的教育模式。目前,在理論界已被普遍認同為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必然選擇。在培養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職教育中,可以開發出多層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方式。
1.建立契約式實訓基地。校企雙方通過契約的方式約定,在企業建立實習基地,建立專業專家指導委員會和實習指導委員會。醫學論文聘請行業(企業)的專家、高級技師等為實習指導委員會成員,與企業簽訂專業實習協議,由企業定期向學生提供實習場所、設施和機會,學校定期向企業輸送優秀人才。這種形式由于實現了學校與企業緊密結合,使學生的一部分實習成果直接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為企業創造了效益,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教育成本。同時在解決學生實習問題的同時,也解決了部分學生的就業問題。
2.采取員工培訓的方式。采用這種方式與學校聯合的一般為大企業,校企雙方通過簽訂聯合辦學的契約,利用各自的資源優勢,共同培養高等職業技術人才。這是一種校企雙方之間較深層次的合作,學校為企業員工進行中專、大專、本科層次的學歷教育或高層次的專項管理培訓等。
3.開展“訂單式”教育。所謂“訂單式”教學就是學校與企業達成協議,由企業在學校挑選學生,雙方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技術要求等有針對性地制定的教學計劃,實現培訓、就業一條龍服務的聯合方式。
4.企業管理咨詢業務。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利用其經濟管理理論、管理技術和產業務實的優勢,接受企業的委托,分析企業存在的問題、辨析可能給企業帶來巨大利益的機會,根據清晰的市場定位采取適宜的行動方案,為客戶提供具有更高價值的解決問題方案。
參考文獻:
環境藝術設計是指對于建筑室內外的空間環境,通過藝術設計的方式進行整合設計的一門實用藝術。環境藝術所涉及的學科很廣泛,包括建筑學、城市規劃學、人類工程學、環境心理學、設計美學、社會學、文學、史學、考古學、宗教學、環境生態學、環境行為學等學科。
而雕塑不僅與人類社會發展有著直接的聯系,也與人類生活及生存有著直接的聯系,能夠折射出人們的生活形態、社會現狀及發展趨勢。總之一件優秀的雕塑藝術品在特定的空間環境中不但能給人們帶來視覺上的享受,也能很好的啟發人們對哲學、歷史、文學及社會現狀等方面的認知,從而影響并提高人們的文化修養,促進文化發展。所以雕塑與國畫、油畫、壁畫、裝置等息息相關,同樣被納入藝術學科,并在美術教學中占據重要位置,使雕塑教學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的實踐成為了一種必然趨勢。
近年來我國不管在經濟方面,還是城市化建設方面都得到了跨越式的發展,使教育事業得到進步,相應是教學機構也得到完善,人們對文化水平提高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已經不僅僅只重視基本的文化素養的提高,還不斷通過教學來提高藝術文化素養,從而促進城市建設發展水平,最終提高公眾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要求。雕塑作為一種具有影響力的藝術文化形式,得到大眾的重視和關注,將雕塑教學融入到藝術設計教學是必然的,實踐于環境藝術設計更是重中之重,使雕塑藝術發展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雕塑教學功能的應用
(一)雕塑教學鍛煉學生空間思維能力功能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的應用
空間思維能力是環境藝術設計中很重要一種設計能力,培養空間思維能力直接關系著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效果,也關系到該專業學生及其他相關人士的環境藝術設計品質,所以一直以來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老師及學生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在傳統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很多老師的授課教學相對偏向于理論,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理論知識和鑒賞水平,但對于學生的設計方法、空間思維能力并沒有起到較好的培養效果,不能滿足當下對高綜合能力、高空間思維能力及高創新能力人才的需求。而雕塑教學課程的開設能夠鍛煉學生的造型能力和設計擴散性思維,最終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環境藝術設計空間思維能力。
(二)雕塑教學學生潛能挖掘功能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的應用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進行雕塑教學時,雕塑能夠很直觀的展現出藝術空間形態之美,從而激發學生對環境藝術設計的想象力,通過雕塑聯想到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多種立體空間造型,如空間界面(室內外墻柱面、地面、頂棚、門窗等)的造型設計,還能夠挖掘出學生的形態、色彩、自然光、人工照明、家具、飾物等設計潛能,使建筑物室內外空間環境呈現出獨有的空間氛圍及藝術設計風格,以滿足人們功能使用和視覺審美需要的同時,充分發揮出城市美化的作用。
三、環境藝術設計中雕塑教學實踐分析
(一)加強雕塑在環境空間設計中理論與技法教學力度
眾所周知,雕塑課程本身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及創新性,其中不僅有動手能力培養,還包括了造型能力及設計能力培養,因此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要同時結合雕塑理論和技法教學,以拓展學生設計理論基礎知識水平的同時,提高學生空間思維能力,最終培養學生環境藝術設計應用能力。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增加雕塑實踐性課程和雕塑實踐課時,讓學生在實際空間中進行雕塑設計與制作實踐,并在此過程中鼓勵學生開拓視野和提高創新意識,以培養學生環境藝術設計的思維能力;第二,老師要加強對學生的雕塑技法訓練,從而為環境藝術設計奠定良好的應用技法及空間造型基礎;第三,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圖像、文字及視頻等功能,將重要的雕塑理論知識、雕塑案例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知識技能教學相結合,以具體形象的方式展現給學生,以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讓學生了解到雕塑與環境藝術的密切關系,使學生在雕塑學習過程中鍛煉自己的環境藝術設計空間思維能力。
(二)執行實訓-理論-實訓教學方案
第一,老師要在課前掌握學生在現實生活當中對雕塑在環境空間關系的了解程度,然后選擇最具有針對性的雕塑教學內容作為實踐課程教學的題材,并結合環境藝術設計實踐課題項目進行教學;第二,將課題實訓與理論教學模式相結合,增強學生對環境雕塑藝術設計的具體應用能力;第三,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以課程匯報展覽的方式,展覽自己完成有趣的雕塑作品。
(三)在“交流”中學習、總結
藝術設計是決定創意產業和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能夠實現我們“創新型國家”的目標。當今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物質需求的標準也逐漸最求個性化、完美化,這就對從事美術和設計人才需要重新定位和適應市場發展的需求,如今我國高校都設置了專業課程,重點培養相關專業人才,以期能夠滿足社會對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目前高校也都設有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發展的道路上必須遵循可持續發展,對藝術和設計教育的改革與高校藝術教育有著直接性的關聯,必須與時俱進。環境藝術設計之所以不同在于是以環境的本身為前提依據,以達到自然美與藝術美的共同實現,使得藝術設計達到最高的境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藝術設計學科中的一門重點學科,它是兼具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綜合性的邊緣學科。它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環境藝術實踐活動與人類改造世界和影響自己周邊環境的能力以及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這一系列特征出發,我們可以真切的感受到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需要在歷史人文的熏陶下進一步發展。下面筆者將從當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現狀出發來具體研究歷史人文在環境藝術設計之中的融合。
一、高校教學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現狀
1、教學模式的僵化
目前的高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中并沒有統一的教學大綱,而很多教師都習以為常的按照美術教學的模式和思維來進行教學。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是美術,加之受到美術教學思維的影響,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過分的重視學生對于平面二維設計、電腦特效的設計的教學,而忽略了學生立體的思維能力。這些就造成了教學課程的單一化、形式化,使得學生的環境藝術設計理念走向了“形式主義”或者“裝飾主義”的弊端,十分不利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由于這樣的課程設計缺少對學生空間造型能力的培養,這就使得學生在進入專業課的學習研究時,會因為綜合知識尤其是歷史人文知識的匱乏而無法對設計任務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表達。
2、教學模式的單一性
目前,我國高校的多數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雖然借鑒的國外先進的藝術設計理念,但是卻與實踐嚴重脫節。很多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教學還只是在教室中進行,并沒有深入的接觸實踐。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兼具實踐性和藝術性的課程,與實踐脫節就意味著環境藝術設計的作品缺乏生命力。
3、理論與實踐的脫節
調查顯示,目前高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多注重理論的灌輸,而很少鼓勵學生或者帶領學生進行藝術調查。長此以往,容易造成理論和實際的嚴重脫節,造成了“紙上談兵”的“形式主義”。
二、歷史人文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當中的融合
1、歷史人文環境的融入
要求環境藝術設計者,在歷史文化濃郁的環境之中要將現代的環境藝術設計理念與歷史人文相結合,設計出具有濃郁文化氣息、并與大環境想匹配的藝術設計作品;另外,也可以把周圍環境中的古來的建筑中的經典的部分有機的結合在環境藝術設計作品中。
2、人工環境的融入
在眾多的環境藝術設計當中,尤其是城市的環境藝術設計當中要特別重視富有標志性的建筑的設計。這種標志性的建筑可以成為一個城市的標幟。這種建筑物的設計要和城市的發展背景、歷史文化、人文特征和現代化發展的特征有機的結合起來,讓人們看到建筑物就可以想到自己生活的城市的與眾不同。
3、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為主導,以教師為輔,培養學生的藝術設計新思維,并對授課的內容和模式進行調整和創新。可以適當的壓縮理論課程的學習,加大對專業綜合課程和實踐課程的學習。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對藝術設計的感知能力,實現藝術設計的創新。
三、加大歷史人文對環境藝術設計領域的研究
高校的教育只有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教育理念、深入的研究具有本民族文化才能夠不斷擁有發展的動力和生命力。基于民族文化立場的設計需要結合現代化的設計理念,并借以現代化的先進的技術呈現出來,從而實現本民族文化的發展,促進環境藝術設計的創新。
四、結語
本文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在目前的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第二部分主要針對第一部分提出的問題,具體探究了歷史人文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當中的融合;第三部分具體闡述了應該如何加強歷史人文特征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領域的研究。在環境藝術設計當中,不斷吸收本民族的文化特色,結合現代化的技術和設計理念,才能實現環境藝術設計的長久繁榮和發展。
作者:劉靜 單位:長沙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雷潔清,秦海東.歷史人文在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的傳承[J].藝術百家,2013(27).
[2]李霞.綜合性高校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4(18).
[3]程靜.歷史人文在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的傳承[J].飛天,2013(23).
1.1 職前培養。
美術教師的職前培養主要是由師范院校和教育學院為各級各類學校培養教師的定向培養模式,這種模式有優點但也存在著一些缺點:一是師范院校的學術水平一般低于綜合性大學和專業的美術院校,學生的美術技能和理論水平相對較低,美術創作能力和藝術修養也無法與專業的美術院校相比;二是我國師范院校的美術院系按照專業美術學院的培養模式培養中小學美術教師,沒有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去確定文化知識、美術技能和理論、教育專業知識之間的關系,片面強調美術技能和理論的作用,忽視了師范院校學生專業發展的需要,課程的比例嚴重失調,學科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比例過大,而與一般教學知識、學科教學知識、情境教學知識相對應的教育專業課程比例過小,教育科研、教育評價、教學實驗等現代教師迫切需要加強的能力缺乏訓練。
1.2 繼續教育。
我國的職后教育主要有教師進修學校和教育學院等主持教師進修的機關。一般而言,這類進修機關的專業水準與教育學術水準遠遠落后于師范院校,更無法與綜合性大學抗衡,再加上我國缺乏對培訓機構、授課教師的資質認定,所以由他們承擔教師研修的重任,不僅培訓質量難以保證,而且還往往容易誤導教師的專業成長;同時,由于培訓的內容與教學實踐脫節,與教師的需求脫節嚴重,進修教師所學非所用,導致了參加培訓積極性不高、培訓效率低下、培訓效果不明的局面,基本上是把培訓當作一種任務和對教師的管理,參與繼續教育的培訓也多是為了評職稱,難以在培訓中真正實現專業發展。
2. 對中學美術教育價值的認識存在誤區
影響我國中小學美術教師專業發展的還有社會各界,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教師本人、家長等,對中小學美術教育價值的認識誤區所引起的一系列問題。首先是美術學科不是高考科目而且又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因此美術學科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中不被重視,甚至受到排斥,美術課堂被推到了可以任意占用的可有可無的邊緣,美術學習成了學生參加升學考試的障礙,動輒教師和家長斥責喜歡學習美術的學生不務正業;其次,美術教師的進修機會明顯少于基礎教育核心課程的教師;最后,基于現實的情況,中小學美術教師對美術教育無奈中走上了消極,自己也認為美術課是可有可無的花邊課,很多教師對自己要求不高,甚至自己的課堂也隨意送給同事做人情。
3. 中學美術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
(1)樹立“終身學習”觀念。
“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這個很通俗的比喻,強調的是教師知識和能力的必要儲備,對教師的職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到了現代社會,教師只有“一桶水”已經不夠了,而且,我們還不得不考慮教師桶中水的質量如何。特別是在當今這個知識日新月異的時代,教師如果不及時更新自己,自己原有的那桶水恐怕不但沒有用,而且可能已變質了。教師應該是“自來水”,是不斷更新的“活水”,什么時候想要,都可以隨時擰開水龍頭。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充電、不斷更新,適應時展的需要。因此,每個人都需要“終身學習”。
(2)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
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是美術教師培養人的根基。只有擁有廣泛的文化知識,美術教師才不會囿于美術學科的狹小范圍,才能在廣泛的人文背景下認識美術學科的教育價值,并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最大程度地實現美術的教育價值。新課程下的美術教材內容看似簡單,實際上對我們教師的要求更高,美術教師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和較高的文化素質,必須了解清楚教材中涉及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人文、風俗和文化藝術等有關文化方面的知識,這樣在講述中才能更好地向學生傳達,不能對學生的提問“一問三不知”,甚至“無可奉告”。文化素養越高,教學能力與繪畫能力就會越強,教學效果就會越好,對學生也就越有吸引力,教學目的的實現就越快、越全面。
(3)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美術創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2-0169-02
模塊化教學是從以人為本、全面育人的理念出發,根據職業教育培養人才的要求,通過課程模塊之間有效銜接,形成的一種“寬基礎、活模塊”教育模式。旨在培養學生具有寬泛的基礎人文素質、基礎職業能力,使其成為合格的專門技術人才。模塊化教學具有靈活性、針對性、現實性、經濟性的特點,不但重視知識的傳授,而且更重視知識的應用。它克服了傳統教學方法中只注重教師講授、學生聽課、單項信息傳遞的教學方法,模塊化教學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觀能動作用,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活動是互動式的。
一、課程基本情況
《軟件應用AutoCAD》是高職院校環境設計藝術專業的專業必修基礎技能課程,CAD即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 Assistant Design)的縮寫,由美國Autdesk公司開發,主要利用計算機的計算功能和高效的圖形處理能力,對產品進行輔助設計、分析、修改和優化。該課程的教學目的是教會學生電腦制圖的技能,并能夠利用電腦快速、準確、規范、美觀地繪制圖紙。通常開設在大一的第二學期,其前導課程有《工程制圖》和《人體工程》,前導課程主要是教會學生讀圖、識圖和用紙筆規范繪圖的能力,而CAD則是用鼠標、鍵盤、電腦屏幕來表達圖紙內容,相當于掌握另一種繪圖工具的應用;后續課程有《3dsMax電腦效果圖制作》和《室內居住空間設計》,同時電腦制圖作為一項單獨的技能,直接對應著設計師助理職業工種的核心技能,并將一直應用到學生畢業設計和頂崗實習,所以又是后續課程學習的重要基礎和保障。
二、課程設計思路
《軟件應用AutoCAD》課程設計思路是基于職業崗位的工作過程。作為設計師助理職業崗位群的工作職責一是協助主案設計師的日常事務,包括設計項目的現場勘測、根據設計任務書的要求完成設計草案、為用戶講解設計方案等,二是能夠按照專業制圖規范完成施工圖的繪制,包括平面圖、立面圖、內部結構圖、剖面圖和節點詳圖等的繪制。職業崗位群與典型工作任務的對應關系決定了該崗位群對職業能力的要求:既要學習軟件AutoCAD的命令和操作,又要結合環藝專業的職業特點,掌握室內裝飾設計圖和施工圖的繪制流程與技能。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突破重點難點,課程設計小組采用了任務驅動和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法,以夠用原則對知識點和技能操作進行重新構建,將教學環節設置為兩大模塊,即軟件操作模塊和家裝圖繪制模塊,每個模塊下再設置若干個學習任務,對應具體的知識能力目標,見表1。
三、課程設計特色
(一)模塊化教學,技能逐步提升
以夠用原則在課程設計上對課程教學的內容進行模塊化安排,每個任務都有對應的知識點和技能要點。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軟件應用AutoCAD》采用了講授教學法、演示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和實踐教學法。比如在學習模塊一的內容時,老師首先要講授軟件的基礎知識、界面組成,然后演示軟件的基本操作,接下來可以通過下達繪制家裝圖庫圖形的項目任務,讓學生感受項目管理,同時以教師引導項目任務作為案例進行案例分析和教學,最后采用以學生訓練為主,集教、學、做合一的實踐教學法來提升教學效果。
(二)信息化教學,教學資源具有共享性
信息化教學是在信息化環境中,老師與學生借助現代教育媒體、教育資源和教育技術方法等進行的教學雙邊活動,以學生的學為主,老師提供交互式的教學指導。《軟件應用AutoCAD》信息化教學主要依托世界大學城的空間教學平臺,上傳電子教案、電子課件、實訓案例和實訓素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支撐和保障。尤其是教學團隊提供了碎片化教學資源,以3~10分鐘的微課解決軟件操作應用和繪圖過程中的難點與技能要點,實現教學過程的全覆蓋,學生一旦有不會操作的節點,就可以通過碎片化的教學資源得到解答。同時利用世界大學城的留言板欄目、私信欄目以及課堂作業欄目,完成教學互動和對學生的遠程指導,培養了學生的信息素養和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體現了強烈的時代感。
(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提供全程學習輔導
我院環藝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主要分成基礎類、技能類、設計類和工程類四大類別的課程,《軟件應用AutoCAD》屬于技能類的課程。隨著教學的深入,學生在學習設計類和工程類課程時,也都有教學團隊對這個軟件進行后續的跟進和鞏固訓練,可以說一直輔導學生進行后續學習至畢業設計和畢業實習,教學團隊起著不斷的引導作用,使得學生能非常熟練地掌握軟件應用和制圖規范,達到職業崗位群的職業要求。
(四)過程化考核,課程評價真實到位
考核評價分過程考核和成果考核兩部分,過程考核包括學習態度(10%)、課堂評估(20%)、作業完成(20%),主要從學習能力、方法和操作技能上體現,課堂作業和課后作業不僅要求按量還要求按質完成;成果考核體現為作品考核,占50%,即老師提供手繪量房草圖,要求學生利用軟件CAD繪制成電腦圖,并完成初步設計方案圖的繪制――即考核內容源于教學內容,又因其結合了職業崗位群的職業能力要求而高于教學內容,更靈活,更有創新性。通過這些措施,綜合完成學生的課程過程評價。
四、結論
綜上所述,《軟件應用AutoCAD》課程依據環藝專業的特點,著重AutoCAD繪圖、標注、打印等工具在施工圖方面的應用,體現以“提高能力為核心,以突出基本操作為重點”的課程模塊化設計理念,充分發揮教師引導、學生主體的作用,依托世界大學城空間教學平臺,創建信息化的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著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以及專業知識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
參考文獻:
[1]鄭小軍,楊滿福,林雯.現代教育技術能力訓練[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
[2]鄭小軍,楊滿福,林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示范課例的設計與開發――以網絡探究性學習的教學設計為例[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2).
[3]王晶瑩,高鴻翔.高職《土建工程CAD》課程模塊化改革的教學實踐[J].中國科技縱橫,2011,(16).
中國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115(2014)05-250-1
一、藝術設計裝潢專業課程教學的現狀
現如今很多高職院校都開設了藝術設計裝潢專業,然而教學內容和模式單一守舊,重共性輕個性,課堂效果沉悶,教學內容與社會實際相差甚遠,互相脫節,這是目前藝術設計裝潢專業課程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為此我院藝術設計裝潢專業課程團隊對課堂教學改革做了一些嘗試,在教學過程中靈活地采取了各種探設式的教學方法,特別是通過“競賽式”教學法,以賽促學,賽教結合,讓所有學生都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通過3年多的實際操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我們認為“競賽式教學法”對提高藝術設計裝潢專業教學質量方面有著突出的作用。
二、競賽教學法的作用
(一)以賽促學,增強學生專業技能
通過采用“競賽教學法”來進行教學,可以改變過去單一的“教師講課學生聽講,教師示范學生練習”的教學模式,真正實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給學生新鮮的感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性,提高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同時通過小組競賽、技能比武,校設計大賽,區級設計大賽等各種技能比賽的契機,參賽學生一路走來,強度逐漸增加,指導逐級提高,潛力得到最大提升。同時通過競賽,讓更多過去從未受過表揚的學生獲得獎勵,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激發掌握專業技能的熱情。
(二)以賽促教,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高職院校的藝術設計裝潢專業課程教師在采用“競賽教學法”來進行教學之前,要參與競賽項目的研究。教師只有把這些最新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融入教學中,才能在實施“競賽教學法”的時候,給予學生正確的,有針對性指導。這樣開闊了教師的視野,提升了教師繼續學習的能力。而在組織設計技能比賽的過程中,要求教師對每一位參與比賽的學生都給予點評,細心記錄學生出現的問題和不足,課后寫出分析報告,認真總結反思,提高自己的實施能力和課堂教學水平,從而更有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三)以賽促改,完善專業課程機制。
采用“競賽教學法”來進行藝術設計裝潢專業教學既可以檢驗學生的技能掌握程度,又可以檢驗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也檢驗了學校的課程建設和管理水平。首先對藝術設計裝潢專業的課程目標制定和教學內容設定起到了導向作用,邀請企業的專家來參與競賽教學活動,讓“企業”來告訴我們企業真正需求什么樣的“人才”。其次通過“競賽教學法”不斷強化學生專業技能培養,通過競賽發現問題,進而彌補不足。
三、競賽教學法的實施
(一)加大投入力度,形成有效機制
學院要加大藝術設計裝潢專業課程建設的投入力度,形成有效機制。積極鼓勵創新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特別是“競賽教學法”的推廣使用。在組織和參加各級各類設計技能競賽的時候要給予大力支持和保障:一要加大競賽資金投入,二要給予競賽場地和設備保障,三要大力營造氛圍。積極做好宣傳活動,向全社會展示職業院校的學生精神風貌和人才培養成果,在社會上引起良好反響。在組織形式上要堅持院校統籌組織、企業參與協辦的原則辦好競賽。高度重視,精心謀劃,周密組織,將裝潢設計技能競賽列入教學年度重點工作目標。行業企業以協辦的形式出現,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
(二)加強校企合作,邀請企業專家參與指導
在藝術設計裝潢專業課程中采用“競賽教學法”,舉辦各種設計技能大賽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引導職業院校重視技能訓練,提高全體學生的技能水平,為社會培養大批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它是一個展示、交流的平臺,從側面向企業和社會客觀地反映了學校的辦學實力和人才培養質量。因此要加強校企合作,熱情邀請企業的領導、專家擔任競賽評委和校外指導教師,產教結合、企業合作更加深入。這樣可以為修改教學計劃、增補教學內容、加強實訓環節提供依據,有效地促進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課內與課外教學相結合,講授與自我提高相結合。同時行業企業積極參與各級設計技能競賽,為各種比賽提供專家、行業企業技術規范,提供相應的設備,為企業選拔人才帶來了方便,使校企形成了很好的互動。
(4)做好課堂競賽教學,多組織各種大型設計技能競賽
采用“競賽教學法”的時候,可以通過組織參加相對應的設計技能競賽,充分開展以參加設計技能競賽為中心,具有強烈針對性和高度逼真性的專業知識理論教學、設計技能操作訓練、實際能力演練考核等系列性的教學活動。做好課堂競賽教學,結合課程內容周密設計競賽內容和形式,認真組織課堂競賽活動,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可以采取小組競賽、設計技能比武等課堂形式完成教學任務。同時鼓勵學生多參加與專業有關的技能競賽,并實行一定的獎勵辦法,“以賽促學”,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習。
參考文獻:
[1]蔡勤生.“賽教結合,寓學于賽,以賽促改”教學模式實踐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