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0 01:36:3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村扶貧匯報材料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存在問題
一是各貧困村對實際所需不夠明確,貧困村內基礎設施相關數據不夠精準。
二是項目審批和相關許可證辦理事項暫未實現“一條龍”服務形式,不方便行政相對人一地、一次性辦理該事項。
三是在首次申報項目備案時,在注冊環節需要填寫的注冊內容較為復雜,企業在操作過程中,操作提示不夠明確。
二、解決辦法
一、基本情況
我鄉享受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貧困戶共X戶X人。其中XX村X戶X人,戶主為XXX和XXX;XX村X戶XX人,戶主為XXX、XXX、XXX;XX村X戶XX人,戶主為XXX、XXX、XXX;XX村X戶X人,戶主為XXX。
二、存在問題及整改情況
(一)關于1戶易地搬遷戶未入住的問題。
整改情況:我鄉派專人實地入戶核查,經核查XX集中安置點搬遷戶XX因在XX務工,其父XXX近期被其親友接至XX慶生導致房屋暫時無人居住,目前已做好相關佐證材料。
三、下步整改打算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在鄉村振興戰略引領下,我區以積極探索農村經濟發展新路、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為切入點,財政資金主導的資產收益扶貧項目,思路是著力補齊發展短板、夯實基層基礎、構建為農服務體系、密切與農民、貧困戶利益聯結、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具體工作在資金匹配項目的基礎上加快推進,現將2020年1-6月資產收益扶貧工作開展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是強化領導。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成立資產收益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統籌組織、調度、協調全區資產收益扶貧工作,確保工作開展按時間節點快速推進。
二是制定方案。先后印發了《區財政支農資金支持資產收益扶貧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做好資產收益扶貧工作的通知》、《資產收益扶貧項目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區光伏扶貧電站收益分配實施細則》,為開展資產收益扶貧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加強項目調度。立足各貧困村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交通區位、人力資源等情況,緊貼市場需求,從實際出發,選取光伏項目,構建科學合理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和促進貧困戶增收、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努力實現農村產業升級、農戶收入增加、集體經濟發展、基層組織加強的共贏局面。
四是強化監督管理。通過扶貧動態監控系統對項目進行實時監管,系統要求每季度填寫資產收益扶貧的報表;根據《區財政局區扶貧開發局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政扶貧項目資金績效管理的通知》,區供銷社每月報送《光伏資產收益項目績效運行監控表》。
二、資金投入與投資完成情況
(一)資產收益扶貧資金計劃投入情況
1-6月,區計劃投資5400萬元用于資產收益扶貧,其中:財政資金5400萬元。
(二)資產收益扶貧項目投資完成情況
2020年,區計劃建設資產收益扶貧項目1個。1-6月已簽訂分紅協議的項目1個,簽約率100%。項目投資完成金額5400萬元,其中財政資金5400萬元,完成率100%。
三、取得成效
1-6月,區已實施開展資產收益扶貧的項目1個,為光伏資產收益項目,涉及216村,其中貧困村74個。貧困村平均投入資產收益項目資金25萬元,項目帶動貧困村集體增收53.92萬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4360人,累計增收197萬元,人均增收451.8元。
2.完成疾控中心宣傳物資采購工作(含請示、招標文件確認、采購計劃審批、開標、合同事宜等工作);
3.完成了中藏醫院辦公設備、電梯、醫用氣體、檢驗科、放射科招標工作,目前正在供貨中(含請示、招標文件確認、采購計劃審批、開標、合同事宜等工作);
4.完成了鄉鎮衛生院DR設備招標工作,目前正在供貨中(含請示、招標文件確認、采購計劃審批、開標、合同事宜等工作);
5.正在進行村衛生室設備采購、中藏醫院手術室設備采購、網絡布線采購、高壓配電采購工作,正在走采購流程;
6.村衛生室維修改造正在進行維修改造,擬于6月底完工;
7.鄉鎮衛生院維修改造現正在進行維修改造,力爭6月底完工;
8.每周到施工現場督導施工進度;
9.縣人民醫院醫技樓建設項目已完成勘察設計、圖審、財評、施工和監理招標工作,現正在施工準備階段,擬于6月進行開工建設;
10.中藏醫院業務用房建設項目已完成1-7層主體,負責對接施工過程中的驗收和問題處理;
11.每月按時在省建設項目管理系統和國家衛生計生委建設裝備審批監管系統錄入項目進度;
12.每月報發改局、每周報政府辦和每季度報州衛健委項目進度情況。
二、扶貧工作
1.完成衛生扶貧救助基金審核工作,兌現衛生扶貧救助基金105.95萬元(含給縣人民政府打的5000元以上的請示),兌現759人次;
2.向縣脫辦、政府辦、縣委辦、州衛健委報送各類匯報材料、整改報告、推進情況;
3.完成健康扶貧交叉督導工作1次;
4.完成健康扶貧培訓工作1次;
5.負責健康扶貧政策咨詢、問題解答等工作;
縣屬深度貧困縣,全縣幅員面積5290平方公里,轄2鎮15鄉,120個行政村,10個社區居委會。人口8.19萬人。全縣有貧困村48個,2014年精準識別出建檔立卡貧困戶1755戶6424人,2018年將完成最后5個貧困村退出、159戶538名貧困人口脫貧,實現全縣整體脫貧摘帽。縣始終把脫貧攻堅工作列為“一號民生工程”,各級干部群眾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責任感,視脫貧攻堅為己任,認真履行職能,集中力量抓精準扶貧工作,尤其重視扶貧檔案這一基礎性工作,做到脫貧攻堅工作開展到哪里,檔案工作就跟進到哪里,實現了檔案工作與脫貧攻堅工作同步進行、整體推進。我們的主要經驗和做法是:
一、加強領導,協調推進,全面夯實檔案工作基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脫貧攻堅檔案工作,在脫貧攻堅部署大會、脫貧領導小組聯席會、工作推進等會上,定期不定期專題聽取脫貧攻堅檔案工作情況匯報,并進行專題部署。縣檔案局與縣扶貧移民局及時下發《關于進一步規范脫貧攻堅檔案工作的意見》,對脫貧攻堅檔案歸檔范圍、整檔規則、部門職責等進行了詳細的規定。明確指出各級扶貧部門負責脫貧攻堅檔案工作的組織實施,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指導監督,各鄉鎮、村和各扶貧行業專項部門是脫貧攻堅檔案的形成單位,對檔案的完整性、真實性、一致性負責。各鄉鎮、村建立健全了《脫貧攻堅檔案管理制度》以及安全管理和工作人員崗位責任制等規章制度。縣財政專項投入200多萬元為各鄉鎮和貧困村增配檔案管理所需設施設備。劃撥3萬元專項經費用于全縣扶貧檔案人員專題培訓。全縣各鄉鎮、村兩級分別配備了專(兼)職檔案員,明確專人負責脫貧攻堅檔案工作。同時,相關部門也建立相應的扶貧檔案工作機制,安排專門經費,推動檔案室標準化建設和扶貧檔案的規范化收集整理,為全縣脫貧攻堅檔案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有力后勤保障。通過層層抓落實,實現了檔案工作與脫貧攻堅工作同部署,人員、責任同落實。扶貧檔案工作做到了“五有”,即有檔案室、有檔案柜、有統一的檔案盒、有檔案人員、有檔案管理制度。
二、強化培訓,精心指導,全力提升檔案工作水平。縣檔案局通過向外學習取經,內部強化業務培訓,主動跟進扶貧工作進程,為扶貧檔案規范整理提供技術支撐。組織全縣48個貧困村第一書記、鄉鎮檔案專干和22個扶貧專項部門分管領導150余人,開展了脫貧攻堅檔案專題培訓。重點打造了以陵江鄉、勿角鄉、安樂鄉陽坡村為代表的鄉、村兩級精準扶貧檔案示范點,組織召開全縣扶貧檔案工作現場會,通過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極大地提高了脫貧攻堅檔案工作人員業務知識,檔案整理業務技能更加熟練,以點帶面推動了全縣扶貧檔案規范管理、平衡發展。縣檔案局牽頭成立了脫貧攻堅檔案片區工作指導組,局長和副局長分別擔任片區指導組組長,檔案局全體業務人員全員上陣當指導組成員,深入一線全面指導和推進扶貧檔案工作。為了確保全縣脫貧攻堅檔案規范統一,方便各級檢查驗收,檔案局與脫貧辦共同商定,下發了縣、鄉、村、戶四級資料清單,對扶貧檔案分類、卷盒封面書寫規范、目錄格式、照片檔案整理等制作了統一樣式模板,規范了標準。在脫貧攻堅檔案指導檢查中,我們秉承盡職不越位,幫忙不添亂,切實不表面的工作作風,采取現場操作、實地培訓、電話咨詢、QQ微信解答等方式多渠道開展業務指導。在指導中我們重點圍繞制度建設、資料收集、分類整理、檔案編目、安全保管等方面加強指導,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并提出對策建議,有力提升了基層檔案業務水平和規范管理。
三、加強督查,落實責任,著力確保檔案規范管理。為確保扶貧數據和檔案資料的完整、準確、系統和安全。縣檔案局把脫貧攻堅檔案工作納入檔案執法檢查具體內容。縣督查辦成立脫貧攻堅專項督辦組,定期對各鄉鎮、部門精準扶貧檔案工作進行督查,對督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經驗做法及時予以通報。縣檔案局會同縣扶貧移民局結合精準扶貧工作流程,采取面上檢查與個別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對脫貧攻堅工作各階段產生的文件材料進行檢查審核,確保脫貧攻堅檔案工作與精準扶貧工作同部署、同實施、同檢查。縣委政府把脫貧攻堅檔案工作納入對各鄉鎮和部門的年度考核,確保監管不缺位。在督查中,我們既考慮檔案自身整理的需求,更充分尊重扶貧工作迎檢的現實要求,積極配合縣脫貧辦制定相關指導性文件,達到檔案規范整理和迎檢工作兩不誤。做到對脫貧攻堅檔案事前部署、事中督導、事后收尾,確保實現檔案服務扶貧工作,檔案助力脫貧攻堅。
面對新時期的新挑戰,黨和國家的新要求、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差距:
一是脫貧攻堅硬仗正在進行時,大量資料正在陸續形成,檔案資料的及時更新、完整度方面還不夠完美,基礎性工作做得還不夠深入。二是扶貧工作中形成的資料多,復印件多,刪繁就簡成效還不明顯。三是工作中普遍重視文字材料的收集,忽視電子文件、音像等方面的材料收集,檔案信息化推行還不力。四是基層檔案人員普遍身兼數職,變動頻繁,影響檔案工作的延續性,人員保障工作做得還不夠到位等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打破思維定式,切實轉變“檔案工作是末位工作”“檔案部門是收容隊”的觀念,樹立先行意識,在脫貧攻堅中當先行者、當排頭兵、當引領人,更充分地發揮檔案工作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檔案工作服務脫貧攻堅。
一是進一步加強培訓指導。采取以會代訓、專題培訓、交流學習、現場推進會等形式,全面提高檔案人員業務能力。建立精準扶貧檔案人員聯系制度,建立扶貧檔案人員溝通交流平臺,及時掌握脫貧攻堅檔案工作動態,適時解決有關具體問題,達到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整體推進。
二是進一步細化工作標準。將扶貧資料收集工作納入總體工作計劃及目標管理。大膽創新開展工作,進一步完善歸檔范圍、歸檔類別、歸檔要求,一條一條研究、一條一條梳理,逐一拿出任務書,明確時間表,落實責任人,做到任務明確、措施明確、責任明確、效果明確,使整個工作過程可操作、可檢查、可衡量。
一、生態移民易地扶貧搬遷情況
**是國家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甘肅58個貧困縣之一,也是甘肅23個深度貧困縣之一。新一輪扶貧開發以來,針對南部山區“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實際,縣委、縣政府高瞻遠矚、科學謀劃,堅持以脫貧攻堅統領經濟社會發展,舉全縣之力實施生態移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對居住在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的新堡、干城、橫梁3個鄉鎮實施整鄉搬遷,對黑松驛、定寧、古豐等8個鄉鎮的58個完全干旱山區行政村實行整村組搬遷,新開發土地18萬多畝,沿省道316線兩側集中規劃建設12個移民新村和綠洲小城鎮,累計搬遷安置貧困群眾1.53萬戶6.24萬人,縣域內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布局得到顯著優化,走出了一條高深山區貧困群眾易地搬遷脫貧致富和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扶貧開發新路子。
二、安置住房項目建設和分配入住情況
2011年以來,全縣累計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4個(行政村內就近安置點11個),建成房屋16997套,安置農戶16958戶,人口68979人(建檔立卡戶13167戶54906人,非建檔立卡戶3717戶14073人)。其中:“十三五”期間共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16個(行政村內就近安置點11個),共建成房屋9227套(綠洲小城鎮4790套,黃花灘康樂新村、富民新村、興民新村、富源新村2678套,黃羊川鎮、黑松驛鎮、古豐鎮、十八里堡鄉、西靖鎮行政村內就近安置點1759套),安置農戶9227戶34849人(建檔立卡戶6689戶26113人,非建檔立卡戶2538戶8736人。)
我縣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由發改部門立項,自然資源部門負責辦理用地報批、征地供地手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負責辦理規劃許可、竣工驗收等手續,安置點工程建設由所在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安置住房的數量、分布、土地性質、土地取得方式等具體情況如下:
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共建設安置點13個,建成住房15583套。分別為:愛民新村747套,立民新村589套,富民新村1379套,為民新村926套,圓夢新村1000套,陽光新村1035套,感恩新村918套,富康新村335套,惠民新村768套,興民新村1259套,康樂新村779套,富源新村1058套,綠洲小城鎮4790套(小戶型792套)。綠洲小城鎮土地屬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其他12個安置點土地均為國有土地,以劃撥方式取得,其中圓夢新村、陽光新村、感恩新村、富康新村3288套為公共租賃住房項目。富康新村335套房屋屬商鋪,尚未進行移民安置。
行政村內就近安置點:共建設安置點11個,建成住房1759套。分別為:黃羊川鎮一棵樹村50套,菜子口村116套,周家莊村25套,石門山村131套,馬圈灘村185套;古豐鎮古豐村211套,西山堡村490套;黑松驛鎮黑松驛村249套;十八里堡鄉曹家臺村71套,東廟兒溝村181套;西靖鎮七墩臺村50套。土地均為即有集體建設用地。
三、安置住房手續辦理情況
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和綠洲小城鎮13個集中安置點中,圓夢新村、陽光新村、感恩新村3個公共租賃住房安置點2953套住房規劃、用地審批、竣工驗收手續均齊全;綠洲小城鎮4790套安置住房規劃、用地審批、規劃手續齊全,已完成62幢1476套的竣工驗收備案手續,剩余安置住房正在進行竣工驗收。上述4個安置點共有住房7743套,占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總套數的45.56%。其他安置點因位于規劃區外,未辦理規劃手續,竣工驗收由有資質的第三方和住建部門進行工程質量鑒定后,出具了《**農村住房危險性定性鑒定報告》或《住房安全等級認定(鑒定)表》,用地審批手續齊全,共7495套,占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總套數的44.1%。11個行政村內就近安置點安置住房1759套,土地屬即有集體建設用地,規劃手續、竣工驗收手續齊全,占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總套數的10.35%。
其中:**“十三五”期間共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16個(行政村內就近安置點11個),共建成房屋9227套。具體為:綠洲小城鎮安置住房4790套,規劃、用地審批手續齊全,已完成62幢1476套的竣工驗收備案手續,剩余住房正在進行竣工驗收,占51.91%。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康樂新村、富民新村、興民新村、富源新村新建安置住房2678套,位于規劃區外,未辦理規劃手續,竣工驗收由有資質的第三方和住建部門進行工程質量鑒定后,出具了《**農村住房危險性定性鑒定報告》或《住房安全等級認定(鑒定)表》,用地審批手續齊全,占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總套數的29.02%。黃羊川鎮菜子口村等11個行政村內就近新建安置住房1759套,土地屬即有集體建設用地,規劃手續、竣工驗收手續均齊全,占19.06%。
四、安置住房不動產登記情況
我縣農村不動產確權登記發證工作自2015年開始,在黃羊川鎮先行開展農村不動產權籍調查試點工作的基礎上,2017年全面鋪開農村不動產權籍調查工作。通過公開招標方式開展確權登記,招標金額874.92萬元,已支付532.04萬元,支付率60.81%。目前已全面完成70995宗農村不動權籍調查工作,其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完成權籍調查16997宗(“十三五”期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完成4437宗)。綠洲小城鎮162幢3998套樓房已完成樓盤落宗,正在進行樓盤首次登記。
為切實解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群眾“穩得住”和“后顧之憂”,我縣嚴格落實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做好易地扶貧搬遷住房不動產登記工作的通知》精神,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積極穩妥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不動產登記工作。一是明確責任分工。成立了由縣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縣自然資源、農業農村局主要領導任副組長,住建、財政、林草等部門分管領導和各鄉鎮人民政府主要領導為成員的農村“房地一體”確權登記發證領導小組,建立易地扶貧搬遷登記發證聯席工作會議制度,先后2次組織召開全縣農村不動產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推進會,結合實際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農村“房地一體”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明確各方職責,推動責任落實,為確權登記工作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二是加強政策宣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微信等新媒體和出動宣傳車、張貼宣傳標語、發放《給群眾的一封信》、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大力宣傳宅基地、地上建筑物、構筑物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重要意義、工作目標和政策法規,在移民區重點宣傳實施異地搬遷的相關政策和《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百問百答》,爭取干部群眾的理解和支持。累計向移民區群眾發放宣傳資料2萬多份,懸掛橫幅38幅,張貼發證通告200多張,向各村組微信群發送信息300多條,召開各類會議20多場次,使確權登記工作的目的意義、工作程序和所需資料做到了家喻戶曉。三是堅持試點先行。堅持“依法依規、房地一體”“應登盡登、能發盡發”的原則,充分利用鄉鎮、村組底子清、情況明的優勢,發揮鄉鎮的主體責任,在各移民鄉鎮設立不動產便民服務點,正在多方籌措資金架設專網、配備硬件設備、培訓業務人員,確定1個農村“三變”改革試點村或新型農村社區先行開展登記發證試點工作,熟練掌握和總結登記發證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探索解決辦法和措施,為全面鋪開農村房地一體不動產權登記發證積累工作經驗,培養登記隊伍,夯實工作基礎。2019年11月19日,全省農村宅基地房地一體不動產權證書頒證儀式在**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富民新村舉行,現場為李應川等10戶村民代表頒發了《不動產權證書》。四是主動下沉服務。為方便群眾辦證,縣不動產登記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組成“心連心辦證工作組”,利用節假日時間,攜帶筆記本電腦、打印機、高拍儀、復印機,到移民村現場進行拍照,對群眾提交的身份證、結婚證、戶口簿、房屋和土地權屬來源材料提供免費復印,指導填寫表格,咨詢解答疑惑,受理群眾不動產登記申請。針對老、弱、病、殘等無法到社區當面申請的群眾,工作人員主動上門服務,一對一進行辦理。自工作開展以來,已累計上門服務100余次,為1000多戶移民群眾發放了不動產權證,贏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五是分類辦理登記。對手續完備的安置住房,及時進行登記發證;對因規劃許可、用地審批、竣工驗收等手續不完善導致不能登記的,主動加強與發改、扶貧等部門的溝通協調,認真摸清情況,梳理問題清單,按照“缺什么補什么、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采取聯合會審方式,努力完善相關手續;對缺少竣工驗收材料的,依據有專業資質的第三方鑒定機構出具的《**農村住房危險性定性鑒定報告》或住建部門出具的《住房安全等級認定(鑒定)表》,辦理登記發證;對產權比例一時難以明晰的,在不動產證書附記欄注明“該不動產權屬易地扶貧搬遷保障性住房,產權比例以縣政府易地扶貧搬遷相關政策為準”,先行辦理登記;對在行政村內即有集體建設用地上就近安置的,由所在農民集體或村委會對宅基地使用權人、面積、四至范圍等進行確認,公告15個工作日無異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后予以確權,房產登記依據已辦理的規劃手續和竣工驗收資料,為住戶及時辦理不動產登記,做到應發盡發。
截至目前,除1537套兜底戶安置住房外,全縣應登記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15421套。其中:具備登記發證條件的5437套,占應登記任務35.26 %;暫無法登記的9984套,占應登記任務64.72%,主要為公共租賃住房2953套,缺少竣工驗收住房3314套,同步搬遷非建檔立卡戶住房3717套。已登記頒發不動產權證書1133本,占具備登記發證條件任務的20.84%。其中:“十三五”期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7890套,具備登記發證條件的2038套,占應登記任務25.83%;暫無法登記的5852套,占應登記任務74.17%,主要為尚未竣工驗收的3314套,同步搬遷安置的2538套。已登記663套,占具備登記發證條件任務的32.53%。
五、存在的問題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不動產登記工作量大面廣,政策性強,技術要求高,工作難度大,涉及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和切身利益。盡管我們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發證工作總體進展緩慢,離上級的要求和群眾的期盼還有很大差距。一是由于我縣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整合了多項資金進行建設,搬遷安置方式較為復雜,村組之間存在差異,難以集中統一辦理。如4、5、6號3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屬公共租賃住房項目,根據《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百問百答》要求,需回購后向移民搬遷戶頒發產權證書,但回購資金籌措困難,導致無法及時向農戶登記發證。二是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安置點住房大部分屬統規聯建,各安置點內戶型面積基本一致,整鄉整村搬遷后移民群眾已實際搬遷入住,但部分建檔立卡戶安置住房面積超出控制標準25%或每戶超過20平方米,“十三五”期間同步搬遷安置的非建檔立卡戶每戶僅交納了1萬元房款,后期產權分割、戶型置換、改造住房結構及補繳房款等工作存在難度,致使登記發證難以推進。三是部分搬遷安置戶因住房資金未交納清,僅交納了部分房款,存在經濟糾紛,無法申請登記;同村同時搬遷安置戶因“十二五”和“十三五”政策存在差異,繳納的房款數額不同,群眾意見較大。四是黃花灘易地扶貧搬遷12個安置點和綠洲小城鎮安置點群眾原宅基地屬集體土地,而現搬遷安置住房占用的土地屬國有土地,向搬遷安置住戶頒發的不動產權證書為國有住宅用地,將不利于下一步集體資產折股量算等“三變”改革。五是我縣農村不動產登記發證涉及7.1萬宗,易地扶貧搬遷涉及24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安置農戶1.69萬戶,6.9萬人,量大面廣,加之農村不動產權屬來源證明材料嚴重缺失,各類矛盾糾紛較多,需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大力投入,而我縣屬國家深度貧困縣,年初剛剛脫貧摘帽,登記發證所需經費嚴重不足,鄉鎮和各部門的工作重心集中在脫貧攻堅和產業扶貧,加之移民區群眾主要收入來源為外出務工收入,安置點內多為老弱病殘或鎖門戶,僅靠縣不動產登記中心10名干部開展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困難重重。針對上述困難和問題,懇請上級部門在政策、經費方面給予協調支持。
六、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此次調研座談會和冷局長講話精神,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加快工作進度,確保按期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不動產登記任務,讓搬遷群眾早日吃上定心丸,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一是加強組織協調,確保問題及時解決。積極向縣委、政府匯報,爭取上級支持,建立健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登記發證聯席工作機制,定期召開工作會議,一月一調度,聽取各鄉鎮工作進展匯報,及時協調研究解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登記發證工作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和矛盾,確保做到應發盡發,合法合規,切實維護搬遷群眾的合法利益。
愛民鄉總面積約55平方公里,下轄4個行政村,6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約7000余人。通過精準識別和退出,我鄉現有貧困戶245戶800人,其中,柏樹村75戶239人,紅巖村79戶259人,南山村44戶146人,土塘村47戶159人;低保貧困戶141戶465人,五保貧困戶18戶19人。截止目前,全鄉已脫貧217戶751人,尚有28戶49人未脫貧。2018年擬脫貧8戶21人(其中柏樹村擬脫貧4戶9人,戶主分別是陳貴楊、桂木水、桂林枝、桂大妹;紅巖村擬脫貧2戶5人,戶主分別是潘隆、胡木得;土塘村擬脫貧2戶7人,戶主分別是余澤武、王修平)。為了全面做好我鄉的脫貧攻堅工作,在上級各有關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結合我鄉脫貧攻堅工作實際,全方位、多形式開展扶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將我鄉扶貧工作匯報如下:
一、領導重視,思想統一,機構健全。
為了全面做好我鄉的脫貧攻堅工作,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以鄉黨委書記為組長、鄉長為副組長、各村書記及駐村第一書記為成員的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并多次召開專題班子會議,研究部署我鄉的扶貧工作。同時鄉政府還專門成立了扶貧工作站,各村成立了扶貧工作室,并且明確了工作職責,確定了鄉村干部專職負責脫貧攻堅工作,以及扶貧開發系統維護、檔案資料收集、信息報送等日常事務。
二、全面落實“十大工程”
在結對幫扶過程中,真正做到因戶施策,緊緊圍繞愛民花生、茭白基地、中藥材種植、光伏發電等產業基礎,結合我鄉各村群眾的傳統種養殖生產生活習慣,集中力量,統籌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千方百計引導貧困戶,盡早脫貧,同時做好政策的宣傳工作,確保貧困戶能享受到黨和政府的優惠政策。具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產業發展扶貧工程。轄區4個行政村因地制宜依托產業扶貧項目,有效帶動貧困戶脫貧。
1、柏樹村藥材基地+光伏發電助脫貧。在柏樹村6組土地開發項目點上打造147.64畝藥材基地,現已種植藥材白芨30余畝,其余土地正在養地階段,同時育苗棚內藥材黃精種苗正在培育。鼓勵全村75戶貧困戶利用扶貧小額信貸入股專業合作社分紅,或到農業專業合作社內務工,目前已吸納10余名貧困戶在柏樹村藥材基地務工。另與縣園區企業江西博源堂藥業有限公司合作在柏樹村11組黃家山積極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開展中藥材種植,現已完成土地流轉和土地平整,預計10月中下旬開始種植太子參10畝,11月種植玄參50畝,明春種植枳殼20畝。
柏樹村有兩個50KW光伏發電站從1月并網發電至今,共計產生收益18931.03元,國家配套補貼7246.12元,截止8月已進行今年第一次收益分配,29戶貧困戶受益,平均每戶受益達650余元。
充分利用小額信貸金融扶貧政策,全村共有47人辦理了小額貸款共計47000元,并全部入股到花生專業合作社,目前已給26戶分紅100元。
2、紅巖村種、養殖產業比翼齊飛,光伏發電錦上添花
紅巖村積極探索“農場+基地+農戶”模式,村委會與德安縣旻隆生態家庭農場簽訂了合作協議,在9組流轉30余畝土地,目前土地已平整好,計劃明年發展艾葉種植基地,基地的日常管理由農場負責,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將貧困戶雇用到基地內務工。
紅巖村幫扶單位水務局積極作為,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送去雞苗、種豬,截止7月已給16戶貧困戶送去了16頭種豬,給21戶貧困戶送去了750只雞苗,3戶貧困戶60只鴨苗,為貧困戶的發展提供了可持續的發展動力。
紅巖村已建立一個光伏發電站,從去年7月并網發電至今,已產生效益15615.41元,國家配套補貼24190.46元,截止8月已進行了今年第一次收益分配,19戶貧困戶受益,平均每戶受益達800余元。
此外,全村共有49人辦理了小額貸款共計49000元,并全部入股到花生專業合作社,目前已給24戶分紅100元。
3、南山村茭白產業金秋收獲形勢喜人。
南山村在幫扶單位縣農業局的支持下發展茭白產業,今年已經種植茭白30余畝,預計年產量2000斤/畝,并成立了茭白專業合作社。國慶前夕是茭白收獲季節,目前市場價格4.5元/斤,預計收入達15萬元,除去成本,利潤有9萬元左右,全村44戶貧困戶已全部入股合作社進行分紅,平均每戶可分到近2000元,此外對于在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按照100元/天的工資雇用到田里勞作,目前已雇用10余人。
全村共有25人辦理了小額貸款共計25000元,并全部入股到花生專業合作社,目前已給14戶分紅100元。
4、土塘村優質稻產業,以質量取勝
土塘村在高標準農田上開展優質水稻種植。目前已種植30余畝,成立了優質水稻專業合作社,鼓勵貧困戶利用扶貧小額信貸入股專業合作社分紅,或到農業專業合作社內務工,并按照150元/天的工資標準予以支付。
半個月后將是優質稻收割時期,預計今年產量在2萬斤左右。
此外,全村共有29人辦理了小額貸款共計29000元,并全部入股到花生專業合作社,目前已給17戶分紅100元。
二是就業扶貧工程。全鄉已安置貧困戶到公益性崗位務工13人,其中保潔員11人,農家書屋管理員2人;介紹在花生扶貧車間、茭白基地等農業產業基地務工15人,介紹引導貧困家庭勞動力到縣園區企業務工3人。
三是危舊房改造扶貧工程。全鄉2018年貧困戶危舊房改造共有10戶,其中7戶已脫貧戶,3戶未脫貧戶。為盡快完成危房改造任務,鄉黨委政府經過與愛心企業溝通,為他們爭取了免費支持每戶9噸水泥,90噸水泥8月份已全部配送到位。目前,土塘村的已脫貧戶程先枝基本全部完工;南山村未脫貧戶洪富根已完工,已脫貧戶付岳生門窗已裝好,開始粉墻 ;柏樹村已脫貧戶王清本周封頂,李保恩本周安裝門窗,未脫貧戶王賢柏門窗已裝好,陳貴楊門窗已裝好;紅巖村已脫貧戶羅華星本周拆掉模板、粉刷,吳祥本周倒地面、粉刷,羅國華本周定模板。
四是基礎設施扶貧工程。今年以來,投入資金21萬元,新建南山村3組簡易橋梁,對9組護坡維修整治,對5組、10組農村公路進行硬化及排水管維修工程。有效地改善了農村的基礎設施條件。
五是村莊整治工程。2018年投資35萬元,用于南山村4組水庫移民居住點的道路、池塘、綠化等方面的村莊整治。此外,南山9組新上報了一個污水處理項目,該項目投資約30萬元,計劃12月中旬完工,現正在進行設計、預算及招投標等程序。
六是社會保障扶貧工程。通過財政兜底保障幫扶,全鄉建檔立卡貧困戶1-9月份共計發放低保金357 人775522元,五保金26人63435。
七是教育扶貧工程。積極配合縣扶貧移民辦、縣教育主管部門,做好貧困戶學生信息收集匯總,為119名在校學生申請春季教育幫扶補助,共計101339.37元。其中小學生76人53510元;初中生28人29079.37元;高中生28人18750元; 另積極申報中高職學生享受“雨露”計劃資金補助,上半年共計補助15人69000元。
八是健康扶貧工程。幫扶因病入院治療貧困戶,通過居民醫療保險及大病救助等途徑減免醫療費,并全面實現先看病,后付費。對全鄉所有貧困戶由鄉財政統一代繳重大疾病商業補充保險,并且按要求免除貧困戶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費。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宣傳力度不夠。對各村的扶貧工作宣傳力度不夠,鮮有在市級以上宣傳媒體上稿報道。
二是部分幫扶干部雖然都經常下戶,但是流于形式,只和貧困戶家中某個人接觸,簡單的送送慰問物資、填個表,沒有真正沉下心來,與貧困戶談心交朋友,沒有真正了解其需要什么。有的扶幫干部想在產業幫扶上做文章,但都不了了之。
三是部分幫扶干部APP沒有做到每月簽到更新,一證一冊填寫不完善、不規范,貧困戶已享受的政策部分項目未登記,貧困戶未簽字確認等。
四是上報材料不及時。有些村每每需要上報材料表格時,總要三催四請,即使交來也是質量不高,導致常有材料逾期上報至縣里的情況發生。
五是產業扶貧收益與貧困戶未有效對接。各村雖均有產業,但貧困戶收益效果不是很好。一是未有效吸納貧困戶在合作社內務工;二是未有效引導貧困戶以土地、資金、技術等其他形式入股到合作社,難以激發脫貧內生動力,使得扶貧產業項目未能高效的惠及貧困戶,讓扶貧產業項目在扶貧效率上大打折扣。
四、下一步打算
1、竭盡全力抓產業。充分借助幫扶單位和連心強基工作組的有效力量,發揮駐村第一書記的引領作用,結合實際為各村產業發展布局多謀劃、多籌措,建立完善產業發展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動員貧困戶以勞動技能、土地、山林等多種方式入股,參與產業發展,讓貧困戶共享更多的發展紅利。
一、圍繞中心,科技助力
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脫貧攻堅中心任務,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按照“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四個必須”的重大要求,集聚科技資源優勢,走出一條具有左權特色的科技扶貧新路子,助力脫貧攻堅。
二、立足實際,扶貧扶智
利用我縣區域優勢,提升產業級次。針對核桃、雜糧、規模健康養殖、設施蔬菜、中草藥五大特色產業,充分利用農技協和科普示范基地的輻射優勢,對照建檔立卡貧困戶,采取技能培訓、跟蹤服務等一系列措施,幫助貧困戶提升科學素質,依靠科技增收脫貧致富,對實現全村及周邊村民科學素質的跨越提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上下聯動,信息共享
左權縣是中國科普鄉村e站示范縣,建有鄉村e站20多個,通過PC端、APP、中科云媒、新聞傳媒等途徑,為農民搭建專業信息服務平臺,立足自身、輻射周邊,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農村科普綜合服務體。
四、示范帶動,形成合力
充分發揮農技協和科普示范基地帶頭作用,引進科技人才隊伍,以舉辦專題培訓和實地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大力培養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本土科普帶頭人、致富帶頭人、新型職業農民和鄉土技術人才,組建左權鄉土科技專家隊伍,通過專家培訓帶頭人,帶頭人示范輔導農戶,使每個貧困戶至少學校掌握1—2項致富技能。
五、加強科普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科學素質
以縣十大節慶活動、科普活動為載體,以科普宣傳欄、活動站和示范基地為陣地,全面開展各項科普宣傳教育活動,通過現場咨詢、發放科普圖書、科普掛圖等形式,以提高重點人群科普素質為目標,開展經常化科普。
六、積極探索青少年科技教育
在剛剛結束的第十七屆“山西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我縣宏遠學校小學部4名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和老師的教導,雙雙取得了機器人超級軌跡賽小學組省級二等獎,這是我縣青少年科技教育取得的重大突破,填補了青少年科技教育領域的空白,對青少年科技教育起到了模范作用。
七、下一步工作計劃
1、推行“六個覆蓋”。⑴、農村科普信息員全覆蓋。聯合省、市科協、山西農大,推薦培訓50名農村科普信息員,實現農村科普信息員鄉鄉全覆蓋。⑵、農技協組織全覆蓋。健全和完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技專家服務站,實現農技協組織和服務鄉、村全覆蓋。⑶、鄉村e站全覆蓋。鄉鎮和重點村健全和完善科普中國鄉村e站、校園e站、農村中學科技館,實現科普e站鄉、村全覆蓋。⑷、科普服務全覆蓋。聯合省科技館、縣廣播電視臺等單位,實現農民科學素質培訓、科普大篷車巡回服務、科普大篷車電視聯播節目全覆蓋。⑸、科普報刊全覆蓋。在重點鄉、村實現科普報刊、科普資源、科普信息化產品全覆蓋。⑹、特色科技產業全覆蓋。培育1個鄉鎮特色產業,支持發展一批“一村一品”的貧困村,建設1個農業示范基地,培育1個以上新型經營主體,打造1個特色品牌,實現特色產業、“一村一品”、示范基地、新型經營主體全覆蓋。
2、建立科技助力扶貧示范基地。依托《山西省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程實施方案》,在全縣范圍內建設5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程示范鄉(示范村、示范基地)。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就業幫扶方面,一是加大就業扶貧車間建設力度,今年新建成達飛、科司特、閩優、海洲4家扶貧車間,著重解決居家婦女就業問題,可吸納婦女就業710名,目前,全縣31家扶貧間共吸納婦女就業890人。
二是在鄉村公益性崗位開發中注生婦女就業崗位開發,開發了愛心理發員、保潔等崗位180名,解決貧困婦女就業問題。
三是在見習崗位開發、城鎮公益性崗位開發中注重女性就業幫扶,面向縣醫院開發見習崗位113個,城鎮公益性崗位新增安置21人。
四是加強面向婦女的就業技能培訓,先后在劉家廟服裝加工扶貧車間、新華牧業扶貧車間、同樂雨具、康之琳鞋業扶貧車間開展410名婦女的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并面向農村婦女開展中式烹飪、拉面、食用菌栽培等技能培訓共3790名。
五是加強婦女組織輸轉工作力度,定向面向廈門輸轉246人。另外,共為88名創業女發放創業貸款800萬元。
二、保障婦女權益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存在的困難
婦女平等參與社會經濟發展缺乏有力的社會保障;一是女性因為性別在就業、再就業中受到歧視的現象較男性突出,同工不同酬的現象較為普遍;二是婦女享受的社會保障、職工福利的程度總體上低于男性,餐飲業等婦女就業較為集中的行業欠薪現象多發。
“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一個臉上掛著微笑的梁靜---寧明縣北江鄉北明村扶貧信息員,把青春當賭注傾灑在脫貧攻堅的征途上。
2017年從廣東務工回來探親時看到村里貧困戶的艱辛,再與廣東的繁華對比,心里一陣酸楚,鄉親們還沒脫貧我又怎么可以自掃門前雪?這里是生我養我的土地,我更應該在脫貧攻堅的征途上發揮作用,便毅然決然的拒絕了幾家公司提出的優越條件,回到生我養我的北明村做起了信息員。
為了及時把脫貧攻堅的工作落到實處,充分利用工作之余的時間,經常看書做筆記,認真學習扶貧業務的有關書籍、文件,努力提高自身政治思想覺悟和理論水平,為做好信息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思想理論和業務知識保障。作為一名村級信息員,我時刻保證信息的時效性,準確性,堅持信息的實事求是,各項工作都堅持以信息的形式及時向上級領導匯報。三年來,為了讓上級領導和群眾及時了解扶貧工作的工作動態,從點滴做起,從細微處入手,凡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各種活動都深入了解,及時采集信息,為領導決策和人民群眾監督提供第一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