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教學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5-31 06:45:0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期末教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期末教學論文

篇(1)

(一)概念

模因論是基于達爾文進化論觀點解釋文化規律的一種新理論。模因是模因論的核心術語,是指通過非遺傳的方式,特別是模仿而得到傳播的文化的基本單位。1999年布萊克摩爾在《模因機器》中拓展了模因的概念范圍,認為“任何一個信息,只要它能夠通過廣義上的成為‘模仿’的過程而被復制,它就可以成為模因了。”、模因具有復制的真實性、多產性、長久性三個特點。

(二)模因的四個階段

1.同化

指一個有效的模因應該像病毒一樣能夠傳染宿主,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要實現同化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個體必需和模因載體有接觸,通過思考重組現存認知因子,進而獨立發現模因。二是所呈現的模因必須為宿主所注意,如果不能夠吸引宿主,那么這個模因同樣很難進入到其認知結構中。

2.記憶

模因必須在記憶中保持一段時間,停留時間越長,感化宿主的機會就越多。這決定于模因的重要性和實用性,重要性和實用性越大,重復的頻率就越高,在宿主的記憶中保持的時間越長,就越易度過遺忘期進入到長期記憶中。

3.表達

指在與其他個人交流時模因必須從記憶模因中突出進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質外形的過程。它既可以是有意識的也可以是潛意識的。模因最突出的表達方式是話語,此外還有文字、圖畫、行為表情等。

4.傳播

宿主需把獲得的模因以各種媒介傳播,這種媒介可以是聲音的、視覺的、形象的或其他介質的。模因就像病毒那樣傳播,從一個宿主過渡到另一個宿主,從而完成模因復制的整個過程。不斷變化著的形態會出現模因變異,但始終保持其固有的性質。

二?模因論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啟示

(一)模因論與中學語文習得的對應變體

學習本身就是在模仿的基礎上的靈活創新并傳播,這與模因的概念是相似的,從模因傳播類型特征傳播的四個階段的了解我們發現其與中學語文習得有密切聯系。語文習得過程實際也是作為模因從一個宿主(或教師)傳播到另一個或眾多宿主(學習者)的過程。語文知識輸入也就是第二語言信息通過模仿輸入給宿主,知識被宿主注意到而輸入即同化的階段。完成了同化階段,那些特點明顯的能夠被學習者理解的的模因才能吸收納入到學習者的認知體系中,這個過程也就是被理解的輸入。然后,那些復制力強、保真度高、具有獨占性的模因被記憶選擇并且長期保存下來,也就是語文知識中顯性知識被記憶選擇而隱性知識則較難在記憶中保存,甚至被遺忘。再通過話語交際書面表達等形式使知識模因從記憶中突出轉化為被感知的有形體傳播給另一個宿主,完成了整個傳播也就是輸出過程。

(二)模因論對中學語文教學的具體啟示

模因的四個階段周而復始,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可斷開。通過前面對模因四個階段的了解,我們得到了如下啟示:

(1)知識的輸入與輸出并重。模因論提出知識的輸入使語言模因的復制和傳播成為可能而有效的輸出即學生對語言模因的靈活應用才是模因的復制和傳播得以實現。因而:在詞匯教學中既要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理解所講的詞匯,又要積極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的詞匯。在語法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正確的使用語法表達句子,實現交際功能。

(2)豐富同化方式,強化記憶。美國語言學家克拉什的輸入假說理論是語言習得研究中論述最全面影響最大的理論。因而,從語言模因論的角度來考察中學語文教學,同化貫穿于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所以要充分注意同化的重要性。充分的同化應注意以下三點:

①模仿對象的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所呈現的信息能夠吸引學習者時,學習者才會集中注意力達事半功倍的效率。教師應想方設法激發學習者的興趣,讓教學變得生動形象,讓學習者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促使學生成功地對語言模因進行復制和傳播。

②模仿對象的可理解性。在前面提到同化有兩個條件,首先要接觸到新的個體被新的個體所接受、認可。從模因論的視角分析,大部分教學內容如詞匯、閱讀、寫作教學等就是被模仿和復制的對象,所教學的內容必須被理解才能夠復制和傳播。

③模仿過程中足夠的輸入量。在語言模因復制的過程中,要讓學習者對模仿的事物接受足夠的輸入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強化。通過強化讓習得者在不斷拓展的語言環境中得到熏陶和感染。

篇(2)

2.結合課題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1)傳統教學法的應用。電氣類基本操作技能與基本知識是學生在入門時所學,因此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實習課老師通過講解演示、巡回指導、總結講評將技能傳授給學生,學生反復訓練模仿、提高,掌握基本技能。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融入綜合能力的培養,上實習課時注意做好以下幾點:①實習課保持良好秩序,無論是講課還是實習都要紀律嚴明、井然有序;②教學中老師要循循善誘,多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探究,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③技能操作從嚴要求,讓學生注重細節,養成認真、嚴謹的工作作風;④分組實習,學生在共同完成任務中,學會合作、溝通。

(2)以項目為導向的教學方法的應用。德國職業教育采用“以項目為導向”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完成某個具體課題項目來提高交流與合作、學習和思考、解決問題和創造性思維、責任心等綜合能力。我們可以根據專業課特點與實習條件來加以借鑒,在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水平后,給學生合適的課題項目,讓學生獨立完成。如電氣專業學生在學習了可編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編程方法后,結合電力拖動課的內容給學生提出這樣一個項目:將一臺電動機Y-Δ降壓啟動控制線路轉換為PLC控制方式。項目要求:①分析控制要求,分配輸入點和輸出點,寫出I/O通道地址分配表;②畫出PLC接線圖,即I/O接線圖;③程序設計;④在計算機上進行程序輸入及仿真運行;⑤程序下載到PLC;⑥線路安裝;⑦通電調試。學生接到項目后,先獨立思考,再通過小組討論,集思廣益完成PLC編程,之后學生獨自或以小組方式完成全部工作。完成項目的過程,學生的思維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動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課外實習方式的應用。課外實習可以有效補充學校實習之不足,分參觀實習與企業頂崗實習。如電氣專業學生參觀水電廠、火電廠、變電站等,讓學生觀察水輪發電機與汽輪發電機的不同之處,觀察斷路器、隔離開關等電器的結構。參觀后讓學生查閱資料寫出火電與水電的優劣,以及我國新能源的發展現狀。通過參觀學習學生開闊了視野,同時也提高了對本專業的了解與興趣。學生到企業的頂崗實習,可以更深入的了解目前企業的電氣控制方式,學習最新的技術,同時也學習一線技術工人身上的優良品德,對學生技能與個人素質提高都會有所幫助。

二、新實習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的優化

教學內容根據教學計劃以學生能力所需、實用、提高學生興趣為原則進行優化。電氣專業實習課內容分為電工基本操作技能與專業技能兩大部分。基本技能如電工儀表的正確使用、烙鐵釬焊、導線連接與敷設等,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可以通過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實習項目如焊接門鈴、收音機等電子小制作和照明線路安裝等,優化教學內容。專業技能一是對傳統教學內容合理的取舍,保留現代工業仍然廣泛應用的內容,如電動機的維護、線路敷設安裝等;二是將新技術與傳統內容有效地組合,如將可編程序控制器與電力拖動內容有機組合開展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降低教學難度;三是開展新的實習課題,如樓宇對講、樓宇智能安防等。

三、新實習教學模式的教學保障

篇(3)

2.結合課題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1)傳統教學法的應用。電氣類基本操作技能與基本知識是學生在入門時所學,因此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實習課老師通過講解演示、巡回指導、總結講評將技能傳授給學生,學生反復訓練模仿、提高,掌握基本技能。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融入綜合能力的培養,上實習課時注意做好以下幾點:①實習課保持良好秩序,無論是講課還是實習都要紀律嚴明、井然有序;②教學中老師要循循善誘,多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探究,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③技能操作從嚴要求,讓學生注重細節,養成認真、嚴謹的工作作風;④分組實習,學生在共同完成任務中,學會合作、溝通。

(2)以項目為導向的教學方法的應用。德國職業教育采用“以項目為導向”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完成某個具體課題項目來提高交流與合作、學習和思考、解決問題和創造性思維、責任心等綜合能力。我們可以根據專業課特點與實習條件來加以借鑒,在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水平后,給學生合適的課題項目,讓學生獨立完成。如電氣專業學生在學習了可編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編程方法后,結合電力拖動課的內容給學生提出這樣一個項目:將一臺電動機Y-Δ降壓啟動控制線路轉換為PLC控制方式。項目要求:①分析控制要求,分配輸入點和輸出點,寫出I/O通道地址分配表;②畫出PLC接線圖,即I/O接線圖;③程序設計;④在計算機上進行程序輸入及仿真運行;⑤程序下載到PLC;⑥線路安裝;⑦通電調試。學生接到項目后,先獨立思考,再通過小組討論,集思廣益完成PLC編程,之后學生獨自或以小組方式完成全部工作。完成項目的過程,學生的思維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動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課外實習方式的應用。課外實習可以有效補充學校實習之不足,分參觀實習與企業頂崗實習。如電氣專業學生參觀水電廠、火電廠、變電站等,讓學生觀察水輪發電機與汽輪發電機的不同之處,觀察斷路器、隔離開關等電器的結構。參觀后讓學生查閱資料寫出火電與水電的優劣,以及我國新能源的發展現狀。通過參觀學習學生開闊了視野,同時也提高了對本專業的了解與興趣。學生到企業的頂崗實習,可以更深入的了解目前企業的電氣控制方式,學習最新的技術,同時也學習一線技術工人身上的優良品德,對學生技能與個人素質提高都會有所幫助。

二、新實習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的優化教學內容

根據教學計劃以學生能力所需、實用、提高學生興趣為原則進行優化。電氣專業實習課內容分為電工基本操作技能與專業技能兩大部分。基本技能如電工儀表的正確使用、烙鐵釬焊、導線連接與敷設等,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可以通過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實習項目如焊接門鈴、收音機等電子小制作和照明線路安裝等,優化教學內容。專業技能一是對傳統教學內容合理的取舍,保留現代工業仍然廣泛應用的內容,如電動機的維護、線路敷設安裝等;二是將新技術與傳統內容有效地組合,如將可編程序控制器與電力拖動內容有機組合開展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降低教學難度;三是開展新的實習課題,如樓宇對講、樓宇智能安防等。

三、新實習教學模式的教學保障

篇(4)

2校企雙主體,工學結合

2.1依據企業需求教學

進行企業調研,及時了解企業需求人才,來規劃電子專業的課程內容和培養方案。

2.2在教學中加入注重技能和素質的培養

在學生的培養計劃中加入邀請企業里的技術人員帶領學生去開展教學實訓,企業里有著學校沒有的先進工具和儀器儀表等設備,學生一般不會接觸到這些設備,而且與專職教師不同,企業工作人員偏重講解實踐教學,使理論知識更加具體化,更好地引導學生的動手能力;另外學生近距離接觸企業高技能人員,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到職業人員的良好素養,讓學生更快,更好的掌握職業技能。

2.3建設實訓基地,培訓學生掌握SMT生產技能

學校中最好建立手工SMT實訓室,SMT生產工具及手動SMT設備的使用權限,讓學生可以進行實物制作,掌握基本的SMT生產技能。

2.4結合現代教學手段,解決實訓障礙

目前,高職院校由于資金有限大都沒有建設電子工藝實訓基地,即使有,大都也是規模較小、設備和產品質量不高、專業覆蓋范圍有限等,造成學生實訓效果不理想。由于現實局限,學校可以與企業協商,爭取可以拍攝企業里的生產過程,將其制成動畫由教師或企業專業技能人員進行講解技術細節,對學生進行視頻教育。

3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

3.1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基本模式

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十分緩慢的過程,有時是需要終身教育的。高職院校要想培養出高技能人才,就必須要進行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過程大致包括以下內容:

(1)首先學生家長、企業專家及職業指導老師要對相關專業的工作進行分析,讓學生了解不同工作的不同性質,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

(2)依據現代電子企業的人才需求,合理規劃學生的培養方案,使其適應工作需求,同時也要注重學生自身個性的發展。

(3)盡量讓學生在正式工作前參加崗前培訓,使其快速掌握未來職業的特點和性質,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快速適應以后的工作;

(4)院校應根據校企合作出具的學生專業評估報告,分析出幾種適合畢業生的工作,為學生以后尋找什么的工作提供合理性的建議。

(5)校企合作可以讓學生頂崗學習,讓他們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發揮已掌握的專業技能,將所學知識充分應用到實際中。

3.2SMT人才培養模式高職院校根據電子企業的崗位需求去規劃學生的培養方案。目前來說,SMT專業畢業生的工作性質要求他們要適應電子產品裝配、調式、維修等相關的技術工作,要有與這些工作相關的專業知識,而這些專業知識和技能結構都是跨學科的,因此,高職SMT教學企業專業培養過程要科學規劃,按照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模式進行,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校企合作,讓學生進入到真實的企業環境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素養。SMT專業的畢業生的求職崗位一般為:物料管理,設備操作、維護,車間管理,工藝技術和品質控制等,由此可見看出,SMT技術就是一項綜合技術,由于院校和企業都無法單獨完成對STM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需要二者共同合作,讓學生可以在真實的生產環境、生產任務和企業管理中進行學習,校企雙方共同考核學生的學習進程。

篇(5)

關鍵詞: 醫學;人文素質;教育

Key words: medical;humanities;education

中圖分類號:F270?7 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3-0286-02

0 引言

人文素質教育對于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一觀點近年來已得到了各醫學院校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視,各校紛紛采取措施,使醫學生的人文類課程種類數量顯著增加。然而從當前的實施效果來看,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性仍然不太明顯,醫學生人文素質薄弱的狀況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善。為何醫學人文素質教育在倍受各方重視的情況下仍未取得預期的效果?如何進一步改進醫學人文素質教育?本文試圖從教育模式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改進的思路。

1 當前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模式的特點及問題

當前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模式存在著三個比較明顯的特點,并由此產生了一些不可忽視的弊端,對提高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性產生了不利影響。

1.1 以人文知識的傳授為教育重心 進行人文素質教育,首先需要傳授必要的人文知識,幫助學生了解人類人文思想發展的過程,了解它的內涵。當前醫學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正是圍繞著這一思路而展開的,采取的是一種注重知識傳授的理論課教育模式。教師們在課堂上根據自己的專業背景,按照傳統的專業理論課的講法,向醫學生們介紹和講授各種不同人文學科的概念、原理、方法等等。

這樣的教育方法固然可以開拓醫學生的視野、了解更多的學科領域,但是人文素質教育若僅僅以此為重心是有失偏頗的。人文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絕不在于要求醫學生們去掌握多少人文學科的知識,成為一個全才、通才,而是在于要求他們通過學習,樹立和強化人文信念、人文精神。而這與一般的專業知識教育是不盡相同的。關于這一點,臺灣學者龍應臺說得很明了:“你有中國文學、英美文學的博士學位,不代表你有人文素養。人文素養跟人文知識,是兩件不同的東西。……所謂人文素養,是指對人深刻的認識和對人類終極關懷。這兩種東西跟你學哪一行不見得有什么關系。你可能是一個物理學家,但你可以有深厚的人文素養。你可以是一個文學博士,但你一點素養都沒有。” 可見,人文精神與人文知識是不能混為一談的,人文知識的傳授絕不等同于人文精神的培養,以人文知識的傳授為重心的教學會使得人文素質教育的目標和內容發生偏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人文素質教育如果只停留和局限于人文知識層面的介紹,仍是難以達到教育目的。

1.2 以開設人文課程的種類數量為強化方向 當前醫學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模式偏重于人文知識的傳授,往往把“人文知識多”等同于“人文教育力度大”。在教學安排上,這種思路就體現為特別強調開設人文課程的種類數量,希望通過課程種類的增加來達到強化醫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目的。

強化人文素質教育,開設一定種類的課程是必須的。然而我國現有的醫學專業教育模式帶來的學時瓶頸卻會直接制約這種依賴課程種類數量的人文素質教育模式。眾所周知,世界高等醫學教育的模式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另一類是歐洲和亞洲各國采用的本科式教育模式。我國采取的是本科式教育模式。該模式包括了基礎、臨床知識和臨床技能兩大部分,要求醫學生在短短的五年之內吸收和消化這些知識和技能,因此,我國醫學生學習負擔顯著重于其他學科學生的事實盡人皆知。于是在實踐中,為了在現有的極為緊張的學時空間中容納更多種類的人文課程,通常不得不采取壓縮每門人文課程學時數、或者擠占學生自習和休息時間等變通手段,在大量增加人文課程種類的同時,較少增加人文課程的總學時,回避學時上的矛盾。

這種做法雖達到了表面上的目的,然而卻帶來了潛在中的問題:教學的客觀規律決定了系統的知識傳授需要一定的教學時間保證,縮了水的課程肯定難以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不僅如此,學生自習時間的縮短也必將影響其吸收消化各科教學內容,使學生疲于應付,對知識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違背了人文素質教育的初衷。

1.3 與醫學專業教育缺乏足夠聯系 當前醫學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完全由文科專業的教師負責,由于知識結構和專業背景的原因,這種人文素質教育很難與醫學專業教育發生聯系。由于文理分科,醫學生通常從高中起就對文史哲少有關注,素養不足,大學階段的人文課程往往給醫學生帶來一種陌生的感覺,雖然這有利于開闊醫學生的眼界,但也帶來了一個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

在當今實用主義盛行的社會中,醫學生亦不可能不受影響,這也充分體現在其對待人文類課程的態度上。他們受社會流行認知的影響,認為專業教育可賦予他們一技之長,使他們擁有立身之本,而認為人文教育離自己的切身利益太遠,并不實用,可有可無。他們對那些與醫學專業無關的人文素質教育遠未達到起碼的重視程度,把專業課和人文課程定位為“正課”與“副課”關系的現象非常普遍。這種先驗的定位,使得醫學生從一開始就對接受人文素質教育缺乏內在驅動力,在相當程度上也阻礙了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開展。

2 改進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模式的思路

針對當前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思路加以改進,不斷提高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性。

2.1 梳理好人文知識傳授與人文精神培育的關系 人文精神常常可以通過一定的人文知識來體現,但人文知識不等就是人文精神。那么,我們所說的人文精神究竟是什么呢?盡管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有多種多樣,但從眾多的答案中我們可以找到其中的共識。即人是一切的根本,一切應以人為中心;人的生命、思想、理想應當受到關愛和尊重;人的權利應當得到保障和施實。

由此,我們應當認識到,人文素質教育絕不等于開設幾門人文類課程,也絕不可能僅僅屬于那幾個承擔人文課程的教員的工作,它應該是學校全體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不要把人文素質教育的目標停留和局限在人文知識的傳授上,而應進一步潛移默化的從各個方面引導學生樹立關愛人、關愛生命、尊重人的權利等觀念。這要求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們要在各種教學活動中,全方位地、高明地、自覺地處理知識傳授與培育人文精神的關系。大學之為大學,不在于大樓,而在于大師,在于學術,在于文化。人文追求,應當成為所有大學的最高理念,并體現在學校辦學的一切方面。

2.2 結合好醫學專業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 要在各種教學活動中全方位滲透人文素質教育,關鍵要處理好人文素質教育與醫學專業教育的結合問題。如果人文素質教育沒有突出醫學性,就會使醫學生產生強烈的距離感,使他們難以感受到人文素質教育對于其個人職業生涯和人生發展的真正價值,走向其自以為是的實用主義道路。因此,人文素質教育必須與醫學專業教育進行有機結合。

在所有的科學中,醫學應當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學科,因為醫學本身就承受著關愛生命、關愛人類、救人命于危難之時的崇高任務。因此,在醫學專業教學中,許多內容和環節都能夠并且應該嵌入人文素質教育的因素。比如,在學習尸體解剖時,組織學生向遺體捐獻者致敬;在治療時,教導學生如何盡量考慮減少病人的痛苦;在手術中,指導學生如何盡可能地減輕病人機體的損傷;制定治療方案時,設法為病人節省費用使病人能夠看得起病,如此等等,既是醫學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同時也是人文素質教育在醫學中更為感性、更為直觀的體現。

將人文素質教育滲透到醫學專業教育之中,不僅不需要額外增加大量專門的人文教育學時,緩解了學時矛盾,而且由于其具有身臨其境的體驗,往往比專門的人文教育課程更具感染力和影響力。

2.3 利用好現有思政類課程強化人文素質教育 思想政治課程作為國家規定的必修課在軍校醫學生的教學計劃中占據了相當的比重,要在各種教學活動中全方位滲透人文素質教育,思想政治課無疑是一個最重要的平臺。思想政治課與人文素質教育同屬于文科性質,體系相近、原理相通。但需要注意的是,人文素質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雖有密切的聯系,但同時也有明顯的區別,我們在人文素質教育中不能將這兩者混淆,相互取代。

思想政治教育承擔著灌輸和鞏固國家主流意識形態,塑造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重要任務,具有強烈的政治性;而人文素質教育關注如何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他人的關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問題,具有普世性。兩者的區別是顯而易見的。而在這些差異背后,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在內容上存在著大量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相互貫通之處,這就是它們在教學上的有機結合點。只要 準確找到兩者的結合點,就能有效的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進一步強化人文素質教育,拓展軍校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力度和范圍。

比如《思想品德與法學》課中的法律內容,既可以將它當作一門純粹的專業知識課來教,但同時也完全可以當作一門維護公平、主持正義、維護病人和醫生的利益的課程來教。這兩者的人文精神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又如《中國近現代史》也可以是一門飽含人文精神的課。教學中,如果我們暫時拋開傳統的宏大敘事的手法,花點時間去探討一下那些仁人志士個人的青春選擇和人生道路,發掘出他們背后閃耀的人性光芒,這時人文素質教育的理念就與我們的思想政治課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思想政治課本就屬于人文社會科學的一個分支,這就決定了它與人文素質教育有著太多的可結合之處。只要能夠將人文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思想政治課程自身的教學實際緊密結合在一起,準確把握好他們的基本結合點,必然能夠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同時實現人文素質教育的功能。

參考文獻:

[1]柴子文.人文素養不等于人文知識[N].南方周末,2005-06-30.

篇(6)

關鍵詞:愛默生 個人主義 宗教意識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拉爾夫?瓦爾多?愛默生(1803-1882)是19世紀美國杰出的思想家、詩人、散文家、演講家,超驗主義文學的創始人,超驗主義運動的代表人物。愛默生的思想是美國文化和傳統意識中的主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了以后的美國文學、文化、宗教等各個領域,在美國歷史上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一 愛默生超驗主義文學中的宗教意識

1 宗教背景

在愛默生所處的時代,美國大陸盛行的宗教有清教的達爾文教和唯一理教。早期美國大陸的大部分居民信仰的都是清教。他們信仰上帝,并“致力于建立一個烏托邦式的重視倫理和精神生活的社會模式”,他們的重要價值觀念是:虔敬、嚴肅、謙卑、勤勉、誠實和節儉等等,這些都對美國人的思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到了17-18世紀,美洲大陸受到歐洲科學革命和啟蒙思想的影響,美國人民,尤其是年輕一代,對于清教加爾文教宿命論對人思想和精神的禁錮十分不滿,致使18世紀末,唯一理教――這種新的教派在新英格蘭的波士頓興起了,其教義是:上帝具有父性,人之間是兄弟關系,耶穌是人類的領導,人因品質而得到拯救,人類永遠進步,上帝創造了萬物,存在于萬物之中的包括人的內心、人具有神性。唯一理教將一股自由之風帶給了當時思想禁錮的社會,人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人們對人性的看法得以改變,新的思想崛起來了。

2 愛默生超驗主義文學中的宗教意識

(1)批評現行宗教。愛默生的個人主義不留余地地批判現行的宗教。在《對神學院畢業班的演講》中,他批判基督教道:

“歷史上的基督教陷入了那種破壞一切宗教交流的企圖的錯誤。在我們看來,在世世代代的人看來,它都不是靈魂的教義,而是個人的夸張,絕對的夸張,儀式的夸張。它過去一直是,而且現在仍是以有害的夸張描述基督這個人……一度被各種崇拜和愛的表示包圍著的他的名字現在已墮落成為一種官銜,這毀滅了一切慷慨的同情和喜愛。”

可見愛默生個人主義既不滿加爾文教中掌握人的命運的、高高在上的、否定人性的上帝,也不滿唯一理教中的機械和被動、過于注重理性而不關注人的精神,他認為當時的宗教是過時的形式主義,割斷了人們與上帝的直接交流,使人們體會不到上帝的光輝和力量。在《對神學院畢業班的演講》中,他還批判當時的教會過于渲染耶穌擁有的施展奇跡的力量卻忽視了耶穌行為本身所應表現的宗教真理,這使得基督教在很大程度上變成了一種宗教儀式,而不能啟示真理,也就是說基督教不再是一種關于心靈的教義,而是關于個人權威的儀式。在這種情況下,基督教成為了少數人用來闡述的對象,大多數人則遠離真理;而由于牧師的闡述會隨著條件的改變而改變,真理也變得不可琢磨了。“神靈的教義丟失了,屬于大多數人的粗俗的教義篡奪了靈魂教義的位置”。

(2)夸贊靈魂,精神至上。愛默生在其作品中不加掩飾地夸贊靈魂:“一個靈魂,他們的靈魂,比整個世界都更富有智慧。”愛默生個人主義注重精神,注重人精神的感悟。在他的心中,“這個世界不是多種力量的產物,而是一種意愿、一種心靈的產物。”而“耶穌基督屬于真正的先知民族。他清楚地看到了靈魂的神秘。他為靈魂樸素的和諧所吸引,為它的美而陶醉。他生活在其中,并從中獲得了自己的生命。”可見他對人精神的側重,精神在他的眼中,是終極的實在,是超越一切的,傳統意義上的上帝不再是超人或者神,而是一種抽象的理想和觀念,是事物的內在神性,是宇宙的精神結構,所以,人只要心中有神,就能與上帝直接溝通。

(3)人性神化。愛默生曾在其代表作《論自然》中提出自然界是由“有形的自然”和“無形的自然”組成的,也就是自然實際上有物質的自然和精神的自然,自然有著濃郁的精神色彩,自然景觀并不是我們眼中的一成不變的物質存在,它是否優雅別致,或者丑陋邪惡完全在乎于欣賞它的人的喜怒哀樂,產生愉悅或者悲傷的力量不在乎于自然界本身,而在乎于個人體驗或者是個人與自然的和諧,自然是精神的意象,人可以憑直覺感受自然,而成為神或者精神的一部分,所以只要人心中有上帝,上帝就與之同在。美國思想史家帕雷頓曾說:“唯一理教宣稱人性是優秀的,超驗主義者則宣布人性與神性一樣。”可見,在愛默生的眼中,人的靈魂和上帝相像,是神性本質的分享者,即使最簡單的人,只要他能夠全身心地崇拜上帝,就能成為上帝。因此,人們不需要效法他人,甚至根本也不需要通過任何諸如牧師、教會、先知、耶穌、甚至《圣經》等媒介而能獨立去面對上帝,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人,每個人心中便有自己獨特的上帝,上帝是一個精神真理,是為了人而存在的。

二 愛默生文學中的宗教意識的淵源

愛默生超驗主義文學中滲透著濃郁的宗教主義意識,這源于愛默生的超驗個人主義:愛默生超驗個人主義本身就是受唯一理教啟發而形成的,但同時進一步強調精神的重要性,他認為人可以通過直覺與上帝聯系,上帝屬于每一個尋求他的人,每個人都具有神性,可獨立面對上帝,獨立與之聯系,而不需中介;上帝與人類共存,上帝通過大自然和人的直覺存在,人不應該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也不應該受到宗教權威的壓制和現存環境的阻礙。學者錢滿素曾評論道:

“愛默生的宗教,它沒有儀式,沒有崇拜,沒有教義,沒有布道,沒有牧師,沒有教會,剩下的只是一位孤零零的、無形無體的上帝在象征著終極真理,還有一位與凡人為伍的耶穌在代表著任何發現真理的人。”

在美國,個人主義有著悠久的歷史。至19世紀時,就已經經歷過了從英國傳統、清教時期、殖民自治、革命政治、憲法程序、啟蒙時期到實踐時期,有200多年的歷史。早期的個人主義多繼承歐洲個人主義,特別是英國個人主義的傳統,是美國的歐洲個人主義版本,毫無特色,到了19世紀杰弗遜個人主義時期,個人主義強調了個人的現實利益和生存權利,之后到了19世紀三四十年代,愛默生的個人主義對美國的個人主義在理論上進行了總結和提高,突出了個人的精神作用和個人的主觀世界,強調了人的個性:

1 注重精神。愛默生的超驗個人主義具有濃厚的唯心主義色彩,“超靈”――超驗主義的精髓強調的就是人的靈魂的重要性:人的靈魂無處不在、無所不容,乃萬物之本、萬物之屬,它將人、自然和上帝連成一體,它能夠超越經驗世界進入超驗世界,因而人身上便有了靈魂的神圣性和無限發展的可能性,每個個體中都普遍存在著人類的共性,每個個體的內心都有上帝的存在。人的精神是至關緊要的,精神和靈魂是人的本質;人通過直覺就可以和上帝直接對話,每個人都可以分享著普遍的靈魂而成為一個純粹的自我。愛默生說:

“誰來為我界定個人?我看著這獨一無二的宇宙之靈有那么眾多的表現,深感敬畏和歡欣。我看到自己融于其中,……我在神中成長。我只是它的一種形式,它是我的靈魂。”

所以他的宗教意識中靈魂才是最重要的,人與上帝的交流不需要媒介。

2 強調個性。愛默生的個人主義,始終貫徹著這一點:人是社會和宇宙的主體,人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和利益。他強調:

“我首先要勸你走自己的路;拒絕好的榜樣,甚至那些人們想象中的神圣榜樣,大膽地愛上帝,而無需經過中介人或羞羞答答的借口。你會找到足夠的朋友,他們會支持你與衛斯里兄弟和奧柏林競爭,他們都是圣人和先知。我們要感謝上帝創造了這些好人,但也要說:我也是一個人。模仿再好也不會超過模仿者本人。模仿者注定只能是毫無希望的平庸之輩。創造者做什么都是出自天然,所以他覺得它有魅力。而對模仿者來說,他不但不會出于天然地去做,而且還會失去了自己的美,但卻又沒有得到別人的美。”

3 關注實踐。繼承英國個人主義傳統,愛默生的個人主義并不單單是抽象地談論思辯哲學,而是關注行動、關注實踐:“個人若要把握自己,就必須從自己的工作當中脫身出來,去了解其他所有的勞動者。”“行動的最終價值(與圖書的價值一樣,但比圖書更好)在于:它是一種資源。”另外,他在《美國學者》中對實踐發出了自己的誓言:

“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健康的行動的人,無疑會獲得智慧最豐厚的回報。我不愿使自己隔絕于這個行動的世界;不愿把一棵樹移植到花盆,讓它挨餓和枯萎;我也不愿只相信某種特殊才能的收獲,而像薩瓦人那樣耗盡自己思想的礦藏。”

4 呼吁自助。愛默生的自助觀點是其個人主義的核心,是其思想的最后升華,愛默生說過:

“我們歸于摩西、柏拉圖、彌爾頓的最大功績,是他們蔑視經典,輕慢傳統,而以思想立傳的做法。人皆有努力捕捉,注視自己心靈深處迸發的一線閃光,不必為詩仙哲圣們的光輝弄得眼花繚亂。”

在愛默生看來,自助不僅表明了人可以從各種傳統及現實的桎梏中解放出來,還宣告了人的自我拯救和自我選擇,自助鼓勵世人從上帝、從社會中獨立出來,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他大聲疾呼: “我們要用自己的腳走路,我們要用自己的手來工作,我們要發表自己的觀點”。

5 堅持個人權利至上。愛默生的個人主義強調個性和精神,要求世人自助,他所倡導的個人,是擁有與他人相分離的獨立主權的個人,是優先于其他外在的任何公共目的和任何善惡標準的個人。在愛默生的個人主義看來,普遍性只有當它以每個個人的特殊性的形式出現時才有意義。因為在整個世界萬物中,只有個人才是最神圣的,任何既有的思想觀念,任何親人,任何團體也不能束縛個人的發展。愛默生在《論自助》中說道:

“盡我所能去贍養父母、養活家人,做忠于妻子的丈夫――但是我必須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全新方式去維系這些關系,不訴諸于習俗,而是做真正的自我。再也不能為了你們而毀了自己,或是毀了你們。你們若能喜歡本色的我,那我們將皆大歡喜;如若做不到,我也能明白你們自有道理。”

可見,愛默生追求個人權利,不接受任何的約束,即使這種約束來自于最親的人,更不用說這種約束來自于外部環境了。

三 結論

綜上所述,愛默生注重精神,使之在其文學創作中不遺余力地夸贊靈魂;愛默生強調個性,使之在其文學創作中將人推上了神的位置,將人性神話;愛默生呼吁自助、堅持個人權利至上、關注實踐,使之無法忍受現行宗教的束縛而對其進行無情批判。可見,愛默生超驗主義文學中的濃郁的宗教特色,完全源于他的超驗主義個人主義哲學,是其超驗主義思想文學上的宗教體現。

參考文獻:

[1] Vernon L.Parrington,Main Currents in American Thought,Harvard Books vol.2,New York1927.

[2] Ralph Waldo Emerson,selections from Ralph Waldo Emers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60.

[3] 史志康主編:《美國文學背景概觀》,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 黃紹湘主編:《美國通史簡編》,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5] 錢滿素:《愛默生和中國――對個人主義的反思》,三聯書店,1996年版。

[6] [美]愛默生,孫宜學譯:《愛默生演講錄》,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7] [英]托馬斯?霍布斯:《人的本性》,理查德?S?彼得堡主編:《身軀、人和公民》,紐約柯利爾出版社,1967年版。

[8] [美]愛默生,黃立波編譯:《愛默生隨筆選》,陜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9] [美]愛默生,姚暨容譯:《愛默生散文選》,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年版。

篇(7)

 

一、國外的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

1.美國本科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

美國會計協會和美國政策會計師協會確定了本科會計學專業教育目標的定位,①由美國會計教育改革委員會在1989年第一號《會計教育的目標》中指出會計教育是讓學生準備在將來成為職業會計師,而不是馬上成為職業會計師,就業前的會計教育應該為學生的“終生學習能力”奠定基礎。

美國會計教育委員會把終生學習能力概括為三個要素:技能、知識和職業面向。②第一,技能。終生學習所要求的技能包括溝通技能、智力技能和人際公關技能。溝通技能包括流暢的文筆和口語能力;智力技能包括判斷、分析和解決事務的能力;人際公關技能包括與不同社會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往的能力。第二,知識。知識要求包括一般知識、組織和商務知識和會計知識。一般知識包括對會計職業有影響的經濟、政治、歷史、社會的知識;組織和商務知識包括組織的運作和結構,以及管理學的知識。對于“會計知識”,美國會計教育委員會認為對會計的深入了解是保證學生獲得成功的必備要素,重點放在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上,而不是放在準則的機械記憶上。第三,職業面向。職業面向包括會計職業道德和“正直、客觀、關心公共利益”等價值判斷標準的能力。從美國會計學專業教育目標中可以看出,會計學專業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

美國本科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的形式比較特別,在美國沒有正規的實習。很多學生都是半工半讀的。但是我們還是能從中總結出其實踐教學一定的特點。其實踐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課程實踐,主要以傳統的以教師授課為主的教學方法逐步被“教師授課為輔,學生參與為主”的教學方法所取代。在這種新的教學方法下,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學生則通過小組協作、案例研究、文章研討等方式畢業論文題目,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課堂教學達到鍛煉能力的目的。第二,實驗操作,例如模擬經理人、模擬會計師。第三,項目研究,探索項目的主要特征是:廣泛并深入地應用團隊計劃和口頭報告來增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溝通技能;將更多的研究成果用于教學;強調會計學專業教師和實務界人士的合作,將實務經驗和當前最新的發展引入課堂。

2.英國本科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

歐洲作為發展會計職業的起源地,是現代會計理論和實務較為發達的地區。與之相適應,其會計教育也一直以注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訓而著稱,并將理論研究較好地與實務研究相結合,形成自成特色的會計教育模式。英國各個大學的會計人才培養有不同的模式,其共同特點是對于會計人才培養比較注重學生的能力和素質,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會計學專業課程設置比較科學,與社會需求、學生就業結合非常緊密;二是會計學專業和課程設置緊扣時展的脈搏,主要是根據市場需要和學生就業情況,每學年進行會計學專業課程的總結、修改和替換。

英國大學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課程實踐。課堂講授一般分專題進行,老師課堂上講解的大約只有課程內容的30%,講解重點主要是專題的框架結構、重點和難點講解各專題的新理論、新觀點,列出本專題需閱讀的參考

文獻標。在英國,這種培養模式主要有兩種形式:第一種形式分為三個階段,學生中學畢業后,先在企業工作實踐一年,接著在學校里學習完二年或三年的課程,然后再到企業工作實踐一年,即所謂的“1+2+1”和“1+3+1”教育計劃;第二種形式是第一、二、四學年在學校學習三年理論,第三學年到企業進行為期一年的實踐,即所謂的“2+1+1”教育計劃。但是不論用哪種方式完成“三明治課程”,學生都需要在最后一年回到學校完成學業。當然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實地考察也是經常采用的方式。

3.澳大利亞本科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

澳大利亞大學本科會計教育對培養學生在社會政治、經濟環境和組織系統中的職業角色,有非常明確的目標,使學生了解其未來職業生涯中所應承擔的責任與具有的權利。這在澳大利亞各大學的教學宗旨中,都有明確的說明。例如,強調培養學生具有如下的態度,即“渴望不斷地進行知識的發展與創造;愿意開始并參與變革;重視個人生活與職業生活中的事實、正確、誠實與道德的標準;承擔責任、義務并主張權利;欣賞自己及其他的文化與風俗”。并且,強調培養學生以下的能力:“具備繼續學習、增長知識、嚴謹的分析能力和創造力;擁有完整的、廣闊的學科知識;清晰地交流與流暢地寫作;擁有團隊合作的能力;擁有解決問題與做出決策的能力;自信并能夠清楚地陳述自己的意見;邏輯地推論和從觀點中辨別事實。”④澳大利亞大學基于職業資格證書設定人才培養目標,牢固確立了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定位的就業導向,使職業教育的摘要緊密聯系,有利于教育的準確定位和特色塑造。

為了實現會計學專業的教育目的,澳大利亞大學會計學專業教學活動形式有多種形式,本科會計學專業的教學方式以課程學習(Course)為主⑤。其實踐教學形式主要有小組討論與輔導(Tutorial Questions)、計算機實驗室練習(ComputerLaboratory Practice)等形式畢業論文題目,當然,澳大利亞有的大學也可以在學生畢業前的一個學期推薦學生到企業實習,他們的實習會有專門的輔導教師。特別是碩士階段,要經過一段的企業實習,這段時間有專門的輔導老師,然后通過一些課程的考試,就可以獲得CPA(注冊會計師)。 當然澳大利亞的實踐教學模式與美國有相似的地方。澳大利亞本國的許多學生都是PART-TIME的學習者,因此,學校也沒有正規組織學生實習的時間。與碩士階段的教育模式有著比較大的差別。

4.加拿大本科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

加拿大本科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的主要形式有:課程實踐,課程實踐的主要形式是案例分析以及相關開放性作業。例如,為在現實生活中出現的新會計問題建立會計準則等。另外一種實踐教學的形式是實地訓練⑥。學生通過參與一門合作教育課程加強學習的實踐部分。合作課程由加拿大聯邦政府資助,將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在工商企業和政府部門中的相關業務相結合。會計是合作課程的主要領域,參與合作課程的學生將與外界的管理人員一起工作,目的是在畢業前獲得有價值的工作經驗。在阿爾伯塔注冊會計師學會(AICA)的支持下,實地訓練課程卓有成效,學生能夠獲得職業新手所應具備的工作經驗。

二、國外實踐教學模式對我國的啟示

以上幾個國家的實踐教學模式各具特色,對于我國的本科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從實踐教學的形式看,非常注重課程實踐,而且學生是課程實踐的主體。不管是澳大利亞還是美國,在會計學專業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視課程實踐。在課程實踐中,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法、項目研究、模擬實驗以及開放作業等課程實踐方法。事實上,國內大學經常采用這些方法,但是在方法運用過程中,教師是主體。如,在模擬實驗中,教師自己動手做模擬實驗,學生觀摩教師模擬的過程。因此,方法的運用偏離實踐教學的本質。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教學模式。

第二,從實踐教學的計劃安排看,具有多樣性。對我國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有啟發作用的應該是三明治課程(Sandwich Courses)。先在企業工作實踐一年,接著在學校里學習完二年或三年的課程,然后再到企業工作實踐一年,即所謂的“1+2+1”和“1+3+1”教育計劃;第二種形式是第一、二、四學年在學校學習三年理論,第三學年到企業進行為期一年的實踐,即所謂的“2+1+1”教育計劃。在美國等真正實施學分制的國家,很多學生采用半工半讀的形式,其實踐的時間能夠得到保證。對于我國的會計學教育來說,什么時候實踐是需要重新研究的問題。

第三畢業論文題目,從實踐教學的時間來看,較為充裕。在澳大利亞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其教師授課的時間較少,而是通過作業,項目實踐等實現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在美國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可以通過半工半讀的形式,使學生擁有大量的實踐時間。從英國的三明治課程來看,其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時間則更加充裕,有1-2年的實踐教學的時間。因此,從國外本科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看,其實踐教學時間多,對于學生能力和理論水平提升都有著重要的作用。而我國會計學的學生以講授法為主,以理論教學為主。從國外的實踐教學模式來看,重構課程理論和實踐體系,增加實踐教學的時間。

第四,從實踐基地建設的方式看,基地建設的主體是多樣性的。在國外,建設基地的主體有教師個人、學校、政府。在我國常見的是教師利用個人關系建設的實踐基地和學校建設的基地。加拿大與政府部門合作共建實踐基地的方式是值得借鑒的一種方式。加拿大開設的合作課程,使得學生能夠得到政府的資助參與到企業的工作中

借鑒國外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有助于我國會計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在借鑒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明確本科會計學的人才培養目標,處理好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落實好實踐教學的內容、形式和實踐基地。只要這樣才能提高會計學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①陳立齊.從死記到探索的美國會計教育.2004年10月24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廈門大學會計發展研究中心與國家重點學科廈門大學會計系聯合主辦的"第四屆會計與財務問題國際研討會―會計教育改革與發展”上的主題報告.

②陳錄.我國本科會計教育.[D]研究東北財經大學,2004,12:8-9.

③英國特色的三明治帶薪實習課程[EB/OL] eduwo.com/hotnews/ukstudy/focus/files/mbNjGY5gJZc=.shtml.

④楊耀宇.我國本科會計教育模式研究[D].湖南大學,2007,10:18.

⑤孫曉玲.澳大利亞大學會計教育及對我國大學會計教學的思考[J].改革與戰略,2004,6:66-70.

篇(8)

工作計劃。

第三周:教研組會。中心發言人:涂鵬。各備課組布置備課任務,每人

準備一節課。有教學課件的制作。探討生物教學論文的編寫。

第四周:教研組全體老師作課、聽課、評課。中心發言人:作課老師。

對教學課件做為改進的重點。

第五周:教研組全體老師作課、聽課、評課。中心發言人:作課老師。

教案檢查。對教學課件做為改進的重點。

第六周:教研組全體老師作課、聽課、評課。中心發言人:作課老師。

對教學課件做為改進的重點。

第七周:推評確定參加學校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及希望之星的

人員。探討生物教學論文的編寫。

第八周:教研組全體人員備課,研究xx年高考試卷。

中心發言人:涂鵬。

第九周:各備課組準備期中考試試卷,根據學校要求,有針對性地組題。

教案檢查。

第十周:教研組全體人員備課,研究xx年高考試卷。

中心發言人:涂鵬。

第十一周:期中考試。

第十二周:閱卷,各備課組做出試卷分析,教研組評析。

第十三周:教研組全體人員備課,研究xx年高考試卷。

中心發言人:王彩云。

第十四周:教研組全體人員備課,組合高三年級第一套復習試卷。

探討生物教學論文的編寫。教案檢查。

第十五周:針對高三年級第一套復習試卷的考試情況,總結經驗,

組合高三年級第二套復習試卷。

第十六周:針對高三年級第二套復習試卷的考試情況,總結經驗,

組合高三年級第三套復習試卷。

第十八周:針對高三年級第三套復習試卷的考試情況,總結經驗,

組合高三年級第四套復習試卷。

初中年級、高一、高二年級進入期末考試復習。探討生物

教學論文的編寫。教案檢查。

第十九周:針對高三年級第四套復習試卷的考試情況,總結經驗,

組合高三年級第五套復習試卷。

初中年級、高一、高二年級進入期末考試復習。

篇(9)

 

在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中,初一年級學生開始學英語時熱情高,成績普遍較好,但時隔不久一些學生就落后掉隊,不及格者、放棄不學者越來越多。這種兩極分化現象一般在初一第二學期開始出現,以后越來越嚴重。初二年級的分化現象往往十分突出,直接影響著學生在整個中學階段的英語成績。

(總人數:56人)

 

 

 

優秀

及格

低分

初一上學期期末

48

53

2

初一下學期期末

篇(10)

xxx同志是我校的一位骨干教師;該同志熱愛教育事業,刻苦鉆研業務,愛崗敬業,愛生如子,與同事團結協作。服從學校的各項工作安排,勇挑重擔。工作能力強,能出色地完成各項教育教學工作。

在實際工作中,該同志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積極參加課改培訓及教學科研活動,勇于創新,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學成績突出。十幾年來,她一直任語文課教學,所教的班期末成績顯著。她指導本班學生參加2008-2009學年度上學期期末全縣教學質量檢測,榮獲六年級語文科一等獎;2009年初考,所教的六年級的xxx同學語文科考得94·8分,為全鄉第一名,班級均分79·59,排在全鄉同年級的第一名,榮獲縣小學畢業水平測試語文科優秀指導二等獎。

該同志自從參加教育工作十幾年來,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而且班主任工作突出,能按教育教學規律辦事,真情相待、以理服人;熱愛學生,善于做學生思想工作,有較強的班級管理能力,所帶的班級班風好,學風好; 2009年9月她服從領導安排,擔任了全鄉語文科班級均分倒數第二的五年級班主任,在此期間,她不負眾望,班級班風有了巨大的改變,2012年7月5日全縣教學質量期末測試,她接任的五年級語文科班級均分由原來的全鄉同年級的倒數第二跳到全鄉同年級的第二名,黃崢昌同學語文科考得93·5分,為全鄉年級的第一名。

在做好教學、班主任工作的同時,該同志還注重知識的更新和充實,積極學習各種教育理論,以充實自己,利用業余時間認真學習業務知識,學習多媒體課件,為教學服務,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她在2008年全縣小學教師“我能利用遠教資源上一節課”優質課評比活動中榮獲一等獎;她本人撰寫的論文《淺談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榮獲2009年全縣中小學教師專題論文評比三等獎;教學設計《設計一條公益用語》榮獲2009年度廣西小學語文優秀教育科研成果評比一等獎。

鑒于xxx同志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優異表現,同意推薦她評選為靖西縣“優秀班主任”榮譽稱號。

上一篇: 企業論文 下一篇: 走訪敬老院活動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 伊人久久综合线亚洲2019 | 午夜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 在线免費看的H人成动漫 | 五月天丁香小婷婷 | 人成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