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2 09:46:3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跨境電商實訓個人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DOI]10.13939/ki.zgsc.2016.41.131
1 課程目標
中小企業迫切需要跨境電子商務復合型人才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以提升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供不應求。教育部建議在電子商務、國際商務專業中可增設跨境電子商務方向,由此“跨境電子商務”課程應運而生。高等職業院校“跨境電子商務”課定性為外貿類專業技能課,培養適應外貿轉型升級發展的需要、具有互聯網思維的新型外貿電商人才。其前導課程是“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實務”“市場營銷”“國際貨運實務”,后續課程是“國際互聯網營銷”“跨境電商物流”“圖片設計”“廣告策劃”“客戶關系管理”和“ERP系統”等,職業崗位主要面向:跨境電商運營專員、物流專員、國際銷售客服、網店美工。
經過課程教學,應該達到以下能力、素質和知識目標:學生掌握跨境店鋪注冊操作、跨境物流與海外倉操作、海外市場調研操作、跨境選品和產品信息化操作、跨境產品定價、刊登和操作、跨境店鋪優化及推廣操作、接訂單、發貨、出境報檢報關操作、收款、售后服務及客戶維護操作等業務操作能力,培養學生踏實肯干、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以及善于溝通和團隊合作的工作品質,為學生走上跨境電商工作崗位和跨境電商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2 課程內容設置
為完成課程教學目標,建議課程內容設置為:跨境電商發展趨勢與主流平臺及平臺規則介紹,讓學生了解跨境電商的現狀和主流平臺的發展與特色,之后通過課程綜合實踐,發展自己利用多平臺、多站點擴展全球海外市場的能力。
讓學生了解主流平臺招商政策,賬號申請資料和賬號注冊流程、日常操作的風險防范。
學習如何進行市場調研與產品開發,針對地區優勢產品進行跨境電商市場分析,分析跨境電商之于當地的機會,同時通過課程綜合實踐以市場熱銷產品為導向,學會以市場跟隨的策略進行產品開發。
了解與掌握跨境電商主要的物流類型有哪些,如何選擇物流,如何核算物流成本。
掌握跨境電商如何產品,產品刊登信息模板分析,如何進行產品分類和定價、如何設置物流和銷售條款,如何制定產品標題和做好產品描述,教師先講解,然后讓學生通過課程綜合實踐,掌握跨境電商產品刊登的全流程。
跨境電商如何進行訂單處理與發貨,掌握跨境電商訂單處理的一般流程和技巧。
最后,課程內容還可以靈活設置一些機動的部分,例如將系列傳統相關課程通過整合后,形成全新的實用化課程,并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個性成長及學習時間等需要引入內容豐富的專題講座內容,如為傳統外貿企業轉型跨境電商路徑選擇與分析建議、跨境電商物流及供應鏈管理、跨境電商國際知識產權案例分析等。
“跨境電子商務”是一門理實一體化的課程,建議開設64課時,32課時教師進行引導性講解,32課時學生進行課程綜合實踐。
3 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
教學團隊:本課程建議采用校內專任教師和行業兼職教師共同組建“雙師結構”課程教學團隊,行業兼職教師與校內專任教師比例達到1∶1;建議校內專任教師到跨境電商企業相關部門開展掛職鍛煉,提升業務操作能力,培養雙師素質教師;建議行業兼職教師來源應包括跨境電商企業、知名跨境物流公司、商檢局、海關、外貿企業等部門;建議“雙師結構”課程教學團隊共同開發課程、共同編寫教材、共同備課、共同授課、共同命題,全程參與課程建設。
教學場所:本課程建議全部都放在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習基地上課和考試,實現教學場所與職業場所的一體化,使其非常容易找到強烈的職業歸屬感,以提高學習效率。建議本課程應配套至少1個實訓室和多個校外實習基地,采用與跨境電商企業合作的方式,引進真實的跨境電商產品開展實訓,確保有較多數量的產品能滿足實施開店和學生實習的需要。
教材的選用與編寫:本課程教材編寫人員應由學校專任教師和跨境電商行業企業一線業務專家共同組成,教材編寫模式建議打破以知識體系為線索的傳統編寫模式,采用以跨境電商專員工作過程為線索,體現工學結合、任務驅動、項目教學的項目教材編寫模式:教材編寫內容建議依據本課程標準,包括跨境店鋪注冊操作、跨境物流與海外倉操作、海外市場調研操作、跨境選品和產品信息化操作、跨境產品定價、刊登和操作、跨境店鋪優化及推廣操作、訂單處理、發貨、報檢報關操作、收款、售后服務及客戶維護操作等工作項目,強調各環節對跨境電商操作能力的訓練,僅僅圍繞工作任務的需要來選取理論知識。
課程資源:積極利用跨境電商第三方平臺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的渠道,使教學內容呈現多元性、多樣性,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進一步拓展。注重建設和開發本課程的電子教材、項目活動載體、教學單元設計等教學文件和資料、多媒體課件、實訓實習項目庫、實訓指導書、學習指導材料及學習參考書、習題集、案例集、試題庫等教學資源,并上傳教學平臺,使教師和學生能夠通過教學平臺有效的開展高效和靈活的教與學的活動。
4 教學方法建議
“跨境電子商務”課程讓學生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認識和熟悉跨境電子商務商業模式,并通過組建若干團隊模擬該商業模式在第三方平臺上實踐課程內容,因此本課程是以學生為主體,職業能力培養為本位,以工作過程和工作任務為主線,任務驅動,融“教、學、做、創業”為一體的項目教學法。教學通過項目導入、學生操作、教師示范、歸納總結、能力實訓等五個環節循序漸進,讓學生以職業人身份進行業務操作,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深入學習跨境電子商務的每一個環節,并鼓勵學生積極課外實踐,相互交流溝通,實現課堂與實踐地點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實習與創業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做中學,讓教師在做中教,融“教、學、做、創業”為一體,為跨境電子商務培養預備人才。
5 課程考核與成績評定
“跨境電子商務”課程建議開設64課時,32課時理論部分適合綜合評價成績,平時成績占50%~60%,包括課堂出勤、發言、討論、作業、報告,考試成績可分為期中、期末成績,占比40%~50%。32課時實踐部分可以考核學生單項實踐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適宜將全班同學進行分組,一組4人,分別對應跨境電商運營、物流、客服、美工四個崗位,考核以下指標:GMV店鋪分(Gross Merchandise Volume,一定時間段內成交總額)包括搜索曝光量、店鋪瀏覽量、店鋪訪客數、瀏覽下單轉化率;店鋪績效分包括店鋪數量、店鋪銷量、店鋪銷售金額、支付訂單數、客戶服務能力;團隊合作分包括店鋪平均數量、店鋪平均績效、合作默契度;組員互評分;教師評分;考勤分等。
總之,“跨境電子商務”課程應該是在工學結合課程建設模式的指導下,首先校企合作分析跨境電商專員工作過程和工作任務,共同開發崗位職業標準;然后依據職業標準,以職業能力為本位,開發課程標準,設計項目活動載體,編寫項目教材;同時,建設雙師主體的課程教學團隊,在校內理實一體化工作室開展以學生為主體、融“教、學、做、考、創業”為一體、以工作任務驅動的項目教學;最后,實施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校內考核與企業考核相結合、課程考核與業績考核相結合的多樣化課程評價體系;完成課程教學目標的關鍵是校企緊密合作。
參考文獻:
在影響力較大的跨境電商平臺中,除敦煌網之外,其他平臺均因門檻高、收費等原因,不適合在校學生操作,唯獨敦煌網因其無年費、僅收取交易傭金、小額批發交易金額不大的特點,適合在校生操作,也適合大學生創業。
二、課程設計
1、內容安排
以16個教學周、32課時為例,教學內容可以參照下表安排:
2、課堂組織形式
考慮到店鋪經營涉及問題眾多,學生操作以分組完成為宜,每組3人,共同經營一個店鋪。為使每位同學都能掌握店鋪運營各個環節,建議小組成員不進行職能分工,每一個操作流程都共同商討決策,形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團隊合作的氛圍。其中,選品、物流、營銷等操作模塊關系到整個店鋪的經營,尤其強調團隊間的合作,而產品模塊則要人人動手上傳產品。可以考慮小組每個成員建立自己的產品組及子分組,每個成員的產品放在自己的產品組或子分組下,便于對每位成員的考核。
3、時間安排
目前實踐課的時間安排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一段時間之內集中完成,例如專門安排一周時間用于實踐操作;另一種是按照課時數每周安排一次課程。在跨境電商實戰課程中,從選品、,到產品有一定的曝光甚至出單,需要一段時間,如果課程集中在一周之內完成不易達到整個實戰課程的目的,因此建議按照周課時數每周安排相應實驗內容。
4、考核方式
課程的考核可以分為三部分:出勤(10%)、實驗操作情況(60%)和實驗報告(30%)。實驗操作部分主要考核各實驗項目的具體操作和完成情況,可以根據課時比例安排各實驗項目的權重。實驗報告則側重對整個實驗項目的分析總結。
三、實踐中的問題
1、關閉店鋪
授課中經常出現學生注冊的店鋪被敦煌網關閉的問題。尤其在店鋪一個產品之后,這種現象比較嚴重。敦煌網擔心新店鋪成交不賣,影響平臺信譽,所以對新注冊的個人店鋪經常無理由關閉,如果申訴就必須提交執照、工作場所圖片、發貨圖片等各種材料,而這些材料學生基本都不具備,申訴不能成功,給后續課程的進行帶來困擾。
2、缺乏對產品的了解
學生一般在網絡上尋找貨源,對產品的了解僅僅限于原網站的描述,沒有接觸到產品,缺乏對產品的深入了解,導致產品時描述錯誤,引起消費者索賠導致虧損。例如,一款毛絨玩具,學生在的時候沒有注意到尺寸,運費設置偏低,成交后在發貨時候才發現尺寸錯誤,導致該筆交易運費虧損三十多元人民幣;還有一款龍珠產品,學生在時候也沒有注意到尺寸描述,買家收到貨之后才發現實物比描述的尺寸小很多,最后只好向買家退賠款項。還有同學手機產品,沒有注意到手機的頻段、語言等在不同國家有不同要求,導致發貨后買家無法使用。還有一些電子產品的性能指標等非常多,產品時如果沒有詳盡了解該產品特性,都會給交易帶來隱患。
3、貨源問題
多數學生通過或者選品,這也帶來一些問題。一是響應不及時,當學生就有關產品的問題咨詢店主時,店主沒有在線或者回復不及時;二是信息不對稱,學生在敦煌網店鋪產品之后,貨源價格調整甚至產品下架,由此導致虧損或成交不賣;三是缺乏備貨時間優勢,學生店鋪成交后需要先在國內平臺采購郵寄過來,再通過國內貨貨,如果各環節銜接不當,有可能超過備貨時間承諾而被平臺關閉訂單。
4、資金投入
跨境電商實戰教學與軟件模擬操作的重要區別就是實盤操作,如果獲得訂單,學生必須先墊款從國內采購產品,墊付國際運費發貨,若干天之后國外客戶收到產品在平臺中確認收貨,相應的資金才能進入賣家賬戶,如果國外客戶疏于確認收貨,則這個時間長達三個月。不僅如此,平臺上收到的資金是美元,如果要兌換成人民幣之后提現,還需要手續費。因為學生在操作期間出單非常少,扣除提現手續費之后所剩無幾甚至收入的外匯還不夠提現手續費。這也導致一些同學出單后發貨積極性不高,成交不賣,受到平臺處罰。
5、虧損風險
系統運費模板的設置有一定難度,不少學生在沒有搞懂之前隨意設定一個運費模板,導致運費虧損;或者隨意使用折扣和優惠券等店鋪促銷工具,導致訂單虧損。
6、詐騙風險
新注冊的店鋪往往是國外騙子關注的對象,不少學生店鋪都收到騙子的詢盤,如果教師和學生防范意識不強,容易上當受騙。另外有些同學在產品的時候對系統的服務模板不熟悉,選擇了退錢不退貨的默認模板,也就是如果對產品有爭議,買家可以不用退貨,賣家就要退款,這也給國外騙子以可乘之機,收到貨物之后提出貨物有問題要求退款,給學生賣家帶來損失。
四、解決方案
雖然實戰型的教學存在諸多的難題,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是相對于軟件模擬操作,實戰型教學仍有其巨大優點。實際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問題的解決:
1、樹立學生的正確觀念
實戰課程不同于模擬操作,學生的身份也不僅僅是學生,而是店鋪經營者,所從事的活動也不是純粹的課堂,而是商業行為,因此學生要遵守平臺規則,誠信經營。有的學生對待實戰教學課程,就像對待模擬實驗課程一樣,抱著一種“玩兒”的態度,操作過程中多次因為態度不認真而出錯,成交之后怕麻煩而不發貨,對平臺信譽和店鋪信譽都有不良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向學生明確,實盤操作不是模擬實驗,一切盈虧都是真實的,要在思想上謹慎起來。
2、加強結果管理
著重考核學生操作實效,包括產品的數量和質量、曝光量和訪客量的要求、訂單量的要求,從對結果的考核倒逼學生對過程的重視。同時,對于分組操作的,對組內每一個成員都要有考核指標,避免搭便車的偷懶行為。
3、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模式
跨境電商校企合作,可以解決企業的人才問題,可以解決學校教學的賬號、貨源、資金、發貨等多方面問題,實現共贏。必須要注意的是,企業的賬號關系到企業商業秘密和經濟利益,操作企業賬號的學生一定要有責任感、敬業精神和職業操守,教師要加強過程監管和指導,同時建立專門的考核機制、責任制度和薪酬制度。
五、結語
跨境電商實戰教學是一個新鮮事物,在操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但是也能給學生帶來完全不同于模擬操作課程的職業體驗。實戰教學中遇到的很多問題也正是實際經營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學生正是在課程中遇到并一一解決這些難題,才能更加能真切的體會到實盤交易的不易,準確的判斷出自己當下的不足,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真實有效的積累職業經驗,為今后的工作奠定更好的基礎。任課教師和學生要以端正嚴謹、求真務實的態度直面這些困難和挑戰,真正體現出實戰課的成果和魅力。
參考文獻: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于無形之中走進了千家萬戶的生活,和人們的生活、工作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在全社會形成了一種全新的電商環境,基于電子商務的運營模式,各行各業都受到了顯著的影響和沖擊。傳統的經營模式在電商環境中的缺陷被無限放大,大小企業都開始積極融入電商環境中撈金,以謀求電商環境下的新的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也受到了電商環境的顯著影響,但這種影響主體上是非常積極的。傳統的高職院校由于缺乏實訓場地、實訓資金以及實訓師資力量,導致學生實訓成為“老大難”的問題,客觀上造成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不足,就業率較低。在電商環境下,依托電商提供的網絡實訓平臺,利用簡單的網絡技術,學生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在網絡實訓平臺中獲得最佳的實訓效果,實現了高職院校教學和行業潮頭的接軌。
一、電商環境對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影響分析
電商環境的到來給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帶來了新的變化,有效提高了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效果。
1.為學生提供虛擬化實訓平臺,降低了實訓成本
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線上線下結合才能進行,但電子商務的主要陣地仍然在網絡,這就決定了電子商務的發展不需要線下過多的投資,大大減少了傳統商務經營模式的資金耗費。在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環境下,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強烈的,不少企業開始滲透于高職院校中,開始謀求人才渠道的對接,但更多的企業無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訓場地,客觀上造成了學生實訓困難的問題。
在此情況下,構建網絡實訓平臺就成為一個非常好的選擇。通過網絡技術,在高職院校校園中建立網絡實訓平臺,依托平臺的作用,整合校內校外各種實訓資源,幫助學生在網絡實訓平臺上完成多種多樣的實戰式實訓,大大降低了傳統實訓方式所需的費用和成本,使得學校和企業雙方都可以接受。電商環境下構建的校園實訓平臺是網絡技術、電商環境和傳統實訓的結合體,其克服了傳統實訓存在的諸多弊端,增加了實訓資源的豐富程度,降低了實訓開展成本,有效推動了高職院校學生實訓工作的有效開展。
2.為學生擴充有效的實訓師資,增加了師資力量
在傳統的高職院校學生實訓過程中,師資配備一直是一大難題。高職院校現有的師資力量本就不足,如果再分配一部分到實訓環節當中,必然導致高職院校理論課教學師資力量缺乏。但由于很多高職院校教師本身缺乏實踐經驗,因而在帶領學生實訓的過程中,所取得的效果不太理想,甚至引起學生的詬病。可以說,實訓師資力量的缺乏,也是傳統高職院校學生實訓有效開展的重大阻力。而電商環境的出現,給這一問題的解決提供了途徑。電商環境下校園網絡實訓平臺的構建,可以將數量眾多的教學資源籠絡到實訓平臺當中,其中就包括師資力量。一方面,不同高職院校的實訓教師可以在平臺中實現教學共享,將實訓的效果擴大;另一方面,行業中先進的實踐人才也可以通過簡單的方式進入校園實訓平臺當中,成為學生的實訓教師,以其豐富的一線實踐經驗,為學生奉上精彩紛呈的實訓課程。
3.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途徑,增加學生就業率
在電商環境下,校園網絡實訓平臺的建立,不僅僅是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實訓學習環境,更實現了學校、學生、企業三者的良好對接。在校園網絡實訓平臺中,相關企業可以將自身的實訓資源分享到平臺當中,為學生實訓工作提供輔助,而這一過程對于企業來說并不是沒有收益的,企業獲得的最大收益就是可以通過校園網絡實訓平臺尋找適合企業未來發展的人才,達到良好的人才引進。學生從企業中獲得了實訓資源和實踐技能,實現了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雙豐收,實現了個人在專業領域的良好發展,為未來就業做好了充足的準備;而企業在分享實訓資源、提供實訓內容的過程中,也將自身的企業文化廣泛地擴散出去,并有目的地從眾多的實訓學生中挖掘到了想要的人才,使其成櫧笠滴蠢捶⒄溝娜瞬糯⒈福并且這些人才都是經過實訓環節訓練的,其實踐能力、工作技能已經基本滿足了企業對人才的能力需求,在這些學生畢業后,第一時間就可以進入企業當中,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助力,這自然是企業求之不得的。因此在電商環境下,企業和學生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學生獲得了更多的就業途徑,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率自然也隨之提升。
二、電商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提升策略
電商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和實訓迎來了新的機遇,但要有效把握這一機遇,必須采取科學的策略。
1.完善技術措施,提升網絡實訓平臺運營質量
在電商環境下,網絡實訓平臺是學生開展良好學習和有效實訓的堅強陣地,而這個“陣地”的運營質量,自然成為了學校、企業和學生所共同關注的焦點。為了給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和實訓平臺,為了實現院校、企業、學生的良好聯系和緊密對接,必須采取更為完善的網絡技術措施對網絡實訓平臺進行維護和改進,提升網絡實訓平臺的運營質量和服務效果。
具體來說,一方面要由專業的網站技術人員或者專業教師對網絡實訓平臺的基本功能進行完善,通過網站建設、軟件制作、云數據管理等方式,將網絡實訓平臺的基本功能進行適當擴充,讓平臺的運行更加順暢,讓平臺可以實現的功能更加豐富;另一方面在移動網絡盛行的當前,要開發手機終端的網絡實訓平臺App,方便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利用手機終端進入網絡實訓平臺當中,隨時隨地開展學習,手機App的用量大,使用便捷,用戶黏性高,可以更好地推動高職院校學生網絡實訓工作的良好開展。
2.廣泛吸引企業,提升網絡實訓平臺運營效率
企業擁有大量的實訓資源,這是網絡實訓平臺正常運營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建設高職院校網絡實訓平臺的過程中,必須多方宣傳,大量吸引企業入駐平臺當中,依托企業所具有的優勢以及先進的實訓資源,為學生創造更好的網絡實訓環境。為了廣泛吸引企業,一方面可以強化平臺的廣告宣傳優勢,讓企業看到入駐平臺可以給企業帶來的品牌宣傳方面的好處,吸引企業尤其是先進企業的到來,同時為企業提供良好的品牌宣傳服務,實現平臺建設和企業發展的雙贏,這樣的合作模式才能夠長久進行下去;另一方面,可以以平臺良好的運營效果,吸引企業進行風險投資,在資金的推動下,高職院校網絡實訓平臺的運營和發展將會更加順暢、更加寬泛,而基于網絡實訓平臺的良好運營效果,企業為網絡平臺注入的風險投資也將會有所回報,這同樣也是雙贏,對于企業發展、學生成長、院校建設來說,都是有益無害的。
3.推動教師實踐,運用網絡實訓平臺儲備師資
傳統高職院校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有理論教學能力而缺乏實訓教學能力,這是限制高職院校實訓教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電商環境下,高職院校實訓教學平臺的建設,給高職院校教師實踐帶來了良好的機會。運用網絡實訓平臺推動教師參與實踐,將有效實現高職院校現有教師實踐能力的提升,并有效培養高職院校教師的實訓教學能力,達到儲備師資的良好效果。依托網絡實訓平臺,高職院校教師也可以隨學生一起,充分參與到相關的專業實踐當中,獲得實踐能力的充分提升。推動教師實踐,一方面要建立連續、完善的教師網絡平臺實踐學習制度,以制度的約束力改變部分教師“懶得動、懶得學”的心態,促進教師通過網絡實訓平臺實現個人教學能力的“再發展”;另一方面要對教師形成有效激勵,通過梳理典型、給予獎勵、適當考核的方式,推動教師充分參與到網絡實訓平臺的實踐學習當中,努力成為既能講解理論又能引導實踐的“雙師型”教師,推動高職院校辦學質量的提升。
4.完善平臺機制,建設學生網絡實訓保障機制
基于網絡實訓平臺強大的資源集成和實訓推進功能,網絡實訓平臺在運營過程中必然會獲得一定的經營效益。因此,必須事先建立并逐步完善W絡實訓平臺的運行監督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讓為平臺運營和發展付出努力的工作人員、企業、教師都可以從中獲得自己應有的收益,實現平臺的良性、健康、可持續發展。具體來說,可以設立專門的網絡實訓平臺運營維護部門,劃定責任人和崗位內容,對網絡實訓平臺的正常運營進行管理和監督,網絡實訓平臺獲得的收益分配應當由會計人員專門負責,本著公平合理、按勞分配的原則,讓所有為平臺運營和發展付出努力的主體從中獲得有的效益。此外,應當完善學生網絡實訓保障機制,對學生的網絡實訓行為進行全面保障,確保學生在網絡實訓過程中的各項權益不被侵犯,確保學生通過網絡實訓可以順利獲得能力的提升,獲得企業的人才“訂單”,實現個人畢業后的順利就業和良好發展。
三、總結
電商環境給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帶來了新的契機,在網絡實訓平臺的支撐下,高職院校學生的實訓學習阻力大大減少,“校企合作”“人才訂單”的現代高職院校辦學模式得以順利開展。在電商環境下,依托網絡技術和網絡平臺,高職院校、學生、企業之間的對接和聯系將更加緊密、可靠,這種“三贏”的模式將是未來高職院校發展的主流路線。
參考文獻:
[1]朱橋艷.基于跨境電商的高職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對城建學院國貿專業的個案分析[J].知識經濟,2016(9):148-149,151.
[2]郭 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電子商務,2016(5):73-74.
一、研究背景
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商務英語專業,目前推行的是“3+1”的教學模式。即3年的在校專業基礎知識、校內實訓+1年的企業在崗實習。筆者所在學校,實習環節主要是將學生推薦到長三角、珠三角的一些互聯網+外貿的中小企業,從事跨境電子商務的外貿營銷模式體驗。此次暑假,作為實習負責老師,深入企業,實地走訪了長三角的每一同學、及每一位同學所在的企業。通過對在崗實習學生的走訪,與實習學生的企業交談,發現了學生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今后實習指導、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改革的一些指導和借鑒。
二、存在問題
1.部分學生企業服務意識、浮躁、焦慮情緒有待調整。良好的企業服務意識、好的心態,才能更好的服務于企業。由于實習工作瑣碎,快節奏、看重業績等做法,容易引起實習生失望與焦慮的情緒。不少實習生抱怨實習部門主管或是領導不能委以重任,讓其從日常的辦公室做起或是下工廠。另外,看到周圍的同事或是同期入職的同學開始拿到外貿訂單,比較浮躁,有較強的焦慮感。甚至有些學生,心態還未能完全調整過來,未能給自己找準職業定位,在實習工作中不能全身心投入,在工作中出現一些浮躁、倦怠的情緒。
2.課堂知識與實踐稍有脫節。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能更好的指導學生的實踐。走訪過程中,部分學生有反饋,課堂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稍有脫節。企業也有提出,我們的學生操作電子商務平臺還不夠熟練,同學們所學的商務知識過于籠統,企業需要花時間進行系統的培訓。其次,同學們的銷售技能有待提高,在面對客戶詢盤時缺乏技巧,在跟進時,對于如何吸引客戶也顯得青澀。
3.實習指導教師指導、監督、管理難。我院2013級學生,近50名,分散在長三角、珠三角的20多家外貿企業。由于實習單位的分散性,校內指導老師對學生的管理職能基本是借助遠程指導。指導的方式主要是電話、QQ、微信。而一旦學生失去溝通的主動性,學校的指導老師就“鞭長莫及”了。因此,指導老師很難及時掌握學生在技能訓練和職業素養等方面的情況,這些都不利于實現實習的預期效果。
4.實習指導教師師資隊伍結構單一、缺乏“雙師”隊伍。所謂“雙師”,就是要求實習指導老師具備兩方面的素質和能力:一是要具有較高的文化和專業理論水平,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二是要有廣博的專業實踐技能。商務英語專業教師大多數是直接到校工作研究生,且大多數是英語文學或英語教學教育出身,加之缺乏在一線公司、企業工作的經歷,因此,無法對學生實習做出有效的指導,影響了實習效果。
三、對策探討
1.加強學生的企業服務意識及職業技能的的培養。學生的企業實踐,除了對專業知識進行很好的運用,還應該具備較高的企業服務意識、吃苦耐勞的精神。今后的實習指導中,要加強學生的企業歸屬感的引導。增強企業的歸屬感,才能更好的為企業服務。職業能力方面,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必須具備一定的外語能力、電子商務技能和外貿業務知識,了解海外客戶網絡購物的消費理念和文化,掌握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營銷技巧,從事跨境電子貿易和電子商務的復合型人才。所以,在今后的課程改革中,應該重視對學生除了英語專業知識以外的,滿足跨境電子商務營銷的職業技能的培養。
2.完善管理制度,加強實習管理。嚴格、科學的管理是實現實踐教學目標的關鍵。我校根據近幾年的實習情況,總結如下經驗:第一、以學校及實習單位的指導教師為主導,密切聯系企業,建立“企業+學校”雙元教學管理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效率。第二、對實習教學進行精細化管理,要求學生參加的實習過程有計劃、有步驟、有監督、有總結、有反饋,保證實習的有效實施。
3.建設一支素質過硬的專兼職實習指導教師隊伍。高水平的實習指導教師是實習有效進行的有力保障。商務英語專業教師既要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功底,能夠給學生傳授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又要有系統的商務知識和豐富的商務實踐經驗。今后積極鼓勵有參加過企業掛職鍛煉的年輕教師,加入到實習指導教師的隊伍。
4.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是學院人才培養的指導性綱領。我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都是基于企業和市場的需求,都在經過綜合調研,在校企合作理事會的驗證下通過的。都是基于企業需求和“校企合作、商英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商務英語專業的“英語技能+商務知識+綜合技能”的課程體系。
四、總結
1概述
云服務是近年來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服務的綜合交互模式,是以通過網絡提供虛擬資源等進行的服務。消費者可以在云服務中按個人需求獲得相應的服務體驗,這些服務包括軟件、視頻、存儲、計算、數據分析等。云服務的出現意味著計算力、存儲等可以作為一種新的商品進行流通。云服務的出現提供了一種極具性價比的教學資源解決方案,其可以采用網絡分布部署方式,通過寬帶網絡、4G網絡為老師和學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由于云服務的特性使其可以較少的受到地理環境及各高校硬件部署差異的限制,有效降低各高校在硬件中的投入成本,同時云服務可以提供各種模塊組合形成資源池,其擴展性較強,方便各大院校后期進行相應的升級和改造。
2電子商務專業教學資源的現狀及云服務對其的意義
現階段我國電子商務專業教學資源庫存在諸多問題,第一,大部分院校在建立電商資源庫時,大部分資金用于軟硬件的采購,但由于目前技術的飛速發展及用戶需求快速提高,導致前期投入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從而造成極大的浪費。第二,目前各院校電子商務資源庫出現“信息孤島”現象,各院校資源庫自成一套體系的狀態,僅僅能為本院校的師生提供有限的服務,無法與其他院校進行平臺共享及互動,更不用說與電商相關企業進行連接。由于校園網絡建設落,資源庫中很多資源都無法滿足多用戶同時訪問的需求,同時由于存儲空間問題,導致后期資源庫出現無法添加新資源的情況。第三,由于沒有相應的管理及激勵措施保障,很多院校的資源庫在建立完成后教學資源更新慢甚至不更新的情況;很多資源不完整,例如常出現課件只有幾個不連續的章節情況。第四,電商資源庫均出現使用不便情況,目前幾乎所有的資源庫只能從電腦端進行訪問,而高校學生更習慣于手機端的使用。這些問題導致了電商教學資源庫在建設后使用率底下沒有達到建設目的。云服務可以改變各大院校中現有教學資源庫的現狀,通過云服務可以將各個院系資源進行整合,可以高效的利用各院校的計算和存儲,各院校教師及學生通過互聯網可任意位置登錄云服務平臺,從而提高資源庫利用效率。基于云服務的特色電子商務專業資源庫建設的具體意義如下:第一,可以為院校節約軟硬件方面的投入,云服務中的軟硬件都由云服務商提供,院校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購買相應的服務,院校自身不用再對網絡管理、服務器運行、軟件升級等問題負責均由云服務商解決,這大大節約了院校成本避免重復投入,并且在后期升級中也非常靈活,可根據需求購買計算及存儲服務有效降低資源庫的運行成本。第二,目前大部分院校的教學資源庫還屬于初級的私有云狀態,沒有相互連通,而云服務的出現恰恰可以解決這一難題,其可以讓各大院校的老師及學生使用同一個云服務平臺,在云服務平臺中可以結合諸多模塊如教學、實驗、實訓、實習、交流、管理等,也可為各大電商企業提供接入口,不光電商企業不光能為各大院校提供貼合市場實際的實驗實訓數據,也能在云服務平臺各類有償任務如店鋪美工、店鋪促銷策劃、產品拍攝、雙十一客服招募等等,同時云服務平臺也能為電商企業提供如大數據計算、存儲等服務,這將有效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以達到雙贏的效果,從而牢牢的吸引企業加入云服務平臺。同時由于云服務的分布式部署方式,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網絡帶寬及存儲不足方面的問題。第三,云服務的出現使得教學資源也可成為一種商品,優秀的教師將其錄制微課或制作優秀的教學資源放置在云服務平臺上,并將其設置為需積分才可下載或瀏覽的資源,有需求的其他院校教師及學生或企業用戶可通過積分等方式進行有償使用,制作相關資源的老師可以通過該方式獲得相應積分從而瀏覽或下載其他相關資源,這將很好的解決資源庫更新緩慢甚至不更新的情況。第四,云服務具有多平臺無縫結合的功能,利用APP、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可為院校教師及學生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甚至學生也可以利用云服務平臺創建自己的個人云,在其中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計劃,同時可以瀏覽全國各高校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源,并可以分享個人學習經驗,當出現疑問時不僅僅可以向本校老師求助,也可以在云服務平臺中積分問題,從而獲得更多的幫助。
3基于云服務電子商務專業特色教學資源的建設策略
3.1統一資源標準
由于云服務需將各院校資源進行整合,首先要保證的就是多個電子商務教學資源庫中資源標準相統一,否則很難整合,因此需制定統一的資源標準,如基礎數據標準和相關網絡數據接口標準等,如基礎數據中的元數據是描述數據的數據(dataaboutdata),主要是描述數據屬性(property)的信息,用來支持如指示存儲位置、歷史數據、資源查找、文件記錄等功能。這樣才能實現云服務平臺的數據統一性,從而為在校師生及企業用戶提供方便快捷的檢索、瀏覽、下載、互動等服務。各大院校需與各電商企業共同在制定此標準,以方便云服務在后期使用及升級中更加便利。
3.2建立云服務平臺有效績效管理機制
大多數院校對于資源庫的管理還只局限于前期建設部分,后期實際運用基本處于無人管理狀況,造成該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績效管理機制,由于大部分院校的資源庫僅僅對本院校開放,甚至只能在校園網中訪問,這大大降低使用率從而導致資源庫更新緩慢等問題。云服務平臺將各院校資源整合后可以使得電子商務資源數量得到極大的提升,繼而訪問量也會大大增加,在此基礎之上需建立云服務平臺有效的績效管理機制,如引入會員級別、積分制等,通過資源共享的數量或互動活躍性等提升級別及累計積分,以獲得更多的訪問權限或下載資源。同時云服務平臺在為企業提供服務時所得收益可根據制定的績效管理機制進行合理分配,從而從根本上解決電商資源庫更新緩慢的問題。
3.3開發多終端
APP隨著無線互聯網絡技術的發展,全國各地均實現4G網絡覆蓋,5G網絡也將很快普及。筆者對無錫區域各大院校進行調研,平時主要使用移動設備上網學生數量占整體的99.7%,移動端可以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電子商務特色資源云服務平臺應利用其互聯網的特性開放基于多終端APP,方便院校師生及企業客戶隨時隨地獲取云服務平臺資源,構建個性化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學習型社會的創建。同時也可連接入微信等社交軟件中的公眾號,以增強云服務平臺的互動性,使其與互聯網緊密結合。
3.4建立完備的知識產權保護策略
知識產權的重要性日漸被大眾熟悉,尤其在電子商務領域知識產權顯得尤為重要。故而電子商務云服務平臺在鼓勵多用戶進行資源分享的同時更要維護共享資源用戶的智力勞動成果,要為其提供權益保障。對于電商企業用戶在云服務平臺任務等相關資源時,需提醒其公開版權信息并放置在顯要位置。
4基于云服務電子商務專業特色教學資源結構設計及實施
4.1邏輯結構設計
云服務電子商務專業特色教學資源邏輯層結構由各院校自建資源庫、各電子商務實驗實訓網絡平臺、各電商企業平臺等組成。通過牽頭院校或公司建立的主云服務平臺與各子云平臺相連接,整合成為完整的電子商務特色云服務平臺。可為各大院校師生及參與的電商企業提供教學資源獲取、云計算、云存儲、大數據分析等相關云服務。可以促進基于該云服務平臺的各院校老師提升教學能力,幫助學生便捷的獲取電子商務行業最新資源。
4.2云服務平臺架構
4.2.1基礎設施層主要為兩方面,其一為硬件基礎設施,主要為服務器及網絡設備,由于云服務的分布式部署特性,并基于前文所述建立統一資源標準,牽頭院校或企業可快速利用各參與院校已有服務器等作為前期的硬件基礎進行初期部署。其次為軟件基礎設施,主要為云服務平臺軟件、各類系統等,為更好的將各院校的資源進行連接,建立前期需統一系統及相關接口。4.2.2網絡層電子商務特色資源云服務平臺基于互聯網存在,可利用互聯網獲取大量教學資源,能為各級用戶提供相關服務,例如B2B、B2C、跨境電商實驗實訓平臺在線使用學習等。4.2.3應用層應用層可提供各種應用服務,如常規的B2B、B2C、跨境電商等實驗實訓應用程序,還需為各用戶提供多應用整合服務,如實驗實訓流程管理、各類課程考核應用等。4.2.4訪問層該層為面向用戶層,為用戶提供標準化的訪問接口,為各級用戶提供個性化學習空間,并能提供多平臺訪問接入,不光為教師提供資源分享及下載服務,更要為其提供相應的管理功能以方便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度有所掌握。
4.3云服務平臺實施策略
首先由牽頭院校或企業進行總體規劃,制定相應標準,同時要貼合電子商務行業發展脈搏,理清目前電商專業教學所需功能,其次根據相應標準各院校進行軟硬件整合,并逐步將統一標準的資源進行上傳,并建立分布式管理模式,最后各院校企業基于云服務平臺進行二次開發,實現基于云服務電子商務專業特色教學資源的最終應用。
5總結
云服務作為近年來新的互聯網服務,雖然還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其所帶來的改變已被很多行業認可。在日新月異的電子商務行業發展背景下,各院校對于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教學面臨諸多挑戰,利用基于云服務的特色電子商務資源進行專業教學必定會發揮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徐王鍵.基于云計算的資源共建共享型職教網絡學習服務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17):22.
[2]張明寶,李雨.電子商務云實驗室的構建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5):79-81.
2015年,教育部等三部委聯合出臺了《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在國家政策的鼓勵和指導下,地方本科院校紛紛開始探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轉型發展。校企合作是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是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轉變的突破口。[1]
一、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校企合作
商務英語不同于其他文科,實踐性非常強,強調實踐教學在整個人才培養教育中的比重,人才的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是商務英語人才能力中關鍵的一環。為了培養滿足國家和社會新時期經濟、貿易發展所需求的商務英語人才,國內學者的普遍共識是商務英語人才培養需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商務英語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校企合作。[2]無論是專業方向的設置,還是課程體系的建設,商務英語專業都需要借助校企合作,這也是商務英語實踐教學的必由之路。在市場經濟時代,任何合作不可能是單贏,只有建立在雙贏或多方共贏基礎上的合作,才能實現可持續與可推廣的合作。然而,很多高校的商務英語專業校企合作僅僅敷衍于形式,或者是停留在非常膚淺的階段。例如,有的學校教務部門非常重視校企合作教育,每學年專門設定兩個教學周來開展校企合作教育。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往往就是邀請企業人員來校做幾場講座。所謂的校企合作教育也被學生冠之以“聽講座”。校企合作是針對企業人才需求所開展的合作教學方式,學生在校進行理論學習和部分實踐學習,然后校方與企業之間進行定向合作,使專業人才提前進入企業進行實踐檢驗學習,從而達到三方共贏的局面,即學生檢驗了自身實踐能力、企業培養了預備人才、院校優化了專業建設。[3]可見,校企合作不應是教學形式上的空談,而是要兼顧企業、學生和學校三方的發展要求,做到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學生培養為中心、以學校專業發展為目的。在積極尋求校企合作的時候,一定要思考幾個主導性的問題,即企業能為學校做什么?學校能為企業做什么?學生們又是怎么想的?從目前已存的校企合作項目來看,企業參與校企合作教育的首要目標是培養預備人才。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目的,很多學校的商務英語專業開始了定制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嘗試。
二、基于“跨境貿易創新班”的商務英語定制化人才培養
隨著經濟全球化速度加快,“互聯網+跨境”的自由貿易模式在中國蓬勃發展,跨境電商已經成為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主渠道,是國家經濟轉型的重要支撐和未來經濟發展的主流趨勢。在就業市場上,復合型的跨境電商人才極為短缺。跨境電商的發展急需熟知跨境貿易各環節、會調研國際市場、能推動跨境電商平臺提質的應用型高質量人才。在此背景下,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成立了“跨境貿易創新班”(以下簡稱“創新班”),期待在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課程設置、教學資源整合、師資培訓等各方面實現創新,并從理論和實踐層面解決商務英語專業定位、人才培養質量、課程體系優化、實踐教學、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等一系列的問題。“創新班”通過構建真實的工作環境來鍛煉學生的職業技能,讓學生體驗真實的業務過程,增加實踐工作經驗。同時,“創新班”還能起到創業孵化的作用,通過“創新班”平臺,學習團隊可以承接企業跨境貿易的代運營或者是自主創業。“創新班”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小組協作的方式完成企業的真實跨境貿易項目,旨在培養新形勢下能適應新型外貿行業崗位需求,掌握跨境貿易知識,擁有較高商務英語技能,具備跨境電商實務操作的各項專業基本技能,并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此,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旨在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對接: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崗位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生身份與職場身份對接。具體實施時,學校和企業共同選拔學生進入“創新班”,按合作企業對所需人才的要求,校企共同協商設置課程內容、教學計劃及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創新班”建設期間,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由合作企業提供各類跨境貿易實操平臺賬號給學員進行操作學習和實踐,同時安排有相關跨境實操經驗的企業管理者或業務人員對學員進行實操指導和培訓,并按照不同企業的要求進行組隊,實際開展企業的跨境貿易業務。結業后,在雙選的基礎上,“創新班”學員優先選派到合作企業實習、就業。然而,“創新班”在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亟須解決的難題,問題的核心出現在學生自身發展需求和企業人才需求之間的差異上,但解決問題的主導者是學校、學院和教師。“創新班”學員起初還是非常認可這種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大部分同學加入“創新班”是想學習更加全面的跨境貿易業務知識,掌握平時課堂上學不到的實踐知識和能力,從而使自己在畢業走向工作崗位前具備充足的實踐知識和技能。尤其是“創新班”學員有走出去游學的機會,可以實地參觀企業,學習企業的工作流程和生產管理經驗,對與商務英語專業對接的行業和企業有更深刻的了解,并認識自己的不足,明確今后的學習方向。但是,從已經開展的三屆“創新班”情況來看,學生參與定制化培養模式的熱情不是很高,且呈現遞減趨勢,三屆學員占本專業人數的比例分別是30%、22%、20%。經過問卷調查、訪談、實地考察等方式,發現“創新班”的定制化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以下問題:實踐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都還不夠完善,課程安排有些隨意,沒有明確、系統的安排表,企業講師的授課內容大同小異,而且基本都是理論課,沒有實操課程;課程時間安排不合理,上課時間安排太緊湊,學員有時一整天都只能聽一位老師講課;與具體企業的對接推進緩慢,有些企業在整個培養環節中重視程度不高;參與人才培養和就業對接的企業整體質量不高,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后發現與自己的期望差距很大,例如,有的企業沒有業務團隊,或者是團隊不夠成熟,或者是團隊人員不夠團結,實習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長時間的努力工作也換不回絲毫業績,而且公司沒有明確的晉升機制,沒有成熟的企業文化,等等。企業對學生的反饋意見主要集中在學生職業能力的缺失,尤其是就業穩定性太差,離職過于頻繁,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浪費了企業的資源,打擊了企業參與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積極性。企業和學生的反饋信息也表明現有的“創新班”定制化人才培養模式還需不斷完善。
三、校企合作的定制化人才培養優化路徑
校企合作定制化人才培養的主導力量依然是學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主持者應為二級學院,自上需要獲得學校政策、教學設施和教學維持經費的支持,自下應積極調動專任教師參與校企合作企業的對接、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的設計以及日常的教學管理。為解決校企合作定制化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優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二級學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尋找優質企業,開發校企合作資源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創新班”現階段的合作企業服務意識強,能基本提供校企合作實踐教學的企業資源,且具有完善的人才測評系統,能較準確地描述人才的內在素質與能力,并推薦相應的職業領域和崗位,科學地發揮人才優勢的最大效能。但企業的講師團隊還不夠健全,在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的設計上顯得力不從心,另外與學生對接的實習就業企業也是參差不齊,企業質量整體水平不高。企業質量是指企業規模、企業家才能、組織結構、技術創新、產品質量等企業的基礎資源要素,這些要素是企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從事商業經營活動的基礎。[4]企業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其在校企合作中為人才培養所提供資源的質和量,決定能否進行深度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的可行性,也影響學生參與定制化人才培養的積極性和就業的穩定性。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還應具有助力高等教育和行業人才培養的教育情懷,心系國家人才培養質量,尊重大學生的職業發展,而不僅僅是提前為自己培養預備人才。這樣的優質企業資源需要二級學院及教學團隊去積極地探索發現,在選擇企業時思考企業能為我們做什么,努力開發校企合作教育所需的企業資源,包括實踐教學基地和平臺、行業講師團隊、系統的業務培訓、創新創業項目孵化、實踐教學案例等,尤其是要考慮企業是否具有能夠保證學生就業穩定性的企業質量和企業文化。
(二)優化培養方案,完善實踐課程體系
參與“創新班”的教師和學生對“創新班”的實踐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授課時間和企業師資隊伍等都提出了意見,普遍認為合作企業的質量和資源嚴重影響了培養方案的設計和課程體系的設置。因此,學院一方面要尋找優質合作企業,一方面也應和現有合作企業積極開展研討,不斷優化培養方案。培養方案的制定不能是閉門造車,應該深入其他院校、企業、市場、職場、職員等聯動方進行調研,充分考慮企業的需求、學校的專業發展、人才培養目標、學生的職業規劃等因素。在完善實踐課程體系時,要堅持“看、學、做、創”的邏輯原則,設置與“實踐、實訓、實習、實創”相對應的實踐課程,對接學院現有的“課、證、賽、崗、創”的“五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做到以“課”教學,以“證”帶學,以“賽”促學,以“崗”驗學、以“創”續學。此外,學校、學院要大力支持和鼓勵商務英語專任教師在校企合作定制化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主體作用,改變一線教師的被動管理對象地位和邊緣地位,創新教育組織形態,增強一線教師在校企合作教育中的主人翁意識,賦予一線教師更多的參與權、話語權和自,從而調動一線教師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
(三)加強深度合作,豐富校企合作內容
高等院校在獲得合作企業支持的同時,也要為企業提供院校特有的服務或者支撐。通常來說,院校能為社會提供的服務主要有:一是高素質的勞動者,二是具有實用價值的科研成果。現在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合作企業對學生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學生的實習就業穩定性差,學校又不能強推強留,因此企業提前培養人才的目的就落空了。另一方面,語言類專業的科研成果為企業帶來的實用價值非常有限,商務英語專業教師的科研很難為企業帶來實際經濟價值。這就更需要學校和企業積極思考如何加強深度合作,豐富校企合作內容。教師要帶領學生深入企業實地進行調查研究,學習和總結企業成功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探索企業需要改進的問題,提出可行有效的創新解決方案。這樣既有助于激勵大學生努力成長為學以致用、回饋社會的國際復合型、應用型、高質量商務英語人才,又能發揮學校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功能,這也是全國商務英語實踐大賽的宗旨。學生參與企業調研的過程,也是企業向學生展示其實力和魅力的過程,有利于學生了解和認同企業文化,提高學生今后在企業實習就業的穩定性。
(四)改進就業指導,培養學生職業能力
人才的職業能力是商務英語人才能力中關鍵的一環。[2]職業能力是指勝任某種具體職業而必須具備的能力,是人的多種能力在職業領域的具體發揮。職業能力能決定一個人在既定的職業方向是否能夠勝任,也能影響一個人在該職業中是否取得成功。職業能力是學生成功就業的關鍵,大學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包括就業的穩定性和對企業的忠誠度、對企業文化的認同度、交往溝通能力、工作和生活管理能力、執行力、團隊協作精神、實操能力、創新能力、學習能力等。[5]對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商務英語專業來說,吸引企業參與校企合作教育的首要動力還是為企業培養定制化人才,且要鼓勵學生畢業后留在企業工作。通過企業的反饋得知,商務英語專業學生最欠缺的職業能力是就業的穩定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除了要提高企業質量,還要對學生進行專業的就業指導,針對當代大學生在就業價值取向方面出現的新變化、新問題進行深入調研,把握問題的深度與廣度,并根據學生表現的職業態度、職業選擇與個人發展等,適當進行專業調整,避免出現“學非所好,學非所用”的問題。在就業價值取向日益功利化、復雜化,職業選擇多樣化的當下,高校更需加快探究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的途徑與方法。就業指導教師應幫助學生弄清楚自身的職業定位,堅定自己的就業方向,思考自己能為企業創造的附加值,避免在擇業過程中出現經常跳槽、好高騖遠等問題。雖然實操能力還是職業能力中的低階能力,但很多學生卻還無法突破這一能力階段,故而絕大多數受訪學生都要求增加實操課程。實操課程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未來工作的基本職責,因為也只有充分了解一份工作,做好這份工作,才能真正喜歡這份工作。基于校企合作的定制化人才培養模式是地方本科院校商務英語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符合學校發展應用技術型本科教育、服務地方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辦學定位,也有利于商務英語專業朝特色行業或職業方向發展。在定制化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應是最大的受益者,他們能更深層次地了解自己的專業,明確自己的就業方向和職業規劃,在校期間就能掌握必要的崗位實踐技能,積累工作經驗,并開發創新思維,在企業的協助下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學校要在提高合作企業的質量和學生就業穩定性的基礎上,優化培養方案,改進課程體系,同時注意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細節,避免因為溝通不暢、課程內容和時間安排不合理、合作企業條件太差等原因影響定制化人才培養的過程和效果。尤其是不要忽視學生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密切關注學生的反饋。我們相信,基于校企合作的定制化人才培養模式在得到不斷完善后,必定會辦出特色,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復合型、應用型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郭建如,劉彥林.地方本科院校組織轉型對校企合作影響的實證分析[J].江蘇高教,2020(11):26-34.
[2]張蔚磊.新文科背景下的商務外語人才培養策略分析[J].外國語文,2021(2):12-18.
[3]董月琳.應用技術型大學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研究——基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背景[J].廣西社會科學,2016(6):58-61.
一、項目導向教學法含義及特點
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比較有影響的是Jane Willis,在他著作《任務驅動學習框架》中認為任務驅動教學應包括三個階段:第一是前任務活動階段為介紹主題和任務,第二是任務周期階段為完成任務準備報告計劃,第三是語言聚焦階段為分析和再練習。近年來,國家提倡結合自身實際并借鑒國外職業教育模式,應廣泛推廣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所謂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是指能為學生提供情境-體驗實踐的和感悟問題的,以此圍繞任務展開學習,最后以任務的完成結果來檢驗和總結學習過程,借此改變學生學習狀態,學生改被動為主動掌握認知規律,深入理解掌握各個知識點,建構高智慧的學習體系,實踐操作性強的專業類課程適合采用此種教學方法。
在項目導向教學法中,項目是最核心的部分,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具有輔助、引導的作用,主要包括“項目介紹-課程學習―項目講解一實施項目一項目總結’幾個步驟。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將一個項目分成若干個獨立的任務,從收集學習信息,分析方案設計,到項目的實施,以及項目的評估、總結,均由學生在教師的適時指導下,以小組合作或單獨的工作形式完成。總的來說:任務驅動教學應包含五個特征:1.有一個明確的目標;2.有一個適當的環境;3.任務要考慮學習者的思維和行為模式;4.任務活動要導向人物作品的產生;5.學習者在任務完成后能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整體框架。
二、以外貿業務工作流程為主線,整合教學內容
高職《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是一門研究國際貨物買賣具體過程和實際業務的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為學生進行外貿實務操作提供了理論基礎及實際操作的可模仿性,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養成起重要促進作用。根據外貿業務崗位群分析結果,結合學情分析,該課程以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為主線,依據外貿業務工作流程,將各種知識與技能要求進行重新整合,除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教學內容部分外,對課程內容進行序化,形成教學模塊。
根據外貿企業的實際情況調查,外貿業務分為出口貿易、進口貿易及跨境電商,出口貿易及進口貿易有共同的學習模塊,即貿易前的準備工作、貿易磋商、合同簽訂、合同履行,只是在出口與進口一些具體業務有些區別不同,依據外貿業務工作流程,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國貿實務部分教學內容分為3大項目5個子項目若干個任務。3大項目為出口貿易、進口貿易及跨境電商,5個子項目為國貿實務知識準備、貿易前的準備工作、貿易磋商、合同簽訂、合同履行。國貿實務知識準備子項目分解為認識世界貿易組織、認識區域經濟一體化、認識貿易術語等3個任務。例如整個外貿出口流程可以分解為如表1所示的4大工作項目,即貿易前的準備工作、貿易磋商、合同簽訂、合同履行,4大工作項目又可以分解為若干個便于實際運作的任務。第一,貿易前的準備工作。將此項目分解為3個任務:進行市場調查研究、制訂出口商品經營方案、辦理商標注冊。進一步分解為兩個重點子任務:一為尋找客戶,二為資信調查。在“尋找客戶”這一子任務中要著重了解尋找潛在客戶的渠道,在“資信調查”這一子任務中要重點講解對客戶進行資信調查的通常途徑。第二,貿易磋商。將此項目分解為4個任務:詢盤、發盤、還盤、接受。第三,合同簽訂。外貿合同的訂立是外貿出口中的重點,合同訂立的整個過程從買賣雙方磋商開始到簽訂外貿合同共有8項任務,據此項目教學中可以分別設計8個任務,即品質、數量、包裝商品相關條款的討論、雙方在價格上的談判、確定運輸事宜、確定保險事宜、確定支付方式、確定商品檢驗條款、確定索賠仲裁和不可抗力條款、合同的簽訂。外貿合同的訂立是對外貿易工作中的重點內容,因此在項目教學中也應把其作為重點內容,并充分體現以工作任務為中心進行項目設計的原則。在該項目的具體實施中,子任務設計緊緊圍繞合同,以外貿合同訂立的工作流程,即從最初的詢還盤到買賣合同生效的完整過程為主線,進行外貿合同訂立中8個工作任務的學習,這8個工作任務完全符合外貿實際業務情況。第四,合同履行。在出口商對外貿合同的履行這個工作項目中出口商需要完成從單據的準備、發貨、貨款的取得、出口退稅等10項工作任務,據此可以設計10個任務,即原產地證書的申請、租船訂艙、商品檢驗、保險、報關、裝船、交單、核銷、結匯、退稅。
三、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
(一)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的基本要求
1.對任務設計的要求。任務設計要適應高職學生的實際。為激發學生參與項目的熱情,可通過設計出高職學生可以接受的實際應用性強的任務。相較于本科院校學生而言,高職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接受能力都相對薄弱。因此,設計任務時還應從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對于相對而言比較復雜難以為高職學生接受的任務可根據設計要求給予適當的精簡后予以采用。實現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的發展。
2.對教師的要求。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教師要關注行業發展動態,不定期到企業進行各種形式的鍛煉,使理論知識與實際的工作相結合,設立更真實的項目情境使學生通過練習能力得到更高地提升。二是教師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法中應扮演引導者和幫助者的角色,作為引導者是指教師將知識傳授到位,作為幫助者是指教師在學生實踐的過程中不可包辦過多,針對水平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指導。
(二)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
1.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輔助項目任務實施。采用案例導向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以一個外貿企業業務員為案例貫穿整個項目導向教學模塊,這樣學生理解掌握外貿業務知識點也比較容易。再例如在品質、數量、包裝商品相關條款的討論任務當中,要求每位同學登陸中國制造網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網站,找出其中一種商品,摘錄其中對于商品品名、品質、數量和包裝的表述,并將其翻譯成中文,在機房現場完成。一是掌握中國制造網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網站的基本操作。二是要求學生掌握國際貿易中各種常見商品的品名、品質、數量和包裝的表示方法。學生在中國制造網登錄國際站,進入英文版,選擇其中一個產品,將其產品信息先復制到word,并運用有道詞典鼠標抓詞功能,將其產品信息翻譯成中文,并提交作業成果,最后進行評價總結,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參與積極性很高,同時也理解掌握了國貿商品品質、數量、包裝理論知識。
2.項目實施學生進行小組分工協作,并評價總結。有些任務實施要進行適當分組,例如在認識區域經濟一體化任務當中,為使學生理解區域經濟一體化對當前國際貿易的影響,設置任務,要求學生登錄中國自由貿易區服務網中文版,解決如下問題:“自由貿易協定給我國企業帶來的商機?”,并提交ppt電子檔。抽一組上臺宣講分享成果,剩下小組每個小組提一個問題,上臺宣講小組負責回答。可以辯論,以及相互評價一下各自小組任務完成情況,最后教師再做總結。
四、優化課程考核方式,完善考核標準
項目導向的課程考評體系的完善也是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成功的一個關鍵。通過設計項目,差別化的能力培養計劃與進度,啟發式的自主探索和創新,同時,鼓勵學生根據國貿教學設置的項目要求完成任務,進而據此建立合理的考核標準。例如,在品質、數量、包裝商品相關條款的討論任務當中,同學登陸中國制造網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網站,提交完翻譯的中英文對照的產品信息word文檔后,評估、總結是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最后一個環節。完成任務后,各學生通過PPT展示自己的成果,抽查學生演示整個任務實施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其他學生教師可以提問,由抽查學生負責回答。教師應根據成果展示效果、完成任務內容的情況、任務活動組織情況等方面,評價每個同學的表現。評價方式可以是教師評價,也可以結合學生個人評價。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使學生能明確自身優勢,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可以幫助學生總結經驗。考核成績相對客觀,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動力,以及同學相互之間競爭的趣味性。本門課程的考核方式為形成性考核占50%,包含考勤、平時作業、上機實訓完成項目情況,終結性考核及期末考試占50%。
參考文獻
[1]彭榮華,李志長.“項目驅動教學法”對高職市場營銷教學的影響及應用[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08):127-128.
[2]曹先娉.案例項目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計算機實踐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通訊世界.2015(06):207-209.
[3]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研究的現狀[EB/OL].
http:///web2/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02
[4]李杰.項目教學法在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的應用[J].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4):95-97.
[5]李紅英.我國高等學校課程設計的理論和實踐研究[D].蘭州大學,2006.
一、“互聯網+”的概念及特征
(一)“互聯網+”的概念
“互聯網+”是指將云計算、物聯網和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服務業、生產制造業等行業融合的創新計劃,它代表的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互聯網2.0+創新2.0”的經濟創新模式。雖然我國的“互聯網+”仍然處于初級階段,但它對我國各行各業造成的影響已不可忽視,例如互聯網+銀行形成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醫院”形成互聯網醫療,“互聯網+學校”形成互聯網教育等。由此可見,隨著這種經濟創新新模式的滲透,社會各行各業都被廣泛影響,它對于我國外貿英語函電課程教學的影響也不例外。
(二)“互聯網+”的特征
“互聯網+”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各行各業的跨界融合,使得創新的基礎更加堅實,從研發到產品制造的路徑更垂直,進一步推動了社會的變革開發;二是互聯網使得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人們在互聯網上形成了虛擬的社會,從而產生了虛擬社會治理這種新的社會治理模式;三是發揮互聯網思維的特質就是引領時代,創造新的發展模式,使我國從粗放型的資源驅動型增長方式逐漸轉變為創新驅動發展方式這條道路上來;四是化解了制約創新的環節,把相?Χ懶⒌拇蔥鋁?接起來了,讓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由人的需求決定市場驅動,讓積極創業的人有實現價值的機會;五是連接一切,將全行業緊密聯系在一起。
二、“互聯網+”背景下外貿英語函電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教學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國外貿英語函電教師主要有兩類:一是英語語言水平較高,功底扎實,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都很強,但是缺乏從事外貿工作的經歷,沒有實際的對外貿易工作經驗。這些老師在課程中多以精讀的方式來教授函電,對信函逐句翻譯,當遇到外貿術語時,由于沒有在工作中實際體會過,導致其對外貿知識理解程度只停留在表面,而不能理解其精髓。二是有外貿工作經驗,具有豐富的外貿專業知識,能把外貿英語函電課當做國際貿易實務課,給同學們分享許多工作經驗,但是其英語水平較弱,只能滿足外貿行業應用,在精講語句結構時存在不足。外貿英語函電課程是外語與外貿相結合的一門課,缺一不可。
(二)實踐教學環節跟不上“互聯網+”背景下外貿函電課程的發展
以往外貿英語函電的實踐教學環節主要集中在培養學生的外貿函電的讀寫能力,只要求學生掌握在企業對外貿易中常用的英語函電的表達術語和方法,教學呆板,不夠靈活,不能處理貿易中的一些突況,只是讓學生熟悉對外貿易業務的各個環節,但是對于學生英語的即時溝通能力和根據不同形勢下要求準確把握各種函電寫作原則的能力沒有重視,使得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缺乏創新能力。
在“互聯網+”時代下,跨境電商發展越來越快速,對外貿人才職業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英語溝通能力、信函的撰寫。由于互聯網的普及,現在的交流方式不僅只有電子郵件,還有很多網絡即時通訊軟件,如Skype、QQ和微信等,這些一方面對人員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要求很高,出色的口頭表達能力能給客戶良好的印象,幫助企業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中取得訂單。另一方面現在交流的話題不像以往只圍繞訂單展開,還會涉及一些私人話題,這增加了生意談判成功的機率。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企業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國外企業每天都會面對大量相似的郵件,如何能讓郵件從中脫穎而出,郵件信函主題詞的撰寫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如今所寫的信函不能像以往的寫作風格,不只是寫作格式、單詞和句型的學習,而要抓住客戶的心理需求。
三、對“互聯網+”背景下外貿英語函電教學模式的建議
(一)教師的教學方式要緊跟時展
1.教師通過創建網絡互動平臺,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加強與學生之間的聯系
互聯網教育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英語水平和外貿工作經驗,還要掌握網絡信息搜索技術、PPT制作技術和建立個人教學網站的技術,建立師生之間的網絡互動平臺,教師在開課前基于教學內容,搜集并整理相關電子資源以備日后上傳給學生。
教師要打破傳統布置作業的方式,借助即時聊天工具(如QQ、微信和Skype)和互動平臺(如微博等)等多種不同的渠道去給學生布置作業,也會激起學生通過移動終端來完成自己作業的興趣。教師還可以通過這些通訊軟件在課堂或者課外進行商務英語口語限時模擬,迫使學生用精準和簡練的英語表達出來,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網絡互動平臺的建立不僅有利于教師將資源共享給學生,還能幫助學生即時解決疑難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只會照搬照抄,不會靈活應變。
2.擴展教學內容,增加課外知識的補充和推薦
教師要給學生講解在B2B網站從尋找客戶到簽約的整個過程,并提供學生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網站,如B2B網站的向導、中國制造網和阿里巴巴等。教師要教會學生用這些網站,樹立他們利用網絡的意識,例如,在做實訓項目“Establish Business Relations”時,教師通過互聯網向學生展示尋找客戶的途徑,首先導入廣交會官網,了解行情,再連接阿里巴巴或者百度,比較推廣費的情況,并做投資成本的比較分析,培養學生投資成本評估能力。
3.運用微課教學
由于函電教學的實用性比較強,如果一味地口頭講解信函的格式和寫作技巧,很難讓學生產生真切的感受,為了寫出符合國際貿易真實場景的信函,微課情景教學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講解報盤和還盤這一章節時,教師在微課講解過程中完全可以設計特定的情景,根據外貿實際情況,設計各種角色,由老師扮演或學生扮演,使教學內容具體化,增加吸引力,通過視頻教學,使學生更快速地消化各種理論知識。
(二)加強實踐操作和模擬仿真教學
1.利用跨境電商平臺模擬函電發文
中圖分類號:F71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 80(2016)02-0095-03
2015年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渠道下沉,帶動網絡創業”的舉措,符合目前“互聯網+”的趨勢,使創業創新呈現出網絡特色。
高等教育院校特別是高等職業教育院校,要順應這一趨勢,在體制機制方面要創新,以在支持大學生、農民工和退役士兵等返鄉創業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更好地服務社會。
一、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渠道下沉
(一)電子商務交易平臺
電子商務模式分:B2B、B2C和C2C,后兩者更可能為返鄉創業人員初期所采用。
1.B2C平臺的特點
B2C模式是企業對消費者模式,如網上超市、網上商店。特點主要是完全通過網絡的方式進行商品挑選、交易支付、物流配送及售后服務。B2C模式分為兩種:一是自營式,自己進貨出貨,銷售在自家網絡上,可能還有配套的庫存和物流,如亞馬遜;二是純平臺模式,只提供平臺,使商家展示商品和網絡買家選購商品,如天貓。此外,也有兩模式兼有的。
2.C2C平臺的特點
C2C平臺以個人消費品為主。它本質是:網上撮合成交,網上或網下進行交易。主要特點有:提供信息交流平臺及配套服務;用戶身份復雜數量多;商品信息量大但質量不一;交易次數很多但單次成交額較小。
(二)渠道下沉
信息消費背景下,互聯網經濟滲透到縣域經濟,農村電子商務市場正在加速形成和發展,渠道下沉是電商的必然選擇。這種必然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政策導向和鼓勵,二是一二線城市網購增速放緩,而農村地區潛力待挖掘。一方面,地域、城市的差別沒有影響互聯網改變人們的消費模式;另一方面,農村利用網絡平臺銷售農產品的需求強勁。
二、返鄉創業的模式
返鄉創業在促進農業結構調整、解決就業、加快支柱產業發展、增加收入和發展本地區建設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其模式主要有:
(一)“大學生村官創業”模式
大學生村官創業是指大學生村官利用身份優勢,選擇特色農產品或相關產品及服務,找準其在銷售推廣過程中的困難,利用政府部門的優惠扶持政策,實現產業化運作。大學生村官創業的形式因地而異,包括:“生產基地+大學生村官”、“生產大戶+大學生村官”、“專業村+大學生村官”、“大學生村官+貧困農戶”,大學生村官創業具有識別創業機會、政治和技術方面的優勢。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模式
在返鄉創業人員的引領牽頭下,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大戶、鼓勵推動小規模農戶及貧困戶入股,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平臺進行創業。
(三)“個體創業”模式
個體創業是大學生或外出務工人員在農村選擇合適的創業機會和項目,自我經營實現利潤價值。
三、返鄉人員利用電子商務進行創業存在的問題
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作為一個新的藍海市場,返鄉人員利用電子商務進行創業潛力巨大,但也存在諸多開拓難點:出外務工人員及大學生的返鄉創業意愿不強;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尚未完善,物流成本高;部分農村地區網絡基礎設施差,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率低;農民在網上購物和網上支付的習慣尚未形成;品牌意識薄弱的農村地區山寨產品泛濫。除此之外,返鄉創業人員利用電子商務進行創業存在的主要問題還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流動資金籌措較難
改革后的商業銀行信貸政策,使各支行貸款審批權變小,而返鄉創業人員往往把“原始積累”耗在投資階段,企業投產后,從銀行獲取貸款較難,流動資金缺口大,履行大批量合同的能力有限。
(二)創業企業人才瓶頸問題
大量人員外出務工導致農村青壯勞動力流失,使企業招工困難。而且多數企業位于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備,工作環境差,技術人才很難長期留住,阻礙企業發展。
(三)創業路子拓寬較難
外出務工人員和大學生返鄉創業選擇的模式大部分是個人家族式,多為手工操作、勞動強度大的小型加工廠,具有明顯的企業管理水平低、產品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能力低、名優特產品少、產品定單少、深加工產品少的“三低三少”特點。
四、推動返鄉創業人員利用電子商務進行創業的主要策略
(一)加強轉變農村創業思想觀念
考上大學或外出務工被傳統觀念認為是“躍出農門”,因而,部分大學生或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會有觀念上的阻礙。首先要發揮傳統媒體的作用,例如廣播、報紙、電視來宣傳一些回鄉創業成功的典型,特別對農村地區重點宣傳;其次,政府要加大對回鄉創業人員的重視和支持;第三,增強現代新型媒體的宣傳,如微信、微博等;第四,院校對在校大學生作積極正面的回鄉創業的引導。
(二)破解返鄉創業融資渠道困難問題
對于眾多返鄉創業者,首要難題是經營成本和融資,除了國務院最近推出的“定向減稅”、“貸款財政貼息”和“普遍性降費”等措施,各地還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以農村信用聯社為依托做活小額信貸;二是成立中小企業擔保基金;三是建立縣或地市級創業扶持獎勵基金。
(三)優化環境以吸引和留住返鄉創業人才
加強建設農村創業體系:一是有效落實相關優惠政策,在創業初期減免稅費、簡化審批環節;二是土地制度的扶植,利用集體控制或閑置的荒山、灘涂、土地等;三是成立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基地,或以現有的產業園區、開發區為依托發展返鄉創業孵化基地,推動網絡創業,做內貿電商、內外貿一體化電商或跨境電商。
(四)引導做強返鄉創業形成現代公司
引導家族式企業成為“現代公司”:一是做大零散產業,組織規范并引向工業園區,形成品牌效應;二是把特色產業做強,以產業發展平臺使其集約化,成為本地的支柱產業;三是把優勢產業做好,吸引下游產業產生集聚效應。
(五)加強對大學生及外出務工人員的素質培養
創業者必須打有準備之仗,一定要對包括大學生和農民工在內的眾創者進行心理素質和能力素質的培養。院校在加大對在校大學生創業素質的培養外,還要加大民工技術培訓力度。
五、適應互聯網+推動返鄉創業的院校體制機制創新
(一)建設有利于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形成的引導和激勵機制
l.渠道來源機制
一是針對高校原有的電子商務等管理或商科類的專任教師、輔導員、就業中心等職能部門人員。首先,對教師進行農村創業理論素養的培訓;其次,激勵教師參加各類創新創業研討會,獲得最新的創新創業知識和經驗;再次,激勵教師做農村電商的相關項目,強化教師的實踐能力;最后,有條件的高校可以撥付經費鼓勵教師成立企業或自己創業。
二要從招聘引進人員方面著手,建立動態的開放的招聘引進長效機制。首先,要改善師資結構,從企業吸收既有一定的學術背景,又具備豐富的電子商務創業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家或農村創業成功人士,到校任客座教授或兼職教師;再次,還應該邀請縣鄉鎮政府人員、返鄉創業孵化管理者、風險投資家和法律人士等來校做兼職教師。
2.建設科學的富有活力的用才用人機制
以電子商務應用研究室或創業工作室為紐帶,以項目做支撐,設立創業創新津貼,特色創業課程建設、創新創業實訓基地建設、教科研工作等獎勵基金,促進教師積極開展教改和教科研工作。
(二)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機制
建設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一要注重激發大學生活躍思維;二要考慮課程的實效性。要特別設置農村創業相關課程,同時要根據學科專業開展針對性的創新創業教育,其初步設想如表l。
在落實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過程中,要注意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要從傳統的滿堂灌式向開放、討論式的互動教學方式以及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轉變。教學評價上要提倡多元化,不能忽視學生的個性化和教育的多元化,注重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信息技術建立彈性學習機制,如:微課、慕課、論壇、創業實踐平臺等。
(三)創新創業校園氛圍的建設機制
創建開放自由、積極進取的創新創業氛圍,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特別是農村創業的愿望,首先是減輕思想負擔,其次是建立創新創業知識宣傳機制,鼓勵創新的文化引導機制,成立返鄉創業社團等。
(四)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體系建設
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重點面向在校大學生,學校的社會服務功能使其也要面向外出務工人員和退役士兵等返鄉人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體系建設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1.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利用寒暑假或專業課設置頂崗實習校外環節;2.學校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創建企業實體,承接電子商務相關項目,如跨境電商運營、移動電商、網絡營銷項目等;3.組織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4.面向返鄉社會人員開放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培訓。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627(2017)14-0006-04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發展成果有目共睹,WTO進程不斷加快的前提下,培養一批適應時代需求的應用型外貿人才至關重要。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最高學府,大學生具備的良好的理論知識和過硬的專業能力是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的籌碼,高校擴招后就業壓力趨勢日益明顯,企業的招聘需求和畢業生實際水平之間存在差距,人才和社會需求脫節。因此,高校改革的目標應打破傳統的人才選拔,建立全新的培養模式,在21世紀企業對人才需求的下肩負起輸送合格人才的使命。回顧高校近二十年的發展歷程,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數量快速增長,招生規模居高不下,但從質量,效益,國際化來看依然是高校發展的主要方向和重點。為形成高校,企業,個人三者之間良好的生態鏈,普通高等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為培養外貿領域需要的國際性實用性的人才紛紛進行教學改革。本文將全面回顧國貿專業有關教學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對相關核心文獻整理歸納,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學改革研究和實踐進行綜述。
一、實踐教學改革
改革培養模式,抓住國貿專業實踐改革建設“牛鼻子”。實踐教學體系是指實踐教學環節與理論教學環節在環境變化下,動態穩定性與開放性相獨立又緊密聯系的生態教學系統。作為培養方式在學校教學系統與社會大環境之間得到一定的重視,某些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實踐、理論)教學的結合構筑了一套完整的國貿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二者交叉進行,互相兼顧,形成理論服務于實踐,實踐豐富理論的良性循環發展。國貿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
(一)關于實踐教學目標的研究
1.強調實踐教學以素質拓展為目標
有研究觀點表明,實踐教學是培養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實踐教學拉近理論與實踐的距離,達到理論實踐一體化,可培養學生探索知識,自我教育,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獨立思考,創新能力(曹亮,2007)[1]。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模擬真實社會環境,開放的,動態平臺。一方面利于學生吃透理論概念能綜合運用于實踐,另一方面也是學生在實驗平臺掌握操作知識的重要載體,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找出問題所在點針對主要矛盾提出建設性的解決方案,也利于在學生思維,觀念上的自主創新。強調實踐教學以素質拓展為目標是在動態變化發展的社會下不可忽視的一項時代主題。
2.注重實踐教學以專業素養拓展為目標
實踐教學更能體現培養專業素養能力,更能為進出口外貿企業培養勝任工作要求的專職人才。實踐教學的操作性和素質教育性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學上更接近于培養社會所需求的能力這一目標,因此從滿足社會角度剖析理應多加重視。有研究從社會的實際需要出發,確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為滿足企業,社會所需為目的,技術應用型復合能力培養為主線,提出應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的改革目標,而對實踐教學進行合理的優化整合,形成混合一體化實踐教學模式對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實際操作能力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王萍,2004[2]。國際貿易活動中一批優秀的外貿人才理應是能適應現代貿易活動的各種挑戰,因此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目標要求,必須以國際貿易所需的技能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但由于各方面因素國貿專業在實踐過程中難以做到以學生為主,訓練效果不佳,實踐項目流于表面,沒有上升到真正意義上的“實踐操作性的掌握”因此構建實踐教學體系落到實處很關鍵。
(二)關于實踐教學改革方式的研究
1.結構優化論
結構優化論研究體現對“實踐體系”層面的梳理和歸納,具有邏輯性格系統性,宏觀知識點的教學結構構建。該模式下網狀系統結構模型和線性結構模型是最典型的。
一種是網狀系統結構模型,它具有縱橫二維性。縱向的教學內容以(知識能力)為一維度,橫向的教學內容在教育形式(教學實踐活動)方面為一維度。二者對實踐教學的如何開展提出一套有效的人才培養和開發方案,包括對內容,方法,目標進行了進一步的調整,利于實現現代對外貿易專業型人才培養目標。例如,有研究對學生的基本素質,即(思想道德、心理能力、專業能力、創新能力)四項素質提出要求、在創新潛能方面以思維的廣度和深度的延伸為縱坐標提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綜合創新訓練體系及評價方法這一全新的教學理念。顯然學者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提出的全新教學理念對大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和建設有提升,達于此教學管理的名度化,科學性可得以顯現出來。若理念不付諸行動流于表面,形式主義任然解決不了實質性問題。
另一種是線性結構模式只針對一維。有學者從線性結構上的角度出發,提出課程結構和教學形式遵循線性結構的邏輯便于實踐和操作,因此,線性結構模式相比網狀結構模式時間序列特性明顯,從學生的學習情況的延續而設定(王萍,2004)[3]。通過研究亦有學者提出了“層進式”六個環節。六個環節依次是理論消化、課堂操作、畢業論文、學校模擬實踐綜合素質、實習安排和畢業論文設計(曹偉等,2007)[4]。經過比較分析線性結構體現了學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階段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認知規律,銜接性強,連貫性好,更易實施。而網狀結構模式變通性強,內容富有彈性,選擇性強的特點。
2.內容優化理論
這種理論更注重課程內容的設計,通過對課程內容的合理安排和細分,提高教學效果,激起和喚醒學生的聰明才智。從整合的角度看,內容優化理論可分為兩大類:鏈接優化模式和創新優化模式,一種是鏈接優化模式,為了制定和規范科學的教學體系,提高教學質量,不打破原有教學的模式的前提下,對整個教學系統進行優化和改善是十分必要的。鏈接優化模式重視對原有教學體系的建設,突出各環節在教學目標中的作用。通過研究有學者認為“仿真的國際貿易”作為一種實用的培訓課程,通過出口商,進口商,客戶,銀行等的互動關系展現了外貿企業的整體運營過程,讓學生真正了解國際貿易操作規則,資金流和業務流的運作方式。同時其較強的綜合性主要體現在經濟學,金融學,管理學科,市場營銷學,法學等學科知識的涉及,不同行業和領域的覆蓋(佟敏等,2010)[5]。這一方式的優化,在不改變原有的教學活動和秩序的前提下,優化教學方式,而項目教學法作為一種全新科學的教學方式,實施的效果明顯。一種是創新優化模式,創新優化模式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全新的思維理念,教學模式進行全面的改造,調整。其效果明顯的原因在于升級優化了傳統組合方式,對其內容進行了刪減和修改。從改革體系發生的變化進程來看突出體現在知識點的串聯,由淺入深,由點及面發展趨勢。如引進國際合作、交流形式,“2年國內+2年國外”模式等,最新潮流的國貿新知識,開闊了視野,增強了國際商務外貿管理能力。
(三)關于實踐教學發展趨勢的研究
1.教學體系設計趨向于多元性、時代性和國際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未來的教育市場必定是多元化,多樣化,靈活的體系,為深化實踐教學改革,通過研究有學者認為實踐教學結合國貿實時發展情況,動態發展趨勢,綜合調整教學策略。外貿領域新發展,,而教學體系設計對結構的構造方面突出“國際化”“時代性”的專業特征(王亞新,2010)[6]。現代,由于經濟全球化形成人才全球性競爭,在教育方面綜合性,開放性,國際化是現展的趨勢,教育也應與此形式相適應。
2.實踐教學以綜合素質培養為目標
國際貿易活動復雜性、流動性、對于從事國際外貿活動者的綜合素質提出了高要求,在實踐教學中為豐富課程體系增添新要素,個創成分可滿足教育需求的多樣化。通過分析有學者提出在對實踐教學的成果評價中除了基本的素質,綜合素質的提升才是重中之重,綜合素質即包含思想道德,文化科技,業務知識,身心,心理各方面,都應全面整體把握。通過開發綜合素質訓練內容,將形成更加科學、全面的實踐課程結構,通過開發綜合訓練內容,將形成更加科學,良性健康的課程系統,將對培養一批外貿經濟管理人才起著過渡性的作用(翁偉,2013)[7]。
3.實踐教學打造一批“雙師型”師資隊伍
通過研究有學者認為實踐教學是連接理論和實際的橋梁,二者是互為補充的關系,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之豐富理論,因此,兩者綜合在推進素質教育進程起著重要的作用。而“雙師型”教師則要求具備有著豐富的企業實戰經驗,對商務環境和外貿流程非常熟悉結合中國教學實踐的情況,派教師到外貿企業學習,熟悉外貿操作流程,參加企業培訓,對以后積極指導學生實踐學習有著重大的作用(唐衛紅,2015)[8]。另一方面院校作為教師教學的支持,應加強對專業課教師的培訓,積極鼓勵教師參加研討會,培訓會,積累教學經驗,也要加強教師實物操作能力。總之,實踐課指導教師的教學水平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實踐教學改革上,堅持教學過程中的產學結合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必由之路。
總的來看,實踐教學相對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改革在方式,場地,設備,實施的可能性方面更為復雜是一項系統和艱巨的工程。無論是單方面強調目標、方式的改革都不可能全面的達到教學改革的最佳效果,國貿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明確理論學習是手段,實踐操作是目的,一切從實際出發針對性的采取有效科學的方式進行實踐教學研究。
二、課程教學改革
隨著高校院系、專業、課程的增加,國貿專業教學在課程教學改革方面存在嚴重的不足,而在實踐教學框架下系統性和完整性是衡量其科學性的重要標準。在現今實踐教學中存在課程設置中存在門數多泛而不精,實踐課和理論課結合欠科學,課程中存在較多的累加現象,創新度不夠等問題成為了高校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如何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加強教學效果,方式的管理成為國貿專業在當今時代下不可回避的焦點。學者們關于課程教學改革方面的研究分析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實務類課程教學改革
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未來教育要朝著面向社會,服務學生,走以特色需求的道路,實務類課程教學改革更應突出它的知識性,實用性和合理性。實務類課程對學生綜合培養素質方面起著關鍵性作用。對于實務類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中大多學者都強調了實務類課程教學改革要與實際相結合,并從多個層面進行。有學者通過研究從科學調整實務類課程,優化課堂教學,打造師資隊伍三方面入手進行教學體制的改革,處在當前的教學階段,國貿專業的實務類課程教學改革的策略實施,課程設置緊跟市場和企業變化,加強教材的可讀性和實用性,將結合學生發展特征,市場需求,教材跟新三者有機的結合創新,這樣才能夠為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打下堅實基礎(朱橋艷,2016)[9]。
(二)金融理財類課程教學改革
金融理財類課程作為國貿專業,金融學專業,市場營銷,等經濟專業的核心課程,具有時代性和專業性并重的課程特點,其主要特點在于要求學生掌握金融理論知識如何熟練運用于市場的操作。在金融理財類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中,學者們將側重點放到了課程的教學方法的改革上。通過研究有學者認為總結出一套適合學生的創新教學方法,對于提高學生探索知識,提高教學質量,理論高效運用于實踐意義頗大。在此基礎上他給出了理論教學中采用啟發式教學、案例式教學、互動式教學等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興趣以及加深學生理解知識點的建議(孫閣斐,2009)[10]。另一位學者亦給出了相似的理解和建議,她認為金融理財類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在于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興趣,通過經典案例的課堂教學,金融類專家進行講座關于金融知識的講解,讓課堂上學生直接與經驗豐富的實際工作者交流金融問題,從而達到學生與新思維觸碰的教學效果,拓展學習的目的以及強化知識吸收,金融理財類教學改革的著眼點在于先進的理論成果應用于金融實踐中需要新知識,新方法,新知識的融合(陳匯才,2009)[11]。
(三)實踐類課程教學改革
回顧高校近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國高等教育在某些程度上取得一定的成果,比如招生規模的擴大,高校數量的增加,如何開發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大綱,面向社會,服務學生,適應社會發展和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對人才培養規格的新需求,對全新課程體系要求對專業課程進行系統的改革和創新,成為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目前,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能力要求較高的實踐性專業,加強畢業生實踐的任務十分緊迫,以培養應用型,實踐型人才為目標的教學改革不容回避。
1.強調課程設置上要“精益求精”
有學者分析了當前國貿專業在課程安排、教學方法、實訓教學三個方面的不足,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從縱向結構上將持續三大板塊論:公共教育課程板塊,學科基礎課程板塊,專業課程板塊組合模式,這三種板塊的組合模式更改不易,而不斷調整,優化,不失為有效的方法。基于第一板塊的公共教育課程,加強對通識教育課程的細化和整合,可達到全面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基于第二板塊的學科基礎課程,重點突出學校及學科的優勢,基于第三板塊的專業課程,在全新課程體系下面向學生擴大課程選擇范圍,利于課程的組合彈性的安排(俞毅,2009)[12]。
2.強調教學模式“推陳出新”
課程教學模式可定義為一套框架下的課程安排體系,具有穩定性和程序性,靈活性,變通性稍差。改革的基本理念,應體現以人為本的宗旨。改革的目的之一突出教學模式的結構性和可塑性。以服務學生、提高學生自身素質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課堂應擺脫“填鴨式”教學,課堂活躍性和學生積極配合度是衡量一堂課好壞的重要尺碼,而提高參與度與滿意度,打破傳統呆板的教學方式,有利于主動探究新領域和創新思維的培養。通過四川大學錦江學院為例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入手有學者通過研究認為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路就是“推陳出新”,可以通過課程案例教學、校內實驗室模擬仿真教學、校外實訓體驗教學等方式實現(秦聲,2012)[13]。
三、實訓教學改革
我國高校國貿專業的開展已經有20多年的進程,對外貿易從數量到規模,從點到面,由淺入深,不斷深化。我國高等院校在實訓教學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部分院校從本專業的情況出發建立實訓基地,使得學生在實訓的過程中能綜合運用他們所學的國際貿易實物,外貿單證業務,外貿函電知識提升談判能力,英語運用能力,實戰能力。不可否認實訓教學改革的好壞是衡量高等教育高低的重要指標,在當前國際化全球化發展背景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實訓教學改革必須要以輸送合格的適應外貿需求的人才為目標,高校輸送的人才既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能理論聯系實際落實實踐,達到培養實踐性強的應用型人才的目的,使其能夠切實符合當前出口企業對國際貿易人才的需求。針對國貿專業實訓教學改革我國學者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一)教學方法改革方面
有學者研究了應用型本科技術院校國貿專業在教育管理模式,教師隊伍素質,教學實訓設備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以科學的知識,先進的觀念來武裝學生,實現策略與應用服務立體化的改革等方面的建議。“創造學生價值”的辦學理念是應用型本科技術型大學所強調的重點。以小組為單位,課堂教學要求教師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協作精神,充分利用網上資源和實習平臺,實現課堂、網絡教學一體化(黃林,2012)[14]。基于以上方面分析協調校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而教育“合力”形成的教育連續性和一致性對學生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實踐教學中的課堂案例教學對教師外貿業務,外貿實踐經驗有著十分高的要求,教師掌握案例教學與創新教育相結合的能力尤其重要,可全方位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積極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舉行國際(商務案例、電子模擬)教學、情景沙龍實訓。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訓項目活動的討論,活躍,嚴謹,敏捷,新穎的思維利于教學計劃的制定,通過向行業資生人士了解專業信息可到達新思維觸碰的教學效果,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中扮演者探發者,組織者和督促者和引領者的角色,在實訓上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疑難點積極做出解答,包括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進行引導,倡導學生培養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其在學習、實踐、工作中所遇到的難點。靈活的教學手段,能切實保障教學效果,而教師工作量的計算,抓的好與壞關系到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益,這一問題不容小覷。
(二)教學體系改革方面
結合我國高校國貿專業發展的歷程,及市場環境對人才的需求出發,探索一條新型國貿專業改革方案勢在必行。有學者通過研究認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訓教學體系的改革方面,需要明確定位實訓教學的所要達到的高度,要優化實踐訓練課程體系、要加強創業孵化實驗、課程單元、綜合模擬實訓、要開展職業技能實踐活動可提高實訓教學的操作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劉艷,2012)[15]。另一位學者通過研究認為國貿專業實訓教學體系改革不僅要學生的對理論概念的消化和基本技能的實操,同時還必須加強對實訓教學環強節的建設,針對在教學環節出現的軟硬件跟進不足,學生吸收度低等問題。并提出了建立分層次合理的實訓課程體系、改進實訓內容,立足實訓課程內涵建設、建立多樣化的實訓課程評價體系的建議。其中,實訓課程體系分成(基礎、綜合、職業、和現場)四個方面的實訓。基礎實訓,著重強調理論專業基本知識的規律、流程操作和技能的培養訓練,為此應開設相應的基礎實訓課程。綜合性實訓即綜合運用外貿理論知識,讓學生置身于仿真商務環境中,熟悉各種外貿進出口環節和程序。職業實訓環節的目的在于市場激烈就業需求下處于有利地位,建立職業資格認證系統是學生畢業就職的“現場券”。現場實訓可理解為實習三環節,目的在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學生在校外實訓基地進行現場操作可熟悉一些外貿業務活動,在雙向選擇的就業機制下可彌補勞資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單勝江等,2008)[16]。
(三)教學模式改革方面
通過對國貿專業實訓教學改革模式進行研究,有學者先分析了專業實訓教學的難點,然后針對實訓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在研究中指出在跨境電商的背景下,國際貿易專業的實訓教學模式需要不斷改革創新,通過“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適應時代的發展,通過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將來的成長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劉秀玲等,2008)[17]。
所謂的任務驅動主要指在自主探討和互動協作的學習下引導學生學習興趣,師生則以任務為課堂的中心,展開學習和探討,通過真實的場景模擬以及企業項目,在實訓當中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平時學習的專業知識不斷融入到實踐當中。案例教學的方法可使教學課堂生動活潑,作為任務驅動的引子,一方面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印象,一方面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發現問題,作為引導作用的學習平臺,應該大力提倡。有研究者通過分析高職院校外貿實習難度大,企業接受實習生數量有限,外貿公司對應聘者條件嚴苛,而提出轉變教學模式“由學生走出去”到“企業走進來”(韓常青,2011)[18]。鑒于以上原因筆者認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訓課程改革將學生“走出去”分散實習的傳統模式改為企業“走進來”集中實習的新型模式,具有時代特點和實效性。而達到“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目的需要政府的鼓勵,企業的配合,學校積極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