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1 08:36:5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大學生村官聘期工作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自2008年大學生村官計劃全面實施以來,大學生村官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加強了農村基層組織的力量,但在施行過程中,也暴漏出諸多問題。突出表現為:大學生村官“上不去,下不來”的尷尬角色,背離計劃初衷的工作現狀,得過且過的工作心態,以及由以上問題所導致的村官違約流失現象的出現。為了大學生村官計劃的良性運行,除了需要正視大學生村官計劃所遇到的問題外,還需要尋求有力的舉措,建立服務期內的大學生村官的動態退出機制,保證大學生村官計劃的施行初衷。
一、服務期未滿的大學生村官違約流失
大學生村官上崗之初,一般需要簽訂為期3年的聘用協議,聘期結束后,按照《關于建立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長效機制的意見》,大學生村官可以選擇擔任村干部、考取公務員、自主創業、另行擇業、繼續學習深造等5條出路有序流動。盡管如此,仍有許多大學生村官選擇了服務期內違約,提前退出大學生村官崗位,或是隱性違約,人浮于事,得過且過。據筆者調查,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現象,主要有以下三種原因,也代表著違約的三類大學生村官。
其一,大學生村官的“跳板”心理。這一“跳板”心理與大學生村官計劃的實施目的具有一致性,均是為了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大學生村官計劃的實施是從宏觀上為立志于投身農村建設的大學生提供建功立業的平臺,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而某些大學生的“跳板”心理則是從自身考慮,借助于大學生村官計劃作為“跳板”暫時緩解自己的就業壓力,進而進一步選擇自己的職業路徑。這一類大學生村官,我們稱之為“身在曹營,心在漢”型,一旦機會出現,必然選擇退出。
其二,尷尬的工作角色。也有許多大學生村官在走上工作崗位后,感覺自己是個多余的人,要么在鎮機關里打雜,要么偶爾去自己所屬的村莊逛逛,沒有具體的工作內容,也無法融入農村。工作的身份無法獲得周圍的認同,總被別人看做臨時的志愿者。有感于自己尷尬的工作角色,情緒上失落,就想著早一天離開大學生村官崗位,尋找更有價值的工作崗位。這一類大學生村官,我們稱之為“反差失落型”。
其三,經濟壓力大。在筆者調查的過程中,許多男性大學生村官均反映生活壓力大,目前大學生村官的待遇僅能滿足自己基本的生活需要,無法進一步滿足自己成家立業的需要,而且待遇缺乏激勵機制,看不到未來。現實的生活壓力,也使得這部分男性大學生村官提前離開崗位。這類大學生村官我們稱之為“壓力山大”型。
對于大學生村官所表現出來的違約傾向,絕大多數的當地鄉鎮政府則抱著鼓勵、支持的態度,為大學生村官違約大開綠燈,甚至為大學生村官服務期內考取公務員、事業單位等提供便利,設置專門的學習空間,減少或是不安排工作。這樣的態度也助長了大學生村官違約現象的出現。
雖然,大學生村官服務期內違約,有其主觀和客觀原因,但無序的大學生村官服務期內違約現象,將會顯著的蠶食大學生村官計劃的應有之意,有損大學生村官計劃的根基。因此,針對大學生村官服務期內流動的主觀需求,有必要建立動態的退出機制,一方面,滿足部分大學生村官的退出意愿,另一方面使其規范化,制度化,有針對性的“查漏補缺”,進一步完善大學生村官計劃。
二、建立大學生村官動態退出機制的必要性
(一)部分大學生村官主觀價值取向的客觀要求
前文已述,對于“身在曹營,心在漢”類型的大學生村官,他們的主觀價值取向并不是為了融入農村,建設農村,而僅僅是將大學生村官作為“跳板”,暫時緩解就業壓力的權宜之計。這種主觀上的價值取向將在客觀上導致退出大學生村官群體的不確定性增加。人的主觀價值取向具有穩定性與多變性相融合的特點,人的逐利性與自私性是這一矛盾的根源。因此,通過宣傳教育,大學生也許會產生投身于大學生村官事業的美好憧憬,形成相對穩定的主觀價值取向,但是家庭、社會等客觀因素的存在也會影響這一相對穩定的價值取向,進而轉向多變性。而客觀的判斷標準無法準確獲知或判斷大學生村官主觀上的真實想法,也即無法完全杜絕大學生村官服務期內違約的現象。為此,必須正視大學生村官服務期內違約現象,建立相應的機制予以規范,實施一定的措施予以引導,盡可能的確保大學生村官隊伍的穩定和作用發揮。
(二)實現大學生村官設立初衷的需要
李源潮同志在給大學生村官李偉、戈新化、王紅兵的回信中,明確指出,實施大學生村官計劃,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第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大批有科學思想、知識和眼光的新農村建設骨干力量。第二,保證黨和人民的事業薪火相傳、后繼有人,需要培養大批經受過基層特別是農村艱苦環境鍛煉、與人民群眾有深厚感情的后備干部人才。第三,鼓勵大學生面向基層就業,需要一批有理想、有抱負、能吃苦的高校畢業生發揮表率作用。所以,大學生到農村去,是時代的呼喚,是農民的期盼,也是黨對當代大學生的殷切期望。因此,大學生村官計劃實施的初衷在于建設新農村、培養基層人次,鼓勵大學生基層就業。
服務期未滿即離開大學生村官崗位現象的出現,明顯違背了這一初衷。不僅如此,由于大學生村官是通過選撥性筆試、面試聘任的,是有名額限制的,中途退出的大學生村官不僅使自己放棄了投身農村、建設農村、成長成才的機遇,更是剝奪了那些真正想投入農村、建設農村而考試不利的大學生的成長機會。一邊是浪費機會,一邊是渴望機會,而沒有機會,這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從這一層面而言,建立動態的大學生村官退出機制,就要及時剔除投機于大學生村官計劃中的不合格大學生村官,從而為更需要的大學生提供成長空間,實現大學生村官計劃的實施初衷,進一步完善大學生村官計劃。
三、實施大學生村官動態退出機制的思路
(一)合理變通合同期限,明確違約責任
當前,新入職的大學生村官均需要與當地人才中心或是鄉(鎮)政府簽定為期3年的村官聘任合同。但有許多大學生村官在聘期內即選擇離開村官崗位,而且違約責任幾乎為零,三年的聘期形同虛設,這也就是本文所要探討的大學生村官中途退出的問題。面對形同虛設的三年聘期,建立大學生村官的動態退出機制時,有必要合理變通大學生村官的聘期。筆者認為可行的思路為第一年為基本聘任期,后兩年為彈性聘任期,三年后大學生村官按照《關于建立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長效機制的意見》明示的五條出路,實現有序流動。
第一年的基本聘任期中,依法明確一個月的試用期,試用期內大學生村官和聘任單位均有權放棄村官或是辭退村官,而不承擔任何責任。明確一個月的試用期目的在于給尚未明確自己的價值取向、工作職責的大學生村官一個緩沖期,這也符合《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根據試用期內大學生村官的退出情況,及時開始大學生村官的第二輪補招工作,補招可以依據第一輪大學生村官選撥筆試、面試的綜合得分排名,在退出名額內依次聘任新的大學生村官。這樣做的目的在于給有志于從事大學生村官事業的大學生第二次機會,將更合適的大學生村官招進了,將不適合的大學生村官送出去。試用期過后的基本聘任期內,則要明確違約責任,明確大學生村官的違約成本。兩年的彈性聘任期,主要是針對那些有志于投身農村建設,而不得志的大學生村官設立的。他們有著投身于農村建設的熱情,但性格、知識、人際交往能力卻不適合在農村發展,因此設立較長的兩年聘任期,在彈性聘任期內,大學生村官可申請離開大學生村官隊伍,而不視為違約。
(二)建立評價體系,回歸“村官”本色
不可否認,許多大學生在報考大學生村官時有著功利化的價值取向,“跳板”思維,曲線就業的心態直接決定著他們的報考動機。而之前成為大學生村官的畢業學生中途退出后成為公務員,進國企、進事業單位的消息又間接的強化了這種功利化的價值取向。出于追求就業率的考慮,大學一線工作老師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出現這種情況,表面上看是對大學生村官身份的短暫性膚淺認識及對大學生村官身份認同的集體缺失。實質上則是大學生村官在施行過程中的問題及其本身的不完善造成的。
據筆者對連云港地區大學生村官的調查,很多大學生村官缺乏歸屬感,認為自己僅僅是服務期三年的匆匆過客,周圍的人也多有這種想法,認為大學生村官不是“村官”,僅是短期服務的志愿者,呆不久,也呆不下,因此肆意截流大學生村官為機關各部門打雜。實施大學生村官的動態退出機制不僅是對當前大學生村官發展現狀靈活變通,更重要的是以動態退出機制的建立,倒逼村官角色的回歸。
在兩年的彈性聘用期內,要實現大學生村官的角色回歸,建立雙管齊下的評價考核體系則是必須的。所謂雙管齊下,也即是對大學生村官的評價考核和對大學生村官所在鄉鎮政府的評價考核。對鄉鎮政府的考核重點在于對大學生村官的教育、引導、工作安排等,對大學生村官的評價考核則在于其服務的農村事務的工作內容及工作成效。倘若以此思路能將這兩類考核落到實處,即使不能形成大學生村官人人在農村建功立業的景象,也能看到大學生村官深入農村、體驗農村、服務農村的身影,從而達到實現大學生村官計劃的設立初衷。
(三)設定流動方向,積極引導
前文已述,一年的基本聘任期是附帶嚴格違約責任的大學生村官考察期,目的在于規避大學生的投機心理。而后兩年的彈性聘任期則是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對大學生村官的一種關愛。對于確實無法從事大學生村官工作的大學生,與其強制性的摁住他們,將其限制在本已無緣的大學生村官事業中,不如適時的干預,積極引導他們去尋找符合自己職業取向的新工作。
其實,當前許多鄉鎮政府已經在開始這項工作,比如設立專門的公務員考試學習室,組織有關企事業單位定向招聘大學生村官等。這些措施不是不好,也不是不能做,只是進行得太早,無意中擾亂了大學生村官的志向,攪動了他們本就不安分的心。因此,實施大學生村官的動態退出機制,對大學生村官未來職業走向進行積極引導必不可少,但一定要把握好時機,流動方向的設定,流動崗位的選擇,職業取向的干預、必須針對兩年彈性聘任期內的大學生村官進行。而且這種引導應該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對提前離崗的大學生村官,為保障其基本生活,應發放一定量的離崗補貼或補發兩個月工資,以淘汰不合格的大學生村官。對于各階段考核優秀、表現突出,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較大貢獻,且愿意繼續留在基層農村工作的,應出臺政策鼓勵其續聘大學生村官。并對續聘的次數和年限進行明確規定,續聘達到一定年限,考核優秀的,直接轉為基層公務員”。
參考文獻:
[1]崔家新.大學生村官發展現狀調查與分析――以江蘇省連云港地區為例[J].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13(02).
自XX年2月以來,我鎮先后選聘大學生村官20人。在歷屆黨委、政府的重視下,培養使用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離職的7人中,有1人進入鎮領導班子,4人進入行政事業單位,2人進入國有企業;在職13人中,有10人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3人擔任村民委主任助理,5人創辦了農民專業合作社, 1人創辦了“網絡餐廳”。這些大學生村官大多是涌泉本鎮人,熟悉本地情況,能快速融入所在村,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宣傳農業農村政策、獻計獻策村務管理、引導村民增收致富、調解村民矛盾糾紛等工作中發揮了有力作用。
二、涌泉鎮大學生村官管理工作的經驗與做法
涌泉鎮黨委、政府始終高度重視大學生村官工作,堅持立足實際,不斷探索對他們的教育管理和培養使用模式,努力為他們搭建干事創業的平臺,積極鼓勵他們發揮個性特長,多元多向發展,盡快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新鮮血液和骨干力量。我鎮的主要做法是:
(一)分層分類,因人定崗,明確大學生村官培養方向
大學生村官擁有不同的學業專長和個性特征,加強對他們的培養,科學分類是關鍵。涌泉鎮結合大學生村官聘期的不同階段,因人制宜、多次微調,科學制訂每個人的發展目標和培養方向。對首次聘任的大學生村官,遵循“因村選人、因人定村”的原則,綜合考慮大學生村官所學專業和選派村的實際安排工作崗位和職務。如:將土建類專業的選聘生徐云安排到康居工程建設任務較重的小爐頭村;將愛好攝影,懂市場營銷的周達貴,安排到風光秀麗,自然資源豐富的蘭田村等。這樣的安排,為大學生村官充分發揮優勢創造了有效平臺,徐云協助村里完成了農民建房40間,周達貴將蘭田山起名為臺州市的“香格里拉”進行宣傳,帶領村民建起了農家樂,賣起了特色農產品,吸引了大量游客上山度假休閑。從選聘的第二年開始,大學生村官對基層工作有了切身體會,鎮、村兩級也對大學生村官加深了了解。涌泉鎮在綜合評定各人個性特征、興趣志向和發展潛質的基礎上,將大學生村官劃分為社會管理、便民服務和創業致富三種類型,安排到合適的崗位短期掛職鍛煉。對聘期即將結束的大學生村官,我鎮著重考慮出路問題,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能培訓,提升大學生村官競爭力。同時,給予大學生村官更多的自由空間,并積極向用人單位推薦優秀大學生村官。
(二)導師幫帶、創業幫扶,促進大學生村官快速成才
大學生村官一出學校大門,就跨入廣闊農村舞臺,缺少工作經驗與資金技術,導師幫帶、創業幫扶是加快他們成長成才的有效途徑。我鎮拓寬視野,建立了大學生村官幫帶導師資源庫,在鎮機關、行政村、企業等不同領域選聘了全國勞模孔先順、享受國務院津貼的金鏗等優秀人才20多人,有針對性的為不同類型的大學生村官提供指導。
對社會管理型大學村官,列為黨政后備干部及村兩委干部預備人選,由鎮班子成員擔任主要幫帶導師,著力培養組織協調和行政能力。同時,積極放手讓大學生村官參與村級具體事務,對部分優秀的,直接任命為村黨支部書記,讓他們在處理各種復雜問題和完成急難險重任務中積累經驗、鍛煉成才。大學生村官項玉君先后擔任村情復雜的爐頭村、橫路村黨支部書記,極大改善了兩村面貌,被提拔為涌泉鎮人大副主席。
對便民服務型大學生村官,著力培養為民辦事的專業技能,由機關事業單位業務能力突出的干部擔任主要幫帶導師,指導業務工作開展。并安排到鎮“三中心”,便民服務窗口等進行輪崗,加強實踐鍛煉,熟悉工作流程和性質。通過結對幫帶、實踐教學、志愿服務等形式,提高大學生村官專業技術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蔣雅君、夏玲芳、馮兵勝大學生村官考入了事業單位隊伍。
對創業富民型大學生村官,提供人員、資金、技術等全方位支持,激發他們創業創新的熱情。一是建立創業顧問團。聘請優秀企業家、農村致富能手等擔任創業導師和技術顧問,為大學生村官創業指引道路,隨時解決村官創業過程中的困難和疑惑。二是建立學習平臺。組織參加syb創業培訓,開展創業大討論,促使大學生村官轉變思想觀念,增強創業意識。同時,在“忘不了”專業合作社、梅尖山橘場、葆隆食品等企業設立了“大學生村官創業實踐基地”,組織大學生村官學習水果種植、管理及合作社經營等技術。三是提供創業幫扶。與市人勞局、市農村信用聯社等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為大學生村官創辦實體經濟提供資金支持。目前,我鎮大學生村官共投入資金150多萬元,創辦網絡餐廳1家,農家樂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4家,為周邊群眾提供就業崗位100多個。
(三)建章立制,完善管理,促進大學生村官健康成長
規范的管理是大學生村官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今年,我鎮出臺了《涌泉鎮大學生村官分類培養十項制度》、《涌泉鎮大學生村官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十項制度》對鎮、村、大學生村官各自的職責進行了明確和規范,加強了對大學生村官的日常管理。《考核辦法》分共性項目、個性項目、組織評價和群眾公認度、獎勵加分四個方面,綜合考慮了鎮、村兩級重點工作和大學生村官的個性成長、自我評價、民主監督、組織考核與群眾評議等多方面的因素,為全面考察大學生村官打下了基礎。同時,我鎮按照跟蹤考察、動態管理的要求,對大學生村管實行工作周志、實績月評、季度檢查、年終考核,有力地促進了大學生村官工作的開展和作用的發揮。
三、大學生村官管理與培養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實踐來看,我鎮大學生村官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較好作用,培養使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是大學生村官參與村務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我鎮歷屆選聘的大學生村官中僅1人是通過選舉進入村“兩委”班子的,其余都是通過任命的方式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或村民委主任助理。在工作崗位上缺乏村民認同,在目標任務上沒有明確要求,以致個別大學生村官鎮、村安排什么就干什么,缺乏主動性和創新性。具體表現為工作“文書”化,承擔了大量應當交由村文書完成的事務性工作,如做會議記錄、建工作臺賬,報送材料等瑣碎事項,真正以村兩委成員身份主抓的工作非常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官的成長。
二是大學生村官扎根農村意識有待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擔任村官的動機有較強過渡化傾向,一方面,在全球經濟不景氣、高校擴招等因素的作用下,大學生就業的形勢比較嚴峻。另一方面,為鼓勵大學生到農村工作,各級出臺了不少優惠政策。在就業壓力和優惠政策引力雙重驅動下,大學生報考村官的目的性更加現實和功利,多數人將此作為職業生涯的一個過渡,對自身的大學生村官身份缺少認同感。更好地引導大學生村官們在思想上扎根農村,集中精力、發揮聰明才智,在新農村建設中有所作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著力解決的一個問題。
三是大學生出路選擇有待進一步拓寬。明年2月,第一批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就要滿兩個服務期。往后,歷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要逐年有序流動。從我鎮的情況來看,大學生村官的出路選擇還比較狹窄。大家都將目標定位為行政事業單位或國有企業,每年的行政、事業單位考試,大學生村官無一例外都會報名參加。在其他出路上,有5人正在嘗試自主創業,1人通過選舉進入村“兩委”任職,至今沒有1人以自主擇業的形式進入非公有制企業就業。對他們出路問題的引導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涌泉鎮對加強大學生村官培養使用工作的若干建議
從原來的合同來看,并沒有太明確的、細化的出路;從中央提出的“五條出路”來看,也基本上等于沒出路。中央的“五條出路”是這樣的:一是留村任職。這條是鼓勵優秀大學生村官參加村里的選舉。其實,在中國大陸農村實行的是村民自治制度,按照選舉法的規定,只有本村的人才有資格參與選舉,而大學生村官基本上不是本村人,即便少數是本村人,但由于農村復雜的宗派關系,一個不怎么被群眾熟悉、才來沒幾年的大學生也很難選上。當然,一般的解決辦法是由上級安排大學生參與黨的支部委員會的選舉,這個便于操作。二是考錄公務員。其實,大學生完全可以從一開始準備公務員考試,不必經過“大學生村官”這樣的環節。為什么這么說?原因是,大部分大學生下村后都會忙于繁雜的農村事務,而從現實環境來看更多的大學生村官是被所在鄉鎮長期借用的,免費(其工資上級財政負擔,鄉鎮不花一分錢),好用(大學生有較高文化素質,受過良好教育,中國的教育是最能培訓出聽話的好學生的),而在鄉鎮的大學生通通都成了“萬金油”,哪里需要往哪里借用。這在中國也是不爭的事實。由于大量繁雜的工作,大學生疲于應付各類事務,能有多少精力(注意,我說的是精力,不是時間,精力比時間更寶貴)去準備考試。與其三年后考公務員,還不如一開始好好地安安靜靜地準備考試呢,成功把握更大!三是自主創業。這個真是搞笑的很,自主創業,哪里不能自主創業?非要等個到農村三年后再去自主創業,難道農村是創業的孵化器?還是農村出來的人更懂得創業?四是另行擇業。這個很清楚了,就是你卷鋪蓋走人吧!這個誰都懂,不再贅述。五是繼續深造學習。這個……也很跌很多人的眼睛。對于那些大學生來說,大部分是普通家庭的,他們上完大學后,在如今高等教育高度產業化背景下的中國,估計其家庭也被耗空的差不多了。還讓他們去念書,雖說念書不是壞事,但念完呢?無非又是讓其就業進一步后延,完成政府維護社會穩定的目的。問題是被拖延了,但能一直拖下去嗎?封建社會的弊政就是一代拖到下一代,循環往復,最終帝國大廈傾倒。社會主義的中國一直強調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難道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就不能也體現點優越性?
從上面的簡單分析可以看出,上述“五條出路”是不嚴肅的,是不負責的,是不完善的。可以毫不客氣地說,當初政策的制定就是倉促的。也無怪一些大學生村官自己也說,這個計劃和當初的“上山下鄉”是無區別的,雖然對農村多少有點作用,但無數青年的青春被耗費了,可惜了。同時,也凸顯了政府在解決這一問題上的無力和軟弱,反映了政府在制定政策上的大而無當和執行過程中的不嚴謹不穩妥,更從一定意義上造成大量社會資源和行政資源的浪費,不是科學發展的體現。身為大學生村官,自己滿腔熱血撲到農村的如地上,可政府卻如此的讓廣大的有志青年心寒!
由此,我還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是謹防誘發新的矛盾和不穩定因素。大學生村官,宣傳時紅紅火火,被社會所高度期盼,聘期結束時,卻無力解決他們的出路。當初緩解就業壓力的初衷,現在不僅重新爆發,更有放大的趨勢。處理的不好,幾十萬的大學生村官必將是新一波影響社會穩定的因子,而且由于其受過良好的教育,不容易被糊弄,處理起來就顯得更棘手。
二是政策的朝令夕改導致政府公信力下降。2008年是全國大范圍選聘大學生到農村任職的第一年,當時的宣傳說以后參與公務員考試筆試加分。沒到聘期結束,中央的政策就修改為不加分了而是采用“單列計劃”形式,單列,就是單獨列出一些崗位單獨針對大學生村官進行考錄,這個貌似確實很不錯。可是,現實的情況是,各地的招考都是將以前就實行的“特崗教師”、“三支一扶”人員、志愿者等基層服務人員放在一起進行考試。這個情況在當初的合同中可是沒有的,算不算組織部門違約呢?不過,政府、組織部門是強勢一方,即便違約也只能怪大學生們倒霉了,簽了個有霸王條款的合同。何其不幸也!只是,這樣的政策,即便出自中央之手,也更改的如此快速,不知道會寒了多少大學生的心?!而由此導致的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其損失之大也是無法估量的。
自____8年以來,我縣先后有四批共82名大學生村官到村、社區任職。近年來,該縣緊緊圍繞“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流得動”工作思路,優化關愛環境,注重宣傳引導,加強教育培訓,暢通流動渠道,有力促進了大學生村官在基層干事創業、歷練成才。
一是優化關愛環境,用真情感留住人。建立組織部、鎮、村“3+1”關愛機制,明確組織部1名領導、鎮1名領導和村支部書記與大學生村官結對,三級共抓,實現部、鎮、村成為“大學生村官之家”。細微處入手,真心關愛,對每年新選聘的大學生村官,縣委組織部及時銜接,各鎮積極協調,各村第一時間配備生活必需品、解決好食宿問題。鎮村還結合實際在交通、安全等方面提供便利條件。同時,面對省、市財政撥付資金不能及時到賬實際,縣委組織部通過多種渠道,協調解決,爭取按月足額發放工資,統一為每位大學生村官辦理養老保險、人身意外保險和醫療保險,最大限度解除后顧之憂。
二是注重宣傳引導,塑新時期新形象。運用電視、網絡、報紙等新聞媒體,依托扶風公眾信息網、扶風黨建網、遠程教育平臺開辟大學生村官專欄,注重宣傳大學生村官歷史使命與時代風采,加大大學生村官先進人物、典型事跡宣傳力度,鼓勵引導優秀大學生走向基層、走進農村,服務群眾、服務發展。開展“優秀大學生村官”評選活動,著力展現全縣優秀大學生村官形象和風采,樹立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導向,強力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認同,增強大學生村官留守農村干事創業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是加強素質培養,增基層工作能力。注重教育培訓,每期大學生村官到村、社區任職前統一進行為期五天的崗前培訓,熟悉“三情”。注重結對幫帶,建立縣委組織部各部長、鎮領導班子成員、村主要干部“三位一體”的聯系幫帶機制,三者同時聯系幫帶1名大學生村官。注重健全機制,建立教育培訓、崗位目標、工作考勤、年度考核等相關制度,明確規定了縣、鎮、村三級組織職責。注重實踐鍛煉,開展以幫助制定一個規劃、扶持發展一個產業、培養帶動一批新型農民、聯系幫扶一戶貧困戶、輔導照顧一批留守兒童、樹立一個品牌等為主要內容的“六個一”主題實踐活動,提高大學生村官實踐工作能力,促使成為農村工作的“行家里手”。
四是暢通流通渠道,定干事創業信心。通過鼓勵大學生村官擔任村干部、推薦參加各類招考、續聘期滿考核稱職人員、扶持自主創業擇業、妥善安置落聘干部等五條途徑,為大學生村官暢通出路、營造寬松的個人發展環境。近三年來,先后有2名大學生村官通過公開選拔擔任鎮副職領導,9名考取選調生、公務員,10名錄入振興計劃和企事業單位,7名進行續聘,在____1年村級“兩委”換屆中,有7名大學生村官進入村“兩委”班子,其中1名當選村黨支部書記,3名當選村黨支部副書記。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5-0050-02
一、大學生“村官”、績效以及績效管理的含義
大學生“村官”是指到農村(含社區)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助理或其他村“兩委”職務的具有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的應屆或往屆大學畢業生。績效是相對一個人所承擔的工作而言的,即按照其工作性質,職工完成工作的結果或履行職務的結果。績效管理,就是為了更有效地實現組織目標,由專門的績效管理人員運用人力資源管理的知識、技術和方法與員工一道進行績效計劃、績效溝通、績效評價、績效的診斷與提高的持續改進組織績效的過程。對大學生“村官”進行績效考核,目的就是為了持續地提升其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能力和其自身綜合素質的改善。
二、益陽市大學生“村官”績效考核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益陽市組織部對益陽市大學生“村官”已經逐漸實施績效考核,但和企業相比,政府部門的績效管理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缺乏必要的培訓機制
1.對考核主體缺少必要的培訓。考核主體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績效考核結果是否準確可靠。根據調查,益陽市組織部在對大學生“村官”績效考核評估者進行培訓時,很少涉及到人力資源專業知識及操作細節方面的培訓,導致考評者對考核的方法和考核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缺乏深入了解,同時考核執行的好壞不與考評者的工作績效掛鉤,在績效考評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首因、暈輪等主觀誤差的影響,無法真實、有效地反映被考評者的工作表現。
2.對被評估者缺少必要的培訓。在進行績效考核之前,一般情況下只是單純的下發通知,沒有其他更多的宣傳教育手段(如村工作網站、村公告欄等),導致很多大學生“村官”不理解績效考核,無法引起被考評對象足夠的重視,甚至誤解績效考核的意義,認為這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監督,進而產生抵觸情緒。
(二)績效考核指標設計脫離實際工作內容
省級相關部門參照公務員“德、能、勤、績、廉”績效考核模式制定了《湖南省選聘到村任職高校畢業生考核辦法(試行)》,同時給予地方政府根據自身特點對考核內容進行調整的權力,但是益陽市相關部門未作出響應,沒有對大學生“村官”的工作職位進行分析,指標定位模糊,很多情況下都只是照搬公務員考核辦法。55.6%的調查對象認為考核內容與自己的實際工作內容出入比較大,不能反應自己的工作表現。
(三)考核方法過于簡單
1.重視領導考核,輕視群眾考核。益陽市的大學生“村官”績效考核采用的是單一的“自上而下”的直線式考核,“村官”的直接上級打分占的比重超過90%,在考核過程中很少聽取服務對象及“村官”自身對工作表現的看法,造成考核主體缺位,影響了考核結果的真實性與有效性。
2.重視定性考核,輕視定量考核。在采訪赫山區的現任18位大學生“村官”的過程中發現,實施績效考核時,考核者一般采用的是問卷填寫的考核方法,考核的內容僅限于問卷上提及的項目,忽視了執行過程中收集整理其他有關于考核的重要信息,僅憑著對考核對象工作表現的印象進行打分,而沒有具體的數據和材料作為考核依據。“績效考核”普遍成了一件十分“不正式”的事,發張問卷填一填就算給你今年的工作打了個評定,既沒有考評對象個人述職,也沒有考評雙方的深度訪談,因此無法全面反映出考評者真實的績效水平。
3.平時考核弱化,無法為定期考核提供依據。益陽市的大學生“村官”績效考核一般以年和聘期為考核周期,考核周期過長、考核次數過少,缺乏相應的短期考核作為補充,因此無法及時反饋出平時的工作表現,更無法有意識地逐步提升大學生“村官”的工作能力,這樣也不利于指導大學生“村官”的工作。
(四)忽視績效面談和績效反饋
在大學生“村官”績效考核的過程中,很多情況下都沒有績效考核的面談,導致了大學生“村官”績效考核的實際意義大打折扣——65%“村官”不知自己在哪方面的工作不足,需要改進,哪方面做得好。
(五)績效考核結果缺乏激勵性
1.考核結果與職業發展沒有緊密掛鉤。調查中發現有超過57%的人認為大學生“村官”計劃是自己在就業壓力下的選擇。由于大學生“村官”計劃仍處于建設和不斷地調整的時期,因此本來就應當慎用的一些加分政策成了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大學生“村官”中不乏對前途及未來的發展比較茫然的想法,績效考核的高分也只是一個漂亮的數字。
2.績效考核的結果不與大學生“村官”的獎金相聯系。從訪談中發現,益陽市大學生“村官”的工資分四個等級:女生本科月薪為1 783元、男生本科月薪為1 768元、女生大專月薪為1 750元、男生大專月薪為1 735元,大學生“村官”們的工資由區委組織部專人與財政銜接,采取刷卡方式逐月發放。沒有績效獎金,在工資待遇方面績效好的和差的沒有區別,不與個人的實際需求相聯系,導致“做好做壞一個樣”。
三、完善大學生“村官”績效考核體系對策分析
在聘期任職期間,我將虛心向周圍的同事和群眾學習,進一步了解鄉、村的基本情況,熟悉村內的人際關系,掌握村級事務的辦理程序。更好地適應農村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提高自己人際交往能力,進一步增強為農民服務的意識。有了明確的任職目標,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地開展,我的聘期任職目標是:
(一)做好村官的助手,協助支部搞好黨建工作,同時協助村委會搞好村政建設,推進本村新農村建設。
(二)當好村官的參謀,協助村制定經濟發展計劃,明確經濟發展目標,努力保證計劃實施。同時負責收集與本村發展相關的信息,并將其整理后交給支部。
(三)負責實用技術推廣,落實好對村民的教育培訓工作。主要包括科學知識、種養殖技術知識等內容。
(四)做好政策的解讀者、法律知識的傳播者。扎實推進依法治村,提高村干部和村民的法律意識。
(五)承擔起所學專業涉及的各項專業工作,制定各項工作規劃,明確工作目標,抓好具體落實。
(六)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各項工作任務。
二、聘期工作規劃
(一)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結合村的實際情況,尋求合適的一、兩個產業進行發展,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通過產業發展,改變群眾思想觀念,拓寬增收渠道。
(二)協助村支兩委,全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只有進一步了解村情民意,增強做好農村工作本領,才能做好做實村子基層服務工作。因此我要經常走訪群眾進行調查研究,協助兩委會科學制定與完善村子發展規劃,虛心向群眾學習、向村干部學習、向實踐學習,在工作中提升自己處理基層工作的能力與水平。要通過開展“三個建設年”與“四幫四促”等活動,進一步提高村干部和黨員素質,努力打造一支工作能力、責任心、戰斗力強的基層組織隊伍,為全面推進村級民主政治建設、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提供強有力組織保障。
(三)全力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
和諧穩定的社會治安環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因此,我將高度關注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
(四)協助鄉屬各部門,推進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鄉屬部門的工作對我們來說是一種鍛煉和學習,在處理日常工作中應加強自身的學習,踏實肯干、積極主動、熱情公正,有進取心和創新意識,協助做好計劃生育、農村低保、新農保等各項工作,同時加強自身的鍛煉,使自己各方面素質都能得到較大的提高,促進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具體工作要求
(一)立足項目實現帶民富
1、深入宣傳發動。要通過發放資料、進村入戶宣傳、開展培訓會等方式方法,認真向群眾講透發展苗木、青菜、桔梗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提高他們主動性,并將產業的規模、發展前景等情況分析向他們講明,讓他們不用擔心銷路問題,解決產業發展上的后顧之憂。
2、鼓勵大戶帶動。將產業帶來的效益在村民中廣泛宣傳,讓骨干先行動起來,形成示范效應,然后逐步拉動,壯大規模。
3、技術上給予指導。為促進產業順利發展要加強與農業服務中心,提供技術指導,并計劃利用網絡,廣泛搜索關于發展苗木、青菜、桔梗產業的技術資料,定期印發到戶,傳授到人。
(二)立足村子常規工作 做好黨務村務工作
1、進一步了解村情民意,增強做好農村工作本領
(1)走訪群眾進行調查研究,協助兩委會科學制定與完善村子發展規劃。
(2)向群眾學習、向村干部學習、向實踐學習,在工作中提升自己處理基層工作的能力與水平。
2、做好做實村子基層服務工作
(1) 參與開展“三個建設年”與“四幫四促”等活動。
(2)努力發展培養有知識、有文化的青少年黨員,進一步壯大黨員隊伍。
(3)利用趕集、進村入戶講解等形式,向群眾宣傳致富信息,幫助群眾解讀國家惠農政策等。
(4)做好穩定工作,做好上訪人員的思想疏導化解工作, 做到矛盾可控。
(5)積極參與“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農村危房改造等公益事業,改善全鄉水、電、路等基礎設施。
(三)立足鄉屬各部門工作,協助做好各項工作
1、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和業務學習
2、端正態度,積極主動地做事
3、多思考,多總結,在不斷的反思中尋求進步
服務單位:****
中圖分類號:G410 文獻標識碼:A
一、大學生村官的困惑
2007年至2013年,全國范圍內的開展選聘高校畢業生工作已經走過了第7個年頭,在這7年中,這些剛從學校畢業的大學生“村官”們在農村摸爬滾打、打磨歷練,逐漸從初出茅廬的年輕后生成長為基層組織的骨干力量,從農民群眾眼中的異鄉人轉變成可信賴的貼心人,各省市區也努力為大學生村官的成長成才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我國現有的大學生村官培養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一些相關政策到地方被扭曲變形未能得到很好的執行,這些基層的新生力量在思想上仍然存在一些普遍的困惑和問題。
1、工資水平偏低,福利待遇差異大。很多大學生村官反映自己的基本工資比較低,尤其對于他們中家庭條件較為困難的,每月一千多的基本工資,加上所在鄉鎮(街道)每月補貼的一兩百元,無法從根本上為家里減輕經濟負擔,更談不上實現經濟獨立。其次,福利待遇方面也不盡如人意,除規定的五險一金外,大學生村官與公務員以及事業編工作人員之間的差別很大,大部分村官表示自己節假日的補貼很少、年終時也未能領到足額的獎金,感覺與其他干部的待遇差別很大。此外,對于經濟基礎、財政狀況各異的不同村,大學生村官們之間的獎勵和福利情況也大不相同,這種反差自然會導致一定的心理落差,影響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2、身份處境尷尬,家庭社會壓力大。大學生村官大部分是剛從高校畢業走向社會的年輕人,對于充滿激情的他們本有更多的選擇,但他們卻義無反顧地來到條件最艱苦的農村,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奉獻青春,工作期一般為為兩到三年。由于職業的特殊性,很多應屆畢業生都不愿意從事這份工作,很多家庭也因為擔心子女吃不了苦而反對他們到村任職,這就使大學生村官群體陷入了一種尷尬的社會境地,這份工作成為了家人眼中迫不得已的就業選擇,外人眼中起點低、工資低的苦差事,基層干部眼中無編無職的臨時工作。他們要面對著來自家庭和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尤其對于一些年齡較大、任職時間較長的村官,在面臨重新擇業和組建家庭的問題上不得不反復考量。
3、工作強度較大,崗位職責不明確。考慮到吃住和安全問題,一般將大學生村官的住宿地點安排在村所在的鄉鎮政府辦公處,但這也導致了新問題的出現,由于鄉鎮事務繁多、鄉鎮干部的數量不足,導致了“村官鄉用”的現象頻頻出現,許多鄉鎮、街道為了緩和突擊性的工作壓力,應對千頭萬緒的檢查和接待,不得不安排這些大學生村官完成大量繁瑣的工作,這就大大增加了他們的工作強度和心理負擔,也使得“兩頭跑、兩頭都要顧”的村官們感到身心疲憊。
4、缺乏保障機制,發展前景不明朗。對于聘用期滿后能否有個好出路和好前程,是所有大學生村官最擔心也是最現實的問題,雖然各省各市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以吸引畢業生到村任職,但服務期滿后這些政策能否兌現或者能在多大程度上起作用,便成了所有村官們最關心的事。對此,國家下發了《關于做好大學生“村官”有序流動工作的意見》,提出了“五條出路”促進大學生村官的有序流動,即留村任職工作、考錄公務員、自主創業發展、另行擇業、繼續學習深造等。據了解,其中大部分村官對于未來出路的考慮僅限于考錄選調生、選拔生或者國家公務員,然而相關政策的規定顯示“省直及各地要拿出一定的比例從村任職高校畢業生中選拔選調生、鄉鎮公務員的工作力度”,除此之外并沒有更多的承諾和保障機制,這些都使得許多大學生村官對于自己期滿后能否順利進入體制內實現轉崗流動存在較大的隱憂,因為離開學校兩三年后再參加公務員招錄考試對于他們更加困難,一方面他們的日常工作任務重,看書復習的時間大大縮短,另一方面相對于前幾年的考試形勢,考試人數年年攀升,定向招考競爭同樣激烈,所以發展前景的不明朗成為了他們最大的困惑。
二、進一步做好大學生村官工作的建議和意見
隨著國家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結束,其戰略意義逐步顯現,廣大大學生村官甘于吃苦奉獻,主動干事創業,在服務農民、發展農業、建設新農村中作出了積極貢獻,受到了農村基層干部群眾及社會各界的普遍好評。但針對調查研究中出現的問題,還要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大學生到村任職的相關政策,使大學生村官能夠真正做到放下包袱、甩開膀子、沉下身子,實現更好更快地成長并發揮重要作用。
1、適度提高工資,統一福利水平。為了保障大學生村官基本的生活水平,一是適度提高他們的基本工資標準,落實其“比照本地鄉鎮新錄用公務員的收入水平”的規定,實實在在地解決他們經濟上的困難;二是制定統一的獎金和福利發放標準,可以按照所做貢獻和考勤情況,也可以以任務的完成度為標準來發放績效獎和年終獎,只有統一了標準并貫徹執行,才能消除他們受輕視和不平等的感受,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勵機制。
2、明確崗位職責,下放工作權力。高校畢業生選聘到農村工作后,所在鄉鎮和各村要結合工作實際和大學生村官個人情況將其安排到合理的工作崗位上,明確他們的職責范圍和任務分工,下放相關的工作權力,杜絕鄉鎮和街道的長期借用,以使他們專心地做好本職工作,既避免其“編外鄉鎮干部”的身份尷尬,也防止在村里出現“大事管不了,小事管不好,瑣事不敢管”的情況,讓他們在擅長的領域能夠充分發揮特長,做出扎實可見的成績,這對于他們迅速成長并切實擔負起工作責任有著重要的作用。
3、加大培訓力度,實現角色轉變。對于讓新任職大學生盡快適應基層環境,在新的崗位上做出成績,必須進行專業的系統的培訓,一是將大學生村官納入鄉鎮干部培訓規劃中,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進行履崗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增強他們的履職能力,實現“大學生”向“村官”的轉變;二是定期組織大學生村官參加培訓班,邀請創業成功的企業家、長期在基層工作的領導干部或優秀的專家學者舉辦專題培訓班,為他們提供創業理論知識、實用技能和扶持政策等方面的培訓,實現“合格型”村官向“創業型”村官的轉變。
該同志在我街道聘期工作期間表現積極,受到群眾的好評。政治思想方面,該同志政治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主動參加上級黨委組織的政治活動,堅決擁護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對黨的事業充滿信心,能夠做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學習方面,該同志堅持把學習作為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重要途徑,既積極參加所在單位組織的各種學習,又廣泛地開展自學,學習內容包括政治理論知識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農村法律法規等,做到學習既講究方式方法,又注重實際效果;工作方面,該同志事業心、責任心強,服從安排,踏實肯干,講求實效,凡事積極主動,迎難而上,爭當排頭兵,不怕苦,不怕累,除了參與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經濟普查外,還扎扎實實做好社區服務大廳日常運行等工作。
種種議論引出了一個令人關注的話題――大學生村官:究竟有多少時間在村上?
當了一年村主任助理,她連組長都認不完
春節期間,鐘文(化名)回了川南老家,特意到任職的村上看了看。“畢竟當了一年名義上的村主任助理,幾個老輩子對我很關照,還是有感情的。”
2011年夏天,鐘文考上了老家川南某縣的大學生村官,“我當時做好了吃苦的準備,特別是當過知青的大伯一再叮囑我在農村要放得下架子,不要在坐板凳撣灰塵、吃飯用濕紙巾擦碗筷等細節上過分講究,否則和村民成不了真正朋友,哪曉得這些經驗根本沒用幾次。”
鐘文的職務是村主任助理,報到后就跟著村支書、村主任下組了解情況,很快就在民情日記本上記滿了材料:一、三、四組靠近場鎮,不少村民主業是經商;二、六、七組集中了20余家養魚專業戶,屬于全村富人扎堆區,集資修路最省心;九組屬旱地只能種玉米,青壯年傾巢而出務工,就剩下“三八六一九九”部隊……
“走家串戶很辛苦但也有新鮮感,堅持下去肯定會學到不少東西。”鐘文的新鮮感在報到的第二個月終止了。她所在的鄉作為群眾工作方法的創新典型承辦全市現場工作會,鐘文被臨時抽到鄉黨政辦搞材料。這一干就是一個多月,現場會罷就接近年底了,各種材料應接不暇,鐘文被繼續借用。幾個材料寫下來,鐘文有了名氣,鄉黨委書記又是歡喜又是憂,“真是個才女哦,只可惜我們塘子太小了,養不下這條大魚喲!”果不其然,春節后回村上不久,又被借到縣委遠程辦,負責為電教片撰文……直到國慶前夕考上了資陽市的公務員,鐘文再也沒有回過村上。“說起來我還有一年村官工作經歷,其實在村上的時間總共不到兩個月,連12個組長都認不全呢。”
鐘文的經歷也許是個特例,但大學生村官被鄉鎮和部門“截流”卻是普遍現象。鐘文所在的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告訴記者,該縣在一次統計中發現:全縣150多名大學生村官中,居然有112人被鄉鎮或縣級部門長期使用,根本就沒到村上工作。于是,組織部出臺了專門規定:未經組織部批準,鄉鎮和縣級部門不得借用大學生村官,必須按規定下到村上工作。
“如果是書記、縣長直管的‘兩辦’或者強勢部門借人,組織部領導能不買賬嗎?”記者的問題難住了這位分管大學生村官工作的副部長,她沉思了好一陣才回答:“遇到特殊情況恐怕還是得通融啊!”
[記者觀察]:近年來,不少地方先后出臺了一系列規定加強大學生村干部管理,然而,這些紙上的規定往往由于一個個“特殊情況”和“重要理由”而屢遭變通,致使口子越開越大,最后讓規定形同虛設。
大學生村官下不到村,考核機制之過?
“大學生村官沉不下去跟當前的考核機制有關,比如個人出勤率、上報信息數量、完成突擊性任務等分值較高的考核項目全是鄉鎮把關,而村上只有群眾評價類似的軟指標。”許多大學生村官均有此感受。
廣安區廣羅鄉黨政辦主任譚麗慶幸當村官時趕上了好時候。2007年9月,譚麗作為首批大學生村官走進了大龍鄉,當時鄉上逗硬規定:鄉上一個不截留也不讓縣上的部門借用,全部放到村上創業干事。全鄉7個大學生村官種蔬菜、養魚蝦、搞農家樂干得紅紅火火。創業過程中,譚麗和同伴與農民結下了深厚感情,也熟悉了農村工作方法,幾年后全部考上了公務員和事業干部。
“我當村官那兩年天天都往村上跑,完全曬成了‘黑珍珠’。你投資搞了創業項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肯定搞不好呀。”譚麗實話實說,“更關鍵的是鄉上將考核權完全下放到了村上,你干得好不好,年底村組干部、黨員、村民代表、駐村干部一起打分,想勾兌也勾兌不過來,逼著我們只能咬牙創業和群眾打成一片。”
我省第一個當選為省人大代表的大學生村官――廣漢市高坪鎮黨委委員、場鎮居委會黨支部書記曾小麗也有同感。2007年9月,24歲的曾小麗考上高坪鎮金九村村主任助理,5年多來,她領著當地農戶增收致富,從小規模種蔬菜到建立蔬菜種植示范基地,又組織大家規模養殖壩壩雞,成為遠近聞名的創業型大學生村官。“大學生村官名義上是村干部但很多時候被鄉鎮使用,村上想用人又沒考核權實際上也管不了,管人用人和考評機制脫節了嘛!”
“我們名義上是村主任助理實際上盡在鄉黨政辦搞寫材料、整文件、整治環境的活路,被群眾開玩笑稱為鄉長秘書一點也不冤枉。可考核權在鄉鎮,連村支書都要聽鄉長、書記的號令,借用我們能不服從嗎?但在鄉上工作下村就少了,村民又有意見,真是左右為難呀。”不少大學生村官很是無奈。
時下,很多鄉鎮都存在公務員青黃不接的現象,不少鄉鎮干部年齡偏大,操作電腦、從事無紙化辦公相當困難,而大學生村官干這些恰好得心應手,截留自然成了最優選擇。
“這幾年鎮上擅長寫作的年輕干部剛成熟手就被上面調走了,幾個副職和主任比我年齡還大,不抽大學生村官幫忙,難道讓我成天寫材料不成?”一位與記者熟悉的鎮黨委書記私下埋怨道,“再說我們不使用的話,縣上的很多部門同樣也要借用。”
[記者觀察]:廣安市某鄉16個在編公務員中,副科級以上的就有14個,35歲以下的普通公務員僅有兩人。為了緩解人手不足的壓力,該鄉6個大學生村干部全部分到鄉黨政辦、民政辦、計生辦幫忙,一個都沒有下村。鄉黨委書記說:“沒有這些年輕人幫忙,日常辦公工作都推不動了,再說特別出色的人才早就被縣上的部門借走了,根本輪不到我們使用。”
助其創業,讓大學生村官真正留在村上!
時下,大學生村官下不到村,這在基層已是一個共性問題,應該如何破解呢?
“要讓大學生村官真正在村上工作,必須將考核權交給村上的干部群眾,而不是攥在鄉鎮手上。”有著20多年鄉鎮工作經歷的廣安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大林認為:“要從源頭上抓起,明文規定任何單位不得以各種名義借用大學生村官,使其在聘期內安心工作創業,學會服務農民的真本領。”
“農民最喜歡能帶領他們脫貧致富的村干部,如果自己搞不出名堂,肯定在群眾中樹立不起威信。”曾小麗建議,大學生村官最好能因地制宜創業,缺乏資金的也可以和村干部或種植、養殖大戶聯合創業,從而使自己早日熟悉農村工作。“大學生村官究竟干得好不好,必須由具體用人的村干部和村民說了算,才能從制度上保證他們在村上踏實工作。”
“有什么導向就有什么樣的結果!”資中縣的創業型村官王科很認同曾小麗的觀點。王科在成功改良“五星枇杷”使農民大幅度增收后,又邀約8名大學生村干部聯合投資創建四川鑫茸食用菌公司,去年總產值達到300萬元。“在縣上大力扶持下,我們還建起了資中縣大學生創業培訓基地,全縣形成了大學生村官創業熱潮。鼓勵村官創業是促成他們融入農村的最好辦法,畢竟誰也不想讓投入的資金打水漂啊!”
創業被Knight(1921)最早定義為是一種成功預測未來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前提是擁有一定意愿性。因而創業的前提是個體具有一定的創業意愿,創業意愿的高低將直接決定是否能夠創業成功。大學生村官作為特殊的群體,鼓勵自主創業是能達到雙贏的方式之一,鼓勵自主創業首先就是要提高大學生村官的創業意愿,而如何去提高它是需要我們探究的。本研究在實地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對影響大學生村官創業意愿的因素進行探討,并提出針對性的建議,為提高大學生村官的創業意愿,引導和激勵大學生村官自主成功創業提供參考。
2 文獻回顧及研究假設
創業意愿因為涉及的學科多,所以對它的內涵至今也沒有統一的界定。學者們對創業意愿內涵的研究主要從兩個方面來界定的。第一,將創業意愿界定為創業的可能性。Phillip(2002)通過對新加坡大學生的創業意愿進行研究分析中, 將大學生創業意愿界定為大學生自主選擇創業的可能性。第二,認為創業意愿是個體的一種主觀態度。范巍,王重鳴(2005)提出創業意愿是潛在創業者對是否從事創業活動的一種主觀態度。在綜合學者觀點的基礎上,本研究認為創業意愿是個人進行創業活動前內在和外在的意愿, 反應的是個人的主觀層面。
影響創業意愿高低的因素有很多,國內外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探究,但梳理相關的文獻發現學者們主要從創業者的個體、家庭及社會三個方面來闡述對創業意愿的影響。
2.1 個體特征
創業意愿是一種個體心理活動,易受各種內外因素而產生變化,個體特征作為內部因素是影響創業意愿高低的重要方面之一。陳巍(2010)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通過邏輯推導和分析,揭示了創業者的個體因素會影響創業意愿的高低。Luthje、Franke(2003) 通過對工科學生的創業意愿進行調查研究,得出個人特質影響著創業意愿的高低。吳啟運、丁思紅、侯文華(2008)運用多因素統計分析方法, 指出了大學生個人特質與創業意愿成正相關,其中影響創業意愿的關鍵因素為大學生的創新性。
2.2 家庭特征
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結構,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會在無形中影響個體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發展。Scott、Twomey(1988) 通過調查得出父母自己創立公司或家境偏好的學生更意愿于自主創業。Eakin(2000) 指出有創業經驗的父母較之于無創業經驗的父母會向子女提供創業經驗,所以子女的創業意愿也會更高。鐘桂荔(2015)在實證分析的基礎上,得出家庭環境與大學生村官的成長的各個要素呈正相關,其中父母的支持對大學生村官成長產生影響。
2.3 社會特征
社會特征的變化是個體前進發展的風向標,主要體現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賀丹(2006)在實證分析的基礎上,得出宏觀政策對大學生創業意愿產生影響。國家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給予大學生村官明確的角色認同和定位,提高社會對大學生村官的認同度,激發更多的大學生村官去自主創業(李美丹、王征兵,2014)。鄭毓(2014)對蓬萊市大學生村官創業情況進行了深入的調查,認為要引導金融行業做好大學生村官農村基層創業貸款營銷工作,擴大貸款扶持范圍,對大學生村官創業貸款實行優惠利率,為大學生村官創業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__農村存在一些不良的文化氛圍嚴重制約了大學生村官創業,包括村民思想落后、村干部作風較差、宗親派系斗爭等。所以高校、政府、社會都要做好大學生村官創業的后續幫扶工作,營造良好的創業文化氛圍,使大學生村官創業有更大的積極性(王思林,2012)。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為本研究進行大學生村官創業意愿影響因素的研究提供了借鑒。所以本研究假設個體特征、家庭特征及社會特征影響大學生村官創業意愿的高低。個體特征主要是從性別、出生地及所學專業三個方面進行研究。家庭特征主要是從父母的收入來源和家人對創業的支持兩個方面進行探究。社會特征主要是從良好的創業政策環境、良好的創業經濟環境和良好的創業社會環境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3 調查與分析
3.1 調查對象及方法
本研究的分析是基于對江西省的大學生村官所做的一項問卷調查,對325 個大學生村官進行了調查,獲得296 份有效問卷,在分析中剔除了個別異常值,實際進入分析的樣本為262 個,本文使用的數據均來源于此次問卷調查。
3.2 調查對象的描述與分析
3.2.1 大學生村官的創業意愿。對大學生村官創業意愿的問題設置為當前或者未來您是否愿意創業,是為有創業意愿的,否為無創業意愿的。在被調查的262 個大學生村官中,有創業意愿的人數有143 個,所占比例為54.6%;無創業意愿的人數有119 人,所占比例為45.4%。被調查的大學生村官中有超過一半的人是有創業意愿的,說明自主創業被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村官所認同。
3.2.2 大學生村官的個體特征。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個體特征,不同的個體特征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個體事業的發展。本研究主要從性別、出生地及所學專業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從性別特征上來說,有創業意愿的男性大學生村官所占比例要高于無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村官所占比例,有創業意愿的女性大學生村官所占比例要低于無創業意愿的女性大學生村官所占比例,且有創業意愿的男性大學生村官所占比例是女性大學生村官所占比例的2 倍多。因為創業是個復雜的社會活動,這需要集合很多的人力物力等資源,男性在身體機能還是各方面能力上比女性更適合創業,大學生村官因為崗位的特殊性,想要自主創業成功更是難上加難,所以性別會對大學生村官創業意愿產生影響。
從出生地上來說,有創業意愿大學生村官出生在不發達地區所占比例要高于無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村官,有創業意愿大學生村官出生在發達地區和中等地區所占比例要低于無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村官。因為出生在不發達地區的大學生村官,各種資源較之于中等地區、發達地區的大學生村官而言是相對薄弱些,所以在任期滿了之后想通過創業去實現自己的價值,改變自己的命運,也帶動所在的地區脫貧致富,所以創業意愿要高一些。發達地區的資源更豐富,機會更多,對農村真正了解的大學生并不多,成為大學生村官所占比例很小。所以出生地會對大學生村官創業意愿產生影響。
而從所學專業來看,在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村官所學專業類別中,理工類專業所占比例最高,且要高于無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村官理工類所占的比例。理工類的大學生的思維邏輯要更強于文科類的專業,且更具有挑戰精神和冒險精神,所以創業意愿會更高一點。大學生村官所處的環境,使得創業顯得更加艱難,只有具有吃苦耐勞、挑戰精神的人才有更高的創業意愿,更好地成功實現自主創業。所以所學專業會對大學生村官創業意愿產生影響。
3.2.3 大學生村官的家庭特征。大學生村官由于其特殊性,家庭的影響對其開展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從父母的收入來源和家人對創業的支持三個方面進行探究,從父母的收入來源來看,在四種收入來源中,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村官的父母經營收入所占比例最大,且高于無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村官父母經營收入所占比例。收入來源是經營收入的父母有一定創業的經歷,會加深大學生村官對創業的認識,提高創業的可能性。同時也會在創業過程中給予資金的支持,減少大學生村官經濟上的壓力。所以父母的收入來源會對大學生村官創業意愿產生影響。
從家人對創業的支持上來看,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村官得到家人對創業的支持所占比例是無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村官所占比例的2 倍多。創業的過程是復雜且艱辛的,大學生村官在基層自主創業更是難上加難,家人的支持不僅能給大學生村官減輕經濟上負擔,而且能給大學生村官帶來精神上的安慰。所以家人對創業的支持會對大學生村官創業意愿產生影響。
3.2.4 大學生村官的社會特征。大學生村官計劃是政府在促進新農村建設的大背景下提出并實施的戰略,創業是諸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而社會特征對大學生村官創業意愿高低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本研究從良好的創業政策環境、良好的創業經濟環境和良好的創業社會環境三個方面來進行探究。
從具有良好的創業政策環境來看,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村官所占比例要明顯高于無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村官所占比例。大學生村官絕大多數是沒有實際工作經驗的高校畢業生,社會資源有限,良好的創業政策環境能夠減少他們的顧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們的創業意愿,因而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村官對具有良好的創業政策環境的認同度要高于無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村官。所以良好的創業政策環境會對大學生村官創業意愿產生影響。
從具有良好的創業經濟環境來看,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村官所占比例要高于無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村官所占比例。良好的創業經濟環境是影響創業的重要因素,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金融機構對創業的投資意愿、當地的交通通訊設施都會決定著創業的成功與否。大學生村官的工資水平并不高,也并沒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社會資源,無論是創業項目的選擇上還是創業貸款的辦理上等等都與創業經濟環境是緊密聯系的,都會影響著他們創業意愿的高低。所以良好的創業經濟環境會對大學生村官創業意愿產生影響。
從具有良好的創業文化環境來看,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村官所占比例是無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村官所占比例2 倍多。創業文化環境是影響創業者的深層環境,從數據中可以看到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村官對社會具有良好的創業文化環境的認同度是較高的,說明創業文化建設越來越深入到人心中,鼓勵創造和創新、對成功創業榜樣的宣傳等等已經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個體的創業意愿了。所以良好的創業社會環境會對大學生村官創業意愿產生影響。
4 主要結論及對策建議
第一,總的來說大學生村官創業意愿是偏高的,這說明隨著國家政府對創新創業的鼓勵和支持,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村官對創業的認識在改變,把創業看成是自己職業生涯的選擇之一。第二,大學生村官的個體特征會對創業意愿高低產生影響。個體的性別會對大學生村官創業意愿的高低產生影響。性別中男性大學生村官的創業意愿會高于女性大學生村官的創業意愿。個體的出生地會對大學生村官創業意愿的高低產生影響。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村官的出生在不發達地區要高于無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村官的。個體所學專業的不同對大學生村官創業意愿的高低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其中理工類專業的大學生村官的創業意愿較高。第三,大學生村官的家庭特征會對創業意愿高低產生影響。父母的收入來源會對大學生村官的創業意愿的高低產生影響,父母的收入來源是經營收入的大學生村官創業意愿更高。家人對創業的支持會對大學生村官創業意愿的高低產生影響。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村官得到家人的支持所占比例會高于無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村官所占比例。第四,大學生村官的社會特征會對創業意愿高低產生影響。良好的創業政策、經濟、文化環境與大學生創業意愿的高低是密切相關的。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村官在這些方面所占比例明顯要高于無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村官所占比例。
4.1 提升大學生村官的創業特質
創業是一個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它要求大學生村官必須具備各方面的知識能力素質。第一,個人要全面學習,既要了解相關的創業流程和有關法律知識,為創業夯實理論基礎。同時要加強社會實踐,培養個人的交往能力、組織能力和團隊合作性,為創業獲得更多寶貴的經驗。第二,學校要重視創業教育,完善相關的創業課程體系,對不同專業的創業教育課程要有針對性,理工類的學生要加強管理類法律類等相關知識的學習,文科類的學生更多的是要提高實踐能力。
4.2 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