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7 05:19:2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中醫適宜技術培訓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明確服務方法。堅持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指導,以臨床實踐為核心,正確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以科學的態度探索傳統、現代、藥物、非藥物、生理養生、心理養生等各種“治未病”服務方法的合理應用。在實踐中,要建立效果評價機制,推進“治未病”服務方法的總結與創新。
1.推廣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在縣中醫院設置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分層分類推廣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手冊》和《46個基層常見多發病種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項目目錄》為重點的中醫藥適宜技術。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至少能夠開展10項中醫藥適宜技術,每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至少能夠開展4項中醫藥適宜技術。
2.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活動。通過舉辦中醫藥科普宣傳活動、組建健康教育講師團隊與健康宣傳志愿者團隊、慢性病健康管理沙龍等形式,展示中醫藥悠久的歷史、科學的理論、獨特的方法、良好的療效,提高社會對“治未病”理念的認知與認可程度,提高廣大群眾增進和維護健康的自主行為能力。在健康教育印刷資料、音像資料的種類、數量、宣教欄更新次數以及講座、咨詢活動次數等方面,應有40%以上的中醫藥內容。
3.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體質辨識理論和應用方法培訓,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檔案中醫體質辨識的比例。各醫療機構利用冬病夏治、膏方、中醫適宜技術等“治未病”技術,開展社區常見病、慢性病的預防與檢測;運用中醫體質辯識、健康評估等為“治未病”提供技術支持;對兒童、孕產婦、老年人和高血壓、2型糖尿病患者運用中醫藥技術方法進行健康管理,逐年提高重點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醫藥健康管理率。在慢性病管理、傳染病預防、老年人、婦女、兒童保健中,以“治未病”理念為核心進行干預,積極開展中醫養生保健宣教,為城鄉居民提供中醫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三)成立中醫協會。以縣中醫院為依托,成立縣中醫協會,以弘揚傳統中醫文化、促進中醫藥水平持續提高為宗旨,全面挖掘收集整理真實有效的驗方和名老中醫經驗、方集,全面提升中醫理論水平、臨床水平,并向廣大城鄉居民進行中醫知識宣傳,引導群眾使用中醫藥,充分發揮中醫藥簡、便、驗、廉的特色優勢,使中醫藥服務惠及全縣城鄉居民。
(四)完善配套政策。將中醫藥治療費用和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內中成藥納入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報銷范圍,報銷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鼓勵和引導群眾選擇應用中醫藥服務。認真研究解決影響“治未病”工作開展的服務收費項目設立及收費標準、“治未病”預防保健機構定性及社會機構的監管準入等問題,加強政策支持。
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2012年12月)。
縣政府成立“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試點工作領導機構,制定工作方案。縣內各醫療機構根據各自工作特點,研究制定本單位實施方案。
(二)實施階段(2013年1月—2013年10月)。
1.各醫療機構設立“治未病”門診,結合多種形式,因地制宜開展“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
2.在縣直各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按照國家有關規范要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診療設備配備、標識標牌設置等工作,制定完善規章制度,逐步開展“治未病”服務。
3.制定培訓計劃,積極舉辦不同層次的中醫預防保健知識培訓班,不斷提高醫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水平。多渠道、多形式挖掘和吸引中醫藥人才,使中醫藥人力配備達到國家標準。
4.開展以健康狀態信息采集與管理、健康狀態辨識與評估、健康干預(包括健康咨詢與指導)、干預效果評估等全面、綜合、規范的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治未病”服務)。
5.舉辦“治未病”宣傳講座,印制和發放“治未病”宣傳資料,積極開展門診個性化指導工作。
6.做好試點工作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歸檔工作。
(三)總結階段(2013年11月)。
完成“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試點工作總結,將相關資料歸檔,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對不足之處進行整改,逐步建成覆蓋城鄉、特色明顯、效果顯著、管理規范、體制完善、群眾滿意的中醫“治未病”健康服務體系。
工作要求
適宜衛生技術推廣工程的總體目標是:以農村和城市社區常見病、多發病防治為重點,發揮衛生科技優勢,采取多種方式,自年起利用4年時間,面向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衛生機構推廣適宜衛生技術,培養一批基層衛生專業技術骨干,建立一批適宜衛生技術推廣示范基地,形成一套適宜衛生技術推廣模式,在我縣逐步建立起基層適宜衛生技術推廣的有效網絡和機制,全面提高農村、社區衛生技術人員專業技術水平,大力提升我縣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引進和使用新技術的能力,提高其醫療、預防、保健技術服務水平。
二、項目實施范圍和內容
(一)適宜衛生技術遴選。從衛生部及省適宜衛生技術推廣項目目錄、市、縣內醫藥衛生科技成果項目、全縣繼續醫學教育項目以及各二級醫療衛生機構引進開展的新技術新業務中篩選適宜衛生技術進行推廣。縣衛生局定期組織適宜衛生技術推廣項目申報和評選,經專家評審后,確定推廣項目,縣適宜衛生技術推廣目錄。
入選的適宜衛生技術需滿足以下條件:
1、具有先進性和科學性;
2、實用安全、療效確切;
3、成本低廉,有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4、便于掌握,適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用。
(二)師資培訓: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為我縣適宜衛生技術培訓基地,各單位要根據國家、省規定的適宜衛生技術推廣目錄(見附件),結合本單位的特色、優勢學科,積極培養專業人員進行推廣,每單位每年推廣不少于3項適宜技術及相關教學內容,尤其要增加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推廣與應用。
(三)推廣范圍:適宜衛生技術推廣面向全縣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主要為一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街道)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接受不少于6項的適宜衛生技術,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尤其是承擔公共衛生服務職能的服務站和村衛生室)的人員每年要掌握不少于3項適宜技術。
三、項目組織實施
(一)任務分工
(1)按照省衛生廳、省財政廳制定的《省適宜衛生技術推廣工程實施意見》要求,適宜衛生技術推廣工程實行分級負責制和項目負責制的管理體制。省衛生廳負責全省適宜衛生技術推廣工程的組織管理和監督評估。市衛生局負責轄區內適宜衛生技術推廣工作的管理監督、考核及效果評價。
(2)縣衛生局負責全縣內醫療衛生單位適宜衛生技術推廣的具體組織實施,協助市衛生局做好培訓和技術應用情況的監督考核,并做好項目推廣情況年度統計工作。
(3)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具體負責適宜衛生技術的篩選、推廣和培訓工作,作為全縣適宜衛生技術推廣培訓基地。各單位每年負責推廣不少于3項適宜技術,于每年4月15日前將推廣項目申報表報縣衛生局業務股,并于每年11月15日前將所承擔的推廣項目進展情況報縣衛生局業務股。
(4)各鄉鎮(街道)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負責按照培訓任務分配表選派本單位和本轄區的兩級人員按時參加培訓。
(二)組織形式
堅持按需推廣、講求實效的原則,根據培訓對象、培訓條件、培訓內容,采取培訓班、專業進修班、專題講座及巡回指導等方式進行推廣。各類技術推廣應做到集中講解、現場操作與自學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培訓推廣與臨床使用相結合,確保推廣效果。
四、實施的效果及效益
所有培訓對象基本掌握相應的適宜衛生技術,具備為廣大基層群眾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的能力。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各單位要充分認識開展適宜衛生技術推廣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加強領導,把適宜衛生技術推廣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制定本單位適宜衛生技術推廣方案和計劃,積極開展推廣工作。
[中圖分類號] R179.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1)06(c)-005-02
Analysis the new path of the popularizing appropriate health technology of Tradtional Chinese Medcine in rural areas
HU Lingjuan, FANG Yunyun, MAN Xiaowei, ZHOU Yuqiong
Administration Schoo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pularizing appropriate health technology (AHT) of Tradtional Chinese Medcine in rural areas. Health service providers should be not only all different levels of public medical institutes, but also includes clinics and clinics sanitation rooms in rural areas. It can strengthen popularizing appropriate health technology (AHT).
[Key words] Appropriate health technology (AHT) of Tradtional Chinese Medcine; Rural areas; Grass roots; Path
本文所指的基層在農村主要是村一級和鄉鎮,在城市主要是社區。眾所周知,我國衛生資源分布嚴重不均,農村衛生資源缺乏,衛生人員短缺,衛生技術較低,現有衛生資源無法滿足農村居民防病治病需要。重視科研成果普及與應用,尤其是在基層和農村推廣衛生適宜技術,是解決農村衛生問題的關鍵因素[1]。農村地區也存在不同的發展水平,適宜技術在部分基層地區所發揮的作用還沒有完全顯現。
從1991 年開始,衛生部實施了“面農村、基層推進醫藥衛生適宜技術十年百項計劃”(簡稱“十年百項計劃”)。是我國面向農村和基層地區,從政府角度有組織、有計劃進行衛生適宜技術推廣工作的計劃,它以在廣大農村和基層的應用為方向,每年推出十幾項適宜技術,至今,共有200多項技術得到有效推廣,一批具有安全性、有效性、易操作性以及低成本、低風險的衛生適宜技術得以推廣并取得良好成效。隨后,科技部又啟動了“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農村衛生適宜技術及產品研究與應用”,項目擴大到17 個項目省。
項目推廣實施過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尤其是在農村基層探索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符合老百姓愿望的一批技術得到應用,不僅給當地百姓的健康帶來福祉,而且促進和帶動了醫務人員的學習熱情。從經濟學角度分析,社會成員的醫療和衛生保健消費行為具有明顯的“正的外部性”,政府和勞動者所在的工作單位都是一定的受益者,在維護生命健康過程中應該起到應有的作用。許多適宜技術本身操作簡便,效果明顯,尤其是一些傳統的中醫療法項目,更是廣受歡迎[2]。比如耳尖放血法改善高血壓病肝陽上亢癥、針刺肩痛穴治療肩周炎技術、小兒推拿治療腹瀉、濕疹技術等,在實踐中深得基層衛生人員和廣大群眾認可。
在推廣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因為項目設計的實施機構是依托各級公立醫療機構,因此各級公立醫療機構是推廣適宜技術的主陣地,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就存在一些問題。有些省市綜合醫院在推廣中醫適宜技術時因為人員、技術、設備等因素,尤其是管理層面的不重視,造成推廣效果較中醫醫療機構差,而基層受限于技術力量不足,一些項目的培訓和推廣顯得力不從心。在不斷總結各地推廣適宜技術的模式過程中,筆者認為有一種推廣途徑比較適合農村基層地區。2010年在山西古交市和其他部分省市調研時,發現當地在農村基層探索的一條推廣途徑比較有特色。他們在推廣中醫適宜技術時,不僅將有條件的公立醫療機構納入,而且還吸納了一些個體診所,并擴充了一些村衛生室。這些個體診所和村衛生室主要推廣中醫針灸推拿技術,尤其是以推拿為主。
1 主要特點
1.1 掌握關鍵和適用的技術
因為個體診所普遍技術力量和設備水平不高,因此在選擇適宜技術時更看重“能學能懂能用”的技術。比如小兒推拿治療腹瀉技術,小兒捏脊法防治感冒等,基層非常需要,廣大群眾主動尋求這些技術并積極宣傳,使得需求不斷增加。
1.2 結合自身優勢,整合資源,主動學習
因為不是推廣的主體,因此在積極爭取學習過程中,非常珍惜培訓的機會,掌握效果很好,不斷主動學習,求師問教,要明顯好于被動培訓的效果。
1.3 因療效突出、需求強烈,客觀上促進了適宜技術的推廣
我國衛生資源的現狀是基層衛生發展不平衡,人民群眾的就醫需求很大程度上得不到滿足,主要表現在醫藥費用過高,技術力量薄弱,不能滿足需要。而療效突出、費用低廉的適宜技術成為許多人的選擇,這也客觀上促進了適宜技術的推廣。
1.4 不局限于適宜技術本身,擴大應用范圍
在調研過程中,適宜技術的培訓和學習一般是針對單項技術的推廣,醫務人員掌握1~3項技術開展診療活動。而個體中醫師更傾向于多學多用,融合治療與預防的作用。如小兒推拿技術不僅僅適用于發熱、外感、濕疹、腹瀉等疾病,更多的家長慕名而來只是為孩子做調理,改善體質,增加抗病能力。因此技術實施過程中,醫師更多的注重需求,加大了預防性技術的推廣。
綜上所述,適宜技術在基層農村的推廣,除了按照推廣項目本身的統籌安排外,還可以考慮多條渠道,推廣項目不應過多關注在治療類技術,可以更多的考慮預防性技術,因為中醫的特點和優勢是預防、康復,只要對人們健康有利,無論哪一種形式都應為所用。“農村衛生適宜技術推廣示范研究”項目所推廣的“適宜技術”就是指安全、有效、經濟、方便易行、可持續應用的預防、診斷、治療及計劃生育技術[3]。所篩選的衛生技術在推廣之前已經在持有單位臨床應用了較長時間,有些技術還在一定范圍內推廣過。因此,技術的安全性、有效性等已經明確。技術的“適宜性”主要體現在其難易程度能否為農村衛生人員掌握,其價格能否為農村居民接受[4]。在基層農村,決定適宜技術推廣的主要是價格因素和技術防治效果。在調研中,也能明顯感覺到當地居民對適宜技術認可后,會通過口碑宣傳的方式,使技術得到快速推廣。因此,在選擇適宜技術推廣時,可以考慮擴大技術推廣的途徑和方式。
2 擴大適宜技術推廣途徑應把握的要點
2.1 適宜技術的推廣還在于做好需求預測
對于基層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技術應當盡可能地選擇不依賴或少依賴于儀器設備的項目。即從農村居民的健康需求、當地收入水平、生活習慣和就醫習慣以及農村醫療衛生條件、人員素質等綜合因素考慮選擇更多的適宜技術,保證適宜技術的有效供應。尤其是一些非常簡便易行的項目,在臨床已經非常成熟,而在農村地區的需求又很大,就應當積極組織培訓和推廣。這些項目操作比較容易,只要具備中醫基礎的人員都可以培訓,培訓范圍可以擴大。調研中,一些個體診所的醫務人員甚至表示收費培訓都可以接受。
2.2 通過各種渠道宣傳,擴大居民對適宜技術的接受度
對農村居民或社區居民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和適宜技術宣傳,使之了解新技術,改進健康觀念,接受適宜技術服務。比如小兒推拿項目,對于兒童防治疾病,促進身心健康的作用非常明顯。如能充分利用這些適宜技術項目,將會很大程度上促進和改善基層兒童的健康狀況。目前我國中醫領域中兒科萎縮的現象非常嚴重,造成許多人想求助于中醫對兒童的體質調理和健康促進,卻找不到相應的去處。這其中宣傳的作用是很大的。
2.3 中醫基礎好的地區可以率先試點
對于有條件的地區,可以考慮在醫療機構外擴大適宜技術的推廣途徑。調研中發現,一些中醫基礎較好或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居民對中醫預防保健的需求要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醫療機構在推廣一些技術時更多的是治療性項目,預防保健型項目的開展就可以考慮在個體機構、村衛生所、鄉鎮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等開展。未來健康的促進模式應該是依托家庭、依托社區,是一種身邊的醫療服務,因此預防保健及基本醫療下沉到基層才是解決醫療費用居高不下的根本。
2.4 對確有需求的項目應擴大使用面
調研中一些項目在培訓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如有些項目依賴的儀器設備或專有配方不能及時到位影響了應用,而一些非常受歡迎的技術因為局限于醫療機構,群眾認知度低,影響了技術的推廣。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部分個體診所和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能夠抓住大家接受度高的幾項技術,擴大應用面,使得受益面明顯增加。
3 結論
因此,筆者認為,在實施過程中不應將適宜技術的實施重點都放到公立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條件允許的地區,可以考慮更多地向基層輻射,依托個體診所、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開展簡單實用、療效確切的適宜技術,在奠定了基礎后,逐步展開更多的項目,這樣接受起來更容易,認知度會不斷增高。針對農村地區健康危害較大、經濟負擔較重、技術水平較低等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篩選一批適用于農村醫療衛生的中醫技術進行示范推廣,對提高農村衛生技術服務水平、減輕農民的醫療經濟負擔有重要意義[5]。這些推廣項目中,基層更歡迎一些操作簡單、防治結合的項目,那么中醫的一些針灸推拿適宜技術就顯得很有市場。因此不應當局限于現有推廣渠道,在目前基層衛生服務需求還不能得到全部滿足的情況下,只要對人民群眾健康有利的做法都應當積極支持和鼓勵。
當然,在依托個體診所和村衛生室等推廣中醫適宜技術時,對其培訓和準入要嚴格監管,應當鼓勵有積極性、認真負責、責任心強,技術水平相當的人員進入適宜技術培訓和推廣的隊伍,而不是一哄而上。因為有研究發現技術培訓的掌握程度和衛生技術人員的學歷、技術資格等因素有關[6]。因此,合格的人員進入培訓隊伍非常重要。尤其是個體執業者,她們在實施適宜技術時積極性要高于公立醫院,能夠將一些技術的實施發揮到村和社區,使廣大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接受適宜技術的防治。只要有有效的監管和引導,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力量,促進適宜技術的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順平,李雪梅,孟慶躍.關于農村衛生適宜技術推廣應用的思考[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9,(9):622-624.
[2] 黃瑞寶.衛生總費用變動與我國經濟增長關系探析[J].中國衛生經濟.2010,29(4):29.
[3] 鄒嘉明.關于農村衛生適宜技術推廣機制的思考[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2006,19(6):329-332.
[4] 王健,孟慶躍,鐘繼燦.農村衛生適宜技術推廣影響因素定性分析[J].山東大學學報,2009,47(7):135.
[5] 劉,謝雁鳴,白文靜,等.中醫農村適宜技術篩選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0,25(1):97-98.
[6] 任建萍,郭清,蔣健敏.農村衛生適宜技術培訓效果評價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09,28(3):28-30.
2、針對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體系不健全的問題,我們目前正在對部分社區進行心理健康服務內容的培訓。
3、嚴格執行基本藥物制度,針對村衛生室藥品種類不全的問題,這是上級業務部門要求雙百分之百造成的,一是100%使用基本藥物,二是100%網上招標采購,使用網下的藥品為違規行為。
其他的問題,我們***街道不存在。
各縣(區)衛生局、各單位要繼續認真貫徹落實《母嬰保健法》、《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婦幼衛生工作的意見》,和新的《市婦女發展規劃(2011-2020年)》、《市兒童發展規劃(2011-2020年)》,爭取縣(區)黨委、政府對婦幼衛生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加強各部門協作配合,深入貫徹落實醫改任務中的婦幼衛生內容,堅持“以保健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為目的,保健與臨床相結合、面向群體、面向基層和預防為主”的婦幼衛生方針,以《省婦幼保健工作規劃(2011-2015年)》及配套出臺的18個婦幼保健工作方案為指導,全方位、多層面開展婦幼保健工作,全面提高全市婦幼保健服務能力。
二、認真實施婦幼衛生項目,提高婦幼保健管理水平
1、婦幼衛生綜合項目。各縣(區)要結合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改革進程,加強三級婦幼保健網絡建設,進一步完善產、兒科科室設置和人員配備,合理調配衛生人才資源。要建立和完善孕產婦急救“綠色通道”和危急癥搶救中心,成立縣級孕產婦搶救技術小組,公布急救電話并確保24小時開通,確保急救“綠色通道”暢通。加強高危篩查培訓,基層婦幼專干和村醫均要熟練掌握高危因素,加強高危孕產婦管理。要嚴格剖腹產指征,嚴密產程觀察,縣級醫療保健機構剖宮產手術比例不得超過25%,鄉鎮衛生院不準開展剖宮產手術。要按照《孕產婦死亡評審細則》和《省新生兒死亡評審方案(試行)》,積極組織開展孕產婦死亡評審和新生兒死亡評審工作。年內,市婦幼保健院要組織一至兩次市級孕產婦、新生兒死亡病例評審。各縣(區)要根據轄區內孕產婦、新生兒死亡的情況,組織開展死亡病例評審。至年底,孕產婦死亡率要控制在30/10萬以下,新生兒死亡率控制在7‰以下。
2、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項目。認真貫徹執行《市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項目實施方案》,嚴格控制孕產婦住院分娩平產和剖宮產限價標準和剖宮產比例,根據甘財社〔2011〕176號文件要求,按照每位住院分娩的農村孕產婦補助500元(中央財政補助400元、省財政補助50元、縣財政補助50元)標準,對符合條件的對象進行補助,對殘疾、貧困或危重癥孕產婦可適當提高補助標準。年底,以縣(區)為單位,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率要達到90%以上。
3、“兩癌”篩查項目。根據省衛生廳、省婦聯聯合下發的《關于在全省城鄉婦女中開展“兩癌”篩查的通知》(甘婦發〔2011〕82號)文件要求,今年的“兩癌”篩查工作要在全市全面展開,各縣(區)要盡快針對本轄區適齡婦女,扎實開展宮頸癌、乳腺癌篩查工作。各縣(區)衛生局要積極協調解決困難,各單位要努力創造條件,促進“兩癌”篩查工作順利開展。
4、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項目。各縣(區)要認真貫徹落實《省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工作實施方案》,鄉級以上的醫療保健機構要與有關醫療保健單位密切配合,積極創造條件,在開展常規孕產期保健服務的同時,從健康教育、檢測與咨詢、干預治療和保健指導等方面,為孕產婦提供全面、綜合、系統的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干預服務。各縣(區)婦幼保健機構要按時向市婦幼保健院信息科上報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工作月報表,崆峒區(項目縣)婦幼保健院還要按照項目要求,認真做好網絡直報工作。
5、農村婦女孕前及孕早期補服葉酸項目。各縣(區)衛生局要積極配合計生部門做好補服葉酸項目工作的日常監督和指導,并依據衛生部婦社司《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婦幼衛生項目督導評估方案(試行)》(衛婦社婦衛便函〔2010〕19號)中《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督導評估標準》,組織對轄區內葉酸發放工作的督導評估。各醫療保健單位要積極配合,認真做好健康宣教和技術指導工作。
三、規范開展各項母嬰保健技術服務工作
1、以母嬰安全為重點,強化孕產婦兒童系統管理。各縣(區)要提高早孕建卡率,加強產前檢查和產后訪視工作,要重視開展孕期缺鐵性貧血的監測與治療工作,開展產科疑難病例的會診、孕產婦死亡評審和新生兒死亡評審工作,降低孕產婦和嬰幼兒死亡率。要切實加強兒童保健工作,進一步完善兒童系統管理。對新生兒、嬰幼兒、體弱兒要分別建立系統管理冊(表)。對7歲以下兒童根據年齡特點定期進行4、2、1體檢。重點做好新生兒訪視、5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評價、體弱兒管理。加強兒童營養、母乳喂養、常見病、多發病等衛生防治知識的宣傳。加強對轄區內托幼機構兒童衛生保健工作的技術培訓和業務督導。年底,全市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達到92%,住院分娩率達到95%以上。高危孕產婦管理率和住院分娩率均達到100%;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達到90%以上。
2、認真開展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聽力障礙篩查。做好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是提高已出生的患病兒生活質量的一項重要措施。各縣(區)衛生局、各單位要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全面開展篩查,要繼續保持去年的工作勢頭,加強技術培訓,提高篩查質量。年底各縣(區)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率和聽力篩查率均要達到80%以上。做好聽障兒童和苯丙酮尿癥患兒的救治宣傳。按照市衛生局《轉發省衛生廳關于開展全省0-7歲貧困聽障兒童醫療救治工作的通知》(平衛函發〔2012〕6號)要求,積極做好轄區0-7歲兒童聽力篩查,5月底完成篩查、上報和轉診工作,并認真及時填報相關報表,為聽障兒童提供救治良機。對于新生兒疾病篩查確診的苯丙酮尿癥確診患兒,按照《省苯丙酮尿癥(PKU)患兒特殊奶粉補助項目實施方案》要求,積極為其申報特殊奶粉補助,為患兒家庭減輕負擔。
3、繼續做好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工作。婦幼保健機構要加強與結婚登記部門的協作配合,積極開展婚育保健知識宣傳,提高待婚青年的保健意識。嚴格婚前醫學檢查程序,為婚檢對象提供高效、便捷、滿意的婚檢服務。各縣(區)衛生局要加強對婚檢工作的督導,并協助婦幼保健機構積極協調財政部門做好婚檢經費財政預算,切實兌現婦幼保健機構開展免費婚檢所需經費。年底,各縣(區)婚檢率要達到95%以上。
4、深入開展健康宣教工作。提高群眾保健意識是促進婦幼衛生工作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各縣(區)要深刻認識健康宣教的重要性,認真制定針對婦女和兒童的健康教育行動計劃,采取專題講座、刷寫宣傳標語、發放保健手冊等多種行之有效的宣傳方式,利用節日、集會等時機,多層面深入開展婦幼衛生政策和健康知識宣傳。
四、充分發揮中醫藥服務在預防保健工作的作用
按照省、市要求,各縣(區)衛生局要將中醫治未病內容納入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進一步加強領導和監督指導。各縣(區)婦幼保健機構年內都要開設中醫婦幼保健門診,要健全中醫、中藥等科室,配備能滿足中醫藥服務工作需要的技術人員,完善相關制度和服務流程。對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中醫治未病技術規范,改革工作流程,積極引進和推廣運用中醫適宜技術,積極探索婦女兒童中醫藥保健服務及開展中醫藥治療婦女、兒童常見病、多發病新業務模式,努力使中醫臨床業務量要達到總臨床業務量1/3以上。加強婦幼保健機構中醫科內涵建設,制定符合本單位工作實際的中醫藥文化建設規劃和發揮中醫藥特色作用的工作措施,提高婦幼保健機構中醫藥服務水平。
五、認真做好婦幼衛生信息及“三網”監測工作
認真貫徹落實省衛生廳«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全省婦幼衛生信息管理通知»文件精神,要全面開展“三網”監測工作,特別是莊浪、靜寧兩個國家級監測點要高度重視,及時報送數據,認真總結經驗向全市推廣。要按照省上重大公共衛生項目數據報告時限要求,認真做好“農村婦女住院分娩補助”、“宮頸癌篩查”“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畸形”、“預防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嬰傳播”等重大公共衛生項目,以及“三網”監測數據的網絡直報工作。要在全市范圍內統一使用省衛生廳制定的《孕產婦保健手冊》、《兒童保健手冊》和各類婦幼衛生信息管理表格,認真書寫產科病歷(特別是產程圖的繪制)、孕產婦及圍產兒保健手冊,兒童體檢表,并做好各類軟件資料的收集整理歸檔工作。推動全市孕產婦和兒童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不斷提高信息管理質量。加強婦幼衛生信息年報質控工作,做好信息收集、整理、統計、分析、上報、跟蹤隨訪、漏報調查等工作。
六、全面完成各項婦幼衛生工作培訓任務
1、完成今年的產科適宜技術培訓任務。各縣(區)要按照《關于印發市產科適宜技術培訓實施方案的通知》(平衛發〔2012〕18號)安排,合理安排人員參加培訓,完成培訓任務。
2、做好婦幼衛生項目培訓和進修工作。市婦幼保健院要完成縣(區)級監測人員、管理人員的技術和管理培訓,做好婦幼衛生監測項目的技術指導、網絡直報、質控工作,進一步提高婦幼衛生年報、“降消”項目網絡直報、人群出生缺陷監測和“三網”監測數據的網絡直報質量。
3、市、縣(區)各單位要積極配合完成省衛生廳統一安排的“降消”項目市、縣級助產人員的進修和保健人員、項目管理人員的培訓任務。各縣(區)要結合各自實際和有關項目規定,做好縣對鄉(鎮)、村的基層保健業務技術培訓工作。
七、認真組織實施婦幼衛生績效考核和督導工作
1、落實駐縣專家工作制度。市級醫療保健機構要充分認識婦幼保健專家駐縣蹲點指導工作的重要意義,積極動員,督促駐縣專家蹲點指導工作落實到位。
到2015年,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為主體、中醫醫院為龍頭和支撐、社會資本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為補充的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基本建立,中醫藥服務設施設備基本齊全,人員配備較為合理,素質進一步提高,能力進一步提升,基本滿足城鄉居民對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需求,使城鄉居民看中醫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通過中醫預防保健不生病、少生病、延緩生病。
(二)年度目標
1、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100%的中醫科、100%的中藥房建設達到國家、省級標準。100%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村)均能提供6種以上中醫藥服務。
2、95%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中醫類別醫師占本機構醫師總數的比例達到20%以上。
3、95%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建成中醫臨床科室集中設置、多種中醫藥方法和手段綜合使用、中醫藥文化氛圍濃郁并相對獨立的中醫藥綜合服務區。
4、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至少能夠開展10項中醫藥適宜技術,每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至少能夠開展4項中醫藥適宜技術。
5、綜合(專科)醫院100%設置中醫科、中藥房,75%達到《綜合醫院中醫臨床科室基本標準》和《醫院中藥房基本標準》。
6、100%的縣(市、區)提高新農合中醫藥報銷比例不少于10%。
二、主要任務
(一)推動基層中醫藥各項政策貫徹落實
各縣(市、區)要將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中藥制劑、針灸及治療性推拿等中醫非藥物診療技術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范圍;要全面開展付費總額控制,適應分級醫療體系的建立,完善差別支付政策,將支付比例進一步向基層傾斜,鼓勵城鄉居民在基層使用中醫藥服務。各縣(市、區)要按照基本藥物制度的要求,為所有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必要的中藥飲片和中成藥品種;中藥飲片的基本藥物管理要按照國務院有關部門關于中藥飲片定價、采購、配送、使用和基本醫療保險給付等政策規定執行;鼓勵以縣(市、區)為單位開展中成藥、中藥飲片臨床使用綜合評價工作,并鼓勵使用推廣具有區域特征的“簡、便、驗、廉”特色的中藥驗方。各各縣(市、區)要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中,將中醫藥科室建設、設備設施配置、人員配備與培訓、中醫藥服務提供等列為重要指標,中醫藥內容列為一級指標,分值所占比例應不低于15%。
(二)加強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建設
要加強縣級中醫醫院龍頭建設,重點強化基本建設、中醫重點(特色)專科和信息化建設,積極培育省級中醫重點專科。將縣中醫醫院納入120急救網絡。高郵市中醫醫院爭創三級中醫醫院。
所有中醫醫院設置基層指導科,采取接受進修、巡回醫療、輪流下派、技術培訓等多種形式,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中醫藥業務指導。要開展中醫藥人員縣鄉村一體化管理工作。高郵市實施中醫類別醫師縣、鄉、村縱向流動機制試點工作。
(三)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
要按照《鄉鎮衛生院中醫科基本標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標準》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基本標準》配齊配強中醫藥人員。100%社區衛生服務站至少配備1名中醫類別醫師或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臨床類別醫師。100%村衛生室至少配備1名以中醫藥服務為主的鄉村醫生或能中會西的鄉村醫生。在每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開招聘專業技術人員中,中醫藥人員應占一定比例。
要重視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和轉崗培訓工作。中醫類別全科醫生占基層全科醫生的比例達到20%以上,中醫類別全科醫生占基層中醫類別醫師比例達到50%以上。要努力開展基層老中醫藥專家師帶徒工作,通過師承方式為基層培養實用型中醫藥人才。要認真開展基層在職在崗中醫藥人員中醫專業學歷教育和繼續教育,開展臨床類別醫師和鄉村醫生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建立健全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在職稱評定、培訓學習、工資待遇等方面制定向基層中醫藥人員傾斜的激勵措施。
(四)推廣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
各縣(市、區)要在創建成市級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的基礎上,積極創建省級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要針對基層中西醫人員推廣以《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手冊》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通告的適宜技術目錄以及“2013-2014年市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項目”為重點的中醫藥適宜技術。允許基層西醫人員經過系統培訓考核后運用中醫藥適宜技術。
(五)加強基層中醫藥特色優勢建設
要加強中醫重點專科、專病建設。加強中醫重點專科、專病建設的監測工作。積極開展中醫臨床診療中心創建活動。加強基層中醫藥特色創建工作。積極創建全國、省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區、區、縣通過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驗收。繼續推進省、市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鄉鎮衛生院示范中醫科創建活動。新建一批市級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示范中醫科)。實施省級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建設和中醫藥特色鄉鎮衛生院創建活動。加強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深入開展綜合醫院中醫科室和中藥房達標建設活動,推進綜合性醫院中醫示范科室的創建活動。各級婦幼保健機構建立健全中醫婦科和中醫兒科,積極推廣中醫婦兒適宜技術。市一院建成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
(六)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
各縣(市、區)要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治未病”科和康復科建設,大力培養和提高中醫藥和預防保健及康復服務專業技術人員的能力和素質。加強中醫體質辨識理論和應用方法培訓,逐年提高居民健康檔案中醫體質辨識的比例。要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根據《中醫健康管理技術規范》要求,對兒童、孕產婦、老年人和高血壓、2型糖尿病患者運用中醫藥技術方法進行健康管理,逐年提高重點人群和慢病患者中醫藥健康管理率。對0-36個月兒童和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中醫藥服務覆蓋率達到45%以上。
(七)鼓勵社會力量在基層舉辦中醫醫療機構
各縣(市、區)要制定并實施鼓勵有資質的中醫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名老中醫在基層開設中醫診所或個體行醫的政策措施。制定并實施鼓勵有條件的基層藥品連鎖企業開辦中醫坐堂醫診所的政策措施。進一步落實價格、稅收、醫保定點、土地、重點學科建設、職稱評定等方面政策,對各類社會資本舉辦非營利性中醫醫療機構給予優先支持。
(八)依法加強基層中醫中藥監督管理
要強化中醫監督管理,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嚴格執行各項中醫藥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加強中藥使用管理,各縣(市、區)要對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培訓推廣《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基本藥物(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南》、《中藥注射劑臨床應用指南》,指導基層醫務人員合理使用中成藥。加強中藥質量監管,各縣(市、區)要嚴格規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藥飲片采購程序,要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嚴格審核中藥飲片生產、經營企業資質,嚴禁假劣中藥進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個體診所。
(九)推進中醫藥文化惠民工程深入開展
各縣(市、區)要全面開展中醫藥文化惠民工程活動,組織開展“中醫藥就在你身邊”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活動不少于10場,直接受益群眾不少于1000人次,組織中醫藥服務“六進”活動各不少于2次,開展中醫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資料、音像資料的種類、數量、宣教欄更新次數以及講座、咨詢活動次數等方面,應有40%以上的中醫藥內容。力爭中醫藥文化科普知識普及80%以上行政村、85%以上社區和80%以上家庭。積極打造中醫藥文化品牌,各縣(市、區)緊密結合實際,廣泛開展中醫藥文化節、養生節、膏方節等活動,創作不少于1種面向基層群眾的優秀中醫藥文化作品。
三、組織實施
(一)部署啟動(2014年1-3月)
1、制定下發《2014年市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項目方案》、《2014年市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考核標準》,并予以部署。
2、各縣(市、區)相應制定2014年提升工程實施細則,落實具體措施,做好宣傳發動,并將實施細則報市衛生局中醫處。
(二)具體實施(2014年4-9月)
1、各縣(市、區)按照《2014年市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項目方案》和各地制定的實施細則要求,扎實開展提升工程的動員部署,努力推進工程順利實施。
2、各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督促各級各類中醫醫療機構按總體方案提出的目標和任務要求,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同時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落實提升工程中各項工作任務。
3、各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對提升工程實施動態監控,隨時進行督查、評價、檢查好和指導,確保實施效果和目標完成。市衛生局期間將組織抽查。
4、各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要及時報送本地提升工程實施過程中的重大活動和工作進展情況。
(三)評估驗收(2014年10月)
各縣(市、區)要加強本地區提升工程實施進展情況和實施效果的監測評估,及時發現實施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認真地分析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各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在2014年10月20日前完成對轄區提升工程的自查,同時將提升工程實施情況的書面總結、自查評分表等材料于2014年10月30日前報市衛生局中醫處,并做好接受市級抽查的準備。
(四)工作總結(2014年11-12月)
市衛生局于2014年11月組織對各縣(市、區)提升工程工作進行考評。2014年年底將各地提升工程實施情況考評結果予以通報。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轄區提升工程的組織領導、協調指導工作。各二級以上中醫醫院負責對城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中醫藥業務指導,承擔社區衛技人員中醫藥知識與技能的培訓任務。各城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認真實施提升工程,確保各項目標任務的落實。各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各有關單位要組建專門領導班子,領導、協調項目推進工作,要明確專門人員,負責具體實施,并定期收集、上報實施進展情況。
(二)規范管理,嚴格考核
加大宣傳力度,全員參與優質護理
認真做好宣傳、動員工作,組織全院工作人員學習《衛生部關于加醫院臨床護理工作的通知》、《綜合醫院分級護理指導原則(試行)》、《住院患者基礎護理服務項目(試行)》、《基礎護理服務工作規范》和《常用臨床護理技術服務規范》、《中醫醫院中醫護理工作指南(試行)》等資料,要求護理人員全員參與,積極投入到優質服務活動中來。在住院部醒目位置公開分級護理指導原則及服務內涵,提高患者和社會參與評價的能動性,把患者及護理人員全面納入活動范圍。住院部設有宣傳欄,公示優質護理標準及標準。召開病員公休座談,向患者講解優質護理服務、中醫護理服務的目的及意義。
營造溫馨的人文氛圍
護理部設有優質便民舉措:一人一床一桌一椅一個水瓶,新增紙杯、針線盒、紙筆、指甲刀、衛生紙等方便患者及家屬使用。
設有優質服務信息反饋箱,方便患者提供寶貴意見,使我們及時改進工作。增設健康教育宣傳板及報刊架,方便患者家屬、護士取用。
以人為本,推行人性化服務。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思想,為患者解決實際問題,爭取患者配合,使他們盡快恢復健康。①做到五主動:主動關心、幫助、體貼患者;主動耐心安慰患者;主動熱情接診患者;主動巡視病房;主動相送出院患者。②為出院患者辦好出院結賬手續,聯系交通工具,護送患者上車等。③保持患者三短(胡須、指甲、頭發)六潔(頭發、手、足、會陰、皮膚、口腔)。
積極倡導“微笑服務、從我做起、優質護理讓您滿意”的服務理念。全面開展“親情式護理、賓館式護理”的雙模式護理。為患者多做一點:多巡視、多觀察、多關心、多照顧、多為患者解決實際問題。
加強業務學習,確保優質護理質量
現在隨著人們對醫療服務期望的提高,護士必須重視知識的更新和技能訓練,才能提高提高質量實施和護理。醫院護理部狠抓“三基三嚴”培訓工作,嚴格考核制度。每年有詳細的工作計劃與安排,每月組織護理操作培訓,要求人人掌握,人人通過考核。
積極選送護理骨干參加市局舉辦的各類護理培訓班,參加完培訓的護士再將所學的護理知識向其他護士傳達。所有護理人員都參加護理技術培訓,優中選優后參加市局技能比武,以提高我院護理的整體水平。
組織大家一起學習和交流優質護理服務理念,每個月評比服務明星,實行優勞優酬,以激發護士積極性。
轉變護理理念,延伸護理服務
加強健康教育,使患者得到及時的指導,通過集中教育,使群眾掌握促進康復的知識及建立良好的衛生行為方式。
護理服務不能是僅局限在醫院內,要不斷向外延伸,擴展 至家庭、社區乃至整個社會。每年組織開展兩次護理急救知識進校園活動,讓孩子掌握基本的急救和自救知識。
開展中醫護理,推廣應用中醫適宜技術
根據甘肅省2010年《中醫醫院中醫護理工作指南(試行)》,所有住院患者均開展中醫護理。醫院常年堅持的“三基三嚴”培訓也全部融入了中醫護理技術的培訓,如穴位按摩、刮痧、拔罐、艾灸、耳穴埋豆、中藥貼敷等十項中醫護理技術。每位患者除了實施常規護理之外,責任護士每天深入病房,為大家講解中醫養生知識,在進行溝通交流的同時,給予按摩(緩解緊張情緒);協助熱水泡腳(促進睡眠)。做這些工作,不僅為患者減輕了痛苦與壓力,也為中醫護理工作的開展找到了方向,還加緊了護患溝通,有力地緩解并消除了醫患矛盾,真正體現了親情式護理。
定期督查,注重滿意度,積極總結經驗
科室每個月都堅持進行安全自查嚴格按護理級別巡視患者,并認真作好工作記錄,以便及時發現患者病情變化,有效保證醫療安全。
定期不定期的發放患者滿意度調查表,每個月召開工休座談會,和檢驗科、藥房、住院部責任人及后勤人員,與患者一起交流,發現問題當場解決,當場答復,并將意見及建議上報院辦室。
大力開展控煙活動
按照2011年全國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衛生機構全面禁煙的工作要求,醫院與各科室簽訂了控煙責任書,建立了控煙工作計劃和相關制度,設立了宣傳欄,每個病房,辦公室均張貼溫馨提示“禁止吸煙”,采取圖文并茂的形式,倡導全體醫務人員積極參與控煙活動。同時,醫護人員對患者及家屬也進行了宣教,從而真正達到無煙病房的標準。
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正在全國范圍內如火如荼的展開,加強臨床護理工作,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護理的主題是夯實基礎護理,為患者提供安全、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
總之,面對醫學模式的轉變,要把“人性化”融入到優質護理工作的全過程。鄉鎮衛生院從服務上著手,在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及中醫適宜技術的推廣應用上取得了成效。優質服務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護士要從患者及家屬的切身利益出發,體會患者及家屬就診時的心理,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贏得患者的贊譽與信賴;其次,護士要有愛心,要學會包容。有了愛心就能視患者如親人,急患者所急,為患者排憂解愁,使護理人員具有自重、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及愛護生命的淳樸情懷。
縣位于河北省中南部,面積778平方公里,轄5鎮4鄉,309個行政村,全縣人口26.9萬。縣是華夏醫祖扁鵲行醫采藥的地方,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中醫院始建于1984年2月,1994年被評為二級甲等中醫醫院。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支持下,醫院先后經歷2次遷建,3次易址,規模逐漸擴大,功能趨于合理。目前,醫院新院址占地面積達50畝,建筑面積近20000平方米。共有干部、職工149人,衛技人員占職工總數的90%。全院具有中級以上職稱人員50名(其中副主任醫師職稱人員13人)。業務技術骨干均省級以上醫院專科進修。
醫院編制床位150張,設有內、外、婦、兒、急診、皮膚、眼耳鼻喉、口腔、麻醉、針灸理療康復、骨傷、肛腸等12個臨床科室。中風專科、皮膚專科、疼痛專科、肛腸專科被邢臺市衛生局確定為市級中醫重點專科。設有高血壓糖尿病、睡眠障礙、脾胃病、哮喘病、不孕癥等專病門診。設有心病、腦病、外科、創傷、婦產、兒科等6個病區。以及化驗、病理、超聲、心、腦電圖、胃腸鏡、高壓氧艙、放療、CT、放射、中西藥房、消毒供應等20多個醫療、醫技科室。
醫院擁有全身螺旋CT機、鈷60放療機、彩色B超診斷儀、肺功能測試儀、彩色經顱多普勒、心電工作站、電子胃鏡、電子結腸鏡、500毫安高頻遙控胃腸光機、C型臂光機、體外沖擊波碎石機、高壓氧艙、全自動5分類血液分析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凝儀、血流變儀、血液灌流機、過敏反應測試儀,化學發光儀、骨質疏松測試儀、特定蛋白分析儀、24小時動態心電血壓監測儀等大中型現代化醫療儀器設備。2010年門診工作量8900人次,收治住院病人7900人次,業務流水收入2140萬元。
我院是全市中醫系統首家二級甲等醫院,被上級確定為河北醫大、河北工程大學、邢臺醫專臨床教學醫院,連年被評為市、縣文明單位,被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三星級文明服務窗口單位”;被省衛生廳授予“河北省深化改革、優質服務百佳醫院”、“河北省示范中醫院”;河北省醫德醫風建設先進單位;被中華醫學會授予“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
二、主要成效
近年來,通過開展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進一步增強了了全院廣大干部職工對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意義的認識,進一步端正中醫醫院辦院方向,中醫藥特色優勢進一步發揮,臨床科室建設、人才培養得到了加強,中醫護理、中藥藥事管理不斷規范,中醫藥文化氛圍深化濃厚,基本達到了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工作的要求,有力的促進和推動了我院工作的不斷發展。
(一)中醫藥特色優勢的措施得到落實。在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中,把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作為重點內容來抓,制定了以中醫為主的建設發展規劃,明確了發展方向,并逐項加以落實,在年度工作計劃中,制定突出中醫特色指標和措施,并將中醫藥特色優勢相關指標列入醫院綜合目標考評細則,定期對科室進行檢查考評,每月通報點評并與獎金分配掛鉤,嚴格獎懲。此外,落實專人負責基層指導工作,積極開展對口支援工作,院長與衛生局簽訂目標責任書,納入醫院年度工作重要內容,按照相關任務要求與受援單位簽訂對口支援協議書,積極開展農村適宜技術推廣培訓與基層指導工作。
(二)人員配備合理,積極開展技術培訓。認真貫徹落實“關于中醫醫院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加強人員配備通知”的要求,全院中醫類別醫師占醫師比例達到68.9%;中藥人員占藥學人員比例達到81.8%;護理人員接受中醫藥知識技能崗位培訓達93%;領導班子中中醫藥人員比例達66.7%;職能科室負責人中醫藥人員比例達66.7%;臨床科室主要負責人執業醫師資格或系統接受中醫藥培訓兩年以上比例達75%;婦科等11個臨床科室負責人基本符合臨床科室建設管理指南相關要求。此外,對中醫藥人員隊伍建設及技能培訓有規劃、有制度、有考核并積極抓好落實。
(三)臨床科室建設步入正規。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規范中醫醫院與臨床名稱的通知”的相關規定,認真進行自查自糾,科室命名符合規范要求。同時認真學習貫徹臨床科室建設管理指南(試行)的相關要求,認真抓好科室設置、特色服務項目開展,強化臨床病例辨證施治,病例討論及繼續教育工作,制定了24個常見病病種中醫診療方案并在臨床中應用。認真執行中醫病歷書寫基本規范,中藥處方書寫規定,實行了電子病歷,配備中醫診療設備38種,開展非藥物中醫治療項目64個,門診處方中中藥比例達65.6%,飲片比例達34.8%。
(四)重點專科建設明顯加強。重點專科建設列入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皮膚科、疼痛科、肛腸科、中風科被市衛生局命名為市級中醫重點專科,各專科均制定了3個重點病種中醫診療方案并定期評價分析和優化總結,探索試行中醫臨床路徑的應用。目前,4個重點專科依托專家以及專科項目支持,醫院給予人員培訓、設備購置等重點傾斜,目前在當地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形成初步規模。
(五)中藥藥事管理逐步規范。根據中藥房基本標準要求,擴建了中藥房,調整了煎藥室、庫房設置,藥庫、藥房面積設施達到相關要求,適應工作需要。中藥房、煎藥室負責人具有主管中藥師資格并有2人取得高級中藥鑒別師資格。認真執行中藥采購制度、飲片驗收制度、質量管理制度,引進使用免煎中藥200余種,嚴格進貨渠道,落實煎藥室管理規范,制定煎藥室工作制度和煎藥操作程序,按要求煎、煮,定期清潔消毒。
(六)中醫護理質量不斷提高。制定并落實中醫護理工作指南(試行)計劃和措施,明確各級護理管理人員的職責,制定不同級別護理人員培訓計劃,每月一培訓,半年一考核,床位護士比例1:0.4,各臨床科室開展中醫護理項目2個,按照醫院綜合質量考評細則,每周檢查,每月考評,根據不同科室特開展專科專病特色護理,每個病區3個病種并提供健康指導,護理人員基本掌握本科常見
病的中醫護理常規。
(七)中醫藥文化建設進一步加強。認真貫徹中藥文化建設指導意見和“指南”,制定了中醫藥文化建設方案及醫院宗旨、醫院發展戰略、醫院院訓、醫院經營服務理念、醫院奮斗目標、醫院院歌(正在譜曲中)、醫院院徽(正在征集中)等體現醫院中醫藥文化價值觀念,總體形象定位。制定了以規范員工服務理念、診療行為、服務用語、著裝規范等為主要內容的“員工手冊”并進行培訓。為搞好中醫藥文化的宣傳工作,我們在庭院內塑造了扁鵲像,將“大醫精誠”雕刻在門口影蔽墻上,醫院走廊、候診區掛有宣傳中醫藥知識的牌匾,院內櫥窗有特色專科介紹,編印《新中醫》醫院院報十期,5萬余份,編輯中醫藥養生保健手冊2期,1萬余冊,醫院內庭院籌建中草藥種植園,部分病室安裝閉路電視播放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宣傳片,制作6個中醫專科專病電視片于電視臺播放,大力宣傳普及中醫藥知識。
(八)中醫預防保健服務起步運行。制定了醫院發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工作計劃,開展常用中醫預防保健技術,初步開展了中醫藥養生保健咨詢、體質辨識、健康指導工作。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強化“活動”工作保障。為加強對中醫院管理年活動的領導,明確任務、落實責任。一是成立了以院長為組長,各副院長為副組長,各職能科室為成員的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領導小組,明確了分管領導,落實了責任人員,為活動開展提供組織保證。二是明確目標任務,定期督導調度,將八項重點工作層層分解至相關領導和科室,利用質檢日、院周會進行督查考核,及時發現問題,限期整改落實。三是完善制度、嚴格標準。在醫院管理年活動中,建立完善各項工作制度,修訂醫院綜合質量考評細則、員工手冊、印發各項“規范”“指南”加大各項培訓考核力度,實施質量監督,促進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順利開展。
業務副主任既是決策層又是執行層,工作中要充分領會主任和上級文件精神,全面落實院長辦公會決定的事項,并對各科業務開展情況進行考核。同時,及時發現業務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找出解決辦法。收集和整理業務信息,在院長辦公會上提出業務管理建議。要了解國家衛生政策,把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發展方向,創新地開展業務活動。
一、正確認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六位一體”功能的必要性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六位一體”功能體現的是政府“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以及充分履行民生的管理責任。社區衛生改革是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并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通過強化政府主導、機制創新、功能完善,使得社區衛生服務的功能實現“三個回歸”,即:公共衛生服務功能的回歸、居民就醫的回歸、公益性質的回歸。要轉變觀念,強化服務意識;要防治并重,重視健康管理和健康促進,不斷探索適合社區衛生的服務模式;要重視人才建設,加快人才培養;要健全服務網絡,優化服務流程 ,完善服務功能;要完善制度,建立科學的考核機制,充分調動醫護人員工作積極性,把居民健康、群眾滿意作為工作的奮斗目標。
二、 穩步推進“六位一體”功能轉換,探索適合居民需求的社區衛生服務模式。
1、 推進“鎮村一體化”建設,保證醫院觸角延伸到各個居委、村委,同時把鄉村醫生的業務管理納入中心業務管理內容。目前各鎮存在兩支醫療隊伍,即鄉村衛生室(或衛生點)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他們的人事、待遇、業務管理等分屬不同。鄉村醫生人緣熟,貼近居民,工作方便,工作時間彈性好;但業務水平低,知識更新慢,后繼乏人。把兩支隊伍的業務統一管理、有機結合,建立適合社區衛生工作的服務團隊,保證醫院觸角延伸到各個居委、村委,有利于“六位一體”功能的真正落實。
2、 利用中心的醫療業務優勢,建立并培養一支公共衛生員隊伍,使之成為居民健康的宣傳員,中心與居民的聯絡員。在取得政府和居委、村委的大力支持下,從社區選拔一批年紀輕、有文化、溝通能力強、貼近居民的公共衛生員進行系統公共衛生知識培訓,使之成為中心同居民溝通的橋梁,有利于居民對中心工作的理解和“六位一體”功能的深入開展。
3、 臨床醫生深入社區,并組建集醫療、護理、康復、預防等于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團隊,探索適合居民需求的社區衛生服務模式。根據“六位一體”功能的要求確定團隊的人員結構和組成形式,探索精簡高效、形式多樣、功能完善的全新服務模式和服務方式。
4、 在居民中推廣“首席醫生”制,給“首席醫生”相對固定的村和居委,在居民中開展健康宣教、慢性病管理、康復指導、電話咨詢、約定或上門服務等,把提高居民衛生知識和健康體魄作為工作目標,讓“首席醫生”做好醫療衛生的“守門人”。
三、 加強中層干部培養,提高管理水平。
“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中層干部的選拔培養是一個單位事業發展的重要條件。
1、把中層干部建設成具有戰斗力的核心團隊。要制訂干部例會制度,創造溝通平臺,充分調動干部工作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加強他們的責任意識、創新意識。
2、對中層干部要合理分工,明確目標,并制訂中層干部考核細則,科學合理的分工能有效減少工作中不必要的磨擦,有利于工作高效有序的開展。原來的防保、業務、后勤等概念已發生變化,條線管理的內涵和外延隨之也在改變,現今的業務和防保交集增多,業務的概念大范圍外延,相互間工作協作有利于克服原有的先天缺陷。
3、建立中層干部選拔考核機制,加強中層干部培養。中層干部隊伍建設直接影響中心業務工作的成功與否,重視中層干部培養是科學管理的重要方面。建立醫護人員考核制度,引進競爭機制,擇優錄用。全面簽訂質量、安全、績效目標管理責任狀,把質量、安全、績效、政策執行效率、科室凝聚力列為干部考核的重點內容,把中層干部隊伍鍛煉成一支懂政治、會專業、能管理、清新高效、執行力強的隊伍。
四、 制訂并完善適合業務工作開展的各項制度,把制度的落實放
到重要位置。
建立職稱、職務評聘制度、勞動管理制度、醫療安全責任追究制度、工作制度、各項獎懲制度等,適時淘汰和修訂不適合社區衛生工作的制度;切實抓好制度落實,做到制度管理,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使職工工作有方向,操作有流程、行為有規范,獎懲有依據。培養職工對制度的認同意識,自覺遵守規章制度,最大限度地調動職工工作積極性,形成促進社區衛生工作開展的制度文化。
五、 重視科教工作,營造適合人才成長的環境,建立人才成長機制。
人才是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是創新的原動力和不可缺少的資源。重視人才培養,營造人才成長的環境和建立人才成長的機制是社區衛生中心的責任。
1、 抓好職工繼續教育工作,多種形式培養人才。采取“請進來、送出去”以及多種形式的業務活動、業務考核提高職工專業能力;重視學歷教育和學分教育,鼓勵職工參加與專業相近的其它專業學習,提高職工綜合素質,把繼續教育作為人才成長的重要途徑。
2、 以科教工作為抓手,不斷提高職工專業素養。重視科教工作,成立科教管理組織,切實制訂科教工作計劃、科教管理制度、科教獎勵辦法,加大科教經費投入,保障科教工作順利開展。提倡職工書寫工作總結和撰寫論文,鼓勵開展科研項目,以教促學,以科研促質量。
3、 建立職工業務檔案,把職工的繼續教育情況、論文、科研、獲獎、業務考核成績、醫療安全、業務活動參加情況等信息記錄其中,并把業務工作情況同評優和職稱評聘、干部選拔相聯系,促使職工自覺學習,不斷進取。
六、正確認識醫療業務發展同“六位一體”的關系,加強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管理。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事醫療、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指導和健康教育“六位一體”的服務,它要求醫護人員具有更高的綜合素質。對醫護人員的社會經驗、居民文化、溝通技巧、以及較全面的專業知識提出了更高要求。要調整醫護人員專業知識結構,抓好醫療業務管理,正確認識醫療業務發展同“六位一體”的關系, 把抓好醫療業務、醫療安全管理繼續放到管理的重要位置。要充分發揮職能部門作用,建立質量、安全管理網絡,制訂各項質量、安全管理制度,把醫保、農保、以及是否過度醫療列入質量管理內容。加強業務知識培訓和業務知識考核,積極開展各項業務活動,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重視質量、安全目標管理,為居民健康保障培養合格“守門人”。
七、 重視中醫工作,廣泛開展中醫適宜技術
中醫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它在治療疾病、養生、康復等方面有著西醫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加強中醫宣傳,弘揚中醫文化。要在社區建立獨立的中醫區域,大力宣傳中醫名人,向居民介紹中草藥等,要形成濃厚的中醫文化氛圍,讓中醫文化進社區、進家庭,幫助居民了解中醫,自覺地應用中醫治療和中醫養生保健。
2、 重視中醫人才培養,采取進修培訓、人才引進、名師傳承等多種方式培養中醫人才,讓中醫科室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隊,使中醫事業后繼有人。
3、 大力開展針灸、理療、推拿按摩、火罐、牽引等中醫適宜技術,每年選派1—2名年輕人參加上級舉辦的各種適宜技術培訓,不斷增加新的適宜技術項目。將適宜項目逐步向鄉村衛生室、衛生站點推廣。
4、 重視中醫“治未病”工作,將中醫技術廣泛應用到疾病的預防保健領域,使中醫在慢性病的管理和慢性病的防治方面作出更大貢獻。
八、在全院樹立公共責任意識,保證重大公共安全和應急事件中
反應迅速、措施有力。
高度重視公共安全與公共衛生安全,國家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應急體系得到了有效的建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國家三級衛生網絡的網底,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救援和公共衛生應急事件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加強職工公共安全教育,讓職工牢固樹立公共安全責任意識。重視衛生法律、法規培訓和相關傳染病知識培訓,不斷增加職工衛生法律意識、公共安全意識、公共衛生責任意識。
2、 制訂突發公共應急救援預案、突發公共衛生應急預案(含各項子預案),對中心職工進行全員培訓。建立強有力的應急組織體系和各項保障體系,加強應急隊伍建設,開展好應急演練,保證應急事件中處置有序、措施得當。
3、 通過宣傳欄、畫報、多媒體講座、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對社區居民進行公共衛生安全知識教育,提高居民衛生安全意識。
九、 依托和利用好醫療聯合體平臺,提高醫療質量,緩解居民看病貴、 看病難問題。
大部分社區醫生畢業后一直工作在社區,專業很少得到深造,知識更新慢,業務水平偏低,很難獲得居民信任。充分依托醫療聯合體平臺,同上級醫院建立緊密的業務協作關系,利用上級醫院的技術、人才、設備優勢,加強社區醫生的業務培訓,并在其指導下開展科教活動,提升社區醫生服務能力。
1、 根據居民醫療需要,邀請上級醫院各科專家定期來社區坐診,中心醫生遇到疑難病時請會診,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醫療專家服務。
2、 中心與聯合體的上級醫院開展雙向轉診工作,讓急重病人向上級轉診過程簡便、快捷,切實緩解居民看病難問題。
3、 定期邀請上級醫院專家下社區講課,中心醫生到上級醫院各科輪訓,提高社區醫生醫療水平,加快全科醫生培養。
內丘縣中藥材資源豐富。有王不留行、柴胡、荊芥、金銀花、知母、黃芩、連翹、枸杞、射干、邢棗仁等50多種。全縣種植中藥材8.5萬畝,其中:王不留行種植3萬畝,柴胡、金銀花、知母、黃芩、連翹、荊芥等中藥材2.5萬畝,酸棗種植3萬畝。惠及全縣5個鄉鎮2萬多農戶,中藥材總產達到9331噸,銷售額達到1.08億元。《本草綱目》記載的“邢棗仁”即產自我縣,是道地藥材“邢棗仁”的原產地,享有“世界棗仁看中國,中國棗仁看內丘”的美譽。我縣柳林鎮成為全國最大的酸棗仁集散加工基地,年加工酸棗70萬噸,酸棗仁3.3萬噸左右,產值60億元以上。
全縣中藥材種植大致可分為五個地帶:
一是王不留行種植帶。以五郭鄉山凹村路申合作社、內丘鎮西邱村新灣合作社為中心,以丘陵、平原干旱地區及退耕還林地區的五郭鄉、柳林鎮、大孟村鎮、內丘鎮為重點,采用訂單形式實施王不留行種植。中藥材“王不留行”,別名奶米、麥藍草等,為1年-2年生草本石竹科麥藍菜屬植物。供藥用的王不留種子形狀似油菜籽,具有行血調經、消腫止痛、催生下乳等功能,特別對治療膽結石癥頗有療效,貨源較為緊缺,市場價格穩定在每公斤3元-6元。
王不留行多野生于荒地、路旁,耐干旱耐瘠薄,也可與小麥一起生長,適應性極強。畝產量穩定在150公斤-300公斤之間。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很有借鑒作用。
二是金銀花種植帶。以大孟鎮聯豐果木公司、南賽鄉鵬超合作社為中心,輻射帶動大孟村鎮、南賽鄉、柳林鎮發展金銀花種植。金銀花的適應性很強,對土壤和氣候的選擇并不嚴格,以土層較厚的沙質壤土為最佳。山坡、梯田、地堰、堤壩、瘠薄的丘陵都可栽培。繁殖可用播種、插條和分根等方法。在當年生新枝上孕蕾開花。對土壤要求不嚴,酸性,鹽堿地均能生長。根系發達,生根力強,是一種很好的固土保水植物,山坡、河堤等處都可種植,故農諺講:“澇死莊稼旱死草,凍死石榴曬傷瓜,不會影響金銀花”。畝栽300株,成年樹每株鮮花產量按保守數值6市斤計算,300×6=1800斤,畝產1800斤鮮花, 5斤鮮花出1斤干花,即畝產1800斤÷5=360斤,計180公斤。全國藥材批發市場金銀花的批發價格,現統貨(花蕾)為160元/公斤,統貨(花)為70元/公斤。每畝金銀花的干花純利潤12400元(減去成本后)。
三是柴胡、黃芩、知母種植帶。以南賽鄉扁鵲藥園、布谷藥園為中心,輔射帶動南賽鄉、柳林鎮、金店鎮、官莊鎮發展柴胡等種植。
柴應性強,能耐旱,耐寒,怕水澇。人工種植宜選氣候溫暖濕潤、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沙質土壤和腐殖質土,通風良好的地塊為最好。柴胡的繁殖采取直播和育苗移栽法,大多采用直播方法。適應性很強。耐寒能在田間越冬,喜陽光、怕積水,對土壤要注不嚴,一般土壤都能種植,但以疏松、肥沃的土地生長較好。柴胡生長期為1―2年,如條件適宜,一般1年可收獲,畝產干品100公斤。1年生的質量好,柴胡皂甙總含量高;2年生的產量高,折干率為1年生的3倍。畝產干品可達100―200公斤以上。按一般市場價元/公斤,年畝收入元。生產成本:化肥款元(其中畝施復合肥元、硫酸鉀元、過磷酸鈣元)耕地款元、澆地元、農藥元、種子款元,共計投入元,去除成本,每畝純效益3000多元。
黃芩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藥用根莖,有清熱燥濕安胎涼血的作用,別名黃金茶,用來泡茶喝,有清涼敗火、消炎去暑的功能。黃芩適應性很強,不怕嚴寒和干旱,荒山荒坡、樹林、野地都能生長。黃芩畝產200-350公斤,畝效益2800-4900元。
知母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莖入藥、味苦性寒。有滋陰降火、潤燥滑腸的功能,主治口渴煩燥,肺熱咳嗽,結核病發熱、熱性病高燒、糖尿病、大便干燥、小便不利等。知母野生于向陽干燥山地、丘陵及固定沙丘上。適應性很強喜溫暖,耐寒、耐干旱。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砂質土壤為好。一般畝產干貨200―400公斤。平均畝效益在1000元以上。
四是連翹基地。以柳林鎮蘇寨溝林果園為龍頭,輔射帶動柳林鎮、南賽鄉、五郭鄉利用地埂(埝)發展連翹種植。連翹為木犀科植物,味苦、性微寒,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等功效。連翹常生長在海拔200~2000m的半陰坡或向陽坡的疏灌木叢中。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生態氣候環境,具有耐寒、耐旱、耐澇、耐瘠薄,枝條萌發能力強等特性。是重要的油料作物、觀賞植物和水土保持植物。每畝定植222株,每株產商品連翹2-3千克,每畝產連翹450-600千克,當前市場價格12-15元/千克,每畝產值5000-8000元。
五是天麻、i苓種植帶。由侯家莊鄉嶺西板栗種植專業合作社為龍頭,在侯家莊鄉孟家坪村、桃園、七里會、百草坪等村利用天然森林資源,發展天麻、豬苓珍貴藥材種植。
豬苓野生在海拔1000―3000米的闊葉林帶,喜歡涼爽、濕潤的氣候環境,栽培豬苓,只要溫濕度適宜。栽培豬苓可在山地林下,也可在房前、屋后、塑料大棚栽培,林下栽培在10-40度南坡及西坡的闊葉林下,栽培3―5年可收獲,我縣一般挖窖栽培,豬苓窖的規格是長寬各70厘米,除50厘米二年生每窖可產干品2公斤。二年以上采挖,每窖可產干品10-12公斤,按市場價50元/千克計算,二年生每窖效益在100元左右,二年以上每窖效益在500-600元左右。
幾年來,內丘縣共創建17個中藥材示范園區,創建面積17000畝以上。生產中藥材主要品種為枸杞、金銀花、黃芩、知母、王不留行、柴胡、板藍根、丹參、桔梗、瓜蔞等。我縣在中藥材品種的多元化、種植的規范化、產供銷一條龍的商品化道路上力爭邁出新的成功步伐。我縣的邢棗仁、王不留行早已種植成功并聞名全國,特別是近幾年主打品種王不留行為全縣農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貢獻,面積、產量及產值也占到全國百分之九十的份額。但藥材效益的最大化與風險也同時并存,適當增加品種有利于降低風險,所以我們在主打品種上加大規范化種植力度的同時;另一方面積極擴大金銀花、黃芩、知母、、丹參、桔梗、 枸杞等藥材品種的種植面積,循序漸進地推進中藥材種植的健康發展。
在狠抓品牌建設,打造內丘道地藥材的同時,積極與神威藥業、安國中藥材市場、扁鵲制藥等企業合作,建立中藥材生產基地,引進經濟效益好、生產價值高的品種。目前,示范園區的示范帶動作用開始顯現。中藥材示范園創建模式已成為山區群眾學習的樣板。
2 產生效益情況
經濟效益:種植中藥材畝收入1000-6000元,和種植一般農作物相比,平均增幅50%以上。
社會效益:輻射帶動周邊農民種植中藥材,同時提高農民就業率,為增加丘陵山區農民收入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生態效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為有效調節種植結構作出了榜樣;綠色、生態的生產模式對保護環境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 主要推進措施及出臺政策
3.1 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以縣農業局長柳東紅為組長,農業局副局長袁連海、財政局副局長富艷坤、衛生局副局長石志堅為副組長,三局有關科、站、室負責人為組員的中藥材示范園創建活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農業局技術推廣中心,負責全縣中藥材種植示范園創建活動的組織領導和日常工作;同時成立以中藥材專家指導組,負責制定技術方案、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為創建活動提供技術支持。各示范園區要成立相應領導小組和技術小組,明確專人負責組織管理創建工作和聘請專家和技術人員開展技術指導服務。
3.2 明確實施主體。示范園創建單位必須是注冊登記,并規范運行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公司)。明確技術員和指導專家,負責技術指導和培訓等相關工作。縣級農業部門,是示范園創建的組織實施單位,負責制定技術規程,培訓、指導、督查示范園完成項目目標,做好資金審核、總結評估、初步驗收等工作。
3.3 樹立創建標牌。按照省級要求的統一樣式和規格在顯著位置樹立標牌,標明建設規模、主導品種、生產目標、關鍵技術、技術負責人、工作責任人等,示范展示創建成效,宣傳工作開展,接受社會的監督。
3.4 建立工作檔案。創建方案、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技術規程、生產檔案、農資統購統供、工作總結制度等文件資料齊全、完整,并分類立卷歸檔。
3.5 加大資金支持和技術培訓力度。縣級財政部門積極創造條件,整合惠農項目資金,大力支持中藥材種植示范園創建活動,為創建活動提供資金保障;同時主動聯系科研部門、技術院校,邀請安國中藥材專家艾慶虎、張鵬越、定州市中藥材專家趙健合等對示范園開展中藥材種植、管理等方面技術培訓。
3.6 強化工作督導。縣農業、財政、衛生部門聯合專家組不定期對中藥材示范園創建工作進行檢查督導,確保各項工作措施到位、技術服務到位、資金投入到位,確保創建任務目標完成。
4 工作中的亮點和特色
通過加大中藥材種植力度,在調節我縣農業種植結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以及土地流轉方面起到了較好的示范帶動作用。真正意義上推動了我縣中藥材產業的發展。同時帶動1000余個勞動力就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顯著。工作中的亮點和創新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勤W習、多培訓 針對不同品種中藥材生長關鍵期進行中藥材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同時發放中藥材配方施肥卡片、中藥材禁用高、劇毒農藥名單等技術明白紙。從根本上樹立生產綠色藥材理念,從根本上杜絕中藥材生產污染源,確保中藥材質量,為打造內丘道地中藥材奠定基礎。
二是走出去、請進來 組織中藥材種植單位外出考察,學習先進創建模式、經驗、技術;聘請技術專家艾慶虎、張鵬越、趙建合等來我縣進行現場或開班培訓。確保中藥材生產技術實行標準化、規范化。
三是找不足、強優勢 找準位置,端正態度,查找自身不足,虛心求教,及時整改;充分發揮資源豐富、地理環境、綠色生態等優勢,科學規劃,多方位運作,加大投資,完善初加工、深加工設備,進一步提高中藥材產量、質量,增加收入。
四是創品牌、提效益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創品牌效應。在提升中藥材產品產量、質量基礎上,注冊商標品牌,加大宣傳投資,擴大知名度。從而增加合作方,拓寬市場渠道,大幅度提高經濟效益。
5 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
5.1 中藥材種植單位或組織發展不平衡。經濟實力的差異,導致發展規模和進展程度不一。
5.2 中藥材種植人員素質偏低。 素質影響著產業發展進程,素質不良的主要表現是“兩個極端”:一方面,盲目加大投入建園,目標明確性全靠上級精神牽引,容易導致產業示范園整體合格、漂亮,但實用性、經濟效益差;另一方面,工作扎實,中藥材種植經濟效益確實好,但形象工程建設不過關,檔案、臺賬完善不到位。
6 下一步工作建議
6.1 逐步加大產業發展資金補貼額度;
6.2 增加中藥材標準化、規范化生產技術培訓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