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8 23:55: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教學職稱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營造和諧氛圍,引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創新的前提和關鍵。有了創新意識,才能抓住創新機會,啟動創新思維,獲得創新成果。創新意識的培養需要給學生營造一種創新的氛圍。
心理學研究表明: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此,教師首先要營造一種 、平等、相互尊重、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敢于標新立異、打破陳規。一旦學生成功,要及時表揚和鼓勵,讓學生體驗創新的喜悅,即使不成功,也不輕易否定,以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實施主體性教育,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主體性教育是關鍵。“主體性教育”旨在弘楊人的主體性,讓受教育者自覺、主動、積極地參加學習和實踐活動,從而形成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推動主體發展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模式。教師要創造機會讓學生互相合作、質疑、分享,平時要注重一題多變的有意識的訓練。例如,當老師講“燃燒與緩慢氧化”時,老師提問:“同學們你們對燃燒現象有那些認識和了解嗎?”同學們發言后,對“燃燒”現象了解了很多。對燃燒能給人類帶來了光明,但同時也會造成災害。
那么,同學們想探討“燃燒”的實質嗎?你們想解決燃燒造成的有關理由嗎?接下來老師就讓學生按著自己想要解決的理由,自我選擇學習方式,30分鐘后老師聽同學匯報學習過程和結果。有的同學看書理解燃燒;有的回憶氧氣性質學習時,說明燃燒的條件;有的通過討論合作的形式,研究設計“燃燒的條件”實驗方案;有的通過小組討論解決了“自燃”是緩慢氧化產生熱量聚集引發的燃燒;有的同學通過組內的討論及老師的交流,了解了防止自燃的策略。這樣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選擇學習策略,獨立、地解決學習中的理由,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另外教師要多設計一些過程開放或結論開放的習題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鼓勵學生從多個不同角度提出合理的方案。這樣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地深思理由,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創新潛能,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鼓勵學生聯想,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
聯想是思維的橋梁,歷史上有不少創造和科學思維難題的解決都得益于聯想。例如,德國化學家凱庫勒在長期研究摸索苯分子結構的過程中,根據人類當時已掌握的有機化學知識很難對苯分子的結構作出合理的假設。直到有一天夜晚上打瞌睡時,在夢中眼前又出現了旋轉的碳原子,碳原子的長鏈像蛇一樣盤繞卷曲,忽然一條蛇抓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轉不停。當他從夢中驚醒時由剛才的夢境產生聯想提出了苯環結構的假說,并通過了實驗證明了這一假設的正確性。
這一化學史上的趣聞告訴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聯想,學會創新。培養創新能力的關鍵是培養學生豐富多彩的想像力,培養學生敢于提出理由、闡述自己的觀點,大膽想、不盲從教師、不盲從書本,教師要多鼓勵少批評,多啟迪少壓抑,使學生保持旺盛的學習 ,在研究、探索中不斷創新。
四、通過趣味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中化學是中學化學剛入門的學科,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在向創新學習的轉變過程中,如何讓學生發現理由,意識到理由的存在呢?化學趣味實驗可以以其獨有的優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其獲得新知。如尋找簡捷的實驗室制O2策略。有的學生首先在KClO3加熱分解的基礎上選擇Fe2O3、CuO等作催化劑制取O2,但此法與原法差別不大,談不上簡捷,也算不上創新。有的學生想到了用MnO2催化H2O2分解制O2,但反應劇烈,不易制約。
有的學生則想到氫氣可用啟普發生器制取,氧氣若也可,豈不是簡捷嗎?于是同學們選擇了反應物H2O2,并開始尋找合適催化劑的探索。學生試驗了沙粒、銅片、鐵片、鋅片、鉛片、錳片、土豆片、豬肝片、銀的粉末等,他們發現鉛片、錳片、土豆片、豬肝片、銀的粉末對H2O2的分解均有良好的催化作用。通過有趣的探索性實驗,學生知道了動物中有過氧化氫酶可能性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設計出了實驗室制O2的簡捷策略(即以Mn、Pt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用啟普發生器制取氧氣)。這類趣味實驗可使學生對某一化學知識及原理得到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其涉及的知識往往超越了學生現有的知識,從而達到培養成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五、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的創新
化學教學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教師應重視“雙基”的教學,我們教學的目的不能停留在對理論知識的掌握上,要用所學知識去分析、深思、解決現實生活及社會中存在的理由,實現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的創新 。
每堂語文課前,花10分鐘左右的時間,開展“每日一說”,每天讓一個學生到講臺上發言,全部實習輪流制,發言的內容可以是發言人當天的所見所聞所感,也可以講一個故事,總之只要是脫稿發言即可,發言的時間為3~5分鐘,一位學生發完言后,再請其他學生來點評,點評可以是學生聽完發言后的感想,也可以是對發言人的評價。開展“每日一說”不僅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表達想法的平臺,還可以鍛煉學生在眾人面前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同時也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鍛煉學生的聽力,并且起到豐富語文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
2.參加演講比賽
演講比賽是一種較常見的活動形式,演講比賽要求演講者在脫稿的情況下,以口語為主加以適當的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在觀眾面前繪聲繪色地講說。演講能夠極大地幫助學生提高口語能力,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膽識。在眾多不熟識的面孔前,大部分學生都會緊張、怯場,不敢大聲說話,而經常性地參加演講比賽能夠幫助學生逐步習慣這種大場面,克服內心的緊張和膽怯。這樣對于職校學生未來就業面試也有很大的幫助,在一般的就業面試中,一些畢業生由于很少在陌生人和眾人面前開口講話,在回答面試官提問的時候,容易緊張,講話支支吾吾、吞吞吐吐、含糊不清,給面試官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平時參加一些演講比賽,對于職校學生來說受益無窮。
3.開展語文知識競賽
知識競賽是一種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有益活動。在職校語文課堂開展語文知識競賽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文學知識的興趣,為學生學習文學知識提供良好的環境。學生為了在知識競賽中取得好成績,就會自覺主動地學習文學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文化素養也會得到提升。
4.開展辯論賽
辯論賽是一種能夠考驗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反應能力等綜合能力的比賽。在平時的職校語文教學中開展一些有意義的辯論賽,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了讓學生能夠積極地投入辯論賽,語文教師在選擇話題的時候,應該多選取一些貼近學生的生活,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話題,例如“讀職業學校是否有用”“職校開設語文課程是否有必要”“畢業是否意味著失業”等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都會讓學生有話可說。
5.編寫小話劇并出演
枯燥無味的寫作課對于提高學生的創作熱情和寫作水平的效果并不明顯。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創作熱情,可以換一種寫作方式,例如,讓學生編寫小話劇,大都數學生肯定都喜歡看電視劇、電影、動漫等,而我們知道,電視劇和電影都是演員依照劇本演出來的,那么如果讓喜愛電視劇、電影的學生自己當編劇又會寫出怎樣的劇本呢?當然,為了降低難度,學生可以試著編寫一些小型的話劇,對于寫得比較好的劇本還可以讓學生排練演出,讓學生在演出中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編寫小話劇,有利于提高寫生的創作熱情和寫作水平,出演小話劇,有利于學生體味自己的創作成果,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
6.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增設一些專業性語文課程
為了提高職校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學校應該重視語文課程的教學和學習,重視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增設一些專業性語文課程,幫助學生提高文化素養和專業素養,例如,開設公文寫作課程、口語訓練班,提高學生的公文寫作水平和語文表達能力,這樣對于學生未來的就業和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1.課程分部。從特性上一般分為理論課程和實驗(實訓)課程兩種;從類型上一般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類。各院校基本都是以學科為中心的模式組織課程教學。
2.課程學時數。課程總學時數平均為3393學時。其中:必修課與選修課的學時比例平均為8.731。理論與實踐比為0.771。
(二)課程分布特點
1.各院校總學時數相差較大。如,總學時最多為4188學時,最少為277時,相差140時。
2.各院校部分課程教學時數相差較大。公共基礎課程,如政治課,校際之間最大相差114學時、英語課相差167學時。專業基礎課程學時數也相差較大。如:人體解剖學,最多為144學時,最少51學時,相差93學時;專業課程存在類似情況,如:全科醫學概論,最多為68學時,最少為18學時,相差50學時;社區預防保健(預防醫學)、中醫學基礎、內科學、外科學等,都存在學時數相差亦較大的情況。
3.必修課和選修課開設門類相差較大,選修課類型復雜多樣。必修課開設門數,最多為39門,最少為18門,相差21門;選修課開設門數,最多者為17門,最少者為4門。
4.基層(社區)實習環節相對薄弱。通科輪轉實習平均41周,其中,基層(社區)平均實習周數僅2周。
(三)主要課程學時分布
就課程設置對于專業培養目標實現的重要性來看,可以分為主要課程和一般課程。根據這一原則,我們把開設院校在8所以上的某一門課程作為主要課程來處理。分析可見,共有主要課程33門,其中:公共基礎課13門,包括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形勢與政策、職業規劃、就業指導、大學英語、計算機基礎、體育、醫用化學、衛生法規、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基礎課9門,包括醫學遺傳學、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人體生理學、生物化學、病原生物與免疫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醫學專業課11門,包括全科醫學、預防醫學、中醫學基礎、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傳染病學、皮膚性病學、五官科學。
(四)與全科醫學、基層醫療衛生工作有關課程開設情況
此類課程,共有18門,僅有社區預防保健(預防醫學)為多數院校普遍開設,開設率為88.10%;其次是全科醫學概論,開設率為35.71%。其他有關課程,如衛生法規、社區常見疾病防治技術、健康檔案管理、社區健康教育技術、農村衛生適宜技術等,開設院校數均在五所以下,說明這些與全科醫學和基層醫療衛生工作密切相關的課程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在這方面,做的比較好的是重慶醫專、浙江醫專、天津醫專、贛南醫學院、海南醫學院、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寧夏醫科大學,這七所學校以培養“全科醫生”、“社區或鄉村醫生”為方向,制訂了課程設置方案,凸顯了先進的教育理念、準確的培養定位和培養目標的針對性。
(五)現行課程設置的特點
1.選修課比重增加。說明各院校都重視學生個性學習需求。
2.人文社科選修課程普遍開設。這對于醫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全面協調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3.課程設置向“小課程”方向發展,這與科技的發展進步、學科門類日漸增加和擴展有關。
4.課程設置標準不一,差別進一步擴大。這與近年來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高校辦學自的擴大有關,各校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上凸顯自身優勢和靈活性、自主性。
二、關于農村醫學教育課程設置的建議
(一)圍繞專業培養目標,合理構建課程體系
結合農村醫療衛生崗位需求,以專業基礎主干課程為起點,合理設置主要課程,發揮骨架支撐作用,同時,合理安排選修課程;合理配置理論與實踐課程比例,加強臨床基本技能訓練,提高適應基層崗位的能力。加強全科醫療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合理開設全科醫學課程。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工程制圖課程的教學內容也在發生不斷的變革,從最初注重畫法幾何演變到如今的注重圖形信息表達。縱觀國內工程制圖課程,以及國內現有的教材來看,我們不難看出,該課程主要包含兩大模塊,分別是:
1.投影的基本知識(點、線、面、體、截交線、相貫線及組合體等)。
2.工程圖的表達方法、畫法及讀圖(剖面、剖視、規范規定的表達方法等、尺寸標注、技術要求等)。其中,相貫線、組合體、剖視、半剖視圖等內容是課程的難點和重點,也是考試的重點。從課程和教材來看,課程的講授順序均為:投影的基本知識→畫法幾何→工程圖的表達方法→工程圖。課程偏重知識的傳授,空間想象能力、圖形表達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而對產品信息表達、設計構型思路、工程規范概念講授較少。對于不同專業而言,對課程的要求不同,課程的重點也不同,因此,課程的難點也不盡相同。以統一的教學方式組織教學,沒有體現學生的專業特點。學生難于建立知識點間有機的連接關系,因此,難以建立工程信息的概念,缺乏靈活應用課程知識的能力。
(二)工程制圖課程安排
工程制圖課程授課一般在32-72學時之間,主要是針對非機械類的專業,如水利工程、土木工程、水文與水資源、電氣、工程管理等諸多專業,課程覆蓋本科專業面極廣。但目前的課程體系對各專業幾乎不作區別、授課內容完全一致且缺乏實際應用。由于學時少,多數學校在課程體系設置中過分偏重點、線、面的投影以及截交線、相貫線等基礎部分,降低了對專業圖樣的要求(大部分課程體系該部分采用機械類的零件圖、裝配圖進行講解);整個課程體系不以工程設計為主線,降低了工程制圖課程的工程性和設計性。由于過于強調基礎部分,不能突出各專業的特點,使學生學習后達不到具備繪制和閱讀相關專業工程圖樣的能力。工程制圖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空間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培養其繪制和閱讀工程圖樣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具有基本的設計思維能力和良好的工程素養。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訓練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創新思維和設計能力的未來工程技術人員,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熱情,是擺在廣大工程制圖課教師面前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二、教學改革的思路
根據21世紀高等教育對人才的培養要求,以創新設計為目標,探索性地建立新的教學體系、教學內容;結合新的教學手段,打破《工程制圖》課程長期以來過分偏重畫法幾何基礎知識、對各專業授課不作區別、缺乏工程性和設計性等現狀,變為強調面向工程、面向創新設計、面向實際應用的圖學課程,成為真正的“工程的制圖”;通過對不同專業采用不同教學內容,達到滿足各專業特定性的要求,讓學習者感受到所學工程制圖知識與自身專業密切相關,同時也為計算機繪圖打下基礎。
(一)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
以創新設計為目標,在課程開始就引入設計的理念。課程增加國內外先進設計理念,特別是創新設計理念。由于目前主要以計算機繪圖為主,對畫法幾何基礎部分要求可適當降低。增加計算機繪圖知識,對目前使用的繪圖軟件,采用普遍介紹與重點使用相結合。普遍介紹目前主要的計算機繪圖軟件,如AutoCAD、3DMax、CASS、PKPM等,重點使用AutoCAD,通過此部分學習,使學生對計算機繪圖有了基本了解,建立了計算機繪圖的概念。調整工程圖部分內容,加強不同專業圖樣的知識,強調創新設計。對各專業相關的標準件及常用件進行增減改寫,介紹一些適應不同本科專業的典型的專業圖例,根據不同專業,使學生能夠繪制、簡單設計和創新與本專業相關的專業圖樣。
(二)教學手段與實踐路線
更新課程網站,利用網絡擴充學生知識面,并進行網上答疑。突出多媒體教學,增加三維實體模型的應用。在課堂教學中輔以計算機繪圖進行工程實例演示,注重對學生設計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按照分析規劃→實踐探索→分析調整→實踐完善的步驟推進。首先與各相關專業工程技術人員接觸,了解各專業工程圖樣的典型結構特征,表示方法,設計過程等內容。分析各專業各年級學生對工程制圖課程的評價,并對國內工程制圖課程有改革經驗的高校進行調研,收集國外工程制圖課程的最新教學材料,選擇有各專業工程背景的圖樣表示作為課程新的內容,收集國外標準、圖例以及專業詞匯的英語表達,融會貫通后寫出教案,進行教學實踐。結合工程背景,培養創新設計能力,滿足不同專業的選課要求。強調工程素質,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項研究能夠使工程圖學的課程體系及內容反映新世紀的教學要求,使課程做到與時俱進,同步發展。
作為新生,學生有諸多的不適應。各院校應以入學教育和適應教育為中心。在這一階段,軍訓是一個很特殊的階段,及早引進養成教育理念,與軍訓活動相結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和行為習慣。中華女子學院在此階段將學生手冊的學習貫徹到軍訓過程中,突出規則意識的培養。在低年級通過開展專業教師“專業知識講座”、高年級“學習經驗交流會”等活動,幫助學生了解所學專業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規劃和指導大學學習生活。這一階段,通過一系列制度的制定和宣傳教育,引導學生認同學校的規則,逐漸適應大學階段的生活。
(二)第二學年:能力提升和養成教育強化階段
經過第一學年知識、經驗的積累,學生群體有了不同層次的需求,為此,要結合學生的差異性需求,開展不同的活動,推動學生能力的提升,強化養成教育。針對不同的群體需求,開展學業輔導,黨課,先鋒骨干培訓班,心理輔導等活動,吸引大家參加,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從思想、心理、行為等多方面熏陶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中華女子學院高職學院從2013年開始成立了積極分子讀書會,要求大家每兩周開展一次活動,既有政治學習,又有專業學習;既有理論學習,又有社會實踐,促進學生實現政治與學業兩種進步,深受學生歡迎。此階段要突出榜樣的力量,強化制度的剛性,獎罰分明,樹立典型,強化學生的規則意識,強化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管理者要以身示范,嚴格遵守和貫徹此前制定的規章制度。
(三)第三學年:實習就業與養成教育深化階段
要結合學生實習與就業的需求,宣傳國家的就業政策,鼓勵學生樹立正確的求職擇業心理,指導學生如何制作簡歷、教給學生求職面試的技能技巧,督促學生有針對性地考取職業資格證書,開展模擬招聘,為同學就業作充足的準備;安排實習帶隊老師,加強與企業的交流和合作,盡量消除同學們因找工作壓力過大所帶來的心理問題;做好學生畢業離校教育等。此階段要突出學生實習就業的需求,通過宣傳教育,把學生的品質、能力、習慣與就業可能性掛鉤,引導學生加深對養成教育的認識,深化養成教育成果。
二、注重設計養成教育的載體及處理好學生共性和個性的關系
(一)以引導為主強制為輔重視養成教育載體設計
精心設計學生習慣養成的載體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的養成教育涉及“知、情、意、行”四個方面,這是一個人成長的所有方面。在認知方面,要以課堂為載體,全體教師參與,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和科學方法的灌輸,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升對認識客觀世界的能力;在情感方面,要以心理輔導、講座宣傳、社會交往等為契機,充分發揮班主任、輔導員的作用,使學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習慣、情感取向;在意志培養方面,以黨課、團課為主要平臺,充分發揮信仰教育對意志養成的先導作用,培養學生敢于擔當、任勞任怨、勤奮努力的意志品質;行為方面,制定行為規范,樹立典型,獎罰分明,并強化自主行為。
(二)兼顧學生共性和個性推動學生健康發展
養成教育重在規則意識的培養和行為習慣的強化,因此對共性的要求多一些。但是,現在也是個性化的時代。因此,要處理好共性培養和個性發展之間的關系,既要有組織紀律性,維護和諧穩定,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學生個性,開展生動活潑、內容豐富的第二課堂,讓學生充分釋放自我,展示個性。不僅達到學生守序的效果,而且又不要泯滅他們的天性,確保學生健康發展。
三、推動全員育人并構建養成教育的檢查、監督、考核、激勵機制
(一)以教育工作管理者為主推動全員育人
養成教育涉及學生發展的全部,從知情意行四個方面來說,要求個人、家庭、社會、學校緊密配合,專業教師、家長、教育工作管理者以及學生本人全面攜手,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學生的環境適應、專業學習、政治進步、人際交往、戀愛求職和人格發展等多方面的困惑,需要各方面力量的配合,引導學生者、監督者,規則教育的好壞,熏陶教育的效果,糾偏教育的強化,都離不開他們。所以,對于輔導員、班主任等教育工作管理者,要強化她們的責任意識,規范管理手段,加強技能培訓,確保養成教育的執行效果。但是同時,也要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實行全員育人,專業教師、家長等也要參與其中。
(二)構建養成教育的配套機制
一個人的成長更需要一套系統嚴格的檢查、監督、考核、激勵機制。制定評價制度對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起著重要的導向和監督作用。中華女子學院高職學院在對學生進行了養成教育宣傳之后,對學生實行量化管理,學生日常的行為表現與對學生的評價、班級小組、班集體評價掛鉤,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養成教育中,注意發揮榜樣的作用,學院每學期都有榜樣明星評選(“學習之星”、“體育之星”、“健康之星”等)。通過獎勵優秀個人、集體,激勵后進,使每個學生在各方面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以規則教育為主結合熏陶教育與糾偏教育來搭建養成教育自我成長平臺
(一)突出規則教育實現三種教育完美結合
要從立規矩開始,從實處、細處抓行為習慣的養成,通過反復的外部刺激、自身實踐和嚴厲的督查使守規矩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立規矩要從入學抓起,新生報到時即可將匯集各種制度、紀律、規定的《養成教育手冊》發給學生,讓其了解大學生活,明確學校的規章制度。同時,也要充分認識到營造氛圍的重要性,使學生時刻受到“好制度”的熏陶,受到“好模范”的感染,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由于高職學生存在的特殊性及不良行為主要是與其生活行為方式和不合理的思想意識有關,因此,糾偏教育,作為養成教育工作的保障性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對于出現的不良行為要及時批評警示,甚至是處分,提醒學生們自由散漫、隨心所欲的行為必將付出沉重的代價。
(二)推動學生自我養成教育
(一)大力開展實習基地建設
學校多渠道與多個相關企業合作成立學生實習基地,雙方就技術革新、企業員工進修培訓、聯合申報科研項目等方面開展廣泛的合作。同時讓學生在最后“1”年到企業頂崗實習,提前熟悉生產崗位工作及企業管理制度,讓學生提前熟悉企業的人際關系交往,同時聘請企業中高級工程技術人員擔任實習指導教師。但是實際普遍存在實習單位落實難的問題。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方面企業出于考慮學生安全及企業生產效率和生產管理秩序等因素,同時企業的現實生產環境與接待能力有限,主觀上不愿接收或不愿多接收實習畢業生。接收也是讓學生看著企業的師傅操作,而學生無法親自操作實踐,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另一方面學生缺少吃苦精神,嫌棄企業廠房或車間環境惡劣,學生主觀上不愿意去,去的學生也經常出現半途而廢的情況。針對這一情況,建議學校與企業就學生安全責任與保險公司簽訂保險合同,減少企業對學生安全方面的顧慮。加大學校與企業的友好往來,推薦優秀畢業生到企業工作。學校可以組織專家對培養企業生產管理進行指導,確實可以為企業解決難題,同時加大專業導師與企業的聯系,專業導師和企業合作,開發合作項目,導師帶學生以做課題的方式到企業參與到企業的生產中,保證學生在企業的實際的動手操作。另外可以鼓勵學生業從事一些業專業性不太強的崗位,比如說銷售崗或基礎性實驗崗。在學生得到鍛煉的基礎上盡可能不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轉。
(二)鼓勵學生開展勤工儉學與社會實踐活動
現代企業不再盲目的追求畢業生的學歷與學習成績,而是更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比如: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習能力、吃苦精神、交際能力、組織能力及是否具有愛心、責任心等。培養學生在這些方面的能力,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如義務支教,義務獻血,義務參與社區服務,爭當社會類志愿者等等。這些活動雖然與專業沒有關系,但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心和社會責任心,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對社會的認知度和對國家人民的熱愛。因此建議學校學生會和團委鼓勵學生成立相關的社團,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
2.鼓勵學生勤工儉學。提倡勤工儉學作為今后高等學校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也是解決學生個人經費困難的一個重要途徑。勤工儉學,不僅可以使學生自力更生,吃苦精神,而且還可以在實踐中得到更多的鍛煉,也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一個途徑。建議學校多提供勤工儉學的崗位,同時也多聯系校外相類似的機會。比如讓學生打掃教室、利用課余時間送外賣、各種兼職等。
3.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在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創業,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建議成立高校畢業生創業資金,積極開展創業培訓,開展大學生創業大賽,設立學生獨立承包的跳蚤市場等。同時積極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科研成果、科技發明、專利等轉化為創業項目。
二、校內實踐
校內實踐也有許多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畢業設計,其次就是鼓勵學生參與各種設計及動手類的競賽項目。
(一)畢業設計實踐教學
本科畢業設計作為本科教學過程中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計劃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了保證畢業生得到鍛煉。可采用如下措施:
1.鼓勵學生自主選題及畢業設計題目多樣化。在大學生畢業設計的選題環節鼓勵學生自主選題,可以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認真查閱相關文獻后確定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然后在指導教師幫助下共同完成。指導教師確定畢業設計題目時注重多樣化,內容包括:鑄造:金屬及合金的熔煉與鑄錠過程及其組織性能研究;塑性變形:有色盡速材料的擠壓;鋼鐵材料的軋制過程及材料的組織性能研究;熱處理:熱處理工藝與合金組織性能關系研究;模具設計與制造:鑄造、擠壓及沖壓模具設計及制造;焊接:材料焊接工藝組織性能研究;模擬:利用專業軟件模擬金屬材在料塑性變形或焊接過程中溫度場及應力場分布等等。每個老師至少有兩到三個不同方面的課題讓學生選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題。并且要求學生在查閱參考文獻后自己制定研究方案。
2.提高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大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高質量是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及綜合素質的有力保證。應通過畢業設計論文開題答辯,中期檢查、評審、答辯等管理制度,對畢業生在畢業設計過程中的選題、開題、撰寫論文、答辯等主要環節進行全過程監控。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充分發揮畢業設計論文環節對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作用。
(二)鼓勵學生在開放實驗室開展創新性實驗
成型專業學生在大四這一年里,除了可以跟著指導教師做畢業設計外,鼓勵學生利用其他時間進行創新性實驗。針對成型及機械類專業開展機械設計大賽、CAD畫圖大賽、金相大賽、焊接大賽、無碳小車大賽、組織分析大賽等等。同時向大學生開放實驗室,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和操作成型實驗室現有的設備。一些簡單易操作的設備(如金相顯微鏡、線切割、磨床、萬能試驗機、硬度計、砂輪機、冷軋機、各種焊機),學生使用前,須對其進行理論及實際培訓,然后讓學生獨立操作,經考試合格后發放使用資格證書,以后在實驗室過程中就可以讓學生獨立操作設備。這樣不僅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可以讓學生了解設備的工作原理及其功能。另外實現資源共享,鼓勵學生根據實驗內容,自主選擇實驗方法和實驗手段,讓學生可以在學校所有實驗室進行實驗,讓學生自主分析實驗結果。
2學院科研平臺現狀
學院現有安徽省紡織工程重點學科、安徽省紡織行業創新服務中心、安徽省紡織面料重點實驗室、安徽省紡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紡織行業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及安徽省紡織科技創新團隊等多個省級以上科研平臺,擁有大批大型分析測試儀器及小試生產設備。各科研平臺設有專門負責人,下設3-5個研究室或實驗室,研究室或實驗室也設有專門負責人。依托這些科研平臺,和大批省內外的紡織企業建立了廣泛的密切的聯系,很多企業也是平臺的合作單位。
3科研平臺在實踐教學環節的作用
3.1為實踐教學提供先進儀器設備
科研平臺擁有大批先進的分析測試設備,將學生的實踐環節從專業實驗室引入各平臺下設的研究室及企業,為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提供更廣闊的舞臺。
3.2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科研指導
學院科研平臺下設多個研究室和實驗室,并形成各自的科研團隊,學生參與科研活動,可以得到不同研究領域的老師的指導,這些指導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3.3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目前在校學生中,很多學生有厭學情緒,特別是對專業課的學習,更是如此,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不知道學習這些知識有什么用,當他們通過參與科研活動,運用所學知識得到一件新產品時的成就感會極大地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
3.4畢業生更能適應用人單位的要求
通過科研平臺的橋梁作用,學生更早地接觸企業,特別是參與一些產學研項目,可以讓學生明白企業到底需求什么樣的人才,促使學生自覺地按照企業的要求來要求自己,有利于他們更好地就業。
3.5促使教師提高科研水平和強化工程背景
本科生進入科研平臺,可以增加科研平臺的活力,本科生的思維更活躍、他們可能會提出各種各樣不局限于常規思維模式的問題,要回答這些問題,指導老師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和生產實踐水平。
4紡織工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水平,構建培養工程意識為主的工程感性認識實踐教學—培養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主的工程素質實踐教學—培養解決工程問題和設計能力為主的工程能力實踐教學這一循序漸進的實踐教學體系[7]。
4.1培養工程意識為主的紡織工程感性認識實踐教學環節
主要通過認識實習,以實驗室和科研平臺現有儀器設備、紡織企業的生產過程為依托,通過指導教師和工廠技術人員講解、演示和操作,使學生對紡織生產系統、產品生產過程及對所學專業有一個大致的感性認識,初步建立“紡織工程”的概念。這個環節擬安排在大二開始至大三第一個學期結束前。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主體,但指導老師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不能忽視,很多學校在這個環節安排的指導老師大都是青年教師,青年教師雖有高學歷,但大多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工程實踐經驗與能力,不利于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為此,學院要求40歲以下青年教師結合產學研合作課題,每個學期至少要到科研平臺合作企業工作兩周以上,并要求企業對青年教師在企業工作期間的表現給予評價和反饋,這樣有利于青年教師工程能力的培養,把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融為一體,使教學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4.2培養動手能力和設計能力為主的工程素質實踐教學環節
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學習的基礎上,學生通過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等環節,全面了解現代紡織工程的原料、工藝流程、生產工藝、生產設備、生產方式、生產管理及生產產品等,獲得紡織工程基本技能和工藝平臺的工程訓練。該環節擬安排在大三第二學期和大四第一學期。該環節安排兩個實踐平臺:紡織工程基本訓練平臺與紡織工程設計訓練平臺。4.2.1紡織工程基本訓練平臺包括紡織材料學、紡紗學、織造學及紡織品設計等主干課程的課程實驗80-100學時;大型漿紗試驗2周;梳棉機、細紗機及布機保全保養實習2周。這個環節擬安排在大三階段。該平臺主要讓學生了解并掌握:(1)各種纖維、紗線與織物的測試儀器、測試方法及測試標準;(2)紡紗及織造的原料、工藝與設備;訓練學生的工程意識、動手能力、團隊合作意識、勞動紀律等工程基本素質。4.2.2紡織工程設計訓練平臺該平臺主要通過大型試紡試織試驗,讓學生通過原料選擇、紡織設備選擇、紡織工藝設計、半成品檢測、工藝調整等環節設計并織造出符合指定要求的織物。在這一過程中,所有的工作要求學生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親手完成。主要訓練學生的紡織設備和檢測儀器的使用和進行工藝設計的工程設計能力。在這兩個平臺的實踐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科研平臺的大型儀器及設備。
4.3培養解決工程問題和創新能力為主的工程能力實踐教學環節
該環節主要以鍛煉專業技能、培養大工程觀和解決工程綜合問題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為目的。擬安排在大三以后進行,讓學生結合所學過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開展設計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并通過并通過自主設計、制造,完成創新產品的開發,鍛煉產品制造系統的總體意識和大工程思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該環節安排三個實踐平臺:紡織工程系統訓練平臺、紡織工程創新訓練平臺及產學研合作平臺。4.3.1紡織工程系統訓練平臺主要通過畢業設計,讓學生熟悉工藝和產品設計的流程、掌握工程設計方法,樹立大工程意識,鍛煉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和工程綜合能力。設計課題可以選擇現代紡織工廠設計、紡織產品仿制及改進與創新、新型紡織產品開發等。畢業設計是對大學四年學習的總結和對知識應用能力的訓練,是對本科生進行工程能力系統訓練的重要途徑,在安排畢業設計時,教師要嚴格做到一人一題。4.3.2紡織工程創新訓練平臺利用科研平臺優勢,學院將開放實驗室與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如學校與蕪湖市創新與專利發明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紗線設計與面料設計大賽等)等結合,每年組織學生申報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為學生配備導師,導師指導學生撰寫申請書、制定研究方案、完成研究內容、總結研究成果。學院要求各科研平臺下屬研究室的老師均要指導學生參加各種大賽和項目的申報,并將指導學生的情況納入學院的年終考核。近兩年學院學生參加各種大賽獲獎六十二項,獲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四十一項。4.3.3產學研合作平臺利用大四前的暑假和大四的寒假,讓學生參與教師的橫向課題,并安排學生進入相關企業,參加實際頂崗生產實踐活動。由于企業環境有學校實踐環境無可比擬的優勢,學生提早接觸企業,能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思考和創新的潛能,有助于學生學會與人共事,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縮短了學生畢業后適應社會的過渡期,同時也可拓寬畢業生的就業渠道。
2.自上而下地轉變重科學輕人文的觀念。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存在著重科學教育輕人文教育的傾向,這種觀念影響到高校的學科建設、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也影響到在校生的學習和發展。在當今這個經濟高速發展、競爭空前激烈的時代,學校和學生都更多地表現出實用主義和急功近利的傾向,重理工輕人文、重實用輕修養,很難在高校中形教育應有的氛圍。在這種情況下,文學教育依靠一些政策的支持,雖在高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卻未能真正引起關注,很多時候成了點綴性的課程。要想真正發揮它在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作用,需要高校體制內自上而下地提高對文學教育的重視,學校提供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如從課時保障、師資配備等方面給予充分的重視,為文學教育提供優厚的環境。在教師層面上,也要轉變觀念。把承擔文學教育課程看作是重要的工作,努力探索適合自己所在學校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在學生層面上,要增強學生學習文學課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
近年來,隨著思想和人才培養觀念的轉變,文學教育課程作為素質教育課程的一部分進入了人才培養計劃,并加以實施。對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就文學課程體系而言,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影響著它功能的最大限度的發揮。除大學語文外,各高校開設的文學課程,一般都采用相關教師申報什么課程就開設什么課程,這樣看起來開設的課程不少,但實際上是雜亂無序的,缺乏體系性和科學性。從教師角度而言,某一學期開不開設自己承擔的文學教育課程視自己完成教學工作量的情況而定,因此,有些培養計劃中的課程,在某一學期卻不能真正開出,影響了課程體系的完整性。從學生角度而言,一般學校規定選修的固定學分,如筆者所在的學校規定文學類選修是6學分,即選修兩門文學類課程即可。這樣學生對文學課程的選擇也是十分有限的,同樣造成了課程體系的不完整。由于上述原因,表面上看起來文學教育課程不少,但對培養學生的文學修養、人文精神、綜合素質卻不能產生應有的作用,所以,要對文學的課程體系進行優化。在考慮課程體系優化問題時,首先要解決缺乏統一性的問題,要求凡承擔文學教育課程的教師,必須保證每學期都會開設課程以供學生選修。在此基礎上,學校根據科學性和需要性的原則,對文學教育類課程進行以下三類課程的優化設計。
1.知識類課程。此類課程以使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培養綜合素質為目的。開設中國文學概論、西方文學概論,輔助開設中西文化比較類課程。讓學生了解中國文學、文化,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時在中西文學文化的對比中,更好地思考中國文化的精神與品格,優長與缺陷,更好地確立自己的文化人格。
2.鑒賞類課程。此類課程開設的目的是使學生感知和體驗文學作品,提升文學鑒賞能力、審美感受能力,培養人文精神。可開設古代詩詞欣賞、古代散文欣賞、現代小說欣賞、現代詩歌欣賞、世界名著導讀等課程。這些經典作品是美的存在、是人文精神蘊含豐沛之所在。學生通過閱讀、欣賞、感知、體驗可以獲得美的熏陶、情感教育以及人文精神的培養。
3.能力訓練類課程。此類課程以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為目標。可以開設寫作課程。在課程中學生可以進行文學寫作、新聞寫作和論文寫作的訓練。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國大學生表達能力整體不高,特別是理工專業的學生。寫作訓練可以強化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同時,寫作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按照上述三類設計具體課程,使高校文學教育課程具有比較科學完善的課程體系。在此基礎上,各院系在課時性質、學時學分等方面進行優化,文學教育類課程會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三、優化文學教育課程教學方法,適當使用現代教育技術
教學不是單向傳播體驗的過程,而是一種雙向傳播交流活動。針對非語言文學類專業開設的文學教育課程,教師要在短時間內向眾多學生傳授大量文學知識,往往采用簡單省時的講授法,成為“填鴨式”教育。這導致師生間缺乏交流和溝通,使學生興趣下降,也未能達到文學教育課程開設的目的。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優化教學方法。除講授法外,筆者認為,要在文學教育的課堂上廣泛采用啟發式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并適當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1.啟發式教學法:我國最早的教育家孔子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其大意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他。這雖是古老的教學方法,但對目前的文學教育教學而言,它可以改變“以講為主,以講居先”的格局,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積極探索精神。如在講授先秦散文時,經常選的篇章是來自《左傳》的“段于鄢”,其中分析鄭莊公人物形象是重點。梳理完課文后,教師可拋出一個啟發性的問題:母親姜氏想讓共叔段代替莊公為國君,你覺得兩兄弟誰更適合做國君?同學們陷入思考,一會兒,開始踴躍發言,大家共同認為共叔段無才無德不適合做國君。對莊公的認識發生了分歧,有的同學說莊公趕走弟弟、幽禁母親,不仁不孝,不適合做國君。有的同學說莊公行事老到、善于謀劃,具有政治家的素質和風范,適合做國君。針對分歧,教師講述了春秋的諸侯爭霸的時代環境,引導大家分析在這樣的時代作為一國之主應具備怎樣的素質和才能。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變得饒有興味,更好地體會了莊公這個形象。
教學機智并不是無法解讀的秘密,它是有內在規范性與規律性的。它也不是教師個體自發、無意識發展的結果。它是可以有意識地培養的。
一、教學機智的內涵
《教育大辭典》中對教學機智的定義,是指教師面臨復雜教學情況時所表現的一種敏感、迅速、準確的判斷能力。馬克斯?范梅南認為:教學機智是指瞬間知道該怎么做,是一種與他人相處的臨場智慧與才藝,國內有的學者的定義則更加簡潔明了,認為教學機智是應變處置的藝術。
教學機智是教育智慧的外現,教育智慧的對象是現實性的,智慧成長的方式是實踐性和行動性的。把教學機智看做是某種能力,是對它的一種不恰當的抽象。綜合以上認識,本文中的教學機智采用“教學機智是一種應變處置的藝術。”這一內涵界定。與此同時,筆者同樣認為:教學機智是成熟的心智技能與執行力的綜合體。
完整的教學機智包括主動的教學機智和被動的教學機智。被動的教學機智是指在處理難以預料的事時,疏導沖突,消弭矛盾,從而使教學恢復到正常的狀態。主動的教學機智是指教師并沒有受到意外問題的責難,因情境觸發,突生靈感,并立刻行動,使課堂情景更加靈動,充滿活力。
二、小學語文教師教學機智的必要性
近年來,小學語文教師的師資隊伍發生了新變化。高等院校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畢業生、非師范畢業生與碩士畢業生加入到小學教師隊伍。小學語文教師的學歷層次提高,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但社會實踐經驗相對匱乏。而教學機智是一種實踐智慧,動態生成于教師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所以,面對復雜多變的教育情境、活潑好動的學生,語文教師的應變處置能力還很稚嫩。
小學生的可塑性強,正處在性情、人格、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也正處于培養其健康的心態和健全人格的最佳時期。小學教師身負重任。在看來:小學教師的責任比大總統還大。而教學機智以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提高教育教學實效、優先考慮學生幸福、巧妙化解分歧與沖突為顯著特征。一個充滿教學機智的小學教師,勢必會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和積極的作用。
三、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機智的運用上的不足
(一)脫離情境
語文教師可能有一段時間感覺自己并不像一名真正的教師。有些語文教師是以非介入的心態做事,而不是全力以赴,努力發揮自己的潛能和特長,結果錯失難得的教育契機。他們出離課堂情境,心思游蕩,成為課堂教學的旁觀者,顯現出了某種不作為。每一節課,對學生和教師來說,都不會有重新再來一次的機會。每節課,語文教師都應認真對待,都應是一個精彩!
(二)懲處不力
小學生的失當行為有吵鬧、打架等,“惡作劇”是其中最常見的失當行為。這種顯性的沖突,對課堂教學秩序的影響最大。學生的這種行為往往弄出很大的動靜,使教師不能回避,迫使教師去直面解決。語文教師往往沒有有效的懲戒方法,是處理這類問題失敗的根源所在。譬如語文教師往往容易發急發怒。有的語文教師則可能花上很長時間來處理這些問題,耽擱了正常的課堂教學進程。奧地利教育家貝多爾叮囑教師不可以忘記:只要在健康氣氛中解決的沖突,便會具有教育價值。
(三)被動應對
語文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尚不嫻熟,在課堂上,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對教材的講解以及課堂教學流程的順利推進上。這樣子就容易忽視課堂上學生的情緒、情感、認知狀態。結果,語文教師不能敏銳捕捉到學生神情、姿態等反饋的信息,疲于應對班級里頻發的狀況。
(四)情緒易失控
小學生對周圍的一切未知充滿了好奇,天真、活潑,惹人喜愛。所以,一般沒接觸過實際教學的人通常很難理解下面這樣的情境:一個平時性情溫和的年輕女教師會被小學生氣得賭氣離開教室。
四、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機智養成的建議
(一)更新教育觀念
語文教師在思想、理論上的完善、成熟的認識是擁有教學機智的第一個層次。思想達到一定的高度,行動才能跟進。
(二)訓練思維習慣
常規和習性常常會被人們認為是不變通和枯燥的跡象。但是,這些沒有受到批判性反思的習慣本身并不是沒有道理的或者從教育學上應該受到責備的。事實上,優秀的教師會表現出源于仔細反思并長期形成的良好習慣。我們實際生活中的行動并不總是需要瞬間的、批判的、理智的反思。好習慣能影響教師一生。思維包括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思維通常指邏輯思維。思維習慣讓你以獨特的視角去看待現實,而心理暗示可以改變自己的思維習慣。下意識地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做一個陽光的教師。訓練思維反應品質,換個思路激勵學生,保持良好的習慣,這樣會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知常用策略,重視教學語言機智
一、職業學校中文教學要突出職業特色
(一)依據專業特點增加教學內容
以往的職業學校的中文教學,無論是教材選擇,還是教學內容的安排,抑或是教學方式的選擇都是由全校統一安排的,這樣的教學模式,并沒有產生很好的教學效果,恰恰相反,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下,教學效果不僅不好,反而非常差。職業學校的中文教學必須要突出職業教育的特色,那么,到底應該如何突出這種特色呢?首先,必須根據學生所學的專業和工種的不同,來更換適應的教材。其次,要根據學生需求的不同,來調整教學比重。職業學校的中文教材中除了必須有的實用文體和交際應用外,還應該根據專業特點增加一些應用教學,比如財會類專業可以增加一些調查報告、計劃、總結等文體教學內容,銷售類專業的可增加演講、辯論等教學活動。這樣可以讓學生對以后所從事的崗位特點有個更全面的了解,對學生以后的發展很有幫助。
(二)走近學生,了解學生,以多樣的教學風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改革首先要改變思想,教師要樹立一種思想:文化是為專業服務的,只有認識到了文化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地將文化教育落到實處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走近學生,了解學生的專業特點、專業技能,以及將來就業的要求等,然后在教學中結合實際,突出實用性,彌補學生的不足。傳統的中文教學,教學內容繁多,教學手段老舊,很多學生對這種枯燥的講授,感到索然無味,所以在課堂上表現的不積極,課堂參與性不高。可見,這種教師講――學生聽――上課抄――下課背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合現代學生的需要,也不能滿足現代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我們必須更新教學手段,以多樣化的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自主教學就是一種可行的教學模式,符合現代教學的需要,倍受師生的青睞。再比如,教師還可以開辟第二課堂,讓學生在參加實習之后,寫一份實習報告,寫一寫自己的收獲與體驗,反思一下自己的不足,肯定自己的進步,這樣的方式有助于促進學生開拓視野和和增強實用技能,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二、目前職業學校中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編制不合理
當前,職業學校中文教學的教材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狀態,雖然不同的教材所摘錄的內容不同,但是它們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教材內容大體分為閱讀欣賞、實用文寫作、應用寫作和口語交際這三個板塊。筆者以為,中文教材的選用應該“因地制宜”,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學生的特殊需求,進行編寫。現行的中文教材,大部分選錄的文章作品都是以閱讀欣賞為主,文本內容比較狹小,知識面較窄,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眾所周知,閱讀是中文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課堂上的閱讀時間是極為有限的,既然課堂上的閱讀時間如此寶貴,那么我們就更應該好好利用起來。教材上提供的閱讀材料有很強的局限性,我們應該選擇選錄一些包括歷史、地理、哲學、日常生活相關話題等在內的一些作品,在原有的經典作品上進行拓展。
(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
很多學生認為,中文課程屬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質的課程,實用型不強,所以覺得中文課的學習并不重要,因此,對中文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也不高。在職業學校教育中,中文課程不屬于專業課程,而且中文課的教學手段一直沿用傳統老舊方式進行教學,課堂上沒有活躍的氣氛,自然,也提不起學生的興趣。所謂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正因為如此,學生對中文課的學習也不重視,導致教學成果也不夠理想。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努力提高中文課教學的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職業學校中文課程教學改革
中文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我們在日常交流中,天天都要和中文打交道。職業學校的中文教學應著重體現“實用”二字,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中文的實用性教學,教會學生學以致用。
(一)注重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
未來社會需要那種“出口成章”,能夠與人進行有效溝通的人。一個人具有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可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在學生以后的求職過程中和以后的職業發展中至關重要。比如說,在給酒店管理專業教學中文時,就可以將口頭表達訓練課變成一堂酒店管理課來進行教學,酒店管理的專業具有服務型的特點,所以我們更需要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創設出一定的情景,然后由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一場角色表演,教師扮演客戶,學生扮演酒店經理、酒店管理人員等,這種教學活動不僅能夠有效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和溝通能力。此外,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還有很多其他的教學手段,比如說,話劇表演,辯論賽等等,通過這些形式多樣的活動,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強化實踐能力
中文教學的目的簡單就是讓學生學會使用中文,那么教學過程中就應該多注重課程實踐,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比如說,給市場營銷專業教學市場調查包括應用文體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簡單的介紹下調查報告格式和要求,然后給學生安排一項實踐活動,讓學生就某個新型的產品營銷展開調查,學生自己去考察市場,看看該產品是否有市場,同學們調查完之后,再寫份詳細的調查報告,最后帶到課堂上來進行交流。實踐活動的開展不但激發了學生對中文學習的興趣,還提高了學生的中文的運用能力,為其將來走向崗位后能熟練運用中文為職業服務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