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科學的翅膀飛匯總十篇

時間:2023-02-12 10:01:5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插上科學的翅膀飛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插上科學的翅膀飛

篇(1)

1.展開豐富的想象,寫一個科幻故事。

2.能將頭腦中天馬行空的想象有條理地記錄下來。

?教學重難點

展開豐富的想象,寫一個科幻故事。

?教學策略

1.習作前:創設習作情境。

2.習作中:搭建寫作框架。

3.習作后:注重交流評價。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交流印象最深的科幻故事,感知科幻故事的特點。

2.大膽設想故事,描述神奇的科幻世界。

3.將頭腦中天馬行空的想象有條理地記錄下來。

?教學過程

一、

交流導入,暢談故事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老師曾看過一部科幻小說《小靈通漫游未來》,書中作者葉永烈幻想的事物,有的現在已經變為現實了。如小說中提到的下棋機器人,現在已經有了。

課件出示:

2.回憶交流,暢談故事。

(1)提出問題:你印象最深刻的科幻故事是什么?故事里寫了哪些現實中并不存在,卻看起來令人信服的科學技術?這些科學技術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設計意圖】用《小靈通漫游未來》中寫到的下棋機器人導入,無疑會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接著,引導學生暢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科幻故事,為后面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打開思路,大膽想象

1.熱身練習,引導想象。

(1)提出問題:如果你的大腦可以直接從書上拷貝知識,如果你擁有一個背包飛行器,如果你用時光機穿越時空回到恐龍時代……你會做些什么?

(2)讓學生選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展開想象。課件出示思維導圖:

課件出示:

過渡語:讓我們寫一個科幻故事,把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記錄下來。

2.討論交流,大膽想象。

(1)提問:在你的筆下,人物的生活環境是怎樣的?他們可能運用了哪些不可思議的科學技術?這些科學技術使故事中的人物有了怎樣的奇特經歷?

(2)提示:放飛想象,你想到了哪些不可思議的科學技術?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

課件出示:

(3)鼓勵學生打開思路,大膽想象:人物有怎樣奇特的經歷呢?課件出示例子:

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有了熱身練習的基礎,這個環節就讓學生天馬行空地自由想象:你想到了哪些不可思議的科學技術?老師依然采用思維導圖,拓展學生的思維。每一個聯結點都可以成為另一個中心主題,再向外發散出無數個關節點。例如,假如擁有恒溫衣服,接下來的奇特經歷可能是火場救人、去南極探險、潛水、登珠穆朗瑪峰等。學生打開了思路,想象的世界便無限廣闊。

三、

讀寫結合,領悟寫法

1.了解科幻故事的基本特點。

(1)回顧學過的課文《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思考:科幻小說的三要素是什么呢?

明確:科學、幻想、小說,對應的就是科學性、預言性、文學性。

科幻故事和科幻小說有很多相同之處,我們推測一下:科幻故事的三要素是什么?

明確:科學、幻想、故事是其三要素,即科學性、預言性、故事性。

(2)重點講述科幻故事的“故事性”:強調故事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

課件出示:

科學——科學性:基于現實

幻想——預言性:大膽幻想

故事——故事性:生動和連貫的情節

2.引導學生回憶課外閱讀的科幻故事或科幻小說,領悟寫法。

(1)引導學生回憶:同學們在課外一定閱讀過科幻小說或科幻故事,想一想:哪篇故事的寫法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小組交流討論。教師相機從“科學性”“預言性”“故事性”等方面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首先,回顧學過的課文《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意在促進知識遷移。接著,引導學生回憶其他科幻故事或科幻小說,領悟寫法。

四、

范文賞析,編寫提綱

1.課件出示提綱及范文:

設下懸念,引人入勝。

第一次乘坐飄行車

葉永烈

“小燕也會開汽車?”我可真的不敢相信了。

“這汽車,誰都會開。小靈通,你只要跟我學一分鐘,保證會。”小虎子說道,“在我們這兒,飄行車簡直像鞋子一樣普遍,幾乎每家每戶都有飄行車,每個人都會開這玩意兒。”

“小靈通,你還是先跟我學吧!”小燕讓我看她面前的操縱板,說道,“你看看這操縱板,就明白一大半了。”

運用插敘,襯托這輛車的先進性與智能化。

提到小虎子在看電視,既照應了前文,又寫到了高科技產品“小盒子電視機”。

我湊近一看,只見淺綠色的塑料操縱板上,寫著:開關、速度、高度……

小燕告訴我:“開車的時候,你把第一個開關朝左一推,車子就開動起來了。你再調節好速度和高度。以后,就只要管管方向盤了,向左拐彎時,把方向盤朝左轉,往右轉彎時,將方向盤往右轉。”

往常,我愛坐在司機旁邊,想學學開汽車。可是,司機的座位旁邊,總是寫著“開車時請勿與司機談話”。所以,一開車,我就靜靜地坐在司機旁邊,不敢問一句話。可小燕開車時,只顧跟我講話,我真擔心,車子可別出事故。

正想著,迎面來了一輛飄行車,與我們的飄行車頭對頭,幾乎要撞上了。我大吃一驚,還沒來得及喊出口,那輛飄行車從我們的頭頂上飛過去了。

小燕笑著告訴我:“你只管放心,一百個放心!坐飄行車,非常安全。即使司機閉上眼睛開車,也不會闖禍。因為飄行車裝有自動避撞裝置,一遇上對面有車子開來,它就會自動向左拐,而對方的車子也會自動向左拐,不會撞上。有時,突然對面出現一輛高速行駛的飄行車,來不及躲開,其中的一輛飄行車就會自動加大氣流,從另一輛飄行車上面飛過去。”

“如果飄行車掉到河里或者撞到山上,怎么辦呢?”我還是有點擔心。

“沒關系,飄行車在水上也能飄行,還能爬山。”小燕一邊說著,一邊故意讓飄行車離開了公路,開進一條小河,然后再沿著河岸爬上去,重新回到公路上。

我跟小燕很快就熟悉起來。我發現,她現在也像小虎子似的,很喜歡講話。只不過她在陌生人面前,才一言不發罷了。

這時,我想起了小虎子,他怎么一聲不響呢?回頭一看,原來他在用那小盒子電視機收看文藝節目,正看得津津有味呢。

結尾描寫了飄行車的透明車殼,以及車內的空調。

語言描寫給讀者身臨其境的感覺。

一系列的動作描寫讓氛圍緊張起來。

通過實驗,二手煙的危害顯而易見。

不愧是殺手锏,一招“制敵”,也看到了爸爸對家人的關愛。

飄行車的整個車殼,像水晶一樣透明。坐在車里,外邊的景色像放電影似的,從身邊溜過去。太陽光雖然透過透明的車殼,直射到我的臉上,卻并不覺得熱,大約那車殼是用會吸熱的透明塑料做的。車里還裝有小型冷氣機,非常涼爽。

總評:故事以“我”第一次乘坐飄行車的內心變化為行文的線索,條理清晰。故事的語言描寫出色,“我”、小燕和小虎子之間的對話體現了人物的特點,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2.學生編寫提綱,寫好提綱后,同桌互相交流、評議:是否體現了科幻故事的三要素(科學、幻想、故事)?

【設計意圖】古人繪畫,有“胸有成竹”之說,我們寫作文前也應該做到胸有成竹。出示提綱和范文,讓學生欣賞,接著讓學生學習列提綱,就是為了讓學生在寫作文前做到心中有數。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生根據提綱完成作文。

2.展示習作,師生評議。

3.修改習作。

4.和同學交流,看看誰寫的科幻故事奇特而又令人信服。

?教學重點

學會欣賞作文并進行自我修改。

?教學過程

一、

動筆起草

1.啟發談話:作文時,有了提綱的約束,按“計劃”行事,寫起文章來就容易做到一氣呵成,寫出的文章就容易達到有中心、有條理、有重點等要求。

2.學生獨立完成習作,教師巡視,相機對寫作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

3.提醒已經完成習作的同學嘗試修改習作,其他的同學加快寫作的速度。

【設計意圖】每個學生的情況都會有所不同,我們要做到“因材施教”。對寫作有困難的同學予以指導,對速度慢的同學加以提醒,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二、

指導修改

1.啟發談話。

有人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托爾斯泰說過:“必須永遠拋棄那種認為寫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這還不夠。”古往今來,凡是文章寫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下過功夫。習作初稿寫好以后,我們還要反復修改完善。

2.指導自改,提示修改方法。

課件出示:

修改步驟:

l

自讀。

l

自改:“換”拗口、意義不明確的語句,“調”前后紊亂的語序,“添”一些具體內容,“刪”多余的內容。

l

自查:對照本課的習作要求,看內容是否奇特而又令人信服。

3.互改習作。

同桌之間或小組內同學之間互相修改。

4.課堂交流。

(1)說一說修改自己作文的過程和體會。

(2)講一講修改他人作文的過程和理由。

【設計意圖】“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這是《語文課程標準》中第三學段(5、6年級)提出的關于習作的目標。本環節要著重注意兩點:一是指導修改方法,讓學生知道怎么修改作文;二是通過自改、互改、交流,培養學生自覺修改作文的習慣。

三、

評價欣賞

1.交流展示。

教師引導:你的習作通過自己幾次修改,一定有許多精彩之處。請你將自己習作中的精彩之處讀給同桌或小組里的同學聽聽,和他們一起分享你的成果。還要簡單說一說這些句段好在哪里。

2.班級評賞。

(1)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優秀習作或片段組織學生評賞。

將習作展示在多媒體課件上,讓學生念出來。組織學生評一評,并說明理由。

(2)分組交流自評,暢談習作收獲,分享習作成果。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發現作文的精彩之處,并念給大家聽,增強寫作自信。在班級展示學生的優秀習作或片段,讓學生體驗習作的樂趣,并熱愛寫作文,從而更加努力地寫好作文。

四、

課后展示

1.將優秀習作裝訂成冊,并傳閱。

2.將優秀習作張貼在“作文園地”,供大家欣賞和學習。

3.將優秀習作推薦給少兒報刊,爭取發表。

4.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習作向學校廣播站或學校文化長廊投稿,力爭展示。

5.鼓勵學生把這篇作文編入自己的優秀習作集。

【設計意圖】學生寫完了作文,并不等于作文課已結束。還要創造更多的機會,提供更多的平臺展示學生習作。課后的作文展示是作文課的必要延伸,它的作用是巨大的。學生的習作得到發表或展示,他(她)就十分自豪和自信,從而更加努力地閱讀和寫作,寫出更好的作文。同時,對其他的同學又是一種鞭策。

?教學反思

本單元的習作目標是“展開想象,寫科幻故事”,下面就從兩個方面來談本次教學設計如何達成單元習作目標:

1.如何展開想象?

篇(2)

在以往教學中,教師通常會布置學生預習新內容,學生往往是把書看一遍,抓不住重點,更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預習效果不是很理想。有了導學案,學生就會有章可循。通過閱讀課本、查閱資料,完成自主學習部分的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首先通過同學互助解決,互助方式一般采用先與同桌討論,若不能解決,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甚至可以組間解決。仍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可留到課堂上和老師一起來處理。

例如,我們高二化學組在上電解這一節時,自主學習部分我們設置了這樣一些問題:(1)什么叫電解?電解過程中能量怎樣變化?(2)何為電解池?請你畫出電解氯化銅溶液的裝置圖,并說明電解池的基本構成。(3)什么叫陰極和陽極?各極發生何種反應?各電極電子轉移情況怎樣?(4)請寫出電解熔融狀態下氯化鈉的電極反應式及電解總反應式。(5)電解氯化鈉溶液與電解熔融狀態的氯化鈉產物一樣嗎?你能預測一下電解氯化鈉溶液的產物嗎?

對于這些問題,有的較為簡單,學生通過預習看書就能答上來,如第1問。而對于第2、第3問稍微有點難度,基礎不太好的學生可通過小組交流來解決。第4問綜合性強,學生可通過小組及組間合作來解決。通過自主學習,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可解決大部分的問題,節省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

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對課前完成的自主學習部分的內容進行展示。小組成員的發言應代表整個小組的意見,展示可以使智慧共享。展示時要做到大膽、大聲、大方,面向聽眾,興致高昂。對學生展示的結果,其他小組成員可以提出質疑,也可以加以補充完善。通過展示鍛煉了學生,通過展示教師了解了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展示中點評互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興趣,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的狀態,課堂“活”了起來。

三、課堂上的合作探究

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重點難點知識進行合作探究,完成對重點難點的突破。把重點難點知識設置成問題,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討論來理解知識,掌握知識,這是很多教師采用的辦法。因此,教師設置問題的質量尤為關鍵。預設的問題過于簡單,則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太難,學生討論不出來,打擊學習的積極性,浪費課堂時間。因此,問題的設置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設置的問題要面向大多數

如果一堂課只是為了讓少數幾個基礎好的學生“吃得飽”,而大多數學生“咽不下”,這樣的課堂不會是高效的課堂。

2.設置的問題要有梯度

設置問題要遵循學生的思維特點,由淺入深。如針對電解這一節,我們設置這樣的問題:(1)電解前氯化鈉溶液中有哪些離子?(2)通電后離子如何移動?(3)哪些離子在兩極發生變化?發生什么變化?(4)電解的總反應方程式是什么?通過把問題進行分解,層層推進,調動學生的思維。

3.設置的問題要留有思考空間

如在學習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概念時,讓學生舉例說明什么叫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可以讓學生深入思考這兩個概念,思維會更有深度。

我們還要注意課堂上的生成性問題。所謂生成性問題,就是指在教師與學生及學生與學生對話、碰撞的過程中,超出教師預設方案的新問題、新情況。對于這些問題,教師應加以引導,這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與思考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四、教學目標的反饋矯正

為檢查教學目標的落實情況,設置檢測題是常用的方法。設置檢測題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題量不要太大。2.題目不要太難。3.設置習題時應分層次、有梯度。通過本環節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教學目標的掌握情況,以便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補救措施。

篇(3)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章標識碼】B 【文章編號】1326-3587(2012)07-0140-01

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育必須關心所有兒童的最充分的發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課改的全新理念帶來了全新的課堂教育生活。《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作為教師,要努力鉆研教材,創造性得運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巧設教學環節,把幫助學生建立數感作為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落實到具體課堂教學過程中去。

一、讓學生在生活體驗中學數學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就在生活中,數學是生活的一面鏡子,它折射出生活中數與形的奪目光芒。新的課程理念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因此,數學教學應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學習活生生的數學知識,是小學生構建數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同時,在生活中妙用數學知識的趣味性來展現知識,在課堂中以生活中的普通常識為起點,把發生在他們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納入到課堂中來,都會引起其極大的興趣,與其產生共鳴。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這節課時,先請學生看一段購物情境的錄像,然后結合實際說一說你對人民幣有哪些了解?雖然買東西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事情,但是把它提到課堂中來,就大不相同了。孩子們很感興趣,學習熱情很快就被調動起來,從而很自然地進入新課。而且,購物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由此他會很自然地聯想到自己的生活實踐以及相關知識,提到買東西,孩子們自然會想到人民幣,提到人民幣,孩子們又聯想到了其他一些關于錢的知識,如:各國的錢是不同的,錢的產生及其發展,如何辨認真假等。

可見,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具有形象性和啟發性,它能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增強學習動機和學習信心,不僅有助于引導學生進入數學情境,也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二、轉變教育觀念,改變教師角色

《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但這種主導并不是“包辦代替”。我們反對用教師的演示代替學生動手操作;以教師的講解代替學生的合作交流;用形成的結論來代替學生的探索活動。例如:在教學“7的分與合”時,教師提問:“把7根小棒分成兩堆,一共有幾種分法?”學生通過擺一擺、分一分等操作活動,能很快得到6種不同的分法。這種做法容易在學生頭腦中形成鮮明的表象,再經過師生共同的分析、綜合,能有條理地概括出7的分解與合成。又例如:教學“常見的百分率”時,我首先組織學生開展扔沙袋打靶游戲,請學生算一算自己打靶的命中率,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口算競賽,請學生算一算自己口算的正確率,最后請學生算一算,今天本班學生的出勤率。通過學生自主探究、驗證、總結、觀察和思考,學生不僅能發現表中蘊含的規律,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參與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對知識的掌握比老師硬“灌”進去的印象要深刻得多,有利發展學生的創造性。

三、聯系“生活情境”,進行教學

數學知識具有高度抽象性,這與小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產生矛盾。于是在抽象的教學面前許多學生感到無能為力,從而產生恐懼感。為了消除學生學習數學的畏懼心理,我們在教學時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努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表演、思考、交流,從而切實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例如:數學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概念和定律是教學中的難點,往往不易教得透徹。但如果我們把這些知識同實踐結合起來,效果就會大相徑庭。

在教學“加法交換律”時,我首先讓學生根據第一組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這兩個條件編一道加法應用題,并列出算式計算。學生很快編出:“第一組有男生8人,女生6人。一共有多少人?”我隨著學生的敘述,把算式寫在黑板上。之后,我又讓第一組的男女生調換座位,根據調換座位的情況再列一道加法算式。學生邊說我邊寫。這時,黑板上出現:

男生人數+女生人數=第一組人數

8+6=14

女生人數+男生人數=第一組人數

6+8=14

教師引導學生,看誰能發現什么規律?學生都睜大眼睛,稍加思考,便得出這樣的結論:座位調換了,但總人數不變。教師進一步提示,學生迎刃而解,終于明白了其中道理。總結得出“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一個十分抽象的加法交換律,就這樣由感性到理性的引導過渡,使學生輕而易舉地掌握了。

四、數學教學中的情感因素

篇(4)

現代教育技術可以集文字、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等于一體,把枯燥乏味的材料變成活躍的動態畫面,給學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如對《林黛玉進賈府》一課中王熙鳳的人物形象分析時,課前我先讓學生觀看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王熙鳳出場的一段視頻,直接刺激學生的感官,加快學生感知和理解的過程。然后,再通過多媒體課件插入王熙鳳相應的照片,讓學生們通過視頻和照片加深對王熙鳳這個人物形象的印象,進而分析和理解。最后,在課程結束時,再以一段《聰明累》的歌曲視頻來進一步渲染。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減輕了學生直接進入書本學習而難以理解的負擔。

二、信息化教學給學生提供了巨大的學習平臺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學生不再滿足于課本上的知識,而是更傾向于在課堂之外通過互聯網和多媒體來獲取學習知識。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布置的作業并沒有個體的針對性,學生回到家中只是完成作業,不能滿足全部的需求,而多媒體和互聯網則正好彌補了這個不足。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多媒體等方式有針對性學習或彌補自己在課堂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推進,自主學習方式更受到學生們的青睞,進而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方式。例如教師把ipad的內容傳到白板上,用ipad對所準備的語文知識進行講解。之后,通過WPS將準備好的PPT講義同步傳到ipad上,用WPS的共享播放傳屏到學生的移動設備上。在課堂內容講解結束后,再打開問卷星,將提前準備好的問題投射到白板上,學生們用自己手里的設備答題。通過學習問卷星的統計功能,再對學生薄弱的部分進行講解。最后,再通過ClassDoJo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獎勵,家長也可通過ClassDoJo看到孩子在學校的學習表現。下課前,教師可將布置的作業及學生自主學習的材料到有云的班級組中,并且通過班級QQ群通知大家。教師下班后可打開電腦,在四葉草云課堂中上傳一些相關的微課及基礎部分的講解和拓展內容供學生們課后自由學習。這樣,學生能有趣、輕松學習,教師和家長也可隨時了解和掌握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后的學習情況。

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將過去傳統的、靜態的書本教材形式轉變為由聲音、文本、圖像構成的動態教材。通過互聯網絡,可將教學內容從書本擴展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大大豐富和拓展了書本知識,豐富了教育資源。

三、信息化教學拓寬了教學思路,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

篇(5)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2-207-01

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學科,具有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一的特點,語文能力在學生一生的發展中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語文作為基礎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有支撐作用。因此,我們要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尋求并找出一種教學方法,使教師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這種以“少教”達到“多學”的愿望,也是一線教師為此奮斗的目標,這種目標就是我們所說的教學效率。那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小學生在新課改的潮流中更好地學好語文?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素養

教師走上工作崗位,用所學知識教學,正常不過,但所學知識不是萬能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走上教師崗位也就意味著不斷學習,跟隨學生不斷進步的過程。俗話說:名師出高徒。教師教學觀念的新舊、素質的高低制約著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也制約著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確立新的教學觀,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同時每位教師還應自覺加強自身業務學習,苦練基本功,提高自身語文素質。

二、選擇合理的有效的教學方法

教師只有深入了解學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思路,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不是自發的,而是需要教師對其進行培養,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又不能僅靠傳授,關鍵還是要在課上進行訓練。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每一節語文課,巧設計,善挖掘,循循善誘,循序漸進,學生就會在不斷積累語文知識。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與新課程改革的腳步同時前進,結合現代的教育信息與動向以及自身的經驗,打破傳統概念下的教學模式和觀念,努力積極地探索出適合學生的,使學生感興趣的的教學方式。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古之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今之師者,不僅如此,更要授之以漁。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找出事物的規律。這是教師教學效率提高的根本和基本原則。教會了這些本領,學生就會有自己學習的能力,有了這種能力學習效果自然也會有所提高。

重視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提問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傳授知識的重要手段,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的一種手段、一種紐帶。它在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課堂提問要集中,指向性要明確,化零為整。整體性提問的設計,要緊扣教材內容,圍繞學習目標,提問要畫龍點睛,以利于在教學中突出重點、攻克難點,使學生真正能悟透疑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重視有效的課堂評價。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熟悉學生的情況,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尤其是面對小學生,他們想象力豐富。多角度地預測可能會產生的多元化的答案,認真地評價學生可能的多種多樣的回答,讓小學生得到正面的回應,增加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對于回答出色的學生給予高度的評價的同時,對于因為膽小害怕而說話語無倫次的學生也應適時給予鼓勵,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當學生回答不準確時,教師就更要耐心傾聽,同時積極思考,引導學生做出回答,并及時作出評價,從而使學生享受被贊賞之后的喜悅。教師應在尊重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運用各種教學機智調節好課堂教學。

三、借助多媒體教學媒介,讓教學更加便捷和實用

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興趣,讓教學過程得到簡化,將學習的重點表達出來,課堂教學的效率自然會提升。

給學生創造輕松的學習環境。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內容形聲化、表現手法多樣化,對學生的感官進行多路刺激,開展情境教學,從而創設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處于一種親切的情境中。這樣,就從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學生聽課造成的疲勞和緊張,使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互促進、共同發展,讓學生可以在良好狀態下,自主地、積極地學習,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篇(6)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設計思想應從“面向教師”轉而“面向學生”。在教學中,確立以“學生為中心”這一理念,強調情境,強調協作,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探索性,發揮學科教師的教學特色和教學個性,同時具有開放性和靈活性。筆者在實踐中操作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美術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教給學生基本的美術知識和技能,同時讓學生有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意識,為此,十分需要講究教學藝術性,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但傳統的美術教學很難達到這種效果,主要是因為傳統的美術教學因受媒體的局限,只能通過掛圖、書本等有限形式,以教師口述為主,不能很好地將聲、形結合,必然導致傳遞信息的通道不那么流暢,學生接受的信息不那么清晰。教師雖然很辛苦,但學生還是很難投入到那種情境中去感受,所以學生感覺很乏味,對美術的興趣淡化。隨著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出現,伴隨著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錄像等形式的有機結合,大屏幕上所出現的畫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激發學生的多種感官功能,從而使知識能打破空間、時間的限制,多層次、多角度、直觀形象地展示于學生面前。比如《夸張有趣的臉》一課,教師在授課時,邊播放一段周杰倫的歌曲,邊放出周杰倫的漫畫肖像圖片,接著播放姚明運動時的場景,然后播放姚明的漫畫,還有趙本山、馮鞏等名人的肖像漫畫,這些明星都是學生崇拜的偶像,學生很感興趣,注意力也就很自然地被吸引到藝術欣賞中。

二、化難為易,增強自信

初中美術教學處于整個教學的中間階段,學生對美的理解還比較模糊,而且美術學科中往往有很多抽象的內容,僅僅憑幾幅課本中的范作進行講解,學生很難理解透徹,最后學生的作業也只是簡單的敷衍,長此以往,學生做作業的自信心受到傷害,導致教學效果逐漸下降。隨著課改的逐漸深入,多媒體開始進入課堂,這時教師可將單純理性知識的傳授變化為由感性材料到理性認識的過程,能夠較直觀地把各種圖形顯示在學生眼前,可以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將枯燥的內容生動化,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同時學生作業的自信度也逐漸提高。如《二方連續紋樣》一課,教師可通過電腦動畫的方法進行制作,先出現一幅單獨紋樣,點擊后,這個單獨紋樣會連續不斷地向左右或上下重復延伸,很自然地演示出了二方連續的制作,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了“二方連續”的設計和制作方法,所以學生作業效果很好。

三、拓寬視野,有助創新

篇(7)

有的教師覺得電子白板在課堂教學中的操作使用很繁雜而望之卻步,不愿意進一步探索嘗試,往往越是這樣,它離你也越遠。其實電子白板的操作使用是比較簡單的。當你真正將它運用于地理課堂教學時,你會發現地理課堂教學變得得心應手,學生對原本感到枯燥的地理課也會充滿著極大的興趣,地理課堂也會悄然的發生著改變。

篇(8)

葉圣陶曾說:“故事是兒童的第一大需要”。孩子都是忠實的故事迷:聽故事,講故事,演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作為英語教師的我們,可充分利用這一天性,使用故事教學,讓學生在享受故事的同時,掌握語言。

實踐證明,以故事為載體,進行生動活潑的教學,就如同給英語課堂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讓學生在廣闊的天空里自由快樂地翱翔。

1 故事調動學習興趣

新課標指出:“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首要目標就是激趣。”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讓故事與教材成為魚水關系,密不可分,能從以下方面調動學生的興趣。

1.1 生動有趣的開頭引人入勝。夸美紐斯說:“智慧的課堂乃藝術的課堂。”它的開始就像一臺戲的序幕,也是一首優美樂章的序曲,可達引人入勝的美妙效果。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講故事時我力求做到:一開頭就抓住興趣點。我常神秘地出示故事的冰山一角;某種聲音或動作、單詞的首字母、或用盒子裝著物品……讓孩子們“Listen,look,think and guess.”這立刻抓住了學生的熱情。他們都高高舉著小手,爭先恐后地猜著。在不知不覺中復習了大量的舊知識。并沒有呆板地帶讀或命令他們機械地復習,就達到了新舊知識滾動的效果。

1.2 巧妙設置的情境培養興趣。情境是故事的最重要部分,它便于理解語言及其所運用的環境。在英語教學中,尋找或創編合適的故事,巧妙設置故事情境,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發現并掌握相關知識。

在教學PEP4Unit 5 “What would you like?”時。我覺得孩子們都很喜歡KFC,就在教室里貼上肯德基海報,把講臺變成柜臺,里面放了“食物”;hamburger,Coke,sandwich等等。還穿上借來的制服當起了售貨員。并要求:“比一比誰用英語‘購物’多”。學生馬上投入到虛擬的情境中,紛紛來買東西,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相當好。

1.3 邊玩邊學的表演樂此不彼。在教師的全身心投入下,我們會發現自己有著豐富的肢體語言。可以引導學生動起來,每個動作都邊比劃邊說,全身的器官都參與到操練中去玩著學。

記得我在教學PEP4 Unit 4 中的story time《拔蘿卜》的時;首先,我將學生分成幾組,如:dog,cat,duck……在此過程中讓學生說“We are…,We like…”配上動作。他們開心地大聲說著“dog”“cat”……頓時響起了一陣陣“汪汪”、“喵喵”等動物叫聲和朗讀聲,伴隨而來的是一片歡笑,教室里洋溢著愉快的氣氛。同時,我還讓孩子們靈活地滾動了前幾單元已學的指令:“Stand up,Open…Touch your…等等。呈現故事時,再出示Carrot圖片讓大家拔,自然表達出了“follow pig”“follow dog”……的意思。

2 故事豐富課堂色彩

2.1 以情發聲講故事,讓學生沉醉其中。講故事時教師聲音的變化是展示課堂魅力的一個亮點。一成不變的聲音容易讓人疲勞,從而降低課堂效率。而教師聲音富于變化,“以情發聲、以言動人”,學生就能完全被吸引。

2.2 色彩繽紛的圖畫,讓學生興趣盎然。講故事時,我十分注意使用圖畫,因為色彩繽紛的圖畫是小學生最喜歡的,它能更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兒童的視覺,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

首先,欣賞圖畫。老師在講故事時,show出圖畫,會省很多力氣。通過圖片學生可看到許多有趣的童話;其次,制作故事書。在欣賞的同時,我還帶動學生做故事書;根據故事中聽說讀到的情景畫幾幅畫,并寫上對白,故事書就做好了。如:《化妝舞會》中孩子們畫的cloths:shirt,dress…形狀各異,買東西的用語也寫得很好;《Let’s have a picnic》中的句子 “I like…”的句子用得很好,畫的物品也很漂亮——Sunflowers在陽光下排隊,roses朵朵嬌艷,rabbits在歡快跳躍……《My farm》中cows在悠閑地吃草,horses在奔馳,還有不少哨兵似的trees,兩個孩子正在用“What are these?”“Are they…”對話。

3 故事降低記憶難度

故事教學,可以同時把比較多的單詞、句子、語法、日常用語等內容輕而易舉地記下來。我們可以把較復雜的教學內容,放到學生熟悉的故事中去。如畫什么有什么的《神筆馬良》,有很多動物的《拔蘿卜》,很多動作的《灰姑娘》《小紅帽》等等。

如新課標要求在小學進行一些簡單必要的語法教學。如何才能把枯燥的語法教給孩子,又不讓他們感到厭煩,且還能提高他們對英語的學習熱情呢?根據孩子的天性,我嘗試設計了一些“形象故事記憶法”。

篇(9)

隨著時代的發展,英語成為當今人才必備的素質之一。我國在小學階段就設置了英語課程,足以看出對這一語言學科的重視。新的課程標準提出“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所以英語課堂應更加重視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然而,由于傳統的課堂氛圍較為呆板,教育形式較為單一,沒有足夠的運用英語的環境,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甚至覺得乏味、枯燥,討厭學習英語,這與教學目標是相違背的,是需要全體英語教師努力和改進的地方。筆者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對如何提升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進行了深入分析和探索,積極更新自身觀念,構建活躍的課堂;運用科學手段,打破傳統的課堂模式;轉變活動形式,創造運用環境。現簡要論述如下。

一、更新觀念,打造全新的課堂氛圍

一些教師在課堂中習慣板著臉,不茍言笑,認為這樣才能“鎮住”學生,學生會畏于教師的威嚴而認真聽講,但其實教學效果并不好。新的課程標準對師生的角色有了不同的定位。教師的地位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的“權威”,而是與學生平等的學習者。而學生也由過去的被動角色轉變為學習的主體和知識的主動構建者。學生與教師也并不是對立的關系,而是同一條戰線上的“盟友”,共同努力的方向是一致的。教師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積極引導學生發現知識,掌握知識。我每天進入教室前,不管當時的心情如何,都會先調整心態,面帶微笑走進教室,將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學生,與學生熱情交談,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勇于提出問題,展示自己。我放下自己高高的“身段”,根據課文內容的不同,我有時候變身為“故事家”,有時候轉變成“畫家”,有時候是“歌唱家”,全力為學生打造一個溫馨、愉快的“學習樂園”,帶領學生快樂地學習。

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增進師生間的感情,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可以進行無障礙交流,學生可以大膽質疑,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快樂中進行教學活動。

二、靈活使用多媒體教學

傳統的教學工具包括黑板、粉筆等,形式較為單一,學生經常提不起對所學知識的興趣。現代科學的發展為教學手段帶來了巨大變革,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多媒體展現教學內容,形式新穎有趣,學生樂于接受。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無疑對活潑好動的小學生有著強烈的吸引力。用多媒體可以幫助小學生深刻地記憶所學知識,延長他們的有意注意時間,使他們樂于學習,期待學習英語。我在進行備課時,會根據教材內容,有選擇地、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比如,在學習與顏色有關的詞語時,我向學生展示了大自然五彩繽紛的圖片和動畫,學生很快便記住了blue、yellow、red等詞語,同時還記住了一些簡單的句子。

三、開拓活動形式,為學生創造運用英語的環境

傳統的教學不注重知識的靈活運用,教師往往只是簡單地照本宣科,不會主動創設環境。英語是一門語言,要想讓學生牢固地掌握英語,教師需要運用各種活動形式,為學生創設運用英語的環境,讓學生學以致用,在用中學。例如,為了幫學生熟悉單詞,我將學生兩兩分組,開展“你比劃我來猜”的小游戲,讓兩名學生用簡單的英語進行交流,猜水果、食物等我們學習過的事物名稱,并比比哪組猜到的詞最多。學生很快熟悉活動流程,參與的積極性很高,通過這次活動更深刻地記憶了單詞。又如,我將一個句子里面的單詞制成卡片并打亂順序,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拼出句子,速度快的給予一定的獎勵。這種方法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語感,幫助學生熟悉句型。我每天還安排值日生,讓他們準備一小段演講,內容自己確定,可以是描述一天的生活,可以是自己的計劃,可以是天氣預報……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及聽力水平,同時鞏固曾經學過的知識點。

活動或游戲是小學生感興趣并樂于參與的形式,采用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可以保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新鮮感和積極性,不僅幫助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而且提高了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教學效果遠遠優于照本宣科的傳統教學形式。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最重要的教育任務之一就是要使學校成為培養學生的公民精神、勞動態度以及思想和道德——審美態度的第一個場所。”在教給學生課本知識的同時,我注重向學生宣傳保護大自然,保護動物等人文知識,教會學生辨別善與惡,美與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學是一門藝術,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不斷地推陳出新。教育工作者要在繼承原有優點的基礎上,努力發掘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素質,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牢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

篇(10)

下面談談英語備課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一、備課前要鉆研教學大綱,通讀、熟悉、鉆研教材,找出教材的重點、難點及其內在聯系,根據教材內容制定教學目的、教學要求和教學方法。

英語教學大綱是進行英語教學的依據,它規定了英語的教學原則,并提供了英語課的教學方法,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大綱的學習。在認真鉆研大綱的基礎上,通讀教材,可以增強對教材的理解,只有對教材內容有較深的理解,才能駕馭教材。我們要理解教材,不能只讀一課書或一個單元,必須通讀全冊教材,如有可能應當讀全套教材。不僅通讀,還要鉆研教材,只有這樣才能掌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和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任何知識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它的系統性和連貫性。不了解前后內容的聯系,就不能準確地確定出每冊書、每單元、每課書以至每節課的重點和教學要求,就不能在處理教材時突出重點。

教學重點一般是指教材中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往往有這樣的情形,編寫教材時是為了課文內容的需要,教師在處理教材時就不應當把它定為重點。所謂重點是和一定的教學階段相聯系的。某個教學內容在某個教學階段不是重點,但到了另一個教學階段就可能是重點。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就要考慮,不應當教材中出現什么就講什么,有的時候一個重點分散在幾個單元甚至幾冊書里,這時候教師就不要受課次順序的限制,而把這一重點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

二、備課時應當根據學習的一般規律和學習英語的特殊規律鉆研教材和考慮教法。

學習過程就是認識問題的過程,它包括從不知到知、到會、到熟練掌握幾個過程。學生認識問題的規律一般總是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逐步發展和提高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當超越學生現階段的認識能力和學習基礎。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常用舊單詞引出新句型,用舊句型引出新單詞,這個做法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我們往往會過分強調教材的系統性,當教材中出現一個新的語法項目時,會系統地逐條給學生講解,甚至抄大量的筆記以補充教材沒有列出的條文,雖然知識是講系統了,卻忽略了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這一特點。這樣處理教材的結果將造成學生只能背語法條文,而在實際運用中卻不能得心應手。因此,總結規律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在總結規律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在語言實踐的基礎上熟練掌握、靈活運用,還要經過反復練習,使學生養成習慣。

三、備課時應當考慮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學習實際,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考慮教法。

我們常說,備課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就像我們對教材的內容要有個全面系統的了解一樣,對學生也需要有個全面了解。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了解學生比了解教材更困難,因為教材是固定的,而學生的思想變化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情緒。另外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等都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教師如不注意這個問題,就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就會盲目。

上一篇: 作風剖析材料 下一篇: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欧美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中文字幕婷婷日韩欧美亚洲 |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蜜桃播放 |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 在线观看免费h视频网站 |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