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8 19:49:5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智能化產品調研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企業實地調研的目的:
1、深刻理解,認識人工干預下的智能化開采的基本內涵,構架,以及實現智能化開采所涉及的相關專業理論知識、專業知識、為智能化開采專業規范課程設置和把握課程標準更為精準,使之做到有的放失,目標明確,更易于操作,符合生產現場需要。
2、了解煤礦機械裝備技術與智能控制技術的最新進展及前沿技術,更新知識,更新觀念,時刻關注裝備制造和智能控制發展動態。
3、通過調研,了解人工干預智能化開采工作面每個崗位(工種)的主要內容,通過分析總結提煉出每個崗位的核心能力,為課程標準編寫和修訂提供依據,從而有效進行課程設計。
4、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實地調研,增強我們的實踐能力,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教師與企業的聯系,為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打下一定的基礎。
二、調研對象及內容:
1、北京天地瑪珂電液控制系統有限公司-----電液控制系統研發、制造、裝配等。
2、中煤北京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液壓支架研發、設備選型、裝配、新技術應用和電液控制系統等。
3、中煤張家口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井工成套輸送設備、工業鏈條及吊索系列、破碎系統、帶式成套輸送設備和煤礦電控設備等。
4、上海創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煤礦綜合采掘機械設備、煤礦自動化控制系統及礦用電氣設備的設計、研發、制造、設備型號等。
三、企業相關情況:
(一)北京天地瑪珂電液控制系統有限公司----煤礦智能化無人開采技術的引領者
北京天地瑪珂電液控制系統有限公司(簡稱天瑪公司)是中央企業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于2001年7月在昌平科技園區注冊成立,注冊資本為2000 萬元 人民幣,屬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主要從事液壓支架電液控制系統、智能集成供液系統、煤礦綜采自動化控制系統等技術和裝備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技術服務的專業化高科技公司,同時也是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
擁有一套合理的集研究開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結構,各環節分工協助,高效運行,以市場為導向,通過產品產業鏈、技術鏈、信息鏈、資金鏈的有機結合,促進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公司堅持“以人為本、人才強企業”理念,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專業配套、素質過硬的團隊。建立了液壓支架電液控制系統創新團隊、液壓控制技術創新團隊、智能無人開采團隊、工發創新團隊和智能制造產業項目創新團隊。
公司每年以不低于銷售業績收入8%的資金投入科研開發,承擔了國家級、省部級、集團級等項目30多項。
科研成果:3個開發并應用產品系列(液壓支架電液控制系統、智能集成供液系統、綜采自動化控制系統)、100多個型號的產品、100多個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證書、500多技術配套方案、186項申請專利、201項發明專利、139項授權專利、15項軟件著作專利。液壓支架電液控制國家標準制定者。
公司探索工業4.0模式,圍繞“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構想,致力打造先進的智能制造企業。成為世界一流的煤礦開采自動化技術裝備及服務一體化創新型企業。
(二)中煤北京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世界一流綠色服務的制造商
北煤機致力于多元化發展戰略,以液壓支架核心能力延伸與拓展為主業,以井工走向露天的兩翼齊動為導向,先后研制支護高度從0.55米到8.8米,工作阻力從1800千牛到26000千牛,中心距從1.25到2.40米等不同類型1000多種架型10多萬架,露天工程油缸及礦建專用設備形成系列化,產品應用于全國十四大煤炭基地100多個重點礦區,先后出口美國、俄羅斯、印度、孟加拉、越南、澳大利亞等國家,是國內最大的煤機裝備出口基地。
思考在世界之先,勇于思,更敢于行。公司以領先者的遠見,具備裝備千萬噸級工作面的研發能力,成為國內最大的擁有“核心拳頭產品、核心獨有技術、核心競爭能力”的國際化煤機制造企業。研制了工作阻力26000千牛、支撐高度8.8米的智能化支架王;創世界第一的壽命試驗19.2萬次的出口澳大利亞高端精品支架;世界首臺套超大工作阻力全壽命周期服務支架;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5.2米大采高放頂煤支架;國家863計劃項目全自動化刨煤機成套支架和兩柱式強力放頂煤支架;國家火炬計劃項目50°以上大傾角“三軟”放頂煤支架和綠色環保充填支架;中煤集團和北京市重大科技專項“薄煤層、薄技術、薄裝備、薄文化、矮掘進、低運輸、薄回采、自動化”開采集群示范項目,薄煤層無人智能化綜采成套裝備;綠色開采110工法和N00工法切頂成巷(hang)支架;個性化服務異形巷(hang)道端頭及超前支架;干霧降塵噴霧裝置,智能濕噴機器人,智能液壓傘鉆,定位支盤機等一系列受到國內外熱烈追捧的產品,盡享BMJ品牌產品帶來的綠色、安全和高效,使BMJ成為推動礦山開采進步的重要力量。
公司致力于“產學研用”相結合優勢,與工程院院士、國內外專家、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研發了液壓支架智能化集控系統,3000升及以上大流量控制閥,直徑30至600毫米液壓缸激光熔敷技術,清水供液系統成套解決方案,120公斤級及以上高強鋼板混合氣體保護焊等新材料、新工藝與新技術成果;裝備了世界一流的45000千牛全自動整架試驗臺、16000千牛動態外加載立柱試驗臺和2000升液壓閥綜合試驗臺等試驗測試新手段,試驗數據與結果得到62個國家認可。
公司擁有國際先進的數字化研發平臺和ERP信息管理系統,“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和智能化焊接機器人、液壓缸在線檢測生產群、液壓閥及電控系統柔性生產流水線、數字化液壓支架加工與裝配制造生產集群等“工業4.0”智能制造平臺,為公司向“兩化融合”綠色服務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發展插上了翅膀,使公司跨入了新一輪的高速、高品質、高壽命發展期。
公司積極承擔國家、行業和北京市重大科技專項,擁有300多項國內外專利授權,獲國家發明優秀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省部級獎80多項,自主研發的一批批創新產品與技術,填補了國內和世界空白,引領行業發展潮流。
(三)中煤張家口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全球最大的礦用鏈制造商和引領者
公司以工業園項目為依托,以產品為對象、以工藝為主線,對生產工民流程進行研究全面升級改造,先后建成了圓環鏈、傳動等12個專業化獨立生產單元,實現了單元化生產和封閉式管理。企業擁有生產和實驗設備3000多臺套,其中高精尖設備197臺套,具備年產煤礦井工輸送設備生產能力17萬噸,裝備制造能力和質量保證手段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經過不斷的創新與求索,公司已經形成了井工成套輸送設備、工業鏈條及吊索具系列產品、露天煤礦破碎站系統及洗選環保設備、大型帶式成套輸送設備、煤礦電控設備等五大類主業產品,可為用戶提供一體化煤礦技術裝備解決方案。
公司擁有國家級煤礦采掘裝備研發實驗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國家認可測試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為核心的技術創新平臺,公司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河北省高新技術企業、河北省創新型試點企業,是國家CAD、CIMS應用示范單位,河北省企業信息化示范單位。2004年以來,公司先后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高技術產業發展計劃、火炬計劃、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等項目5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公司累計獲得授權專利109件,其中發明專利9件,研發能力在國內同行居領先地位。 公司主導產品為煤礦機械化采煤工作面用刮板輸送機、轉載機、破碎機、刨煤機等采煤、運輸設備,薄煤層滾筒采煤機無人自動化工作面成套輸送設備, 薄煤層全自動化刨煤機工作面成套設備,產品共有10大類82個系列500多個規格,刮板輸送機的裝機功率從40千瓦到4800千瓦,輸送能力在150噸/小時~6000噸/小時之間,最大設計長度為400米。同時,公司還向礦山、冶金、工程機械等行業提供工業鏈條、鑄石刮板輸送機、防爆電器開關、固液分離壓濾機、液壓工程缸等產品。
(四)上海創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煤礦綜合采掘機械設備(高端煤機裝備)領先者
公司是國內領先的以煤礦綜合采掘機械設備為主的高端煤機裝備供應商,主營業務為煤炭綜合采掘機械設備、煤礦自動化控制系統及礦用電氣設備的設計、研發、制造、銷售以及技術服務,并為客戶提供煤礦綜采、綜掘工作面成套設備的選型和方案設計。主導產品為煤炭綜合采掘機械設備,主要包括系列滾筒式采煤機、系列懸臂式掘進機及相關零配件,其中系列滾筒式采煤機有28個系列103種機型,裝機功率覆蓋120kW~2760kW,采高范圍覆蓋0.7m~6.5m;系列懸臂式掘進機有8個系列14個機型,截割功率覆蓋55kW~315kW,掘進高度覆蓋1.9m~5.1m。公司全資子公司創力普昱是一家專業從事煤礦自動化系統工程項目和研發、制造、銷售各種礦用電氣設備的科技型企業,其核心產品是各類變頻節能礦用電氣設備以及融合了礦井信息化、自動化和網絡化于一體的礦井綜合自動化控制系統。公司采、掘、電全面發展,優勢互補;系列全、品種多,國際化高品質配置,性能可靠。
公司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技術合作關系,共同建立“產、學、研”基地,就進一步提高產品的先進性、可靠性及智能化等開展多項專題研究。
四、目前我們存在的問題:
1、現有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制約專業建設發展
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是制約煤礦開采技術專業轉型為智能化開采專業的一個突出問題。現有的煤礦開采技術專業的專任教師無論從數量、素質、結構和管理都還難以適應專業改革發展的需要。
2、教學標準、教學內容及教材嚴重滯后,課程改革舉步維艱。現代社會進入了高度發展和知識爆炸的時期,知識更新換代速度加快,甚至原來領先的科學技術知識,三年、五年就已經過時甚至無用知識,這就為我們專業教學標準制定、教學內容更新,教材的替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3、現有實訓條件遠遠滿足不了專業轉型和課程改革的需要
我院現有的采礦模擬實訓室、電氣實訓室、通風安全實訓室等已經滿足不了專業轉型和課程改革的需要。
4、現代化信息教學手段開發和應用有待加強
目前,我們煤礦開采技術專業有專業教師,無論從業務素質、
實際操作能力以及信息化學手段的應用和專業課程緊密結合不夠,遠遠滿足不了專業轉型和課程改革的需求。
五、解決的措施:
1、著力提高專業教師整體素質,特別是實踐教學能力。真正下大氣力培養一批具有“雙師型”素質。定期到企業或科研單
位吸收新知識,了解新技術、新裝備,并應用到教學中,同時讓專業教師接受最新技術的培訓。
2、首先要全體教師真正在思想上高度重視知識更新的實踐能力提高重要性;其次要創造更多更好的條件,多參加展會,多與外界交流,使教師及時獲得有關最新信息和資料。三是開發基于工作任務的最新校本教材,修訂專業教學標準,增加新技術、新裝備等教學民內容中,四是教師要主動參與最前沿的課程研究、學術交流及企業鍛煉。
3、要利用教育《高校人工創新行動計劃》中建設“關于智能+專業”的契機,爭取上級主管部門資金支持。
4、學院把智能化開采專業作為戰略重點,下大力氣、下大血本,花大成本來建設。可與相關企業、行業聯合辦培訓基地。還要利用現有資源進行改造升級實訓室,建立《人工干預智能化開采實訓室》,以適應專業轉型和課程改革的需要。
5、鼓勵教師進行信息化課程建設,特別是基于工作過程的課件制作,教學中播放工作過程和生產環境,增強感性認知。或購買企業生產管理系統工程為模板開發的教學軟件。
六:建議:
1、學院總統領,舉全院之力,建立以采煤團隊為引領,以電氣化專業為主導,
機電、信息為配合的智能化開采專業研發團隊。
2、盡快制定智能化開采專業1--2年規劃,具體可分三步走:一是要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標準的編寫與修訂,二是編寫核
心課程校本教材。三是建設智能化實訓室。
3、建立兼職人才專家學家資源庫。聘請全國知名專家學者來
院講學或作為客座教授參與智能化開采專業建設,以提高學院知名度。
4、通過院級層面溝通協調,建立學院、煤礦和廠家三方共同
參與的聯運機制,進行校企深度合作,與上述四家企業建立教師培訓基地,與雙鴨山礦業集團東榮一礦建立學生實訓基地,實現雙贏。。
5、與中煤北京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合作進行VR項目開
發,企業帶項目,我院提供場地。
6、與北京天地瑪珂電液控制系統有限公司合作進行人工干預
智能化開采控制系統的培訓工作;北京天瑪電液控制系統有限公司在我院建立車間,我院提供場地,
總而言之,為期十天的現場調研,馬不停蹄地奔波了四個廠家,收獲頗多。通過企業調研,真切感受到作為專業教師,知識的匱乏和陳舊,同時,也感嘆科技有進步與發展。深入對企業實地調研,不僅使我們體驗了企業發展的難度與艱辛,更重要的是熟悉了企業的新技術、新裝備以及企業相關的工藝流程、制造與配裝過程。與之相比,我們學院還存在著很大差距和諸多實際問題。
通過企業調研,使我們對智能開采的內涵、架構及需要的相關知識,特別是煤礦機械裝備技術、智能控制技術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通過向企業專家學習與交流,進一步理清了智能化開采專業方向,為建立智能化開采專業增強了勇氣的信心。
智能電視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在消費層面獲得了認可,但相對手機,其智能化水準仍有差距。目前,智能電視激活率和活躍度低下,固然有家庭網絡帶寬不夠、智能電視商業模式不清晰等原因, 但從電視研發制造企業考慮,目前主要原因還是電視產品本身的問題。如智能電視的遙控器操作相當繁瑣,新的操控方式主要是手勢和語音操控,但這只是輔助功能,仍需要連接遙控器或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操控設備,才能實現多終端互聯互通;此外,智能應用也不豐富,應用商店提供的應用程序太少等,以上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智能電視的快速發展。
近年來,互聯網無處不在,智能化浪潮洶涌而來,首當其沖擁抱智能化的是手機。據統計,2012年中國智能手機容量約達 1.81億部,到2015年中國手機市場智能手機將占據85%以上。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得益于蘋果iPhone將大屏、觸控、APP Store等適合個人終端的模式引入手機,也得益于安卓系統以更開放的平臺做大了產業鏈,但這些適合智能手機的模式和平臺不一定適合智能電視的發展。目前,多數智能電視簡單移植智能手機的安卓系統,沒有針對電視進行系統優化,雖然應用數量不少,但用戶體驗不佳。且不說用電視玩 “切西瓜”、“憤怒的小鳥”的操控性遠不及PC、平板電腦和手機,用電視聊QQ、發微博的私密性也得不到保證,語音控制、手勢控制遠沒有發展到像使用遙控器選臺一樣運用自如。目前消費者使用智能電視主要還是用于觀看音視頻節目,其他功能應用還非常少,2013 年智能電視發展的關鍵是提升用戶體驗。
中怡康測算數據預估,2013年3D電視銷量將達2700萬臺,而智能電視銷量達2600萬臺。去年2月以來,國內主要彩電制造企業先后了超過30個系列的智能電視新品。不過值得關注的是,盡管智能電視已經成為市場熱推的產品,銷量大增,隨著智能電視市場關注度的提升,影響智能電視健康發展的諸多問題日益暴露出來。另據零點咨詢最新調查報告顯示,六成以上消費者對智能電視的概念仍較為陌生。有近半的消費者表示,使用智能電視過程中經常遇到遙控器操作不便、翻頁或打開應用運行速度慢等現象。因此,智能電視還需要一個宣傳普及的過程。
零點公司首次的中國智能電視市場調研報告中了解到,六成消費者對智能電視還未建立清晰形象,在智能電視的眾多功能中,消費者最普遍的需求是“在線點播收看影視劇”;其次是“收看電視節目”(77.9%)。對于智能電視,近七成(67.5%)的消費者認為最重要的是做好用戶體驗,僅有3.7%的消費者認為智能電視最重要的是要開發更多應用功能。在智能電視的眾多功能中,消費者最普遍的需求是“在線點播收看影視劇”;其次是“收看電視節目”(77.9%)。相對而言,消費者對從應用商店下載使用各種應用程序的需求明顯低于其他。
零點調研結果顯示,消費者對智能電視有極強的消費欲望,在所有被訪者中,近九成(88.4%)的人表示下次購買電視時傾向于選擇智能電視。但界面設計混亂、不易查找內容和智能應用運行速度慢等問題會成為他們放棄購買的重要因素。
“報告”指出,消費者心目中理想的智能電視特點首要應該是“各種功能簡單易用、運行流暢”,其次是“可以和家庭所有數碼設備關聯,可自動查找播放其他設備內容”。同時,近七成消費者認為智能電視最重要是做好用戶體驗,僅有3.7%贊同智能電視最重要是開發更多應用功能。可見,消費者對于智能電視目前最大的不滿不是不夠智能而是“不夠傻瓜”,進一步優化使用體驗,避免復雜操作將是近期各大廠商亟待解決的問題。
說到操作,電視機與PAD、手機最大的區別就是觀看距離遠,進行操作勢必要用到遙控器。對于智能電視的遙控器,消費者似乎也頗有微詞。“報告”顯示,有超過八成的消費者希望智能電視的遙控器能夠“操作簡單,反應靈敏,一鍵達到要收看的內容”,同時他們希望遙控器體積小、按鍵少: 47.2%的人希望智能電視遙控器體積小、手感好,有41.2%的人希望智能電視遙控器按鍵少、一鍵多能。看來,智能電視功能極大豐富的同時,有很多產品在配套操作的遙控器上還沒有做到最好。“報告”同時指出,目前的智能電視在觀影隨意性、操作方便性、選擇自主性方面則相對弱于智能手機及PAD,需要完善。
在國內彩電廠商的率先帶動下,智能電視近年來迅速發展。面對巨大的市場前景,不僅海信、TCL、長虹等國內廠商緊緊抓住智能化契機,IT廠商也將觸角延伸至電視領域,希望分得一杯羹。然而,電視功能越來越多,應用越來越豐富,消費者在操作智能電視上卻變得更加繁瑣。智能電視遙控器操作不便、運行速度慢是當前用戶最常遇到的問題。根據零點咨詢調查結果顯示,反映遇到上述兩個問題的用戶分別占到53.6%和47%,有將近七成消費者認為智能電視最重要是做好用戶體驗,而贊同智能電視最重要的是開發更多應用功能的僅占3.7%。此外,有85.2%的消費者心目中理想的智能電視首先要簡單易用、運行流暢。
通過調研和分析,為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機電設備安裝、運行、維護專業方向的準確定位提供依據。調研對象及內容:調研對象主要是從事機電設備安裝、調試、運行、維護等工作及生產車間的負責人、技術人員、技術骨干、管理人員等。調研的內容主要包括:機電一體化技術崗位的種類,崗位分布情況,各崗位的人才需求情況,崗位工種及各工種需求比例,崗位工種職責、工種內容、責任范圍,企業對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畢業生的需求情況等。同時利用各招聘網站進行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需求相關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通過調研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一、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1、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當今,世界高科技競爭和突破正在創造著新的生產方式和經濟秩序,高新技術滲透到傳統產業,引起傳統產業的深刻變革。機電正是這場新技術革命中產生的新興領域,機電產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動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動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實現自適應、自控制、自組織、自管理,向智能化過渡。從典型的機電產品來看,如:數控機床、加工中心、機器人和機械手等,無一不是機械類、電子類、電腦類、電力電子類等集成融合成一體化,這必然需要機電設備安裝、運行、維修、檢測等所需的大量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2、我國急需懂機電一體化技術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在我國的一些經濟發達城市,對數控編程及操作人員的大量需求反映了這一趨勢。近幾年來,職業技術學院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畢業生更是供不應求,就業前景一片光明。在未來的幾年甚至十幾年內,對機電人員的需求將會是有增無減。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契機,發揮職業教育的優勢,加大對機電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的力度,迅速擴大在機電人才培養市場的份額。
3、云南機電設備維修行業對機電一體化技術人才的需求。近年來隨著云南省機械制造業的發展,云南企業為了增強競爭力,已廣泛使用先進的數控設備,這意味著這些設備安裝、維護、運行等人才需求十分迫切,隨著云南省裝配制造業人才的緊缺,機電一體化技術人才缺口也隨企業的發展和技術革新力度的不斷加大將越來越大。因而培養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機電設備安裝、運行、維護方向)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近些年,各職業學院為企業培養了許多機電設備的設計、制造和使用人才,但是在機電設備,尤其是大中型機電設備,如:數控機床、加工中心的維修領域中,更是缺少維修人員。我省機電維修行業從業人員中,具有高職及其以上學歷水平的技術人員僅占很小比例,許多廠家不得不高薪聘請國內外專業人士,但還是不能滿足現代生產的需求。為此,應加強機電設備維修行業人才的培養,加大改革力度,為企業的發展及時輸送應用性專門人才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義務。
4、新形勢的發展需求大量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隨著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畢業生已面向人才市場,面向社會,打破地區、行業限制,自主擇業,雙向選擇,其中許多畢業生要到經濟發達地區條件好的機電企業謀職,這勢必也會加大人才的需求量。21世紀機電技術的新發展及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政策的深入推進,先進技術的利用規模將不斷擴大,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質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我院已與多家企業簽訂了學生就業合同,每年將輸送多名的優秀畢業生。因此,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機電設備安裝、運行、維護方向)人才具有長遠而廣闊的社會需求。
二、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機電設備安裝、運行、維護方向)人才需求分析
當今,世界高科技競爭和突破正在創造著新的生產方式和經濟秩序,高新技術滲透到傳統產業,引起傳統產業的深刻變革。機電技術正是這場新技術革命中產生的新興領域,機電產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動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動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實現自適應、自控制、自組織、自管理,向智能化過渡。從典型的機電產品來看,如:數控機床、加工中心、機器人和機械手等,無一不是機械類、電子類、電腦類、電力電子類等技術集成融合成一體化,這必然需要機電設備操作、維修、檢測及管理的大量專業技術人員。我省隨著行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組合,各行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快速發展階段,尤其是機電技術,這種通用專業的技術人才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機電技術的應用面廣,在諸如農、林、牧、漁產品的深加工企業,食品加工、造紙、印刷以及交通運輸以至現代商業企業等都離不開機電技術。因此對機電設備安裝、運行、維護方向的人才需求量很大。
三、調研結論
通過對昆明中鐵大型養路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昆明船舶設備集團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業的走訪調研,我們了解到,大部分崗位需求綜合素質高,具備機、電技術綜合應用知識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在分別與企業領導、人事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畢業生進行深入的交流和座談后,充分意識到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特別在近年來西部大開發的大環境下,社會人才需求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機電設備安裝、運行、維護方向)作為電氣自動化、機械制造等專業的補充與延伸,所培養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將成為各企業需求的對象。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TM63 文獻標識碼: A
1.引言
110KV智能變電站,信息數字化,通信網絡化,采用了先進的智能設備,自動進行數據的收集、整理、控制、保護、檢測等一系列流程,減少人力的使用和人為的錯誤。更加便捷高效的工作,提高了整體工作的效率。
2.110KV智能變電站在國外的技術研究現狀
在歐美國家,許多變電站已由監控中心進行監控,實現了無人值守。國電科院(EPRI)于2002年發起了知識型電網研究;并于2004年了針對電網智能化的知識型電網體系,在評估使用壽命和維修及風險方面,采用了新的方法,實現了智能化的檢測,極大地提高了電網運行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光學原理的互感器得到了較大的推廣和應用,一些大的制造商建造了很多變電站,擁有成熟的產業鏈,均能提供一整套合理完備的數字變電站方案。[1]
3.110KV智能變電站在我國的技術研究現狀
我國的智能變電站基本實現了無人值守85%以上,輸變電系統實現了實時在線監控功能,安全電網穩定控制,繼電保護等已經在國際領先水平。《國家電網公司“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提出研究實施智能變電站國內由此開始變電站試點工程。北川110KV智能變電站是我國首個投入的110KV智能變電站,是國家電網公司完全遵循智能電網建設三統一原則(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建成投運的第一座智能變電站,位于新北川是災后重建的首個變電站。是國家電網公司完全遵循智能電網建設三統一原則(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建成投運的第一座智能變電站,也是北川災后重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智能變電站系統網絡化的二次設備架構采用三層網絡結構,包括過程層、間隔層、站控層。網絡構架是設計重點,其中雙套配置的設備按單套示意,單套均在A網傳輸數據。[2]
110KV主變各側采用電子式互感器,以光通信信號輸出,同時采用智能終端作為一次設備的智能化接口,實現智能化的工作要求。110KV變電站的自動化運行管理系統包括分流交換的自動化、數據信息的分層、狀態記錄統計的無紙化、電力生產運行的數據。當有故障時,可及時提供分析報告。華東電網公司準備從2008年到2030年,分3個階段逐步建成智能電網;并于2008年和2009年先后啟動了“華東高級調度中心項目群建設”和“華東多適應性智能電網規劃體系”。2009年2月,華北電網公司的“華北電網穩態、動態、暫態三位一體安全防御及全過程發電控制系統”通過專家組驗收。[3]
科技部的“973計劃”也己經提供專門資助,對高滲透率微網的復雜動態行為及其運行進行研究。近期數字化變電站的建設主要是基于IEC61850的二次設備發展,基于IEC61850的二次系統更加完善,互操作、網絡技術等發展已經趨于成熟和穩定。舟山電網首座110kV智能變電站新橋變于2012年9月底順利通過了驗收組第一階段出廠聯調工作驗收,標志著該智能變電站建設正式進入現場安裝和調試階段。完成了廠內驗收,驗收范圍涵蓋了該站所有的智能設備、網絡設備、測控裝置、保護裝置及系統部分性能和功能。[4]隨著舟山電力系統的不斷發展,電力應用技術的不斷提高,智能變電站將逐步在我局普及應用。智能變電站中電能計量的問題主要是產品認證問題,需要有關計量管理部門盡快出臺針對數字化電度能表的法規和技術標準,以解決依據問題。數字化保護裝置接口問題 各類型保護裝置的保護原理基本上不變,但因為信號采集方式發生了變化,還是需要做修改和調整(比如閉鎖判據、同步方式等)。目前,保護技術難點主要集中在母差保護和保護同步方式上(包括站內同步和站外同步)。對于線路縱差保護的站外同步問題,不同廠家的解決方案也不盡相同 。
智能變電站里最為重要的是過程層網絡的出現,沒有過程層網絡就不可能實現智能變電站的高級應用。 電子式互感器與數字化保護裝置、智能化一次設備等的數據連接主要依靠合并單元(MU)完成,合并單元同步采集多路互感器的電壓、電流信息并轉換成數字信號,經處理發送給二次保護、控制設備。 電子式互感器主要羅氏線圈(無鐵芯)和低功耗線圈(LPCT,含鐵芯);光學互感器包括磁光玻璃和光纖等純光學原理。國內如平高正與許繼合作開發智能化隔離開關,但目前還沒有成熟產品面世。 智能單元主要實現一次設備的狀態監測及控制,所以在不改變電氣一次設備本體結構的前提下,在間隔端子箱內安裝智能單元實現對本間隔所有斷路器、刀閘的集中監視與控制是目前國內數字化變電站較為通用的做法。 智能一次設備是智能電網和智能變電站的重要標志,智能一次設備的發展滯后于智能二次設備發展在國內,現有信息交換技術在變電站自動化領域的種種弊端嚴重限制了生產管理新技術的提高,因此,采用IEC61850實現信息交換標準化成為國內眾多電力自動化專家的一致共識。 光電子傳感技術、計算機數據處理技術、光通信技術、光學材料技術的發展使得電力系統電壓、電流測量采用電子式互感器成為可能 在數字化變電站的基礎上,智能變電站可以去實現一些更加高級的需要和應用。一次設備和二次設備間用光纖傳輸數字編碼信息的方式交換采樣值、狀態量、控制命令等信息。 [5]
為進一步掌握近年來智能變電站關鍵技術和設備工程應用情況,跟蹤智能變電站最新技術發展動態,為下一步設計建設創造條件,國網公司基建部于2009年5月~7月組織相關單位和專家開展了智能變電站設計、技術和工程應用專題調研。對2008年組織開展的浙江蘭溪500kV變電站、四川綿陽東220kV變電站、江西泰和220kV變電站等3座變電站試點成果和經驗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同時對華北、天津、江蘇、河南公司,以及國網電科院、許繼、南自、新寧、南瑞航天等科研制造單位進行了實地專題調研,形成專題調研報告。 在數字化變電站的基礎上,智能變電站可以去實現一些更加高級的需要和應用。 智能化變電站的實現離不開電子式互感器的應用。在電子式互感器的應用方面,需要關注以下幾個問題:互感器的安裝位置,各個二次設備如何共享數字信號,差動保護 變壓器、母線、線路等 采樣數據的同步。
4.110KV智能變電站技術的未來展望
作為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基礎產業和公用事業的電網。現代電網的發展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關鍵期。電網面臨嚴峻的資源和環境壓力,迫切需要技術及觀念的提高。智能變電站的總體發展趨勢是設備信息數字化,控制網絡化 。用戶之間協同合作,保障各級電網爭產運轉。智能變電站必然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不斷的發展。
參考文獻:
物聯網技術是通過紅外感應器、射頻識別(RFID)、激光掃描器、全球定位系統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協議將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實現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追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技術。
一、幾種關鍵的物聯網技術
1.1無線射頻技術
無線射頻技術關鍵是用于閱讀器和射頻卡之間,在沒有通過直接接觸就能完成數據的雙向傳輸,從而完成識別目標和交換數據。運用無線射頻技術能通過掃描物品或是商品的編碼來完成物品的自動識別,再運用信息處理體系把信息實施處理后再經過信息服務體系實施共享物品或是商品信息。在計算機網絡開放的狀況下,企業就能實施跟蹤、定位、監控和管理物品或是商品。
1.2信號處理技術
物聯網信號處理有云計算、多物理量檢驗、提取信號、調理信號、變換信號與分析信號等幾種主要技術。基于互聯網的計算形式是云計算,實質是對目前計算資源的一次再分配。它的重點理念是把計算能力或計算服務作為一種商品,賣給需要它的公司,從而為公司節省硬件采購成本。云計算已逐漸成為信息服務的一種發展趨勢,在全世界有了普遍運用,未來將有著非常大的發展前景。
1.3傳感器技術
傳感器技術是物聯網應用中的關鍵技術。傳感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并依照一定的規律轉換成信號實施輸出的器件、裝置。現代工業生產中,傳感器無處不在,它們被用來監視整個生產程序,并得到有關的數據信息,經過這些數據信息來推斷設備的運行狀態是否正常,并對整個生產經過實施控制,最大限度的節約人力,使產品達到最好的質量。
傳感器技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基礎學科研究中,例如茫茫宇宙空間的研究,要查看上千光年的距離,微觀上要查看納米級別的物體,查看數十萬年的天體演化,捕捉瞬間的改變都需要傳感器技術研究的支持。
二、物網的典型應用
物聯網應用的發展一方面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大大節約社會成本;另一方面可以為社會經濟的復蘇提供技術動力。物聯網熱浪正在全世界迅速壯大,目前,加拿大、英國、德國、芬蘭、意大利、日本、韓國等都在投入巨資深入研究探索物聯網,物聯網應用正逐漸滲透至智能家居、交通、物流、制造等行業。
1、智能家居。智能家居以住宅為平臺,集成有線與無線網絡平臺通信技術,包含綜合布線體系、安全防范體系、背景樂/廣播體系、控制燈光窗簾體系、空調VRV控制體系、以及家庭影院控制體系。智能家居能夠構建高效的住宅設施和家庭日程事務管理體系,把全部與家居生活相關的設施實施集成,實現遠程控制,從而提高家居的安全性、方便性、舒適性、藝術性,建成環保節能的居住環境。
2、智能交通 。依靠物聯網技術讓交通信息的采集變得更加快捷方便。傳感器能夠把每一個范圍的車距與車速信息輸送到處理中心,方便及時監控、調整、遠程調度和管理。各類溫度、光照傳感器在終端上加載還能夠實時監控路面信息、汽車尾氣等有關信息,以支撐大數據分析及有效管理。
3、物聯網在能源管理和公共事業中的應用。根據估計,我國將在2025年將發展變成國際最大的能源消耗國家之一。由于存在電網系統效率較低的問題,發電和輸電存在嚴重的浪費。目前安裝的計量器及發電機的渦輪都是以物聯網技術對事物實施科學的感知和度量。其感知和度量能夠幫助我們對信息和數據進行有效收集,依據最新的分析工具實施洞察智能化,之后再對決策實施優良的決定。
隨著儀表管理技術的進步,企業和個人可以依據能源的時間和方式進行選擇性使用,這也就為太陽能、風能等實施運用打下了堅實基礎。
4、物流管理的應用。物聯網技術的全覆蓋,能夠讓整個供應鏈精準、透明與高效,達到陳舊物流所不能夠完成的目標。依據物流行業協會的2013年行業調研報告顯示,我國物流行業的物聯網設備增長速度已超過60%,物聯網技術設備已在物流行業得到普遍的應用。物聯網技術對物流配送的透明化管理與信息追蹤方面的效果尤為明顯,電子標簽揀選體系出貨量增長超過35%。物聯網智能搬運體系在自動化物流中心的運用也越來越普遍,實現28%以上的增長率。
三、結語
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以及固話寬帶的普及已為物聯網海量信息傳輸交互搭建起基礎平臺。物聯網技術將為社會經濟發展與國民生活帶來廣闊的發展前景,物聯網應用將延伸到我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便捷、高效的物聯網時代即將來臨。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7)02-0081-04
中國物業管理行業發展迅速,給物業管理專業的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我們在人才培養思路、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方法、校企合作等方面有許多的困惑和疑問。物業管理專業在我國歷史較短,教育部2013年的專業目錄里才第一次出現物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但仍沒有詳細的專業課程設置內容。現階段高級物業管理人才的需求大,就業前景好,但學生報考的意愿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物業管理人才的培養不能與社會很好對接,如職業目標定位不準,重理論輕技能,校企合作模式不落實到位,課程體系遠落后于現階段先進物業管理企業的發展要求。
一、傳統物業管理的培養存在的弊端
傳統物業管理的業務主要有設備設施運維、環境綠化營造、安全秩序維護、客戶關系管理等方面。高職院校在課程設計上也有物業管理實務、物業管理法律法規、房屋設備維修、建筑設備、環境綠化管理、保安實務、客戶服務等課程內容,還有大部份高職院校增加了房地產估價、房地產策劃等課程。筆者跟進調研本校的100多名畢業學生,70%認為所學知識無法施展,因為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基本是客戶和管家、秩序維護員的工作。據所了解到的信息,項目上的客戶工作單調無味、每天重復著做同一件事,就是接受投訴、回訪、巡更等工作。通過與本校校企合作單位交談,了解到他們大部分認為物業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業務能力差,無法勝任更高的職位,如主管、經理等,因此他們更愿意到別的專業尋找合適的人才,如到機電設備專業去找工程部經理助理;到秘書專業去找優秀的客服經理助理;到會計專業去找優秀的財務助理等。企事人事部門解釋說,因為他們已具備很強的專業能力,來公司二到三年熟悉物業管理的業務流程就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好,而物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則不同,所以很多企業把物業管理學生安排到最基層的工作崗位。
物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大多到項目公司從事基層的工作,很容易被行業人群同化,由于社會認識的原因,物業管理行業的薪酬和地位一直不高,不好的企業文化及周圍低素質人員的影響,讓剛進入社會的物業管理學生感到迷惑,厭煩物業管理的工作。《2014年物業管理畢業生就業報告》調研報告顯示:以2014年10月1日為界,2014年畢業生畢業后已經改行的總比率(即三個月后的改行率)為36.6%;2013年畢業生的這個數值(即一年后的改行率)是46.2%,即有接近一半的學生在畢業一年后已經改行。筆者曾調研過十個智能設備先進的住宅小區,小區的智能系統包括消防火災自動化報警系統、周界報警系統、門禁出入口系統、閉路監控系統、保安巡更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小區物業信息化管理系統等。80%以上的使用人對智能化設備的認識不全面,其中有30%的人認為智能化設備對物業管理的作用不大,有30%的物業管理領導認為,智能化設備越少越好,這樣可以節省維護成本。現實中,高級住宅小區或大型建筑中初期的設計規劃大都會請專業的智能化公司做方案設計,大部分物業管理公司也會介入前期的工作,但由于人員對智能化設備的認識不足而起不到使用功能的指導作用。更有一些小區,物業管理公司認為周界報警系統和消防報警系統有誤報警的情況而屏蔽不用。物業管理行業要提高服務的品質,關鍵因素還是人才的培養。傳統物業管理行業狀況及人才培養的狀況不容樂觀,如何改變落后的人才認識觀,這需要我們高職院校從物業管理的認識觀、明確定位職業目標、課程體系、與時俱進的物業管理模式等方面人手做相應的教學體系設計,構建一個順應時代要求的物業管理人才培養平臺。
二、新型物業管理企業對物業人才素質的需求分析
從2013年始,中國的服務業的GDP超過了制造業,物業管理作為新型的服務行業必將有大的發展。2015年,國家提出房地產“去庫存化”,中國房地產業已經從傳統的開發銷售不可逆地向著“產品+服務”轉型升級,各大型房地產商紛紛重視產業鏈最后一個環節,房地產的銷后服務物業管理。根據《2016中國物業服務百強企業研究報告》中國TOP100物業管理企業2015年營業成本率為79.96%,較2014年(87.28%)下降7.32個百分點。這主要在于:一方面,百強企業通過新技術對傳統物業服務在軟硬件方面進行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級,實現基礎物業管理成本的有效降低;另一方面,通過高科技手段的引入,使復雜業務和重復性作業變得扁平化、智能化和標準化,降低企業人員數量與勞動強度,降低企業的人工成本。如萬科的睿服務系統,長城物業的一應云系統。筆者以萬科的EBA為例,萬科的EBA(Easy BuildingAutoma.tion)使設備管理業務信息化、智能化,通過內嵌設備運維、人員調度等方式,有效提升設備經濟運行管理、預防性管理能力,從而提升內部運作效率。
近年來物業管理行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為典型的勞動力密集型行業,物業服務企業的人工成本一般占到總成本的70%甚至更多,受人工成本、材料成本不斷上漲、物業費限價機制等的影響,業內企業生存壓力逐年增大。萬科信息化管理讓物業管理向去中心化、扁平化管理發展,萬科讓物業管理師來代替原來的項目經理來管理小區,物業管理師通過睿平臺系統可實現對遠程項目的可視化控制管理。因此,項目經理可以履行更多職責,工作變得更加有效率,從而解除傳統物業管理的困擾。基于先進的信息化管理平臺,我們可以預測未來物業管理人才將向兩個方向發展:一種是熟悉物業管理業務、懂溝通協調、會服務的管家,另一種是熟悉物業管理專業某一業務的技能型人才,如設施設備維護工程師、園林綠化工程師、秩序維護專家等。
三、高職院校如何培養新型的物業管理人才
(一)明確物業管理人才的培養思路
我們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是面向社會高級住宅、高級寫字樓、高級商業樓、高級綜合樓等大型物業管理的高級綜合人才。目標崗位群是物業客戶主管、工程部主管、物業管家、物I管理師等。在教學上多向學生傳遞先進的管理理念,引導學生從思想上認可物業管理專業,如邀請知名物業企業在招生的時候做招生的宣講,邀請一些在物業管理行業成功的學生來做交流,減少學生對這個行業的誤解,同時為學生提供明確的職業規劃路線(圖1)。
(二)培養新時代的信息化應用管理人才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工業4.0時代的到來,社會的變化也導致了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改變,如何為社會和企業培養所需的人才成為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21世紀對人才的能力要求主要分為如下四個領域:思考方式、工作方式、工作手段、社會生活方式(表1)。
信息技術與各行業的融合已是必然趨勢,利用智能媒體、物聯網以及人工智能等尖端IT技術改變傳統的方式,提升工作效率,使工作效果最大化已成為必然趨勢。未來的物業專業培養的人才是懂用先進的技術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懂溝通、團隊協作的綜合性人才,物業管理行業稱之為物業管家。物業管家實行的是一種片區管理模式,每個管家都被賦予了更大的職權,可以調動部門經理、安防、消防、園藝、保潔、禮賓、水電等人員,把所有技術板塊統籌起來。未來物業管理人才就是向著高素質的管家發展,對于我們來說,高素質管家也并不是懂開發信息化管理技術、智能技術的高端人才,而是能夠順應時展的需要,懂得利用信息化技術,提高工作效率,懂顧客心理、具有良好的服務意識和協調能力的高級人才。
(三)提高物業管理專業的技能
從物業管理公司的業務模塊分析,物業公司的業務無非三方面,主要是服務好“人”,管好“物”還有物業公司內部的經營和管理。服務好“人”我們可以培養好我們的管家,但管理好“物”我們又需要怎樣的人才,前段時間,中國物業管理協會副會長、上海同淶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翁國強向記者透露,陸家嘴某項目開出120萬/年的高薪招聘一位設備經理,卻招不來合適的人才。我相信這樣的情況不止在上海出現過,北上廣都出現過這樣的問題。據筆者所了解,設備設施的維護人員大多來自于建筑設備的專業,但市場上該專業畢業的人大部分從事房地產前期開發的設計與施工工作,極少到物業管理公司的工程部工作,而設備設施的維護是需要極強專業知識的,我們培養的物業管理學生幾乎不可能擔任此工作。事實證明,很多大的物業公司,都采取工程維護外包、園林綠化保潔外包、秩序外包的方式,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物業公司內部運營也需要人力資源部、財務部、市場部、品質部的人才。這些人才可以來自社會很多渠道。基于以上的事實,我們在做課程設計時,是否能考慮某一業務能力的技能提升,如讓物業管理的學生到施工單位實習,學習設施設備的安裝與維護。筆者認為,設施設備是應用實踐很強的一門專業,而我們物業管理的學生如果只停留在課堂上學習,一定是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到在建的項目實習,用三到六個月時間進行實訓,學習提升自身的技能。
(四)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的方式
高職院校針對物業管理的業務流程設計的課程,可以參考優秀物業管理的物業流程進行教學,同時滲透管理的一些理論知識,深化校企合作,讓學生在實踐中總結所學的內容,強化自身的技能和素質。筆者對校企合作的模式也做過相關的調查了解,大部份校企合作都不盡人意,這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高校尋找的合作單位是一個項目,成熟的項目工作一般比較單調,而且大部份企業的項目沒有自己的培訓體系機構,高職學生分配到項目后,只能學到一些皮毛知識,所以對于參加實踐的學生吸引力不大。實際校企合作的很多成功的案例,如高職院校與優秀企業高質量的人才培訓體系的融合,合作的企業要有很好的培訓體系,如萬科物業、綠城物業、龍湖物業、長城物業、金地物業等,這些企業自身的培訓體系先進、完整,恰好能彌補學校里單調的理論體系,學生能到項目學到簡單的技能,然后再接受企業的提高性和針對性的培訓。筆者認為,高職院校只須對學生進行通識的教育、引導學生明確職業規劃路線,同時提供優秀的企業實踐平臺及高質量的訓練機會,在與企業的互動交流中獲取就業的機會。如廣州大學的物業管理班與長城物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約開辦“長城物業管理創新實驗班”,進入實驗班的同學四年假期會獲得長城物業資助到企業接受特別的職業經理人理論課程和實訓環節訓練,畢業時考核通過可以直接獲得長城物業見習經理崗位。這樣的校企合作是一種比選進有意義的模式,也是值得推崇的模式。
(五)建立與時俱進的課程體系
未來信息化技術、智能化技術一定會推動物業管理的發展,借用徐新女士的一句話:“當互聯網時代到來時,你要學會擁抱它”,借力互聯網、信息化來提高自身的技能。以筆者對睿平臺EBA的理解,信息化的平臺是讓物業以前很難處理的事情變得更簡單。我們這里所說的信息管理,應該理解為會用時代的管息化技術、互聯網通信技術,主要是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但筆者也了解過,有些院校把信息化做為專業的核心課程,教學內容涉及到研究開發系統的領域,這種課程設計顯際不符合我們物業管理學生的實際,物業管理行業涵蓋了大學里的16個專業,如果每一門課程都要如此深入去學習的話,顯然不符合物業管理專業的實際。筆者認為以“夠用”為原則,整合課程資源,系統化專業知識,及時更新落后無用的授課內容,才是符合人才培養的實際。
中圖分類號:S23-01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農業機械化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它改變了農業的生產方式,將傳統的人力、畜力作業轉變為先進的機械作業,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農業的發展。由此可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條件下,要積極推進農機化技術的創新,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1 國外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的現狀與發展
1.1 發達國家農業機械化技術水平現狀
近些年來,以歐美發達國家為主導的農業生產已經實現高度機械化,無論是農機具的配套上,還是農業的產業結構都是較完善的,形成了比較穩定的生產體系。而且隨著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機械制造技術等這些高新技術在農業機械上的應用,將會創造出更加先進的農業機械化技術以及生產出技術更高的農機具,從而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1.1 德國的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早在20世紀70年代,德國就已經實現了農業機械化,而且根據農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因地制宜的研發新技術、新農機,近些年來,德國的農業機械已經實現了大型化和大功率化,這很好地適應了農場規模不斷擴大的需求。首先,復式作業機和聯合作業機出現發展新,如:免耕深松、滅茬、施肥、播種1次完成的機具的制造,多種高性能機具前后掛接的聯合作業機,集收割、撿拾、壓捆、裝載為一體的牧草收獲機,集去葉刨掘、收獲、清土、裝運為一體的馬鈴薯收割機等機械的推廣與使用,不僅極大地提高了農機作業的效率,而且也起到了保護性耕作的目的。其次,保護資源環境的農業機械的生產,這是以農業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以實現農業現代化為目的的生產。如:深松滅茬圓盤,屬于保護性耕作。噴灌機械利于節水。再次,高新技術的大幅度應用,促進了農業的快速發展。如:衛星定位、激光制導等技術。
1.1.2 美國的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美國具有人均耕地較多、農業技術水平較高等特點,農業的生產方式是大規模集約化經營,為了適應這種生產方式,美國研制出了很多大型高效農業機械,如:青飼料聯合收割機、74~340kW大功率輪式拖拉機等。
1.1.3 英國的農業機械化發展狀況
英國屬于中等規模集約化經營,為適應此生產方式,英國主要以生產中型農業機械為主。
1.2 發達國家高新技術發展狀況
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為了促進農業機械的智能化發展,不斷地將激光技術、產量計量器、超聲波技術、微波技術等高、新、光技術應用到農業機械上,從而使農業發展更上一個新臺階。如:微波技術的應用,有效的殺死了農作物上的昆蟲以及干燥谷物。
2 國內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的現狀與發展
2.1 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2.1.1 市場上新農機產品不斷增多
近些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支農惠農政策的不斷實施,國內農機市場開始逐漸活躍起來,各種新農機產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極大地促進了農機業的發展。如:80型拖拉機、70型拖拉機、迪爾天拖自60型拖拉機、72型拖拉機等多種型號拖拉機的熱銷,深受消費者的好評與喜愛。
2.1.2 特色和個性化產品的不斷涌現
隨著農機事業的高速發展,農民開始對農業機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要求農機不僅質量上要有保證,而且對外觀、機具內部布置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為了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以拖拉機為例,近幾年,流線型拖拉機逐漸涌現,并已成為一種時尚,同時將人機工程技術應用到農機具的室內布置和形式上,致使特色和個性化產品不斷涌現。而且為了擴大市場份額,一些企業的目標是逐漸打造一批在質量、性能、用途、外部形態、內部布置均滿足農業發展要求的農業機械,從而使農機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2.2 我國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的發展趨勢
經過多年的實踐經驗,再加上積極借鑒國外的發展經驗,總結出了采取自動化、智能化的作業方式是我國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近些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水平的進步,我國的農業機械化技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接下來以農用傳感技術以及電子技術在農業機械上的應用進行分析:
2.2.1 農用傳感器技術在農業機械上的應用
農用傳感器技術在農業機械上的應用,不僅有助于準確的、迅速的評價農產品的生物學性狀和活動,而且也有助于實現機器工作狀態的準確監測,以便及時進行調整,從而有效地實現了農業機械自動化的控制。近幾年,我國對農用傳感技術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而且發揮的作用也十分顯著。如溫度傳感器的使用,不僅解決了溫度測量不精確的問題,還有助于糧食的烘干和儲存。
2.2.2 電子技術在農業機械上的應用
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在農業機械上的使用,使農業機械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實現成為可能。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電子技術就逐漸發展起來,且發展十分迅速。如:電子裝控裝置在播種機、聯合收割機等機具上的應用,農機操作者可以隨時掌握機器的工作狀態,以便及時的對其故障進行檢測,從而有效地保證了農機的使用安全。
3 結語
農業機械新技術的應用,使農業機械逐步向精準化、智能化、自動化方向發展,這不僅能夠提高農機的工作效率,降低農業成本的投入,而且促進農業的穩產高收,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立群,孫福田.新型農業與農業機械化的協調關系研究[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7.
電動汽車是主要以電池為動力源,全部或部分由電動機驅動的汽車,是涉及機械、電子、電力、微機控制等多學科的高科技產品。按照目前的技術狀態和車輛驅動原理,電動汽車可劃分為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三種類型。
1、 混合動力電動(Hybrid Electric Vehicle)汽車原理
主要是指在傳統內燃機汽車基礎上增加一套由電動機和動力蓄電池組成的輔助動力系統,并由該系統進行功率的平衡、耦合以及能量的再生與存儲等功能的汽車。一般可以分為并聯、串聯或混聯等幾種形式。
并聯式混合動力系統由傳統的內燃機系統和電動\電機系統兩套驅動系統組成,兩套系統既可以同時協調工作,也可以各自單獨工作驅動汽車。其基本結構是由電動機、發動機、蓄電池、變壓器和變速器組成。
串聯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基本結構是由電動機、發動機、發電機、動力蓄電池、變壓器組成。它由一個小輸出功率的發動機進行準穩恒性運轉來帶動發電機,直接向電動機供應電力,或一邊給動力蓄電池充電一邊行駛。
混合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既可以在串聯混合動力模式下工作,也可以在并聯混合動力模式下工作,即兩種模式的綜合,它要求有一個比較復雜的傳動系統和一個智能化的控制系統。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共同特點在于:采用小排量的發動機,降低了燃油消耗;可以使發動機經常工作在高效低排放區,提高了能量轉換效率,降低了排放;將制動、下坡時的能量回收到蓄電池中再次利用,降低了燃油消耗;在繁華市區,可以關停內燃機,由電動機單獨驅動,實現“零”排放;利用現有的加油設備,具有與傳統燃油汽車相同的續駛里程; 機和內燃機聯合驅動提高了車輛動力性,增強了駕駛樂趣。但是,混合動力汽車不能真正實現燃油替代,仍然存在排放污染。
2、 純電動(Electrical Vehicle ,簡稱EV)汽車原理
純電動汽車其動力系統主要由動力蓄電池,電動機組成,從電網取電獲得電力,并通過動力蓄電池向電動機提供電能來驅動汽車。主要由動力蓄電池、動力總成控制、電動機變速器、減速器組成。
其優點是“零”排放、震動噪聲小、能效高,并可在夜間利用電網的廉價“谷電”進行充電,起到平抑電網峰谷差作用等。在技術上,當代純電動汽車呈現出以下趨勢:動力系統集成優化技術不斷提高,節能效果顯著;高性能的鋰離子電池、鎳氫電池取代傳統的鉛酸電池;高效的一體化電力驅動系統取代傳統的直流電動機;電動輔助系統的廣泛個提高了整車能量的利用效率和整車的性能;網絡系統的應用促進了電動汽車的模塊化和智能化;輕量化技術和電器結構安全性技術得到了系統的應用。
3、 燃料電池電動(Fuel Cell Electrical Vehicle 簡稱 FCE)汽車原理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是利用氧氣和空氣中的氧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在燃料電池中經電化學反應產生的電能,并作為主要動力源驅動的汽車。其動力系統主要由燃料電池發動機、燃料箱(氫瓶)、電動/發電機、動力蓄電池等組成,采用燃料電池發電作為主要能量源,通過電機驅動車輛行駛。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主要特點:能量轉化效率高,燃料電池的能量轉化效率可高達60%~80%,為內燃機的2~3倍;零排放,不污染環境。燃料電池的燃料是氫和氧,生成物是清潔的水;氫燃料來源廣泛,可以從可再生能源獲得,不依賴石油燃料。
縱觀各國政府推進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和發展策略,可以發現,他們在大力扶持大型汽車集團的同時,紛紛制定環保和節能法規,采取投資及稅收優惠,政府補貼促進消費的策略全面促進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即可總結為以“雙P”戰略促進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雙P”戰略即用PUSH(推)和PULL(拉)兩種力量促進事業的發展。在這兩種戰略思想的推動下,國際上以電動汽車為主的電動汽車產業正在蓬勃發展。所以今后電動汽車的發展方向更加規模化和產業化。
中圖分類號:F326.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2-0243-04
引言
作為我國的產糧大省,黑龍江省中儲糧庫一直肩負著國家糧食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黑龍江省中儲糧庫物流信息化水平現在還處于起步階段,信息平臺系統建設尚不完善,信息化的應用還不普及。由于受到管理觀念等因素的影響,黑龍江省中儲糧庫有些領導對信息化建設認識不深,或停留在一個模糊的層面,認為信息化就是配置電腦、使用軟件,忽略了其在管理和決策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更沒有深入理解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之間的區別和內在聯系。因此,在實際工作應用上,基層企業對信息平臺建設和技術運用上不夠重視。從發達國家物流信息化建設來看,要進行現代化信息體系建設必須得到政府支持、企業重視,加大信息開發投資力度,帶動全員參與,這樣才能促進基層企業信息化平臺建設的不斷發展。
一、黑龍江省中儲糧庫物流信息平臺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倉儲設施體系建設發展不平衡
從黑龍江省中儲糧庫庫點布局來看,西部、中部庫點相對密集,東部、北部產糧區庫點相對稀疏;鐵路沿線庫點相對稀少,非沿線庫點相對較多。由于庫點布局不夠合理,在糧食流通過程中產生了不良影響:一是遇到糧食豐產時,因庫點少、倉容不足,農民糧食不能及時出售,出現賣糧難問題;二是國家調控急需時,由于糧食集中發運,造成鐵路專用線極度緊張,嚴重影響發運進度;三是非沿線庫糧食出庫時,因有短途公路運輸致使糧食物流成本提高。
目前,黑龍江省中儲糧僅憑所轄中儲糧庫的幾條專用線、簡單的倉儲配套設施,組建了黑龍江省中儲糧鐵路物流有限公司是不足以做大做強和發展中儲糧庫糧食現代物流的,也不利于發展中儲糧庫糧食現代物流體系建設規模的。
(二)物流體系節點流程規范參差不齊
通過對黑龍江省中儲糧庫35個直屬企業的實際調查,從各直屬企業財務部門和倉儲部門了解到,各庫點物流體系流程規范情況參差不齊。其中,納入中儲糧總公司核算的12個直屬企業從物流體系節點業務流程規范上相對較好,如糧食采購業務流程、物資材料采購業務流程、裝卸搬運用工作業流程、庫內用工作業單傳遞流程、中儲糧輪換銷售聯合辦公業務流程、會計電算化賬務處理流程、中儲糧直屬庫綜合治理信息網絡、糧食干燥系統脫硫等;而倉儲系統智能化管理僅限于一少部分庫點的個別倉房得到試驗性的應用,并沒有普及。從目前黑龍江省中儲糧庫儲糧來看,普遍存在著糧食入倉時水分偏高,加之倉溫較高,濕度較大,糧食底層低溫與上層高溫冷熱氣接觸,糧食易出現結頂或結露現象,如果發現不及時,就會變質壞糧。應對所轄糧庫倉房進行改造,安裝智能控溫系統,完善普及應用倉儲系統智能化管理。
其他庫點物流體系流程規范上與上述相比差距較大,其中的差距表現不一。有的是一個節點上的業務流程不規范,也有的是多個節點上的業務流程不規范。這樣的糧庫物流體系節點流程不但不便于整體管理,影響整個物流體系的規范性,而且在管理上也容易出現一些漏洞,增加物流成本,影響工作效率的提高,容易引發安全隱患。
(三)信息與物流體系節點智能化銜接不到位
從黑龍江省中儲糧庫信息平臺建設調查發現信息平臺建設沒有與物流體系節點有效銜接。目前,黑龍江省中儲糧庫信息平臺建設和啟用處于初級階段,在應用范圍上,僅僅局限于報表、市場信息。現場收購及環境監控、糧情檢測等方面,還沒有廣泛應用于糧食生產、運輸、加工、裝卸搬運、配送、倉儲等物流體系節點上,同時,信息平臺的建立手段不夠先進。
從黑龍江省中儲糧庫倉儲體系建設來看,各庫點的倉儲設施實力差別較大。例如,哈爾濱直屬庫庫內倉容達45萬噸,齊齊哈爾庫庫內加分庫倉容達60萬噸;而有近15個以上庫點倉容不超過10萬噸,同時,倉儲配套設施參差不齊。從調查數據顯示,新建庫30%的倉房和老庫20%的倉房實現了智能化和科技化管理;近60%—70%的倉房管理還沒有安裝配套設備達到智能通風、空調控溫管理;更有約15%的倉房配套設施還不完善,尚未安裝電子檢溫系統、環流熏蒸系統和機械通風系統等。由于倉儲設施體系建設發展不平衡,出現倉容多的大庫因周邊糧食數量不足,一方面,造成糧倉閑置,資源浪費,儲存成本提高;另一方面,從遠距離收糧用于裝滿閑置的倉房造成糧食物流成本加大。
(四)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的不足
信息化建設需要一支高素質的隊伍,但是由于黑龍江省中儲糧庫所轄中儲糧庫的專業技術人員不足,技術水平落后,都是制約信息化建設發展的重要瓶頸。近年來,黑龍江省中儲糧庫近一半的企業很多辦公事務和業務處理工作都是依賴業務系統和網絡來完成,還有一半以上的企業不能獨立完成系統出錯后的處理工作,或不能完成基本的維護工作,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工作任務的完成,更影響工作效率的提高。所以,這就要求網絡管理人員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維護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黑龍江省中儲糧庫物流信息平臺建設應采取的策略
(一)樹立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理念
黑龍江省中儲糧庫在發展中,應緊跟市場需求變化,找準自身定位,要根據物流服務的需求和特點并結合自身的基礎,進行資產、人員、業務等方面的重組,形成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服務系統。企業內部要建立現代企業管理模式,采用權責明晰、相互監督、有效溝通、高度協調的運行機制,進一步規范、提升標準化運作。企業外部要通過合同、契約的方式,與供應鏈上各成員建立起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完善利益機制,加強互相信任與溝通。
(二)加大物流基礎設施的整合和建設力度
針對目前黑龍江省中儲物流組織形式多樣化,基礎設施資源較為分散的特點,企業應大力提倡資源整合。通過科學的規劃,合理區域布局,建設物流中心,逐步構建適合發展現代物流的基礎設施體系,推進物流的發展;加強物流配送中心等現有物流基礎工程的建設力度,使其最大程度發揮效用,進一步提高設施的利用率;鼓勵傳統物流組織,如運輸、加工企業等向第三方物流企業轉型,同時支持物流企業的合并重組,使其擴大經營實力,形成規模經濟。加強對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它們是物流快速實施的保障和手段,因此,要進一步提高農村和邊遠地區的公路、鐵路、光纜的覆蓋率,增加電話和寬帶的使用量,為物流信息平臺不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進一步完善糧庫管理信息系統
構建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加快信息集成與信息共享。通過建立數據信息庫形成黑龍江省中儲物流信息網絡,相關單位可以通過建立信息化網絡,采用MIS(管理信息系統)與EDI(電子數據交換)等信息化手段,實現對物流流程的實時跟蹤、有效控制與全程管理,最大限度的整合自身業務流程,同需求方實現信息共享,建立準確、快捷的交易方式,從而降低物流費用。
在建設黑龍江省中儲糧庫信息平臺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對郵件及文件傳輸系統軟件進行改進和更新,使之更高效穩定運行。同時,對業務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程序進行流程再造,改進和完善業務數據的報送、匯總和查詢方式,實現物流、商流、資金流及信息流同一平臺管理,創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為領導提供更充分的分析數據和決策參考依據。此外,還要注意完善物流企業內部的儲運設施。要徹底改變依靠人力搬運的方式,提高自動化、機械化程度。針對于農產品鮮活、易腐等特點,應配備如自卸車、集裝箱運輸車、叉車、托盤、貨梯、升降平臺、溫控設備和防潮設備等農產品專用設備。
(四)糧食運輸可借鑒煤炭運輸車載應用GPS/ELS管理系統
目前,煤炭運輸車輛裝卸作業電子解封監管系統,簡稱“電子簽封”系統(ELS),是專門針對這一生產運輸環節,借鑒國外先進經驗而設計的一套管理系統,可有效監控車輛運輸作業過程,規范和監督各環節操作行為,為加強運輸車輛作業管理提供科學依據。該系統與全球定位系統(GPS)的有機結合。“車載GPS/ELS監管系統”,實現數據遠傳,實時監控,中心管理。從而提高車輛安全運輸管理水平的同時,承運信譽也得到保證,因此該系統具有現實意義。建議黑龍江分公司對所轄中儲糧庫在完善自備散糧運輸車輛,包括鐵路散糧罐車、集裝箱和汽運配送車輛的同時,科學借鑒“車載GPS/ELS管理系統”。以此,來提高黑龍江省中儲糧庫糧食運輸車輛安全管理水平。
(五)增強倉儲系統智能化監管
黑龍江省中儲糧庫打造糧食現代物流體系需要借鑒國外先進技術,采用最新的傳感網技術建設感知物流系統。從糧食安全監管角度來看,建成感知物流系統管理信息集成平臺后,可在第一時間發現糧食質量問題,增加監管的覆蓋面,將銷售企業自律、物流中心自管和糧油質檢部門監管有機結合,并為實現從“田間到餐桌”全產業鏈食品安全追溯奠定基礎。建立糧食倉儲運輸系統的計算機監控,利用PROFI-BUS現場總線的監控網絡,可以保證糧食儲運過程的快速安全和準確。某公司自主研發的ADL自動溫濕度記錄儀,運用于糧食倉房溫濕度的監控。ADL自動溫濕度記錄儀有2種監測方式,第一種是實時檢測,將記錄儀連接電腦,運行監控軟件即可在電腦上查看記錄監測點的實時溫濕度數據。第二種是在電腦上設置好記錄間隔時間,上下限報警,啟動監控時間,然后將記錄儀掛在糧食倉房監測的相應位置,定期將記錄儀接在電腦,通過監控軟件導出數據查看。
(六)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
培養信息化項目負責人,這部分負責人必須管理和技術兼備,必須對MIS系統和EDI系統有足夠的了解,必須深刻理解企業信息化的內涵,切實擔負起企業信息化建設的規劃、管理工作,組織信息化工作的具體實施,同時指導整個信息系統的運行和運用。培養其熟練運用MIS和EDI系統平臺開展輔助決策的能力,組建基于信息化運用的工作管理團隊,并保證團隊的正常運轉。培養核心技術人員。由于MIS系統和EDI系統運用了大量的信息和通信技術,因此要保證信息化系統的正常運行,必須具有在信息化領域中技術和商業實踐相結合的核心技術人員,包括網絡工程、服務器管理、網絡安全、電子商務、網站建設等人員。信息系統建好后最重要的是運用,凡是與信息化系統運行有關的終端人員,都必須能夠真正理解企業信息化的內涵。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往往只重視對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而忽略了對領導層與全體員工的培訓工作。因此,要經常給所有的工作人員進行定向培訓,增強其工作能力。
結語
信息技術、信息系統作為一種資源,已不再是僅僅服務于日常工作減輕勞動,也不僅僅是為了獲取網絡上的信息資料,更重要的是為企業發展戰略和決策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撐。信息化平臺建設已經成為中儲糧庫實現物流、商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環節,它能夠促進黑龍江省中儲糧庫管理不斷創新,不斷向技術化、精細化邁進,能夠更好地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楊帆,霍建軍,楊曉宇.黑龍江省商品糧基地建設現狀評價[C]//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秀論文集(下冊).哈爾濱:黑
龍江大學出版社,2010:420-430.
[2] 黑龍江省統計局.黑龍江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3] 丁立言,張鐸.物流系統工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2000.
[4] 胡非凡.國外糧食現代物流體系發展的經驗與啟發[J].糧食與飼料工業,2006,(7):15-17.
[5] 朱東紅,慕艷芬.國外糧食物流發展概述及啟示[J].世界農業,2007,(3):7-9.
[6] 侯立軍.國外糧食物流的走向及我國的應對舉措[J].糧食流通,2007,(36):39-44.
[7] 山東省外經貿廳.新加坡物流業發展調研報告[R/OL].中國物流與采購網.
[8] 賈述評,房筱莉.物流業在日本的發展特點及趨勢[J].吉林交通科技,2009,(4):65-66.
[9] 田學軍.美國物流與信息化發展現狀及啟示[J].市場周刊:新物流,2007,(12):40-41.
[10] 谷杭杰.國內外糧食物流的發展[EB/OL].寧波市糧食局網.
[11] 侯立軍.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糧食物流體系比較[J].糧食科技與經濟,2006,(4).
[12] 國家發改委“物流管理”赴加拿大培訓總結報告[Z].2011年3月.
[13] 黑龍江省發改委.關于黑龍江省物流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Z].2009,11.
[14] 黑龍江省物流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黑政辦發[2012]2號.2012,1.
[15] 孫宏嶺,阮承健.中國糧食現代物流產業發展的五大趨勢[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1):7-11.
[16] 鄭曄,佘歡.農村現代化的發展趨勢及其現實選擇[J].社會科學研究,2009,(6):28-34.
[17] 郭秀芳.基于電子商務的黑龍江省糧食物流研究[J].物流科技,2011,(3): 68-72.
[18] 李明發,任懷民,吳剛.建立哈爾濱糧食物流中心的構想[J].糧食加工,2006,31(5):65-68.
[19] 單慶曉,等.采用大弄PLC的筒式糧庫集散控制系統[J].電工技術,2003,(8):60-62
[20] 王耀.推行散糧火車集裝箱運輸,促進糧食“四散”進程[J].糧食問題研究,2009,(6):19-21.
[21] 平海.我國糧食物流體系建設探討[J].糧食加工,2006,(4):76-79.
[22] 胡瑜.大型糧食倉儲運輸系統的計算機監控[J].超重運輸機械,2009,(10):81-84.
[23] 羅喬東,等.基于Profibus現場總線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監控網絡的實現[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04,(12):170-172.
[24] 李智彬,易偉義.我國糧食物流體系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物流科技,2009,(1).
Study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grain storeroom
LIU Jian-guo
8月3日上午,合肥市市長張慶軍主持召開市政府第51次常務會議,在審議《關于進一步加快全市農村新型流通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時,合肥市市長張慶軍建議,將大型農機設備接入物聯網,可以及時發現農機故障。張慶軍同時透露,合肥約4萬部電梯將全部“接入”物聯網,這樣一來,通過后臺的運作,哪部電梯有異常可以提前預警、哪部電梯有事故可以及時響應。張慶軍舉例說,現在新能源汽車的電池系統可以做到“實時監控”,哪塊電池出現問題都可以報警。由此,可以讓大型農機也跟物聯網連接,方便對農機性能進行全面及時的掌握。
談到這里,張慶軍透露,備受市民關注的電梯安全問題正在迎來利好消息,全市約4萬部電梯有望全部接入物聯網,通過統一的后臺監控,可以及時發現電梯中出現的“不和諧”,能夠及時把問題找到,避免事故的發生;而一旦出現事故,則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做出響應。
8月13日
物聯網+3D打印力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無處不在的互聯網技術和日益成熟的3D打印技術結合后,可以形成威力巨大的智能制造生態系統,打通從設計師到消費者之間的通道,并有可能干掉工廠”。8月13日下午,3D打印與中國智造高峰論壇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中國粉末冶金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3D打印專業委員會主任宗貴升認為,3D打印技術可以為創客所用,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過程中發揮獨特的作用,特別是將3D打印技術與物聯網技術、大數據、云計算、機器人、智能材料等其他先進技術相結合,構成一個智能產業生態系統。設計師將各種富有創新意義的設計放到數據庫平臺上,用戶通過物聯網技術,就可以自由選擇需要的產品,然后在家里打印出來,從而實現萬物互聯,萬物打印。
8月14日
演進中的物聯網往哪兒拐彎?
2015年8月12日發生的天津港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連日來一直鎖定著人們的視線。這起事件讓人們前所未有地意識到,危險品的儲存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問題。與此同時,另一個重要問題也浮出了水面,那就是危險品的運輸問題。“危險品運輸同樣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它相當于路上跑的炸彈,一旦出現事故,如跟其他車輛進行碰撞的話,在當地也會造成泄漏或其他爆炸事故的發生。”8月14日,在“智能物聯體驗分享會”上,英特爾中國區物聯網事業部首席技術官張宇告訴記者,交通部早已開始規劃并建立一個覆蓋全國的“兩客一危”監管網絡,對這類車輛的運行狀況進行實時監測。而要做到這一點,與物聯網的發展密切相關。英特爾與交通部合作,一方面利用英特爾quark芯片技術構建滿通部標準的車載信息終端;另一方面則是優化后端的監管平臺。“現在全國商用車保有量超過一千萬輛,而這一監管平臺可以監控兩百多萬輛車,已經能夠滿足目前的監管需求。”張宇說。
8月14日
合肥試點智能養老物聯網應用:老人摔倒系統自動報警
無論是居家,還是在養老院,老人最怕意外發生,摔倒都會致命……而智能養老物聯網服務將讓老人更安全。8月14日-16日,2015安徽省養老服務業發展高峰論壇暨養老服務業博覽會在安徽國際會展中心A館舉行。博覽會上,廬陽區國家智能養老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首次亮相。這一工程由國家民政部組織實施,合肥市的廬陽樂年長者之家等全國7家養老機構被列入示范工程試點。智能養老物聯網應用在養老機構和老人家中,可以開展老人定位求助、老人跌倒自動檢測、老人臥床監測、癡呆老人防走失、老人行為智能分析、運動計量評估等服務。目前,廬陽樂年長者之家已開始實踐,可在智能化的房間內安裝無線門窗磁感應器、門用無線云智能鎖、無線電動窗簾、無線紅外入侵探測器等裝備,讓老人的生活變得安全便利。
8月15日
高通為物聯網收購CSR
高通正式宣布以24億美元完成對英國芯片制造商CSR公司的收購。該交易是2014年10月份發起的,在經歷了和美光的激烈競爭以及長達10個月的反壟斷審核之后,高通終于成功將CSR收入麾下。而在聯姻之后,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imited將更名為Qualcomm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Ltd.,并且成為高通的子公司。物聯網并不是一個新概念,自1999年被提出伊始就頗受矚目,但智能硬件的缺失和網絡承載能力的不足使得物聯網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進展。然而近兩年來,隨著智能硬件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這一領域再次被推到了風口。據研究預測,到2020年,物聯網將帶來年300億美元的利潤,會出現25億個設備連接到物聯網,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8月17日
全國大學生物聯網創新應用設計大賽在北京舉行
2015年8月17-19日,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專家委員會、北京賽佰特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四屆“賽佰特杯”全國大學生物聯網創新應用設計大賽在北京聯合大學體育館舉行。本次大賽歷時5個月,共有如鄭州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湘潭大學、信息工程大學等全國200多所院校參加。
這次大賽是面向全國高等院校的一項團體性創意實踐活動,涉及電子、信息、通訊等多門學科及領域。本次大賽運用了物聯網的前沿技術,不僅推動了我國物聯網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創新,還加強了學生對物聯網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應用,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提升了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實踐素養,為我國物聯網產業迅速發展提供高質量的人才保障
8月20日
第七屆中國國際物聯網與智慧中國博覽會在深圳召開
2015年8月20日,由國際物聯網貿易與應用促進協會(IIPA)主辦的第七屆中國國際物聯網與智慧中國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隆重舉行。本次大會是一個關于物聯網完整產業鏈、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傳感網技術、短距離通訊技術、最新移動支付技術、電子標簽生產解決方案、讀寫器開發最新技術、中間件的精確控制技術及物聯網技術在交通、工業自動化、智能電網、智能家居、物流、防偽、人員、車輛、軍事、資產管理、服飾、圖書、家用智能化、城市管理、環境監測等領域的全面解決方案和成功應用展示的高級別國際盛會。
國際物聯網貿易與應用促進協會(簡稱國際物促會,IIPA)的《2013-2017年中國RFID行業調研報告》市場調研結果及趨勢預測顯示,未來一波中國RFID市場的高速增長,動力將主要來源于更多細分應用領域的規模爆發。同時認為,中國RFID行業的發展將呈現出應用不均衡的特性,但部分細分應用市場如社保卡與健康卡項目、交通管理、移動支付、物流與倉儲、防偽、金融IC卡遷移等,將成為新增長的主要拉動力。而RFID的增長與發展必將為物聯網的發展與應用注入更加強大的動力。
8月21日
世界對物聯網安全準備不足 大波智能設備慘遭破解
“面對突然到來的物聯時代,整個世界都準備不足。”8月21日,首屆HackPWN安全極客狂歡節在北京舉行,360公司總裁齊向東在開幕致辭時如是說。一大波時下最時髦,最流行的智能設備在面對HackPWN匯集的國內外數十位知名白帽黑客、領先的智能設備公司和安全公司時,慘遭破解。HackPWN狂歡節上破解的產品包括汽車、報警盒子、智能家居、烤箱、豆漿機、O2O應用等,囊括了人們生活的“衣食住行”各個領域。 而大量的智能設備被破解,或者被遠程操控,給這些智能設備的使用者帶來很大危害,也給社會留下安全隱患。“這就需要全方位的協作,包括廠家和用戶之間的協作、廠家之間的協作、行業之間的協作,還要有廣大極客的全面參與,他們是世界智能硬件安全測試員,可以幫助智能硬件產品發現產品缺陷和漏洞,從而進行完善。”齊向東說。
8月25日
悟空i8――全球首款物聯網空調溫控器
8月25日,2015年微信硬件創新大賽總決賽在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舉行,來自全國6個賽區的13個優秀團隊進行了最終PK。13支隊伍帶來的13個智能單品,涵蓋了智能家居、影音娛樂、親子早教、體育運動、家庭安防、可穿戴設備等多個領域。來自深圳賽區的全球首款物聯網空調插座――悟空i8斬獲本次比賽冠軍,成為最終贏家!
悟空i8是由銀河風云獨立研發的全球首款物聯網空調溫控器,可適配市面上99%的壁掛機空調品牌,匹配快速簡單。除了可以遠程控制空調模式、溫度、狀態之外,還具有溫度感應、位置感應、光線感應、聲音感應等多維度感應功能,是真正落地實現傳統空調智能化升級的創新單品!
8月25 日
第五屆亞洲物聯網商務研討會在印尼召開
2015年8月25-26日,第五屆亞洲物聯網商務研討會在印尼雅加達召開,此次研討會由當地的電信公司和政府機構主辦,新加坡Industy Platform承辦。此研討會以發展“智能城市,便捷生活”為主題,廣泛邀請國內外品牌企業,當地政府采購單位和相關領域專業人士參觀。致力于推廣物聯網和M2M技術在當地的發展,可為各大公司,創造一個高效的交流合作平臺。
8月26日
沈陽新社區智慧屋亮相 便民服務“一站式”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