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專業技術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9-16 18:19:0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電氣專業技術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電氣專業技術論文

篇(1)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26-0183-02

高職院校專業文化建設是專業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高職院校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專業文化建設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和改革。在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專業文化建設中,將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專業文化與電氣自動化企業的企業文化進行融合,是指在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專業文化建設中, 圍繞此專業的培養目標,將電氣自動化企業的企業文化融入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專業文化建設之中,將企業文化的價值觀念、管理制度和方式方法與專業文化建設相融合,營造職場化的教學氛圍,從而建設有特色的專業文化體系,形成此專業所特有的精神風貌和行為規范。

1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專業文化與企業文化的異同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之間有很大差異,而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專業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差異尤為突出。

高職院校重在教育,企業重在管理,在精神文化、管理文化、物資條件建設等方面,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存在各自的特點和規律。校園文化重在培養人格中的主體意識,多以終極價值關懷為核心的人文精神文化。企業文化更多的是對員工群體的規范、整合、凝聚和激勵,通過文化的力量形成一種行為準則、價值觀念、道德規范。企業的盈利性和社會責任,要求其在追求利潤的同時,必須加強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文化建設。兩種文化的相對獨立、缺少交流形成專業文化與企業文化的顯著差異。

高職院校校園環境主要從教書育人的需要出發,環境優美、整潔、舒適。校園文化崇尚個性發展,不同同學行為差異大。校園管理制度重在引導、教育,在校學習行為往往是老師安排好的,老師講授、示范,指導如何做。在校學習,允許錯誤,再糾正錯誤,60分過關。

而企業園區為了生產需要,更注重高效、安全。企業文化強調合作、團隊精神和行為規范,企業管理制度重在嚴格、規范、標準、可執行,常常使用獎金、福利、處罰等等手段。比如行為時間統一、動作劃一,走路靠右行,物品擺放整齊,甚至宿舍鞋子等等都要放在規定的圈圈里,否則會被罰款。對于工作任務,大多是給出要求或目標,員工自己或協作,想方設法去完成。對于產品質量,要求六西格瑪,最好100%無差錯。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文化與企業文化之間具有較大的差異。

電氣自動化企業擁有眾多的電氣自動化先進設施,其工作流程特殊,高技術、高危險。對勞動者的要求不同于其他專業。電氣自動化企業要求員工具有過硬的人文素質與職業素質,敬業精神、愛崗敬業、團隊合作、基本功扎實,有突出的專業特長。電氣自動化企業要求員工了解企業生產流程,具備實戰能力。有較強的合作精神。企業非常強調員工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

不僅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專業能力要求特殊,更強調敬業精神、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注重安全規程、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創造力。要求有強烈的敬業精神、團隊合作、學習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為重視。同時必須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具有一定的拓展能力。

高職學生就業前接觸企業文化的途徑還不充分。媒體、短工、傳聞、參觀實習、課堂、父母兄長等是他們的主要了解途徑。進入企業工作之后,對企業文化需要一定時間的不適應。這不利于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由于在校的寬松環境、所學知識與企業實際脫節等,學生就業后感覺工作壓力大、工作枯燥乏味、企業人際關系難處、工作時間太長等。對工作的心理期望值過高、工作缺乏主動性、缺少敬業精神。

因此,在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教學中,要實現專業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實現兩種文化對接,增強高職畢業生崗位適應能力。

2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專業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意義

將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專業文化與電氣自動化企業的企業文化進行融合,從而建設有特色的專業文化體系,對于本專業建設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將電氣自動化企業的企業文化與本專業文化相融合,可以凸顯本專業的專業特色,建設有特色的專業文化體系,提高專業競爭力,有助于實現本專業可持續發展;

(2)有利于本專業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

(3)有利于本專業學生的專業價值觀、專業意識、專業氣質的形成;

(4)有利于本專業學生盡快熟悉、適應企業文化,學生學會處理企業人際關系,使畢業生工作后能迅速融入企業文化環境中,盡快在工作崗位上發揮作用;

(5)有利于本專業學生熟悉企業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工作環境、規章制度,適應企業工作節奏,引導和規范學生的思想行為,使學生養成自覺遵守企業規章制度的習慣;

(6)有利于提高本專業學生工作主動性和敬業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增強學生崗位適應能力,利于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

(7)使本專業學生未來具備參與企業文化建設的素質與能力,成為未來推動企業建設和發展的中堅力量;

(8)有利于推進“雙師”型的教學隊伍的建設,引導教師樹立服務地方經濟的理念,提高教師的教科研能力;

總之,將電氣自動化企業的企業文化與專業文化相融合,有利于學生成人成才,培養高職學生良好職業素養,提升學生職業綜合能力;

3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專業文化建設的校企文化融合的方法和措施

在校園整體文化建設的框架下,重視各個方面之間的有機聯系,構建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有特色的專業文化體系,在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中深化本專業校企文化融合。廣泛的專業文化校企融合,要從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到學生的專業素質、行為習慣等都要滿足企業的要求。我們采用多種方式方法進行研究。在研究傳統校園文化的同時,將電氣自動化企業的企業文化與傳統校園文化比對研究。比如,通過網上查找、到電氣自動化企業拜訪、調研、鼓勵教師到電氣自動化企業頂崗學習來研究電氣自動化企業文化;與友好電氣自動化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開展友好交流合作;吸納企業中一些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術人員參與專業文化建設;請企業專家參與教學改革,優化課程設置,更新教學內容;研究兄弟院校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專業文化建設成就等等;深入研究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校企文化融合方式方法和內容。

(1)建立健全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教學管理制度,為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校企文化融合提供保證。研究電氣自動化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融入到本專業教學管理制度之中。在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責任、職業紀律、職業技能等方面形成運作、發展機制。培養與企業員工相同的行為規范,督促學生遵規守紀、遵守按章操作,養成良好的職業意識和職業行為習慣;

(2)為了有效提高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教學效果,保證專業可持續發展,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工作崗位,采用工學結合、“做、學、教”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模仿企業工作過程和環境,營造電氣自動化企業仿真教學氛圍,開展“做、學、教”一體化的教學。將學習過程與生產運作過程結合起來,使學生工學結合,在體驗企業工作過程、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優秀的職業素質。

(3)注重用電氣自動化企業的企業文化熏陶學生,給學生營造一種職場的環境,使學生處處感受到企業文化的熏陶。從新生入學起,循序漸進安排,積極宣傳企業文化;從教室、實訓場、課程內容等等各個方面展現電氣自動化企業文化;加強專業網站校園網建設,通過網上咨詢、微博、組建聊天群等形式讓學生熟悉企業文化;布置專業發展歷史展、專業技術能手展、專業新技術展、專業新工藝展等,宣傳專業文化歷史,建設專業特色的文化環境;根據本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特點,在實訓場所懸掛生產流程、安全規程、操作流程、電氣自動化行業企業精神等,營造企業氛圍;根據專業理念,發掘師生創意潛力,設計勵志格言、專業格言。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會和感悟專業精神,充分得到專業文化熏陶。

(4)走出去,請進來。不定期組織學生走進企業去感受企業文化,假期、期中短期組織學生到電氣自動化企業參觀、實習、實訓;定期邀請電氣自動化企業專家對學生進行企業文化教育,指導學生學習電氣自動化企業操作技能和規范;加強教師的培訓學習,選派教師到企業工作學習企業文化和專業技能,定期組織教師和學生到企業中頂崗實習,使教師具備雙師素質,在教學中能夠靈活的用企業文化熏陶學生;

(5)模仿電氣自動化企業操作工作流程,在培養學生崗位技能的同時,使學生感受企業文化、適應企業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養。重過程控制,形成良性循環。比如,掛工作流程、掛工藝卡、打卡制度、唱票制度、入實訓室登記制度、過程記錄制度、穿工裝、戴安全帽。

(6)引入國際質量認證體系,進行規范的專業教學管理。日常工作必須依文件要求執行,并留下可追溯性記錄,強調過程管理及過程控制。

(7)由于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特點,單靠學校自身建設一時難以滿足教學需求,為此,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在校外與企業聯合,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在校內,除了院校自我建設之外,引進企業資金和設備建設實訓場地。建設“廠中校”、“校中廠”實踐模式。在加強校內實訓場地和實訓課程建設的同時,加強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也可以采用訂單培養、定點培養、定點就業方式探索人才培養新形式,深化校企文化融合,實現雙贏。

(8)開展廣泛的課外活動。高職學生學習基礎較差,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自覺性,按部就班的課堂教學顯得枯燥乏味,會大大地降低教學質量。廣泛開展課外活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就需要建立學校、班級、社團活動等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化的校園文化體系,比如組建專業協會、舉辦各類技能大賽,促進學生提高專業技能的同時,接受企業文化熏陶。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校企文化建設,要物質、職業、精神等多層面進行建設。要吸取優秀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例如,團隊合作精神、客戶至上理念、激勵與創新理念、“零”缺陷理念等,與專業文化深度融合。

4 結束語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文化校企融合,是專業建設的重要部分。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進行專業文化建設。通過合理的取舍、提煉和升華,形成有特色的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文化,促進高職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產生積極的情感和職業意識,成長為社會主義的創新型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篇(2)

一、繼電保護定值整定工作(10kV及以下)

96年9月至97年擔負分公司10kV配電線路(含電容器)、10kV用戶站繼電保護定值整定工作,由于分公司原來沒有整定人員,但自從開展工作以來建立了繼電保護整定檔案資料,如系統阻抗表、分線路阻抗圖、系統站定值單匯總(分線路)用戶站定值單匯總(分線路),并將定值單用微機打印以規范管理,還包括各重新整定定值的計算依據和計算過程,形成較為完善的定值整定計算的管理資料。近兩年時間內完成新建貫莊35kV變電站出線定值整定工作和審核工作。未出現誤整定現象,且通過對系統短路容量的計算為配電線路開關等設備的選擇提供了依據。97年底由于機構設置變化,指導初級技術人員開展定值整定工作并順利完成工作交接。

二、線損專業管理工作

96年至98年9月,作為分公司線損專責人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完成了線損統計計算的微機化工作,應用線損計算統計程序輸入表碼,自動生成線損報表,并對母線平衡加以分析,主持完成理論線損計算工作,利用理論線損計算程序,準備線損參數圖,編制線損拓補網絡節點,輸入微機,完成35kV、10kV線路理論線損計算工作,為線損分析、降損技術措施的采用提供了理論依據,編制九五降損規劃,96-98各年度降損實施計劃,月度、季度、年度的線損分析,積極采取技術措施降低線損,完成貫莊、大畢莊等35kV站10kV電容器投入工作,完成迂回線路、過負荷、供電半徑大、小導線等線路的切改、改造工作,98年關于無功降損節電的論文獲市電力企協論文三等獎,榮獲市電力公司線損管理工作第二名。參與華北電力集團在天津市電力公司試點,733#線路降損示范工程的改造工作并撰寫論文。

三、電網規劃的編制工作

98年3月至98年11月,作為專業負責人,參與編制《東麗區1998-2xxx年電網發展規劃及20xx年遠景設想》工作,該規劃涉及如下內容:電網規劃編制原則、東麗區概況、東麗區經濟發展論述、電網現狀、電網存在問題、依據經濟發展狀況負荷預測、35kV及以上電網發展規劃、10kV配網規劃、投資估算、預期社會經濟效益、20xx年遠景設想等幾大部分。為電網的建設與改造提供了依據,較好地指導了電網的建設與改造工作,并將規劃利用微機制成演示片加以演示,獲得了市電力公司專業部室的好評。

四、電網建設與改造工作

96年3月至現在參加了軍糧城、馴海路35kV變電站主變增容工作,軍糧城、馴海路、小馬場更換10kV真空開關工作,參加了貫莊35kV變電站(96年底送電)、東麗湖35kV變電站(98年12月送電)、小馬場35kV變電站(99年11月送電),易地新建工作,新建大畢莊35kV變電站(99年12月送電、20xx年4月帶負荷)、先鋒路35kV變電站(20xx年8月送電)。目前作為專業負責開展么六橋110kV變電站全過程建設工作,參加了廠化線等5條35kV線路大修改造工作,主持了農網10kV線路改造工程,在工作中逐步熟悉設備和工作程序,完成工程項目的立項、編制變電站建設及輸電線路改造的可行性報告,參與變電站委托設計,參加設計審核工作,參加工程質量驗收及資料整理工作,制定工程網絡計劃圖,工程流程圖,所有建設改造工程均質量合格,提高了供電能力,滿足經濟運行的需要,降低線損,提高供電可靠性和電能質量,滿足了經濟發展對電力的要求,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五、專業運行管理

參加制定專業管理制度,包括內容是:供電設備檢修管理制度;技改、大修工程管理辦法;

固定資產管理辦法實施細則;供電設備缺陷管理制度;運行分析制度;外委工程管理規定;生產例會制度;線路和變電站檢修檢查制度;技術進步管理及獎勵辦法;科技進步及合理化建議管理制度;計算機管理辦法、計算機系統操作規程。技術監督管理與考核實施細則;主持制定供電營業所配電管理基本制度匯編。參加制定生產管理標準,內容是:電壓和無功管理標準;線損管理標準;經濟活動分析管理標準;設備全過程管理標準;主持制定專業管理責任制:線路運行專業工作管理網及各級人員責任制;變壓器專業工作管理網及各級人員責任制;防污閃工作管理責任制;防雷工作管理責任制;電纜運行專業工作管理網及各級人員責任制;變壓器反措實施細則。主持制定工程建設項目法人(經理)負責制實施細則及管理辦法;城鄉電網改造工程招投標管理辦法(試行);城鄉電網改造工程質量管理暫行辦法等。

積極開展季節性工作,安排布置年度的重要節日保電工作、重大政治活動保電安排、防汛渡夏工作,各季節反污工作安排。這些工作的開展,有力地促進了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六、科技管理工作

96年至今,在工作中盡可能采用計算機應用于管理工作之中,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一是應用固定資產統計應用程序,完成全局固定資產輸機工作,完成固定資產的新增、變更、報廢、計提折舊等項工作。二是應用天津市技改統計程序完成技術改造(含重措、一般技措項目)的統計分析工作。三是作為專業負責完成分公司地理信息系統的開發應用工作,組織完成配電線路參數、運行數據的錄入工作,形成線路數據庫,并用AUTOCAD繪制分公司地理圖,在地理圖上標注線路的實際走向,所有線路參數信息都能夠在地理圖上的線路上查詢的出,該項成果獲天津市電力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五是完成配電線路加裝自動重合器(112#線路)試點工作,形成故障的自動判斷障離,提高了供電可靠性,為配電線路自動化進行了有益嘗試。四是20xx年9月主持完成分公司WEB網頁瀏覽工作,制定分公司十五科技規劃及年度科技計劃,制定科技管理辦法,發揮了青年科技人員應發揮的作用。

另外,在96年7月至98年3月間利用定額進行分公司業擴工程、城網改造工程的電氣施工預算的編制審核工作。

總之,在這幾年來的專業技術工作中,自己利用所學的專業技術知識在生產實踐中做了一些實際工作,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工作能力,但是仍存在著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加強學習、克服缺點,力爭自己專業技術水平能夠不斷提高。

2017年上半年電氣專業技術人員工作總結【2】 一 現場管理工作

1現場電氣設備的運行狀況對于安全生產及正常生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廠已正常生產四年多。設備已逐漸進入故障多發期。例如:我廠的電氣設備很大一部分露天作業,工作環境惡劣。設備現場控制箱銹蝕嚴重,影響正常使用。于是經車間領導批準更換現場控制箱。由于這些控制箱規格型號多種多樣,決定自行配置控制箱。車間員工對新控制箱元器件性能充分了解后,再裝件配線,保證接線正確。

在現場安裝過程中,克服時間緊,原接線標識不清晰,在不影響生產的前提下前后共更換了24臺現場控制箱。并且在施工過程中,發現并解決了前期在安裝中存在的歷史遺留問題。現在,這些控制箱早已投入使用,反應良好。在生產中未在出現因控制箱導致的電氣故障。得到了廠領導的首肯和贊揚。

2由于本廠電氣設備型號繁多,且遍及全廠各個車間,點多面廣。在使用和操作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電氣車間為避免問題的發生,制定了嚴格的巡檢制度。每日巡檢落實到人。這樣,就能使車間人員對設備的運行情況了如指掌。

在設備檢修時,能夠對有問題的設備重點處理。這樣,不僅能夠節約檢修時間,而且能夠確保檢修質量。今年7月12號夜班,我車間員工在正常巡檢過程中,發現一吸酸循環泵電機冷卻風機停轉,導致主電機溫度異常溫升。于是迅速排查處理了故障后,冷卻風機正常運轉。主電機溫度下降至正常范圍。避免了嚴重故障的發生。

二加強員工素質教育,提高技術能力

為了不斷提高員工的素質,能夠解決現場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車間在正常生產過程中,給員工提供各種機會來提高技術能力。例如,我公司在今年以來,新上了試劑酸第四套生產線,大爐鏈破,原料車間二次水,軟水房熱水回收等數個新設備。新設備的電氣部分安裝和設計均由我車間員工自主作業完成。這樣,即完成了公司交給的施工任務,又提高了員工的業務素質。使員工處理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

三抓安全管理工作

我車間對每位員工經常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認真學習廠下發的安全文件。保證每個員工在思想上重視安全,做到安全。

警鐘長鳴。認真落實安全責任制度,人人明白自己的安全責任,使大家在安全生產中自覺自愿的按章操作,保證本車間在安全生產中的穩定性。

四 電氣車間管理維護方面存在的問題

1 因電氣車間負責全廠用電,所以各個車間正常用電接線都必須通過電氣車間批準并辦理許可證后,才可正常工作。但由于電氣車間人員少,工作任務重。有時出現先接線后辦許可證,甚至有時發生未辦許可證的事情發生。

篇(3)

作者簡介:袁鐵江(1976-),男,四川成都人,新疆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晁勤(1959-),女,湖南邵陽人,新疆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新疆烏魯木齊830047)

基金項目:本文系新疆大學“21世紀教育教學改革工程”二期項目(XJU2008JGZ15)、新疆大學《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校級精品課程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06-0060-02

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能夠從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系統運行、通訊、綜合自動化、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試驗分析、研制開發、經濟管理以及電子與計算機技術應用等領域工作的寬口徑“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1]。要培養創新人才,首先要解決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是實踐教學[2],其目的是:通過實踐教學各環節的實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促使學生綜合應用專業知識,優化學生的知識智能結構,為培養優秀的、適應市場需求的應用創新型人才創造條件。以新疆大學為例,介紹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思路、成果、經驗,為今后進一步進行更有成效的教學模式改革提供借鑒和幫助。

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思路

根據教育部關于實施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的精神,圍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根據電力行業的發展方向和現狀,結合人才市場需求,與電力行業的企、事業單位多次交流,總結了往屆畢業生走向工作崗位后所遇到的問題、工作中暴露出的知識弱點,結合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時所遇到的困難,認真研究分析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各環節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以實踐教學為試點,突出學生職業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積極探索實踐教學模式創新,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1)將電氣行業先進設備應用到實踐教學中,完善實踐教學內容,提高實踐教學的現代化程度。

(2)精心設計實踐教學內容,打破課程界限,優化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3]。由于某些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與電力系統行業結合不緊密,學生不能很好地了解各課程內容在電力系統的具體應用。通過改革創新,加強各專業課程間的聯系,實踐教學體現專業培養方案的整體性。以繼電保護實踐教學為例,通過改革創新研究,微機保護實驗室在完成繼電保護實踐教學內容的同時,將電力系統分析、電力工程、單片機原理、軟件編程、電力通信、電力自動化、電力系統故障計算、電力系統仿真等多個課程的知識應用在繼電保護的實踐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使學生對這些專業課在專業中的作用及課程間的聯系有整體的認識。

(3)將實踐教學與工業現場所需相結合,既豐富實踐教學內容,也鍛煉學生解決生產第一線實際問題的能力,充分體現高等教育為當地的經濟建設和生產實踐服務的宗旨[4]。如在微機保護實踐教學環節中,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以新疆實際電網結構為研究對象,對繼電保護問題進行分析計算。

(4)鼓勵學生參與教學實驗設備的開發和實踐教學改革,學生要順利完成指定任務,不但要擁有本專業各種知識,還要自學很多其它知識,因此吸收學生參與實踐教學改革,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和創新能力[5],既鍛煉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又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促使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優化學生知識智能結構。同時,參與設備開發的學生分別負責不同內容,而整體功能的實現需要團結協作;實踐教學過程的實施,同樣要求通盤考慮,整體設計。因此通過實踐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的改革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實踐教學改革的成果可用于相同設備及類似設備的二次開發,具有一定推廣價值;提高了實驗設備的功能和現代化程度,拓寬實驗設備的應用范圍,開發后的實驗裝置不僅能用于教學任務,還可用于科學研究。可避免設備過早淘汰,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

(5)通過教學改革創新,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豐富教師各自講授課程的教學內容,體現各個專業課程間的整體性和連貫性,提高師資隊伍的教學科研能力,形成一支年齡結構合理,知識體系優良的教學團隊。在實踐教學模式改革中,項目組成員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團結協作完成任務,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拓寬各自知識面。

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方法和具體措施

1.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畢業學生需求分析調研及就業措施

通過對新疆各電力相關的企事業單位的走訪調研,對本專業領域技術發展現狀及人才需求等情況進行了分析,全疆電力系統預計近幾年中每年都有700余人專業技術就業崗位需求,加之大型電力設備制造業和油田等各大型企業自備電廠以及廠礦企業電氣部分,預計每年需要電氣技術人員1000余人。但是內地學生來疆就業人數少,且部分不能長期在疆工作,目前新疆大學的招生量并未達到飽和程度,有很廣闊的就業前景。因此,新疆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陸續與新疆電力公司等相關單位簽署了多項定向培養的協議書,已有部分學生履行了協議并在新疆喀什、伊犁等地就業。

2.專業知識結構和課程設置、培養方案調研及地方特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有關課程設置和培養計劃制定,我們向新疆電力公司和金鳳科技等多家行業單位發函征求了意見,同時參加了全國電氣專業教改年會,收集了大量兄弟院校電氣專業教改資料,經過電氣全體教師仔細討論和研究,確定了專業發展定位,制定了包含電力和風電兩個方向的全新的專業培養方案,學院又專門組織專家和負責人進行了論證討論,提出很多修改意見,形成了兩套分別針對民漢學生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培養方案[7]。

3.大學生創新實踐、畢業生畢業設計結合現場實際取得良好效果

在各屆學生中進行了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獲得多項國家大學生實驗創新項目和校級科研實訓項目。從新疆多個涉電企業外聘導師,聯合進行了認識實習、畢業設計和畢業實習,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社會用人單位對各屆畢業生思想品德、敬業精神、工作態度、專業知識、工作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評價良好。

4.專業主干課程與專業實驗室相結合實踐創新

主干課程建設中,在兼顧專業技術知識結構基礎上制定了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電力系統分析和電力系統自動化等電氣專業主干課程7門[3]。并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建成了與主干課程對應的10個專業實驗室,如:微機繼電保護實驗室、電力系統運行與控制實驗室、電力系統數字仿真實驗室、變電站自動化實驗室等。實驗室建設與運用的效果與特色非常明顯,可進行上述電氣專業7門主干課程全部理論驗證性實驗和設計型實驗及創新型實驗,也可進行本科畢業設計及研究生碩士論文撰寫中的創新部分驗證,還可進行教師科研項目研發。大部分實驗設備與電力現場一致,縮短理論教學與行業實際差別,還可進行與現場完全一致的電力系統數字物理聯合動態模擬試驗,也可進行二次設計開發。實驗軟件采用動畫實景三維實現,安全、逼真、可靠、經濟、實用。目前這些設備使用率高,實驗組數多,實驗效率和效果好,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5.精品課程、課件、題庫、教材、教學大綱、網絡課堂建設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獲得校級精品課程,“電力系統分析”獲自治區級精品課程。編制電氣專業教學大綱1套,完成“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和“電力系統分析”題庫2套,開發“電氣特色專業”和“電氣緊缺專業”網頁2套,開發“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電力系統分析”、“高電壓技術”課程教學網頁3套,課件多套。電氣專業所有課程選用優秀教材,還由教師主編并出版教材多部。如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自動控制原理》、《發電機組基礎》;機械出版社出版《風電場運行與維護》、《風電并網技術》,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6.外聘現場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教學

與新疆電力公司多個變電站和發電廠以及風電場、八鋼自備發電廠、石河子天富熱電廠等簽訂了實習協議,特聘陜西電力公司和新疆電力公司調度中心、新疆紅雁池電廠、新疆水電設計院、新疆送變電公司、吐魯番電業局等電力行業高級工程技術人員進行電氣設計指導和現場教學,收到良好效果。

三、主要改革創新成果、實踐效果和特色

(1)根據電氣工程行業特點和實際情況,改造和更新實踐教學平臺,通過軟、硬件購置和開發,把實驗室仿真成工業控制現場,使實驗過程接近實際工作環境,縮短學校教育與行業實際的距離,為畢業設計和創新制作提供一個良好的實踐場所,節省設備投資。

(2)根據電氣工程就業崗位群對實踐能力要求,改革了實踐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教學內容,體現各個專業課程間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在實踐教學中綜合電力系統分析、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高電壓技術、電力工程、單片機原理、軟件編程、電力通信、電力自動化、電力系統故障計算、電力系統仿真等多門課程知識,打破從單個課程進行實踐教學的界限,實現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并增加了風電方向課程,提高了就業率。

(3)選擇來自工業現場的具有代表性的生產實踐問題作為教學案例,實現實踐教學與工業現場相結合,鍛煉學生解決生產第一線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為生產企業提供技術支持。

(4)對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及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訓練,提高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參與開發的學生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多人考取了研究生,其余多就業于大型企業。調查結果顯示,考取研究生的學生在研究生的學習過程中,在科研方面顯示出了明顯的優勢,在研究生學習階段比同屆學生提前發表學術論文,早出科研成果,顯示出較好的科研能力;走向工作崗位的畢業生能很快勝任工作,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可見,通過實踐教學激發了學生求知欲,拓寬學生知識面,優化學生知識結構,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率。

(5)課程實驗、畢業設計、短學期教學、科研實訓多個環節相結合,充實短學期的教學內容,提高短學期的教學效果及本科生畢業設計質量。

(6)形成一支年齡結構合理,知識體系優良的教學團隊。教師發表了多篇教研論文及科研論文,多人獲得了本科生畢業設計優秀指導教師,在開發的實踐平臺上完成了各自科研項目部分內容。獲得自治區級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多人獲自治區級教學名師。

四、成果水平和實際推廣應用價值

通過對實踐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改革,使得教學內容更加完善,教學方式多樣化,既可以進行常規和理論實驗驗證,又可以設計和創新,而且由于多項實驗采用計算機可視化界面,使實驗過程更形象更容易理解。促進了理論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和科技創新能力,縮短學校與市場差距,全方位提高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生水平,具有實際推廣應用價值。

五、進一步實施方案和完善措施

采取多種措施嚴格執行培養方案、課堂教學、課件使用、實驗室及設備管理,加強對理論教學、實踐實習的執行,進行有效的過程監控。

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及完善有效的教學體系文檔資料,積累教學經驗,進行質量反饋,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完善實驗指導書的編制,提高實用性。

完善課件質量,使其更加直觀、形象、逼真,具有動態效果。

充實網絡教學資源,使學生更易于獨立實現預習復習和鞏固提高專業知識的技能。

參考文獻:

[1]陸秀令,張松華.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17).

[2]于恒,張幼琴,王惠麗.淺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J].實驗室科學,2006,(4).

[3]高燕,劉文洲,徐政.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10-12.

[4]張成華,廖志凌.提高畢業設計實踐教學環節質量的方法[J].農機化研究,2005,(6):273-274.

篇(4)

為了貫徹落實《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威海市“十一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圍繞山東半島制造業基地建設任務,提出了發揮我市海洋資源優勢,重點發展船舶工業的戰略。在造船業中,船舶電氣技術是最核心的專業技術,與船舶電氣技術相關的工作崗位是最關鍵的崗位之一,因此將船舶電氣工程技術專業作為重點建設專業,是服務地方經濟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高職教育實現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提升辦學層次的有利保障。

1社會需求調查及現狀分析

1.1威海船舶工業企業急需應用型高級技能人才

威海市已經成為山東半島最重要的修造船基地。船舶制造業是技術密集型的產業,需要大量素質高、能力強的船舶電氣設計建造技術人才,但是,船舶電氣工程技術專業人才非常短缺。目前,山東省僅有兩家職業院校培養該專業學生,專業人才的供給與巨大的市場需求形成鮮明的對比。通過對威海市的修造船企業的調研,主要修造船企業對船舶電氣工程技術人員的需求量每年達120余人。

1 .2專業建設基礎

為適應威海市及周邊地區船舶修造業的需要,我院根據人才市場需求,已開設的相近專業有8個,相近的專業基礎課已能成熟開出。經過多年的教學和科研實踐,特別是經過我院的國家示范性專業建設,積累了豐富的專業建設經驗,奠定了堅實的師資基礎,同時,也配備了先進的實驗實訓設備,為順利開展本專業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我院現有實驗實訓條件充足,有可共享利用的校內實訓基地1個,擁有電子與電氣技術基礎實訓室8個,可以完成船舶電氣工程技術基礎課程的部分實訓課題。

2我院近兩年船舶電氣技術專業生源情況

我院為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招生范圍面向全國,2008年我院船舶電氣專業面向全國招生S4人;作為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2009年我院納人國家單招試點院校,船舶電氣工程技術專業面向全國多個省份招生100人,其中包括山東省內單招43人,生源充足,單招學生執行力略差,但在創造力和社會能力方面都具優勢。該專業實現了以高質量教育教學為提高就業率和提高就業層次創造條件的良性循環。

3實施船舶電氣專業教學改革的具體內容

我院船舶電氣工程技術專業建設的思路是“1個創新、3個加強,1個確保”,即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切人點,加強課程建設,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確保工學結合模式的有效實施。

3 .1完善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

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主旋律下,以船舶工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為依托,以實際工程項目為載體實施情境教學,采用“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自主性,規范教學過程與考核標準,建立一體化的課程標準,完善以崗位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工學結合的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

具體做法是,將船舶電氣工程技術專業相關職業標準、行業規范、崗位技能要求以及新知識、新技術和新工藝及時融人教學之中;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核心專業課程,按照一體化教學模式施教。

3.2程體系改革與課程建設

按照“準確定位、夯實基礎、提高能力、培訓到位”的理念構建船舶電氣工程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通過企業調研和職業崗位分析,對學生的就業崗位和所應該具備的職業能力進行準確定位;為了拓寬就業渠道和增強專業發展后勁,在課程體系構建中注重夯實專業基礎課程,保證基本理論的系統性;注重能力培養,通過崗位分析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適合于一體化施教的核心專業課程和基礎平臺課程的實訓課題,使學生就業能夠盡快適應崗位要求,達到能力提高和培訓到位的目的。

3.3師資隊伍建設

本專業現有專業教師11人,根據對現有教師隊伍的分析,我們提出了按照“優化結構、提高素質、培養骨干、造就名師”的原則,選派專業教師到國、內外學習先進的專業技術,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先進課程開發技術,拓展專業視野,增強專業教學資源的整合能力。利用校內外資源,培訓專業教師的一體化教學能力。制定“擇優聘請、相對穩定、適時調整”的兼職教師管理制度。實現教學團隊結構的優化。爭取在2011年師資水平達到院級優秀教學團隊的標準,2013年達到省級優秀教學團隊的標準。

3.4實驗實訓條件建設

船舶電氣工程技術專業可以利用示范性院校建設已經完成的電子技術等專項技能實訓室,但是船舶電氣專用實驗室及設備還沒有,根據船舶電氣工程技術專業建設與發展的需要,以培養學生對船舶電氣設備的安裝、檢修、報驗與管理等能力為主線,本著先進性、實用性和體系化的建設原則,需新建基本技能實訓平臺一船舶電工工藝訓練室一個;船機拖動控制系統實訓室、船舶自動控制系統實訓室、船舶電站專項技能實訓室3個和集控室、輔機實訓室等綜合技能實訓平臺(在船機制造與維修專業建設方案中);新規劃一個船舶電氣創新工作室,以滿足師資培養及科研的需要;使船舶電氣工程技術專業的實訓條件得到完善,形成五位一體的實踐教學平臺。船電專業實訓室建成后可以同時承擔船舶電工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任務。

3.5頂崗實習運行管理機制建設

篇(5)

以就業為導向,切實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是滿足中國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需要,促進高等職業教育健康發展,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關鍵環節。從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形勢來看,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不但符合廣大高職畢業生的強烈愿望,而且是職業院校專業內涵建設的必要途徑,更是高等職業教育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現代化建筑飛速發展,智能建筑更是層出不窮,經濟社會對建筑電氣工程技術的人才需求也不斷加大。通過對往屆畢業生就業和相關工業企業職能設置的調研發現,行業可為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提供的主要崗位有:建筑電氣工程師(技術員)、水電施工工程師(技術員)、電氣系統管理技術員、電氣系統設計助理、樓宇自控工程技術員、安防工程技術員、自動化設備運行維護員、建筑電氣設備工程技術人員、電梯安裝與維護技術員、工程技術文控員及建筑電氣產品銷售技術員、質檢員等。為培養出符合職業崗位需求的專業高級能型人才,促進就業,提高就業質量,本文以就業為導向探索高職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

一、構建以就業為基礎的柔性課程體系

建筑電氣工程技術是建筑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相結合而發展起來的,作為一個多學科交叉的專業,其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就業面廣,就業方向多,到底什么樣的課程體系,只有一個參考標準———相關行業企業的需求。要打破原有的學科體系,改變傳統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三段式”課程體系。在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的基礎上,按照有利于培養相關行業企業需求的崗位職業能力為目的組織課程體系和內容。必修課由公共課體系和專業課體系組成,部分主干專業課實行課程綜合化,并把計算機應用滲透到職業技能課教學中,強化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選修課由限選課和任選課組成,限選課保證了對行業知識、職業知識、職業技能的加強,任選課是供學生選學,使培養計劃剛柔結合,有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二、建立適合建筑電氣專業人才需求的自主學習機制

自主學習是指通過為學生提供靈活多樣和人性化的學習環境、條件和機會,并由學生自主決定在哪里學、何時學和如何學,來促進學生的學習。一般高職高專院圖書館都開放有自修室,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室在非上課時間可以為學生開放,有條件的高職高專院校可以為各個班級開設專用教室,此外,非常重要的一項是,職業院校的實訓課或實踐課教室可以有選擇的在非上課時間向本專業的學生開放。讓學生依據興趣愛好自主確定學習方向和學習進度、按照學習需要選擇實訓課或實踐課教室特有的各種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有效運用各種學習方法和操作工具,這必將對提高學生專業技術創新應用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是一般的本科院校做不到的。

三、建立導師直接負責培養機制

導師直接負責培養這種看似在研究生階段普遍采用的人才培養方式其實也可以應用到職業院校,以幫助學生更充分的掌握與職業崗位相適應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促進就業。當前職業院校一般是在第三學年一開始將專業學生分配給專業教師,由這個專業教師負責他們最后一年的畢業論文(設計)和畢業頂崗實習事宜,并指導其就業。實際上可以從學生入學開始就將為其分配給由專業課教師擔任的導師,導師在正常教學工作之余除了能夠更早的指導學生的論文(設計)、頂崗實習和就業之外,更容易發現所指導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所在,幫助學生制定適合自己的大學生涯規劃,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專業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學習,幫助學生合理的利用課余時間,使教師的主動性和指導性得以充分的發揮。導師也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自己的科研或實踐項目中,提前讓學生接觸實際應用項目,參與面向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和技術創新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導師還可以積極鼓勵和指導學生參加大學生挑戰杯、大學生技能比武大賽、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等諸多專業競賽,為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提供保障。

四、建立專業前沿技術發展定期研討機制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快速發展,一些高新技術逐漸應用到建筑工程當中。在此背景下,人們對建筑的電氣自動化的要求也逐漸轉向了智能化,因為智能化建筑能夠為人們創造更加安全、舒適、方便、節能的居住環境。但是它融入了機電一體化技術、辦公自動化技術、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智能化管理技術等高新技術,而且這些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技術應用與相關新產品研發的速度也非常之快。建立與專業相關的知識、技術發展定期研討機制,不僅能夠促進教師主動學習、自我進取、與時俱進,還能夠幫助學生學習了解專業相關的知識、技術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對以后的就業去向和從事的工作有一個前瞻性的認識,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習興趣,從而可以更加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相關學習,跟上行業企業發展的步伐,為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作為一個多領域、多學科相互交叉的專業,其人才培養模式并不完善,無法滿足行業企業的發展對專業人才需求。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適合建筑電氣工程技術發展的人才,適應社會的需求,筆者探索出了一種以就業為導向的建筑電氣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創新模式,為職業院校建筑電氣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和其他類似專業的設置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篇(6)

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能力,同時提高學校教育對社會需求的適應能力。在我國的職業教育中大力提倡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特點是以職業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為目的,以市場需求為運作平臺。高職院校在這種教育模式下開設專業英語課程,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提高閱讀和理解專業英文資料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的專業技術和生產經驗,并將其應用到生產一線,推進我國工業技術和工業產品的快速發展。但就筆者近五年來對高職院校專業英語教學的調查來看,專業英語教學遠沒有達到這個目的和要求。

一、高職專業英語教學的現狀

1、學校重視不夠

有些學校片面的認為工學模式結合下的教育體系,強調熟練技能、加大動手實踐環節,忽視學生的基礎知識、專業基本技能和可持續發展,往往不開設專業英語;認為高職教育專業英語是一門選修課程或是輔課程,可開可不開;有的院校雖然開設,但在課時安排上不夠合理,造成學生學習網難,效果不夠理想,時間長了,學生失去了興趣,直接影響專業英語教學效果。同大學基礎英語相比,專業英語的教學學時太少:以淄博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專業英語為例,專業英語為30個學時的專業選修課,造成專業英語無法做到深入細致的詳細講解,更別提專業的延伸。

2、學生認識不足

基礎英語有省應用能力考試與學生的畢業證掛鉤的要求,但專業英語沒有這個要求,因而學生普遍重基礎英語而忽視專業英語的學習,在專業英語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遠不及基礎英語。學生普遍認為專業閱讀除增加一些專業詞匯、術語外,學不到什么東西,因此,學生到畢業時英語水平與基礎階段(一年級)結束時相比,不但沒有提高,反而普遍下降。

3、專業英語教學方式單一

任課教師受學時的限制,一般太側重閱讀和翻譯,課堂氣氛沉悶枯燥,這些也造成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有的院校認為工學結合要求學生全面發展,不切實際,聽、說、讀、寫同時進行,表面上看是要求比較高,但實際效果不夠理想,反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影響

4、教材質量不高。

目前大多數學校使用的專業英語教材參差不齊,有的新版本內容也過于陳舊,不能滿足工學結合模式下專業英語教學的要求。大部分的教材在內容的編排上都過于簡單,只是在各專業范圍內選擇了一些英文篇目分列章節,而對各專業英語的文體特點、專業英語翻譯閱讀技能、專業文獻檢索和專業英語寫作等重要的內容涉及較少,缺乏各專業均需掌握的科技英文文獻基本語言知識。

二、電氣專業英語教學中的一些改革探討

1、明確專業英語課程的培養目標及教學要求。

專業英語是從基礎英語學習階段到應用英語階段的過渡,是從語言學習到信息交流的發展,尤其是在工學結合模式下,各學校可根據學校的方向及定位來確定專業英語的范疇,對專業英語設置提出統一的要求。專業英語課程一般安排在大二的第二個學期進行,正好是學生準備就業的時間段,學生很快將踏入社會,他們在工作中會碰到一些難題,需要借助工具書或報刊雜志以及其它檢索手段獨立地解決,因此,要把培養學生獨立的自學能力、應用能力列為電氣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

2、采用靈活的教學模式,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教學方法是達到教學目標的一種謀略和手段。教學方法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的高低.專業英語教學也不例外。首先.應革新教學模式.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精講多練.少講空洞理論。教師在課堂組織教學時應以實踐為主.側重技能訓練,以練代講,以講促練。并且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實踐機會比如說.盡可能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與專業英語密切相關的實習等其次.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做個案分析時.不要就事論事,而要善于引申和發揮.以培養學生的專業英語能力.從根本上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

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用中學。學習專業英語時,學生對于他們已經接觸列的一些專業知識比較有興趣,比如在介紹電力輸出系統、電力配電系統的組成等相關知識時,如果條件允許,應要求學校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帶學生到實習車間參觀,熟悉一下要接觸的東西,讓學生在實踐中記住重要的專業英語詞匯,將專業英語與專業知識相結合,通過專業英語的學習鞏同和復習所學的專業知識,為以后作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樣才更能體現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

3、精心選擇教材和參考書

在選取專業英語教材時,建議針對高職院的特點選取比較實用的補充材料,一方面是對教學內容的復習,另一方面增加學生的專業英語學習興趣。以電氣類專業英語為例,第一次課堂教學可以選取本學院實訓中心或者相關企業某設備的操作英文說明書來講解,或者從學生的畢業設計的英文摘要入手講解,這樣專業英語課程的設置意義、學習意義得以彰顯,解決了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缺乏學習動力的問題。

職業學校培養的是實用型人才,不是研究型的人才。職業學校要根據實際需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開發教學資源,編寫反映自身教學特色的補充教材和講義等。同時在編寫教材時可以組織英語教師和相關專業課教師一起去企業進行調研和探討,了解該專業所需要涉及到的英語信息,然后進行總結和編寫,這樣的教材使學生所學和企業所需能更好的銜接,這樣才能真正的體現工學結合。

隨著中國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逐步深入.對高職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對專業英語教學予以足夠的重視.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目的.協調好專業英語教學的各個因素.才能切實提高專業英語教學的質量,才能真正達到做到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的要求。

參 考 文 獻

[1]吳紅兵.高等職業教育工科專業英語教學初探.職業教育研究.2009(9)

[2]邸榮光.電氣工程專業《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的探討m.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5(12)

篇(7)

學生實習是學生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帶到實際工作中去應用和檢驗,以鍛煉工作能力的教育活動,也是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提高思想覺悟的過程。是使學生養成勞動習慣,熱愛勞動人民,獲得實際生產知識和管理知識,鞏固所學理論知識,培養獨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它是高等學校教學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實習按其性質或任務分,一般有認識實習、課程實習、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等。我們地方大學學校的學生,往往實習時間緊,實習經費有限,根據實際情況,有些專業將認識實習和專業實習合二為一,經費集中使用。對于這樣的“合并”實習,如何在有效地使用經費和時間的同時提高實習質量,就成為一個現實的和必須解決的問題。我系在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實習管理過程是學校與接受實習單位對學生共同進行管理教育活動的過程,應通過雙方相互配合,科學而周密地組織來實現。因此,我們在選擇實習單位時,有如下幾點要求,(l)專業對口,規模較大,管理和生產都比較先進,有接受學生實習的能力;(2)有實習培訓體系和實習管理經驗,實習安排認真負責;(3)經費要求合理,我方能承受。為選擇滿足要求的實習單位,系里做了大量工作,最終確定第二汽車制造廠為我系機制、機電、電氣專業的一個實習基地。

實習質量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所以我們加強對學生督促管理,把提高實習質量作為全部實習過程的中心工作來抓,使從嚴治學的精神貫穿始終。要提高實習質量,應做好以下三個階段的工作。

一、實習準備階段

實習應由學校和接受實習單位協商安排。實習的安排涉及到許多間題,包括學校指導教師和接受實習單位輔導教師的選派;實習經費,實習時間的合理安排;實習場地、儀器設備、圖紙資料、教學參考書的選擇;吃住行等后勤保障工作的安排等很多方面。為此,實習前應做好以下工作。

1、聯系實習單位

實習前應提前與接受實習單位取得聯系,將實習時間、內容(專業)、人數等通告對方,并根據對方情況進行協商,最終取得一致意見,以減少實習中的被動和盲目,爭取以最少的資源消耗(人力、物力、財力等)來保證最佳的實習質量。

2、選派指導教師

實習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的過程,教師既要管好實習業務又要管思想、管生活、管紀律,所以,應該選擇那些既有良好的專業技術,又能夠認真負責的同志充當指導教師。實習之前,指導教師應有充分的準備,要積極參與實習安排,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帶好學生,帶好實習。

3、做好實習動員

實習之前應對學生進行實習動員,在業務、紀律、安全、生活等方面提出要求。應使學生明白,實習現場是一個內容十分豐富的課堂,通過實習可以學到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對進一步鞏固所學理論,開闊眼界和思路,擴大知識面,獲得本專業初步的實踐知識,培養實際工作能力和專業技能等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實習前的動員,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手段,是為完成實習任務所作的思想準備。

二、實習進行階段

實習對人才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尤其對工科學生更是如此。因此,搞好實習中的各項工作非常重要。在實習時間、經費有限的情況下,要達到認識實習的目的,完成專業實習的任務,就對實習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采取的是定點為主,輔以參觀、專題講座和必要的理論教學活動相結合的實習方式。下面結合我系電氣專業的實習情況,談談實習進行階段應抓好的幾項工作。

1、參觀

電氣專業到二汽實習,在時間和經費允許的情況下,我們參觀了汽車總裝廠,發動機分廠,車橋分廠,鑄造分廠,鍛造分廠。很多學生是第一次進工廠、第一次進車間、第一次見到真實的電氣柜、控制臺、生產線……學生們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在這里學生們看到了較先進的變頻控制裝置、數控機床、自動生產線、機械手;觀察了工件的車、鉆、磨、銼、拉及鍛造、鑄造;對工件的冷加工、熱加工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實地體驗了工廠的嘈雜、工人的辛苦、自動控制技術的先進;對從散件到組裝成一輛成品汽車只需短短幾分鐘感到驚奇和興奮。這些都激發了學生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感到了學習知識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自覺性。達到了增長知識,開闊眼界的目的。為收到更好的效果,參觀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除必須進行的入廠安全教育外,還應事先向學生講清楚參觀的內容,使學生明確參觀的重要性和針對性,鼓勵他們在參觀過程中多提問題。(2)應請廠方派出經驗豐富、認真負責、業務水平高的技術人員領講。(3)由于現場噪聲干擾大,除現場講解外,還應選擇安靜的地方進行補講和討論。(4)由于學生人數多,對關鍵設備應分組較詳細地講解。

2、專題講座和理論教學

實習可以鞏固學生已學過的理論知識,為學好后續專業課程,搞好專業設計和畢業后適應崗位工作打好基礎。在實習過程中,應十分重視對學生進行工程師意識的教育。為此根據實綱,結合工廠實際請了廠里一位很有影響的電氣工程師為學生進行了幾個專題講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過專題講座,學生們對動力員(即電氣技術員)的職責,動力員應具備的業務素質,動力員的日常工作及動力員的管理歸口、故障處理權限等有了清楚的了解,再對照自己的實際水平和能力,許多學生都看到自己有很大的差距,有了責任感和緊迫感,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可編程序控制器(簡稱PC)是近十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新一代工業控制裝置。具有結構簡單,編程方便,性能優越的特點,在工業生產的程序控制和過程控制中顯示出較大的優越性,是當今工業發達國家自動控制的標準設備。專題講座通過一個具體的自動生產線用PC技術進行改造的實例,介紹了自動線的設計思想,技術改造的必要性。PC的選型,實施改造方案的步驟及改造中遇到的問題的講解,及現場參觀的感受,使學生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為今后的畢業設計和畢業后的實際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同學們都感到收獲很大,不虛此行。

另外,對參觀、實習中所遇到的大量電氣控制部件、液壓控制裝置、組合機床等,學生們很感興趣,但對原理、性能卻不太清楚,針對這一情況,指導教師以課堂教學的形式及時地給予講解和指導,使學生的實習有了更大的收獲。

3、定點實習

篇(8)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51-0092-02

一、引言

國務院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指出了只有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才能夠滿足當前形勢下社會各方面的人才需求[1]。高校是我國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的主要機構,電氣工程研究生群體是該機構里面能源領域發展方向的核心,面對21世紀能源領域的挑戰和機遇,高校肩負著培養出高素質全面發展人才的重任,因此提高研究生的綜合能力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與此同時,社會發展和對供電需求的增長,社會對電氣工程專業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由于電氣工程專業的研究生就業后多占據著電力相關企業管理和科技創新的關鍵位置,因此電力企業對協調管理能力較強、創新能力突出、有特殊專長的電氣專業研究生尤為青睞。國家科技創新、戰略發展和企業發展的需求凸顯了對高校電氣工程專業研究生綜合素質培養的三個要求:一是培養寫作、組織、協調、管理能力俱佳的研究生;二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研究生;三是因材施教,培養品德優良、個性化和有特殊專長的研究生。總而言之,摒棄“專業技術能力至上”的觀念,建立電氣專業研究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配套機制和采取教育方式的改革,是高校培養研究生綜合素質的一個發展方向。

二、高校現有素質培養方案的不足

當前社會是個高速發展,講究精細化管理、創新性思維和個性化定制的知識經濟社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在知識經濟社會的四大目標主要有學會認知、學會共處、學會學習、學會辦事。但是在高校中,不少電氣專業研究生的綜合素質有待加強,主要表現為:

第一,無志向無計劃。當代電氣專業研究生價值取向呈多元化,部分研究生得過且過,常想研究生就是弄到一個學位,反正工作也是去電力企業,研究生期間學的東西不一定用得上或者用得上的比較少。因此,對于知識的渴望以及提升自己能力的動力便銳減了。這種沒有理想和抱負的實用主義傾向,將導致這部分的研究生得過且過,出工不出力,輕輕松松讀完幾年書,最后卻連學位證也沒有拿到手。

第二,缺乏奉獻意識。當代研究生不少屬于獨生子女,其中部分人容易養成“小皇帝”的脾氣,因而養成只講索取,不講奉獻的習慣。表現為在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甜言蜜語,在別人需要他伸出援手的時候緘默不語。在完成具體科研項目中表現為,老師安排的任務敷衍了事,認為老師就是在剝削壓迫,沒有轉換好角色,盡好自己的義務,與此同時自己的能力也沒有得到鍛煉和提升。

第三,缺乏交際能力。有些學生囂張霸氣,蠻不講理,語言不雅,處處認為自己高人一等,與他人格格不入。有些學生性格孤僻,常年宅于寢室,與游戲相伴,不善于交往,缺乏團隊協作的能力。

第四,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博士研究生培養的要求是具有獨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碩士研究生培養的要求是具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現在不少的研究生專業基本功不過硬,主動參與的意識差,沒有主動計劃的習慣,常常被動應付必須要做的事情。

第五,耐受能力較差。部分研究生在遇到諸如失戀、畢業論文答辯不順、找工作不順等挫折時,不能理性地對待,不從自己主觀原因入手尋求改變,而是整天埋怨自己生不逢時,客觀因素是導致自己挫折的主因。有部分同學一旦遇到挫折便束手無策,輕言放棄,更有甚者,選擇輕生等極端方式來解決問題。

第六,缺乏恒心。由于電氣專業研究生進行的科研項目多屬于解決工程上的難題,不易解決。常常出現幾個月也不能解決一個問題的情況,不少研究生在這個時候缺乏恒心、打退堂鼓,消極怠工,最終導致了項目不能結題,造成了科研資源和科研經費的浪費,給導師和學校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多樣化的。因此如何從學校角度出發,制定相應的措施,針對電氣工程這個一級學科,提升電氣工程專業研究生的綜合素質,成為了高校素質教育中企待解決的問題。很多高校早在幾年前就把素質教育列入到其發展戰略中,但是由于各個高校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和執行力的不同,這些年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高校在電氣工程專業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方面存在的弊端主要有:

第一,不注重對研究生寫作、組織、協調、管理等綜合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首先,學校對學生的引導工作欠佳,在獎勵的評價體系上多采用較為傳統的評價標準,過多地看重學生發表學術期刊的數量,忽略了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和院校級活動組織、協調、管理能力的考量。其次,在現有的科研體制下,研究生導師大多數不支持學生參加一些實習活動(如到省網公司或電科院進行實習等)和院校級活動(如參加節約用電、安全用電宣傳活動等),認為這樣是浪費學生的科研時間,導致學生難以實現真正的學以致用,最終無法滿足社會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需求。

第二,不注重研究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首先,教師的教學方式有待改進。在研究生課程學習階段,不少任課老師仍然采用對本科生類似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沿用的是好幾年前的教材,只注重知識的單向流動,沒有注重提高研究生對該課程的興趣,沒有在課程中針對某些研究問題進行討論,最終導致了學生創新意識不強的結果。其次,由于國家對教育行業的投入遠遠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導致高校教師行業收入與電力企業相比收入較低,教師從業人員積極性不高,多數青年教師在這種情況下不得已采取了社會兼職的手段以獲取更多的回報,從而導致了少數導師對研究生指導的時間較少,難以對研究生進行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最終導致了學生創新意識不強的結果。

第三,不注重學生道德品質以及個性化發展。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首先,傳統高校領導者為尋求學校穩定,多采用“管、控、壓”的研究生管理方式,用制度規范學生的行為,用經驗管理代替人性管理,忽略了對學生判斷、創造能力的培養,難以實現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2]其次,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素質教育投入不足。高校用于學生個性化素質培養的經費較少,難以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因此,學生在興趣愛好和社團活動方面的發展受到抑制。

三、研究生綜合素質培養及教育方式改革

針對以上高校對電氣工程專業研究生綜合素質培養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了高校綜合素質培養及教育方式改革的幾點建議,希望能夠為學生素質培養工作提供一些新路徑。

第一,加強對研究生寫作、組織、協調、管理等綜合能力的培養。首先改進研究生獎勵措施,在評定研究生獎學金時,改革獎學金評審制。在設立學術型人才獎學金的同時,適當設立一些綜合型人才獎學金,在考量學生發表學術期刊的數量同時,適當考量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和院校級活動的數量及相關組織管理能力。其次,引導研究生導師改變思想,支持研究生出國深造、出外實習和參加院校活動,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的訓練提供精神支持。再次,提供研究生組織、協調、管理能力鍛煉的平臺。一是可以在重大會議的組織中,采用研究生負責會議接待、會場布置等方式提升研究生的組織協調能力。二是鼓勵研究生在學院擔任學生干部或者研究生院助管,讓研究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大型活動的組織管理工作,了解大型活動運作的模式,鍛煉自己為人處事的能力。

第二,加大對研究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改進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習美國著名大學電氣專業教育的經驗[3],多注重知識的雙向流動,提高研究生對該課程的興趣,提高研究生對課程的參與感,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辨能力,培養研究生的創新動力和創新成就感。其次,對培養出優秀創新型人才的導師進行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采用專項資金支持研究生的創新項目,對研究生進行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訓練和培養,進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再次,邀請國內外大師到校進行學術講座,讓學生了解當前科技發展的動向,提升研究生對科技創新的興趣和科研動力。

第三,加大對學生道德品質以及個性化發展的重視程度。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加大學校對研究生專職輔導員的引入。學校專職輔導員的匱乏導致輔導員任務的加重,無法在工作中對每一名學生進行具體輔導。因此,應加大專職輔導員的引入,對學生進行人性化管理,最終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其次,加大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素質教育投入。高校應加大對各種社團活動和創新小團體的資助,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讓研究生綻放出自己自信的力量。再次,多舉辦科技文化節等活動。以豐富多彩的活動來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讓研究生以趣會友。

四、結語

21世紀的知識經濟社會對電氣工程專業研究生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研究生培養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要求,因此學校必須借鑒國內外高水平大學的管理經驗,改進研究生培養方式,為社會輸送全面發展的電氣人才。

參考文獻:

篇(9)

首先,應建立管理局宏觀調控下的企業自主用工制度,企業新增人員按照面向社會、平等競爭、擇優錄用的原則自主選聘,按市場機制和實際需求調節。其次,推行全員勞動合同制。企業所有員工都要按照平等自愿、雙向選擇、協商一致的原則簽訂勞動合同,依法確定、變更、終止、解除勞動關系。再次,應優化勞動組織、調整隊伍結構,適應有償解除勞動合同和整體帶資分流后發生的變化,實現機構精簡、隊伍精干、效率提高的目標。三是加快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薪酬體系。重點處理好管理局與所屬企業之間的分配關系,進一步改進工效掛鉤辦法,加大效益調控工資總量的力度,建立并實施崗酬、技酬和勞酬相結合的能升能降的基本工資制度。

(三)進行專業化重組,提高經濟效益通過改革,進一步深化專業化管理,做到水電氣暖業務收費到戶。一是實施供熱專業化管理。充分發揮勝利電廠煤炭運輸、水煤漿加工處理、余熱利用等優勢,以熱電聯供為核心,重組整合全油田的熱力資源,組建專業化熱力公司,實現熱力公司供暖、收費到戶。二是深化水電氣專業化管理。對油田的水電氣資源進行整合,將各社區水電氣管理、檢維修、運行、收費等業務及資產、人員分別整合到供水、電力、油氣集輸公司,實行專業化管理、收費到戶。

(四)對社會化服務板塊的業務進行內部整合、移交,減輕企業負擔一是研究制定社區整合方案。完善居民小區調整總體方案和實施計劃,同時,按照物業、熱力、水電氣、市政、托幼、醫療六個板塊對社區業務進行專業化重組整合。

二是實施物業市場化經營,組建以保潔、保綠、保修、保安“四保”為主的物業管理公司,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三是整合市政服務業務。

對小區以外的城市道路、排水、防洪、道路照明、綠化、衛生保潔等市政服務業務重組整合,實行社區內部市政服務專業化運作、獨立核算。四是實施醫療衛生資源整合,按照3-5萬人設立一個衛生服務中心的要求,進行區域規劃。

五是整合職工培訓系統,撤銷部分單位內部培訓機構,對全局培訓機構進行重組心。

六是整合文化宣傳系統。撤銷二級單位電視差轉臺,組建有線電視網絡中心。當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室內設計正以極大的社會需求量及迅猛發展的速度而為人們所矚目,并由此而成為新的熱門專業,致使近年來室內設計在整個藝術類專業招生比例中所占的份額逐年增加。

一方面,給廣大

整理提供有志于室內設計的學生提供了工作的機會;另一方面,室內設計向高技術、高情感方向發展,使現代室內設計師在重視技術的同時,又強調人情味。這些新動態和新趨勢,使室內設計的教學改革和研究也成為設計教學的重頭戲之一,也給從事室內設計教學和實踐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戰,迫使我們在室內設計教學的改革和完善上加快節奏、不斷創新,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適用型設計人才。當然,這首先離不開對室內設計的市場行情和學生問題的研究。p;一、存在的問題與分析首先,從教學體制的影響來看,我們的學生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受藝術類院校教學的影響,注重繪畫和理論方面的訓練,側重于藝術素養方面的培養,實用性不是很強,技術性較弱;另一種是傳承建筑類教學模式,偏愛技術性、實用性方面的訓練,但設計的藝術性較弱。從現在的市場需求及發展情況來看,這兩種情況都不能較好地適應設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由于室內設計學科本身的特殊性及要求,從事該行業的人員必須具有全面的藝術素養和良好的技術素質,例如素描、色彩、速寫的應用能力,透視、制圖的表現能力,空間、比例、尺度等概念的把握能力,各種材料與構造的搭配和處理能本論文由

整理提供力,以及對各種數據的整理、歸納能力等等。

這種由教學而導致培養的能力偏頗,使學生在工作時不能較好滿足崗位的要求。其次,室內設計行業注重不同專業之間的協調和配合。“任何一個成功的室內設計作品,不僅是室內設計師自身專業知識、藝術素養與創作才能的展現,而且同時也是室內設計師與建筑、結構、電氣、設備(采暖、空調、給水排水)等專業密切配合、各方協調、卓有成效地解決錯綜復雜矛盾的結果,隨著現代建筑領域中科學、技術與藝術日新月異的發展,這種多專業、多工種的配合和協調越來越成為現代室內設計走向成功之路的關鍵所在。”[1]由此,在現代室內設計工作中,設計人員的交流、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成為必不可少的一種素質要求。而我們的學生大多缺乏這種職業意識和觀念,畢業之后,很久不能順利地適應工作崗位,或者在設計工作中孤軍奮戰,經常陷于被動的境地,不能較好地適應設計市場的需求。

二、相應的教學對策從以上情況看,要想使我們的學生適應設計市場發展的需求,應參考國家關于室內設計職業能力本論文由無憂

規定,即學習能力、空間感、形體能力、色覺均非常重要;表達能力、計算能力重要;手指靈活性要求一般。我們的教學必須全方位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和能力。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注重基本功的練習,更注重實用性的訓練室內設計注重學生對空間的組合能力和形體的造型能力。因此,在類似設計素描和構成設計等造型課的教學中,除了基本功的培養外,應結合相應設計的應用情況,刻意訓練學生處理多個物體之間較為復雜的空間關系的能力,強化和鍛煉學生對透視和比例、尺度的感受能力和處理能力。因為室內設計實踐中,會經常碰到復雜空間的協調問題,而學生在這方面顯得較為薄弱。

這些問題可借助一些復雜場景的結構素描和構成訓練的方法來解決,如:帶建筑的場景素描、室內一角或不同界面的設計等。通過運用本論文由

整理提供形式美法則,借助線的虛實、強弱,穿插遮擋關系,培養學生的形式美感,提高對空間和結構的理解和掌握。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或在與生活相關的訓練中提高設計訓練的興趣性和方向性,同時拓展新的設計造型語言和手段,為以后的專業設計做好設計方法和技術性鋪墊。

2.培養觀察分析的能力,挖掘創新意識設計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形成個人能力,而個人能力的高低又取決于個人創造性思維能力;同時,“設計是創新的實踐”。

[3]由于學生長期大量作基礎課的練習或長期依賴于電腦表現與制作,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造成思維遲鈍、缺乏創新意識,以致于學生在單獨創作時,缺乏新意,沒有設計亮點。在課堂上,曾讓學生畫出50幅不同造型的家具,結果不容樂觀,而且很多學生的畫法都似曾相識,這些情況說明我們對學生該方面的能力培養和挖掘還本論文由

整理提供不夠。究其原因,也就是學生缺乏對生活和社會的關注、觀察和分析,進而缺乏獨立創造的能力。

3.引導對市場的了解,加強實踐性訓練首先,深入市場,了解設計的流程與環節,掌握不同階段對知識和技能的要求,使學習具有更強的針對性。

室內設計是多工種、分階段的實施性工作,在不同階段有相應的知識和技能要求。長期以來,在教學工作中,僅注重對學生構思、設計、表達等能力的培養,缺少與設計實踐的結合,導致工作時不能有效地整合自己的設計資源為設計所用。對此,我們可以借助“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深入社會實踐,加強對設計流程和環節的了解和認識。

其次,室內設計包含建筑結構、材料、電氣系統、水暖系統等不同的專業和技術,我們在加強對學生概念性思維訓練和技能培訓的同時,往往忽略對相應市場行情的了解和研究,尤其是新技術和新材料的運用,這對設計實踐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極大的限制和束縛。因此,設計調查課和設計實踐課,就顯得尤為必要和重要。在室內設計課程的設置和訓練中本論文由

整理提供,有意識地加強市場調查的比例(如裝飾材料、燈具、家具、陳設和織物等),讓學生在市場中學習,充分了解和把握相關市場發展的動態和趨向,以便今后更好地為市場服務,為設計服務。此過程可借助任務教學法,由老師根據教學內容做好任務的設計,然后分階段實施。大致可分為:

&nbs

p;①引入任務:相關理論的講述;

②任務執行:分組進行市場調查;

③任務總結:討論、分類和歸納,形成書面報告。

在整個調查過程中,學生既可對某種產品或材料的類型、款式、功能、規格、材質、價格和應用情況等全方位調查,又可系統地掌握調查的方法,為將來的方案設計、實施或預算、施工作鋪墊。4.培養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社會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室內設計成為多種專業技術分工協作綜合學科。從設計創意、電腦制作、各專業技術設計(如水、電、暖通、設備等),到企業的管理與設計施工,只有通過良好的合作,才能圓滿完成一項設計任務。

二、結束語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需求和技術的不斷變化,室內設計的功能和定義的范疇會越來越廣泛和復雜,成為多種專業技術綜合的學科。其相關人才的培養已不能從傳統的教學思路和理念出發,應該時刻關注市場的動態與需求的本論文由整理提供變化,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改革教學思路,緊密與市場結合,加大相關實踐教學的比例;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總之,應把教與學的重心放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上,以此提高學生對工作崗位的適應性,提升在社會中的綜合競爭力。這是當前國家關于職業教育辦學理念、宗旨之所在;也是專業的特殊性、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設計市場的需求所決定。

篇(10)

1.1能力導向,構建“工程化”實踐課程體系

1.1.1以“項目驅動”進行校內階段工程能力預培養

“2+1+1”培養體系的前2年,站在終身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高度,加強基礎、拓寬專業面,構建科學基礎、工程技術基礎、文化基礎以及基本技能有機結合的大基礎教育.強調工程教育的基礎性和通用性,其核心是構建系統整合、整體優化的大基礎課程體系[3].在課程體系改革中,通過壓縮部分必修課課時,前置部分第3年的專業理論課,為實施工程能力預培養騰出時間.此階段是以“基礎強化、課堂培養”為特征進行工程基礎培養.第3年進入專業模塊的學習,此階段我系大幅整合原有零散的課程實驗和課程設計,以項目驅動方式重新設置實踐課程,逐步建立以能力導向,分層次、模塊化、相互銜接的工程能力培養體系.此階段是以“項目驅動、梯度培養”為特征進行工程能力預培養.實踐教學按“分層培養,階梯遞進,逐步提高”的方式進行,通過開設階梯式工程實訓系列課程,每一個階段完成對一種能力的訓練,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工程認知、實驗、設計和實施能力,體現了能力訓練的漸進性[4].

(1)開設9個專題講座.開設9個專題講座,把學生在理論課程中學到的專業知識系統化、工程化,由具有工程經歷的校內導師和聘請的校外導師共同講授,包括:工程師及能力的培養、發電廠系統及輔機設備、發電機及其實驗、變壓器的規范及運行、直流系統、配電系統、發電廠防雷與過電壓保護、繼電保護、電氣倒閘操作原則及注意事項.

(2)整合7個實訓模塊.通過購置新的實驗系統和對原有實驗平臺進行整合、重構,基本構建了一個能夠真實再現發、輸、變、配電全景過程的電力系統動態模擬平臺.基于該平臺,我們把以往一個或幾個單一性實驗內容整合成綜合性實訓項目,各項目模塊計相應學分,同時聯合企業編撰了對應培訓教材,并實時更新.整合后的實習實訓課程內容以工程項目為驅動,包含以下幾大模塊:發電運行與控制實訓項目、輸變電運行與控制實訓項目、供配電運行與控制實訓項目、電氣測試與控制實訓項目、高壓電氣設備絕緣檢測技術實訓項目、電磁仿真計算分析項目、電氣基本技能培訓項目[5].通過綜合性實訓項目的訓練,能讓學生體驗真實工程環境,能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電力系統運行、控制、維護、管理等工程實踐與科技創新能力,為下一年在企業階段的綜合實訓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有能力參與企業真實生產,在生產中完成教學行動,助企業創造效益,讓企業接受,受企業歡迎.

1.1.2以“工程實戰”進行企業階段工程能力再培養

第3年學生在企業實訓及做畢業設計,我們對企業階段培養方案進行系統設計,其中含“始業教育、項目實戰、畢業設計”等3個大環節、12個小環節.企業學習階段由企業資深工程師和企業背景教師共同指導.此階段是以“工程實戰、系統培養”為特征進行工程能力再培養,其實戰項目幾乎全部來源于企業的生產實際.企業階段培養重點體現電力生產過程的實際操作與控制、系統工程能力的培養和提升以及工程創新能力的培養.企業階段培養是校內培養的高級階段和延伸,計相應的學分.該方案明晰培養內容、步驟和目標,做到針對性強、校內校外不重復,“真刀真槍”進行項目實戰,完成畢業設計.

1.2四元一體,整合三級遞進式工程實訓平臺

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和實驗課程內容優化設置,往往依托于實驗室建制及其設備、用房配置.因此,對我院傳統實驗室、實驗中心、工程實踐基地進行科學合理的重構是十分必要的[6].工程訓練平臺重構以再現電力系統真實場景和過程、培養學生系統工程能力為目的,遵循工程能力遞進式增長曲線,設計一批適合教學且源于典型工程項目的實訓模塊,同時考慮教學和企業科研服務有機結合,實現高校學生與企業的無縫對接.我們將校內外已有的優質資源進行科學規劃,對分散的同類資源進行整合,我們構建了“工程基礎、工程專項、工程綜合”三級遞進式工程實踐訓練平臺。真正建設了一個集教學、科研、工程實踐、創新訓練“四元一體”的工程實踐平臺,提升學生認知+探究、實驗+設計、工程實施+創新三類工程能力,體現了能力訓練的漸進性[7].

1.3校企協同,共謀緊密型校企合作機制

1.3.1解析校企合作教育的痛點問題

(1)從電氣專業的特點來看,現代電力系統呈現高電壓、大容量、大系統、智能化等典型特征,其系統結構及運行方式復雜且多變,做實驗設備龐大且價格昂貴,運行、操作環境高危且不可逆,在教學、科研及培訓中要構建完全真實的實驗系統和環境是非常困難甚至不可能,只有企業才具備了真實的生產環境.因此我們只能夠與企業進行全過程合作,才能確保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

(2)工程能力培養的漸近性使學生在企業階段培養時間長達一年,有別于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等,大多數企業害怕影響其正常的生產,難以接受,因此校外實習實踐基地建設困難重重.

(3)校內工程教育師資缺乏,校內師資不能長期蹲點在企業帶實習實訓.(4)學校實踐培養經費不足,沒有相關的經費來拓展實踐基地的建設.

1.3.2共謀“產學研訓”有機融合機制

我們通過調研定位企業的重要作用,通過分析企業對校企合作的利益訴求,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探索了緊密型的“產學研訓”合作機制,吸引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產學研訓”互融是生產、學習、科學研究、實習實訓的有機融合,產學研訓合作教育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科研單位等多種不同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以及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各自優勢,把以課堂傳授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工程能力為主的生產、科研實踐有機結合起來[7].

(1)產學結合.在學校建立職工培訓基地,依靠學校完善的培訓管理體系、完整的培訓課程體系、經驗豐富的培訓師資隊伍,開展電路及嵌入式系統等方面的理論及專業技能培訓,開展全面的電氣設備檢修及運維方面的理論與實踐技能培訓,滿足了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在電氣產品開發上的技術要求,為企業的標準化作業奠定了理論與實踐基礎.我系的人才培訓基地已成為重慶三峽水利電力集團、重慶匯能達電子有限公司、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等單位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培訓基地.同時在企業建立工程教育基地為學生工程實踐提供工程案例和應用環境.企業技術專家受聘碩導、兼職導師,部分解決校內工程教育師資匱乏問題.

(2)研訓并舉.在學校建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利用學校工程化師資隊伍和完備的實驗、測試、科研平臺為企業開展技術攻關和新產品研發.在企業建立科技成果孵化基地,把我們的技術成果提供給企業進行成果轉化,支持企業技術創新.與公司共建成果轉移孵化基地,教師依托基地進行產品開發與成果轉化,部分學生全程參與.“發電機微機勵磁控制系統”“發電機微機監控系統”等成果廣泛應用于各類發電公司,近3年累計實現產值3000多萬元。

(3)校企協同.實踐教育基地,校企共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工程實踐教學改革得到一批知名企業的協助與合作,在企業實踐環節實施過程中,我們結合自身優勢和行業背景,分別遴選了重慶三峽水力發電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重慶水輪機廠、重慶匯能達電子有限公司及南岸供電局等5家在行業內具有一定影響力和品牌知名度的企業作為校外工程實踐基地,建立了校外工程實踐教育基地群.合作企業共同為基地提供實踐教育資源,為學生1年的企業實訓打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為了使我們的人才培養計劃符合市場的需求,符合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與時俱進,校企協同對人才培養體系實施閉環控制,即通過社會調研、人才市場調查以及企業對就業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所涉及的核心課程開發、專業教學實施、實訓基地建設等關鍵環節,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2創新與特色

2.1構建以“基礎強化、項目驅動、工程實戰”為核心的工程化實踐課程體系

傳統實踐課程體系多依附于理論課程,驗證性實驗比重過大,缺乏綜合性和系統性,不利于工程能力的培養,改革為“基礎強化、項目驅動、工程實戰”為核心的工程化實踐課程體系[8].具體措施為:校內1年,整合原有零散的課程實驗和課程設計,以“項目驅動、梯度培養”為特征進行工程能力預培養;企業1年,“真刀真槍”進行項目實戰,完成畢業設計,其實戰項目和畢業課題幾乎全部來源于企業的生產實際,此階段是以“工程實戰、系統培養”為特征進行工程能力再培養.

2.2整合以“工程基礎、工程專項、工程綜合和創新”為臺階的遞進式工程實訓平臺

通過對原有實驗中心、實踐基地以及實驗室的整合重構,搭建了“工程基礎、工程專項、工程綜合和創新”三級遞進式工程能力實訓平臺,各平臺相互支撐、有機融合、科學銜接、梯度推進,真正建設了一個集教學、科研、工程實踐、創新訓練“四元一體”的工程實踐平臺.分階段地提升學生認知+探究、實驗+設計、實施+創新3類工程能力,形成科學的工程能力發展曲線,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工程能力.

2.3設計以“始業教育、項目實戰、畢業設計”為主線的系統化企業培養方案

為期1年的企業培養是實踐教學環節中非常關鍵的階段,電氣專業企業階段的培養方案,以“始業教育、項目實戰、畢業設計”為主線,其目的是使學生受到電氣領域工程師基本訓練,具有能夠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分析并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電力系統、電機系統設計、運行、管理的基本技能,具備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具備在電氣工程及相關領域進行科學研究、產品開發、技術管理和知識創新的綜合能力和較強的國際競爭力[9G10].

2.4確立以“產學結合、研訓并舉、校企協同”為特征的緊密型

校企合作機制實踐是工程的靈魂和根本,產學研結合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特征和本質要求[11G12].產學研訓,多元互融,校企協同,互信共贏.樹立學校服務企業的思想,充分利用學校人才優勢和設備,為企業開展人才培訓、技術攻關和科研成果轉化,使企業受益,促進校企互信和校企長效利益共同體形成,從而解決了工程實訓基地“建立難、針對性差、費用高、不穩固”的工程教育瓶頸,具有小投入、大產出效應.教學計劃實施過程中,校企全程共建,并協同對人才培養體系實施閉環控制.

3應用推廣效果

3.1促進學生工程教育環境條件的不斷改善

以工程化、系統化理念整合、構建實驗中心、實踐基地,共計投資2000萬元,擁有重慶市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與重慶市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個市級人才實踐培養平臺.2015年,電氣專業被授予重慶市本科高校“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專業,同年獲批重慶市能源互聯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校外建有7個定點實習實踐基地,具備了良好的工程教育平臺,有利于我們順利開展工程教育.

3.2學生的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不斷提高

自實施該培養體系后,我系畢業生就業率均超97%,就業質量逐年提高,每年約20%~40%學生被國家電網錄用(見圖2).通過對近幾屆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學生因在校期間接受了全面系統的工程實踐訓練,受到社會普遍好評.近幾年學生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6篇,專利授權7項,獲得各類科技競賽獎勵53項,近2年承擔各類科技項目41項。

3.3師資隊伍工程化素質不斷增強

通過企業全程參與學生培養過程和密切的產學研合作,我系師資隊伍工程化素質不斷增強.本專業除引進具有工程背景的專職教師外,積極與企業開展人才交流,聘請企業的專家、工程師擔任兼職教師,全程參與學生培養,同時和企業密切開展產學研合作,把我們的技術成果提供給企業進行成果轉化,支持企業技術創新.例如電氣工程系與重慶匯能達電子有限公司通力合作,研究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微機勵磁控制系統、微機調速控制器、一體化綜合控制屏、微機監控系統已在重慶三峽水力電力集團、江津富源發電公司、綦江發電公司等企業得到應用,年產值超千萬,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電氣工程與自動化系自主研制的電力測功機已產業化,廣泛用在長安、力帆等企業的汽車零部件試驗臺上,申請專利3項,實現產值3000多萬元.自主研發的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輸電線路桿塔絕緣子閃絡監測裝置”已在重慶電力公司長壽供電局和三峽水力電力集團公司輸電線路投入運行,實現了對線路特定桿塔上絕緣子閃絡的實時在線監測,有效提高線路故障巡視效率,申請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各1項.通過產學研合作研制的配電網可視化實時狀態監控系統,在三峽水力電力集團供電公司投入運行,大大提高了配電網運行的管理效率.這種“雙向參與、資源共享”不僅使本專業方向的師資隊伍工程化素質不斷增強,也充分利用企業的生產條件,將科研成果盡快地轉化為生產力,實現了“校企合作、產學雙贏”.近4年成果完成人承擔了相關教改項目10余項,發表相關研究論文10余篇,獲得各類教學成果獎15項.

4結語

我校電氣專業近幾年通過專業綜合改革,培養了一批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畢業生,騰訊、華龍網等主流媒體網站曾針對本專業作了“這個專業很牛”的專題報道,指出“重慶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不論是課程設置還是設施設備,都與企業進行了緊密結合,所以學生才能夠得到企業的好評”,并詳細報道了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的代表性情況,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也引起了一些教研機構和相關會議的關注,吸引了一些院校來校調研交流.我院應邀在2011教育與教育技術國際學術會議、2012高校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研討會上作經驗交流,還先后與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華大學等高校就學生工程能力培養進行了面對面經驗交流.我院工程實踐基地每年接待10多所國內高校參觀訪問,如重慶科技學院、重慶文理學院、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等到我校觀摩電氣實訓平臺建設,并建設了類似實訓系統.特別一提的是我院工程化、系統化電氣實訓平臺集教學、科研于一體,對大型企業建設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借鑒作用,吸引企業來校調研交流,如國網重慶電科院、重慶新世紀電氣有限公司、重慶水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等來參觀交流.我院的改革模式和建設成果得到兄弟院校和相關企業的高度認同,成為“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范例,改革成果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楊奕,劉偉,賀曉蓉.面向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電氣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34(3):16G19,31.

[2]楊靖.我國工程教育質量狀況到底怎樣[N].科技日報,2014G11G27(007).

[3]李山,賀曉蓉,郭燕.以“大基礎、大工程”創新電氣信息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J].高教論壇,2011(7):12G14,54.

[4]楊奕,徐鵬,彭小峰.電子設計競賽與實踐教學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4):172G175.

[5]蔣東榮,賀曉蓉,李山.電氣工程專業綜合實踐基地建設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4(3):155G156,158.

[6]張玉洲,魯璇班.論高校工程實訓中心文化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4):136G138.

[7]翟國.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探討[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1(4):106G108,111.

[8]林健.高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進展評析(2010—2012)(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13G24,35.

[9]張鐵楠,劉鐵武.基于“卓越計劃”的計算機專業企業培養方案的研究[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12G115.

[10]劉偉,賀曉蓉,賀娟.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2(6):58G59,63.

[11]傅越千,樓建明.電類應用型卓越工程師培養途徑的研究[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10(4):67G71.

上一篇: 親子鑒定報告 下一篇: 供電所個人工作計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欧美久久精品1区2区 |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 亚洲精品一级精品在线高清 | 亚洲簧片在线播放 | 亚洲专区动漫专区欧美专区日韩专区 | 在线观看AV网站麻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