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匯總十篇

時間:2022-05-26 06:05:3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篇(1)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初步學會畫角。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體驗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在生活實物中抽象出角,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畫角。

教學難點:在觀察、比較中感覺角有大小,角的大小的相關因素。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找生活中的角,指角(初步感知)

師:今天這節課老師不當老師,現在我就是這個“角”,你們愿意和我成為朋友嗎?

生:愿意。

師:我呀,是一個小淘氣,最愿意和你們玩捉迷藏的游戲。現在我就藏在教室里,你們的身邊。你們能找到我嗎?

師:請把你找到的角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同桌之間互相說找到的角)

師:誰想先把你找到的角指給大家看?

生:我找到的角是黑板的角。

師:上黑板前面指一指。

(生指的是角的頂點)

師:他這樣指,同學們認為指的完整嗎?想想看,怎樣才能將角的樣子完整的指出來?

生:指黑板角的頂點的同時,又指出了黑板的兩條邊。

師:對了。在指角的時候,我們不僅要指出角的頂點,還要指出角向外的兩條邊。

師:誰還想用正確的指角方法指你找到的角?

生:邊說邊指數學書的角。

生:邊說邊指書桌的角。

師:同學們太厲害了,我藏在哪兒都能被你們找到。現在我換地方了,跑到電腦的圖片上,你們還能找到我嗎?

生:能。

2.折角(認識角的各部分的名稱)

師:你們真是火眼金睛,一眼就把角找到了。如果讓你們用一張不規則的紙折一個角,你們能折出來嗎?(能)那就讓我們動手折吧!

(生動手折角,折完后舉起讓大家看一看)

師:用手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覺?覺得角是什么樣子?

生:尖尖的,有點兒扎手。

生:角的兩邊是直直的。

師:你能說出角的各部分的名稱嗎?

生:尖尖的點叫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邊叫角的邊。

(師把折的角貼在黑板上,標出頂點和邊)

師:指著你自己折的角,跟你的同桌說說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誰能總結一下,一個角有幾個頂點?有幾條邊?

生: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3.畫角

師:很高興我們已經成為朋友了,那你們想不想把我畫下來?請你們在本子上試著畫一畫,并與你的同桌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生獨立畫角后,同桌交流)

生:我先畫一個點,然后用格尺橫著畫一條線,斜著畫一條線。

師:你畫的角真漂亮。下面我們一起畫一個角。

(師板書畫角,歸納:從一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成了一個角。并標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按照正確畫法在本子上再畫一個角,并標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4.角的大小

師: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短短的時間里就認識、了解了角。這兒有兩個角,你認為誰大誰小?你是怎樣想的?

(這兩個角是大小一樣的角,只是邊長不一樣長。)

生:我感覺邊長的角大。

師:你想怎樣驗證?

生:我想把兩個角放一起比一比。

(比角的方法:角的頂點重合,角的一條邊重合,看另一條邊。)

生:比完后,兩個角的大小一樣。看來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師: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呢?我們一起用手中的材料做一個活動角吧!(師生動手做活動角)

師:你們手中的活動角像什么?

生:像剪刀

生:角一動一動的像嘴吃東西。

師: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那我們就把角當作河馬的嘴,玩一個“河馬吃蘋果”的游戲。吃小蘋果,嘴就張的小,角的開口就小。吃大蘋果,嘴就張的大,角的開口就大。吃飽了,嘴就閉上了,角就合上了。

師生共同總結:角的大小和角的開口有關系:角的開口大,角就大;角的開口小,角就小。

二、拓展延伸訓練

1.你們太棒了。現在就和我一起回家吧!今天我的角爺爺過生日,請角家庭成員吃飯。瞧,這些圖形都說自己是角,同學們快幫角爺爺判斷下面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一個圖形是一個家,你知道它們家有幾個角嗎?

3.角是一個大家庭,兄弟姐妹很多,它們站在一起,你能把他們都找出來嗎?

三、總結

角是我們最親密的朋友,它無時無刻地陪伴在我們的身邊,只要你是一個細心的孩子,你就能發現它。

課堂反思

“角的初步認識” 這一節課,在教學時充分貫徹新課改的理念,落實新課標的要求。

首先,通過情境的創設,激發起學生探究新知的強烈欲望。在導入教學時選用了校園早晨的圖片,讓學生去尋找、去發現圖中藏著的新圖形——“角”。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

篇(2)

教材簡析: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新教材三年級下冊的內容,這部分內容學生雖然是第一次接觸,但由于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他們對于小數并不陌生。所以說,學生對小數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義。因此,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理解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學情分析:

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小數是比較抽象的數學概念,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進行教學。教師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聯系實際,通過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獲得感性認識。首先以商品的價格創設情境導入,讓學生對商品的價格進行分類,即分為整數和小數兩大類,自然地揭示課題,然后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見過的小數。這樣教學,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另一方面初步體會小數應用的廣泛性。由于學生有一定的購物經歷和經驗,所以對商品價格的小數形式大多能理解其表示的實際意義。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創設現實生活情境,初步認識小數,掌握小數特征;

(2)結合商品的價格,進一步認識小數;

(3)能正確讀小數。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認識小數,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應用意識;

(2)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小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理解小數的現實意義,豐富學生的數學文化。

教學重點:

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并理解其含義。

教學難點:

以元為單位的小數與元、角、分的互相改寫,以米為單位的小數與米、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寫。

教學準備:

課件,課前收集商品的價格單,課前測量的身高記錄單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小數

師:昨天老師到超市購物,看到火腿腸、面包、牛奶的價格分別是5.98元、1.20元、2.60元,大家知道這三個數是什么數嗎?

師(引入):對,是小數。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小數。(板書課題:小數的初步認識)

二、認識小數,會讀小數

師:你發現小數與我們以前學習的整數有什么不同?

師:這個小圓點叫做小數點。

師:你們會讀這三個小數嗎?誰來讀?(指名讀小數)

師:他讀得對嗎?(學生齊讀小數)

(若學生回答錯誤,師可問:“那應該怎么讀?”)

師(小結):我們以小數點為界,小數點前面的數還是按照我們以前學過的整數讀法讀,小數點后面的數只要依次讀出每一位上的數字就可以了。(師生一起依次讀出小數并完成板書:5.98 五點九八 0.85 零點八五 2.60 二點六零)

三、了解表示價格的小數的意義

1.探究表示價格的小數的意思

師(出示書中的表格):5.98元是多少元多少角多少分?(引導學生明確:5.98元就是5元9角8分)

2.探究表示價格的小數的特點

師:在看價格的時候有什么訣竅嗎?(引導學生明確:小數點前面都是幾元,小數點后面第一位數表示幾角,再后面一位數表示幾分)

3.學生試讀表示價格的小數

書包價格58.95元

鉛筆價格12.00元

學習桌價格128.09元

四、初步理解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1.探究理解

師:剛才我們認識的小數都是表示商品價格的,那除了表示商品價格的小數之外,你們還在哪里見過小數?

師:不僅價格可以用小數表示,體重、身高等都可以用小數表示,生活中到處有小數的存在。

師: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1米等于幾分米?那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長呢?

生:每份是1分米。

師:對。那么,這1分米就是多少米呢?

學生反饋交流、理解:1分米為什么等于1/10米或0.1米?

師板書:1厘米=( )/( )米=( )米

2.用小數表示身高

師:學了剛才的知識,我們來解決實際問題。老師的身高是1米7分米6厘米,如果用米作單位,用1.76米表示對不對呢?為什么?

出示題目:王小燕同學的身高是1米30厘米,寫成小數是( )米。(板書:1米30厘米=1.30米)

五、知識拓展與應用

出示題目:老師這個月的手機話費是85.50元,就是( )元( )角。

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就是( )米。

小蘭買一個面包,用了兩個1元和一個5分,這個面包是( )元。(此處注意讓學生比較2.05和2.5的區別)

……

教學意圖:

本節課的指導思想明確,即將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理念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教學中,我緊緊圍繞“數學與生活”這個主題,引導學生從情境中認識小數和理解小數的意義,進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真正地讓學生體會到“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應用中理解數學”。

教學反思: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這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一課,首先讓學生從商品的價格中初步感知小數。應該說,學生在生活中已或多或少地接觸過小數,所以對小數并不陌生。再者,因為有了一些親身的購物經驗,所以學生對小數的讀法及價格中所表示的含義理解也不會感到困難。因此,我讓學生自己試著讀小數,嘗試寫出商品的價格表示幾元幾角幾分,效果還不錯。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直觀認識分數,形成關于分數的表象,會讀寫分數。

(2)過程與方法: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通過一系列操作、討論等數學學習活動,體會到認識分數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積極主動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充滿探索與創造;能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理解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

【教學重點】會讀寫分數。

【教學難點】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

【教具準備】課件。

【學具準備】學具紙。

【教學設計】

一、故事引入

1.談話出示情境圖:猴媽媽拿著4個桃子要分給兩個孩子,一個給了1個,另一個給了3個,拿一個桃子的猴子在大哭,你知道為什么嗎?如果你是猴媽媽,你會怎樣分?為什么?

2.現在猴媽媽只拿了1個桃子,該怎么分?如何表示呢?

今天我們就來初步認識這個新朋友――分數(板書:分數的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經歷由整數到分數的過程,著眼一個“探”字,抓住新舊知識間的連接點,知道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1.互動探究,認識1/2。

(1)體會分數的實際意義。

大家想想,半個桃子可以是1/2,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是這樣分的?

一個蘋果、一個蛋糕……(用生活實例完整地說一說1/2所表示的具體含義。)

設計意圖: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2)動手折一折。

我們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上也都藏著 1/2,想不想把它找出來?請看要求(課件出示: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顏色)。

動手操作,動口說含義。

做完的同學同桌互相小聲說說,你是怎樣得到這張紙的 1/2 的?(學生把自己的作品貼在黑板上。)

設計意圖:主要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展自己,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進一步認識1/2,豐富1/2的表象,著眼一個“動”字。要通過有意識的追問,使學生感受到: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就是它的1/2。

(3)判斷:下面哪些圖形(略)里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通過反例沒有平均分的情況來加深學生的理解。)

設計意圖:進一步突出“平均分”在分數概念中的核心作用。

2.類比遷移,認識1/4。

聯想:課件播放,走進生活,看到這些圖片(略),你想到了幾分之一?說說你是從哪張圖片想到的?

設計意圖:再次提供給學生自主創造的機會,在動手操作中主動拓寬知識,認識新的分數;初步感受分子、分母所表示的意義。

3.讀寫分數。

三、拓展應用

1.聯想:五角星、巧克力讓你聯想到了幾分之一?

2.估計:嬰兒、成人、十歲左右的兒童的頭部占身體的幾分之一?

3.拓展:播放廣告,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廣告中動態的畫面讓你聯想到了幾分之一?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綜合練習,鞏固本課基本知識點。通過尋找身邊的分數再次讓數學知識回歸到實際生活中,從頭部占人體幾分之一的估計中,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數感。

四、總結升華

篇(4)

樂樂又拿出2個蘋果,該怎樣把這2個蘋果分給2個客人,每人分得多少個?請生答。結生答,再次強調:每份分的同樣多,數學上叫“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反思:這一環節在于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因為這是分數產生的一個必要條件。

2.樂樂在招待客人的時候遇到了難題,冰箱里只有一個蛋糕了。“該怎樣把1個蛋糕分給2個客人,每人分得多少呢?”樂樂不知道怎么分了,同學們愿意幫幫他嗎?

學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不過,樂樂還是有疑問,請看大屏幕:同學們,一半能用我們學過的數字來表示嗎?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分數,一起來和分數交朋友。板書課題:分數的初步認識

反思:這個環節利用學生喜歡的動畫形象引入,在學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出一半,通過質疑,學生發現一半無法用自己學過的數字來表示,自然產生了對新知識的探索欲望。

二、動手實踐,自主探究

1.認識二分之一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

結合前面引出的一半,學生仔細觀察課件演示。一個圓平均分成兩份,一半正好是其中的一份,這一份是圓的1/2,另一份也是圓的1/2。使學生明白只要是平均分成完全相同的兩份,每份都是原來的1/2,初步理解1/2的含義。

板書:1/2,讀作:二分之一(多讓學生讀一讀,知道分數的讀法)。

再回到樂樂該怎樣把一個蛋糕分給兩個客人,每人分得多少?這個問題上,先讓學生回答,再用課件演示。

反思:這個環節用演示的方法讓學生直觀感知二分之一產生的過程。通過讀一讀,說一說讓學生能對二分之一進行初步的理解。

(2)動手操作,深化認識

小組活動,你能創造出二分之一嗎?讓學生動手折自己的長方形紙片,并用彩筆涂色表示出二分之一。

學生展示交流,教師巡視,并將不同折法的優秀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全班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得出結論。

反思:這個環節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鼓勵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體驗創造的快樂,加深對二分之一的理解。同時,通過討論學生明白不管怎么分,只要是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3)觀察判斷,鞏固認識

課件出示鞏固習題“下面哪個圖形里的涂色部分是……”

學生獨立判斷,并說明判斷理由。

反思:這個環節主要是想讓學生通過比較判斷,掌握平均分的思想,對二分之一形成正確的理解。使學生明白如果分成二份的大小不相等,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數表示。

2.認識四分之一

(1)動手操作。你能通過折正方形紙片創造出四分之一嗎?讓學生自主動手,并用彩筆涂色表示。

(2)展示交流。小組成員交流,教師巡視,挑選不同的作品貼在黑板上,在全班說一說四分之一的意義。

(3)教師小結。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幾分之一。

反思:這個環節讓學生動手折出四分之一并交流展示,然后通過練習加深理解。

3.自由操作,創造分數

(1)用你手中的正方形紙片,你還想折出幾分之幾?涂色表示,匯報交流。

(2)教師引導,一份表示幾分之一,兩份呢?三份呢?折出你喜歡的分數,涂色表示并能正確讀出分數。

(3)課件演示幾分之幾。學習分數家族成員名稱。

反思:這一環節放手讓學生自主創造分數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學生通過涂色明白涂一份和涂幾份創造出的分數是不同的,從而明確認識,形成分數的完整概念。

三、分層練習,拓展提高

1.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

2.看分數涂顏色

3.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就連語文成語里里也有數學呢。不信你看,下面是我們經常用到的幾個有關數字的成語,你能用分數表達嗎?

反思:這三個練習利用生活中的事物來理解分數的意義,既幫助學生深化了平均分的思想,又學以致用,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總結,延伸鋪墊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分數,你有什么收獲嗎?

總評: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學樂學,讓學生會學,善學。從學生的學來看,要注重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注重小組合作,小組交流。整個教學過程著眼于一個“探“字,貫穿一個“疑”字,突出一個“動”字。

篇(5)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25-0064-02

在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正是符合了課程標準的要求。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是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的重要環節。本節課的教學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師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教學組織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 教學設計

1.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信息窗1:學習有關線的知識。

1.2 教學目標

1)在情境中,通過學生的觀察與想象,初步認識線段、射線和直線,知道它們各自的特點并會畫這三種線。2)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過程中,了解線段、射線和直線之間的區別和聯系。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深刻體會線在生活中的應用與作用。

1.3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線段、射線和直線的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2)難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線在生活中的應用。

1.4 教學準備

激光棒、多媒體課件、尺子。

1.5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大橋相信大家都見過,但世界名橋可能就見得少了吧!想不想欣賞幾座咱們中國自行設計的著名的大橋?(多媒體課件出示多個大橋圖片并介紹相關知識,學生欣賞后談感受。)這些橋的橋面寬闊,為了使橋面更加堅固,這里采用了立柱、斜拉索來鞏固橋面(電腦閃現立柱和斜拉索)。同學們想不想也當一回設計師呢?這節課我們就來體驗當設計師的感覺。(學生邊說邊比劃出怎樣畫的)同學們和真正的設計師想到一塊去了,看,這就是他們最初的簡單設計圖(多媒體出示設計圖)。瞧,多神氣啊,只用了一條一條直直的線就把大橋畫得明明白白,一目了然,其實畫線是基本功,我們要學設計首先要掌握線的特點,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直直的線。(板書:線)

2)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活動一:看一看,想一想

師:這是紅外線燈(如果不認識就告訴學生這是紅外線燈)(教師用激光棒演示將光線射到黑板上),請同學們說一說這條紅外線從哪里射到哪里,并上臺來指一指。請同學們想一想,這條紅外線有什么特點呢?

生1:這個線應該很直。

……

師:同學們說得可真好,我們暫時把它稱作一號線。同學們看,現在老師將黑板拿開,窗戶打開,將這條紅外線射出去,如果沒有任何物體的阻擋,一直射下去,你覺得這束光線會從哪到哪?

生:從燈頭到很遠的地方。

師:很遠的地方在哪里,你能指出來嗎?

生:不能。

師:那么這條線很長很長,沒有盡頭,也就是說它能射向無限遠,我們將這條無限遠的線暫時稱為二號線。如果將這個紅外線向兩端射出去并且沒有任何物體的阻擋,射出去的紅外線將是怎樣的呢?閉上眼睛想象一下。

生:紅外線向兩個方向一直射向無限遠。

……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我們暫時把它定為三號線。

活動二:畫一畫,說一說

師:同學們,現在你能根據剛才看到的和想象到的3種線畫到練習本上嗎?

生:畫線。

展示學生的作品,并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這樣畫?教師小結比較并規范畫法,把這3種線畫到黑板上,為3種線命名。

師:同學們直線、射線、線段各有什么特點呢?在小組內說一說。

活動三:尋找區別和關系

師:同學們這么快就找到了它們的特點,那它們之間又有什么區別呢?其實它們之間還存在著密切的關系等著你們去發現呢。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由直線在動態的變化中逐步出現射線、線段,讓學生在動態的直觀變化中發現直線、射線、線段三者之間的關系。

活動四:尋找生活中的線

師:這3種線在我們的生中隨處可見,你能在我們周圍找到線段嗎?

生:黑板的一條邊是線段。

師:黑板的面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豎琴、斑馬線、廣告牌周圍的一段一段燈,利用課件讓學生欣賞生活中很多由線段組成的美麗的圖案。

師:能說說射線的例子嗎?

生:手電筒發出的光線

……

師:說得太好了,生活中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射線和直線,它存在于人們的想象之中,數學是一門充滿想象的科學,所以我們要善于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直線和射線的樣子。

教師利用課件播放近似射線和直線的例子。

3)鞏固練習,內化提升。

師:線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你能認清它們嗎?

生:能。

①判斷。課件出示相關練習題,學生說一說。

②按要求畫線。課件:畫一條線段。學生隨意畫。課件:畫一條5厘米長的線段;從一點出發畫射線。

師:想一想,從這一點出發能畫幾條射線呢?

學生先猜測,再試著畫,發現過一點能畫無數條射線。

師:想一想,過一點能畫幾條直線?過兩點呢?

生:過一點能畫無數條直線;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4)總結,拓展。

師: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篇(6)

1、找準學生的“新知生長點”,激活學生有效反思。充分挖掘教材,分析把握教材中的重點與難點,細致分析學生的知識經驗與生活經驗,切實做到“以學定教”這是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必備的基本功。“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時教師應知道學生在一年級上冊已經有了角的初步認識,學會了如何辨認角和直角,并會畫直角、比直角小的角、比直角大的角,本節課的導入重點應是充分激活學生對已有知識的有效反思,并在次基礎上順水推舟地得出兩個數學概念,而不應該把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當作一張白紙,重新回到一年級上冊的起跑線上。有人把教師比作學生與知識之間的“催化劑”,那么,教師找準學生的“新知生長點”,激活學生有效反思,“催化劑”就會達到最佳的催化效果。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起始階段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這堂課的成敗。成功的導課能迅速安定學生的學習情緒,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渴望學習的心理狀態。上課開講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為演奏、演唱奠下良好的基礎。但是,走進現在的數學課堂,你會發現:豐富的導課情境像語文課,解讀情境像看圖說話課。正如嘗試片段中的老師這樣問學生:“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看到這幅圖你想到了什么?”學生思維活躍,各抒己見,老師們不再追求答案的唯一。但稍作觀察、分析和歸納,你又會發現:這樣的問題像是在上數學課嗎?這樣的問題能激起學生對數學的有效反思嗎?要激活學生有效反思,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根據學科特點、課時內容、班級實際,能展示知識的內在聯系,有針對性;要緊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找準學生的“新知生長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助于激發學生對問題的興趣,有助于引導學生有效反思。如片段一中教師的提問:關于這位老朋友“角”,你已經知道了什么?這樣的提問不僅幫助學生對已有數學知識的回顧,而且還培養學生元認知意識,以及數學活動中所涉及的知識、方法、思路、策略等,即幫助學生整理思維過程,促使思維條理化、概括化。

2、設計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激活學生有效反思。“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角的初步認識”一課,學生已經會畫直角、比直角小的角、比直角大的角,那么,活動的素材不妨從學生自己的手里產生,直接讓學生畫一畫、分一分、說一說、想一想、擺一擺,讓一切的活動材料都來自學生自己,讓一切的活動過程都顯得順理成章。數學課程標準解讀中強調:教學中不應追求知識的“一步到位”,要體現知識發展的階段性,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不要把概念過早地“符號化”,要延長知識的發生與發展的過程,要學生充分經歷“非正式定義”的過程,讓學生經歷一個從“非正規化”到“正規化”的過程,使其有機會運用自己的經驗表達自己對知識的理解,以使學生對知識的真正理解(自主建構)和個性化發展成為可能。本環節,我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的:

篇(7)

1、知識與能力: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過程與方法:學會估量的方法;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3、情感與態度:在感知體驗活動中,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及小組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1、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觀念,感知1克與1千克有多重。

2、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方法和能力。

難點: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觀念,感知1克與1千克有多重。

教具:1角硬幣(約重1克)、鹽(500克)兩袋、蘋果、薯片、多媒體課件、天平、彈簧秤。

學具:1角硬幣(約重1克)、鹽(500克)兩袋、蘋果、一瓶1千克水、乒乓球、花生、糖、棋子、橡皮、書包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方法初滲

1、出示:一個大蘋果、一個小蘋果。這兩個蘋果你覺得哪個重?為什么?{你真是火眼金金,通過眼睛看大小就判斷出她們的輕重了——板書“看”}

2、出示(一個蘋果和一包薯片)

那我再拿出一包大薯片,再來和它比比,哪個重?為什么?

小結出:比較物體的輕重,有時候不能光看物體的大小,還需要我們實際得來掂一掂——板書“掂”

二、感知1克,進一步滲透估量方法

1、感知1角硬幣。告訴我有什么感覺?{輕}

2、小組合作找1克物品:找到這種感覺之后,同學們可不可以從桌上物品中找出和1角硬幣差不多重的物品呢?{提醒:小組長維護好秩序,比一比哪一小組動作最輕}

交流匯報:小朋友們找到了嗎?

1)生1:乒乓球。你是怎么找的?

2)生2:花生。你是怎么找的?—{肯定學生的方法,鼓勵和引導用雙手對比著來掂的方法}

3)生3:一顆棋子。你是怎么找的?

3、小結:1)剛才同學們說得都非常好。我們說估量兩個物體是否一樣重,我們可以對比著掂一掂。2)那么像剛才同學們找到的一顆花生、一顆棋子、一個乒乓球以及這個1角硬幣都大約重1克。克就是今天要向同學們介紹的一個質量單位——板書“克”

4、進一步感知克:一個1角硬幣是1克,那2個是幾克呢?6、8個呢?小組6個、8個同學可以把硬幣合起來掂一掂,和1克想比有什么感覺?那50克要幾個這樣硬幣呢?100克呢?

結:雖然1克給我們的感覺很輕,但當100克時,就有一些分量了。

5、估量蘋果重量,進一步滲透估量方法。

師:剛才同學們找了很多1克的物品,那蘋果為什么你們覺得它不是1克重呢?那你估量它有多重呢?你是怎么估量的?{與已知的物品(1克)對比著掂}我們再借用這個方法再來估量一下。生估,師揭曉200克;我們再來感受一下200克的蘋果。

6、估量鹽。

那同學們再來估量一下桌上一包鹽有多重。{生估,定500克(可見包裝)}

一包鹽是500克,那兩包有多重呢?板書——500克+500克=1000克1000克我們還可以把它寫成1千克,1000克=1千克

三、感知1千克

1)感受1千克。小組輪流掂一掂1千克重的兩包鹽。掂的時候要靜靜地感受,把1千克的感覺記到心里去。

2)如果1克與1千克比較,會產生什么樣的感覺?為什么?因為要1000個1克才是1千克。

3)找1千克物品。同學們可以運用找1克物品的方法來找找桌上1千克重的物品。

交流:找到了嗎?(一瓶水)

師:同學們都找到這瓶水,找得沒錯。但是為什么都沒找書包呢?(太重)那你估量一下它有多重呢?{異組同學回答,再請同組同學回答,引出爭議:同組小朋友對同一個書包有不一樣的估量,同學們想想看,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從而引出“秤”}

四、認識秤

1)課件展示各種秤:你認識哪些?能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嗎?{師補充簡介一般用來稱哪些物品的}

2)實物展示天平介紹

3)如果要稱書包,可以選擇什么秤?用彈簧秤實際稱量。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在各種體驗活動中學習的很愉快,那你們都獲得了哪些知識呢?

六、看書整理知識,完成書上相應練習

七、完成課件上的練習題。

1)改錯題

2)選擇合適的單位填空

3)思考題:1千克的鐵和1千克的棉花誰重?

課后反思:

關于教學目標:

教學中首要的難度來自學生的心理特點,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物體的關注,往往先關注物體的大小、長短甚至顏色等表面性的特征,而對于重量的本質性的關注則較少,有的也相對較為間接。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克”、“千克”這兩個概念的建立非常具有挑戰性。一是因為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克”、“千克”的接觸比較少,二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重量關注和經歷輕重的體驗比較少,三是“克”這個單位比較小,學生更是很少有對這個重量單位的感受與體驗。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力求體現以下二個方面:1、在比較一定的情境中喚起學生對物體重量的關注;2、通過操作、實踐活動讓學生去感悟和體驗,初步建立“克”與“千克”的概念,同時培養學生估量的方法和意識。

因此,教學設計中關于教學目標的定位為: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重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并溝通克與千克的聯系,知道1000克=1千克,并知道它們的區別。2、.在建立重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方法和意識。

反思一:

審視這節課的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注重學生對概念的自主建構,讓學生充分地經歷、體驗、探索中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新教材中把“千克”與“克”這兩個重量單位放在一起進行教學,是充分地利用學生對“克”、“千克”基本上是一張白紙的情況下,將這兩個重量單位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認識和建構,來完成概念的形成。事實證明,學生只要對其中的某一個重量單位掌握了,那么另個一個概念也就自然掌握了。因此,整個教學環節,從1克到十幾克、幾十克、幾百克,最后到1000克,將克與千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將克與千克作為一個整體在重量體系中加以構建,這樣就可能使概念教學較為豐富與深入。

反思二:

篇(8)

數學教學內容始終圍繞著知識和方法這兩條主線而展開。在知識中蘊涵著方法,方法需要數學知識體系的支撐,兩者緊密聯系,互為依托。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其實就是知識和方法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例如,對于10以內數的認識,要先要小學生通過具體的物件感受“數字”,并逐步概況出10以內的數字。在此過程中,其實就是演繹再現了遠古時代數字的發生過程,但蘊涵了一種數學思想方法,即歸納和概括。對于初入學的幼兒來說,這種感覺是淺顯的、初級的,還處于數學發展的萌芽狀態,是一種潛意識的對數學概念的建構。新課程標準也倡導讓小學生在自我探究知識形成過程中,獲得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和理解。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表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其關鍵是要學生自己去親歷體驗,從中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感悟。涉及到具體的教學操作策略,就是對學習的法則、定理、概念、公式等,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欲望,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將日常生活和學生已經習得的數學知識、方法、潛意識的體驗等緊密結合起來,親自去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感覺數學思想方法。

例如,在進行小數乘法教學時,可以先創設一個生活問題情境,產生需要計算的一種需求,讓學生根據所創設的問題情境的數量關系列出乘法算式,再結合學生已經習得的小數點移動引起數字大小變化的規律和整數乘法等知識,巧妙地將小數的乘法轉化為學生已掌握的整數的乘法,并最終得到正確的結果,最后,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自己歸納總結出小數乘法的規律。在此過程中,學生不但掌握了小數乘法的規律,而且也對數理有個感悟,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同時,在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下,學生也對簡單的數學建模、數學化規等思想方法得到了些許的認識和感悟。

2.通過反思使學生感悟的數學思想方法清晰明了

反思是指學生對自己所經歷的探索數學知識、方法、認知策略等多方面進行二次認識及更深層次的理解。反思屬于元認知的范疇,學生通過對自己學習過程的反思,即可強化對知識的理解,也可使自己感悟的模糊的數學方法在大腦中清晰明了,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進行分析,筆者覺得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應注意一下幾點:一是要務實,讓學生明白反思對自己學習的重要作用,從而促使學生從被動引導反思達到主動、積極反思的轉變。還要切忌浮躁,培養學生精心、踏實反思的良好習慣。二是教給學生反思的方法,引導學生回憶和思考學習中的重要步驟、關鍵環節,回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并提煉其中的方法和知識技能,并做進一步的思維“反芻”。三是要反思本身進行同伴間、師生間的交流和反饋總結,互相學習,查缺補漏。

例如,在進行三角形的分類教學時,先讓學生觀察,然后讓學生按照角的大小對不同的三角形進行分類,讓學生初步認識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接下來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剛才的分類過程進行回憶和交流,并說明自己這樣進行分類的原因。通過這一交流反思的環節,讓學生一方面明晰自己在此過程中的分類方法,并感受“同一標準、不重復、不遺漏”等分類原則;另一方面讓學生明白分類對我們認識角的幫助和意義,從而體驗到數學方法對研究數學問題的價值和作用。最后,教師再用集合圖的方法對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三者關系做一表示,在此過程中,也將集合的思想滲透進去,讓學生感悟集合思想的重要意義。

3.借助整理知識和復習知識環節,讓學生總結數學思想方法

整理和復習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發展和提高數學素養的必要手段。在教學中,一是要將知識的形成過程做一回放,在回放過程中再次明確各個知識點,既是整理知識,也是復習知識,同時也將蘊涵在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再現了一次。二是要在再現回憶的過程中注重各個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凸顯知識形成過程中的共性,認識到數學思想方法的普遍性、實用性、關鍵性。最終實現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歸納總結。

篇(9)

新課程理念明確強調:“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銳角和鈍角的認識”教學,設計時教師應知道學生在二年級上冊已經有了角的初步認識,學會了如何辨認角和直角,并會畫直角、比直角小的角、比直角大的角,本節課的導入重點應是充分激活學生對已有知識的有效反思,并在次基礎上順水推舟地得出兩個數學概念,而不應該把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當作一張白紙,重新回到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的起跑線上。有人把教師比作學生與知識之間的“催化劑”,那么,教師找準學生的“新知生長點”,激活學生有效反思,“催化劑”就會達到最佳的催化效果。

片段:

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老朋友(邊說邊拿出教具“角”),瞧,它是誰呀?

生:角。(師板書角)

師:關于這位老朋友“角”,你已經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角有兩條邊。

師:(走到這位同學身邊),請摸摸角的兩條邊。

生:我知道角有一個頂點。

師:(走到這位同學身邊),請摸摸它的頂點。

生:我知道角有直角、比直角小的角、比直角大的角。

師:請你擺一擺,并說一說這三種角。

生:(擺動教具活動角)并說出直角、比直角小的角、比直角大的角。

生:我還知道角的大小跟兩邊的長短無關,跟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起始階段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這堂課的成敗。成功的導課能迅速安定學生的學習情緒,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渴望學習的心理狀態。如片段一中教師的提問:關于這位老朋友“角”,你已經知道了什么?這樣的提問不僅幫助學生對已有數學知識的回顧,而且還培養學生元認知意識,以及數學活動中所涉及的知識、方法、思路、策略等。

二、激活自主探究反思,為精彩課堂錦上添花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理念人人會說,但理念只是起到方向性的指導作用,要在每一節課中如何把這一理念具體運用到位,這確實值得我們一線教師研究的問題。“銳角和鈍角的認識”一課,學生已經會畫直角、比直角小的角、比直角大的角,那么,活動的素材不妨從學生自己的手里產生,直接讓學生畫一畫、分一分、說一說、想一想、擺一擺,讓一切的活動材料都來自學生自己,讓一切的活動過程都顯得順理成章。數學課程標準解讀中強調:教學中不應追求知識的“一步到位”,要體現知識發展的階段性,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不要把概念過早地“符號化”,要延長知識的發生與發展的過程,要學生充分經歷“非正式定義”的過程,讓學生經歷一個從“非正規化”到“正規化”的過程,使其有機會運用自己的經驗表達自己對知識的理解,以使學生對知識的真正理解(自主建構)和個性化發展成為可能。

“數學抽象”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建構活動,但這種建構不僅僅是純粹個人的行為,而必然是一個在不同個體之間進行表述交流、批判與反思,以及不斷改進的過程。個人的創造建構只有得到數學共同體接受,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組成部分。也就是說,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只有不斷地有效反思,才能夠使自己建構的知識不斷地與數學共同體所擁有的知識靠近,最終達到一致。

三、激活拓展應用反思,使精彩課堂水到渠成

新課程實施后,數學教師們普遍反映,練習量大大減少,但并不意味著新課程不要練習了,它更突出了“實踐與綜合應用”,更要求練習中也要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一節課40分鐘,到了練習環節,早已坐不住了,所以練習設計更應具有趣味性,讓學生樂此不疲,激活學生有效反思,從而體驗到尋覓真知和增長才干的成功樂趣,真正使學生達到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苦練”為“樂練”的境界,并且通過練習,達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三維目標。

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形象思維為主,新型的題型容易吸引學生,激活學生有效反思,我在練習題設計中,把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激起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有效的反思數學。我還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手段,綜合知、情、趣與一體的“智力大餐”使學生的反思又一次達到。

篇(10)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三角形,位置與方向,折線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活動等。在數與計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運算。小數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有關小數概念的知識和小數四則運算能力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認識了簡單的小數,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在本學期里學生將系統地學習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大小的比較、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等,并在此基礎上學習比較復雜的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使學生很好地理解小數的意義,能用小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初步學習用小數知識解決問題。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三角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難點或重點教學內容。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的特性,進一步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折線統計圖。讓學生學習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制作單式折線統計圖,學會看懂此種統計圖并學習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計算內容,教學用所學的整數四則運算知識和小數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植樹問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

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確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了解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培養探索解決問題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二、整體計劃:

本學期,為了更好的引領老師們領會編者意圖,理解教材內容及課后練習的設置,更好的服務學生,學校開展了教材分析系列活動,每個年級組的每位老師選擇一個單元進行詳細解讀,其他老師輔助進行整理,進行集體備課,為了更好的開展此項活動,也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本學期我們教研組將從以下幾點進行努力:

(一)充分利用業務學習時間,閱讀各種書刊,認真學習新課標理念,仔細閱讀教學參考的具體要求;

(二)以學校的教材解析為契機,全面提高本組成員的教學水平,在平時的教研中,我們要努力做到這樣幾點:

1、認真閱讀教材、教參,整體分析、把握教材內容,更好的理解編者意圖,做到心中有數;

2、全面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在這方面可以是在平時的練習中通過練習解決,還可以通過與年級段的教師的交流解決,這樣既可以式教學更好的為學生服務,也可以很好的形成教育合力,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3、對于每個單元的教材分析,要重視起來,督促每個人提前做好準備,(主備人提前出來教材分析,整體把握,教學設計,習題處理意見,要提前將材料打印成冊,使其它參與人員可以更好的參與進來,根據自己情況加以改進)分析時要有針對性、有時效性、不走過場,要注意做好教研記錄;

4、要注意積累材料,我們的解析分為兩個層次,一是教研時的有準備解析,這樣我們要注意將交流情況和改動情況進行記錄,以便以后更好的進行教學,第二種情況是隨時的教研,這種教研也許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之下根據自己教學情況和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所以一定要注意將這種無準備之仗變成有準備的,要注意材料的積累,使之不至于成為無用功;

(二)注意平時的反思,平時多交流,;力爭做到課課有交流、章章有交流,真正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還要堅持練習、作業的反饋情況的反思,努力做到在教學上沒有遺留問題。共2頁,當前第1頁1

(三)注意學生習慣的培養,狠抓上課傾聽關、發言關,爭取更多的孩子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使每一個四十分鐘都能取得預期效果,同時還要注意思維的開發與利用,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能力;

(四)注意隨筆的及時記錄,要注意交流,互相督促,使得教育教學資源更好的積累、應用,為以后更好的教學類似內容打下良好基礎。

 

每月工作計劃

二月份——三月份

1、制定教學進度;

2、整體分析教材,把握編者設計意圖和教學目標;

3、進行第四單元教材解讀;

四月份

1、進行第五單元教材解讀;

2、進行教研活動,反思教學行為;

3、準備期中考試;并進行分析;

五月份

1、進行數學廣角教材解讀

六月份

1、教材解讀經驗交流;

上一篇: 黨風廉潔建設講話 下一篇: 安全調查報告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线影院 | 日本一道久久精品国产 | 日韩二区三区久久久 | 午夜福利在线不卡 |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 五月天婷五月天综合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