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評工作方案匯總十篇

時間:2022-07-08 05:02:2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環評工作方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二、考評標準

檢查考評內容以評定環境衛生先進村委會、環境衛生先進社區、環境衛生先進農場、環境衛生先進學校的考評標準進行,詳細內容及評分標準詳見附件。

三、組織領導

為加強環境衛生檢查考評的組織領導,特成立鎮環境衛生綜合檢查考評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鎮黨委書記)

副組長:(鎮黨委委員)

成員:由市創衛辦,鎮各包點工作組組長及愛衛辦工作人員組成。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鎮愛衛辦(504室),負責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具體事務。辦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同志兼任。

四、考評分為:月檢、季檢、上半年及年終交叉評比檢查等方式進行。

1、環境衛生檢查考核采取平時督查與檢查考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2、檢查考評方式為“看、查、問”三個方式相結合考評。“看”是看整體環境衛生情況;“查”是查閱有沒有相關的制度、措施、村規民約;“問”是隨機抽問村(居)民對本單位環境衛生滿意度;

3、月檢查考評總分為暗訪得分乘以60%﹢月檢得分乘以40%;

4、季檢查考評總分為月份檢查平均得分乘以60%﹢季檢查評比得分乘以40%;

5、上半年交叉檢查考評總分為月份檢查平均得分﹢季檢查評比得分的平均分乘以60%﹢上半年檢查得分乘以40%;

6、年終交叉檢查考評總分為月份檢查平均得分﹢季檢查評比得分﹢上半年檢查評比得分的平均分乘以60%﹢年終檢查得分乘以40%。

7、考核結果分為“優秀”、“達標”、“不達標”三個等級計分等次。90分(含)以上為優秀,70—89分為達標,69分以下為不達標,考核名額從考核結果中篩選;

五、考評獎罰措施

考評實行獎罰制。

(一)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到位、日常保潔效果好的,月檢查考評綜合得分排序前三名的村(居)委會各給予通報表揚和獎勵衛生工作經費5000、3000、2000元,先進農場獎勵衛生工作經費2000元,鎮屬學校獎勵衛生工作經費1000元。村組(連隊)獎勵衛生工作經費300元、管護員獎勵衛生工作經費200元,文明衛生戶每戶100元(生活用品),獎勵經費從獲得市當月的獎勵資金中支付。鎮政府排在市當月第四名后,對倒數后三名單位及被檢落后村莊、村(居)委會以及衛生管護員進行處罰,并對愛衛辦通報批評。當月被市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檢查的被檢單位,獲得第一名的鎮政府給予被檢的各單位獎勵衛生工作經費20000元,第二名的獎勵10000元,第三名的獎勵8000元。

篇(2)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關注民生、改進作風、促進發展為主線,堅持標本兼治、糾建并舉、以評促糾、以查促糾的方針,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管行業必須管行風,抓機關必須抓基層”的原則,從解決具體問題入手,從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一線服務窗口抓起,以加強環保行政執法和提高服務水平為重點,以解決轄區群眾普遍關注的環保熱點、難點問題以及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為目標,以群眾滿意為標準,結合新一輪的思想大解放和文明單位創建活動,進一步推進本局行風建設,確保區長環保目標任務的完成,確保通過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復查驗收,為促進全區經濟發展和構建現代化、國際性人文綠都標志區作出貢獻。

二、組織領導和分工

全局的民主評議行風工作,在區政府糾風辦和市環保局行風辦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局成立行風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具體的組織實施工作。具體名單如下:

*區環保局行風建設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區環保局行風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

主任:*

成員:*

三、評議對象

評議對象為全局各科室和環境監察大隊、環境監測站。

四、評議內容

根據玄糾辦發(20*)2號文件精神,我局的民主評議行風工作要緊密結合環保部門行風建設的重點任務、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以及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基本內容主要有六項。

l、履行職責

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認真履行法律、法規、規章賦予環保部門的職責,圓滿完成年度環保主要目標任務,切實解決不作為、亂作為等損害群眾合法權益的問題。

2、執法公正

堅持依法行政、公正執法;不辦“人情案”、“關系案”;建立健全并認真落實執法責任制。重視服務窗口建設,保持工作環境的整潔和秩序良好,恪守職業道德、規范執法行為,維護執法的嚴肅性和公正性。

3、政務公開

按照政務公開的相關規定,積極推行“權力陽光運行“機制,環保行政許可及行政處罰均在網上運行。通過報紙、雜志、政府網站、《服務指南》、“多媒體電腦查詢”、辦公場所(服務窗口)張貼等形式,主動、全面、準確地公開本部門和本行業的服務信息;公開投訴和監督電話,并設有專門接待部門和人員,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申請提供信息的要按規定的期限予以答復;嚴格執行行政檢查、行政強制、行政處罰告知制度;建立高效、透明、方便的查詢平臺,自覺接受社會各界和服務對象的監督。

4、辦事效率

簡化辦事程序,改進服務態度,為基層和辦事群眾提供便捷、優質的服務;嚴格在規定的期限內辦理環保有關事項,積極改進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眾辦事。

5、服務態度

牢固樹立服務發展、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意識;積極開展爭創“文明示范環境監察大隊、文明示范環境監測站、文明示范環保服務窗口”活動;建立健全服務規范,完善服務登記、質量跟蹤回訪等制度;全面落實《條例》,堅持領導接待日制度,認真接待和處理群眾來信來訪,誠懇聽取服務對象的批評和建議,自覺改進工作,想方設法幫助服務對象合理解決“急、難、愁”等問題。

6、清正廉潔

加強黨風、政風、行風建設,健全制度,強化監督機制;落實黨風、行風建設責任制和糾風工作責任制,有效治理各種“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的行為;堅決制止、吃拿卡要、以及“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等行業不正之風和消極腐敗現象;嚴格執行國家環保總局“六項禁令”、省環保廳“八項承諾”、市局“七條紀律”和本局“十條禁令”,不索取、收受服務對象的禮品、禮金和有價證券,不收受紅包、回扣,不接受可能影響公務的宴請,不將本應由本單位或個人支付的費用到被管理、服務對象單位報銷,不利用部門和行業的權力強行指定工程施工單位和強行指定購買某種商品。

7、踐諾守信

忠實履行服務承諾,樹立誠信環保形象,做到有諾必行,誠實守信。

五、評議的方法和步驟

民主評議行風工作采取統一組織、分步實施、條塊結合、上下聯動、依靠群眾、面向社會、自查為主、督導為輔、分類評議、綜合評定等方法進行。整個評議活動從20*年5月下旬開始,20*年12月下旬結束,共分五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動員部署:5月下旬―6月中旬。

1、參加區“20*年度行風評議工作動員大會”。

2、成立局行風建設領導小組,制定本局《20*年民主評議行風實施方案》,召開局行風評議工作動員大會,傳達學習區動員會精神,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使全局同志自覺做到:“一時一刻不忘行風建設”,“一言一行接受群眾評議”,“一舉一動樹立環保形象”。

3、公開承諾服務標準。在公共服務場所和有關媒體公布工作規范、服務標準和投訴、舉報電話。

4、于6月10日前,將民主評議行風工作機構的聯系電話、電子信箱地址和負責人名單及其聯系電話,上報區行風辦。

5、6月18日前,上報參評部門基層單位和服務窗口名單和20份服務對象資料(以電子版方式上報),報送內容包括單位(個人)名稱、地址、聯系方式。。

第二階段:自查自糾:時間為6月下旬-8月上旬。

1、全面自查。按照評議工作的總體要求,圍繞部門工作規范、崗位要求、評議內容、群眾投訴和舉報反映的問題,認真進行自查。

2、通過開展“十、百、千”活動,即召開10個座談會,走訪100家服務單位,發放1000份問卷調查,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

3、圍繞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有針對性的組織行風民主聽證對話會,集中聽取群眾的意見,對一些群眾反復投訴的老大難問題,局領導及相關部門分工包干,限時整改見效,切實解決一批轄區內環境污染的“難事”、“舊事”,贏得群眾的認可。

4、分析原因。針對自查中發現的問題,深入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要特別注重發現并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研究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做到邊查邊改,以查促改,進一步強化內部管理,規范工作流程,完善行為準則,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

第三階段:檢查整改:時間為8月中旬-10月上旬。

1、區行風辦組織行風監督員代表,采取發問卷、模擬電話報急、投訴報案、上門咨詢、節假日抽查、實地錄像等方式,對各參評單位的行風狀況進行明察暗訪、實地調查。通過全程隨同群眾辦事,掌握參評單位真實狀況,對于發現的問題,及時向分管領導匯報,按照工作程序向參評部門反饋,促進參評部門切實整改。全局人員應積極主動的搞好配合,實事求是的反映情況。

2、局定期召開行風監督員會議,通報行風建設情況,安排監督任務,征詢對行風建設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3、圍繞自查、明查暗訪、群眾反映的問題,認真進行調查研究,寫出有數據、有分析、有實例、有措施的整改報告,于10月15日前報區行風辦。

4、對群眾反映強烈,但本部門難以獨立解決的問題,及時向區行風辦報告,由區行風辦幫助協調解決。

第四階段:述職評議:時間為10月中旬-11月中旬。

在動員部署、自查自糾、檢查整改等階段工作的基礎上,認真綜合分析本部門的工作、服務、行風等情況,并形成書面述職報告,擇期組織召開“向服務對象述職,接受群眾評議”大會。局領導代表領導班子面對面向行風監督員和服務對象代表述職,現場接受咨詢和民主評議。

第五階段:測評總結:時間為11月下旬-12月中旬。

1、在自下而上認真總結的基礎上,及時上報本局民主評議行風工作總結報告。

2、對民主評議行風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在整改見效的基礎上,建立長效管理機制,鞏固行風評議的成果。

六、工作要求

篇(3)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申少平兼任辦公室主任,袁永昌兼任辦公室副主任,辦公室設在市環保局,負責企業環境行為評價具體工作。

二、工作目標

20*年在我市選擇84家企業(名單見附件二)開展試點工作,20*年全面推行企業環境行為評價,并納入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中。

三、工作原則

1、認真組織、穩步推進。要提高認識,明確各部門職責,制定工作計劃,做好對企業、公眾、社區的宣傳動員,建立企業環境行為評價工作機構、培訓、部門協調等各項基礎工作機制,有步驟、積極穩妥地推進企業環境行為評價。

2、輕重結合、突出重點。結合我市實際情況,選擇對我市經濟社會和環境影響大、社會普遍關注的企業作為環境行為評價的重點對象,如有重要影響的企業(包括第三產業)和重點污染源、嚴重超標和超總量控制指標排放的企業,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的企業、群眾反映強烈的排污企業。所選評價企業排污總量占我市排污總量的80%以上。

3、科學評價,公正、公開。制定企業環境行為評價工作程序,并嚴格執行,力求評價過程公開,評價方法科學,評估結果公正。

4、不斷總結、持續改進。定期對評價工作進行評估,跟蹤企業和社會各界對評價情況的反映,不斷改進工作,建立配套的獎懲措施,引導企業不斷改善環境行為。

三、工作步驟

(一)準備階段(8月10日-8月30日)

在這一階段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和計劃,并做好宣傳工作。

(二)評價階段(8月10日-12月1日)

1、確定評價對象(8月10日-8月30日)

20*年選擇84家企業(見附件二)開展企業環境行為評價工作。

2、公布評價標準(8月10日-8月30日)

參照國家環保總局的《企業環境行為評價技術指南》中給出的評價標準B類,公布*市的實際情況制定《*市企業環境行為評價標準》。《*市企業環境行為評價標準》、企業環境行為評價方法與等級劃分邏輯框圖及《企業環境行為分級標準:顏色等級》分見附件三、附件四、附件五。

3、收集數據(9月1日-9月30日)

在現有環境監測、監察、統計、污染控制等環境信息的基礎上,按照企業環境行為評價的工作需要,建立企業環境行為數據庫和相應的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確保數據的合法性及準確性,使評價結果客觀、準確、公正。必要時,補充監測。

4、建立管理信息系統(10月7日-11月10日)

利用管理信息系統軟件,對我市的企業環境行為評價涉及的數據進行處理和計算。

5、初步評價(11月10日-11月30日)

運用管理信息系統,輸入相關數據,進行數據分析,生成初步評價結果。

(三)公開階段(12月1日-12月30日)

1、公開方式

通過電視、報紙、廣播公開企業環境行為評價結果,每年公開二次,在每年的6月5日和12月31日。

2、試公開(12月1日-12月10日)

試公開在政府和相關企業內部進行,主要目的是提高企業環境行為評價的可靠性和準確性。通過試公開,發現和糾正公開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技術問題和政策問題。

3、正式公開(12月20日-12月25日)

通過媒體向社會正式公開企業環境行為評價結果,公開的內容包括企業名稱、法人代表、地址和評價等級等。

4、公開效果評估(20*年1月)

企業環境行為評價結果公開后,對企業環境行為評價前后的評價等級進行評估,掌握企業環境行為評價的效力。同時,采取問卷調查、網絡調查或設立熱線電話的方式,對公眾進行調查,促進公眾參與環境保護。

(四)持續改進

1、制定相關政策

在企業環境行為評價過程中,編制相應的操作技術手冊,媒體宣傳材料及公眾參與的具體辦法,促進企業環境行為評價的制度化。

2、管理制度衍接

對于環境行為評價結果連續兩年為綠色的企業,可優先安排環保專項資金項目、清潔生產示范項目、循環經濟試點項目,申請上市或再融資的,可免除環保核查;對于環境行為評價結果為紅色和黑色的企業要實行限期治理;連續兩次以上評價結果為黑色的企業,責令其停產治理,治理達不到環保要求的,同級人民政府實施關閉。

四、工作要求

篇(4)

二、環評備案

實行建設項目環評工作登記備案制度,建設單位與其委托的環評單位開展環評工作前,須到負責審批該項目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登記備案。環評工作備案時須提供以下情況,一是項目背景情況;二是項目建設位置情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受理環評登記備案時,應審核環評單位的行業資質。按照《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確定環評報告的類別,并根據有關規定和項目的實際情況確定環評工作需要編報環評大綱、工作方案或直接編寫環評報告。

三、環評大綱(工作方案)的審批

對受理的環評大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根據項目環評工作復雜程度,確定委托技術評估部門進行評估,主持召開專家會議審查后進行審批或直接審批。對受理的環評工作方案,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根據項目環評工作情況復雜程度,確定主持召開專家會議審查后審批或直接審批。

四、環評報告審查

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的項目,除環境影響較小的高新技術研發和示范項目外,其余項目均需經環境技術評估部門進行技術評估,具體應按照以下原則確定環評報告的審查形式:

(一)技術評估的項目。

以下項目須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委托環境技術評估部門進行技術評估,形成評估意見后審批。一是按《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規定,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工業、礦山、水利項目。二是位于環境敏感區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的項目。

(二)會議審查項目。

以下項目須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主持召開專家和有關部門參加的會議,形成會議評審意見后審批。一是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其它項目。二是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工業類項目。三是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的礦山、農業、林業開發項目,畜禽養殖項目,交通、水利項目。

(三)直接審批的項目。

除了經技術評估和會議審查的其余項目。

五、環評報告審批

(一)審批原則。

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當地發展規劃和清潔生產要求,項目選址合理,環境保護措施切實可行,實現達標排放,符合總量控制要求,公眾支持。

(二)審批要點。

1、對項目建設的環境保護原則意見。

2、項目建設應做好的環境保護工作(審批重點)。

3、提示建設單位項目建成后應履行申請試生產(或試運行)和竣工環保驗收程序。

4、明確施工期地方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現場監督檢查的責任。

六、試生產批準

建設項目試生產批準主要是依據《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檢查建設項目環評報告中環保措施及其審批意見的落實情況,保證“三同時”制度落到實處。

(一)試生產的申請。

建設項目的主體工程完工后,在具備試生產或正式投入運行條件的情況下,建設單位應及時向負責審批該項目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試生產申請。

(二)試生產的辦理。

負責審批項目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試生產申請文件收到之日起30日內,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現場檢查,并區別不同情況,應以復函或許可證形式告知企業是否準許投入試生產或投入運行,并提出相應環保要求。

(三)試生產的時限。

投入試生產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自批準試生產之日起3個月內,申請該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對試生產3個月確不具備環境保護驗收條件的建設項目,經建設單位提出延期驗收申請,說明延期驗收的理由及擬進行驗收的時間。經批準后建設單位方可繼續進行試生產,試生產的期限最長不超過一年。

七、竣工環保驗收

建設單位三個月內經試生產后環保設施達到穩定運行,應到負責審批項目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驗收申請。環保部門受理后可委托有相應資質的環境監測部門進行驗收監測。

(一)驗收材料的準備。

1、建設單位向有審批權的環保部門以文件形式提出的驗收申請。

2、建設單位環境保護執行情況報告(建設單位編寫)。

3、填寫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申請報告(表)。

4、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報告(表)或調查報告(表)由驗收監測或調查部門編寫。

(二)驗收時限要求。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自收到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申請之日起30日內,完成驗收。

篇(5)

[中圖分類號] X828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7-273-1

1環境影響評價概述

1.1環境影響評價含義

環境影響評價,從其字面意思即可知是對環境影響進行的預測、分析,根據一定的評價標準最后做出或預防或改善環境影響的評價,這種評價主要是針對于規劃或者建設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或者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方面的影響而言的[1]。根據評價標準做出的評價決定,具有確定效力及相對應的執行效力,并且在評價結束后進行進一步的跟蹤監測,這種方法和制度即稱之為環境影響評價。

1.2環境影響評價過程

從環境影響評價的概念當中我們不難看出,環境影響評價的過程涉及到評價前的準備過程、評價過程以及評價結果的執行過程這三個階段[2]。首先是環境影響評價的前期準備階段,在這一階段首先要對國家或者地方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及政策、規范性文件等有著清楚的認識,除此之外還要了解和收集與研究項目相關的技術文件,對該項目的具體工程建設和初步的環境狀況進行調查,在此基礎上結合相關行業準入條件等進一步了解被評價項目的工作等級、評價標準以及相關評價范圍,在工作等級上,從其評價范圍、評價深度上,可以劃分為三級標準,評價主體往往會根據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因素,明確評價的重點,進而制定出工作方案,對各項環境要素的影響程度作出預測和評價,最后得出評價結論。

1.3影響環境影響評價的因素

環境影響評價由于其自身兼具變動性、區域性等特性,因此在影響因素方面也有很多。合理的環境影響評價的過程,往往要涉及到廣泛的公眾參與以及對環境因素的全面把握。除此之外,還要對各種替代方案有著預先的制定和比較[3]。除了這些主觀條件,建設項目的環境狀況,審批期限和順利與否都是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需要考慮到的因素。

2當前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審批過程中的問題

審批過程是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開展的第一階段。在這一階段,建設單位首先會委托有資質的環評公司作為環評工作開展的主體,相關環評公司在接受委托之后會進行現場踏勘,根據調查的資料和清單以及建設單位的相關材料到有關部門進行審批,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設項目還需要得到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批復[4]。

2.2評價過程中的問題

目前我國在開展相關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過程中,往往是根據前期勘測得出的數據進行分析后制定相應的評價工作方案,在評價過程中即是對工作方案的簡單執行。這種傳統的評價模式雖然目標明確、工作細節清晰,但是也存在著潛在的風險。

2.3執行過程中的問題

(1)社會對環境影響評價的認知度不高

環境影響評價是關乎著建設工程項目是否對環境產生影響的重要評價,然而現實中不僅普通百姓對環評影響評價的認知度不高,部分企業管理者也存在著這樣的認知缺陷,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導致部分企業不重視環境影響評價,往往只有在申請營業執照的時候才會想起需要辦理相關環境影響評價的手續。甚至會出現有些企業在完成建設項目后才進行環境影響評價,這種錯誤的認識和做法直接導致整個社會沒能對環境影響評價有個清楚正確的認識。

(2)公眾參與程度較低

在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公眾參與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公眾參與程度的高低往往也是影響評價質量高低的重要因素。

(3)處罰力度較輕

為了使環境影響評價能夠順利進行,我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也規定了相對應的處罰以確保環評的開展。這種處罰主要是針對某些違法進行的建設項目和建設單位,部分建設單位不夠重視環評工作的開展,違法開工現象屢禁不止,這也與處罰力度較輕有一定的關聯。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對于違法開工的建設項目一般僅僅是被責令補辦相關手續,對于未經審批的項目,則是責令停止建設,補全手續后方可繼續建設,這種規定不禁讓我們思考,責令補辦手續對于建設單位來說根本算不上處罰,而現實中被責令的建設單位往往能夠很順利的得到環保部門的后期批準。因此,這種處罰規定根本起不到應有的震懾作用。

3解決措施和完善機制

3.1完善審批制度,加強處罰力度

從上述建設單位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中,我們不難看出,環評工作之所以在某些地區形同虛設,跟審批制度的不完善密切相關。完善審批制度也與處罰力度密切聯系,只有處罰力度有所加強,才能從根源上對違法建設單位有一定的震懾和警示作用,也才能進一步的確保審批制度的貫徹和執行。

3.2進一步健全環保前置許可機制與替代方案機制

環保前置許可制度指的是在有關行政部門的工作開展過程中,將環保列入前置環節中,這也是完善審批制度的另一個重要要求,對于未經相關環保部門批準許可的建設項目,要嚴格限制和監督,不予辦理相關手續。在環評評價過程中,替代方案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傳統評價模式的一種補充和備案,其存在的意義主要是針對某些不穩定的環境因素而預先制定出的替代執行方案,這種做法也是確保環境影響評價能夠順利開展、保證評價質量的重要舉措。

3.3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的公眾參與

公眾參與制度雖然在《環境影響評價法》中有所涉及,但是對于具體的操作細節沒有予以規定,在實際操作中,公眾參與程度較低,這一制度沒能得到有效的貫徹執行。因此,對于這種現象,有必要進一步完善《環境影響評價法》,進一步細化公眾參與制度。

參考文獻

[1]張高奮.當前中國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10.

[2]駱天慶.中國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機制的實踐思考[J].科學管理研究.2006(03).

篇(6)

今年以來,在園區辦正確領導和同事們的關心幫助下,圍繞年初工作安排和責任分工要求,我虛心求教,積極學習,團結同志,服從安排,牢記職責,認真工作,較好的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現將一年來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扶貧包抓情況

    按照脫貧攻堅工作總體要求,把扶貧工作作為當前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一心撲到解決包抓貧困戶的實際問題當中,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做到了以常到貧困戶家中拉家常、多見面、常聯系的方式拉近感情,認真了解包抓戶的實際困難情況、講解政策、分析致貧原因,幫助貧困戶樹立脫貧信心。針對包抓戶住房困難的實際情況,認真制定幫扶措施,著力解決貧困戶安全住房和經濟增收問題,完成了包抓戶的危房改造并搬遷入住,實現了經濟收入逐年增加的幫扶目標。

二、積極落實環保各項工作

為認真貫徹落實環保各項工作要求,積極履行工作職責,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穩步推進。

(一)環評工作穩步推進

按照環保工作要求,針對園區企業項目環評工作欠賬較大的問題,園區辦聯合區環保局對聯合開展了環評情況大檢查,認真梳理當前企業環評情況,建立了動態的環保管理臺賬,并宣傳指導企業完善環評手續的辦理和驗收,實時跟蹤督促實行動態管理。截止12月底,園區環保手續不完善的20余家企業,均按照環保要求積極履行項目環評的申請、編制和驗收進入實質階段,使園區企業環評執行率達95%以上。

今年5月《漢中高新區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經過省環保廳的兩次審查修改,于5月8日下達了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查意見。

(二)全面落實環境保護各項工作

一是結合市、區環保工作會議精神,園區辦召開了“防污治霾”專項會議,制定了《漢中高新區鐵腕治霾打贏藍天保衛戰2018年工作方案》和《漢中高新區2018年保衛藍天百日攻堅行動方案》,明確了目標、落實了責任,使各項環境保護工作落到實處。

二是開展了突出環境問題專項檢查,對轄區內10余家汽車銷售維修4S店和大氣污染物排放企業,進行了重點檢查,對存在問題的企業下發了整改通知,要求企業限時整改,落實完善污染處理設施,并穩定運行。

三是對區內建筑工地進行了全面清理整頓,要求工地嚴格落實防塵降塵措施,裸露地面及堆土必須實施覆蓋灑水,進出運輸車輛必須沖洗上路,施工作業面全部落實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任務。并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下發了停工整改通知5份,限期整改,促使企業綠色施工。

四是為全面提升高新區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規范化管理水平,印發了《漢中高新區關于規范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和《漢中高新區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管理制度》,同時建立了企業危廢管理臺賬、環境問題排查清單,園區范圍內有危險廢物產生的13家企業,按照環保要求,在環保漢臺分局進行了注冊登記,由區環保局統一進行監督管理,各企業均與漢中石門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簽訂了危險廢物處置合同,并建立了危險廢物轉移臺賬,嚴格落實危廢管理規范轉移處置,確保了園區不發生污染事故。

五是聯合區環保局監察大隊和公安漢臺分局在園區范圍內開展了拉網式環保大排查、大整治,對園區存在的環境問題進行了全面梳理,摸清了底數、建立了環境問題臺賬,提出了整改措施和限期整改時限,規范了企業的環境管理。同時按照環保要求對個別企業的排污口進行了現場封堵,對存在問題的企業進行了筆錄問詢、立案處罰等處理,對園區企業履行環保義務起到了警示作用。

六是按照省市區環保要求開展了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通過對園區符合普查條件的54家企業普查工作的開展,全面掌握了園區各類污染源的數量、種類和區域分布狀況和園區主要污染物的產生、排放和處理情況,建立健全重點污染源檔案、污染源信息數據,為加強污染源監管、改善環境質量、防控環境污染風險提供依據。

七是加強對園區企業的日常監管力度,密切關注投產企業、商混企業及完成鍋爐拆改任務的企業,督促落實污染防治措施,規范物料現場堆放,并對污染治理設施是否正常運行進行嚴格監控,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廠容廠貌干凈整潔。

八是邀請環保局和安監局組織入園企業和干部職工開展了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會議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培訓學習,提高了企業的環保意識、明確了環保責任、提出了整改要求,使園區發展和環境保護齊頭并進。

三、水污染防治重點工作繼續推進

    為更好的落實園區水污染防治各項工作,制定了《漢中高新區水污染防治2018年度工作方案》,以督促配合污水廠早日建成為工作目標,積極協調各相關部門加大環境保障工作,及時跟蹤匯報建設進度,力促污水處理設施按照時限要求完成建設任務。截止12月底,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和污水管道埋設工程完成90%以上,已進入收尾階段。

篇(7)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s meant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avoid to enterprise and society should not have caused some of the los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measures.

Key word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Work; Importance;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B845.6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環境影響評價是對建設項目、區域規劃、開發建設活動及國家政策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問題進行科學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優選方案,指出預防或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是在決策和開發建設活動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種有效手段和方法。環境影響評價的本意是為環境管理部門的行政管理提供依據,同時也避免對企業和社會造成一些不應有的損失。

一、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重要性

1、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對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改革

環境影響評價已成為環境法中的一項基本法律制度 ,是實現科學綜合決策的根據和前提 ,對社會公眾的生活質量和經濟建設的環境影響發揮著重要的控制監管作用 。由于環境問題的涉眾性和決策民主化的必然要求, 環境影響評價中的公眾參與問題成為社會和政府職能部門共同關注的焦點。 在傳統的經濟發展中, 往往考慮直接的、 眼前的經濟效益 ,沒有或很少考慮環境效益, 有時甚至為獲取局部的暫時的效益 ,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 。結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環境污染和破壞, 導致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尖銳對立 。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能有效地改變這種狀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過程, 是認識生態環境與人類經濟活動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關系的過程 ,認識的提高和深化,有助于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統一 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2、 環境影響評價為制定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在傳統的發展中 ,一個地區 、一個城市由于缺乏社會的、 經濟的、特別是環境的綜合分析評價, 盲目性很大, 往往造成畸形發展 ,出現資源和環境的嚴重破壞和污染。 通過環境影響評價, 掌握區域的環境特征和環境容量, 在此基礎上制定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才能符合客觀規律并切實可行。

3 環境影響評價是為建設項目制定可行的環境保護對策、 實行科學管理的依據

通過環境影響評價 ,可以獲得應將建設項目的污染和破壞限制在什么范圍和程度才能符合環境標準要求的信息和資料。 據此, 提出既符合環境效益又符合經濟效益的環境保護對策, 并在項目設計中體現 。使建設項目的環保措施和設施建立在較科學可靠的基礎上, 同時也為環境管理提供了依據。

二、加強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措施

1、規范現狀監測操作 ,確保監測結果準確可靠

實踐證明 ,現狀調查是利用現有資料和開展現狀監測的有機結合, 應充分關注現有資料與環境現狀在時間 、地域、 事件突發頻率 、背景條件等多方面的差異 ,嚴格規避現狀監測中存在的不規范操作。 只有科學、 準確地取得代表環境現狀的各種數據和資料 ,才能夠在后期評價過程中正確判斷環境現狀對于項目建設的適宜度 ,得出科學的結論。

(1)合理確定監測因子

通過初步的工程分析, 根據建設項目所產生的特征污染物及所在區域的環境敏感點來確定監測因子.

(2)嚴格選擇監測分析方法

每一監測項目往往有多種分析方法 其適用條件也有所不同 在環評文件編制過程對選擇的監測分析方法均應明示。

(3)嚴格依照有關規范對監測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以嚴謹的工作態度, 依據數據處理的有關規定進行統計處理 ,數據才可能具有可比性, 得出的結論才具有說服力。

(4)加強環境監督管理

為改變目前污染防治措施實施情況較差, 環評在某些項目上成為辦手續走過場的現象 ,一方面應建立公眾監督機制, 另一方面環保主管部門應加強管理 ,嚴格執行 “三同時” 制度 。環境管理和環境監測部門應針對工程建設運營的各個階段提出一系列詳細的監督管理和監測工作方案 ,以便及時發現工程建設中的環境問題, 驗證評價結果的準確性。

2、完善技術導則與評價方法, 增強評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對于目前技術導則和預測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需要相關的評價技術規范從多方位考慮可能出現的問題,采取更為合理的預測模式和方法 ,使其更具備可操作性。

(1)完善環評的技術法規與標準體系

國家有關部門應加快補充完善與環評相關的技術法規與標準體系, 制訂或修改補充經濟合理 、易于操作執行

的生態、 電磁輻射等技術標準與規范, 統一各類環境要素預測評價的模式與公式等, 提高環評結果的準確度、 可信度 。根據工作要求, 逐步改進環境影響評價導則中替代方案分析、累積影響分析等的技術規范, 并加強總量控制、 清潔生產等基礎理論和技術方法的研究, 更好地服務于實踐工作。

(2)加強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的信息化建設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工作必須跟上信息化發展的主潮流 ,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其他行業的先進經驗, 積

極探索 ,推進技術創新。 逐步采用數字化技術建立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檔案庫, 實現數據 、信息聯網管理和資源共享,爭取實現建設項目環境管理信息跨越式發展。

3、提高公眾參與的有效性

公眾參與是項目建設方或環評人員同公眾之間的一種雙向交流 ,其目的是使項目能夠被公眾充分認可并提高項目的環境、 社會 、經濟效益 。而公眾的環境意識 、法制觀念、 文化素質等因素也會影響公眾參與環評的有效性 。如何有效實施公眾參與, 使其具有真正的積極意義, 這是環評工作值得探索的重要問題。

(1)完善制度及相關工作

加快健全和完善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機制, 進一步促進環境決策的民主化 ,使公眾成為促進環境影響決策的真正力量 。同時制定和完善適合我國國情的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導則和方法, 賦予公眾意見效力, 規定詳細的公眾參與程序形式來彌補實質不公正的結果 。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和參與意識。

(2)注重參與的代表性, 提高農村居民的公眾參與力度

公眾參與的代表性是影響環評中公眾參與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廣泛的代表性有利于吸取多方面的意見 ,便于綜合權衡 。公眾參與的范圍不單考慮建設項目所在地所涉及的人民群眾和法人, 還應考慮其他有關組織 ,如與環境保護密切相關的某些學會、 協會以及非政府組織等 ,通過這些組織來征詢群眾的意見以提高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的代表性。

建立農村項目公眾參與的長效機制 。同時加大政府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力度, 提高農民素質 利用已經或正在普及的廣播 、電視、 互聯網等各種媒介 ,通過國家、 企業或個人資助等多種方式, 使農民能夠獲取多種外界信息 ,開闊視野, 提高自身素質, 增強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

(3)分析歸納好公眾意見

對待反饋信息要針對個人特點、 采取定量 、半定量整理方法客觀反映公眾意見, 結合參與內容給予不同權重的分析, 才能得到比較公允的意見。 因此 ,必須對公眾意見加以辯證分析 ,才能夠為決策者提供完整的決策依據。

(4)采取適合的調查形式

開展形式多樣的公眾參與形式 ,包括召開座談會 、公眾意見聽證會 、環境信息會 、公眾監督評議會、 工程項目報告會、 專家訪談 、電話熱線、 電子信箱以及問卷調查等形式 ,拓寬公眾參與的渠道。

4、其他建議

(1)協調好環評管理者 、業主 、環評單位等行為主體之間的關系, 提高環評管理運作過程中的通暢性;(2) 環評從業人員應加強學習和實踐 ,保證環評所需的專業技能 ,并及時了解產業政策發展方向;(3) 確保環評報告編制所需的環評經費 、時間,并切實把好審查關 ,以保證環評報告質量;(4)加大法律追究責任力度 ,以確保環評工作的科學性 、嚴密性、 準確性和可信性。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對于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性發展極為重要,具有較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 雖然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發展時間并不長 ,只要我們把握好方向逐步解決遇到的問題和總結方法 ,就一定可以做好這項工作, 為國家的環保事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梁寧,王敦球,游少鴻,林華.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 資源環境與發展, 2010,(01) .

[2] 陳雷,殷建平,劉珩,黃慶,杜建偉. 我國現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 四川環境, 2010,(03) .

篇(8)

1、科學、規范、可持續發展原則。根據省、市和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指導擴區和調區工作。

2、集約用地原則。嚴格執行建筑容積率、單位土地面積投資強度、集約用地標準。

3、產業集聚、特色突出原則。產業發展與市和縣產業定位相結合,與現有產業基礎相結合,與市和縣工業強攻戰的戰略相結合,與環境保護要求相結合。

二、申報工作程序

1、由縣發改委牽頭,工業園區管委會負責,國土、建設、環保等相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確定園區擴區和調區四址范圍,完成園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編制好園區產業發展規劃和擴區可行性研究報告并按時報送資料到擴區和調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由擴區和調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擬文,以縣政府名義向市人民政府申請園區擴區和調區。

三、調區、擴區規模

1、調區規模共72.4公頃,2006年工業園區在確定四址范圍時,將較大面積的不適宜建設用地劃入園區范圍內,不可建設用地有72.4公頃(已做土地利用評價報告),需調區至永康工業園。

2、擴區規模共533.3公頃,其中:一是目前園區已完成開發或正在開發的面積133.3公頃(園區已開發400公頃,減去國家審定批準的面積267.7公頃);二是撫八線、撫吉高速下線和永康工業園結合部位,與新老園區集中連片,規劃面積約400公頃。

四、工作任務與分工

由發改委牽頭,工業園區管委會具體負責,工信委、建設局、國土局、環保局、統計局等部門和鄉、鎮、鎮密切配合,完成園區主要經濟指標的核算、園區擴區和調區范圍、園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園區產業發展規劃和擴區可行性研究報告等工作。具體任務及分工如下:

1、完成園區主要經濟指標的核算(2011年12月30日前完成)

由統計局牽頭,園區管委會負責配合,完成園區近三年來地區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財政收入、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單位項目用地產出等主要經濟指標的核算。

2、完善園區擴區和調區用地相關手續(2012年2月28日前完成)

園區擴區和調區用地必須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園區總體發展規劃和近期開發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建設局牽頭,園區管委會、國土局、鄉、鎮、鎮等單位配合,確定園區擴區和調區四址范圍;園區管委會根據擴區和調區范圍,會同建設局完善園區總體發展規劃;國土局積極推進土地規劃調整工作,確保擴區和調區的用地符合土地規劃要求。

3、完成園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工作(2012年3月30日前完成)

通過開展土地集約利用評價,完成對園區土地及社會經濟狀況等的基礎調查、土地集約利用程度的分析評價、土地集約利用潛力的測算,全面掌握園區土地集約利用狀況,促進園區土地集約高效利用,推動園區土地利用管理基礎信息建設,提高園區用地管理水平,為園區擴區和調區升級審核、動態監控及制定有關政策提供依據。園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由國土局、園區管委會負責完成。

4、完成園區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2012年3月30日前完成)

園區產業發展規劃要充分利用園區優越的環境和區位優勢,走集約開發、優化結構、產業升級、綠色環保的發展路線,將園區規劃建設成為產業布局合理、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經濟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現代化生態型新型工業城區。工信委牽頭,組織發改委、科技局等單位根據我縣產業布局,結合園區實際,提出園區產業發展方向;園區管委會根據產業發展方向,負責編制產業發展規劃。

5、完成擴區和調區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工作(2012年4月30日前完成)

由國土局牽頭,園區管委會負責配合,在分析工業園區擴區和調區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礎上,編寫擴區和調區可行性研究報告。

6、完成擴區和調區范圍區域內的環評工作(2012年5月30日前完成)

由環保局牽頭,園區管委會負責配合,完成園區擴區和調區區域環評工作,包括完成擴區和調區區域的環境影響評價大綱和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的編制及評審、報批工作,并通過省環保主管部門的審查。

7、編寫園區擴區和調區申請報告

確定園區擴區和調區范圍以及完成園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園區產業發展規劃和擴區調區可行性研究報告等工作后,由擴區和調區領導小組辦公室整理、匯總,并編寫園區擴區和調區申請報告后報縣政府,最后由縣政府上報市人民政府。

五、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認識

園區擴區和調區是縣政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振興現代工業經濟戰略,加快產業發展平臺建設,推進園區自主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提升園區的發展水平,促進縣經濟社會的重大舉措,各相關單位要提高思想認識,把思想認識統一到園區擴區和調區的要求上來。

2、加強領導

縣政府成立工業園區擴區和調區工作領導小組。

3、加強與上級主管部門聯系與溝通

篇(9)

中圖分類號:B82-0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引言

飲用水源水質安全是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已引起各級政府高度關注和重視,飲用水源保護列入環保工作的重點之一。根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HJ338-2007) 莆田市先后劃定了26個湖庫型飲用水源保護區,并結合木蘭溪、萩蘆溪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和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作,劃定了畜禽養殖禁養區、禁建區和可養區,對飲用水保護區內畜禽養殖全部拆除,這對莆田市飲用水源起到了有效的保護作用,水質明顯好轉。但是,經過幾年對飲用水源保護、管理及水質監測結果來看,莆田市對飲用水源保護工作仍不容樂觀。

2、莆田市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定概況

莆田市位于東南沿海,主要有木蘭溪和萩蘆溪兩大河流,擁有各類型水庫125座,主要分布在山區。莆田市于2002年完成東圳水庫、外度水庫、古洋水庫等三個縣級以上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劃定,于2007年又完成了19個鄉鎮級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定。2011年又將東圳水庫、外度水庫、金鐘水庫、雙溪口水庫、東溪水庫、古洋水庫等六個水庫一并列為縣級以上飲用水源保護區,并對原劃定保護區范圍進行合理的調整和擴大,將東圳水庫、外度水庫的集雨范圍內全部劃定為保護區。目前,全市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的建制鎮以上飲用水保護區共達26個,其中六個縣級以上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面積達31.9Km2、二級保護區面積達915.44 Km2,占莆田市國土面積22%。

3、莆田市飲用水源水質現狀

2012年對26個飲用水源水質進行了監測。監測結果表明,26個飲用水源中有20個水庫水質達GB3838-2002中Ⅱ類或Ⅲ標準(其中達Ⅱ類有7個,達Ⅲ標準有13),占77%,6個水庫水質超過Ⅲ標準,占23%,主要超標污染物為總磷和總氮。

4、莆田市飲用水源環境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莆田市雖通過開展流域整治和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在飲用水源保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對改善飲用水源水質起到一定的作用,有效遏制了水質惡化,由于歷史和認識問題,多數水庫水質還是無法做到穩定達標,尤其夏季氣溫較高時,部分水庫可能暴發“水華”的風險,對莆田市居民飲用水的安全構成威脅。通過調研,發現莆田市在飲用水源保護方面存在如下幾方面問題:

4.1農業污染源依然影響水庫水質安全。未能及時對庫區周邊農業面源進行有效整治,庫周大面積的果樹需要畜禽糞便等有機肥,不當施用造成沖刷流失已成為影響飲用水源水質的重要污染源。另外位于飲用水源保護區內部分養殖場仍未按規定拆除,已拆除的養殖場不時有“反彈復建”現象發生,部分水庫水質仍受到畜禽養殖的污染較明顯。

4.2 位于庫區上游的居民生活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原計劃的鄉鎮污水集中處理工程和庫區截污工程尚未建設,由于缺乏排污設施及垃圾收集設施,造成部分農村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水庫,生活垃圾亂倒在庫區周邊,隨著暴雨沖入水庫。

4.3未能合理對飲用水源保護區生態資源進行開發與利用,尤其我市林漿紙一體化項目配套種植大面積桉樹位于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內,桉樹大量吸水造成了部分水庫水資源量減少,尤其在枯水期,部分水庫庫容量明顯減少,引起水體交換能力下降,水質惡化。

4.4預算的飲用水源保護及污染整治資金不到位,也沒有真正做到專項專用,造成無法及時建設飲用水源環境保護設施,包括截污工程、環境安全標志(部分鄉鎮飲用水源地沒有設置警示標志牌及界標)、垃圾收集處理系統等。

4.5飲用水源宣傳力度不夠,造成庫區上游群眾對飲用水源環境保護意識不強,沒有意識到飲水源水質污染的嚴重性,山區一些群眾對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定產生抵觸的心理。

5、加強我市飲用水源保護的對策

5.1 強化飲用水源保護區環境管理、監督和職責

各級人民政府應把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納入本級政府的目標責任制,并建立考核制度。

各級相關職能單位要明確管理職責,理順飲用水源保護行政管理體制,明確管理權限,防止推諉扯皮。

加強飲用水保護區日常巡查,嚴防畜禽養殖“掃彈復建”,一經發現,應及時組織處理。

5.2 加大飲用水源水質監測力度

應對全市劃定的飲用水源水質進行全面布點監測,并增加監測頻次和監測項目,及時掌握水源地水質變化趨勢的預測預報,防止“水華”事件發生。

5.3 加大宣傳力度,切實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地環境安全管理。

飲用水保護職能單位要不定期深入保護區,宣傳飲用水源保護的重要性和水質污染的嚴重性,并起到提高群眾保護飲水源的意識。

飲用水源地保護區標志標牌的設立起到告知、宣傳和警示的作用。必須對劃定的飲用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的地理邊界設立明顯的界標、交通警示牌、宣傳牌等,為保障我市飲用水水質安全起到積極的作用。

5.4 制定飲用水保護的具體措施和應急預案,并組織實施。

各級人民政府應根據飲用水源保護條件,合理制定飲用水源安全保障的應急預案。要成立應急指揮機構,建立技術、物資和人員保障系統,落實重大事件的值班、報告、處理制度,形成有效的預警和應急救援機制。一旦飲用水源水質發生重大變化或供水量嚴重不足時,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尤其我市六個縣級以上飲用水源,相關職責單位要盡快制定或完善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并組織實施和演練,水庫管理單位要配備除藻、滅藻等應急物資器材,環境監測單位應配備應急監測設備。

5.5 切實整治農業面源污染,落實生態補償機制和資金投入。

要積極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必須對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耕地、果地全面實行退耕和退果還林,對飲用水源保護區內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戶,應指導農戶合理施用化肥、農藥,嚴格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大力推廣和發展生態農業,有效控制農業面源污染。

各級政府應設立專項資金,用于飲用水源生態補償。同時要籌集資金,保證飲用水源污染整治和污染防治資金的投入,加快推進庫區截污工程和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系統的建設,確保各庫區周邊居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得到有效的整治。

5.6加快我市備用水源建設

提高我市飲用水應急保障能力,必須盡快建設烏溪水庫及配套供水工程的建設。當部分水庫供水能力嚴重不足時,應啟動調水工程或備用水源。

5.7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區生態保護

嚴格禁止破壞涵養林和水資源保護設施的行為,因地制宜進行水源安全防護、生態修復和水源涵養等工程建。

嚴格控制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開山種果或擴大果園面積;禁止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擴大營造桉樹等速豐林。

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礦山企業整治,禁止新批礦山開采項目,對開采期滿后的礦山要全部關閉,進行礦山生態恢復。

5.8開展流域規劃環評工作

要盡快開展木蘭溪及萩蘆溪流域規劃環評工作,通過規劃環評,能及時掌握流域水資源量和環境容量,合理進行水資源開發和利用,并全面實行流域的污染物總量控制,使水資源開發及飲用水源保護相協調。

6、結語

飲用水源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需要各相關單位按照職能分工切實做好飲用水源保護工作,對目前在飲用水源環境保護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相關職能應嚴格按照各自職責權限認真做好飲用水源保護工作,尤其環境部門應嚴格環境執法監管,切實落實飲用水源保護各項措施,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飲用水源水質安全。

參考文獻:

1、《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HJ/T338-2007)

2、福建省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文件匯編,福建省環保局,2008年12月。

篇(10)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以環境維護優化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增強“兩個抓手”環保模范鄉村創立;十二五”規劃啟動)力求“兩個效應”全市環境質量繼續改善;環保工作地位明顯上升)圍繞“兩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資源枯竭鄉村轉型)強化“兩個堅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二)工作目標

確保環保創模取得實質性進展;確保“十二五”規劃順利開局;確保新一輪總量減排有良好開端;確保環境監管更加富有效果;確保隊伍能力建設再上新臺階(五個“確保”

(三)工作措施

一是強化生態文明。強化市環境維護委員會和生態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議事協調檢查督辦職責,建立健全聯席會議機制,落實各成員單位環境維護責任;嚴格考核并通報年度環保工作目標完成情況,制訂年環保考核目標和考核實施細則,與各地、各有關部門簽訂年度環保工作責任狀,將年環保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各地、各有關部門;嚴格落實環保“一票否決”實施方法和“綠色信貸”強化企業上市融資、評先創優等環保審核;完成我市創建環保模范鄉村總體規劃及其相關的十個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并認真組織實施,對照環保模范鄉村規范,進一步細化環保模范鄉村創建工作方案,分解落實工作任務,積極爭取啟動實施一批環境治理和綠色創建工程,為申請省級驗收做好準備。

二是強化規劃落實。并積極組織實施;切實掌握省長江中下游水污染防治規劃、長湖維護治理和利用規劃、四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國家級示范區建設規劃編制、實施的契機,統籌全市工業、農業、城鎮生活污染防治;積極協助籌建新城區生活污水處置廠、潛江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置廠、江漢鹽化工業園污水處置廠;繼續開展流域、區域污染防治措施調研,探索污染防治工作新思路、新途徑。

三是加強環境監管。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進一步完善污染物總量減排體系建設,密切跟蹤新的減排工程建設,并加強減排支撐項目儲藏。同時,認真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和環保后督察,完全根除“十五小”新五小”等重污染企業,鞏固近年來環保工作效果;建立健全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管理制度,完善市污染源監控平臺建設;全面推行排污許可制度,推進排污權交易;強化環境監管責任追究,進一步加大現場環境監察力度,建立健全環境監察檔案,督促各排污企業建設完善污染防治設施并正常運轉,實現穩定達標排放;認真落實排污費征收體制改革,確保圓滿完成年度減排任務,為“十二五”減排工作奠定基礎。

四是強化環境準入。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一區兩帶三極”發展戰略和資源枯竭鄉村轉型的總體部署,進一步加強部門聯動,嚴格落實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確保新建項目環評執行率達到100%加大督辦協調力度,全面推進規劃環評工作;依法否決新建“兩高一資”項目,督促開發區、工業園區嚴格落實環評要求,優化產業結構;進一步強化與市金融部門的銜接,建立健全“綠色信貸”信息共享平臺;加強“三同時”制度落實情況督辦檢查力度,實行項目建設跟蹤管理,督促當年新投產項目嚴格落實“三同時”制度,進一步以環境維護優化經濟發展,

五是強化環境執法。規范工作順序;繼續落實“12369環保熱線值班制度和環境信息員制度,建立完善環境案件處置部門聯動機制,疏通渠道,強化環境和應急工作責任追究;結合潛江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調研活動,創新工作思路,制訂貫徹落實環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細化規范實施方法,充分發揮局案件審議委員會職能,推進環境維護行政執法水平。

上一篇: 養殖場實習工作總結 下一篇: 藥劑科藥師工作總結
相關精選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色老久久精品偷偷鲁一区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守人婷 | 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看片不卡 |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 | 一区二区精品视频在线精品 | 一级一区二区在免费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