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8 05:09:3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大學在校學生自我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C40文獻標識碼: A
近幾年,大學畢業生總量的跳躍式增長,使大學生的就業難度不斷加大。因此,大學生自主創業就成為了大學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緩解就業壓力新的途徑。今年從國家不斷推出的針對大學生就業的各種優惠政策中可以看出,大學生創業已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各地政府部門都推出了針對大學生的創業園區、創業教育培訓中心等,以此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部分高校也創立了自己的創業園,為學生創業提供支持。在這種創業環境下,很多在校大學生都躍躍欲試,滿懷激情,尤其是在大學臨近畢業那年,很多學生都將學業拋之腦后,全身心投入到創業大軍的隊伍中,然而,并非人人成功。更有甚者,創業失敗,學業也荒廢。經過所指導的09屆畢業生在校創業中,探討應如何正確地引導在校大學生面對創業,提高他們創業的成功機率。
在校大學生創業呈現的問題很多,高校在指導在校大學生創業方面還有很多工作值得探索。回想在09屆畢業生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認真思考后我總結了幾點關于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教育的經驗和大家分享。
一 關注大學生創業環境,發掘閃光學生帶動創業
放眼關注大學生創業的環境,近幾年,我們國家對于大學生創業開始重視并予以政策扶持,在很多的方面都對大學生開了綠燈。為支持大學生創業,國家各級政府頁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涉及融資、開業、稅收、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等諸多方面。政府在很多方面對于大學生創業降低了門檻,希望以此鼓勵那些立志于創業的大學生能夠放開手腳大膽跨出創業的第一步。 高校作為大學生現階段學習和生活的環境,它的政策也對在校大學生創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我校就已成立大學生創業園,有學生將公司入駐大學生創業園就是因為它的優惠政策,如第一年免租金,同時有園區扶持,降低了學生創業風險和成本。我們在日常的政治思想工作中,就要將這些新的政策思想傳達給學生,因為新的優惠舉措對于在校大學生,特別是那些有創業意向和創業能力的在校大學生來說是莫大的鼓勵。同時,我們要掌握學生創業動態,發現有能力創業的學生,要及時給與鼓勵和支持。當然,這部分學生畢竟是少數,老師就應該是學生的“伯樂”,提拔已具備創業能力和素質的學生參加創業的相關比賽,灌輸創業思想,重視已有創業基礎的學生,給學生的創業提供平臺。在社會各界普遍關注大學生創業的背景下,還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借助媒體宣傳效應,發展自己的事業,這對于事業剛起步的大學生來說,是很有效的手段。在每屆畢業生中,成功創業的典型事例是那些選擇自主創業的大學生的強勁動力,所以,重點培養創業先進典范,帶動有能力的畢業生自主創業是很重要的工作。
二 教育學生以學業為主,防止盲目追從創業
在校大學生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決定是否選擇自主創業。在理論和學術上有天賦和造詣的學生就不適宜加入創業的洪流,不善于溝通和合作的學生也不合適創業。如今的大學生,身在校園,與外界社會接觸少,社會經驗缺乏。這些不足導致大學生在選擇創業時存在一定的誤區。創業需要的是冷靜、理智、平和的心態而不是狂熱的沖動。在校大學生創業案例中我們發現大部分人對于創業還只是處于理論認識階段,對自身的行業缺乏深度審視,對社會消費能力、市場前景缺乏理性了解。其實有很多學生到了畢業時才發現學歷、知識的重要性。其實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學業扎實了才能提高自我競爭力,在校生選擇自主創業只適合于那些能力突出,心智成熟的學生。因為在校生選擇到社會上創業必然要分散精力,不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學業。更何況現在的大學生社會閱歷缺乏,心理承受力小,一旦創業失敗后果很難想象。所以大部分學生最好是先認真完成學業過后先選擇就業,先對社會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積累相關經驗和人際關系以后再選擇創業,這樣可以大大降低風險,不宜操之過急。創業是一個系統而曲折的過程,每一個環節都會對創業成功與否產生深遠影響。目前,對于絕大多數學生而言,應該走一條面對現實,降低起點,先融入社會再尋求發展的道路,應該樹立“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觀念。當熟悉一個行業到一定程度,研究它的規律,具備比較成熟的業務關系和一定量的資金時,才能自己創業。老師在教育在校大學生面對創業問題時,應引導學生以學業為主,告知學生必須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自主創業。一要考慮自己創業愿望強不強;二要考慮自己有沒有創業資源和能力,創業的勝算有多少,防止學生盲目追從創業。
三 專業培養學生創業能力,提高創業成功機率
現在高校都開設了創業教育的課程,但時間都較短,所以如何專業地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是值得我們研究的。我認為,創業教育中應注重能力培養和心理教育。我們在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時,應該著眼未來,側重學生創新能力和企業家精神的培養,而不是簡單地傳授創辦企業的技術。在大學里,課程設置更注重的是理論學習,對于實踐應用卻不夠重視,這就需要大學生自己主動去參與社會活動、鍛煉自我。這從創業案例中可以反映出,交際能力、組織能力、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在自主創業中成功機率很大。而這類學生一般都擔任了學生干部。這是因為學生干部在長期的學生自我管理工作中,領導能力、組織協調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也更有信心選擇創業。此外,一般到了大三的實習階段學生才能有實踐的機會,這對于學生創業是不利的。我認為,系部可根據本系專業特色,成立工作室,幫助有能力創業的學生盡早接觸本行業,熟悉行業運行流程。同樣,創業的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也是至關重要的,創業失敗者的例子提醒大學生,只有先擁有一個實事求是的良好的創業心態,才能提高創業成功機率。我們要教育有創業準備的大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按照各自的創業理想,積極參與社團活動,有意識地搭建知識架構,組建創業團隊,把創業行動建立在知識的積累和人脈的聚集之上,切不可急功近利。
總之,在校大學生進行創業是有利有弊,我們在創業教育中一定要因材施教,正確引導。今后,多結合在校大學生創業的案例,總結經驗教訓,研究探討出更科學更合理的創業教育方法,提高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成功率。
[參考文獻]
[1]姚德;淺議大學生自主創業和創業教育;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8年09期
[2] 陳欽虹;個人創業發展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3]王海龍;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4]高耀麗;學生創業教育的實施與高校管理變革[D];江西師范大學;2002年
[5]趙志生. 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思考[J].內蒙古社科, 2004(6)
目前國內各高校都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和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然而創新創業教育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的實施需要專業師資隊伍、健全的實踐平臺、完備的課程體系等,這些項目都是復雜且需要探索的,僅僅依賴傳統的課堂式教學是無法實現的,它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各級的通力合作,所以目前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正處于探索和逐步實施的階段,并沒有形成成熟的教育模式。所以在現行的中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下,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最直接的教育者、管理者、服務者,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中應當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當前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
創新創業教育的推行需要廣大大學生的積極參與,想要真正落實創新創業教育,必須先要了解學生的現狀和需求,才能對癥下藥,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
1.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現狀
我們通過對試點班級的大學生進行走訪調查和了解,發現大部分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還比較匱乏。首先,多數學生對創新創業活動缺乏興趣。很多學生認為自己的興趣廣泛,而且是隨著時間、環境經常變化的,很難在一件事上保持長久穩定的興趣。另外,將興趣轉化為具體的行動也動力不夠,很多同學只是對創新活動感興趣,真正付出行動積極參與的很少。其次,多數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觀察力有所缺乏。通過調查分析,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總體評價較差,多數大學生缺乏深層次思考、另辟蹊徑的自我總結和學習能力。考慮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方法缺乏新意和突破。在觀察的速度和廣度、觀察的整體性和概括性、觀察的計劃性和靈活性等方面,大學生普遍存在不足[2]。再次,多數大學生存在惰性,缺乏堅持到底的毅力。創新創業活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持不懈的毅力,堅強的毅力尤為重要,雖然大學生基本都能意識到這一點,但在實際參與的創新活動中卻大多不能堅持到底,往往虎頭蛇尾,遇難而退,半途而廢。
2.影響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主要因素
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影響因素有很多,一方面是大學生自身的智能和性格因素,另一方面還有校內外環境、教師素質、學術氛圍、教育模式等因素。
首先,當前教育模式的弊端制約了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發展。目前,我國的教育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教育主管部門和教育者都在積極探尋改革方向、艱難推進教育改革。但是,改革的道路也是漫長的,目前的各階段教育仍是以應試教育為主,離真正的創新教育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傳統的應試教育培養出的人才大多都是缺乏個性的“統一產品”,而創新創業教育注重的是個性與獨立思維,所以現階段的應試教育模式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不利的。
其次,當今大學生從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普遍缺乏創新觀念。當今的大學生大部分是“90后”的獨生子女,從小在家長的呵護之下成長,而我國的家庭教育主要以“聽話教育”為主,表現為對長輩和權威的過分信任與屈從,“聽話”的孩子被認為是懂事的好孩子,在這樣教育的影響下,不利于孩子求知欲和靈活思維方式的培養。
再次,當今大學生群體自身的局限也制約了其創新創業能力的發展。目前我國大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更多的是關注知識本身的學習方法和記憶,很容易忽略以專業知識為基礎的更深層次的創新和發展。創新是要用積極的理性去反思,才能在追溯事物本質的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突破。因此,大學生要創新,就必須突破自身的思維定式,努力嘗試運用積極的理性思維去反思事物,從而達到一種更高的層次[3]。
二、輔導員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作用和工作現狀
1.輔導員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輔導員位于學生工作一線,承擔著教育、管理學生的重任,對學生接觸最多、了解最多,理應是創新創業教育的直接組織者和有力實施者。從了解學生對創業創業活動的需求到培養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興趣,從指導學生合理選擇創新創業理論課程到組織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都需要輔導員的組織和參與。
2.輔導員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工作現狀
輔導員在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現階段,很多輔導員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主要與目前輔導員的工作現狀有關。目前各高校輔導員的常規工作內容面廣量多,平時工作的重心放在學生日常管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評優助困、黨建、就業指導、安全穩定等各方面,任務多、責任重,這在客觀上減少了輔導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工作比重。另一方面,創新創業教育是近幾年才出現的一個新事物,對輔導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許多輔導員自身缺乏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又缺乏必要的培訓,導致無法對班級的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有效的引領和指導。
因此,輔導員加強學習掌握創新創業教育的最新形勢和內容,提高自身素質,正確認識和科學引領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探索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工作方法是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環節。
三、輔導員在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工作方法
輔導員是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力量,加強輔導員對班級創新創業教育的作用應做到以下幾點。
1.加強自身學習,找準定位,科學引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
創新創業教育涉及教育的全過程,需要全校上下、各個部門的通力合作。輔導員要理順同各方面的關系,找準自己的職責定位,才能科學引領創新創業教育[4]。
首先,輔導員要加強與專業教師的聯系與溝通。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基礎是需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在創新創業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需要有專業教師的指導。輔導員應該主動配合和輔助任課老師,將學生的愿望和需求及時反映給專業教師,做好學生與教師溝通的橋梁。其次,輔導員要加強自身的學習與提高。輔導員應加強學習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勤于思考和研究推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思路與方法,能將學校政策與班級工作有效結合起來,使創新創業教育既有科學性又有實效性。
2.創造條件、搭建平臺,努力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首先,輔導員針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應貫穿大學四年,實現全程化教育。對于大學一年級新生,在入學教育、勵志成才教育中融入創新教育,運用榜樣引領作用,激發學生對創新活動的興趣;對于大二、大三學生,指導學生合理選擇創新創業理論課程并組織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對于大四學生,將創新創業教育同專業發展相結合,主要進行創業教育和指導。
其次,發揮往屆校友的榜樣引領作用帶動在校學生。已畢業的學生中不乏成功案例,輔導員在所帶學生畢業時應該建立后續聯系機制,加入班級的QQ群等,關注學生畢業后的事業發展。有計劃有目的地邀請往屆學生中創業成功的典型回校為在校學生開展各類創新創業知識講座、創業論壇,用自身的經歷來帶動在校學生,讓他們明白創新創業知識儲備的重要性、創新創業過程的艱辛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風險,為今后的創新創業之路明確努力方向。
3.注重選拔,鼓勵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首先,引導學生組建創新創業團隊。輔導員在平時的工作中應注重留意學生的興趣及志向,善于發掘對創新創業活動感興趣的學生,對于經常主動報名參加學校學科競賽和創新比賽的同學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將這些志同道合的學生組織起來創建團隊,以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以及高年級的學生帶動低年級的學生,形成“以老帶新”創建團隊的長效機制。
關鍵詞 五年制高職;物理課堂;自主學習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必要性
1.職業能力發展的需要
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性,以便于更好的服務于就業。而職業能力的高低和可持續發展性,取決于該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好的學生在工作崗位上可塑性都較強,同時他們能更好的適應科技的進步和知識的更新。而不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將來的職業發展必將受到限制。
2.職業學校教學改革的需要
由于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廣泛運用,使得每節課的知識量有了較大的提高,反而壓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思考時間,這樣反而不利于知識的吸收。所以要突破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學習模式,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模式,可以有效的利用課堂時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去吸收更多的知識。
3.自主學習能力是未來必備技能
由于網絡科技和人類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我們每天接受到大量知識,書本上的知識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一個人的成長需要,所以我們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量,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和新的崗位。這樣學生階段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毫不夸張的說,如果一個人不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用不了幾年其將會被社會淘汰,所以我們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高職學生自主學習現狀及培養目標
1.自主學習現狀
本文研究的對象是五年制高職的在校學生,他們沒有經歷過高中的物理課程學習, 且學習方法和基礎相對較弱,所以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較為薄弱。其次他們沒有升學壓力,畢業后直接就業,導致自身學習動力不強,缺乏對自己專業的認識,雖然做了職業生涯規劃,但是學習目標還是不明確,缺少自主學習意識。目前的職業學校理論教學還是以知識傳輸為主,沒有形成系統的自主學習模式。
2.自主學習的培養目標
通過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使每個人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能夠主動去探索新的知識,能夠在閱讀教材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于在自主學習中發現的難點能夠尋找出解決方法,如通過圖書館和網絡查詢資料,自主歸納總結,得出結論。同時在自主學習中養成自我監控和評估意識, 不斷的評估自己自主學習能力和意識,為進一步提升自主學習能力作鋪墊,使自身不斷進步。
三、五年制高職物理課堂教學中自主學習模式構建
1.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基本途徑
(1)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
傳統的教學程序為:學生預習、教師講授新知識、學生死記硬背老師所講授的定義和公式、最后練習。學生完全是跟著老師的思維方式去考慮和解決問題,自己則喪失了獨立思考與創新的意識,導致中國的人才程序化,缺少創新精神。而自主學習則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到引導輔助的作用,但是教師的作用并不是削弱而是更加重要,他要引導學生去主動探索新的知識,培養他們自己獨立學習能力。
(2)改變課堂教學模式
要改變目前傳統的教學模式,首先在課前創設問題情境,老師結合學生的基本學習能力和知識結構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探索新知識欲望;其次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學法指導,學生之間的獨立思考能力有一定的差別,需要老師對情境問題進行適當的引導,起到示范作用。最后老師要在課堂上營造出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氛圍,學生才能有時間和信心去自主學習。
(3)自主學習法流程
物理學科有別于其他學科,它主要以實驗為主,在實驗的基礎上概括出定義和公式,應用性比較強,所以在物理教學中運用自主學習方法效果更加突出。結合五年制高職學生的特點,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首先鼓勵和指導提出問題,提出問題的意義往往大于解決問題;其次運用已有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對于難點和重點進行分組討論并得出結論。老師對同學們的結論進行評估和知識拓展;最后同學們對一節課內容進行自我總結和練習,對已掌握的知識進行鞏固。
2.以“電阻定律”一課為例,探討自主學習模式構建
本節課采用的是“引導探究式”教學法,重點突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本節課主要以以下六個步驟組成:
(1)創設情境
通過觀察兩個不同規格燈泡的燈絲,說出它們不同之處。引導學生回憶電阻阻值與導體長度、橫截面積、材料三者關系。
(2)學生討論、引發猜想
那么導體的阻值和導體長度、橫截面積、材料三者間有什么定量關系呢?
(3)設計實驗
通過控制變量法來分組設計實驗電路,老師進行電路圖評價,得出合理的實驗方案。
(4)實驗探索
各小組根據實驗原理圖, 進行實物電路連接和分組實驗,完成實驗報告。
(5)綜合分析、得出結論
定義:同種材料導體的電阻R跟它的長度L成正比,跟它的橫截面積S成反比; 導體電阻與構成它的材料有關。這就是電阻定律。
公式:R=ρL/S,對ρ在老師引導下通過精讀課本進行難點突破。
(6)歸納總結、課堂練習
通過對本節課自主學習過程的總結,加深對知識全面理解; 通過具體例題來檢驗學生自主學習情況和對內容的把握,課后拓展學習做鋪墊。
參考文獻
[1]彭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7
然而,隨著時間的淘沙,當初的新聞人已不僅僅滿足于對社會現狀和人生百態永無止境的追究,而走向了更廣闊的天地。
新聞傳播專業在國內高校開設的歷史尚不是很長,因此很多高校的本科階段,在專業設置上存在一定的籠統性,并且多偏向于新聞實務;到了研究生階段才細化分開,并偏向于新聞學與傳播學的理論研究。
本科階段的新聞傳播學學院,基本包括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廣告學和編輯出版學在內的四個專業。近年來,這些專業被考生稱為文科錄取中最熱門的專業。在研究生階段,新聞傳播學院下設新聞學和傳播學兩個學科,不同的是,新聞學下設理論新聞學、實務新聞學、歷史新聞學等研究方向,而傳播學則包括傳播理論研究方向、視覺傳播研究方向、新媒體研究方向、策略傳播研究等方向。
專業的設置與意義必以需求為依據,新聞傳播學專業的社會需求與學生就業現狀又是怎樣的呢?
新聞傳播學專業的四類就業方向
1.傳統媒體
一說起新聞媒體,大家腦海中可能會聯想到的電視、報紙、雜志等。狹義上的媒體指的僅僅是和新聞學、傳播學等學科相關的媒體類行業,而廣義上則包括了廣告、公關在內的多數傳播媒體。但是目前業內所公認的媒體,僅指狹義媒體。
狹義上的媒體,包括報業、廣播電視業、期刊業、出版業在內的傳統媒體,以及手機媒體、數字媒體、移動媒體、網絡電視在內的新媒體兩大部分。其中,傳統紙質媒體和廣播電視媒體是我國傳媒市場的中流砥柱,是新聞專業畢業生首選的就業去向。這兩大媒體需求的人才學歷一般在碩士以上,除了要求應聘者新聞專業素質過硬,還要具備其他專業知識背景以適應受眾需求分化的趨勢,以及較強的交際能力和行業人脈。高端黨報、黨刊出版社的工作相對穩定,每年的校園招聘名額有限,工資不高但是福利待遇尚好,適合于重視身份認同的名校研究生報考;而全國知名報業集團和期刊媒體則適合擅長于寫調查性報告的學生報考。
2.新媒體
新媒體的發展將是未來媒體發展的新趨勢。據《中華新聞報》報道,以騰訊、網易、新浪、TOM以及搜狐為代表的大型綜合類門戶網站,目前已占中國網絡經濟市場份額中的28%。一般新聞傳播學專業的畢業生做的大多為頻道記者、編輯類。網絡媒體產業的發展遵循“創意產業”的規律,除了要求從業人員具備相應的新聞敏感度和文字功底以外,對個人的經營意識與創新精神方面要求也非常高。
3.外企相關業務崗位
企業的相關業務崗位也是新聞傳播學畢業生的青睞,主要分布在公關、廣告、咨詢、“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與投行這些領域。企業類從業人員的整體薪水比媒體類要高,部分外企如“四大”、投行,畢業生第一年的月薪可達4000~6000元,為媒體類單位薪酬的2~3倍。加之公關、廣告、咨詢類公司在近幾年異軍突起,轉向這方面就業的畢業生越來越多。新聞傳播專業的畢業生入行后主要從事企業的公關及宣傳工作,工作內容包括搜集行業信息、專門的行業新聞撰寫、策劃公司活動等。勝任這些工作要求應聘者有較高的英語寫作及口語水平、出色的溝通能力,并在這些專業領域擁有豐富經驗和一技之長的人。
但企業相關業務崗位的工作強度很大,要求從業者有較強抗壓力。
4.國企及政府部門
國企及政府部門的工作崗位每年都吸引著大批應屆畢業生報考,因為這類單位都可以解決戶口、編制等問題,且福利待遇優厚,但競爭也非常激烈。新聞傳播學研究生去國企的人數非常多,具體工作崗位主要是企業的對外交流部、宣傳部,以及國家和各級政府的宣傳部門。工作內容涉及文書撰寫、搜集行業信息和政策建議等。這些單位的待遇較穩定,一般來講國企工資比政府部門工資要高。
新聞傳播專業:探知外界的天窗
從業者說:陳燕茹, ageLOC中國商
校園里的師弟師妹,或許和我當年一樣,是抱著金燦燦光耀耀的新聞理想,邁進新聞學院的,我大一就在《重慶商報》實習,感受著采訪、策劃、組稿的循環往復。
在大三結束的那個暑假,我的日常表上排滿了實習計劃,嘗試了包括房地產、公關專員、廣告專員和HR助理等角色。
而正是因為這些迷茫與嘗試,我的夢想一點一點地照進了現實。我很早就對人生有個規劃,想在23歲到30歲期間干出一番事業來。于是大四那年,我只身去了北京,有幸在一家創業型廣告公司實習,并得到了老板的賞識,教給了我在學校根本學不到的知識,包括如何處理公司甲方、乙方之間的關系、創意及創新能力的歷練等等。公司的創業氛圍非常好,我就是在那里萌生了創業的念頭。
大學即將結束,當別的同學還在躊躇考研、出國等問題時,我已經清晰地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以后要干什么。當時,我從行內得知,一個關于抗衰老產品的創新發明,于是我購買了這個產品的銷售權,創業之初,銷售、市場、公關都是我一個人在做,本著一切后果自己承擔、遇上麻煩自己解決的原則,在短時間之內,我的思維從一個員工轉變為了考慮全局的老板。除此之外,自己創業面臨的挑戰也是可想而知的,除了立足全局進行思考,還要有資金規劃能力,甚至是不怕失敗的毅力。“做不要怨,怨不要做”,正是這種思想支撐著我一步步走來,突破人脈瓶頸。
現如今,我所開創的公司,營業額占重慶市同類企業營業額的五分之一。
一路走來,我一點都不后悔當初選擇了新聞專業,因為它給我的絕對不局限于新聞學方面的知識,而是一種溝通方法,一種思維上的寬度,一種勇于嘗試創新的激情。成績永遠是次要的,在大學中,找到自己的人生航向才是最重要的。我想,新聞專業就是指點我人生航向的十字舵。
透析專業與就業的瓶頸
近年來,新聞專業與學生的就業情況呈現出新的變化。
一是就業較之前變困難,很多高校新聞專業畢業生紛紛轉行。當問到不從事媒體行業的原因時,76%的人認為媒體門檻過高,其次是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完整在新聞學院沒學到什么東西,再次是自己的性格不適合在媒體工作。
二是在選擇新聞專業的初衷上,有70%的同學認為是出于個人興趣,50%的人是因為向往高薪,只有18%的同學是出于新聞理想。這說明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已不再是理想為首要,取而代之的是興趣與薪酬待遇。
三是直到臨畢業時,還有40%的學生不確定今后是否從事媒體相關的職業。這說明學生選擇專業時過于盲目,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往往是進入校門之后才發現自己的性格不適合學新聞。
四是學生畢業之后,傾向于繼續深造、出國的比例更多,且在讀研的時候還選擇新聞專業的人數減少。
……
上述幾大變化,在本世紀之初已見端倪,在近兩年事業單位轉企的背景之下,這種變化更加明顯。正如《南方周末》刊文所述:新聞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和從業人員的想法,與過去相比已經有很大的不同。
新聞傳播學專業背后的窘境
曾經的熱門專業,現在卻變成了就業難專業,這是為什么呢?
一方面是受到媒體發展變革的影響,不少單位嚴格控制新聞采編人員的數量;另一方面,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整頓新聞出版秩序,削減停辦了一批報刊。
與此同時,新聞專業的開設規模空前龐大,過去新聞類專業只有部分高校的中文系開辦,而現在一些綜合性院校、行業性院校等也在搶著辦。這樣一來新聞人才的供求失衡就顯而易見了。事實上,如今就連進一些好的新聞單位實習都要通過打通人脈獲得寶貴的機會,而那些“過五關、斬六將”殺入最后面試環節的應聘者事后回想起來也許還會心有余悸。
另外,趨向供求信息的缺失與滯后,也導致了學生報考的盲目性。比如當初報考志愿時的熱門專業,等到讀完大學準備就業時早已成了冷門;我國的高等教育偏向于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無法滿足人才需求量最大的中小企業對畢業生業務能力的要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應屆畢業生無法得到招聘單位的認可,使畢業生喪失就業機會。如果不加以重視,勢必會加劇人才市場結構性的供需矛盾。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新聞學院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呈現多元化,專業的“非主流化”就業非常明顯,出國留學、考公務員,到外企、國企做白領的占了絕大多數,而真的專業對口,投身媒體的則越來越少。某校新聞學院對碩士畢業生的就業調查結果表明,影響就業選擇的前兩位的因素分別是“薪金福利”和“區位條件”,而“專業對口”卻排在最后一位。
為什么眾多畢業生,在校園里接受嚴格的專業訓練后,卻沒能按照專業軌跡繼續向前走?
形勢變化快,在校學生如何坦然面對?
嘉賓: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項目負責人 鐘新教授
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照金鎮北梁小學創建于1955年,原址在北梁村陳家坡會議舊址。2009年以前,學校僅有8名在校小學生,各方面條件都很差,區上實施中小學校布局調整,把學校規劃在撤校并點之列。可北梁村和周邊村群眾普遍居住分散,如果撤校并點后學生上學將更加不便,多數學生要翻山越嶺走幾十里路上學。為此,我決定入戶調查了解,征求村組干部和學生家長的意見,針對實際情況,上照金下耀州向有關部門和領導匯報情況,反映群眾呼聲,積極爭取主管部門和領導的理解支持,歷經幾番周折,終于把方圓幾十里僅有的學校保留了下來。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平日工作中,我時時處處以身作則,實踐著“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教育宗旨。要求教師、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我每周日下午第一個到學校,每周五下午最后一個離開學校,節假日、寒暑假從沒有離開過學校,幾十年硌校就是家。2007年5月的一天下午,我因為家里有急事到學校時遲到了一個小時,雖然其他教師都不以為然,可我還是在考勤本上作了登記,在全校師生大會上公開檢討,并嚴格按照學校規定交了罰款。基于此,我的言行成為全校師生的標桿。
近年來,通過不懈努力,在爭取上級財政支持的基礎上,還通過各種渠道獲得長江商學院捐款30萬元,清華大學同學會捐款30萬元,省教育廳捐款200萬元等,在區、鎮及村兩委會支持下,選擇了學生居住相對集中的新校址,新建起了465平方米的教學樓,461平方米的教師宿辦樓,62平方米的廁所,以及門房,并安裝了電動門,修繕校園道路、操場,修建了1000平方米的校園文化墻。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在陜西省紅色文化促進會和福樂希望工程的牽線搭橋下,學校與西安高新一小、經發學校等城市學校“結對子”,進行師生互訪交流活動,通過與優質名校的交流,學習相關管理制度、管理經驗、教學理念。如今一所高質量、高標準,具有紅色旅游特色的新學校在革命老區的沃土上悄然興起。現在在校學生210名,教師12名,其中一級教師5名,二級教師2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大幅度提升。
服務師生不言怨,設身處地解難題
關心教師,全心全意為教師排憂解難是我的職責所在。2008年冬季的一個晚上,我剛脫下衣服準備上床休息,突然一名教師發高燒不退,我冒著紛紛而下的大雪將其送到20多里外的鎮衛生院治療,回到學校時已經到了第二天的上午7點多了。2012年10月,學校教師崔永穎超患病住院治療,我在百忙中先后3次到醫院看望,安排學校行政人員到醫院陪護,并在學校資金十分緊缺的情況下,多方籌措1500余元親自送到醫院補助其治療費用。
理解學生是對學生愛的充分體現,一個學校由眾多學生組成,特別是現在的獨生子女,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其獨立和叛逆意識并存。作為校長,我深知除了嚴格的管理,更重要的還是要從心底理解他們。平日里更是要求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間,了解學生的思想、生活習慣、學習情況,和學生建立和諧的平等關系,消除師生之間存在的代溝。
三年級有兩個學生原來很調皮,在學校經常與同學打架,違反學校紀律,班主任和學生家長都感到十分頭疼。我通過與其多次深入交談,發現這兩個學生普遍思想敏捷,很有潛力,便說服班主任讓這兩位學生擔任班干部,在明確指出他們身上存在著的缺點的同時,多方鼓勵他們立志成才,樹立遠大理想。漸漸地,兩個學生都變得勤快好學,進步很快。
強化管理求質量,辛勤耕耘育人夢
在經濟發展的全球化趨勢下,各國之間的合作越來越緊密。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國際化語言,在各種交流中的地位不斷上升。高校學生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要更好的與國際接軌就必須擁有一定的英語水平。但是,目前我國高校英語學習還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基本不高與學生的內心需求形成很大的反差。
1.高校學生英語學習中心理構建的必要性
從某種角度上講,一種良好的心理學習方法,與個人乃至于社會的健康發展息息相關,同時,這也是對我國當前大學生英語學習的巨大考驗。因此,我們必須要認清不同心理在英語學習中的意義及其重要性,加強其在學習中的學習和應用。這樣,既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便于大學生對積極的心理認知,使得他們永遠保持樂觀向上的積極學習態度,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學習中的困難和不足,以健康的心態面對生活的難題;也可以讓大學生清楚的認識到當前中國高校英語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引起學生及有關部門的共同關注,強化高校英語學習心理學建構的急迫性,利于學生進行自我心理調適,增強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讓大學生在學習英語方面得到更多的關注,使得高校生能夠樹立良好的自信心和應有的學習積極性,用更加平和的心態去面對英語的學習。
2.高校學生英語學習中存在的誤區分析
2.1 誤區之一:認為大學的學習比高中輕松
2.1.1學生認知誤區
在高中學習期間,為了參加高考,為了能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大多是采用“被動式”學習方式。只是一味的學習,有些根本沒想過怎樣去消化,也不知自己到底學到了什么,有著做不完的練習與作業。而到了大學,老師不留作業了,學生們便覺很輕松。到了期末考試才發現,自己的英語能力不但沒提高,反而下降了很多,有些最基本的單詞也忘了該怎樣拼寫。這是大一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等到大二要認真學了,卻又因大一時的貽誤而影響了學習效率,以至于很多高校學生到了大學畢業,最后英語四級還是沒有通過[1]。
2.1.2教師誤導
經歷過高考的我們都知道,在高中的時候老師總是對我們說“高中三年是最苦最累的,只要大家努力拼搏一下考上大學就輕松了”在這種誘導下,年輕的準大學生們對此也都深信不疑,當然老師的出發點還是好的。另外一方面,大學教師一般課后也都不布置作業,也似乎驗證了高中老師們的說法。此后,大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不再那么的高漲了。大一新生往往都是以放松的心態對待英語的學習。這也是各高校普遍存在大一新生英語考試不及格,掛科率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誤區之二:平時不注重積累,考試前搞突擊
2.2.1學習態度不端正
學習態度不端正,是指有些學生學習英語不是為了更好地掌握和應用這一語言,而是怎么用最簡單的方法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這種思想是很危險的。我們將之稱為,急功近利的英語應試學習思想所產生的“病患”。
2.2.2方法不當
在上述態度支配下,有相當一部分高校生平時浪費時間、不抓緊時間學習,不注重基礎的積累,而是等到期末考前的一個月突擊狂背英語單詞,其考試結果自然就可想而知了。考試說明中要求通過四級有幾千個單詞的詞匯量,對于很多高校學生來說,只能說他們認識這些單詞,卻不能充分地理解和應用這些單詞。有很多學生反映,在做閱讀理解題時,所有的單詞幾乎都認識.但回答問題時總答錯。拼命的背英文單詞,在看到單詞的時候都認識,可是面對文章的理解卻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以然。其實,他們所說的“認識”,只能說是簡單的認識這個單詞表面詞義,并不知道該單詞在此文章中的真實作用,所以茫然了……
3.高校學生影響英語學習的不良心理因素
3.1愛國心理
曾過一些英語學習差的學生做過調查,當和他們提及英語學習的時候,他們給我的理由既然是“愛國”。我一下子就茫然了,也許,這只是不想學習英語的借口,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還是有很多大學生會這么的認為的。這個所謂的愛國心理便成了他們的“護身符”,愚昧的思想也就成了他們埋葬英語的“理想”之所。而這種無知的思想是阻礙大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因素。
3.2害羞心理
眾所周知,大部分的大一新生,在高中的學習都是應對考試型,老師極少讓學生真正的開口去“秀”英語。怕說錯也是害羞的一種表現。追求完美,怕犯錯誤,讓大學生開不了口。害羞的心理會使得一個人越來越孤僻,是一種極其不健康的心理問題。
3.3應付心理
有些個別學生對英語不重視,沒有明確的學習動機,喪失自信心與進取心,當其他學生使用英語對話、做英語練習時,他們就處于觀望狀態,把自己當成局外人,一輪到自己說話、做題,要么抄襲別人,要么敷衍了事,把英語學習當成應付差事,不去用心。時間越久就對英語的學習越沒有興趣。
3.3 缺乏自信
對自己的價值和能力缺乏應有的信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心理因素。愛默生曾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由此可見,自信,在英語學習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視的。有很多人相信“語言天分”這回事。是不是必須擁有特殊的才能才可以流利運用一門外語呢?答案是否定的。沒有天生的天才也沒有天生的蠢材,只要有足夠的自信就可以翱翔于英語的殿堂。
3.4 自負自卑心理
自負就是自己過高地估計自己。人的自我意識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自我認知,自我意志,自我情感體現。一個人評價自己,要靠自我認知,有的人過高地評價自己,就表現為自負;有的人過低地評價自己,就表現為自卑。過于自負的人會產生自戀人格,而過于自卑的人往往貶低了自己。這些都是不可取的,也是英語學習中的一種弊病。
4.高校英語學習中心理學建構的方法
4.1 構建和完善心理機制:所謂心理機制的構建和完善,就是強化在校學生面對英語學習危機的意識,并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便于大學生進行自我總結、反思及緩沖,從而進行有效的心理治療。站在專業心理學的角度進行分析,所謂的心理問題,其主要就是通過對心理學知識和方法的運用來實現心理教育、心理疏導和思想教育的有機結合。只有清楚的認識心理學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提高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激情。并且,在高校英語學習中,針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心理問題,需進行心理輔導、心理健康教育,有意識地提升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為學生建立心理機制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避免不良心態的產生及其惡化,更好的學習、突破英語[2]。
4.2 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大學生學習英語不是簡單的考四級、六級這么簡單的,更重要的是要面對這個多變的世界,更好的完善自己。未來的世界就像一個多彩的繽紛桶,不可能一成不變的。所以要正確的了解自己真正需求。這在自我認知的過程尤為重要。而合理、正確的學習心理是學好英語基礎、也是更好應用英語的必備前提。
4.3 正確的認識自己,明確認識學習的目的。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法,我們都相信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愛迪生曾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明白學好英語在今后發展道路上的重要性,使其增強克服學習中的心理障礙及消極心理,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做到大膽、大方、自信……(作者單位:1.莆田學院醫學院藥學系;2.莆田學院醫學院臨床醫學系)
【中圖分類號】 G4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2)07(b)-0155-02
兒童是在活動中發展起來的。擁有成長自覺性的兒童,活動前渴望發展,活動中積極行動,活動后反思超越。然而,現實的校園生活中兒童的自覺性、主體性并沒有得到充分彰顯和釋放,生命的成長是被動的、外發的,是缺少內在的歡樂體驗的。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訪談、集體訪談和實地觀察發現,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雖說學校的管理工作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這些變化還不夠全面和深入,與新課改的理念還存在一定的距離,對兒童的成長自覺性產生了一些不利影響。本文嘗試對小學中高年級兒童成長自覺性現有水平進行歸因分析。
1 小學中高年級兒童成長自覺性調研現狀
小學中高年級兒童的成長自覺性從11個維度進行考察,結果顯示:在自我概念及評價方面,水平中等;在開放性指標上,水平中等偏下;在樂觀向上指標上,水平中等;在成就動機上,表現較強;在能動性方面,表現較弱;創造性方面表現比能動性更弱;有較強的自主性;自律能力接近中等水平;能夠較好地進行自我勉勵;在反思性方面,水平較弱;在超越性方面,水平中等。一方面,兒童已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識,求知欲旺盛,成就動機強,渴望自主,在考試失敗時也會反省,有一定的超越意識。但同時在創造性、能動性、自治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欠缺,不能很好地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目標模糊,不善于探究式學習,不太愿意主動參加學校或班級活動,不善于自我總結。
2 小學中高年級兒童成長自覺性現狀的歸因分析
2.1 同化:消失在集體中的個人
盡管新課改的理念對學校的各項工作產生了一些積極影響,但是學校對學生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還是體現為功能性取向和行為改變取向的專制型學生管理,側重計劃和規范,追求整齊劃一,追求秩序,偏重行為的控制和紀律的維持。在這樣的管理理念下,制定出嚴格的、周詳的學生管理的規章制度,而在這制度背后的理念是同化,而不是尊重差異,尊重個性。從理論上說,兒童個人的權力優先于教育的任何一個方面。而從現有的一些學校的校規來看,其要求細致入微,對學生在校期間的所有活動都作了明確的規定,但其內容結構上明顯失衡,沒有學生權利的告知,只是義務的“獨白”。學生在校規的制定中沒有發言權,教師成了學生利益的代表者,按照成人的認識制定校規,并把成人的價值觀念系統地灌輸給學生。這樣的情況下,對于規章制度的遵守要不就是被迫地接受,要不就是無意識地違反,很難形成學生的自律、自主、自治。
從現在學校管理中的部分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來看,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現有的學校管理對群體利益和秩序的維護,追求整齊統一的管理效果,使學生豐富多彩的個性逐漸淹沒在群體的共性中,只見森林,不見樹木。在這種群體價值至上的校規約束下,學生無法正確認識自身的價值,易形成盲目從眾心理,往往不敢表達自己的獨立見解和真實想法,壓抑自己的個性,甚至產生對自己個性化需要的懷疑和否定。使得學生會逐漸失去對自我的認同和發自內心的自覺自愿。這樣的孩子長期以往,必將會形成被動的習慣和行事方式,缺少成長自覺。
2.2 負擔:消失在壓力中的求知樂趣
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教師和學生學校生活的基本場所。通過實地的觀察和訪談,的確看到在校學生的課堂中仍然存在著對生命意識的淡漠和忽視的現象。使學生成為無生命色彩的認知體,而不是具體的有個性的生命主體;同樣,教師也僅僅只是一個知識的“儲戶”,一個中介人、傳遞者,沒有創造的激情和自由,享受不到職業生命的樂趣。
過關斬將:縮水的課間十分鐘
在我所蹲點的學校班級里,一般每堂課結束前的十分鐘,教師會布置一些需要完成上交的作業給學生做,學生在下課前做好了就可以出去玩會兒,沒做好的學生就會一直在教室里做老師布置的作業,直到下堂課開始。
說到課間十分鐘的休息時,班主任Z老師說,課間十分鐘其實是好學生和壞學生的十分鐘,對于中上的學生可能有五分鐘,中下的學生可能只有一個上廁所的時間,因為每堂課最后十分鐘是過關的,好學生可以很快過關,出去玩耍,一般的學生還要在那完成未完成的作業。
Z老師說,有些家庭作業不做的會形成惡性循環,上課補家庭作業,課堂作業又完成不了,聽課效率也不好。
繁重的課業負擔和純知識教育讓學生失去自由的空間和時間,失去求知的樂趣,背負沉重的包袱。縮水的課間十分鐘是對生命需求的忽視,“過關斬將”給兒童增加額外的壓力。在極端的狀況下,學生只是被當成了一個需要被裝滿的知識容器,他似乎沒有生命,沒有情感。教師要做的就是如何把知識倒進這個容器。即使承認學生有生命、有情感等等,他也只是被當成是達成知識灌輸、填入的手段,當成是達成高效率地實現知識灌輸、填入的手段。一個好教師和一個差教師的區別只是灌輸、填入的效率的高低。那聲聲“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從‘知識課堂’到‘生命課堂’”的吶喊,也將成為孤獨的聲音,越來越弱。
2.3 失諧:消失在控制中的尊重與理解
從交往實踐觀的角度審視課堂教學,課堂教學就是一種交往。真正的課堂往往應該是在一種和諧的狀態下進行,是建立在師生、生生平等對話、自由、尊重、共享知識的基礎上的,體現對人的獨立性的尊重,對人的自由、自主、平等的主體性的認可。但在實際的小學課堂教學中,消失在懲罰中的尊重與理解,使得師生之間處于一種失諧的狀態。沒有和諧也就沒有了雙方積極主動產生的正向的合力。相反是一種負面的情緒和能量,以下的訪談也從另一側面驗證了這一點。
叛逆:滋生于懲罰中的不滿
訪談對象:
(F老師 某小學四年級語文老師 大隊輔導員)
(C老師 某區鄉鎮小學的語文老師,大隊輔導員)
(Y老師 某區鄉鎮小學的數學教師,中層干部)
研究者:課堂上你要是碰到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怎么辦?
F老師:班上有好些不聽話的,這肯定影響上課,老師要是不理他一堂課就會順利結束。但是不行,你上課看著心里就不舒服,“給我站起來,回答這個問題,看你敢不聽。”他回答不出來。一開始我就講了,聽清楚F老師的原則:課堂上回答不出來問題的,你就給我站著,我提下一個問題,你如果想回答的,立刻舉手,回答對了,立刻給我坐下去。以前的學生,一旦課堂上站起來了,下一個問題,他肯定會想盡辦法來回答,他們一舉手,我肯定會讓他們優先回答,因為他站著呀。回答對了,坐下去。畢竟嘛,課堂上站著,感覺是一種體罰,畢竟現在講了這個,心里也有點那個。但是不對他采取一定的方法,心里面又生氣。
研究者:那學生情緒上有沒有問題?
F老師:以前的孩子,老師講過以后他立刻意識到,哎呀,我剛才沒注意聽,他絕對怪自己,現在的孩子,他無所謂。去年我教的那個班,有學生從開頭她就不回答,一直站著。我也想讓她自己坐下來呀,我說這個問題你回答,回答對了坐下去,她也不回答,一句話也不說。
研究者:課堂上有沒有可能讓孩子更自由一些?
Y老師:你可以不要抱臂坐好,但是你的自由一定要是在我能控制的范圍內。不然課上不下去的。
研究者:這種自由的度應該怎么把握?
C老師:我呢,不是這樣,你首先先按我的要求來做,然后我才會給你自由。我就是跟孩子這么講,你必須要按我的,我是老師,你得聽我的。聽我的之后,好,你做好了,你跟老師講,你想干什么?我再給你自由,否則的話,那不就顛倒了嘛。
以上的訪談中,可以看出在很多老師的教學實踐中,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他們把自己當做是學生的權威,重在控制,而不是激發。過于注重課堂控制和通過獎懲制度達到糾正學生消極行為的目的,而忽略了對學生積極行為的引導和激發。久而久之,課堂沒有了靈性,沒有了學生的聲音,充滿規訓化色彩。
2.4 蒼白:消失在師本中的自我體驗
學校里的兒童在自主參與、自我體驗方面究竟如何呢?在現實的學校生活中,筆者所看到的情況更多的是兒童根據老師的要求,實現老師的目標。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甚至只是道具。這一現象究其深層原因在于對教育對象——學生缺乏正確認識。教育的設計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在這種師本教育模式中,教育工作的中心,未能真正落在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自覺的全面發展上。
其實,學生既是藝術品又是藝術家,她不是任由雕塑家隨意把玩的石頭,她不只是道具。而生命只有在體驗中才能快樂地成長。因為“體驗”是別人無法替代的,只能自己去體驗。體驗中的孩子是主動積極的,她有內心的參與和感悟。這樣,才能刻骨銘心,才能把她所感悟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內化成自身素質的一部分,才能外顯為一種自覺的習慣,這樣才能知行統一,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而且這樣的教學管理也會增加老師們不少的負擔,損失不少的樂趣。剝奪了學生自主體驗的機會和快樂,帶來學生對生活現狀的不滿;善于接受,卻不善于問為什么;目標模糊,對未來沒有目標和規劃。教師的越俎代庖,一方面加重了老師自己的負擔,另一方面也剝奪了學生體驗參與的機會。這恰恰從另一側面反映了現在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重認知輕育人,重效果輕過程,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的班級管理仍然存在,具體表現為:缺乏民主,班級的事情一切都由教師說了算,學生僅僅作為被管理者;管理機制成人化、僵化,很少考慮到每一個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體地位、作用和需要;班級管理的目的是為了維持正常秩序,嚴重忽視學生發展的需要。因而,班集體缺乏個性和活力,學生在班級生活中處于被動地位,自主性和創造性受到壓抑。
2.5 迷茫:消失在框框中的成長自覺和生活熱情
新課程倡導學生評價是一種發展性評價,它以評價對象為主體,注重評價對象的個人價值,重視提高評價對象的參與意識和主體意識,發揮其積極性。然而在現實的學校管理中,仍然存在著以學生考分成績等為主要方式的量化考評,重結果不重過程,在評價時忽視了評價歸根到底是為了促進學生發展的宗旨。
調查中很多教師坦言:評優、考核的主要依據甚至唯一依據是學生的學習成績,且有只重視最終成績,不重視平時表現的現象。這樣做的后果是:學習好的同學的缺點被忽視,學習不太好的同學的優點得不到重視,最終導致學生的片面發展。而且有些管理者看到有些班級考得好,不是說他們方法掌握得好,而是說人家時間花得多。教師就會在這樣的導向壓力下,對學生死糗、壓制。采用應試教育的老一套,讓學生失去學習的動力和自覺。這就勢必會使孩子失去學習的樂趣,作為管理者的大多數教師也會屈服于固定的條條框框,在框框、要求中失去自覺和熱情。
總之,教育的本質在于喚醒和激發,一旦學生的內在機制被調動起來,內部產生了從無序到有序的自動力,也就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成長自覺,此時,學生的平行教育能力、學習規劃能力、人生規劃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張揚,同樣,教師的教育機智、教育智慧也會經常充滿生機和活力,班級也會在主體、民主的管理觀中充滿生長氣息,從而給學生帶來更大的成長和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 劉次林著:《幸福教育論》,南京師范大學(學位論文)1999年.
[2] 周韞玉著:《自我教育論》,文化藝術出版社,1995年版.
[3] 弗洛姆著:《占有或存在》,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
[4] 馬鳳岐著:《教育:在自由與限制之間》,中國工人出版社,2001年版.
什么是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的本質特征是什么?自主學習與傳統學習方式――自學是一回事嗎?本文就以上三個問題展開論述,以辨別自主學習與自學的本質區別。
一、自主學習的概念
在課程論領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是課程實施的重要目標之一;在教學論領域,自主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學習論領域,自主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三種學習方式之一,與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緊密相連。美國研究自主學習的著名專家、紐約城市大學的齊莫曼教授指出,自主學習的動機應該是內在的或自我激發的,學習的方法是有計劃的或經過練習已達到自動化的,學習的時間是定時而有效的;自主學習的學生能夠意識到學習的結果,并對學習過程作出自我監控。
美國密執安大學的賓特里奇教授也給自主學習下了一個相似的定義。他認為,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的、建構性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首先為自己確定學習目標,然后監視、調節、控制由目標和情境特征引導和約束的認知、動機和行為。
我國學者余文森等認為,自主學習是指學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學習,是與他主學習相對立的一種學習方式。他認為自主學習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對自己的學習活動的事先計劃和安排;二是對自己實際學習活動的監察、評價、反饋;三是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調節、修正和控制。即,自主學習是一種“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方式。
龐維國主張從橫向和縱向兩個角度來定義自主學習。從橫向角度是指從學習的各個方面或維度來綜合界定自主學習。他認為,如果學生對學習的各個方面都能自覺地作出選擇和控制,其學習就是充分自主的。具體說來,如果學生的學習動機是自我驅動的,學習內容是自己選擇的,學習策略是自主調節的,學習時間是自我計劃和管理的,并能夠主動營造有利于學習的物質和社會性條件,對學習結果作出自我判斷和評價,那么他的學習就是充分自主的。反之,如果學生在學習的上述方面完全依賴于他人指導或控制,其學習就是不自主的。從縱向角度界定自主學習是指從學習的整個過程來闡釋自主學習的實質。他認為,如果學生在學習活動之前自己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做好具體的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學習方法作出自我監控、自我反饋和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后能夠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那他的學習就是自主的[1]。他還將自主學習概括為: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之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之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之上的“堅持學”。
我們認為自主學習是一種理念、一個過程、一種方法、一種習慣、一種能力。只要學生對學科保持足夠的興趣,其思維必是主動的并且能行為跟進,碰到困難能調動各種資源,包括向老師、同學、家長、互聯網求助,并能形成自動化、程序化,即養成習慣。這樣的學習就是自主的。也就是說若學生喜歡學習,會學習,遇到挫折能堅持學習,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根據自身情況主動選擇任務并在規定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那他的學習就是自主的。
二、自主學習的本質特征
對自主學習概念的不同角度的理解導致專家們對自主學習的本質特征描述也存在差異。巴里斯與艾里斯認為自主學習具有七個顯著的特點:1.學生選擇自己的學習目標;2.自主學習者給自己設置有挑戰性的目標,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3.自主學習者知道如何使用課堂中的學習資源,自如地調控自己的學習;4.能很好地與他人進行合作學習,討論交流;5.自主學習者重視意義的建構,深刻理解學習內容的意義,注重學習中的創造性;6.自主學習者具有較高的學習自信心和自我責任感,知道通過努力和合適的學習方法才能取得成功;7.自主學習者根據預定的學習標準和時間,自己管理學習進程,評價學習表現。
賓特里奇認為自主學習者具有四個方面的特征:1.對他人提供給自己的信息作出積極的反應,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地創設學習策略、目標和意義;2.能夠正視由個體差異、情景、生理給自己帶來的局限,監控和調節自己的學習行為;3.能夠根據目標和標準來評估自己學習的效果,必要時會對學習目標和標準進行調整;4.能夠利用自我調節過程來調節外部情景和自身特征所產生的影響,以便于提高學業成績,改善學習表現。
奧德曼認為,自主學習者具備以下特征:1.對自己的學業成敗能夠作出合乎邏輯的歸因,具有學習的自我負責精神;2.強烈的學業自信心;3.相信努力會不斷帶來成功;4.會設置有效的學習目標;5.考慮未來;6.擁有充足的學習策略,能夠監視、控制、調節自己的學習過程;7.能夠有效地管理和使用自己的學習時間與資源。
齊莫曼總結了自主學習的三個特征:1.強調元認知、動機、行為等方面的自我調節策略的運用;2.強調自主學習是一種自我定向的反饋循環過程,認為自主學習者能夠監控自己的學習方法或策略的效果,并根據這些反饋反復調整自己的學習活動;3.強調自主學習者知道何時、如何使用某種特定的學習策略,或者做出合適的反應(Zimmerman,1989,1990)。
龐維國把自主學習的特征概括為:1.能動性。自主學習要求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進行和管理自己的學習活動,這種自覺從事學習活動、自我調控學習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主體能動性。2.獨立性。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在學習的各個方面和整個過程中盡可能地擺脫對教師或他人的依賴,由自己作出選擇和控制,獨立地開展學習活動。3.有效性。由于自主學習的出發點和目的是盡量協調好自己學習系統中各種因素的作用,使它們發揮出最佳效能,因此自主學習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采取各種措施使自己的學習達到最優化的過程。4.相對性。自主學習不是絕對的,就現實的情況來看,絕對自主或絕對不自主的學習都較少,學生的學習多數是介于這兩極之間,在有些方面自主,在有些方面不自主,就在校學生來說,他們的許多方面,如學習時間、學習內容等,都不可能完全由自己決定,所以自主學習具有相對性。
“自主”的意思,就是自己做主,不受別人支配。結合自主學習的定義,我們認為自主學習有如下四個基本特征。
1.主動性――表現為自我管理
我們認為,自主學習的本質特征首先是主動性。俗話說,態度決定結果,如果學生學習不是自己想學、愿意學、需要學,而是父母逼著學,老師監督著學,就很難對學習負責,他就無所謂,即使被逼無奈,也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自主學習是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進行和管理自己的學習活動,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種壓力和要求下被動地從事學習活動,或需要外界來管理自己的學習活動。
2.自主性――表現為自我負責
在自主學習中,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計劃、學習環境等都是完全或者在一定程度上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作出選擇的。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責任感,同時增強有效性。
3.過程性――表現為自主探究
親歷性、體驗性是指自主學習的全過程,都是學生主動參與、親身經歷、親身體驗的。從學習目標的明確、學習內容的選擇、學習方法的確定、知識結論的得到、學習結果的評價,學生都應該親身經歷,尤其是知識結論,應該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獲得。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引導是為了配合學生的自主學習,絕非包辦代替。所以教師要給學生的自主學習留足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對學習有自己的體驗,不要剝奪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建構知識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樂趣。
4.反思性――表現為自我控制
自主學習的本質特征還表現在反思性。自主學習是自主調節的學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對自己的學習狀況隨時監控、反饋、調節,從而優化自己的學習過程,使自己的學習不斷逼近自己的規劃目標,使學習成為一個良性發展的循環系統。
自主學習一般指在教學條件下學習主體自覺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過程。不能把自主學習理解為完全獨立的、封閉的自學。有人把自主學習理解為學生在學習的各個方面和整個過程中盡可能擺脫對教師或他人的依賴,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學習任務,這種理解是錯誤的。學生的自主學習,不等于教師瞪著眼睛站在講臺上看著學生學習,更不等于老師用一套講義來應付全班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而是指教師和顏悅色地走到學生中間,幫助、引導學生學習。教師既要提問學生,又要讓學生提問,使教學在彼此質疑、共同思考之中展開,讓學生的學習在彼此交流、相互促進中深化。學生接受教師的指導和幫助,與同學討論解決問題,這不一定是依賴性的表現。教師和同學,對學習者來說都是一種學習資源,是一種社會性環境。接受教師的指導和幫助,與同學交流解決問題,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途徑。只要學生是針對自己的情況有選擇地利用這些資源,這種求助行為是學生自己決定的,那么這種行為就不是依賴,而是一種自主。善于利用各種學習資源,是學生自主能力強的表現。
三、自主學習與自學
一講到自主學習,師生們就想到自學;一講到自主學習能力,就想到自學能力,那么這兩者是否是同一回事?促進自主學習的教學形式,是否就是“自學―指導”模式?這就需要搞清什么是自學,它有什么特征。高中生的自學通常是指教師將難度不大、適于學生閱讀的學習材料(教材、課外讀物等)布置給學生自己閱讀,提供閱讀提綱和閱讀要求,由學生完成相應的問題的學習方式;或者是將下一節課要上的內容布置學生先閱讀,然后提出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就是下一節課教學的基點。對照“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體驗、自我監控”的自主學習,以及具有的主動性、自主性、過程性、反思性的自主學習特征,自主學習與自學很明顯不是同一回事。
首先,自主學習肯定是主動的,而自學可以是主動的,當教師布置的自學內容恰是學生內心需要的,或者自學內容是學生自加的,這時的自學就會體現自主學習的特征;但若學生僅僅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更多的就是被動學習。
其次,進入自主學習境界的學習是高度自我負責的,學生為了完成學習任務,會調動一切學習資源,會查詢相關的資料,會向同學、老師、互聯網、相關的書籍求助,用毅力保持學習的持續性,直到完成,體現了自我負責的自主性特征。這一點在被動性的自學學習過程中很難做到。因為學生對完成任務的意義不理解,是迫于老師的要求才做的,對任務完成的質量往往不關心,僅僅是為完成任務而完成。
再次,體驗的程度不一樣。自學與自主學習都強調親歷性,學生親身體驗學習的過程,自主學習的學生學習方式多元,會以交流、討論、互動的方式解決問題,更易品嘗到成功的佳釀,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達成整體目標的實現。而自學的學生特別是被動自學的學生,在觀念上比較保守,更多想憑個人的智慧、能力解決問題,會更多遭遇困難和挫折,會更多關注知識目標的達成。
最后,自學的學生,往往沒有反思的習慣。特別是被動自學的學生往往關注點集中在要自學的內容上,較少從要完成的任務與相關知識內容的角度去審視學習內容,往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更不理解完成任務的意義,不會監控,不會自我調節。
可見,自主學習不能與自學劃等號,同樣促進自主學習的課堂形式也不僅僅限于“自學―指導”模式。誠然自主學習離不開自學,自學能力是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部,不能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等同于自學能力的培養,因為自主學習能力的內涵比自學能力的內涵要豐富得多,即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自我調節性與自學有本質的差異。認清自主學習與自學的區別,才能從本質上把握自主學習的精神,才能更好地把握促進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
匈牙利的音樂教育家佐爾坦?科達伊先生在他的論文中強調,鄉村音樂教師的重要性,甚至強調到使首都歌劇院經理黯然失色的地步。因為后者如果干的不好可以被解除公職,而不稱職的音樂教師會剝奪幾代人和成年人享受音樂的樂趣。科達伊教學體系提倡孩子們盡可能早地開始形成系統的音樂教育,能在幼兒園開始最好,并提倡所有隨后的教學都要適合于特定的年齡組。當孩子上幼兒園時渴望玩游戲,就應該通過玩來教給他音樂的基本原理。同樣地,當這個孩子長得稍大些并如我們希望變得更認真的時候,就應該用越來越系統和嚴密的教學法施教。一個孩子會把他的全部音樂學習與他個人的體驗聯系起來,不管是通過歌唱還是其他的音樂―實踐。我被科達伊這一教育理念深深的吸引住。同時作為一名聲樂教師,倍感身上擔負的責任是多么重大和光榮!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切入點。
一、從小培養音樂情操
在我心中,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學生都是未來的音樂家。當然,我一直在給我的學生家長強調學音樂并不單單是為了成“家”。音樂屬于每一個人,更屬于每一個孩子。孩子們的成長需要音樂的陪伴。現今中國的教育體制是的孩子們身心疲憊,我的多數學生每到周六日都得不到休息,有寫不完的作業,還要參加各種興趣班,如奧數,口算,英語口語…,也包括我的聲樂課。我給孩子們用的教材都是正規的童聲歌曲教材,各種不同風格的民歌和創作兒歌都有。于是,我不想再讓我的學生去唱一些自己不喜歡的歌曲,就像死記硬背一樣的去學唱歌的話,肯定學生不但不會向歌唱靠攏,反而會原理音樂的。我也不想讓學生覺得又是在上什么課,而是自由自在的放聲歌唱。學生能在我的引導下唱自己喜歡的歌曲,健康的歌曲,在歡快的歌聲中度過一節美妙的音樂課。在我的小學生中,部分男孩子們會隨著歌聲手舞足蹈,跺腳,扭腰,揮手,搖頭;還有的唱著唱著就躺在地板上接著唱。剛開始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我都會停止彈奏鋼琴,并要求他們站好了再唱。學生也知道不情愿的展會了原地。后來逐漸發現他們在做不同動作的時候,動作的節奏和音樂都是協調的,穩和的,并且帶著自由動作歌唱時表情都很輕松,很投入,完全進入一個自我陶醉的狀態。我頓時心里恍然大悟,這才是我對自己教學提出的要求,即回歸自然的歌唱。還有一個發現就是學生在自己父母聽課時表現都比較緊張規矩,不太敢表現自己活潑的一面,原因肯定是怕被父母教訓;這樣的一節音樂課就是安安靜靜地度過的,孩子的天賦可能也就在這時被抹掉了。作為一名教聲樂的老師,我會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積累教學經驗。結合科達已教學體系以及我們中央音樂學院的音教新體系,不斷的改進自己,提高自我的音樂素質和音樂修養,培養出像“音樂天才”一樣的普通人。
二、從歌唱開始獲得音樂素養
科達伊教學體系主要依靠歌唱,而歌唱是所有音樂表達中最重要的方式。科達伊認為人的嗓子是人類最直接可用的樂器,并且是走近音樂和鑒賞音樂的最好工具。可以把所有音樂都歸于歌唱。科達伊還提出:不是靠強制性的學習某種樂器,而是通過歌唱,才是打下音樂教養真正基礎的最好方法。早在幾年前,我在收一部分較小年齡的學生時,大概也就五六歲,家長初次帶來唱給我聽,多數孩子的音樂感覺都不太好,而這些音樂感覺不太好的孩子幾乎都沒有學過樂器,于是我便建議家長帶孩子先學習器樂,以便提高樂感和理論及讀譜能力,然后再學聲樂,這樣來的快一些。而家長反映,教器樂的老師又讓這些較小年齡的孩子先學唱歌來提高音樂能力。到底是先學聲樂還是器樂,其實這個問題一直在我心里問了很久。在閱讀了高建進教授翻譯的《科達伊教學原理與實踐》后才恍然大悟。其實這跟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水平有著很直接的關系。雖然在我國有很多的幼兒園都打著音樂幼兒園的名頭,實質真正的音樂素質教育根本跟不上,幼教師資音樂專業水平不夠高,影響了幼兒園的孩子們。我曾經帶過幾個學幼教的在校學生,說實話,這些學生從音樂理論到實踐基礎都不好,多數都是因為沒有考上理想大學而選擇了幼教專業。這樣的基礎照進校的幼教學生,以后走上工作崗位大家可想而知。部分孩子音樂感覺差還有一個原因,我想是跟其家長有關。父母受過良好音樂教育的或愛好音樂的,對自己孩子多少會有啟發和影響,這部分孩子的歌唱感覺確實要好一些。而另一部分父母甚至是爺爺奶奶輩的從小生活和學習環境都和音樂遠離,自然對孩子的熏陶和影響肯定就不夠。我在前面提到過,我認為每一個孩子都可能成為未來的音樂家。科達伊教學體系的指引讓我進一步的了解了歌唱對學習音樂的重要性,對培養“未來音樂家”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人的嗓子是人類最直接可用的樂器,可以在任何時候用歌聲來表達和傳遞人們的情感,并享受其中的快樂!我認為歌唱的最高境界是回歸自然的歌唱。
科達伊在論文《孩子們的合唱》中提到:通往音樂天才的最好途徑是人人都能接受的嗓音訓練。什么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嗓音訓練呢!那就是科學的發生方法,是符合人體生理規律的方法。我的二十多年得聲樂學習和舞臺實踐,以及多年的教學經驗,相信能為我國聲樂教育做出一點微薄之力。同時我也聽說過許多不負責任的聲樂老師,在自我專業達不到教學水平的基程度上,為了自己的經濟目的,盲目的去收學生教唱歌,錯誤的方法使得學生深受其害。我收了這樣一個學生,來我處時已滿過11周歲,跟以前的聲樂老師已經學了五六年了,因為學生自己覺得跟其老師學的很吃力,所以換了老師,經人介紹找到我。我讓她唱一首曾經學過的歌,當我彈起前奏時,看見學生面部表情發生了變化,皺著眉頭,擰著脖子,還不停地咽口水,表情很難受;我問她是怎么回事!學生說是以前在老師那里這些歌就唱的很吃力,甚至到臉紅脖子粗…,所以一聽到前奏便產生條件反射。說到這里我心里特別難受,替這樣的老師和這群孩子捏把汗,要是這樣的老師大量存在的話,我國的聲樂水平就將在童年時期就被扼殺!科達伊說,孩子一生中決定性的音樂體驗是6―16歲之間獲得的。那么我希望這個學生能在接下來的嗓音訓練中能得到改善和提高,顯出自我才華!
三、學習、掌握、傳承自己民族的音樂
科達伊說,首先孩子們應該用他們最初學自己民族語言的相同方法學習自己民族的民歌。只有在真正吸收了這些(即變得有能力讀和寫音樂)以后,他們才可以轉而學習其他國家的民歌。我們中國是一個有著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很自豪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熱愛我的祖國,同時也熱愛著我國各個民族的音樂。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多樣性的重要構成,其保護問題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難以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根本目標―可持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一項浩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多種方式參與去實現可持續傳承目標,而教育傳承是其中重要有效的方式之一。我作為民族聲樂教育工作者,對我國民族音樂的傳承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我的教學中,不管是哪個年齡段的學生我都會要求唱民歌,唱符合該年齡段的民歌。我國的民族歌曲豐富多彩,具有多樣性;比如有描述風景的,描述動物的,還有勞動號子,情歌等等不同風格的歌曲。民歌中兒歌也有很多好聽的,比如:四川民歌《數蛤蟆》,云南民歌《猜調》,《放馬山歌》,蒙古族民歌《牧歌》《嘎達梅林》,朝鮮民歌《桔梗謠》,民歌《北京的金山上》,江蘇民歌《茉莉花》,湖南民歌《洗菜心》等等。所有的民歌都有著地方特色,地方語言。我在給學生布置歌曲的時候,都盡可能的根據學生的家鄉來選擇同地方的民歌,這樣就有著同樣的文化生活背景和語言,演唱起來就會更熟悉,更自如,例如四川民歌《數蛤蟆》,歌詞是:
一只蛤蟆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
乒乓乒乓跳下水呀,
蛤蟆不吃水,太平年;蛤蟆不吃水,太平年;
呵兒子梭,水上漂,呵兒子梭,水上漂!
普通話中的卷舌音在四川的大多數地方都是發平舌音,所以在演唱的時候我要求學生把卷舌音唱成平舌音,就成了:
一只(zi)蛤蟆一張(zang)嘴,兩只(zi)眼睛四條腿;
乒乓乒乓跳下水(sui)呀,
蛤蟆不吃(ci)水(sui),太平年;蛤蟆不吃(ci)水(sui),太平年;
呵兒子梭,水(sui)上漂,呵兒子梭,水(sui)上漂!
事實上這樣的演唱更生動,更貼近四川當地的語調和風格。
還要提到一首朝鮮族民歌《桔梗謠》,桔梗是一種草本植物,朝鮮族人民用作野菜食用,其根可入藥。這首歌唱得是朝鮮族老百姓在山野里挖桔梗的場景,表達一邊勞動一邊歌唱的快樂心情,非常好聽。朝鮮語言中“桔梗”的發音要是音譯過來為“道拉基”,我也在部分音樂書上看見此歌被定名為《道拉基》。讀出來就像在念“倒垃圾”,所以我一般不會輕易讓學生唱這首歌。碰巧有一個學生,他的媽媽一方是朝鮮族,孩子的姥姥說自己從小在朝鮮族學校上學,小時候音樂課上學過這首歌;于是就用朝鮮語給我演唱了一遍,而且邊舞邊唱,把這首歌的民族風情表現的淋漓盡致。其實《桔梗謠》的朝鮮語發音是“do ra ji”。所以用本民族的語言演唱本民族的歌曲更生動,更好聽。
民歌本身是一個文字與音樂的和諧結合,也是對民族精神自然表達的完整形式單位。唱民歌不但使民歌成為我們教育訓練的基礎,而且具有純粹的音樂意義。我在教學中也發現學生在演唱中國民歌時比演唱國外民歌掌握的更好,主要體現在旋律上,中國民歌更上口更自然。還有的學生在新學唱一首外國民歌時突然就會唱不動了,覺得音程結構怪怪的,既好聽但又不上口;也去這就是語言差異和文化背景不同的原因吧。
我希望像《科達伊教學原理與實踐》書中說道那樣“在掌握了這些重要的基本原理后,孩子們可以接著把自己的興趣放在那些創作音樂或‘藝術’音樂上,會自動的把通過民歌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其中”。
四、總結
科達伊教學法是世界三大音樂教育理論之一,通過對《科達伊教學原理與實踐》的學習和實踐,發現這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教學方法,是與我國音樂學院已傳承了幾十年的視唱練耳教學系統完全不一致的教學實踐方法,如果能夠在我國基礎音樂教育中推廣它,將會很快提高學生乃至我們國民的音樂素質,尤其是從事音樂專業者的修養水平。
參考文獻
大學生期末個人總結總是怨恨時間,有時來的慌張,有時去的匆忙,轉眼之間,一年的大學就這樣結束了。回顧大學一年的生活,平淡而又充滿樂趣,無奈而又略帶失望。在踏入大學校園的時候,我就感覺大學與高中有太多的不同,心中充滿了新鮮和好奇,也不乏茫然和陌生。回顧這一年的學習生活,無路在學習還是日常生活乃至人際交往上,總有成功也有失敗,這些都讓我迅速的成長起來——學會獨立思考,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學會享受成功的喜悅,學會默默承受失敗的痛苦,學會成熟。
從剛入學時對學習生活的完全不適應,到向高年級的學長學姐們探尋經驗;從學習工作相互沖突,被兩者弄得焦頭爛額,到能很好的協調兩者關系,較好地做到學習和工作兩不誤;從遇事簡單的斷定是非,到多方面深入地看問題,不再輕易下結論;從……這些改變,我經歷了大學生活的第一年。現在回頭想想自己大一時的成長日記,不僅為那個茫然、焦慮、不知所措的自己感到可笑,也為那個心高氣傲充滿豪情的自己而感到依戀。
學習上,由于對上課時間和安排上的不適應,結果經常把自己弄得要花一些時間來和疲憊和困倦作斗爭,學習效率也很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后,就基本上可以習慣了學校的學習時間制度。但我想得卻很簡單了,以為只要上課認真聽講,下課后學好課本里的知識就能取得好成績,萬無一失了。可第一學期下來自己的成績卻并不理想,這才真正認識到班主任多次勸告我們的話:大學的知識,從任課老師和幾本基礎的教科書上獲得的是少之又少的,老師教的更多的是一種學習的方法,而大量知識的積累卻需要你們去通過泡圖書館而獲得。
真的,說到圖書館,我真的是沒有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課余時間和圖書館的大量圖書資源。平時,做了班干本來就很忙,而我又沒有合理安排自己的課余時間,造成知識面狹窄,看問題都很片面,不能養成良好的思考和學習習慣。這不能不說是大一上學期的巨大損失之一。
第二學期剛剛開學,我就翻出從前很少用的借書證,開始了到圖書館借書看書、上自習的生活。只要是沒課,我總會到圖書館去,看看有關專業的期刊雜志,或者是翻翻與專業有關的圖書。大量的閱讀,使我的知識面拓寬了,見識而不再只局限在那幾本基礎的專業書上了;更使我在課上能夠深切的理解老師講的東西。更值得高興的是,自己的成績也在不知不覺中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課程教材安排上,最讓我感到困難的就是兩門與專業有關的課程——管理心理學和西方經濟學。這兩門課的可是很少,可難度有非常高,學起來很吃力。總感覺老師講得太快了,自己跟不上節奏。總期望老師能放慢一些,可為了能夠完成教學任務,不耽誤大家的學習,老師也沒辦法去講的更深入更細致一些。于是,老師就告訴我們可以到辦公室或者通過電話郵件等方式請教。我也經常向同學們請教,這樣既方便又節省時間。
此外,在剛入校時我還參加了院校的一些學生組織,并一直堅持到如今。在我看來,大學的生活應是豐富多彩的,她所包含的內容不應僅僅只有學習。在努力學習的同時,我充滿熱情地在校學生會和院三代會鍛煉自己。在每天的社團工作和生活中,我學會了如何與別人友好相處、合作共事。同時,也結識了不少好友,希望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能夠有所幫助。在工作中,我鍛煉了自己的能力,陶冶了情操,并虛心向有經驗的同學請教他們工作上的問題,學習他們先進知識和經驗,當然在大一期間我的工作表現還不是很理想。大二我一定會敢于吃苦,善于鉆研,按照規定的時間和程序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尋找自己獨特的工作方式,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能力。
如同一條心系大海的小溪,如同一艘心向彼岸的航船,我們的心永遠向著一個方向,那就是黨。入學之初,我班有絕大多數同學寫了入黨申請書。現在,班內有很多人都已是入黨積極分子,新一批的入黨積極分子也在確立當中,而更多的同學正在為入黨作著積極的準備。作為大一團支書的我,真的為我們這個班級而自豪驕傲。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我們擁有著共同的理想與信念,我們組成了一個大家庭。我們的青春,我們的熱血,我們執著的信念,使我們走在了一起。我們堅信,生命的樂章只有自己去譜寫,生命之歌才更加嘹亮;人生的道路只有自己去開拓,人生的腳步才更加堅定。
我們班班委的工作之所以開展得比較順利以及所取得的所有榮譽和成績雖然離不開全體班委對工作的認真負責,但更離不開全體同學的積極配合和大力支持。我們經管七班的每一位成員都堅信我們班是最出色的一個團隊,我們是密不可分的一個大家庭。我們每個人都為身在這個團隊而自豪,雖然它并不完美,雖然它還存在一些不足,但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把我們共同擁有的家園建設得如此美好!
在處事過程中,我更深的體會到了與同事溝通,與同學交流的方式。處事要靈活變通,隨時隨刻都要注意。學校實行的是大班授課,所以同班同學也不常在一起,教室太大,坐不到一起,下課就各自干各自的事,也不容易形成人際群。所以,我就很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留意一些同學,互相交流,建立友誼的橋梁。在與人交往中,我也總結出以下幾條合理處理人際關系原則:
1、真誠原則。
有人說,真誠是打開別人心靈的金鑰匙,因為真誠的人使人產生安全感,減少自我防衛。越是好的人際關系越需要關系的雙方暴露一部分自我。也就是把自己真實想法與人交流。
2、主動原則。
主動對人友好,主動表達善意能夠使人產生受重視的感覺。主動的人往往令人產生好感。
3、交互原則。
人們之間的善意和惡意都是相互的,一般情況下,真誠換來真誠,敵意招致敵意。與人交往應以良好的動機出發。
4、平等原則。
任何好的人際關系都讓人體驗到自由、無拘無束的感覺。倘若大家太計較得失,不能與別人平等相待,那這樣的友誼關系也不可能持久。
最后,我還想說的是,好的人際關系必須在人際關系的實踐中去尋找,逃避人際關系而想得到別人的友誼只能是緣木求魚,不可能達到理想的目的。我相信,受人歡迎有時勝過腰纏萬金。很多的例子都證明了這句話,就像許多富翁雖然很有錢,但卻很寂寞很孤獨,因為他們沒有真正的友誼和朋友!
在生活上,我也可以和舍友友好相處、互幫互愛。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雖然我們的生活習性不盡相同,但我們都生活在這個大集體里,大家都互相理解互相遷就互相幫助,為我們的學習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和休息環境。學習上我們互相勉勵互相幫助,平時早上起床、打水、晚上休息,我們都互相提醒,互相幫忙。而且,我們也經常比較生活費的開銷,看看誰的消費最少,誰最節儉。誰沒空幫忙帶飯,誰生病了幫買藥,誰心情郁悶幫忙積極開導……這一年里,我們宿舍充滿了歡聲笑語,充滿了美好的記憶。一年的生活,讓我們成為了無話不談情誼深厚的兄弟。
在其他方面,比如如何適應集體生活和活動,如何學會和別人合作,如何學會理財……我所學到的不是用一句兩句話就可以說清的。老師們經常說:即使你感覺大學什么也沒有學到,但你卻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鍛煉和影響,這對以后的工作生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大學是你們人生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的確,盡管你會埋怨自己的成績始終不好,埋怨自己整天碌碌無為,但你已經學到了很多!這一切就讓你一生受益匪淺。
過去的就是歷史,現在能做的就是從過去總結成功之處和不足,對自己有了一個更加系統地客觀地認識,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我會更加明確自己的目標,以全新的面貌面向社會、迎接未來,邁好人生新旅程的第一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大一時間一晃就過去了,既然無法掌握過去,只好寄望將來,以飽滿的精神銳意進取,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大一完了,為迎接我的是嶄新的生活,加油!為我自己!
大學生期末個人總結去年的夏天,我如愿以償地進入了大學,開始了向往多年的大學生活。
如今,我的大學生活已過去了四分之一。一年以來,周圍的一些人與事,多多少少使我有了些許感慨。
大學里的第一課:軍訓。這是一個終生難忘的經歷。當我第一次遠離家鄉,來到北方讀書時,我對這里的一切是那么的陌生,而21天的軍訓生活,讓我熟悉了周圍的環境,認識了許多新朋友。在嚴肅、辛苦的軍訓中,我卻因為得到了這些財富而備感幸福。
比起高中生活,大學的生活顯得更自由。在大學,沒有爸媽的嘮叨、沒有高考的壓力,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時間的靈活性高,自己可以任意支配。一開始原以為這樣的生活會很愜意,可時間一長便發現這樣的生活很迷茫,有大把的時間空在那,卻不知道做些什么。有時在夜晚想起了父母,還會酸鼻子。沒有高考的壓力,學習也少了分動力。一切的一切看起來是那么的沒有規律。
于是,我進入了學生會。我想讓自己有點事做,起碼不會那么空虛。當初的我是懷著去外聯部的心情進去的,沒想到陰差陽錯地進入了宣傳中心。關于宣傳的事,從小到大我都沒碰過,這會兒真不知道該如何做好。但是很幸運,帶我的副主席教了我很多東西,不僅僅是工作上的事情,他也常告訴我他的人生感悟。即使現在,我也很還念那段和他一起工作的日子。當我工作上遇到什么困難時,第一個電話肯定打給他;我們有時候工作忙的連飯也沒時間吃,就叫了外賣,在辦公室里狼吞虎咽;偶爾空閑時,我們去個小飯店,愜意的吃一頓;有時候鬧情緒時,總是向他一頓發泄……那段時間,雖然很忙、很狼狽,但卻很開心。
一年的時光,就這樣悄然而逝。在這一年里收獲的不僅有書本上的知識,還有能工作的能力與無價的友情。大學的生活,是我終身難忘的經歷。
大學生期末個人總結時光像水中的倒影,一晃一學年就過去了。昨日那埋怨時間過的太慢的情素好像還游移在腦際,而今大二的生活正在向我們走來,驀然回首,感觸頗多。剛邁入大學的時候對一切似乎都布滿新鮮感,于是到處躍躍欲試結果碰壁較多。但是吃一塹長一智大一學年我除了努力完成自我的學習目標也利用各種活動豐富自我的生活掙脫此刻大學生最流行的郁悶日子。現將我上一學年的總結如下:
我們走進大學,第一要做的事是我們的生活。我基本上都能夠和同學們友好相處,和睦共處,互幫互愛,自我的事情自我做,構成獨立自理自立的良好品德。宿舍是一個大群眾,六個人生活在同一個空間里面,但是各自的生活習性都不相,這就需要大家互相理解和遷就,只有這樣才能和平相處,為我們的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休息環境。
大學就相稱于一個小型的社會,作為一個步入社會的緩沖,我們能夠從中學到好多的東西。大學里時間比高中充足多了,這樣能夠利用剩余時間在外面打工,尤其是五一,十一,我透過打工也明白了許多工作中的細節和與老板、同事間的處事的細節。最重要的是透過打工,我熟悉到了在與生疏人相處時,平等是第一位的,在與人交往中要將一些身份、地位去除――這樣既有利于交往,又是尊重別人。
在大學里,為了使自我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大學生,為了從各個方面鍛煉和提高自我,為了在將來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我們務必參加學校里的很多的活動。如班級的各項小活動,院系的迎新、元旦晚會及籃球、足球比賽等其他大型活動的后勤工作。這些活動中讓我學會了好多我從未明白的知識:做事先做人;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同事之間的交流和團結。還有,盡量與舍友、同班同學搞好關系。結識一些高年級的師哥師姐,向他們請教學習、工作、生活上的問題。廣交朋友,朋友遍布各院系、各省份。
透過一年的努力,我們班創辦了電子商務協會,我擔任了網絡策劃部的部長。這也是我們班級的努力在系里得到了老師的肯定,我想在打二的一年里我們會做的更好。
透過以上的回憶,我的大學生活是豐富的我學到了太多的東西。這是我在以后生活、工作中所必需的。我感謝大學里相對這么寬松的自由學習環境,給了我這么多的自由舒展的空間。盡管如此,我在大一學年里還是存在許多不足,在這一學年我要嚴格自我,重新調整好自我的生物鐘。同時我還要注重多鍛煉身體,身體是本錢。只有兼備兩者,才能有更高的學習效率,從而騰出更多的時間干更多的事情,才能消除大一時的“心有余力而力不足”!
總結回顧昨日我百感交集;應對這天我信心百倍;展望明天我任重道遠!我想:既然上帝讓我們都能自我把握自我的命運,那么我就必須要并且也能掌握好我的命運,我的大學將會因為我的不斷回顧和展望而更加無怨無悔!
大學生期末個人總結時間過得真的好快啊,去年興致勃勃的踏進懷化學院的畫面好像還是不久前發生似的。回望大一這一年,我經歷了好多印象太深的事了。
剛開學經歷的就是軍訓,那時對大學生活充滿了好奇,充滿了渴望。軍訓的辛苦是難免的,但軍訓讓我認識了好多新朋友,最難忘的就是軍訓會操結束后,整個體育系體現出來那股從未見過的凝聚力,讓我深深的感動,那次我流淚了。軍訓結束后,原本以為想象中完美的大學生活來臨了,但事實告訴我,大學生活并不是那么幸福。但是去年國慶還是給了我很完美的回憶,當時我們浙江大一的新生一齊出去玩,一齊聚餐,一齊k歌。我在長假最后一天度過了標志著自我成年的生日,好多同學為我慶生,但是我真的很感動。
長假結束后,真正的大學生活也就開始了。第一件事就是班干部競選吧,當時抱著一試的態度去競選,沒想到當上了紀律委員,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高。之后而來的是迎新杯籃球賽和足球賽,雖然我們班籃球賽上戰績很差,但我相信我們有實力,來年會很強的。足球賽能夠說讓我永遠銘記,我們班雖然拿到了亞軍,但我們畢竟年輕啊。第一來年肯定是我們了。我也從一個不怎樣喜歡踢球的到了熱愛足球。對我幫忙最大的是心理素質提高,因為我當守門員,每時每刻都在玩心跳。我們班的高度團結精神也在足球賽上體現的淋漓盡致。迎新杯結束后,上課也趨于正常,但發現也不會是那么空閑,課程很多,學的東西很多,個性是班里要處理的事情也很多,有幾次煩的我都快“崩潰”。到了下半個學期,一些活動占了我大部分時間,先是系里的心理健康情景劇比賽,花了好多時間排練,碰到好多的困難,好幾次想半途放下,但還是堅持到最后的比賽。皇天不負有心人,最后比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我也得到了自信上很大的提高。
之后而來的是元旦晚會表演的排練,是一個群眾舞表演。但是作為元旦晚會的壓軸節目,我們沒能發揮好。但也經歷過了,沒有遺憾。這些活動都結束了以后,就是快期末考試了,龐大的復習工程擺在每個人面前。大家這才感覺到大學的學習,這算是臨時抱佛腳吧。掛科畢竟不是大家想的。恰恰在這時,老師把我選入了足球隊,考試完了以后還要留在學校訓練十多天,但是心里很是糾結,但為了自我的理想,拼了。考試完了以后,我留下訓練,每一天和我的一位室友形影不離,那時我感受到朋友的重要性。在訓練了四五天之后,期末考試的成績出來了,我掛了運動解剖學,但是我真的很難過,但怪得了誰呢,自我欠下的債還是得自我還的。在學校訓練的日子,無時無刻不想著回家,就在這種情緒下,過完了訓練的十多天。回家過年嘍。
第二個學期在大家還沒褪去喜慶的氣氛下開始了。開學后,發現這學期課比上學期多了好多,幸好活動會比較少。很多人在這乏味的學習之余開始談論男女關系了,好多都開始了自我的戀愛之旅。說實話,看著有些“不爽”。但是沒關系,天涯何處無芳草啊!縮小的。剛開學時每一天都要足球訓練,說實話,當時真的很累,我很想放下,但不舍,之后,由于實力原因,沒能最終入選,心里又是悲傷,又是高興,比哭笑不得還難受的那種。我高興我“自由”了,悲傷是我不想離開那些隊友。再接下去的一段時間內,我每一天都處于我自我的生活規律中,能夠說是大學第一次體驗這種生活。到了學期中段,院里有個心理健康情景劇比賽,我很榮幸被選為體育系的主演,身上有了壓力,一個多月的排練,讓劇組中每個人都感到疲憊了,在最后的決賽中,我們拿了第二名,大家都不滿意,應為我們一向以來目標都是第一。透過這次的比賽,對我個人來講,收獲還是蠻大的,個性在處事這方面。大一的最后一個月,就應到復習的時間了,但好多人還是處于不慌不忙狀態,我也是。我天天練籃球,效果也是不錯的。就這樣,第二個學期伴著考試結束而結束了。
能夠說,第一個學期是在忙碌中度過的。第二個學期是在忙碌與簡單中度過。大學一年讓我成長了很多,讓我懂得了很多,同時也收獲了很多。我成年了,我不在是那個迷茫的青少年了。最后,我還是想感嘆一句:時間過得真快,好好珍惜吧!
大學生期末個人總結從對校園的陌生到熟悉,從對學習的迷茫到對理想的追求,學著在艱辛中尋找快樂,所經歷的一切都深藏在我的記憶里。回想這一年的大學生活,有歡笑,有淚水,有失敗,有收獲。
懷著一顆好奇和期盼的心,我步入大學的殿堂。離開家獨立生活對我來說并不是一件難事,很快我就融入了新的群眾,適應了新的生活環境。然而適應新的學習方式,對我來說就應算是一個考驗吧。高三到大學,地獄與天堂的轉變!涅磐后重生,卻不是鳳凰!大一是高中到大學的過渡期,新的教學方式,新的學習方式,一切都不再那么循規蹈矩了,自我會覺得迷茫,好像一切只是為了學而學,隨意的學習計劃、沒有構成系統的學習進程,渾然不知的揮霍了大把的時間,生活也失去了重心。還好漸漸的適應了周圍的環境,漸漸的在學習中找到了規律,那些迷茫也漸漸消散。
從自我踏入大學校門的那一刻,我就許諾自我必須要在大學的四年里學到很多知識,最終實現自我的人生目標,同時以自我的成就回報對我一向寄予厚望的父母,而今大學的一年已經過去,雖然迷茫時常圍繞自我,但如今已不再是能束縛我的枷鎖了。自我慢慢成熟起來,懂得理智的對待身邊的人和事。明白路是自我走出來的,靠不得任何人,只有自我!
在生活中,自踏入大學大門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我要為之改變。因為這個陌生的環境需要一個更堅強更成熟的我來應對。沒了父母的嘮叨,沒了老師的叮嚀,這份簡單帶給我們的卻不只是簡單,更多的是迷茫與煩惱。應對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我們務必明確自我的方向,做出適當的選取,每個人都要為自我選取負責。就是這樣,在大學里,沒有人告訴你就應做什么該怎樣做,只有自我慢慢地在生活中逐漸適應,去尋找自我要走的路。成長意味著更多的職責,更多的無奈,更多的辛酸,但我堅信自我有足夠的勇氣來應對這些。
回望過去的一年,有些“不堪回首”。用同學形容我的一句話作為小結:只說不干。是的,這個毛病伴隨我已經好些年,只是一向不能去克服,這個假期中,我不斷反省自我,對過去一向浮華不定的我,作了深刻的反剩也不明白是否偏題。期末考試不是很理想,我從不認為那是我的運氣不好什么的,我明白我的努力不夠,這些我都意識到的,以前沒有改,我想從我寫這份小結的時刻考試改正,我不明白是否會改掉,我想我會努力。
已經過去的一年,是不斷充實自我,不斷探索的一年,我在許多方面獲益良多,潛力方面有所提升,眼界有所拓展,思想有所升華,同時,缺點也逐漸凸顯。學習方面不夠刻苦,不論是從日常表現還是最終的成績上都能夠體現出來;社會交際潛力仍然需要提升,以助于以后的工作生活;在身體鍛煉方面需要加強,良好的身體也是一個人持續發展的關鍵。
這一年,從書本中學習的知識不少,經歷的東西也很多。如果說書本上的知識是我們大學學習的開始,那么,社會工作則是我們所學知識得以實踐的平臺,我們也逐漸在大學的象牙塔里不斷的成長,不斷的變得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