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6 14:48:2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固定資產監管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思想不夠明確。很多中小學的領導對于固定資產管理的認識不到位,比較重視對資金的管理,但是卻不關注對物品的管理,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也沒有完善的制度,責任也不夠明確,固定資產浪費、閑置的現象非常的嚴重;很多領導甚至認為學校的主要工作是教學,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是不會有什么實際成效的,首先從思想上就不夠重視。
(二)管理機構不健全,相關的管理人員素質低下。由于思想上不夠重視,很多中小學根本沒有設置相關的固定資產管理部門,有的雖然有相關的管理部門,但是人員的配備非落后,絕大多數只是拉一些教學人員輔助管理,這些人缺乏相應的管理經驗,對于如何進行管理的登記和維護完全不得要領,也基本上不會產生什么實際的管理效果。
(三)對固定資產的數額不夠清楚。很多學校的管理者對于學校真實的固定資產數目事實上是認識不清的,舉例來講,很多領導對于學校的固定資產在以前有多少、現在有多少、中途報廢了多少、閑置了多少都不夠清楚,更不用說學校固定資產的相關規格和型號了,這主要是由于中小學絕大多數都是國家財政撥款來維持的,重錢輕物的意識非常濃烈,基本上不會按照相關的規章制度,類似于《中小學會計制度》來進行固定資產的有效管理活動。
改進中小學固定資產管理問題的對策
(一)建立明確的管理制度,調動內部人員的管理積極性。要在全校范圍內建立起固定資產的管理制度,這種責任的建立需要層層遞進,不能僅有全校范圍內的規章制度,小到一個年級、甚至是一個班級,必須要結合自身的情況,建立起相應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譬如說財產使用制度、賠償制度、學校的圖書管理制度等等;需要注意的另外一點是,相關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能僅僅是一紙空文,掛在墻上,而應該狠抓落實,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認真地執行相關制度,一步步落實相關責任,利用目標管理的有效方式,充分調動各個部門人員的管理積極性。
(二)積極引入互聯網技術,創新管理機制。首先要對學校內部的固定資產進行一次完整而科學的清點,明確校內固定資產的具體數目,在管理過程中定人、定位、定責,除此之外,還要積極地引入互聯網管理技術,改變管理方法,創新管理機制,建立起一個科學高效的管理系統。
2.建筑企業固定資產利用率偏低,流失嚴重部分建筑施工企業沒有對固定資產實施統一集中管理,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有些經營設備在購置時未列入固定資產管理而一次性進入成本攤銷,這些固定資產往往在管理中被忽視,疏于監管,容易在使用過程中丟失、毀損,形成資產流失。
3.建筑企業內部缺乏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體系我國大部分建筑施工企業都存在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不符合實際需要,甚至產生很多的賬實不符現象,財務報告很難保證自身的真實性以及無法反映建筑企業的實際財務情況。還有部分建筑施工企業因為不具備科學合理的固定資產處置方法,造成長期的閑置廢棄的固定資產,導致企業的固定資產資源大量流失。
4.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存在重復工作或工作難度較大的現象為做好建筑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員做好設備的流通和折舊情況等信息,但由于建筑企業施工過程中設備流通率大,使得工作人員在信息采集工作過程中難度系數較大。另外,在對信息進行整理和核對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資源,同時還無法保證信息的準確性。這都是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過程中亟需改進的地方。
二、改進建筑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對策建議
1.從制度和人員建設方面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為實現建筑企業固定資產得到合理管理和有效利用,必須依靠科學的管理制度和先進的管理理念以及專業化的管理隊伍。首先來說,建筑企業應樹立正確的固定資產管理理念,積極推進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實施。另外,最好能設立專門的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對固定資產進行統一的購置、管理、使用和維護,對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的問題能做到及時發現并向領導匯報。其次,要加強固定資產管理人員技術和管理理念的培訓工作,保證每個參與建筑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工作人員都能明確自身的責任和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提升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
2.不斷完善固定資產的清查機制,建設定期的清查計劃建筑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一個重大難點就是項目施工每個階段使用的設備并不盡相同,并且會根據施工的需要隨時做出調整,很容易造成隨用隨放,造成設備閑置或遺忘的現象。因此,建筑企業為做好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必須定期的清查和統計設備的使用狀況,詳細記錄好所有設備的走向和擱置情況以及使用年限等信息。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定期對設備進行盤查、統計,真正對這項工作重視起來以便后續工作的開展。
3.加強對固定設備的折舊管理,節約企業資源在建筑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和設備盤查過程中,一定會面臨設備的折舊問題。對于建筑企業服役期內的設備,要根據設備的購置日期和使用年限核算好設備的折舊情況,這樣既能避免設備超期服役的現象出現,還能盡可能的減少企業盲目購置新設備的情況造成的資源浪費現象。固定設備的折舊管理對與建筑企業施工成本的控制還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是企業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之一。
4.借助計算機輔助技術,實現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在建筑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尤其是設備的使用和流通等信息記錄和整理的過程中,可以借助計算機等輔助手段進行,實現固定資產的信息化管理。這樣不僅能提高固定資產信息核對的效率,還能通過計算機輔助分析等手段更好的規劃固定資產的使用和購置。另外,在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過程中,對于設備的折舊情況更是一目了然。具體的實施環節上,建筑企業可以對所有設備都附上記錄其詳細信息的卡片,方便進行計算機信息的采集。設備的每一次流通都可以由固定資產管理人員進行拍照或條碼掃描等信息的搜集并輸入計算機進行統一管理。建筑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信息化能做到設備使用情況和調配的實時跟蹤,是實現固定資產合理利用的有效手段。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和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原來的醫院會計制度尤其是固定資產會計核算的局限性開始顯現。固定資產是醫院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院開展醫療、科研、教學等各項工作的物質基礎,是反映醫院經濟實力、規模大小和醫療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之一。當前,我國大部分醫院為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的來源渠道不同,貴重醫療設備較多,這就要求改革完善原來的固定資產核算方式,使其更客觀、真實地反映醫院的財務狀況和經濟能力,同時加強醫院固定資產的管理,提高資產使用效率,給醫院帶來長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醫院固定資產會計核算現狀與新制度的修改
1、原醫院固定資產標準過于偏低,造成核算范圍過寬,帶來固定資產核算的不準確。原醫院財務制度規定,固定資產指“一般設備單位價值在500元以上,專業設備單位價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應作為固定資產管理”。一方面,隨著商品經濟市場化和現代科技的更新發展,醫療設備設施價值已遠遠超過了過去的標準。另一方面,同樣的設備,金額小于800元,單件購入為低值易耗品,批量采購就是固定資產,不便于固定資產的管理。新制度定義固定資產為“單位價值在1000元及以上(其中:專業設備單位價值在15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大批同類物資,應作為固定資產管理”。將原劃分標準提高后,使大部分辦公、通用設備等價值較低的設備劃出醫院固定資產核算范圍,作為當期費用處理,使醫院固定資產的界定不過于繁雜,更能體現醫院資產的特點,更便于專業設備的核算、統計與管理。
2、原會計核算科目的設置不能真實反映固定資產的凈值。原醫院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購置的核算為,購入固定資產時,借記“專用基金—修購基金”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付賬款”等科目,同時資產類科目“固定資產”與凈資產類科目“固定基金”同時增加。實際工作中很容易漏作后一筆分錄,導致少記固定資產,而且因為沒有相應的鉤稽關系,往往造成少記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發現。另外,醫院固定資產一經入賬,直到報廢,會計報表的固定資產凈值一直等于原值,只是提取一定的修購基金,其反映在資產負債表的凈資產中,它不是固定資產的備抵科目,不能反映固定資產的凈值,因而固定資產的老化程度也無法在賬面上反映,造成凈資產虛增會計核算,不能客觀地反映醫院固定資產的真實狀況,也就不能向醫院的管理者提供客觀真實的財務分析和風險評價。新制度增設“累計折舊”科目,在資產負債表中作為“固定資產”科目的備抵項列示,規定“醫院原則上應當根據固定資產性質,在預計使用年限內,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計提折舊。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不考慮殘值。計提折舊的辦法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規定或審批”站。從而相對客觀地反映醫院固定資產的價值。
二、加強醫院固定資產的管理
醫院固定資產多而雜,對專業性要求較高,而醫院領導及醫護人員普遍存在“重錢輕物、重購輕管”的思想,資產管理工作大多由財務人員兼管,缺乏一個統一的管理部門,而財務人員日常工作繁瑣,往往無暇顧及更深入細致的核對監管工作,故強化固定資產制度化管理尤為重要。
1、加強固定資產定期盤點制度。在固定資產盤點中我們往往發現,資產存放地點變更或移交時,管理人員不按規定程序進行移交,導致盤點時科室臺賬與實物不符,給盤點工作帶來較大的難度。因此,醫院一方面要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明確固定資產購置、驗收、發出、使用、報廢管理職責和工作流程,加強職能部門監管。另一方面應定期對相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增強責任心,強化業務知識學習,提高資產管理水平。規模較大的醫院應設置資產管理中心,逐步對各項資產進行登記、清產核資,管好用好本單位的固定資產,使資產管理的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有重點、有步驟,做到賬卡、賬賬、賬實相符,扎扎實實地推動固定資產基礎管理工作。
2、完善固定資產購置可行性論證。醫院固定資產中醫療設備占的比重較大,其投入資金大,投資回收慢,其投資能很大程度的影響醫院的業務發展,所以固定資產購買前應由設備管理、資產管理、使用部門、財務部門等共同進行可行性論證和效益分析,運用科學的方法對資產進行分析、預測,以避免盲目投資,造成資金的浪費和資產的閑置,為領導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其主要指標有資產總值、總資產結構、資產完好率、設備平均使用率、萬元資產凈收入、單臺設備投入產出等。
3、建立固定資產信息化系統管理。醫院固定資產種類多,數量大,必須通過信息化系統,才能更好地規范管理。實際工作中大中型公立醫院已基本實現了計算機信息管理,但還存在信息共享程度較低的問題。醫院內部資產管理部門、財務部門、職能部門、使用部門以及維修部門之間的信息脫節,信息沒有達到共享,獲得信息的成本較高,直接影響了固定資產的管理效率的高低,同時財務部門與其他職能部門的重復勞動,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
4、加強固定資產監管。大部分公立醫院是國有事業單位,資產保值增值,上級主管、主辦部門審批報廢,各級部門對強化審計監督,充分發揮醫院內部審計的作用,定期對醫院的固定資產及其效益進行審計,提高醫院固定資產的營運收益。審計固定資產是否提足,是否有帳外固定資產以及固定資產流失現象。切實解決固定資產保管不善、賬實不符、閑置浪費以及非法侵占等問題。
參考文獻:
[1]財政部、衛生部:新《醫院會計制度》,2010年12月
[2]財政部:《醫院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2009年8月
[3]財政部、衛生部:《醫院會計制度》,1998年11月
[4]李玉萍,《論加強醫院固定資產的管理》,湖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5]李艷萍,李艷麗,《淺談醫院固定資產的管理》,經濟與社會發展,2007年08期
論文關鍵詞:高校;固定資產;資產管理
我國公立高校固定資產,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開展教學和科研活動所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也是高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源和堅實保障。目前,隨著近些年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和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的固定資產占學校總資產的比重越來越大,據不完全統計,高校固定資產已占資產總額的80%左右。與此同時,高校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所存在的管理混亂、資產使用效率低甚至資產流失等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如何確保高校固定資產安全、完整、提高資產使用效率成為市場經濟條件下高等學校資產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高等學校固定資產管理的內容
根據1997年《教育部所屬高等學校固定資產管理辦法(試行)》,單項價值在100元以上,耐用期超過一年或者單項價值不足100元但耐用期限超過一年的大批同類教學、科研設備。除此之外,某些價值雖然不高,耐用期較短但比較珍稀的財產,相關高校也應列入固定資產。高校固定資產從部門上劃分可以分成四類:教學、行政、科研、后勤;按類別上可以劃分為五類:儀器設備、家具、房屋建筑、圖書、車輛。固定資產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固定資產范圍、分類和單價的確定;固定資產增加、使用、維護和處置;固定資產清查盤點等。
隨著高校擴招政策的實施,高等院校的規模不斷擴大,高校固定資產的數量和種類也都在不斷增加中,近年來雖然高校固定資產的管理正在逐步向規范化、科學化、現代化方向邁進,但在現階段,我國很多高校特別是公立高校在日常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少的漏洞和缺陷。
二、公立高校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存在的常見問題
1.責任落實有問題,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當前形勢下,很多公立高校都依據國家相關部門的要求制定了各項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各院校基本上都有一位副校(院)長,各院系有一位副系主任分工負責固定資產管理人。但在實際的工作中,上至學校主管領導下至院系具體負責人,很多人都是身兼數職,一人從事多項工作,承擔多重責任。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或是重視不夠或是無睱顧及,形成監管責任的缺位。其次,相當數量的高校分管財務的領導既不是科班出身,又缺乏相應的財務管理知識,造成實際領導能力上的缺位。
此外,大部分高校都依據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及本校實際制定了相關的固定資產管理規定,但很多制度要么與學校的現實相脫離,要么含糊籠統,只是墻上畫虎紙上談兵,造成有制度無落實的監管漏洞,導致學校固定資產損毀或流失現象頻發,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的發展。
2.資產管理機構不統一,造成權責不明,資源利用率不高
當前高校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模式一般是:賬物分管、歸口管理。也就是財務部門負責固定資產價值的核算,各使用部門負責所使用固定資產的管理;固定資產按類別由歸口部門管理,如設備部門負責教儀設備的管理;總務部門負責房屋、建筑物與辦公設備的管理;圖書館負責圖書雜志的管理等。學校沒有設立專門的固定資產管理機構,來對固定資產進行統一領導、統一管理、統一協調和監督。從表面上看,上述這些部門都在管理,實際上卻沒有一個部門對固定資產統籌負責。由于管理形式多為條塊式分割,且為多頭管理,加之部門間常常缺少溝通和協調,導致高校對相關部門資產的管理使用缺乏有效的監督、檢查和控制,權責不明晰,造成固定資產管理上的混亂。其次,這種僵化的多頭管理模式不利于資源共享。在高校的固定資產管理中,除了少數大型儀器設備實行共用外,絕大部分固定資產都屬于各院系或者各部門所有,由部門自主管理。在目前的情況下大多數學校內部部門與部門之間,院系與院系之間施行獨立的財務核算體系,各部門各自為政,追求各自的經濟利益,固定資產各為其用,其他部門在借用時大費周折甚至無權使用。學校固定資產無法實現資源共享的問題造成固定資產重復購置,閑置浪費或資產利用率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固定資產的貶值。如這幾年高校多部門爭相購買電腦、投影、攝像機等數碼類產品,而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不少產品使用效率并不高,甚至長期閑置,這樣無疑會使固定資產的無形損耗加大,造成固定資產的極大浪費。
3.賬物管理與實物管理脫節,造成高校固定資產流失
當前我國高校固定資產普遍存在種類多、數量大、分布廣、時間久的特點,不易澄清底數,而且往往在清查時只注重點數,而不注重物品的好壞。對固定資產的使用狀況長期不了解,致使固定資產賬實不符,賬、卡、物不符的現象普遍存在。賬實不符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資產管理缺少統一監管,財務部門和分散的資產管理部門對固定資產的分類及臺賬不統一,存在差異,財務部門、資產管理部門和資產使用部門之間信息不暢通、不對稱;二是學校內的二級學院用自籌資金購置的固定資產,很少在學校財務部門和資產管理部門建賬;另外一些捐贈或劃撥的固定資產也存在沒有在財務部門和資產管理部門入賬的問題;三是隨著政策的改變及教職工工作崗位的變更,某些房屋等固定資產的性質及所有權問題已經發生轉移,但有關部門沒有到財務部門及資產管理部門辦理資產注銷手續及變更手續。但相應的變更手續不完善,致使管理部門資產統計時,出現賬物與實物不符的問題。
三、加強高等學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建立健全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統一實施產權管理,堅持所有權和使用權相分離,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相結合,推動資產的合理配置和節約,加快高等學校固定資產整合與共享共用,保證固定資產的安全和完整,促進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是目前高等學校固定資產管理的任務。加強高等學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如下。
1.強化管理意識,明確管理責任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高校的領導要充分認識到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對高校中心工作的保障作用,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學校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積極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既保證固定資產的完整好用,又要研究探索資源合理配置,為固定資產的投資提供依據。其次,高校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加強對高校固定資產的管理必須堅持“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負責、責任到人、管用結合”的原則。強化國有資產管理,在資產管理中要明確領導負責制,簽訂主管責任書,主管領導要強化固定資產責任意識。
2.改善管理機構,健全規章制度
高校要依據國家規定及本校實際,建立一個專業、高效、獨立的固定資產管理部門,統一對全校的固定資產進行檢查、調度、維修等,徹底解決多頭管理的問題。資產管理部門要認真執行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出臺相應的固定資產管理辦法,制定完善資產管理制度,負責日常工作的組織、協調與實施,對學校的教學科研設備、行政辦公設備、房屋、地產等進行一級管理和監督。財務部門要強化一級核算,側重于掌握國有資產總值,實行總量控制。各基層學院及職能科室要指定必要的專職或兼職管理人員,負責儀器設備的管理、使用和維護工作。總之,要各司其職,形成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監督管理機制。
(1)嚴格落實固定資產清查制度。對固定資產首先要摸清家底,建立管理固定資產的賬卡制度,詳細建帳立冊,管理部門和使用單位,都要對每一項資產建立品名、使用人、責任人等要素齊全的固定資產明細賬或卡片,便于隨時查對。其次要定期清查,盤活存量。要嚴格執行資產清查制度。清查過程中不僅要做到帳實相符,帳與帳相符,還要對資產的使用情況,使用效率等做到心中有數,特別是在固定資產需要更新改造時,哪些可以繼續使用,哪些需要淘汰做到心中有數。盤活現有固定資產,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減少重置和閑置。
(2)完善固定資產增添和采購制度。固定資產的采購,要根據勤儉辦學的方針,從需求出發,立足實際,精打細算,堅決避免鋪張浪費和隨意購置。增添固定資產必須按照學校發展規模、專業設置、科研方向進行全面規劃。固定資產采購要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采購制度,對一般資產的采購,要實行公開招標采購制度,對大型的儀器設備還要采用采購論證制度,杜絕盲目采購。
(3)強化固定資產內控制度。在固定資產管理中,執行各項內控制度非常重要,要建立健全固定資產出入庫制度、固定資產日常維護制度、固定資產報損報廢制度、固定資產使用制度等,并加強對各項制度落實的監管,實行嚴格獎懲。對固定資產因使用人或管理人保管不力、管理不善,以致發生被竊、遺失、損壞等情況的,應嚴肅認真地查清責任,除責令賠償外,還要視情節輕重給予適當處分。
同時也要大力表彰在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成效顯著,效益突出的部門和個人,調動大家的工作積極性,以提高大家對固定資產的維護意識。
3.加強資產審計,促進資產保值增值
資產審計工作非常重要,固定資產管理能否規范高效,資產審計是一項一項基本手段,也是一種有效屏障。再好的方法制度,沒有有效監管,也會逐漸棚架。加強固定資產的審計工作,使之常態化、規范化、定期化,防范出現舞弊行為,及時堵塞管理工作中出現的漏洞,從而為資產管理實現保值增值發揮良好作用。資產審計不僅要對固定資產的采購、報廢、清查、清理等全過程進行監督,還要定期對本單位固定資產及其經濟效益進行審計,提高固定資產的營運收益。要重點對固定資產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是否有固定資產不入賬,固定資產有無外借、挪用,特別是固定資產有無侵占、私用、流失現象,進行嚴格細致的審計,切實解決固定資產賬實不符、保管不善、閑置浪費以及非法侵占等問題。
固定資產是事業單位的主要組成成分,是事業單位進行經濟范圍內活動的一種重要的載體。其固定資產大部分是通過國家財政的撥款進行購置的,使用中不計算資產的折舊費、不計算成本費,在事業單位總資產的組成中具有較大的份額,因此其管理效益的好壞直接關系著事業單位各項活動的有效開展、效益的增加和資產的自我保增值。所以,需要切實強化對事業單位名下的所有固定資產的監督和管理,提高其使用的效益,保障資產的安全和資產的完整以防止國家因此受到損失,加快事業單位的和諧長久發展。但是,在現今管理中暴露出的管理行為不規范、制度建設不健全、監督管理弱化等難題,迫切需要采取相關措施進行完善。
一、目前管理中暴露出的有關問題
1、對固定資產進行管理的主體意識不強,浪費和閑置現象未引起充分的的重視。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大部分是通過國家財政的撥款進行購置的,對其使用的效益完全不存在考核。雖然這幾年部分事業單位加強了清產考察,對其使用情況進行了規范,但是因為管理的好壞與單位的正常運行無關,所以到目前為止其管理的意識仍然不強,許多管理者對思想的有關認識不到位,責任意識不強。這種現象的直接結果就是許多單位缺乏整體規劃,未全面進行預算的管理,間接的導致了浪費和資產處于閑置狀態,使用效率低。
2、固定資產的相關管理制度不完善,責任落實不清。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全部由本單位財務部門和物流供給部門聯合管理的,前者對已購置的資產的使用價值實行登記管理,后者對資產的使用部門進行例行盤查監管。但是,目前我國的一些單位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常常出現未及時登記和與現實情況不同的狀況,有些設備沒有及時登記備案,購置之后存在不用、挪用和少用等情況。由此可見,財務工作過程中對資產管理的制度以及規定不完善,輕視對日常工作的管理和登記備案手續的欠缺,由此造成了人員責任落實不清。
3、資產的管理方法落后,對信息的共享較弱。管理工作不僅僅是一種學科,也是一項科學,特別是資產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在調查中發現,由于有關人員素質及其他原因,目前許多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辦法有很大問題。設備無法得到及時的維修及保護,一部分單位購置資產后只使用不維護,報廢手續很隨意,不履行報廢手續,在帳目上也沒有作相應處理,會計核算混亂。此外,雖然許多單位建立了會計信息操作系統,實行了會計電算化管理。然而,仍然有很多單位未實現信息共享,仍在單獨進行核算,因此直接的影響了資產管理實效。
二、對固定資產管理中暴露出現的問題進行原因分析
1、領導對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視不足,隨意性大。我國事業單位經費幾乎都是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來承擔的,因此事業單位對資產的統計管理同一般企業的市場經營方式有著本質性的差別。許多資產不計折舊費、不計算本錢,對資產的是否增值也沒有過程中的考核,從而使得許多單位領導都不去重視資產的實際管理工作。目前,中國尚沒有一套完善的資產增值保值的考核制度和標準。大多數單位對資產的處置沒有相應的自主權限,只是按照上級的指示來工作,因此導致相關工作者和領導也對資產的浪費和閑置相當無助。
2、固定資產驗資手續,程序不規范和嚴謹,人為導致資產管理工作混亂。事業單位已經無法使用需要報廢的資產應根據有關文件。認真詳細填寫《處置表》向上級報告,上級主管部門審批通過以后,僅財政部門、國資委和其他相關機構部商定后才可以注銷賬戶,然而,在實踐工作中,往往存在有一些脆弱性和局限性,人為導致資產管理工作混亂。在實踐中,部分資產如計算機,計算機應用軟件更新速度較快,而財務審批過程滯后,使得賬面數目的同實際數目存在一定出入。
3、財務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個別人員能力不強。例在資產的現實報廢程序中,審核部門具有一定的權力按照標準可以審核使用單位報廢的固定資產是否符合標準,那些沒有被審核通過的資產在下一次的申報時,必須還要重新進行一次第一次的申報手續,這就使得管理上的混亂。同樣,事實上,固定資產的管理,需要各有關方面的共同協調,不僅有核算,但也要有數量的控制,固定資產金額和數量的核算需要財政、后勤和使用部門一起通力合作。但是,由于一些單位重行政,輕視管理,寬松的內部控制和管理制度,缺乏領導意識。目前一些單位的財務人員都聽從主管領導的指示,導致不能按照相關的資產管理制度履行自身職責,這使得具體的管理人員責任意識不強。同時,發現有個人會計人員整體素質不高、能力不強,對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概念不清晰,管理下的資產數目不清,這部分會計人員迫切需要進行專業的培訓,以進一步加強資產的管理效率。
三、對策和建議
(二)管理制度落實不力。2005年,教育部、財政部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 ( 教財[ 2005] 11號)。之后又出臺了相關文件,用以規范科研經費管理。省級主管部門及各高校也相繼出臺了有關文件或管理辦法。因此,我國高校科研經費并不缺失內容完整的規章制度。那么, 為何科研經費管理問題依然沒有根治呢? 原因就在于制度的執行力度不夠。不少高校對科研經費管理不夠重視,主要精力往往放在如何爭取立項和經費支持上。而項目負責人在主觀上認為經費是自己憑實力爭取來的,對經費有當然的支配權。這些觀念導致高校對于科研經費的管理過于宏觀、粗放、內部控制缺乏或者是多頭管理,使管理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
(三) 科研費用的管理和使用效益偏低。主要表現:第一,高校科研預算工作不夠嚴謹細致,往往只具有申報課題的理論意義,與科研項目實際費用需要形成“兩張皮”,預算編制嚴重偏離實際,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第二,由于科研項目從預算編制申請到最終的撥付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這導致在費用撥付之前,科研項目因缺乏驅動資金而無法順利開展,在經費撥付后,又因為缺乏系統的安排而導致經費配置不合理,最終影響了整個科研項目的進度和最終效果。
(四)結題不結賬、科研經費擠占教學經費的現象比較突出。科研經費是科研項目用于科研活動的經費,科研項目的結題,與之相關的科研開支也理應結束。實際上很多高校科研項目通過了評審驗收之后,其剩余經費依然繼續使用,或挪作它用,甚至被科研人員作為“私有財產”來隨意開支。在不少高校,本來生均撥款和學費住宿費收入只能勉強地維持學校的教學和日常行政運轉。而各高校為“申碩”“申博”的需要,紛紛出臺政策,給予科研啟動費等配套獎勵,吸引人才,同時對取得的縱向和橫向經費給予1:1甚至更高的配套獎勵,致使高校教學經費和行政正常運轉經費被擠占。
(五)資產管理存在漏洞,浪費流失嚴重。由于科研經費的來源渠道眾多,尤其是橫向經費,不易為學校所控制,造成學校資產管理部門對有形資產諸如電腦儀器設備等登記不及時;對那些化整為零以耗材方式購入的固定資產亦未能發現和如實登記。一些科研人員在項目結題后購置的設備獨占使用;在科研人員工作調動和崗位變動時,物隨人走等,學校難以做到固定資產的合理配置與資源共享,造成流失和浪費。有的課題組在外設立公司,科研經費不入學校財務而直接轉入公司,以逃避學校財務的監督和漏逃學校提取的管理費,或以各種名目如協助費、材料費等將資金轉移至校外賬戶私分濫用,造成高校科研資金的直接流失。
二、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問題的解決途徑
(一)規范科研經費開支范圍和標準。實施科研經費管理使用的“陽光工程”,將經費評審、經費分配和經費管理過程向公眾公開;嚴格執行科研經費支出管理的有關規定,對來源不同的科研經費分類管理;對于無經費資助的校級項目,原則上不予解決費用,可酌情考慮對其研究成果(如論文、課題版面費)予以報銷;對于縱向有支持經費的科研項目的支出,可在實驗材料費、論證費、測試費、差旅費、查詢費、會務費、印刷費、電腦耗材費、論文版面費、出版資助費、圖書資料費等基礎上列支勞務、培訓、招待等其他費用;對于有經費資助的橫向科研項目的支出范圍在原則上包括該科研項目的所有直接費用和所分攤的期間費用。
(二)加強科研項目的成本核算。應在科研人員中普及成本核算的基本知識,建立和完善全額的成本核算制度,按照權責發生制的原則,將課題項目在研發過程中發生的所有費用,劃分為直接成本和期間成本。將科研過程中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列入直接成本。對于課題項目使用學校的現有儀器設備和房屋的使用費或折舊費等應按照財務制度的核算方法分攤計入期間成本。平時發生的辦公費、差旅費等期間費用,也應作為期間成本進行分攤。對于縱向課題經費重點規范管理費、人員費、協作研究費等支出的管理,預算項目一般情況不得調整。對于橫向課題而言,要保證課題研究從實際出發,量入為出,提高經費的使用效率,使成本更趨公平合理和透明。這樣可以使項目經費的支出更加科學透明,又能為項目的財務決算和科研工作的績效考核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
(三)加強對科研項目資金運動的“全過程”監管。由于現行管理體制機制的原因,表面上看財務部門、科研部門、資產管理部門各負其責,分別擔任著科研經費、課題項目和資產管理職責,看似職責分明,管理科學。由于經費使用者和財務部門關注的重點不同,經常導致經費和資產管理與實際情況脫節。高校財務部門牽頭,會同科研、審計、資產管理等部門,結合資金、項目、資產的管理要求,加強對經費使用的審核,要求科研經費的轉移使用都要有清晰的路徑和合法的賬單證明,從項目合同簽定、資金到位情況、資金使用情況直到項目結題,進行全過程跟蹤監管。
根據國務院醫改工作統一部署,新《醫院財務制度》、《醫院會計制度》經過近2年時間的討論并充分聽取各方意見之后,形成的最終定稿,并于2010年12月,財政部會同衛生部等有關部門同步推出。新醫院財務、會計制度自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試點城市執行,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執行。筆者就新制度的亮點與舊制度做一比較,在這里與大家共同學習。
一、夯實固定資產核算、負債信息
1、固定資產核算更加全面、真實。新《醫院財務制度》取消了“修購基金”科目,增加了“累計折舊”科目。新制度第四十七條規定“醫院原則上應當根據固定資產性質,在預計使用年限內,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計提折舊”;“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不考慮殘值”。考慮了因折舊給醫院固定資產核算帶來的資產總值和凈資產額的影響因素。而在舊制度中“固定資產按賬面價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購基金”,用于固定資產的維修和更新。它存在以下弊端,(1)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是相互背離的。固定資產提取修購基金后,其賬面價值并未減少,反映的永遠是原值,造成固定資產的價值失真。(2)由于公立醫院的建院時間都較早,房屋等建筑物原值較低及修購基金提取比例較低,造成提取的修購基金遠遠無法滿足房屋修繕和固定資產更新需要。
2、固定資產的負債信息更加準確。集中體現在資產負債率指標上,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而資產總額是扣除累計折舊后的凈額。在新《醫院財務制度》下,由于固定資產提取折舊,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總額更加真實,計算出來的資產負債率也就更準確,從而更加全面披露資產負債信息,有利于加強資產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在舊制度中,固定資產計提修購基金,不計提折舊,醫院資產負債表上固定資產項目只反映原值,不能反映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提取的修購基金,由此形成的固定資產總額、資產總額、凈資產總額和資產負債率等財務指標失真。
二、反映的科目更加全面,更具有實用性
1、反映的科目更具有實用性。新《醫院財務制度》第十八條規定的收入包括醫療收入、財政補助收入、科教項目收入和其他收入。與舊制度相比,取消了上級補助收入,增加了科教項目收入,并將藥品收入納入到醫療收入的明細項目里,同時在醫療收入項目中增加了藥事服務費收入。筆者認為把醫療、藥品收入核算全都合并在醫療收入中核算,比較符合醫院醫、教、研三位一體的實際情況,弱化了藥品加成收入對醫院的補償作用,同是增加了藥事服務費收入,既體現了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核心,又規范加強了醫院各項收入的核算與管理,也更符合國際慣例。舊制度中將醫療收入與藥品收入分開核算,極易造成人為分攤管理費用處理不當,而影響醫院的收支結余。
2、反映的科目更加全面。新《醫院財務制度》采用了一個新會計科目“待沖基金”。來記錄用財政性資金購買資產提取的折舊,提取時,預存在“待沖基金”科目里,等到該項資產要被攤銷、清理的時候,沖銷“待沖基金”。這樣,醫院就可以把財政性資金和非財政性資金形成的資產區別開來核算,通過“待沖基金”對財政性資金形成的資產進行有效的過程性管理。同是也兼顧的滿足了預算管理需要,會計科目更具全面性。
三、強化成本核算、控制
1、強化成本核算。新《醫院財務制度》第二十九條指出成本核算一般可以分為科室成本核算、床日和診次成本核算等。三級醫院和其他有條件的醫院還應該以醫療服務項目、病種等為核算對象進行成本核算。在進行以上成本核算是還可以開展醫療全成本核算和醫院全成本核算。新制度第三十條還對醫院科室的分類、科室成本的歸集、科室成本的分攤等均做出了明確規定。第三十四條還特別指出一般不應計入成本的范圍。相比較,新制度重點強化了對成本管理的細則要求。而舊制度則是簡單的把成本費用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間接成本按人員比例分攤,成本費用管理較粗放。
2、加強成本控制。新《醫院財務制度》第三十五條指出醫院應針對成本核算的結果,采用“趨勢分析、結構分析、量本利分析等方法”及時對實際成本變動情況及產生原因進行分析,提高成本運營效率。第三十六條也指出公立醫院“應在保證醫療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利用各種管理方法和措施,按照預定的成本定額、成本計劃和成本費用開支標準,對成本形成過程中的耗費進行控制”。總之,要求公立醫院建立健全成本定額管理、費用審核等制度等,控制醫院成本費用有效、合理支出。而舊制度只提出哪些應計入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對于成本控制只是簡單指出“醫院的支出應當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財務規章制度的開支范圍及開支標準”并無具體成本控制的方法、措施。
四、加強內部監管,強化外部審計
1、加強內部監管。新《醫院財務制度》第六條指出“三級醫院須設置總會計師,其他醫院可根據實際情況參照設置。”醫院的“經濟效率并不是簡單地表現為像企業那樣的利潤結余,而是和社會效益還有著很大的關系”, 設置總會計師就是協助院長處理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制定綜合目標管理等計劃、措施、反饋、修正等工作。舊制度則只提出“符合條件的醫院應建立總會計師制度”,從“應”建立到“須”建立,僅一字之差,卻傳遞著一個積極且重要的信號,即無論是從醫院自身發展到配合政府部門的監管需求,體現了設立總會計師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2、強化外部審計。新《醫院會計制度》第六條指出“醫院對外提供的年度財務報告應按有關規定經過注冊會計師審計。” 為此,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于2011年1月,還專門了《醫院財務報表審計指引》的通知。旨在配合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創新醫院財務監督機制;促進公立醫院加強醫院內部預算和成本管理;加強政府衛生投入的使用監督;加強風險防范意識和措施;健全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從而形成科學有效的外部審計監督,對于推進公立醫院的資金績效評價、強化財政監督都具有極其重要意義。
五、加強醫療風險意識管理
新《醫院財務制度》第六十二條中,專用基金的范圍,取消了“修購基金”,增加了“醫療風險基金”,并規定“醫院累計提取的醫療風險基金比例不應超過當年醫療收入的1‰-3‰”。由于醫療行為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當前醫療事故及其經濟賠償不斷加大,嚴重的醫療事故會造成當月的支出大幅增加,特別嚴重的事故及經濟賠償會影響到醫院的正常工作進行,為此,“醫療風險基金”勢在必行。而舊制度中沒有進行醫療風險防范要求,缺乏抵抗醫療風險的內容。醫療事故經濟賠償在只有在發生時,列入“其他支出”科目,未涉及抗風險問題,也有違會計的“穩健性原則”。
六、完善財務報告體系
新《醫院會計制度》第五條指出“醫院財務報告由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組成”。比舊制度增加了會計報表附注。第九條明確了會計報表附注包應所括的內容,對于一些重要的財務內容、項目,應當在會計報表附注內容中加以補充和說明。對于會計報表內容,第八條指出“會計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收入費用總表、現金流量表、財政補助收支情況表以及有關附表”。比舊制度增加了“現金流量表”、“財政補助收支情況表”。現金流量表成為會計報表重要組成部份,它的重要性在于,分析醫院醫療行為活動中現金凈流量存在及潛在的問題,確保醫院的現金流不出現問題。總體上看,新制度中財務報告體系較舊制度中財務報告體系相比,完善了醫院財務報告體系,對財務信息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于,新《醫院財務制度》和《醫院會計制度》剛出臺半年有余,我的學習和認識還是有限的,還有待于今后在工作中不斷的學習,但我堅定信,新《醫院財務制度》和《醫院會計制度》更符合當前經濟環境的變化。它的實施,必將有利于公立醫院加強成本控制、規范醫療行為、提高風險管理、完善運行機制、落實公益性核心,最終加快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進程。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是行政事業單位基于行使職能的過程中客觀存在的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而產生的,是行政事業單位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與各方面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財政改革的不斷深化,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不斷加強,逐步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管理模式。但是在現階段由于主客觀原因,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還存在著諸多方面有待進一步改進。本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了財務會計管理的改革對策。
一、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管理的現狀
1.管理層的控制意識比較薄弱,財務人員受其制而無法獨立履行職責
這主要體現在部分領導干部僅僅把財會部門當成“錢包”,多數會計人員僅僅扮演“付款員”的角色,沒有權利也沒有機會參加單位的重要決策跟業務管理活動。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在業務上受財政部門領導,在行政上受本單位領導,產生不少弊端。會計人員在行政權力的壓力和一些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往往會做出一些違反財經紀律的事。財政部門對會計人員不能進行有效的考核和監督,致使有些會計人員沒有壓力,沒有責任心。
2.在執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上過于疏忽
在執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時候,很多單位只是將其寫在紙上,并且在對很多重大事項進行決策與執行的時候,有一些隨意。實際執行過程中,部門預算的約束力不強,存在一些決策無民主、重大無標準的現象。甚至有些單位領導實行霸權主意,他們的權利要超過內部控制制度。自己不遵守內部控制制度,經常進行例外原則的使用,這就造成內部控制制度威懾力與信任度的下降。還有一些執行人員的執行力度不高,素質不高,這就使得內部控制很容易失控。
3.實體資產的賬實不符,現有資產使用效率低
國有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嚴重脫節,形成資產管理人員不了解財務賬上資產存量狀況,財務人員對資產使用情況也不甚了解,使資產處于既管又不管的狀態,致使存量不實,賬實不符,責任不清。部分單位對固定資產的存量及流量管理不嚴,普遍存在“重購建、輕管理”的現象,固定資產的使用、維護、處置、出租、出借以及調撥、報廢等方面管理不規范,資產使用效率低下,更有甚者造成了國有資產的流失。
4.會計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會計基礎工作、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單位中,不少財務會計主管不是會計專業出身,這些“門外漢”對會計工作一知半解,在理解執行各類財經法規制度時就有很大的偏差,出了問題就說自己不懂。
二、改變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管理現狀的對策
在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改革中,應對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對策:
1.正確認識財務管理的重要性
努力增強領導干部的財務意識事業領導要認真學習《國有資產管理辦法》、《會計法》等法律法規,逐步規范財務管理,要努力健全內部控制機制,提高領導者重視財務管理的意思水平,提高財務人員地位,重視財務專業人員。日常開支要力爭做到三人以上簽字有效,加強和完善對“一支筆”的監督力度,應當采取財務公開化、業務公開化,力爭增加透明度,增強官本位的免疫力。領導層應該以身作則才能更好的將有效的財務管理理念貫徹下去。
2.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建設,尤其是內部控制制度建設
建立各類綜合性的、單項的、相關性的管理制度。、這樣,可以從單位內部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約束機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嚴格按制度辦事,以堵塞漏洞,節約資金,防止經費支出中的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項資金的使用效益。 細化部門預算,提高財務管理的計劃與預測能力。現階段,應盡快推廣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科學的部門預算。部門預算改革工作剛剛起步,有一個需要不斷完善的過程,每個單位應當對預算執行的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對于適當的差異,可以適當調整預算定額標準,使部門預算符合單位的實際情況。
3.改進固定資產管理,加強項目建設資金管理等
建立資產定期盤點制度,關心資產的存量狀況,及時與財務部門對賬、資產盤盈或盤虧按管理權限上報審批或審核備案,做到賬實相符、賬賬相符。要把資產的臺帳管理納入單位日常工作監管范圍,要指定專人通過資產管理網絡系統負責資產購建、改造、調撥、捐贈、變賣處置、報廢、毀損、投資等環節的申報審核、審批手續、維護資產的安全和完整,確保單位履行職責和促進各項事業發展。對外投資和應收款項的責任人是單位的業務部門,關鍵是要落實到每一個責任人。同時財務部門要配合做好投資監管和欠款催收工作,跟蹤監管資產運行過程,防止資產收益流失。
4.提高財務人員素質,加強財務管理基礎工作
加強財會人員和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教育,不斷提高財會人員和內部審計人員的政治思想和業務素質,要組織財務管理人員深入學習會計法、經濟法、單位財務核算管理規定和相關準則、職業道德等,全面提高財會人員的綜合素質。在財務管理上,還需要加強基礎會計工作的建設。
三、結語
在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管理的改革是由于我國財政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會計制度改革等一系列的原因造成的。通過這種改革,必將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產生好的影響,推動其向著市場化、國際化的方向快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韓志民:淺談事業單位會計在改革發展中的不足與對策[期刊論文]-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0(3).
科研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是科研事業單位重要的經濟資源,是完成各項科研工作、開展業務活動的基本條件。這些固定資產分布在非生產領域的組織小,不直接產生經濟效益;它主要是為了保證科研事業單位各項丁作的順利開展,更好地創造社會公共效益;也是科研事業單位在深化科研體制改革中實現科技與經濟相結合的物質基礎。因此,必須加強科研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資產的安全和完整。
我同科研資源豐富,但科研資源利用率卻很低,特別是一些較大的科研事業單位由于改革后經費投入量的加大,出現了固定資產重復購置.浪費現象司空見慣。然而,另一些相對較小的科研事業單位。因為改革定位的原因,財政經費缺乏,沒有太多的科研經費購置固定資產,導致一些科研實驗無法繼續開展下去。據有關方面統計,我國擁有的科研儀器設備,數量比歐盟的總量還多,但大多數“閑得發慌”,有的甚至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一些發達國家科研儀器設備利用率高達170%-200%,而我國還不到25%。這種現象的原因就在于各單位、各部門的“門戶”意識強,各自為陣,封閉使用。由于不能共享,導致了重復購置行為比比皆是。一方面,我們喊著科研經費不足;另一方面,許多科研資源閑置,派不上用場。科研儀器設施的巨大浪費,已成為制約我國科技人員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障礙之一。
一、科研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資源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缺乏調配機制
科研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主要是由財政撥款購置的,使用過程中不計成本、不提折舊,不足再要,對固定資產重購置,輕管理.缺少健全的資產管理制度。科研儀器設備的購置帶有人為因素,各自為政,沒有建立公共平臺,購置時只考慮局部利益,購建條塊分割,苦樂不均,沒有考慮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率,造成科研儀器重復購置或者購置的儀器設備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二)管理不到位,缺乏統一的管理與協調機制淡薄
管理了作交叉重復,由于各單位、各部門等管理方式和要求的不同,而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又存在著交叉重復.最終造成部分原始數據丟失、固定資產建賬不全和資產流失的后果。有的固定資產雖已落實專人保管使用,但人員的調動或更換,沒有相應的調整成收回資產的機制,造成資產不知去向;實物賬和財務賬不相符,反映不及時,也不全面。雖然一些單位科研經費嚴重不足。由于沒有經濟意識,有許多閑置資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作用。
(三)管理理念與手段相對落后和陳舊
管理基礎工作不夠規范,手工操作相對落后,盤點工作繁瑣、復雜,工作強度較大,賬面價值的統計不準確,固定資產的存量和流量管理不到位,存在“重購置、輕管理”的現象,資產的使用、維護、處置等管理不規范,控制體系尚不完整,家底不清,賬賬不符、賬實不符,資產流失的現象依然存在,造成資產使用效率低下。
二、改善科研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建議
為了更好地解決在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適應管理體制的改革,健全管理機制,轉變觀念,改變傳統的固定資產管理模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全新的固定資產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從而實現對固定資產的信息、實時與多維監管。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參考。
(一)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
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由國家專控及政府采購商品應按預算的有關規定進行采購。明確資產從購置、使用、保管、清理,到處置各個環節的審批程序,確保有章可循,照章辦事,責任到位。
(二)建立購置的評審論證制度
在購置前召集相關人員進行固定資產購置計劃的科學論證,減小重復購置和低效購置,改變布局與結構不合理的狀況,使科研儀器設備投資優化布局合理,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
(三)建立使用的登記和評價制度
儀器設備使用必須進行嚴格的登記制度,同時為了較全面地掌控設備使用情況,定期進行儀器設備調查。應設置單臺大型儀器設備調查表,表中內容既要有實質內容,又要盡量準確量化。在調查表格中,除了設備的基本信息外,還應設計若干條欄目,包括:本年度累計開機時數,本年度累計完好天數或大修天數,設備用置率,設備使用率,影響使用串的原因,自啟用以來完成的事業任務(含收入)和科研課題、成果論文等。通過統計調查,驗證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
(四)建立科研基礎條件公共平臺
建立、健全科研設備資源共享的運行機制,出臺有關科研設備資源共享的相關規定等,形成科研資源共享的社會氛圍。通過科研基礎條件公共平臺,對各類科研設備資源進行系統地整合、開發和利用,有利于減少科研設備資源布局分散和重復建設,集中科研設備資源優勢,為攻克科研難題創造條件,降低科研成本。
(五)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管理固定資產
建立固定資產條碼信息化管理,實現固定資產的統一管理,相關部門可實時掌握固定資產的記錄,并打印條碼。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管理固定資產工作的需要和現有條件,調整、配備所需的服務器、計算機、條碼識讀器等專用設備,保證管理系統運行的正常運轉。有利于減輕煩瑣復雜的工作強度,減少不必要的誤差,提高固定資產管理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崔曉梅,劉延剛,宿剛愛,劉德友,劉麗娟.淺論當前農業科研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寧夏農林科技.2012(07)
論文摘要:小企業的蓬勃 發展 對于整個國民經濟都是有利的因素,但是小企業伴隨著起靈活性的同時是其自身會計管理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因此加強對小企業的會計核算成為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小企業流動性強,財會人員不固定,兼職財會人員多,更有甚者一人兼任幾家或十幾家企業的會計,會計基礎核算不規范,明細核算不健全,執行業主意志的多,執行本行業會計制度的少,時常發生偷、逃、騙稅行為,嚴重破壞了公平競爭的經濟秩序,導致了國家稅收的大量流失。追究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國小企業的會計核算不夠規范。從2005年的1月1日起,《小企業會計制度》開始實施,這就為我國的小企業會計核算行為提供了有力的依據。因此,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機會,解決小企業會計核算規范問題,減少乃至杜絕小企業虛假會計信息的披露。
1.小企業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
1.1會計科目使用不規范。如今,在小企業的會計隊伍中,無證上崗無人過問,有的雖有會計證,但業務技能不高。如在提交稅金的會計核算上,將城建稅、 教育 費附加和綜合基金混為一談,一起列入“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科目內,提取時借記“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貸記“應交稅金”;交納時借記“應交稅金”;貸記“銀行存款”。結果,將這筆會計業務應分別在“應交稅金—城建稅”“其他應交款”、“營業外支出”核算的內容,都在“應交稅金”中核算。
1.2亂提折舊。小企業的固定資產,有的只有幾萬元,有的超過百萬元,企業與企業之間提取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也不一樣。固定資產在短期提完折舊后,賬面上的固定資產原值就等于了“累計折舊”的余額。對此,有的會計認為,這兩個賬戶的余額相同,在資產負債表上,其固定資產部分的列示己沒有意義,即“固定資產原值”減“累計折舊”,固定資產凈值為零。將固定資產原值和累計折舊的余額填上去或不填上去,固定資產凈值都為零,為了省事,會計人品干脆在資產負債表的固定資產部分,什么也不填,既不影響此表的平衡,又能節約編表時間,可謂一舉兩得。更有甚者,在下年度換新賬時,總賬上的“固定資產和“累計折舊”也被取消。實際上,固定資產折舊雖已提完,或已提足,但企業實物形態的固定資產仍然存在,有的依然能正常使用多年,而將總賬和資產負債表上的“固定資產”、“累計折舊”抹去,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
1.3費用開支無標準。小企業,一般是老板當家,在費用開支上,一切由老板說了算,哪些費用能開支,哪些不能開支,乃至用多用少,會計人員在核算上不好監督,也無法監督,老板們也理直氣壯,反正是花的我自己的錢,會計管不了。企業內部如此,企業與企業間也是這樣,沒有統一的費用開支標準,最明顯的表現在企業的出差費、業務費和廣告費上。
1.4利潤不分配。只要我們看一看小 企業 的 會計 報表,便能知道大多數小企業實現的利潤,年復一年的在“未分配利潤”賬戶內,而“資本公積”、“盈余公積”之類的會計科目,其余額永遠為零。我們說除了虧損企業,凡是有利潤的企業,在交納企業所得稅之后,會計人員都應當按照制度規定,將企業的稅后利潤進行合理、規范的分配,不但能反映企業會計核算的真實情況,而且也是會計核算完整性的需要,更是一項非做不可的工作。
2.規范小企業會計核算途徑
2.1建立小企業會計核算模式。依據《小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可以建立其相應的會計核算模式。只有建立簡潔明了、可操作性強的小企業會計核算模式后,小企業的會計人員才有可能按要求、門類記賬;按會計制度中設置好的會計科目對業務進行分類、整理,才能提高小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錄,防止偷稅漏稅行為的發生。另外,會計核算模式建立后還能夠健全小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內部監督。
2.2整頓小企業會計核算和財會人員。首先,從賬簿、憑證管理入手,嚴格規范小企業的會計核算。《小企業會計制度》、《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和《村集體 經濟 合作組織會計制度》的及有關會計核算辦法的出臺,從而使我國會計核算制度體系更加健全。
2.3促進小企業會計人員索質的提高。提高小企業會計人員的索質,主要應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要強化小企業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 教育 。其次,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培訓,認真學習《小企業會計制度》,促進會計人員專業技能的提高。
其具體操作主要有:一是各地財政部門要配合小企業業務主管部門和工商聯等有關部門制定有效措施,積極組織“小企業會計制度)培訓工作,將小企業會計人員的培訓納入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二是從小企業自身做起,完善用人機制,敢于推陳出新、摒棄陋習,積極為年輕的、業務素質高的會計人員創造有利條件;三是對高素質會計人才的待遇應予傾斜,吸引會計本科生、研究生到中小企業去工作,逐步改善其會計人員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