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8 12:49:4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社團聯合會日常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直以來,劉達邦先生不斷精心培育內心深處誠信這棵“幼苗”,在他的辛勤澆灌下,已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正因為他的誠信處世、誠信待人,企業發展才會蒸蒸日上,社團建設亦煥然一新。
經商之道:責任與誠信
劉達邦先生祖籍廣東佛山,6歲時跟隨父母來到香港。“我8歲的時候,父母就創辦了家庭式的作坊從事噴涂工作,在燈具、收音機外殼或者一些塑膠和金屬材料上進行噴涂。當時父母還請了一個工人在家里經營,那時家里一個房間做噴涂用,一個做住宅用。”劉達邦先生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我經常幫助父母做一些零活,那時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早上八點半上學,而星期六、星期天還得在家上班,一般八點就開始工作。”在父母的努力下,這個家庭式的噴涂作坊生意很興隆。1974年,劉達邦先生去英國讀書,其弟前往加拿大讀書,這筆不菲的費用均是父母經營噴涂時節儉下來的。大學畢業后,劉達邦先生去了美國,在美國工作一年后回到香港,大學期間主修計算機的他在電子廠工作了兩年。后來由于父母要移民加拿大,非常希望他能繼承父輩的事業。“當時我看到父母經營的公司還是有一定的能力,畢竟是通過噴涂掙的錢將我們三兄弟送到國外讀書。我就想,那就幫三四年吧,等父母拿到加拿大的護照后,我再做自己的事。”沒想到,這一幫就是近三十年,而且公司在劉達邦先生的帶領下,不僅穩健地成長著,更開拓出了新的發展藍圖與方向,或許,正是源于父輩的囑托、家庭的責任,帶著這種責任感,他將公司逐步的發展壯大。
“我是1983年10月1日進公司上班的。”劉達邦先生清晰地記得第一天上班的日期,“接手父母的公司時,員工僅16人,主要經營小五金、電腦外殼、工業模具等產品的噴涂。經過兩年的發展,發覺地方不夠用了,就在青衣買了兩個小廠房,這樣就多了一個生產點,我每天在這兩個生產點奔波。現在公司在東莞有一個4萬平米的工廠,員工達300多人,主要經營建材噴涂。”在劉達邦先生的努力下,打破了家庭式作坊的局限,發展成如今在東莞擁有獨立的工廠。談及為何將生產線遷移東莞時,劉達邦先生笑著說:“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當時公司的一些客戶遷移內地,如果我們不及時在內地開設工廠,與他們進行生意往來不是很便利;二是當時在香港招工很困難,基本都是50多歲的,年輕人很難招到;三是香港廠房價格很貴,極不好找。我從1987年就開始在深圳附近找廠房,當時協議都簽了,在沒搬過去的時候,發覺房主不可靠。其實當時我不想把工廠搬到東莞,因為相對于深圳,東莞離香港距離要遠一點,而且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下,去內地投資是極具風險性與不穩定性的,然而,真正讓我決定在東莞開辦工廠,則源于一位相熟的經營相框生意的越南華僑,1987年的時候,我對他說,想將生產線遷移內地,他說他害怕工廠倒閉,風險太大,絕對不會遷。一年之后,再次偶遇他時,他說他已經將工廠遷到深圳,準備再遷往東莞。我去他的工廠參觀后發覺很不錯,就下定決定將工廠遷移東莞。”
一開始,劉達邦先生將一些設備運往東莞,最初他只是保守地投資,一年之后才正式投資經營。剛遷移東莞時,“很艱辛,我當時也沒想太多,腦中的概念就是不要做敗家子就行。”功夫不負有心人,艱辛的創業終于迎來豐厚的回報,如今劉達邦先生經營的香港金邊實業有限公司產值飛速發展。“當時只想能正常運作,沒想到現在有這么大的發展。”謙虛的話語中彰顯出劉達邦先生一顆誠信經營、不折不撓的心。
“我覺得可以做的一定會去做,絕不會將不能生產的產品說成可以生產。在生意往來中,我力求言而有信。當然關乎細節的事也要仔細,比如說我簽署一份合同,每個條款我都會仔細閱讀。”劉達邦先生如此說自己經營公司的一些理念。謙虛、謹慎、誠信、不言敗,正是因為他所具備的這些精神、這些品質,公司才會不斷發展壯大。
接手父輩的企業,憑著心中的那份責任與信念,他經營了近三十年。在經營中,他在與客戶生意往來中注重誠信,不夸大自身能力,他的經商之路,是以責任與誠信為鋪路石的,相信在誠信的指引下,公司的發展會更上一層樓。
參與社團:誠信與創新
劉達邦先生是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主席,談及如何擔任此職時還有一個小插曲。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是畬繼標先生14年前創辦的。“我和畬繼標先生是朋友,但是之前并未參與到這個社團組織中。畬繼標先生是創會會長,做會長已達10年,而主席一職是兩年一屆,當時畬繼標先生說找不到合適的主席人選,擔心會務的未來發展,就想邀請我過去擔任主席,雖然他多番邀請,但是由于我之前并未參與到這個社團,對之知之不多,恐難擔大任,但在他的再三盛情邀請下,我開始接觸到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并在不經意間,對它產生了濃厚的感情與使命感,到如今,已連續兩屆擔任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主席。”
要么不做,要做即做到最好。在劉達邦先生的努力下,會務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比如召開會議時,會員們都很自覺地關閉手機、提問題時主動舉手,紀律嚴格、管理有序,會員的人數也逐日遞增,目前已發展至800多人。在努力管理會務的同時,劉達邦先生將自己公司所在的物業騰出兩間供中小企業聯合會日常辦公、洽談之用。擔任主席三年多來,他組織中小企業聯合會參加很多政府、社團活動,極大地提高了中小企業聯合會的聲譽與影響力。可以說中小企業聯合會在他的主持下,逐漸呈現欣欣向榮、推陳出新之勢。
劉達邦先生參與社團的情形與經商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接手父輩的企業,開始他只想著經營三五載,然而一做就是近三十年。參與社團時,他應朋友之邀,繼而積極參與社團活動中,注重改革、尋求創新的他通過自己的努力逐漸使社團發展得有聲有色。雖說參與社團是偶然的,但是一旦上任即努力革新、令社團面貌煥然一新,體現了他為人處世責任與誠信的一面。“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而且要做好。”――這就是劉達邦先生的性格。正因為他誠信為人、創新發展,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的董事由最初的三十幾人發展到現在的八十多人,且創新性地為會員爭取福利,對兩地政府表達企業經營情況及訴求,出版會內通訊,加強會員之間溝通、與海外及本地機構交流不斷加強,會內呈現一片生機勃勃之勢。
后 記
劉達邦先生早就投入到回饋社會的行列,他于1984年加入快活谷獅子會,1989年擔任會長。“接手公司半年后,就加入了獅子會。”劉達邦先生開心地說。長期以來,他帶領廣大獅友廣泛發揚了無私奉獻、慈善為懷、博愛仁政的獅子精神,積極投身到白內障人群的關懷與照顧中。
早在1994年,劉達邦先生就赴北京開展服務計劃。香港盲人輔導會12年前在深水興建新樓時,他也積極投身到義務捐贈的行列。其實香港盲人輔導會是半官方機構,大部分經費由政府和馬會承擔,但是劉達邦先生想著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為更多的盲人帶來福音,所以義務地加入了捐款的行列。
“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長期以來,劉達邦先生待人以誠的同時,也享受著誠信帶來的幸福。誠信待人、真誠做事,劉達邦先生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這八個字的涵義,他早已把“誠信乃為人之本”這句話鐫刻在心中。
貫徹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制度,執行社聯有關的財務制度和財經紀律,正確處理社聯與各社團的關系,為社聯和各社團活動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宗旨
“服務社團,量入為出,合理使用,廉潔奉公”
三、財務部基本任務
1、做好各項財務收支計劃,核算,預支,分析和審核及報賬工作,建 立基本的財務管理會計核算,及時,準確,全面,真實地反映社聯內部及屬下各社團的財務狀況和活動財務狀況。
2、合理地使用資金,促進增收節支,監督執行社聯章程、財務制度,加強財務管理,促進社聯及屬下所有社團各項資產的有效利用,努力提高經濟效益,對社團經濟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監督。
四、財務職責
制定年度財務預決算交主席團審議,負責聯合會日常財務的收支,檢查社團日常收支狀況;籌集、創設、管理社團獎勵基金;對外辦理社會贊助手續。
五、主要工作內容:
1、招新
一、招新目的:
為了保證我系社聯 有新鮮的血液的注入,有足夠高素質的后備力量,能更有效地開展學生的各項工作,培養和壯大學生會干部隊伍,保證學生會工作的連續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是響應國家提出的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能力。鼓勵大學生除了在學校學習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外,還應多投入學校的各種活動中,積極的鍛煉自己,使自己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以及培養自己的服務精神,服務學院、服務同學。
二、招新時間及地點:待定
三、招新人數:待定
四、招新對象:XX屆我系學生
五、招新要求:
1、承認學生會章程,自覺遵守學生會各項規章制度。
2、思想品德好,工作積極主動,耐心細心,責任心強,肯吃苦耐勞。
3、有一定的自我鍛煉,自我管理意識,有組織能力,學習績良好。
4、具有團隊合作精神,能夠積極主動向組織靠攏。
六、招新形式:
1、在招新時間內,申請人將個人簡歷交到指定地點進行報名。首先進行初試,初步篩選之后,表現優良者進入復試。之后合格后經部長批準進入部門工作。
2、協調好各社團財務工作。
3、做好各社團的預支申請,審核,報賬等工作 。
4、財務審核:對會員投訴較多或有財務不清的社團進行財務抽查,并做登記,情節輕者自行處理,情節重者報主席團和校團委請求處理。
5、定期針對各社團上交的財務報表進行做賬。每個學期期末進行財務總清算。
跳蚤市場
一、承辦部門:
財務部
二、活動時間:
待定
三、活動地點:
一號及二號教學樓中間
四、參加對象:
全院學生
五、活動概要:
“跳蚤市場”活動,主旨聯絡培養同學們之間的感情,進一步豐富大學生的生活。更主要的是,讓大家親身體驗到“跳蚤市場”的熱鬧氛圍,親自參與,給大家機會展示自己的“寶貝”,彼此之間可以互相交換,也可以廉價出售給其他人;對于大二特別是大三的同學,她們不需要但還有實用價值的物品均可以借此機會在校園內實現資源再利用,例如小柜子、書籍、杯子、飾品等等。對于攤主的所有品,我們鼓勵物品多樣化,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
六、活動流程:
1、前期宣傳工作
作為首次在校開展的“跳蚤市場”,同學們難免生疏。為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前期的宣傳工作不可馬虎。
除了必要的海報張貼,在活動前兩周可以深入宿舍,在各宿舍樓下宣傳板上張貼小型的宣傳單,上面注有詳細的活動內容、要求以及報名方法;在活動前一周,聯系校廣播站,作為活動準備的最后;
2、活動開展
在活動前一周開始聯系和篩選報名者,各級負責人為活動當天細節點做好安排。
(1)、進行明細分工,交代活動內容方便配合。
(2)、 前期各方材料及時匯總,分析。做好后續工作的數據。
(3)、軟硬件的準備,儲放地點安排。做好登記工作。
(4)、現場秩序維護,保障活動安全有序進行。
(5)、后期清理現場。
六、財務部成員工作任務
1、熟悉各社團財務工作和財務負責人.。
2、積極主動配合各部門工作,服從上級調配。
3、服從社團聯合會管理條例,有明確的紀律觀念,例會、簽到必須到場。
二、工作宗旨
“服務社團,量入為出,合理使用,廉潔奉公”
三、財務部基本任務
1、做好各項財務收支計劃,核算,預支,分析和審核及報賬工作,建 立基本的財務管理會計核算,及時,準確,全面,真實地反映社聯內部及屬下各社團的財務狀況和活動財務狀況。
2、合理地使用資金,促進增收節支,監督執行社聯章程、財務制度,加強財務管理,促進社聯及屬下所有社團各項資產的有效利用,努力提高經濟效益,對社團經濟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監督。
四、財務職責
制定年度財務預決算交主席團審議,負責聯合會日常財務的收支,檢查社團日常收支狀況;籌集、創設、管理社團獎勵基金;對外辦理社會贊助手續。
五、主要工作內容:
招新
一、招新目的:
為了保證我系社聯 有新鮮的血液的注入,有足夠高素質的后備力量,能更有效地開展學生的各項工作,培養和壯大學生會干部隊伍,保證學生會工作的連續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是響應國家提出的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能力。鼓勵大學生除了在學校學習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外,還應多投入學校的各種活動中,積極的鍛煉自己,使自己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以及培養自己的服務精神,服務學院、服務同學。
二、招新時間及地點:待定
三、招新人數:待定
四、招新對象:10屆我系學生
五、招新要求:
1、承認學生會章程,自覺遵守學生會各項規章制度。
2、思想品德好,工作積極主動,耐心細心,責任心強,肯吃苦耐勞。
3、有一定的自我鍛煉,自我管理意識,有組織能力,學習績良好。
4、具有團隊合作精神,能夠積極主動向組織靠攏。
六、招新形式:
1、在招新時間內,申請人將個人簡歷交到指定地點進行報名。首先進行初試,初步篩選之后,表現優良者進入復試。之后合格后經部長批準進入部門工作。
2、協調好各社團財務工作。
一、高校學生社團活動及其意義
學生社團是由具有.共同志趣的同學自愿組織的相對獨立地開展活動的群眾團體,是學生自我塑造、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有效形式,是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高校學生社團活動非常興盛,其規模、數量、質量都遠遠超過以往。實踐證明,高校在深化教學改革、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積極引導大力開展學生社團活動,對于培養跨世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學生社團活動是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和補充。它能使學生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激發思想、熏陶品格、發展個性,鞏固、深化、擴展課堂所學內容,而且特別注重知識的轉化、運用和創新。學生社團活動可以彌補課堂教學在內容和形式上的種種不足,更注重實踐與能力。它比課堂教學更貼近學生,更豐富更靈活,更能適應學生的不同需要,對于培養厚基礎、寬口徑、有專長、能創造的人才具有獨到功能。
其次,學生社團活動是學生自我教育和同學間互相教育的良好形式。這種形式,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培育其自主精神、獨立品格,使其在活動中不斷地認識自己、把握自己、發展自己,從而得到全面的考驗和鍛煉,得到深刻的啟迪和教育。孔子云:“三人行必有吾師”,把許多青年人集中到一起,這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學生社團活動充分挖掘了潛藏在學生中的教育資源,促進了同學之間的比學趕幫,取長補短,互相激勵,共同提高。
第三、社團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豐富多彩的學生社團活動,給高校文化建設帶來了生機和活力,是高校校園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向多渠道、深層次、高質量的方向發展,形成高校民主的思想環境、濃郁的學術氛圍、健康的文化氣息、蓬勃的創造精神。從而發展成一種看不見、摸不著但又充塞其中、四處洋溢的校園文化活力,影響其每一個成員,并輻射向周圍社會區域。
第四、學生社團活動進一步促進了學生的“社會化”進程。學生社團本身就是一個小社會,同學們在學生社團內部,感情志趣相投,個體的心理歸宿感得到了滿足,同時也鍛煉了處理各種人際關系的能力,更好地學會了處理較為復雜的社會日常事務。社團活動也為同學們進一步認識社會、服務社會、塑造社會形象鋪設了一座橋梁。許多同學都是通過參加學生社團的活動增進廠對社會的了解,一步步走向社會,并對社會有所奉獻的。同時學生社團增進了公眾對每一所學校、當代大學生的理解和認識,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有的還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總之,學生社團活動作用巨大。特別是在高校中,更要大力引導、扶持、促進其健康發展,把它當做深化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造性人才的著力點和突破口。
二、目前高校學生社團工作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高等教育的恢復和發展,高校社團活動也由星星之火發展成為今天的燎原之勢。我們在學生社團工作方面也積累了不少有益的經驗,取得了許多可喜成績。但不可忽視的是,就目前一些高校特別是普通地方性的院校來講,還存在一些有待進一步認識和解決的問題,這主要包括學生社團內部運用和外部管理兩個方面。
首先,從學生社團內部來講,還存在這樣一些現象:
1、“科技缺席”現象。表現在學生社團大多集中在文化、藝術、體育等方面,而科技類的學生社團則屬“鳳毛麟角”。
2、“休閑娛樂”化傾向。這主要是指一些學校的學生社團,政治思想、學術文化類的少,而如圍棋、集郵、跳舞等學生社團又發展得過多過濫。“硬”的太少,“軟”的過多。
3、“花架子”作風。一些學生社團圖外在形式,重表面熱鬧,而無實質活動,掛虛名,搞假、大、空。
4、“虎頭蛇尾”病。不少學生社團開局好,但在發展一段后卻難以為繼,中途夭折。
5、“時冷時熱”癥。一些學生社團不是堅持發展,而是有興致了搞一搞,不耐煩了扔一邊。轟轟烈烈搞了幾天,接著便任它冷冷清清去了。
6、管理失范。有的社團好大喜功,強拉硬扯,盲目發展會員,以人多勢眾自喜。有的社團又搞關門主義,不吸收新鮮血液,“十幾個人來七八條槍”,搞封閉的小團體。還有的學生社團由為首的幾個人說了算,缺乏民主空氣,獨斷僵化。
7、社團各自為陣,缺乏彼此之間的聯系與交流。
其次,就外部管理而言,也存在著一些需要我們重視的問題:
1、一些學校對學生社團不夠重視,不予引導、鼓勵、指導、規范,而任其自生自滅。
2、對學生社團的管理體制存在著一些關系沒有理順的現象。各部門協調、配合不夠,或者政出多門,使學生團體無所適從;或者獨木難支,因任務太重、缺乏合力而力不從心。有時甚至互相扯皮,互相拆臺。
3、對社團活動的支持、幫助不夠。學生社團需要一定的活動場所,一定的辦公設施,一定的資金,卻得不到落實解決。
4、學生社團指導教師的工作得不到應有的承認。指導學生社團是高校教師的一項職責,是其教學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許多教師也為此付出了大量的勞動,為學生社團的創辦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可是對于教師這一方面的勞動,學校往往不予重視,不計工作量,不付適當報酬,不作為工作考核、評模、升職的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對這項工作的積極性。
5、缺乏對學生社團工作的評價。學生社團活動是高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于這項工作我們應該樹立明確的導向,建立科學的標準,定期進行檢查評估、表彰獎勵等活動,使學生社團工作得到應有評價,納人整個學校管理系統,形成良性管理機制。可是目前不少學校對此重視不夠,往往采取任其自然的態度。
6、為學生社團提供服務不夠。學生社團雖然是群眾性團體,但它的成熟卻需要許多外在條件,需要學校各方面的有力支持,特別是在與社會聯系方面,更需要學校為之牽線搭橋。學校應該充分發揮其多方面的優勢,為學生社團服務。但從服務意識到服務措施方面,許多學校的情形并不理想。
總之,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學生社團的發展壯大。
三、改革探索,進一步做好學生社團工作。
學生社團工作,需要我們有充分的認識,更需要我們做巨大的努力。在新形勢下,我們應當針對學生社團工作存在的問題,采取及時有效的辦法,準確把握學生社團發展的規律,努力探索學生社團建設的新路子。
就學生社團內部工作而言,筆者認為首先應該強化五種意識:
l、強化社團的主體意識。在新形勢下大學校園社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要想大力發展就需要學校支持,部門配合,社員努力。但更重要的是社團成員自己要有主體意識,即自我成才意識和奉獻意識。唯有這種主體意識才能使自己有創新、發展,而不是流于平淡或只是湊熱鬧。
2、強化社團的發展意識。每一個學生社團,都應當既重眼前,又重長遠,解決好保持社團連續性問題。要既重創辦,更圖發展。特別是要做好社團負責人的換屆,新社員的發展與新老社員的傳、幫、帶工作。
3、強化社團的精品意識。社團活動要有很好的準備,干一件,成一件,好一件,力爭“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效果。要有開拓創新精神,找方子,出點子,尋求適合于自己的好路子。
4、加強社團的科技意識。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特別是面對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新形勢,大學校園社團活動要加大科技含量,加快科研速度。只有面向經濟建設的主戰場,著眼于為企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需求服務,社團活動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從學校社團工作來講,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是社團培育與發展的客觀需要。
l、建立學生社團統一領導、指導的組織機制,理順各方面的關系,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真正確立學生社團工作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一部分的觀念,并將其落實到各個教學單位和教學人員的實際工作當中。
3、成立社團聯合會,制定章程,設立常務機構,各個社團由聯合會統一協調、管理。嚴格選拔社團負責人,并進行培訓,保證社團負責人的較高素質。
4、學校提供社團活動固定場所,這是社團活動的首要的、最基本的條件。
5、除學校給予一定數量的活動經費外,各社團要廣開門路,籌措活動經費。不僅可以在校園內舉辦有償服務,還可以向社會爭取贊助,或提供有償服務。特別是要下大力氣抓好能夠轉化為生產力的科技項目。
6、學校應把為學生社團服務當作自身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利用學校各個方面的條件,全方位為學生社團的成長服務,促進其良性發展。學校各部門都應有為學生社團服務的意識,并制定切實措施。
首先,組織制度建設方面:在第四屆學生會工作的基礎上,有選擇地繼承,有原則地創新;在自身建設上,嚴明紀律,拓寬機制,明確職能,細化分工;制定了學生會日常工作指南;創建了信息傳遞部、創新創業部等拓展工作的新部門,進一步完善了評議部、社會實踐部等年輕部門;在選干機制上,深層次明確了各部門的學生干事培養流程及推選競選流程,本屆學生會對于新任各部門骨干的選拔增設主席團面試、學生干部競聘環節,來進一步考察學生干部的語言表達,力求提高學生會干部總體素質,為下一屆學生會輸送優秀人才。此外,在學校領導的倡導和學生干部的工作反饋下,制定出學生會改革建設辦法,比如:成立九江學院學生會常務委員會,促進校院兩級學生會組織間的溝通等等。
其次,校園文化活動方面:在繼續往屆的美食文化節,學生會籃球聯賽,“校園杯”足球賽,女子籃球賽,書畫藝術創作大賽,“校園杯”辯論賽,二手交易大會,學雷鋒活動系列等傳統活動及“喜盈新年”等多次聯誼舞會外,還創新地由各部門策劃、協調,共同舉辦了首屆“書院文化與九江學院人文精神”大學生演講比賽,“青春在改革開放中閃光”演講比賽,九江學院“學風與成才”演講比賽,首屆“校園杯”女子足球賽,首屆“四院友誼杯”足球賽,首屆環校園定向越野長跑賽。配合學校校風建設年,我們還聯合二級分會及潯東校區共同舉辦了“改陋習,樹新風,爭做文明大學生”巡回圖片攝影展和“十無校園”萬人簽名系列活動,以促進在校學生規范日常行為,培養良好的文明修養,提高綜合素質;為促進校園民主化建設和大學生健康成長,學生會首創學生論壇,即“蝶湖論壇”,以協助學校為同學們的成長成才、就業創業搭建平臺。此外,以老帶新初步策劃了九江學院首屆大學生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及新老學生干部經驗交流會等。
再次,與其他學生組織的聯系與交流方面:根據本屆學生干部上任之初面臨的實際情況,定期召開校院主席聯席會,結合在“江西省學聯第七屆委員會第八次主席團(擴大)會議”期間與省內各高校學生會骨干探討、交流的心得經驗,加強了學生會內部各個部門的了解與協作,進一步緊密了與二級分會以及潯東、廬峰校區的交流。參照《九江學院學生會各部門工作考評辦法》、《“優秀學生分會”評比制度等文件,嘗試采取抽調二級分會干部代表匯報工作等辦法進一步量化考評,在整體工作都比較突出的情況下,優中選優,評選出“九江學院優秀學生分會”八個,“九江學院學生會優秀部門”三個,特色部門三個,優秀部長五名,先進個人四十余名。并且,本屆還加強了與社團聯合會,校報記者團等學生組織的交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時光荏苒,轉眼間,我們校學生會全體同仁,走過了本屆學生會的任職生涯,如今又到了向領導、老師和同學們做述職報告的時候。此時,在我述職卸任之際,即有愉悅,又非常不舍。愉悅的是,可以騰出時間作畢業前的功課;不舍的是,我們還有沒來得及完善的工作。
我記得2019年12月29日,第五屆學生會,在致全校同學的一封信中,表達了我們新一屆學生干部為全校同學服務的滿腔熱忱!在學校領導的關懷和校團委的指導下,在二級學院學生干部和身邊同學的支持中,我們集思廣益;在承前啟后的工作中,我們與時俱進,進一步完善在校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自我服務”,主動參與、配合學校的發展建設,不斷完善學生會自身建設,在創新中拓展校園文化活動,在磨練中走向成熟;對于曾經承諾的工作目標,我們無愧于心。
下面我來整體回顧一下本屆學生會的工作情況:
首先,組織制度建設方面:在第四屆學生會工作的基礎上,有選擇地繼承,有原則地創新;在自身建設上,嚴明紀律,拓寬機制,明確職能,細化分工;制定了學生會日常工作指南;創建了信息傳遞部、創新創業部等拓展工作的新部門,進一步完善了評議部、社會實踐部等年輕部門;在選干機制上,深層次明確了各部門的學生干事培養流程及推選競選流程,本屆學生會對于新任各部門骨干的選拔增設主席團面試、學生干部競聘環節,來進一步考察學生干部的語言表達,力求提高學生會干部總體素質,為下一屆學生會輸送優秀人才。此外,在學校領導的倡導和學生干部的工作反饋下,制定出學生會改革建設辦法,比如:成立九江學院學生會常務委員會,促進校院兩級學生會組織間的溝通協作等等。
其次,校園文化活動方面:在繼續往屆的美食文化節,學生會籃球聯賽,“校園杯”足球賽,女子籃球賽,書畫藝術創作大賽,“校園杯”辯論賽,二手交易大會,學雷鋒活動系列等傳統活動及“喜盈新年”等多次聯誼舞會外,還創新地由各部門策劃、協調,共同舉辦了首屆“書院文化與九江學院人文精神”大學生演講比賽,“青春在改革開放中閃光”演講比賽,九江學院“學風與成才”演講比賽,首屆“校園杯”女子足球賽,首屆“四院友誼杯”足球賽,首屆環校園定向越野長跑賽。配合學校校風建設年,我們還聯合二級分會及潯東校區共同舉辦了“改陋習,樹新風,爭做文明大學生”巡回圖片攝影展和“十無校園”萬人簽名系列活動,以促進在校學生規范日常行為,培養良好的文明修養,提高綜合素質;為促進校園民主化建設和大學生健康成長,學生會首創學生論壇,即“蝶湖論壇”,以協助學校為同學們的成長成才、就業創業搭建平臺。此外,以老帶新初步策劃了九江學院首屆大學生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及新老學生干部經驗交流會等等。
再次,與其他學生組織的聯系與交流方面:根據本屆學生干部上任之初面臨的實際情況,定期召開校院主席聯席會,結合在“江西省學聯第七屆委員會第八次主席團(擴大)會議”期間與省內各高校學生會骨干探討、交流的心得經驗,加強了學生會內部各個部門的了解與協作,進一步緊密了與二級分會以及潯東、廬峰校區的交流。參照《九江學院學生會各部門工作考評辦法》、《“優秀學生分會”評比制度》、《學生活動中心日常管理辦法及值班制度》等文件,嘗試采取抽調二級分會干部代表匯報工作等辦法進一步量化考評,在整體工作都比較突出的情況下,優中選優,評選出2019年“九江學院優秀學生分會”八個,“九江學院學生會優秀部門”三個,特色部門三個,優秀部長五名,先進個人四十余名。并且,本屆還加強了與社團聯合會,校報記者團等學生組織的交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綜上所述,在這一年任期里,我體會到更多的是,學生會干部可貴的奉獻精神和責任意識。我們有過歡笑,有過失落,在付出與回報里不斷成長,我們也發現學生會的工作并不總如想象中那樣完美,但我們始終自信,因為我們有理想,有信念。有一點毋庸置疑,那就是,九江學院學生會是先進的學生組織,是充滿希望、奮斗不息的年輕團隊。如果說因為走進學生會,我們成長了,改變了,那么在學生會這個充滿活力、開拓進取的組織中,不論在過去還是未來,有一份不變永遠挺立在我們心里,實現在每一份行動里,那就是“厚德、篤行”。 一直以來,校學生會陪伴著全校同學成長,我們的接力棒在一屆一屆的傳遞,工作中的不足會在接力中得到改進和完善。
作為第五屆校學生會主席,我目睹了學生會全體同仁與我同甘共苦的一幕幕,在此,我感謝全體學生干部對本屆學生會工作的支持,謝謝你們!
最后,希望新一屆學生會繼續堅定理想與信念,再接再厲,將學生會打造成團結一心、和諧進步的學習型團隊,牢記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的宗旨,營造“競知向學”的校園文化氛圍,為把九江學院學生會建設成為黨團組織信賴、青年學生滿意的優秀學生組織而不懈努力!
我的述職匯報就到這里!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863(2013)11-0084-05
一、城市化背景下的“陌生人社會”及其挑戰
中國正在經歷城市化高速發展的階段。今后20年,我國的城市化率將以年均超過1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逐步進入高度城市化的社會。在城市化的壓力下,城市社會的結構日益分層和碎化,形成了非同質性群體快速集聚、資訊高度發達、生活節奏急速加快的高密度、高流動性的城市空間。隨之而來的是城市中不同群體利益訴求上的差異和矛盾表現的多樣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的深入,中國社會已不可避免地從傳統的“熟人社會”轉變為現代的“陌生人社會”。城市社會中長期 “單位”行政化的體制下形成的固定化身份體系逐漸解體并向社會化身份體系轉變,市民開始擺脫統一行政關系的束縛。作為權力個體,人們擁有越來越多的自主性。[1] 正如滕尼斯指出的:“無論是對于富人也好,還是對這些下層群眾也好,大城市純粹由自由的個人組成。”這些自由的個人在“不斷地相互接觸,相互交換和共同發揮作用,然而在他們之間卻沒有產生共同體和共同體意志”。[2]
在這樣一個嶄新的社會體系中,人員流動頻繁,社會分工強化,社會分化加劇。信息社會快速發展所形成的間接交往網絡以及隨著現代化交通發展而被放大的時空范圍使得以地緣、血緣、親緣為紐帶的熟人社會逐漸被打破。社會內在結構通過凝集大量陌生人產生,個人的自組織性空前提升,社會行動的價值取向不再是集體目標而是個人利益。“國家-社群-個人”的三方關系面臨重構,國家與個人之間的矛盾緩沖帶逐漸消失,社會的融合作用越來越重要。[3]
我國的城市社會在向“陌生人社會”轉型過程中由于社會階層與群體的分化、社會結構的失衡以及社會風險的擴大,需要通過協調和整合不同群體利益訴求、合理配置社會資源和構建公平的社會共同體以形成新的社會秩序,這就對城市化高速發展下的社會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首先,“陌生人社會”需要重塑社會信任。信任通常被分成人際信任和制度信任。盧曼認為前者是產生于自然人之間的情感關系紐帶,而后者發生于更抽象的關系之中,主要依賴于法律、政治、經濟等相關制度環境。[4]人際信任是人際交往中雙方對對方能夠履行他所被托付之義務及責任的一種保障感。[5]但是,“陌生人還沒有理由去信任,也沒有理由被信任,由于他們共有的行為虛無假設,他們互不了解,因此在彼此遇見時是小心翼翼、互不信任的態度”。[6]重塑社會信任是“陌生人社會”的重要問題。
其次,“陌生人社會”亟需建立公正的法制與規范。 “陌生人社會”形成的直接后果是道德與權威的碎片化,道德控制社會的能力顯著減弱,統一價值的瓦解使得社會面臨秩序危機。當權威逐漸削弱時,契約或法律就成為社會共同的信仰。高度城市化的社會需要建立一種新型的人際關系,以增強人們的責任意識和責任行為。人們在明確的法律和契約下互利合作,權責明確,交往成本降低,效率更高,同時能有效地整合目標和利益訴求,克服利益沖突,保證社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實現。
同時,“陌生人社會”需要重塑健全的價值體系。齊爾格特·鮑曼認為,“陌生人社會”真正缺少的就是維系“道德共同體”——“這種關于社會的觀念較少利用正式的組織,較多的利用歸屬感、信任和責任,以及對分享我們的價值、利益和目標的人們的義務”的重要特質,即信任與責任。[7] 人們彼此間必須通過互相合作、和諧相處才能獲得更好的生存空間和資源。“陌生人社會”需要依靠契約與法律來構建正常的社會秩序,形成良性競爭、維護公共利益的價值體系,建設兼顧個人價值和社會目標的“健全社會”。[8]
二、樞紐型組織在“陌生人社會”中的作用
以“陌生人社會”為特征的社會結構強烈要求通過實現公共資源流通和運作,將社會各階層不同價值導向的群體進行利益整合,促成彼此之間的信任、互惠和合作,從而筑起不同群體之間的紐帶。在城市社會高度分化、社會空間分層、社會結構碎化的背景下,中國城市面臨著人口大量流動、社會資源和機會配置失衡、個人的自組織性空前提升、生產要素和人力資源的抽離和空心化的困境。在這些壓力之下,如何在城市居民與社會組織之間搭建起有效溝通和回應需求的平臺,成為了新時期社會管理面臨的一個難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把個人從僵化的單位體制中釋放出來,在個人自組織化程度空前提高的同時,同時也面臨著失去組織化的利益訴求機制的矛盾。要滿足人們不斷增長并日益多樣化的利益訴求,就必須激活社會資源,建立聯系不同群體的組織形式。通過大力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使之成為人們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自治形式,形成人們利益訴求的新的組織表達通道,培養公民意識的社會空間。我國從單位式的部門管理,到城市社區為基礎的地域化模式,不僅體現了城市社會空間的變遷,而且還反映出國家與社會關系的轉型。面對城市中紛繁復雜的個人與群體,政府沒有能力也不再應該包攬社會管理的所有職能。政府退出所留下的管理和服務的“真空”亟待廣泛的社會組織去填補。在政府組織不能無限擴張的前提下,社會組織的發展是分流繁雜社會公共事務,提高社會管理效能的重要途徑。
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是社會管理的落腳點,加強社會管理應該高度重視社會組織在其中的作用。首先,組織就是一種關系空間,是基于一定的架構、制度、資源基礎,將具有共同利益訴求、目標導向和功能需求的人們整合起來的一種關系復合體。社會組織要在社會管理中發揮作用,就必須實現自身的“社會化”。所謂“社會化”,就是要改變官僚化體制,面向社會拓展發展的空間,在社會空間中構建有效的組織體系和運作機制。社會組織需要從維護公共權益的立場出發,提供社會真實需要的公共產品,并以此取得社會的合法性認同。
在向“陌生人社會”轉型過程中,通過政府與社會合力形成的社會協同治理作為現代社會新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是我國推進社會建設、整合社會資源、完善社會管理的必由之路。社會協同治理就是在社會分工基礎上,通過社會組織的共同工作,實現社會系統以及多元治理主體的有序和持續發展,充分發揮各類社會組織的優勢。[9] 這就要求針對當前我國社會組織自身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在政府與社會關系重構的前提下加強社會組織建設,為政府與社會相互聯通,協同合作提供可行的組織模式、運行機制和現實途徑。樞紐型組織可以在政府與社會組織之間搭建協同合作的服務管理樞紐平臺,促進社會組織自治,整合社會組織資源,拓展社會組織發展空間。在此基礎上搭建促進社會交往、穩定社會流動、增強社會信任、粘合社會資本的秩序平臺、價值平臺和組織平臺,以滿足社會成員的多元訴求。
樞紐型組織需要兼具合法性、代表性、權威性和示范性等特征。首先樞紐型組織是在國家法律許可下, 具備法人資格,可以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實體組織。這種正式組織的背景使樞紐型組織可以獲得政府的扶持與資助,并由此建立有效的縱向業務指導和橫向資源流通的網絡體系。所有的組織之間按照共同的規則和正式的制度來溝通,這是樞紐型組織成為在“陌生人社會”中針對社會空間碎片化和個人自組織化的有效解決路徑。樞紐型組織具有代表性。群體在當今的社會背景下呈現出分化重組的特征,在這種背景下我國社會組織數量日益增長,類型日益繁多,已經成為影響當代城市居民思想方式、行為習慣的重要載體。樞紐型組織需要代表廣泛的群體與個人利益,建立“陌生人社會”中亟需的社會信任。通過樞紐型組織寬廣的服務領域、龐大的網絡平臺統合各類社會組織的資源,支持更多的社會組織的發展。樞紐型組織還具有權威性。作為在各個社會領域的核心組織,樞紐型組織通過管理與指導在這一領域的其他組織通過為相關群體提供服務。一般情況下在專門領域只存在一個核心的樞紐型組織作為中樞。這種權威性有利于建立各種社會群體的共同價值體系。樞紐型組織還具有很強的示范性,在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同時, 樞紐型組織還需要有能力對其他社會組織進行管理和指導,優化資源配置,減少資源閑置以提高服務效率。
樞紐型組織的核心定位是服務,構建“政府扶持、社會協同、組織運作、公眾參與”的社會服務體系。樞紐型組織的構建是政府逐漸從“劃槳”走向“掌舵”,社會組織從“被動管理”走向“自我管理”的過程,也是社會轉型的重要環節和社會管理的重要創新。在協同合作的社會管理中,各自的社會組織都具有其單一性,組織間的關系是非競爭性的。通過協調與合作以促進共同利益,樞紐型組織將起到各類社會組織尋找資源共同發展的平臺作用,為草根社會組織的萌芽和發展提供資源,有效創新社會管理。
三、我國樞紐型組織的發展現狀
根據民政部統計數據,截至2012年底,我國正式登記的社會組織49.9萬個,比上年增長8.1%。其他未登記的基層社會組織甚至超過這個數量。隨著大量提供各種專業化服務和代表不同群體利益訴求的社會組織的涌現,當其數量和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如何加強各種社會組織之間的互動與合作,以取得最佳的資源配置和服務效果就成為了政府與社會需要協調的核心問題。2008年 9月, 北京市社會工作委員會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社會組織改革與發展的意見》, 提出了構建樞紐型組織工作體系的新思路,將其定義為“由負責社會建設的有關部門認定,在對同類型、同性質、同領域社會組織的發展、服務、管理工作中,在政治上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在業務上處于龍頭地位,在管理上承擔業務主管職能的聯合性社會組織”。[10] 樞紐型組織的實質就是一種受政府的委托或授權,并從政府獲得支持,為社會組織服務的“聯合型”社會組織。借助其自身的體制優勢和資源優勢,在其服務的社會領域發揮資源調配、業務引領和平臺搭建的作用,成為各個領域中的樞紐。這些樞紐通過資源和制度平臺將同性質、同類別社會組織聯系在一起,形成新型的社會管理方式。
建立樞紐型組織體系實際上是建立一套新型的社會組織管理體制,對社會組織進行分類管理、分層負責。從類別的維度上,科技、文化、婦女、工會和青年等領域分別由科協、文聯、婦聯、工會、和團委進行綜合協調。從分層的維度上進行從市“樞紐”到區(縣)“樞紐”的建設,層層順延,建立分層管理的立體網絡。[11] 目前樞紐型組織在我國的發展主要包括三種類型: 一是政治性人民團體,包括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二是有代表性的行業性協會或聯合會;三是綜合性社會組織聯合會或社區服務中心。這些組織對城市中的不同群體提供多樣性的社會服務,實現新型政府與社會互動關系下的社會管理功能。[12]
以共青團為例,青年群體受到“陌生人社會”影響最顯著,最能體現社會變遷和結構變化特征,主要表現在其個性化、多元化的行為發展,努力尋找核心價值定位的思想發展和需求層面理性務實的多元化選擇等方面。共青團作為我國國內最大的青年組織,其政治功能與社會功能內在統一,具有“點多、線長、面廣”等組織特征,從組織體系到資源調度具有其他青年組織無法比擬的主導地位,適合作為樞紐型組織的一個理想模型。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網絡社會的發展導致廣大青年生存狀態和行動邏輯日益多元化,從而要求共青團組織在發展模式上應該從單一形態向復合形態轉變,構建立體化樞紐型組織形態以適應在新型城市社會中不同類型青年的差異性和主導性的需求。[13] 比如在廣州,共青團通過思想樞紐、資源樞紐和組織樞紐三大核心功能的統籌,優化機構設置,建立一體化的指揮體系,探索城市共青團參與社會服務管理的新模式。團市委的日常工作主要通過指揮體系、青年社會組織孵化體系、管理體系和資源整合體系等主要體系對全市的青年組織形成全面覆蓋。從指揮協調、人員培訓、培育孵化、協同管理和資源整合等方面突出發揮團組織的樞紐作用。從搭建人際信任和制度信任的初級平臺入手,廣州市共青團致力于構建多方聯動的組織網絡,通過全方位的反應機制從社會基層開始化解青年群體矛盾,回應青年群體需求,塑造新型城市社會中的青年價值體系和行為規范。繼而通過建立龐大的基層工作體系,健全以共青團為核心、國有企事業單位、高校、非公企業團組織、駐穗團組織為主體的區域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與青年社團、自組織建立起快速聯系和溝通的渠道。共青團還發揮其與政府的紐帶作用,加大對政府公共服務的承接力度,采用整體承接、項目承接等方式積極參與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廣泛籌集資金支持基層青年組織開展工作。通過與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羊城志愿服務基金會、志愿服務廣交會、區域聯席會、青聯、青企協等組織協同,營造青年服務共同體。這種多層次、多維度的政策網絡表現了樞紐型組織在“陌生人社會”中提供青年服務、創新社會管理的核心作用。
“陌生人社會”中,除了個人之間的聯系空前削弱而可能導致的信任缺失外,群體間的聯系也被日益加深的社區隔離所切斷。面對規模巨大、多元異質、快速流動、在社會中呈點狀分布的不同群體,如何“量身定做”適宜的社會服務,是社會管理中的重要問題。[14]北京海淀區中關村街道的樞紐型組織建設為此提供了創新的模式。針對中關村高新企業眾多,技術人才密集,社會服務需求龐大的特點,中關村街道成立了以街道辦事處為主管單位的三大社會組織——企業聯合會、社會工作協會和文化建設聯合會。在街道的引導和協調下,分別聯合街道內的各種社會組織,針對街道內的企業、居民和職工提供服務,搭建了政府與企業、居民和社區之間的紐帶。這種“一個統籌平臺,三駕馬車”的樞紐型平臺起到了政府、市場、社會之間的核心紐帶作用。通過促進新型城市社會中分割破碎的信息和資源在政府與社會間有效流通,一方面政府能夠及時獲知社會群體需求,覆蓋服務盲點;另一方面也使不同的社會組織在樞紐型組織的協調下相互協作。[15]
2011年上海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了樞紐型社會組織建設的重要作用。比如靜安區建立了“1+5+X”的樞紐式管理服務機制。“1”是指靜安區社會組織聯合會、“5”是指全區5 個街道的社會組織聯合會、“X”是指全區各行業的社會組織聯合會。[16] 這種橫縱交叉、跨行跨界的基層樞紐型組織有效解決了新型城市社會中個體和群體的割裂,通過促進社會組織之間的資源流通機制,使社會群體之間的資源共享成本降低,由此對社會公共資源進行最合理的分配和協調,成為政府與社會之間的資源調節器。面對社會秩序和結構分層、社會空間高度碎片化,樞紐型組織可以將不同社會組織所擁有的資源通過組織網絡和組織體系,進行互補與調劑,從而滿足城市社會中不同群體的需求。樞紐型組織還可以通過制定廣大社會組織的行為規范,解決社會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對接不暢、組織管理不到位等問題。這些樞紐型組織成為統籌、協調和管理社會與公共資源的核心中軸,促進轉變新型城市社會中的政府職能,真正實現政府的“掌舵”職能。[17]
四、我國樞紐型組織發展的問題與思考
在城市化的迅猛發展中,中國的城市社會日益多元化。“陌生人社會”的形成對傳統“單位式”的社會管理體制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隨著我國城市社會向“陌生人社會”轉變,原有的政府與單位以行政方式維系的社會管理體系亟需進行調整,要求建立新型的政府與社會互動關系。通過政府與社會協同,推進社會組織發展和和政府職能轉型,從小眾化服務到大眾化服務,樞紐型組織的建設可以回應新型社會管理的需求。當前的社會管理要求向多元、橫向網絡的模式發展,通過多元的組織管理主體參與以及多元主體之間關系的建構實現有效的社會管理。社會組織的功能不再以組織單位的邊界為限,而是應該以其需求關系、社會關系、空間關系為邊界。如何在居民與社會組織之間搭建起信任溝通、資源流通、利益訴求以及個人需求整合的平臺,從而解決“陌生人社會”中重塑信任紐帶,樹立法律權威和建立價值體系的現實問題是完善社會管理的關鍵。在此前提下,通過樞紐型組織的構建,搭建起不同社會組織的互利合作、資源流通平臺,形成組織網絡就顯得尤其重要。樞紐型組織不是通過一體化的行政權力來領導,而是推動廣大社會組織建立橫向的合作網絡,它的角色既是不同組織的協調人,又是組織間合作的推動者,減少了管理層級,管理幅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擴大。在城市生活各個領域中,樞紐型組織通過明確各領域內社會組織的基本職能,監管社會組織的有效運行,提高組織化程度及執行力,實現資源和信息的共享,由此帶動其他社會組織的發展。在“陌生人社會”背景下,通過組織節點重構公共空間關系和情感認同,發揮樞紐型組織核心的影響和導向作用,可以為新型城市社會中的社會管理創新提供現實有效的路徑選擇。
同時,我們也應當對樞紐型組織的定位和發展進行全面思考。當前我國社會組織的發展存在突出的“行政化”問題,造成了社會組織與政府機構邊界不清,職責不明。許多社會組織從經費來源到運行方式都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在社會管理中的自治性和主動性較弱,組織發展動力以及資源存在渠道性缺陷。我國現階段社會組織的發展受到政府與市場雙重管理體制的制約,缺乏良好的外部制度環境,亟需良性發展的資源支持以推動其內在的制度構造和能力建設。社會組織發展的資金來源主要依靠政府購買公共服務。2012年,中央財政劃撥2億元專項資金,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支持其開展社會化服務。在廣州,從2011年開始由市財政每年為每個街道提供200萬元資金用來購買公共服務。由于我國法律法規的制約,社會組織向社會直接籌集資金,“自我造血”的功能還十分薄弱。各級政府的財政支持成為社會組織發展所需要經費的重要來源。因此,在政府資源的統籌和分配中樞紐型組織需要發揮其統籌管理、資源共享的平臺地位,以合作網絡的形式尋求資金和人力資源的最佳配置。在我國城市目前文化、體制、資金來源等存在桎梏的情況下,需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樞紐型組織的優勢,發揮其作為社會和政府間的紐帶作用。樞紐型組織一方面需要從政府獲得資源、制度支持,另一方面也要同時避免“行政化”的趨勢,維持其獨立性和社會性。深圳自2008年起對社會組織管理進行探索,對工商經濟類、社會福利類、公益慈善類三類社會組織實行“無主管登記”即是根據這個思路提出的一個有益嘗試。各地也紛紛出臺還“社會性”予社會組織的方針政策。但是我國目前針對社會組織的規范發展和管理仍然缺乏全盤清晰的指導思想,政府的行政管理和社會的自主管理之間的邊界模糊,職能交叉。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樞紐型組織的中間職能建立政府與社會之間的紐帶,推動政府與社會之間的互動。
在厘清樞紐型組織與政府部門的邊界,塑造政府與社會的互動關系,推動從政府管理向社會自主管理轉變的基礎上,樞紐型組織可以通過其廣泛的網絡充分調動參與社會管理的各種組織的自治性和主動性,協助解決這些組織發展存在的內外部缺陷,保障公共資源的合理分配。這就要求樞紐型組織進一步完善自身職能,提高組織能力,立足全社會的需求,有效團結各種基層社會組織,協調和整合不同形態、不同功能的各種組織。樞紐型組織不但要健全自身的社會服務功能,更重要的是要起到政府與社會的“中間部門”的作用,提高組織的社會認同,注重發展組織協調、資源分配和信息上通下達的綜合能力。在我國現階段社會組織自我發展能力較弱,政府行政能力還比較占主導地位的轉型時期,樞紐型組織需要成為政府與社會間的過渡地帶,一方面承接政府的社會管理任務,統籌分配公共資源,另一方面對各類組織制定相對統一的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發揮各種組織的特長,增強其歸屬感和使命感,很好地起到政府與社會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
我國城市化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決定了社會的自我管理在“陌生人”城市社會中的必要性。政府不可能、也不應該包攬社會的公共事務,必須構建新型的政府與社會關系,鼓勵社會組織的發展。通過樞紐型組織的發展搭建廣大社會組織交流、溝通和發展的平臺,可以協助政府合理分配公共資源,推動和實現政社分開、管辦分離,讓社會組織積極有效承接政府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進一步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充分發揮樞紐型組織的平臺作用,形成政府與社會間的資源與信息紐帶,可以推進我國城市社會中政府-社會-個人的良性關系重構,創新社會管理,使“陌生人社會”發展成為社會良性發展、個人自我實現的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1] 王樂夫,李珍剛.論中國政府職能社會化的基本趨向[J].學術研究,2002(11).
Wang Lefu, Li Zhengang. On Basic Trend of Chinese Government Function Socialization. Academic Research, 2002(11).
[2] [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體與社會:純粹社會學的基本概念[M].林榮遠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334-338.
Ferdinand Tonnies. Community and Society: the Basic Concept of Pure Sociology. Trans by Lin Rongyuan.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1999.p334-338.
[3] 周志強.陌生人社會的政治圖景[J].人民論壇,2012(5).
Zhou Zhiqiang. Political Landscape of a Strangers Society. Peoples Forum, 2012(5).
[4] N.Luhmann. Trust and Power.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79. pp18-20.
[5] 楊中方,彭泗清.中國人人際信任的概念化:一個人際關系的觀點[J].社會學研究,1999(2).
Yang Zhongfang, Peng Siqing. Conceptualization of Chinese Interpersonal Trust: An Interpersonal Perspective [J]. Sociological Studies, 1999(2).
[6] [美]阿爾溫·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 黃明堅譯. 北京:新華出版社,1997.87.
Arwen Toeffler. The Third Wave of Revolution. Trans. by Huang Mingjian. Beijing:Xinhua Publishing House, 1997.p87.
[7] [英]齊爾格特·鮑曼.通過社會學去思考[M]高華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41,51,59.
Zygmunt Bauman.Thinking Sociologically. Trans. by Gao Hua et al.Beijing: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2002.p41,p51,p59.
[8] 龔長宇,鄭杭生.陌生人社會秩序的價值基礎[J].科學社會主義,2011(1).
Gong Changyu, Zheng Hangsheng. The Value Basis of Strangers’ Social Order. Scientific Socialism,2011(1).
[9] 歐黎明,朱秦.社會協同治理:信任關系與平臺建設[J].中國行政管理,2009(5).
Ou Liming, Zhu Qin. Social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Trust Relation and Platform Construction.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09(5).
[10] 崔玉開.“樞紐型”社會組織:背景、概念與意義[J].甘肅理論學刊,2010(9).
Cui Yukai. Hub-Type Social Organization: Background, Concept, and Implication. Gansu Theory Research, 2010(9).
[11] 李璐.樞紐型組織:政府和草根社團的紐帶[N].中國經濟導報,2013-2-16.
Li Lu. Hub-Type Organization: The Ties of Government and Grassroots Community. China Economic Herald, 2013-2-16.
[12] [16] 彭善明.樞紐型社會組織建設與社會自主管理創新[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2(1).
Peng Shanming. Hub-Type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Social Self-management Innovation. Journal of Jiangs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2012(1).
[13] 鄭長忠.復合型團青關系:新時期團青關系的實現形態——兼論共青團樞紐型組織形態建構的內在機理[J].中國青年研究,2012(10).
Zheng Changzhong. Compound Relationships: The Implementation For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and the Youth In the New Period——Considering the Inner Mechanism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Hub-Type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China Youth Study, 2012(10).
[14] 郭硯君.樞紐型社會組織與政府的互動模式探析——基于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街道的實踐經驗[J].理論界,2012(11).
Guo Yanjun. Analyz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b-Type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Government: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Zhongguancun Street of Haidian District in Beijing. Theory Horizon, 2012(11).
[15] 楊敏.當代社會變革中的“國家-社會”新型關系-社會學中國化視野下的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5).
Yang Min. The New State-Society Relationship in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Transition-The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of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Management in China. 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2(5).
[17] 葉林. 轉型過程中的中國城市管理創新:內容、體制及目標[J].中國行政管理,2012(10).
Ye Lin. Urban Management Innovation in Transitional China: Content, Mechanism, and Objective.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12(10).
(作者:中山大學中國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副教授,廣州510275)
Development of Hub-Type Organization under the Strangers' Urban Society
Ye Lin
大學生自主管理是指大學針對大學生這一群體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給大學生更多的發展空間,以激發大學生自身的潛力,使大學生達到最佳的成長狀態。大學生的自主管理,既符合大學生的心理特點,也符合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客觀要求。大學生身心發展已趨于成熟,他們正在或已經形成成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道德觀念、觀察力、判斷力,并具有較高的自主管理、自主組織、自主發展的獨立意識和自主意識。大學生的這些特點,要求大學遵循不同于中小學的教育對象的身心發展規律,對于大學生的管理應充分調動自主性。21世紀,社會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對大學生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僅僅學好課本知識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的要求,在大學階段,創造自主管理的平臺和空間對于培養大學生各方面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一、大學生自主管理的歷史溯源
大學生自主管理的起源要從中世紀的學生大學說起。中世紀大學提供了兩種不同的大學模型,即學生大學和教師大學,其中最早的形態是“學生大學”,是學生學習行會組織,它以學生為中心并以滿足市場需要為目標。在這種模式中,學生行會付給講課者講課費并對講課者的紀律享有很大權力,學生掌握講課者的“生殺予奪”大權。同時,學生也掌握著學校的管理權,比如學生們想將大學從一個城市搬往另一個城市,那么這個大學就可以搬走,連警察都無權干涉。
當歷史進入到20世紀60年代,高等教育學史上又迎來了“學生時代”,“學生風暴”進一步突顯了學生權力的地位,學生自主管理有了多樣化的表達方式和渠道。作為“威斯康新思想”的一部分,出現了大學生管理的浪潮。大學生發現了他們在課外活動領域的權力,并一直保持了下來,各式各樣的課外活動,豐富、擴充了大學生的生活。同時,學生要求參與治校的呼聲日益高漲,絕大多數大學都通過允許學生代表參加各種委員會,如評議會、理事會的各種常規委員會等。學生通過選舉產生學生自治會,他們經常和校方保持聯系,通過議案和編寫備忘錄來爭取參與大學的管理工作。60年代以來,學生權力在世界各國得到普遍的承認并有一定的政策保障。從校長選拔到學生的事務管理,學生有廣泛的參與機會和權力。
西班牙人文主義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加塞特在向馬德里大學學生聯合會演說時表示,很想把整個“大學的使命”移交給學生,他認為“大學以學生為中心的概念必須得到貫徹,以達到能夠影響其物質組織的程度。像過去一直以來所認為的那樣,把大學看作教授接待學生的房子的觀點是荒謬的;事實上應該是恰恰相反:讓學生來管理大學這幢房子,使全體學生成為機構的軀干和骨架,而教員或教授們則作為輔助或補充。通過禮儀指導官實行的紀律維護行為引起了令人難堪的爭吵,使學生們成了一群反抗者。不要責怪學生,該責備的應是設計、規劃不善的機構。所以,以此目的合理組織起來的學生自身應該引導大學的內部管理,決定習慣和行為的禮儀,實行懲戒措施,肩負起維護風紀的責任”。
因此,大學在實施高等教育時,應當以學生價值的充分實現為根本原則、目的和出發點,在大學戰略規劃、制度制訂和教育教學等方面都體現學生至上的原則。大學要給予大學生自主管理的空間,使大學生自主管理落在實處。
二、大學生自主管理的現實情況
(一)國外大學生自主管理的現狀
在學業上,加拿大大學生是自主選擇,自我負責的。大學生自主決定是否升學,因而學習自覺性很高。在加拿大大學里,從選課到網上注冊,從交費到上課,學生們都要自己為自己操心。學習過程也比較獨立自主,參與意識和創新能力都比較強。
在學生會的管理上,加拿大的大學學生會也體現出了明顯的自主管理特點。在加拿大大學里,大學學生會組織是完全獨立的,學生會與校方的關系是完全平等的,學生會擁有100%的自。他們根據各省法律依法成立,收取會費,獨立經營,并能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實行委員會制度,成員包括部分專職委員、志愿者、各主要社團的代表等。委員會成員由所有學生會成員選舉出來,選舉每年舉行一次。加拿大大學的學生會還有自己的企業,并且聘請了社會上有職業背景的專業人員當經理。加拿大大學的學生會下面一般還有幾十個各種類型的社團組織,涉及宗教、文化、政治、學術等領域。值得一提的是,學生社團中,學術類社團占了相當大的比例,有50%之多。
在參與學校管理上,美國的大學生們體現出了很大的自主管理權。美國的大學生通過學生參議院和學生參議員參與管理。學生參議員分兩類:一類是經全體學生選舉產生的,另一類則是從各種學生群體和團體中選出,包括各學院、學生宿舍、兄弟會、姐妹會、黑人學生、少數民族學生、留學生、走讀生,以及其他一般的學生。學生參議院的主要活動是:召開參議院及有關委員會的工作會、討論會、情況報告會;審查各學生組織的經費申請;調查、聽取和收集學生的各種反映,并與學校磋商解決辦法;每學期一次的例行訪談校長,討論和詢問有關學生關心的問題;在學生報、電臺公布有關參議院工作情況、有關動議以及情況報告會日程;審批新的學生社團的成立;參議院選舉工作;每兩年審查一次參議院自身結構及規章制度,以適應新的要求。
在其他的管理上,外國大學生管理的自主性也很充分和廣泛。大學生參與管理與學生有關的事務,如圖書館、學生宿舍、餐廳、學生活動中心等,實行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以及學生考試和日常行為規范的自我監督等。同時發揮學生報社和學生電臺的作用和影響。學生辦報是學生參與管理的一種重要的形式,它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對學校決策產生影響。
(二)我國大學生自主管理的現狀
我國大部分大學生的學業是在家長的高考志愿和學校的培養計劃安排下,處于比較被動的地位,沒有更多的自和選擇權。學習上,都是按部就班的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規定的課程,沒有主動性和積極性。2005年9月1日起實施的新《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雖然在轉專業和學習年限上給了學校和學生更多的權利,但是真正實施起來,達到學校和學生滿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國大學的學生會雖然正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但是它們還不是完全獨立的,沒有足夠的發言權。它們在經濟上和組織上對學校的管理部門還有較多的依賴。學生會的活動經費主要來自校方的撥款和社會贊助,而不是由全體會員或學生群體繳納會費而得;學生會主要干部的選用也不是完全由學生們自己選舉的,過程透明度不高,且民主參與的范圍不廣。
在參與管理方面,我國的高校學生會處于學校與學生之間,它們一方面要向上反映學生對學校各項工作的意見和要求,另一方面,向下宣傳、貫徹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做高校領導與學生相互溝通的橋梁。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在代表學生權益方面,所起的作用微弱。我國大學的學生會更多的是在組織學生社團和課外活動,豐富大學生的業余生活,而對于大學生自身的權益關注不多,對于大學生的學業管理、學術研究和學校管理幾乎不參與。
三、提升我國大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對策
(一)學校到社會轉變教育觀念和成才觀念,充分給予大學生學業自
大學的教育目標是把大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但是在現實情況下大學更多的在重視智育,注重知識的傳授,而非能力的培養,同時各門課程的卷面考試分數仍然是衡量學生學習好壞、評選先進甚至就業擇業的重要標準。因此在這種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觀念引導下,大學生們不得不埋頭書本,苦學紙上知識。
但是新的時代背景下,要求大學生的真正全面發展,全社會要真正的尊重每個學生也就是每個成年人的不同人生選擇,不以考試分數作為成才的重要標準,不以規定嚴格的培養計劃遏制學生的天性,更重要得是要讓學生們“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尤其是“學會生存”。
從整個社會的角度看,要轉變教育觀念和成才觀念,給予大學生正確的引導;從學校的角度看,在課程設置、教學培養方面做出適當的調整,給大學生更多的空間。
(二)對大學生工作管理者而言,要牢固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在學生會管理和學校事務的管理上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
傳統的學校管理觀念是將管理者作為管理的主體,將學生視為管理的客體,主體的職責是如何管住客體,而客體的任務是如何在主體規定的范圍內完成各項任務,然后畢業離校投身社會。這樣的管理模式在新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下已不適應,為此,必須轉變管理觀念,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具體說來,要將管理者為主體、學生為客體的管理觀念轉變為學生為主體、管理者為客體的觀念,時刻體現以學生為本的觀念;要從管理者“管理”學生轉變成為學生服務,在服務中進行教育,寓教育于服務之中;要從管理者從管人、管物等“硬”管理向以引導、疏導為主的“軟”管理轉化。
對于學生會的管理上,要創造寬松的環境,給學生提供個性發展和自主管理的空間,營造有利于溝通的環境,啟發學生自覺,提高自主管理意識,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在學生會管理的大方向上給予指導,在過程中監督、總結和調整。對于大學生參與學校事務管理上,要在學校委員會上給予學生相對的發言權,引導學生關注自身權益。
(三)對大學生而言,也要強化獨立自主的意識,從“被動服從管理”到“主動自主管理”
學生主體地位的加強,除了要學生工作管理者放權外,更重要的是大學生要有自主管理意識,依靠學生自身力量推動這項工作。學生要積極主動去學習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學習、如何共處,培養他們的自主生活和管理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和能力。同時,組建真正關注大學生自身權益和發展的學生會,要起到切實的作用,除了傳達落實學校的政策外,更重要的是當好學生群體的代言人,切實維護同學利益。在學生干部的組織層面上,要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包括產生、執行、監督、激勵等,體現公平、公正、合理。美國的學生參議院和學生參議員在這一方面做得比較好,他們的體制、做法有很多值得我們參考和學習。總之,大學生要積極參與學校事務的管理,自覺維護正當權益,成為推動高等學校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動力。
(四)建立法律制度保障,依法進行大學生自主管理
建立和健全學生作為高校主體的法律法規,使在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學校之間都可以找到法律、法規所適用的調整內容和范圍,將大學生自主管理作為法律確定下來,充分尊重作為教育參與者的學生其權力的表達和制度化維護與運作。
在2005年2月4日經教育部部長辦公會議討論通過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在第五章獎勵與處分中的第六十條中規定:“學校應當成立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受理學生對取消入學資格、退學處理或者違規、違紀處分的申訴。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應當由學校負責人、職能部門負責人、教師代表、學生代表組成。”第六十一條規定:“學生對處分決定有異議的,在接到學校處分決定書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可以向學校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訴。”第六十三條:“學生對復查決定有異議的,在接到學校復查決定書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可以向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提出書面申訴。”這些規則的出臺不僅體現了創新性、規范性,而且也體現了民主化、法制化的現代學生管理的總體趨勢。這不僅是我國高校在今后相當一段時間內學生管理的依據,而且也是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制度創新的新起點。
【參考文獻】
[1]李福華.對高等學校學生權力的探討———學生主體地位的政治學視角[J].教師教育研究,2004,(2).
學生會干部述職報告【1】
首先,組織制度建設方面:在第四屆學生會工作的基礎上,有選擇地繼承,有原則地創新;在自身建設上,嚴明紀律,拓寬機制,明確職能,細化分工;制定了學生會日常工作指南;創建了信息傳遞部、創新創業部等拓展工作的新部門,進一步完善了評議部、社會實踐部等年輕部門;在選干機制上,深層次明確了各部門的學生干事培養流程及推選競選流程,本屆學生會對于新任各部門骨干的選拔增設主席團面試、學生干部競聘環節,來進一步考察學生干部的語言表達,力求提高學生會干部總體素質,為下一屆學生會輸送優秀人才。此外,在學校領導的倡導和學生干部的工作反饋下,制定出學生會改革建設辦法,比如:成立九江學院學生會常務委員會,促進校院兩級學生會組織間的溝通等等。
其次,校園文化活動方面:在繼續往屆的美食文化節,學生會籃球聯賽,“校園杯”足球賽,女子籃球賽,書畫藝術創作大賽,“校園杯”辯論賽,二手交易大會,學雷鋒活動系列等傳統活動及“喜盈新年”等多次聯誼舞會外,還創新地由各部門策劃、協調,共同舉辦了首屆“書院文化與九江學院人文精神”大學生演講比賽,“青春在改革開放中閃光”演講比賽,九江學院“學風與成才”演講比賽,首屆“校園杯”女子足球賽,首屆“四院友誼杯”足球賽,首屆環校園定向越野長跑賽。配合學校校風建設年,我們還聯合二級分會及潯東校區共同舉辦了“改陋習,樹新風,爭做文明大學生”巡回圖片攝影展和“十無校園”萬人簽名系列活動,以促進在校學生規范日常行為,培養良好的文明修養,提高綜合素質;為促進校園民主化建設和大學生健康成長,學生會首創學生論壇,即“蝶湖論壇”,以協助學校為同學們的成長成才、就業創業搭建平臺。此外,以老帶新初步策劃了九江學院首屆大學生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及新老學生干部經驗交流會等。
再次,與其他學生組織的聯系與交流方面:根據本屆學生干部上任之初面臨的實際情況,定期召開校院主席聯席會,結合在“江西省_七屆委員會第八次主席團(擴大)會議”期間與省內各高校學生會骨干探討、交流的心得經驗,加強了學生會內部各個部門的了解與協作,進一步緊密了與二級分會以及潯東、廬峰校區的交流。參照《九江學院學生會各部門工作考評辦法》、《“優秀學生分會”評比制度等文件,嘗試采取抽調二級分會干部代表匯報工作等辦法進一步量化考評,在整體工作都比較突出的情況下,優中選優,評選出“九江學院優秀學生分會”八個,“九江學院學生會優秀部門”三個,特色部門三個,優秀部長五名,先進個人四十余名。并且,本屆還加強了與社團聯合會,校報記者團等學生組織的交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綜上所述,在這一年任期里,我體會到更多的是,學生會干部可貴的奉獻精神和責任意識。我們有過歡笑,有過失落,在付出與回報里不斷成長,我們也發現學生會的工作并不總如想象中那樣完美,但我們始終自信,因為我們有理想,有信念。有一點毋庸置疑,那就是,九江學院學生會是先進的學生組織,是充滿希望、奮斗不息的年輕團隊。如果說因為走進學生會,我們成長了,改變了,那么在學生會這個充滿活力、開拓進取的組織中,不論在過去還是未來,有一份不變永遠挺立在我們心里,實現在每一份行動里,那就是“厚德、篤行”。一直以來,校學生會陪伴著全校同學成長,我們的接力棒在一屆一屆的傳遞,工作中的不足會在接力中得到改進和完善。
作為第五屆校學生會主席,我目睹了學生會全體同仁與我同甘共苦的一幕幕,在此,我感謝全體學生干部對本屆學生會工作的支持,謝謝你們!
最后,希望新一屆學生會繼續堅定理想與信念,再接再厲,將學生會打造成團結一心、和諧進步的學習型團隊,牢記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的宗旨,營造“競知向學”的校園文化氛圍,為把九江學院學生會建設成為黨團組織信賴、青年學生滿意的優秀學生組織而不懈努力!
述職人:
20_年_月_日
學生會干部述職報告【2】
尊敬的院團委學生會:
時間飛逝,進入大學已經有近一年的時光,從當初剛入校到現在,我感覺自己在不斷的變化,不斷地成長,大學需要一個平臺讓我們展示自己,而我非常幸運能夠獲得學長學姐的信任,成為信息部的一員。加入學生會信息部已經有近一年的時間了,這段時間的工作體驗讓我對信息部這個部門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在這里我不僅學會了各種部門相關技能,認識了很多值得我深交的朋友,也重拾了我日常中忽視的但非常重要的細節。在這里我感受到了一種家的感覺,大家在一起互相探討工作上的問題,傾聽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沒有彼此,因為我們都是信息部的一員。大一的信息部工作經歷將會是我一段美好而又難忘的記憶。下面,從各方面對此期間的學習和工作的情況進行簡要匯報。
一。主要工作
作為一名信息部干事,我主要做的就是協助部長在學生會組織的各項活動中提供一系列技術上的支持(包括PPT、VCR制作,燈光音響控制)和影像資料的采集與整理等。
因為在中學不需要制作VCR和PPT,所以這方面的知識都是進入信息部后才開始真正的接觸,PPT、VCR的制作都顯得很稚嫩,為此部長特意為我們舉辦了幾次專題培訓,使我對于相關程序的運用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部長還給我們創造各種機會,讓我們不斷進行各種活動相關的PPT和VCR的制作,并且對我們的作品進行點評,指出我們的不足,使我們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對癥下藥,在短期內制作水平得到提升。
經過這近一年的各種活動的鍛煉,我在制作PPT和VCR的相關技術上都有了明顯的進步,尤其是通過這學期舉辦的畢業生晚會和輔導員知識競賽,我對于相關技術又有了新的認識,對于制作的重點與細節有了更深的認識,PPT和VCR的制作重點的不僅僅只是你會不會運用相關技術,更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夠用心去做,你做出來的作品首先你要對得起自己,而不是為了應付任務,只有你把你要做的事情當成你自己的事情,而不僅僅只是任務,那么你才能不斷地對其進行修改而不產生厭煩,才能真正制作出一件讓人賞心悅目的作品。
對于細節的把握,在制作過程中也是相當重要的,無論是字體大小、型號還是行距等都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每一個細節都會影響最后的效果,只有不斷地對細節進行深究,謙虛地聽取他人的意見,才能使最后的效果更加完美。
影像資料的采集也是信息部日常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因為之前拍照主要是拍攝一些個人旅游照片和風景照,所以剛進入信息部時自己對于正式場合各種鏡頭的抓拍時間和角度的掌握都有著嚴重的不足,而且在拍照時手容易發抖,導致最后拍出來的效果遠不如預期。為此,部長為我們舉辦了多次攝影講座,讓我的基礎攝影攝像知識有了進一步提升。在院團委學生會舉辦的各種活動中,我都努力做好影像資料采集,照片拍攝的次數越多,那么對相機的掌控度也就越高,拍出的照片質量也就越高。現在自己對于各種場合拍照時間和角度都有了一定的掌控,拍攝的照片質量也有了顯著地提升,照片的可用率較之過去有了明顯的進步。
信息部作為院團委學生會中的技術部門,在各種活動中都有著其重要的作用,而各種電子設備又具有一定的突發性,所以在為各種活動提供技術支持的同時,身為信息的一員,我更要保持隨時保持冷靜、沉著。當問題發生時,我能做的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化解問題,而不是緊張慌亂。在輔導員素質大賽時,我們部就遇到了一系列的問題:計算機的意外故障,兩臺計算機的轉換問題以及PPT臨時修改等,通過在我們部長身邊,觀察部長的一言一行,我更明白冷靜鎮定對于一名信息部成員的重要性。
近兩個學期以來,部門的工作雖然不少,但是在這些活動中我學到了很多之前不懂得知識。
二。部內交流
信息部對于我來說不僅僅只是一個工作的組織,更多的是一個家的感覺。剛進入部門,我是一個什么都不懂得干事,是部長們通過各種培訓,讓我能夠盡快的適應部門的工作,面對我拙劣的作品,是部長們不厭其煩地為我進行修正,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近一年來,我犯過錯誤,但是部長們都能對我保持著寬容,面對各種實踐的機會,部長們讓我放手去嘗試,不要有抱負,即使搞砸了,也還有他們在,真的很感謝部長們這一段時間來對我的關照和教育,沒有他們細心地指導,我也不可能這么快掌握相關技能。在日常生活中,部長們會言傳身教我們一些日常中應該注意的細節,記得第一次部門聚餐時,部長就為我們講解了一系列在酒桌上應該注意的細節。每當部長們發現我身上暴露的問題時,都會在適當的時候給我提出來,既不傷害我的自尊心,又能讓我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面對生活學習中不懂得問題,部長們都會仔細的給我們進行解答。
和部里的其他的干事,不管是本科的,還是成教自考的,我們都是很要好的朋友,我們會一起抱怨最近工作的繁重,會一起八卦身邊的趣事,討論工作中的問題,商量節假日的安排,大家在一起,都可以暢所欲言,在這個大環境里,我的身心都能得到真正的放松,我相信即使這學期任期結束后,我們這個團隊的成員都還是朋友,我們仍然可以一起開心,一起憂傷,一起歡笑,一起哀嘆。
三。個人不足
這一個任期里,自己得到了各種鍛煉,我在技術上的水平也得到了明顯的進步。但是我的身上還是有各種不同的問題,在技術上,與部長相比,我在很多方面都仍顯青澀,相關程序的運用水平不夠熟練,創新意識不強,模仿意識過重,導致作品新穎度降低。設備的掌控度仍顯不足,對于大型活動的任務承擔力還是不夠。與人交往的能力欠佳,交往面只限于本學院,與其它學院信息部的成員交往不夠,這對于工作的開展會產生一定不利。
盡管我的身上還存在各種問題,但是我相信通過我接下來的各種努力,在未來的時間里,我能夠使我自己得到再一次的進步。
四。部門展望
信息部作為技術部門,在各個活動的技術支持仍是其首要任務,但是其也可舉辦一系列有其主導的活動,比如PPT大賽,PPT大賽的可以面向大二學生,因為大一下半學期學校開設的計算機課中已經講到了PPT制作,而且大二時,同學們計算機的普及率較之大一時有了明顯的提高,有利于活動的開展。我們還可與其它學院相關部門合作舉辦攝影展、裝機大賽、計算機知識等。
五。總結
通過這一個任期的工作,我對信息部的本職工作有了一定的掌握,尤為重要的是我認識了很多關心我的朋友,在工作時我們一起探討工作中的疑惑,在生活中我們一起品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非常感謝這一段時間來部長們和部里其他同學對我的關照和指導,在信息部的這段時光我非常開心愉快,即使在將來,這也是我不能忘記的記憶。我會一直一直珍惜這段美好的時光!
此致敬禮
學生會干部述職報告【3】
各位老師、學長們:
我是來自信息學院學生會辦公室的干事_。自去年有幸進入學生會以來,在團委老師的正確領導下,在學哥學姐的幫助下,本人圍繞團委、學生會制定的各項目標,積極主動的搞好各項工作,自覺堅持學習,扎實做好每項任務,下面就一年來的學習、工作、思想方面的情況向各位簡要匯報如下:
1、以虛心學習為主,提高了工作能力和效率。
我覺得,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工作能力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條件。我利用課余時間系統的學習了辦公室干事應熟練掌握的辦公軟件,逐步的提高了自己的素質。而且我還謙遜的向周圍熟練掌握軟件技能的同學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努力豐富自己、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我也努力的向學哥學姐們學習,逐步具體的了解辦公室的職能及具體工作,通過學習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充實和更新自己的知識。
2、勤于動腦,腳踏實地做好每一次工作。
辦公室是一個職能部門,多數工作都是在幕后進行。因此學生會的每項活動都少不了我們的參與和配合。自從我進入學生會這個大家庭以來,先后遇到多次活動。每一次活動我都及時傳達團委老師及主席團的各項通知并積極配合其他部門干事順利的開展活動。在最近開展的活動中,例如這次新生迎新和運動會,在主席團及部長的安排下,我積極的配合完了迎新職責分組,提前迎新,迎新注冊和運動會計分查分等工作。當然負責簽到記名是我們每次活動必須努力做好的工作。當然,我的工作也會有些許不足,但是我盡量做到少出差錯,努力把每次工作做到。同時,我和辦公室的其他干事認真細致地做好了辦公室內務服務和后勤服務,按規定管理好了備品、按制度安排好了值班,按程序記錄了會議等。
3、積極完成了分配的各項任務。本人一直都是遵循通知即到,即時下發的原則。一年來沒有出現延時通知或忘記通知的情況。本人也積極參與學生會的工作。一年來本人能認真盡力完成老師和同學長們交辦的工作任務,團委、學生會的工作,本人都能做到積極參與,努力完成。
4、通過一年以來的鍛煉和經歷,本人的溝通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通過多次各個部門干事的往來,增進了彼此的了解與信任。鞏固了友誼,學會了諸多溝通技巧。提高到了個人修養和綜合素質。另外,由于多次通過短信形式下發通知,使我的語言組織能力得到很大進步。同時間接的提升了我的寫作技能。
為了弄清工會經費的內在涵義,合理界定使用范圍,在機關黨政領導、工會領導牽頭下,全體工會職工會員認真學習領會新《工會會計制度》,從回歸工會的組織職能上破除了如下陳舊的、不適當的觀念:
一、淡忘義務,執著權利,把工會組當作“福利組織”
一貫而言,職工會員一提到工會,就想到得到些實惠,才算是為“為職工辦實事”,過時過節,不由自主地想起工會能組織些什么,能發點錢或者幾袋米、幾壺油,最好加上幾條香煙什么的,搞好節日后勤,為此,工會肯定會得到廣大會員職工熱情洋溢的贊揚。這樣根深蒂固、堅固不催的福利觀,扣準了工會經費福利性用途,工會就是給職工發錢、發物、搞福利的后勤組織。事實上,是《工會會計制度》第三十九條第四款規定的錯誤理解,該條所規定的“后勤保障”,是工會組織自身的后勤保障,而不能曲解成會員個人的生活后勤保障。即使在新《工會會計制度》中有關于“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的支出,但這也只是幾大類支出科目其中“行政支出”科目所包含的一項,其意義也不能與福利等同。
二、狹解工會法定職能,把“工會”當作“活動組織”
工會每年都開展幾次文體、娛樂活動,來活躍一下集體氣氛,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頻繁的文娛活動,勢必增大工會專項支出,或造成比重過大,容易阻礙工會其他法定職能的行使,不但會員會誤解工會組織性質與職能,社會上也會習慣地認識工會主要工作就是組織職工搞些文體活動什么的,甚至讓領導在集體活動的活躍氣氛中倍感凝聚力,默認了地滿足、滿足多數職工的欲望和熱情要求,這么有意義的活動、備受歡迎的活動,每年要搞幾次,開展、開展工作,聚聚餐什么的,花點兒活動經費列支、列支是順理成章的事。然而,工會開展各類文娛活動,僅僅只是工會工作的一小部分,不能代表工會工作的大局。雖然,在新《工會會計制度》中有“文體活動費”支出科目,但維權、參與、建設都是工會工作的社會職能、都需要支出,把工會經費主要用于每年組織幾場球賽、歌詠、舞蹈之類的活動,其實,這樣做狹解了工會的職能,偏離了工會的社會維護功能。
三、像民政撫恤似地,把工會當作“慰問社團”
誠然,用點工會的經費看望、看望病號或孕產婦什么的,工會牽頭去慰問、慰問,顯示、顯示集體對個體或家庭的關心,在工會會員內部也送送溫暖,是人之常情的事情,但萬事皆有度。事實上,根據《工會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工會經費主要用于為職工服務和工會活動。經費使用的具體辦法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制定。”基層工會經費的使用范圍包括:組織會員開展集體活動及會員特殊困難補助;開展職工教育、文體、宣傳活動以及其他活動;為職工舉辦政治、科技、業務、再就業等各種知識培訓;職工集體福利事業補助;工會自身建設;培訓工會干部和工會積極分子;召開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工會建家活動;工會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開展的法律服務和勞動爭議調解工作;慰問困難職工;基層工會辦公費和差旅費;設備、設施維修;工會管理的為職工服務的文化、體育、生活服務等附屬事業的相關費用以及對所屬事業單位的必要補助。另外,基層工會在保證正常工作生活且經費有結余的前提下,依照法定程序,可用部分結余經費或實物開辦為職工服務的“三產”或做投資經營。 所以慰問活動必須統籌兼顧為前提,慰問的、被慰問的,雙方都要以工會職能的全面發揮為核心,才能把工會內部職工和諧與工會外部社會和諧相結合,把工會建成對內外負責的好組織。
規范運作工會財務管理的實踐性做法
在縣國土資源系統中,工會經費的預算趨于合理科學,能與工會職能相對應,有所側重,為了規范有序的財務收支指明了方向,那么在日常財務運行中是怎么樣合理正確地使用好工會經費的呢、怎么樣規范財務管理的呢?筆者認為值得評價如下幾點:
一、做好工會經費收管工作、開源與節流并重
工會財務主要由兩個方面構成:收好工會經費、管好工會經費。“收好”就是要及時收足會費和及時接受行政撥交的屬于工會的活動經費。“管好”就是要根據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工會財務管理體制,實行民主監督,防止違反財經紀律的現象發生,按照“量職為出,統籌兼顧,開源節流,發揚民主”的原則,合理分配和使用經費。收好、管好是互相聯系、相互促進、互為條件和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縣國土資源系統工會的財務實現了自主管理、單獨開戶、單獨建帳模式,明確了每一筆資金的使用用途及審批手續,嚴格按規支出。
二、主管機關黨政領導階層重視工會財務管理工作
工會的工作是在國土主管局機關領導下開展工作的,工會每年的工作計劃、工會財務預算方案等都經過黨政聯席會議討論并向會員職工通報,在工會日常工作中也不斷強調依法收好、管好工會經費的重要性。領導做到身體力行,并從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積極支持工會工作,保障了工會順利開展工作、全面發揮工會職能。
三、完善工會財務管理制度,使“收”“管”合規有據
工會專門制定了工會的財務監督機制,以加強財務管理。對于工會經費的使用,重點安排在維護職工利益,開展職工教育和職工活動方面,堅持“統籌兼顧,保證重點,量事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努力實現收支平衡。根據工會財務制度,經黨政負責人和工會委員聯合會討論決定收支方案,每年底統一向廣大會員職工收繳年度工會費,統一收繳時間、統一工資比例份額,保證了會員會費的足額公平地、依法合規地收繳,同時有根有據地積極爭取上級補助、政府補助等,為工會發揮職能作用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在使用時,強化工會財務監督,帳目筆筆都有明細,財務公開,接受會員監督、接受上級監督、接受主管機關監督、接受社會監督。
四、把為會員職工辦事實與全面發揮工會職能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