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4 14:06:5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環境采樣研判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TP311.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7-0141-04
1 國家電網公司大數據建設現狀
國網公司根據信通建設支撐智能電網建設的要求,規劃了大數據平臺支撐電網信息化建設思路。通過引入大數據平臺,優化數據整合、數據存儲、數據計算、數據分析、數據服務能力,支撐業務應用建設。大數據平臺的引入并非取代現有的各個系統,而是于電網業務結合,做適度改造,以滿足時序數據的存儲處理,同時保證上層數據連續性。
十二五期間,國網系統省級電力公司普遍完成的電力數據中心有結構化數據中心、非結構化數據中心、電網空間數據平臺和海量準實時數據中心,并通過持續擴展平臺應用接入范圍,實現數據中心對電網各系統數據的統一管理和應用,提高了電網數據管理水平。國家電網公司通過信息化SG186和SG-ERP工程建設,已經具備大數據建設基礎,國家電網公司計劃在2020年,在現有一體化信息平臺基礎上,建成兩級部署的基于云架構的企業級大數據平臺,并在電力生產、營銷管理、用戶服務三大領域廣泛應用,形成大數據應用管理、共享開放、運維分析、標準規范和信息安全五個體系。
2 電力大數據平臺介紹
2.1 電力大數據平臺建設主要目標
本平臺立足于甘肅電網實際狀況,著眼于電力技改大修項目的要求,通過運用大數據技術,構建基于電力大數據技術的狀態評估系統,從而實現電力技改大修項目的精準投資和精益化管理。基于電力大數據技術的狀態評估平臺接入現有的在線監測系統的監測信息,例如油色譜監測系統、無線測溫系統、容性設備在線監測系統、斷路器在線監測系統等,同時接入離線監測數據(局部放電檢測數據)、PMS系統數據,做設備數據挖掘分析。
系統圍繞電力設備在線監測信息,分析預測電力設備運行狀態,并以圖形可視化方式展示,做定性定量分析,為決策層提供設備分析報表,輔助決策,減少檢修人員排查,從安全事故預防上升到實時分析層面。電力設備狀態檢測工作流程是通過對在線、離線數據采集,結合數據挖掘分析,建立設備缺陷預警模型,對設備進行狀態評估并結合PMS運行情況分析設備,幫助運維人員了解設備狀況,預防事故的發生,保障電網安全經濟運行。
2.2 技術選型
滿足TB級、異構、快速增長的數據存儲及處理分析需求,以Hadoop平_為核心構建大數據平臺是最好選擇,其擴展性、經濟性、自主知識產權、異構數據支持以及生態系統完善方面,均具有較大優勢。傳統數據、軟件服務商如ORACLE、EMC等也在各自系統上發展大數據技術,國內企業多以Hadoop生態系統做為自己大數據解決方案的核心(如移動、聯通)等,或借鑒Hadoop思想自主研發類似產品)如阿里巴巴等),由于Hadoop具有擴展性、自主知識產權、異構數據支持以及生態系統完善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因此電網公司大數據平臺建設時選擇合適的Hadoop版本做核心,通過有機集成方式融合內存計算、挖掘分析、可視化等第三方開源軟件,并作二次封裝形成體系化平臺組件,確保在高起點上建設電網公司統一大數據平臺。
2.3 架構設計
(1)整體架構設計。電力大數據平臺遵循業務驅動原則來設計,結合現有業務現狀以及充分考慮到未來業務的可擴展性與前瞻性,合理進行業務應用功能,數據管控,平臺推廣,系統集成方面的設計,平臺建設必須遵從國網公司四大體系架構的要求。業務層面上,大數據平臺是為了提升現有平臺綜合服務能力,支撐電網未來建設需要而建立的,大數據平臺建設應當結合電網公司現有業務特點,基本保持SG-ERP體系架構原則不變,使各業務功能逐步與大數據平臺融合,使用新技術提高信息化建設,確保新平臺新應用的平穩過渡。
數據管理層面上,使用大數據平臺增強對海量數據處理能力同時,要基于公司SG-CIM模型規范化要求統一企業數據模型,確保新平臺數據定義一致性完整性準確性,為數據的深層應用挖掘分析提供方便。
(2)業務架構。按照國家電網公司大發展規劃,未來電力大數據平臺是電網公司IT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數據存儲中心、計算中心、分析中心、服務中心四大職能,為業務系統大數據開發運營提供統一支持平臺。現階段計劃將甘肅省電科院狀態評價中心輸變電設備在線監測系統與電力大數據平臺逐漸融合,實現資源整合、信息共享以及配置優化。同時基于對SG-CIM模型的研究,開發海量數據的可視化模型管理工具,盡可能利用自動化方式實現模型數據的精益管理。
2.4 兄弟單位發展調研
(1)上海電力公司。國家863課題”智能配用電大數據應用關鍵技術”由上海市電力公司牽,頭,上海電科院和復旦大學等單位參與研究。該項目開發的智能配用電大數據平臺集成包括CMS,SCADA等九大業務數據源,建立了用戶側和電網側數據間關聯關系,并與GIS空間可視化技術結合,實現營配調業務貫通和全景能耗監測。
(2)沈陽供電公司。基于大數據挖掘的大型供電企業風險預警防控體系已初步建成,系統通過數據整理,數據轉換,灰色關聯分析,結果輸出,完成電力大數據的關聯分析,實現基于指標分析的風險預警防控,對標管理分析,基于指標分析的對標數據分析等多項功能,該系統使得沈陽供電公司的風險防控能力得到明顯提高,風險預警快速精準。
3 大數據分析實例
3.1 變壓器狀態評價
電力變壓器絕緣運行狀態評估是基于設備狀態在線監測基礎上展開的,對可修復的缺陷進行處理以免故障產生,對無法修復的缺陷或對突發性故障,應對故障發生的部位,原因及嚴重程度作診斷,預測故障發展趨勢,以及就可靠性作評估,并對運行變壓器,尤其是運行年限長,老化程度高的變壓器,要求對其老化程度及絕緣壽命作評估,在保證其可靠性前提下,盡可能利用其使用壽命。為了提高變壓器狀態評價性的準確性,需要從絕緣故障診斷,絕緣運行狀態評估和絕緣壽命預測評估三個方向開展研究。
3.2 變壓器狀態監測聚合實例
3.2.1 變壓器監測及關聯性分析
變壓器監測主要參量有油中氣體和成分,色譜,套管絕緣,溫濕度,局放,鐵芯接地電流,風冷系統等。基于在線監測系統采集的數據,需要調用進行信息聚合的參量有主變運行數據,故障錄波數據,保護動作信號燈等。有些參量由于變化較快,可以作為信息聚合的啟動條件,如油中氣體H2和CO,鐵芯接地電流,局放信息,主變運行區間等,當這些參量發生變化時,做數據驅動信息驅動,可以推算出相關聯的信息,從而研判出設備運行狀態變化趨勢。
記錄變壓器半年來的運行數據的平均值,結合當前監測數據和平均值的差異,得出變壓器運行狀態的距離評估。另外通過對多臺變壓器在線監測數據作橫向比較,更容易發現變壓器異常狀態。變壓器每發生一次故障,系統就記錄一次故障數據,形成案例庫。系統在推送變壓器運行狀態信息時可參考案例庫信息,以便決策準確。
3.2.2 變壓器狀態監測信息聚合實例分析
變壓器過熱故障預測與狀態推送:過熱故障是變壓器故障主要類型,對變壓器油中氣體分析可以分析診斷變壓器故障,基于狀態監測的信息聚合架構,其關鍵步驟如下:
(1)確定決策分析需求。運維人員通過分析變壓器油中氣體分析為主掌握當前變壓器運行狀態以消除設備潛在缺陷。如圖1所示,說明基于歷史數據的信息聚合技術。
(2)確定關注信息。變壓器油在無局部放電和強電的影響下,在300度以內,只有微量CO2,CH4和H2產生,溶在油中氣體含量和特征氣體比值不會有大變化,而當變壓器內部存在潛在過熱故障,當溫度只影響到變壓器油的分解而不涉及到固體絕緣時,變壓器油產生的氣體主要是低分子烴類,其中甲烷和乙烯是特征氣體,占總烴的80%以上;當故障點溫度低時,甲烷所占比重大,溫度升高時,乙烯組分急劇增加,比例增大;當嚴重過熱時,會產生少量乙炔,同時變壓器油紙老化速率增大,產氣速率增加。
(3)確定多維關聯。由數據聚合得到具有二維關聯信息,可看作是二維空間上的向量,在多維關系中可視作維。分析需求信息化后,選出具有相應特征的信息,再根據特征進一步確定相關維。
(4)隨決策分析需求變化修改多維關聯方案。以某500KV變電站的1號主變嚴重過熱故障發生前的歷史數據作模擬預測,主變油中溶解氣體監測采樣間隔為8小r。如圖1所示,在第67天(約第200個采樣點附近),CO氣體含量明顯增大,關注之后每天產生CO的產氣速率和含量,CO產氣速率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1所示。
從圖1可知,自第67天起,每天CO產氣速率約2.26PMM。第77天起(約第230個采樣點附近),每天產氣速率約3.5PPM,同時甲烷和乙烯占比超過80%。如圖2所示,據此可初步估計變壓器內部存在低溫過熱,由于此時CO,H2,溶解可燃氣體含量均在正常范圍內,故仍推送至變壓器正常運行空間,繼續保持對其他監測量關注。
從圖2可知,第180天時候,甲烷所占比例下降到47.6%左右,此后保持在50%以下。同時乙烯所占比例急劇增加,CO產氣速率每天19.75PPM,比之前增加約6倍,由此推測變壓器內部出現過熱障礙征兆,故將其推送至異常運行狀態。CO氣體含量約255.3PPM。此時假設每天CO氣體增速約19.75PPM,據此可推算出,7天后,CO氣體含量達到400PPM。超過正常運行閾值,19天后達到60PPM,進入預警狀態。
同時對高能放電故障特征氣體乙炔作分析,其含量變化曲線圖如圖3。
從圖3可知,在第600個采樣點可知,乙炔氣體含量在正常區間,在第800個采樣點后乙炔值劇增到預警狀態,其他監測量也顯示發生放電故障,在之前的關聯分析已經預測到變壓器的過熱故障。
結合乙烯含量作分析,從圖3(b)可看出大致正常運行閾值范圍,若單個測量值超出閾值,同時連續監測不到其他異常值,則認為該點為奇異點可以不考慮,若多個聯系監測點超出劃定閾值,則認為有出現高能放電故障的可能性,應推送至異常狀態,需要注意。
綜上所述,利用油中氣體在線監測信息聚合,可預知潛在過熱故障,高能放電故障,同時對氣體變化速率作預測,也可大致估計未來故障發生時間;對氣體含量作關聯分析,可實現對變壓器運行狀態推送。
4 技改大修立項判斷流程
4.1 信息收集
技改項目立項來源:狀態評價導則覆蓋的設備經研判需技術改造的需求:設備狀態評價正常或評價導則未覆蓋設備按反措要求必須改造的需求,應急改造需求;
大修項目立項來源:狀態評價導則覆蓋的設備經研判需大修的需求:設備狀態評價正常或評價導則未覆蓋設備按反措要求必須大修的需求,應急搶修需求;
設備狀態評價的前提是收集設備信息,包括基礎信息試驗數據,運行情況,以及同類設備運行情況等,具體如下:
設備狀態信息包括設備投運前信息、運行信息、檢修試驗信息、運行環境信息、家族缺陷信息等。
(1)投運前信息主要包括設備技術說明書、設備監造報告、計算書、型式試驗報告、出廠試驗報告、運輸記錄、到貨驗收記錄、交接試驗報告、安裝驗收記錄、新(改、擴)建工程有關圖紙等紙質和電子版資料。
(2)運行信息主要包括設備運行屬性(如設備歸屬、運行編號等)、設備巡視記錄、維護記錄、故障跳閘記錄、故障典型案例庫、缺陷和消缺記錄、在線監測和帶電檢測數據以及不良工況信息等。
(3)檢修試驗信息主要包括例行試驗報告、診斷性試驗報告、專業化巡檢記錄、缺陷及故障記錄、檢修報告及設備技術改造信息等。
(4)運行環境信息包括污穢區域分布圖、舞動區域分布圖、雷區分布圖、冰區分布圖、風區分布圖等電網運行環境信息。
(5)家族缺陷信息指經認定和的同廠家、同型號、同批次設備(含主要元器件)由于制造廠設計、材質、工藝等同一共性因素導致的設備缺陷或隱患信息。
大數據平臺從如下系統采集數據:1)GIS系統:輸變配設備坐標、高程、影像及照片等信息,可輸出地理信息圖、設備運行信息、檢修信息等;2)PMS系統:生產輸變配設備檔案信息、運行信息、資產信息、狀態評價信息、檢修信息、技改大修規劃、儲備、計劃、項目完成等信息;3)用電采集系統:通過采集系統電壓、電流、有功、無功等信息,可輸出三線不平衡、重過載配變、重過載線路、低電壓等告警信息;4)營銷系統:95598、線損、電量、電費、電價、能效、市場等信息,并與PMS系統戶表箱、站、線、變貫通;5)電能質量在線監測:供電可靠性及資產管理信息;6)供電電壓在線監測:電壓合格率;7)雷電定位系統:雷電峰值、時間、頻次、電流、經緯度等信息;8)EMS:變電、配電設備運行實時信息采集;9)OMS:輸變配電設備、線路運行及操作信息;10)ERP:公司所轄設備資產、財務、改造、檢修及項目管理信息。
4.2 評價內容
研判對象是狀態評價導則所覆蓋的電網設備,具體分為狀態評價,需求評價,可修復評價,技術經濟評價。
1)需求評價是判斷該設備是否符合公司技術導則,以此得到需求判斷結果;2)可修復評價是針對設備非正常狀態是否能通過檢修徹底消除進行評價,同類重要及以上級別缺陷連續3年未解決,則認為該設備不可修復。3)對于可修復的11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一次設備的A類檢修,需要計算其更換前后設備的全壽命周期成本,作技術經濟評判;LCC技術經濟評價是基于全壽命周期成本。
全壽命周期成本LCC=初次投入成本+運檢維修成本故障成本+退役處理成本;
計算周期=設備使用壽命-設備已使用年限;
按照計算得到的設備LCC值進行技術經濟評判:若設備更換后成本現值
4.3 狀態評價
狀態評價是狀態檢修的核心內容。狀態評價應通過持續開展設備狀態跟蹤監視和趨勢分析,綜合專業巡視、帶電檢測、在線監測、例行試驗、診斷性試驗等各種技術手段,依據電網設備狀態評價導則進行評價,準確掌握設備運行狀態。按照大修技改項目立項評分規則,分別完成技改和大修項目評分。通過審核的技改大修項目進入儲備庫,并按照得分排序。狀態評價是根據國網輸變電設備狀態評價導則,對導則覆蓋設備作狀態評價,其結果是正常狀態,注意狀態,異常狀態,嚴重狀態。評價結果由大數據平臺狀態評價業務模塊給出。
4.4 設備可靠性分析
狀態檢修是要在了解設備健康狀況前提下,通過檢查、維護、修理乃至更換,盡可能以最低代價保持或恢復設備固有可靠性水平。通過對設備做可靠性分析,確定輸變電設備的薄弱環節、缺陷關鍵部位、可能故障模式以及采取檢修策略。可靠性要求高的設備,應采取狀態檢修,可靠性要求低應采取事后檢修。固有可靠性低的設備,采取故障后更換更合適。輸變電設備可靠性分析結果是設備可靠性指標的量化,如可靠度、故障率、壽命等,可以從提高可用率與延長壽命角度出發,確定關鍵設備的改進和檢修工作方向,也可以確定關鍵設備與部件校驗項目、檢驗時間間隔與維修準則和設備部件更換周期。
4.5 設備風險評估
基于《國家電網公司輸變電設備風險評價導則》要求,根據設備狀態評價結果,結合安全環境以及效益三方面風險,來研判設備在運行中可能存在風險情況,并據此來制定相應措施。設備總風險包括環境損失風險、成本損失風險、安全損失風險。
設備狀態評價之后,再根據狀態評價結果以及設備相關信息做風險評估,最后根據風險等級制定狀態檢修策略。
通過可靠性分析技術,可以了解設備故障模式、影響因素、故障傳遞關系、風險擴散途徑,進而開展輸變電設備的風險評估。風險評估通過識別設備潛在內部缺陷和外部威脅,分析設備遭到的失效威脅的資產損失程度和威脅發生概率,確定設備風險等級。
4.6 技改大修項目立項評分排序
大修技改項目立項評分排序目的是對儲備階段的大修技改項目作定量評估,通過計算大修技改項目基礎分(需求分,風險分)以及利舊附加分,確定大修技改項目的優先級順序。
評價總分=基礎分+利舊附加分;
基礎分=需求分+風險分=需求評價分×需求權重系數+風險評價分×風險權重系數。
5 總結與建議
5.1 電力公司設備在線監測系統建設力度不夠
線路在線監測安裝率過低,國網范圍內約2/3的線路在線監測裝置信號不能接入主站。變電在線監測裝置在新建變電站得到應用,而在老變電站建設不多,因為安裝油色譜等設備常常需要停電,而且需要變壓器廠家和油色譜廠家配合,協調工作繁瑣。配電變壓器大多未能和后臺建立通信,在可測方面還需要做很多工作。由于數據來源缺乏,因而導致大數據分析缺乏數據原料,所以需要加大建設力度,為大數據平臺建設提供更多數據原料。
5.2 檔案管理混亂
設備原始臺帳混亂缺失,設備運檢記錄隨意,沒有錄入系統,導致大數據分析缺乏數據原始資料,所以需要加強管理,保證平時巡檢信息都能及時準確錄入系統。
5.3 大數據算法不夠成熟
由于大數據分析技術最近幾年才開始在電力行業得到推廣應用,目前基本都是在國外HADOOP平臺上做二次開發的,專業軟件人員對電力公司現場業務不夠熟悉,而電力運檢人員往往熟悉現場運行設備情況,但基本都是電力一次專業知識豐富,而計算機軟件方面知識結構相對偏弱,和軟件人員溝通存在障礙。成熟的大數據算法需要雙方多次溝通磨合才可以達到。電力大數據平臺需要多個部門配合,共同建設完成,才能消除以往存在的信息孤島和重復建設問題,更好的服務于電力公司發展建設。
5.4 技術進步與管理優化并行
大數據技術歸根到底是技術手段,代替不了管理,實現精準立項和精益化管理,還同時需要優化現有業務流程,提高項目管理水平;成熟的大數據平_建設需要時間,相應伴隨組織架構調整更需要時間來適應和優化。
一、石家莊大氣污染防控概述
2013年以來,我國中東部地區多次出現大范圍霧霾天氣,持續時間之長、影響范圍之廣,前所未有。據分析,我國70%左右的城市空氣質量達不到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霧霾天氣頻繁發生,市民就相當于“吸塵機”和“過濾器”。有時在石家莊,呼吸上新鮮空氣已經成為一種奢求。
(一)石家莊大氣污染主要來源
根據對主要大氣污染的分類統計分析,其主要來源可概括為三大方面:燃料燃燒、工業生產過程、交通運輸等。在直接燃料的燃燒中,燃燒排放的大氣污染物數量約占燃料燃燒排放總量的96%,其中燃煤排放的煙塵、SO2、NOX和CO的數量占燃料燃燒排放比例分別為99%、93%、81%和97%。各種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氣污染,由于排放點比較集中濃度較高,所以對工礦區或局部的大氣污染較為嚴重。機動車等流動源在交通比較繁忙的街道,如裕華路、中山路等,可能造成空氣的嚴重污染。
(二)石家莊大氣污染主要原因
一是大氣污染防控體系不完整,發生霧霾天氣,在大氣污染防控體系中就暴漏出一些問題。二是大氣污染防控預警機制不健全,如方案不確定,聯防聯控難實施等。三是石家莊地理位置特殊,在大氣流經石家莊下降過程中,空氣溫度升高、濕度降低,尤其是冬季空氣流動性極差,污染物擴散不及時,極易形成大范圍的霧霾天氣。
二、預警機制概述
(一)預警概述
預警是指在災害或災難以及其他需要提防的危險發生之前,根據以往的總結的規律或觀測得到的可能性前兆,向相關部門發出緊急信號,報告危險情況,以避免危害在不知情或準備不足的的情況下發生,從而最大程度的減低危害所造成的損失的行為。
預警的特點主要有:一是快速性,靈敏快速的信息進行搜集、信息傳遞、信息處理、信息識別和信息,失去了快速性,預警機制就失去了任何意義。二是準確性,即要對復雜多變的信息做出準確的判斷。三是公開性,即預警信息一經確認,就必須客觀、如實地向社會公開信息。
預警的作用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及時搜集和發現潛在危險或風險信息,對搜集到的信息進行快速分析處理,然后根據科學的信息判斷標準和信息確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和判斷。二是及時向公眾危險或風險可能爆發或即將爆發的信息,以引起有關人員或全社會的警惕。
(二)預警理論的內容
預警機制由預警分析與預控對策兩大任務體系構成:預警分析,是潛在的危機或風險的識別、分析與評價,并由此做出警示的管理活動;預控對策,是根據預警分析的活動結果,對現行狀況進行及時矯正與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應對變化。這樣就可以建立防范潛在危機或風險的有效機制,提前做好準備,防范風險。
1.預警分析
預警分析包括三個階段:監測、識別與診斷。監測是開展預警預控活動的基礎,即通過對潛在危機或風險的監測來察覺所處的狀態。識別是通過對潛在危機或風險的監測的辯識,來察覺所處環境的變化。判斷其為有利變化還是不利變化,為診斷提供預先對策打下基礎。診斷是對已識別的變化,分析此變化將產生影響的過程與成因分析,并提供應對的策略。
監測、識別與診斷這三個環節的預警活動,是前后順序的因果關系。監測活動是預警活動開展的前提,沒有明確和準確的監測信息,后兩個環節的活動就是盲目的;識別活動是至關重要的環節,有了對潛在危機或風險的判別,才能確立預警工作重點,也使診斷活動有明確的目標;診斷活動使采取預控對策有了科學的判識依據。
2.預控對策
預控對策的目標,是實現對各種不利變化的早期預防與控制,它包括組織準備、日常監控、危機管理三個階段。
組織準備指為開展預控對策行動的組織保障活動,是預警預控活動得以連續進行的保證,它包括對策制定與實施活動的制度、標準、規章,目的在于為預控對策活動提供有保障的組織環境。
日常監控主要有兩個主要任務:一是日常對策,二是危機模擬。日常對策通過診斷后,對不利變化采取的有效的措施;危機模擬,是在日常對策活動中難以有效控制,而對可能發生的危機或變化進行假設與模擬的活動。
危機管理指日常監控活動無法有效扭轉不利變化,陷入危機狀態時采取的一種特別管理活動。危機管理是一種“例外”性質的管理,即只有在特殊境況下才采用的特別管理方式,以特別的危機計劃、領導小組、應急措施,實行的管理過程。
三、構建石家莊市大氣污染防控預警機制
構建石家莊大氣污染防控預警機制,目的是要不斷提高石家莊市大氣污染風險防控水平,降低嚴重大氣污染的發生頻次,營造安全健康的生產生活環境,減少對人民群眾健康和生命財產的危害。
(一)石家莊大氣污染防控預警分析
1.石家莊大氣污染監測
要及時搜集和發現大氣污染危機信息,首先要對其進行監測。包括監視和預測兩項內容。監視是指對可能引起大氣污染危機的各種因素和征兆進行嚴密的觀察。預測是指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大氣污染危機類型及其危害程度作出估計。監視和預測是相輔相成的。監測是預警的前提條件,沒有對大氣污染的監測就不可能及時搜集和發現危急信息,更不可能發出大氣污染預警信號,當然也談不上進行預控和制定處理計劃。
(1)在大氣污染監測時,石家莊市的環保部門與氣象部門要加強合作,共同建立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體系。做好重污染天氣過程的趨勢分析,完善會商研判機制,提高監測預警的準確度,及時監測預警信息。同時環境監測機構要對監測數據的真實性負責,加強環境監測全過程的質量控制,使監測結果具有完整的溯源性和正確性。
(2)建立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實現環境監管的全方位、全覆蓋、無縫隙管理。實行縣鄉村三級網絡的劃分原則及責任主體,分片負責。網格實行“五定”,即定區域、定人員、定職責、定任務、定獎懲。
(3)形成環保部門統一建設、統一監管、統一使用的自動監控體系。應增加自動監測點位,拓展環境空氣中自動監測項目,同時開展PM2.5及其前體物質的遙感監測。完善水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增加重金屬檢測,提升水環境監測管理水平。整合現有聲環境自動監測系統,形成超標區域圖,分析超標原因,并提出管理措施。
(4)監測點設置區分輕、重度污染區。霧霾高發的區域,各設立監測點。監測點選好后,專業人員將每月在各監測點進行空氣PM2.5采樣。監測人員每月在各監測點進行空氣PM2.5采樣,每次連續采樣7天,采樣時間為24小時,遇到霧霾每天連續采樣,監測PM2.5質量濃度,并分析PM2.5中重金屬和類金屬元素、多環芳烴、陰陽離子等的含量。
2.石家莊大氣污染識別診斷
根據石家莊市大氣中顆粒物來源解析研究成果,大氣中的PM2.5有45%來自于揚塵,包括建筑揚塵、道路塵、土壤塵、料場堆場塵等在內的揚塵源類是PM10最主要的貢獻源。“在以煤煙型污染為主的采暖期和以風沙塵為主的春季結束后,近期我市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應放在對建筑揚塵、道路揚塵、地面揚塵、農田揚塵、料場堆場揚塵等揚塵源類的治理上。
建立監測系統的主要目的是及時發現危機征兆,準確把握危機誘因、未來發展趨勢和演變規律。一要加強信息收集,該系統的任務是對大氣污染危機風險源和征兆等信息進行收集。二是信息加工,對收集來的信息進行整理和歸類、識別和轉化,以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三是決策,根據信息加工子系統的結果決定是否發出預警及預警的級別。四是發出預警,當監測結果顯示大氣污染危機的征兆時,立即發出明確無誤的預警信息。
(二)石家莊大氣污染防控預控對策
1.組織準備
(1)大氣污染預警指揮部。成立石家莊市空氣重污染日預警應急指揮部,主要職責為,根據空氣質量狀況,啟動、降級或解除空氣污染預警應急措施,并組成督查組對預警應急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全市范圍內聘請1000名大氣污染防治義務監督員,其有權利向相關部門反映環境污染問題,監督各級相關職能部門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的各項工作,并提出意見和建議。
(2)大氣污染信息平臺。空氣污染預警及時。預警工作程序為:市環保局會同市氣象局運用環境監測和氣象觀測資料,做好污染過程的趨勢分析和研判,編制空氣質量預測預警簡報以電子郵件報市空氣預警辦,并進行電話確認。當預警臨界值后,市環境監測中心將及時通過微博、網站和媒體等渠道預警信息,同時發送至各類短信平臺,由短信平臺將預警信息轉發給市民及公眾。
(3)環保警察。建立環境警察隊伍,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充分發揮環境安全保衛總隊的作用。2013年10月10日,石家莊市公安局環境安全保衛支隊正式成立,專打各類環境“黑手”。環保警察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偵辦全市范圍內環境保護領域犯罪案件;參與環境保護部門集中專項整治行動;分析、研究環境犯罪信息和規律,制定預防、打擊對策;查處違反國家規定運輸、處置有毒有害污染物;建立信息共享、聯合執法、日常巡查等長效機制。
(4)建立治霾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從嚴格執行技術標準、加強污染物排放社會控制管理工作、制定完善有關政府規章、能源結構調整、污染物排放資金收付、政府工作推動和資金支付機制等方面積極探索、加大力度,實現對大氣污染的防控和治理。
2.日常監控
市空氣預警辦根據簡報確定預警等級并制定相關應急措施,報領導批準后通知各單位立即執行。預警應急措施按預警期限到期自動解除。當AQI指數1天達到重度污染或嚴重污染且預測未來2天仍將持續污染狀況時,市空氣預警辦當日向社會重度污染日或嚴重污染日預警,同時啟動相關預警應急措施。
當AQI指數1天達到極重污染(AQI指數≥500),且預測未來2天仍將持續污染狀況時,市空氣預警辦當日向社會極重污染日預警,同時啟動相關預警應急措施。
為了更細致掌握石家莊的每日空氣質量狀況和變化,石家莊建立了“空氣質量昨日分析與今日預測”制度。每天晚上12點過后,根據前一天每小時的監測情況,分析前一天空氣質量狀況、影響因素,同時,根據石家莊市氣象局對未來的天氣預報,對第二天的空氣質量狀況進行預測,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這份分析預測內容,會報市政府,以便政府各部門及時采取對應措施,盡量減少污染。
3.危機管理
根據每日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指數),在全市范圍內三種空氣污染預警(不含沙塵暴天氣):重度污染日預警(200
應對空氣污染預警不力將通報批評。有關部門、單位要嚴格執行本方案各項規定和要求,預警應急措施落實情況要在第二天上午12∶00前及時反饋至市空氣預警辦。市空氣預警辦會同市政府督查室、市監察局和新聞媒體不定時檢查有關單位落實情況,對落實不力的單位,進行通報批評,并在新聞媒體公布單位名稱及主要負責人姓名。情節嚴重的,在年終考核時取消評優評先資格,由市監察局對責任單位負責人實行問責。
四、結語
建立石家莊的大氣污染防控預警機制,需要不斷完善現有的信息公開制度和聯防聯控制度,充分發揮現代網絡的功能,建立網絡預警信息系統,使決策部門和公民都能夠同步得到原始信息、獲得更多的信息評價、進行多渠道的信息對比,為大氣污染的事件的處置提供有利條件。同時,應加強大氣污染防控預警的公眾參與,通過各種途徑提高公民的遭遇大氣嚴重污染時的減災自護能力。加強對大氣污染及其防控知識的宣傳教育,對大氣污染進行深入研究,發現其內在規律性,使得人民群眾在不利的大氣條件下獲得最佳生產和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李彬華,王利超,唐征,馬堂文,趙玉明.城市大氣重污染事件預警機制研究[J].環境監控與預警.2014(04).
[2]張維平,蔡放波. 對美國、日本和中國預警機制現狀的評述[J].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5).
[3]劉鵬.發達國家公共危機預警機制的特征[J].經濟縱橫.2007(07).
[4]黃順康.公共危機預警機制研究[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06).
[5] 張維平.關于突發公共事件和預警機制[J].蘭州學刊.2006(03).
[6] 環境保護部大氣污染防治歐洲考察團. 借鑒歐洲經驗加快我國大氣污染
防治工作步伐--環境保護部大氣污染防治歐洲考察報告之一[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3(05).
[7]楊峰.完善我國公共危機預警機制的思路與對策[D].電子科技大學.2008.
2012年,我縣手足口病預防控制工作目標為:深入貫徹落實衛生部和省衛生廳手足口病預防控制工作的策略和各項要求、按照市衛生局《關于印發2012年市手足口病預防控制工作意見的通知》(東衛疾控字〔2012〕3號)文件精神,嚴格落實各項綜合性預防控制措施,嚴控暴發疫情,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發病率和重癥病例,盡力杜絕死亡病例的發生。各鄉鎮(街道)衛生院要及時向當地黨委政府匯報疫情形勢,積極爭取在轄區政府統一領導下,加強與教育等部門的溝通與協調,抓好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手足口病防治工作。要認真總結分析本鄉鎮(街道)手足口病流行特點,精心安排,提前部署。要建立手足口病防控領導小組、技術指導小組和機動隊伍,健全相應制度。要建立手足口病監督檢查制度,明確檢查內容和標準,定期組織開展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督導檢查,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確保各項防治措施落實到位。
二、做好疫情監測與分析,為科學防控提供依據
縣疾控中心要繼續加強手足口病疫情監測報告與分析工作,不斷提高疫情報告工作質量。要按照衛生部印發的《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要求,做好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監測和病原學檢測,特別是聚集性病例及重癥、死亡病例的病原學檢測,及時掌握疫情動態和病原分布情況,盡可能準確分析研判疫情趨勢,為科學制訂防控策略提供依據。各定點醫院要認真完成轄區每月5例普通病例標本的采集工作(縣醫院50例、市二院20例、中醫院10例)。縣疾控中心指導、協助各醫療單位完成所有重癥病例、死亡病例和每季度1起聚集性病例的病原檢測和處置工作,各定點醫院作為采樣單位要認真采集患者發病后3天內的咽拭子標本和10%的急性期血清標本,認真填寫病例標本送檢登記表,采樣后及時通知縣疾控中心,由縣疾控中心負責收集和送樣工作,錄入數據庫并及時上報,采樣單位力爭將采集樣品病原檢測陽性率達到80%以上。
三、及早發現聚集性病例,規范處置暴發疫情
聚集性病例和暴發疫情是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也是我們近幾年手足口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難點。各鄉鎮(街道)要按照“早、快、嚴、實”(早期發現和報告,快速處置和結案,嚴格處置每一個環節,措施落到實處)的指導原則,規范處置聚集性病例和暴發疫情。各單位要嚴格按照《省手足口病監測方案(試行)》和《省手足口病防治技術方案(試行)》規定,明確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和暴發疫情定義,及時準確的判定相關事件的發生,依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級評定標準》,達到相應級別時,及時通過衛生應急系統進行網絡報告。聚集性病例或暴發疫情一旦確認,要立即響應,制定暴發疫情調查處置方案,做好人員、物資、技術保障,按時完成病人流行病學調查、標本采集、消毒和病例的主動搜索等工作,確保疫情處置規范有效。
四、加強重癥病例救治,努力降低病死率
各定點醫療機構要繼續按照《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腸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癥病例臨床救治專家共識(2011年版)》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感染臨床處置流程圖(2011年版)》的要求,著力提高重癥病例的早期識別、診斷、救治能力及時將重癥病例轉診到市級定點醫院,提高重癥病例救治成功率。切實加強醫務人員(重點是農村基層醫務人員)業務培訓工作,切實提高手足口病病例的發現率和重癥病例的及時轉診率。積極組織流行病學和臨床專家共同對重點病例進行個案分析,找出救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努力減少兒童特別是農村兒童死亡病例的發生。
五、進一步落實重點場所防控措施,嚴防疫情蔓延
各鄉鎮(街道)衛生院要配合教育部門,加強對轄區內托幼機構尤其是流動兒童較多的托幼機構衛生保健人員手足口病防控業務的培訓、指導和檢查,督促轄區內小學、托幼機構落實晨檢制度,指導其做好缺勤登記、報告、消毒和健康教育工作,必要時根據相關規定采取停課、停托措施。各級疾控機構要會同婦幼保健機構,充分利用三級婦幼保健管理網絡,發揮專業指導作用,做好轄區內兒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各級各醫療機構要貫徹落實《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及相關技術規范和標準,嚴格執行傳染病預檢分診制度,重點做好門診、急診、手足口病病區、兒科、新生兒病房、重癥監護室等重點區域管理工作,切實落實消毒隔離等醫院感染控制措施。
六、廣泛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創造良好衛生環境
中圖分類號:TD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6(a)-0020-02
1 項目的意義
地震是地球內部物質運動的結果。這種運動反映在地殼上,使得地殼產生破裂,促成了斷層的生成、發育和活動。“有地震必有斷層,有斷層必有地震”,斷層活動誘發了地震,地震發生又促成了斷層的生成與發育,因此地震與斷層有密切聯系。活斷層這個術語是20世紀初提出來的,一直被人們所研究。它是指現今正在活動的斷層,或近期曾活動過、不久的將來可能會重新活動的斷層。活斷層是目前地震學和構造學研究重點,對活斷層進行科學評價和合理分析對于工程建設和城市規劃等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研究表明,在地震斷層上的房屋倒塌和人員傷亡都相對嚴重。如果建房時避開地震斷層,就能有效地預防地震傷亡。研究人員已經呼吁立法禁止在地震斷層建筑房屋。
活斷層與地震災害的關系密切,活斷層決定著多數破壞性地震的發生位置,活斷層的規模大小、運動性質和活動時代等屬性決定著地震震級的大小,同時,對強地震地面運動具有復雜的影響。城市及附近地震可加重發震活斷層沿線建筑物的破壞和地面災害,特別是位于城市之下的活斷層突然快速錯動所導致的“直下型”地震能引起巨大的城市地震災害。
2 項目的背景
畢節市位于我國西南地區,地處南北地震帶南段東緣,構造運動強烈,各種構造行跡疊加、相互交錯,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5級以上中等強度地震,是貴州省地震活動較為頻繁的地區之一,具備發生中強地震的構造條件。2009年01月17日在畢節威寧縣小海鎮發生M4.0級地震。2009年03月22日在畢節威寧縣小海鎮發生M4.7級地震。2014年07月20日,納雍縣發生M2.4級地震。2014年10月9日,金沙縣柳塘鎮發生M3.1級地震。已知該市主要分布著威寧石門坎斷裂帶、紫云-埡都斷裂帶、金沙巖孔斷裂、大方馬場斷裂等一系列活動構造帶,但由于技術原因,一直未對已知的斷裂進行系統地調查和分析,對斷裂帶內活斷層沒有清晰的基礎資料,該市是地震多發區,對市內主要斷裂的斷層調查有助于今后的防震減災工作。利用地質學知識和地震學知識探測和調查該市境內主要斷裂帶各類地震活動斷層、獲得斷層基本的展布、傾向、傾角、破碎帶寬度、發育歷史、最新活動時代、運動性質、位移量等指標,可對該市地震發震構造和地震地質背景分析總結提供基礎資料。
2012年9月7日11時19分40秒,貴州省威寧縣與云南省昭通市彝良縣交界(北緯27.5°,東經104.0°)發生M5.7級地震,12時16分29秒,彝良縣(北緯27.6°,東經104.0°)再次發生5.6級地震。震中距離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最近為7.5 km,距威寧縣城77 km,距石門鄉政府所在地16.6 km。據統計,此次地震共造成威寧縣、赫章縣38個鄉鎮受災。地震發生后,當地政府及時對受災群眾進行了安置,結合活斷層的分布對群眾安置的地點選擇尤為重要。因此,防震減災部門需要加強對斷層的調查,掌握地震地質背景,為政府擇優選擇安置地點提供科學依據。
3 項目的研究方法
以前,地質研究和地震研究的獨立性沒有很好地結合起來,而斷裂的發生和發展伴隨著地震的發生,這次,筆者將把地質結構的變化,特別是活斷層的發展作為基礎,進一步來研究該區的地震活動情況。開展畢節市活斷層調查研究,得到畢節市主要斷裂帶地震地質背景相關資料和研究報告,為日后畢節市防震減災工作開展提供基礎依據。
筆者將以威寧石門坎斷裂帶、紫云-埡都斷裂帶、金沙巖孔斷裂、大方馬場斷裂等活斷層為基礎,來研究在此斷裂區域內所有發生過的地震,特別是4.0級以上地震的類型、特征、發震構造以及預測研究區域內地震的發展趨勢及可能給畢節帶來的最大危害。
野外觀測是斷層研究的基礎和主要方式。斷層研究的主要內容有:斷層的識別、產狀的確定、斷層兩盤相對運動的確定以及斷層形成時代和活動演化進程的確定,進而探討斷層的組合、形成機制及其產出的地質背景和物理環境。通過野外觀測結合GIS技術、數據庫技術等,開展數據分析處理,對畢節市主要斷裂帶發震構造、發震能力和地震地質背景進行初步判斷。
利用地質學和地震學知識探測和調查該市境主要斷裂帶各類地震活動斷層并獲得斷層基本的展布、傾向、傾角、破碎帶寬度、發育歷史、最新活動時代、運動性質、位移量等指標,對該市地震發震構造和地震地質背景分析總結提供基礎資料。
收集研究區域所有的地震資料、地質資料、活斷層資料,對所收集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對斷層進行年代初步鑒定,特別是活斷層,鑒定活動年代;用地震分析軟件分析地震的各項參數。分析研判畢節市內歷史地震的時空分布特征;得到該市主要斷裂帶活斷層分布情況,對畢節市主要斷裂帶發震構造進行初步研究;對畢節市地震地質背景進行初步研究。
該項目先用歷史地震分布作數據,從空間分布特征、時間分布特征對發生在畢節的地震進行分析。根據1965年以來畢節有記錄的破壞性地震,對畢節主要活動斷裂及活動情況進行分析。從而提出對威寧石門坎斷裂帶、紫云-埡都斷裂帶、金沙巖孔斷裂、大方馬場斷裂研究。并根據圖片及采樣普查斷裂基本的展布、傾向、傾角、破碎帶寬度、發育歷史、最新活動時代、運動性質、位移量、滑動速率、古地震事件等研究指標。并最終完成畢節活斷層與地震關系的研究報告。
研究地震活動性的目的在于通過分析畢節的地震活動時空分布特征,估計未來時段地震活動趨勢和水平,為合理劃分潛在震源區和確定地震活動性參數提供依據。該報告地震活動性分析以北緯25°~27°,東經104°~106°為研究區范圍。
4 斷層調查發揮的作用
防震減災是國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基礎性、公益性事業,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通過該項研究,完善畢節市地震分布圖及地震構造分布圖,有利于全面了解畢節市的主要發震構造、發震能力及地震地質背景,對今后畢節市的地震監測臺網布局、農村民居工程的合理安排、地震應急、城鎮建設規劃、建設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等工作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此外,該市礦產資源豐富,目前經勘查發現的礦產60多種,具開采價值的有25種,共發現礦床、礦點(礦化點)712處,排列貴州省第一位的礦種有煤礦、鐵礦、銅礦、鉛礦、稀土礦、磷礦6種,排列貴州省第二位的礦種有鉬礦、鎳礦、硫鐵礦3種,排列貴州省第三位的有鋅礦1種,排列貴州第四位的有鋁土礦、銀礦、石膏礦、高嶺土礦、飾面用大理巖5種,排列貴州第五位的有銻礦,排列貴州省第六位的有鎂礦,排列貴州省第七位的有錳礦、重晶石礦。斷層與礦產的形成有著一定的關系,開展斷層的調查探測對礦產資源的開發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加強應急能力建設,保持可持續發展。
區衛生局著力加強應急處置能力建設,進一步完善應急處置體系和工作機制,調整充實了應急處置辦公室、專家組和應急處置預備隊,加強預警信息應急響應、現場處置、工作報告等應急處置工作的日常管理,及時有效地處置了多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信息。組織修訂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多個單項預案,更新和充實了應急信息系統設備、應急物質和個人裝備,進一步增強應急保障能力。加強人員培訓和演練,舉辦了應急處置技術培訓班,制定了《霍亂應急處置演練方案》,進行了演練準備,擬在7月份進行演練。區疾控中心榮獲***市先進應急處置示范點稱號。
二、嚴密防控,無重大傳染病疫情
區衛生局實行24小時應急值班,區疾控中心實行24小時疫情值班,對***區疫情報告單位報告的疫情信息進行審核。根據疫情形勢,及時召開疫情分析會,對全區疫情進行分析研判,制定防控工作建議。及時編制印發疫情快報、月報,每月進行疾病預報,為區委、區政府及各醫療衛生單位制定疾病防治工作計劃提供技術支持。今年上半年完成了2013年傳染病疫情年度分析,2014年傳染病疫情月分析6期、周分析25期、疫情分析研判6次。對全區22家網絡直報單位定期開展督導檢查和技術指導,疫情報告24小時內報告及時率100%,審核及時率100.00%。
按照“依法防控、科學防控”的原則,重點開展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手足口病、乙肝、艾滋病、結核病、霍亂等重點傳染病的防控工作。及時組建重點傳染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組,制訂了重點傳染病防控預案,,及時有效地處置了突發疫情。2014年上半年我區未發生重點傳染病的暴發流行。
1、呼吸道傳染病防控工作
按照《全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監測、排查和管理方案》、《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三版)》的要求,繼續開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監測,及時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東呼吸綜合征及其他嚴重呼吸道傳染病的排查和處置工作。2014年1-6月份,我區未發現報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按照《職業暴露人群血清學和環境高致病性禽流感監測方案(2011年版)》和工作任務委托書的要求,3月份和6月份開展了禽類監測點環境標本和職業暴露人群血清標本的采集、送檢工作,共采集環境標本20份,職業暴露人群血清標本21人份,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2、霍亂、手足口病等腸道傳染病防控工作
區衛生局組織區疾控中心相關科室專業人員定期對各醫療單位腹瀉門診進行技術指導,召開了《全區疫情管理及霍亂、手足口病等腸道傳染病防控技術培訓班》,培訓專業技術人員60余人,提高全區疫情報告質量和重點傳染病防控能力;6月份對全區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和鄉鎮衛生院腹瀉門診進行了督導檢查。加強手足口病防控工作,2014年上半年共調查和處置手足口病例54例,標本采集24份,個案調查率100%;目前我區無手足口死亡病例、聚集性和暴發疫情。
3、艾滋病防控工作
區衛生局高度重視艾防工作,加強對全區醫務工作者艾防技術培訓,規范實施艾滋病防治項目。今年上半年對新進入監管場所的全部被監管人員57人進行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檢測率100%,準確率100%。對全部12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進行了隨訪,隨訪率100%,隨訪情況全部進行網絡直報。對8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進行CD4+T細胞采樣送檢,掌握他們的身體狀況和CD4+T細胞水平,使符合抗病毒治療條件的感染者和病人能夠及時得到有效治療。累計對400余人提供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服務,檢出1例病毒攜帶者,并將監測數據及時準確上報。區疾控中心被評為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先進集體。
4、結核病防治工作
結核病是一種經呼吸道傳播的慢性傳染病,在全球廣泛流行,嚴重危害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為重大公共問題和社會問題。區衛生局高度重視,嚴格按照《***區2014年結核病防治工作計劃》的要求,落實好各項工作措施。一是細化宣傳,區疾控中心和相關醫療機構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懸掛橫幅、板報、宣傳欄、宣傳品等宣傳方式,針對不同層次的人群,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廣泛宣傳結核病防治知識。深入開展結核病防治政策和防治知識“進企業、進學校、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活動,不斷提高了廣大人民群眾對結核病防治知識和國家對結核病人實施優惠政策的知曉率,營造我區結核病防治宣傳氛圍。二是加強疫情報告,積極轉診病人,區各醫療機構認真貫徹《傳染病防治法》、《結核病防治管理辦法》,落實《結核病疫情報告制度》、《結核病報告轉診制度》,切實做好肺結核病人的歸口管理,加強肺結核病人的報告、轉診工作。三是構建三級網絡,落實病人追蹤。區疾控中心、鎮(街)衛生院(中心)和村衛生室(診所)進一步完善三級追蹤網絡,對醫療機構報告未到定點醫院就診的肺結核和疑似肺結核病人,實施三級網絡追蹤,及時反饋病人追蹤到位情況,不斷提高病人追蹤實效。2014年上半年結防門診接診可疑肺結核病人556人,免費治療管理活動性肺結核病人101例,較去年同期上升46.38%,其中初治涂陽23例,復治涂陽13例,治療管理菌陰病人65例,新發涂陽病人療程結束治愈率為95.65%,超過了國家要求的85%的標準。2014年區衛生局按照省、市要求,指定下發了關于印發《***區百千萬志愿者結核病防治知識傳播活動工作方案》的通知,由衛生局主導,區疾控中心落實,通過微博、媒體報道、張貼海報和舉辦宣傳活動等多樣化的方式對活動進行宣傳,本著多部門合作,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原則,積極招募各領域志愿者,并填寫《志愿者登記及活動記錄表》和《志愿者信息登記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至少招募100名志愿者參加傳播行動,目前正在積極招募中。
三、落實免疫規劃政策,建立有效免疫屏障
根據省和***市《2014年免疫預防管理工作意見》,區衛生局轉發了《***市免疫規劃疫苗查漏補種工作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并制定了我區《關于加強預防接種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加強免疫規劃工作。2014年,區衛生局對我區預防接種門診和接種室進行大規模改進:新建三處接種門診,其中一所醫院新建接種室;一個轄區較大的鎮增設2處接種門診;全區數字化門診創建工作于6月份啟動,要求新建的門診于10月底前完成,改建的門診于8月底前完成。認真落實《疫苗流通和接種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不斷加強疫苗管理,堅持主渠道采購,堅持疫苗儲存、運輸全程冷鏈管理。加強對各接種單位的考核和技術指導,兒童接種信息化管理率達到100%,一類疫苗接種率均保持在95%以上,二類疫苗推廣應用穩步推進,接種針次大幅提高,疫苗可預防的傳染病發病率持續下降。百日咳、乙腦、流腦、新生兒破傷風、白喉、脊髓灰質炎、15歲以下人群乙肝報告發病率均為零;麻疹、流腮等傳染病發病處于低發狀態。
四、加強慢病管理,完成各項疾病監測工作
進一步規范《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書》和《死亡推斷書》的填報工作,每月進行死因分析,及時制作居民死因報告;今年1-6月份共審核死亡病例報告卡2043例,粗死亡率為3.07‰,審核率100%,死因編碼正確率97%以上。按照《***市地方病防制工作意見》的要求,制定了《***區2014年碘缺乏病監測方案》,隨機抽取了5個鎮的20個行政村300戶居民食鹽樣品300份,經檢測合格298份,碘鹽合格率平均為99.3%,與去年比較,碘鹽合格率進一步上升。積極開展瘧疾防控工作,舉辦了瘧疾知識防治技術培訓班,組織開展了瘧原蟲血檢工作,血檢人數412人,血檢率0.65‰,復檢88人,復檢率21%,順利完成了上半年的工作任務。今年3月份啟動了腫瘤登記隨訪工作,建立了工作管理制度,進行了技術培訓和指導,對直報單位的報告及時進行審核、分析、上報,定期開展漏報調查和患者隨訪,工作質量逐步提高。做好重性精神病人管理工作,按照服務規范要求,為轄區內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并準確、完整的錄入信息管理系統。
五、做好皮防工作,保障群眾健康
區衛生局根據《規劃》精神和要求,結合我區的實際情況, 制定下發了兗衛字(2014)20號《***區麻風性病 2014年度防治工作要點》,組織召開了2014年全區麻風病、性病防治工作會議。加強麻風病、性病防治培訓工作,開展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的培訓,重點培訓綜合醫療機構皮膚科、神經科、眼科、風濕科醫務人員和基層醫療機構全部醫務人員,提高基層醫務人員防治技術水平。做好性病監測、性病實驗室質控和性病檢測與規范化診療服務,開展性病診療機構梅毒規范化醫療服務管理工作,加強對重點人群的梅毒主動檢測和轉介工作。梅毒預防和診療服務專業人員相關知識和技術標準掌握合格率達到100%;性病診療機構主動提供梅毒咨詢檢測服務的比例達到90%,梅毒患者接受規范診療的比例達到90%;艾滋病咨詢檢測點的受檢者和社區藥物維持治療門診的服藥者免費梅毒檢測率分別達到95%,為梅毒抗體陽性者提供必要轉診服務的比例達到95%。城市孕產婦梅毒檢測率達到90%,農村達到70%;感染梅毒的孕產婦接受規范診療服務的比例城市達到95%,農村達到80%;感染梅毒的孕產婦所生嬰兒接受規范診療服務的比例城市達到95%,農村達到85%,嬰兒1年隨訪率達到85%。一期和二期梅毒年報告發病率增長幅度控制在5%以下。
當前的網絡輿情監測工作平臺主要是基于信息采集、整合技術和智能處理技術,通過對互聯網海量信息的自動抓取、自動分類聚類、主題檢測、專題聚焦,實現對用戶的網絡輿情監測,并由相關部門形成輿情工作報告、輿情信息簡報等,為輿論引導提供可靠的分析依據。
進入大數據時代,網絡輿論呈現的新特點,促使網絡輿情監測工作暴露出諸多不足之處,這為網絡輿情監測工作帶來了諸多挑戰。
網絡輿論信息格局發生變化,輿情分析質量亟待提高。據人民網權威的《2016年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顯示,在2016年,伴隨著移動互聯網應用不斷向社會各層面滲透,網絡輿論的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如網民結構與社會人口結構趨同,網民產生代際更新導致網絡流行議題和文化熱點發生轉換,微博、微信平臺化,專業自媒體步入興盛等。在這樣的變局下,網絡輿情監測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然而,有些部門的輿情信息收集工作仍然停留在報刊、門戶網站、BBS、微博等開源信息的收集階段,并未將新聞客戶端、微信、直播等平臺打通,難以保證輿情信息分析的全面性以及輿情熱度指標的準確性。《2016年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還對近五年來參與當年最具網絡關注度的20個輿情熱點事件討論的320萬微博用戶樣本進行了分析,發現關注新聞事件和聚焦熱點話題的網民發生了代際交替,在性別方面,女性的比例明顯上升;在地域上,三、四線城市用戶增長迅猛。受眾層面發生的這些變化,也將在輿情監測工作中體現出來。然而在目前的輿情監測工作中,相關信息部門的輿情信息報送在內容上只是就事論事、停留在現象層面,對受眾的成分、熱點事件的社會背景以及事件背后所反映出來的社會問題沒有進行細致深入的研究分析;在形式上,網絡輿情監測工作的報送還停留在工作動態報告或者事件日志等形式的報送上。這樣就造成了網絡輿情信息的價值作用降低、服務能力減弱的問題。
熱點事件話語體系不可控,輿情預警能力亟待增強。縱觀近年來發生的熱點公共突發事件,可以發現,在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社交平臺上,公眾的話語體系呈現出了一些全新特征,如輿論主體的匿名性、參與渠道的多元化、生成議題的自發性、交流觀點的無界性、匯集意見的實時性、發展趨勢的不確定性等。這些特征與輿論話語體系在傳統媒體的呈現完全不同,網絡輿論熱點事件話語體系的不可控性大大增強。
在社交媒體平臺上,自媒體呈現出來的話語體系最為龐雜。許多輿情信息不僅包含結構化數據,還涉及大量非結構化數據,若對其準確性、真實性逐一核查,既耗費人力又耗費時間。就內容而言,較多負面、虛假輿情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單純以關鍵詞或主題詞進行搜索容易產生誤判、遺漏。話語體系的不可控性增加了輿情監測工作的難度,這要求工作人員必須具備過硬的專業敏感性以及較強的網絡操作技能。但是目前大多數輿情監測工作部門的信息工作人員缺乏專業化的訓練,輿情信息工作水平參差不齊。就輿情監測平臺系統來說,對于輿情信息的跟蹤分析靈敏度較低,在有些熱點事件的處理上沒有按照公共突發事件的分類標準進行準確的分級,從而導致網絡輿情信息的分析判斷力體現不出其應有的情報價值,預警能力也隨之削弱。
輿情監測的技術體系落后,人機不協調問題亟待解決。網絡輿論的實時性及其發展的不確定性要求網絡輿情監測必須迅速、及時,但很多單位部門的輿情監測平臺的方法技術體系滯后,部分單位采用了網絡監控系統、有害信息過濾系統等方式進行網絡輿情監測,而有些單位為了節省輿情監測設備的成本,甚至將網絡輿情監測工作依托于人工網頁搜索及瀏覽的“人工盯梢”方式上,這成為監測工作的一大阻礙,監測工作出現疏忽錯判也在所難免。排除資金、人力等客觀因素,現階段的網絡輿情監測工作中技術方法體系的不足主要歸因于“人機不協調”。機器與人工的協同分工模式不成熟、機器的輔助力量不夠,導致人工智能技術在預測監測體系中分析情感、預測走勢、檢查效果等方面應用還稍顯粗淺、機械,而在需要人工進行的高級維度分析、提出應對策略等層面,機器的應用又顯得粗糙以及同質化。
人工智能為網絡輿情監測帶來的三大變革
網絡輿情監測要適應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的要求,就必須順勢而為,積極進行變革,主要包括網絡輿情監測技術體系的變革、網絡輿情監測研究范式的變革以及網絡輿情監測管理思維的變革三個方面。
網絡輿情監測技術體系的變革。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網絡輿情是為了更好地對輿情進行分析研判,通過直觀、簡明的方式描述網絡輿情信息的產生,進一步推導信息傳播主體的態度傾向性、情緒感染性以及初衷、意圖等,從而預測網絡輿情信息的發展趨勢。
如果說在“小數據”環境下,網絡輿情監測工作還可以依托于“人工盯梢”的方式來完成,那么在“大數據”環境下,當數據的量級達到了EB甚至ZB級別后,以人工監測來把握輿情脈絡已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那些隱含在網絡輿情信息中的觀點、態度及情緒的表達,更難以從泛濫成災的信息碎片中被真正發掘出來。加之海量信息的不共享所帶來的“信息盲區”,更使得輿情信息分析不夠嚴謹,易偏離實際,而這些問題都需要依托搭建智能化的網絡輿情監管平臺來解決。在平臺上可以通過三種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研判相結合,再借助如眼動儀、腦電儀等受眾檢驗儀器對網絡輿情信息進行綜合化分析。三種主要的人工智能技術主要包括:一是Web挖掘技術,該技術把互聯網與數據挖掘技術結合起來,對網絡上結構化數據如文字言論,以及非結構化的數據如視音頻、圖像等信息進行采集,完成信息前期處理的第一步;二是語義識別技術,該技術是利用采集到的信息,通過對語句中的關鍵詞進行詞義推斷處理以及句子語法結構的分析,從而將復雜信息簡單化,這是對采集的信息數據做進一步識別推斷的過程;三是TFDF信息聚類技術,該技術主要提升數據信息的分析和分類速度,使網絡輿情監測工作的處理更加及時,反應更加靈敏,提高采取措施的時效性。
人工智能技術的介入將有利于對信息進行挖掘、采集、分類、整理,從而找尋出最核心的關鍵性數據。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運用人工神經網絡預測模型,對網絡輿情的性質、發展趨勢進行正確描述,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網絡輿情監測研究范式的變革。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對網絡輿情監測工作及其研究產生了頗為深刻的影響,輿情監測的研究范式從多角度發生了轉向。
第一,輿情監測工作視角的轉向:從單一化到多元化。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受眾的角色首先發生了轉向,由信息的被動接收者轉變為信息的參與者和傳播者。這一轉向給網絡輿情監測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當受眾是單純的信息接收方時,網絡信息的可控性強,輿情監測工作形式單一,把關相對容易。而受眾角色發生變化以后,網絡信息傳播的不可控性大大增加,信息傳播速度加快,信息傳播呈現多元化特征,把關難度增加,網絡輿情監測工作也從單一轉向多元化,還需要對信息進行疏導、研判處理。
第二,研究視角的轉向:從內容研究轉向“內容+關系”研究。傳統的網絡輿情信息研究最重視的是受眾借助網絡進行的話語表達,其研究視角主要集中在內容層面。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介入,這一單向視角將發生轉變,潛藏在內容層面背后的網絡受眾心理、行為、動機、訴求等多方面因素都將被關注到。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及大數據分析技術,網絡輿情信息的研究視角將透過內容層面深入到關系層面,轉向對網絡受眾社會心理描繪、社會關系呈現、社會話語表達等多維度的研究。
第三,研究重點的轉向:由輿情監測轉向輿情預測。當前的網絡輿情監測工作主要通過對當下網絡輿情的動態信息進行隨機采樣來收集、整理、分析,更多的是關注已經發生的事件在過去及當下的動向,對未來的發展預測難以兼顧。而借助人工神經網絡預測模型,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模式識別及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對網絡輿情的性質、發展趨勢進行正確描述,再結合大數據分析處理整群數據來實現預測功能。比如,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谷歌通過關注用戶搜索中的“流感”關鍵詞來預測實際流感發生的時間,往往可以提前兩三個周對流感的爆發進行預報及預防。
網絡輿情監測管理思維的變革。在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支撐的網絡輿情監測平臺出現之前,相關輿情監測部門的管理者往往由一人或幾人的小團隊組成,在監測信息數據量級不大的情況下,這種小作坊式單打獨斗、面面俱到的輿情監控管理思維可以基本滿足需求。但是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及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這種小作坊式的輿情監測體系面臨瓦解。當前,商業化運營的軟件監測團隊多達幾百家,這些監測軟件服務商通過開發相應的輿情監測軟件為政府部門、企業主體以及科研院所提供服務,進行簡單的輿情信息數據采集及分類處理工作。在數據開源的情況下,這些軟件服務商的競爭逐漸由粗放型、低層次化向數據處理的優化、人機互動、機器算法的精進等層面轉變。
(一)腸道傳染病防治工作
各單位要有專人分管腸道傳染病防治工作。全面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及時處置霍亂、手足口病等腸道傳染病疫情。4月10日前,完成轄區內腹瀉病門診(專桌)分布、人員構成等情況的調查,組織轄區內各級各類專業人員,特別是腹瀉門診(專桌)的醫務人員、檢驗人員的技術培訓。流行季節到來前,開展以“三管一滅”為主題的愛國衛生運動,對各醫療機構腹瀉病門診(專桌)進行督導檢查,做好人員、技術和物資的儲備,進行疫情控制和救治應急演練。
1.霍亂防治工作
(1)嚴格疫情報告和管理制度,規范調查處理疫情。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規范和文件規定的甲類傳染病的報告時限和方式報告疫情,4月20日至10月31日,實行霍亂疫情零病例周報告制度。對報告的霍亂疫情要按《霍亂防治手冊》的具體要求及時進行疫情處理,迅速劃定疫點、疫區,嚴格隔離,徹底治療病人和帶菌者,開展環境消毒、殺蟲和飲水消毒,對密切接觸者和疫區內的腹瀉病人采便檢驗,落實疫區內預防性服藥措施。及時收集、分析、匯總和上報霍亂感染者個案調查表、暴發調查報告等資料并存檔。
(2)加強霍亂疫源檢索,對霍亂病例要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處理”。要加強霍亂疫源檢索工作,區疾控中心在5-10月份,每月對可能污染的外環境及物品采樣進行霍亂弧菌監測,陽性標本及時送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鑒定。
①水源監測:主要指海水、污水、河水等,每月不少于3個水點,每個水點每月采樣一次,每次6份。
②食品監測:對可能受到污染的食品進行監測,如市售小海貨、淡水魚、涼拌菜、熟食品等,每月采樣20份。
在6-9月份,選擇2所酒店,每月監測兩次,監測內容包括食物容器、食品、涼拌菜、海產品、制作加工場所及排污口污水等。發生霍亂疫情時,要采集10份可疑食品標本進行病原學檢測。
(3)加強對腹瀉病門診(專桌)的技術指導和督導檢查。年全區腹瀉病門診(專桌)于4月20日-10月31日實行24小時開診。在腹瀉病門診開診前,組織人員對轄區內腹瀉病門診進行技術指導,使其完善急性腸道傳染病應急機動隊建設,應急隊伍成員名單報區衛生局和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各醫療機構配備搶救治療病人必要的藥械及個人防護用品,區級醫院腹瀉門診必須實行獨立區域。各醫院、衛生院應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和《省醫療單位腹瀉病門診工作規程》的有關要求開診,各門診醫務、檢驗人員要熟練掌握腹瀉病診斷、治療、搶救、檢驗、疫情報告等相關業務知識,對就診的腹瀉病人用全省統一的腹瀉病人登記薄進行登記,不得有任何漏項。各腹瀉病門診應備有檢驗所需快診篩檢試劑、細菌培養試劑,要做到“逢瀉必登、逢瀉必報、逢瀉必檢、逢瀉必治”,細菌培養分離數不低于腹瀉病人的10%,霍亂快診率必須達到100%,快診陽性標本必須由檢驗人員或腹瀉病門診醫務人員按要求封存,詳細登記患者姓名、年齡、地址(詳細現住址)后,及時送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鑒定。
(4)重點地開展疫源檢索
區疾病控制中心要按照省制訂的“醫療單位腹瀉病門診工作規范”,做好轄區內腹瀉病門診的技術指導和監督工作,特別要對轄區內各醫療單位的糞檢質量進行監督,必要時抽樣檢查。流行季節期間,對來自疫區的人員,加強衛生檢疫。
2.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認真貫徹落實《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版)》、《年省手足口病防控行動計劃》、《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以及《年市手足口病防控行動計劃》等文件要求,重點開展手足口病病原學監測、危險因素分析、重癥病例調查和聚集性疫情處置等工作,早部署、早行動,全面落實各項預防措施。
(1)加強疫情監測,做好疫情分析、預測預警和管理工作。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應嚴格診斷標準,及時、規范、準確的報告疫情,對符合病例定義的手足口病病例應于24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網絡直報及時率和準確率要達到100%;托幼機構和學校、醫療機構發現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時,應以最快的方式向區疾控中心報告。區疾控中心要做好疫情報告的審核、管理,加強疫情監測,區疾控中心、街道監督疾控工作站要加強對普通病例和重癥病例的流調、監測工作。建立疫情分析、預測預警及應急響應機制,適時科學研判轄區的疫情形勢,根據本轄區的疫情情況和預警分級,適時啟動應急響應。
(2)規范開展病例流行病學調查、信息錄入和常規標本采集工作。各監督疾控工作站接到病例報告或通過網絡搜索發現報告病例后,要立即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并填寫個案調查表,住院病例個案調查率應達到100%。聚集性病例調查處置率達100%;重癥病例和死亡病例個案調查和信息上報達100%。在病例個案調查時,要詳細了解一般情況、流行病學接觸史、發病就診過程、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結果、危險因素等情況;對臨床表現、臨床檢驗項目及重癥病例合并癥等內容的結果,要及時與有關醫院聯系,從病歷中提取,及時補充訂正。流調時應逐一問卷調查,表格填寫要工整、仔細,不得有漏項、缺項。所有個案調查表等要有專人負責,每天錄入EPIDATA數據庫,對錄入過程中發現的信息缺失等問題,錄入人員要及時反饋給調查人員進行修訂和完善,每周二前匯總、上報前一周的個案調查數據庫至區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科,區疾控中心周三匯總上報市疾控中心。手足口病標本采集種類及要求見附件1傳染病監測要點。
(3)要及時、規范開展重癥病例、死亡病例、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和疫情處置,規范標本采集,及時錄入數據庫,撰寫調查報告。標本采集工作由各接診醫院負責,規范保存標本并按照規定及時通知區疾控中心取樣送市疾控中心。
(4)強化培訓,提高流行病學調查、疫情處置等防治技術水平。各單位要強化開展疫情監測、流行病學調查和網絡直報等防控技術人員的培訓;配合教育部門做好托幼機構、小學的教師和校醫的全員培訓。特別是對重點地區、重點場所的一線崗位人員要進行強化培訓,提高早發現、早報告、早防控的能力。
(5)普及健康教育,提高防病知識。健康教育是手足口病防控的基礎。各單位要充分利用宣傳欄、宣傳單、明白紙等多種形式,加大手足口病防治的宣傳力度,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讓群眾明白手足口病可知、可防、可治、可控,引導廣大群眾提高防病意識,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6)加強督導檢查,做好重點環節的防控工作。各街道監督疾控工作站要加強對托幼機構、小學、社區和農村等重點部位和重點場所的督導和檢查,指導托幼機構和學校建立晨檢、缺勤缺課登記等制度,落實消毒措施;督導社區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等基層醫療機構建立和完善嬰幼兒家長手足口病防控知識宣教制度、晨檢制度、手足口病轉診治療登記制度;區疾控疾控中心要關口前移,重心下沉,深入轄區醫療機構、托幼機構、學校、農村、社區進行巡回指導。
3.其他腸道傳染病防治工作
各醫療衛生單位要加大對菌痢、傷寒(副傷寒)、輪狀病毒腹瀉及其他感染性腹瀉等腸道傳染病的監測工作,做好傳染病預檢分診和診治,輕癥病例以門診對癥治療為主。對重癥病例(出現神經癥狀或心血管癥狀等)應收住院,重點救治。加強食品和飲水衛生的監測工作,尤其是學校食堂、街頭大排擋、鄉鎮管網自來水等的監測。
(二)呼吸道傳染病防治工作
1.繼續加強公共衛生綜合監測點的管理。各街道監督疾控工作站要加強對轄區內公共衛生綜合監測點的管理,密切注視呼吸發熱病人的動態情況,及時上報呼吸發熱病人監測報表。每年至少對公共衛生綜合監測點督導2次,記錄完整。
2.及時做好疫情調查和應急處置工作。按照有關技術規范,及時做好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流感樣病例和甲型H1N1流感病例暴發疫情的應急處理工作,對發現和報告的疫情,及時進行核實,規范開展暴發調查處置和樣本采集工作,分析流行特點和發生原因。
儲備人禽流感應急檢測的技術和物資,隨時應對可能發生的人禽流感事件。開展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現場調查和技術演練,為人禽流感疫情做好技術和物資儲備。
3.繼續做好重點呼吸道傳染病和季節性流感監測工作。要嚴格按照《全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監測、排查和管理方案》要求,進一步加強對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監測,及時排查和管理人禽流感和SARS相關病例。
繼續按照《甲型H1N1流感監測方案(第二版)》和《全國流感/人禽流感監測實施方案》的要求,做好流感樣病例的診斷、統計、報告、標本采集和保存、運送工作。區醫院作為市級哨點醫院,要繼續做好流感樣病例的監測工作,提高流感樣病例監測的報告準確性和及時率。哨點醫院標本采集、保存和運送所需的物品和試劑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供。區疾控中心承擔標本運送工作。相關監測要點見附件1傳染病監測要點。
4.做好人禽流感職業暴露人群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和環境標本采集工作。按照《市職業暴露人群高致病性禽流感監測實施方案》要求,區作為全市監測點之一,按照《方案》的要求開展監測工作。相關監測要點見附件1傳染病監測要點。
5.主動和教育部門聯系,指導各級各類學校建立水痘、猩紅熱等呼吸道傳染病癥狀監測系統,落實晨檢和缺課登記制度。一旦學校出現發熱、咳嗽、皮疹等相關癥狀聚集性發病現象,校內負責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的專人或兼職教師應主動向區疾病控制中心進行報告。
區疾病控制中心接到學校報告后,立即會同轄區監督疾控工作站進行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和標本采集,確診疫情后指導學校做好消毒和密切接觸者管理,必要時進行預防接種。同時要通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管理信息系統”,按規定進行事件的首次報告、進程報告和結案報告。
(三)共患病防治工作
1.流行性出血熱防治工作
(1)廣泛開展衛生宣傳,把出血熱的主要危害和防治知識教給群眾教育群眾。發現可疑癥狀,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2)加強業務培訓,區疾控中心和街道監督疾控工作站要作好基層疾病控制人員和鄉村醫生的培訓,充發揮基層人員在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衛生宣傳等工作中的作用。
(3)強化疫情報告,防止漏報和遲報,及時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處理。發現疫情,要盡快進行調查和處理,按時上報流行病學調查表。發現爆發和出現死亡病例,要立即進行調查處理,并及時上報調查處理報告。
2.狂犬病防治工作
由于我市近年來連續出現疫情,可疑狂犬傷人事件時有發生,發病上升的危險加大。因此,必須加強各項防治措施的落實。
(1)進一步擴大衛生宣傳,要用多種形式,把狂犬病防治知識宣傳到居民,特別是農村群眾。被咬傷或抓傷后要盡快到狂犬病暴露處置門診進行傷口處理、疫苗接種以及抗血清或抗病毒球蛋白的注射,以最大限度地預防發病。
(2)進一步加強狂犬病暴露處置門診的建設和管理,按照有關要求,加露人群的登記、傷口處理、疫苗接種以及抗血清或抗病毒球蛋白的注射,及時掌握暴露數量,并按月上報。
(3)發現疫情,要立即報告并及時進行調查處理,防止疫情擴大。
3.布魯氏菌病防治工作
(1)繼續貫徹執行《市人間布魯氏菌病監測方案》,各街道監督疾控工作站要加強與街道畜牧部門的聯系,摸清轄區牛、羊養殖單位的基本信息,及時掌握當地畜間疫情狀況,加強密切接觸人員的監測。按照市的統一安排,區今年將分別在重點牛、羊養殖單位抽取從事飼養、實驗檢測等重點人群50人,各采集血清2毫升,進行布病病原學監測。該項工作于9月上旬前完成。
(2)發現有牛羊或人感染情況,要立即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初步結果,對疫源地進行處理。各種調查資料要立即上報。
二、疫情管理
年傳染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信息報告管理工作以強化專業人員培訓和能力建設為基礎,以強化督導與技術指導為保障,嚴格落實各項工作規范,增強法制意識,狠抓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確保信息報告規范、及時、高效。
(一)傳染病疫情報告與管理
1.嚴格執行信息審核制度,提高報告質量。
(1)認真審核,提高傳染病疫情信息質量。
區疾控中心要嚴格執行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信息審核制度,保證每天(工作日不少于4次,公休節假日不少于2次)對網絡直報信息按照報告要求進行全面審核和監測,及時做好報告信息的核實和確認工作。每天上午上班后、下午下班前必須各上網審核一次,除了按照《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的要求及時審核卡片之外,還要求每天17:00之前的報告卡17:00之前必須審核;每月、每年最后一天17:00之前的報告卡17:00之前必須審核,24:00之前的報告卡24:00之前必須審核。杜絕傳染病疫情信息報告不及時和審核不及時現象并盡量縮短從醫生診斷到網絡報告的時間間隔。
發現鼠疫、霍亂、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白喉、黑熱病、登革熱、血吸蟲病、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手足口病重癥病例或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應在進行網絡直報的同時,立即向區衛生局和區疾控中心電話報告。
(2)繼續規范醫療機構的傳染病疫情信息登記、傳染病報告卡的填寫、報告等工作。
傳染病報告卡的各項內容必須填寫完整、準確。對于報告信息不完整、有邏輯錯誤的傳染病報告卡要隨時進行核實、補充、訂正。每日進行,刪除重卡時保留首次就診卡片,并將刪除卡片的內容訂正到保留卡片上,對發現外地報至本地的傳染病報告卡為重卡時應當待卡片審核后再刪除。及時對疑似病例進行確診訂正。根據《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中病例分類與分型報告要求報告病原攜帶者和陽性檢測結果。每日查看疫情網絡直報系統公告欄,對相關工作要求做出安排部署和落實,并做好工作記錄。
進一步規范網絡直報單位的門診登記、傳染病疫情信息核對、傳染病報告卡的填寫、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等工作,明確傳染病疫情報告流程,使相關科室的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銜接,以保證疫情報告及時、準確和減少漏報。
(3)加強管理,提高傳染病疫情報告質量。每月法定傳染病未及時報告率低于0.4%,未及時審核率低于0.2%,無重卡和縣區零缺報情況,傳染病疫情報告信息質量評價綜合指數低于0.2%。各網絡直報單位每月不得有零缺報情況。
2.加強信息分析利用,提高傳染病疫情的預警和預測水平。
(1)繼續執行以周、月報和出現疫情暴發以日報的形式進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傳染病疫情分析制度,及時向有關人員提供信息,為決策服務。
(2)要充分利用網絡直報系統信息,加強信息分析利用,通過瀏覽報告卡片,主動搜索報告病例的聚集現象,及時發現潛在的傳染病暴發,特別是出現時間、空間等病例聚集時,要實時做出預警。市的傳染病疫情應對處置閾值:重大傳染病疫情、重要輸入性病例單病種應對;一般傳染病疫情同一單位一周內2例應對,區疾控中心在監測本轄區疫情動態的基礎上,要結合市疾控提供的全市聚集病例信息,隨時傳送至相關業務部門進行調查處理,并將結果以文字報告形式通過傳真和電子文檔(上傳至國家疾病報告管理信息系統的監測信息反饋中專題分析欄目)反饋至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將對反饋信息進行評價,以提高處置水平。
(3)區疾控中心接到傳染病預警信息系統發出的單病種預警信號后的2小時內完成核實并填報異常信息卡,其他預警信號要于當日完成核實并填報異常信息卡。對于確定為疑似事件的預警信號要進行現場調查,并在調查結束后24小時內填報現場調查表。
3.穩定隊伍,加強技術培訓,提高人員業務素質。
針對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等新發傳染病疫情信息報告的新要求和新規定,要及時組織對責任報告人的培訓,以保證我區傳染病疫情的信息報告質量;加強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報告管理的培訓,進一步提高我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的報告質量。區疾控中心將定期召開轄區內醫療機構疫情報告管理人員業務例會,至少每季度1次。
4.加強對醫療機構的技術指導和檢查。
根據衛監控字號“轉發《省疾控機構對醫療機構傳染病防治工作考核標準(試行)》和《省疾控機構對醫療機構傳染病防治工作日常督導記錄(試行)》的通知”的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對醫療機構進行一月一督導,半年一考核制度。尤其對網絡直報系統報告率統計規則范圍中的醫療機構如1個月內沒有病例報告,則必須進行現場督導,并將督導、考核結果及時報衛生局,建議衛生局定期進行通報,以有效推動醫療機構傳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的落實。
5.繼續做好網絡管理工作,保證數據安全。
加強報告系統的管理,直報網絡系統管理員要加強與相關專病系統管理人員的溝通協調工作。做好用戶權限管理,疫情數據保證實時備份,使用審批,保證數據安全,做好用戶權限分配管理工作。每半年進行1次所有用戶的權限檢查,發現問題立即糾正。
(二)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的報告與管理
一、互聯網的發展趨勢
1、移動化趨勢進一步顯現,移動互聯網將成為主要的信息傳播通道
首先,從通信技術來看,移動網絡從3G向4G升級將真正開啟移動互聯網時代。3G技術的出現及使用,為移動互聯網提供了良好的承載,但由于通信技術不夠成熟、商業模式不清晰等原因,3G時代的移動互聯網在中國并未迎來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爆發。但4G網絡獲得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未來4G網絡將對下一代互聯網形態產生深刻影響。4G網絡最典型的特征是網絡速度大幅度提高,能夠以高達100Mbps的速度下載,在有高速傳輸網絡的保障下,過去一直受到網速困擾的視頻電話、手機電視等應用將獲得解放,所有能夠上網的業務,都將擺脫網速的限制,實現無線上網。
其次,從用戶規模及用戶習慣上看,用戶逐漸向移動互聯網遷移。首先,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增速明顯,根據CNNIC的數據,通過手機上網的比例保持較快增速,從69.3%上升至74.5%。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終端價格不斷降低,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通過移動互聯網獲取信息和通信交流。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國手機網民規模為4.2億,在整體網民中所占比例增長至74.5%,第一上網終端的比例更加穩固。智能手機上良好的視頻、閱讀體驗,使得越來越多的用戶從PC端向手機端轉移,擠占電腦上網時間和傳統媒體時間,互聯網移動化的趨勢勢不可擋。
2、視頻分享日益流行,移動視頻將成為主要的傳播內容
目前,手機視頻和社交網站、微博和門戶網站等其他網站的互動分享及應用合作極大推動了手機視頻服務的發展。在美國,隨著4G網絡正式商用并積累了巨大的用戶規模,手機視頻分享APP隨之崛起。成立于2010年的手機視頻分享應用Viddy,用了18個月左右的時間便積累了4000萬用戶,公司市場估值10億美元。在以Instagram為代表的圖片社交取得巨大成功后,視頻社交開始嶄露頭角。
其次,智能手機朝大屏幕高性能方向發展,提高了手機視頻觀看體驗,促進了手機網民的使用。在三星公司Galaxy系列手機的引領下,大屏、多核及高分辨率逐漸成為手機的標配。筆者在中關村在線手機頻道中搜索,手機屏幕在5.0寸及以上的手機,共有292款產品;屏幕分辨率在1280*720像素及以上的手機,共有237款;四核及以上手機,共有342款。2013年1月,華為在美國舉辦的電子消費展上推出了目前為止全球最大屏幕的智能手機——華為Ascend Mate配備6.1英寸高清大屏、四核1.5GHz處理器、4050mAh(典型值)超大容量電池。手機性能的高速發展,迅速縮小與臺式電腦的差距,在未來甚至具備取代后者的可能。
最后,互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思科公司的預測數據也支持未來的移動世界,視頻將成為主流的觀點。思科在《視覺網絡指數(VNI)》報告中預測,到2014年,移動視頻數據流量將比2012年增長22倍,占所有移動數據流量的66%,而在2012年年底,這一數字僅為52%。可見,手機視頻服務將在未來的發展中迎來春天。
3、網絡傳播數據化,移動互聯網成為大數據的主戰場
早在1996年,美國學者尼葛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一書中提出,人類生存于一個虛擬的、數字化的活動空間,在這個空間里人們應用數字技術從事信息傳播、交流、學習、工作等活動,這便是數字化生存。今天,全球互聯網正以龐大的規模和數據流,昂首邁入“大數據”時代。在“大數據”時代,我們的行為、位置,甚至身體生理數據等每一點變化都成為可被記錄和分析的數據。隨著移動智能設備日趨普及,Android和iOS成為主流的移動設備操作系統,4G網絡解決移動信息傳輸的帶寬束縛,移動互聯網將成為大數據應用的主戰場。而移動化和社交服務的結合,將帶來更多的用戶數據,能更完整和更生動的去描繪了一個互聯網用戶的生活軌跡。對這些數據進行挖掘,不僅可以知道人們在過去干什么,現在正在干什么,還可以預測趨勢,判斷人們的喜好。
二、4G時代網絡移動化、視頻化、數據化對于網絡輿情帶來的深層影響
1、傳播渠道移動化,信息從即時傳播演變為實時傳播,從大眾傳播發展為個人化傳播
首先,信息傳播發展成為實時化傳播。移動化實現了信息對用戶的全面包圍,線上線下的概念開始變得模糊。在信息傳播實時化的趨勢下,隨時隨地的“公民報道”成為可能,正在深刻改變社會輿論的生成機制。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實現對“突發事件”的現場直播,每個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地成為信息者。而移動傳播同時融合了人際傳播、大眾傳播以及群體傳播三種特點,在一個社會議題引起關注后,信息迅速借助人際傳播、大眾傳播和多級傳播的模式擴散,導致越來越多的個人和組織加入對議題的討論,引發大規模的群體互動。現階段,種種社會問題使網絡言論常顯得十分尖銳,加之移動互聯網讓信息傳遞變得更加迅速,因此網絡輿情監管的難度便大大增加了。
其次,信息傳播從大眾傳播發展到個人化傳播階段,輿論非中心化特征更為明顯。隨著信息傳播技術的日益成熟,“數字鴻溝”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進一步消弭,用戶參與信息生產與傳播的門檻不斷降低。以2012年8月23日正式上線的微信公眾平臺為例,微信公眾平臺是騰訊公司在微信的基礎上新增的功能模塊,通過這一平臺,個人和企業都可以打造一個微信的公眾賬號,并實現和特定群體的文字、圖片、語音的全方位溝通、互動。從用戶的角度上來說,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關注相關的微信公號,隨后既可以被動地接受所關注公共賬號的信息,也可以主動發出指令索取信息。同時,用戶還可以自己創建微信公共賬號,經營自己的媒體平臺,在進行信息的采編后,推送給訂閱用戶。
2、視頻化:視頻更具沖擊性,在社會化分享的情況下容易產生動員式傳播,形成大規模群體互動
視頻本身具有較高的真實性、沖擊性以及現場感,更容易點燃社會情緒。美國教授山德爾(S.Shyam Sundar)實驗也證實,視頻同時使用聲音和圖像兩個通道進行傳播,同時刺激人的視覺和聽覺,因而有可能得到最佳的傳播效果。相比于文字或圖片,視頻的背景信息更為完整和立體,網民能夠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事件,導致大眾對于議題的卷入程度更高,增加了議題的傳播效果。在高速移動互聯網傳播下,視頻可以像文字、圖片一樣快速傳播,對政府的輿情控制將帶來巨大挑戰。借助影像的力量進行的視聽傳播,這種穿透力是語言、文字、聲音、圖片等等疊加起來也無法達到的。2011年的佛山“小悅悅事件”,視頻中18個路人的冷漠刺激著公眾神經,引發媒體的持續關注和社會各層面的強烈反應。
3、網絡傳播數據化,讓網絡行為管理和網絡輿論管理結合,網絡輿情具備更強的可預測性
目前的網絡輿情研究主要集中在監測,主要是對一些顯著性事件的輿情動態,包括傳播范圍、影響力等進行監測和研判,只知道事件發展的過去,不知道事件發展的未來。大數據的核心是預測,可以通過分析處理整群數據,而不再大量依賴隨機采樣,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模式識別以及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結合人工經驗,未來實驗輿情的預警,研判未來輿情發展的態勢和影響,并在此基礎上實現超出人類經驗范疇之外的精準化預測。
三、網絡傳播新形勢下的網絡輿情應對建議
1、實時化傳播導致網絡輿情危機應急時間大大縮短,政府針對事件的表態要迅速,但調查過程更要慎重。政府應保持一種開放態度,回應各種質疑。
2、視頻化傳播導致輿論監控難度加大,可以利用關鍵幀提取技術來抽取網絡視頻中的關鍵幀,建立相應的垃圾視頻關鍵幀匹配庫,通過視頻關鍵幀匹配算法和模式,從高速的視頻流中監測出不良信息。另外,在視頻化傳播時代,政府應主動融入這一潮流,轉變思路。過去的“廣播式新聞播送”思維已經無法滿足廣大受眾的信息需求,政府要學會站在受眾的角度,了解受眾在互聯網移動化、視頻化下的信息消費習慣,主動搶占視頻輿論陣地。
3、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網絡輿情監測將不再僅限于網民話語表達的表層,而是轉向更為深入的社會話語表達、社會關系呈現、社會心理描繪、社會訴求預測等。利用大數據挖掘技術,對互聯網海量信息進行篩選、分析和總結,了解輿情現狀,并預測趨勢。
參考文獻
①《CNNIC 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13-1
②喻國明、王斌、李彪等,《傳播學研究:大數據時代的新范式》[J].《新聞記者》,2013(6):22-27
啟動應急響應,粵桂聯動合力治污
肇慶市封開縣,是此次廣東應對賀江水污染事件的最前沿,也是處置工作的主戰場。在獲悉污染情況后,肇慶市、封開縣政府積極應對,迅速成立了水質監測、飲用水保障和衛生醫療等專責工作組,全力開展相關應對工作。廣東省環保廳廳長李清第一時間指派廳黨組成員、環境監察局局長周全率環保廳應急辦、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有關人員趕赴現場,立即開展水質應急監測,組織專家會商,對事態進行研究和預判,及時向廣東省委省政府報告,同時與廣西環保廳建立了信息通報渠道。
7月6日,接到廣東省環保廳《關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賀江出現重金屬超標事件的續報一》后,廣東省委書記、省長朱小丹、常務副省長徐少華、副省長許瑞生分別做出批示,并指示要盡快落實各應急工作,保證群眾飲用水安全。
7日下午,許瑞生率領李清以及廣東省水利廳、住建廳、衛生廳等部門領導和專家到肇慶市召開現場緊急會;7月7日晚,環保部副部長翟青率有關司局領導和水污染防治專家趕赴肇慶市,連夜召集廣東、廣西兩地政府及有關部門領導,主持召開賀江水污染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協調會,對上下游協同處置、跨界污染提出明確要求。
與此同時,肇慶市處置賀江水質污染事件聯合指揮部很快組織完善起來,并分別從肇慶市有關部門和封開縣抽調精干力量及專家,組成十個專責小組,集中在封開縣江口電廠內靠前辦公,24小時輪值,各項工作無縫對接。周全與肇慶市副市長范汝雄坐鎮指揮部,全程指揮,應急處置各項工作迅速有序地推進。
此次事件跨越桂粵兩省,廣東以對人民生命財產高度負責的精神,在事件發生后,迅速與廣西建立多層次信息溝通及聯絡員點對點聯系渠道,密切賀江上下游肇慶、賀州兩市合作。與廣西制訂了《賀江環境突發事件粵桂聯合應急處置總體方案》,建立兩省區協調聯動機制,促成上下游聯合應急。粵桂環保部門建立信息互通機制,每天交換環境監測數據以及處置進展情況,同時與賀州市聯合制定監測方案,統一監測方法、標準,實現賀江上下游監測數據的互通共享,并實現跨部門信息共享,為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提供了科學、及時、準確的依據。兩省區還建立水量應急調度機制,科學調水,最大程度將污染物削減稀釋,保證西江水質安全。
保障飲水安全,確保社會穩定
受污染影響,7月6日上午,封開縣南豐鎮停止從賀江取水生產自來水,3萬多南豐群眾飲水受到影響。
此時正值酷暑時節,解決群眾飲水問題更顯重要。6日當天,封開縣政府即派出2輛消防車裝運安全飲用水到南豐墟鎮供應給當地居民,并裝運24噸瓶裝礦泉水到該鎮各社區派發給群眾。
自7日早上起,20輛消防車每天不間斷運送安全用水前往南豐鎮。酷日當頭,忙碌中的消防官兵連汗也顧不上擦。據送水的消防隊長介紹,他們一天來回利水水庫平均十七八趟,從8點到21點,每車6噸,一天送150噸到200噸,“供給整個鎮每戶家庭兩桶水共50升左右,每次送水時人們都排著隊來取,等我們喊到無人應聲時我們再走。”
僅到7月8日,封開縣已向南豐鎮派發瓶裝礦泉水2000多箱,出動消防車40臺次,送水240立方。再加上封開縣市場上每天可供應瓶裝礦泉水2000多箱,確保了充足的安全飲用水供應量。由于供水及時,市場供應正常,市民未發生恐慌、哄搶等現象。
保障供水的同時,水務部門相關專家也抓緊時間對南豐水廠及江口水廠凈水系統進行應急處理工藝改造,增加高錳酸鉀氧化、加堿沉淀等處理工藝。由于有過北江抗擊鎘污染等經驗,廣東在應急處置工藝改造技術上已經比較成熟,改造后的南豐鎮自來水廠于6日19時50分恢復非飲用水供應,21日恢復常態供水;江口水廠取水供水一直保持正常狀態。
在對南豐、江口兩間水廠進行工藝改造的同時,兩間水廠的應急備用水源工程建設也隨即啟動,以應對上游隨時可能發生變化的水情。
7月9日南豐、江口兩間水廠應急備用水源工程建設正式啟動。其中南豐鎮采取直接引利水水庫水到南豐鎮居民區,工程需鋪設自來水管1500米;江口鎮采取引西江水作應急備用水源,并接入水廠入水口,工程需鋪設自來水管2471米。
為了保障工程進度,施工人員頂著高溫、冒著雷雨,克服各種困難,全天24小時分班連續施工。監理公司派出8名監理人員實行全程旁站監理,確保工程質量。住建、水務和城管部門每天對供水管道進行不間斷反復灑水降溫,避免高溫酷熱天氣影響供水管道的使用性能。公安交警、交通、公路部門對供水管道途經的路段實行交通管制,保障了工程施工的安全。最終,南豐水廠應急備用水源工程提前兩天實現通水,江口水廠工程提前四天完成,清澈安全的飲用水通過管道又源源不斷地供應到各居民家中。
晝夜不停作戰,提供科學處置依據
應急期間,在賀江流域的各個斷面,每天都會出現一群忙碌的身影,他們帶著儀器,奔走在現場與實驗室之間,他們就是環境監測人員,每次應急事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從6號開始,為了實時監控賀江廣東段各監測斷面的鉈、鎘的濃度,在賀江沿岸的封開縣,從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肇慶市和各縣抽調的幾十名環境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了一條24小時不間斷運轉的“取水――送水――監測”循環流水線。12個班次的車每天在9個監測點位之間取樣送檢,監測數據實時匯報給應急指揮部。
“每4個小時就要取樣一次,前天是每2個小時一次,事件曝光當天曾加密到每小時取樣,檢測項目就是這次污染事件中的‘元兇’鉈和鎘。”監測人員王華冰說,他與同事每天多次往返于封開與肇慶市區之間,一趟來回就6個小時,“這還算好了。儀器沒搬到肇慶前,還要到廣州的省監測中心才能測。時間還要多兩三個小時”。事件發生以來,廣東省市縣三級環保部門共出動送樣、采樣人員954人次,車輛690車次,共出具有效數據2502個。
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呂小明、副主任向運榮、總工陳丹青等人也輪番上陣,帶領骨干技術人員每天定時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研判,并多次前往現場指導監測工作。為了第一時間獲取監測數據,工作人員將指揮部辦公室當做寢室,每天除了吃飯洗澡時間離開外,其他時間都守候在電腦前及時對數據進行接收分析并傳送。
及時信息,消除公眾恐慌情緒
“由于賀江上游水質受到污染,嚴禁到賀江水域游泳、捕撈及食用魚蝦等水產。嚴禁飲用賀江水。”接到廣西方面關于賀江水體污染的通報后,肇慶市、封開縣立即啟動新聞宣傳應急機制,類似的警示牌很快就出現在了賀江流域封開段的各個顯眼位置。
6日下午14時,《今日肇慶》對外宣傳網及肇慶市政務微博,發出了肇慶市賀江水污染事件的首條新聞通稿。此后兩天,第二、第三期新聞通稿陸續發出,均第一時間將事件相關信息及應對措施情況公開,確保群眾知情權,穩定社會情緒。截至8日凌晨,三次通稿被網媒廣泛采用,央視新聞頻道、新華、新浪網等超過100家媒體、門戶網站了主題報道、網貼共計900多條,微博轉發6520條次。各報道、網貼均對政府行動迅速、應對及時表示認可。
7日,央視駐廣東站、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廣東電視臺、鳳凰資訊、中新社等30多家媒體共100多名記者進入封開縣及其下轄的南豐鎮采訪,封開認真做好各媒體的協調、跟進、引導和服務工作,采訪活動正常、有序、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