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5 01:54:5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護理綜合實訓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關鍵詞】:病原微生物,實踐教學,改革
現代職業教育理念要求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護理專業學生未來從事的工作要求學生既要具備扎實的醫學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同時要養成嚴格遵守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的好習慣,具備實事求是、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高度的責任感。
病原微生物學是護理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課程理論和實踐教學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的影響意義。
1病原微生物學實踐教學的現狀分析
醫學微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與臨床醫學中感染性疾病密切聯系的醫學基礎課程,主要研究與人類疾病有關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學特性、致病性、檢測方法以及相關感染性疾病防治措施。實訓教學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病原微生物學實訓課不僅是學生了解和掌握微生物學實驗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術的一個學習過程,同時也是鍛煉學生觀察、思維、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護理專業的學生通過實訓課,可以更好的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形”,對病原微生物具備感性的認識,在理解和鞏固微生物理論知識的同時,掌握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和實訓基本技能。增強無菌觀念,培養實事求是、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因此,開展好病原微生物學實訓教學對培養護理專業學生有著重要意義。
目前,病原微生物學實訓課主要以細菌學為主,其系統性不強,內容零散繁多,例如:細菌形態和結構的觀察、革蘭氏染色、培養基制備、細菌接種、消毒滅菌、細菌的藥物敏感性試驗等。各試驗之間相對獨立,似乎都沒有直接的聯系,學生對這樣的實訓不易感興趣,不利于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在傳統的病原微生物學實訓教學模式為:課前預習—課堂實訓—提交實訓報告—教師評閱。先由教師向學生介紹實訓原理、方法,以示教為主,然后,學生被動地按照要求去做,往往是用已知的標準菌株來驗證理論,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忽視了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主體的學生在這種舊的教學模式中始終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狀態,常出現學生不重視預習、實訓時不動手、課后不認真總結,抄襲實訓報告、有些學生在微生物實訓課上,無菌觀念不強,取菌液時滴在實訓臺上也不消毒,工作服隨意放置,上完實訓課不消毒洗手就直接到食堂吃飯,對實訓室的生物安全重視不夠等不良現象。
2基于護理職業崗位的病幫派微生物學綜合實踐教學改革
針對當前的情況來看,要提高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實訓教學活動的主體,全面提升學生職業綜合素質,更好地適應護士職業崗位的要求,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
近年來,我院病原微生物學課程組開展了基于護理職業崗位的細菌學綜合實踐教學改革的研究,從病原生物學實訓中較為散亂的細菌學各論入手,把細菌學總論及各論的實訓內容有機地合為一體,將以往總論教學中“細菌形態觀察、革蘭染色法、培養基的制備、細菌的接種與人工培養、細菌生化反應、細菌生長現象的觀察、藥物敏感試驗、消毒滅菌”等實訓與各論中“化膿性球菌及腸道桿菌的分離鑒定”實訓項目重新整合為兩個實用性強的綜合性實訓項目,改為“臨床標本病原性細菌的分離鑒定”和“環境中細菌的分布調查與消毒滅菌”。更方便學生系統學習和掌握微生物學基本的實訓技能。
2.1臨床標本病原性細菌的分離鑒定
教師針對某種病原微生物的檢測和防治給出典型的臨床病例,如皮膚的化膿性感染、感染性腹瀉、敗血癥等臨床常見感染性疾病。學生可選擇感興趣的病例以小組為單位,從標本的采集與處理、培養基的制備、微生物分離培養開始對所分離到的微生物進行形態、生化、及毒力方面的鑒定,測定所分離到的微生物對抗生素敏感性,要求學生自己準備,自己操作,自己總結,自己分析。實訓全過程教師只作引導,由小組成員合作完成。最大限度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實訓圍繞病例進行,提高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興趣及主動性,加強與臨床的緊密聯系,縮短基礎與臨床之間的距離,為學生以后臨床學科的學習和從事臨床工作打好基礎。
2.2環境中細菌的分布調查與消毒滅菌
老師帶領學生做關于手、實驗室地面、桌面和空氣中細菌的調查,在采取各種消毒措施后進行對比,驗證消毒滅菌的效果和影響因素。通過實訓,使同學們認識到細菌無處不在,加強學生的無菌操作觀念。
實訓結束后,學生還要完成詳盡的實驗報告,包括實訓設計方案、實訓操作程序、實訓材料及預期的實訓結果、正式實訓的實施步驟、實訓結果的觀察和記錄、對實訓結果的整理和分析等。實訓報告的撰寫也可以訓練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為將來科技論文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綜合性實訓項目中,始終注重強化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如顯微鏡油鏡的正確使用、接種針的使用、細菌的培養法、各種無菌操作方法等基本操作技能。
3結語
通過綜合性實踐教學,可使學生把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實踐技能結合起來,利于培養學生綜合利用所學知識與技術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動手能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幫助學生完善護理職業素質所要求的細致、嚴謹的工作作風,樹立從事護理工作的使命感、責任心,全面提升護理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王麗華.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護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探討[J].全科護理,2009,7(10):925-927.
2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在學生培養中的作用
護理專業是基礎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一門學科。為此,采用以校內實訓中心為依托的課程實踐教學、以附屬醫院為主體的教學見習、以“二甲”以上綜合性醫院為基地的畢業實習3個層次的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以適應護理專業的發展趨勢。
2.1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
實踐教學是培養護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的重要環節。3個層次的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不僅可以使學生熟練掌握護理評估、護理診斷和護理措施等專業內容,而且可以使學生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就出現的現象和問題進行分析并解決,這對提升護理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2.2為護理專業的理論教學提供良好的補充和參考
目前,大多數學校的護理教學仍然以教師課堂講授和實訓教學為主,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作為被動的“灌輸”對象來進行培養的,教師往往過多地強調其接受性而忽視其能動性。由于許多學校沒有建設實訓基地,因此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訓教學的學校并不多,能讓學生去醫院見習的也不多。因此,通過3個層次的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可以梳理好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強化實踐教學在護理教學中的地位,不僅是提升護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的一種良好途徑,更是為護理專業的理論教學提供了良好的補充和參考。
2.3是運用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制度保障
護理專業以培養從事臨床護理、社區護理和健康保健等方面的高素質專業人員為目標,屬于技術性、綜合性很強的專業。因此,通過3個層次的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的制度保障,可以使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管理上更為嚴格。
2.4可促進護理專業學生的就業
3個層次的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通過讓學生在醫院進行畢業實習,不僅有利于學生在醫療服務體系中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更是為學生和醫院創造了相互了解的平臺。因此,通過建立與護理行業發展相銜接的實踐教學體系,不僅可以培養出與地方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應用型人才,而且可以促進學生的就業。
3護理專業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3.1以校內實訓中心為依托的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
為了更好地保證護理專業學生在校內的實踐教學質量,我校早在2000年就建立了2000平方米的校內護理實訓中心,目前已發展成為省級財政重點資助的專業實訓中心。校內護理實訓中心的建立和成功運行,為護理專業學生的實訓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場所和保障。校內實訓中心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緊緊圍繞護理學基礎、健康評估、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兒科護理等專業課程的實訓教學來進行,以實訓教材的編寫為主線,形成了一套適合于護理專業教學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例如,在內科護理實訓教學中,以疾病護理過程為主線,通過學生分組討論,自行完成整個護理程序等開展實訓教學。
3.2以附屬醫院為主體的教學見習體系的建立
教學見習體系的建設以附屬醫院為主體,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臨床見習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啟發及指導作用,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進一步鞏固了課堂上所傳授的知識,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習、實踐、溝通協作和臨床思維能力),使學生自覺完成從學生到護士的角色轉變。
3.3以“二甲”以上綜合性醫院為基地的畢業實習體系的建立
校外實習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職業素養的一個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而護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型學科,因此,建立一批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讓學生深入醫院臨床一線進行畢業實習,對提高護理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為此,筆者將從以下3個方面加強和保障以“二甲”以上綜合性醫院為基地的畢業實習體系的建立。
3.3.1加強校院交流,建立穩定的實習基地
我校多年來一直與多家“二甲”以上綜合性醫院(如江門市中心醫院、江門市人民醫院、暨南大學第六附屬醫院等)保持著密切的聯系與合作關系,這為組織學生深入醫院臨床一線進行畢業實習提供了穩定的實習基地。
3.3.2完善畢業實習體系的機制和管理措施
學生到醫院進行畢業實習的時間定在第三學年,此時學生已完成專業課程的學習,具有到實際工作崗位實踐的基本能力。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管理、評估和監督機制,是保證畢業實習良性運轉的重要前提。畢業實習采取醫院與學校相結合的管理模式,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實習計劃、組織、實施、檢查和監督等。應根據護理專業教學指導方案,由學校教師與醫院臨床一線專家共同負責制訂和編寫實習計劃。在具體的實習過程中,實行指導教師負責制,指導教師負責指導學生完成崗位訓練和操作,全程跟蹤學生的畢業實習,并將醫院作為護理教學的實踐場所,結合醫院的實際護理操作流程講解專業知識,以拓展教學內容和改善教學方法,完成對護理專業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再培訓。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208-02
實訓教學是深化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獲取、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實訓報告是學生在參加實訓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觀察、分析、綜合、判斷,把實踐的全過程和結果用文字形式記錄下來的書面材料,是學生對實訓操作效果的總結與匯報,是一項重要的基本技能訓練。然而傳統的實訓報告按目的、用物、對象、內容、結論的“八股”方式記錄,沒有突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缺乏創新思維,實訓成效不顯著。為了提高實訓教學的課堂效果,突出學生操作技能及各方面能力的培養,筆者在《基礎護理學》教學中對實訓報告進行了創新改進,并將其應用于實訓教學,學生反應良好,現報告如下。
1.實訓報告的創新與改進
1.1從內容組成上的創新與改進
創新改進后的實訓報告,由實訓名稱、實訓目的、實訓用物、實訓對象、實訓內容(包括環境、對象評估,操作步驟)、實訓小結、實訓感悟(包括操作技巧、操作失誤、操作創新)七部分組成。
1.2從書寫項目數量上的創新與改進
傳統教學,實訓教學一個項目就要求學生實訓課后書寫一份相應的實訓報告。筆者在《基礎護理學》教學中,按照學期教學計劃,每學期指定十項重點實訓項目,而學生在指定的這十項重點實訓項目中,再自主選擇五項來書寫實訓報告。
1.3從書寫人員上的創新與改進
傳統教學,實訓教學一個項目后就要求每位學生課后獨立書寫上交一份實訓報告。筆者在《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中,以團隊小組為單位進行實訓操作練習,每個小組由固定的三名學生組成,課后每個團隊小組只需共同書寫上交一份實訓報告即可。
1.4從考核上的創新與改進
團隊小組的實訓報告考核成績,就是每個實訓團隊小組成員的實訓報告考核成績。
2.應用研究
2.1研究對象
在筆者任教的職業學院,連續選取2013屆和2014屆高職大專護理專業的8個班,每屆4個班,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個班。實驗組224名,年齡18~20歲,平均(19.2±0.5)歲,其中女性117名,男性7名;對照組220名,年齡18~20歲,平均(19.5±0.6)歲,其中女性115名,男性5名。兩組在年齡、性別、綜合測試成績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
2.2研究方法
兩組授課教師、使用教材、理論課內容、實訓課內容、學時均相同。實驗組實訓課后按創新型實訓報告要求書寫實訓報告,對照組課后按傳統教學要求書寫實訓報告。《基礎護理學》課程結束后,兩組均進行期末理論、實訓考核及實訓報告學生評價問卷調查。
2.3效果評價
《基礎護理學》 課程結束后分別對本門課程進行實訓考核和理論考核。實訓考核內容為考試大綱規定的實訓項目,考核采取隨機抽簽形式。理論考核統一命題,閉卷獨立完成。將實訓考核結果和理論考核成績進行統計分析。
《基礎護理學》實訓報告評價:自行設計的《基礎護理學》實訓報告學生評價調查問卷對兩組學生進行調查。問卷主要包括:提高技能操作興趣;利于掌握操作要領;提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增強愛傷觀念;培養創新意識6個條目,每個條目的選項為好、一般、差,學生匿名填寫,發放調查問卷444份,收回問卷444份,問卷有效回收率100。
2.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及統計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兩獨立樣本,檢驗和非參數秩和檢驗。
3.研究結果。(見表1~2)
4.討論
(1)創新型實訓報告從書寫項目數量上體現了“少而精”。
傳統的實訓教學要求每上一次實訓課,課后就書寫一份實訓報告。但碰到實訓課多的課程,比如《基礎護理學》,其實訓課與理論課課時比為1:1,按照傳統教學一學期學生就要書寫實訓報告近40份,也就是說一周僅《基礎護理學》這一門課程學生至少就要寫兩份實訓報告,這樣不僅占用學生大量時間,使學生疲于應付,還對上實訓課也產生倦怠的情緒。在書寫實訓報告時就會出現認真點兒的學生套用傳統的“八股”模板來書寫應付了事,沒有反思沒有創新,懶于思考的同學要么照搬教材或老師的板書,甚至出現抄襲同學報告的現象。
創新型實訓報告在老師指定的范圍內,由學生自主選擇書寫實訓報告的實訓項目,每學期只須完成5篇即可。這樣極大的減少了學生書寫實訓報告的時間,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實訓練習及實訓報告書寫中,而且通過自主選擇書寫實訓報告項目,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還減少了教師評閱實訓報告的次數,從而做到學生精寫,教師精批。
(2)創新型實訓報告從書寫內容上體現了“個性化”。
創新型實訓報告在內容上的創新與改進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在實訓內容中增添了環境評估和對象評估,其二增設了實訓感悟這一組成部分。在目前日益緊張的護患關系背景下,要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高水平的護理技術服務固然重要,然而尊重維護病人的合法權益,優化服務環境,營造人文服務氛圍也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在創新型實訓報告中,特意強調學生在實訓內容中增添對環境和對象的評估,使學生從一開始就認識到對病人人文關懷的重要性并付諸于實踐。
增加的實訓感悟這一組成部分,包括操作技巧、操作失誤、操作創新。這些內容是教材、老師沒有提到的,再加上每組同學選擇書寫的實訓報告項目也各不相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那些懶于思考、不愿動手、不認真上實訓課的學生去“借鑒”其他學生實訓報告的行為。為了高質量的完成實訓報告,就促使學生課前充分準備實訓內容,課中主動觀察、思考、提問、勤練,課后主動與其他組員分析、討論、總結,這樣不僅突破傳統的“八股”套路,寫出具有“個性化”的實訓報告,而且提高了實訓課的教學質量,還增強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團隊協作精神。
(3)創新型實訓報告書寫、考核上的“團隊制”。
創新型實訓報告打破了傳統實訓報告的“個人制”,不管從書寫上還是考核上都實行“團隊制”。即每個實訓團隊小組實訓課后只需共同書寫上交一份實訓報告,每份實訓報告的考核成績就是每個實訓團隊每位組員的考核成績。臨床醫學的很多工作崗位都離不開團隊的協作,通過這種模式不僅減輕教師的工作量,使教師更能高質量的批閱學生的實訓報告,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團隊互助合作意識的培養,為以后步入臨床奠定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創新型實訓報告的應用不僅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縮短學生書寫實訓報告的時間,而且提高理論考核成績,增強實訓效果,還提高了學生技能操作的興趣,增強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團隊協作精神等,對職業院校實訓教學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星海,陸旋.高職工科實訓報告撰寫的創新探索[J].職業時空,2010,6(8):44-45.
[2]張小玲,王平,穆劍玲.重視實訓報告書寫促進實踐教學改革[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4):48-49.
[3]唐春紅,尹建康.大專護理《健康評估實訓報告冊》的設計與應用[J]. 衛生職業教育,2015,33(21):66-67.
[4]白玉.職業院校創新型實訓報告對學生科研能力的影響[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3):50-51.
實踐教學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職業素質,基于工作過程的綜合實訓法指的是以臨床中的護理工作作為導向,依照工作任務合理科學地設計實訓項目,重點在于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基于工作過程的綜合實訓法改變了以往的教學理念,融合了設計性以及開放性為一體的全新模式的實踐教學法[1]。本文選取2010年高職護理班的200名護生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將200名護生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名,觀察組使用基于工作過程的綜合實訓法,對照組使用傳統實訓教學法,針對兩組學生的綜合技能成績以及臨床綜合能力進行對比,發放調查問卷,對兩組不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熱情以及興趣的效果做調查,取得了頗為滿意的效果,現將具體報告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研究對象資料共有200名,均選自2010年高職護理班的護生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將200名護生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名,兩組學生在年齡、性別、入學成績等方面差異不大(P>0.05),相關資料、數據可以作為比較分析的依據。
1.2方法觀察組學生使用基于工作過程的綜合實訓法,在學校內護理實訓室模擬醫院,使學校內教學和醫院工作進行無距離對接,使學生在模擬醫療情境中實現教、學、做一體化[2]。對照組學生使用傳統實訓教學法,把練習單項操作技能劃為重點,在授課教師的引導下,對兒科護理技能循環操練。
1.3判定標準在所有課程結束之后,對其進行問卷調查,掌握兩組學生對學習熱情和興趣的效果評價。在課程結束之后對所有學生的綜合技能給予考核。在課程結束之前,安排所有學生到醫院進行見習一周,由醫院的帶教老師對所帶學生的臨床綜合能力給予評價,其中包括思維能力、應變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護患溝通能力以及綜合操作能力五個方面,每一項20分,取平均成績。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6.0軟件分析資料數據,計量資料表示方法為均數±標準差,進行t檢驗,以P
2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評價結果,觀察組學生明顯優于對照組學生(P
8.22
討論
基于工作過程的綜合實訓法可以有效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改變了以往的傳統實訓法機械、乏味的教學模式[3],使學生在模擬醫院情境中體會護士的角色,自身體驗護理工作的感受,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動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找到快樂和自信,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以此來提高學習效果。通過表1可以看出,觀察組學生通過教學激發學習興趣的效果與對照組學生比較顯著提高(P
綜上所述,基于工作過程的綜合實訓法使用在兒科護理教學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應變能力、護患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綜合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1優化操作示范
操作示范是護理實訓教學不可缺少的基本環節,它以形象的語言和規范的操作動作把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印象,便于學生正確掌握動作要領和操作方法。實訓教師在操作示范過程中,要按照實訓指導教材的要求進行,力求操作正確、規范。操作示范前要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包括操作的目的、重點和難點等。示范時要安排好學生的觀看位置,使每個學生都能看清楚教師的示范動作。教師在示范過程中,要邊演示、邊講解,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功能。在示范過程中要有“慢動作”,以放慢的速度為學生演示操作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在示范結束后,可以詢問學生或通過在示范過程中對學生的觀察,了解學生對操作示范的理解程度,必要時要重復示范。
1.2合理運用教學方法
在護理實訓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自身水平,有針對性的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質量,可以采取一些討論式、啟發式、問題式、探究式以及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思考的積極性。角色扮演法和情景式教學法是通過設置具體生動的模擬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鞏固理論知識,強化特定專業場景中所需的技能和技巧的方法,是集設計性、綜合性、應用性于一體的一種有效的實訓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真實的體驗到工作中專業角色的責任和義務,對自身的社會角色做好心理準備;緩解學生實習過程中環境、工作能力、人際關系等帶來的壓力;提高學生觀察事物、獨立思考、評判思維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無論何種教學方法都以技能訓練為主線,以其他教學方法為輔助,合理應用,使每種教學方法發揮應有的效能,以提高實訓教學質量。
1.3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在護理實訓教學過程中
要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對于一些基礎的實訓內容,我們可以只給出操作原則,而不限制具體的操作流程,鼓勵學生以護理技術操作的規則為準則,以省時、省力、安全性與舒適度為原則去設計自己的操作流程,從多個角度探索不同的實訓方法。同時,也要引進一些先進的教學仿真模型,使得實訓內容可以更為生動、清晰的為學生展示出來,提高教學效率。
1.4認真進行實訓指導
學生結合實訓教師操作示范內容,按照實訓指導教材中的內容和步驟進行練習,實訓指導教師在實訓過程中要有計劃、有目的、有準備的對各實訓小組及學生的實訓作全面的檢查和指導。教師主要是檢查指導學生的操作動作、操作流程以及是否違反操作原則等。在實訓指導中既要注意發現共性問題,又要注意個別差異,共性問題采取集中指導的方式進行講解示范,個性問題采取個別指導的方式講解和糾正。
二、改變實訓考核模式,增加對學生能力的考核評估
實訓考核是檢驗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一個重要方式,是促進學生學習、改進教學方法、推動教學改革的重要依據。為了更好的檢驗實訓教學效果,保證實訓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應在考核環節中建立完善且合理的考核體系,增加綜合能力考核方面的內容,如: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與患者溝通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的能力等。以護理技能考核、小組案例考核、實訓報告冊3項指標綜合進行實訓成績評價,使實訓成績評價更具準確性、客觀性和公正性。綜合考核既能反饋教學信息、評價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又能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學習理論知識、專業技能、人文交流等多方面的知識,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護理實訓考核的效果和意義。
三、做好實訓教學檔案管理,促進實訓室各方面建設
實訓教學檔案的管理工作,是實訓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教學檢查和教學督導的一個重要方面。實訓教學檔案不僅反映了學生實訓過程中對技能訓練的掌握情況,還反映了教師組織實訓教學的各個環節是否嚴格按照實訓大綱和計劃的要求進行。實訓教學檔案應包括:實訓教學大綱、指導教材、教學計劃、實訓教案、實訓報告、考核成績、實訓開出率、主要儀器設備的使用維修記錄以及實訓教學工作總結等。實訓室主任要定期對實訓教學檔案進行檢查,通過檢查可以發現和找出實訓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便總結并改進實訓教學工作,促進實訓室各方面建設,從而達到保證實訓教學質量的目的。
[中圖分類號] R322-3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7-285-01
Research and Design on Experiment Course and Teaching System of Nursing Anatomy
Wu Long1 Zhang Zhigui1Li Liying1Gao Jinsong2*
(1 Les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eshan, Sichuan 6140002Changsha Medic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219)
[Abstract] Based on its characterizes and target, the content of nursing anatomy course was discussed and the arrangement and measurement method of experiment course and teaching system of nursing anatomy were investigated. In practice it is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way.
[Keywords] Nursing Anatomy; Design; Teaching system; Research; Experiment course
1 課程性質與任務 護用解剖是高等護理職業教育的專業核心課程,集基礎性、應用性、實踐性于一體。為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提高綜合能力、學習后續課程以及進入臨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本課程注重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注重學生愛崗敬業、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在內容選擇上,兼顧護士執業證書考試的需要,以實現雙證融合。該課程目標是通過學習本課程,要求學生,能夠描繪出器官的位置、形態、毗鄰,并了解其功能。能夠對護理技能操作相關的血管、神經準確定位。合理運用本課程所學知識,為正確操作奠定解剖基礎。
2 教學內容及學時安排 對于這門專業核心課程,各大專院校的相關教師對護理解剖實驗教學體系和實驗教程的內容結構、實施的手段、方法、模式等在進行著不斷地摸索與探討。該課程的主要內容是使學生通過理論和實驗的學習掌握人體的正常形態結構及注射應用解剖、穿刺應用解剖、引流應用解剖、插管應用解剖、急救應用解剖的相關知識。其中,理論課程58學時: 1)緒論:2學時;2)基本組織:6學時;3)運動系統:8學時;4)內臟:12學時;5)脈管系統:8學時;6)內分泌系統:2學時;7)感覺器官:4學時;8)神經系統:14學時; 9)胚胎學總論:2學時。
3 實訓課程 實訓內容涵蓋基礎護理解剖、應用解剖兩個層次。
3.1 基礎護理解剖實訓 22學時,包括基本組織、運動系統、內臟、脈管系統、內分泌系統、感覺器官、神經系統。實驗目的:掌握人體四大基本組織的結構特點和功能,人體重要器官的位置、形態、微細結構特點和重要毗鄰關系及其功能關系。
3.2 應用解剖實訓 18學時,包括肌肉注射術、淺靜脈穿刺術、股靜脈及股動脈穿刺術、頸內靜脈及頸動脈穿刺術、鎖骨下動脈、靜脈穿刺術、心肺復蘇術、腹部的應用解剖、腹腔引流術、會的應用解剖。實訓目的:掌握各種注射、穿刺、引流、插管、急救的解剖學應用知識。
4 實訓教材 自編教材《護理解剖實訓教程》。內容包括兩部分:
4.1 基礎護理解剖實訓概述 實驗一:基本組織實訓;實驗二:運動系統實訓;實驗三:內臟實訓;實驗四:脈管系統實訓;實驗五:內分泌系統實訓;實驗六:感覺器官實訓;實驗七:神經系統實訓。
4.2 護理應用解剖實訓概述 實驗一:脈管系統注射、穿刺實訓;實驗二:肌肉注射實訓;實驗二:心肺復蘇術實訓;實驗三:腹部應用解剖實訓;實驗四:會應用解剖實訓。
5 方案實施 在教學方法上,采用教師講解、學生預習、實訓和考核的環節。要求學生預習相關理論知識和實驗中的思考題,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能夠合理解決,學生完成實驗后,總結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及現象。充分利用多媒體電子教案于實驗教學中,它將護理解剖實驗目的、實驗步驟、內容及要求、注意事項等直觀地、動態地展示給學生。
6 課程考核 實訓課程不僅體現對人體基本結構的掌握能力,同時要體現護理解剖臨床應用實踐能力,因此課程的考核分為:
6.1 基礎護理解剖實訓測試
6.1.1 實訓報告 包括實訓目的、實訓步驟、實訓內容、實訓結果(繪圖、填圖)等。
6.1.2通過自制基礎護理解剖多媒體標本測試軟件測試學生實踐能力。
6.2 護理應用解剖實訓測試 通過選取20個標本測試題,測試學生識別標本能力。
實訓成績依據每次完成實驗的情況、實驗報告的優劣給出一個成績,所有實驗成績匯總核算占60%,多媒體考試占20%、標本考試成績占20%。
參考文獻
[1] 井西學,王金民,等.基于醫學現代教育技術的醫學教育[J].基礎醫學教育,2002,4(3).
[2] 譚立文,李震強.解剖學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的組建[J].解剖學雜志,2003,26(2).
護理藥物學實訓并非只是用來進行相關理論的驗證,而是讓學生在實訓中學會利用知識解決用藥護理中的實際問題,包括學會用藥前對患者的評估,用藥中如何正確執行處方、醫囑及用藥指導,用藥后如何觀察藥物的療效,監護不良反應并能采取初步的應急措施,防止和減少藥源性疾病的發生,確保臨床用藥安全有效等,最終目的是提高護生的“用藥護理”能力和未來的職業競爭力。但多年來,受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高護專業《護理藥物學》實驗教學大多是沿襲醫學專業的《藥理學》實驗,實驗內容一般為純理論驗證型[1],其實踐項目主要是動物實驗和藥物性質等觀察與判斷,缺乏用藥護理的真實場景體驗,與護理專業學生的核心能力培養,未來職業崗位需要相脫節。
筆者嘗試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模擬病房營造護理職業氛圍,解決傳統護理藥物學實訓中的實驗室環境與醫院病房明顯脫節的問題,以工作過程為基礎,通過情境教學,消除以往理論驗證性實訓教學的局限性,讓學生在主體參與中應用藥物學知識,提高用藥護理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1.對象與方法
1.1實施對象
隨機抽取某衛生高職院校高職護理專業1303班為對照組,采用傳統實訓項目;高職護理專業1308班為實驗班,采用情境式模擬用藥演練項目。兩個班級進校時平均成績無顯著差異(P>0.05)。授課內容為《護理藥物學》實訓,通過一學期實訓實踐,比較情境式模擬用藥演練和傳統藥理實訓在《護理藥物學》實訓課中的實施及效果評價。
1.2實施方法
1.2.1對照組實訓流程:多照組采用傳統的驗證型實驗,在傳統藥理實訓室,以動物為實驗對象,按照慣常授課形式進行:藥物理論知識的講解―實驗目的介紹―實驗對象―實驗儀器及藥物―實驗步驟―分組實驗―匯報結果―討論分析―實驗報告。
1.2.2實驗組實訓流程:通過創設護士未來的職業情境,以護理工作任務為主線,依托模擬病房這一實訓場地,打破傳統藥理學的實驗體系,以學生核心能力為培養目標,以情境為中心創設教學環境,通過“情境―過程―結果”[2]三個維度構建教學實施的基本框架,整合教學思路。
1.3效果評價
期末對學生核心能力進行綜合評價,量化考核。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t檢驗,P
2.結果
學生核心能力綜合評價指標[4]包括評估觀察能力、溝通合作能力、臨床用藥思維能力、學習表達能力、護理操作能力5項。每一項分很好(10分)、好(8分)、一般(6分)、較差(4分)、差(2分)5個等級,結果見表1。
表1 學生核心能力綜合評價結果(■±s)
3.討論
作為高職護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護理藥物學》實驗除了可以驗證理論、強化知識理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訓練學生的用藥護理基本技能,提高評判性用藥思維能力和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以貼切學生未來的工作崗位。但長期以來,受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高職護理專業《護理藥物學》的實驗教學大多沿襲醫學專業的《藥理學》實驗,護理藥物學實驗內容一般為純理論驗證型[1],其實踐項目主要是動物實驗和藥物性質等觀察與判斷,缺乏用藥護理的真實場景體驗,與護理專業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未來的職業崗位需要相脫節。
情境教學指在教學過程中按照實在或仿真的情形,通過學生親身經歷的學習實踐,提高學生的自主性,促進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能力的教學方法[2],通過創設真實情境激發學習動機和培養職業能力[5]。模擬病房以其仿真的護理環境,通過職業情境的創設,學生在其中可親身經歷并體驗護理人員的護理職業情景[6],從而真實地走進“臨床”,走近護理角色,經歷護理活動,實現知識應用。因此,模擬病房有效拓展了護理藥物學實訓環境,縮短了實踐與臨床的距離,是護理核心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是實施“護理藥物學”情境化實訓教學的有效平臺。
本研究打破常規教學程序,摒棄傳統實訓教材,結合學生未來崗位任務的需要及應具備能力的要求,編寫情境式實訓教材藍本,依托模擬病房,營造職業氛圍,按照用藥前、用藥中和用藥后的護理程序序化教學內容,以行動為導向實施教學,發揮學生在實訓中的主體作用,強化知識的實際應用,提高學生的“用藥護理”能力和職業核心競爭力。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情境實訓教學)學生的評估觀察能力、溝通合作能力、臨床用藥思維能力、學習表達能力和護理操作能力都較對照組(傳統實訓教學)有顯著提高。
因此,依托模擬病房開拓《護理藥物學》實訓場所,借助情境教學模擬護士職業情境,營造職業氛圍,打破傳統藥理學的實驗體系,通過“情境―過程―結果”[2]三個維度構建《護理藥物學》實訓教學基本框架,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用藥護理”能力和職業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龔益生.“三步教學方法”改革護理藥物學實訓教學體系[J].職業技術,2011:90-91.
[2]張國方.創設情境教學環境是中職學校有效的教學管理模式[J].教育與職業,2008,5:39-41.
[3]錢美娟,姜聲揚,沈建新,袁俐.“課業”作為新型評價方式在整體護理能力考評體系中的應用[J].護理教育研究,2012,26(12):3433-3434.
[4]華危持,孫麗芳,陳玲.五年制高職護理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江蘇衛生保健,2008,5:12-14.
有利于縮短學生上崗前的不適應期高職教育的特點是貼近社會,貼近企業。過去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創新意識不夠,缺乏與企業文化的銜接和交融,使不少學生在第3年實習期間,面對全新的與校園文化氛圍差異,心理準備不足,不習慣醫院的管理方式、方法,不適應一線的工作崗位。因此,一些學生在實習崗位上不斷地出現一系列問題,如紀律意識差,工作責任心差,缺乏認真鉆研、吃苦耐勞的毅力、害怕值夜班等。這些說明我們對學生的整體素質培養與臨床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學校文化與醫院護理文化融合,減少了因對臨床環境陌生而產生的心理沖突。
促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高職學生通過接觸醫院護理文化,能夠親身體會到醫院與醫院、人才與人才之間競爭的現實,切身感受到專業知識、技能和責任心在醫療護理實踐中的重要性,清醒認識到沒有一技之長的高職護生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是很難有立足之地的。由此,能夠自覺地樹立強烈的危機感、嚴肅的使命感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激發起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內在動力,增強學習的目的性和成才的自覺性,加倍珍惜學習機會,努力提高學習成績。
醫院制度文化有利于規范學生行為制度文化具有強烈的、鮮明的規范性、組織性。吸收醫院文化和護理文化中所倡導的職業道德、服務至上的理念、嚴明的紀律、嚴格的操作標準、規范的管理等,對于規范學生的行為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校期間,通過將實訓操作當作為患者服務、把護理實訓室當作病區,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意識和職業行為習慣,適應現代醫療機構的要求。
有助于學生確立以人為本的人性化服務觀念以人為本的人性化服務是護理價值觀的核心。隨著疾病與健康觀念的轉變,醫學模式和護理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護理文化隨著護理專業的不斷發展與完善而不斷發展的,以患者為中心的新型護理服務文化是對護理實踐者的客觀要求,它表現了對人的尊重,對生命的關愛,主觀人的需要,由單純提供醫療服務向提供標準化服務上靠攏,把患者的方便、舒適、滿意作為護理過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了與患者的溝通和交流,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護理服務。各級醫院采取多種方法和途徑,提高為患者服務的質量和水平。通過用醫院護理服務文化教育學生,宣傳護理服務理念、培養服務意識、講授護理服務藝術,使學生樹立全新的服務觀念。
以醫院優秀護理文化作引領,積極探索護理人才培養的途徑與方法,創新護理人才培養模式,是高職護理教育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重要課題。我們堅持抓好“一個核心、二個平臺、三個基本環節”,全過程、全方位、多形式滲透、融合優秀醫院護理文化。“一個核心”即以職業道德為核心;“二個平臺”即課外活動、社會實踐兩個平臺;“三個基本環節”即課堂教學、護理實訓、畢業實習3項環節。
堅持以職業道德為核心,育人全過程滲透醫院精神文化醫院護理文化中職業道德是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中的“仁德為基、誠信為本”“心正動善、文雅有禮”“順其自然、因勢利導”等優秀部分,確定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核心,一切以患者的需要和需求為護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工作中重視每一個患者,一視同仁,提供人性化服務,尊重患者的隱私和權利;工作中富有責任心、愛心、細心、耐心、嚴謹、團結協作、協調溝通。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學院建立和實施“三全”的職業道德培養模式。“三全”是指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全員是指教職員工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全方位是指在課程教學、實驗實訓、護生活動、宿舍文化全方位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全程是指將職業道德教育貫穿護理學生3年整個學習過程。為培養學生熱愛護理專業建立深厚的職業情感,從入學教育開始組織學生參觀醫院、聽取護理部主任、護士長對醫院工作性質的介紹、深入外科病房了解患者對醫療護理的需求,到腫瘤病房了解患者對生命的渴望、對戰勝病魔的信心,以激發學生對護理職業的情感、加深對護理專業的認識。通過理論學習、護理實踐、自我反省、慎獨自律、示范引領的方法,提高護理學生對職業道德的認識,陶冶其職業道德情操,鍛煉其職業道德意志,形成職業道德信念,最終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和習慣。
搭建課外活動、社會實踐兩個平臺,以多種形式融入優秀的醫院護理文化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給學生提供更多親自實踐的平臺和空間。每學年初制定課外活動計劃,以職業素質教育為主要內容,與醫院護理文化相整合,先后開展《我心目中的護士》演講比賽、“天使杯”啦啦操比賽、就業模擬面試、英語晚會、邀請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劉振華、陳海花來校做報告,并利用5•12國際護士節舉行宣誓儀式、啞語操《感恩的心》表演、護理操作技能大賽,評選“十佳護理技術操作能手”等,以多種形式融入優秀的醫院護理文化。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一是每年組織學生到學校附近老年公寓對孤寡老人進行生活護理、健康知識宣傳,盡早使學生熟悉醫院和社區護士應承擔的職責。二是每年組織學生利用寒暑假在當地醫院進行為期2~4周的專業見習,使學生初步認識護士應當具備的素質、護士的職責、熟悉基礎護理操作技術、為患者做一些生活護理、陪送患者做各項檢查、觀察醫護人員與患者及家屬的交流與溝通、了解病室環境和病室管理的大致情況、了解病房的管理制度及迎接新患者的方法等。每位學生見習結束時填寫專業見習報告,并進行優秀見習報告評選,目的在于為學生提供去醫院實踐鍛煉的機會,讓學生在工作崗位上受到醫院文化的熏陶,掌握嫻熟的職業技能,養成良好的護士行為習慣。#p#分頁標題#e#
抓好課堂教學、護理實訓、畢業實習三項基本環節,全方位與醫院護理文化銜接課堂教學、實驗實訓和畢業實習是教學的基本環節,也是對學生進行醫院文化教育、熏陶的主要途徑。
課堂教學是融入醫院文化的主陣地在學校課堂教學所用學時最多、教師數量最大,學生接受的信息最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間接感受到的醫院文化的影響是比較深刻的。因此,要十分重視教師隊伍建設、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①“雙師型”教師上課堂,是保證校企文化銜接融合的關鍵。學院80%以上的教師是“雙師型”教師,并從醫院直接聘用一些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護理專家承擔理論課教學任務和學校實訓教學,教師在教學中把醫院管理和醫院文化引入課堂,更好地按照醫院的綜合需求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學生在課堂上就可以接受醫院文化的熏陶,領略醫院文化的積淀,學到在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②加大護理人文素質課程的比例。開設護理倫理、護士禮儀、護患溝通、健康教育等課程,有利于護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教育和培養。③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在教學中采取“案例教學法”、“項目驅動”和“情景式模擬”和仿真教學方法,融教、學、做于一體;④在護理實訓中采取“四維一體”訓練模式,將臨床思維-操作技能-人文關懷-溝通交流融為一體進行綜合訓練。
Grade control management model in nursing teaching in the applied research
Zhan Wenxian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ion on automatic control management mode for nursing students achievement learning.Methods:Randomly selected nursing specialized 2010 level of two vocational courses as the object of study,one class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another class for the control group.In the teaching of nursing,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traditional mode,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the performance control mode.Through a semester of experimental results,analysis of self management model application to students learning.Results:The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nursing technical operation performance,the final volume surface theory examination achievement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ll P Keywords:Self-control Management model Nursing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3-0029-02
科學的教學評價是教學工作決策的基礎,教學評價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雖然新的教學評價觀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再是只關注學生眼前的分數,更關注學生的長遠發展,但目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價主要是以分數來體現,分數對于學生而言仍然意義重大。作為教師不僅要慎重對待對學生的評分,更要用好評分這種微妙的教育工具,使評分成為促使腦力勞動積極起來的推動力,真正發揮其評價和激勵的作用。近年來,筆者積極嘗試在護理教學中探討并使用成績自控管理模式,收效較好,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隨機選取我院護理專業2010級兩個高職班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甲班54人,乙班52人,隨機分為兩組,甲班為實驗組,乙班為對照組。兩組學生均為全國普招生,全部為女生。兩組學生在年齡、高考錄取分數、前導課程學習等方面經統計學檢驗,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班均自2011年3月開始進行《常用護理技術》課程的學習,安排由同一老師按統一的課程標準、授課計劃進行授課。《常用護理技術》課程的學業成績構成見表1。其中,①護理技術操作考核采取隨機抽簽的全年級統考形式;②期末卷面理論考試采取期末統一考試;③綜合表現評價要求按照統一要求、統一項目、統一標準進行,盡量避免主觀性評價。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評價內容和標準完全一致。
1.2.1 對照組采用傳統模式。即在教學過程中由教師將學生的各項成績記錄在教務日志上,學生可以查詢。
1.2.2 實驗組采用成績自控管理模式。教師上第一次課時將本課程的成績評定方法及細則向學生做詳細的介紹。在教師記錄的基礎上,制定一份學生用的個人成績記錄表(表2)發給每位學生,要求每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成績記載。
3.期末卷面理論考試成績:
課程總評成績:(課程總評成績=綜合表現評價×20%+操作考核×40%+理論考試成績×40%)
1.3 評價方法:①通過從綜合表現、護理技術操作考核和期末卷面理論考試比較兩組學生的學業成績;②通過教學資料記載比較兩組學生在考勤、實訓室整理、實訓報告提交方面的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將數據輸入SPSS13.0軟件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和X2檢驗,檢驗水準a=0.05。
2 結果
3 討論
3.1 成績自控管理模式能有效發揮分數的評價和激勵的雙重作用。成績自控管理模式使對學生的學業成績評價公開透明化,這必然要求評價必須相對的公平和客觀。由于護理技術操作考核和期末卷面理論考試均采取全年級統考形式,學生一般認為分數是相對公平的,而對于綜合表現評價(即所謂的平時分),如果沒有公開透明,學生容易產生教師的評分存在極大的主觀性的這樣一種認識,這不僅阻礙學生的進取心,也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和自尊心;此外對學生而言,沒有更多機會反饋他們的學習結果,驅使學生把分數擺在一個不恰當的位置。成績自控管理模式給了學生正確的導向,使他們的眼光不僅關注考試分數,而更多關心自己的學習過程。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自我成績管理,擺脫被動接受評價的局面,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使學生不斷看到自身努力所取得的結果,經常享受成功的滿足和喜悅。這能使他們用積極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學習活動,他們的自我概念以及對外部世界的看法都會發生變化,相信自己的能力從而端正學習動機和增強自我學習的信心[1]。
3.2 成績自控管理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現代化護理人才除了具備系統專業理論知識和扎實的臨床技能外,尚需多方面能力的培養[2]。我們設計的這種評分方法強化了過程評價,采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和全方面的評價。成績自控管理模式的應用使學生對綜合表現這部分的評分內容和標準十分清楚,從而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自我控制評分,如嚴格自己的考勤、按時提交實訓報告、每次實訓課后能自覺整理好實訓用物和環境等等,使學生在自我學習管理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學生通過數次的測驗和評價,發展了自我反饋和自我改進的能力。此外還有利于培養護理崗位要求的職業素質,如較強的責任心、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3.3 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成績自控管理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成績自控管理過程中,公開透明的評價方式使學生明確了努力的方向,并能有效地糾正一些不良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產生學習欲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心理學研究證明學習態度對學習成績具有重要的影響,通過端正學習態度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另外,成績自控管理模式可以在個體內部形成時間上的縱向對比和在個體之間形成橫向對比,不僅有利于每個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并有利于在班級內部形成良性競爭的學習風氣。實踐證明,在護理教學中采用成績自控管理模式,能有效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責任心,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和綜合素質。
本文以我院2013級高職護生12-13班、14-15班共220例為研究對象,12-13班110人為實驗組,14-15班110人為非實驗組。學生年齡范圍為17~19歲,全部為高考統招生,他們在入學條件、教學環境以及授課教師方面均沒有差異。我們針對其2014~2015學年第一學期的基護考試進行改革和探索,14-15班非實驗組沿用傳統的期末閉卷考試方式,并且期末考試成績即為最終成績,而12-13班實驗組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考試內容和形式的改革。
一、 實驗組平時成績占考試總成績的一定比例
對于實驗組來說,把學生的平時成績也記入總成績中,占該課程總成績的20%。其中,表現優秀為18~20分,表現良好為15~17分,表現一般為10~15分,表現極差為10分以下,此成績在學期末由任課教師評出。平時成績主要有兩部分構成:①學習態度占10分, 主要通過學生在課堂的聽課表現、紀律情況、回答問題等給予綜合評價。②實驗報告書寫和開放實訓課到課率占10分。實驗報告由任課教師批改,根據報告書寫情況打分。實訓課到課率通過實訓老師考勤登記。
二、理論考試改革
實驗組的理論考試由原來單一的期末考試,改為病例討論、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三項共同組成理論考試的成績,該成績占課程最終總成績的60%。其中,(1)病例討論分析占10%,主要采用2種討論形式:一種是課堂病例討論,教師針對課堂內容設計病例,讓學生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所學知識分析病例,解決問題;另一種是課后的病例討論,教師給學生下病例分析任務,讓學生在課下利用網絡、圖書館等資源查閱信息,匯總分析病例,等上課時每小組匯報病例分析結果。病例分析討論內容包括對病人的病情評估、護理目標、護理措施的實施等,最后由教師根據匯報情況總結評分。其中分析的科學準確占40%,邏輯性占40%,語言表達占20%。另外,根據小組合作情況可適當加分和扣分。(2)期中考試占20%,考核內容偏重于對基護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題型為傳統題型,包括名詞解釋、填空、選擇和問答題,從點到面考查學生的學習效果。(3)期末考試占30%,護理教研室建立試題庫,期末考試時從試題庫中抽取試題,由學院教務處統一組織考試、讀卡器統一閱卷。試題均為選擇題,包括單選和多選,考查內容多且瑣碎,對學生的要求較高。結合三項的成績即為理論考試成績,綜合考量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技能考試的改革
技能測試占總成績的20%。其中,階段技能測試占10%,主要通過設置病例進行考核,例如:靜脈注射技術的操作考核、無菌操作技術的考核等。考核由基護教研室組織完成,基護技能操作學習1項測試1次,考核成績匯總取平均分為該項得分。另10%為期末綜合技能考核,把多個技能操作串連在一起演繹成小的情景劇,從而考核學生的綜合操作技能。在所有的技能操作評分標準中應加入人文關懷、病例分析判斷和操作熟練程度的分數。
實驗組經過一學期的考試改革,基護成績平均分比對照組高1.2分,雖然差距不大,但效果還是有的,除此之外,實驗組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態度較對照組有明顯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努力程度和自學能力的提高
考試改革前實驗組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前不預習,課堂聽課興頭不足,課后不復習,平時不努力,期末考試打突擊挑燈夜戰。自考試改革后,學生的學習狀態發生較大變化,開始有部分學生課前預習,大部分學生上課遵守課堂紀律,注意聽講,能夠正確回答老師的問題,學習努力程度明顯提高。同樣,考試改革后臨時抱佛腳的情況大大減少,絕大多數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去圖書館查閱資料、擴充課堂知識,還有部分同學去開放實訓室練習護理技能操作。這都有效的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同時也發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2]。
2.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