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4 18:32:2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銀行從業資格考試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要有學習計劃。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訂個學習計劃,是自我加壓的一種方式。訂個切實可行的計劃,每天看哪幾本書,看幾章,作多少題。遇到加班加點等特殊情況,白天沒有完成計劃,晚上就要開夜車補上。原計劃只能超額完成,不能往后推拖,以免產生懶惰情緒。同時處理好眼前計劃與長遠計劃之間的關系。總之,通過訂計劃,使自己的學習變得條理有序,而避免急躁。
(Guangxi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Nanning 530007,China)
摘要: 通過分析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金融專業學生銀行從業資格考試通過率不高的原因,圍繞提高銀行從業資格考試通過率,從課程考核、教師、學生等方面提出金融專業教學改革的措施與設想。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causes for the low pass rate of banking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of the finance specialty in Guangxi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measures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finance specialty from the course examination, teachers, students aspects to improve the pass rate of bank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關鍵詞 : 金融專業;教學改革;銀行從業資格考試
Key words: finance specialty;teaching reform;banking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5)02-0277-02
0 引言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明確提出,高職教育要服務需求,就業導向,推動五個對接:“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高職院校應主動構建符合國家職業標準、以能力為本位的考核評價體系,積極開展教學改革,適應新形式、新要求。
近年來,廣西經濟迅速發展,到2020年將建成區域性金融中心,南寧市大力實施“引金入邕”戰略,銀行機構入駐南寧的數量快速增加。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經濟的金融化程度越來越高,銀行業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通過銀行從業人員資格考試才能增加從事銀行業的就業砝碼。而誘人的薪資及良好的發展前景,使銀行業近年來成為炙手可熱的黃金職業,也帶動了銀行從業人員資格考試的“熱潮”。因此,有必要針對銀行從業資格考試的特點和要求,采取各種措施,幫助金融專業學生提高銀行從業資格證的獲證率,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1 現狀分析
中國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考試是銀行從業人員入門的初級基礎考核,由中國銀行業從業人員資格認證辦公室負責組織和實施的,銀行從業資格考試分公共基礎科目和專業科目(個人理財、風險管理、個人貸款和公司信貸),公共基礎科目為必考科目,專業科目可自行選擇任意科目報考。考試形式采取全國統一考試、閉卷、計算機考試方式進行,有題庫,隨機抽的題。考試時間為120分鐘,全部為客觀題,包括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題量145題左右。
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現有投資與理財、金融保險、證券投資與管理三個金融高職專業,鼓勵學生參加職業資格考試。目前,學生在校期間參加銀行從業資格考試的通過率約為15%,通過率總體偏低。
2 通過率低的原因分析
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參加銀行從業資格考試的通過率偏低,其原因主要存在于三個方面:
2.1 課程考核方面
2.1.1 該校現行的金融課程考核偏重期末考試,學生對平時學習的重視程度不夠。專業課程的期末總成績一般由平時成績和期末筆試成績組成,平時成績(考勤,平時作業完成情況等)占30%,期末筆試成績占70%。在實際的課程考核中,平時測驗次數偏少、難度偏低,平時成績占比較低,平時成績對總成績影響不大,學生的平時學習相對放松,形成了考前臨時突擊的習慣。由于銀行從業資格考試的題型均為客觀題,部分學生心存僥幸,不認真備考,考試答題靠猜,導致通過率偏低。
2.1.2 現行的金融課程考核主要采取紙質化筆試,學生不適應資格證考試的現代化考試手段。學生的平時測練和期末考試都是紙質試卷筆試,而銀行從業資格考試為無紙化機試,由于平常沒有得到充分訓練,學生對考試手段陌生,計算機操作不熟練,容易造成情緒緊張。對操作手段的不適應影響了學生的考試成績。
2.1.3 銀行從業資格考試內容的覆蓋面廣,學生備考難。銀行從業資格考試的題量大、知識點多、覆蓋面廣,要求識記和掌握的內容多,學生準備考試有一定難度。
2.2 授課教師方面 該校金融課程教學的授課教師隊伍由專任教師、校外兼職教師組成,擁有扎實的金融理論知識和一定的銀行從業經歷。不過,在針對銀行從業資格考試的教學與指導方面,有些工作存在一定不足。
2.2.1 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不夠。對課程的開發和對課程的把握能力欠缺,參照職業標準對教材內容進行取舍的能力有待提高,課程教學大綱與銀行從業資格考試大綱不一致,不善于總結分析考試規律。
2.2.2 教學活動的設計和調整不夠優化。在教學過程中,未能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知識水平、理解力和課堂表現靈活調整,創造性設計教學活動的能力有待加強。
2.3 學生學習方面
2.3.1 基礎水平因素 從歷年招生情況來看,該校金融專業學生錄取分數線較省內同類高職院校偏高,但與本科生相比,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夠扎實,要深入理解和掌握金融基礎知識,存在一定困難。
2.3.2 學習態度和能力因素 該校金融專業學生的學習目標不夠明確,缺少學習規劃和職業規劃,并且考證通過的自信心不足,考證備考積極性不夠,備考的主動性偏低。再加上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有待加強,導致考證成績不夠理想。
3 改進建議
3.1 改革課程考核方式
3.1.1 實行多元化考核 課程考核上,將職業資格考試貫穿課堂練習、平時作業、模擬考試、期末測試等課程考核的全過程,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三種評價類型有機結合,將側重點放在診斷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上,反映出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實際水平。課程考核的最主要功能是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盡可能讓學生平常多練習。老師教和學生自學有機結合,如果平常測試不合格,學生可以反復自我訓練,熟悉考試題型,把握考試難度,多次鑒定,不懂的教師給予指導,在平常測試中積累知識,提升自我,以練促學,從而提高考試通過率。
3.1.2 逐漸實行網上測試 通過在網上建立試題數據庫,自動生成電子試卷,學生可通過在線進行自我練習或測試。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試題庫管理系統,具備題庫管理、自動組卷、在線考試、自動閱卷、指導答疑等功能,滿足課程訓練與考核的要求。讓學生熟悉這種考試形式,以訓練促考證。
3.1.3 構建課程考核試題數據庫 針對銀行從業資格考試大綱和考試要求,收集和編制銀行從業資格考試歷年真題和模擬題資源,并且完善試題答案、試題難度和區分度、重要程度等信息,平常測試中模擬銀行從業資格考試出題難度,讓學生在平常反復的訓練中較全面掌握知識點。
3.2 對教師的要求 建設一支優秀的雙師型教師團隊是提高高職教育的質量和吸引力的關鍵之一。對教師進行培養培訓,充分發揮來自企業的教師的作用,使專兼教師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加強與銀行證券、金融培訓機構合作,與企業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實訓協作關系;專門配備實踐經驗豐富、業務能力強的專兼職實訓指導教師。同時改革教學評價模式,發揮教師的積極性與能動性,提高教學效能。
3.2.1 做到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 將銀行從業資格考試科目整合到課程體系中,把《銀行從業基礎與個人理財》、《職業從業資格考證》科目內容融入到專業課程中,培養學生從事相關崗位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和職業素養,促進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并且在一些專業課程中將銀行從業人員資格考試用書選定為教材。教師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校企合作,到企業鍛煉,增強自身的實踐能力。教師應認真學習研究銀行從業資格考試大綱,平時注意搜集歷年考試真題,總結考試規律,有針對性地布置作業,讓學生多學多練,從而以訓練促考證。
3.2.2 加強教學反思,改進教學方法 對金融專業的學生加強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從新生一入校第一至第四個學期都有《金融操作技能》的實踐與技能訓練課程,《金融操作技能》第一個學期為教師教學;第二、三、四學期是在期末進行測試,教師教授和學生自學相結合。多運用實踐教學、互動模式、案例教學等方法,強化教學、學習、實訓相融合的教學活動,設計出富有彈性的課堂教學活動,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知識水平、理解力和課堂表現靈活調整,創造性設計課堂教學,利用現代信息化教學工具,提高教學活動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考取銀行從業資格證的通過率。
3.3 對學生的管理
3.3.1 提升學生自信 注重知識在實踐中的延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參與課堂,在課堂討論中發掘自身潛能和發現自身的不足,不足的加以彌補,不斷積累金融基礎知識。課外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大學生銀行技能競賽,自全國大學生銀行技能競賽首次舉辦以來該校已連續2屆奪得一等獎,學生的金融操作技能在全國遙遙領先,激發學生練習技能的熱情,營造學生練習技能的良好環境,增強學生的基本業務技能。增強學生綜合素質,給個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氛圍,不斷提升學生自信。
3.3.2 端正學生學習態度 幫助學生確立學習目標,做好職業規劃,加強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現代社會競爭日趨激烈,明白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充實完善自我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激發學生自我提升的效能感。
3.3.3 實行“雙證制” 將人才培養與就業崗位對接,高職院校學生畢業時必須取得畢業證和相關崗位的職業資格證這兩類證書才能順利畢業。給學生適當壓力,強化學生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學生學習的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有機結合,共同起作用,讓學生逐步增強自學能力,不斷獲取知識和技能,提高考證通過率。
參考文獻:
[1]李娟,范保興.高職教師教學能力的構成與培養[J].中國成人教育,2009(1):89-90.
[2]王水江.如何激發高職學生的學習動力[J].改革與開放,2010(9):158.
銀行資格從業考試真題1.銀行從業人員可以對外披露的信息是(
)。
A.該機構的客戶資料
B.該機構公開披露的過去一年財務報表
C.該機構尚未公布的下一年具體經營規劃
D.該機構的客戶交易信息
2.銀行業從業人員的下列行為中,不符合“熟知業務”有關規定的是(
)。
A.熟知業務處理流程
B.不斷提高業務知識水平
C.熟知向客戶推薦的金融產品
D.不了解風險控制框架
3.經濟處于收縮階段時,個人和家庭可考慮購買(
)行業的資產。
A.汽車 B.家電 C.房地產 D.電力
4.在買方市場條件下,市場營銷應當以(
)為中心。
A.企業自身
B.產品
C.公共利益
D.消費者
5.下列關于債券違約風險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違約風險又稱信用風險,是債券發行者不能按照約定的期限和金額償還本金和支付利息的風險
B.違約風險一般是由于發行者經營狀況不佳、財務狀況惡化或信譽不高帶來的風險
C.不同發行者發行的債券違約風險不同
D.一般來說,國債的違約風險高于公司債券
6.商業銀行在外部營銷人員的考核、獎勵制度建設方面,不應當(
)。
A.以推介業績為唯一指標
B.設置合規性指標
C.設置客戶滿意度指標
D.公布獎勵情況
7.(
)主要是為客戶報批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時,向國家有關部門表明銀行同意貸款支持項目建設的文件。
A.客戶授信額度
B.開立信貸證明
C.項目貸款承諾
D.備用信用證
8.假定張先生當前投資某項目,期限為3年,第一年年初投資100000元,第二年年初又追加投資50000元,年收益率為10%,那么他在3年內每年末至少收回()元才是盈利的。
A.58489.43
B.43333.28
C.33339.10
D.24386.89
9.下列關于可贖回債券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可贖回債券的贖回權實際上是投資者出售給發行人的一個期權
B.當市場利率下降時,普通債券的價值和可贖回債券的價值之間有一個價值差,這代表發行人選擇贖回權的價值
C.通常可贖回債券的發行人在市場利率上升時行使贖回權
D.債券的可贖回條款降低了債券的內在價值和投資者的實際收益率
10.貨幣市場工具往往被當做(
)的替代品。
銀行資格從業考試真題答案解析1.B【解析】公開披露的過去一年財務報表是公開信息,可以對外披露,故選B。
2.D【解析】《中國銀行業從業人員職業操守》中“熟知業務”準則要求:銀行業從業人員應當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業務知識水平,熟知向客戶推薦的金融產品的特性、收益、風險、法律關系、業務處理流程及風險控制框架。
故選D。
3.D【解析】在經濟增長放緩,處于收縮階段時,個人和家庭應考慮買入對周期波動不敏感的行業的資產,以規避經濟波動帶來的損失。
房地產、建材、汽車、家電、商貿等行業對經濟周期很敏感,而電力、公用事業等行業對經濟周期的反應就小得多。因此,個人和家庭可考慮購買電力行業的資產。故選D。
4.D【解析】市場營銷概念體現了買方市場條件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營銷觀念,故選D。
5.D【解析】一般來說,國債的違約風險最低,公司債券的違約風險相對較高,故選D。
6.A【解析】銀行在外部營銷人員的考核、獎勵制度建設方面,不應以推介業績為唯一指標,還應設置合規性和客戶滿意度等指標,故選A。
7.C【解析】考查項目貸款承諾的定義。
項目貸款承諾是貸款承諾業務的一種。故選C。
8.A【解析】依題得,每年至少要收回:[100000+50000÷(1+10%)]×10%÷[1-1÷(1+10%)3]=58489.43元。
故選A。
中圖分類號:F2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8970(2016)01-0074-03
會計行業實行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明文規定: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2013年7月1日起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三科連考且應當一次性通過的會計從業資格無紙化考試新模式帶給廣大考生很大的沖擊和困擾。因此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作為培養會計人才的搖籃,面對新試模式會計教師應該研究其變化情況,進而積極探索適合的會計教學模式。
一、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與從業資格考試脫節現狀
(一)教學內容設計的脫節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聚焦于實踐操作,高職院校基礎會計課程通常將主要精力放在填制與審核憑證、賬簿登記等實踐活動的教學上。電算化會計課程則單純關注相關電算軟件的實際練習,卻往往不重視理論的講解與梳理,學生得不到健全的理論支持。總的來說,高職院校過分強調職業人才的培養,單純重視實踐教學,忽視了會計學科理論知識的傳授。然而,當前的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卻屬于理論考核與實踐操作同步展開的項目,其中的選擇題、判斷題等都離不開會計學科理論知識,而且考題的大部分內容都屬于當前的法規政策、法律制度等,這樣就為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帶來了困難和挑戰,無力應對考試。
(二)教學課程脫離從業資格考試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通常是以考試大綱為藍本展開的,然而,高職院校的基礎會計課程教學無論從目標、計劃、標準,還是教學設計方面都沒能根據考試大綱來設計,而是由學校自身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制定,遠遠脫離了考試大綱的要求。國家財政部為了進一步完善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大綱,促進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知識結構科學合理,充分發揮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在會計市場準入中的作用,對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內容進行了科學地調整,但是60%以上的高職院校卻依然停留在原有的教學模式中,沒能圍繞考試大綱做出相應調整。
(三)教學評價脫離從業資格考試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是否通過一次考試三科,需要達到規定的及格分數,需要根據要求來上交相關材料,就此才可以獲得證書,而且整個評分、評價過程量化評價較多,相對客觀、公正。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學科成績評價卻包含多個項目,平時出勤、時間操作、日常測試等,其中卻忽視了理論測試,期末考試多采用鎖定范圍、抽題考試等方式進行,一些學生靠臨時突擊來應付考試,未真正掌握會計專業知識,導致從業資格考試無法應對。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當前高職院校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同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之間存在嚴重的脫節現象,二者之間無法有效對接,因此,出現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資格考試通過率較低,學生無法有效應對考試,無法獲得資格認證。
二、高職院校基礎會計課程與從業資格考試對接的現實策略
(一)資格考試引導,樹立教學目標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的根本目標就是立足社會需求,基礎會計課程教學首先要服從這一整體的大目標”[1],在此基礎上把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融入其中,培養學生以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為大目標,并圍繞該目標展開教學。第一,重點培養學生會計核算的相關理論知識,掌握相關技能,從而為以后的課程學習打好基礎,理論知識、概念等的教學要緊密圍繞資格考試展開。第二,目標引導,反復訓練。教師要讓學生明確自己學習的目標,了解當前的會計崗位從業資格需求,使其更加明確會計專業基礎知識學習的重要性,從而調動其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后,還需要教師的反復訓練,教師要有計劃、有規劃地展開對學生的訓練。
(二)圍繞從業資格考試,編制教學計劃
要想實現以從業資格考試為核心的教學目標,就需要一套與之相對應的教學計劃的輔助與支持,高職院校必須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來編制教學計劃,或者對目前的教學計劃加以適度地調整與更新,確保教學能夠依照資格考試有規律、有秩序地展開,從而滿足學生考試的需要。第一,參考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大綱,分析大綱中的方向、規定等來調整教學計劃,并對應科學地安排教學內容,其中的重點、難點等。第二,優化調整原有的教學思路。在分析資格考試大綱的基礎上,結合過去的考試試卷、實訓試題等來形成全新的教學方案和思路,對應合理安排課時,課堂教學圍繞理論傳授與實踐教學,其中理論教學就是把會計基礎課堂的授課內容、思路、順序等加以調整,實踐教學則應該將考試大綱同電算化考試有效配合起來,以此打造出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一套新的教學計劃。
(三)優化調整教學方法
教師要圍繞職業資格考試調整教學方法,增設實物教學、案例分析教學等先進的教學法,使課堂教學同會計從業考試直接對接。在會計憑證、賬簿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一個真實性、實效性的效果,教師完全可以將真實的會計崗位中的各種憑證、賬單等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如原始憑證、明細賬、銀行存款日記賬等,使學生收獲更為真實的感受。在賬務業務處理方面,則應該選擇案例教學模式,圍繞一個較為常見的生活案例,通過分析該經濟案例來訓練學生的賬務處理技能,深化學生對賬務、經濟業務等處理技能的培養,間接明確會計處理理論。在支付結算教學過程中,應該把實物教學同案例教學結合起來,先為學生列舉一個教學案例,然后,再將支付結算所用的相關票據、憑證等分發給學生,例如,支票、匯票等,真實的實物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產生更強烈的學習動機。同時,“教師要敢于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打破傳統的教師全包全攬式的教學方法,轉向以學生為核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試著采用合作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2]。
三、高職院校基礎會計課程與從業資格考試對接的具體實施
高職院校應該積極順應客觀形勢,放眼當前經濟的發展情況,產業、技術等的發展趨勢,創建一套符合客觀市場需要的資格考試培訓制度。
(一)教材與從業資格考試的對接
高職教材編撰部門必須積極轉變教材編撰理念,加大教材開發、完善與監管力度,重視高職會計教材內容的更新、教材內部課程結構的遴選,并根據從業資格考試形勢來評選教材,根據從業資格考試大綱來編寫教材,加大教材整合力度,以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為目標,結合教材為學生配備一系列的資格考試訓練輔導書目,為學生推薦應試指導書、配備習題集,圍繞這些資料和書目開設專門的輔導課程,這樣才能讓高職院校學生實際的學習中有所依靠、有目標,能夠更好地為考試服務,學生會充分利用教材與輔導資料來深入學習,有目標地接受訓練,為從業資格考試做好準備。
(二)課程教學內容同從業資格考試的對接
教學內容是教學的關鍵,只有當教學內容同從業資格考試內容間建立聯系,形成教學內容為考試服務的形勢,才能體現教學的價值。因此,應該先深入分析資格考試內容,分析幾年內會計資格從業考試中常見的知識項目、常考知識點、常見的題型等,圍繞這些題目來改革教學內容,將考試知識點融入教學課堂,使其成為教學內容重點,集中力量訓練學生的基礎知識,使他們具備堅實的基礎,對于考試難點要進行精講、細講,并且在課堂設置相類似題目反復訓練,為學生接受考試打下基礎,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考試技能,達到課程教學內容同從業資格考試之間的有效對接。
(三)日常測試與資格考試的對接
目前,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多數已經走向信息化、自動化,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紙質考試,在這樣的客觀形勢下,高職院校也要順應考試形勢,改變自身的考評系統,調整最初的考試形式,打造出電子信息化考試系統,實現日常測試與正式資格考試之間的全盤對接,為學生創造一個日常真實的考試環境,學生能夠身在其中提前感受考試氣氛,進入狀態,同時,教師要善于總結考試難點題目,學生失分率較高的題目,將其進行統一的歸納、整理,在日常強化訓練的基礎上,將其納入考試系統,讓學生接受考試訓練,使其達到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同日常測試間的有效對接,學生根據日常測試成績,試卷中的錯誤問題,再自行總結原因。
(四)教學資料和從業資格考試的鏈接
教學資料既包括學生課程學習的教材資料,又包括課下的輔學習資料,在職業資格認證體制下,高職院校要認清形勢,細致、深入地分析考試,確保教學資料、教學文件等有效地服務于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實現二者的融合與對接,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將會計職業資格考試所考核的知識列入日常教學任務中,參照考試大綱、以往的考試內容來制訂教學目標、編制教學計劃、設置考試標準,這樣才能實現教學資料同資格考試之間的有效對接,才能最大程度地拓展教學范圍,確保一切考點都能夠在教學課堂中呈現。
(五)實行雙證書制度
高職院校必須順應客觀形勢發展,積極改革完善自身的考試制度,實行“雙證書”制度,這不僅是配合國家在職業教育方面規定的需要,也是實現高職院校基礎會計課程同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對接的需要。高職院校在做好最基本會計專業教學的同時,還要積極加強同職業技能鑒定部門、企業之間的交流、互動、配合,實行雙證書制度,“通過校企合作,來明確會計崗位所需的知識、技能、素質等”[3],從而將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與專業教學聯系起來,融為一體,確保課堂理論教學與未來的職業就業聯系起來,幫助大學生提高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張首楠.社會需求視角下的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研究[J].財會通訊,2012(3):44.
湖南省2009年度的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已經結束,筆者在最近幾年的考前培訓中,明顯感覺到考試學習叢書《會計基礎》存在如下問題,希望叢書編委會能加以改進。
一、內容刪減要嚴謹,章節習題要配套
2009年度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學習叢書《會計基礎》在以往的基礎上,進一步在內容上作了刪減調整,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考生(特別是初學者)的壓力,本身是值得提倡的。不過,在今年的學習叢書《會計基礎》第四章會計憑證 第一節 三、會計憑證的種類P54 出現重大失誤,其中3.按原始憑證的格式分類,可分為通用原始憑證和專用原始憑證,但內容編排時卻把按經濟業務的類別分類的轉賬業務原始憑證放在了按原始憑證的格式分類中,給考生造成一定困惑。另P54 (3)匯總原始憑證那個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現以耗用材料匯總表為例加以說明”應刪除。其他的錯誤還有:
P95 第四行預計款項應為預付款項。
P156最后一行“其他業務支出”應為“其他業務成本”。還可增加科目“應付職工薪酬”
P161例8-13 (1)借方金額錯誤,貸方不要“累計折舊”。
P178例10-3 (4)貸方“應付票據”應為“應付賬款”
P179例10-4 (7)貸方“應付賬款”應為“短期借款”
P183例10-10(2)貸方“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應為“其他應收款――代墊醫藥費”
P191第五行的“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應為“營業稅金及附加”
P223倒數第四行“無形資產”應為“累積攤銷”,“壞賬準備”劃掉。
P239倒數第四行和第五行“法定公益金”劃掉。
p250倒數第八行“以前年度損益”應為“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P257第十八行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印刷錯誤。
2009年度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學習叢書《會計基礎》根據財政部2008年公布的會計從業考試大綱重新作了編寫,相對以前年度的學習內容,很多地方變化很大,但每章節配套的本章練習題卻有很多是以往的歷年考題,考題內容在現在的學習叢書中找不到。像第十章負債的本章練習題中的單選12 某一般納稅企業購進農產品一批,支付購買價款30萬元,另發生保險費0.5萬元,裝卸費0.7萬元。該農產品的采購成本為()萬元。A31.2 B27 C28.2 D30,這道題2006年以前就出現在練習題中,扣除率早已調整,但習題答案一直沒有修改。還像第三章復式記賬本章練習題中的單選題4下列不屬于復式記賬基本內容的是()A會計科目B記賬符號C試算平衡D會計賬簿,其內容在2007年度之前的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學習叢書中出現,2008年度把這部分刪減了,但練習題并沒有同步刪減,等等,以至很多考生學習了前面的內容,卻做不出練習題,這樣容易打擊考生的信心,顯然這也是叢書編委會所不希望看到的現象。筆者建議湖南省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學習叢書編委會在對學習叢書內容刪減時要嚴謹,章節習題要配套。
二、例題講解要正確,內容變化要更新
在《會計基礎》學習叢書第七章流動資產第二節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核算中,筆者認為,【例7-9】和【例7-10】的會計處理是錯誤的,其內容在2007年度的學習叢書中第一次出現時就有誤,卻一直沒有得到更正。【例7-9】是舉例說明交易性金融資產取得的核算,其正確的會計處理是――A公司會計處理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1 300 000
應收股利100 000
投資收益16 000
貸:銀行存款 1 416 000
【例7-10】本應該是舉例說明交易性金融資產的現金股利和利息核算,特別是企業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期間取得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或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按分期付息、一次還本債券投資的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但例題卻仍是交易性金融資產取得時的業務,且會計處理同樣錯誤。【例7-10】其正確的會計處理是――該公司會計處理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100 000
應收股利 2 500
貸:銀行存款102 500
在第八章固定資產第四節固定資產的處置中,規定對于固定資產的盤盈,企業應按以下規定確定其入賬價值:(1)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按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的市場價格,減去按該資產的新舊程度估計的價值損耗后的余額,作為入賬價值。但【例8-13】在確認盤盈的固定資產時有關會計處理為:
借:固定資產 80 000
貸:累計折舊32 000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48 000
筆者認為,此筆業務會計處理有誤,正確的會計分錄處理應為:
借:固定資產 48 0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48 000
學習叢書第十章負債第一節流動負債的第四項內容應付職工薪酬,關于支付非貨幣性薪酬的核算中規定企業以其自產產品作為非貨幣利發放給職工的,應當根據受益對象,按照該產品的公允價值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確認應付職工薪酬。筆者認為配套的【例10-13】出現嚴重錯誤。(1)作為福利發放給職工的彩電是該企業自產的,應按照該產品的公允價值計入相關資產成本,確認應付職工薪酬,同時確認主營業務收入。(2)作為福利發放給職工的電暖氣是該企業外購的存貨,根據增值稅的相關規定在轉出其進項稅額的同時不應該確認主營業務收入。故【例10-13】的會計處理應為:
(1)借:生產成本 2 784 600
管理費用491 400
貸: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利3 276 000
借: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利3 276 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2 80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476 000
借:主營業務成本 2 000 000
貸:庫存商品 2 000 000
(2)借:生產成本198 900
管理費用 35 100
貸: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利 234 000
借: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利 234 000
貸:庫存商品 20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34 000
學習叢書第十一章所有者權益第二節資本公積中由撥款轉入形成的資本溢價部分,根據財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的規定,此部分內容已發生根本變化。但學習叢書編委會三年來一直沒有對這部分內容進行調整,同樣給廣大考生造成困惑。根據新頒布實施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的規定,企業取得的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不能直接確認為當期損益,應當確認為遞延收益,自相關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起,在該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配,分次計入以后各期的損益(營業外收入)。筆者建議湖南省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學習叢書編委會對P203.3. 由撥款轉入形成的資本溢價部分的內容進行調整,【例11-6】也應重新設計。
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申請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適用本辦法。
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以下統稱單位)從事下列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
(一)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
(二)出納;
(三)稽核;
(四)資本、基金核算;
(五)收入、支出、債權債務核算;
(六)工資、成本費用、財務成果核算;
(七)財產物資的收發、增減核算;
(八)總賬;
(九)財務會計報告編制;
(十)會計機構內會計檔案管理。
第三條各單位不得任用(聘用)不具備會計從業資格的人員從事會計工作。
不具備會計從業資格的人員,不得從事會計工作,不得參加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或評審、會計專業職務的聘任,不得申請取得會計人員榮譽證書。
第二章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
第四條會計從業資格管理實行屬地原則。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為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即對工作、生活在所轄行政區域內有關人員會計從業資格的取得、注冊、變更、調轉等實施管理。除本辦法第五條規定外,具體管理權限由各地級以上市財政部門確定。
第五條中央在穗單位、銀行系統在穗單位和省屬在穗單位會計從業資格由省財政廳管理。中央非在穗單位、銀行系統非在穗單位和省屬非在穗單位按屬地原則管理。
第三章會計從業資格的取得
第六條國家實行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制度。
第七條申請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人員,應當符合下列基本條件:
(一)遵守會計和其他財經法律、法規;
(二)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
(三)具備會計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
因有《會計法》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四條所列違法情形,被依法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自被吊銷之日起5年內(含5年)不得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不得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因有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做假賬,隱匿或者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貪污、挪用公款,職務侵占等與會計職務有關的違法行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人員,不得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八條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科目分兩大類:第一類是會計專業知識方面的考試,包括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基礎兩個內容;第二類是會計技能考試,指初級會計電算化(或者珠算五級)。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大綱由財政部統一制定并公布。
第九條申請人符合本辦法第七條規定且具備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認可的中專以上(含中專,下同)會計類專業學歷(或學位)的,自畢業之日起2年內(含2年),免試會計基礎、初級會計電算化(或者珠算五級)。
前款所稱會計類專業包括:
(一)會計學;
(二)會計電算化;
(三)注冊會計師專門化;
(四)審計學;
(五)財務管理;
(六)理財學。
第十條會計從業資格會計專業知識考試每年舉行兩次,分別是6月份和11月份的第3個星期日。會計技能初級會計電算化實行定點不定期無紙化考試制度。
省財政廳負責組織實施全省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下列事項:
(一)制定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考務規則(見附件1);
(二)組織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命題;
(三)實施考試考務工作;
(四)監督檢查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考風、考紀。
各地級以上市財政局負責組織本地區的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縣級財政部門考試組織權限由各地級以上市財政局確定。中央在穗單位、銀行系統在穗單位和省屬在穗單位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由省財政廳負責。
各級財政部門應當公布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報名條件、報考辦法、考試科目、考務規則及考試相關要求。
省財政廳應當于考試結束后30日內將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試題報財政部備案。
第十一條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收費標準按照國家物價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二條會計專業知識考試成績合格的人員可獲得會計專業知識考試成績合格證明,該證明2年內有效;會計技能初級會計電算化考試成績合格可獲得廣東省初級會計電算化證書。
第十三條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全科合格的申請人,有工作單位的可向工作單位所在地的財政部門申請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沒有工作單位的,可向戶口所在地的財政部門或組織考試的縣級以上財政部門申請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申請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時,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申請表》(見附件2);
(二)有效會計專業知識考試成績合格證明;
(三)廣東省初級會計電算化證書或珠算五級證;
(四)有效身份證件原件;
(五)近期同一底片小一寸免冠證件照兩張。
符合本辦法第九條規定條件,且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考試成績合格的申請人,提交上述資料(一)、(二)、(四)、(五)項,以及自畢業之日起截至申請日止2年內(含2年)的會計類專業學歷或學位證書原件(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臺灣地區及外國的學歷或學位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認可;對有疑問的學歷或學位,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可要求申請人提供教育部門出具的證書認證證明)。
第十四條申請人可以通過委托人申請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申請人應當對其申請材料實質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第十五條申請人的申請材料齊全、符合規定形式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應當當場受理;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規定形式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應當當場或者5個工作日內一次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即為受理。
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受理或者不予受理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申請,應當出具書面證明(見附件3、4),同時注明日期,并加蓋本機構專用印章。
第十六條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能夠當場作出決定的,應當當場作出頒發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書面決定;不能當場作出決定的,應當自受理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對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進行審查,并作出是否頒發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決定;20個工作日內不能作出決定的,經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10個工作日,并應當將延長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請人。
第十七條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作出準予頒發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決定,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申請人頒發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作出不予頒發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決定,應當說明理由,并告知申請人享有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
第十八條按照財政部統一規定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樣式和編號規則,省財政廳負責全省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印制、編號和管理。
各地級以上市財政局于年度終了后10日內將上年度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頒況報省財政廳備案,省財政廳于年度終了后30日內將上年度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頒況報財政部備案。
第十九條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是具備會計從業資格的證明文件,在全國范圍內有效。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以下簡稱“持證人員”)不得涂改、轉讓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一經發現由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撤銷其會計從業資格。
第四章會計從業資格管理
第二十條持證人員應當接受繼續教育,提高業務素質和會計職業道德水平。
持證人員每年參加繼續教育不得少于24小時。
第二十一條根據財政部制定并公布的持證人員繼續教育大綱,結合本省實際,省財政廳負責制定繼續教育培訓規劃并組織實施。
第二十二條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持證人員繼續教育工作的監督、指導,負責組織管轄范圍內的持證人員開展繼續教育培訓。
各單位應鼓勵持證人員參加繼續教育,保證學習時間,提供必要的學習條件。
第二十三條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實行注冊登記制度。
持證人員從事會計工作,應當自從事會計工作之日起90日內,填寫注冊登記表(見附件5),并持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和所在單位出具的從事會計工作的證明,向單位所在地或所屬部門、系統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辦理注冊登記。持證人員離開會計工作崗位超過6個月的,應當自離開會計工作崗位滿6個月之日起90日內,填寫登記表(見附件5),并持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向原注冊登記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備案。
第二十四條持證人員在同一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管轄范圍內調轉工作單位,且繼續從事會計工作的,應當自離開原工作單位之日起90日內,填寫調轉登記表(見附件5),持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及調入單位開具的從事會計工作的證明,辦理調轉登記。
持證人員在不同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管轄范圍調轉工作單位,且繼續從事會計工作的,應當自離開原工作單位之日起30日內,填寫調轉登記表(見附件5),持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向原注冊登記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辦理調出手續;并自辦理調出手續之日起90日內,持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調轉登記表和調入單位開具的從事會計工作證明,向調入單位所在地區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辦理調入手續。
第二十五條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應當建立持證人員從業檔案信息系統,及時記載、更新持證人員下列信息:
(一)持證人員相關基礎信息和注冊、變更、調轉登記情況;
(二)持證人員從事會計工作情況;
(三)持證人員接受繼續教育情況;
(四)持證人員受到表彰獎勵情況;
(五)持證人員因違反會計法律、法規、規章和會計職業道德被處罰情況。
持證人員的學歷或學位、會計專業技術職務資格以及前款第(一)至第(五)項內容發生變更的,可以填寫變更登記表(見附件5),并持相關有效證明和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向所屬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辦理從業檔案信息變更。
第二十六條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應當將申請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和辦理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注冊、變更、調轉登記的條件、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材料和相關申請登記表格示范文本等在辦公場所公示。相關申請登記表格應當置放于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辦公場所,免費提供。申請人也可以從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指定網站下載。
第二十七條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應當對下列情況實施監督檢查:
(一)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并注冊登記情況;
(二)持證人員從事會計工作和執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情況;
(三)持證人員遵守會計職業道德情況;
(四)持證人員接受繼續教育情況。
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在實施監督檢查時,持證人員應當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和材料,各有關單位應當予以配合。
第二十八條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應當對開展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單位進行監督和指導,規范培訓市場,確保培訓質量。培訓單位應填寫“廣東省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單位情況表”(見附件6),連同師資學歷和專業資格證書復印件,及培訓場所、管理機構情況說明,向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報備。開展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培訓單位應具備與財政部門的培訓要求相適應的師資力量和管理能力。
第二十九條單位和個人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有權檢舉,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應當及時核實、處理,并為檢舉人保密。
第三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應予注銷:
(一)持證人員死亡的;
(二)持證人員因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或無民事行為能力而無法繼續從事會計工作的;
(三)持證人員會計從業資格依法被撤銷的;
(四)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依法被吊銷的;
(五)法律法規規定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應予注銷的其他情形。
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被作出注銷的人員,重新申領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時須按有關規定辦理。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一條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舞弊的,由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取消其該科目的考試成績;情節嚴重的,取消其全部考試成績。
第三十二條用假學歷、假證書等手段得以免試考試科目并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由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撤銷其會計從業資格。
第三十三條持證人員未按照本辦法規定辦理注冊、調轉登記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應責令其在30日內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公告。
第三十四條持證人員有《會計法》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四條所列違法違紀情形之一,由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按照《會計法》的規定予以處理并向社會公告。
第三十五條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發現單位任用(聘用)未經注冊、調轉登記的人員從事會計工作的,應責令其在30日內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公告。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這門課程內容更新的滯后尤為突出。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是中職會計專業的基礎課、專業課、骨干課,更是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必考課程。以我校會計專業目前使用的《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材為例(注:該教材由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會計從業資格無紙化考試輔導教材編寫組編寫,2014年8月版,2015年3月印刷),它是根據財政部頒布的2014年4月1日起實施的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新大綱編寫的,對以往舊版本進行了 “刪”、“改”、“增”。比如,第一章第五節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引入2013年7月1日起施行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2013年8月27日財政部印發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的內容;第一章第六節會計法律責任中的刑事責任,已經采用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的法條;第二章結算法律制度修改了商業銀行向辦理銀行卡收單業務的特約商戶的收費標準等內容;第三章稅收法律制度更新了營改增等內容。
二、新法與教材舊內容的碰撞,引發教師教學過程的困惑
教材內容更新滯后,從新抑或從舊?是任課教師授課過程中面臨的兩難選擇。因為《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從業資格的必考科目。從業資格考試無紙化改革后,由題庫隨機出題,機上作答。但題庫的更新遲緩,其中不乏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題目。例如2013年上半年的題庫,竟然出現下例中的題目:
我國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實行的是( )級超額累進稅率。
A、三 B、五 C、八 D、九
眾所周知,我國201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新《個人所得稅法》關于工資、薪金的稅率已由九級超額累進稅率修改為七級超額累進稅率。但因為題庫沒有更新,考生只能按已經失效的2007年舊法的規定做出選擇才被視為正確。
如此看來,教授課只能按題庫的要求、按舊內容講授,才有助于學生通過從業資格考試。但是新法施行,舊法廢止,如果教師仍按教材的舊內容講授,學生花時間學到的是過時的無用的知識,達不到教學教育的目標。若新舊法都講,緊缺的課堂授課時間就更難合理分配了。
三、解決教材更新滯后的對策
如何把教材滯后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本文從如下三個層面提出解決對策:
(一)定期或不定期更新會計證考試題庫對教材更新起關鍵作用
新形勢下職業教育推行學生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是中職會計專業學生的一個重要目標。財政部制定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規定:“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大綱、考試合格標準由財政部統一制定和公布。”“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科目實行無紙化考試,無紙化考試題庫由財政部統一組織建設。”省級財政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會計從業資格考試”。
(二)教師提高專業素養是改善教材滯后的直接利器
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源泉,教師通過闡釋教材向學生傳授知識。在《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中,照本宣科,書上怎么寫,老師就怎么念,是不足取的。南宋袁采在《袁氏世范》中寫道:“己之才學為人所尊, 乃可誨人以進修之要”,因此,教師應廣泛地閱讀、認真學習、虛心求教,掌握最新的政策法律動態,在新舊知識中自由切換,才能更好地駕馭教材、駕馭課堂。所以說,教師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是改善教材滯后的最直接利器。
(三)學校教學服務為減輕教材滯后創造有利條件
【關鍵詞】
綜合改革;改革方案
【基金項目】
本論文由西北民族大學金融學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支持,項目編號為001-10013501。經濟學院于2014年前半年進行了專業自評估,根據我院自評估情況,計劃對金融學專業圍繞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進行綜合改革。
一、改革目標
本次專業綜合改革的總體目標為:圍繞著培養適應民族地區社會需求的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這個目標,對現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管理、團隊建設、實踐教學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改革,以期更好的實現培養目標。總目標中有七個子目標,每個子目標服務于總目標。第一,完成對金融專業的網絡課程建設,以網絡課程來帶動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的全面改革。第二,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以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改革來激勵學生學習的熱情,徹底轉變教學中師生的位置,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導地位。第三,將提升學生實踐能力落實在教學的每門課程和每一個教學環節上。第四,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徑,以校企合作來整合現有的教學資源、實踐資源、科研資源等,強化學院與實習基地的合作關系,以期建立穩定的長期合作機制。第五,對金融學所有課程的內容進行綜合改革,緊密結合金融專業各類證書考試。第六,改進實踐教學工作,使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工作較好的銜接,并充分發揮實踐教學在整個本科培養過程中的作用。第七,建設圍繞培養應用型人才目標的教學科研互相促進的團隊,包括科研方向將逐步轉向實務領域,教學團隊的成員的實務能力的培養等。
二、現狀概述
經濟學院金融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可簡述為能從事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及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專業工作的應用型人才。金融學專業現有在編教師12位,校外實習基地外聘教師多位,專業方向分為銀行、證券、保險、理論四個方向,其中在編教師中證券方向4人,銀行方向3人,理論方向4人,保險方向主要依托于保險教研室的師資。金融學專業現開設課程60門,總修讀學分為170學分。所有課程分為四個模塊:通識平臺課、學科平臺課、專業平臺課、實踐創新平臺課,四個模塊之間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在教學內容上,主要圍繞以上四個方向展開,以2012版修訂后的《金融學課程教學大綱和實驗教學大綱匯編》為依據。教學方法以多媒體輔助的傳統講授為主導,并依托金融實驗室開展實驗與部分課外實踐活動。在考核方面,分考試和考查兩種形式,專業基礎課已基本實現計算機組卷考核,選修課和主要專業課的考核形式多以閉卷考試或課堂考查為主。實踐教學方面,主要有課內實驗、課外實驗開放項目、各類實習、畢業論文幾個方面。近幾年取得的成績主要體現在開辦了多期全校性的“模擬炒股大賽”、“期貨模擬交易比賽”;實驗室開放項目成果對實驗教學的支持作用表現突出;學生參與各類科研項目的比重不斷增加;畢業論文的整體質量不斷提升。教學管理方面,主要依托于學校與學院層面的相關制度開展工作,目前,金融學專業教研室層面主要從事對教師的教學進行監督,對新進教師進行輔導,定期針對教學、科研集中開會等工作,尚未形成完善的內部機制。
三、改革方案
本次專業綜合建設改革的亮點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第一,網絡課程的大范圍開設,學科平臺中的大部分課程和專業平臺中的所有課程借助教師發展中心的BLACKBOARD平臺開設網絡課程,力爭在3年內徹底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自由選課的自和自愿學習的積極性。第二,對所有專業課程的教學大綱進行調整,將證券從業資格考試、銀行從業資格考試、期貨從業資格考試、注冊金融分析師考試、金融英語等級考試、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初級會計師考試的內容與相關課程的教學結合起來,并采取一定的激勵措施鼓勵學生考取這些證書。第三,考核形式的改革,主要分三個方面:1.基礎理論課程要進一步加強題庫建設與閉卷考試,除了期末采取計算機組卷的閉卷考試外,還應加入計算機組卷的單元考試。2.專業課程的考核形式要向多樣化方向發展,課程總評成績的構成成分將有重大創新。比如:與資格證書考試相關的課程考核將加入資格證書考試的成績作為總評成績的部分;期貨、股票等金融產品的限期模擬交易的收益率以及排名將作為考核的重要部分,除此之外,現場答辯、上機操作、當日行情分析講解等將作為期末考查的新形式。3.與實習基地的合作單位共同進行課程內容的建設與考核改革。部分選修課程將實行考教分離,考核環節由證券公司或銀行等合作單位與任課教師共同制定考核方案,由合作單位完成評分環節,最終由任課教師、教研室審核評分工作。第四,對專業選修課的課時進行整體規劃,開設小課。加入體現金融理論前沿研究成果的課程,服務于計劃保送研究生和考研的學生。針對以上四個方面,具體的改革措施將從團隊建設、課程與教學、教學方式方法、實踐教學、教學管理幾個方面展開。
(一)團隊建設改革
目前金融學專業教師12人,其中教學副院長1名、院長1名、川大在讀博士1人、專職輔導員2人、兼職輔導員1人、特殊情況休假1人、實際以教學工作為主的人員只有6人。根據目前的情況,團隊建設應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加強與校外實習基地的合作,將一些有教學能力的,對教學工作有熱情的,長期從事實踐工作的人員吸收到專業的團隊建設中來。這樣既可以解燃眉之急,又可以提升實踐教學的水平。在實施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必須以在編教師為主導。可以考慮每年定期向教務處、人事處報送外聘計劃,該計劃包括外聘人員的基本信息、擬從事的工作(課程建設、課程考試、獨立授課、課外指導等)、人員的工作業績考核。第二,鼓勵在編教師考取金融領域的職業證書,對于國際性的、考試費用較高的證書考試,學院給與一定的資金支持。三年之后,金融學專業的年輕任課教師的授課資格方面,應考慮其是否持有金融領域中與課程相對應的證書。該項條件也可作為后續進人的標準之一。第三,組建科研團隊。目前金融學專業的教師科研方向不統一,專業背景差異大,需要進一步作資源整合。另外,為了達成培養目標,日后的科研內容應側重于實際的、微觀領域的問題研究。科研團隊的建設可以考慮加入合作單位的人員。第四,繼續引進人才。近幾年可以抓住國有銀行降薪的契機,引進銀行的一些管理人員、證券公司的中高級投資顧問等。
(二)課程與教學改革
第一,借助BLACKBOARD平臺使用翻轉教學法,對專業課程進行網絡平臺課程建設。網絡平臺課程建成后要能實現三個目標:1.所有課程重修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課程的資源完成對課程完整的學習。2.網絡課程的資源豐富,足以支持對該課程有興趣的學生完成自學,并能通過課程考試。3.教師的課程教學工作將從傳統課堂講授轉變為課堂案例討論、在線答疑解惑、組織考試三部分工作。網絡課程建設成形后,選修課部分可以允許學生提前選擇網絡課程學習形式獲得學分。4.采用網絡課程教學后,大幅度豐富教學內容,難度較低的知識點全部由學生課外自學完成,課程的總體信息量比傳統講授模式下要有大幅度的提升。第二,對課程學時進行調整。選修課部分可以采取課程學時分割、課程配對選擇的新模式。本次自評估中,專家提議開設18—20學時的小課,以提高授課效率及課程之間的關聯性。根據本條建議,本次教學改革將銀行、保險、證券三個方向的選修課進行重修整合,對關聯性較高的兩門同方向選修課程壓縮課時,兩門課總共36學時,一門課18學時,1個學分。學生在選課時,必須兩門課同時選擇。在開課時,兩門課同一學期開設。例如:證券方向的選修課中《金融衍生工具》與《期貨理論與實務》兩門課程關聯緊密,內容疊加較多,可以在同一學期開設,學生必須兩門課程同時選擇。前半學期開設《金融衍生工具》,18學時,后半學期開設《期貨理論與實務》18學時。在二年級初次進行選修課選擇時,給學生安排一次選課指導,主要介紹課程組合對專業方向與個人職業發展的影響。第三,結合專業類證書考試,對課程的內容進行調整。目前,根據金融學專業學生的學習基礎,以及金融學專業的師資情況來看,主要針對以下幾個考試進行課程內容調整:證券從業資格考試、銀行從業資格考試、期貨從業資格考試、注冊金融分析師考試、金融英語等級考試、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初級會計師考試。課程內容調整的大致思路如下,以證券方向為例。基礎課部分:證券方向主要結合證券從業資格考試和期貨從業資格考試。證券從業資格考試包括五門課程:《證券基礎知識》、《證券投資基金》、《證券發行與承銷》、《證券交易》、《證券投資分析》。根據目前的培養方案,《證券投資學》為該方向的基礎課程,該課程在進一步調整教學大綱時應以證券從業資格考試中的《證券基礎知識》課程為藍本進行課程內容調整。該課程需要進行網絡課程建設,網絡授課資源與課堂講授資源的內容加總起來,必須全部涵蓋證券從業資格考試中《證券基礎知識》考試大綱中的所有考點。選修課部分:《證券投資分析》對應《證券投資分析》;《投資銀行理論與實務》對應《證券發行與承銷》;《基金管理》對應《證券投資基金》,這些選修課全部進行網絡課程建設,使學生可以提前通過網絡課程的學習,盡早考取證券從業資格證書。再比如,《金融英語》課程應直接與金融英語考試掛鉤,在每年前半年開設,因為金融英語后半年考試。該課程的教材選用金融英語考試的指定用書,并配備中國人民銀行指定的輔導用書。課程的教學目標就是幫助學生考取金融英語初級證書。該課程需要建設網絡課程資源。銀行方向、保險方向也將以以上思路展開課程改革。近幾年,金融學專業從事保險專業工作的人員較少,建議壓縮保險類課程門數。第四,加入體現金融理論前沿研究成果的課程,主要有《Matlab在金融領域的應用》、《ARCmap在經濟領域的應用》、《ARCview在經濟領域的應用》、《金融物理學導論》、《金融地理學》、《金融職業道德操守》(參考注冊金融分析師一級考試必考課程《金融職業倫理道德操守規則》)等課程。這些課程有一定難度,主要服務于科研。因此,每門課在正式開課的前學期,先開設幾次課外講座,為任課教師積累一些教學經驗。另外,該類課程主要適合于計劃考研、保研的同學學習,因此在課程選擇時應設置一定的基點標準,符合標準的同學可以選擇該課程,該課程的考核應盡量寬松,目的只是為有這方面興趣的同學普及該課程得基本知識。第五,考核方式的改革。考核改革的主導思想有四:1.無論專業基礎課還是專業選修課都應加強分階段考核;2.強化計算機組卷閉卷考試在基礎課中的作用;3.選修課的考核形式要趨于多樣化;4.加強校企合作,共同參與考核。下面針對以上幾點,舉幾個例子來說明改革思路。例如《證券投資分析》是一門選修課,其總評成績可以分為三部分:考勤、收益率排名、期末現場投資分析三部分,各占一定的比重。其中,收益率排名可以針對選課的同學開一學期的模擬證券投資組合大賽,即學生通過實驗室的比賽,自由選擇股票、基金、債券等金融產品組合,最終期末時由系統自動生成的總收益率排名來確定該項成績。最后期末時,教師選擇當日的一支股票或其他金融產品,由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寫出一個分析報告,該報告交由與我院合作的證券公司評分,評分標準應事先由證券公司與任課教師共同制定。再比如《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是一門專業基礎課,該課程可以考慮建設計算機題庫,題目的選擇應加入銀行從業考試的題目。題庫建成后主要用于階段性考試,期末考試采用上機操作加現場答辯的形式分小組進行。上機操作主要使用金融實驗室的《商業銀行綜合柜員業務模擬軟件》。第六,積極聯系實習基地,邀請其工作人員參與到我院的教材編寫、課程建設、課堂教學等方方面面。
(三)教學方式方法改革
教師的課程教學工作將從傳統課堂講授轉變為課堂案例討論、在線答疑解惑、組織考試三部分工作。網絡課程建設成形后,選修課部分可以允許學生提前選擇網絡課程學習形式獲得學分。另外,翻轉教學法在當下還存在一定的爭議,基礎課全部采取網絡課程———翻轉教學法和傳統接受兩種教學模式并行,以供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聽課方式。各門課程在教學方法改革中,都應注意同一個問題,就是不再將一些簡單的理論講授來占用課堂的寶貴時間,基本概念、理論等簡單內容全部放到網絡資源中去,由學生自學。課堂上應大量使用案例和討論等新形式。為了更好的整合教學資源,計劃在部分課程中,留出2到4學時的課時,使用在線視頻由合作實習基地的人員參與或在線視頻或音頻講授課程。
(四)實踐教學改革
第一,模擬比賽改革。目前,金融學專業的實踐教學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但與理論教學的聯系還不是很緊密,基本處于單獨運行的狀態。下一步對于實踐教學的改革應著力于將實踐教學的工作逐步分解到課程建設、課堂教學、學生課外自學平臺等多個方面中去。例如:股票模擬大賽與期貨模擬大賽可以逐步變為經濟學院對外宣傳的途徑之一,以及為全校學生普及金融知識的平臺,而不再作為專業實踐環節的主要構成部分。日后將直接面向不同的課程,根據課程的需求,專為金融班學生開設比賽,比賽的規則設定將更為嚴格。比如,當前期貨模擬大賽的起始資金為1000萬,而日后的專業性比賽中,起始資金僅10萬元,操作不慎極易暴倉。比賽的結果也會在相應的課程考核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第二,畢業論文改革。本專業意在培養應用型人才,但目前的畢業論文撰寫完全遵照學術論文的撰寫模式進行,與培養目標相背離。計劃加入體現實踐性的行業研究報告、行情預測分析報告、銀行金融產品設計方案等新形式,計劃在未來三年中,實踐性論文題目應占到論文總題目的50%。教研室在進行論文題目擬定時,可以邀請合作單位參與,共同給出論文題目,最后的論文答辯學術型題目和實務型題目分開答辯,實務型題目的答辯必須由合作單位的參與。第三,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改革。目前我院申報的該類項目中,金融占比最高,但創新項目全部屬于學術研究類,創業項目與金融完全無關。建議下一步創新項目應與實務創新或科研領域涉及MATLAB、金融地理等前沿掛鉤,創業項目應鼓勵學生使用立項資金進行證券投資或是投向銀行理財產品,項目運作過程邀請實習基地的相關單位參與指導。
(五)教學管理改革
這部分改革主要涉及教研室的制度建設問題。在學校和學院的框架下,進一步給出具體的措施來保障以上改革的順利進行。除以上幾方面外,還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內容簡單闡述。首先,充分發揮大學生學本營的作用,除了招募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輔導外,還應加入各類專業證書的輔導。改進獎懲機制,對于輔導同學考取證書的導生應按考取證書的人數給與獎勵。鼓勵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邀請導生,申請教室和實驗室的使用,自發性的開展學習。鼓勵導生自定輔導課程計劃,招募學生開展證書考試類的輔導,學院給與一定的資金支持。其次,由于教學改革的工作量巨大,金融教研室人力有限,可以考慮借助大學生學本營,為需要助教的老師招募網絡課程建設助理。第三,對于每門課程的建設思路與規劃,應由教研室主任單獨約見每位教師共同商討,關聯課程的改革方案應由相關課程教師與教研室主任共同討論,及時將改革進展報送主管院長。第四,改革過程本著轉變思想、兼顧各方利益的原則推進。一方面要積極培養年輕教師的教學與科研能力,提高青年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給老教師足夠的空間進行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的調整,充分發揮老教師的科研長項,與年輕教師和校外合作人員組建教學科研團隊。
一、“專業對口率”指標內涵解析
“專業對口”主要是指個體所從事的工作對各類知識、技能的實際需求與自己在學校等類似地方所學的專業知識、技能相匹配。“專業對口率”,也稱為“工作與專業相關度”,是指從事專業對口工作的畢業生在該專業總畢業人數中的占比,其計算公式的分子是“受雇全職工作并且與專業相關的畢業生人數”,分母是“受雇全職工作(包括與專業相關及無關)的畢業生人數”。
站在職業教育的角度,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后,工作與專業是否對口、能否學以致用是衡量職業教育效用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對學生而言,專業對口在很大程度上是實現工作崗位穩定、升職加薪及促進個人發展的重要條件。對高職院校而言,畢業生就業后的“專業對口率”是評價學校各項教育資源的配置是否合理、學校教育投入是否產生價值的重要參考標準,同時它也是衡量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質量的一項重要參考指標。
二、國際金融專業畢業生專業對口率現狀分析
2013年7月,在教育部、財政部聯合下發的《關于做好“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項目》的通知中,明確將“工作與專業相關度”指標納入高職院校辦學水平的評價指標體系中,把“就業崗位專業對口率80%以上”作為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就業質量的量化數據,并且要求“就業崗位專業對口率”達到80%才能評為優秀。
但是,目前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后專業對口率較低的現象非常普遍。以天津濱海職業學院為例,在2014年麥可思關于我院的“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年度報告”中,2013屆畢業生半年后整體專業對口率為57%,其中國際金融專業畢業生的專業對口率僅為22%,按照麥可思報告的解釋,其主要原因是“專業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職業期待”、“迫于現實先就業再擇業”。針對這一現狀,麥可斯報告建議我院應該加強職業前瞻教育,提高畢業生對未來職業認知,更合理地規劃自身職業發展。應該說,通過麥可思報告,使我們準確地了解了2013屆國際金融專業畢業生在就業對口率上所存在的問題,但是該報告并沒有就這一問題的更加系統的原因做出分析,給出的建議也比較籠統和不夠全面。
三、國際金融專業畢業生專業對口率的影響因素分析
國際金融專業畢業生專業對口率較低的現狀,實質上反映了畢業生就業方向與國際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按照我院國際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規劃,本專業是面向天津濱海新區金融行業發展需要,培養懂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能夠在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投資理財機構、商業銀行等金融企業勝任證券經紀人、保險人、投資顧問、理財經理、柜員等崗位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根據我們對上述金融機構就業崗位需求的市場調研,除了銀行柜員崗位的就業門檻較高機會較少以外,其它金融機構對基層崗位人員的需求在天津濱海新區都比較普遍和充裕,雖然還沒有達到來者不拒的程度,但是一般都有很大的用人需求。然而通過對國際金融專業畢業生就業動態的跟蹤調查,我們發現只有一部分學生在上述金融機構能夠穩定的工作,而且經過畢業后1~2年左右時間的歷練,這部分學生無論是對工資待遇,還是個人發展的前景都比較滿意和有信心。針對這種比較矛盾的現狀,我們又對這些就業與專業對口的學生和不對口的學生分別進行了回訪調查和分析,最終歸納出了一些與學生就業專業是否對口產生影響的因素和緣由。
(一)來自學校層面的影響因素
1.缺少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學校應構建基于“全面――全程――重點”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三維立體體系。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只是簡單地、或者說是過于偏重采取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課程的方式來實現這個系統化的工作,這樣做的結果自然就是,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上無法得到教師深入、持續、有效的指導。
2.專業課程的教學缺乏實踐性。雖然這么多年在專業課程上我們一直在探索和實踐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但是從學生畢業工作后給我們的反饋來看,他們還是認為在學校所學到的很多專業知識和掌握的技能與實際工作中職業能力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按學生的說法就是:所學非所用,或者是所學不會用、不善用。究其原因,一方面不能排除很多學生在校期間缺乏積極、認真的學習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們在如何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如何有效地提高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水平,培養學生的實踐工作能力上還有很大有待提升的空間。
3.專業頂崗實習過少,缺乏連貫性和多樣性。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實踐工作能力,有時候并不僅僅是一個教學方法的問題,還可能是一個培養方式的問題。在對畢業生工作后的調查當中,我們發現,絕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在校期間參加的專業頂崗實習經歷,不僅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從業認知水平和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實踐工作能力,因此他們紛紛希望學校今后應該提供更多的頂崗實習機會。但是,在現實當中可能因為各方面的原因,我們往往只給學生提供了不多的一些頂崗實習機會。就我院國際金融專業而言,學生的專業頂崗實習一般都只安排在畢業前最后一個學期,然后學校負責聯系幾家不同類型的金融公司,比如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互聯網金融理財公司、貴金屬現貨和期貨投資公司、商業銀行等。最后每個學生只有到一家金融機構實習的機會。這種頂崗實習的安排,雖然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實踐工作能力,同時也有利于為學生推薦與專業對口的工作機會,但是其總體效果還是有很大的欠缺。
(二)來自學生個人層面的影響因素
1.學生缺少“就業”的愿景。眾所周知,心想才可事成。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如果心里對未來自己想干什么、從事什么工作沒有一絲的想法,相反,每天都是心懷雜念無所事事,自然也就不會產生認真學習的動機和行為,最終的結果必然是馬上要畢業了,還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工作。本人曾經兼任過7年的國際金融專業的班主任工作,我就發現凡是那些在校學習期間,心有定向、知道自己未來想干什么工作,并且早早開始準備的學生,畢業后都比較容易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當然,學生缺少就業的愿景,一方面跟其自身有關,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們在培養各類高技能人才的時候,不能只注重“教”,還應該要注重對“人”的培養,即所謂“育”。通過“育”人,讓學生早早地走出迷茫,看清方向,從而做一個有理想、有志向的人。
2.學生缺少“從業”的資質。從事金融類工作一般都需要一定的資質,這里的資質主要是指通過了相關法律所規定的的金融從業資格考試,比如證券從業資格考試、期貨從業資格考試、基金銷售從業資格考試等。在學生就業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人就是因為在校期間沒有通過上述的金融從業資格考試,結果就是自己想去但總被拒絕。相反,那些畢業前就已取得一項或多項金融從業資格的學生,很容易就找到了與專業對口的工作,再加上他們在畢業離校前,已經有了為期超過6個月的從業經歷,等到畢業時他們每月的收入已足夠應付未來的房租、生活消費等方面的開支,因此這些學生往往都能夠在現職崗位上繼續安心踏實的工作,而且是越干能力越強、收入越高、信心越足,如此就會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
3.學生缺少“樂業”的意愿。就我院國際金融專業的畢業生未來所從事的金融工作而言,絕大部分都是金融產品銷售類工作,當然也有一些內勤文員類崗位,但是這些崗位往往所招聘的人員數量都比較少。俗語說“萬事開頭難”,金融產品銷售類工作尤其如此。很多學生就是因為在剛開始工作的前幾個月,忍受不了在銷售過程中客戶的反復拒絕,從而紛紛跳槽。在對這部分畢業生進行回訪調查,詢問他們為什么要離開原來的崗位工作時,得到的答復往往都是簡單的“不好玩”,或者是“專業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職業期待”等等。其實,從事金融銷售工作所應具備的職業素養,除了“誠信”、“用心”等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堅持”。而能否做到“堅持”,最基礎的就是要有“樂業”的意愿。這種“樂業”的意愿首先來自于學生對所干工作正確的價值判斷。比如做保險人工作,我們應該把保險的銷售看成是為別人送保障、送安心,而不應看成是多拿提成的手段。其次,這種意愿來自于學生對工作中可能會遇到的挫折和挑戰要有一份坦然面對的心態,也就是說,我們既要認識到工作中的挫折和挑戰有困苦的一面,同時它也有磨練自我、成就自我的一面,正如星云大師所言“吃苦就是吃補”。
四、提升國際金融專業畢業生專業對口率的對策分析
提升專業對口率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因為對專業對口率產生影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對策也必然是多方面的,同時還需要循序漸進地去解決這個問題,而不能太過于一蹴而就。基于這樣的思路,我們認為提升國際金融專業畢業生專業對口率的對策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構建基于“全面――全程――重點”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自我評估,就是對自己的職業興趣、氣質、性格、能力等進行全面認識,清楚自己的優勢與特長、劣勢與不足。二是職業環境分析,是指分析內外環境因素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以便更好地確定職業發展的機會。三是職業規劃決策,是指對職業生涯目標的確定、路徑的選擇和策略的制定與實施。從上可知,構建基于“全面――全程――重點”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也就說不能僅僅依靠采取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課程的方式來實現這個系統化的工作。因為職業生涯規劃涉及很多內容,而這些內容的具體信息,學生不可能完全知道和了解,講授這門課程的教師同樣也不一定都能知曉,因此構建基于“全面――全程――重點”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該是國際金融專業所有專職教師的事情。比如新生入學之初的專業認知教育由教研室主任擔任,負責向學生介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本專業主要面對的職業崗位等方面的信息。專業核心課程的任課教師,負責向學生詳細介紹該課程所針對的職業崗位相關信息,例如崗位的市場需求、崗位的職業能力要求、崗位的主要工作職責等等。
(二)構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金融人才培養模式
如何提高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效果,如何增加學生在校期間的頂崗實習機會是一個系統化的問題。我們認為只有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切實解決這一問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區域和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二是校企合作,就是充分利用企業和學校兩種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發揮企業和學校兩方面的人才培養優勢,共同作用于學生,達到人才培養目標。校企合作主要體現在教學資源校企共享(包括人力、師資、實訓條件、設備、品牌資源等),培養計劃校企共定,教學過程校企共管,文化氛圍校企共融等方面實行合作。三是工學結合,就是由學校根據社會需求和企業訂單設置專業,并和企業共同制訂工學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方案,其人才培養過程包含系統的知識學習和系統的技能訓練,將課堂學習與現場工作有機結合。
(三)實施基于崗位需求的課程整體教學設計模式改革
實施基于崗位需求的課程整體教學設計模式改革,就是以天津濱海新區各類金融機構投資理財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要求為依據,結合戴士弘教授所倡導的高職課程整體教學設計模式理論,對我院國際金融專業核心崗位課程實施整體教學模式改革。我們認為這種模式的課程改革應該遵循三大原則:一是課程必須突出能力目標;二是課程能力以項目任務為主要載體;三是學生是課程教學的主體。同時它也應該符合兩個“對接”:一是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二是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最后,其實施要點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分析職業崗位,明確崗位能力要求,確定課程建設方向;確定課程在能力、知識和素養三方面的整體培養目標;根據崗位能力要求,確定課程教學內容,完成課程能力訓練項目設計;實施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法設計等等。
(四)創建金融類從業資格考試培訓平臺
截至目前,適合國際金融專業學生報考的金融類從業資格考試主要包括:證券經紀人從業資格考試、基金從業資格考試、期貨從業資格考試、銀行從業資格考試等等。這些考試其實都不是很難,而且其中幾乎所有的理論知識在相關的專業課程里都有所涉及,但是很多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力較差,到畢業的時候,大概只有25%的學生能夠通過1~2項從業資格考試。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們認為學校的相關系部完全有必要創建一個金融類從業資格考試培訓平臺,由國際金融專業的相關教師擔任培訓講師,利用業余時間對本專業的學生進行系統化的考前培訓,從而起到一定的督促和輔導作用,使國際金融專業的絕大部分學生在畢業前都能夠取得多項從業資格,為學生從事金融類崗位工作提前做好鋪墊。當然,這種培訓服務最好是非盈利性的。
1、2020年初級銀行從業資格考試資格證書申領,獲證人員可通過《中國人事考試網》下載并打印電子證書,銀行從業資格電子證書與紙質證書具有同等效力。
2、合格考生可取得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銀保監會監制,中國銀行業協會用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