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設計考察報告匯總十篇

時間:2023-02-17 21:39:5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畢業設計考察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首先,部分服裝專業教師對實踐課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組織實踐教學還不明確,在實踐實習過程中出現放任自流的情形。其次,學生對實踐教學也普遍存在片面認識和消極情緒,仍然只關注服裝設計的造型與美感,追求藝術設計的創新,認為工程技術是服裝技師的工作。他們都忽略了設計教育的終極目的,即使學生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單一的知識結構難以適應現代服裝行業的需求。本專業培養的人才需要系統掌握服裝設計、產品開發、商品企劃、生產管理及銷售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及知識,精通服裝結構和工藝的基本原理與技能,通曉服裝紙樣設計、成衣工藝設計、工業推板、服裝CAD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基本具備鑒別、選用、初步開發制衣材料的能力;具備從事服裝設計、服裝制版、產品開發、服裝營銷、服裝展示、服裝工業化成產和管理等崗位實際工作的能力。

(二)就業壓力影響畢業設計等實踐課程建設

近幾年,中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服裝專業的學生數量也在成倍增長,就業壓力很大。許多服裝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忙于四處求職、考研,實習實訓對于他們來說只是一個不得不完成的任務,不可能投入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在第七、八學期設置的專業實習、專業考察以及畢業設計等實踐課程中,多數學生以求職、應聘等為借口,簡單應付實踐課程,而學校和教師也不得不放寬要求。以我院服裝專業第八學期的畢業設計為例,畢業設計是檢驗學生四年學習成果的有效手段,但因為就業或在外地實習等緣故,許多學生不得不簡化程序或降低畢業作品的質量,更有甚者花錢雇人做畢業作品。雖然學院制定了嚴格的規定,但仍有學生報有僥幸心理。

二、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實踐課程建設對策

(一)建立和優化實踐教學體系

學院堅持以國家需要為前提、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原則,于21年重新制訂了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培養目標上強調培養“注重實踐,能夠在服裝行業從事設計、企劃、制版、工藝技術、管理營銷等相關工作的應用型、技術性專門人才”。在課程設置上,加大了專業實踐課程的學時比例。針對服裝設計與工程本科專業四年學習的特點,從專業考察、服裝工藝實踐、服裝設計實踐、生產實習、服裝專題設計、專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七個環節來設置實踐課程。重要環節又劃分為不同難易內容,循序漸進地安排在不同學期。例如,服裝工藝實踐劃分為基礎實踐、課程實踐和針織工藝實踐。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設計方向設置為:第二、三學期安排各一周的工藝基礎實踐;第五學期安排二周的工藝課程實踐;第六學期安排一周的針織工藝實踐。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工程方向設置為:第一學期安排一周的工藝基礎實踐;第三、五學期安排各一周的工藝課程實踐;第六學期安排一周的針織工藝實踐。這樣的實踐環節合理地分布在本科四年的學習中,優化了專業實踐課程的結構。

(二)更新觀念,改革實踐課程教學工作量計算辦法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實踐課程越來重要,實踐工作量不斷加大,難度也在逐漸增加。因此,要大力宣傳實踐課程教學的重要性,深入細致地做好教師、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們認識到實踐課程的重要性,明確目標,變被動為主動。實踐課與理論課是同樣重要的,但我校現在實行的實踐課程課時的計算方法還很原始,與理論課的工作量差距甚遠,而且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實踐課程的工作量不能充分體現出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工作量的不平衡不能體現出重視能力教育,不能使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實踐教學中去。所以,建議學校根據實踐教學的特點,制定出符合實際的管理辦法,并且為教師提供企業實習和培訓的機會,提高教師科研與教學的水平。

(三)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規范化管理

每一門實踐課程都有較強的針對性,所以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首先,根據實踐教學大綱制定好本門課程的教學計劃。其次,制定實踐項目指導書或實踐手冊以及考核標準,這些材料既為實訓提出了詳細的目的、要求和任務,也規定了考核的內容和方法,讓學生從理論的理解到實踐操作有一個整體實訓規劃,同時也有助于督促教師和學生認真完成實踐任務。加強現代化教學手段建設,有效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功能。例如,把一些有代表性的服裝款式或工藝復雜的零部件的制作過程錄制成光碟,在實訓室中播放,讓學生反復觀摩,更清晰地了解服裝制作的工藝過程,使實踐操作的步驟更程序化。利用攝影機、數碼相機等設備將現代化服裝工廠里的科技化含量較高的流水線設備以及生產工藝流程攝錄下來,配以詳細的講解和說明,播放給學生觀看,既緩解了學校資金短缺、設備更新速度慢的問題,又可以將現代數字化的服裝生產線展示給學生。通過這些教學形式,教師的教學

篇(2)

旭日企業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服裝制造和出口企業之一。擁有著名休閑服品牌“真維斯”。“旭日企業”是香港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目前擁有1100多家專賣店,其中國內專賣店900多家,在休閑服品牌中,無論是銷售總額,還是店鋪數量,均居國內首位。澳洲專賣店200多家,居澳洲第二位。真維斯(惠州)總部共600多職員,500多臺電腦,擁有專門的局域網。

真維斯在國內的知名紡織服裝院校均有投資。董事長楊釗、總裁楊勛先生擔任東華、北服、西紡、天紡等多所院校的客座教授。真維斯與西紡惠州服裝學院共同培養ao生(企業中高級管理人才)的合作,已經進行了九年,取得了成功的經驗。每年大約20~30人,時間6個月,從大三的本科生、或大二的專科生中選拔。大約10個學分的課程(主要是企業管理、紡織品貿易等課程)由旭日企業研究會承擔。該研究會設在西紡惠州服裝學院內,由香港理工大學教授、西紡惠州服裝學院教師、旭日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組成,課程也由他們承擔。學生畢業后即成為旭日企業的中、高級職員。這次從廣西工學院選拔的7名畢業生應該說是準ao生,她們與西紡惠州服裝學院的21名畢業生一起納入了旭日企業的人事計劃中。

二、 深圳昌興公司情況

深圳昌興胸圍杯公司人事部負責人李國林先生,1月10日,在我們乘車前往惠州的途中給我打了一個電話,告訴我公司將停產放假,原定本學期赴該公司進行畢業實習的時間改為下個學期。1月11日,我對該公司進行了考察。該公司是一家女式內衣專業生產廠,500多人,廠址位于深圳龍崗鎮愛聯村。該公司在東莞新建了一家內衣企業,目前還沒有啟用,預計5月份啟用。錄用后的服裝專業畢業生主要安排在東莞的新建企業內。與該公司簽定了實習協議。仍然承諾下學期接收畢業生實習、就業。該公司條件一般,規模較小,管理并不規范,作為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并不合適,但作為學生就業選擇仍然不失為一條門路。

三、 惠陽真美公司情況

1月12日,我對惠州市惠陽真美公司進行了考察、訪問。惠陽真美公司是一家大型港資企業,主要生產甲克、羽絨、襯衫、壓膠服,目前擁有員工2500人。該公司新購置了5萬平米的土地,新建了6萬平米的廠房,80%的基建工程已經完工,從2005年2月起將陸續遷入新工業園生產。與該廠的洽談取得了實際性的進展:從無意接收學生實習、就業到春節后考慮接收部分學生試一試,但對英語應用能力要求較高。該公司發展空間較大,遷入新工業園區后,估計生產能力將翻一番。新工業園區是一個現代化程度較高的服裝園區。通過努力可以發展成為校外實習基地,今后工作重點是加強與該企業的聯系與溝通。該公司可以作為我院重點實習基地建設的企業。

四、 惠州富紳公司情況

1月13日,我訪問了富紳公司。此次訪問富紳的目的主要是修補因畢業生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富紳公司是我校去年建立的校外實習基地,已于2004年5月遷入了新的工業園區。約3000臺(套)國內、外先進縫紉設備,擁有美國進口的全自動裁床、服裝cad系統,西服生產線正在安裝。富紳品牌最近獲得了“中國名牌產品”稱號,成為廣東省第一個獲得如此殊榮的企業。2004年富紳公司錄用了廣西工學院6個畢業生,目前僅一個畢業生韓冬冬留在富紳工作,其余5個畢業生均于試用5個月以后離開了富紳。究其原因,企業和學生的說法不完全相同。企業認為,廣西工學院畢業生缺乏積極、進取精神,能力平平。畢業生則認為,企業產品單調,下半年經營淡泊,只能用裁員的辦法降低成本。離開富紳的本科生除了馮苑苑外,唐繼梅、司鑫收在深圳平湖天宇飾品廠實現了再就業。專科生丁榮芳、冼獻曉在佛山溢達公司實現了再就業。

由于企業正處于裁員中,暫時不接收畢業生實習和就業。我和富紳行政部經理盤國華先生的個人關系仍然如故。

五、 佛山溢達公司情況

1月17日,我對佛山市高明區的溢達公司進行了考察、訪問。佛山溢達公司是一家特大型港資紡織、服裝聯合企業,目前擁有職工2萬多人,其中楊梅分廠(服裝部分)就有員工1萬多人。該公司是一家生產純棉襯衫等純棉成衣的全能企業集團。該公司每年10月左右都要到十幾個紡織服裝院校去選拔應屆畢業生。院校有天紡、西紡、安徽機電學院、廣東紡織職業技術學院等。盡管已經有兩位廣西工學院的大專畢業生最近加入了該公司,但公司人力部的負責人仍然說:沒有聽說過廣西有個工學院,工學院有服裝專業,還將我錯當廣西紡校的老師。

該公司錄用辦法也很特別,求職者首先遇到的是一份類似英語四級考試的試卷,或直接用英語進行面試。專業考試時十分注重紡織與服裝的聯系,如服裝求職者要能夠鑒別基本的面料疵點,分析產生的原因。這樣要求是為了讓進入中高層的管理人員具備全方位的能力。

與該公司的洽談也取得了實際性的進展:總公司及分公司均表示,2005年的人事計劃已經完成,一般到4月份時有部分實習生會放棄,到時與我聯系補充事宜。2006年的人事計劃可以考慮廣西工學院。今后工作重點仍然是加強與該企業的聯系與溝通,同時鼓勵考研的學生選擇該公司就業。通過洽談,該公司可以成為我院實習基地,爭取讓該公司2005年10月進校選拔學生。

六、 廣東中山新金紡織時裝公司情況

中山新金紡公司對我院服裝專業的畢業生很感興趣,目前已經初步錄用了包括高職學生在內的13名畢業生進行試用,主要從事跟單、設計、打板工作。通過洽談,該公司可以成為我院實習基地。

七、 中山美麗華、霞湖世家、利生、恒茂等公司情況

1月18、19日兩天考察了中山市的美麗華、霞湖世家、利生等公司。除了霞湖世家外,其余公司均為港資企業。除了美麗華位于黃圃鎮外,其余公司均位于中山市沙溪鎮。沙溪鎮是國內知名的休閑服生產基地,已經舉辦了5屆國際休閑服裝節。以上公司均為大、中型服裝企業。尤其是位于沙溪鎮隆興工業園的霞湖世家、利生、恒茂等公司均為外表裝修豪華的現代化服裝企業(業內人士稱“五星級酒店”)。

中山美麗華公司希望學生投遞簡歷和相片,根據情況錄用。該公司可以作為實習基地建設的企業考慮。

利生公司表示只接收英語過四級,會粵語的學生,對服裝藝術設計的學生不感興趣,認為“這些學生做不了事情”。

霞湖世家是廣東紡織職業技術學院的實習基地,已經選拔了一批廣東紡院的學生到企業就業。該企業表態目前只能夠接收愿意下基層的學生。霞湖世家也是可以作為實習基地建設的企業考慮。

中山恒茂制衣廠是一家外表裝修非常豪華的現代化服裝企業。該公司表示愿意選拔幾個學生試試,目前該公司已經和李海燕等同學聯系過了。該公司可以作為實習基地建設的企業考慮。

以上公司均對應聘者的英語應用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除了中山美麗華、霞湖世家、恒茂外,其余公司均表示不愿意采用先實習后錄用的辦法,顧慮經過培養后學生不愿意效力本公司,因畢業設計斷檔而影響公司工作的連續性。

·考察報告格式 ·民辦教育考察報告 ·服裝企業考察報告 ·赴外地學習考察報告

八、 虎門面料市場情況

1月15日對虎門的服裝市場、面料市場進行了考察。虎門富民布料大市場、興裕布料輔料市場,集中了全國流行的各種布料、輔料。我收集了今年冬季流行的全棉珠帆格、蜜絲絨、cvc等面料小樣。在著名的富民布料大市場對面,另一座布料市場——虎門國際布料交易中心已經拔地而起。廣東的虎門、浙江的紹興、廣東的西樵,已經成為中國的三大布料市場,主宰者中國布料市場的半壁江山。

九、 幾點建議

1、 加快步伐調整專業方向和課程體系

我系2004級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教學計劃,幾易其稿,但仍然感覺不足。西紡惠州服裝學院根據廣東的情況,在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教學計劃中設定了服裝貿易方向,目前,又在調整原有的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在目前的情況下,建議在2004級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教學計劃中,合并設計與工程方向,增設管理與貿易方向。課程體系要根據企業的實際運作需要進行調整,淘汰作用、效果并不明顯的課程(這是個敏感問題,我暫時不發表看法),增設能夠反映企業運作所需要的紡織品貿易、以及企業管理等方面的課程,加大專業英語的教學力度和英語四、六級的通過率的工作。

2、 加大專業品牌的包裝、宣傳力度

我院服裝專業的品牌問題是我這次考察感受最強烈的問題。訪問原來沒有打過交道的企業,沒有一個知道廣西有個工學院,工學院有個服裝專業的。象佛山溢達那樣的特大型公司,竟然還將我當成廣西紡校的老師,真是尷尬。此次考察,除了名片和畢業生的資料外,沒有任何宣傳資料,和象富紳、真維斯、利生這些公司的精美宣傳資料相比較,確實感到相形見拙。如何進行包裝、宣傳,建議召開專門的會議研究。

3、 更改系名

用人單位往往是輸入“服裝院校” 幾個關鍵詞進行搜索。“藝術與設計系”這個系名不便于企業搜索,同時也易產生混淆。有的公司說:“我們不要搞藝術的學生”。有的公司說:“藝術系怎么還有工程師?”服裝是藝術與設計系唯一的專業,然而系名中卻沒有“服裝”兩個字,容易造成服裝這個專業在該系只是權宜之際或不起眼的地位。國內服裝院校的競爭,基本上是規模的競爭,系名對專業發展的作用不可小視,建議在系名中冠以“服裝”兩字。

4、 從有企業運作經驗的本科畢業生中引進師資

這些年來,我們總從服裝專業的應屆本科畢業生中引進教師,由于畢業生缺乏企業實際運作經驗,授課內容枯燥,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大,建議從有三年以上大公司運作經驗的優秀本科生中引進教師,改善我系現有的教師結構狀態,不失為一種事半功倍的辦法。有三年以上大公司運作經驗的優秀本科生,從教學效果的角度來說,比剛畢業的碩士生要強得多。

5、 對掛職實踐的同學給予更多的關心與支持

廣西工學院的7名畢業生刻苦、勤奮、謙虛,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基本上進入了工作狀態。同時,她們也感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一是與西紡惠州服裝學院ao生之間的差距,尤其是英語、專業能力的差距;二是首批準ao生的壓力,她們是否成功關系到廣西工學院的品牌,關系到師弟、師妹的前途;三是進入到一個現代服裝企業后要面對許多從未接觸過的領域、知識。真維斯公司,尤其是陳經理給予了她們許多鼓勵和幫助,加上旭日企業員工的團隊精神、人文關懷和科學的培養機制,相信她們不會讓藝術與設計系的老師和同學感到失望。建議系領導、老師們經常與她們溝通,鼓勵她們在實踐中成才,幫助她們消除一些心理上的障礙。

6、 與廣東大型服裝企業建立校企聯系制度

廣東的服裝企業是我系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廣東的服裝院校均與本省的企業建立了經常的聯系制度。如聘請知名企業的掌門人為客座教授,請有成就的企業家到學校作報告,帶學生到企業去參觀,親身感受企業的文化、形象等等。當然,我們離得遠,但只要我們真誠地付出,我們仍然能夠把廣東的知名企業請進來。

篇(3)

[4] 彭元.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博士論文,2006.

[5] 陶書中. 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實踐與思考[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20):24-25.

[6] 劉嘵明. 校企合作應用型人才育人模式理論與實踐[J]. 教育與職業,2004(9):10-12.

[7] 姜金鑫. 工作過程導向的實踐性課程構[J]. 職教通訊,2008(05):31-34.

[8] 黃紅毅. 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 職業技術,2007(22):6-8.

[9] 孫偉宏. 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討[J]. 教育發展研究,2006(04):68-69.

篇(4)

感悟現代城市環境設計,了解行業的方向、特點及發展趨勢,認識環境設計的現實意義是環境設計專業考察實踐課程的又一重要內容。由于現代環境藝術較為集中體現在發達城市和省會中心城市。因此,該專業學生通常會在大三的第一個學期針對大中型城市的環境設計現狀進行考察,例如從懷化出發,向東組織懷化-杭州-蘇州-上海的路線,向北組織懷化-北京-天津的線路,向西組織懷化-成都-重慶-西安的線路,向南組織懷化-廣州-深圳-香港地區。考察內容涵蓋城市建筑,如公共空間、居住空間、主題空間、會展空間、流行商業空間,城市景觀、園林景觀,城市雕塑及公共藝術,公共設施,導視系統等典型現代環境設計實例。通過觀察、測量、繪制、采集設計元素等學習過程,加深學生對于實體設計的印象和理解。

1.2藝術形式認知與設計素質提升

現代社會是一個物質、經濟高度發展的社會,更是一個多元整合的強信息時代。就環境設計專業而言,不但要從本專業中獲取信息,還要從其他各門類藝術中吸收營養,如從現代美術、時尚藝術、流行色、新潮設計等藝術形式里吸收信息。在大中發達城市有各種藝術類展覽,組織學生參觀這些設計作品的展覽,可從中感受當代設計潮流、分析當今設計趨勢、學習經典設計案例。例如中國設計大展、北京國際設計雙年展、廣州國際設計周等,這些展覽專業性強,可供學習的資料全面,對畢業設計的創意能起到激發靈感的作用。再如中國美術館、故宮博物院、蘇州博物館、上海美術館、北京的798藝術區和上海的1933創意生活中心等等,既能從中感受繽紛多彩的現代藝術魅力,又能認識傳統和現代的設計文化,提高綜合鑒賞能力。

2專業考察教學指導

專業考察過程是輕松愉快的,考察課程的實際教學難度也是較高的。帶隊教師應根據課程要求和不同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指導。

2.1發現式考察指導

一方面根據考察目標,教師預先設定一些題目供學生參考,例如“公共空間園林小品表現形式調查”、“有特點地面鋪裝調查”“、金屬裝飾材料運用調查”等等,然后指導學生進行專項收集和設計分析;另一方面,在考察過程中啟發學生主動發現和挖掘新的設計要素和表現形式,通過現場觀測、空間體驗,完成資料收集。例如在考察中,同學們發現湘西侗族建筑“三寶”壁飾藝術很有特色,柱頭掛滿金匾、對聯,重檐下的彩繪,有龍、鳳、魚、鳥、葫蘆、花草等圖案,或正梁頂上塑有雙龍搶寶、丹鳳朝陽等浮雕。經過采訪、拍攝、測量、寫生,加深了對少數民族建筑的理解。

2.2研究式考察指導

在考察過程中,不是只停留在以寫生或攝影記錄對象的純視覺認知形式上,而是引導學生對設計理念、設計組成、設計表現方法作深層次的探究,采用解讀性、記錄與分析并重的教學形式。例如:蘇州博物館,可采用一點多面的方法對建筑形式、空間組合,景觀構成,材料,表皮,色彩,文化內涵等多個方面進行觀察指導;還可以采用多點一面的方法,結合拙政園的案例,找到兩者統一性的一面;最后通過發散式思維,做出新的設計演變、設計改造等。通過對典型案例的解構、重組及重新認識,可以加深學生對建筑實體的理解,提高在后續設計課程中的審美意識及創造能力。

2.3取經式考察指導

即以參觀談訪、學科交流的形式探討學習,獲取設計經驗。在考察的行程中可以組織學生到專業的設計與美術院校參觀訪問,與師生進行座談、交流,學習不同院校的教學設計思路,為設計創作取得有益經驗,當然還可以到校友工作的設計企業進行互動、交流。因此在專業考察出發之前,要聯系好走訪的院校、設計企業,安排邀請好本專業教師進行學術講座、與學生座談,參觀設計作品、企業工作室,與相關設計人員探討切磋。教師可以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教學形式與方法,學生可以為設計創作取得新的信息和寶貴經驗。

3專業考察課程作業

環境設計專業的考察課程作業形式易多樣化。除了提交一份圖文并茂的考察報告外,還應結合專業要求,加入一定的實踐環節,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的表達。在這方面,懷化學院藝術設計系做了一些實踐探索,課程作業由“觀測”、“表達”、“設計實踐”三個步驟完成。

3.1“觀測”

即觀察測量對于考察對象,首先對其外觀形態、色彩、材質、周邊環境等方面進行觀察,形成感性認識。然后使用隨身攜帶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驗證,掌握觀察對象的準確尺度,獲取第一手資料。如筆者指導的2012級環境設計專業考察課程,教師帶領學生前往貴州鎮遠古城采風考察。在感受了古城的整體風貌后,輔導學生對當地典型的山地建筑進行重點觀察和測量。例如,將中原四合院形式搬到山上改造成的山屋、吊腳樓、回廊等多種形式的山莊式院落。學生經過觀測實踐,不僅鍛煉了自身在真實環境中的尺度感,還鞏固了測量學知識,為后續工作奠定了基礎。

3.2“表達”

即運用繪畫技法、制圖知識表現及還原觀測對象的過程,如在鎮遠的考察中,學生完成“觀測”任務后,便開始了寫生及繪圖工作。依據觀測對象的實際形態、尺度、色彩繪制透視圖,以采集的測量數據為基礎繪制平面、立面、剖面圖樣,在二維圖紙上較為完整的表達觀測對象。同時借助攝影、文字記錄進行了資料補充。這一階段主要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細致的觀察力。

3.3“設計實踐”

即在完整理解考察對象的基礎上,對其設計實質、傳統設計元素、文化背景及設計局限性等方面作深入思考,并進行新的設計應用。例如,筆者帶領學生結束考察后,分項對收集的資料進行了整理、分析,指導學生展開實驗性設計。有的學生對原有建筑環境做出了設計改造;有的學生則將某些傳統設計元素進行了演變并應用于新的環境中;還有的學生對鎮遠民居特色作了較深入的研究,并制作出大量設計圖樣進行說明。通過設計實踐環節,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創造能力,達到了專業考察課程的教學要求和高度。

篇(5)

《中級財務會計》課程設置的目的是為社會培育更多應用型人才,對于促進行業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然而在會計人才培養方面,內容也存在與行業需求不匹配的現象,不能為行業發展提供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所以,我們在《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育中,要注重以就業為導向,加強與市場需要的職業能力培養,使學生不僅掌握會計專業知識,還具備實踐中需要的操作技能、人際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較強的社會適應性,從而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就業素養奠定堅實基礎。

一、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在授課過程中,應著眼學生的會計知識基礎與認知特點,把過往的、單向的、機械的提問的課堂,轉變為圍繞特定教學目標進行科學探索、科學研究,科學實踐、科學創新的手段。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會計教師應對照課程標準,明確本節課所設計問題的重點與難點,將提問的“爆發點”進行合理布局,按照知識的認知難度、時空順序、邏輯結構、重點難點進行合理安排,預設教學的路線圖,努力將會計轉化為導引學生有層次、有計劃、有輕重掌握重點知識的過程,引導其結合重點進行思考,從而為強化學科教學奠定基礎支撐。并且在設計財務會計課堂教學內容的時候,必須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學生、信賴學生”的教學理念,通過分層次、多維度、多樣性手段的結合,促進財務會計教學的科學推進。設計課堂教學時一方面通過強調自主發展,培養獨立運用財務會計的能力、習慣與思維;另一方面通過合作交流,共同營造熱愛財務會計、學習財務會計、運用財務會計的良好氛圍,讓財務會計接近生活回歸自然,幫助學生形成較為完整的中級財務會計知識體系,帶動教學質量提升。

二、滲透實例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積極推進教、學、做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教、學、做是學生完成好學業任務的幾個影響因素,職業院校應有機融合教、學、做,使學生在做中學,增強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將理論課和實踐課結合起來。教師可以在實訓場所開展教學活動,邊講邊學邊做,使學生在理論學習中為實踐活動打牢根基,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理解的效果。同時,在《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學習中,在教師講授完原始憑證格式、內容等理論知識后,可以讓學生針對課后練習題進行針對性訓練。結合訓練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可以從宏觀角度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歸納,進行二次突破與整改,并且可以將問題結合實踐情境進行變式訓練,幫助學生加深對會計知識的掌握。此外應結合行業實際,既教會學生手工做賬又學會電腦做賬,將兩種操作方式結合起來進行學習,運用兩種手段練習同一套數據,達成雙重的教學效果。學生在教學中能夠對手工操作與電腦操作的優勢和劣勢有清晰的認識,并且同時掌握手工會計操作技能和電算化會計應用技巧,為今后走上會計崗位打下堅實基礎。

三、以就業為導向的應用型教學,培養專業性技能為特征的應用型人才

專業技能培養是一種綜合性的教育過程,不能簡單地等同為對于知識的認同,而是以人的多重認知與實踐為主體的全面接納。社會的不斷發展決定了會計教育必須緊跟時代的發展趨勢,培養具有創造、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的服務型人才。因此,《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育必須依據職業教育的特點,以就業為導向,適應就業市場需求,關注學生的主體性,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使其成為符合市場和行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應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術和理論應用到實際的生產、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

(1)這種人才的知識結構是圍繞著一線生產的實際需要加以設計的,在課程設置和教材建設等基本工作環節上,特別強調基礎、成熟和適用的知識,而相對忽略對學科體系的強烈追求和對前沿性未知領域的高度關注。(2)這種人才的能力體系也是以一線生產的實際需要為核心目標,在能力培養別突出對基本知識的熟練掌握和靈活應用,比較而言,對于科研開發能力就沒有了更高的要求。(3)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更強調與一線生產實踐的結合,更加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如實驗教學、生產實習等,通常將此作為學生貫通有關專業知識和集合有關專業技能的重要教學活動,而對于研究型人才培養模式別重視的畢業設計與學位論文,一般就不會有過高的要求。

為增強實踐能力,往往在畢業前去企業參加實習,在工作實踐中檢驗所學知識,增強動手實踐能力,為適應工作崗位做好準備。但實際情況是頂崗實習常難以取得理想效果,因為會計專業學生實習崗位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而一般單位只能滿足幾名學生的實習需求,學校擴展實習基地數量也具有較大的壓力,導致學生得不到充分的實踐鍛煉。其次,會計工作在企業中具有機密的性質,很多核心信息和業務不能為實習學生所知,導致學生對公司財務運行的實際情況缺乏了解,容易浮在表面上看問題。而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建立和完善“模擬公司”,解決學生難以接觸真實工作環境的難題。在“模擬公司”中,為達到有效模擬的目的,實驗環境應最大限度地仿真,會計業務為實際經濟活動中的企業往來行為,硬件和軟件建設都高度仿真。學生在模擬企業經濟活動時,除實際資金流轉和商品流通外,其他會計工作與實際企業經濟活動相同,高職院校建設“模擬公司”,讓“公司”走進實驗室,來到學生身邊,為學生提供仿真的學習環境,切實增強學生的會計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 崔新琴,霍漩.會計教學法[M].中國戲劇出版,2009:157-158 .

[2] 孫春成.專業反思性教學策略[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10 .

[3] 于博流.關于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問題的研究綜述[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

[4] 張錫東.體驗式案例教學法在會計類相關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6):62-65.

[5] 郭佳,李光霞.從傳輸式教學到體驗式教學[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24-128.

[6] 畢麗娜,邵景玲.實習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冶金教育,2004(06).

[7] 段家簦曹惠賢,王煜,潘元勝,高立模,陳子瑜,張愛軍,苗潤才,周殿清,胡險峰,吳建華.美國高校物理實驗教學和管理情況考察報告[J].大學物理,2004(03).

[8] 郭萍,茅志強.全面加強教學建設,提高人才培養的競爭力[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S2).

篇(6)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6-003-02

為滿足工業界對高水平應用人才的需求,我國自2009年開始擴大全日制工程碩士的招生規模,以培養有別于傳統學術碩士的應用型人才。改革現有工程碩士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術型向應用型的轉變成為應時之需。近年來,盡管國內一些學者開始探討德國工程教育改革的具體舉措及其對中國的啟示,如德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制度的特色[1],工程教育質量評價體系[2],以及德國工程博士的培養特點[3]等,但鮮有學者系統探討德國工程碩士教育培養模式。鑒于此,本研究將系統探討德國工程碩士教育的培養模式,具體內容包括德國工程碩士培養模式的發展歷程、培養過程、專業認證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一、德國工程碩士培養模式的發展歷程

1809年柏林大學成立,其“教育與科研相結合”辦學原則的確立及導師制、研討制研究生培養模式標志著科學規范的研究生教育的興起。德國的高等教育實行的是兩級學位制度,碩士是第一級學位,該學位主要授予理工科碩士畢業生。學生在取得學位之后可以繼續學習以取得博士學位(Doktorgrad)。德國的應用科學大學(Fachhcchulen)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末,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重點,自成立以來為工業界提供了大量高層次工程人才,成為德國工業發展的秘密武器。學生畢業后可獲得應用科學大學碩士學位(Diplomgrad FH),成為工程師,有獨立從業資格。但德國特殊的二級學位制度難以被其他國家認可,甚至被低估,因而其傳統的工程碩士培養體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工程人才的培養質量,改革迫在眉睫。德國于2010年全面引進學士―碩士新型學位制度,新型的碩士學位教育根據學業時間的長短分為“3+2”和“4+1”兩種模式。根據培養目標的差異,碩士又可分為“研究型”碩士和“應用型”碩士,應用科學大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應用型工程人才。由此可見,改革之后德國工程碩士教育依然主要在應用科學大學內開展。

二、德國工程碩士培養過程

1、培養目標

德國應用科學大學工程碩士的招生要求為:有相關專業學士學位,成績優秀,12周的實際工作經驗。。按要求應用科學大學所培養的工程碩士在畢業時需具備掌握專業知識的能力、解決本專業領域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生產過程中學習傳授工程新知識的能力、設計并監控開發操作設備的能力、掌握各種關鍵技能的能力等。

2、專業設置

應用科學大學專業設置的重點是工程科學,其通常是按照工程、技術甚至工藝領域來劃分專業方向,此外其專業的設置與高校所在地的產業結構密切聯系,例如威廉港應用科學大學所在地造船業和航海業比較發達,該校為滿足當地需求特設置了相應的專業。此外,為順應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趨勢,德國一些應用科學大學積極與國外高校合作,努力拓展了一批國際化專業。

3、師資力量

根據《德國教育總法》,及各個州相應的教育法規,應用科學大學工程碩士的教師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博士畢業;(2)有教學能力;(3)5年以上實際工作經驗。此外,應用科學大學的教師可享受四年一次為期半年的研究假期,到校外企業從事實際工作或研究,以了解工業領域最新動態,解決相關問題并更新相關知識。高校從工業界聘任了一批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或技術人員擔任校內的兼職教授或講師,以增強與工業界的聯系,為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及未來就業提供保障。

4、課程體系

德國工程碩士課程設置的主要特點是“板塊化”(Modularisierung),即在編排教學大綱時,將與同一專題相關的幾門課程組成一個課程板塊,每個板塊可以由各種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組成,一個板塊的跨度最多為兩個學期[4]。按照規定,學生只有通過課程板塊中的所有課程,才能獲得該課程板塊的學分。按規定,課程板塊的教學目標必須符合教學總目標,這樣就避免了改革前課程開設過于隨意、目標不明確的弊端。

5、學分計算

應用科學大學引進了歐洲學分轉換系統,將每學期的學業量化為30個學分,一個學分相當于30個小時的學習量,一個學期即相當于900個小時的學習量[5]。此外,應用科學大學還引入了相對成績等級體系,即學生除獲得按照德國成績體系評定的成績之外,還可以同時獲得該成績的相對等級證明。相對成績等級共設五級,將該學生的成績與本年度及上兩個年度總體平均成績相比較,成績最好的10%評定為A級,A級以下的25%評定為B級,B級以下的30%為C級,C級以下的25%為D級,最后的10%為E級[9]。

6、實習要求

德國應用科學大學工程碩士的實習環節一般包括預實習、工業實習、畢業實習與設計等。以德國埃斯林根應用科學大學為例,工程碩士的實習學時占據專業學習過程總學習的一半以上,其實習過程從項目制作I(課程設計)到項目制作II(創新設計),再到企業畢業設計(綜合訓練),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

7、畢業論文

德國應用科學大學對工程碩士畢業論文的要求同樣體現出了重應用的特點。按規定畢業論文應能解決生產第一線的實際問題。同時,自2005年起.所有工程碩士畢業時均可獲得文憑補充說明。該說明對學習內容、專業特色、文憑層次和高校體制等內容均附有詳細介紹,更好地促進了國際文憑和學位的互認。

三、ASIIN專業認證

ASIIN是由德國最大的工程師協會VDI倡導的,由各綜合大學、應用科學大學、權威科技協會、專業教育和進修聯合會及重要的工商業組織共同建立的非營利機構,是德國唯一有資格對工科、信息科學與計算機科學、自然科學和數學科學教育項目進行認證的機構。

1、機構設置

目前,ASIIN下設兩個認證委員會和13個技術委員會(包括工程學、信息學、自然科學和數學專業的所有研究領域)。兩個認證委員會分別負責工程與信息學專業培養計劃的認證和自然科學與數學專業培養計劃的認證。

2、認證程序及標準

ASIIN認證程序從被認證專業的申請開始,從專業自評到認證委員會的實地考察再到認證結果揭曉,大約需要3-4個月,其認證結果具有5年的有效期。在認證決議過程中,ASIIN保證綜合大學、應用科學大學、工業界及學生都有一定比例的代表參加以保證認證的公正性[6]具體認證流程如圖1所示。

四、啟示

改革現有工程碩士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術型向應用型的轉變成為應時之需。尤其是2013年中國加入《華盛頓協議》,意味著我國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將與《華盛頓協議》的標準實現實質等效。筆者近期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隨機訪談了若干化學工程和石油工程的工程碩士,發現我國工程碩士的培養仍存在一些問題:1、教師隊伍建設落后。師生比低于國家規定標準,導致導師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關注每個學生,不能因材施教,保證培養質量以至于很多工程碩士臨近畢業卻不知何去何從。2、理論與實踐脫節。工程碩士的培養目標是為工業界培養應用型高層次工程人才。但當前工程碩士專業課設置太過淺顯,學生在學完后仍不知如何與實踐結合。3、企業參與不足。工程碩士從招生到畢業論文都是在高校的統一管理內進行,企業參與相對不足,這就造成校企雙方信息不對稱,高校培養出的工程碩士并不能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7]。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參考德國工程碩士培養模式提出如下建議。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隨著工程碩士規模的擴大,對教師的聘任和監督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在招聘教師時應將導師的工程背景納入考察范圍,不僅可以滿足工程碩士培養在師資方面的需求,同時也能逐漸形成重視科研教學人員工程背景的氛圍[8]。另一方面還應健全導師監督制度,采用激勵政策或對教師課時、指導學生數、師生溝通、科研成果等方面有所規定。

2、突出專業特色

高校在設置專業,安排課程時應與當地工業界實際需求相聯系,借鑒德國應用科學大學根據高校所在地的地理環境、人文特點、產業結構等具體情況來制定專業培養計劃,不僅有利于滿足當地對高質量工程人才的需求,還能突出高校自身的專業特點、行業特色。

3、加強校企合作

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機制,為工程碩士的培養提供更好的條件。高校一方面可為工程碩士打好工程理論基礎,并提供前沿知識;另一方面可從企業單位聘任一些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指導學生實踐。以此進一步解決工程碩士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并為工程碩士提供就業保障。

4、完善專業認證與質量保證體系

組建一個既能負責各工程專業的認證,又能參與國際交流的權威認證機構是我國工程教育的當務之急。當然認證不僅是高校內部的自我評價過程,而應是高校和工業界合作的反饋過程。此外,對工程碩士的培養也應堅持周期性的評估工作,堅持評估工作的定期化和制度化,以此不斷提高我國工程碩士專業認證和的業化和國際化,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工程碩士質量保障體系。

參考文獻:

[1] 張彥通,韓曉燕.美、德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制度的特色與借鑒[J].中國高等教育,2006(2):61-62.

[2] 徐瑋,付瑩瑩,劉穎君.中德工程教育的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2(10):133-134.

[3] 曾 攀,吳振一,劉惠琴,等.美、德、英工程類型研究生的培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1):61-87.

[4] Wasser I: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of Qualifications, 3rd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J].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September,2004.

[5] 清華大學工程教育認證考察團.德國工程教育認證及改革與發展的考察報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57-64.

篇(7)

課程系統講述景觀設施設計的設計理論和設計方法,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理解環境設施的設計特點、景觀設施與景觀設計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掌握各類設施設計要求,為后續景觀設計課程做好必要的基礎。該課程是環境設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其設置需要強調景觀要素的組合,在課程設置的同時必須有明確的指導思想。

1.指導思想

(1)景觀設施設計實訓課程是環境設計專業基礎性訓練課程之一,是過渡到專業設計課程的教學實踐,其最終的教學目的并不是要學生能夠設計出一個完整的環境設計場景作品,而是讓學生學會用設計元素來表達概念與思想的結合,這才是本課程設置的關鍵所在。(2)景觀設施設計實訓課程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和訓練,特別是學生對設施與環境的結合與創造,在景觀設施設計實訓課程教學上要注重設計思路的傳達,這也是課程設置的重要的指導思想。

2.課程定位

景觀設施設計實訓課程注重培養學生設計思維的表達能力,使學生初步掌握景觀設施的設計方法和思路,建立專業的設計意識,為后續的相關設計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課程安排及教學特色

1.課程安排

景觀設施設計實訓課程是環境設計專業的主干課程,在專業能力培養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促進專業能力提高重要的知識儲備。本課程將章節內容分成為若干知識點,將課程內容轉變為可操作的課題設計,使學生充分掌握并運用本課程的知識內容。課程由緒論和八個分課題組成,分別是:景觀設施設計實訓課程概述、景觀設施的設計和展開、構筑物小品、水景設施、休息設施、衛生設施、照明設施、環境景觀標志與雕塑、健身和體育設施。課程具體內容的實踐環節如下:(1)現場教學(實踐環節):設施場所參觀實習①目的:現場體驗設計環境的空間、尺度及景觀設施設計實訓課程要點②形式:設施場所實地現場參觀考察③考核方式:考察報告(2)快題設計(實踐環節):單體設施設計訓練①目的:單體設施設計快速訓練,訓練次數為三次,可選類別(構筑物小品、水景設施、休息設施、衛生設施、照明設施、標志與雕塑類設施、健身和體育設施),強化學生動手能力,迅速掌握單體設施周圍環境特點、尺度、比例、設計要點。②形式:設計教室訓練③考核方式:圖紙評閱。(3)課程設計(實踐環節):成組景觀設施設計實訓課程①目的:課堂進行成組景觀設施設計訓練,將前面設計的單體作業設定一個場景(小區、校園、公園、廣場等)成組設施設計強化學生動手能力,訓練次數為兩次,通過訓練迅速掌握設施周圍環境特點、各個設施尺度、比例、設計要點②形式:設計教室訓練③考核方式:圖紙評閱。(4)課堂討論(實踐環節):作品分析與講評①目的:將前兩次成組景觀設施設計實訓課程在全班同學之間相互評圖,促使同學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并在學生評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師點評,促使同學快速掌握各組設施所在環境的設計要點。②形式:設計教室學生互相評圖及教師點評。③考核方式:圖紙評閱及學生答辯。

2.教學改革特色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合理安排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將現場觀摩教學、景觀設計精品案例參觀講評、課程調研、社會企業實際教學設計貫穿于教學之中,培養學生專業設計能力。(2)各種教學方法靈活運用課程將教師教學和學生實踐相結合,課堂教學與項目實踐相結合;實行個人實訓、小組討論和小組合作的相結合的訓練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3)分層次消化課程內容在安排教學環節時充分考慮對基礎知識的消化和理解,對于課程重點的內容通過理論講述、初步設計、強化訓練、分析總結等分層次進行消化理解。

課程考核方式

景觀設施設計實訓課程考核方式采用多種考核方式相結合,貫穿整個教學的全過程。

1.課程作業

要求學生每人必須做五個課程作業,課程作業以個人作業和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在小組合作中要求每個小組成員有獨立的工作和觀點。課程作業內容包括:場地調研、觀點論述、方案設計等。五個課程作業包括三個主要景觀設計要素的單體及環境設計,最后兩個設計課程作業是將前面設計的單體作業設定一個場景(小區、校園、公園、廣場等)成組設施設計,關鍵體會設施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2.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的內容基本為思考題,同學自己有問題的可提出來進行討論。另外在課程中間設置期中課程作業討論會,將課程作業的階段成果用來討論和匯報,用于同學之間進行交流和研討,討論的主角是學生,教師僅僅作為引導。

3.期末考核

在本期結束時,每個人都需要提交五份設計稿,并選擇其中一個組合設施設計作主題匯報。考核成績綜合課程作業、課堂討論、課程調查的項目成績給出。每人的匯報嚴格控制時間,促進學生提高設計思路的口頭表達能力。

4.課程教學過程中的收獲

景觀設施設計實訓課程這次的教學改革,是以培養學生設計技能和綜合能力為核心的改革,在本次教學改革中課程的教學內容得到了逐步充實和優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水平也逐步提高,本次課程改革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首先總結目前國內景觀設施設計實訓課程教學中的利與弊,并且結合學校培養“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明確了以培養高水平設計人才為景觀設施課程教學的核心宗旨。并研究制定了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以及評價模式。在景觀設施在教學方法上強化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理論講授、實踐輔導、現場調研、教學研討、設計實習等不同教學方法結合起來,增強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全方面激發學生潛能,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的積極性。

課程研究中的難點及進一步發展思路

1.課程研究工作中的困難、問題和建議。(1)目前的實踐條件有待進一步完善,一些優秀作品資料目前還只能在課堂上欣賞,每次攜帶非常不方便,而且課堂時間也比較有限,考慮做成電子案例供學生課堂使用。另外,有些景觀實踐基地相對比較偏遠,交通不太便利,學生往返和現場講授觀摩的總體時間比較長,同目前的教學時間安排相矛盾,今后需要調整。(2)目前僅僅依靠多媒體教學還不能完全滿足課程教學要求,今后可以考慮將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師生之間可以實現網絡互動,效果會更好。(3)教學方法還有還有待完善,教學過程中的輔導答疑和小組討論環節需要不斷健全和規范,需進一步完善課程的系統性教學引導,加強本課程與前期課程的聯系。

篇(8)

關鍵詞:創新能力;實踐教學;工程認知

本文立足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將工程訓練與科技創新制作相結合,對工程訓練教學體系、內容和方法等進行改革,并結合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工程訓練中心的教學實踐進行進一步探討。

一、改革工程訓練教學體系、內容和方法

(一)改革教學體系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工程訓練中心建立在原金工中心基礎之上,原教學體系從金工實習單純的實踐教學操作,發展為工程認知訓練、基本加工工藝訓練、先進制造技術訓練、創新實踐訓練、自命題創意訓練等系列化的教學體系。

(二)改革教學內容

首先,由基本技能訓練向集知識能力素質和創新精神為一體的訓練方式轉化,由單機技術技能訓練向部分實現局域網條件下的技術集成訓練方向轉化,由較單一知識和技能訓練向綜合性創新實踐教學的方向轉化。

其次,開發新的實訓教學內容。為激發學生的實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動手能力,達到良好的實習效果,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工程訓練中心開發研究制定了新的加工實訓教學內容。對于機械類的學生,由指導教師向學生分組布置創新設計制作的任務。在完成既定的實習內容后,留出3~5天時間讓學生分組自主進行產品的總體方案設計。方案經教師認真審閱修改通過后,進行草圖設計。待所有零件加工、裝配圖紙經教師審核后,則進入制作階段,學生按設計要求在各工種指導人員的協助下獨立加工。實習期間沒有完成的內容可利用實訓中心開放時間完成。1~2月后由中心教師組織學生答辯,并設立獎項。

以上改革的實施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實習興趣和創造熱情,并提高了其獨立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教學能力和水平也得到提升。

(三)改革教學方法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工程訓練中心改變原來“零件生產”的教學方法,革新為“工程產品”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行創新設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為學生營造一種真實的工程氛圍;同時通過訓練過程中的合作來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及組織、管理能力。此外,中心教師拓展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綜合訓練、創新設計、自命題創意等多方位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網絡系統,結合數控技術和網絡技術實現遠程設計、網絡傳輸、數字化制造等現代制造理念。

二、構建全方位的開放式工程訓練教學模式

工程訓練中心有豐富的教學資源,而校內許多學生在進行創新實踐及科技活動時卻找不到合適的場所和設備,中心和學生課外活動沒有形成合理的運行機制,從而造成一方資源閑置,而另一方卻無設備可用。現代工程訓練中心不僅應成為大學生進行基礎工程訓練的平臺,同時也應成為他們開展創新實踐、課外科技制作和參與科研活動的平臺。構建開放型工程訓練體系,正是達成這一目標的有效手段。工程訓練的開放可歸結為以下贅齜矯妗

(一)訓練時間的開放

訓練時間的開放,包括訓練時間點開放和訓練時數開放兩層含義。理想狀態下,訓練時間點開放即學生在任何時間點,包括晚上、周末和節假日,都能進訓練室參加訓練;訓練時數開放即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要任意延長或縮短訓練時數。

(二)訓練內容的開放

訓練內容的開放從廣度和深度兩方面入手。訓練廣度的開放主要是指最大限度壓縮必修訓練項目,同時盡可能增加選修訓練項目,提高學生選課的自和自由度。訓練深度的開放主要是指對訓練內容進行分級,如設立基本級、中級和高級三個等級,再由學生根據專業要求和自身條件選擇合適的等級參加訓練。

(三)訓練方法的開放

工程訓練中心的教學設施不可避免地存在生產性不足、先進性滯后的局限,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訓練的效力。訓練方法開放就是不僅采用傳統的現場訓練手段,也采用現代的訓練手段如多媒體教學、遠程視頻教育和仿真訓練等。這些現代的訓練手段不僅成本低,安全可靠,而且不乏直觀性和吸引力,還可以彌補工程訓練中心現場訓練中的不足。

三、合理利用和開發軟硬件資源,為工程訓練教學改革提供良好平臺

通過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工程訓練中心現有的設備及相關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可知,在實習學生人數3000余人的情況下,合理利用和開發現有資源以適應教學內容和過程十分重要。對軟件資源進行開發,是盤活硬件教學資源的基礎,因此,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工程訓練中心建立了工程訓練網絡課程,供學生遠程學習。通過合理的人員和設備的配置,對實習學生進行多批次、滿員額的調整和改革。除對現有的實習學習方式進行創新,教師還積極輔導學生參與各級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十一五’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開發等,以工程實踐學習的角度,通過貼近具體生產實際的研究和指導,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完善教學內容。這些都在軟硬件建設方面對中心的長遠建設和發展起到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

四、學生科技創新制作實例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工程訓練中心創立了創新設計項目以啟迪學生的創新靈感,同時與本部電子實習中心合作,發揮各自在機械和電子方面的強項,讓學生進行真實產品與虛擬產品的開發設計,并讓學生自己動手,將創新思想與實踐相結合,制作出機械或機電綜合產品。以下是學生團隊機械創新作品――多功能擔架(救援變形金剛)的制作過程:

第一,調研選題。選題主要由學生自主進行,教師提供一些選題方向供學生參考。學生制作完成創新項目申報的ppt等后進行答辯,介紹該作品詳細設計思路、原理及創新點,專家和教師組成的評審團認真分析后給出意見和建議,確定其可行性。

第二,設計階段。一是進行機構優化設計與機構動力學分析。使用相關編程語言對機構變形的關鍵結構尺寸進行優化設計。運用工程力學、高等數學、機械原理知識,設計并校核各構件結構尺寸,獲得電動機和減速器的相關參數。二是對產品進行三維造型。使用CAD軟件對作品進行三維造型后,通過其運動仿真模塊實現虛擬樣機的運動仿真,再次驗證該方案的可行性。

第三,加工制作。加工制作主要由學生完成,指導教師負責指導,個別難度大、精度高的加工件由指導教師完成。本階段同時完成產品的安裝和調試。

第四,論文寫作與答辯。將上述從方案論證到最后產品加工完成的全過程寫成論文,結合該作品拍攝視頻文件,并進行文字、圖像剪輯,配合論文和實物讓專家和學生更好地了解該產品。

綜上,完成一個具有一定復雜性和難度的機械產品科技制作,對學生而言,不僅僅是將所學的專業核心課程知識進行了綜合應用,而且極大提高了綜合能力。此科技創新制作作品已在第四屆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上取得二等獎。通過這個過程的鍛煉,學生自信心增強、科技創新制作興趣濃厚,同時也熟悉了機械產品制作的流程,了解了自己的不足,明確了個人今后的學習方向和發展方向。

五、結語

通過工程訓練教學改革的實踐,可總結出了以下幾點經驗:一是應改變原有“零件生產”的教學方法,革新為“工程產品”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二是工程訓練基地在提供正常教學服務的同時,還應為學生進行創新實踐、科技制作、畢業設計以及個人業余學習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即實施全方位的開放式工程訓練教學模式,最大效能地利用工程訓練中心的資源。三是積極組織學生以項目的形式參與制作創新產品,并積極參加各級機械創新設計制造大賽,以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為國家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創新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傅水根.高校工程實踐教學與管理法考察報告[J].金工研究,2003(1)

[2]陳金水等.創建工程訓練教學中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5)

篇(9)

我國高校與企業在產學研合作方面確實有了長足發展,多種多樣的合作模式促成了大量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校企合作的模式也趨于多樣化,合作教育與培養、技術咨詢與服務、合作開發、委托開發、共建生產經營等一體化經濟實體、共建研究開發機構等方式相繼出現。加強產學研校企合作,除了學校的積極拓展渠道,企業的社會責任認同與承擔,同時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指導。在“創新、共贏、發展”的主題下,2009中國產學研合作教育峰會上一致通過《中國產學研合作教育發展宣言》,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辦學、合作發展成為中國產學研合作教育發展的新理念、新目標和新任務。這也標志著產學研合作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1.背景

自1906年美國辛辛那提大學創建合作教育后的50年間,各國的合作教育發展比較緩慢,主要是集中在工程技術專業領域,規模較小。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的高等學校普遍推廣采用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使大學和企業之間相互結合,發揮雙方的優勢作用,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法國、日本等國家早已進行經濟管理類專業與大型企業、公共機構共建科研體系和推廣服務體系。同時,世界各國政府對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也非常重視,采取各種政策措施給予鼓勵和支持,為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實施和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雖然各國對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做法有所不同,但是實施之后,對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科研水平以及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提高等都起到了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

建國初期,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國高等教育校企合作相當緊密,因為那時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是計劃經濟的一部分,直接為計劃培養人才。人才的培養目標也是很明確,即直接服務于計劃經濟。隨著改革開放,經濟體制改革,社會企業、行業與教育合作反而越來越疏遠。目前國內高校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嚴重存在與現實社會經濟相脫離的問題,校企合作還停留在相對較低的簡單模式層次,合作大多以項目合作的方式出現,存在短期化、臨時性的特點,校企人員的流動性不強,更少有建立一種長期、穩定、制度化的利益攸關的共同體。

2.困境

校企之間的產學研有效合作是未來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國際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我國校企合作教育起步較晚,重視程度也有待加強,特別是經管類專業更是如此,在實踐探索中逐步形成的校企合作模式尚存在許多問題, 面臨許多困境和阻力。當前, 努力解決校企合作中的問題,探尋合作轉型的原則,實現重點突破,摸索出成功的校企合作之路,對于提高我國高等教育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1 重視不夠

由于我國長時間受前蘇聯教育模式的影響,傳統教育觀念的根深蒂固,產學研合作教育在經濟社會和企業中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肯定,存在著觀念上的認識誤區。集中表現在:社會對校企產學研合作認識不足。無論是國家、企業,還是高校本身,對高等教育校企合作的客觀要求、必然性都沒有充分足夠的給予重視;國家沒有足夠的重視和支持;同時,學校很難形成統一的合作理念和足夠的投入;企業的本性決定利益最大化,缺失社會責任。

2.2 實施受阻

當前, 在推動校企合作方面, 由于社會和學校各方面的原因,合作問題較多,如:運行機制缺失,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保障;資金人員的投入不足等。均制約了校企產學研合作的建立和發展,阻礙了合作與創新。

2.3 模式單一

目前, 我國高等教育的校企產學研合作普遍存在“學校一頭熱”的現象, 學校處于絕對的主體地位, 同時也處于極大地被動地位。學生的實踐、實習只是單純的“推薦與接收”模式,很難與人才培養完整的結合,很難把“學以致用”落實到實踐中去。

2.4 政策滯后

校企產學研合作教育, 不僅是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教學與生產的合作, 也是生產、科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合作, 社會公益性意義很大, 需要有效的政策保障, 以起到調節、規范和推動的作用。

3.創建一體化教育合作模式

高等院校尤其是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院校,在教育大眾化的新形勢下承擔著培養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實踐創新能力以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急需的應用性人才的任務。因此,學校必須強化廣泛和穩固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為學生提供接觸社會的機會,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其更加富于實踐創新精神,以至于畢業時被社會和用人單位的認可并接納。從人才培養和高等教育的角度來說,實踐教學在各類專業中已占整個人才培養計劃的30-60%不等,而這些環節大部分需要在企事業單位和一些職能部門來實現和完成;例如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題目的來源和題目的類型直接影響論文的質量,甚至影響就業;也就是說實踐教學在高等學校人才培養中占到了直接影響學生培養質量和社會競爭力的重要地位。

3.1 新理念

高校董事會制度始于美國殖民地時期建立的哈佛學院、耶魯學院以及威廉?瑪麗學院。1642年,在美國殖民地時期所建的第一所高等學院――哈佛學院成立后的第六年,經州議會批準,美國第一個高校董事會在該校成立,從此開始了有校外人士參與的采用由管理委員會和董事會組成的雙重董事會的管理模式。

在我國高校建立董事會管理制度的基本都是私立學校,公立學校很少,具體到校企合作培養人才方面更是鳳毛麟角。創建以董事會管理形式下的產學研培養合作模式,既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嘗試,也是人才培養觀的創新。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許多大中型企事業單位也迫切需要尋求理論及技術方面的支持,用以提高企業競爭力。為了更好的培養人才、立足北京、服務北京的需要,在這種背景下,我們與企事業單位廣泛、深度建立產學研人才培養基地是沖破當前教育改革瓶頸的“加速度”。為此,我們可以學校牽頭,創立以學校為主導的,各校外實踐基地企事業單位參與的董事會管理形式的人才培養模式體系。

創建董事會形式的產學研合作的教育形式是教育觀念的改變,他是推動教育改革的先導;通過產學研合作創新、開放辦學是實施素質教育加強人才培養的關鍵,創建以理事會管理形式下的校內外實踐基地是實施產學研學校和社會一體化教學的根本途徑。學校與校外理事單位共建、互惠、平等是實踐教學基地長期穩定發展的保證。

3.2 新機制

建立以董事會管理下的產學研一體化教育合作運行機制。成立聯合董事委員會,由董事委員會整體規劃推進運作機制,建立雙方甚至多方協調機制,實現各方權益、利益最大化。設立機制的組成包括:名譽董事(專業、行業、政企商屆知名、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董事長(院長)、副董事長(學院領導、企業領導等)、董事(學院、企業參與合作中層以上領導)等;運行組織結構如圖:

校企雙方做到點對點、點對面的直接溝通運行;也就說項目直接落實到個人;各專業設置校外實踐教學負責人,負責本專業內的校外實踐教學環節。實行校企指導教師負責制,負責實踐環節過程中的相互溝通及學生管理;建立長效的校外實踐環節學生獎勵機制及教師鼓勵機制。凡運行過程中出現任何難以解決的問題,直接反映給雙方合作領導機構。

為了保證人才培養效益及教育的規律性,校企合作必須建立長期深入儲備機制。儲備充實的合作企業,不斷提高學院人才培養源動力,學院建立“董事單位”制度。即,凡是與我院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并簽訂正式合作協議的企事業單位,經董事會討論通過,即成為我院“董事單位”。董事單位要按照相關約定履行義務及享受權利。

3.3 新層次

充分調動企業行業的合作積極性,加強雙向互動;明確合作目標,雙方尊重平等、互利互惠合作,從實踐中出發,實現產學研一體化合作。其優勢體現在:學校和企事業單位共同參與人才培養互利互惠;校企合作建立產學研實踐基地更能促進專業建設;校企合作建立產學研實踐基地更有利于科研成果的形式和轉化,也就最大限度的實現了大學在社會中的核心價值。建立穩固的、可延續的、深層次的校企合作培養人才模式,更會得到領導主管部門的重視,無論從政策上、資金上都會有所支持,更會被社會所認同,也就最大限度的實現了大學在社會中的核心價值。在這種環境及氛圍下更有利于系統性的、社會影響力大的、社會效益明顯的成果的形成和轉化。

3.4 新制度

以項目為驅動,實現點對點互動,形成集成分解模式。為保證校企雙方合作順暢、高效,根據需要雙方各有一名主管領導負責此項校企合作工作,并責成本方一至兩名同志共同組成合作項目工作小組,負責合作事項的實施落實;建立長效交流機制,雙方領導每年定期進行一次以上的建設情況交流;雙方工作小組的同志,根據實際需要提前制定工作計劃,保持經常性工作聯系,組織深入開展各項合作活動。

4.啟示

4.1 明確培養目標

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制里,以專業培養為核心,以理論培養為基礎,以實踐培養為導向;社會行業企業與學校共同研究設計制定培養方案及目標,注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4.2 優化培養方案

在專業中建立人才需求信息的調研機制。地方性本科院校面向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培養人才,一方面需要調查、了解當前區域經濟發展狀況,深入企業與生產、管理、人力資源部門的專家座談,掌握人才需求的專業結構、知識能力等信息,為專業的設置、培養方案的制定、教學內容的更新提供依據;一方面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市場需求、經濟發展、教育教學等方面,與社會、學校、企業直接相關。

4.3 規范合作機制

更新辦學理念是深化校企合作的先導,實現雙贏互利是合作的支點和動力。在辦學過程中,學校和企業要扎實合作,不斷從管理入手,大膽創新,積極創造條件,將校企合作平臺打造得更加規范、有序、高效、持久,保障合作在良好的環境中長效運行。

4.4 實現合作意義

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校企合作模式,規范良好的合作機制是實現人才培養,校企共同發展的保障。創建以董事會管理下的產學研一體化教育合作模式,有利高校個性化發展,辦學特色的凸顯,人才培養的高效。有利于激發學生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及職業素養。同時,良好成熟的校企合作會給學生創造出良好的工學環境,有益于減輕學生的家庭經濟負擔,提高學生獨立學習、生活能力。

總之,創建以董事會管理下的產學研一體化教育合作模式是教育觀念的改變,他是推動我國現行教育改革的新嘗試。產學研合作創新、開放式辦學是實施素質教育加強人才培養的關鍵,創建以理事會管理形式下的校內外實踐基地是實施產學研校企一體化教學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郭毓麟,易劍英,李彥達.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的構建[J].中國農業教育,2009,02.

[2]郭毓麟.訂單式工學交替辦學管理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08.

[3]石麗敏.國外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分析與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06,12.

[4]夏成滿.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制度及其啟示[J].江蘇高教,2005,01.

[5]鄧吉元.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學生的思考[J].長春大學學報,2004,06.

[6]林毓銘.關注就業:高等教育深化過程的核心問題[J].高等教育研究,2002,03.

上一篇: 高中自我評價 下一篇: 培優補差工作計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综合国产欧美在线 | 中文字幕亚洲第16页 | 亚洲日韩每日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久久 | 伊人婷婷涩六月丁香七月 | 亚洲va韩国va欧美va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