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5 12:48:3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軍校學員畢業個人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2)16-0261-01
1錄取階段
為確保從源頭保證學員的高質量、高素質,應把淘汰程序提前到錄取階段,目前,各院校都根據考生成績網上錄取,對預招對象的個人和家庭社會關系不了解,僅能看到本年度考試的文化水平。對于軍校而言,文化成績只是錄取時眾多重要因素之一,學生的思想、體能基礎、成長經歷都應該綜合考慮,確保優中選優。筆者認為,軍校應組織聯合考察組到各招生地區與學生“面對面”之后再進入錄取程序,隨即組成的考察組任務是“全程跟蹤”學生的各項檢查和審查,對預招對象進行簡單的思想摸底、社會訪查和基礎體能測試,了解每名預招對象的基本情況。為確保從源頭保證高質量,及時淘汰在思想上、政治上、體能上不適合軍隊的學生淘汰并移交地方招生辦公室。
2軍政基礎訓練階段
軍政基礎訓練是為了實現由青年學生向軍校學院的轉變,為完成后續學習、訓練任務打下良好基礎,這也是學生能否成功成為軍人的重要歷程,也是淘汰程序的關鍵環節。由于軍政基礎訓練階段的訓練、學習生活無不充斥著辛苦、艱難,還有由于教學方法或者其他客觀原因造成的訓練傷。由于軍隊的特殊性質,需要的是絕對忠誠等特性的人才,學生則要伴隨汗水學會忍耐、堅持等多種品質,在此過程中會有思想上動搖的、堅持不了的等等,對于這些不能適應部隊生活的學生在思想工作沒有效果的前提下,應及時淘汰。因傷病留下疾病或無法根治的,應移交地方民政部門納入社會保障體系,由軍隊和地方建立專門基金保證其生活和醫療經費,并在各類政策中予以傾斜,有繼續學習能力的則移交相關地方院校繼續學習。
3學習生活階段
目前,軍校通常采用考試和考察兩種形式進行質量評價,而學員領導能力評價、學員品德評定、學員綜合素質評價尚未形成科學的評價方案和有效的評價機制。因此在現行模式中,學員淘汰率低,這就直接制約了人才成長競爭激勵機制的完善。筆者認為,要立足未來戰爭需要,應把思維創新、組織協調、團隊指揮等全面素質納入淘汰體系。由于軍事指揮專業的學員在畢業后將成為部隊基層指揮員,如果沒有很好的綜合素質,就很可能在戰爭中將自己及團隊置于危險之中,為避免“亡羊補牢”應從源頭培養學員綜合能力并從嚴把關,對不適合指揮崗位的學員要及時調整專業或移交地方院校。
其實,對于院校本身而言,增加淘汰手段、嚴格淘汰程序都相對簡單,而淘汰后的處理則要軍隊和地方方方面面關系的協調,目前需要盡快解決的就是地方接收院校的確定。軍隊與教育部門在軍校學籍注冊、專業設置上再進一步完善,根據軍校分布情況共同商定相關地方院校,并確定相關專業、學制等規章制度。對于所有淘汰者則要根據相關規定作出相應撫恤和補助。
4完善淘汰制度的措施
完善的淘汰制度是軍隊院校發展的需要,是培養優秀的軍隊指揮人才的需要,是新形勢軍革的需要,那么怎樣才能做到,筆者認為有一下幾點:
4.1 建立客觀、公正、科學的考試制度淘汰制度要能真正發揮作用必須有客觀、公正、科學的考試制度來支撐,這一制度包含了標準的制定、考試的公正實施等,考試是檢驗學員學習情況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因此,在淘汰制度的運行中,教學管理者必須給學員創造一個公平、公正、科學的考試環境,對學員的的考核必須能夠充分反映學員在知識、能力、素質各方面的發展情況,既不能只重視知識而培養出“高分低能”的“庸才”,更不能造就道德低劣的“社會蛀蟲”,同時還要突出對學員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考察。
4.2 建立一定的轉學機制目前軍隊院校淘汰的學員一旦因成績原因退學,學生只能選擇回原籍重新參加高考,學員本人及家長也將退學看成人生的重大失敗,而較少認為這是人生路上一次小小的挫折或考驗。如果因成績被退學的學員可以轉入較低層次院校就讀,就可以減少這種人生上的挫折感。同時,高校之間要做好被淘汰學員的轉學接洽工作,包括學員在新學習環境中的心理調適,互相承認學分以縮短轉學學員的學習年限等等。
4.3 根據高校實際情況,確定是否使用淘汰機制由于各院校在辦學規格、人才培養目標等方面存在差異,院校在使用淘汰制度時可以區別對待。而對于軍隊院校,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必須實行淘汰制度,原因有三:①軍隊院校的特殊體制,決定了軍隊院校不像地方院校那樣進行擴招,只能維持在校小的規模。軍隊院校是提前錄取,生源充足且質量較高,在這種招生基礎之上,完全有可能實行淘汰制度。②軍隊院校是面向部隊進行培養,這就決定了軍隊院校出來的畢業生工作單一。地方院校的畢業生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還可以重新選擇,并不是所有的畢業生都適合在部隊工作,絕不能在花費大量的物力和財力之后,培養出一個不能勝任部隊工作的畢業生,所以必須實行淘汰制度。③跟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軍事水平還比較落后,我們不能僅僅將培養目標定位低水平的合格,而應該想世界上優秀的軍事院??待R。為培養出高水平、高質量的軍校學生,打贏未來的戰爭,必須加強淘汰力度,讓更多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5總結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淘汰制度作為一項有效的“反激勵”讓學員的學習有了新動力,其積極的作用十分明顯,在軍隊院校教育中引入淘汰機制具有促進學習、提高教學質量,最終培養出高質量人才的作用。雖然其存在一些局限,但我們還是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一體制,充分結合實際情況,科學的吸收和采納。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E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17-0314-01
在研究了西點軍校學員領導力培育模式的基礎之上,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除糟粕。立足于我國的實際國情、社情,針對武警部隊的發展現狀,通過分析判斷總結出符合武警“合訓學員”未來發展的相應意見。
一、著眼部隊實際,搞好頂層設計
首先是確定培育方向。新時期新要求新挑戰,學院教育的著力點和落腳點應該是培育出適合部隊未來建設發展的基層指揮人才。而作為學員指揮能力核心的領導力,院校則應該對學員的這方面能力著重進行培育。針對當前院校關于學員領導力培育方向不夠明確的前提下,首先應該將所能收集到的教育資料進行整理,并成立一個負責學員領導力培育的職能部門,該部門可以通過分析基層部隊現狀,收集學員畢業后任職情況,根據收集到的實際情況通過討論研究制定出一套適合學員領導力培育的整體方案,其中包括培育的目標、課程安排和教學任務、制度規定實施細則等。
其次要進行反饋調節。學員領導力的提升對其畢業后的任職就業情況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根據相關職能部門對于學員領導力培育的規劃設計,將學員的領導力所構成的幾點要素設置相應的指標,并對學員各要素的培育狀況進行數據記錄,根據數據所反饋的實際情況,總結學院在這方面培育過程中所存在的好的方面和不足之處。對學員領導力培育方案進行不斷的完善,從而進一步提升學院關于學員領導力的培育水平。
二、強調思想教育,增強人格魅力
軍校在狠抓學員軍事和學習成績的同時也必須重視學員個人道德修養方面的教育。作為一名軍校學員,未來的基層指揮官,不僅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扎實的軍事基礎,堅定的政治信念,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培養也有一定的必要性。西點軍校就針對學員的素質提出了全面的要求“最理想的領導者應該具備強烈的道德感,廣的知識面,高超的業務能力和適應作戰指揮的良好身體素質”。培育“合訓學員”的領導力,就是要鍛煉學員的責任感,培養其獨特的人格魅力,敢于直面困難并能夠妥善處理解決困難的勇氣和能力。一位有感召力和影響力的指揮員注定會受到別人的愛戴,也能夠更好的影響下屬,使下屬對領導者產生了信賴,這為任務的圓滿完成奠定了堅實的人脈基礎。所以提升學員的人格魅力也是至關重要的。這需要通過學員自身鍛煉和外來因素影響共同發揮作用。所以,針對這方面情況,應該在學員所有所接觸到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中著重強調責任、紀律、使命等核心價值觀,強調誠實守信、正義善良的個人修養和品德。
領導力的培育注定是一個漫長而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應該有所體現,要重視學員領導力的培育并將學員領導力的培育作為一個重要的中心工作來抓,在學員的日常生活和訓練中將其領導力提升作為一種基本生活方式來進行。在培育的過程中,應該有所側重的根據學員自身情況的不同,抓住學員的特點,通過理論教育、問題研討、環境氛圍熏陶等辦法,從而增強教育的效果。比如說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制作領導力有關的黑板報,利用校園電視臺等媒介來營造一個良好的領導力培育氛圍,讓學員在不知不覺中增強對領導力的認識認同;在連隊里設置模擬崗位,讓學員管學員,并利用連務會等時機,連干部根據學員管理實際情況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和改進意見,并根據自身帶兵實際傳授帶兵經驗;在學員里設置學員思想品德評估制度,結合學員自身表現做出評比,表揚先進,樹立典型,使學員能夠自覺注重自身思想品德的提升。
三、增強實戰教學,抓住培育重點
作為培育部隊基層指揮官的院校來說應該堅定不移的堅持從實戰出發訓練學員教授學員。結合學員實際情況有所側重的鍛煉他們需要掌握的相應的能力素質。
一是組織協調能力。 “組織協調能力”是指:根據工作任務,對資源進行分配,同時控制、激勵和協調群體活動過程,使之相互融合,從而實現組織目標的能力。對于學員來說,他們的組織協調能力可以說是最需要掌握能力素質中的一種,在部隊的實際應用就是指部隊指揮員通過對方法技巧的使用,使部隊內部、上下級之間、各部門之間的關系達到和諧一致,將官兵全部凝聚在一起,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從而完成組織的利益和既定的目標。
就當前實際情況來說,部隊的工作任務相當繁雜而且對于標準的要求也比較嚴格,許多工作的開展不是一個部門就能夠順利完成的,而需要各個部門協作配合。“合訓學員”作為未來的基層領導者,如果不具備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對日后在基層單位一些工作的組織開展可能會產生十分重大的影響,也或許會因此而影響到單位工作的正常運轉。
根據各軍校學員畢業后任職情況反饋來看,各軍校所培育出來的學員文化素質水平的確十分優越,但也存在一個普遍現象那就是學員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對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都還達不到崗位任職需要,對學員在基層任職工作的開展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為此,院校應該針對性的對學員進行訓練,增強學員這方面的溝通與組織協調能力,為他們在未來的任職崗位上能夠妥善處理好上下級關系,帶動下屬更好的開展所安排的任務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第一、樹立大局觀念。學員應該學會以大局為重,做事謙虛謹慎,以一顆平等的心態去對待人或事,善于換位思考,不將自己的主管意愿強加到別人身上。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做到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為了完成所既定的目標而努力前行。第二,設置關于溝通協調的教授課程。通過老師的教授,和學員對于所學課本的掌握,對于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第三,開展與溝通和組織有關的課外活動。如辯論賽、新聞小組等等,給學員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讓他們在大場合下鍛煉自己,提升自己。
二是決斷力 、執行力。決斷力就是指人們對事物發生發展的分析、判斷及處理的能力?!昂嫌枌W員”作為未來的部隊基層指揮員,對于所擔負任務的決斷會直接影響該任務的完成情況。因此,領導者決斷力的強弱也就直接影響了領導活動的績效。軍人就應該雷厲風行,個人的執行力就是指個人的辦事能力,對于部隊來說,執行力就是戰斗力。所以,院校培育學員的這方面能力應該根據新形勢下的軍革,轉變教育理念,鍛煉學員的決斷力和執行力。
第一、加強體育鍛煉。“練練練,練為戰”通過體能訓練能夠增強學員的體魄,對于群體性的體育訓練活動不僅可以使學員之間有著一股“比學趕幫超”的訓練熱情,還可以增強學員之間的集體榮譽感。也能在不知不覺中錘煉了學員的戰斗精神。
第二、提供模擬任職崗位。在這方面可以借鑒西點的模式,設置相應的模擬任職崗位,由學員來管理學員。學員可以根據自身情況申請擔任模擬任職崗位,通過在模擬崗位上的實踐鍛煉,對于所面臨問題的決策,所擔負任務的處理增強自身的決斷力和執行力。
第三、基層當兵鍛煉?!昂嫌枌W員”大部分是由地方高中通過高考這一途徑考入合訓院校。他們對于真正的基層部隊還沒有任何實實在在的認識,學院可以根據安排,利用寒暑假的時間,讓學員進入基層部隊體驗生活,讓他們切身感受到基層部隊的情況,并將所看到的實際情況與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相結合,對比進行反思總結。
【關鍵詞】軍校學員;情緒管理; 能力培養
軍校學員是未來信息化戰場上的指揮軍官,不但要具有過硬的軍事才能,而且還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一個人的心理素質表現出的方面很多,其中判斷心理素質是否過硬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能否有效地管理情緒。人的情緒具有兩極性――積極和消極、輕松和緊張、平靜和激動,雖不能簡單地用好壞區分,但由情緒引發的行為及行為的后果則有好壞之別:積極的、增力的情緒可以給人以信心和力量,提高人的活動能力,消極的、減力的情緒則會使人感到焦慮緊張、煩燥恐懼、悲觀失望,降低人的活動能力。而人的情緒無時無刻都會因為內外世界的變化在不斷地變化著,因此,加強軍校學員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它是關系到軍校學員能否適應軍事斗爭準備需要、打贏信息化戰爭的一個大問題。
1 情緒管理的內涵和意義
每個人在社會生活中都會遇到令人喜悅、激動或讓人痛苦、難過的事情,這種喜怒哀樂的體驗,心理學上叫做情緒,它是指個體對外界刺激是否滿足需要的態度體驗,具有心理上和生理上反應的特征。情緒心理品質直接影響著一個人表現于外在的行為,以及從事某項活動的意志力,對某項活動的結果將產生重要作用。情緒對于軍事活動同樣有很大影響,軍人的喜怒哀樂對于軍事活動中的感知、記憶、思維、想象、訓練、作戰等都有不同效果,既能促進、增強軍事活動效果,也能削弱、減低軍事活動效果。列寧說過,戰爭的勝負是由那些在戰場上流血的士兵的情緒決定的。因此,對每一個軍人來說,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何謂情緒管理?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在他的《情商》一書中這樣解釋:是指通過研究個體和群體對自身情緒和他人情緒的認識、協調、引導、互動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個體和群體的情緒智商、培養駕馭情緒的能力,從而確保個體和群體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并由此產生良好的管理效果。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就是一個人對自己情緒的自我認識、自我控制、自我驅策等能力和對他人情緒認識與適度的反應能力。
情緒管理的內核不是要消除或壓抑情緒,而是在覺察情緒后,用適當的方式調控情緒。有心理學家認為情緒調節是個體管理和改變自己或他人情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一定的策略和機制,以適當的方式在適當的情境表達適當的情緒,使情緒在生理活動、主觀體驗、表情行為等方面發生一定的變化。情緒管理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體察自己的情緒,這是情緒管理的基礎。不能正確辨識自己處在什么情緒,對情緒的管理也便成了空談。二是調整自己的情緒,這是情緒管理的目標。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合理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情緒,促進個體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和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而不是成為情緒的奴隸。
軍校學員處于青年成長的高峰期,心理發展由易感性向穩定性過渡,情緒中的積極與消極、緊張與輕松、激動與平靜等兩極性十分突出;情緒體驗豐富、深刻、強烈、敏感,喜怒哀懼常形于表面,在外界刺激下容易頭腦發熱,盲目沖動,憑感情用事;情緒起伏波動較大,有時興奮激動如火山爆發,敢想敢做,有時消沉憂郁如石沉大海,一蹶不振。由于軍校學員具有的上述情緒特點,加強情緒管理能力培養,有效的管理情緒,對軍校學員保持良好、健康、積極的情緒狀態,提高適應外界環境能力,順利完成學業,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履行我軍歷史使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軍校學員常見的負性情緒
軍校學員具有的情緒特點,使得個體在受到外界事物、事件等客觀環境的影響或個體內部發生矛盾、沖突而無法及時有效解決時,就會產生一些情緒困擾。軍校學員常見的負性情緒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2.1 焦慮:
焦慮是一種比較復雜的情緒體驗,是當事人對即將發生的某種事件或情境感到擔憂和不安,又無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預防和解決時,心理上產生的緊張期待情緒。軍校學員的焦慮表現為:緊張害怕、煩躁不安、擔心憂慮。如因為動作難以掌握、訓練難度大擔心身體損傷而害怕訓練,對重復性學習、訓練感到煩躁疲憊、缺乏興趣,綜合考核時要求高要求嚴格擔心不能順利畢業而心事重重。焦慮的程度主要取決于當事人對情境的主觀評價、人格特征、既往經驗以及對未來結果的估計等。在軍校學員所有的負性情緒問題中,焦慮是最主要的一種。
2.2 抑郁:
抑郁是一種憂愁、擔心、思慮過度的情緒反應,它常表現為孤獨、悲傷、絕望、自責等,當遭受嚴重挫折而又無力改變現狀時常會產生這種情緒反應。軍校學員產生抑郁的主要原因有:性格上,內向孤僻、不善辭令、過于敏感,總是把痛苦和不愉快的情緒隱藏在內心深處;學習、訓練、考核上,焦慮過度、壓力過大、成績不理想;人際交往上,得不到理解、信任與尊重,人際關系緊張。另外,對部隊院校生活和環境不適應,也容易導致抑郁情緒的產生。
2.3 憤怒:
憤怒是正常人的一種基本情感成分,是當客觀事物與人的主觀愿望相悖時,所習慣表現的一種情緒反應,在血氣方剛的軍校學員身上比較常見。當被人誤解和動機受挫時往往會產生這種情緒反應并容易導致沖動,有的軍校學員也會因為一件小事或一句話激動得暴跳如雷,出口傷人,甚至大打出手。憤怒對軍校學員的心理和行為存在負面影響,被憤怒的激情控制時,認識范圍縮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思維阻塞,大腦皮層對行為的控制能力減弱。因此,在憤怒情緒控制下,常常會做出損人不利己的過激行為,輕則會傷害戰友間的感情,重則因一時失控而釀成犯罪。
2.4 恐懼:
恐懼是在缺乏準備,而又不能處理和應付危險事件時所產生的情緒體驗。當人面對危險時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恐懼情緒,這是人正常的心理反應。現代戰爭是高技術和信息化的戰爭,其殘酷性往往會使參戰官兵產生極大的恐懼心理。為了適應信息化戰爭的需要,培養過硬的高素質軍事人才,各院校加強了實戰模擬和高強度訓練,這給軍校學員帶來了一定的恐懼情緒。軍人如有過多的不正常的恐懼情緒,不僅會損害自己的身心健康,破壞軍人心理的穩定性,還會對培養積極的作戰心理帶來很大的消極影響,容易導致其意志消沉、思想渙散、斗志減弱,喪失戰斗力。
3 軍校學員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對策
軍校學員對自我情緒有了一定的理智控制能力,但在激情狀態下易受環境及他人的感染,常常感情用事、盲目從事,自控力、穩定性還不夠,而其情緒心理狀況如何,往往會直接影響到院?;虿筷牳黜椆ぷ鞯捻樌M行。因此,應采取具體有效的措施,加大對軍校學員情緒管理能力培養的力度。
3.1 構建情緒管理疏導機制,促使軍校學員養成積極情緒、轉化消極情緒:
要切實提高軍校學員情緒管理能力,必須充分利用和整合教育資源,協調各方力量,形成課內與課外、教育與管理、思想教育與心理教育、軍事訓練與心理訓練、咨詢與自助相結合的情緒管理疏導機制。情緒的疏導機制是培養情緒管理能力的核心措施。院校應認清軍校學員的情緒本質,正視軍校學員的情緒表達,以“疏”、“導”為原則,建設系統、全面的情緒疏導渠道,引導軍校學員情緒的合理宣泄,培養積極情緒,轉化消極情緒。一是院校要成立心理教育工作領導機構,定章立制,負責組織協調全院校的情緒管理疏導機制的構建和工作的開展。二是成立心理教育疏導中心,具體負責開展學員心理教育、心理訓練、心理咨詢、心理疏導、心理測量、心理調查、心理社團和學術交流等工作。三是旅(系)隊建立心理服務工作室,協助中心負責情緒疏導和宣泄的具體實施與指導,宣傳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心理教育活動,關心疏解問題學員,及時收集和報告心理信息。通過諸如以上疏導機制的建立,全方位立體化暢通軍校學員情緒宣泄渠道,引導軍校學員視情緒不同而做到適時、適地、適度的情緒選擇與表現,達到自己所渴望的結果,最終提高軍校學員的情緒管理能力。如:成立文化活動中心、設立減壓室或心理宣泄室,為軍校學員提供展示自我、溝通交流、情緒發泄的時間和場所。
3.2 加強情緒和情緒管理知識的普及,提高軍校學員的情緒識別能力:
通過開設相關課程或講座、利用網絡或報刊媒體等各種途徑,加強情緒和情緒管理等心理知識的普及,使軍校學員能夠科學準確地掌握情緒的相關知識,認識到情緒管理對自己學習、生活、訓練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提高軍校學員的情緒識別能力,培養其健康的心理品質。
首先要提高覺察和感知自我情緒的能力。識別自我情緒是情緒智力的基石,只有在識別自我情緒的基礎上,才能對自身情緒進行有效的表達和恰當的利用。所以當負性情緒出現時,軍校學員要坦然接受,認真體會,不能剝奪。一是回顧自己有過的各種情緒,總結自己過去的行為表現,清楚地了解和把握自己獨特的內在反應模式及情緒反應的原因。同時,通過反復的回顧和總結,了解自己較之以前是否有所改觀和進步。二是撰寫情緒日志。記錄并整理每天的情緒日志是了解自我情緒的一個重要方法,通過每天的記錄來加深自己對情緒的認知和覺察。這個方法不僅能增強軍校學員情緒的覺察力,也能準確了解、分析和把握情緒與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
其次要提高洞察和辨析別人情緒的能力。人的是社會的人,要與不同的人、不同的群體打交道,因此,軍校學員只了解自己的情緒還遠遠不夠,還必須讀懂、體會與理解他人的情緒和想法,也就是擁有同理心。同理心要求軍校學員能夠了解引發對方情緒的因素,設身處地地從別人的角度想問題。軍校學員在與人交往時,要做到傾聽和共鳴,運用判斷、推理挖掘其隱含的情緒和需要,進而產生共情,做到真正完全理解對方,識別和理解他人的情緒感受。
3.3 加強管理方法的指導與訓練,幫助軍校學員掌握常見的情緒管理方法:
通過各種途徑,加強方法的指導與訓練,使軍校學員學習并掌握有關情緒調節的技巧和方法,以緩和、轉移負性情緒,從而提高情緒管理能力。常見的方法主要有:
一是宣泄情緒。當一個人受到挫折后,用意志力量壓抑情緒,雖可以減輕焦慮,但這只能緩解表面緊張,卻按捺不住內在的情緒紛擾,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陷入更深的心理困境,導致心理異常,帶來更大的身心危害。因此,負性情緒需要及時地排解和釋放。軍校學員在遭到負性情緒的困擾后,可以選擇適當的情緒宣泄方式,如可以選擇朋友、心理咨詢師、網絡等進行傾訴,可以通過寫日記發泄并整理自己的情緒,也可以大哭一場讓情緒隨淚水宣泄,等等。
二是轉移情緒。軍校學員在受到不公平待遇或意外傷害后,不是將自身的壓力或心中的怒火轉嫁或發泄到別人身上,而是尋求一種不對任何人造成傷害的、比較理智的方法排解情緒。如可以選擇離開當時的情境,轉移注意力;再如聽聽曲調高雅、旋律優美的輕音樂,適當參加體育活動,等等。
三是升華情緒。負性情緒主要是由于個人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造成的,若一味地自責,憋氣愁悶,或頹唐絕望,可能會在一些不良行為中尋找安慰,但都無濟于事,甚至導致無法自拔。軍校學員要敢于面對困難和挫折,認真分析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揚長避短,將理想轉移到更有價值的事情上去,把挫折和失敗帶來的痛苦、壓抑、焦慮升華為一種力量,引向對己、對人、對部隊或社會都有利的方向,從而達到積極的心理平衡。
四是轉變信念。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提出的情緒ABC理論有助于軍校學員正確認知自己,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緒。A(Activating events)是指引緒的事件,也就是人能感覺到的事實;B(Believes)是自己對A事件所持的觀點;C(Consequence)則是B所引發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人總是認為是事件直接引發了人的反應,但實際上是自身的觀點信念造成的反應。因此,軍校學員首先要認清引緒的根源,也就是自身的觀念,理清情緒發生的來龍去脈,才能去調控情緒。其次要消除不合理信念,主要是絕對化要求、過分化概括和糟糕至極。要學會從理性的角度去審視自身的觀點和信念,并且探討這些觀點信念與所產生的情緒之間的關系,從而認識到某些情緒之所以發生,是由于自己存在不合理的信念。
參考文獻
一、現狀
軍校大學生作為思維活躍、富于創新、善于學習、崇尚榮譽的高智力群體,被國家、社會、人民寄予著厚望。當代軍校大學生中也涌現出了許多令人敬佩的光輝形象,但不可否認的是,當今社會進步的同時,一些有違于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思潮也確實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他們責任意識的形成和鞏固,主要可歸納為三點:
1.自我意識明顯增強
目前軍校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他們成長在我國經濟領域發生巨大變化的時期,改革開放的發展,尤其是市場經濟浪潮的沖擊,每個人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都在發生變化。部分軍校學員對個人利益的過度敏感和個人喜好的偏執,使得他們的自我責任感呈現呈現出明顯的情緒化、功利化傾向。
2.家庭責任意識有待提升
所謂家庭責任意識,就是要愛家人,愛家庭。當代軍校大學生由于經歷了激烈的升學競爭,大部分學生都能感受到來自家里的愛,能把這些呵護和關愛變為努力的動力。然而,作為部隊未來建設的中堅力量,仍有一部分軍校大學生對于父母的關愛熟視無睹,不知道感激,任性而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責任意識的欠缺。
3.社會責任意識亟待加強
社會責任要求個體正確處理個人、集體與國家的利益關系,自覺維護他人利益,樹立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對祖國的責任意識。但是,近年來不少年輕干部剛剛畢業就要求轉業,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們價值取向的扭曲,也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的缺失。
二、 責任教育目標與意義
責任教育就是根據一定社會的道德要求,為使主體在自主選擇基礎上養成基本的責任品格而對其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實施教育引導,包含責任情感、責任意志、責任能力等一系列內容的教育活動。軍校大學生是推動部隊未來發展的骨干力量,這一特殊社會角色要求他們不但要對自己負好責,同時也要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負好責。由于當前社會大環境的復雜性、軍校教育的偏頗以及家庭教育的缺陷等種種原因,部分軍校學員的責任意識比較淡薄,履行責任能力差,因而教育和引導他們養成自覺的責任感和責任能力,領悟人類傳統道德精神,影響和輻射社會公眾,是軍校責無旁貸的使命。
三、責任教育的實踐方略
責任意識的形成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遵循學生主體原則、環境熏陶原則、實踐鍛煉原則、層次漸進原則,有條有理地循環進行。可以說,這是一個由近及遠,由低到高的過程。期間教育者應做到,建立和完善適合責任教育的運行機制,將責任教育面向全體,使學生普遍得到發展。具體實踐方法總結如下三點:
1.灌輸責任知識,培養正確的責任知識
在課堂上進行責任理論知識的教育是一種最基本的方法,雖然比較機械生硬,但至少給予了學員一個接觸責任的氛圍,為更好更深入的責任教育提供了可能。其次,還可以通過媒介進行責任意識培養,有時更有利于他們接受和理解。
2.優化責任教育環境,陶冶高尚的責任教育感
責任教育環境又分為學校人文責任環境、家庭責任環境、社會責任環境。只有這三方共同完善,才能有效促進責任的教育。
首先構建學校人文責任教育環境。教育的最基本目標應該是教會學生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公民,怎樣做一個有益于自己、他人、社會的人,在這個基礎上才是強化他們獻身國防的教育。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加強大學生的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建構完善的誠信教育體系,創造誠實守信的校園氛圍,建立監督機制,強化軍校學員誠信意識和規則意識,使他們認識到講究誠信,并逐漸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其次改善家庭責任教育環境。許多孩子從小就是家庭的希望,家里對他們幾乎是有求必應,呵護備至。中國傳統的父母都是只講奉獻,不求回報,這使軍校學員從小就淡化了責任意識。父母要讓孩子意識到,別人幫助他、關心他,他就應該表示感謝,并且在別人需要時也要給予別人幫助關懷。父母是孩子責任意識教育的啟蒙老師,只有在家中建立起一種平等、互動的關愛關系,才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同時又學習到怎么樣去愛別人。
再次凈化社會責任教育環境。當前社會正處于激烈動蕩的轉型期,轉型社會中的“不適應者”在急劇的社會變遷面前,就感到突然失去了理想支柱和干勁,因而表現出一種對什么都“無興趣、無所謂、無意義”的消極傾向;有的人卻為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找到了理論依據,出現了關心自我,追求實惠,只要權利,不盡義務的“極端功利化”傾向。因此,當代軍校學員社會責任感的淡化甚至缺失與轉型社會的劇烈沖擊有很大關系。凈化社會風氣,消除不正之風,弘揚健康向上的社會氣氛才是加強軍校學員社會責任感的有效途徑。
3.鍛煉堅定意志,促進責任行為的養成
軍校首先還是應該構建一個完善的責任管理機制,對學員的行為有一個基本的約束;其次,引導學員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讓他們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切身體會到被需要的感覺,這不僅十分有利于他們站在更高的角度體驗關心、感悟責任,也使得他們感受到對社會、對他人負責本身就是人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達到統一、獲得實現的過程,從而指導自我責任的行為修養,產生責任認識和責任行為相結合的需要,進而內化為責任意識和責任感。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12-0015-04
1 問題的提出
我國的高等軍事院校承載著為國家和社會造就和培養高素質、高質量的軍事人才的重任。作為現階段我軍人才輸出的重要基地,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優秀的青年學子,經過層層選拔后跨入軍校大門,開始嶄新而富有挑戰的軍旅生涯和大學生活。然而,由于大學生活與學員熟悉的中學生活具有許多不同之處,尤其是軍校還具有其不同于普通高校的諸多特點,以及當今“90后”生源自身的特殊性,使得新生對軍校生活不適應的現象非常普遍。常表現為新生對所學專業的培養計劃、課程體系、學習目標及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缺乏了解,對未來就業情況等問題感到迷茫和憂慮;對大學的授課方式和學習方式不適應;對高強度的日常訓練感到厭倦,甚至產生倦怠和抵觸情緒;對軍校整齊劃一的管理方式不理解、不習慣,對集體活動不感興趣;等等。長此以往,會導致有些學員學習、訓練的效率低下、成績不理想,對未來缺乏信心,甚至會誘發焦慮、孤獨、抑郁等消極情緒和心理障礙,既不利于學員自身的成長,也給軍事院校的人才培養造成不利因素。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可大致歸結為以下幾點。
1.1 軍校教育的特殊性
軍事院校由于其培養人才的特殊性,在培養模式、教育訓練方式、教學內容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都具有不同于普通高校的諸多特點。首先,受前蘇軍教育模式的影響,為更利于管理、抵御外界不良影響、培養軍人所需要的特殊品質,我國軍校的院校環境基本是封閉性的。其次,在日常管理上,軍校強調整齊劃一的行動和令行禁止的高度服從意識,按軍隊的條令條例和各種規章制度嚴格規范學員的言行舉止,對教學活動的組織和學員的言行舉止做出統一的規范。再次,軍校教育不僅圍繞知識水平、文化素養、專業能力進行培養,更重視政治素質和體能素質的整體提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和高強度的軍事體能訓練是軍校日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軍校的這些與地方普通高校不同的特點對于剛剛接觸軍校教育的新生來講是較難很快適應的。
1.2 高等教育與中學教育的差異性
高等教育與新生所熟悉的中學教育存在很大差別,表現為較強的專業性、精深性、階段性、自主性等特點,學習內容也更為精細、復雜和高級,因此在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等方面對新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需要學員轉變原有的學習動力,由原來的主要來自于升學和來自于家長、學校的外部壓力,轉變為自身內部的學習需要。在此基礎上,要求學員積極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學習內容和學習條件等的變化,能夠對自身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等不斷進行調整,培養一定的探究和自主學習能力,探索新的更為有效的學習策略和方法,從而使自身的學習心理和行為與不斷變化的學習條件相互協調,取得良好的學習成就。但是這種轉變僅靠學員通過自身的不斷摸索來完成較為困難,需要進行引導和幫助[1]。
1.3 教育對象的自身特點
目前,高校的教育對象主要為“90后”,作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具有不同于以往教育對象的特質,一定程度上也給他們適應軍校生活帶來影響。如受成長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個性鮮明,崇尚自由,不愿意受拘束,因此新生往往對軍校整齊劃一的管理方式和嚴格的紀律要求較難適應;信息時代資訊發達,使得學員視野更開闊,思維也較為發散,對軍校相對刻板的教育訓練模式較為抵觸;受學習型社會所倡導的“終身學習”理念的影響,求知欲強,知識面廣,但是對知識的掌握更注重廣度,而深度不夠,不適應目前我國軍?!皩2拧笔降呐囵B模式;現代社會學習方式更為多元化,以網絡為代表的媒體給傳統的教育方式和活動帶來巨大的沖擊,使得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方式更為靈活多樣,目前軍校普遍采用的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這些因素都給“90后”新生適應軍校生活帶來一定影響。
因此,為了使新生順利過渡,更快更好地適應軍校生活,需要引導新生了解軍校的教學訓練模式和學習生活規律,了解所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計劃、課程體系及學習目標,了解未來分配情況等;激發學員的內在學習動力和積極性,根據自身特點轉變學習方法和策略,樹立主動、探究式的學習態度和意識。因此,對于軍校新生進行“導學”是十分必要的。
2 “新生導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及特點
對新生的“導學”是以心理學上的“首因效應”為理論基礎的。這種認知現象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應、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笆滓颉?,是指首次認知客體而在腦中留下的第一印象?!笆滓蛐笔侵府斎藗兊谝淮闻c某物或某人相接觸時會留下深刻印象,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通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信息對客體以后的認知產生的影響作用。也就是說,人們總是以他們對某事物的第一印象為背景框架,去理解他們后來獲得的有關此事物的信息[2]。
這種因信息輸入順序而產生效應的現象,有種種不同的原因解釋。其中一種解釋認為,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構成腦中的核心知識或記憶圖式,后輸入的其他信息只是被整合到這個記憶圖式中去,即這是一種同化模式,后續的信息被同化進了由最先輸入的信息所形成的記憶結構中,因此,后續的新的信息也就具有了先前信息的屬性痕跡[3]。
“新生導學模式”借助“首因效應”,旨在通過科學合理的導學模式幫助學員在軍校生活開始之初,就建立起對未來學習生活的正確、積極的認知,轉變學習觀念和態度,樹立新的學習理念,并鼓勵學員探索并形成適合環境和自身的、更為科學有效的學習策略和學習訓練方法?!皩W”中的“導”即疏導、引導。“學”不僅僅指學員的學習、訓練,還包括學員的發展和核心竟爭力。具體來講,對于軍校新生的所謂“導學”,就是引導學習、引導訓練、引導實踐和引導發展[4]。
3 “新生導學模式”的具體措施
3.1 “教導員制”“本科生導師制”和“學長制”并行導學
1)教導員制。學??梢詤^隊、專業或班級為單位,配備教導員,其兼具普通高校的“輔導員”和“班主任”雙重身份和職責。即按照學校的教育要求和班級教育目標,受學校委托全面負責學員的學習和生活等工作,同時也是學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實施者。在新生入學之初,教導員可通過專題講座、與學員座談、網上交流等多種形式,為新生介紹軍校生活的特點,幫助其理解并自覺遵守軍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和紀律,培養較強的自我約束能力,引導新生在思想和行為上順利過渡并適應軍校的日常生活。
2)導師制。導師制(tutorial system)起源于英國,首推于牛津大學,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英國牛津、劍橋等高校推廣到本科生的培養。1937年,英國學者林邁可把牛津大學的導師制推廣到燕京大學。與此同時,竺可楨在浙江大學率先開始實施大學生導師制。此后,大批國內高校紛紛在本科生教育中實行導師制。作為一種教育制度設計,導師制與學分制、班級制共同構成大學本科教育的三大教育管理模式。本科生導師一般由本專業教師擔任,每名導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帶多名學員,根據每名學員的智力水平、興趣愛好,依照學生個人能力以個別輔導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意在發掘學生某一方面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某方面的能力,幫助學生成為個性化的人才。導師教學的核心目的是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獨立思考的能力[5]。
軍校的新生導學模式可借鑒導師制,在新生開始正式的軍校生活前,聘請本科生導師或者本專業的知名專家教授,在專業方面對學員進行導學。
一是介紹學校的教學訓練運行規律,有關轉專業、成績記載方式、學業質量評價標準等學籍管理規定也需要讓學員有足夠的了解。只有學生對這些規律了解得比較透徹,才能積極主動地完成大學的學業。
二是介紹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案,并導入自我管理、自主學習、自我規劃理念,幫助學員轉變學習觀念和學習態度,引導學員樹立適合自己的目標,思考適合自己的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和學習計劃,從而對未來進行合理的規劃,并為后續學習過程中選課等做好準備。
三是學業方面,引導學員了解本專業的研究領域和特點、發展歷史、研究現狀和前景、專業的價值和作用,以及本校該專業的開設學科、知識內容、教學模式、專業研究水平等,使學員對所學專業有初步了解,引發興趣,提升學員的專業認同感;向學員介紹適合本專業學習的策略和方法,鼓勵學員充分利用圖書館、網絡課程等各種學習資源輔助學習,引導學員著力培養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及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是科研實踐方面,結合專業特點介紹科研和實踐活動情況,激發學員參與科研活動及實踐活動的積極性,鼓勵學員在日后的學習中注重科研興趣、科研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和鍛煉。
五是職業規劃方面,向學員介紹本專業的發展前景及畢業學員的分配及工作情況,引導學員注意在今后的學習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對未來是否繼續深造等進行規劃。
導師的導學可通過授課、講座、與學員互動交流等方式進行,除了在學業等方面給予學員引導外,導師自身良好的學風、嚴謹的治學和科研態度、廣博專業知識也會感染和陶冶學員,使學員“尊其師,信其道”,從而增進學員對專業的了解,激發學員對專業學習的熱情甚至收到啟迪人生的效果。
3)學長制?!皩W長制”最初出現于15世紀的英國伊頓公學,是一種在國際上普遍推行的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其要點在于通過高年級的學生以平等、博愛的精神與新生進行交流,實現良性互動[6]。利用學長制對軍校新生進行導學,可從高年級中選拔優秀學員,同新生開展座談、交流活動,結合自身在學習、生活中的切身體會和親身經驗,使新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熟悉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及時了解軍校的學習、生活的基本規律及各種事項,科學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和奮斗目標,充分激發個體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并針對新生在入學之初出現的難以適應、無所適從,甚至是自我封閉、焦慮等行為或心理問題,進行溝通、幫助和引導。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減少學生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也通過樹立榜樣來激勵新生,充分調動新生的積極性。
3.2 “面對面導學”與“網絡導學”等多種方式并行導學
在上述提到的幾種面對面的導學方式之外,學校應借助校園網,開設“新生導學”網絡模塊。該模塊應包括院校及專業的相關情況介紹,各項紀律規范,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案,導師與教授導學講座,優秀大學生自我陳述,標準學習規劃參考案例,適合本專業學習的優秀學習資源及獲取途徑的介紹等內容。同時要開設新生交流互動平臺,如討論區、答疑區等,聘請專業教師、教導員及優秀高年級學員為新生進行網絡答疑。通過這種方式,旨在為新生提供一個進行入學教育,轉變學習觀念,盡快熟悉學習訓練環境,掌握學習技能,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手段,為學員創造一個不受時間和空間約束,可以隨時補充知識、隨時接受導學的環境[6]。
3.3 通過“新生研討課”實現直接導學與學員自主探究并行
新生研討課(Freshman Seminar)1959年始于哈佛大學。國外高校中,新生研討課的開設已經非常普遍。我國的新生研討課始于清華大學,2003年11月,清華大學首次將新生研討課引入本科教學中。此后,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也陸續開設了新生研討課。國內學者張紅霞給“新生研討課”下的定義為:“由各學科領域的知名教授擔任主導教師,專門為全校大本科新生開設的小班研討課。其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術品質、感受研究的樂趣、接觸著名教授、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同時,認識大學和熟悉學校環境、資源,以此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習階段的轉換過程。新生研討課內容和教學形式可以靈活多樣,越是高層次的大學,教學和考核方法越靈活多樣,一般不用常規教材,考核方法多為‘通過’與‘不通過’兩級。學生參與程度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總課時數一般小于20,普通大學可以略多?!盵7]
因此,在專業導學方面,除了通過不同方式對學員進行直接導學外,還可以導學為目的,通過開設新生研討課,將學員自主探究能力的鍛煉和培養貫穿其中。如在“新生研討課”中,教師可從學員熟知的、與專業相關的事件或現象入手,以討論、探究的形式,一步步啟發學員探究原因,追本溯源,最終歸結為某一門或幾門專業課程所要講授的知識,為將來的學習做鋪墊。同時使學員體會到發現的樂趣和專業學習所特有的智力發展機會,為以后的探究式學習和更高層次的研究打下基礎。再如,教師可結合自己的科研項目和本專業特點,給學員提出待解決問題和小課題,讓學員以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最后匯報各組討論出的解決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員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從而體會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樂趣,鍛煉發散思維的能力;同時小組成員間也會發生思想的碰撞,培養學員的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討論結果的匯總和匯報可以鍛煉學員的歸納能力和表達能力;討論結束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和評價,并最終將問題導入日后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上,使學員充分體會到專業學習的重要性,也體驗到科研活動的獨特魅力。
4 “新生導學模式”的幾點建議
4.1 導學活動要實現常態化
導學活動始于新生入學,其初衷是使新生順利適應軍校的大學生活。但是也常常發現這樣的現象:一些新生在入學伊始經過新生導學活動,過渡較為順利,對未來的學習訓練生活充滿信心,滿懷希望,但是隨著軍校生活的逐漸展開,新的、更多的困難開始出現,憑借自身能力難以解決,給學員造成困擾;或是學業等方面的一些新的問題,學員沒有以往的經驗可參考。如學業方面,新生及低年級學員往往對大學的學習方法陌生、對專業內涵無知、對未來發展茫然,以及習慣于中學時期的應試教育思維和方式,對大學的學習不適應;之后的一段時間,學員較為關注的問題一般轉變為專業課程的學習方法、學習的規劃、課程的選擇等問題;而高年級學員則更關注分配去向問題或對是否深造進行思考。這些出現于不同階段的問題都可能引起學員的迷茫和困頓,甚至容易產生倦怠和抵觸的情緒,影響學員的積極性。因此,導學活動不應只關注新生的入學階段,而是應該將“新生導學模式”的“導學”思想貫穿學員的大學生活的全過程。針對學員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和容易出現的問題,通過導師、教導員和學長的指導和幫帶,借助不同的途徑和方法,對學員進行不定期的、不同形式的導學活動。
4.2 導學活動要整合各種資源
導學活動首先需要充分利用優秀的人才資源,通過知名教授、專業教師、管理干部、優秀學員及有成就的畢業生,以授課、座談等形式對學員進行引導和幫助。其次,要創設多種平臺和載體,建立實踐體系,如利用院校現有的教育訓練中心、專業實踐基地、社會實踐平臺等,把學員將來從事的專業體驗、情景體驗等與學員現有的學習訓練緊密融合,使學員明確專業發展方向,鼓勵其進行充分的體驗式學習。另外,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資源,借助網絡平臺,為學生創造一個不受時間和空間約束,可以隨時補充知識、隨時接受導學的環境,從而培養學員自主探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多重資源整合運用,而非采用教育灌輸、單項接受的方法手段,才能更好地達到導學的目的,實現導學過程的科學化和導學效果的最大化。
4.3 導學活動要以學員為主體
導學活動要始終以學員為主體,要尊重學員的主體地位,認同學生的差異性,了解學生主體需求,把外在引導與學生內在需求有機結合起來;要給予學員發展的空間,激發學生的主體創造力,充分發掘學員的能動性和發展潛能,引導學生成長、成才和成功;要持有平等的態度,構建和諧的關系,注重與學員心靈的溝通、感情的交融,把引導發展與關心服務結合起來,把社會需求同尊重個性結合起來,把精神傳承與環境營造結合起來,把人格成長與心理解困結合起來;要全面關注學員人格品質的塑造、實踐能力的增強以及良好個性的發展等諸多方面,全面協調地培養學員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8]。
參考文獻
[1]汪家惠,賈天鈺.新生第一年導學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2(5):14-15,45.
[2]劉波.淺談首因效應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J].學理論,2012(21):243-244.
[3]馬燕.淺析“首因效應”[J].科教文匯,2009(31):62-63.
[4]薛勇.基于有效導學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4):122-123.
[5]徐全紅.本科生導師職在“導學”[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81-84.
培養和強化軍校學員的戰斗精神,是部隊建設極其重要的內容。戰斗精神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加強人文教育不僅是其中重要的一環,更是不可或缺的基礎性工作。對于軍隊院校來說,
人文教育在培養學員的戰斗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思想層面、心理層面、情感層面等維度上,都為學員戰斗精神培育提供了強大的內驅力和充足的精神養料,成為激發學員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
人文教育可以熏染勇敢精神,培養陽剛氣魄,塑造血性人格,錘煉堅強意志,鑄就強力民族魂。所以,在軍校人文教育中突出戰斗精神培育,構建未來具備“血性”精神的軍官隊伍,具有重要而長遠的意義,只有建構合理的、可行的軍校人文教育培育戰斗精神模式,才能夠極大提升戰斗精神培育效果。
一、加強人文課程課堂教學,拓寬戰斗精神培育渠道
人文課程是培育戰斗精神的重要載體,人文課程的教學內容涵蓋了哲學、史學、社會學、倫理學、心理學等學科,教員在授課過程中,除了傳授人文知識外,在對古今經典戰爭進行分析表述時,既可以有對戰爭策略和勝負的剖析總結,還可以有對愛國將士同仇敵愾、前赴后繼、捐軀為國難的大無畏精神的贊頌;在對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跡進行講解概括時,可以對其價值信念、道德情操、行為模式進行分析和借鑒;在引導學員賞析邊塞詩時,可以深入挖掘詩人那一往無前、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戰斗精神的培育就是感情的陶冶,靈魂的洗禮,人文課堂就是要深入挖掘教學內容的文化意蘊,引導學員自覺汲取中外歷史上優秀戰爭文化的養料;通過一系列飽含情感,性格鮮活的歷史英雄人物形象和他們生動感人的事例來感染和鼓舞學員,使學員更好的把握戰斗精神的內涵和實質,樹立獻身國防建設的使命意識,強化他們英勇頑強、敢打必勝的戰斗作風。
所以對于軍校領導和教員來說,要對人文課程培育戰斗精神加以重視,要遵循學員戰斗精神生成與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把戰斗精神培養納入人文課程教學規劃和學科建設之中,將戰斗精神教育滲透于整個人文課程體系,要突出人文課培育戰斗精神的針對性,讓每一堂人文課都成為學員的戰斗精神培育陣地;要優化整合人文課程教學內容,確保課堂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的同時,加大戰斗精神培育的針對性,要深入挖掘人文課程課堂教學培育戰斗精神潛力,使人文課程成為培育戰斗精神的重要支撐。
二、拓展戰斗精神培育的內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軍校人文教育培育學員戰斗精神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要拓展軍校文化的內涵,圍繞戰斗精神培育充分利用第二課堂開展系列人文教育主題活動,將戰斗精神培育引向深入。比如可以定期舉辦專題軍事學術報告,邀請軍事專家分析國際安全局勢、我軍軍事斗爭準備發展現狀等,強化學員的憂患意識和歷史使命感,使能打仗、打勝仗的思想在學員頭腦中固化,隨時做好奔赴戰場的心理準備;可以經常聘請戰斗英雄做報告,使學員能設身處地地感受和體會英雄壯舉,激發堅忍不拔、無所畏懼的拼搏精神和敢打硬仗、惡仗的戰斗精神;要組織學員定期召開軍事題材的優秀作品研討會,不斷提高學員的鑒賞能力,通過這些作品強烈的思想性、藝術性和感染力,使他們的靈魂得到凈化,培養他們奮斗不息、奉獻不止的高尚情操;組織學員觀看優秀的軍事影視作品,然后撰寫影評或讀后感,通過感受影視作品中生動感人的故事情節和鮮活的英雄人物形象來體會英雄人物的大智、大勇、大愛,從而培育學員足智多謀、敢于亮劍的戰斗精神;要讓鏗鏘嘹亮的軍歌旋律時常回蕩在校園上空,軍旅歌曲節奏遒勁有力、音調高亢激昂,通過豪邁的歌聲可以使學員思想受到洗禮,靈魂受到觸動,有效強化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戰斗精神;文藝晚會、繪畫書法、板報墻報等活動的熏陶、引導、激勵功能,為“能打仗、打勝仗”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三、營造“軍味”濃郁的校園文化環境,熏陶學員的戰斗精神
環境熏陶是戰斗精神培育的又一條重要途徑,軍校的硬件環境對于培養學員的戰斗精神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它是軍校辦學的物質基礎,是構建戰斗精神培養的物質條件,所以軍校要突出軍事特征,積極打造具有濃厚“軍味”的校園環境,發揮校園文化環境這一無形的力量,在其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作用下,提高學員對院校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首先,要將戰斗精神融入到辦學目標、辦學理念、管理哲學、價值追求等大學精神文化的內容之中,才能鑄造出具有我軍特色尚武精神的軍校靈魂,才能有效地調動廣大學員為國防現代化建設事業和軍事斗爭準備而奮斗與奉獻的熱情與干勁。其次要使校園環境具有濃郁的軍事特色,如建造具有軍事內容的雕塑園,標語牌,張貼古今中外著名軍事家的畫像、名人名言,懸掛獻身國防,扎根基層等內容的標語口號等等,使學員時時處處受到革命傳統的熏陶,強化軍人的角色意識,激發發奮讀書,獻身國防的強烈責任感和使用感。
再者,為適應信息化條件下心理戰不斷發展的要求,強化心理戰的物質技術建設。軍隊院校應建立現代心理戰研究、試驗中心,從事心理戰研究,研制開發心理戰試驗設備,培養適應信息化戰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四、加強人文教員合作教研,提高戰斗精神培育實效
在傳統的人文課程教學觀中,課程往往體現著以知識為主要內容,以相對獨立的課程為形態的特點,教學以教員為中心,強調書本知識的學習。在這種狀態中,教員是作為獨立個體進行教學,具有“專業個人主人”的特點,“你備你的課,我上我的課”,這種教學方式之下,教員分別注重本門課程知識的邏輯系統,長期處于“孤軍奮戰”的狀態,缺乏教員間的相互合作,尤其是教學上的相互溝通與對話。如今,學員戰斗精神培育成為了人文教員肩負的歷史責任,它要求改變過去人文課程教學每門課程“單打獨斗”的方式,而強化多門課程戰斗精神教育內容交叉整合;要求改變過去人文課程教學一味注重人文知識傳授的狀況,教學中戰斗精神培育的成分大為增加,這種變化給教員創新的空間與余地大大增加,同時教學中人文知識與戰斗精神解讀之間如何銜接是對每個教員的新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員個人的知識技能是有限的,靠單槍匹馬去迎接挑戰,實在是勢單力薄。所以,教員合作教研在今天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大家坐下來,暢所欲言,做真正的交流,讓相同的、互異的教學理念在教研中融合,達到教員思想上的轉變和共識,只有思想上的轉變,才能使教員在行為上發生相應的變化,思想在碰撞中成熟,成熟的思想指導教員的行為,有了行為上的轉變,才能在實施中采用新的理念、新的目標來培養學員。現實中,人文教員確實面臨著很多困難,諸如“人們長期形成的教學觀念、習慣等是一種歷史的積淀,它已滲透到了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可以說是根深蒂固”,因而教員的教學方式要由個人單獨工作轉變為與他人共同合作,教員要將自身教學的差異性變為重要的教育資源達到共享,達到溝通。
人文課程培育學員戰斗精神所具有的開放的,跨學科的特征,使得教員“單兵作戰”式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多元化的教育要求,在這種背景下,構建人文教員教學合作的模式,建立同行互助的人文性合作的專業發展機制就具有客觀必然性。對軍校來說,不但新教員在教學成長中,會關注自己是否得到同事的認可,而且老教員的課堂駕馭能力也要在教學實踐中與教學的對象、工作上的同事相互切磋、仔細摸索,才會有所領悟。尤其對于人文教員來說,絕大多數畢業于地方院校,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戰斗精神培育,對所有的教員來說都需要適應,從某種程度上說,每個人文教員都是在教研活動的“搖籃”中成長起來的,教研組就是教員專業化成長的重要基地。
總之,教員之間如果加強合作教研,形成合作的人文教員團隊,營造出合作的氛圍,構筑成學習型組織,培育學員戰斗精神就必定能取得巨大成效。
強調:能打仗、打勝仗是強軍之要,部隊必須按照打仗的標準搞建設抓準備,確保我軍始終能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合訓分流學員作為部隊初級指揮軍官的后備力量,距離“能打仗、打勝仗”的合格初級指揮軍官有多遠?如何才能樹立打仗意識,爭當打贏尖兵?如何才能鍛造成為強軍目標的生力軍?
一、從院校到部隊打牢基礎是前提
要實現“能打仗、打勝仗”的強軍目標,最根本的就是提升部隊的戰斗力。而對于一名即將走向初級軍官任職崗位的院校學員而言,又憑什么贏得實現人生價值的機遇呢?
(一)愛軍精武是贏得機遇的奠基石
作為一名軍人,只有崇尚愛軍精武,才能打贏現代戰爭,履行新時期歷史使命。作為一名合訓分流學員,從踏入軍校的那天起,就應牢固樹立了“當兵不習武,不算盡義務,武藝練不精,不算合格兵”的堅定信念。要努力錘煉過硬的素質,才能提升和完善自身素質,才有可能抓住每次機遇,為將來快速融入部隊,進行強軍實踐,取得優異業績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二)拼搏進取是贏得機遇的敲門磚
“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成功從來不會垂青于那些只會坐而論道的人,天上也從來不會隨便就掉下餡餅。對于個人來說,只有不斷地拼搏進取,持之以恒,最終通過超越平凡的努力,才會贏得機遇的敲門磚,到達成功的頂峰。越是拼搏努力,機遇就越多,領域和視野也就越廣闊。
(三)積極態度是贏得機遇的通行證
機遇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但能否抓住和用好機遇,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每個人的態度。只有具備了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樹立了積極的人生目標,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主動作為,敢于作為,才會贏得機遇的通行證,打開通向成功的大門。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對于任何人而言,崇高目標的實現從來都不會是一蹴而就的。那么,對照初級軍官素質的要求,合訓分流學員還缺什么?
二、從學員到軍官認識差距是核心
作為未來的初級指揮軍官,面向未來戰場,必須提升以籌劃組織指揮能力為核心的綜合能力素質。綜合來看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差距:
(一)知識結構有欠缺
放眼當今時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并廣泛應用于軍事領域。在這樣一個劇烈變化的時代,沒有高素質的知識型人才群體,就難以把握信息化的高技術武器裝備體系,也就難以贏得未來戰爭。軍隊和國防事業建設發展需要合訓分流學員將自己鍛造為“指教合一”的高素質人才,雖然我們大部分同學都是從綜合性院校畢業的,但這與將來打贏信息化戰爭對我們的要求相比,差距依然比較大,特別是在軍事專業知識掌握不“精”,綜合性知識涉獵不“廣”的方面表現的比較突出。
(二)能力水平有弱項
1.說寫能力比較弱
古人云:“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意思是上了戰馬就去執槍操戈、沖鋒陷陣,戰爭結束后,能夠用豐富的語言將戰爭經驗總結歸納出來。而合訓分流學員大多數因為大學專業的限制,平時不注重讀寫能力的培養,與軍事活動的需求存在了很大空擋。
2.實踐能力比較弱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大多數合訓分流學員只在部隊接受過短期的暑假集訓,對部隊基層有些工作開展流程不熟悉,甚至沒見過,這對以后下連隊開展工作埋下了隱患。實踐證明,有理論是不夠的,只有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尤其是注重在日常訓練工作中,要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敢于摸爬滾打,流血流汗,才能褪去嬌嫩,成功淬火。
(三)素質結構有“短板”
1.綜合素質不全面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參戰軍隊的專業技術種類僅有20多種,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發展到160多種,21世紀初已達3000種以上。這組數據說明了什么呢?顯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戰爭對參戰官兵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合訓分流學員必須著眼未來戰爭的客觀要求,真正做到部隊建設需要什么就學什么,缺少什么就補什么。這樣,才能更好地豐富自身素質,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
2.指揮素質不夠強
合訓分流學員要看到自己正在進行的角色轉換,盡快掌握作為治理者要具備的嚴格治理、依法治理、科學治理的能力。作為新時期帶兵人合訓分流學員,軍事指揮素質還需要悉心歷練摔打,才能成為新時期的“李云龍”,展現新時期的“亮劍”精神。
三、從現實到理想培養素質是關鍵
怎樣才能將合訓分流學員鍛造成為一名合格軍官,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要有鍥而不舍的毅力
西點軍校大家都耳熟能詳,它是美國將軍的搖籃,21歲的華裔女生劉潔書靠的鍥而不舍的毅力,書寫了西點軍校新的歷史。2006年她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從眾多條件優秀的男同學中脫穎而出,成為該校首位獲此殊榮的華裔女學生,而和她同一屆的學員有28%的人未獲得畢業證書。從這里可以看出,無論你基礎怎么樣,只要你用心去努力了,你就有可能會成功。
(二)要有攻堅克難的決心
有句話說得好:不為失敗找借口,只為成功找理由! 作為軍人,就要有一股“天大困難像個豆,好馬崖前不低頭”的豪邁氣概,勇于化艱難為力量,把困難當挑戰,用挫折做磨練,化平庸為神奇,讓自己更堅強、更自信、更有為,跨越前進途中的任何障礙,踏出一條平坦大道。戰士作家高玉寶正是因為有這樣攻堅克難的決心,才能夠從參軍之前的一個文盲,到后來寫出了《半夜雞叫》、《我是一個兵》等聞名作品。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a)-0096-03
On the Military Academy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Situation
Hua Feng Sun Dejun Zhang Erk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Zhengzhou Henan,450001,China)
Abstract:It is necessary quality that students learn how to study.It is the core of quality education.Though investigation,this paper has studied and mastered the cognitive degree, the status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about independent study.Opinions and proposals we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Students;Indepent Study;The Current Situation Thinking
自主學習,就是學員依據確定的學習目標,自主選擇學習方法,通過自我管理、自我評價,創造性開展學習活動的過程。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明確指出:學會學習是未來人才的必備素質,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是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培養學員學會學習,是建設信息化軍隊和打贏信息化戰爭賦予軍校的使命和任務。為了全面掌握軍校學員的自主學習狀況,我們基于前人對影響軍校學員自主學習的主客觀因素的研究,通過問卷調查,掌握了當前軍校學員開展自主學習的基本情況、特點和規律,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意見和建議。
1 對學員自主學習情況開展問卷調查的基本情況
為全面了解和掌握軍校學員自主學習情況,在廣泛征求教員、學員、干部意見的基礎上,我們綜合運用了多種科學調查方法,設計了一份定性與定量有機結合、主觀看法和客觀認識并重的《軍校學員自主學習情況調查問卷》,問卷結合不同類型、不同學習階段、不同年齡、不同專業學員的學習特點,從不同層面對軍校學員自主學習情況進行了調查,基本能夠涵蓋到軍校各類型各專業學員。
該問卷主要包括以下四個部分:一是對學員基本情況的調查,主要包括對隸屬單位、學習階段、專業劃分和類型等的調查;二是調查被調查者對于自主學習的認知水平,以及被調查者當下進行自主學習的狀態,重在調查學員對自主學習的重視程度,了解學員自主學習能力的水平;三是了解學員認為的自主學習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問題主要圍繞課堂教學方式方法以及進行自主學習的動機、過程、方法、環境、結果等方面進行設計;四是讓學員評價自我的自主學習能力,了解學員對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的認識,征求有建設性的意見建議。
我們基于900名學員進行了抽樣調查,面向不同類型、專業、年級的學員,其中本科學員500人(大一、二、三、四年級各125人);研究生學員300人(研一、研二各150人);以及生長干部任職培訓學員100人。調查共回收問卷898份,其中有89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到99.78%,有效率99.44%。本次問卷調查數據,采用Excel統計分析軟件進行了統計分析。
2 結果分析與有關結論
根據對調查問卷填寫情況的統計和分析,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項結論。
2.1 自主學習的總體情況堪憂
從圖1可以看出,學員對自己自主學習情況的評價整體不高,滿意度僅僅為18.38%,不滿意率高達35.52%,還有很大一部分學員對此持模棱兩可的態度,這說明,當前學員自主學習的總體情況不佳。在調查中筆者了解到,學員們分析了很多當前自主學習的問題:“自主學習的條件不足,時間隨意性過強、缺乏穩定性,自主學習資源匱乏,自主學習場所擁擠;時間不足、過度零碎,自主學習的系統性難以保證;自主學習的配套制度落實不足,有些改革僅僅停留在表面;自主學習缺乏合理目標的有效牽引、缺乏激發學習動力的機制和措施,缺乏適度的指導和幫助,自主學習效率保證;學習行為缺乏時間、地點和內容的自由,更加無法實現自主;自主學習與軍校的整齊劃一的管理模式沖突;各級管理、約束過多,學員沒有真正管控自我時間的機會,無法培養自我約束、自主成長的能力”。對自主學習的現狀,不少學員持有類似的觀點,甚至存在一些不滿、抱怨的情緒。
2.2 自主學習方式在學員中有一定認同感,學員對自主學習的作用持肯定態度
自主學習是相對于傳統意義上的被動式學習提出的,是一種“自我指導、自我激勵、自我管控”的學習。以下是問卷調查反映的學員對自主學習有關問題的一些認識和理解,75.83%的學員表示,自己對自主學習的有關概念和方法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75.36%的學員表示,自己在學習中有一定自主性。在對自主學習作用的認識上,17.61%的學員認為,自主學習是加深對課內知識理解的有效手段;11.80%的學員認為,通過自主學習中的合作和交流,自己與同學之間的了解與友情得到加深;21.73%的學員認為,自主學習可以培養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14.57%的學員認為,自己在自主學習中獲得了從挫折到成功的寶貴經歷,在心態調整方面得到了積極的影響,很高興有這樣的體驗;11.64%的學員認為,自己通過自主學習探索并掌握了一套自己得心應手的學習思路和方法,提升了學習成才的自信心;20.17%的學員認為,自主學習提高了自己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對自己長遠的發展十分有利。學員們普遍對自主學習持十分積極的態度,認為這是一種值得采用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能夠提高自己很多方面的能力,能讓自己取得收獲。
2.3 學習動機、氛圍和方法是影響學員自主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
2.3.1 學習動機影響自主學習效果
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只有15.19%的學員對自己的學習得心應手,認為需要再進一步努力的高達45.99%,這些學員在學習中明顯缺乏自信心,他們在學習上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就容易懷疑自己,產生無助感和消極、倦怠的不良情緒,影響學習動力的激發。學習的目的和動機方面,56.43%的學員表示為了提高自身素質而學習,49.72%的學員表示為了個人前途發展而努力學習,大多數學員十分注重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素質,學習是為了未來發展,而不是僅僅獲得畢業證書。但是一些學員在實際行動上的表現與自己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不相符合,究其原因,學員們普遍將其歸咎于教學理論脫離實際、學習枯燥、時間不足和精力不足等,這些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當前軍校在教學的內容安排、教學方式方法和對學員自由時間的安排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不能很好地滿足學員自主學習的需要(見表1)。
2.3.2 學習氛圍對學員自主學習的影響
從圖2可以看出,學員認為制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自主學習時間得不到充分保證,在軍校嚴格執行部隊一日生活制度以及各種勤務、集體活動和突發安排較多的背景下,自主學習的時間往往被分割得十分零碎,學員雖然進入軍校初期都有著十分強烈的學習動力,但因為在各種事務中耗費了精力,學習過程時常受到干擾和打斷,學員很多時候的學習體驗都是斷續、不順利的,學習的效率和興趣必將受到影響,進一步制約了學員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此外,學習興趣高低、學習計劃是否科學可行和學校整體學術氣氛好壞等都是影響學員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相比之下,問卷反映,教員授課的方式方法、學員的自我管控能力的高低并不是影響學員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因此,軍校各級教育教學管理部門要從思想認識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學習行為引導和學術氛圍建設等方面入手,積極提供更加適宜學員進行自主學習的條件和氛圍,端正學員學習態度、賦予學員更多自主支配學習時間、自主確定學習地點、自主制定學習計劃、自主選擇學習方式的權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3.3 學習方法對學員自主學習的影響
對閱讀習慣的調查顯示,43.72%的學員有一邊閱讀一邊劃出重點的習慣,29.67%的學員選擇“單純的閱讀,不使用任何標注”,僅有16.47的學員會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并在閱讀中或閱讀完成后記錄心得和感悟,這表明學員大都尚未真正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閱讀的效率較低,沒有很好的達到通過閱讀獲取知識、鍛煉思維的目標。圖3表明,記筆記、依據復習資料備考、多做練習和認真聽課等傳統學習方法被大部分學員廣泛采用,相比之下,自主學習理論倡導采取課后整理、精讀教材、交流討論、自學和查閱文獻等學習策略,這些策略并沒有很多人采用。學員大都仍采用傳統、老舊的學習方法,很少采用自主學習理論倡導的學習方法,這亦是制約軍校學員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
2.4 教員課堂上引導學員自主學習上需進一步加強
問卷表明,62.65%的學員不希望教員采取灌輸式的授課方式,主要原因是灌輸式教學課堂形式死板、氣氛沉悶,既不利于信息的有效傳遞,也限制學員個體思維的發散和彼此思維的碰撞;學員們大都希望教員多使用先進教學手段,主動引導學員自主學習,這說明學員迫切希望教員在引導學員自主學習方面能夠有所加強,積極主動引導學員進行科學思維,而不是單純地滿堂灌輸知識。對講課方式的選擇上,56.42%的學員認為,教員應“注重學科知識的系統性闡述和對自主分析能力的培養,引導學員拓展知識面”。談到課堂上思維的狀態,47.71%的學員認為,自己很難跟上教員的思路,容易開小差,有些“吃不消、聽不懂”,教員還得進一步加強對學員自主思維的引導。
3 對提升學員自主學習能力的思考
從上述調查研究結果可以看出,目前學員對自主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但對自主學習的滿意度還不是很高,學員在自主學習方面主體作用發揮得不夠,在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學習氛圍和教學模式方面還存在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提高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
3.1 進一步確立學員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激發學員學習興趣、端正學員學習動機、改革現行管理方式,改善當前學員自主學習狀況
由于大學之前長期接受應試教育,學員很自然地適應于傳統的學習模式,加之當前軍校管理模式下學員生活由集體統一安排,日常管理對學習活動的干預很多,學員跟隨集體的安排完全可以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當前軍校人才培養為追求“寬口徑”,設置必修課程較多,加上公差勤務和大型活動、集體安排較多,學員的自主學習時間被復習備考、集合站隊和零散事務等擠壓,學員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少。因此,不少學員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匱乏,感覺自己是在緊迫的時間安排中被督促、被動地完成任務,很難有真正“大學式”自主學習的體驗,長期下來,慢慢失去了自主學習的信心和興趣,甚至養成抄作業、抄答案、抄數據的壞習慣。由于缺乏自主學習的目標,基本學習考試難度又不大,一些人對學習抱“及格就好”的態度,學習十分不努力,學習缺少主動性,學習效果不太理想,上課和自習時間用來消遣娛樂,考前瘋狂突擊的現象常有發生。因此,要從根本上改變學員對自主學習的態度,引導學員重新審視自主學習這件事情,樹立信心、擺正態度、明確動機,引導學員主動結合自己的認識和理解,明確自我學習目標、明細個人學習計劃,綜合運用課堂教學、課后請教和查閱資料、在線學習等方法手段,創造性地探索知識、積累經驗,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要在改革管理模式方面取得突破,倡導“收放結合”的管理模式,給予學員一定的自由時間進行開放學習,并適時“收回來”,對學員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進行檢驗,以免出現“一放就亂、一收就死”之類的問題,從機制上確保學員在學習行為的主體地位。
3.2 教員應由教授者轉變為引導者,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著力引導學員培養主動探究、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
教員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但這不代表教學活動是教員的個人表演。傳統模式下教學活動以教員為中心開展,講什么、學什么基本完全由教員決定,學員作為教學活動服務對象的地位則顯得邊緣化。教員應當樹立“服務學員”和“教會學員如何學習”的教學理念。首先,要明確服務學習者是教學活動的初衷,教員不應該成為教學的主宰者,確定教學內容應當兼顧課程要求和學員興趣,激發學員主動學習的興趣動力,學員愿意學、想學、主動去學是提升學員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傳統的灌輸式教學不符合當今社會人才培養的規律,影響學員思維發散,制約學員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所謂的“教會學員如何學習”,主要指幫助學員完成“積極有效”的學習體驗,并從中培養學員自主學習所需的精神品質和行為習慣。應當從學員的認知和精神需求出發,合理設計教學方案、選取教學方法。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員應該幫助學員理清思維脈絡,為學員提供獨立思考的時間、自主創新的空間。這樣一來,學員將學習轉化為自己的內在需要,學習成為一種自覺自愿、獨立自主、輕松愉快的行為,其學習效果和能力將得到極大提升,學員發展將更加全面。教員應該多多換位思考,從學員需求的視角出發設計教學方案,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從單純“教”的“指示者”轉變為學員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同伴和智囊;科學統籌安排教學內容,創造性地實施教學,從內在激發學員自主學習的動力;積極營造平等、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提升學員學習的效率。
3.3 校園基礎條件是學員自主學習的基礎保證,要努力提高學習服務能力和質量,積極營造濃厚的自主學習氛圍
校園基礎條件是教學活動開展、學員自主學習的基本保障,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是學員學習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在制度上,學校應開設具有濃厚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特色的特長培養俱樂部,定期組織開展有利于學員自主學習能力和意識培養的活動。還應建立針對學員自主學習、培養進行指導的機制,對自主管理模式的答疑、特長培養、興趣愛好培養、時間支配等方面都可以給以指導,幫助學員更好地了解自己,樹立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選擇更加有效的學習方法,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效果。從管理制度方面來講,各級機關應盡量少組織開展大型集體活動,如歌詠比賽、大型閱兵、文藝匯演等,這些都會擠占學員大量時間,且分散了學員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員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在學習資源的建設上,一是要優化圖書館作用的發揮,提供更及時的資源更新,為學員自主學習提供更優質的資源服務。二是在互聯網使用受到限制的背景下,立足軍校內網,努力搭建教員、學員實時交流的互動平臺,使師生建立更融洽平等的關系,教員與學員的關系走出課堂、深入生活,學員能夠更好地接受教員在學習和個人發展方面的鼓勵和幫助,學員在良師益友的陪伴下培養積極的學習和生活態度,不僅保證了自主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對長遠的發展更是大有裨益的。
參考文獻
[1] 馬仲嶺.本科教育應注重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教育探索,2011(4):90-91.
[2] 扶長青.自主學習研究述評[J].當代教育論壇(參觀教育研究),2008(6):33-36.
2 有效教學的理論研究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有效教學這一概念,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了各種教育研究領域。無論是教師還是教育研究學者,都希望可以在教育過程中真正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較好掌握所學科目知識的教學終極目標。有效教學在得到廣泛關注的今天,軍校英語教學也逐漸引入有效教學的理論。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學呢?通俗地講,就是指在有限的時間或空間里,教師通過恰當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使得學生在融洽的學習氛圍中取得學習的最佳效果。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有效教學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在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后,有效教學理念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學者的關注。它的核心理念是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關注教學的效益;它需要教師不斷地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反思教學的過程;它是課程改革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針對當今軍校英語課堂出現的“費時低效,興趣不高”的尷尬狀態,筆者認為基于此教學困境討論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理論與策略,在軍校開展有效教學的活動刻不容緩。
3 軍校英語有效教學的策略
3.1備課要有效
在高慎英、劉良華著的《有效教學論》一書中,提到“備課”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但“要”素大體有三:學習者、學科內容(及其結構)、教學目標(及其教學方法)。言下之意,就是教師在備課時不但要備教材、備教法,更要備學生。
(1)激發學生興趣
有效教學的關鍵在于能夠了解學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更重要的是,學生的“需要”和“差異”往往并不限于知識水平,而在于求知熱情。這需要教師不僅考慮“我應該講什么知識”,還要考慮“我應該如何讓他對這學習這些知識有熱情”。筆者今年執教的是軍校一個男女混合學員隊,班上上課氣氛不是非常活躍,男女生都不愿意在英語課上積極發言,他們認為自己發音不標準或者回答內容不準確,會沒有面子,會被嘲笑。而這些學生中有一半人的英語入學成績都位于全年級的前列。面對一個如此“沉悶”的班級,很多教員都不愿意承擔英語課的授課任務,他們都更愿意選擇一些全是男生的學員隊,課堂氣氛會活躍很多,即使有的時候沉悶,只要做適當的疏導或者激發,立刻也會變得積極主動。因此筆者這個學期開課之前,先跟學員隊的管理干部和各個學習層次的學員代表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大致了解了學員英語學習的情況和對英語課堂教授內容的意見和建議。然后每堂課上課前,我會給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warm-up(熱身),學員可以自己根據興趣愛好進行內容的演講,并要求他們制作配合其演講內容的幻燈片。熱身的目的旨在令學生在課前進行口語和聽力的訓練,使學生“開口”、“開耳”,從而為有效的課堂學習開個好頭。
(2)摸透教材
有效教學要求教師要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生本教學中教師必須對課程內容進行“校本化”、“生本化”的處理。在初級指揮類學校,對學員的英語要求并不算高,詞匯到畢業時要求掌握1500左右(其中還包含200個邊檢專業的詞匯),語法點也只是初中的水平。應該說教學內容難度并不大,關鍵是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情緒狀態對這些教材進行整合及“再度開發”。
例如:《新編大學基礎英語》Unit 7 In the spotMght,4個les-sons包含了頻率副詞和數詞的語法講解、若干閱讀練習及對話練習等小項目,而該課提出的教學目標有16條。我在教授該課時,通過資源整合,將頻率副詞中一些經常用到的詞提煉出來進行講解,并把somedmes\sometimes\sometime\some time進行比較講解,并找出一些相關的填空,單選練習,讓學員深刻理解其中的用法,最后,我讓他們兩個人一組對自己的日常生活進行對話練習,學習效果顯著。
3.2上課要有效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新教員是教員隊伍中的新生力量,對學校未來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優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重視新教員的培訓,為其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專業基礎是每一所院校面臨的一項十分重要而又非常迫切的事情。通過有針對性地制訂新教員培訓計劃,強調學習,幫助新教員樹立信心;突出技能,提高新教員綜合素質;重視評價,不斷形成和完善新教員的培養機制。
一、新教員的來源及特點
我校新教員的來源:一是地方重點大學的畢業生,即現在的文職教員;二是剛從部隊院校畢業分配來的現役從教軍官;三是剛從野戰部隊調入的有一定部隊經歷的從教軍官。前兩種人員學歷較高,但沒有部隊經歷和從教經驗,后一種人員主要缺少從教的經驗??傊?,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沒有系統地學習過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理論知識豐富,但教學的實踐經驗貧乏,從原來的受教育者變成教育者,需要實現角色的轉變。
二、新教員的培養
(一)培養目標
德育目標:愛崗敬業,關愛學員,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具有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和軍人氣質。
業務素質目標:過好“三關”,即教材關、備課關、講課關。教材關:熟悉教材、課標,掌握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備課關:了解學員的學情特點,合理設計課堂教學,掌握知識的重點、難點,教案規范;講課關:能夠按照課堂教學常規要求,落實課堂教學各個環節,使授課效果從知識的傳播轉化為能力的培養。
簡言之,通過對新教員進行一系列的培養,使他們達到“六個一”:具備一種精神——敬業愛崗;擁有一種心態——陽光自信;敞開一種情懷——愛生如子;樹立一種意識——求新思進;精通一門學問——任教專業;養成一種習慣——終身學習。
(二)培養時間
培養時間至少為一年,甚至可延續到他們被評定為講師之前。
(三)培養方式
1.集中培訓。
集中培訓階段,新教員主要學習教育基礎理論、教學管理規章制度、教學法、聽名師介紹從教經驗、觀摩“優質一堂課”等內容,時間為1月左右。
2.在崗自學。
由教研室和教學小組負責,指導新教員自學教材、課標及教案編寫規范等。
3.導師制。
導師制貫穿整個培養過程,導師和被導者相互聽課、評課,每周新教員要聽導師授課2次以上,導師指導新教員備課、上課及科研等每周不少于1次。
4.集體聽課評課。
新教員參加教研室組織的集體聽課和評課,認真聽取其他教員的點評意見,對照自己的想法,也可談談收獲。
5.討論交流,參觀學習。
培訓過程中,可以相互介紹經驗,撰寫書面體會,外出參觀學習,拓寬交流渠道。
(四)培養內容
1.崗位職責模塊:職業道德,政策法規,教育教學常規及教育思想。
軍校教員應該熱愛軍械事業,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其一,教員是文化的傳遞者,要為學員授業解惑,就得不斷學習。其二,教員是學員行為的示范者,教員的言行直接影響和關系到學員未來的品德發展。其三,教員是管理者,教員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教學才有效率。其四,教員是父母,教員要用心做事,用愛教育。其五,教員是朋友,師生之間的融合度要達到知心朋友一樣,學員才能“親其師而信其道”。其六,教員是學員的心理輔導者,了解學員的心理特點,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排解,培養學員健康的心理品質。
軍校教員除了具有地方教師的一些共同的師德以外,還必須遵守部隊的管理規定。
2.課程教學模塊:課標的學習,備課與教學設計編寫,典型教學案例評析,教學技能基本功訓練,課堂教學程序方法與評價,名師課堂教學觀摩,新教員上崗匯報課,課堂教學反思的撰寫等。
新教員準備承擔某門課程,需在教學小組的幫助下學習課程標準,熟悉整個知識架構,學習備課和教案編寫的基本規范,聽老教員講課,參加集體評課議課,還要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
3.教育技術能力模塊:課件制作與多媒體教學技術的運用,教學資源庫的綜合應用。
科技發展五年,我們的知識將落后五十年,我們要學會學習,充分利用網絡媒體,收集有用信息,同時利用課件和多媒體教學技術,加大課堂教學信息,增強教學效果。
4.教育科研模塊:軍隊院校的教學和科研是并重的,教學服務于科研,科研有利于提高教員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兩者相輔相成??蒲幸晕淦餮b備維修保障課題為主,教育教學改革方面的研究也是今年學校的重大舉措。
5.心理健康教育模塊:處理教員與學員關系方面,教員始終把自己當成學員遵章守紀的“班長”,日常生活的“家長”,學習工作的“師長”,要以科學的方法了解學員,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員,以博大的胸懷寬容學員,還要注意掌握“心育”的藝術。
針對以上五個模塊,可以設置專門課程或者內容,供新教員學習。針對崗位職責模塊可開設的內容有:軍校專業技術干部有關政策、如何提高軍校教員崗位適應能力等;針對課程教學模塊可開設的內容有:教學的過程與基本環節、如何提高教員的教學設計能力等;針對教育技術能力模塊可開設的內容有: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應用示范課、軍隊院校網絡教學應用系統等;針對教育科研模塊可開設的內容有:學校有關科研政策制度的宣講、如何加強科研學術能力培養等;針對心理健康教育模塊可開設的內容有:現代教育心理學、士官學員的心理特點等。
(五)培養考核
采用現場聽課、實地查看資料等方式進行考核,考核分優秀、合格、不合格三個等次。根據集中培訓階段的學習內容組織一次考試,占總成績的20%。集中培訓考勤成績占10%。教學基本功占20%,教學基本功包括硬筆字、簡筆畫、征文活動和演講等4項,每項各占5%。試講成績占30%。計算機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占10%。教學反思及經驗總結占10%??偡指哂诨蛘叩扔?0分的為優秀,60分~90分的為合格,低于60分的為不合格。
對于考核優秀的新教員,由學校發文通報表揚。對于考核合格的教員可以上崗授課,對于考核不合格者,文職教員不聘用,現役軍人進入下一輪培養,還不合格者,延期轉正或者考慮換崗。
三、幾點建議
(一)對新教員的建議
1.教學成績是生命線。
教學的成績評定來源于學校專家、所教學員及同行的意見,成績的好壞與教員付出的努力是成正比的,一定要多方面著力,虛心向老教員學習,教學成績的好壞決定了教員今后的發展。
2.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課堂上要動靜結合。
照本宣科,單一的教學方法,就會出現死氣沉沉的課堂,課堂上要動靜結合。
3.幽默的教員最受歡迎。
教員的幽默風趣,能讓學員學得愉快,自己也教得輕松,既能吸引學員的注意力,又能增強學習效果。
4.上好第一節課。
開頭一段話熱情洋溢,板書的第一個字讓學員為之贊嘆,用豐富的表情和機靈的眼神吸引住學員,得體的幽默讓學員笑起來,教學方法的變化讓學員感到有趣,使他們注意力集中,這無形中給學員留下了好的印象。
5.學會欣賞學員。
每個學員都有自己的專長,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他們,適時地發揮他們的作用,讓每個學員各盡所能,都能感受到被尊重。學員隊的干部,就相當于學員的家長,多些肯定、少些指責,讓他們有信心和希望對學員進行管理和教育。
6.多聽課。
新教員要想把課教好,要多聽老教員的授課,從中吸取一些可以借鑒的東西,多思考別人授課的思路和方法。從模仿開始邁出第一步,然后才能繼承和發展,不斷創新,不斷超越。
(二)給學校培養機構的建議
1.適當延長培訓時間,制定相應的獎懲機制。
目前,我校大部分新教員半年后就走上了講臺,很難保證教學質量。建議可以適當延長培訓時間,發揮導師制的作用,讓新教員跟隨老教員聽課、改作業、課后輔導等,重視新教員對裝備的使用、保養、故障判斷和維修能力的培養,把新教員培養的效果與導師直接掛鉤,制定相應的獎懲機制。
2.建議提高換崗教員的比例。
隨著作戰方式的信息化一體化的發展,要求多專業多軍種的協同作戰。學校培養的士官學員不再是只面對單一裝備,這就要求教員對專業群內各型號武器裝備比較熟悉,需要一部分教員實現換崗流動,流動的渠道可以是部隊與院校、專業與專業、專業與基礎之間進行,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教員隊伍的綜合素質。
3.增加士官教員,做到資源的合理利用。
有些從野戰部隊調入我校的士官,或者我校的優秀畢業學員,熟悉某種裝備,可以進行新教員培訓后,充當教員,做好相關專業的教學、教學輔助工作。對士官教員個人而言,提高了能力;對學校層面而言,又做到了資源的合理利用。
參考文獻:
[1]張軍暉,周應堂.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應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J].中國電力教育,2008(18):42-43.
[2]楊華,吳俊.美國高校師德規范建設對我們的啟示.中國高校師資研究,2006(6):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