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3 09:49:2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人際溝通能力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2C-0008-02
人際溝通能力不僅是高職生職業素養的重要內容,更是高職生贏得就業競爭的實力體現。筆者通過觀察了解,發現在招聘過程中用人單位青睞會交流、善溝通、懂協作、人緣好的學生干部和學生黨員。究其原因是他們的人際溝通能力比較強,綜合素質比較高。可以肯定地說,在專業水平大體相當的前提下,人際溝通能力就成了在就業競爭中勝出的法寶。為了解用人單位對高職人才的需求狀況,本課題組向近300家單位發放了《企業對高職院校人才需求調查問卷》,在回收的280份有效問卷中,所有的用人單位在回答“貴公司最看重員工哪些方面的素質能力”中,無不例外地選了“人際溝通能力”一項;在“您認為高職院校學生最需要培養提高的能力有哪些”的問題中,用人單位也都選了“人際溝通能力”。由此可見,提高人際溝通能力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探討高職生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
一、高職生人際溝通能力現狀及原因分析
調查問卷顯示,95%的企業認為人際溝通能力是員工的必備素質;認為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能夠與企業外部保持良好的溝通狀態,善于與人打交道,及時捕捉商機,獲取各方面信息,既是員工自身得以發展的一項關鍵技能,又是企業提高服務品質、贏得社會認可的重要渠道。人際溝通能力是除了專業能力之外最被企業看重的能力。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是高職生必須具備的重要素質。然而,筆者通過長期觀察和接觸,感覺到高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普遍欠佳。現對其產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是性格因素影響學生的人際溝通。有的學生由于天生膽小害羞,缺乏與人交往的主動性;有的學生性格內向,少言寡語,不善于與人溝通交流;有的學生個性孤僻,獨來獨往,不愿與人交往。由于缺乏正常的溝通交流,別人很難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很難了解到他們的真實想法,他們自然也得不到他人的真正關心和幫助。本課題組對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2011級學生進行調查統計,結果顯示,由于性格原因遭遇人際溝通困難的學生所占比例高達20.5%。例如,在2012年11月份的一次就寢紀律檢查中,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一名輔導員發現有一個女生躲在宿舍走廊盡頭哭泣。經過長時間的交談詢問,才了解到該生是入學未滿一個學期的2012級學生。該生由于對剛接觸的專業生疏,感到學習較吃力,總擔心學業難以順利完成,看到周圍的同學卻學得輕松自在,其思想壓力日益加重,以至于抑制不住痛哭。其實,對新專業有生疏感,學習起來相對困難,這是多數新生的同感。如果該生能夠及時與教師、同學溝通交流,獲知同學的感受,獲得教師的開導,這種心理壓力就能及時得到化解。
二是心理因素影響學生的人際溝通。在高職院校中,有一部分學生由于對高職教育認識不足,認為就讀高職院校沒有出息,因而產生自卑心理;還有一部分學生由于家庭貧困覺得低人一等而產生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使他們自我孤立、自我封閉,壓抑、抗拒正常的交往需求,不愿、不敢、不想與他人進行正常的溝通,久而久之阻礙了他們人際溝通能力的發展。
三是家庭因素影響學生的人際溝通。如今的大學生大多數來自獨生子女家庭,他們被視為父母的掌上明珠,從小受到長輩的溺愛,這種生長環境使許多獨生子女自小以自我為中心,注重自我感覺,缺乏人情往來和對他人應有的尊重。脫離小家庭進入學校這個大家庭后,他們仍習慣于小家庭的生活方式,很少與他人交往,遇到問題也不懂得如何與他人溝通,由此出現人際交往方面的障礙。
二、高職生人際溝通能力培養的途徑
人際溝通能力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組成部分,是衡量高職生人才質量的重要指標。高職院校應順應社會需求,在抓好專業教育和其他素質教育的同時,努力培養和提高高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
(一)加強宣傳引導,提高學生對人際溝通能力重要性的認識。多數學生由于沒有真正認識到良好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對一個人今后走上社會的重要性,在他們的潛意識里,認為是否交際是由個人性格決定,不想也不愿去改變,因而缺乏積極與人溝通交往的主動性。高職院校應通過各種方式、利用各種場合大力宣傳良好的人際交往對一個人健康成長、順利成才的重要性,通過教育引導,使學生正確理解人際溝通能力的作用,認識人際溝通能力是高職生必備的素質,從而有意識地培養和提升這種能力。
(二)利用課堂教學,為學生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無論是基礎課還是專業課,教師都應充分利用課堂這一平臺,精心組織教學,創設情境、巧妙設疑,通過回答問題、分組(下轉第16頁)(上接第8頁)討論、模擬情景、情節演繹等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做到師生互動、學生與學生配合,使課堂成為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的平臺。這種靈活、生動的課堂組織形式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又能讓學生在課堂中鍛煉心理素質,提高人際溝通的能力。
(三)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擴大學生人際溝通的范圍。高職院校應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為學生創造與眾人溝通交流的機會。例如,班級內多開展主題班會、素質拓展等集體活動;鼓勵開展班級與班級之間、專業與專業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的聯誼交友活動,擴大學生的交往范圍;廣泛開展文體比賽、演講比賽、辯論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在展示才華的過程中掌握為人處世的原則,學會與人協作,提高人際溝通能力。
(四)開設相關課程,強化學生人際溝通的技能。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高職院校應有針對性地開設演講與口才、現代社交技巧、溝通的藝術等課程,以必修課或選修課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課堂教學、教師傳授、強化訓練等方式,有效地鍛煉和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溝通水平。
(五)通過參加社會實踐,鍛煉學生人際溝通的能力。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既能檢驗學生的知識水平,積累社會經驗,更能鍛煉學生的交際溝通能力。高職院校可以利用各個假期,以課外作業的形式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參與社會調研,比如對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情況、對行業的發展情況進行調研,并形成調研報告,調研結果作為學業成績評定的依據之一。通過這種適當加壓的方式,促使學生主動體驗生活、主動融入社會、主動與人交往,從而使他們的人際溝通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人際溝通能力是現代人綜合素質的體現,更是現代社會對大學生提出的新要求。高職院校應正視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的現狀,重視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積極采取措施,全方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他們能夠適應社會的需要,從而贏得競爭。
【參考文獻】
[1]林瓊.高職院校工科生溝通能力現狀與培養[J].人力資源管理,2012(6)
人際溝通是指人與人之間交換意見、觀點、情況或感情的過程,這一過程是通過語言和非語言行為來完成的。隨著信息產業的發展,使人際交流減少,大多依賴于虛擬化的溝通手段,使得面對面的人際溝通機會越發減少。然而,護理工作是離不開人際間的交往與溝通的,有效的溝通是提高護理質量的核心和關鍵[1],護士在工作中是與患者和家屬、醫生接觸最多的人,處于人際交往的關鍵地位。而實習護生是護士隊伍的后備軍,鑒于專業技術尚不熟練,加之醫患關系日趨緊張,溝通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匯總了實習護生人際溝通能力現狀,分析了溝通能力的影響因素,對提高溝通能力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并展望了發展方向。
1 實習護生人際溝通能力現狀
1.1 實習護生人際溝通能力尚處于較低水平[2]
劉迎春等[3]用Spitzberg等設計,王泳貴翻譯、修改的人際溝通能力問卷對240名實習護生人際溝通能力調查顯示:護生的溝通動機平均得分為(2.20±0.36)分、溝通滿意度平均得分為(2.27±0.26)分,均低于平均值3分。此外,實習護生的溝通積極性不高,調查發現有時患者因為治療效果不理想等問題而遷怒護生,會對護生有言語甚至是人身的攻擊,使得護生有一種挫敗感,從而無法調動工作熱情[4]。同時,學生對溝通重視程度不夠,溝通意識不強[5]。隨著信息化的發展,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越來越少,也是導致實習護生溝通能力降低的重要原因。
1.2 女生溝通能力較男生略強[6]
通常認為女生的語言駕馭能力優于男生,這與女生比男生情感豐富,更擅長表達自己的情感有關。與此同時,女生對于非語言信息的識別和利用也能很好把控,對于患者的語音、語調、動作、眼神等傳遞的信息能夠很好的領會,從而能更好的理解患者想要表達的意思。男生較為獨立,而女生的社會朝向性較強,因此女生在溝通態度和服務意識上要優于男生。總之,女生的性格特征使其在溝通上更加順暢,故而在溝通中得到的評價也更高[7],帶教老師要根據這一特點,更多的鼓勵男生抓住一切機會與患者交流。
1.3 城市生源的護生比農村生源的護生人際溝通能力略強
城市學生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高于農村學生的父母,學生的教育資源、自信心及承受挫折的能力也相對較強[8]。家庭經濟狀況也是影響醫學生溝通能力的重要因素,應優先解決醫學生的家庭氛圍與家庭經濟狀況問題。研究表明醫學生的家庭氛圍越融洽,家庭經濟狀況越好,溝通能力就越好[9]。帶教老師應重點關注經濟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從容的面對患者及家屬。
1.4 獨生子女的溝通能力略低于非獨生子女
近些年來護生大部分為獨生子女,他們在長輩的呵護和照顧中長大,很少有主動照顧他人的意愿,也缺乏主動溝通的意識。獨生子女的家庭成員較少,缺少與兄弟姐妹的交往,引起溝通受限[10]。他們在集體生活中“被迫”地與同齡伙伴和同學進行交往,其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社會交往能力以及表現能力均低于非獨生子女。
2 導致溝通能力不足的影響因素
2.1 護生方面
(1)缺乏人際溝通的經驗[11]。實習護生是從學生到護士的過渡時期,社會經驗尚不豐富,人際間的溝通和交往也很局限,這使得護生對患者存在恐懼心理,不能很好的進行溝通。(2)理論知識掌握不牢固,臨床經驗有待豐富。護生對于患者各種各樣的臨床問題常常不能準確地回答,逐步失去了患者的信任,溝通也常難以進行。加之操作技術還不是很熟練,難免會有失敗的情況發生。一些患者不愿讓實習護生為他們做操作,就是擔心操作失敗,會給自身帶來身體上的痛苦和經濟損失,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溝通的難度。(3)缺乏人際溝通的基本知識和技巧。溝通結構的設計、非語言溝通技巧的應用、體態語言的使用等都會影響溝通的效果。而護生實習期偏重于完成實習任務,對于溝通方面缺乏足夠的重視。(4)護生自身性格特點。個別護生自我意識強烈漠視他人感受[12],導致臨床上溝通困難。還有的護生存在缺乏自信、膽怯、恐懼等心理特征都可能影響護患溝通。而外向型性格的護生在與患者溝通中占優勢,這些護生大多擁有樂觀、開朗、豁達的性格,學習方面積極向上,人際關系方面擅于與人交談,樂于與人合作。在實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通常也不會退縮,而是主動與別人進行交流、溝通,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13]。
2.2患者方面
(1)對醫療服務期望過高[14]。患者的維權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逐漸增強,對醫療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對于實習護生更加不信任、不配合。(2)疾病的困擾。患者遭受疾病的折磨,身心非常痛苦,此時自我控制能力降低,情緒穩定性也較差,常處于應激狀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正常溝通的進行[16]。(3)醫療認知局限。患者自身素質參差不齊,對于醫療知識的了解程度差別也很大,多數患者缺乏醫學背景知識,增加了溝通的難度[17]。
2.3 醫院方面
(1)帶教老師人數不足。護士人數本身就存在不足,床護比普遍低于正常水平。臨床帶教老師通常不能專職帶教,自身都有護理崗位需要兼職作帶教。使得帶教老師工作非常繁忙,忙于各種治療、護理工作,還要利用業余時間帶教。大部分老師只重視理論知識和操作技巧的帶教,而忽略溝通技巧和人文素養的培養,使護生與患者溝通能力欠缺。臨床上也有帶教老師事先未告知或未取得患者的同意而讓護生進行操作練習引起糾紛的發生[18]。(2)環境的改變。護生由集中的課堂學習轉變成分散的臨床實習,身邊的人員構成由單一的老師、同學轉變成不同年齡、身份、職業、社會地位形形的人都要面對。此階段的護生認識觀、價值觀尚未成熟,專業情感和行為傾向較為復雜多變,容易受環境影響出現認知差異[19]。
3 提升實習護生人際溝通能力的發展方向
3.1 學校層面
(1)構建溝通教育機制,加強人際溝通能力培養[20]。我國自1997年在高校護理專業中開設人際溝通課程以來,護生的人際溝通水平已經有所改觀[21]。但大多數學校只作為選修課或考查課,護生進入臨床后大部分時間都在忙于臨床護理工作,對于人際溝通培訓欠缺,因此實習護生和臨床護士的溝通能力仍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的醫療需求。因此,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需要學校與醫院的教育者共同努力[22]。學校應該重視大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可以開設溝通課培養學生的溝通技巧。運用情景模擬、體驗式教學等方式進行溝通訓練。(2)建立團體心理輔導。搭建有效溝通渠道,拓展多元化的溝通途徑是完善科學的教學技術與手段[23]。教師要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對有可能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多加引導,使他們更好的與老師、同學溝通交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活動、豐富在校生活,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增強信任,建立和諧的關系。堅持溝通能力培養與思想品德教育并重,課余時間組織開展各種活動來鍛煉和提高護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開展辯論會、演講比賽等,在豐富課余生活的同時進一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2 醫院層面
(1)作為實習主體單位,醫院的帶教老師應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鼓勵學生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建立良好的關系。有研究顯示實習護生人際關系越好,其溝通能力越強[24]。醫院還應積極營造良好的人文素質環境、舉辦人文知識講座等,為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醫患關系價值觀念,為未來與患者進行良好醫患溝通打下基礎[25]。帶教老師應讓她們盡快熟悉病房環境、科室的規章制度、護理操作,多與患者及家屬交流,盡快進入護士角色。平時工作中帶教老師應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語音、語調、表情、動作等都是溝通的信號,對護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2)采取自主教學的模式開展臨床帶教,如PBL、情景教學等教學手段都有助于溝通能力的提高。有研究顯示PBL教學法可以提高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具體表現在信息收集、信息給予、理解患者這三方面[26]。臨床上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手段,理論上突出重點、攻克難點,實訓中強化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注意理論聯系實際[27]。
3.3 護生個人層面
(1)實習護生要自覺認識到人際溝通的重要性,努力樹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只有自尊自強的心理才能有勇氣以平等心態與他人交往[28]。溝通時要以真誠和包容的態度待人,善于傾聽他人的訴說,學會換位思考,這樣才能拉近與患者的距離。(2)認真學習護理基礎理論知識和操作技巧,進入實習階段,在與患者交流前應閱讀病歷,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疾病相關知識。進行實際操作前應熟練掌握操作流程,經多次模擬操作訓練合格后再為患者進行操作。(3)真正做到以患者為中心,尊重患者,對待患者要熱情,站在患者的立場考慮問題,根據患者的生活習慣和文化背景等因素選擇不同的交流方式,取得患者的信任與配合。患者住院期間,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都比較脆弱,對護士的許多語言和行為比較敏感,這就要求護生要更加注意與患者交流的方式。在心理上完成“學生”到“護士”角色的轉變,教師應該針對不同病種、不同患者有意識地訓練他們如何幫助患者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護生與患者的溝通能力[39]。
4 小結
目前,實習護生的溝通水平尚不是很高,護生應該意識到溝通的重要性,從自身出發加強溝通訓練,提高溝通能力,提高服務滿意度。另外,學校與醫院也應提高對溝通的認識,開啟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全方位培養醫學人才,塑造護生積極的職業心態,為更好的服務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憲敏,屈秀艷.溝通技巧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J].天津護理,2013,21(3):233-234.
[2]楊彩玲,李娟,師文杰,等.高校學生溝通能力研究[J].企業導報,2016(2):158-160.
[3]劉迎春,劉迎利,許振丹.臨床實習護生人際溝通能力調查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3):306-308.
[4]謝小玲.護理實習生工作積極性的影響因素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18):3295-3296.
[5]保穎怡.實習護生溝通能力的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5,20(17):60-61.
[6]秦玉婷,陳麗英.關于臨床實習護生護患溝通能力的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5,28(5):737-740.
[7]劉麗萍.醫學實習生臨床溝通能力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D].重慶:重慶醫科大學,2016.
[8]王智,何靜,歐薇,等.大學新生心理韌性與其人格特征的相關性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3):56-58.
[9] 唐夢琦,尹文強,馬牧野,等.醫學生溝通能力現狀及其影響因素調查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20):2464-2468.
[10]劉云.高職實習護生情緒智力、心理彈性與臨床溝通能力的相關性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5.
[11]管園園,王錦帆.低年級醫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現狀研究[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12(社會科學版),12(2):141-143.
[12]羅丙軍.提高當代大學生人際溝通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5(19):118-120.
[13]王偉,尹文強.醫學生人際溝通能力評價量表的編制[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22):2709-2712.
[14]馬輝.基于醫院管理的醫患溝通策略改進研究[J].中國市場,2018(23):98-100.
[15]王偉,尹文強.醫學生溝通能力評價及培養模式構建[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5,28(3):432-435.
[16]昌子艷,劉紅,戴莉.急診科護患溝通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10):86-88.
[17]吳薇,王勇,倪杰,等.醫患關系影響因素比較分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3,29(9):676-678.
[18] 張小蝶,韋海霞.護理臨床教學中護患糾紛產生原因及防范對策[J].心理醫生,2017,23(23):238-239.
[19]吳茵,李惠玲.《護理人文修養》課程中培養護生職業情感的實踐與探究[J].護理研究,2013,27(27):3063-3064.
[20] 羅丙軍.提高當代大學生人際溝通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5(19):118-120.
[21] 代春英.如何培養中職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J].心理醫生,2015(1):72-73.
[22] 劉迎春,劉迎利,許振丹.臨床實習護生人際溝通能力調查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3):306-308.
[23]劉雪峰.美國高校大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及啟示[J].當代教育科學,2014(19):34-38.
[24]丁歡,焦文娟.本科實習護生溝通能力及其影響因素調查與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3):36-37.
[25]唐夢琦,尹文強,馬牧野,等.醫學生溝通能力現狀及其影響因素調查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20):2464-2468.
[26]陳艷佳,林春水,黃錚.PBL教學法在臨床實習中提高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探索[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26(3):422-424.
由于導游職業需要與社會上不同層次的人群打交道,在此條件下課余時間帶過團的學生會得到更多與他人交流的機會,因而他們的思維方式較為社會化,通過與游客之間的交流會使自身變得更加謙和、有禮。而未曾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大多數同學則會按照其學生身份與他人溝通和交流,并且帶有主觀性,喜歡與順從自己要求的同學溝通,在評價他人好壞的過程中較為簡單。在人際溝通中,拉攏與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排擠和打壓他們自認為無能的學生。
2.人際溝通動機存在差異
有些學生在從事了旅游相關行業實習等工作后,受到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貪圖過奢侈生活,崇尚金錢至上,致使對待家境貧寒的同學存在著歧視,不愿主動幫助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甚至不肯與他們有過多的言語交流。而對待有權有勢、家境好的同學則“馬首是瞻”,主動靠近,不惜用金錢換來友情。這些學生缺乏人際溝通正確觀念的引導,功利心理強烈,無視友情的真正意義,夸大了人脈資源的重要性。
3.人際溝通技能欠缺
人際溝通技能的缺乏主要表現是缺乏幽默感。雖然有部分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認識到了幽默在人際溝通中的重要性,但在具體運用該技巧時則畏首畏尾,不能靈活掌握。有些不能用到幽默的場合中生搬硬套,致使場面顯得異常尷尬,自身又難以收場。
二、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人際溝通能力培養對策
1.創新人際溝通課程
通過創新人際溝通課程,樹立學生正確的人際溝通認知理念。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的提升是旅游業發展的現實需要,人際溝通課程要更好地體現提升素質與培養能力的科學結合。高職學校要想把旅游管理學生培養成為“職業人”,更多地要考慮到他們的人際溝通能力。因為學生們終究要步入社會,從事旅游等相關行業能否取得更大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際溝通能力的高低。高職學校應依據旅游管理專業開設出相關的人際溝通課程來,使學生們能夠同他們的專業結合起來,掌握所學專業應有的人際溝通技巧和方法。改革人際溝通能力課程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應創設一種符合導游員情感和認知相互促進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既有效的獲得知識,又陶冶了情感。在課程教學中采用角色扮演法進行教學。此方法是模擬現實場景,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使角色的言行、表情等表現出來,進而學習人際溝通中新的行為和解決人際溝通遇到的問題。利用這種方法,高職生能夠進行換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不再追名逐利,團結協作觀念增強,從模擬的場景中達到與他人溝通并且解決他人出現的問題,掌握溝通技巧。
2.激發積極向上的人際溝通動機
無論在學校、家庭、社會層面,都應該創設正確的人際溝通動機情境,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系統而科學的激發學生們積極的人際溝通動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利用網絡、書籍、板報等多種形式宣傳人際溝通價值觀;利用班會、專業間、校際間的人際溝通交流會;聘請校內外的人際溝通專家、學者來校做相關講座,為學生在人際溝通動機方面的困惑作指導。
美國著名財經刊物《福布斯》的創刊理念就是把人性注入商業,提倡在關注商業、關注財富、關注商人的同時,應該將眼光投向深刻的人性,不斷開掘商業和商人背后閃光的人性。商業的個性、商人的個性,或者某個地域的商業個性、商人個性,我們不妨統言之“商性”。對“商性”的研究,已經成為工商時代人們的一大興趣。因為研究“商性”,有利于洞察人性,從而駕馭商業。而對人性的洞察,又有利于深化我們對“商性”的理解,從而更好地鋪陳商業。學者陳冠任在《中國各地商人性格特征調查報告》認為:“商性”如個性,“商性”是人性、個性在商業舞臺上的自然、烙印式的展示,并會表現出濃厚的地方文化色彩。
俗話說,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商。潮商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他們被稱為“東方猶太人”,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最會賺錢的商幫之一。是什么使得這樣一批來自同個地域的商人可以在世界商貿的各個領域綻放光彩?
成功往往是天時地利人和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而人和,在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位置。潮商似乎天生有著這樣神奇的魔力,可以靠一杯功夫茶,做成一單生意。可見,潮汕商人善于人際溝通,對在商海中處理“人和”這樣的問題駕輕就熟。他們在人際交往中,講究誠信,重視團結,以和為貴。憑著這樣的精神和原則,他們在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的人接觸的時候總是可以迅速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網絡。而這樣的能力的形成,離不開潮汕這個地域文化對他們的影響。有人說,潮汕地區是“人情”社會,這話不無道理。正是這個地區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使得這里的商人在人際溝通上有著某種天賦。
一、“僑批”與誠信品格
文化的表達往往需要依托具體事物,“僑批”正是潮汕地域文化的一種獨特表現形式。動亂年代,在海外謀生漂泊的潮汕人將辛勞所得的錢財寄回家鄉,接濟、贍養親屬,僑批由此產生。僑批是連帶家書,有專人帶回家鄉的匯款憑證。僑批投遞員,身上帶的不僅是海外華人拼搏的血汗錢,而且是海外游子對親人的思念。根據考證,所有的僑批都無一不落地送到了收受人的手中。在那個危險叢生的年代,這樣的行業在當時之所以可以得到發展,離不開以人格信用擔保的“誠信”。可以說,僑批是潮汕文化中誠信的典型體現。
潮商對關帝的崇拜也反映了潮汕地區的誠信精神,關帝以“信義”昭著,潮商對關帝的虔誠折射出來的是對關帝重義守信人格的認同。又如,建于清初的蘇州潮州會館碑記記錄:“公平處事,則大小咸宜;忠信相孚,則物我各德。”再如,潮汕的的俗語中有“老實總久在,積惡無久耐”(誠信的人做生意可以長久,使用各種伎倆獲取蠅頭小利的人的生意是不長久的),“老鋪少絀人”(缺斤少兩的生意是做不長久的)。
人際交往的基礎在于誠信,若無誠信,人際關系網絡必將崩塌。潮商很早就意識到誠信的重要性,他們將潮汕文化中這種誠信為本的精神運用到商業往來中,使得言而有信、一諾千金的信譽形象聞名海外,為商業活動展開打下良好的信譽基礎。早期的潮商,不需要書面合同,僅僅是口頭承諾,即使行情突變,傾家蕩產也依舊履行諾言。而當今的潮商,李嘉誠也曾經說過:“不論在香港還是在其他地方做生意,信用都是最重要的。一時的損失將來可以賺回來,但損失了信譽就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了。”
當今世界,誠信作為無形的資產,在交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只有獲得良好的公眾評價,形成自身的優秀品質,才能贏得他人的信賴和忠誠。只有以誠信為基石,商業中的人際關系才得以建立。潮商作為一個恪守誠信的商幫,各國商人均樂于與其進行交易,怎能不成功呢?他們以誠信為準則,堅持“無信不立”,這為他們在各個領域進行商業溝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有了誠信這個“定心丸”,其他的商業活動和關系拓展才得以順利進行。
二、潮汕話與團結精神
潮汕話是一種獨特的方言,其自成體系,與廣東省其他兩種語言粵語和客家話都有很大區別,許多發音均是潮汕話所特有的。語言只是一種溝通工具,而潮汕人卻可以將語言變成一種感情維系。潮汕人在外一聽到潮汕話,就會想起潮汕話中“自己人”這一詞。有這樣的傳聞:過去如果在外地遇到潮汕劫匪,只要用潮汕話說一聲“自己人”就可以立即得到釋放。又如,在生意場上,只要用鄉音證明是“自己人”,便可以得到優惠。如果不能講潮汕話,在許多潮汕人眼里都很難被當成是“自己人”。這一種獨特的語言,緊密地將這個地區的人聯系在一起,也顯示除了其文化的另一個顯著特征――團結。
潮商講究誠信,與外界打下良好關系。對內,依靠母語,潮商比其他商幫更容易抱團聯系在一起。當同鄉人有困難的時候,其他的潮商便會義無反顧地出手相助。如新加坡的大米依賴進口,而新加坡的潮商往往通過與其他國家的潮商的商談取得更優惠的價格,使得其在經營上處于有利地位。又如,在企業內部,潮商重視內部環境的人際關系,強調內聚。如陳慈黌家族企業有這樣的習慣,雇員家中有喜事或喪事,老板都會有一定數目的贈款或慰問。
共同語言的親切感,使潮商之間和潮商企業內部的關系網絡更易于建立起來。這種“非團結無以求生存,非互助無以謀發展”的團結互助的觀念,也使得潮商內部的關系網絡的鞏固和穩定得到了保證;相互扶持,共同應對風險,使得潮商之間及內部具有高度的凝聚力。
三、功夫茶與和諧氛圍
功夫茶是潮汕文化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功夫茶以其“功夫”著稱(“功夫”在潮汕話里的意思是繁瑣復雜)。功夫茶有十八道工序,分別為:鑒賞香茗,孟臣淋霖,烏龍入宮,懸壺高沖,春風拂面,熏洗仙顏,若琛出浴,玉液回壺,游山玩水,關公巡城,韓信點兵,敬奉香茗,品香審韻,高沖低篩,若琛復浴,重酌妙香,再識醇韻,三斟流霞。外人往往無法理解為何潮汕人喝茶需要歷經十八道工序而只為小小的一杯茶。而這樣用“功夫”沖泡出來的茶體現的是對修養的要求。功夫茶的最高境界是和、愛、精、潔、思。其中“和”為功夫茶的第一要義。“和”是喝功夫茶的目的,講究的是人際關系的和氣,追求的是茶與體內食物的調和,看重的是氛圍的安靜祥和。所謂茶行天下,和平天下。
這一文化特點反映到商道就是“以和為貴,和氣生財”。無論是在潮汕人家還是街邊店鋪,少不了功夫茶。素不相識的人,爐邊一坐,幾巡茶后,隔閡與疑慮頓時便隨之消除。賣家與買家的交易,也就往往在一泡茶之間達成。一單生意,若無功夫茶相伴,好像交易程序缺少重要環節,難以順利進行。潮商在功夫茶中做成了一筆筆生意,也在功夫茶中建立起了與商業伙伴的關系。而功夫茶在商場中,使得交易少了錢的銅臭味,多了朋友間的誠摯真情。
功夫茶所帶來的“和”,使得潮商在進行商業洽談和溝通的同時,與合作伙伴的關系得到升溫,相互親近,進而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不僅如此,“和”也給潮商企業內部營造了一種“家”的環境,消除了上下級之中的隔閡,使員工產生對老板的親近感,企業內部的雙向交流溝通更為暢通,從而更大程度上激發起員工的積極性。
可以看出,僑批、潮汕話和功夫茶等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潮汕地區與眾不同的文化元素的集中反映。這種文化使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背景下的個人待人處事方式受到了影響。在當今社會,良好的人際關系網絡往往是邁向成功的關鍵。潮商靈活地將該地區的文化特點轉借到商業接洽溝通上,誠信為本,團結互助,以和為貴,無論是對外還是對內,都為自己建立了廣泛而牢固的人際關系網絡,從而為自己商業成功創造了“人和”的條件。
參考文獻:
[1]陳敘通.淺談潮商的自立、誠信、互助精神[N].汕頭日報,2007-1-8.
[2]張彥.現代公共關系事業下的企業商譽管理[D].西南師范大學,2003.
人際溝通能力對于現代社會人才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旅游人才素質的高低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旅游競爭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如果不重視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將直接影響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不能滿足旅游行業與企業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應在教育與教學實踐的各個環節加強對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為旅游企業培養優秀人才。
一、培養和提升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的重要性
(一)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馬克思、恩格思曾說“一個人的發展取決于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因此人際溝通能力是一個人生存與發展的必備能力,大學是人際關系走向社會化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提高學生人際溝通能力,有助于學生在校學習及以后進入社會理性解決各項難題。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有利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態度、保持個性健康和心理正常發展,對于大學生活和未來事業的成就,具有重要的積極影響力。
(二)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是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一項重要職業能力
目前我國旅游業現狀是人才資源供不應求,旅游人才的培養成為制約一個國家或地區旅游業長遠發展的瓶頸問題,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的職業領域主要是在旅行社、旅游景區、旅游酒店、會展企業等相關企業擔任中、高級服務崗位和初、中級管理崗位,從事導游講解、服務接待、旅游產品策劃、旅游市場營銷等工作。作為以服務性為主的旅游企業,幾乎所有的服務都是直接跟人打交道的,這就要求旅游從業人員具有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學習與領導,同事,客戶相處的原則,打造團隊凝聚力,以便順利有效地開展旅游服務工作。
二、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人際溝通方面的現狀與原因
(一)由于社會環境、科技發展、人口政策等影響,學生人際溝通表現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在人口政策的影響下目前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是個性張揚,各具特色的一代,有一部分學生人際溝通能力較強,綜合素質高;但是也有一些學生由于家庭過分的溺愛和過度的保護,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模式,這一類學生往往不顧及他人感受,唯我獨尊。
(二)在傳統的教育模式的影響下,很多高職院校對于培養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不夠重視
另外高職院校學生經過高考的選拔之后,很多學生存在著挫敗感,自信心不足,缺少積極主動精神;還有一些學生是因為在高考錄取時服從分配而調入到旅游管理專業,從而主觀上學習的動力不強;很多高職院校對于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培養不夠重視,對旅游企業的人才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模糊,這將直接影響旅游人才培養的質量,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未來的職業生涯發展不利。
(三)由于生源地及家庭環境等影響,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人際溝通表現不平衡
高職院校有很多學生來自農村和相對經濟落后的中小城市,還有一些來自西藏、青海等西北內陸地區的學生,與經濟較發達的南京、蘇州等城市的學生之間,由于生活環境、家庭教育等差異,人際溝通表現不平衡,輕則表現為對人際溝通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人際溝通的動機存在差異,以及缺乏人際溝通技巧等。重則表現為人際溝通障礙、過分自我封閉、極端行為等問題,近年來大學校園出現過多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因人際溝通偏差導致的惡性悲慘事件。因此探討如何正確認識及有效提高大學生人際溝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培養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的對策與措施
我院旅游管理專業自成立以來,始終以與旅游行業、企業緊密結合為宗旨,認真分析研究全國和我省旅游行業現狀和行業發展趨勢,分析高職院校旅游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加強與旅游企業、行業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學校與企業、行業之間的良性互動,為江蘇省旅游業輸送了大量的優秀人才。我院在與校企合作的旅游企業進行人才需求與反饋調研、優秀畢業生追蹤調研和在校學生滿意度調查中,“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較強的綜合素質”,不僅是旅游企業對我校畢業生滿意度排前三位的評價,同時也是優秀畢業生和在校學生選擇認為對自己成長影響的最重要的三個方面。
下面就結合我院旅游管理專業采取的一些具體舉措,談一談培養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的對策與措施。
(一)頂層設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準確定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
我院在調研旅游行業在當今社會中的發展趨勢,目前旅游人才需求的類型、學生就業市場狀況等情況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準確定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能運用多學科知識與技能、能夠勝任旅游企業當前工作和未來發展的中、高級服務崗位和初、中級管理崗位(群)工作需要的創業型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
(二)優化課程體系,開設人際溝通能力培養相關課程,運用多種形式教學方法,多方位、多渠道加強學生人際溝通能力培養
在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首先以必修課或選修課的形式開設有助于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的公共基礎課程,如《演講與口才》、《人際交往技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學生通過對這些課程的學習和領會,以掌握人際交往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正確的交往觀念和動機,與同學、父母、教師和其他社會成員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合群、合作共事、尊重和關心他人等人際交往品質,學會妥善處理人際關系問題,強化學生對人際溝通能力重要性的認識。。
其次緊密圍繞旅游業,以工作任務為導向,以旅行社為主要職業方向,兼顧飯店管理、會展管理、餐飲管理與服務等職業能力,設計學習領域課程體系,設置《旅游禮儀訓練》、《旅游口語訓練》、《服務溝通》、《旅游企業客戶關系管理》等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程,第三,課程的教學中多設計學生參與的教學環節,讓學生多動口、多動手。一是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工作任務為導向,開發與企業崗位能力無縫對接的課程內容,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當組長,負責與老師、組員和其他項目組進行溝通、協調,以此培養學生主動溝通的能力。二是采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教學法,在模擬工作情境中學習人際溝通的技巧。這些課程由院系專業教師和來自企業的兼職教師同時授課,讓學生們接受到最新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案例。
第四,改革傳統的閉卷筆試的考核方式,多用口試、面試方法考核,是培養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口試、面試是對思維和表達能力的一種很好的鍛煉,在口試、面試過程中,學生必須用語言將答案表達出來,必須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訓練學生的溝通能力。
(三)針對人際溝通有偏差的學生,加強心理健康指導
實踐表明,大部分學生人際溝通能力較差的原因主要是由其心理原因引起的。這些心理原因主要有自卑、猜疑、孤僻、嫉妒等。再加上在大學學習、生活中也會面臨著不同的內心困惑及矛盾沖突,如果不及時對其進行指導,可能會導致心理健康產生問題。因此,學校建有完善心理咨詢體系,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指導。除了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課程外,通過建立心理咨詢室,網絡咨詢服務等方式,心理咨詢老師和輔導員、專業教師一起與學生進行的溝通交流,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指導。
(四)優化實訓體系,為學生人際溝通能力提升提供實踐鍛煉平臺
優化實訓體系,校內先進的實訓室與校外實訓基地相結合,多途徑全方位地提升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目前我院旅游管理專業有自主學習中心、旅游虛擬實訓室、模擬旅行社實訓室等多個現代化實訓室,以滿足學生模擬導游服務訓練、門市接待咨詢訓練、顧客溝通技能訓練、旅游合同簽訂、游客投訴處理等方面的實踐訓練。同時科學合理安排實習時間,建立頂崗實習過程與質量監控體系,從大一到大二每學期安排一周與專業方向有關的單項技能,大三進行為期3-7月的頂崗實習,學生在學校和企業的兩位指導教師的共同指導下,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逐步提升旅游從業人員需要具備的專業能力和素質。
四、結語
當前,生活質量和消費水平的快速提升,越來越多的人注重休閑旅游,對于旅游服務從業人員要求越來越高,旅游業的發展呼喚高素質人才,大力提高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人際溝通能力,將有助于促進旅游業的快速、健康、和諧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外語學院)
作者簡介:錢進,1969年生,女,副教授,本科,碩士研究生學位,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旅游景區、旅行社管理等。
參考文獻
[1]陳海燕.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路徑研究[D].山西:山西農業大學,2013.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1-0076-02
1.在高職思想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的必要性
美國的心理專家彼得薩洛韋指出:一個人是否會取得成功,主要要看情商,因為智商一般占到五分之一,而情商高達五分之四。美國哈佛大學做過一些調研:調查企業不同層次人們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和能力,最終顯示不同層次的人們需要具備的素質與能力不同,但是他們卻有一個共同點:企業要求所有層次的人們都應該具備一定的人際溝通的能力。而人們也很容易發現,在企業中,一些人際溝通能力較好的人績效也比較好,相反有些人工作能力其實并不差,但是由于人際溝通能力不好,最終工作績效并不好。因此高職思想政治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對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
2.在高職思想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的方法
2.1好的禮儀促進人際溝通交流
禮儀在人際交往可以體現出自身的素養,同時對人際交往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禮儀與人際溝通是相互聯系的,同時兩者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高職思想政治教學中想要培養學生人際溝通能力,首先就應該提高學生的禮儀涵養,而禮儀培養又包含多方面內容:第一種是語言方面的禮儀,比如:人們之間的問候、打電話進行交流、如何稱呼對方、雙方交流中自己的用語等。第二種是肢體方面的禮儀,比如:各種肢體語言、各種手勢等。第三種是服飾方面的禮儀,服裝可以反映出人們的形象、心態、心情、素質等甚至還可以展現出人們的禮儀,不同場合穿不同的衣服,這對人們的人際溝通是很有幫助的。還有學校應該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教給學生怎樣交談、握手等等,培養學生交際方面的禮儀,以此來促進他們人際溝通能力。
2.2借助語言交流能力提高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
語言交流具體有口語交流、書面交流兩種。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語言對人們的溝通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直接決定著人們之間的關系。人們如果不能正確使用語言,那么就會傳遞出錯誤的信息,同時與他人之間的溝通就會出現問題。出現這種情況就算是運用多種溝通方法和技巧也是無濟于事的。所以要想培養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還是應該先培養他們的口語和書面表達能力。具體在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時候,可以采用以下三種方法:第一種,思想政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舉行關于口語表達能力的比賽,并鼓勵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這樣學生在比賽中口語表達能力就會有所提升。第二種,思想政治教師可以挑選合適的時間給學生上口語表達的訓練課程,在課上有針對性的為學生講解怎樣提供口語表達能力,這樣學生就有了學習的方向。第三種就是學習國外先進的經驗,比如:德國的高職學校中,一旦有來賓參觀學校,就由學生為他們介紹和解說,甚至學校將這些作為學生的必修課,這樣促使學生就必須參與其中;還有在平常的教學中,他們常常會分小組學習,同時每組還有一名組長,組長的主要工作就是協調教師、組內學生、學習項目溝通的關系,這對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是十分有幫助的,所以這些都是可以高職思想政治教師可以學習的地方。在各種學習活動中,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管理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當然書面表達能力也不容忽視。通過投簡歷,人們就有可能獲得工作機會,而如果有人連簡歷都不會編寫的話,招聘者基本上不會相信其有較好的工作能力,也就是說基本上不會錄用這樣的人,所以在找工作的過程中,簡歷的制作和編排是十分重要的,而要想做好這些就應該具有一定的書面表達能力。在高職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多練習寫應用文,可以讓他們練習寫信、寫郵件等,慢慢積累一些寫作經驗、具備一定寫作能力以后就可以試著寫一些使用的應用文,這樣他們就可以逐漸提高自身的書面表達能力。
2.3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溝通方式
有效的溝通,應該先確定溝通環境、對象以及明白為什么溝通,然后對溝通對象進行深入的了解,結合它的特點采用合適的溝通方式,這樣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進行面對面溝通的時候,可以結合溝通對象的反應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當然在溝通中,面對溝通對象的不同反應的時候,如果溝通者不能及時選擇合理的溝通方式,那么最終的溝通很有可能出現問題。因此想要培養人際溝通的能力,首先應該充分了解溝通對象。提前了解溝通對象對整個人際交流有很大的幫助,如雙方的溝通有了話題和方向、可以結合溝通對象的特點采用溝通技巧、降低成本,溝通雙方可以快速達成協議等等。
3.結語
綜上所述,人際溝通能力對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未來的工作都很重要,因此,在高職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應該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幫助他們未來有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The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medico to communicate ability interpersonally the raise
Yang Yuqin Zhao Zongyi
Abstract:The medico communicates ability to have certain problem interpersonally,needs to strengthen them to communicate ability interpersonally the raise.May use humanities medicine curricula and so on increas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Selects many kinds of methods to train the medico to communicate ability interpersonally;Takes to train the student to pay attention to medical trouble in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so on emotion sex act.
Keywords:Medico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646(2009)09-0064-02
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福岡宣言》指出,所有醫者必須學會交流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技能,缺少同情應看作與技術不相稱,是醫者無能的一種表現。“溝通技能”是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7大領域之一。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CMB)指出的國際醫學教育七項基本要求中就有一項是“交流技能”。隨著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理―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醫患關系中的醫患溝通越來越受人們的關注,而作為將來的醫務工作者的醫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1.目前醫學生人際溝通現狀
據報道,71.3%的大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承受著很大或較大的心理壓力[1],其中人際關系不良、社會障礙等方面的問題在大學生日常心理咨詢中占近50%的比例[2],已和學習問題、戀愛問題共同構成影響大學生心理行為健康發展的3大問題。人際關系困擾是造成大學生留級、休學、退學的主要原因之一[3]。國外研究亦表明,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身心健康,能促進學業的進步;不良的人際關系常引起心理失衡,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如焦慮、空虛、心情壓抑、抑郁,嚴重者甚至出現自殺傾向。醫學生是大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其心理障礙的發生率要比一般綜合院校的大學生高,人際關系也較一般大學生敏感。71.1%的醫學生認為自己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亦存在有人際關系困擾和溝通障礙,導致他們不能真正實現良好的溝通。[4]
陳軍[5]對20所醫院1000名實習生人際交往能力的調查發現,對自己的語言溝通能力感到非常滿意的人數9.7%;認為自己溝通能力一般47.3%;認為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差,在與患者和他人溝通時感到困難的24.4%;74.8%被調查者對禮儀的概念模糊,不知道禮儀包含哪些內容。
尼春萍[6]對醫學生《人際關系與溝通技能》選修課開設的必要性及其教學方法對202名學生進行團體問卷調查。71.1%的醫學生認為自己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亦存在有人際關系困擾和溝通障礙,導致他們不能真正實現良好的溝通。90%以上的學生認為開設該課程很有必要,選修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92.9%的學生建議授課突出實踐,93.9%的學生希望采用情境模擬或結合自身實際撰寫論文考核;97.9%的學生感到學習有收獲。
馬偉光[7]發現,83.3%的護士對與病人交流溝通方式基本不了解,30%的護士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根據病人的不同情緒采用不同的交流技巧。
2.醫學生人際溝通不良的原因
根據調查,全部接受過心理學、醫學倫理學、社會學、美學等人文學科教育的醫務人員只有 15.4%,70.8%的醫務人員部分接受過人文學科的理論教育,13.9%沒有接受過[8]。目前,我國重視醫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對人文素質和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無論在本科教育和畢業后的醫學繼續教育,醫學生和醫生們幾乎沒有系統地接受過醫學倫理學、人類學、心理學、社會學、美學等方面人文知識的教育及實踐(這些學科都涉及醫患溝通問題),一旦進入工作崗位,便不同程度并以不同方式顯示出來。這樣的教育方式使得大部分醫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后,對病人沒有愛護觀念,態度冷漠,而且缺乏溝通技巧,不能和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
3.改善醫學生人際溝通的建議
3.1 增加人際溝通等人文醫學課程。
美國、德國人文醫學課程占總學時的比重多達20%~25%,英國、日本約為10%-15%,而我國一般為10%或者更低。醫學院校有必要借鑒美國的醫學院校普遍開設的《與病人溝通》、《病人》、《醫患溝通的藝術》以及英國醫學院校開設的《醫患溝通》、《醫生與病人相處的能力》及《如何告訴病人壞消息》、《情商教育》等課程。開設醫患互動和人際交流的專門課程,讓醫學生了解他們在人際交往上有什么特點,他們有什么需要,并根據他們的需要對他們進行教育,以期讓他們通過親身體驗、經驗分享進一步探究人際關系與溝通的相關內容。反思自己人際交往的缺點和障礙,通過自我反省和分享他人經驗來改變自己的觀念與行為,達到不斷提高自己人際關系與溝通技能的目的。使他們逐漸掌握人際溝通技能,提高自己人際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這對于他們個人的心理健康有積極意義。同時把人際關系發展策略以及溝通技巧的培養納入職業教育中來,提高醫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改善醫患關系均具有重要的現實和長遠意義。
3.2 采用多種方式培養醫學生人際溝通能力。
可以借鑒國外一些醫學院的經驗,如對學生開設共情課程,系統地訓練醫學生如何觀察病人的表情和身體語言,如何從語調中理解病人的感受,與病人進行有效交流,如何更好地感知病人的痛苦和需要。二是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和心理特點。葛煥琦[9]等在醫學生培養的早期階段接近臨床實習之前,利用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 利用SP對學生進行培訓,同時對醫學生在溝通方面的表現做出評價,如是否有耐心,反應是否敏捷,言語和肢體語言是否得體,態度是否坦誠和氣等,以培養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SP又稱模擬病人或病人指導者,是從事非醫療工作的健康人,經專職培訓后,能發揮扮演病人、充當教學評估者和教學指導者三種功能。在美國和加拿大,70%的醫學院校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SP參與教學,甚至還用于住院醫生的畢業后教育。
我國一些學者如張澤洪[10]對醫護人員進行敏感訓練。敏感訓練是利蘭•布雷德福(LelandBradford)和他的同事在進行無領導者團體的研究時,無意之中發現的一種進行人際關系訓練的技術。”就醫務人員而言,敏感訓練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小組交流討論的形式,使受訓的醫務人員能:“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對他們提出的要求,合理且能辦到的,要盡職盡責地給予滿足;合理但客觀上辦不到的,要耐心解釋;不合理的要求,要講明道理,以求得病人諒解,使病人對醫院有一種信任感、安全感。”
3.3 重視培養學生關注醫患溝通中的情感。
李娟[11]用SEGUE量表對醫學生醫患溝通技能評價研究,發現醫學生在溝通內容上“只重視疾病”。醫學生與病人溝通內容上沒有完成從“只重視疾病”向“重視病人”方向的轉變。在信息收集上。多數學生對影響疾病的社會、情感心理因素問的不多或不全,問及疾病對生活影響的更少。有研究表明在言語溝通方面,89.9%的醫務人員認識到和患者溝通時語言最重要的是通俗易懂,但在日常工作中,使用醫學專業術語進行溝通的比例高達 94.4%[8]。醫護人員和患者的溝通此時是一種任務的工具,從解決問題出發,以技術性為基礎的技巧,所需要的是專業知識,醫護人員使用的是工具性言語。過多的使用專業術語進行醫患溝通,達不到溝通的基本要求和效果,患者很可能感到他們的病情和感受等沒有被醫護人員理解和認識,患者對溝通信息的一知半解,不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復,有時還會造成誤解,引發糾紛。
應該重視患者需要的溝通還包括和醫護人員進行社會情緒性的情感性溝通。即需要醫護人員視患者為一個個體,而不是一個個案。情感性的言語包括具有鼓勵性、令人放松、友善地、開放與誠實的、表示關心、給予信息、表示贊同、對病患介紹自己、稱呼患者的名字、與患者聊天等。
參考文獻
[1] 樊富珉、李偉.大學生心理壓力及應對力式―在清華大學的調查,青年研究,2000(6);41}5
[2] 梁執群、盧莉、朱素娟等.醫科大學生人際關系敏感的影響因素研究,中國學校衛生,2004,25(2);211~212
[3] 姚曉燕.當前大學生人際關系障礙問題研究,甘肅高師學報.2003,8(1):110~111
[4] 雪晴.應重視培養大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內蒙占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16(6);30~31
[5] 陳軍.醫學實習生對公共關系技能需求的調查與思考,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7年10月第28卷
[6] 尼春萍等.為醫學生開設《人際關系與溝通技能》選修課的調查分析,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8年第14卷第7期
[7] 馬偉光、李繼平.醫院場所暴力原因分析及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2005,5(5):23~25
[8] 馮軍強.某綜合醫院醫患溝通現狀調查分析與對策引導的研究,第三軍醫大2008碩士論文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工作模式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現代護理的發展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學習護理專業知識,還要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知識和技能,使護理對象能夠得到全面、系統、整體護理。因此,護生的溝通交往能力是做好護理工作的關鍵能力。這就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有扎實的護理理論知識及熟練的操作技能,還要有較高的人文素質和人際溝通能力,這對以后在工作崗位上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護生人際溝通能力現狀及原因分析
1.1學生適應能力差,缺乏自信。
學生從高中走進大學,身邊的學習環境、生活環境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心理上還沒有做好準備,還需要時間去適應這些變化,而各院校的教學和管理模式與高中相比具有彈性,注重學生自理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有很強的適應能力,部分學生在高中時期形成了依賴心理,不能適應現在的生活,尤其是在處理同學關系、宿舍關系等問題時,感到迷茫,同時部分學生高考后,看到同學考上比較優秀的大學,心理上會產生失落感,而社會和企業盲目追求學歷則給高職學生造成更大的壓力,致使部分學生自覺不如別人,產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甚至產生不愿意和別人交往的心理,喜歡把自己的真實想法隱藏起來,給人一種孤傲處世的感覺,在心理上建立了一道屏障把自己封閉起來,從而無法與別人溝通。
1.2學生認知能力不完善。
大學是學生的社會認知體系建立和完善的重要階段,他們多為獨生子女,入學前接觸的社會關系簡單,且多是學校到學校,缺少社會經驗,在人際交往中,一部分學生與別人交往時以自我為中心,處處為自己著想,只關心自己利益,不懂得尊重他人,漠視他人的感受。還有一部分學生缺乏主見,人云亦云,甚至壓抑自己的性格,有意討好別人,失去了自己的個性特色。
1.3教育教學存在一定不足。
教師多為專職理論教師,缺乏臨床經驗,其教學重點只是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在實訓操作時重視操作步驟和操作方法,從而忽視了與病人的溝通。缺少讓學生去體驗病人,用自己的感受和語言與病人溝通。
實訓教學是護生進入臨床護理工作之前的一個重要模擬演練基地,是培養學生操作能力和良好習慣的場所,但是在實訓課中,很多操作練習面對的都是模型、模具,交流時不能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缺乏真實感,以至學生交流的積極性不高,甚至有的同學感到好笑,從而影響了溝通能力的培養。
2.培養護生人際溝通能力的方法
通過以上分析得出,高職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較弱,在思想意識上、主觀心理上和溝通技巧上均存在不少問題。因此,針對以上問題,我們采取了相應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
2.1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深入開展社會實踐。
通過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宿舍文化評比、社會實踐等活動,一方面使學生可以了解自身心理發展,完善自己的人格,學會自我調節,另一方面,提高學生認知能力,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他人及環境,引導學生懂得尊重別人、寬容別人,正確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展示自己的個性,鼓勵有特長的學生參加學院各項活動,讓他們充分展示自我,增強自信心。同時也注重了情感教育,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營造和諧、友好、信任的育人環境,為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
2.2在護理專業教學中培養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
教師對護患溝通意義的理解、帶教責任心、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對病人關愛的態度等,會直接影響到護生人際溝通技能的培養。在教學中,能恰當地引入護理溝通知識,采取適當的方法教學,使學生掌握有效的溝通方法。
如通過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如討論、演示、角色扮演、模擬和上臺表演操作等方式以加強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對那些膽小內向的學生應多給予鼓勵并提供鍛煉機會,幫助她們建立信心,提高她們的語言技巧。鼓勵學生自覺進行語言訓練,如上新課前,先由學生上講臺簡述上節課內容,教師酌情加以評價。這樣做給了學生鍛煉膽識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
同時利用教室、實驗室的場地,營造“病房”的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進行語言訓練。教師結合病例進行模擬情境,讓學生發自內心地與“病人”交流。
總之,提高護理專業學生人際溝通能力,是學生走向社會、適應職業環境必備的核心能力之一。培養護理專業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病人,在臨床實踐中,學習使用有效的溝通手段,幫助病人適應角色的轉變,為促進病人康復起到重要作用。我們通過教學與實踐,加強學生人際溝通技能訓練,讓學生在臨床學習中能夠自覺運用。
參考文獻:
1.1對象
選擇2010年~2011年在本科實習的62名護生為調查對象,女生54名,男生8名,年齡19~23歲。其中本科生27名,大專生35名;獨生子女36名,非獨生子女26名。均已完成基礎醫學及專業課程學習,進入臨床實習。
1.2調查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包括人際吸引力和溝通技巧,人際吸引力主要包括儀表、個性品質、相悅、接近、互補、相似吸引;交往技巧主要包括優化形象、展示才智、涵養個性、主動交往、由衷贊美、善于傾聽、關心所需。問卷由教師發放,護生匿名填寫,當場回收。1.3統計學方法將所得數據采用SPSS13.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反映護生對該項內容的認同度。
2討論
2.1提高人際吸引力是職業的需要
表1表明:儀表吸引是護生自認為最缺的人際吸引力,以下依次是個性品質吸引、相悅吸引、接近吸引、互補吸引、相似吸引,這些人際吸引力的不足是導致人格魅力下降,影響人際交往效果的主要原因。表2結果顯示:91.6%的高護生認為良好的“第一印象”是相互間進一步交往的基礎。因此,培養和完善人際吸引力十分必要。人際吸引的第一階段是“好感”,人們偏愛擁有美麗外表的人,即交往過程中意味著一種心理現象,對于那些與自己外表、風度相類似的人,比較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所以,要教育護生在職業規范的范圍內注意自己的儀表、舉止和言談,給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好感”是一種暫時的肯定態度。隨著時間的推移,只外在美的吸引作用由內在美替代。因此,在人際交往中,最能夠長久地被人們喜愛的還是一個人的優秀品質和才能。所謂“寧為賢者仆,不為愚者師”是人們相信才華出眾的人會對自己更有裨益[2]。有人曾提出職業護理人員具備的5個“C”,其中之一是能力(Competence)[3]。護理人員在護理事業中,如果真想正確認識、理解和幫助他人,不僅要有良好的自然科學知識,還要擁有判斷力、技術、精力、經驗,以及對職業責任的要求做出敏銳反應的技能,從而應對職業需要。
2.2加強護生內在素質及能力的培養
表2結果顯示:72.6%的護生認為外貌、儀表是人的外在素質,它一般在人際交往的初期對人際交往作用明顯。個性品質、能力是人的內在素質,它們對人際交往的影響持久、穩定、深刻。66.1%的高護生認為個性品質是人們選擇朋友的首要因素,吸引朋友的個性品質有:真誠、寬容、自信、幽默等[4]。而部分護生才能缺乏、品質欠佳。才能不但直接決定人際關系的和諧與否,也決定人際吸引的強弱。才華、能力出眾的人總比一般人更有見解、更有辦法、更有力量,有可能給他人更多建議、更多啟迪、更多幫助。在其它條件相當時,一個人越有能力、才華,人們就越尊重、欽佩、仰慕他。護生尤其崇拜和羨慕有真才實學的人,“名人效應”“追星現象”便是這一心理的直接反映。“腹有詩書氣自華”,充分挖潛、培養特長,使自己在學業、才藝、組織協調能力等方面出類拔萃、卓爾不群,是提高自身人際吸引力的重要方法。
2.3提高護生溝通技巧
表2結果顯示:40.3%的護生缺乏主動交往的能力,38.7%的護生缺乏相互贊美等情感交流,24.2%的護生不善于傾聽。所謂溝通能力是一種后天培養的能力,親密的人際關系形成以后,相互之間如果不再溝通交往,也會產生陌生感、疏離感,密切的人際關系也會趨向淡化,即“日親日近,日疏日遠”。而護理工作離不開人際間的交往與溝通,護生在實習過程中與患者、家屬、帶教老師、醫生及一同實習的同學接觸最多。護患間幫人際關系的建立、健康資料的收集及實施、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互幫互助的同學友誼、醫護間默契的配合等無一不需通過良好的溝通。有研究表明,醫院實習中的人際沖突已成為護生的主要心理應激源之一,嚴重影響護生群體身心健康及護理工作質量。本次調查結果提示,護生人際溝通能力有待改善。臨床教學應重視提高對實習期間高護生人際溝通知識、技能的學習,加強教育,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溝通技巧的提高需要在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活動中進行學習、培養、訓練,相關知識、技巧的掌握是良好溝通能力的基礎。
2.4提高護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是人們運用語言符號系統或者非語言系統相互之間溝通信息、交流思想、表達感情、協調行為的互動過程。它是人類的生存方式,是人類本質屬性的表現。人需要與其他人在一起[5]。人不僅是一種合群的動物,而且是只有在社會中才能獨立的動物[6]。學習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增強人際吸引力,是每個人生命成長中的必修課。現代社會最鮮明的特征是開放性,擴大開放、增進交往已經成為歷史潮流,較強的人際能力是一個現代人必備的素質。人際交往困惑與矛盾恰恰是護生在臨床實習時反映較多的問題,目前,在人際交往方面的困惑、障礙是影響護生心理與行為健康的三大問題之一,僅次于學業問題。幫助護生減少人際困惑、障礙,積累人際經驗,提高交往技能,增強人際吸引力,是當前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當務之急。而人際溝通能力作為一種職業實現手段,在護理工作中的要求將會愈來愈高,國內調查顯示,臨床護理對護理本科生素質需求前4位中人際溝通能力位居其一[5]。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227-01
1.護生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現狀
我校對護理實習生、畢業生采取跟蹤調查。結果顯示:中職護生普遍缺乏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如何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逐步提高中職護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及溝通交流能力,適應社會人才的需求,是困擾我們每位護理教育者的問題。筆者經過探索,在教學過程中,本著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采用小組合作性學習,加強“院校合作”方式,培養符合醫院實際需求的護理專業人才。
下面以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教育“十一五”教改規劃教材《護理學基礎》“密閉式周圍靜脈輸液法”視頻公開課為例加以說明。
2.課的設計
本節課是護理實訓課,采用院校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校和醫院對接,培養符合醫院實際需求的護理專業人才。
采用小組合作性學習;在護理實訓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充分發揮護生的主體作用,有助于提高護生的溝通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教學場地有多媒體教室、資源共享咨詢室、校內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
3.課的實施
3.1小組合作學習
3.1.1 學生分組
教師將全班同學分成小組,每小組6名同學,挑選一名綜合素質較高的護生任組長。在進行小組人員分配的時候,教師應對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愛好、不同思維習慣的學生進行合理搭配[1]。
3.1.2 小組討論
在多媒體教室。由臨床護理教師給出學習任務:需要密閉式靜脈輸液的臨床病例。護生接收任務后,以小組為單位,各成員分工合作,通過查閱教科書、教輔資料、上網查詢、咨詢教師等方式收集資料,共同制定出密閉式周圍靜脈輸液的操作流程和護理計劃。
3.1.3 小組合作練習
同學們帶上修改好的操作流程和護理計劃,進入校內實訓基地:模擬病房。以小組為單位,在輸液手臂模型上進行操作技能練習。各小組成員輪流扮演患者、護士、旁觀者角色,反復練習。主講教師和助理教師、實訓教師巡回指導,進行檢查和糾錯。
3.1.4 教學評價
通過練習后,請操作規范的小組同學進行操作展示。教師和其他同學認真觀看后進行點評。
各小組同學通過對比找到本組的不足,繼續加強練習。
最后,教師以小組為單位分別進行測評;各小組進行自評、他評。
3.2 院校合作
3.2.1 觀摩學習
在校內實訓基地完成操作流程的練習后,帶領護生分批來到我校合作醫院,涪陵區中醫院。進入病房,觀摩由臨床教師在真實患者身上完成的密閉式靜脈輸液操作。通過觀摩學習,分析并找出學校模擬病房護理操作練習與臨床真實護理操作的差距。
3.2.2 健康教育
觀摩完畢,臨床教師帶領同學們進入不同病房,以小組為單位為靜脈輸液患者講解輸液的注意事項、處理輸液故障;了解患者病情后,在臨床教師的指導下為其進行簡單的健康宣教。
3.2.3 評價
臨床教師對護生的見習態度、與教師交流、與患者交流等表現進行評價;并讓患者及家屬對護生的知識、態度、溝通能力等進行評價。
4.教學效果
4.1教學過程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討論制定靜脈輸液的操作流程和護理計劃;在討論過程中,每位成員都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表達自己的見解,并從他人的發言中汲取精華、學到知識。
4.2在模擬病房練習密閉式周圍靜脈輸液操作過程中,小組成員分別互換角色進行練習。通過扮演護士,了解護患溝通基本要素,初步學會與“患者”簡單的溝通;通過扮演患者,體會患者的需要和想法,進一步了解作為一名護士應如何與患者溝通、交流。
4.3護生到醫院觀摩密閉式靜脈輸液法。學習環境從學校的模擬病房轉變成醫院真實的病房,直接面對患者,使護生對臨床護理工作有了很直觀的認識。幫助護生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找到自己操作技能的不足以及溝通能力存在的差距。
5.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