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8 20:19:0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精品資源共享課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概述
隨著信息化時代教育的發展,為進一步推動高校教育改革,加強高校資源建設,促進高校教學內容及教學形式的改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教育部下發了《教育部關于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實施辦法》與《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技術要求》等文件。精品資源共享課作為網絡教學資源,教學視頻的錄制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學錄像場地、機位的選擇,錄制視頻與音頻格式的技術要求及后期編輯在課程建設中有著重要作用。本文結合我校錄制的精品資源共享課,對精品資源共享課錄制進行簡單探析,以期對同行錄制人員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二、高校精品資源共享課錄制的注意事項
為了保證精品資源共享課的錄制效果,在錄制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問題。首先是錄制人員與教師一定要進行充分的溝通;其次是錄制場地與錄制環境的選擇;再次是錄制場地及設備的選擇;最后是后期剪及包裝。一門好課程的教學錄像在錄制中要充分考慮以上幾個方面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三、《普通話語音和播音發聲》精品資源共享課程錄制
為了提高我校精品資源共享課課的建設質量,錄制出高質量、高品質的教學錄像,充分表現任課教師素養。簡單介紹下我校精品資源共享課錄制過程。
(一)錄制前期溝通。教學錄像是教師教學過程的再現,教師首先對教學內容要進行精心準備,另外根據視頻錄制畫面構圖語言及教育教學基本規律,錄制人員與教師在錄制前要進行詳細溝通,比如:教師對錄制的要求及想要的效果;錄制人員要將在錄制時候的注意事項,比如教師的語速、教師及學生的著裝等進行溝通。只有教師與錄制人員良好的溝通才能錄制出優質的課程。
(二)錄制準備。包括錄制教師和錄制人員的準備,教學錄像不同于平時老師的上課,在錄制的時候老師可能會緊張及說錯話,因此為了更好地錄制就需要上課老師精心準備錄制內容,對自己要講解的內容熟練掌握,并在下面多次訓練錄制內容,這樣才能保證錄制高效。此外教師在錄制前還要考慮自己的服裝問題,服裝顏色及款式的選擇要與背景顏色協調。在錄制前,錄制人員對設備要進行調試,比如話筒試音,錄像音量及相關參數的設置、光線是否充足、曝光是否過度等。
(三)錄制場地、設備的選擇。為了錄制好的教學錄像,場地及設備也要進行精心的選擇。場地的選擇要保證不被外界雜音干擾,并且要符合教學的需要。《普通話語音和播音發聲》這門課屬于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專業課,在講授的過程中需要有實踐演示,選擇的錄制場地為演播廳,這里隔音效果好且光線充足,且有大液晶屏幕可以進行使用。為了保證錄制視頻的畫面清晰,我們采用三臺佳能的單反相機5D III和監視器, 以及一臺調音臺將三臺單反的聲音匯集到一起輸出。
(四)錄制機位、鏡頭的選擇。在錄制的過程中,為了將教師的教學狀態更好的錄制出來,我們采取三機位錄制(一個主機位,兩個輔機位)。主機位錄制教師和學生的全景,輔機位一個錄制教師中景、一個錄制學生鏡頭(根據教學的需要在近景、中景與全景之間切換)),并且三個機位在放置的時候要保證鏡頭不能相互穿幫。聲音我們使用鐵三角領夾式話筒進行收音,并且為了方便后期進行編輯,我們三臺機子同時開始同時結束,這樣在后期剪輯的時候可以通過聲音波形進行比對剪輯。
(五)后期剪輯。后期剪輯是教學錄制的最后一關,我們使用Edius軟件進行剪輯。在剪輯的過程中,為這門課加上統一的片頭和片尾。片頭采用AE制作并能夠突出這門課的特色,且包含這門課的課程名稱、主講教師等相關信息。剪輯由教師和攝制人員一起共同完成,教師知道哪些內容可以刪除或者補加,也可以從教學的角度提醒攝制人員什么時候需要什么樣的鏡頭,什么時候需要插入課件的鏡頭等,攝制人員可以在滿足教學需求的情況下進行藝術包裝和再創作,這樣既能保證視頻的教學性、科學性又能保證藝術性。[1] 教學錄像中的字幕為減少聽覺錯誤,糾正詞義理解偏差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提高了單位時間內教學信息傳播的速度和質量,加強了教學內容表達的準確性、清晰度,根據精品資源共享課制作技術中對字幕的要求,在后期加入字幕。[2]剪輯完成之后就可以進行輸出成成品,為了保證輸出質量我們輸出MP4格式的視頻文件。
四、結束語
精品資源共享課教學錄像是資源共享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具備教育性、藝術性和技術性的需要教師和錄制人員進行良好協調的工作。積極探索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錄制方式,提高共享課的教學錄像質量,可以促進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快速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2.3;F550-4
精品課程的建設,對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課程建設及優質資源的共享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隨著改革的深入和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精品課程建設本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日漸突出。為此教育部提出對已有的精品課程進行升級改造,更新完善課程內容,建設一批優質資源共享課。如何使既有的精品課程繼續發揮作用,如何借鑒精品課程的經驗教訓,對原精品課程進行轉型升級,建設新的資源共課程,成為當前課程建設與研究的熱點和重點問題。
一、我校概率統計精品課程的建設和發展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是我校理、工、經、管類本科生必修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也是全國工學、經濟學、管理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一門必考科目,受眾面非常廣范。我校自2005年開始建設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并于當年建成校級優秀課程,2006年成為省級精品課程。之后學校和學院加大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建設力度,并提出了進一步優化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過5年的持續建設,完善了精品課網站內容,豐富了網絡教學資源,并在2011年通過河北省第二次驗收合格。幾年來,通過課程組教師的共同努力,課程建設成效顯著。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吸引了眾多校內教師和學生訪問,產生了較好的影響,對優質資源共享及教學質量的提高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概率統計精品課網站的內容十分豐富,也便于師生的學習,但從實際應用上來看,網站依然存在一些問題。第一,缺乏更新意識,缺少對精品課程的持續改進;第二,缺乏對網站的長期維護,精品課網站中有時會出現打不開網頁等技術問題,課程網站資源的利用率不高;第三,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精品課程網站雖然使用了交互平臺,但學生在交互平臺中提問的較少,老師作出解答的也不多。諸多因素,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精品資源的利用與共享。
二、對概率統計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的認識與思考
從教育部的文件中可以看到,精品資源共享課是以課程資源的系統、完整為基本要求,以開放共享課程資源為基本目標。這實際上要求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資源要具有系統性、完整性、豐富性、優質性、可利用性和共享性。而原精品課程在建設過程中,課程資源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已經具備,但豐富性和優質性差強人意,共享性較差。因此,精品資源共享課要源于精品課且又優于精品課程,在精品課程的“轉型升級”過程中,要突出資源的“優質性”和“共享性”,注重資源的豐富性和可利用性,優質資源只有充分實現共享,才有建設的意義。另外,精品課的轉型升級,應該有新的東西,新的教學理念,設計新的教學內容,并融入新的教學成果,使其能夠與教學改革的發展相適應。因此我們認為,此次概率統計精品課程的“轉型升級”,主要應該對原有的資源進行重新整合,升級優化教學內容,升級優質教學資源,實現共享共用。
1.教學內容的轉型升級
教學內容是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核心,既然轉型升級,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就應該首先對教學內容進行升級優化。為此課程團隊創新了建設理念,重新設計了教學內容。提出“基礎、實用、新型、能力”。“基礎”是指將概率統計中的一些最基本的基礎理論、基本應用方法扎實地傳授給學生。“實用”是指加強數學課程與專業課程的融合,把概率統計在各個專業中的實際應用案例引入到教學內容之中。在講課當中采用案例教學,盡量列舉生活當中學生能接觸到的實例,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新型”是指把應用在概率統計中的新科技知識和概率統計新的應用實例引入教學中。例如Excel,Mathematica是概率統計計算中常用的兩類軟件,把兩類軟件語言引入教學,使學生可以使用Excel、Mathematica等統計軟件計算樣本的均值、方差、矩、協方差、參數估計等,可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學習積極性。“能力”是指學生應用概率統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每一章引入與專業相關的1-2個工程問題,使學生知道概率統計可以解決的問題,可以自己動手解決一些簡單工程問題,建立較簡單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并求解。為了適應不同專業的培養需求,編寫了基礎教程和實訓教程2本教材。基礎教程中,每章分為五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為全章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計算;第二部分為本章內容的應用案例;第三部分為方法拓展,;第四部分為典型問題分析;第五部分為Mathematica程序實現。實訓教程部分對學生學習的內容進行總結凝練,同時加入了資深教師的講座內容,習題課內容和自測內容,在提高教材質量的同時,也拓展了教師的知識水平。
2.資源建設的轉型升級
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目標是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因此,“優質+共享”是資源建設的靈魂,是提高資源可利用性的關鍵。為此,我們將概率統計課程資源進行了優化與整合。按照基本資源和拓展資源分類建設,基本資源是指反映課程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的核心資源,包括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案、作業和課程全程教學錄像等反映教學活動必需的資源,所以建設時應結合實際教學需要,注重課程資源的普適性。例如,課程的視頻錄像,可以以知識點為主線,用微課的形式制作,以便于學習者有針對性的學習和方便查找。通過系統完整的基本資源建設,使學習者能系統掌握概率統計的基本知識和隨機思想,以及概率思想和統計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拓展資源是課程基本知識體系的擴充和展示,包括輔助教學和學習的各種特色資源,是原精品課程建設最薄弱的部分,也是轉型升級中最有特點的地方,我們精心組織、選擇了豐富的精品資源素材。如:案例庫、專題講座庫、試題庫、互動平臺等,學習者通過拓展資源來豐富和突破概率統計課程的重點難點,使教師教學變得更直觀、形象,知識鏈接更清晰,使學習更有興趣。另外,建設了與專業相關的工程問題案例庫,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在案例庫中選取適合自己的案例,教師在上課時也可以根據需要在案例庫中選取。基本資源和拓展資源要相互支撐和相互補充,新的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關鍵就是要克服已有精品課程建設中存在的不足,加強資源的利用率和共享性。
總之,對原精品課程進行轉型升級、建設新的精品資源共享課,首先要充分利用好原精品課的資源,避免重復建設;其次要結合學科、專業、課程發展現狀和學習者學習需求,充實、更新、豐富基本教學資源和拓展資源,真正實現課程教學資源的共享共用,更好的發揮精品資源共享課的示范作用和輻射作用。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是一項長期、系統的質量工程,需要建設者能夠始終如一地投入。不斷擴大受眾面,真正提高精品資源共享課的深度和廣度。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 關于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Z]. 2011.
[2] 教育部. 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實施辦法[Z]. 2012.
[3] 李建春. 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為精品資源共享課的探索與實踐,高教論壇,2013(8)
①在建設期內完成各項指標,通過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驗收。②力爭2年內建設成為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1.2項目建設思路
①總體思路:一切以提高學生技能為核心進行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推動專業課程建設。②“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首先結合該院該學科的教師結構現狀,制定“雙師型”教師崗位責任及要求。其次制定相應的考核政策和激勵措施,鼓勵精品課程教師到生產一線參與頂崗實踐,去收集、總結、引進現場最新的生產技術成果作為教學案例,保證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和工程性,使他們盡快成為一流的骨干教師。③教學內容:必須與崗位標準相融合。課程內容主要分為以下9個模塊:緒論;混凝土結構材料的力學性能;混凝土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受彎構件承載力計算;受壓構件承載力計算;受拉構件承載力計算;受扭構件承載力計算;預應力構件;11G101平法識圖與鋼筋算量。④探求課程與行業一線的結合點,積極參與行業技能大賽。如全國高等職業院校土建施工類專業學生“魯班杯”建筑工程識圖技能競賽,重慶市建設工程造價行業技能大賽等。⑤教材建設:與課程建設相結合,開發《平法識圖與鋼筋算量》教材。以理論夠用、突出實踐性為目標。平法識圖是造價員、施工員從事工程施工、工程量計算必備的核心技能,目前在教材的編制上仍存在空白,多依賴11G101系列平法圖集。無論從教學還是科研角度來看,建設新平法教材都具有很高的價值。⑥強化實踐環節的教學及管理:開發建設校內實訓基地及校外實訓基地,課內實踐學時用以保證操作實訓及課程設計,強化工程意識和專業應用技能,保證精品課程建設的水平和特色;開展與“五大員”相關內容的培訓工作。⑦課程教改科研:圍繞平法識圖技能方面展開。⑧強化管理:通過制度改革,提高教師參與精品課程建設的積極性,將教師崗位責任制與績效考核落到實處,把課程建設工作指標化,任務分解到人,建設經費分解到指標上,按計劃時間表進行考核。
1.3項目建設進度
項目建設期三年,一年后進行階段性驗收,建設資金由學校提供。2012年10月該項目正式立項,2013年11月通過階段性驗收,后期將按照驗收標準做好后續課程建設工作,包括視頻、作業、試卷、FLASH等相關課程材料。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30—0007—03
1 我國精品資源共享課的發展現狀
在國際知名大學開放課程運動蓬勃發展、全世界對高等教育質量日益關注的背景下,我國教育部也提出了推進文化傳承創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要求。“十二五”期間,教育部、財政部實施的“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中將支持建設5000門精品資源共享課[1]。
截至2012年8月,我國共75門精品課程,涵蓋文學藝術、哲學歷史、基礎科學等六大領域,主講教師不乏國內高校的名家大師,更有些是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一些課程也受到了學習者的追捧,湖南大學袁滌非副教授的“現代禮儀”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姚小玲教授的“演講與口才”課、北京師范大學于丹教授的“千古明月”課位列點擊人氣榜前三甲,有的課程下方參與評論的訪問者數量已超過千人,評論不僅有網民對課程的充分肯定,也有對國內大學向社會公眾開放更多教育資源的殷切期盼,更有希望中國大學的開放課程早日走出國門、影響世界的強烈呼聲。由此可見,我國的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已初步取得良好的反響,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開放事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校學生及大眾的科學文化素養。
然而,與國外名校公開課相比,我國課程在國內網民中的受追捧程度還存在不小差距。網易作為國內免費向公眾經過翻譯的國外名校公開課的先驅,在國內網民中具有一定影響力。目前,網易不僅將國內公開課收錄在線,同時對國外課程不斷進行更新與翻譯,集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于一身,真正做到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然而從網民對公開課的選擇趨勢中可以看出,目前網易最熱門的課程仍是國外名校公開課,這表明我國網民對國外名校公開課的熱衷程度目前高于國內,從提高公眾的文化素養、拓寬其國際視野的角度來講,這不失為一件好事。但也要看到,我國的公開課想要趕上甚至超過國外名校公開課在我國乃至世界的影響力仍需時日,不僅要加快建設,更要發現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時修正,為我國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 制約精品資源共享課可持續發展的因素
2.1 知識產權制度尚未健全
正如專利權促進了技術的飛速發展一樣,開放教育資源的發展,首先需要一種明確的版權保護系統。明確的權限說明,才能使社會力量在教育開放進程中發揮作用。在保護著作權的同時,追求資源盡可能廣泛的傳播,以使其價值最大化。
比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以下簡稱MIT)的開放課程項目就對其在官網上所公布課程的知識產權有如下規定:教師對其在MIT開放課程網站上的大多數材料擁有知識產權,其次是教科書作者;MIT只有在制作開放課程過程中大量使用MIT資源時才對其擁有知識產權;如果學生的課程作業被放到網站上,那么對作業的復制權仍屬于該學生。在把任何課程材料公之于眾前,該項目的工作團隊對課程中涉及的所有材料進行了細致的評估以決定其合理的產權歸屬,在取得作者許可時才會將其公布在網站上。同時對使用MIT開放課程資源作了3個規定:1)非商業用途;2)注明出處;3)免費共享[2]。MIT對什么是非商業用途也做了明確的規定,對個人在使用MIT開放課程資源時如何注明出處也做了較為詳盡的說明,這些都是值得我國精品視頻公開課借鑒的地方。
目前,我國關于精品資源共享課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僅有少量的文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實施辦法》中提出教師按照學校教學任務而申報的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屬于職務作品。凡申報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課程,其推薦遴選的全部資源必須具有清晰的知識產權,對其具體產權歸屬未有明確說明;“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的唯一官方網站——愛課程網提出,高等教育出版社獨立擁有或與相關內容提供者共同擁有“愛課程”網站的相關內容的版權,未經高等教育出版社書面許可,對于高等教育出版社擁有版權和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或單位不得以復制、鏡像或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筆者認為這樣的條例與公開課真正面向公眾甚至世界開放的理念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2.2 課程受眾范圍較窄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4C-0170-02
經濟全球化與信息網絡化推動著教育資源實現更高程度的開放共享,作為公共藝術課的書法基礎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既是教育信息時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公共藝術課的教學有效性的必然要求。與傳統課堂相比,開放課程具有自由選擇性和可重復性學習的優點,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學習的內容,且學生可以反復學習特定的內容。書法基礎作為一門實踐課、藝術課,許多難點技巧需要反復體會,因此,書法基礎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對于教師與學生都大有裨益。
一、書法基礎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意義
(一)助力學生的書法學習。首先,擴大課程受益的學生面。精品資源共享課的開放性與共享性使得選修書法基礎的學生規模不受教室容量的限制,課程建設將惠及更多想學習書法基礎的學生。其次,幫助學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精品資源共享課沒有時空限制,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對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學習進度可以自主把控,從而擁有了更多時間完成書法實踐。最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運用視頻與后期編輯可以把以往在課堂上晦澀難懂的抽象概念和現場性很強的書法技法技巧,轉化得更加具有直觀性,給學習者帶來全方位的學習體驗,以提高學習書法技巧的效果。
(二)提高教師的教學成效。首先,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可以幫助教師設計更具針對性的教學環節。課程建設中,教師必須熟悉教學環節,后期制作也使得教學過程可以更加精致準確,內容豐富并且效率更高。其次,變革教師的教學方式。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促使教師改變教學模式,在教育信息化的時代,落后的教學理念、陳舊的教學內容、單一的教學方法將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而“一言堂”的單向流動模式也將難有立足之地。最后,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精品資源共享課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方式,不受時空限制的學習資源,教師與學生“對話式”合作互動,都有助于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推動公共藝術課程的改革。首先,精品資源共享課是精品課程的升級與變革,需要具備先進的教學理念、科學的教學方法、良好的教學效果,能達到學生歡迎、同行認可、專家認證以及社會的好評。其次,基于書法與學生生活的密切聯系,書法類課程大都深受廣大學生歡迎,具有很好的受眾基礎,因而在各校公共藝術選修課中,書法基礎具有很好的典型性。最后,書法基礎也是一類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具有較強的示范性,因而書法基礎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不僅有助于探索這一課程的教學改革,還可為藝術類、實踐類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提供一定的經驗與借鑒。
二、書法基礎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內容
(一)M建書法基礎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團隊。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僅靠個人不可能完成一門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從技能結構來說,團隊成員至少要涉及書法教學、資源制作、網絡運營三個方面技能,各專業教師在書法教學方面具有了扎實的技能,但是資源制作與網絡運營的技能往往是專業教師的短板,因而組建團隊時一方面特別強調加強成員中資源制作與網絡運營技能,另一方面需要吸收資源制作、網絡運營專業的人員加入團隊之中。當然,從團隊成員的部門分布說除了公共藝術課的開課單位,還涉及技術部門、教學管理等相關部門,從而形成團隊合力,為完成精品共享資源課的建設提供團隊的保障。
(二)優化書法基礎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平臺。共享是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最重要目標,而平臺建設無疑是保證實現共享這一目標的基本保障。書法基礎精品資源共享課使用了學校統一的平臺基礎,該平臺課程網站主要內容有課程簡介、課程大綱、教學日歷、學習指南、教學教案、授課錄像、教學課件、教學案例、作業習題、文獻資源等。實踐證明,該平臺開放程度好,面向對象較為廣泛,有利于實現課程資源共享的目標,對幫助培養使用者學習書法的感情、了解基本書法知識、提高書寫技能有很好的支持作用。同時,平臺建設特別需要注意從教材、視頻、案例、碑帖等方面擴展課程共享的廣度、豐富度、實用性及創新性。
二、建設家居造型設計精品資源共享課的途徑
1.課程團隊建設
本課程擁有一支結構合理、高水平的教學團隊。該教學團隊由學院專職教師和公司專職設計師構成,專職教師均是我院一線教學工作人員,有豐富的課程講授經驗。公司專職設計師是工作在公司的一線設計人員,有豐富的項目設計經驗和行業經驗。通過整合兩方面資源,構建一支適合多媒體技術專業可持續發展的教學團隊。課程教學團隊指導該專業學生參加2013年首屆全國高校數字藝術作品大賽獲得三等獎2項;2014年參加第二屆全國高校數字藝術作品大賽獲得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4名指導教師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獎;2014年參加第七屆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獲得二等獎1項。從2009年家居裝潢設計師專業開設至今,本課程建設取得的教學成果,在學院的其他專業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2.課程資源建設
第一,課程內容建設。本課程采用任務式教學模式,按照“任務分析—知識點介紹—任務實施”這一思路進行講授。通過任務實施,使學生快速掌握軟件功能與實際應用操作。在案例選取方面,強調案例的針對性和實用性。課程內容主要分為基本體建模、二維圖形建模、高級建模方法、材質的應用、渲染輸出、室內效果圖制作六個模塊,21個任務實例操作。涵蓋了3dsMax的各個功能模塊,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全面系統地介紹了3dsMax從基礎建模到材質燈光的創建,以及制作效果圖的基本方法與技巧。第二,課程教材編寫。根據課程模塊與任務式教學模式,編寫相應的課程教材。目前已完成了《3dsMax2012室內設計基礎教程》的編寫工作,準備由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第三,課程資源建設。課程資源主要包含基礎資源和拓展資源兩部分。基礎資源主要包含課程概要、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學錄像、課后作業、課程案例、參考資料、重難點指導、試題庫等資源。拓展資源主要包含課程拓展視頻、拓展練習、學生作品、競賽專題、認證專題、素材庫等資源,為學生課后學習提供了平臺。第四,加強校企合作。在課程建設過程中,我們廣泛開展行業調研、校企合作,使學生盡早接觸項目實際問題,改進家居造型設計課程的實踐教學模式。目前與重慶翰藝室內裝飾設計工作室、重慶火呀廣告有限公司等建立了長期校企合作關系。聘請公司設計師到學校授課,同時提供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及寒暑假到公司實踐的機會。
三、改革課程教學方法
高職教育突出實踐應用性,本課程重點改革了以往理論與實踐相剝離,引導啟發不足,學生創新學習欠缺,動手能力弱的教學方法。結合高職學生設計制作功底實際和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注重因材施教,綜合運用啟發式、任務驅動式、實際設計項目參與式等行之有效的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注重過程監控,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的設計精神、創新意識和職業規劃能力。教學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幾點:
1.課堂講授
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備課,在網絡教室講授,邊學邊練。講授力爭講清講透課程的重點和難點,把知識點滲透到實際操作中,使學生在課堂內能基本掌握本課程的軟件功能與實際操作。
2.教師演示
教師直接在教室進行設計操作示范,并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軟件,實現教師機與學生機同屏顯示教學內容,做到同步式教學。
3.上機實訓
有選擇性地布置一些思考題和實訓題,強化學生課內外的上機練習,幫助其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4.案例教學
在教案中準備不同的教學案例,將這些案例展示,讓學生分析、討論或課外學習,使學生更多地了解實際項目,擴大視野。
5.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使學生更快更有效地掌握3dsMax設計表現的技巧和途徑。具體做法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作業講評,以學生自評為主,教師引導性評講為輔的組織方法,挑選有代表性的學生作業進行公開評測,重點在于個性化體會和經驗交流,從而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思考,鍛煉了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和強化了團隊意識。
6.實際設計項目參與式教學
實訓階段,安排學生參與設計校園教師住宅項目,或按設計圖紙模擬模型效果圖,讓學生根據真實設計項目進行設計,提出構思方案,由設計師或指導教師進行評價,指出其設計方案的優缺點,并提出改進意見。目的是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對3dsMax效果圖設計與制作的掌握,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7.創新課程評價體系
作業課堂評價,按照優、良、一般、差四個等級,對學生的課堂作業進行綜合評價。通過這種方法,督促學生按時完成作業,模擬工作實際環境,營造和諧的趕、比、超課堂氣氛。
新一輪的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正如火如荼地展開,這是本世紀初教育部啟動的質量工程計劃的延續和升級提高。其核心要求就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和普及共享,進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其關鍵就是凝練先進的教學理念、建設精品化的教學資源、進行充分的共享。經過十多年的高等教育精品課程建設,植物學課程也已經積累了一大批優質的教學資源。但是,這些資源大多是以單個學校的課程組為單位建設的,勢必由于勢單力薄受到條件、資金、人力和地域等限制,其教學資源的實用面、系統性等難免存在不足;另一個原因是由于知識產權保護、網絡限制等因素,也使得許多優質的精品教學資源沒有真正得到很好的共享。此外,開展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雖然已經有一些課程取得了很好的經驗,但是不同類型課程性質、建設發展程度、精品資源共享可能性水平千差萬別。因此,非常有必要針對植物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從課程的特點、建設現狀以及未來需要開展的工作進行總結和回顧并進一步面向未來的建設進行思考,積極行動起來。
一、全國植物學精品課程建設回顧
1.植物學精品課程建設概況
2003年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精品課程。自南京農業大學植物學成為第一門植物學精品課程以來,陸續有其他10門植物學、植物生物學以及觀賞、森林和藥用植物學成為國家精品課程或精品網絡課程。從學校分布來看,“985工程”學校最多占到5門,其次為“211工程”學校4門,可喜的是非重點院校也有2門(見表1)。
此外,省級精品課程則有40門,其中,植物學/藥用植物學/森林植物學/園林植物學34門,植物生物學6門。
精品課程的建設促進了植物學課程的網絡化,豐富了網絡上植物學知識資源,一定范圍內推動了優質資源的共享,對提高植物學教學質量起到了積極作用。激起了廣大植物學教師建設植物學課程的積極性,推動了植物學課程的建設和發展。
2.植物學教材建設的多元化
教材是課程的“靈魂”,長期以來課程建設的最主要內容是教材的建設。近年來,我國植物學教材建設的多元化趨勢十分明顯,也促進了教材建設的繁榮。但是,其中存在的問題也應該總結和思考。
21世紀之前(1921-1999年),據不完全統計,出版發行并流行較廣的植物學教材共計18種,植物生物學4種,總體數量較少,品種不多。但是,不同類型學校盛行主流教材,比如綜合型大學主要流行高信曾主編的《植物學:形態、解剖》,中山大學生物系等合編的《植物學:系統分類》(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年);師范類大學是華東師范大學等編寫的《植物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而農林院校則是李揚漢主編的《植物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年)。這些教材的共同特點是主編和主要作者均是長期教授植物學的名家,教材在他們精心的編撰下,語言流暢,結構合理,知識系統,具有較強的可讀性。發行量較大,覆蓋面廣,持續流行時間長。均被時間和發行狀況證明為精品。
進入21世紀以來,共計有33種植物學教材、13種植物生物學教材先后出版發行。這短短的10年出版發行的教材就達前70年的3倍。教材種類多,類型多樣,行業或地區特色明顯,可謂“百花齊放”,達到了教材編寫和出版的繁榮。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馬煒樑主編的植物學和楊世杰主編的植物生物學彩色教材出版,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這是植物學教材建設的一個新高度。
3.植物學教學改革回顧
(1)植物學網絡教學。以南京農業大學植物學課程為例,自2001年開始,持續開展基于植物學課程網絡平臺的學生網絡自主學習、實驗實踐教學為主體的植物學教學新模式改革試驗。其主要特點是教師不再扮演教學過程中的主角,強調學生在網絡自主學習和實踐教學中的主體性,教師滿堂灌的理論講授課時從傳統的50%減少到17%,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從傳統教學的30%增加到65%,實驗實習課時占總學時的72%。采用該體系能充分激發學生自覺、自主學習的熱情,改變了一貫的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真正實現了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全新的“植物學”網絡教學新模式,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教學的全面現代化。取得了較之傳統模式一樣或更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普遍接受是對該模式最好的肯定。
(2)植物學聯合野外實習。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設立的野外實習基地基金的資助下,分別在東北、華北、華東、西北、西南、華南、華中建立實習基地,開展校際的聯合實習,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甚至開展國際化的聯合植物野外實習改革與實踐。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經驗。
(3)植物學研究性學習。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植物學研究性教學模式改革試驗在“985工程”和“211工程”大學如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理論與實驗課程中進行試驗和示范,這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能力和素養特別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于較高層次的“985工程”和“211工程”院校的創新人才培養目標是新的、合適的教學模式。不過對于大多數非“985工程”和“211工程”學校更主要的培養目標是服務于地方經濟和社會的實用型人才,其突出的問題是低年級時自主學習能力的欠缺。
(4)植物學教學內容的分化。植物學是一門經典學科,長期以來,植物學領域的新進展,大多均被分在了植物細胞生物學、植物分子生物學、植物生理生化學、植物發育生物學等植物學新的分支課程中,因此,植物學的內容一直以來沒有太大的變化。這對于注重植物學基礎作用的農林師范院校及其專業來說,考慮到普遍植物學學時的縮短,不拓展新的內容也許是現實的需求。但是,以“985工程”學校為主導,大多將植物學改成了植物生物學,其教學內容體現了形態結構及其功能和發育原理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特別是植物體形成其結構并實現其功能的內在調控機制。有利于學生完整準確了解植物的整體性和生命的本質規律。不過,其對學生的素質和基礎要求較高。
4.植物學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1)植物學師資隊伍建設重視不夠。大學院系結構的調整,形成的院系兩級管理的結構,導致原有以課程為核心的教研組解散,教師教學活動的集體性缺失,以課程為目標的目的性弱化。教師教學活動各自為政。教學本身具有較強的技藝,需要傳幫帶,特別是植物學課程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識別植物的能力,年輕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由有經驗的教師傳幫帶,不斷積累教學和知識經驗。但是,教研活動的集體性缺失,其傳統不在。由于擴招,師資短缺,年輕教師短期內補充較多,經驗相對不足。由于受科研壓力的影響,教學教研活動及培訓機會減少。教學資源相對向實驗教學中心和學院集中,導致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性降低,邊緣化嚴重。顯然,教學活動理應以教師為主導,如何營造這樣一種氛圍是值得思考和努力的。
(2)精品課程的示范作用不強。重建輕管;重觀賞性,輕實用性;重教師教授,輕學生自學;特點沒有充分反映;各自為政,重復建設;資源豐富度不夠,共享平臺和機制缺失。
(3)網絡課程沒有體現出網絡的優勢。網絡課程、網絡課件、網絡教材的混淆;課程體系大而全;重教學內容呈現,輕學習環境設計;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單一;自主學習資源不足;導航系統不強;缺少評價與反饋,互動功能不強。
(4)教材多而雜。雖然近10年教材建設是過去70年的近3倍,但是與此前的教材相比,沒有明顯的主流教材。許多教材顯然缺乏時間和經驗的積淀,加之名利的驅動,在教材的編寫、出版、選擇使用等環節的功利化十分明顯,難以在短期內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環境,不利于植物學教材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
(5)教學內容陳舊。植物學課程內容仍然以傳統的知識為主;現代植物學的進展十分迅速,在植物形態結構的發育,功能機制以及分子生物學在植物系統演化和分類中的應用等較少得到反映。
(6.)教學改革的力度不足。教學改革還只是零星的,涉及課程整體改革的教改內容或項目較少。這很大程度上與教師在課程建設和管理上的邊緣化有關。
二、建設植物學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設想
1.植物學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主體理念
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迅速發展,教學活動過程的信息化和網絡化是大勢所趨,也是學生認知規律和教學目標、教學資源優化、校際間學分共認以及終身學習的需要。因此,教育部對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提出了明確的建設目標和內容,其宗旨是促進精品教學資源通過網絡的充分共享。
本人認為所謂精品課程,需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實用、豐富、與時俱進的教學內容,創新的教學模式,便捷的教學手段,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良好的鍛煉和提高。這其中,最為關鍵的是教學理念。教學包含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層含義,一直以來的觀念均認為教師教授課程知識就是教師的職責,但是,仔細思考就會發現學生的學才最為關鍵,教師教的再好,學生不學也是白搭。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首要的任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為,就學生一生來說,學習能力遠比一門課程的知識本身更有用處。本科階段應該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時期,因為在本科畢業之后的知識獲取主要靠自主學習,而人的發展需要不斷獲取新的知識和經驗,這完全要依靠學習。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后天的自主學習能力。樹立了這樣的理念,教師就可能有意識地減少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而自覺地為創造和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氛圍而努力。這一理念符合建設精品課程的初衷,也可以滿足校際間的學分共認和終身學習的需要。
樹立起上述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理念,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重要的是要建設便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而不是建設便于教師教學的平臺。很長一段時間在精品課程建設或多或少存在這樣的誤區。要轉化到為學生自主學習建設資源共享平臺的目標,這需要我們轉換關于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和作用的傳統理念。新的理念可以將教與學過程中的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和作用比作教師為“導演”和學生為“演員”,教學過程好比演戲或電影的排練和表演過程。教師的職責就是選擇“劇本”(教材)、指導“表演動作”(示范)、營造氛圍和“搭臺”,而學生的任務則是熟悉“劇本”(教材)、“動作的訓練和表演”(自主學習和實驗)。顯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主旨應該是營造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植物學課程的特點分析
開設植物學課程的學校涉及綜合型大學、師范院校以及農林院校等類別,涉及的專業有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環境科學以及農林院校的植物生產類各專業類別。因此,培養的目標和學生的專業對象差異明顯,農學和林學類專業需要學習的植物類別分別是草本為主和木本為主,這要求課程知識要針對不同學校類型和專業對象進行相應的調整。植物的地域性特點明顯,不同地區的院校,特別是地方性院校其培養學生的面向是當地社會需求,因此也需要更多地考慮涉及地方性的植物種類。因此,植物學課程內容的統一性是不切實際的!
盡管如此,但是植物學的基本知識和原理有其共同性的一面,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具有同一性的方面,包括知識結構(形態結構、類型特征),諸如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類群以及名詞術語和分類知識點單元等方面。因此,只要一次建設,那就可以一勞永逸,進行共享,避免了重復建設,特別是低水平的重復。也有利于豐富教學資源。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才能真正實現不受時空的知識學習。不過,正如上面提到的由于院校、專業和地區的差異性,各知識單元涉及的植物實例、代表性植物種類舉例等是不盡相同的,有時必須要強調這種特色。鑒于這樣的特點,應該建設一個統一的植物學課程資源共享平臺,在此之下,建設適應不同院校、專業和地區特點的植物學或植物生物學課程網站(頁)。此外,還可以包括藥用植物學、森林植物學以及觀賞植物學等。
植物學是一門利用專業術語描述植物形態結構、類群和分類的課程,“百聞不如一見”的認知規律,十分適合于這樣的描述性課程的學習心理。因此,教授或學習這樣的課程,需要多觀察實物或圖片,加深形象思維。植物學知識的網絡呈現,將植物及其結構搬進網絡,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可以隨時調出并觀察,是植物學課程建設的必由之路!
3.全國植物學課程資源共享平臺建設
(1)植物學課程資源共享平臺框架。植物學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思路,立足于高起點的頂層設計,可以考慮建設一個集合植物學及植物生物學以及藥用、觀賞、森林植物學,甚至植物生態學等同類課程的資源共享平臺。該平臺首先包括極其豐富的植物學知識資源庫、試題庫、理論和實驗教學內容,只有這樣才利于相同和類似資源的充分和無障礙的共享。基本的建設框架見下圖。
在此基礎上,分解植物學知識點,按不同媒體和材料進行資源庫建設,與相應的知識點相連接;建設豐富的、基于不同對象和目的的試題庫,建設一個共同的考核系統,基于不同課程和對象分選試題和考核范圍;編寫基于網絡適用于不同課程和教學對象的紙質教材;推廣實施基于資源共享平臺的植物學網絡教學模式,真正實現不受時空限制的植物學網絡學習。
平臺的基本功能有:能夠實現植物學教學資源的無障礙共享,適應植物學同類多種課程建設的需要,有效的可持續運營機制(知識產權明晰和使用頻率的收益制度)。
(2)資源庫建設。在建設過程中需要注意:
①資源種類。圖片資源:應該成為最主要的資源,植物的形態結構、發育及其類群均需要由圖片反映。數字切片可以做成無極放大和縮小,是模擬實驗室的最基本資源之一。錄像資源:植物的生長發育、植物傳粉、子實傳播等過程均可以通過錄像加以記錄。3D動畫:許多生長發育過程是很難通過圖片和錄像等簡單地加以呈現,因此,應該制作3D動畫模擬這些過程,比如雙受精過程等。虛擬實驗室:這幾乎可以將原有的實物實驗室搬上網絡,通過數字的形式,模擬實驗的過程,如結構的切片和花的解剖等,均可以虛擬化。此外,還有就是名詞、試題數據庫及其解答等。
②模塊化和標準化。分解植物學的知識單元,形成可組合式的知識單元模塊,從而根據課程大綱組合構建網絡課程,可以做到資源的共享和共建,而網絡課程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地區特點等進行相應調整和組合。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模塊的建設。設計標準便于共享是其中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也是系統功能實現的關鍵。在海量資源環境中,這顯得十分重要。資源的內容主要是植物類群為基礎的形態、結構及其個體和系統發育過程以及相應的功能。這些資源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為基礎資源,是以種為單位的從全株、幼苗以及各個生長發育階段的形態,包括器官根、莖、葉、花、果、種子的形態、內部解剖結構以及發育過程等。第二層次為結構、功能以及個體和系統發育過程的整合資源。一方面將結構與細胞和分子生物學的研究進展整合起來,形成整體系統資源,可選擇重要植物種類如擬南芥、水稻、棉花等開展;另一方面將種組合成屬或更高類群的系統演化的整合資源等。
③內容的更新及范圍界定。傳統的“植物學”需要吸納現代“植物生物學”的最新進展,學科覆蓋面擴大,知識覆蓋面更廣,不同分支學科的知識需要合理銜接;新的知識和概念涌現,需對植物學的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補充、更新和調整;在教學內容日益豐富的同時,學時卻不斷被壓縮,內容增加與課時減少的矛盾突出,如何根據教學目標和課時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取舍?通過教材中的拓展知識使知識單元系統化,設立知識窗口、批注,其內容有概念的引申、橫向知識的拓寬和前后內容的聯系等。
④典型而精致。所有素材需要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植物舉例的重要性、廣泛性、針對性。素材制作要精致,只有這樣才能成為精品。而這些內容一旦建設完成,就具有一勞永逸的利用價值,不會因科學發展和時間而遭淘汰。
(3)基于網絡的數字課程和教材建設。考慮到植物學課程內容的經典性和新進展主要體現在植物形態結構功能和類群系統演化的分子和生理水平,建立基于植物形態結構和系統演化為主體的植物學課程資源共享平臺,可以是系統完善、內容豐富、包羅萬象的植物學數字課程,該數字課程可以做到開放式,便于不斷地豐富、更新和完善內容,由大家共建共享植物學課程資源。考慮到學校類型不同、專業有別和生源以及地區的特點和差異,可以通過編制適合的教學大綱以及配套紙質教材,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由學生根據大綱內容選擇需要學習的知識和內容,實現差別化、個性化和特色化的教和學。而這些差別可能僅是從不同植物舉例反映出來。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角度,這是一種較為有利的模式,因為,只有讓一個人學會從海量的信息中選擇到自己所需要學習的知識的能力,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當然,考慮到學生能力的差異,也可以根據大綱建設相應的學校專門課程網站(頁),通過與資源平臺的內容超鏈接,實現差別化和專門化數字課程的功能。
編寫基于網絡的與網絡數字課程或資源相配套的植物學教材,仍然是必要的。該類教材的建設可以做到豐富但內容精煉,豐富性可以通過視窗方式延伸到資源共享平臺從而實現內容的更新和新進展的反映。實際上,如果資源共享平臺的內容是包羅萬象的,編寫具有特色的專門化適合培養對象的配套紙質教材,以此作為教學內容的依據,學生學習時可以在平臺上找到與教材相匹配的內容,實現差別化教學的要求。
(4)建立完善的考核系統。判斷植物學課程資源共享平臺在實現自主學習功能方面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指標即是完善的考核系統,應該包括自測系統、模擬考試及評分和遠程考試系統。實現這一功能首先要建立豐富多樣的試題庫,該試題庫還應具有便于組卷和調用的功能,試題與知識點的對應性和難易的分級等要素。
(5)探索合適的植物學教學模式。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靈魂是有效方便地使用,從而真正發揮精品資源的共享意義。在這一過程中,積極探索適合不同學校、不同地區的基于網絡的植物學教學模式,是充分利用的重要途徑。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可能較為符合信息和網絡技術發展推動的現代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趨勢,也是校際間課程互選互認和終身學習的需要。當然,不同學校和生源以及不同培養目標所采取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應該差別化,并不斷進行新的探索。
三、幾點倡議
1.抓住機遇
當前,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計劃的啟動,為建立全國性植物學課程資源共享平臺提供了良好的機遇。精品課程建設已歷經十個年頭,前述的經驗與教訓使得我們需要思變,應該有更新的和更高的建設目標。基于網絡的現代信息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為資源共享提供了網絡硬件環境的保證,現代基于網絡的教學以及校際課程的互選互認已經是大勢所趨,未來終身學習的需要對網絡資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為植物學教師積極參與植物學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是一種歷史使命和責任。
2.加強校際間的大聯合
要建設包羅萬象的植物學課程資源共享平臺及數字課程光靠一個學校、少數教師是無法完成的,它需要全國多所類似學校的聯合,共同協作完成。可以以十余門原有國家精品課程聯合作為基礎,再進一步發動和聯合幾十門省級精品課程的參與,建立植物學課程資源共享平臺。它們代表著各自的區位、影響、資源、人才等優勢和特色,聯合就意味著整合,真正實現精品資源的共建共享。此外,還可以進一步動員其他有實力和資源的院校參與進來,真正做到在全國范圍的共建共享。
3.尋求更大的支持
由于這是一個龐大的計劃工程,需要有較大的基金資助。國家啟動的精品資源共享課的資助力度,就單門課程的基金而言是不足以滿足建設需要的。因此,建議考慮設立類別資源共享課,有較強的資助力度,較少的課程類別。生物學領域僅需要設立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生態學等十余門就可以涵蓋,其他分支課程可以在這些平臺上進一步開放其應用功能而得以拓展。因為,這些后續課程可以利用這些平臺擁有的大量共享資源而不需再每門課程涉及相同或類似知識點時進行低水平重復建設。有助于促進課程整體建設水平的提高,還可以節省在這些后續課程建設時的投入。第一步在基于開放競爭性前提下設立一些這樣的課程作為試點,然后在取得經驗后再全面推廣。此外,還要廣開基金來源。首先應該建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教學資源的建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設立了人才培養基金,對教學實習基地進行了大力度的投入,類似地設立精品資源共享課專項支持自然科學課程資源共享平臺建設,這是一勞永逸的事業,許多教學資源只要一次建設,就可以永遠被共享,因為諸如植物的基本形態結構是不會隨時間和地區而發生變化的。通過資助這樣的項目,也可以鍛煉和培養相關專業的教師,甚至是學生,也是另一種形式的人才培養,而其影響和受益面會更大。
同時,可以尋求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省市級配套基金或通過各省市教育廳以及各學校的支持。還可以吸引社會各界的人力和資源的支持,共同完成平臺的建設。
4.可持續發展機制
植物學課程資源共享平臺可能不需要單獨另建新的平臺系統,可以在現有建設的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平臺的基礎上,開發適于支撐植物學課程資源共享平臺的功能。當然植物學課程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持續建設,并共享使用,在使用中不斷豐富和完善。為了保證可持續發展,需要有一套可持續的管理和運行機制。平臺上的所有資源,本著誰建設誰收益的原則,根據資源的點擊和下載利用率獲得相應的報酬,這樣就需要將所有資源打上作者的標簽以便于統計,這有利于調動建設者的積極性。此外,應該考慮納入國家公共資源平臺的高度認識建立教學資源平臺的重要性,實施政府公共財政的持續支持。
參考文獻:
[1] 崔瑾,王慶亞,林國慶. 數字切片在植物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8):113-115.
[2] 曹霞. 關于高校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建設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思考[J]. 現代教育技術,2010(7):48-50.
[3] 韓利紅,劉潮. 植物學設計性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 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09(4):30,71.
[4] 胡國富,胡寶忠,常纓等. 植物學野外實習教學改革初探[J].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2009(1):30-32.
[5] 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Z]. 教高[2003]1號.
[6] 金水虎,李根有,樓爐煥等. 植物學教學實習改革與實踐[J].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S1):134-137.
[7] 劉建福,王奇志. 網絡環境下植物學實驗開放式教學的探索[J]. 農業網絡信息,2009(7):96-99.
[8] 馬英姿,張慧. 探索式教學法在植物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128-130.
[9] 強勝,胡金良,景桂英等. 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改造傳統《植物學》課程的實踐——國家級精品課程《植物學》建設紀實[J]. 中國農業教育,2004(5):27-29.
[10] 強勝,向增旭,景桂英.《植物學》網絡課程的教學試驗研究[J]. 中國農業教育,2002(6):32-33.
[11] 強勝,宋小玲,皇甫超河等. 通過網絡教學進行植物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試驗研究[J]. 中國大學教學,2005(12):37-39.
[12] 施曉秋,薛偉. 精品課程共享資源建設中的問題及其對策[J]. 中國高教研究,2005(1):90-91.
[13] 王立群,王瑞卿. 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傳統植物學課程教學模式整合[J].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57-60.
[14] 吳文杰. 植物學課程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J].生物學雜志,2003(3):54-56.
[15] 熊子仙. 植物學中的探究式教學[J].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70-72.
[16] 許玉鳳,王文和,張春宇等. 貫徹啟發式教學原則,提高植物學的教學效果[J]. 高等農業教育,2003(5):42-43.
[17] 袁穎. 高等學校農林專業《植物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 科技信息,2008(35):589,561.
[18] 楊琳,杜中全. 國家精品課程的可持續發展:教學共享應用模式研究[J]. 中國電化教育,2011,298:23-26.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8-0037-01
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是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項目的組成部分,旨在促進教育教學觀念轉變,引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推動高等學校優質課程教學資源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它的主要面向對象為高等學校師生,因此,精品資源共享課申報工作將成為最近幾年高校教學管理部門的重點工作之一。
針對精品資源共享課申報工作,筆者從教學管理者的角度結合學校實際談幾點體會,以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 做好申報課程儲備工作
課程作為教學內容的載體,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根本任務的關鍵。2003年起,教育部開展精品課程建設工程,本校緊緊抓住精品課程建設契機,集中精力,加大投入,建成了一批省部級精品課程以及校級精品課程。在長期的課程建設實踐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課程建設管理規則和辦法,保障和促進了各類課程建設的順利進行。
自2006年,本校啟用了清華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開發的“精品課程建設工程平臺”,該平臺在廣大教師和學生中使用廣泛,效果明顯,為省部級精品課程的申報創造了便利條件。為更好地開展精品開放課程建設工作,本校于2012年啟用了清華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開發的“網絡教學綜合平臺”。該平臺以“課程教學”為核心,支持課程的長期滾動建設以及教學資源的積累與共享、支持教學過程跟蹤統計,教學過程與評價展示相結合。為教師用戶提供了強大的在線備課工具和施教環境,加上充分的師生互動功能,極大地拓寬了課程教學空間。
目前,本校網絡教學平臺課程總數達2000多門次,省部級精品課程20余門,學校各級課程及立項148門。學校對課程建設工作高度重視,給予了有力的資金與技術支持,已經在全校范圍內建成了教學效果良好的精品課程資源庫。在申報工作中,我們主要從授課效果、受眾數量、教學團隊、課程資源、教師積極性等幾個方面綜合考慮,重點推薦基礎好、建設相對成熟的課程擇優申報。這些為順利開展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 申報中容易產生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1.已有的課程建設成果得不到充分體現或體現不突出
個別申報教師在材料整理方面不得法,掌握的課程建設信息過于零散,不能使課程建設成果很好地展現在申報材料中。針對此類問題,申報教師要善于積累材料,對于課程建設已有的資料要注意沿襲和發展,取其精華,針對實際情況進行提煉。在整理申報材料時,要善于挖掘已有成果,成果亮點要放在突出位置。對于建設成果不能僅做簡單羅列,而要對課程相關的教學改革、教學研究成果進行分析闡述,保證有針對性。
2.對于課程內容方面的梳理不夠
課程資源的質量是關系精品資源共享課教學效果的關鍵。課程內容是課程資源的基礎,申報教師對于課程建設整體情況、課程內容的梳理不能過于籠統,避免未體現知識點(知識結構)。課程內容要求能涵蓋課程相關領域的基本問題、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典型案例、綜合應用等核心內容。既要應充分考慮內容的基礎性、科學性、針對性等,也要妥善處理傳統經典和前沿創新的關系。這就要求申報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知識點整理,教學中實施精講多練,精心提煉講課內容,充分準備可供學習的資料。
3.錄像效果有待提高
課程講授錄像的制作效果對精品資源共享課的教學效果也起到重要影響。錄像效果不佳主要表現在錄像畫面質量和課堂講授效果兩個方面。錄像畫面清晰度不高,或主講教師著裝不職業,語言組織不精練,表述不流暢等。主講教師要做到熟悉鏡頭、熟悉授課內容、注意著裝、調整語速、富有感染力、表情自然、手勢得體、還原現場授課氛圍,保證在自然嫻熟的狀態下錄像。
三 做好溝通工作,保證申報信息的對稱與暢通
全國剛剛啟動精品資源共享課申報工作,相關技術要求與申報程序無論對上級主管部門,還是對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及申報教師來說,都很生疏,為了高質量完成申報工作,溝通顯得尤為重要。
[2]2012年精品資源共享課申報提交工具安裝配置手冊V1.1[EB/OL].
,2012-11-19.
[5]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技術要求[EB/OL].
在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網站過程中,一個方便靈活,能夠上傳多種教學視頻格式的管理器顯得十分重要。本文將從教學視頻的上傳、管理以及視頻網頁的生成等幾個方面來闡述一個網站視頻管理器的構建。
1 多種視頻格式的上傳
對于視頻文件的上傳,我們即可以使用FileSystemObject對象來實現,也可以使用一些無組件上傳類來實現。本文將以風聲無組件上傳類來實現視頻文件的上傳。首先創建該類的對象Set upvideo=new UpLoadClass,然后設置對象的相關參數,其中比較重要的包括:
(1)upvideo.SavePath=“up/video/”指定上傳路徑,即視頻文件存放的位置;(2)upvideo.MaxSize=999999*1024指定上傳文件的最大字節數,這里限定為小于1GB。注意在使用本屬性前還應考慮服務器最大請求實體主體限制。否則可能出現上傳失敗。(3)upvideo. FileType=“mp4/wmv/asf/rm/swf/flv/rmvb”指定上傳文件的類型。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更改文件類型。(4)upvideo.autosave=0設置Open方法處理文件的方式。這里取0表示利用無重復的服務器時間字符串為文件名自動保存文件。
當上述主要參數設置完成后,便可以利用upvideo.open方法,打開對象并開始上傳。
2 視頻上傳后的管理
在視頻文件上傳結束后,我們要在數據庫中建立數據表來保存上傳文件的信息,以便更好的實施對視頻文件的管理及視頻網頁的建立。我們建立video表,其主要字段包括:
(1)id用來唯一標示該視頻索引。(2)title用來指定該視頻的內容。(3)url用來存放該視頻上傳后的位置。(4)content用來存放該視頻的介紹。(5)player指定該視頻所采用的播放器。(6)class該視頻所屬類別。
此外,我們還可以根據需要其他一些字段,比如點擊次數、文件大小、上傳時間、視頻作者等。然后我們根據字段信息構建表單,其中title、content由上傳用戶填寫,player,class利用下列列表供用戶選擇填寫;url最為重要,不需用戶填寫,當用戶上傳完成后,利用upvideo.SavePath&upvideo.Form(“file”)自動返回視頻上傳后的路徑與文件名,并把它填寫在表單中。最后點擊按鈕,將相關視頻文件信息存放到數據庫中。同樣我們可以編寫一個后臺程序,針對video表中的數據進行編輯、修改、刪除等功能,也就實現了對視頻文件的管理。
3 視頻網頁的生成
當上述過程完成后,我們就需要根據數據庫的內容,動態生成視頻點播網頁了。首先我們根據video表中的title、class等字段生成超鏈接。在超鏈接中傳遞數據庫中id的值。利用sql語句“select * from video where id=” &request.querystring("id")來找到數據表中的該視頻文件中記錄。根據數據表中player的值,我們在網頁中插入不同的播放器插件。具體如下:
(1)play的值為media時,主要播放wmv、asf、mp4格式文件,我們在網頁中放入media播放器
<object classid="CLSID:6BF52A52-394A-11d3-B153-00C04F79FAA6" id="player" height="64" width="260" >
<param NAME="url" value=<%=rs(“url”)%> >
(2)play的值為real時,主要播放rm,rmvb格式文件,我們在網頁中放入real播放器
<object id="vid" classid="clsid:CFCDAA03-8BE4-11cf-B84B-0020AFBBCCFA" width=427 height=300>
<param name="SRC" value=<%=rs(“url”)%> >
(3)play的值為flash時,主要播放flv,swf格式文件,我們在網頁中放入flash播放器
<object classid="clsid:D27CDB6E-AE6D-11cf-96B8-444553540000" codebase="http:///flash2/cabs/swflash.cab#version=4,0,0,0" WIDTH="100%" height="500">
<PARAM NAME=movie VALUE=<%=rs(“url”)%> >
這里,object中classid表示播放器的標識碼,參數中value表示視頻文件的地址。注意上述網頁的使用,需要客戶端瀏覽器安裝有相關插件,否則網頁將無法正確顯示。
4 結語
這里我們介紹了一個網站建設中視頻從上傳、到管理,最后生成網絡視頻點播的全過程,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完成網站視頻管理器的構建。
參考文獻
[1]謝幼如,尹睿.專題學習網站的教學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03,(01).
[2]汪峰.孟沖.流媒體技術及其在網絡視頻服務中的應用[期刊論文].計算機與現代化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