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1 03:02:3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社區護理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2 護理人員水平有限
由于社區機構建設不健全,所以社區護士也很少。社區護士一般是由醫院護士轉化的,但醫院護士暫時很難適應社區護理工作的需要。社區護理人員大多都未接受過系統全面的護理教育,尤其是在疾病預防和家庭保健方面知識陳舊且局限,難以適應多元化的護理,特別是高級護理人才短缺影響社區護理開展,____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選擇年齡在42歲以上,具有獨立的工作能力,服務態度好,責任心強的護士負責社區護理[3]。施永興[4]對____3家醫院社區調查顯示:高級、中級、初級職稱人數為0:2:15,說明現有社區護理隊伍中擁有高級職稱護理人員人數仍然很少。
1.3 服務對象及服務模式單一
調查顯示,慢性病老年患者是社區醫療護理的主要服務對象,而老年患者又是服務的重點。對于健康人及亞健康狀態的人群、孕婦和兒童的服務較為欠缺。在新的醫學模式下,家庭護理的要求會日趨復雜,其內容除了大量的基礎護理外,將涉及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5]。目前社區的家庭護理主要是對患者的基礎護理治療或對家庭現存問題的處理,缺乏對家庭的全面評估和對潛在問題的關注。
1.4 社區護理缺乏社會重視
護理從屬醫療,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不僅社會上的人們有這種認識,就連醫務人員也這樣人為,這種觀念遠遠落后于國外,阻礙了護理學的發展,同時也勢必影響到社區護理的開創與發展。護士職責被認為是以協助醫生完成醫療工作為主,未被提升到促進和維護人類身心健康的高度,不能充分認可護士的社會價值,尤其對于護士獨立自主的護理服務持懷疑態度,影響了社區護理工作的開展。
1.5 社區居民自我保護意識薄弱
邊遠山區,文化經濟相對落后地區,人們的自我保健意識很差,尤其是老年人文化程度較低,缺乏疾病的預防知識,表現出對定期體檢和保健措施不理解以及疾病初期不及時就醫,采取等待或亂投醫的態度。
1.6 社區相關政策及法律制度不健全
衛生資源分布不均勻,對基層衛生保健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較少,投入到社區護理上的資金更少。另外,政府對社區護理宣傳、提倡的力度不夠;有關政策及財力方面的支持不夠,社區護理所需要的交通、通訊、護理儀器和設備欠缺,這些因素勢必會制約著社區護理的發展。社區護士經常會在患者家中工作,通常完成各項處理后離開,可能有許多預測不到的問題發生,安全系數與醫院比起來要小得多,這就需要法律來維護患者和醫護人員的合法權益。
2.1 轉變觀念是做好社區工作的前提條件
護理人員往往認為社區護理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環節,她的作用微不足道。實際上社區護理是社區衛生服務事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我國護理在21世紀發展的方向,它強調以人的健康為護理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居民整體健康的維護和促進為方向的長期負責式護理。社區護理人員的工作任務是從一個患者擴展到照顧整個人群[6],開展社區護理有助于促進護理學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
2.2 保證社區護理人員合理配置
社區護理作為新興事業,社區護士不管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存在相對不足的情況,這勢必影響社區護理的內容和質量。根據各地調查情況,參照《衛生部關于____5年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目標的意見》中規定的每萬人口2名全科醫生的標準,建議____5~____0年,直接提供家庭護理服務的社區護士配置不少于每萬人口3~4名,并根據實際工作的開展逐步增加,保證配置足夠的護理人員。
2.3 加強對社區護理人員的教育
目前絕大多數社區護士沒有接受過較系統、規范的有關社區護理方面的課程訓練,在實踐中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難以滿足不同人群對健康的關注和需求。關注人才教育以迫在眉睫。應加大社區護理人員的培養力度,一是對正在從事或即將從事社區護理工作的護理人員進行不同層次的繼續教育或培訓,使其逐步掌握與社區護理相關的,比較全面的醫學知識,從而更有效地開展社區護理。二是把社區護理作為培養護士的一項要求,盡快在學校教育中開設社區教育及其相關課程。同時,利用高校有計劃地培養一批具有專科、本科學歷的社區護理人才,提高社區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為社區護理事業的發展提供保證。
2.4 加大宣傳力度
加強社區內衛生健康的宣傳和培訓。一是在社區內積極開展婦女保健、
計劃生育、優生優育、食品衛生、勞動衛生的宣傳指導工作;二是積極開展社區居民健康教育培訓、健康知識宣傳以及各項咨詢活動,條件許可的可以建立健康咨詢門診、熱線電話以及社區健康促進協會。通過多種媒介宣傳衛生保健知識及社區護理的重要性,提高人們的保健意識及對社區護理工作的認識,讓人們認識到社區醫療護理是一種方便、經濟的就醫、治療及康復的途徑。成立社區護理服務中心和網絡,由具有一定規模和條件的醫院,成立專門的社區護理組織,負責培訓基層和家庭護理人員,形成一支由醫院護士、社區護理人員和家庭護理人員組成的綜合護理隊伍,共同做好社區護理工作。2.5 增加社區護理的資金投入
通過政府對社區護理工作的資金投入,將社區護理服務收費納入社會醫療保險范圍,采用非贏利的服務收費,接受社會團體單位或個人的捐助等方式來實現。這樣,既方便和解決了老年病、慢性病及殘障患者的就醫難,護理不便等問題。也拓展了社區護理的服務范圍,同時減輕了醫院的工作負擔,使醫院能夠集中精力做好疑難病癥的診斷和科研工作。
參考文獻
[1]彭成。抓社區護理實習。促進護理學習能力提高[J]。實用護理雜志,____1,17(8):61
[2]李偉。我國社區護理發展的現狀及對策探討[J]。醫學教育,____1(5):11-13
[3]姜日平。訪視護理現狀與發展[J]。實用護理雜志,____0,16(4):184
建構主義的學習,是學生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進行的意義建構。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時,要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基礎。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能對學過的知識、技能進行融會貫通、學以致用,進而掌握新知識、新技能,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主體作用。因此,適合實施任務驅動教學的內科護理內容,必須包含學生已學過的知識、技能。例如,各系統常見病的護理。首先,這些內容能夠實現專業課程間的融會貫通。護理評估的過程要用到健康評估課程中學到的評估技能,護理診斷要運用護理學基礎中學過的護理診斷相關知識,護理措施要運用護理學基礎中學過的各項護理基本操作技能。如學習“糖尿病病人的護理”這一節時,學生要掌握的一項護理技能是使用胰島素注射筆進行胰島素注射。胰島素注射屬于皮下注射,學生已經在護理學基礎課程中學過這項技能,具備學習新技能的經驗,可以此為基礎進行新知識和技能的主動建構。其次,這些內容是基于工作過程進行編排的,與臨床護理崗位更貼近,符合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要求,有利于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協作、溝通能力。
1.2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常見病的護理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理論教學,學生需要掌握內科常見病的護理評估、護理診斷與護理措施等內容。實踐教學則要求學生具備對病人進行整體護理的能力,能夠在教師指導下,對具體病例進行護理評估、提出護理診斷并制訂護理措施。例如“,呼吸衰竭病人的護理”這一節,教學大綱在理論方面的要求是掌握護理評估和護理措施,熟悉護理診斷;在實踐技能方面的要求是能獨立、規范地按照護理程序解決病人的護理問題。祁云嵩等提出,任務驅動教學適用于知識性和技能性相結合的課堂教學。吳靜也認為,任務驅動教學要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因此,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時,要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達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目標。
1.3教師要有適合學生的、與臨床貼近的驅動資源
實施任務驅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為學生創設貼近工作崗位的臨床情境,在分析任務、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講解、展示圖片、播放錄像等方式為學生提供指導,以保證教學目標的達成。因此,教師要有適合學生的、與臨床工作貼近的資源,在教學過程中供學生學習、借鑒,促進其順利完成任務。例如,“心力衰竭病人的護理”這一節,教師現有的驅動資源有心力衰竭病人的典型病例、心力衰竭病人不同癥狀的圖片及心功能分級的教學錄像等,能夠滿足開展任務驅動教學的需要。
2高職內科護理適合實施任務驅動教學的內容分類
根據上述條件,筆者對教材內容進行篩選,確定了內科護理適合實施任務驅動教學的24節內容。根據學生已有經驗和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將這24節內容劃分為3類。第一類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內科疾病護理。學生對此類疾病有一定了解,并且在其他課程中學過相關的知識技能。這一類包括8節內容,分別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護理、肺炎病人的護理、原發性高血壓病人的護理、冠心病病人的護理、胃炎病人的護理、消化性潰瘍病人的護理、糖尿病病人的護理和流行性感冒病人的護理。第二類為醫院內科常見但日常生活中較少見的內科疾病護理。學生對此類疾病了解較少,但這些疾病是醫院內科的常見病,這部分內容是今后工作中必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這一類包括12節內容,分別是支氣管哮喘病人的護理、支氣管擴張病人的護理、肺結核病人的護理、心臟瓣膜病病人的護理、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病人的護理、肝硬化病人的護理、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護理、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護理、貧血病人的護理、急性腦血管疾病病人的護理、癲癇病人的護理和病毒性肝炎病人的護理。第三類為醫院內科重癥疾病的護理。此類疾病癥狀較復雜,學生需要在學習相關系統的常見病之后學習這類疾病的護理。這一類包括4節內容,分別是呼吸衰竭病人的護理、心力衰竭病人的護理、肝性腦病病人的護理和慢性腎衰竭病人的護理。
3高職內科護理課程任務驅動教學設計
適合實施任務驅動教學的內容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分為3類,根據各類型內容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實施任務驅動教學。針對內科護理課程特點與學情,在遵循任務驅動教學主要特征的基礎上,按照“五部曲”教學流程進行教學設計,增加課前自學環節,促進自立學習型教育的轉變。教師、學生、任務三者互動,體現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基本特征。
3.1基于經驗型任務驅動教學
基于經驗型任務驅動教學是指提出任務后,借用來自生活中的知識和已學過課程中的相關知識來完成任務。適用基于經驗型任務驅動教學的內容特點:首先,適用于日常生活中較常見的內科疾病護理,學生對這些疾病有一定了解。其次,在其他課程中學過相關知識和技能。適用教學內容類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內科疾病護理。適用教學內容: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護理、肺炎病人的護理、原發性高血壓病人的護理、冠心病病人的護理、胃炎病人的護理、消化性潰瘍病人的護理、糖尿病病人的護理和流行性感冒病人的護理。例如,兒科護理課程學過肺炎患兒的護理,其與成年肺炎病人的護理有共同之處;糖尿病病人的護理中,需要皮下注射胰島素,護理學基礎學過皮下注射的技能。因此,在學習這些內容時,學生可以借用已有的經驗來完成任務。
3.2學做結合型任務驅動教學
學做結合型任務驅動教學是指:提出任務后,教師講解疾病相關知識、護理評估和護理措施要點,學生根據學到的新知識和新技能完成任務。適用學做結合型任務驅動教學的內容特點:適用于內科常見但日常生活中較少見的疾病護理,對學生而言是新內容,需要教師講解,學生應用學到的新知識和新技能完成任務。適用教學內容類別:醫院內科常見但日常生活中較少見的疾病護理。適用教學內容:支氣管哮喘病人的護理、支氣管擴張病人的護理、肺結核病人的護理、心臟瓣膜病病人的護理、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病人的護理、肝硬化病人的護理、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護理、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護理、貧血病人的護理、急性腦血管疾病病人的護理、癲癇病人的護理和病毒性肝炎病人的護理。例如,教師講解癲癇的病因、臨床表現及治療要點后,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典型病例,收集健康史、身體狀況等方面的資料,完成護理評估任務。學做結合型任務驅動教學設計見圖2。
3.3遷移升華型任務驅動教學
本科護理教育的培養目標之一就是使護理專業本科生具備初步的科研意識和科研技能,即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科研知識、科研方法和科研技能,具備護理科研的初步能力。近年來,我們以課題《探索以社區為教學輔助背景的護理實踐教育模式》研究為抓手,以小組合作學習研究為中心,以社區衛生服務實踐為背景,以綜合素質培養為目的,有效激發了學生的科研創新性思維。
一、合作學習的方法
1.成立合作學習小組。基于我們是以社區衛生服務實踐為教學輔助背景所進行的學生護理科研能力素質的培養,因此,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主要以社區點實踐小組為基礎,每個小組配備1名社區醫護人員和指導老師,并以這個小組為一個科研項目申報學校課題,科研立項的申報人就是該小組的負責人。
2.理論授課。(1)合作學習方法介紹。在以小組合作學習方法開展護理科研前,我們先進行護理科研與論文基本技巧的講授和指導,使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科學研究的理論和方法有一個初步認識。然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確立自己小組的科研意向。(2)護理研究理論指導。制訂護理科研理論授課計劃,利用學生晚上課余時間進行護理科研理論授課,使學生對護理科研具備一定的研究理論基礎。(3)科研選題與立項指導。組織學生下社區見習,參觀和收集與社區整體健康狀況相關的資料,老師根據各小組的選題,征詢社區衛生服務站老師的意見,初步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課題。最后指導老師根據課題的名稱、任務、目標等提出指導性要求。
3.研究實施。(1)確定小組合作學習研究目標。在社區見習和理論授課的基礎上,結合老師提出的社區小組合作學習研究方向,小組成員帶著問題,利用網絡、圖書館、社區老師咨詢、社區人群走訪等各種資源獲取所需要信息,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最終選出一個題目作為自己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目標。(2)小組成員分工協作。在確定課題后,小組成員從針對課題立項申報到最后論文形成課題結題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分工,每個小組成員對自己負責的階段任務進行具體的策劃,當課題研究進行到哪個階段,那么該階段負責的學生就是主要召集人,小組其他成員就聽從該召集人的安排,完成布置的任務,達到既分工又協作的目的,彼此相互支持和配合,完成研究。(3)成果交流形成論文。當課題研究進行到最后時,要求各小組在集中討論、匯合充實的基礎上,將研究成果制作成幻燈片進行交流匯報,再由指導老師和社區衛生服務站老師進行點評,然后,各小組再進行積極修改最后形成論文。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效
自2006年我們將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應用于培養護理學生的科研與論文的寫作能力的教學中,共有數百名大三護理學生受益。幾年來參與的學生共協助社區衛生服務完成了學校所在地區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情況、農村合作醫療就醫狀況、社區老年高血壓認知誤區的調查與干預、湖州地區更年期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等多項調查,完成調查問卷數千余份,形成調研報告十余篇,編寫了社區多種常見病的家庭健康教育手冊。在此基礎上,同學們積累了資料和數據。許多同學完成了自己的論文選題,并在《解放軍護理雜志》《護理研究》《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社區醫學雜志》《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中外醫療》《全科護理》等省部級以上正規刊物上公開近百篇。
三、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總結
1.小組合作學習精神的內涵及意義。小組合作精神是一個集體團結的象征,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護理學科多元文化護理的發展,其交叉性和滲透性的特點日益突出,各種知識領域之間的界限也日益模糊,彼此交錯、相融,一個人的專業知識面早已遠遠不能滿足護理學科發展的需要,當臨床搶救生命,當我們進行護理科研,許多尖端問題的解決都需要小組團隊的攻關。為此,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了一份《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報告,報告中指出,學會合作是面向21世紀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因此,作為高校的護理教育工作者在對護理學生的培養中不但要求培養的個體具有淵博的醫學知識、嫻熟的護理技術、科研的創新意識和獨立的工作能力,還要求具備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及能力,使學生畢業后能盡快地融入社會和適應自己的工作崗位。
2.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護理研究的特征。小組目標一致,與知識、資源共享是小組團隊合作進行護理研究的基本特征。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博士曾指出:如果說在過去還有可能一個人獨立完成諾貝爾獎項的工作,那么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尤其是進入信息化社會以來,沒有人們的共同參與、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發明創造都是不可能的。小組團隊研究的基本要件是團隊目標與個人目標的一致性。實際運作中,小組目標是核心,不否定和抹殺個人目標。當個人目標最大限度地與小組團隊目標同步時,必會推進小組團隊研究的進程。這樣的一致需要對共同目標的忠實和堅持。知識和資源共享是小組團隊研究內部知識互相傳遞和積累的過程。通過一定的規則和激勵措施達到知識和資源的共享,可以有效發揮團隊成員個人的優勢,達到團隊內部的互助。在科學研究中護理一直是一個較弱的學科,為了實現護理學科科學研究的新突破,就必須發揮團隊合作研究的優勢,使團隊智慧超過個人智慧的總和,實現“1+1 >2”的目標。
3.小組合作學習在護本生進行護理研究中的優勢。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treicher)證實,學生會吸收所讀的10% ,所聽的20%,所看的30%,看與聽結合的50%,聽與說結合的70%,說與做結合的90% ,教別人時的95%。那么在學習者之間建立指導互助的關系,讓他們互相學習、傳遞經驗時學習效果應該是最好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護理科研和論文寫作的實踐就是在團隊成員之間建立了指導、互助的關系,讓他們在進行課題研究過程中傳遞經驗、相互交流、相互質問對答,在辯論中產生新的思維和見解。(1)團隊內部共同分享了某些成員的新知識、新思想,節省成員獨自學習的時間,避免走彎路。(2)有利于在課題研究成員中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團隊中只要有一個成員努力,她的研究收獲就會在團隊中進行傳播,給其他成員帶來壓力,進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克服懶惰的天性,加倍地努力學習。(3)每個人所學習獲得的新知識在團隊內的傳播,有利于交換信息并進行深入討論,對一些科研中遇到的難題能盡快解決,從而推進更深的研究,開闊更廣的空間。
4.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影響。合作能力是人與人在交往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與周圍環境相互適應、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本領,培養護理專業學生的合作能力是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臨床醫學和護理學發展的客觀需要。隨著現代醫學和護理技術的迅速發展,社會對醫護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醫院科室之間、醫生護士之間、護士和患者之間的交往與合作也將變得更加重要。因此,許多用人單位在對護生的素質進行考察時對其合作精神也十分關注。小組合作學習研究進行護理科研實踐的鍛煉,既培養了小組學生彼此相互寬容和謙讓的意識又達到了知識資源共享的目的,在完成小組的課題和論文的合作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劉霖,袁長蓉,陳曉英,等.淺析《護理科研》教學與提高護理人員自主學習能力的關系[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漢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1-4152
國內刊號:42-1154/R
郵發代號:38-342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6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護理學雜志》(半月刊)創刊于1986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護理學術期刊,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湖北省優秀科技期刊、華中科技大學權威期刊。
辦刊宗旨
糖尿病飲食護理論文的參考文獻:
[1]陳文彬.診斷學第五版[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
[2]葉任高.內科學第五版[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9
[3]向紅丁.糖尿病患者飲食指南[M].知識出版社,1999.1
[4]葉任高,內科學第五版[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9
[5]胡鵬,陶靜,徐蓉.飲食體驗卡在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2,19(9):233-234.
[6]劉桂英,楊桂云,李琦.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和健康教育[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21(5):186-187.
[7]袁麗,杜軍艷,吳伯鵬,等.糖尿病患者應用簡明飲食處方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0,11(1):199-201.
糖尿病飲食護理論文的參考文獻:
[1]張靈秀,阿依努爾·買買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亞太傳統醫藥,2012,10(7):163-164
[2]吳莉莉.護理干預對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美容醫學,2012,12(9):382-383
[3]楊黎,喬玉環,劉偉靚.血糖控制對妊娠糖尿病妊娠結局影響的臨床分析[J].醫藥論壇雜志,2011,16(7):101-102.
[4]吳鳳會,錢雷,孫長虹,等.綜合護理干預對妊娠糖尿病孕婦妊娠結局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2011,18(12):1939-1941.
[5]萬金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江西醫藥,2011,46(11):1034-1036.
[6]劉晰嵐.人性化護理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嬰結局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2,23(6):48-50.
[7]文笑.飲食指導對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巨大兒出生率的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6):78.
糖尿病飲食護理論文的參考文獻:
[1]關玲.飲食控制對妊娠糖尿病的治療作用[J].遼寧醫學雜志,2011,25(2):102-103.
[2]范巖峰,王宏,蔡李倩,等.糖耐量試驗結果對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飲食調理效果的預測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36):5380-5383.
[3]景小凡,喬蓉,李鳴,等.妊娠期糖尿病與孕婦飲食及生活方式的病例-對照研究[J].衛生研究,2010,39(2):209-211.
[4]董薔,崔丹,李秋潔,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的循證護理[J].護理學報,2010,18(1B):31-33.
[5]宋伶.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護理研究,2007,22(5C):1334—1335
1.1廣泛宣傳發動,確保認證工作深入人心全員參與是做好認證工作的保障。學院除了制作展板、專題網站、學院畫冊、報紙專刊宣傳認證工作外,還特別印發了護理學專業認證手冊,手冊從認證的背景知識、我校護理學專業建設的實踐和成果、專家訪談環節準備工作、論證標準4個方面介紹了護理學專業認證的相關知識。多渠道組織全校師生學習解讀專業認證手冊,以期達到人人了解認證、人人關心認證、人人參與認證的目的。在認證工作前一周,學校召開了臨戰動員會,校領導再次強調三點意見:一是要充分認識認證工作對學校建設與發展的重要意義;二是要職責明確、分工到人;三是要振奮精神,團結一致,集中精力,出色完成認證工作。
1.2整理歸納總結,認真撰寫自評報告實事求是、客觀呈現是做好認證的態度。學院根據《標準》中規定的護理學專業本科教育10個領域的辦學標準(宗旨及目標、教育計劃、學生成績評定、學生、教師、教育資源、教育評價、科學研究、管理與行政、改革與發展)認真撰寫自評報告,反復推敲、斟酌,完成近4萬字的自評報告,其中提供的數據力求準確,實事求是,亮點特色要提煉準確,存在的差距要認真分析,客觀呈現。同時,根據自評報告整理近5年的檔案以備專家組檢查審閱,其中原始檔案和專業發展的歷史檔案非常重要。為了確保專業認證期間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學院還制作了工作人員手冊和專家工作手冊,以便隨時查閱。
1.3加大基礎建設,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扎實的基礎和平時的積累是做好認證的前提。在基礎教學條件建設方面,我校擁有國家級護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專業認證期間對學校環境、實驗教學中心和辦公環境進行了美化修繕,加強了網絡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建設,新增了中外文圖書,引進了護理外文數據庫,保證論證工作的各項工作順利進行。同時,學院有完整的資料數據庫,每位教師的學歷、學位、論文、論著、課題、獲獎等資料均掃描歸檔,為每名教師建立了個人業務檔案,為此次論證材料的準備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支撐。
2護理學專業認證的流程
專業認證過程包括學校自評、現場考察、提出認證建議和認證結論等步驟。現場考察流程可以總結為:①聽:召開全校范圍的論證啟動大會,介紹我校護理學專業的建設情況,現場回答專家提出的問題;②察:對我校基礎教學設施(基礎醫學院和圖書館)、兩所附屬醫院、一所社區實習基地和護理學院實驗教學中心等進行實地考察;③訪:走訪學院各教研室,與教研室教師座談,查看教研室教學文件等;④談:組織召開6場不同層面的座談會,包括專家、教師、管理人員和不同年級學生座談會;⑤查:查閱護理學專業相關支撐材料;⑥反饋:召開由學校主要領導、主要職能部門領導、相關學院領導、護理學院全體教師、附屬醫院領導等參加的反饋會議,專家組將形成的初步意見和結論反饋給學校。
3護理學專業認證的收獲
3.1明確了專業發展的定位和方向通過專業認證,我們進一步認識到中醫院校護理學專業的辦學定位首先要符合護理學本科專業規范和標準,在此基礎上,突出中醫護理特色,培養具有扎實西醫護理知識與技能、中醫護理特色和優勢、貫穿人文護理的中西醫結合護理人才。充分體現“夯實西醫,突出中醫,加強人文,注重整體”的辦學理念。
3.2梳理了教學全過程,鍛煉了一支教學管理隊伍專業認證期間,我院詳細梳理了教學的全過程,主要包括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資源、專業建設、教材建設、實踐教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方面的情況,形成自評報告的同時,找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差距和問題,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加強了對教學全過程的監控與管理,提高了教學質量,使教學管理工作走向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的軌道。同時也鍛煉了一支高效的教學管理隊伍。
3.3提升了護理學專業的地位我校是全國中醫院校第一個通過教育部專業論證的學校,通過論證使大家充分認識到中醫院校開辦護理學專業的特色和優勢,學校的辦學質量與管理水平也得到具體體現,學校也更加重視護理學科的發展,從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同時,專業認證也是對我國高等中醫院校護理學教育的充分肯定。
3.4搭建了相互學習交流的平臺在專業論證工作中,我們與全國兄弟院校和醫院搭建了一個相互學習交流的平臺,學習彼此在教學和管理中的經驗,為提高辦學質量和將來的院校間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礎,有利于促進護理專業的共同發展。
4論證后的整改與思考
專家組對我校護理學專業建設情況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時對今后發展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針對如何彰顯中醫護理特色的問題,我校從中醫護理課程設置為切入點進一步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研究中醫護理核心課程模塊,完善課程體系,加大教學改革,規范實踐環節,全面提高中醫院校的護理人才培養質量。
4.1修訂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中醫護理核心課程模塊在“夯實西醫,突出中醫,加強人文,注重整體”辦學理念的引領下,我院構建了6大課程模塊,“夯實西醫”主要是設置了醫學基礎課程、基礎護理課程、臨床護理課程3個模塊,主要加強學生西醫護理知識和技能的培養;“突出中醫”主要設置了中醫護理課程模塊,建立整體觀念、辨證施護的理念,加強學生中醫護理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加強人文”主要是設置人文社科課程模塊,在設置護理心理學、護理倫理學、護理教育學、健康教育學、護理管理學、護理美學、人際溝通等課程的基礎上,增設護理美學、人際溝通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素質拓展模塊主要是通過第一課堂延伸至第二課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6個課程模塊體現了中西醫結合、注重整體的理念。有關中醫護理核心課程模塊的確定,設置了調查問卷,在全國中醫院校進行了廣泛的調研,并在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護理教育研究會理事大會上充分討論和論證,達成一致意見。中醫護理課程總學時在300學時左右,分為3個知識模塊:中醫學概論包括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4門課程,5~7.5學分;中醫護理學基礎涵蓋中醫護理發展史、一般護理、辨證護理、中醫食療、針灸推拿、中醫護理技術等內容,3~5.5學分;中醫臨床護理學包括中醫內、外、婦、兒護理學,以中醫內科護理學為主,3~5學分。同時,加大實踐課比例,增加辨證施護的實訓課,中醫護理學基礎的實踐比例建議不少于40%,其他知識模塊的實踐比例建議為10%~30%。
4.2修訂完善實習計劃和大綱,強化臨床中醫護理特色我校護理學專業擁有36所實習基地,有一套健全的教學基地評估體系,通過此次專業論證,對實習計劃做出相應調整:畢業實習中應有不少于4周的中醫特色科室實習。在原來實綱的基礎上,明確指出應該掌握的8項中醫護理技術,出科考試中增加中醫護理知識與技能的考核內容,每位學生根據所實習的科室制作一份體現中醫護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手冊,充分應用中醫護理知識和技能解決患者的健康問題。通過論證,醫院進一步營造了中醫護理文化氛圍;規范了臨床護理教學檔案,強化了臨床中醫護理特色,保證學生在實習期間中醫護理教學的連貫性,提升了中醫護理實踐水平。
4.3完善護理實驗教學中心功能,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國家級護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基礎上,全面實現信息化網絡教學與管理,并與附屬醫院建立了信息化網絡平臺,實現可視化多點互動式教學,實現學校與醫院資源共享。同時實驗中心還增設了虛擬仿真教學區、中醫護理養生體驗區和社區養老護理實驗區。在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同時,加強了學生中醫護理技能的訓練。
4.4重視雙師型人才的培養和認可師資的引進、培養與考核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我校一直以來重視雙師型人才的培養和認可,學院教師的執業醫師證和執業護士證均在附屬醫院注冊,目前雙師型教師占75%,通過認證發現,臨床護理師資雙師型比例偏低,因達到省教育廳教學職稱條件存在一定的困難,學校人事處決定為附屬醫院護理人員兼聘學校認可的教學職稱制訂專項政策,解決了臨床雙師型教師的問題。同時,我校每年劃撥臨床護理師資培訓專項經費,免費為附屬醫院、教學醫院、實習醫院培訓臨床帶教師資,培養了一支結構合理、質量過硬的兼職師資隊伍。
4.5建立健全社區護理、精神科護理教學基地論證前,我校只有兩個社區實習基地作為試點,沒有全面開展社區護理實習和精神科護理實習。通過論證,推動了我校社區護理、精神科護理教學基地的建設,現建立了8個社區實習基地和5個精神科護理實習基地,畢業實習中,各自安排2周的實習。構建了學校、醫院、社區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形成了貼近臨床、突出中醫、延伸社區、服務社會的實踐教學體系。
欄目設置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13)02-0083-04
西安外事學院醫學院護理專業始于2002年,2006年開辦護理本科教育,截至2012年,共培養護理人才專科4100余名,本科1052名;2010年與國際接軌,成立國際護理學院,招收涉外護理方向本科生;2011年注重學術興院,成立護理研究所;2012年獲準校級重點建設學科,設置本科層次老年護理方向。護理學專業是醫學院唯一的本科專業,歷來注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自創辦以來,學科成員高度重視其建設與發展,視其為“品牌”學科精心打造。目前校、院各級領導與護理同仁達成共識,重點建設老年護理學科,提升護理辦學層次機不可待、時不再來。
一、開辦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的必要性
(一)滿足社會發展需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需求的不斷增加和變化,對護理學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期望。2010年護理學已從醫學輔助學科逐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一級學科,與預防醫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等共同組成整個醫學領域,為人類健康保駕護航。護理學已成為一門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其他專業無法替代的學科,被稱為“人類健康的朝陽產業”。因此,必須加大我校護理學科建設的力度,開辦護理碩士專業學位教育,以便培養出更多合格、專業化的高級護理人才,最大程度地滿足社會對健康服務的需要。
(二)符合國家人才需求
2003年教育部與衛生部發文“關于加強護理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的建議”,要求隨后5年輸送100萬畢業生;2005年衛生部頒布“中國護理事業5年發展規劃綱要”,重點建設老年護理、社區護理、腫瘤護理等專科領域;2010年國家學位委員會通過了護理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我國千人口護士數0.993,醫護比1:0.61,遠低于國際水平1:2.7、發達國家1:8.5。衛生部要求醫護比1:2,即護士缺口近300萬;本科護士不到2%,碩士護士鳳毛麟角。這些事件與數據表明國家急需大量高等護理人才。目前我省有7所院校開設護理本科教育,即西安交通大學、第四軍醫大學、西安醫學院、延安大學、陜西中醫學院、西安培華學院及我院,而具有碩士授予權的僅2所,即西安交通大學、第四軍醫大學,遠遠不能滿足地區對高端護理人才的需求。故必須提高我校護理學科培養的層次,開辦專業學位護理碩士教育,以符合國家、地區對專業化高端護理人才的需求。
(三)跟上護理發展步伐
護理學是一門以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為理論基礎,研究有關預防保健、疾病治療與康復的護理理論、知識、技術及其發展規律的綜合性應用科學。其在臨床護理、社區護理、護理教育等領域發展迅速,表現在護理實踐不斷拓展,護理內涵不斷延伸,護理研究不斷深入,護理教育不斷完善,護理管理日益科學,護理角色日趨多元,不僅為護理提供者、計劃者、管理者、協調者及健康教育者,未來還將增加促進健康和降低危害因素的角色。故必須加快我校護理學科建設的步伐,跟上護理學發展的腳步,促進學科間交叉、融合、共謀發展,在預防保健、疾病評估與防治、健康教育、健康促進等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四)遵循專業教育規律
現代護理教育日新月異,完整的中專一大專一本科一碩士一博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教師業務能力逐年提高,課程設置趨于完備。故我校必須明確護理學科建設的著力點,注重學科的應用性與前瞻性,體現專業實踐性特色,尤其在課程設置上,應與專業人才特點、護理服務對象相吻合,完善教育評估體系與模式,以遵循護理專業的教育規律,為申報專業學位護理碩士授權點奠定良好基礎。
二、開辦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的可行性
(一)首期建設老年護理方向切實可行
考慮護理學主要支撐的二級學科間體系的邏輯性、獨立性、成熟度,結合護理學科的國內外發展現狀與趨勢,提出護理學科的14個二級學科,即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老年護理學、五官科護理學、急危重癥護理學、中醫護理學、人文護理學、社區護理學、心理護理學、護理教育學、護理管理學及軍事護理學。綜合上述情況,結合我校、院自身實際,特確定老年護理方向為首期建設的學科方向,因為該學科專業人才為國家、衛生部迫切需求的應用型護理人才。老年護理學是一門社會需求高、發展潛力大、應用前景廣的學科,是探求運用護理程序解決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提高其生活質量的一門學科。早在1967年美國從事老年護理‘的執業者須具備學士以上學歷,目前已形成學士、碩士、博士等多層次老年護理人才梯隊。最新資料顯示:我國老年人1.8億,所以,我國社會對老年服務高層次護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劇增。
老年護理專業學位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與人才就業崗位:一是老年健康保健與疾病預防,居家、托老所等社區老年衛生服務;二是老年病人護理,綜合醫院老年病科、老年病醫院、老年護理院;三是老年人養老與臨終關懷,老年公寓、養老院等養老服務機構。
(二)現有軟、硬件條件保障其切實可行
梯隊建設是學科內涵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優質的人才資源與團隊精神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強保障。因此,引進高學歷、高職稱優秀教師和督促、幫助現有教師提高業務水平齊頭并進;倡導獻身教育、愛崗敬業、團結協作、勇于創新、關愛學生、引領未來的護理教師精神,在師德建設、教書育人上常抓不懈。西安外事學院醫學院的護理學科現擁有一支職稱、年齡、學位、師緣結構合理的專、兼職“雙師型”師資隊伍(如表1所示),3名省部級、1名校級教學名師,2名校級教壇新秀;55歲以下占57.9%,專職教師中碩士以上占50.0%,所有青年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這表明目前的軟件條件已滿足了專業學位護理碩士的培養要求。
西安外事學院護理本科人才培養目標明確,方案完備,措施得力,特色鮮明,成效顯著,已培養出的251名護理本科人才學位授予率為97.8%,一次性就業率98.1%,實習醫院錄用率頗高,學生在全國大賽中獲獎6項。教學特色鮮明,如省級精品課程“急救護理學”的急救技術雙語教學、綜合演練,老年護理學(養老院、干休所)、社區護理學(社區衛生院、醫院)的社會實踐教學,健康評估的小組合作學習、臨床見習和實習等。另外,構建了完整、多元、多層次的特色課堂實訓和臨床實踐教學體系,即課程的課堂實訓、臨床實際模擬與見習和臨床護理生產實習3個組成部分,輔以課外科研、第二課堂、文體活動等,啟迪學生創新思維,強化學生創新意識,鍛造學生創新能力,增進學生競爭能力,以適應護理專業培養目標變革的需要。目前,教學硬件總價值達590.69萬元,有4個省內最高水平的三級甲等醫院為臨床實踐教學基地,即西安交通大學第一、二附屬醫院、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第二附屬醫院)、陜西省人民醫院,其中3個醫院為護理碩士培養單位。護理學圖書為2.3萬余冊,期刊32種。專業課的多媒體授課率已達到100%,等等,上述硬件條件已完全滿足專業學位護理碩士培養的要求。
(三)校、院的學術氛圍促使其切實可行
2012年10月,值西安外事學院創建20周年之際,學校履行大學學術職能,積極開展適合民辦實際與特點的科研氛圍愈來愈濃厚,學校啟動3個重點學科建設和本科教學工程,投入100萬元鼓勵科學研究;醫學院積極響應學校的質量工程建設,護理學科獲批重點建設學科、科研項目5項,教學創新團隊、醫學實驗教學中心、護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等各項建設逐一展開,教師的科研工作積極性日益劇增,校、院的大小學術育人環境促使了專業學位護理碩士培養切實可行。
三、愿景展望
研究生教育是一個國家教育和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事關培養一流創造性人才和參與國際競爭。護理研究生教育是護理事業與國際接軌、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關鍵環節。我國1992年開始護理學碩士教育,2010年設置專業學位,且國家要求專業學位培養占70%。故重點建設護理學科,開辦專業學位護理碩士是學科同仁面臨的共同挑戰與機遇。
論文:社區護理;社區護士;社區服務體系
社區護理是由護理學和公共衛生學理論綜合而來的,用以促進和維護人群健康,提供連續性的、動態的綜合的護理服務。社區護理是社區衛生服務和全科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護理的特征是以家庭為單位,以社區居民為中心,以老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及慢性病為重點,提供集預防、保健、醫療、護理、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等為一體的綜合、便捷的護理服務。目的是解決社區居民的健康新問題,滿足其對護理技術和醫療服務的需求,促進社區人群的健康,提高社區人群生命質量。服務對象是以社區的人群為主,面向個人、家庭提供服務。現將社區護理目前狀況及其發展策略介紹如下。
1社區護理的意義
社區醫療保健服務,實現了病人在家中享受到和在醫院一樣的治療服務,社區服務提高了社會效益。在社區工作中,通過針對性的健康知識宣傳,使人們熟悉到學會自身保健是免除疾病、減少疾病、增進健康的關鍵。護士進入社區,用知識和技術解除病人的痛苦改變人們不良衛生習慣等,增進社會對護理工作的理解,提高護士對事業榮譽感和自信心。
2社區護理目前狀況
2.1社區護理人才匱乏在對社區護理進行調查過程中發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基本上以醫療、預防為主康復護理、保健內容較少,不能充分體現社區護理的特色。1個社區服務站服務1條街,1個街道居民有3000人~5000人,護士僅1名~3名,社區服務只有初步的治療,社區保健知識宣教、自我保健、疾病預防等工作難以開展。長久以來,我國護理服務一直注重臨床護理,社區護理服務十分薄弱。社區護理是一項范圍較廣,所需知識面較寬的工作,其服務不同于臨床,要求社區護士要有較全面的護理知識和人文知識。而目前的社區護士普遍學歷層次不高,再加上規范化培訓、繼續教育也未受到社區護士的足夠重視,致使社區護理隊伍整體素質較低,無法提供高素質、深層次的護理服務。社區護理急需大量的全科護士,而我國社區護理教育還是一項薄弱環節,缺乏培養專門的護理人才從事社區護理工作。
2.2社會對社區護理工作缺乏信任和理解常言道“三分治療,七分護理”,然而社會上對社區護理工作仍有偏見,有些人對護士的價值并不真正理解,部分人群對社區護士獨立自主的護理服務持懷疑態度一,這樣病人的護從性必然很低,護理效果自然受影響,反過來勢必制約社區護理的發展。
2.3公眾的衛生保健意識滯后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但人們對衛生保健需求沒有相應提高,主要原因是過去的醫療衛生部門工作重點放在院內治療,對防病保健工作投入少、宣傳少,現在社區中的大多數老人文化程度低,衛生保健意識也很低。另外,目前一些人下崗,經濟收入低,影響人們對衛生保健的投入,他們的錢只能用在有病治病上,談不上無病防病。
3社區護理發展策略
2011年國務院學位辦認定護理學成為一級學科,學科建設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與成熟的國家及地區相比,我國護理學科尚缺乏清晰的學科專業定位和戰略發展方向,發展二級學科、培養不同類型的護理專科人才是護理學科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二級學科的確立需要與醫學發展相匹配,其專科理論知識、技術能力及未來的發展領域可為護理學科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中醫護理學具有豐厚的理論基礎、獨特的護理技術,在老年醫療、社區保健、養老服務等領域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空間,培養中醫護理專科人才,鞏固、提升中醫護理的專科地位,創立護理二級學科,可為護理學科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2.打造專業隊伍
由于歷史的原因,中醫護理教育起步較晚,西醫護理學校畢業生成為中醫院護理的主力軍,在開展中醫護理時存在著巨大的理論盲區。中醫基礎理論薄弱、護理技術能力有限,導致臨床中醫護理技術使用率低下,與技術水平下降之間形成了惡性循環。臨床護理專科化發展程度是衡量護理專業化水平的重要標志,由于教育層面的缺失,專業人才隊伍匱乏,影響了中醫護理水平的發揮,限制了中醫護理向高層次的發展。而目前國內尚無完善的中醫護理專科人才培養體系,根據中醫護理隊伍現狀制定中醫專科護理培訓內容及標準,開展不同層次的中醫護理專科人才規范化教育,可造就一支獨具中醫護理特色的專業隊伍,有利于中醫護理學科理論發展、臨床實踐的深化、中醫護理水平的提升。
3.拓展專科領域
國內外研究表明,專科護士的出現有力地促進了專科護理領域的理論和實踐的發展,使專業護理知識不斷積累,護理方法和技術進一步提高。但是,與發達國家與地區相比,我國臨床專科護理人才發展相對落后,培養體系不健全,人才梯隊無層次。衛生部曾明確提出,分步驟在重點臨床專科護理領域開展專業護士培訓,建立和完善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護理人才培養模式,以進一步拓展專科領域,對專科人才培養準入資格、目標、形式、考核及管理等進一步細化。通過中醫護理專科人才培養,探索建立完善的中醫專科人才培養體系,規范培訓模式,構建中醫專科護理人才梯隊,對拓展專科人才培養領域、積累專科人才培養經驗、促進專科護理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二、培養中醫護理專科人才的可行性
1.培養基地院校聯合,形成優勢互補
優秀的專業師資和豐富的臨床資源是培養專科化護理人才的重要保證。目前國內專科護士的理論、實訓基地大多設在醫院,雖然有很強的實踐指導能力,但理論培訓的護理專業師資力量有待加強,。采用院校聯合培養模式,體現醫院與高校間的優勢互補,由高校負責理論培訓,設置中醫護理專科護理培養課程,打造專科護士培訓平臺,將專科化理論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與在職教育中,師資力量包括學院的資深教授、醫院的資深醫護人員,還可選配跨學科師資,講授不同學科的課程。實踐基地設在醫院,遴選符合評審標準的實踐基地,由符合資質的臨床帶教老師承擔實踐技能培訓,以滿足臨床實踐培養需求。
2.專科定位清晰,發展領域廣闊
雖然目前我國對專科護理人才的稱謂尚未統一,但普遍認為其共同點是滿足臨床護理特定崗位或領域的特殊要求,具備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經過特定的機構進行專門的專業知識、技能培訓并由權威機構考核并獲資格認定,在臨床護理特定崗位或領域培養專科護理人才是目前我國護理工作發展的重點方向。綜觀國內專科護理發展,在臨床認可度高、成長迅速的專科護理通常在醫療所不能顧及或無暇顧及的崗位或領域,專科護士發揮的作用是醫療無法替代的,有專門針對一種疾病的護理,如糖尿病、腎病;專門針對一類疾病的護理,如腫瘤、骨科、心血管科;專門針對一類人群的護理,如產婦、嬰兒;擁有專門一種護理技術,如血液凈化、靜脈輸液;擁有專門一類護理技術,如手術室、傷口造口,中醫護理就屬于專門的一類技術,在西醫護理無法涉及的領域,解決西醫護理所不能解決的護理問題或癥狀,其專科性在于中醫護理技術的專科性及護理理論的獨特性,這是中醫護理區別于其他專科的表象和內涵所在,而且相對于其他專科而言,中醫護理的理論基礎更為扎實、技術手段更為豐富、應用領域更為寬廣。
三、中醫護理專科人才培養思路
1.培養層次多元化
中醫護理隊伍基礎薄弱,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所以中醫護理教育應該在堅持中醫護理特色的基礎上進行教育層次、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創新,以滿足不同層次的教育需求。在校期間開設中醫護理專科培養課程,在前期通科教育的基礎上,讓高年級護生接受專科理論、技能培養,本科階段著重培養中醫基礎理論、基本技能,為提升專科能力奠定基礎;研究生階段的教育應基于高起點、高要求的原則,面向臨床,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中醫護理專科人才。在職教育階段的培養可根據學歷、職稱不同分層次確定不同的培養目標,可分為專科護士型培養及臨床護理專家型培養。專科型培養指學歷、年資較低的護士要求掌握扎實的中醫基礎理論、基本技能,為病人提供有中醫特色的飲食、情志、養生、康復等指導;專家型培養指高年資、高學歷的護士以知識更新、拓寬特色護理項目為主,培養能夠在中醫護理實踐中解決疑難問題、充分展現中醫護理工作價值的專家型護理人才。通過多元化的培養層次,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專業梯隊。
2.課程設置多樣化
目前的專科護理培養對象往往存在學歷教育與臨床經驗不能兼顧的情況。因此,中醫護理專科培訓采用課程模塊,因人制宜,已通過學歷教育者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要求完成規定的專科實踐操作,保證足夠的臨床訓練時間;在職教育者給予理論培訓,側重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升。多樣化的課程設置為培養中醫護理人才開辟多途徑培訓通道,提高培養效率,加速人才培養進程。
3.教學方式靈活化
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充分調動學員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借助集中授課、專題講座、操作示教、情景模擬、案例分析、臨床實習、論文撰寫等形式,開展自主性學習、互動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探索性學習,不僅可以增強對知識的消化吸收能力,同時也可強化專科實踐操作技能,有助于全面提高綜合專業能力,提升培訓效果。
4.核心課程特色化
對于不同層次的中醫護理教育對象,課程設置、教學方式靈活多樣,但核心課程著重于體現中醫特色,通過遞進式中醫護理理論學習、臨床實踐、可持續學習能力的培養,造就具有綜合才能的中醫護理人才。課程設置包括理論培訓、專業模擬訓練、臨床實踐,其中理論培訓分為公共基礎、專業基礎、專業課,以中醫專科理論為重點,逐步提升護理科研、循證、教育等能力;專業模擬訓練包括中醫病案分析、中醫護理技術應用、營養食療運用、情志調養方法、養生康復知識指導等,著重訓練中醫護理臨證運用能力;臨床實踐通過中醫護理查房、實際案例分析提升辨證施護能力,強化中醫護理技能操作、營養食療、情志調養、養生康復等技能訓練,逐步提升創新運用、解決臨床疑難問題能力。
5.能力考核綜合化
專科護理人才注重培養其獨立獲取和分析信息、評判性思維、解決問題以及健康指導等方面的能力,能夠為專科病人提供安全、有效、個性化的護理服務。因此采用綜合評定方法考核,包括理論考核、臨床技能考核、個案護理、綜述、論文答辯等考核形式,以評價其專科綜合應用能力。
四、成效展望
1.培養中醫護理專業人才
中醫護理專科人才培養為中醫護士的職業生涯規劃指明了方向,可明確中醫護士的角色定位,規范專科工作范圍與內容,提高中醫護士的專業素質和能力,有利于培養一批能發揮中醫特色、符合臨床需求的專業人才,更重要的是在專科型人才的基礎上,可以成長為一支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且精通中醫護理領域的知識和技能的護理專家隊伍,引領中醫護理的發展。
2.開設中醫護理專科
中醫護理技術以“簡、廉、便、驗”受到群眾普遍認可,有很大的需求空間,但目前門診開展的中醫護理技術項目很少,門診開設中醫護理專科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在醫療無暇顧及的領域大展身手,根據中醫護理理論,針對常見病、多發病應用護理技術、護理手段明確,適應病種范圍廣泛。如耳穴埋籽可治療失眠、咳嗽、高血壓;臍部貼敷可治療便秘、腹瀉;中藥灌腸治療慢性結腸炎、盆腔炎;特別對于病情較輕且無需住院治療的病人,中醫護理專科無疑是最佳選擇。發揮中醫護理專科人才的作用,開設中醫護理專科,主要承擔以下服務功能。
2.1咨詢、健康教育為病人提供咨詢服務,指導中藥服用、運用中醫理論開展體質識別、營養食療、情志疏導、四時養生等具有中醫特色的健康教育。
2.2中醫保健方法指導開展易筋經、八段錦、按摩、氣功、太極拳等養生保健技能輔導。
2.3中醫護理技術應用針對常見病、多發病,運用中醫護理技能治療相關疾病,如耳穴埋籽、拔罐、刮痧、貼敷、熱熨、熏洗、中藥換藥、中藥灌腸等。
3.開展社區中醫護理服務
中醫護理在社區有廣闊的需求空間,其“未病先防、即病防變、病后防復”的觀念與社區“預防為主”的健康需求相一致,傳統中醫護理技術在社區的優勢得天獨厚。根據社區衛生服務的預防、保健、康復和健康教育的要求,中醫專科護理服務將幫助社區不同的人群和慢性疾病病人實行寓護于養的護理方式,發揮在養生保健上的優勢,推廣通俗易懂、簡便易行的中醫護理操作,給社區居民提供經濟、有效和高質量的衛生服務,提高他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
4.開展教學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