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1 08:43:2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生物化學教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Abstract:Thebilingualteachingisanimportantdevelopmentgoalofourcountry''''shighereducation,buteveryschoolhastheirspecialdetails,discoveringsuitablebilingualteachingpatternnowbecomesoneofthehotspotsincurrenthighereducationresearch.Accordingtomyschoolrealityofthebilingualteachinginbiochemistry,thisarticlemakesanpreliminarydiscussiontothemainquestionanditssolutionofthebilingualteachinginordinaryuniversities,soastoprovidereferenceforotherschools.
Keywords:Biochemistry;Bilingualteaching;Practiceandexploration
為了培養出適應激烈競爭的現代化醫務人才,應對中國加入WTO后教育發展的要求,提高學生的英語(包括專業英語)水平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教育部也于2001年頒發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在高校積極推動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教學。還特別強調“高新技術領域”的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專業雙語教學的重要性,雙語教學也因此受到各高校重視[1]。目前各高校相繼開展了雙語教學,但由于辦學條件、師資、學生英語水平的不同,探索適合本校實際的雙語教學模式是當前研究熱點。我校也于2005年開始開展生物化學的雙語教學。本文結合我校實踐對生物化學雙語教學做了一些探索和嘗試,以期能對雙語教學模式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
1生物化學開展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生命科學是本世紀的主導學科之一,而《生物化學》是生命科學中的基礎課程,其理論和相關技術已滲入到生命科學的各個領域,作為醫學院校的專業基礎必修課,在醫學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該課程實施雙語教學,對諸如《遺傳學》等的雙語教學具有鋪墊的作用,對推動和促進我國醫學院校教學與國際前沿接軌具有重大意義。
近年來,隨著生物化學研究的進展,這門學科不斷出現一些新的專業術語和研究成果,而這些最先進的信息多數儲存在英文中,把這些概念譯成中文,意義可能會變得模糊。我們雙語教學的實踐表明:采用英文原著上的表達,學生能更準確地把握其含義。這是單用母語教學所無法比擬的。
2生物化學開展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2.1教材的選擇與應用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沒有合適的教材,雙語教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目前我們尚缺乏統一的醫學英語教材。我院目前是授課教師將現行的中文教材翻譯成英文講稿,一是難度太大,二是出現一些中式英語的情況。
2.2教師水平有待提高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同時要有較高的英語水平。我院開展雙語教學的教師英語水平相對較好,但多為閱讀理解好,由于老師未受到公共外語的專門培訓,其聽說能力無法達到運用自如的程度,因而上課時難以展開解說,講解時無法發揮自如,這樣勢必影響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加上大量陌生的專業詞匯,使學生喪失繼續學下去的信心。
2.3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在生物化學實行雙語教學的過程中發現,部分同學存在著英語基礎,尤其是聽說能力較差的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雙語教學的推進。由于生物化學的理論知識較深奧,很多知識只能靠抽象思維來分析、消化,原本學習成績和英語水平一般的學生在接受大量的中文和英文新知識時感到非常吃力,因而在上課時產生抵觸情緒,這些學生在上雙語課時打磕睡或看別的書,有的學生甚至提出請老師用漢語授課。若對這樣的學生強行進行雙語教學,結果必然是舍本逐末,不但達不到綜合素質提高的目的,反而使學生連基本的知識都掌握不到。
2.4教學時數不夠雙語教學中的另一個難題就是學時不夠充足,由于課堂上的部分信息要用英語傳授,一些基本概念和定義等用英語講完之后,還要用漢語對其中的難點作進一步解釋,這樣就延長了教學時間,使得原本一個學時(40min)的內容至少還需增加10min左右的時間才能完成[2]。
3生物化學開展雙語教學的幾點建議
3.1選用適用教材生物化學的英文教材很多,如何選用合適的教材是搞好生化雙語教學的重點。目前,由于生物化學學科的迅速發展,使英文原版教材更新速度不斷加快,此外,原版教材大多為煌煌巨冊,價格昂貴,學生難以承受,不適合作為教材使用[3]。因此可根據教學大綱和實際教學情況,參考原版教材,結合國內現行教材,編輯出合適的生化雙語教學教材,并在上課前兩周發給學生,將重要而常用的專業詞匯列舉出來,標出音標及中文翻譯,便于學生課前預習、課堂理解以及課后復習。
3.2加強師資建設師資水平是實施雙語教學的保證。目前我國的醫學院校普遍存在雙語教師短缺的現象,以非英語科班出身的教師來進行雙語教學,對大多數教師來講,都是一個不小的困難,所以目前雙語教學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缺乏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針對這個問題,教師應該不斷加強口語和專業外語的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知識素養,在實踐中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使雙語教學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學??梢杂心康牡亟M織部分教師到外語院校進行集中專門的英語口語培訓,我校組織過兩次此類培訓,效果還是很顯著的。
3.3探索教學模式鑒于學生外語水平參差不齊,又缺乏專業外語的基礎,雙語教學一定要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分步實施,不能不顧學生實際情況盲目進行[4]??梢葬槍ν⒄Z水平的學生分成不同的班級,制定出不同的雙語教學方案。如英語水平整體較好的學生可以加大英語授課的比例,而針對英語聽說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適當減少英語授課的時間和部分章節,以保證他們掌握專業知識這一首要教學目標的達成。
3.4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對于雙語教學中教學時數不夠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將需要用英語解釋的概念用多媒體展示出來,尤其將那些學生比較生疏的專業詞匯,用形象的圖片或者動畫來演示,既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又減輕了教師的負擔,節約了時間,也能夠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除此以外,還應當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好高騖遠,不能為了片面追求用英語教學而影響到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教學中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參考文獻】
[1]滕曉英.雙語教學的探索和體會[J].中國大學教學,2005,7:31.
生物化學的教學工作一般從糖類、蛋白質、核酸等物質的結構和理化性質開始講授,隨后再介紹這些生物大分子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同時,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分開,不但使教學工作相對枯燥難懂,而且學生也不易掌握生物化學的知識結構和重點內容。許多專家學者在課堂教學方法和理念上對生物化學的教學方面做了很多改革和創新[1-4],也有許多教學工作者在實驗教學方面進行了探討[5-7],為生物化學的教學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但如何將生物化學的部分實驗合理的融入教學課堂,將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恰當的融為一體,此類教改文獻較少。本文以糖類教學過程為案例。
一構建糖類的知識結構體系
學習生物化學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有機化學》課程中關于糖類的章節,對重要的單糖、二糖及多糖并不陌生。但《有機化學》和《生物化學》中的糖類講授側重點并不完全相同,后者的講述要為糖代謝的章節做好鋪墊,而糖代謝則是糖的化學的延伸。雖然課程設計上是先講完糖類、蛋白質、脂類、核酸、酶等物質的結構和理化性質后,再講述糖代謝、脂代謝、蛋白質代謝。但教師不能按照教材孤立糖的化學和糖代謝的關系。因此,圍繞糖類一章要為糖代謝章節服務的思路,重新構建《生物化學》中糖類的知識體系,做到重點突出、邏輯清晰。在講完糖的概念和分類后,由“最簡單的糖是什么”的問題導入,通過介紹甘油醛過渡到同分異構的講解,重點介紹D/L構型。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思考,如果每延長一個碳,會增加多少同分異構體的同時,引出重要的單糖,如葡萄糖、核糖等。針對性的介紹單糖的化學性質,為糖代謝做鋪墊。如葡萄糖半縮醛羥基上可發生酯化反應,形成葡萄糖的磷酸酯,而葡萄糖的磷酸酯是生物體內糖代謝的重要中間產物。在從α-D-葡萄糖如何形成糖苷鍵轉變為學生所熟知的麥芽糖開始,講述二糖及多糖,最后介紹多糖的化學性質。
二課堂教學中加入演示實驗
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相結合可加深理解專業知識,通過課堂演示實驗可將抽象的生物化學理論以可視化的方式展現出來,使學生產生興趣,引發學生思考這些化學現象背后的本質,從而產生認知沖突,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理解。而在常規的教學過程中,往往理論和實驗分離,教師普遍認為演示實驗簡單,培養不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從而忽視演示實驗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然而,演示實驗在課堂教學中的實際效果在提高學生興趣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糖的演示實驗為例,課堂氣氛明顯活躍,學生對糖的一些化學性質比傳統的講授記憶更為深刻。如在講糖類的還原作用方面,教師在上課前可提前準備好斐林試劑和本尼迪特試劑、葡萄糖溶液、果糖溶液、蔗糖溶液、麥芽糖溶液和淀粉溶液、試管、加熱設備等。通過實驗,向5支試管中加入菲林試劑,再分別加入上述五種糖溶液(10g/L),置沸水中加熱數分鐘,取出冷卻后觀察顏色變化[8]。這樣可直觀的觀察不同的糖類顏色有何不同,讓學生思考造成這種顏色差異的原因。引出還原糖和非還原糖的概念。即加深了概念的理解,又對糖官能團進行了直觀的講解。學生課堂反饋積極,可明顯感覺到老師與學生間的溝通和互動是有效的。
三啟發學生設計綜合性試驗
化學實驗通常分為演示性實驗、驗證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然而本科生教學過程中,很少涉及到綜合性實驗,由于教師培養學生創造精神方面缺乏主動性,加上學生自身知識水平所限,綜合性實驗在實施方面存在諸多困難。綜合性實驗帶有一定的綜合應用性質或部分設計性任務。它要求學生在充分理解生物化學基本原理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所掌握的基礎理論、實驗技能以及各種檢測手和實驗方法,自行設計實驗方案、確定實驗方法、選用配套儀器設備、獨立進行實驗、記錄實驗數據并進行數據的整理和分析、最后寫出比較完整的實驗報告或學術論文[9]。為了進一步使學生熟悉和掌握糖的化學,在演示實驗的基礎上,詳細講解糖的化學性質及這些化學性質和什么官能團相關后,嘗試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并加以完成。如還原糖因含有自由的醛基或酮基,在堿性條件下,還原糖可與黃色的3,5-二硝基水楊酸(DNS)共熱,被氧化成糖酸和其他物質,3,5-二硝基水楊酸則被還原成棕紅色的3-氨基-5-硝基水楊酸。棕紅色的深淺和糖的含量成正比,用分光光度計在540nm波長下測定溶液的吸光度并查標準曲線,可求出樣品中還原糖的含量。由此,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結合糖類的化學性質,思考并設計其它的測定還原糖的實驗方案,并在實驗室中完成。不管實驗方案是否可行,實驗是否進行順利,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這樣的引導和啟發不但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設計實驗的能力,也使學生對糖的化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四總結
以實驗為導向,結合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不但使抽象的生物化學學習變得具象化,也容易引發學生興趣,通過自己設計實驗,增強學生成就感的同時,也鍛煉培養了學生一定的獨立學習和思考的能力。
作者:吳震洋 邱嵐 李麗 單位:銅仁學院
參考文獻
[1]宋威,鄭玉娟.思維導圖在生物化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價值[J].教育教學論壇.2014,(28):258-259.
[2]楊志偉,張瑋瑋,陳志玲,等.生物化學探究式教學的設計和實施[J].生命的化學.2013,33(01):105-108.
[3]李科友,朱海蘭.創新理念,培養能力—生物化學教學之體會[J].微生物學通報.2011,38(02):250-255.
[4]朱素琴,季本華.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微生物學通報.2010,37(08),1238-1242.
[5]舒樂新,苗戎,楊琳,等.改革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提高實驗教學質量[J].實驗室科學.2013,16(05):53-55.
[6]程馳.生物化學綜合設計性實驗教學模式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2,(24):242-244.
二、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聯系比較法
對于生物化學而言,生物大分子結構這一章節主要是針對蛋白質化學進行詳細的分析,蛋白質化學主要包括核算化學及酶維生素等,屬于靜態生物化學的一部分,很多學生感到大分子化學學習過程非常困難,這是因為對抽象的結構,特別是對蛋白質的三級和四級結構,需要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那么講解時可逐層推進,首先針對簡單的肽鏈結構進行講解,針對蛋白質的二級結構進行分析,逐漸遞增,一方面是能夠讓學生更容易的理解,另外一方面在這樣的講解過程中還具備一定的歸納方法,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記憶得更加深刻。
三、物質代謝繪圖講解
物質代謝是整個生物化學的核心,也是生物化學在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很多學過生物化學的學生,之所以過了很多年依然記得“三羧酸循環”是糖代謝中一個重要的循環,是因為在大多是課本中都有三羧酸圖,讓學生很容易記住,另外,糖代謝途徑是整個生物化學中比較難的,同時也是考試的重點,因此“三羧酸循環”幾乎成為了生物化學在學習過程中的代言詞。對教師而言,在講解代謝過程時,需要保持一定的條理,這無疑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師在講解之前需認真備課,從而明確重點。筆者在進行物質代謝的講解過程中,經常在進入物質代謝內容的第一次課時就要明確地告訴學生哪些是必須掌握的內容,這樣對于學生的學習有一個引導作用。三大代謝,不管是哪一個代謝途徑,都需要了解發生大的區域,重點掌握不可逆的步驟及限速酶和伴隨的能量代謝,根據途徑不同,提出的要求也不同,而磷酸戊糖途徑是整個糖代謝最為重要的內容,也是對人體生理最為重要的途徑。學生學好物質代謝,最重要的是進行歸納和總結,筆者在講完了三大代謝途徑之后,就要求學生能夠自己繪制一張代謝圖,這張圖上包含了三大物質的6條主要代謝途徑,以及這幾條代謝途徑之間的關系,需要掌握的內容主要包括限速酶、不可逆反應、ATP生成和消耗的主要特點。學生必須學會自我歸納和總結,從而找出每一個代謝途徑的關鍵,這樣對于學生的基本功提高有非常大的幫助。
四、基因信息的傳遞和表達
傳統的生物化學沒有將基因表達這一章節放入到課本中,隨著世界分子生物學的發展,人類的研究已經放入到分子生物學的領域中,因此生物化學是分子生物學學習的基礎,學生需要將高中的課本中的中心法則、遺傳密碼及DNA復制等內容重新拾起。目前,分子生物學的發展較為迅速,從傳統的表達逐漸上升為基因功能定位,可以在講解的過程中多講解一些這些內容,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由于基因表達和傳遞的內容較為復雜,因此不必讓學生理解其中較為深刻的內容,這些內容都是今后在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中需要學習的內容,僅僅讓學生了解大概即可。筆者在進行見解的過程中,在幻燈片中插入了較多的動畫圖案進行演示,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從實際的教學效果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組織教師參加我校的教師外語提高班,在專業的外籍教師的指導下,進一步加強外語交流能力的訓練。
(2)聘請外籍教師(巴基斯坦)參與授課、聽課和集體備課等不同教學過程,提出教學中的問題,糾正教師常犯的錯誤并指出被忽略的細節,同時幫助找出最易于學生接受的講解方式和方法。
(3)通過課外活動加強教師與留學生的交流,比如在留學生的節日組織師生聯誼活動、組織師生聯合文藝匯演、舉辦運動會等,在活動中加強了教師對留學生生活習慣的了解,同時也適應了發音。
(4)新參加留學生授課的老師,要進行嚴格的試講和考核過程,才能正式給留學生授課。通過多方面的努力,教師的口語水平有了一定的改善,教學效果也得到了外籍教師的肯定。
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留學生醫學生物教學質量
(一)合理選取教材
教材是實現培養目標,傳授課程內容的工具。應該根據留學生的特點和今后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教材。我們在最初的授課過程中并未材,很多學生是從自己國家購買的書籍,雖然都是生物化學的英文教材,但版本的種類很多,內容和順序都不盡相同,這給上課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我們將學生購買的書籍全部收集上來進行比較,并結合巴基斯坦醫師資格證考試用書,最終將上課用書統一為巴基斯坦出版的由RichardA.Harvey博士主編的教材《Lippincott’sIllus-tratedReviews:Biochemistry》,同時參考Lehninger的《PRINCIPLESOFBIOCHEMISTR》開展教學。統一了教材之后,大大減少了學生記筆記的時間,并提高了其聽課的效率。
(二)在多媒體教學中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多媒體輔助教學現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授課過程中,留學生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采用豐富的多媒體教學素材來改善教學效果。一些精美的動畫可以化抽象為具體,變復雜為簡明,達到圖文聲像并茂、形象逼真的效果,給人以直觀感受,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原來很難想象,甚至不能想象和理解的問題一目了然、迎刃而解,這種教學方式深受學生喜愛[5]。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認真做好PPT外,還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采用好的數據庫下載精美的動畫或者短片,配合理論教學。例如蛋白質翻譯的過程,板書講授很難講解其中的精髓,利用多媒體結合相應的動畫,即可將抽象知識系統直觀地展現給學生,學生對此過程理解的更加透徹,在短時間內建立對于進位、成肽和轉位過程的感性認識,而且這種記憶在腦海里貯存更長久,對知識的接受和吸收更深刻。
(三)采用互動啟發式教學
生思想活躍,課堂氣氛明顯不同,如果只是老師一味的講解,他們會覺得乏味,后來就會說話,或者玩手機,不專心聽講了,故在留學生教學過程中,采用互動的啟發式教學方式更能迎合他們的特點。我們的互動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在章節快要結束的時候,根據教學大綱設計一些小問題,比如名詞解釋、單選,等等,和學生們一起做題,積極回答問題的同學平時成績給予加分的獎勵,學生們很積極的回答問題;另一種方式是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臨床和生活實踐,提出一些問題或者案例,比如在介紹糖代謝這章的時候,以糖尿病作為案例,提出“糖尿病病人血糖的調節問題”,引出血糖的來源和去路,從而總攬糖代謝的所有途徑,再一一展開;類似的,以肝昏迷病例引出氨代謝的過程;以瘋牛病感染的原因來分析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關系,等等,學生可以先就此類問題先展開討論,和老師互動交流,然后老師介紹理論知識,學生會在對案例產生興趣的同時,帶著問題學習知識,這樣課題氣氛活躍了,教學效果也提高了。
三、理論聯系實踐、重視實驗教學
在留學生實驗中,目前國內尚沒有統一的留學生使用的生物化學實驗教材,我們也結合本科生實驗教學內容,同時參考國內外的教材,編寫了英文生物化學實驗教材《MANUALOFBIOCHEMISTRYEXPERIMENT》,其中包含了14個經典的實驗,如:IsoelectricPointofPro-tein,SeparationofProteinbyElectrophoresis,HydrolysisofStarch等,保證了實驗的順利進行。在實驗過程中,教師給予指導協助,學生獨立操作,實驗完成后,學生如實記錄實驗結果,撰寫實驗報告,對實驗所涉及的理論、操作方法和在實驗中出現的錯誤進行討論和分析。通過實踐操作,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思考能力。
2始終重視提高教學能力
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教學,教學能力的提高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近年來,隨著大學招生規模的擴大和師資的新老更替,大批年輕教師被引進。由于缺乏教學經驗,知識儲備不足,難以厚積薄發,使得教學捉襟見肘,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存在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不足的現象。例如,本人所在教研室共17名在崗人員,其中35歲以下教師高達70%,因此,對于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應格外重視。看法如下:第一,現有培訓結束后每個人都會頒發一個證書,無關乎你培訓表現、出勤等,純屬“走過場”。因此,建議加強培訓制度法律化,通過立法的形式,把參加在職培訓作為醫學教師終身在職教育。第二,由年資高、經驗豐富的教師對青年教師進行“一對一”帶教,要從最基本的做起,如,針對實驗課的“基本操作及標準曲線法測定未知硫酸銅濃度”,不僅要指導青年教師的教學過程,還要“手把手”完成整個實驗。課后,青年教師要積極進行教育教學反思,如,寫反思日記、觀摩教學、討論教學等,再與帶教老師溝通,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第三,青年醫學教師要努力提高專業水平,做好專業知識積累,保持與專業前沿同步。
2采用大班案例討論課考核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于一個患病的機體來講,同時存在著機能、形態和代謝方面的改變。案例分析是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經常使用的方法,也是學生應當具備的學習能力[8]。如女性較為注意自己的形體,關注自己身體各部位的比例正常,有些女性刻意減少飲食量以保持身材苗條,有的女性由于過度減少進食量而出現低血糖的現象。教師授課時首先提出日常生活中可以見到的這個現象,引起學生的強烈好奇心,再分析糖代謝的內容,最后回到案例本身,使學生既學到了糖代謝的相關基礎知識,又能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生活及臨床實踐中,為將來的臨床課程學習打下基礎[9]。在案例的選擇中我們特別注重案例與生化知識點的相關性及相互聯系。例如:我們選擇糖尿病的病例,講解了糖代謝中血糖的來源及去路,與學生一起分析糖尿病患者為什么會出現“三多一少”的癥狀,糖尿病患者為什么容易出現酮癥酸中毒?通過這個案例的學習,不僅講解了糖代謝,同時還與脂代謝途徑聯系在一起,有利于學生對生化各章節內容從縱向到橫向結合起來。在討論的過程中,請學生先分析,教師參與討論,及時引導,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是一種有效的、主動的學習方式。同時建立起案例討論成績評定方法以考核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即大班病例討論成績由病例討論課現場討論各班成績(70%)和個人成績(30%)組成。其中討論課現場討論成績由教師及學委組織的答辯委員會評出;而個人成績則根據每人準備工作多少、答辯參加狀況、任務完成情況等內容,由學委組織學生評分。案例式教學考核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團隊精神[10]。
(二)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教師在實驗講授過程中應摒棄傳統“程式化”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在實驗課堂上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大膽的提出質疑,積極進行各種探索,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潛能[4]。
(三)為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創造有利條件
設立綜合性實驗:通過優化整合將生物化學所包含的各類基本實驗方法和技術,全部貫穿在某個綜合性實驗教學中,全面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例如,在進行“質粒DNA的提取、純化和鑒定”實驗時,融合了吸量管、移液器、振蕩機、分光光度計、電泳儀、離心機、搖床、超凈工作臺等儀器設備的操作和使用;同時綜合了混勻溶液、配制培養基、無菌操作、破碎細胞,蛋白質與核酸的沉淀,離心技術,DNA的酶切,瓊脂糖凝膠電泳等實驗技術。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制作一套應用于本校生物化學實驗的多媒體教學課件,應用Flash做為主創軟件[5],融合其他電腦技術,將實驗操作過程以及注意事項通過動畫形式進行演示和模擬操作,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保證實驗安全有效的進行。
(四)優化考核制度
筆者采用的是綜合評定的實驗考核方法,將實驗成績分為平時成績60%和實驗考核40%相結合。平時成績評分標準包括:實驗用品的準備、實驗的操作過程、結論的得出和報告的完成。這樣的實驗考核方法可以直觀有效地反映學生對整個實驗原理的理解和實驗操作的掌握程度。
留學生上課積極性高,只要是不明白的問題他們都會提出,這就要求教師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較好的英語聽說能力。而目前我們國家培養出的人才大多會遇到這樣的尷尬局面,他們會進行流暢的閱讀,卻在“聽、說”這兩個環節能力較差,更具有挑戰性的是巴基斯坦和印度學生具有濃重的口音,而且語速較快。面對這樣艱難的狀況,我們教師除了提高自身專業英語的修養外,還利用假期參加本校英語培訓班;這樣就有機會與外教交談,提高英語表達能力。同時,筆者認為可以添加留學生的微信或QQ,經常與他們語音聊天,這樣既可以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文化,而且溝通逐漸順暢。有了溝通能力上的提高,則足以勝任留學生生物化學實驗課程全英語教學的工作。
1.2扎實備課
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由于生物化學實驗的實踐性特點,主要是通過加入幾種試劑來驗證蛋白質、糖或脂類的性質。因此實驗原理以及實驗過程中產生的現象等解釋工作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認真準備,掌握專業的英文詞匯,能夠準確發音,還應該具備規范的解釋能力。畢竟解答疑問不是機械地背誦課本,而是要根據具體內容用適當的語言講解表述,授課教師應在備課時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詞匯量,準備用一種以上的方式講解所授內容。有資料顯示,中文教學的備課與授課時間比例是5∶1,而英文教學的備課與授課時間比是20∶1[4]。備課質量的好壞決定著實驗教學的成敗,為了保障英語授課的流暢進行,教師必須對所授內容爛熟于心,除了明確授課的重點難點,做到講課內容層次分明外,還可以嘗試書寫英文講稿理清講課思路,通過反復練習,達到脫稿講課的程度[5]。
2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
留學生生物化學理論90課時,實驗45課時。開設實驗共14個。實驗教學是讓學生對理論知識產生直觀認識,從而增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熟悉并掌握一定的藥理學實驗方法。所以,一般是理論講授在前、實驗緊跟其后。這樣有利于學生全面、深入、準確地掌握理論知識。我們根據留學生的學習水平選擇具有代表性、經典的驗證性實驗,本著以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培養學生提出、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為輔的原則,開設了14個實驗。要求教學內容淺顯易懂,講授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學生會分散注意力。教材是傳授教學內容的工具,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深入鉆研教材認真備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目前,國內尚無留學生生物化學實驗合適的教材。結合我室多年實驗教學經驗以及留學生的具體情況,本教研室組織多名教授和實驗教學一線的教師,編寫了實驗手冊,采用經典的藥理實驗作為教學內容,每個實驗均包含Principle、Reagents、Procedure、Precaution、PracticalQuestion等項,內容詳實,語言深入淺出,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實用性。這樣有利于留學生理解實驗內容,減少了交流的困難,同時留學生也可以根據講義內容,避免操作中的失誤,受到了留學生的歡迎。另外,要把握實驗節奏,避免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利用等待實驗結果的時間,就實驗內容、實驗過程、實驗細節及相關學科知識向學生提出問題,使他們帶著問題做實驗,提高其實驗興趣[6]。實驗教學在理論教學基礎上,主要用英語講授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驟等內容。為便于留學生掌握實驗內容和熟悉實驗過程,帶教教師示范操作過程,讓學生準確把握實驗內容及方法,有利于實驗的順利完成。由于留學生較重視動手操作,在實驗過程中,他們會就實驗內容或實驗現象提出各種問題,教師可以先進行啟發性提示,如果學生還是沒有回答正確,再去告訴他正確答案。學生分組實驗時,不斷提醒操作次序和注意事項并及時糾正錯誤操作。最后讓學生匯總實驗結果,與預測結果比較,解釋實驗現象,總結實驗經驗,下課前教師用英語講授正確的實驗結果[6]。
在新課程改革深入推進中,高中生物教學評價模式逐漸有所改變,任課教師堅持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未來發展需要出發,想辦法幫助學生逐漸培養良好的生物素質。在多元化教學評價下,部分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能力有很大提高,實際應用水平也得到提升。同時,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也增長了才干、拓寬了視野、鍛煉了思維。因此,多元化教學評價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素質。
(二)有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專業素質的鑄造。
多元化教學評價能夠促使教師發現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和亮點,能夠幫助教師找到彌補不足的辦法和發揮優點的途徑,在多元化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教學水平可以得到逐漸提升,有利于專業素質的鑄造。要使用好多元化教學評價,教師需要從其他教師的教學中學習好的辦法,在對比中發現自身在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從而,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優化自己的教學策略,加快自身水平的提升。
(三)有利于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優化。
每一種教學評價都有自己的側重的角度和側重點,不同的教學評價對于高中生物教學來說指導意義也是不盡相同的??梢哉f,不同的教學評價方法組成了生物教學的多元化教學評價,促使生物教學不斷優化創新。
二、生物教學過程中多元化評價的應用
(一)學生自評。
高中生相對來說,心智逐漸走向成熟,他們自身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有明確的認識,有能力進行有效的自我評價。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發現自己的不足,以此尋找到更好的辦法學習,獲得更大的提高。例如在教師完成一些展示實驗后,可以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演示進行展示實驗。試驗結束后,教師指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反思實驗中使用的方法、評價實驗中產生的現象效果??偨Y成功的經驗,查找失敗的原因。在學生自我評價的過程中,在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和組織,通過學生自我評價,能讓學生形成一種學習上的反思,可以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良好發展。而學生的自我評價實際也是信息分析、整理、比較的綜合素質能力的訓練。
(二)學生間互評。
學生間的互評可以讓學生取長補短,互幫互學,有利于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當然,在學生間互評的過程中,老師要積極引導,提示學生互相評價時要注意對方的優點,同時能夠看到不足,學會與他人交流溝通,給同學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等等。例如在生物教學中,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首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然后布置任務,通過知識傳授和實驗觀察,最后讓學生分組匯報學習內容和觀察過程,并由其他學生給予評價。在學生間互評過程中,無形中提高了自身多項思維能力、判斷能力、鑒賞能力。具體到互評的形式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靈活性地開展,穿行。
(三)教師評價。
多元化教學評價中,要降低教師評價在的比重。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主要工作是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進行針對性的評價,這樣學生也能夠在教師的評價中找到改進的辦法。在評價中,教師的要用好延時評價。就是說,學生回答問題之后,教師不要急于給學生的回答給予評價,而是留一段時間給其他學生進行思考,然后再給出合理評價,這種延時評價方法,為學生討論分析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空間,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有利于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發現和探究。同時,我們很有必要進行師生之間的互相點評。高中生物教學需要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溝通,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生物教學中,師生之間的點評,能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能夠逐漸發現師生交流和合作學習的樂趣,有利于師生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生物化學是一門組合性質的邊緣類學科,課程的開設目的在于運用化學檢驗和分析的方法解釋生物體內部或者外部的一些生理和生化表現,從而可以通過這種方法和手段了解致病原因并尋找相關解決方法。因而在中等衛生學校開設這門課程對于從事醫療服務行業的學生來說就顯得十分重要,這門學科結合了化學、生物理論和實驗實踐兩個方面,提高了衛校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最為重要的是訓練了學生自身分析病因、合理處理突發狀況的能力。因此提高生物化學學科的創新性教育水平,轉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對于整個中等衛生學校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1.2創新教育概述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這句話的提出和實施是有其內在原因的,其關鍵在于如果一個國家特別是這個國家的教育事業的任務只是將公式和定理在每一代學生腦海中簡單進行灌輸和復述,那么最終的結果必然是技術和方法的落后以及進步源泉的枯竭。創新教育就是以培養人們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為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著重研究與解決在基礎教育領域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
2我國目前中等衛生學校化學生物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2.1停滯漸進性
目前我國中等衛生學校的生物化學教育出現了萎縮甚至停滯的現象,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國家近幾年固然加大了職業教育發展力度,但長期忽視職業教育的結果尚未得以真正改善,學校相關設備設施落后;另一方面是按所謂“實用型”教育模式,學校大幅削減基礎學科課時,有的專業甚至不開課,目前只有檢驗、藥劑等專業還保留有生化課程;還有就是國內的衛生學校之間缺乏相關的學術交流和研討會議,從而使得各個學校的生物化學教育處于一個較為封閉的發展狀態,長此以往必然會使得這種落后的狀態日益加重。
2.2缺乏實踐
職業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得學習者快速穩固掌握一門服務于社會的技能,從而能夠在從業過程中不斷鍛煉和發展,以達到實現自我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的目標。從教育的本質上來看,無論是高等教育還是職業教育,兩者的目的都是要求和希望學習者能夠首先掌握自己領域內的專業知識,并且通過日后的實踐和鍛煉最終創造價值。但是在目前我國的中等職業教育中,實踐和理論教學的脫鉤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基礎學科,理論多,實踐少,缺少實踐的教育方式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生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學習的理論知識。
2.3教育考核的機械性
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僅波及高等教育,而且正在影響職業教育的培養模式。職業教育的定位是培養符合社會職業需要的合格從業者,而并非是像高等教育那樣是培養具有研發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研究人員,從而在中等衛生學校教育中應采用偏向于實踐的考核方式,考核學生應用所學的生物化學知識解決實際中問題的能力而非單純考核學生對于生物化學知識的背誦和理解能力,徹底摒棄傳統教育影響下的機械性的考核方式。
2.4學生基礎知識普遍低下
任何學科的創新不僅要求人們要有新思路和新想法,同時也要求受教育者對于本學科的基礎知識有著扎實的基礎。但是在目前我國的中等衛生職業學校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學校即使加大對于創新意識的培養,最終也不會起到應有的效果。所以這也是學校應該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和實踐課程的必要所在。
3生物化學創新教育在中等衛生學校教育發展中的作用
3.1有利于學科教育自身的發展
生物化學作為一門結合性邊緣類學科,其自身就有發展的局限性。首先是因為這門學科的發展歷史較為短暫,技術和理論的成熟度不夠,在兩個學科的結合點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融合問題。其次是因為國家在中等衛生學校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本投入不足,從而使得生物化學的創新型教育發展存在客觀方面的限制因素。因此在中等衛生學校開展生物化學創新教育,加大政府和教育部門對于這門學科和該行業的重視程度,對于中等衛生學校教育的持續發展,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3.2有利于學校綜合學科的聯動發展
生物化學作為一門中等衛生學校的核心基礎理論課程,在現實中應用的范圍是十分廣泛的。首先是因為在護理學和病理學中,應用生物化學的分析方法將有助于醫療服務人員從微觀的分子原子結構方面了解疾病背后的本質原因。其次這門學科也是連接診斷與救治兩個環節的關鍵性紐帶,傳統中醫中的望聞問切方法固然有其存在和發展的合理性,現代生物化學技術卻更能從致病機理和病理學角度分析、判斷病發原因、病征指標與發展的趨勢。此外,多學科融合是現代技術發展的必然,各個學科之間都存在著相互促進和制約的關系,因此拓寬中等衛生學校中的生物化學創新教育思路將有利于整個學科教育體系的改善和發展。
3.3有利于我國衛生職業教育與世界接軌
創新與實踐的教育模式是當今世界職業教育發展趨勢,非常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和技能的培訓。尤其是在這個信息經濟時代,學生更應該具備自我提高和自我學習的能力,這兩種能力同時也是創新能力形成的基本前提和要素,從而我國衛生職業教育要想充分利用國際化平臺來得到充分的發展和提高,就應該首先適應教育創新的這種國際大環境,不斷提升職業教育中創新型人才的教育和培養,以江蘇省南京市衛生學校、宿遷衛生中等專業學校為例,當地政府在支持對外交流的基礎之上,給予該校一定的財政支持,從而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整個區域的辦學理念有了較大的提高。
3.4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共同發展
目前創新教育特別是職業學校的創新教育更傾向于以研討會和頭腦風暴的方式進行交流和互動,這種交流方式首先需要學生在課堂外做足準備,獲取相關的知識儲備,才能夠在活動中形成自己對于問題的見解和想法,在無形中會提高學生主動學習和創新思維的能力。此外,這種教育模式的轉型改變了以往老師單一通道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和老師能夠進行雙向互動,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總之這是一種雙向的教學方式改進,將大大有利于職業教育的繁榮和就業水平的提高。
3.5適合每一個受教育者的發展,促進教育行業
美國教育界有一句名言,那就是:“孩子就像一顆顆種子,是大樹就讓他成為國家的棟梁,是小草就讓他裝點綠色的大地”這句話充分反映了美國教育的創新性和自由性。尤其是在我國的職業教育中我們更應該充分發揮這種思想的主導作用,在生物化學學科的教學實踐中應該創新性地提出建立每個學生的發展意愿檔案,使得在教育過程中貼合每個學生的教育意愿進行生化教學的課程教授。
4中等衛生學校生物化學創新教育的改革思路
4.1學生轉變態度、教師增強自身素質
中等衛生學校的生物化學創新教育首先要求受教育者轉變以往的被動學習的狀態,通過合理增加實驗課時,盡可能引導學生從實踐經驗中獲得對于知識的新感悟和新體會,對一些生化過程的機理通過多媒體或者動畫直觀演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要點。此外作為教育者的教師隊伍,應不斷提高自身對于生物化學學科的補充學習和不斷學習,因為討論式的教學方式更需要老師對于知識的靈活掌握和整個框架的了然于心,所以創新教育的發展思路最終還是要落實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兩個方面。
4.2加強學校生化學科的基礎設施建設
國家的經濟發展要依靠財政部門的投資和公共物品的投入,此外基礎設施的不斷建設也是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同樣的,在教育領域要想實現中等衛生學校生物化學創新教育的轉型問題,就得不斷提高學校內部生化實驗室和配套設備的更新和建設,不僅要在理論創新方面與國際接軌,實驗器材、試驗的方法都要盡可能向國際先進方法靠攏。及時更新引進先進的生物化學配套設施,這是因為這門課程僅僅只有理論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先進理論要結合配套的設施才能夠完整地發揮其創新的作用。
4.3定期舉行各區域交流項目
創新不僅是對于原有知識的提高和改善,其前提條件是能夠了解到最有效率的信息和專家的想法。所以我國不同區域的中等??菩l生學校可以在資金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定期派遣學校老師和學生到醫療衛生較為發達的城市中的衛生??茖W校進行交流和學生之間的聯合培養項目,使得較為發達的醫學知識和實踐經驗能夠在不同地域之間流動,最終實現區域間創新教育的聯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