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企業履職報告匯總十篇

時間:2022-02-03 05:31:1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食品企業履職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食品企業履職報告

篇(1)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以局長任組長的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領導小組,制定了實施方案,組建了食品生產監督管理股,配備專職食品稽查人員,明確由局長親自主管食品安全工作,一名副局長分管食品安全工作。通過黨組會和監管區工作人員會議,統一監管人員思想,要以對質監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履行專項整治工作中的各自崗位職責,做到監管到位,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完成。

(二)強化日常監管、落實區域監管責任制

按照區域監管工作要求部署,結合縣的產業特點,縣局將全縣劃分為七個監管區,重新確定監管人員、監管職責,要求每個人在做好各自業務工作的同時,承擔區域監管工作任務。每個區域明確2-4名監管責任人,定期開展巡查工作,巡查人員根據企業提供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情況自查表》和《自查報告》情況,對企業進行現場核查,填寫《核查表》。對企業輕微的違法行為,責令限期改正。對嚴重違法行為立案查處,依靠政府徹底關閉取締,實行高壓打擊態勢。

(三)規范企業生產行為,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為認真落實《食品安全法》、《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監督檢查規定》等法律法規,縣局進一步采取措施幫助企業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控制生產工藝過程,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水平,真正落實企業的質量安全主體責任。

一是健全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縣局制定了規范食品生產企業產前、產中、售后生產經營行為的十八項管理制度,規范生產經營行為。

二是詳細記錄生產過程。在所有食品企業建立了統一格式、統一印制的食品原輔料購進臺帳、食品生產加工臺帳、食品銷售臺帳、食品添加劑備案臺帳、關鍵控制點記錄等共26個臺帳記錄,對生產經營過程進行詳細記錄。

三是建立企業質量檔案。在對所有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建立紙制檔案的基礎上,又按照網格化監管工作的要求,將全縣所有生產企業的基本信息錄入計算機,更好地實現動態管理,為質監部門分析信息、監管巡查、重點整治、幫扶指導等項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據。

四是加強對企業的幫扶培訓工作。幫助42家食品企業積極改建、擴建,提供合理工藝布局流程設計和相關知識咨詢等服務。同時組織全縣企業化驗員參加省食品化驗理論培訓160人,取得上崗證,并由縣食品中心開展實驗操作培訓。幫助食品企業制作了130塊公開承諾牌,分發給企業,懸掛在廠區明顯位置。

(四)廣泛調研制定詳細整治方案

縣質監局根據我全食品生產企業的實際和生產許可工作的相關要求,征求多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形成全縣食品整治意見草案。縣政府經過常務會議研究,本著“擴建改造、整合重組、扶優扶強、淘汰落后、壯大產業、強農惠民、嚴格標準、確保安全”的原則,制定出臺了《縣蜜餞生產加工企業專項整治行動方案》,從投資要求、規模要求、其他要求三方面,對蜜餞企業作出了具體的規定,為整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五)推進園區化建設,引導食品企業改造提升

按照政府方案要求,縣質監局把北區工業園區內的51家企業整合重組做為重點難點,把其他鄉鎮的70家企業改造提升做為重點。本著突破重點、攻克難點的原則,把整治工作由向園區推進。

在企業的擴建改造過程中,一是以縣政府的名義召開了動員會議,將政府的行動方案印發到每個企業;二是先后兩次組織企業代表30余人到怡達等四家食品企業參觀學習,促使企業更新觀念,增強質量意識,提高整治的主動性;三是加大執法力度,對不符合要求的21家企業予以關閉,對個別拒絕檢查整改的企業向政府報告,予以斷電;四是對積極改造提升的企業,由縣局派出技術人員給予指導幫扶,加快改造進度。

在鎮北區工業園區蜜餞企業整合重組中,本著推動蜜餞園區化建設,做好規范指導履職盡責的原則,積極努力,發揮應有作用。縣質監局、鎮政府、北區村三家組成兩個工作組,多次入戶調查摸底、征求意見,針對園區的實際情況,確定將現有企業整合為29家的可行規劃,目前已有14家企業牽頭整合。

(六)不斷加強對食品企業的監管

今年全局共出動執法人員1904人次,通過定期不定期監督檢查,檢查食品加工單位668家次,查處食品案件68個,移交公安部門食品案件2個,對企業粘貼接受檢查告知函15份,向有關單位發協查函45件,下達整改通知書55份,下達停產處罰決定書68份,申請政府強制停產企業9家。全縣正在改造提升企業44家,整合重組30家,已關閉取締企業21家。

(七)開展專項檢查,嚴肅查處違法行為

全年開展了乳制品清繳銷毀、食品添加劑“打非治濫”、“瘦肉精”、“地溝油”、飲料、白酒等專項整治檢查活動。檢查可能使用含乳原料的糕點加工小作坊16家,可能加工使用“地溝油”加工小作坊5家,生產加工企業442家次(其中工業企業14家),沒有發現問題乳粉,沒發現食品質量違法行為。縣內一家肉制品生產企業、3家白酒生產企業處于停產狀態,一家面粉生產企業因生產許可證有效期屆滿未延續,已注銷。

嚴查特種設備隱患,確保企業安全生產

(一)做好特種設備日常監管。嚴格對263家使用單位進行監督檢查。通過現場檢查509臺特種設備、查看臺賬、檔案及時掌握在用特種設備安全狀況,實現對特種設備的有效監管,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發現糾正安全隱患116起,發出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指令書22份,設備注冊登記率96.99%,檢驗率70.77%,重大隱患整改督查率達到100%,立案查處特種設備案件15起。

(二)開展氣瓶充裝專項治理。組織召開全縣液化氣站和檢驗站經營人員綜合治理動員會,進一步明確企業安全主體責任,治理目的和要求,在縣電視臺滾動播出關于15年報廢氣瓶及禁止使用“螺絲瓶”的溫馨提示,向社會發放宣傳資料200余份。出動執法人員對液化氣充裝站進行隱患排查,對存在問題企業責令整改。查處兩起充裝“螺絲瓶”案件,報廢14672只不合格液化石油氣鋼瓶,檢驗液化石油氣鋼瓶5099只。

(三)加強宣傳培訓,落實特種設備使用單位主體責任

今年,從確保特種設備使用操作規范的目的出發,加強對有關人員的培訓,舉辦了36家企業、67名特種設備人員參加的兩期培訓班,并分別召開電梯維保單位、氣瓶充裝站單位負責人培訓會議,圍繞“加強安全管理,嚴格操作規程”的主題,宣貫了《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通過對特種設備事故案例分析,相關法規的解讀,培養特種設備管理人員及作業人員安全意識和責任。年內還分別舉辦了客運索道、電梯、液化石油氣充裝站應急演練,通過實際演練,增強特種設備管理人員和使用人員憂患意識,達到有效防范遏制特種設備事故的發生,訓練及及時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

做好質監基礎工作,服務全縣經濟建設

(一)加強標準化工作

按照承質監函[2011]55號通知要求,積極開展企業標準的清理工作,完成縣千華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的《服務業標準化示范單位》組織申報工作,上報省局立項。目前共辦理業務2115個,其中新辦291個,年檢581個,換證195個,證面變更167個,掛失10個,廢置18個,其他業務853個。新辦條碼注冊4個,續展46個,續展率95%以上。

(二)依法檢定計量器具,確保量值傳遞準確

1、“關注民生、計量惠民”工作,已免費為各鄉鎮級醫療機構檢定血壓計80多臺,市場貿易結算使用的電子計價秤200多臺。檢定計量器具2500多臺件。

2、積極協調市計量所對民用“水表、電能表、熱量表、煤氣表使用前進行首次檢定工作。檢定熱量表1850套。

3、為3家公正計量站重新申報準備材料。

(三)加大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力度。對全縣化肥、農藥、農膜、農機等農資產品市場進行了專項檢查。組織了區域性經銷建材市場和建筑工程單位專項檢查活動。對轄區內生產加工企業、食品加工小作坊、產品經銷單位進行了監督檢查。共出動執法人員2600余人次,檢查生產經銷企業700余家(次),查處案件85件,結案率100%,無復議、訴訟案件。共銷毀不合格果丹皮800KG。

(四)重視質量管理工作

1、積極幫扶2家企業做好名牌產品復評審資料準備工作。

2、制定食品質量安全抽檢計劃。制定了《2011年食品質量安全抽檢計劃》,并按要求將《2011年食品質量安全抽檢計劃》上報政府及相關承檢機構,及時向社會公布。全縣共列入檢驗計劃的企業145家,154個產品,497個檢驗批次。共完成質量抽檢399批次,合格率98%。

3、嚴格生產許可制度。全縣獲工業生產許可證企業8家,參加年審企業6家,其中兩眼鏡店企業正在申請換證。全縣獲證食品企業143家,許可證年審28家,換證審核6家,5家順利通過驗收,1家驗收未通過,現正積極組織整改。共巡查企業861家次、巡查人次1754人次、立案查處企業14家、案件14起、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168份,有效地控制了產品質量事故的發生。

4、體系認證摸底工作。檢查縣內獲得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GMP、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等認證摸底建立獲證企業信息檔案、獲證企業共12家。

加強技術機構建設,提升檢驗檢測水平

(一)完成實驗室復評審。通過加大投入,充實和更新技術機構裝備、改進環境設施,配齊配強技術人員。5月完成了實驗室復評審,確保全縣蜜餞果脯、果蔬類罐頭、糕點、飲料、白酒等114種產品的全項檢驗。

(二)適應需要,謀劃發展。為提高產品質量,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已向省局申報了“開展山楂制品風險檢測,建立山楂制品獨立新標準”的科研計劃書。上半年投資20多萬元,購置了微波消解儀、生物安全柜、生化培養箱、真空干燥箱、拍打式均質器、脂肪測定儀等儀器設備。使檢驗大型儀器設備增至58臺(套),設備資產達200余萬元。通過增加、更新檢驗設備裝置,改進了檢驗工作流程,增加了技術含量,提高了承檢能力。現在能承擔監督抽樣檢驗、委托檢驗、仲裁檢驗、新產品的鑒定檢驗、地方和企業標準制修訂過程中的產品檢驗、風險監測等類別的檢驗業務,為全縣食品質量安全提供了技術支撐。

(三)加大對計量實驗室改造提升力度。根據省局《計量檢定實驗室建設實施方案》、《達標驗收細則》要求,我們責成專門人員進行計量實驗室標準化改造提升。

一是重新調整辦公用房,增加計量實驗室面積至290平方米,投資18萬多元,按照《縣級法定計量機構實驗室建設達標驗收細則》標準,建設成獨立封閉式的計量實驗室,保證實驗室噪音、震動、溫濕度等環境符合檢定規程要求;二是更新計量檢定標準裝置。投資81萬元,新上一臺大型檢衡車和相應的標準砝碼、壓力表、氧氣表、真空表檢定標準裝置以及高精度天平和檢定工具。增加了溫室檢定項目、壓力檢測項目,使原來各檢定項目符合國家法規要求,汽車衡檢定可由原來的0—100噸增加到0—150噸。

通過大投入,改變了計量實驗室不足,檢測設備缺乏的現狀,基本滿足全縣計量檢定工作需要,計量檢定項目將增加至13項,為計量檢定工作的發展蓄足了后勁。

加強機關管理和黨風廉政建設

1、加強常規管理,規范工作流程

按著各股室職能,確定質量目標,責任到部門,定崗定責,細化責權,明確各項工作流程、嚴格按工作流程辦事,建立了責任追究制度。要求職工將每天工作情況記錄在工作日志中,嚴禁工作日飲酒,上班時間亂串辦公室、聊天、上網玩游戲等與工作無關的事,嚴禁遲到早退,各股所每月將職工考勤情況,經主管領導簽字后,報辦公室存檔。從年初開始每周六、日和每天晚上都安排專人值班,與門衛人員形成24小時雙崗值班制度,確保應急情況及時處理。

2、營造文化氛圍,培育質監精神

努力將機關標準化、規范化管理與營造質監文化氛圍相結合。繼續在全局開展“一言一行樹形象活動”,樹立職工“局興我榮,局衰我恥”的意識,牢固樹立全局一盤棋思想,使無私奉獻成為職工的自覺行動,規范職工日常工作和生活用語,做到首問負責,服務熱情,和諧工作。在局門口書寫“和諧奮進、履職盡責”激勵職工,在辦公大樓大廳設立監督臺,懸掛文明用語及忌語,在二、三、四樓設立格言警句文化走廊,懸掛名言、廉政警句、格言牌匾70余塊;在大小會議室將質監精神、質監形象、職業道德、奮斗目標等張貼上墻,時刻警示職工不忘自己是質監人,要樹好形象,明確每名職工崗位職責和“十個嚴禁”要求,工作時間每名職工必須佩戴胸牌上崗,接受辦事人員監督,初步形成工作文化環境。

3、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積極做好所包貧困村、后進黨支部、文明生態村、新民居示范村的幫扶、支持工作。幫扶鎮龍窩村現金20000元,北區村20000元,水泥10噸,雙林村水泥50噸,楊樹灣村水泥10噸,六道河鎮小關門村水泥20噸,南天門鄉牛圈子村水泥20噸,平安堡鎮克梨木村水泥10噸,大杖子鄉東化魚溝村水泥15噸,合計幫扶資金40000元,水泥135噸。

4、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規范依法行政行為

成立風廉政建設領導小組。制定了《2011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實施方案》,把全年黨風廉政建設的目標任務和具體要求逐級落到實處。各股所長與主管領導簽訂了廉政承諾書,并公開。

局領導自覺遵守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班子成員之間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監督,嚴以律己,廉潔從政。對于重大問題的決策,局黨組充分發揚民主,大事集體研究決定,對人事、勞資、財務等項政務工作定期進行公開,接受職工監督,建立行政權力廉政風險等級防范措施目錄。規范了行政執法收費處罰、許可行為。

推行陽光政務。將行政權力項目,在縣政府信息公開網站和局機關利用電子顯示屏、固定展板進行公開,讓行政相對人對行政權力運行程序一目了然。每個房間門口設置工作人員的監督牌,公開電話及出勤情況,為行政相對人提供方便。工作人員經常放棄休息,隨叫隨到完成臨時安排的工作和為企業及時檢定計量器具,檢驗產品。

存在問題

(一)兩個安全監管任務繁重。全縣食品企業多,在用特種設備多,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多,監管人員少,工作有時疲于應付。

(二)監管裝備亟待加強。監管車輛、通訊手段、照相、錄像等辦案裝備亟待配置加強。

(三)抽檢經費嚴重缺乏。據不完全測算,每年需要生產領域正常監管、抽檢經費189.9756萬元。因為檢驗經費嚴重不足,不能對全縣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進行有效監管整治。

2012年工作謀劃

2012年繼續圍繞全局年度工作要點,真抓實干、履職盡責、確保全年目標任務的完成。

(一)繼續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確保全縣食品質量安全

1、加大對食品企業整改力度,力爭提升改造目標任務完成

按照《縣蜜餞生產加工企業專項整治實施方案》要求,聯合鎮政府、北區管委會、北區村委會繼續深入北區食品加工企業,與企業負責人進行整合事宜座談,幫扶企業解決整合工作中的質量技術方面的問題,并積極協調有關部門解決其他相關問題,力爭北區工業園區整合工作有實質性地推進。與此同時指導好全縣其他食品企業改造提升工作,確保通過上級考核評估。

2、加大檢查力度,督促企業依法依規生產

(1)嚴格按市場準入要求檢查企業,規范企業生產經營行為,對達不到要求的企業不準生產,消滅無證生產。

(2)加大對企業各項制度落實情況的檢查力度。督促企業落實食品添加劑登記注冊制度,督促企業嚴格執行有關標準和質量安全控制要求,對所有食品生產企業進行一次標準宣貫培訓。嚴格執行進貨查驗銷售臺賬制度,嚴肅查處無照經營和違法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對該向公安機關移交的涉嫌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做好移交工作。

(3)繼續開展“打非治濫”專項工作

開展一次對全縣蜜餞生產加工企業食品添加劑使用情況專項檢查。

(4)開展“地溝油”專項整治活動

按照上級文件要求,對全縣食品加工企業用油情況進行專項檢查。按企業排查,建立檔案。對發現問題的企業嚴厲打擊。

(二)加強特種設備安全監管,確保特種設備安全使用

1、繼續加大對全縣特種設備日常監管力度

重點對霧靈山客運索道,縣城及周邊賓館、飯店、學校、醫院等特種設備檢查。組織專業人員進行排查,消除安全隱患。

2、深化氣瓶充裝站和檢驗站治理

督促落實氣瓶“兩站”安全主體責任,對違規充裝、檢驗以及各項安全條件不能滿足要求的單位加大懲治力度,一律依法限期整改,對不能整改的一律關閉取締,督促企業完成液化石油氣“螺絲瓶”的報廢工作。

(三)繼續加強標準計量認證等基礎工作

1、加大“質量興縣”工作力度。準備制定《縣質量興縣工作實施方案》,報政府審批。

2、加大對強制性國家標準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完成對食品企業標準清理工作,對有關企業實施強制性標準進行檢查。

3、繼續組織符合條件的企業進行名牌、優質產品的申報工作。

4、加強3C認證企業和9000體系認證企業的管理工作。

5、加強車檢線監管工作。

6、繼續實施計量惠民和節能減排工作,協調有關部門強化民用水表、電能表、熱量表、煤氣表的強制檢定工作。

7、建立市場計量誠信,加強市場貿易計量器具強制檢定工作。

8、加強計量實驗室建設和管理,增加計量檢定標準裝置。計劃更新壓力(真空表、壓力表、壓力傳感器等)檢定標準裝置。

計劃新建立溫場校準標準裝置(用于校準試驗用干燥箱、恒溫培養箱、水浴鍋、水泥養護箱、高溫爐等),以適應縣域經濟發展需要,確保量值傳遞準確可靠。

(四)加強技術機構建設,為依法監管提供技術支撐

1、購置美國進口的液相色譜儀

為加強省山楂制品質量監督檢驗站的建設,提升全縣食品檢驗能力,2012年準備投資200萬元(省、縣多方籌資)購進美國生產的液相色譜儀,使全縣蜜餞果脯、果蔬類罐頭、糕點、飲料、白酒等114種產品能夠達到全項檢驗,提高檢驗質量和水平。同時向縣政府爭取每年最低將78.5萬元(縣財政局核算數額)食品抽檢經費和食品生產企業監管整治經費。

2、協助政府有關部門籌建北區食品檢驗中心

為更好地推動全縣蜜餞企業園區化建設,促進北區果品加工企業改造提升,發揚光大蜜餞傳統產業,提高蜜餞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協助政府有關部門籌建北區食品檢驗中心,并準備為這一項目提供150萬元的檢驗檢測設備。

篇(2)

一、加強組織領導,統一思想認識。

全局各科室、各單位,廣大干部職工要充分認識到奶粉事件的嚴重危害,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迅速貫徹落實上級要求,把做好應急處置工作作為當前的全局的一項重要工作,做到全局動員,全員參與,全力以赴。為切實加強全局對乳制品及相關食品企業監管工作的組織領導,局成立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由江華局長任組長,方武彬副局長、孫東彧副局長任副組長,呂海波、趙欣慰、劉偉民、羅士良、姚剛、張銀和、王紫薇同志為成員。領導小組公室設在食品監管科,由王紫薇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具體負責日常聯絡協調和組織落實工作,建好監管工作臺帳,盡快建立健全相關工作制度,實施全方位監管,確保監管工作做好,做到位。

二、明確職責分工,落實措施到位。

根據省市局工作要求和《乳制品生產企業駐廠監管工作規程》,認真組織實施好對市現代畜牧有限公司的駐廠監管工作。駐廠監管工作主要由食品監管科、監督科、標計科和稽查分局負責實施。食品監管科要加強對企業員工進行食品質量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的培訓。駐廠監管人員要監督企業嚴格檢驗進廠原料奶,不合格原料奶不得投入生產;監督企業嚴格生產過程質量控制,確保按標準組織生產;監督企業嚴把產品出廠關,確保批批檢驗合格,不合格乳制品一律不得出廠。并根據監管情況認真填寫乳制品生產企業駐廠監管情況匯總表、生產統計、生產過程檢查、成品包裝入庫情況、成品檢驗、成品銷售等6張表格,及時交食品監管科統一上報。標準計量科負責對企業產品標準執行情況和產品包裝標識標注的檢查。局辦公室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并及時收集信息,正面引導輿論,積極宣傳開展執法檢查、保障乳制品安全,企業加強質量把關、生產供應合格乳制品的情況,引導群眾消除恐慌心理。

三、加強監督檢查,確保有效履職。

篇(3)

一是加大對超市、批發部食品的監督檢查力度。食品安全關系人民百姓的身體健康和切身利益,對此,我局切實加大食品市場的監督檢查力度,對舊州、表村、漕澗、縣城的食品銷售企業進行了認真檢查,目前我縣食品銷售企業總體態勢良好。二是加大對糕點等行業添加劑使用的備案制度,對于我縣在用的食品添加劑,我局已在去年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活動中做了詳細調查,為切實規范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我局對縣城和周邊鄉鎮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單位進行了重新梳理,現在已有9家糕點生產企業進行了食品添加劑的備案工作,我局執法人員依據GB2760對這些企業在用的添加劑進行了認真核對,證實這些企業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添加劑經在國家標準范圍之內。三是加大我縣獲證食品企業的監督檢查和巡查力度,重點對茶葉、火腿行業進行了檢查。

二、嚴格開展特種設備安全專項檢查活動。

為保障我縣特種設備的安全使用,我局今年上半年開展了兩次重點轉向檢查,其他企業巡查開展了十多次。一是州縣聯合檢查組對功果橋電站進行特種設備安全大檢查次檢查由州局特種設備科黃德華科長帶隊,主要檢查了水電十四局、水電四局、中鐵十二局三家重點施工單位,檢查方式以查閱臺帳和實地檢查為主。在檢查過程中,發現了一些特種設備安全隱患問題,諸如:廠內機動車輛牌照不齊全,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牌照不全且操作人員無證,塔吊未經登記、注冊、檢驗投入使用,壓力容器未經檢驗等問題。黃科長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與所在項目部進行了溝通銜接,對問題嚴重的作了現場檢查筆錄,并進入下一步執法程序。二是我局執法人員圍繞功果橋電站沿線公路進行了認真檢查,查出未經許可擅自安裝門式起重機案一起、門式起重機未經檢驗投入使用案一起,兩起案件現已基本處罰完畢,實現罰沒10萬元。三是對我縣水電站進行了認真排查,重點對水電站在用的特種設備和低壓電器進行了檢查,目前已查出了3家違法使用特種設備的案件,正在處理過程中。四是圍繞我縣其他企業、單位在用的特種設備進行例行檢查和簽訂了安全責任狀。

三、嚴格市場檢查和監督抽樣工作,嚴格行政執法,規范市場,保證安全。我局執法人員切實加大對影響民生的重要商品進行監督抽樣的力度,以油品、農資、飼料等產品為重點,現已抽樣16個,目前大部分都在檢驗過程中。

四、強化農資監管,確保農民利益。

今年云龍局開展了兩次大規模的農資專項檢查活動,一是對轄區分管負責的舊州鎮、表村鄉、漕澗鎮、民建鄉四個鄉鎮進行了全方位的檢查,以種子、農肥、農藥、農機為檢點和切入口,聯合縣農業局、籽種站工作人員,共計出動執法人員48人次,執法車輛12車次,歷時8天,共計檢查農資銷售商鋪50余家,查獲過期籽種30余公斤、過期農藥數百包,監督抽查了3個批次的化肥,切實加強了假冒偽劣農資案件的查處力度。二是2009年5月上旬,云龍縣質量技術監督局聯合縣農業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等相關單位對我縣各鄉鎮部分地方農資市場及經營的肥料、農藥、種子的質量進行了全面的監督檢查。檢查活動主要圍繞商品進貨憑證、注冊商標、商品標識、檢驗合格證明等方面的內容展開。此次檢查共計出動執法人員60余人次,執法車輛16車次,共計檢查農資銷售商鋪50余家,監督抽查了12個批次的化肥。

篇(4)

截止到6月底,共有132家食品生產企業的159個產品獲得了食品生產許可證(食品121家、添加劑1家、食品包裝物9家、化妝品1家),屬質監部門監管的小作坊22家。大部分食品生產企業為小規模家庭作坊式企業。全縣規模以上食品生產企業不足30家,半數以上食品生產企業年產值不超過100萬元。企業多,規模小,質量管理水平低是食品生產企業最大的特點。

今年將食品監管、檢驗(監控)、執法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省局統一布置下我局增設了食品監控中心、食品稽查中隊,與局食品監管科共同開展監管工作。目前食品科共10人(科1人、監控中心5人、稽查3人),監管用車2量。實行機構人員一體化,工作規劃一體化,行動步調一體化,全面履行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綜合監管、行政執法及風險監控等職責,以實現食品安全監管的效能最大化。

二、按照“三分”工作要求,認真組織食品生產企業巡查工作

我局按照上級“三分”工作要求,將全縣159張生產許可證劃分為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三類,并對132家食品生產企業進行巡查,按照總局《關于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監督檢查規定的公告》以及省局《省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分級分類分等監管工作規定》的要求,逐一給企業評分,評出A、B、C三級,最終按照“三分”相關規定劃分紅、橙、黃、藍、綠五個監管等級。經過評定,4家企業劃分為紅色監管等級,38家企業劃為橙色監管等級,61家企業劃為黃色監管等級,29家企業劃為藍色監管等級。

我局按照“三分”工作要求,對評為紅色、橙色的食品企業一年巡查2—3次,其余企業視情況每年巡查1-2次。上半年,共組織人員檢查食品生產企業147家(次),其中停產企業32家,42家企業提交年度自查報告。檢查中發現各類質量安全隱患501個,內部移交書37份,符合立案查處16家,對于在巡查中發現的問題,我局書面對企業提出整改要求,并按照誰巡查誰回訪的原則,按時回訪檢查企業整改情況。

三、加大執法力度,堅決打擊食品生產領域違法行為

我局按照上級關于食品安全監管執法工作要求,認真組織開展食品生產領域的執法工作。共出動檢查人員220余人次,檢查企業140余家。查處食品違法案件32起,涉案金額25.3萬,罰款總額35.9萬。取締黑窩點2個,配合取締地溝油生產1家。

一是深入開展打擊使用非食用物質、回收物質生產加工食品和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嚴重違法行為。按照省市局和縣食安委的要求和部署,開展了食品添加劑、工業明膠等檢查,行動共分為專項檢查、分析情況、企業自查、鞏固提高等階段,涉嫌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物質的企業受到了立案查處。

二是認真組織開展各項專項執法檢查。先后組織了元旦春節、純凈水、地溝油、調味料等生產領域執法檢查,重點檢查了白酒、肉制品、罐頭、飲料、餅干、糧食加工等重點產品。對純凈水加工環節的專項整治建立了長效監管機制。

四、強化輿論宣傳,營造濃厚的食品生產質量安全監管氛圍

為確保《食品安全法》貫徹實施到位,促進食品生產企業準確把握法律的立法宗旨,切實保證食品質量安全,今年共舉行各類培訓4次,培訓食品生產企業質量負責人260余人次。宣傳周活動期間,走入社區面對面的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質量安全基礎知識,免費發放了相關法律法規資料1000余份。同時,還走進學校,為廣大在校中小學生舉辦食品質量安全基礎知識講座,提高孩子們對食品安全的了解,增強食品安全保護意識,受到了廣大師生和學生家長的歡迎。

五、強化食品加工企業出廠檢驗能力

篇(5)

(一)突出質量管理的宏觀指引。一是完善質量導向機制。5月5日,市政府召開全市質量工作會議,張敬華市長出席會議并講話,親自頒授首屆市長質量獎,會議規格之高、規模之大、影響之深遠前所未有。會上,市政府與各縣(市)、區政府、各職能部門簽訂目標責任狀,對質量工作進行考核,強化了責任目標落實。各級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將質量工作活動經費及獎勵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并兌現質量、標準先進單位獎勵資金860萬元,保障了質量工作的深入開展。在市政府分管領導的主持下,23個職能部門5次召開聯席會議,分析質量形勢,解決質量問題,形成了工作合力。《質量報告》在全國率先納入政府工作層面,政府發文、專題部署,16個部門聯合編撰,有效提高了《質量報告》的“含金量”,質量綜合管理部門的作用得以充分體現。二是提優履職服務效能。集聚質量、品牌、標準、計量、檢測等優勢要素,在以建立有機的“多線組合、上下聯合”的工作機制為目的,首選區域性產業進行重點扶持,在形式和內容上進行集中和系統化,用工程的思想和理念,進行部署、指導和督辦。通過一年來的實踐,“五個一”工程統領作用及旗幟效應逐漸顯現。“整合優勢資源,提升綜合效能”的工作理念和方法漸入人心,在全市系統達成了共識;質企互動,與目的性企業在“提質量、增后勁、快發展”方面形成了共振。塊狀產業新培育1個全國質量獎、1個省級卓越績效基地、48個名牌產品,推進80個標準化項目,建樹20個計量標桿,提升3個檢測服務平臺服務功能,質量競爭實力得到增強。三是深化質量振興活動。全市12個縣(市)、區按照質量興市的總體目標和要求,不斷采取新措施,謀求新突破。4月14日,全市順利通過了創建全國質量興市先進市省級驗收,標志著我市質量振興工作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突出品牌建設的發展引領。一是名牌名品評審更加嚴謹。修訂《市市長質量獎評定管理辦法》,增加跟蹤監督環節,企業配備自評師,提高自我評價改進、完善提高的能力;同時,將市質量獎納入管理范疇,完備了市長質量獎的培育梯隊。名牌評審增加專家集中文審、企業現場評審等環節,程序更加規范,意見征集更加寬泛,保證了評審工作質量。

二是品牌培育側重重點行業。以六大支柱產業、六大新興產業等主導產業為培育重點,扶持單體品牌與創建區域品牌并重,新培育省、市名牌產品48個;開發區成功申獲工程機械產業首批區域名牌試點,品牌建設及受益對象由企業個體向產業群體延伸,提升了“制造”的含金量。以民生熱點產品為培育重點,新培育食品、家具、建材等名牌產品及服務業名牌46個,提高了消費者的滿意度。三是企業追求質量氛圍濃厚。全市有近千家企業參與質量興企活動,許多企業不同程度地創新質量提升的內容和方式。徐工按照GB/T19580《卓越績效評價準則》標準要求,投入最優良的資源,快速補齊“短板”,促進了產品質量、經營質量、綜合績效的快速提升,成為全國質量工作先進單位、省級卓越績效管理孵化基地。118家名牌企業建立健全質量信用體系,積極申報省工業企業質量信用等級,16家企業獲得A級,總數位居全省第四位。追求質量改進,促進質量提升,實現產品轉型升級已成為許多企業提檔升級的共同選擇。

(三)突出標準創新的帶動提升。一是引導新興產業成長。遵循技術標準和科技研發“同頻共振”的宗旨,與市知識產權局深度合作,出臺了《科研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的工作意見》。圍繞扶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舉辦3期技術標準研討會及講座,主動對接11家企業進行科技創新與技術標準研制同步發展,將32項知識產權轉化為產品標準。跟蹤“感知礦山”物聯網發展前沿,初步搭建起標準體系框架,69家“感知礦山”產業聯盟成員單位實施37項產品標準,27項標準獲得煤炭行業標準立項,2項重要技術標準研究獲省科技廳立項。用標準引導新興產業成長的新路徑逐漸明朗。二是助推傳統工業升級。指導1家企業實施省級自主創新標準化試點,10家企業創建省級知識產權管理標準化示范,16家企業實施“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試點;10家企業主導或參與制訂15項國標、行標,使我市一些企業的先進技術規范融入國家標準,贏得了市場競爭“主動權”。三是規范服務產業發展。在物流和旅游業建立了標準化推進機制,推廣、灌輸標準化管理理念,云龍湖、馬陵山、窯灣古鎮風景區等3個國家級、省級旅游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立項,推動了物流和旅游行業向標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四)突出“把脈”低碳的技術支持。一是開展能效對標測試。指導企業通過科學的計量手段和完善的計量管理推進節能降耗,新增7家通過計量確認的企業,重點耗能企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率達98.9%以上。在水泥、化工行業選擇16家重點耗能企業,對使用的高耗能設備進行能耗測試、對標判定,指導企業改造、升級設備90臺套,通過采用先進的節能技術,實現年節節約標煤1.2萬噸,節約資金600萬元。二是推進鍋爐“雙達標”活動。制定并實施省級地方標準《燃煤電站鍋爐節能監測》(DB32/T1840-2011),對電站鍋爐節能監測檢查內容及要求、測試項目、測試方法、考核指標、結果評價做出規定。完成202臺鍋爐能效測試工作,出具《高耗能特種設備節能診斷書》,對125臺不符合能效指標的鍋爐提出了改進措施,淘汰改造高耗能小鍋爐69臺;加強對鍋爐水處理工作的監督指導,完成392臺鍋爐水處理檢驗工作。組織專家開展鍋爐節能燃燒、換熱、能量回收等節能新技術研究,在145臺鍋爐推廣應用,實現年節約燃煤12000余噸、降低運行成本1000萬余元。三是完成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項目。邳州市再生鉛產業作為首批國家級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項目,通過三年建設,完善了循環經濟標準體系,主導制訂國家標準5項,企業產品標準占體系標準總數的67.2%,標準覆蓋率達到96.3%;年節標煤2.5萬噸,減排7萬噸含鉛酸液、1萬噸二氧化硫;實現了循環經濟保護資源、循環再利用的目標,以全省最高分100.5分通過驗收。

(五)突出公共平臺的科技支撐。一是科技項目數量及質量位列三甲。市局首次召開科技工作大會,評選表彰科技及創新工作優秀作品,設立專項課題獎勵經費,有力地激發了“崇尚創新、致力科研”的熱情。全市系統在質量檢測、技術標準、行政管理等多個領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組織申報科研項目36項,獲準立項26項,其中國家級7項、省級8項,結題11項,3項成果獲得省質量技術監督技術成果獎,1項被推薦為國家總局科技興檢獎,獲得7項國家專利,不僅項目的數量和質量均位列全省系統“三甲”,而且在網架及鋼結構產品關鍵技術和工程質量檢測方法、乳制品摻假檢測、采煤機電纜彎曲性能等學術領域取得了“全國發言權”,形成了新的學科“生長點”。二是標準信息平臺延展功能。主動貼近企業需求,圍繞解決企業檢索國際、國外標準難的問題,跟蹤標準動態,增加標準資源,升級國家大學科技園、特色產業、貿易壁壘預警、農產品等四大平臺,新增標準題錄61281條,平臺檢索功能連續兩年保持蘇北第一、省內領先水平;并與國家標準館、深圳標準化研究院、中國礦大科技園等形成“產學研”有機結合體,國內獨有。開展送標準進社區進企業活動,普及了標準化知識;探索標準訂制服務、打包服務等模式,對電子、汽車電器、計量機、電力電子、軟件開發、煤礦安全、醫療器械、工程機械8大領域實行免費服務,已為9家企業提供標準訂制咨詢服務,促進了標準資源社會效益的最大化。三是檢測技術機構增強保障實力。全市系統投入資金475萬元,爭取上級及系統外資金支持120萬元,建成南院檢驗檢測基地、國家林產品質檢中心、省級農化產品質檢中心、市級食用菌加工食品質量安全技術服務中心;市質檢所、市纖檢所、市信息中心搬遷至檢驗檢測基地;檢測范圍拓展到國家實驗室認可項目957項,省級資質認定項目2778項,計量標準106項,基本覆蓋我市優勢特色產業,檢測環境、裝備水平、人員素質、業務收入均得到快速提升,綜合檢測能力在蘇北、淮海經濟區領先。國家及省質檢中心積極參加本行業國標、行標制修訂等學術活動,提高了影響力;相關檢測項目參加NIL國際比對、CNAS能力驗證,比對結果均為滿意。

二、嚴守底線,改進監管機制,提高安保質量

堅持以保障安全為“底線”,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為主導,以提高監管效能為核心,改進工作方法,提高“三個安全”的保障力。

(一)食品質量安全實現“三個提高”。一是提高監管工作效能。市局及各縣(市)區局建立食品安全監控中心,完善工作流程規范許可程序,實行三級簽批加嚴發證審查,加強質量安全信息收集、風險分析與監控工作,今年共發放生產許可證439張、注銷46張、13家不予許可,努力從源頭促進企業提高食品安全把關水平。在睢寧局試點實施“三位一體”綜合監管模式,明晰監管、稽查、抽檢人員職責,細化監督管理的“閉環”機制,“一體化”監管實現了“六個提升”。先后組織開展以檢查非法添加物質為主要內容的乳制品、肉制品、辣椒制品、面制品等專項行動,未發現違規行為。指導4家乳制品企業按照新標準完善質量保證體系,廠房布局和生產設施等全部達到新的準入條件的要求,重新取得生產許可證。二是提高企業道德誠信意識。建立了食品企業廠長(經理)和檢驗員集中培訓制度及考核制度,對全市920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及小作坊的1100余名企業法人及從業人員加強質量管理、安全標準、檢驗技術及道德倫理的培訓,增強首責意識、法制觀念、誠信素養和從業素質。組織一次921名食品企業廠長(經理)參加的食品法律法規考試,強化了企業主要負責人的質量安全責任意識和法制觀念。指導127家企業建立食品安全控制關鍵崗位責任制,76家大型食品企業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機構,督導企業落實好各項食品安全措施。首次在開發區食品生產企業組織質量安全應急演練活動,指導企業完善了應急處置機制。三是提高公眾知曉率。先后組織開展了人大代表視察食品生產,“市民看企業、監督零距離”活動,讓群眾及媒體現場直觀了解企業生產食品的全過程,督促企業自律,引導安全放心消費。組織質監志愿者開展“進社區、進農村、進校園”活動,發放宣傳材料2500余冊、咨詢服務5000余人次,鞏固了社會科普陣地。與影視傳媒聯合制作了食品質量安全公益宣傳片,借助百場紅“三進”平臺進行廣泛宣傳,播放400場次、觀眾25萬人次,普及了食品安全常識。

(二)特種設備安全體現“三個轉變”。一是監管重心向解決重點設備和關鍵問題轉變。開展電梯安全專項行動,組織“三進”集中宣傳21次,普及安全乘坐電梯知識;組織電梯應急救援演練8次,提高了維保及管理單位處置電梯故障的效能;對35家電梯維保單位簽訂“電梯維保安全質量承諾書”,并進行星級評定,擇優推薦2家三星級單位上報省局評定;檢查106家單位使用的542部電梯,對169部不合格電梯下達了安全監察通知書,責令停用電梯72部,有力地規范了電梯安全使用行為。實施氣瓶“一瓶一碼”工作,全市77家氣體充裝站配備“一瓶一碼”充裝體系及配套設施,新購氣瓶8萬只,安裝條碼40萬余只,覆蓋率100%;強制報廢“螺絲瓶”5萬余只,提高了氣瓶安全管理水平。二是監管方法向規范企業安保體系建設轉變。將實施特種設備使用管理標準化與“三分監管”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在經濟開發區、新沂市、電站行業率先推行,指導2517家單位完善設備檔案,健全管理機構及制度,開展自查自評及綜合評價;其中1932家單位達標,50家單位成為標桿,提高了使用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意識和安全保障體系運行水平。三是管理手段向行政許可科學化、規范化轉變。以實現“作業知識機考化、作業技能模考化”為目標,積極推廣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理論考試系統,推進作業人員技能考試基地建設。加快工程建設進度,制定培訓基地的管理制度、人員操作規程,采用省局統一的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考試系統軟件及考試題庫并進行了設備的調試及軟件的試運行,已使用信息化系統完成了1500名作業人員的考核、發證工作,規范了作業人員資格許可程序,提高了行政許可效能。

(三)重點產品安全顯現“三個加強”。一是加強難點問題治理。組織“家電下鄉”、“百日清新居”、“汽車輪胎”、“限塑”等專題執法檢查行動,共檢查358個單位,立案查處27起,涉案產品標值187萬元。開展“春季農資打假”和“徐宿連三市化肥聯合打假”行動,檢查生產企業59家、經銷門市130余家,抽檢80批次,立案查處14起,為農民挽回直接經濟損失8萬余元。在地方政府的統一指揮下,會同經信、供電等部門,嚴厲打擊“地條鋼”,共檢查涉鋼企業54家,關閉“地條鋼”生產企業47家。二是加強“雙打”專項行動。全市系統共出動執法及質檢人員2160人次,檢查850個單位,立案查處57起,涉案產品標值216萬元;其中銷售摻假棉花案、洗滌用品侵權案、土煉油案等3個案例被總局列入50個“雙打”成果展案例(全省僅4件)。深化經營案件的理念,突破個案辦串案、系列案、大要案,立案案件、罰沒款到位、搗毀制假窩點數量和移送司法機關案件數量等均有較大幅度上升,同比分別增長11%、30%、40%、200%。三是加強聯合查辦案件。六部門聯合開展絮用纖維制品質量監管及“黑心棉”打假工作,建立了禁用原料、廢物回收及處置、生產加工、市場準入、集團購買等環節的監管制度,使“黑心棉”得到有效防控。全市系統共檢查相關使用單位127家次,檢查絮用纖維制品1.6萬件(條)、紡織類床上用品7000件、棉衣及工作服5000件,抽查絮用纖維制品124批次,未發現“黑心棉”。聯合“胡大祥”、“潤發一世”、“恒順萬通”和“廣州立白”等名優企業打假治劣,搗毀造假窩點23個,為企業挽回直接經濟損失400萬余元,贏得了企業和群眾的贊譽。

三、把握紅線,拓展服務領域,增強惠民實效

緊貼政府民生工程,堅持從群眾的熱切期盼中扎實推進惠民工程,及時跟進民生熱點,解決好群眾所想所盼、社會所需所要的問題。

(一)計量惠民擴容。一是解決熱點問題。“兩免費”計量檢定工作向計劃生育指導部門和社會福利機構延伸,覆蓋面更加寬泛。共免費檢定162家集貿市場15934臺件計量器具,182家鄉鎮醫療衛生機構、2625個村衛生室9113臺件計量器具,166家計劃生育指導站及福利機構559臺件計量器具,免收費用300萬元。在市區22個集貿市場設立公示欄,計量器具檢定信息“一目了然”,便于廣大群眾共同監督。開展“計量伴車行”行動,新建6項計量標準,對42家4S店83臺件汽車安全性能檢測設備進行檢定校準。對我市2家企業生產的7000余只熱量表進行首檢。省礦用安全監測儀器計量中心檢測業務向豫皖晉陜等地發展,共檢測30余家煤礦企業5000余臺件礦用計量器具,提高了安全防護能力。二是加強誠信計量。深入開展誠信計量創建活動,培育、評選63家誠信計量單位,并擇優推薦21家參加省級評選。對全市78個加油站833臺加油機更換強檢合格標識機鉛封,對300余臺加油機啟用“防作弊”系統,防范措施更加嚴密。抽查與百姓“衣食住行”密切相關的定量包裝商品505批次,合格率為95.22%。配合公安機關查處利用計量器具作弊偷盜天然氣案件10起,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300萬余元。三是開展計量互動。組織民生計量實驗室開放活動12次、“進企業進社區”宣傳活動28次,向群眾面對面介紹、演示水表、電表、燃氣表、熱量表、血壓計等計量檢測過程、答疑釋惑、普及常識,讓計量走出實驗室,貼近百姓、服務社會,提高了公眾的計量意識。

(二)維權平臺升級。一是健全工作程序。秉持一年365天、天天為民服務的理念,以流程管理為主線,完善業務受理、處理、轉交辦和保密等制度,增加資料儲備,設立專線語音提示,規范工作程序,把12365系統建成了集“咨詢服務窗口、申訴接待中心、舉報受理平臺”為一體的服務體系。二是妥善處理接報。按照“打得進、接得到、辦得好”的要求,了解群眾訴求,傾聽群眾呼聲,加大群眾舉報投訴的核查、處理力度,確保群眾遇到質量問題有處說、有人管、有回音。全年共受理舉報投訴及咨詢1017件,辦結率98.9%,為消費者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60萬余元。

(三)監督抽查提質。一是增強服務性。牢固樹立抽查為民的理念,將關系社會穩定大局和熱點問題作為抽查的重點,突出時令、節令特點,加大抽查頻次,擴大抽查比例。對全市食品生產企業、產品類別實施“半年全覆蓋”抽查,共抽查食品1005批次,合格975批次,合格率為97.01%,同比提升近1個百分點。結合我市產業特點,組織對涉及國計民生的工程機械、煤炭、車用汽(柴)油、液化氣等產品開展專項監督抽查,共抽查180批次,合格171批次,合格率為95.00%,同比提升2個百分點。全年累計抽查各類產品2126批次,合格2026批次,合格率為95.3%,與上年基本持平。二是增強有效性。從今年10月份開始,將所有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全部公開,所有不合格產品后處理結果全部公開。目前已公布抽查結果80批次,曝光不合格產品及其生產企業8家,不僅提高了抽查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而且發揮了保優治劣、引導消費的作用,使監督抽查真正做到“抽查一類產品,規范一個行業”。三是增強規范性。為保證“兩公開”工作質量,制定了《工作意見》,明確形式內容、工作流程、審批程序、職權職責及應對措施等。開展“檢驗工作質量月”活動,探索“三年一周期”抓崗位培訓,深化“增強質量意識、提升能力素質”主題活動,對6家縣級質檢機構進行能力驗證,8家質檢所進行監督檢查和質量報告評比,不斷提高質檢機構的“產品質量”。市局及各承檢機構規范檢驗程序,拍照記錄抽樣過程,確保抽樣方法精細嚴謹、檢測數據真實準確、公開程序規范合法。

(四)標準應用增效。建成國家級奶牛、肉鴨,省級異育銀鯽、瘦肉型豬、設施蔬菜、日光能溫室、食用菌標準化示范區,7個示范區的經濟效益及農民收入均有較大幅度增長;新沂市獲批成為全省首批八個創建農業標準化綜合示范縣(市)之一;立項2個、實施6項省級地方標準。全市共有25種農產品完善了標準體系,51個示范區發揮增產、增收效益,農業標準化水平在全省保持領先。

四、以人為本,加強自身建設,鞏固發展之基

堅持把練內功、謀長遠作為質監事業發展的基礎工程,在依法行政、風險防范、隊伍管理、文化育人、勤廉興業等方面取得新進展,不斷提高執行力和公信力。

(一)法制建設得到規范提升。在全省首創寧錫蘇徐四市質監法制建設區域合作聯盟,建立了法制信息交流、執法疑難問題探討的快捷通道。法律咨詢委員會發揮參謀、保障作用,幫助解決了1起跨度十余年的勞動爭議訴訟案件、2起行政復議案件。統一說理式行政處罰告知書格式,突出闡述認定違法的理由及依據,做到“以理服人”。建立案卷季度評查制度,隨機抽取案卷評查,通過數字平臺展示,進行綜合點評,收到了以查促學、以評促改的效果。組織2次“聽庭評審”活動,開展全市系統法制人員“案審技能”比賽,增強了執法人員的綜合素養和實戰應訴能力,并在省局組織的全省系統案審技能預賽中取得總分第一名。

(二)履職風險得到有效防控。開展質檢機構質量管理及風險防范,各檢驗機構抓好內部質量審核、管理評審工作,加強檢驗全過程控制,完善檢驗工作程序及管理制度;市局強化對質檢機構資質認定的日常監督管理和檢查,嚴謹借監督之機搞強制服務、收費服務。制發《質量申訴案件處置規程》,規范信函簽收、審批流轉、處理過程管理、工作記錄及資料保管等環節,編制答復通知書模板,有效防范了質量申訴隱藏的訴訟風險。積極探索建立“全員崗位廉政風險防控”與崗位履職相結合的運行機制,運用風險管理理論和全面質量管理方法,開展了以“工作目標任務化解”為核心內容的全員參與、全崗位覆蓋的崗位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試點“紅、黃、藍”三級風險預警,切實控制和及時消解崗位廉政風險,使保護、監督干部職工工作落到實處。

(三)隊伍建設得到基礎保障。市、縣局按照“三定”方案完成了機關處(科)室的微調,普遍配強、配齊了行政人員,人到崗、職到位,理順了機關部門的職能職責。市、縣局稽查人員完成落實編制工作,經費得到保障,穩定了“軍心”。加掛“食品稽查大(中)隊”、“食品安全監控中心”、“舉報投訴中心”三塊牌子,加大了食品監管和執法打假的力度。多方位推行公開競爭的選人用人方式。在市局機關處室、縣局領導班子、礦用計量中心主任的選拔、優秀基層公務員的選調等方面采用“公開競爭”的方法,選拔干部23名,有效拓寬了識人用人的渠道,使公開選人用人走向“常態”。

(四)勤廉建設得到鞏固深化。與企業共建“三聯”預防機制,通過打造聯系點平臺、聯絡員網絡、聯系會議制度,擴大預防的視角,延伸監督的觸角,搭建溝通的橋梁,完善了具有質監特色的懲防體系建設。實施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建立了法制監督、電子監察工作網絡,行政許可及行政案件辦理、工作目標任務實行網上辦理、監督和督查,平均每項任務的措施數始終保持全省系統前列。加強公車治理及慶典、研討會、論壇活動治理,健全了相關審批管理制度。強化廉政教育,主要黨政領導干部講黨課18次,舉辦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12場次,開展以案說法警示教育25場次,組織開展反瀆職侵權等廉政主題教育活動18次,增強了干部職工依法履職、廉潔從政、嚴格自律的認識和意識。

篇(6)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重大的民生問題、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近年來,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上呈現穩定向好發展態勢。但是,在食品生產經營主體多、小、散,產業整體水平不高的這樣一個發展階段,特別是基層薄弱的監管能力,使食品安全問題仍然呈頻發和多發趨勢。如何加強基層食品安全監管,進一步提高工作效能,是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作者認為,堅持食品安全工作重心下移,切實強化基層食品安全管理責任,健全基層食品安全監管網絡,必須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這也是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

1 明確職責,準確定位基層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職能

食品安全工作點多、線長、面廣,單靠市、縣兩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很難監管到位,需要進一步明確基層政府、街道辦事處職能:一要強化隱患排查。鄉鎮(街道)、村(社區)兩級從事食品安全工作的同志對基層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狀況了解最清楚,各食品監管部門要緊緊依靠基層同志定期開展食品安全檢查,全面掌控不同類別企業的潛在隱患和風險點,把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二要強化信息上報。各鄉鎮(街道)都要安排專人負責信息上報,加強日常信息的收集和報送工作,拓寬信息報送渠道,暢通信息報送網絡,確保食品安全問題早報告、早處置。三要強化協助執法。鄉鎮(街道)食品安全監管員和村(社區)協管員大多不具備獨立執法資格,但是要積極協助市縣兩級監管部門開展執法活動,有效彌補監管部門執法力量不足的缺陷。四要強化宣傳教育。鄉鎮政府和街道辦事處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載體,大力宣傳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工作舉措等,進一步規范食品生產經營行為,同時提高社會公眾的維權意識和監督意識,形成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良好格局。

2 創新體制,科學合理設立基層食品安全監管機構

近年來,國務院做出了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構改革和職能調整的重要部署,主要目的是建立集中統一的監管體制,責任明確、主體清晰。作者認為,就我市來看,每個縣區市場局根據當地人口數量和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狀況實際,需要將編制設定在40到100人之間,將食品生產加工、食品流通、餐飲服務等工作職能整合起來,形成集中統一的監管模式。每個鄉鎮(街道)聯系至少2名監管員,有條件的縣區可以采取派駐的方式深入鄉鎮(街道)工作。每個鄉鎮(街道)設置食品安全辦公室,人員編制在3-5人為宜,編制可以從其他部門調劑解決。這樣設置的優勢是,既可以鎖定鄉鎮屬地管理的責任,又解決鄉鎮監管不執法的困境;同時鄉鎮(街道)食安辦對上既接受鄉鎮政府的直接領導,又接受縣區食品安全辦的工作指導,同時協助縣區食藥監局的具體監管工作,有利于更好地發揮綜合協調作用,可以協調當地工商所、農業辦、教育辦、公安派出所、鄉鎮衛生院等機構共同開展食品安全工作,形成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合力。

3 健全制度,逐步完善基層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機制

鄉鎮(街道)食品安全辦作為鄉鎮(街道)政府常設機構,承擔著轄區內食品安全組織協調和日常監管工作,需要健全一系列工作制度:一要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分析本轄區食品安全形勢和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政策、措施和辦法,安排部署本轄區食品安全工作;加強食品安全各成員單位之間的溝通、聯絡,推進食品安全綜合監管工作;二要建立監督檢查制度。定期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和風險隱患排查工作,督促食品安全成員單位更好地履職盡責,協助相關監管部門進一步規范食品企業(基地)生產經營行為;三要建立協助執法制度。積極協助縣區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開展食品安全專項執法和聯合執法活動,有效彌補監管執法力量不足,提升監管效能;四要建立信息報告制度。加強對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匯總和整理,及時掌握食品安全工作動態,加強相關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做到食品安全信息的綜合利用和分析;五要建立應急處置制度。建立應急救援隊伍,落實必要的應急救援裝備和物資,確保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件(故),鄉鎮(街道)監管人員能夠第一時間控制現場、組織救援、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確保社會穩定;六要建立宣教培訓制度。加強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培訓和食品安全知識的普及,進一步提升鄉鎮(街道)和村(社區)食品安全工作人員的能力素質,擴大食品安全宣傳覆蓋面,努力營造良好氛圍;七要建立考核評估制度。將鄉鎮(街道)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納入縣區目標考核體系,逐級簽訂《食品安全目標責任狀》;確保食品安全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圓滿完成;八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進一步強化基層食品安全監管責任落實,確保履職盡責。凡是發生失職、瀆職,,引發食品安全事故的,嚴肅追究有關單位和責任人的責任。

4 加強培訓,著力提高基層食品安全監管能力

按照“分級分類培訓”的原則,市、縣兩級政府食安辦要將加強鄉鎮(街道)、村(社區)食品安全監管員、信息員的培訓納入培訓年度工作計劃,所有基層監管人員必須通過考核合格后,方可參與執法活動。一是強化業務能力培訓。要依托各類培訓機構、專家團隊、科研院校,圍繞基層監管職能、行業特點和監管重點等具體內容,定期開展各類業務能力培訓,加強食品安全標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不斷提高基層監管人員自身業務能力,確保食品安全隱患排查的實效性。二是強化法律法規培訓。定期開展《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培訓,提高基層監管人員執法水平。三是強化信息技術培訓。食品安全工作千頭萬緒、復雜多變,新的形勢要求基層監管人員不斷提高應對高科技和新技術的工作要求。切實加強基層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科技性,逐步完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并進行定期舉辦實戰演練,提高監管人員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

篇(7)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科學監管、保障安全為主線,以完善監管體系、創新監管機制、提升監管能力為重點,堅持“重在源頭、重在治本、重在規范、重在引導”原則,進一步健全政府統一領導、部門指導協調、各方聯合行動的工作機制,全面實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深入開展食品安全整頓,進一步完善地方政府總負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作為第一責任人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形成政府主導、部門監管、企業負主責、社會各方參與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進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讓人民群眾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二、工作目標

(一)全區食品安全合格率96%以上。

(二)全區蔬菜農藥殘留抽樣年平均合格率98%以上。

(三)全區上市生豬及產品中“瘦肉精”檢測合格率99%以上。

(四)全區大宗水產品違禁藥物殘留抽樣合格率97%以上。

(五)全區生產加工食品省級監督抽查合格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六)全區豆腐及豆制品、糧食復制品(掛面線面)衛生指標市場抽檢合格率達96%以上。

(七)全區商場、超市、批發市場實施食品準入管理和信用分類管理,食品進貨查驗率90%以上,其中,豆制品進貨查驗率95%以上,乳制品進貨查驗率100%。

(八)餐飲業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實施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大中型餐飲單位、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學校食堂量化分級管理實施率達100%。

三、主要任務和具體措施

(一)嚴格落實食品安全工作責任。認真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及有關文件要求,有效落實地方政府、監管部門、食品生產經營者三方責任,進一步完善“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作為第一責任人”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

1、落實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各鎮(街)要積極配合行政監管部門做好對本轄區食品安全監管和組織工作,將食品安全責任層層分解到基層,切實加強對轄區食品安全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各鎮(街)要設立食品安全信息員,及時掌握食品安全信息動態,形成全覆蓋、無縫隙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

2、落實監管部門主體責任。根據有關文件精神,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落實監管責任。各有關部門要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分管環節和領域的食品安全工作依法實施監督管理。

3、落實食品生產經營者第一責任人責任。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保證食品安全,接受社會監督,承擔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在食品生產、流通和餐飲服務企業全面推行食品安全管理員制度,強化企業對其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食品安全狀況的主動控制。進一步健全和落實企業食品安全各項規章制度和對外承諾保障食品安全的各項制度措施,加強自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二)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力度

1、加強長效監管機制建設。堅持“標本兼治、著力治本”的原則,不斷加強監管的實效性。一是建立健全監管工作制度。區食品安全委員會各成員單位要根據各自職能,制定好相應的工作制度,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定期召開聯席會議,溝通信息、交流工作、研究解決問題的舉措。二是創新監管辦法。根據區域管理體制和監管機制的實際狀況,積極實施監管方法的創新,通過加強部門間的協同互動、開展聯合執法等措施,提高監管有效性。三是加強對食品安全監管人員的業務培訓,不斷提高監管能力和業務素質。

2、提高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按照《食品安全法》、《區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要求,落實應急工作各項保障措施,普及食品安全應急知識,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報告、預警分析、應急處置、協查協作體系。加大對食品安全大案要案的查處及責任追究力度。

3、全面推行分級分類監管。有關職能部門要組織對食品生產、流通和餐飲服務單位開展食品(質量)安全信用等級評定,并以企業信用水平及生產經營狀況為依據,在各食品環節推行分級分類監管工作。

(三)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活動

突出重點區域,集中力量,以打擊非法嚴厲打擊非法食品添加劑和濫用食品添加劑重點,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

1、開展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劑專項整治。根據轄區食品行業分布特點,開展打擊食品添加劑和濫用食品添加劑整治,以面制品、糕點、醬腌菜、肉制品、調味料為此次添加劑專項整治的重點產品,全面加強非法添加行為生產源頭、加工環節、餐飲環節、進出口環節的治理。嚴格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制度,加強食品添加劑標簽標示管理,實行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食品添加劑使用報告制度,依法打擊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添加非食用物質和研制、生產、銷售、使用非法添加物的違法行為,開展“瘦肉精”和打擊私屠濫宰專項整治。專項整治要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對檢查發現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為要依法從重從快懲處,并依法追究刑責。

2、進一步開展“地溝油”專項整治。進一步深入開展“地溝油”整治,完善監管工作機制,將全區餐飲服務企業統一納入餐廚廢棄物管理名單,建立健全餐飲企業餐廚廢棄物管理制度,嚴厲打擊生產、提煉、銷售、采購和使用“地溝油”違法行為,提高餐飲企業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積極性和責任心,防止“地溝油”回流餐桌。

3、開展制售假劣食品場所及違法行為專項整治。確立鎮(街)與部門合作的專項整治模式,突出城區、工業園區、城鄉結合部及租住戶、閑置房等重點區域和重點場所,進行全面摸底排查,及時排除食品安全隱患。充分發揮基層和群眾作用,認真梳理各類舉報投訴,排查苗頭性問題,嚴厲查處、有力打擊制售假劣食品窩點及行為。

(四)規范企業經營行為,進一步提高食品企業管理水平,加強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

一是進一步規范企業經營行為,落實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企業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食品安全的基礎在企業,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根子也在企業。任何監管措施的效果,歸根到底要通過促進企業規范生產經營活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來實現。各部門要進一步指導、督促企業樹立責任意識、完善內部制度、提高經營管理水平,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這是一項根本性的工作,各有關監管部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結合實際,抓實抓好。對落實主體責任中的好做法、好經驗,要認真總結,積極推廣,食安辦將積極配合。

二是加強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宣傳工作,推進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形成“倒逼”機制,督促企業規范經營。去年十一月,國家衛生部等六部委印發了《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辦法》,對食品安全信息公布行為進行規范,要求各地逐步建立統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公布平臺,實行信息共享。今年全市將以貫徹《信息公布管理辦法》為契機,積極探索信息公開實施方式,主動公開監管和檢驗檢測信息,形成“倒逼”機制,請各部門要繼續創新方式,加大力度宣傳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努力營造全社會齊抓共管、消費者自覺抵制不合格食品的良好環境。

三是加強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引導企業規范經營。請區經貿局配合市經發局認真抓好食品生產企業的信用體系建設;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積極探索加強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方式、手段。在此基礎上,初步建立食品安全信用運行機制,制定信用評價辦法和激勵懲戒措施,建立企業食品安全信用檔案,完善黑名單通報制度,實施信用分級監管,促進食品安全信用制度規范、管理服務與運行機制建設,引導企業規范經營。

(五)完善農產品市場準入機制,著力夯實食品安全的基礎。

按照市的統一部署,有序推進農產品市場質量安全準入試點工作,配合市商務局等有關部門進一步組織做好農產品生產、“菜籃子”基地建設和流通體系建設,也加大對種植養殖和流通環節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指導,積極扶持規模化標準化種植養殖和生產流通。

(六)加強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

做好本地區肉類蔬菜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的相關工作。所有進入區內市場的肉類經營單位、蔬菜農產品經營戶納入備案登記管理,進行索證索票,嚴把產品準入關。督促轄區內各肉類蔬菜批發市場、大中型集貿市場、規模型超市配備專(兼)職人員及符合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要求的相關設備。

(七)健全食品安全考評機制

不斷加強和完善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評價體系,有效落實食品安全部門責任,確保食品安全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將今年食品安全的重點目標任務、長效管理制度執行情況、及上級布置的突擊整治任務作為考核評價的主要內容,按照動態考核辦法,強化對相關履職部門和鎮(街)的工作考核評價。

四、工作要求

篇(8)

堅持統籌協調、形成合力、標本兼治、著力治本、突出重點、科學治理的原則,確保食品生產、流通和消費環節中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得到有效遏制,確保食品添加劑的生產、銷售、使用、管理等行為得到進一步規范,確保轄區內不發生因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而導致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確保廣大群眾飲食安全和身體健康。

二、嚴打范圍及重點

對所有涉及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使用和一切可能存在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企業、單位、個人和場所進行全面徹底的清查。要突出農產品種植養殖、食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餐飲消費、生鮮乳收購、畜禽、水產品販運、屠宰、食品進出口和小作坊、食品攤販、小型餐館、集貿市場、農村食雜店、學校和工地食堂、學生小餐桌等為主的重點環節,農村、城鄉結合部、縣域結合部以及企業外租的廠房、車間、倉庫、城鎮臨時建筑、出租民房等為主的重點部位,米、面、淀粉類、食用油、奶及奶制品、肉及肉制品、豆制品、禽蛋類、兒童食品、膨化食品、酒、飲料、冷凍飲品、調味品、進出口食品、保健食品、食用菌、蜜餞以及地方特色食品等為主的重點品種,加大監管力度,依法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同時,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要對本轄區、本系統食品領域進行全面細致的拉網式排查,不放過任何一個可疑之處和食品安全隱患。

三、職責分工

質監部門負責對生產加工環節(包括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情況的監督檢查。要嚴格落實食品添加劑登記報告制度,嚴防生產加工環節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要強化對生產食品添加劑企業的監管,特別是對生產復配食品添加劑企業的監管,嚴格落實生產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嚴格生產許可條件,規范食品添加劑標簽和說明書,出廠的產品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標準規定,嚴厲打擊無證生產食品添加劑行為。

農牧部門負責對種植養殖和畜禽運輸環節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情況的監督檢查。要對農產品生產基地、農藥、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生產經營單位進行全面排查,依法收繳違禁農業投入品。加強對水產養殖環節監管,嚴厲打擊非法使用沙丁胺醇、鹽酸克倫特羅和孔雀石綠等違禁藥物行為。強化對奶站的日常監管,嚴厲查處違反《乳品質量安全監督條例》和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的實施意見》的違法行為。

工商部門負責對市場流通環節(商場、超市和其他有形市場內的現場制售食品行為以及商場、超市和其他有形市場以外的糕點店、面包房、炒貨店、烤肉店等現場制售食品行為)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情況的監督檢查。要組織開展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執法檢查,根據有關部門通報的情況,依法查處已被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已被濫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依法登記注冊食品添加劑經營主體,嚴肅查處和取締無照經營食品添加劑行為。

商務部門負責對食品和食品添加劑流通環節的行業指導和宏觀管理、畜禽定點屠宰和酒類監管。要重點組織開展好對定點屠宰單位和酒類經營單位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整治。

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職能未劃轉的由衛生部門負責)負責對餐飲消費環節(包括商場、超市和其他有形市場以外的冷熱飲品店、快餐外賣服務、簡易小吃部等現場制售食品行為)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情況的監督檢查。要重點加強對餐飲業及學校食堂、工地食堂等集體餐飲單位采購和使用食品添加劑的監督,嚴厲查處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不按規定要求索證索票等行為。

城管部門按照市、縣區執法范圍的界定,負責食品攤販(含早市、夜市食品攤販)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情況的監督檢查。

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負責對進出口環節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情況的監督檢查。重點加強對進出口食品中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治理。

宣傳部門負責組織打擊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宣傳報道工作。

監察部門負責監督各職能部門履職盡責及其行政效能情況;參與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調查處理工作,追究相關責任部門和工作人員的瀆職、失職責任。

財政部門要加大對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監管工作的支持力度,及時落實專項資金,并列入財政預算。

公安部門依法查處涉嫌犯罪的制售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案件;維護行政執法秩序,依法嚴厲打擊暴力抗法、阻礙執法人員執行公務的違法行為。

工信部門負責加強工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監管,引導企業樹立安全發展、誠信經營理念。

科技部門負責組織有關方面加強科技攻關,積極支持有關部門開展食品中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監測與篩查方法研究和食品添加劑安全性評價方面的研究。

食品安全綜合協調部門負責食品安全的綜合監督、組織協調和督導檢查,依法組織查處因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而引發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食品安全委員會其他成員單位依據各自職責和國家、省、市要求,做好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各項工作。

各監管部門要按照國家、省、市的總體部署和食品安全監管職責及本通知要求,結合工作實際,分別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并抓好組織落實,實施方案于月日前報市食安辦備案。

四、工作措施

(一)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

1.嚴禁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質。按照有關法律法規,任何單位和個人禁止在食品生產中使用食品添加劑以外的任何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禁止在農產品種植、養殖、加工、收購、運輸中使用違禁藥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

2.加強非法添加行為源頭治理。對國家公布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以及禁止在飼料和飲用水中使用的物質,工信、農牧、質監、工商和食品藥品監管(職能未劃轉的由衛生部門負責)等部門要依法加強監管,要求生產企業必須在產品標簽上加印“嚴禁用于食品和飼料加工”等警示標識,并建立銷售臺賬,實行實名購銷制度,嚴禁向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銷售。加強對化工廠、獸藥和藥品生產企業的監督檢查,監督企業依法合規生產經營。要嚴密監測,堅決打擊通過互聯網等方式銷售食品非法添加物行為。對農村、城鄉結合部、縣域結合部等重點區域,企業外租的廠房、車間、倉庫以及城鎮臨時建筑、出租民房等重點部位,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直相關部門要組織經常性排查,及時發現、徹底清剿違法制造存儲非法添加物的“黑窩點”,堅決搗毀地下銷售渠道。

3.加強非法添加行為監督查驗。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直相關部門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實行網格化監管,明確責任,分片包干,消除監管死角。督促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嚴格依法落實查驗、記錄制度,并作為日常監管檢查的重點。督促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健全檢驗制度,加密自檢頻次。完善監督抽檢制度,強化不定期抽檢和隨機性抽檢,特別要針對生鮮乳收購、活畜販運、屠宰等重點環節和小作坊、食品攤販、小型餐館等薄弱部位,加大巡查和抽檢力度,提高抽檢頻次,擴大抽檢范圍。推廣應用快檢篩查技術,提高抽檢效率。

4.依法從重懲處非法添加行為。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直相關部門要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非法添加行為。對不按規定落實記錄、查驗制度,記錄不真實、不完整、不準確,或未索證索票、票證保留不完備的,責令限期整改。對提供虛假票證或整改不合格的,一律停止其相關產品的生產銷售;對因未嚴格履行進貨查驗而銷售、使用含非法添加物食品的,責令停產、停業;對故意非法添加的,一律吊銷相關證照,依法沒收其非法所得和用于違法生產經營的相關物品,要求其對造成的危害進行賠償;對上述行為,同時依法追究其他相關責任。對生產販賣非法添加物的地下工廠主和主要非法銷售人員,以及集中使用非法添加物生產食品的單位主要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一律依法移送司法機關在法定幅度內從重從快懲處。各監管部門要盡快制定依法嚴懲食品非法添加行為的具體辦法,于月日前報市食安辦備案。

5.完善非法添加行為案件查辦機制。要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各監管部門發現非法添加線索要立即向當地公安等部門通報,嚴禁以罰代刑、有案不移。對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公安部門,公安部門要及早介入,快速立案偵查,并及時向食安辦報送案件查處進展情況。對影響重大或者跨市域、跨縣區的案件要及時報告市食安辦,市食安辦要會同公安部門掛牌督辦;對于跨市域以上的案件,市食安辦要及時報告市政府,并按有關規定報告上級食安辦及公安部門。各有關部門要積極配合公安部門調查取證,提供相關證據資料和檢驗鑒定證明,確保案件查處及時、有力。

(二)規范食品添加劑生產使用行為

1.嚴格監管食品添加劑生產銷售。質監部門要嚴格執行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制度,從嚴懲處未經許可擅自生產的企業;加強原料采購和生產配料等重點環節的日常監管,督促生產企業嚴格執行有關標準和質量安全控制要求。規范復配食品添加劑生產,嚴禁使用非食用物質生產復配食品添加劑。工商部門要監督食品添加劑銷售者建立并嚴格執行進貨查驗、銷售臺賬制度,嚴厲查處無照經營和違法銷售假冒偽劣食品添加劑的行為。質監、工商、食品藥品監管(職能未劃轉的由衛生部門負責)等部門要嚴厲查處制售使用標簽標識不規范的食品添加劑行為,督促企業將標簽標識作為食品添加劑出廠和進貨查驗的重要內容,不得出廠、銷售不符合法定要求的產品。

2.加強食品添加劑使用監管。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和餐飲服務單位要嚴格執行食品添加劑進貨查驗、記錄制度,不得購入標識不規范、來源不明的食品添加劑,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定的范圍和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各級監管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嚴肅查處超范圍、超限量等濫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職能未劃轉的由衛生部門負責)要盡快制訂餐飲服務環節食品添加劑使用的相關規定,明確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指導餐飲服務單位規范食品添加劑使用,嚴禁虛假宣傳、欺騙消費者。同時,要重點加強對提供火鍋、自制飲料、自制調味料等服務的餐飲單位使用食品添加劑的監管。

3.嚴格執行食品添加劑標準。各監管部門要督促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嚴格執行國家已經制訂的各項食品添加劑標準,在既無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衛生部門也沒有指定標準之前,任何企業一律不得擅自無標生產,嚴厲打擊違反標準濫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

(三)嚴格落實各方責任

1.企業要切實承擔食品安全主體責任。食品生產經營者要依法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嚴格執行查證驗貨、購銷臺賬、過程控制、產品召回等各項質量安全控制制度,杜絕使用非法添加物,規范使用食品添加劑,及時排查、整改食品安全隱患。要建立食品安全控制關鍵崗位責任制,明確企業主要負責人為防止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第一責任人,負責原材料采購和生產配料的人員為直接責任人,并分別簽訂責任書;對第一責任人所在單位發生違法添加行為、直接責任人發現單位購入或使用非法添加物未及時向監管部門報告的,第一責任人和直接責任人必須承擔法律責任。大型食品企業要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機構,確保各項食品安全措施落實到位,所屬公司產品出現問題的,要暫停本企業所有同類產品的銷售并向社會公告,經批批檢驗合格后方可繼續銷售。

2.強化地方政府責任。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統一負責、領導本行政區域打擊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工作,主要負責人要親自抓,分管領導要直接負責,并將其作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點,納入年度目標考核指標體系。要制定年度工作計劃,認真組織實施,切實加大人力、物力和經費投入,保障監管工作需要。

3.嚴格落實部門責任。各有關部門要按照食品安全監管職責分工,認真履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和行業管理職責,及時查處糾正違法違規行為;建立實施崗位責任制,細化、明確各級各類監管崗位的監管職責,并抄送同級監察機關;切實加強本系統監督執法隊伍建設,提高素質,增強監管責任意識,提升依法行政和科學監管能力,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4.加大責任追究力度。監察部門要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對失職、瀆職行為要依法依紀追究責任。對行政區域內較長時間或較大范圍出現非法添加行為且未及時有效查處的,或者行政區域內大型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出現違法添加行為的,要嚴肅追究當地政府及部門相關負責人的責任。對監督檢查中走過場、不按規定履職的公職人員,要從嚴追究責任;情節嚴重的,依法依紀開除公職;涉嫌、瀆職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五、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為切實加強對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的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承德市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食安辦。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直相關部門也要結合自身實際,成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加強對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工作的組織領導。

(二)強化集中整治。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在月日至月日、月日至月日期間,分兩次集中開展拉網式排查活動,全面梳理本轄區、本系統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品種及相關食品類別,全面清除非法食品添加物加工銷售黑窩點,切斷非法食品添加物的供應渠道,依法嚴厲查處在食品中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企業、單位和個人,并分別于月日、月日將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工作階段性總結上報市食安辦匯總后報市政府。同時,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直相關部門要認真總結經驗,積極研究探索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切實加強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使用監管工作的有效措施和辦法,建立長效機制,實現監管工作的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

(三)強化監測預警。加強食品污染物監測和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建設,強化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劑監測,及時開展安全評估,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預警,切實防范系統性風險。各級各部門在監管中發現新的可疑非法添加物或易濫用的添加劑,要立即報告市食安辦,市食安辦要及時向市政府及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四)強化誠信自律。工信、商務等部門要加強食品生產經營行業管理,推動誠信體系建設,在食品行業開展“講誠信、保質量、樹新風”活動,引導企業樹立安全發展、誠信經營的理念。各監管部門要監督所有食品企業于年月日前,在企業顯著位置全部懸掛樣式規范、內容統一的食品質量安全承諾標志牌,向社會公開承諾,公布舉報電話,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年底前,各監管部門按系統對所有食品生產經營者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檔案。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等行業組織要切實負起行業自律責任,積極組織企業開展自查自糾和內部監督,加強行業監督和培訓,及時發現行業中存在的問題并報告監管部門,未能及時發現并報告的要通報批評。

(五)強化社會監督。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直相關部門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獎舉報制度,設立專項獎勵資金,完善工作機制,指定專門部門負責,切實落實對舉報人的獎勵,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鼓勵生產經營單位內部人員舉報。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食品安全監管員、協管員、信息員“三員”管理辦法,加強食品安全“三員”隊伍建設。新聞媒體要積極主動配合當地政府和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做好相關宣傳報道工作。要支持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認真追查媒體披露的問題,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公開查處食品安全案件。同時,要打擊虛假新聞,對造成社會恐慌的虛假新聞制造者,要嚴肅追究責任。

篇(9)

一、食品行業企業會計內控機制的現狀及問題

(一)重視程度存在偏差

部分食品公司在構建內控機制的時候,在注重宏觀層面全覆蓋的同時,在微觀層面比較重視銷售、安全、采購等方面的內控機制構建對財會方面的內控機制相對忽視,即便是有所重視實際上也僅限于成本內部控制。這種偏差,從宏觀上制約了業內企業內控機制的水準,即便是諸如伊利集團及蒙牛乳業等業內大鱷,其內控機制也多被人詬病。

(二)制度建設過于零散

部分食品行業企業,尤其是規模較大的上市公司,在形式上均設置了數量可以的制度規范文件,光明乳業甚至頒發有內控細則之類的文件。不過,部分企業的制度規定從整體上來說不夠完整,在諸如發生頻率較低的業務方面缺乏專門的規范說明,在部分亟需風險防范的方面往往存在規定盲區;部分企業的制度規定雖然從內容上來說相對健全,但系統性不夠,帶有明顯拼湊痕跡。面對新出現的風險問題,部分食品企業往往選擇盲目地照搬式借鑒其他企業甚至行業可能并不對口的經驗,導致部分制度缺乏充分的操作性。部分企業在相關制度制定方面的隨意性較大,穩定性較差,無法給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提供有效支撐。

(三)預算管理未能實現體系化構建

除了少數上市公司外,大多數食品行業企業并沒有切實構建全面預算體系。雖然,大部分公司在企業章程中均有籠統的規定,但從編制到審查,從方案到執行,從分析到決算,等,預算管理涉及的各流程往往缺乏比較明晰而具體的規范說明,只有部分公司有預算管理的專屬或專門文件。

(四)資金管理有待改善

部分企業設置的資金管理流程比較粗糙,在特定關鍵節點中的責任界定不夠清晰;對賬戶的管理及控制力度不足,部分部門甚至存在多個賬戶的現象,財務統一管理的原則及理念沒能切實落地;應收賬款管理失序,部分企業的賬款額度過大,壞賬比例偏高,等等。

二、制約食品行業企業會計內控機制健全完善的因素

(一)治理結構方面的因素

在這方面,最關鍵的問題是內部人控制問題,相當一部分食品行業企業發展背后均有特定家族或家庭的痕跡,眾多家族或家庭成員及其他地緣、同學緣、朋友圈成員涉入管理層,使得其與董事會成員有較大的重合度,或者說執行董事擁有較大的控制優勢,部分企業的董事長甚至兼任總經理或總裁,或者董事長和總經理是父子、父女、兄弟等關系,這導致治理層及高級管理層并沒有實現有效分離,為內部會計控制弱化提供了不當空間和機會。與此相關的另一個問題是部分食品行業企業的股權結構存在一定問題,其中最為嚴重的是“一股獨大”,這種情況實際是內部人控制態勢形態的一個背景因素。另外,監事會往往也沒有起到邏輯中的作用,在實務層面發揮的作用較弱。九發股份案件中,包括董事長、內部董事、外部董事、獨立董事在內的八名公司董事的責任及處罰便是治理結構層面消極作用發揮的結果。

(二)理念發展成熟度方面的因素

目前,系列業內規范文件均沒有點明“內部會計控制”這個概念,即便是《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這種以指導價值見長的文件,也缺乏專章甚至專節敘述。雖然,在資金活動、采購業務之付款、銷售業務之收款等方面有相對豐富的相關規定,但偏于零散,并沒有成為明晰、整體而嚴密的體系,使得實務層面的具體企業在構建內部會計控制的時候缺乏良好的參考,是眾多企業之內部會計控制重視程度較低并且存在制度規定零星化的重要原因。

(三)人力資源方面的因素

部分公司只是根據《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等文件規定對一線財會人員進行了籠統要求,在財會人員聘用及績效管理等環節也滲入少量內容。不過,并沒有給予充分強調,而對于中層管理人員之上的系列角色人員的人力資源管理政策基本上沒有變動。這種情況,制約了內部會計控制在實務層面落實的情況。

(四)監管分析方面的因素

對于食品行業企業中的國企來說,雖然在制度層面存在諸如發改委等監管機構,也有會計委派及財務總監等監督措施,不過在具體監督落實力度方面偏弱;對于對于食品行業企業中的上市公司來說,雖然有資本市場的要求及社會審計的介入,不過社會審計從未出具真實的否定性意見,其效果往往也不容樂觀,九發集團的財務黑洞等層出不窮的會計舞弊、造假、信息失真等現象便是其結果導向中的明證。對于數量龐大中小民營企業來說,在會計內控方面,除了有融資貸款等方面需求的情況外,基本上沒有外部相關方涉入監督的可能,內審部門雖然在諸如報表賬目審查事項上能起到一定作用,但相對于會計內控機制自我客觀評價等事項的評價方面,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完善食品行業企業會計內控機制的主要要點

(一)推動理念成熟優化頂層設計

應該在《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及其指引等系列既有文件的基礎上,系統整合內部會計控制的相關內容,并結合實務層面的最新進展,修正豐富《內部會計控制規范》等相關文件,形成內部會計控制的專章或專節說明,或者形成獨立的專屬文件。應該根據企業所在行業、規模、屬性等各方面的細分類情況,分別就內部會計控制機制體系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規范說明,避免大一統的籠統思維。在會計制度、準則、細則及相關文件解讀方面,也應該據此進行適當轉化,在盡量確保全覆蓋規范到位的情況下,留出適當的靈活處理空間。

(二)推動治理結構的健全及完善

首先應該認同及尊重特定食品行業企業發展的過去歷程及現實情況,對于其背后的家族痕跡及“一股獨大”情況不應該急于否定及揚棄,而應該思考在尊重正視這種情況的基礎上思考優化路徑。對此,可以考慮適當增加外部董事成員的占比,以對“一股獨大”這種情況的消極性進行適當糾偏。應該堅持董事長和總經理在人員選擇方面分離的原則,避免出現董事長兼總經理或總裁現象的出現。應該構建并嚴格踐行董事問責制度,以倒逼形成其盡責履職的壓力及動力。應該強化提升監事會的權威性,給予充分的資源保障及權限定位,設置嚴密科學的履職程序,增加獨董占比。

(三)提升制度建設的系統性及整體化

應該參照《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及其指引等系列既有文件及未來可能的修訂文件,尋找企業自身內部會計控制內容的殘缺點,籍此系統性彌補過往的缺失,確保公司內部會計控制機制在組織結構、審批權限、會計系統、財產安全、內部報告、風險管控、信息系統等方面的控制流程、規范說明及預備措施均細密、到位,確保全覆蓋意義上的整體性。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審視過往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之間的內在邏輯,糾偏、整改其中包含的拼湊及硬性剪貼的痕跡,確保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體系的系統性,或者說內在邏輯的嚴密性。

(四)強化落實全面預算管理

在重塑、整合、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體系的過程中,應該強化對預算管理的關注度,確保在制度層面上構建形式上健全完善的全面預算體系,形成全面預算管理的基本構架。應該重視全面預算管理在實務層面的落實,從編制到審查,從方案到執行,從分析到決算,等環節均確保落地實施,在編制審查、執行差異分析、調整審查、結果考核等多個方面均切實推進全面預算分析,在采購、銷售、付款、收款等事項方面均實現有效控制。

(五)整改人力資源管理政策

對于既有在崗人員,應該靈活地開展各種教育培訓活動,將內部會計控制的理念、業內典型案例、素質要求、注意事項等滲透到員工內在素質機構中,并且轉化為其實務工作推進的良好習慣。對于新招錄員工,在選聘環節,應該將相關要求納入職位要求說明中,在入職培訓中強化對相關事項的強調。對于治理層及高級管理層,財務總監等相關崗位人員,應該設法引導他們強化對內部會計控制的關注度及重視程度,在盡可能的情況下提升他們在這方面的具體而到位的認知。

參考文獻:

[1]伊軍紅.我國工業企業會計內控體系構建分析[J].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4).

篇(10)

全面整治食品添加劑生產、流通和使用,堅決依法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堅決依法打擊生產銷售非法食品添加物行為,堅決依法嚴懲一批違法犯罪分子。通過整治,使食品生產經營中違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和使用規范有序,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促進食品和食品添加劑行業健康發展。

二、工作原則

全省統一領導,地方政府負責,部門指導協調,各方聯合行動,圍繞工作目標,堅持嚴厲打擊與規范管理相結合、治理整頓與振興產業相結合、集中整治與長效機制建設相結合,有力有序開展嚴打行動。

三、主要任務

(一)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環節。

以高毒禁用農藥為重點,嚴厲打擊在種植業產品生產中使用禁用高毒農藥及各類違法非食用添加物;以生豬為重點,嚴厲打擊畜產品養殖環節非法使用“瘦肉精”和自配料中添加“瘦肉精”行為,嚴厲打擊活畜收購販運經紀人兜售“瘦肉精”和收購販運“瘦肉精”檢測不合格活畜行為,嚴厲打擊飼料生產企業生產銷售“瘦肉精”飼料行為;以奶站為重點,開展生鮮乳三聚氰胺專項監測,嚴厲打擊在生鮮乳中添加違禁物資違法行為;強化獸藥質量抽檢,深入開展獸藥質量安全專項治理;嚴厲打擊在水產養殖和苗種繁育環節違法使用硝基呋喃類代謝物、孔雀石綠和氯霉素等禁用藥物和非法添加物,深入開展主要出口水產品種和國內主要消費水產品專項治理;加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查監測,強化食用農產品中非法添加物的監督抽查。

考核指標:種養殖企業、飼料、獸藥生產企業、奶站等檢查率達100%,投訴舉報和發現案件查處率達100%;無公害園藝作物生產基地100%建立生產、記錄;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出口原料備案基地、無公害水產品生產企業、水產苗種場等四類水產品生產單位100%建立經營檔案。

責任單位:省農業廳。

(二)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生產環節。

對食品生產企業進行詳細排查,嚴格執行食品添加劑、食品調味料生產許可制度,從嚴懲處未經許可擅自生產的企業;加強原料采購和生產配料等重點環節的日常監管,督促生產企業嚴格執行有關標準和質量安全控制要求。規范復配食品添加劑生產,嚴禁使用非食用物質生產復配食品添加劑。規范食品添加劑標識標注,嚴格實行生產企業依法在產品上標注“添加劑”字樣,根據國家公布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以及禁止在飼料和飲用水中使用的物質名單,要求化工生產企業在非食品添加劑的化工類產品標簽上加印“嚴禁用于食品和飼料加工”等警示標識,防止混用和濫用問題的發生。加強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使用食品添加劑監管,監督其嚴格原料采購和入廠把關,嚴格落實索證索票、進貨查驗制度,加強食品生產過程控制,建立食品安全控制關鍵崗位責任制,嚴厲打擊在食品生產過程中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

考核指標: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檢查率達100%,投訴舉報和發現案件查處達100%;食品添加劑、食品調味料生產加工獲證企業100%建立溯源制度,并在產品上標注“食品添加劑”字樣。食品生產加工獲證企業100%建立原輔材料驗證、生產過程控制和產品出廠檢驗記錄和檔案。

責任單位:省質監局。

(三)食品和食品添加劑流通環節。

加強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經營單位的監督檢查,嚴禁銷售含有非法添加物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嚴禁食品經營單位非法銷售國家公布的食品中可能使用的非食用物質、禁止在飼料和飲用水中使用的物質;督促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經營單位建立并嚴格執行進貨查驗、銷售臺賬制度;打擊通過互聯網等方式銷售食品非法添加物行為;嚴厲查處無照經營、銷售假冒偽劣食品、食品添加劑、標簽標識不規范和不合格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等違法行為。加強對商場、超市、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及食品店等重點場所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經營者經營行為的監管。

考核指標: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經營單位建立并落實進貨查驗、銷售臺賬制度率達100%;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經營單位的檢查覆蓋率達100%,對投訴舉報和發現案件查處率達100%。

責任單位:省工商局。

(四)餐飲服務環節。

加強餐飲服務單位采購和使用食品添加劑的監督檢查。督促使用食品添加劑尤其是自制火鍋底料、自制糕點、自制飲料、自制調味料的餐飲服務單位,于2011年5月底前向監管部門備案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名稱,并在店堂醒目位置或菜單上予以公示。監督和指導餐飲服務單位落實食品采購索證索票和查驗記錄制度,以及食品添加劑“五專”(專人采購、專人保管、專人領用、專人登記、專柜保存)管理制度。對餐飲服務單位使用食品添加劑進行全面排查,嚴厲查處在食品制作加工中使用非食用物質,使用不合格食品添加劑,超范圍超劑量使用食品添加劑行為。加強藥品生產企業監管,嚴禁向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銷售可能添加于食品的藥品。

考核指標:餐飲服務單位監督覆蓋率達100%,投訴舉報和發現案件查處率達100%;向社會作出食品安全承諾的餐飲服務單位達100%,建立、落實食品采購索證索票和查驗記錄制度的餐飲服務單位達100%;自制火鍋底料、自制糕點、自制飲料、自制調味料的餐飲服務單位100%向監管部門備案并公示使用的食品添加劑。

責任單位: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五)畜禽屠宰環節。

嚴把屠宰關口,督促生豬定點屠宰廠(場)和小型生豬定點屠宰場點落實消毒、化驗室檢測、屠宰加工及產品管理制度,建立生豬屠宰進、出廠(場、點)臺賬制度,落實入市肉豬的證章制度;開展生豬屠宰企業(點)“瘦肉精”抽驗,督促其對不合格生豬和肉品作無害化處理,并做好記錄,嚴厲查處屠宰“瘦肉精”生豬和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質生豬的行為。

考核指標:生豬定點屠宰廠(場)和小型生豬定點屠宰場點檢查率達100%,投訴舉報和發現案件查處率達100%;生豬定點屠宰廠(場)和小型生豬定點屠宰場點100%建立登記進、出廠(場、點)臺賬制度,對不合格生豬和肉品無害化處理率達100%,不發生屠宰“瘦肉精”生豬和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質生豬的行為。

責任單位:省商務廳。

(六)食品及食品添加劑進出口環節。

嚴把食品進口質量關,加強對進口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的檢測;強化出口食品及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的監管,對食品生產企業食品添加劑使用情況、種養殖原料基地使用農獸藥、飼料情況開展專項檢查,完善使用添加劑的使用備案制度,查處違法違規使用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劑行為。

考核指標:進出口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檢查率達100%,生產企業使用添加劑備案報告率達100%,投訴舉報和發現案件查處率達100%。

責任單位: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七)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違法犯罪行為。

以乳制品、食用油、保健食品、鮮肉和肉制品、食品添加劑、酒類等直接入口食品為重點,立足打源頭、端窩點、斷網絡、抓主犯開展全面清查。以社區、村莊為基層單位,按照地不漏房、房不漏戶的標準深入開展排查,協助食品監管部門進行卡、堵、截,對重點案件掛牌督辦,嚴厲打擊違法犯罪。

考核指標:投訴舉報和發現涉及刑事犯罪案件查處率達100%。

責任單位:省公安廳。

四、工作安排及主要措施

分三個階段實施:

(一)執法檢查階段(5-7月)。

1.開展集中檢查。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對食品添加劑、調味料和有關非食用物質生產經營單位開展全面檢查,尤其對農村、城鄉結合部、縣域結合部等重點區域,企業外租的廠房、車間、倉庫以及城鎮臨時建筑、出租民房等重點部位,開展經常性排查,執法檢查覆蓋率達100%。

2.重點監督抽檢。省衛生廳會同省有關部門開展嚴打行動重點抽檢。各地尤其要對生鮮乳收購、活畜販運、屠宰等重點環節,肉制品、豆制品、辣椒制品、乳制品、面制品等重點品種和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等薄弱部位,加大巡查和抽檢力度,及時發現有關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情況。

3.嚴查違法案件。各級監管部門對不按規定落實記錄、查驗制度,記錄不真實、不完整、不準確,或未索證索票、票證保留不完備的,責令限期整改。對提供虛假票證或整改不合格的,一律停止其相關產品的生產銷售;對因未嚴格履行進貨查驗而銷售、使用含非法添加物食品的,責令停產、停業;對故意非法添加的,一律吊銷相關證照,依法沒收其非法所得和用于違法生產經營的相關物品,要求其對造成的危害進行賠償;對上述行為,同時依法追究其他相關責任。對涉嫌犯罪案件和生產販賣非法添加物的地下工廠主和主要非法銷售人員,以及集中使用非法添加物生產食品的單位主要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一律依法移送司法機關在法定幅度內從重從快懲處。

(二)規范管理階段(8-9月)。

1.落實管理制度。各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組織食品添加劑、調味料等相關生產經營使用單位簽訂《承諾書》,督促食品企業嚴格落實查證驗貨、購銷臺賬、過程控制、產品召回、檢驗、索證等各項質量安全控制制度。建立食品安全控制關鍵崗位責任制,指導企業第一責任人和直接責任人簽訂責任書。指導大型食品企業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機構,確保各項食品安全措施落實到位。

2.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各監管部門組織被監管單位開展培訓,提高對食品添加劑認識及其規范使用水平,發證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培訓率需達100%,小作坊培訓率100%。

3.完善監管制度。各級政府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獎舉報制度,設立專項獎勵資金,對舉報人進行獎勵;要明確和細化各監管部門在食品添加劑生產、銷售和使用中的監管責任。完善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單位索證索票制度、使用登記報告制度。建立健全不良信息記錄制度、黑名單制度和行業退出機制。

4.建立信用檔案。工信、商務等部門加強食品生產經營行業管理,加強產業政策宣傳,推動誠信體系建設。2011年底前,各監管部門按系統對所有食品生產經營者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檔案。

5.加強行業自律。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等行業組織要切實負起行業自律責任,積極組織企業開展自查自糾和內部監督,加強行業監督和培訓,及時發現行業中存在的問題并報告監管部門,未能及時發現并報告的行業組織主管部門要通報批評。

(三)督查考評階段(10-12月)。

1.綜合督查。各級人民政府和綜合協調部門組織綜合督查組對下級政府和部門嚴打行動開展情況進行督查,通報情況,督促整改。

2.專項督查。各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根據本系統工作進展情況,對下級部門嚴打行動開展情況進行督查指導,確保本系統嚴打行動取得成效。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工作責任。

各級政府統一負責、領導本行政區域嚴打行動,主要負責人要親自抓,分管領導要直接負責,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政府目標管理考核內容,切實加大人力、物力和經費投入,保障嚴打行動工作需要。要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具體實施方案,明確目標和任務,層層落實工作責任。省食品安全協調領導小組同時作為嚴打行動領導小組,組織、指導、協調嚴打行動的開展,省食品安全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嚴打行動日常工作。

(二)密切配合,形成監管合力。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強化聯合執法,形成監管合力。在我省食品小作坊、食品攤販有關管理規定出臺之前,食品小作坊、食品攤販由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確定相應監管部門,省質監局、省工商局分別負責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相應監管工作的統一指導和監督,省食安辦負責做好相關綜合協調工作。

(三)加大違法案件查處力度。

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加大違法案件查處力度,對重大典型案件的查處要及時公布查處結果。要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相關監管部門發現涉嫌犯罪線索,要立即向公安等部門通報。公安部門要及早介入,及時立案偵查。

(四)加大責任追究力度。

上一篇: 高考數學論文 下一篇: 雜糧加工企業工作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人午夜网站在线播放 | 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不卡 | 亚州精品在线视频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国内综合网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v |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