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4-13 17:13:2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文化藝術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文化藝術論文

篇(1)

2對于文化藝術傳承的影響

數字藝術不管如何的特立獨行都離不開傳統藝術的傳承。但作為技術與美學,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它代表的是數字時代的新思維,新技術和新的美學思想。

2.1對于傳統藝術形式的拓展與顛覆

數字藝術為人們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大的攝取、生成、存儲和處理視覺形象的藝術表現媒體和表現形式,給人們展示了一個又一個新穎的視覺天地。以往用手工很難實現的視覺效果,被計算機輕而易舉地完成,甚至完成的比預想的還要好。例如,傳統以“手繪”為核心的技法以來于紙筆、顏料等實際存在的一些物質工具;而電腦技法則以“筆墨”的概念,而非真實的筆墨進行肌理效果的表現。數字化技術作為手與腦的延長提高了設計的表現力和效率。計算機所提供的各種迅捷的方式和手段,將人們的雙手從繁重、緩慢的勞動中解放出來,為藝術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和空間,開拓了藝術家創意的潛能。數字藝術相較于傳統設計有著不可比擬的高精度、高效率和豐富多樣的表現效果,從而使人們能夠擺脫大量枯燥、繁雜的制作和修改。資料表明:從最初的構思到作品完成,修改的比例大約是70%以上,全部重來也屢見不鮮.電腦圖形設計的修改便利和“所見即所得”(即任何改變都可迅速反映在屏幕上),對任何的內容都可以進行無數次的修改和恢復,電腦給人們提供了后悔的權力。[4]在發達國家藝術學院中數字技術已成為繼素描、色彩和攝影之后的第四大基礎課。電腦圖形技術縮短了創意和成品之間的距離,因而被廣泛地接受。

2.2對于大眾審美的沖擊

“科學追求的是‘真’,藝術追求的是‘美’。審美,即是對美的欣賞,是滿足審美需要而引起的審美愉悅,是數字藝術最主要的情感價值所在。”[5]數字藝術不僅傳承了傳統藝術形式,而且多媒交融、形式多樣。數字化的美學特質也為藝術創作帶來了新的創作方式和藝術語言。一件好的數字藝術品,能夠吸引受眾產生共鳴,是因為具備有技術美與藝術美的品質。人們通過對藝術品的欣賞與互動,完全沉浸于計算機所創造的虛擬環境中,其想象、情感、認知等各種心理能力便被激活,進入一個忘我的虛擬藝術世界,開始了不同的心理體驗的歷程,獲得審美享受,這正是數字藝術所具有的不同于傳統藝術的魅力所在。傳統藝術形式和數字化藝術創作審美情感的差異,首先是文化淵源的不同:傳統藝術創作是建立在地域性文化底蘊和民族國家歷史淵源上的,包涵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積淀和審美觀念,能體現出深遠的歷史傳統及地域民族文化,作品形式大多有一定的固定形式;而新一代的數字化藝術是在科技和工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虛擬化設計,信息傳遞、網絡界面之類數字語言都具有非物質性質和非傳統化,因此凸顯的是一種“全球化”的形式。其次是視覺感知的轉換。在視覺審美的過程中,當數字化技術下的圖像圖形超越了現實的真實進入到另一個虛幻的世界,并讓眼睛觀看到了最極端的表現,人類由認知圖式所帶來的想象就徹底地被改變,觀看主體對于視覺化畫面不再抱有由辨認的所帶來的審美愉悅,轉而去期待一個更為刺激的虛擬彼岸。[6]主體的這種好奇心成為數字化技術下進行觀看行為最為普遍的讀圖動力,從而也導致了觀看方式由“辨認的”轉向“懸念的刺激”。[7]數字藝術的出現為我們的審美提供了一個全方位的試聽感受。雖然它不能為我們創造真正意義上的感官體驗,但是它強大的虛擬功能可以使人們的審美全方位的發展成為可能。

2.3對于視覺文化形態的建立

從手工模仿到相機復制,再到數字圖像技術。科技發展的同時也推動這藝術的蓬勃發展。數字藝術的發展造就了新的虛擬文化的產生。借助于電腦,人的視覺想象力和空間探索范圍進一步拓展,從而進入了輕盈的全息世界,視覺圖像的組合、變異和更新的可能性提高了,各種電腦軟件和程序,為視覺創新提供了契機。電腦的出現也預示著另一種全新文化的到來———虛擬的文化。電腦對形象的處理和塑造完全可以在沒有原本的情況下進行,雖然電腦也是復制,但這種復制已與攝影有質的區別。它把視覺文化的虛擬性發展到了極致。更重要的是,虛擬文化的出現,迫使我們思考新的問題,調整我們的創作策略,建構新的美學方式來面對這些深刻的文化變遷。美國文化理論家丹尼爾·貝爾在《資本主義文化矛盾》一書中指出:“我堅信,當代文化正逐漸成為視覺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8]數字藝術時代的來臨,不但標志著一種文化形態的轉變和形成,也標志著一種新傳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當然,這更也將意味著人類思維范式的再次轉換。

篇(2)

(二)強化導游技能訓練中文化藝術的素養培育

1.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理論緊密結合實際

課堂實踐主要利用角色扮演、模擬導游、案例分析、播放短片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使學生感同身受,通過自身的體驗和分析獲得對職業道德的理解認同。通過舉行導游詞講解課堂比賽,即習專題演講,突發事件的情景應對,達到強化技能、提升境界的效果。

2.積極開展課外實踐,增強各種服務意識

通過調查研究、參觀考察、志愿服務等方式,一方面,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現實問題,,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和職業精神,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奉獻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利用周末假期,讓學生走進寺廟,熟悉宗教場所建筑配置,進行觀察,明了當地風俗文化,更好的融入社會。利用周末假期,讓學生在民間收集當地一些地理事物的名稱由來和相關傳說故事,豐富鄉土文化。

篇(3)

一、剪紙文化的美學特色

剪紙力求單純但不單調,追求簡練但不簡單。以少愈多、以簡表繁、以小見大為剪紙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見,我們的民間剪紙藝術,從其特點上來講已經不再是去復制和素描。相應的,作者已經有了對其藝術作品的強烈認識和具體感受。作者從實際情感出發,將自己的內心融入到藝術作品當中,在這其中畫面與結構式現階段作者所著重要理解和表達的。我們可以這么理解,現代民間剪紙藝術,已經脫離了當初裝飾的必要商品特點而是掀開了藝術的神秘面紗。這對于我國剪紙藝術的發展和創作是非常有利的。正因為,現代民間剪紙藝術具備了隨意性和藝術性的基本特點,它才能作為勞動人民最為淳樸的藝術表達方式發揚光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民間剪紙藝術從直觀上無可厚非的具備著裝飾性的特點。裝飾這個概念從人類誕生開始就伴隨人類出現,可以說是人類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我們的民間剪紙藝術從誕生之初,確實是只具有這個屬性。當時人們為了將環境裝飾的更加美麗而發明了這個方式來進行操作。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裝飾的屬性從民間而來最終也要回民間而去。剪紙本身作為商品來講,裝飾性是首要被發現和研究的。然而我們的民間藝術家,不能僅僅止步于此。馬蒂斯曾經有過這樣的言論,那就是“裝飾和表現是同一的”。藝術家在藝術上總是有著過人認知力。我們可以這么理解這句話,我國的民間剪紙藝術家要將現實的情景升華為藝術的情景,這樣才能為民間剪紙藝術作品帶來藝術思想和藝術氣息。

二、作為美術教師傳承傳統文化意義重大

在社會日益發展的新形勢下,如何傳承發展中華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特別是在政治教學中如何更好地向學生傳播傳統文化,引導學生正確的欣賞文化藝術帶來的魅力是我們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第一,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把傳統文化當做重要的教學任務,多欣賞作品讓學生了解它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部分,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繼承和發揚。第二,美術教師有必要留言資料擴充能量,多動筆提高繪畫技巧,一點一滴的積累,是自己知識結構得到更新,成為有修養有文化的教師。引發學生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當然,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的傳承和發揚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廣大教師的積極參與。最后希望我國的傳統文化教學在素質教育的的浪潮中,乘風破浪、與時俱進。

作者:劉峂 單位:山東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篇(4)

由于群眾文化藝術檔案是記錄一個地方一段時期的真實記載,不僅只記錄社會情況,也記錄自然情況。在藝術門類上,群眾文化檔案管理分為造型藝術、表演藝術、語言藝術和綜合藝術,并且每個門類上都有很多分類。并且每個檔案都是工作人員對社會生活進行深入調查,搜集到各種創作素材以及工作人員對日常活動素材的調查、整理等工作,最終才能制作出群眾文化藝術檔案。所以檔案的內容極為豐富多類。

(二)形象性和多樣性

現今大部分的群眾文化檔案是用不同的藝術形式來表達內容,主要差別來自基層人民真實的生活差異等,并且也體現出了社會、人文環境的變化,真實的記錄了群眾文化的發展過程。為了更清楚的記載,工作人員也會通過圖片、實物等方法來真實的記錄。

(三)群體性和成套性

由于每一次的調查都是集體一起來完成,所以在檔案中每處都體現著大家的智慧和創意,所以每一個檔案從開始到結束都是大家一起來完成,這就使檔案具有了群體性。并且從頭到尾遵循藝術規律,這就保證了群眾文化藝術檔案具有成套性。

(四)個體性

個人藝術檔案是群眾文化藝術檔案很重要的一類檔案,它是某個門類文學藝術人才的智慧結晶,也因為它只是一個人編制,這就因為編制人員的生活閱歷、思想品味、審美意識、文化底蘊等不同,個人藝術檔案都各不相同,從而每個個人藝術檔案所要表達的思想、主題也就不盡相同。但是這些檔案都真實記錄了他們的調查以及他們取得的成就。雖然盡顯不同,但是這些檔案材料都真實記錄的事實,其依然具有很大的價值。

(五)現場性

群眾文化在搜集素材時,沒有一套完整的文書和往來的規則來約束,只要求最大化的記住故事發生現場的模樣,所以一般不能只通過文字來記述,多通過文、形、聲等多個角度來記錄。例如大型群眾現場演唱會,就會通過照片、錄像、錄音等方式來記錄現場。這是多角度的收集素材,才能使文檔更加完善,使得歷史更容易保存下來。

二、群眾文化藝術檔案管理上的不足

首先調查的書面資料收集不全。社會調查是對基層人員調查的工作,但是在調查時,經常得不到群眾的參與和支持,所以就導致收集到的資料不全,從而導致不能更好的記錄歷史。其次管理檔案缺乏復合性,在群眾文化單位主要是通過各種的社會活動來綜合群眾文化,但一般的社會活動是一次性的,缺乏連續的調查,這就導致了材料不完整、不連續,自然沒有連續的活動,也就不會記錄出完整的群眾文化。

三、加強文化藝術檔案管理的措施

收集檔案材料是整理檔案的最基礎工作,并且由于收集的途徑復雜、收集面廣、綜合性強等特點,使得材料收集比較困難,所以必須要加強對檔案材料收集的工作,應該創新收集方法和思想,從而使資料更加的真實、完善,繼而整理出完善的檔案。

(一)對重大活動的材料收集

對重大活動來說,不但要收集實施過程以及活動效果材料,也要收集到策劃方案等全部資料。例如對于業余文學藝術的創作或演出,年度優秀作品評選,鄉鎮文化站、單位等舉辦的群文化活動,對于這些活動都要提前進行調差,做到與活動同步進行,只有這樣才能完整的記錄活動,從而使檔案得以記錄完整。

(二)加強收集民間藝人和民間藝術資料

群眾文化是源于民間的一種文化,所以就要多了解民間的藝術、人才。收集民間藝人的奇特技藝,例如特色的民歌、雜技、嗩吶等,把這些民間藝術精華進行深入調查、收集、整理。完整的記錄下當地的特色,才能幫助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三)重視對活動進行照片、錄像、實物等材料的收集

在社會活動時要對活動多進行照片、錄像等直觀材料的收集。例如在書法活動中要注重攝影,在專題晚會,注重對錄像、錄音等材料的收集。并且也要對這些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合理的保護,最大限度的延長材料的保質期。只有這樣才能使檔案更加真實的反映文化藝術。

四、群眾文化藝術檔案的利用

群眾文化藝術檔案是在一段時間內,文化單位對社會活動的記載。它真實的反映了社會的變化,以及群眾文化事業的變化,對今后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一)引導群眾文化事業發展

第一,藝術檔案可以提供了群眾文化單位選取群眾文化隊伍的依據。第二,可以供策劃活動以及組織創作進行參考。第三,可以啟示群眾文化藝術的創作與交流。

(二)有利于地區的發展

一個完整的群眾文化藝術檔案可以完美的表達地方文化情況,這就給考察地方提供了依據。并且也是“領導重視”程度,“工作業績”等工作的有力佐證。這就可以為地區評比提供有力的證據,從而為獲得獎項提供依據。

(三)為職員評估提供依據

群眾文化藝術檔案記錄了各門類人才的文化藝術研究成果。所以在職員評比、考核或晉升等過程中,提供了強力、真實的依據,從而有利于活動進行。

(四)為群眾提供資料

由于檔案的大量素材,真實全面的記錄了很多的素材,這就會使其他人可以從中獲取大量的資料。例如《文化志》的編寫時,里面的資料幾乎全是通過文化館中的珍藏文化檔案。這些記錄下來的檔案,為其他人提供大量、真實的歷史材料。

篇(5)

日本動畫的創作者以寫實的畫面風格、精細的畫工、細膩的畫面逐步形成了一種唯美的繪畫風格,這與美式動畫偏向硬朗的風格迥然不同。這種唯美的風格表現最明顯的就是宮崎駿,如《龍貓》、《天空之城》、《地海戰記》等。而新海誠的《她和她的貓》與《星之聲》中優美的意境與逼真炫目的畫面場景效果更是令人擊節贊嘆。說到類同的人物造型,日本動畫的人物有廣義類同和狹義類同之分。先說廣義的類同,日本動畫的人物造型基本都是:明亮的大眼睛、棱角分明的鼻子、尖尖的下巴、完美的身材比例、唯美到極致的外貌等人物設定,以上這些都成為了日本動畫人物設定的標配,幾乎所有的動畫人物都是這樣的一個樣式。再說狹義的類同,日本動畫在人物造型上,因為作者長期創作形成了穩定的個人畫風和繪畫習慣,導致其不同動畫作品中的人物擁有了相似的外部特征,也就是說在每個作者的作品中人物的面孔大多很相似。例如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幽靈公主》中的珊、《魔女宅急便》中的琪琪與《千與千尋之神隱》中的荻野千尋,大友克洋的動畫片《阿基拉》中的金田正太郎與《蒸汽男孩》中的詹姆斯•雷•史提姆,手冢治蟲的動畫片《鐵壁阿童木》中的阿童木與《森林大帝》中的萊婭,高橋留美子的動畫片《犬夜叉》中的日暮戈薇與《福星小子》中的拉姆等。

(二)電影化和寫實化

日本動畫注重利用電影鏡頭語言幫助講述動畫的故事情節,通常我們在看日本動畫時是在看構圖,看其中的鏡頭語言。日本動畫表現一個人物的動作要劃分成4~5個分鏡頭,每個鏡頭的動態效果并不明顯,然而這些鏡頭組接起來效果卻很好。②可以這樣說,日本的動畫創作者在制作動畫時,其手法更像是在創作電影。押井守的《攻殼機動隊》就是這樣,該作品著力于鏡頭之間的切換和連接,其中游刃有余而復雜的剪輯手法完美地做出了流暢的分鏡頭,讓觀眾看得目不暇接,吃驚于動畫也能做出猶如電影般的效果。日本動畫在畫面處理上具有很強的寫實性,動畫創作者在對背景的處理上要求高度忠實于原素材,他們只是在色彩和場景的結構上加以完善,讓畫面在質感上具有更加接近照片的效果。

(三)優美的音樂

日本動畫之所以如此知名,除了題材多樣、故事生動、人物造型精美、畫面細膩唯美、電影化的畫面場景以外,恰如其分地配入相應的音樂能夠突出該動畫此時的場景主題要表達的是什么,這也是受眾之所以如此著迷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往往這些與該動畫相關的音樂也會受到追捧。以久石讓的配樂為例,久石讓為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創作了很多背景音樂和主題曲都十分流行,如《龍貓》、《天空之城》和《幽靈公主》的主題曲朗朗上口,曲風親切自然,充滿了童真,仿佛把我們都帶回了那純真的童年時代。

二、日本動畫中的傳統文化

日本是20世紀70年代崛起的動畫大國,日本動畫在很長的一段發展時期內憑借著鮮明的特征蜚聲國際,在日本不論男女老少,都非常熱衷于動畫及其相關的產業文化。日本動畫的文化定位非常準確,并非只是一種單純只對青少年的說教工具。從《鐵臂阿童木》、《圣斗士星矢》到《鋼之煉金術師》等,日本動畫以對社會深刻思考和人生哲理而著稱,它不斷演繹著人間的善與惡、美與丑、忠誠與背叛。其跌宕起伏的情節、唯美的畫面和電影鏡頭語言化的人物場景構圖等,都給人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因而深受社會各階層的青睞,并迅速風靡全球。事實上,在這種輕松休閑的文化現象背后,包涵著日本民族濃厚的文化內涵。

(一)日本動畫中的本土文化元素

日本動畫十分看重并且會經常對日本本國文化進行真實的展示,創作者們充分利用動畫片的特性對本土文化元素進行了加工再創作,通過神奇的想象反映創作者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思考。以宮崎駿的《千與千尋之神隱》為例,這部動畫便是日本民俗大匯集的典型。首先看片名“千與千尋之神隱”,這個“神隱”就是一個充滿日本民俗氣氛的詞匯。神隱最早見于我國南北朝時期北齊劉晝的《新論•法術》:“天以氣為靈,王以術為神;術以神隱成妙,法以明斷為工。”所謂“神隱”其實就是被神怪隱藏起來,受其招待,而從人類社會消失、行跡不明。這也在無形中暗自契合了動畫中荻野千尋的古怪經歷。這部動畫電影以日本傳統的溫泉“湯屋”文化為背景,荻野千尋剛來到這個世界時,就到湯婆婆開的“湯屋”打工,“湯屋”其實就是日本傳統的澡堂。《千與千尋之神隱》中出現的“湯屋”在這些部分的陳設就和古代的澡堂完全一樣,古意的街道、祭祀神祗的食品街、澡堂掛著的布簾和紅燈籠、澡堂內部的木質結構以及墻壁裝飾畫等,都體現了日式傳統的風格,泡澡用的熱水用火爐加熱,通過埋在墻里的溝槽流入浴室的巨型浴盆里,在洗浴層的上層則是各路神仙的社交場所。從建筑造型上講,動畫片中的“湯屋”與日本四國愛媛縣道后溫泉非常類似。在浴室里洗去污穢的河神原型是日本小說《古事記》中的海神;無面男是日本春日大社祭經常出現的面具神。宮崎駿沒有沿襲原有的思路,而是在符合動畫影片本身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和潤色,使其造型更易為現在的觀眾所接受,同時賦予它們人性化的一面。

(二)矛盾的二元對立

在日本動畫中,常常會表現出鮮明的矛盾二元對立的思想,兩個極端的共存、對立、調和是日本動畫表達的一個重要的思想,也是日式審美的最重要一環。這種矛盾的民族性格正如《菊與刀》一書中描述的那樣:“日本人生性極其好斗而又非常溫和;黷武而又愛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禮;頑梗不化而又柔弱善變;馴服而又不愿受人擺布;保守而又十分歡迎新的生活方式。”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日本動畫在看似唯美光鮮的外部場景之下,表達的往往是或沉重或灰暗的主題,鮮艷明亮的色調與血腥殺戮形成強烈的對比。宮崎駿作品《幽靈公主》中的麒麟神就是這樣,它在白天是生命和創造的化身,而到了傍晚后則變成了毀滅巨人,用無上的能力去巡視,毀滅任何威脅森林的事物。《犬夜叉》也是如此,在第120集中女主人公桔梗就低語:“凈就是污,污就是凈;善即是惡,惡即是善;生就是死,死就是生。”這幾句偈語充分表現了日本民族這種矛盾的二元對立思想。對于一個民族或者個人來說,性格的剛性和脆弱程度往往是成正比的。日本這樣一個時刻都處在精神高度緊張的民族,卻又是一個十分推崇寄情于山水并欣賞的民族。這樣的表現不像是一個時刻壓抑的族群,實際上日本民族時常徘徊在這樣的兩極分化中忽左忽右,這樣的忽左忽右使得他們始終處在崩潰的邊緣,精神的極度壓抑在腦中的弦也越繃越緊,這樣的心理狀態把日本人推向一個又一個瀕臨崩潰極限。所幸的是,日本動畫的創作者已在動畫中給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答案:有迷茫,才是人類。正因為如此,人類才希望自己變得更加崇高。

(三)自然主義

自然主義即對自然的崇拜,是日本在歷史發展中形成的一種獨特文化樣式。日本是個島國,不利的地理環境使日本的民族性格中具備了對自然環境根深蒂固的恐懼。古代日本人就把這種恐懼的心理轉化為對一切自然的崇拜。大自然代表著日本民族對生命的向往,同時也是日本民族審美意識的基礎和源頭,是美的藍本,美的母體,對自然事物的熱愛和感悟積淀成富有民族特色的審美情操。繼承了這些特點的日本動畫也向世人充分展示了日本人的這種獨特的自然審美觀。比如宮崎駿作品《幽靈公主》中的狼神、山豬神,他們的體型都無比的巨大而且種群數量龐大,隨時都可以向人類發起種族間的戰爭。這些動物神重傷后產生強大的怨念,他們還可以化身魔神對人類展開報復,這些動畫形象都代表著大自然無限的力量。在《風之谷》中,隨著工業文明破滅之后,自然環境破壞嚴重,在人們聚居的地方出現了腐海,人們認為腐海散發有毒氣體,但腐海其實是一個龐大的環境凈化系統,潔凈森林世界。而生活在其中王蟲就像是自然的守衛者,向一切破壞自然的人發起進攻。在腐海的地下有著另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中,地下的樹木努力地凈化著空氣中的毒。

(四)悲情主義

悲情主義是日本動畫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美學思潮,這種美學思潮自從它形成后,就始終貫穿在每個日本人的血液當中。悲情主義其實就是“物衰”,由于日本文化早期受到了中國大乘佛教、儒教、道教等的影響,“明治維新”之后日本又吸收了西方的部分文化,便形成了既不同于國內現今的實用主義美學,又不同于歐洲近代反思去弊的美學,日本的美學學者將美學的思考引向了人生,擁有了自己獨特的脈絡,即“物衰”美學。日本美學深受佛教影響,強調“物衰”,萬物都有衰敗凋零的一天,從而進入輪回。大多數的日本動畫,都具有這種“物衰”的美學。淡淡的,從容的,講述一段段人生的綻放與凋零,從頭到尾都是“哀而不傷”。日本學者們對這種“物衰之美”的認可已經如同自然法則一般,在日本傳統文化中有很深的烙印。如宮崎駿作品《龍貓》中兩姐妹之間的互相依賴依靠的親情,她們期盼母親病愈出院的急切,以及對母親歸家不得的失望之情,還有小男孩對姐姐的情誼,等等,我們可以從這些細節體會出淡淡的“物衰”之美。

(五)等級觀念

日本社會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國家所包含的整個觀念都是建立在對等級制度的信賴之上的。在一般正常的生活中,同其他人的交往中都必須明確表明人們之間的社會地位差距。像東亞許多國家一樣,對長輩要用敬語,與此相關的要有相應鞠躬和下跪的動作相配合,而這些動作都受詳細的規則和慣例支配。年輕人在家中接受了這種等級教育后,他們會把在家里學到的有關這些制度的東西用于經濟和政治等更廣闊的領域。他們要學會對那些地位比自己高的在特定位置上的人表示充分的敬意。在整個日本歷史的發展中,日本社會是一個一個嚴格的階級和卡斯特(一種世襲的等級身份制度)的社會。這一切在日本動畫里就有體現,如日本20世紀80年代由當時的漫畫家車田正美創作的經典動畫《圣斗士星矢》,雖然故事背景改成了古希臘羅馬神話傳說,但是整個圣域的88個圣斗士,從青銅、白銀、黃金圣斗士仍然是等級森嚴的。圣斗士們各為其主,為了正義或者主人的目的而展開殘酷的廝殺,這些效忠都是絕對、無條件的,甚至到了隨時可以獻出生命的程度。表面上好像看到了一場以古希臘羅馬神話為背景的虛擬戰爭,如果仔細看下去的話,就能夠發現這些都是日本等級森嚴的社會制度的寫照。

三、日本動畫中東西方的文化融合

日本是一個的民族性格非常復雜的族群。有很多學者認為日本之所以形成現在的民族性格,是歷史、地理、政治等方面的因素綜合而成,也就是說復雜的形成原因導致最終形成的民族性格也是復雜的,即便是復雜,有一點成為了日本人最明顯的性格特征,就是對于東西方先進文化的吸收與融合。對于動畫而言也是這樣。

(一)東西方繪畫藝術在日本動畫中的體現

動畫自誕生以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從早期的二維平面動畫發展到今天的三維立體動畫,但無論是二維平面動畫還是三維立體動畫,畫面在動畫片中起著最為直接和重要的作用。畫面仍然是日本動畫中最為直接的表現形式,而線條和色彩又是繪畫藝術中最為重要的兩大元素,尤其是對二維平面動畫而言,更強調張力十足的線條和豐富明快的色彩。也正因為如此,二維平面動畫對于藝術創作者的繪畫功底和造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東西方的造型藝術中,東方重線條的表現,西方重色彩的表現。而日本則吸收了兩種造型藝術的特點,發展出了富于日本特色的造型藝術。

1.中國繪畫中線的藝術在日本動畫中的體現線

在藝術上的功能,首先是勾勒物體輪廓,其次是對人類情感的象征表現力。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線條的作用從勾勒物體的輪廓向表現人類情感的象征表現能力轉變。線條逐漸成為中國傳統繪畫獨擅的一種藝術語言,并且成為中國傳統繪畫的骨架和支點。通過線條的形態,將從外界悟得的意境與胸中所蓄之情感寄予筆端,跡化于外。所謂以手寫心、心手相應、意在筆先、畫成意足的高妙境界,只有在中國傳統繪畫中才能體會到。隨著中國傳統繪畫傳入日本,線作為藝術語言,無論從技法還是從功能而言,都得到了日本藝術家們的借鑒和學習。日本藝術家通過吸收了中國畫中線的技法,以纖細的筆法和秀雅的墨色,表現了日本自然風景中的清新。這在日本動畫中得到了體現,如宮崎駿作品《幽靈公主》中的背景畫面是宮崎駿精心描繪出來的,這些都是對于線條的運用,線條有表現作者情緒的作用,所以這使得《幽靈公主》的畫面,既具有細致精細的真實性描繪,也具有飄逸靈動性非真實的時空再現。這樣,往往使我們感覺到自然仿佛就在身邊,而我們似乎又離自然很遠,如同在夢境中一樣,產生了一種亦真亦幻的效果。

2.西方繪畫中色彩的藝術在日本動畫中的體現

色彩是日本動畫中另一個重要的表現形式,與線條不同的是,色彩的運用源自西方的繪畫藝術。色彩在西方繪畫中譜寫出了一番壯舉,縱觀整個西方繪畫的發展過程,簡直就是一部色彩的發展史,在經過了古希臘繪畫、早期基督教繪畫、哥特式等藝術形式的發展,色彩得到了廣泛運用,確立了以色彩展示空間、表現空間質感的西方繪畫傳統。到了14世紀,經過了幾代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們的發展和探索,西方繪畫就此進入了色彩的世界中,當時西方的畫家們摒棄了線條而鐘情于光影的效果,并結合了當時的光學、透視學等學科的知識,使得色彩科學化,就此與東方繪畫背道而馳,走上了理性的發展之路。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開展了脫亞入歐的運動,日本繪畫大量地吸收了西方繪畫中諸如色彩、透視、明暗等技法,同時又繼承了東方繪畫的線條藝術,把寫意與寫實融為一爐,形成了日本近代繪畫。《浮世繪》可以說是日本近代繪畫的代表作,它充分體現了東方線條的寫意風格和西方色彩的寫實風格,以繪畫為基礎的日本動畫當然也在色彩上尤為突出。以宮崎駿的動畫電影為例,在他的動畫電影中我們通常可以看到:海邊的歐洲小鎮,拾級而上的古老教堂,陳舊卻干凈的雕花窗框,布滿青苔的紅色屋檐,光滑的青石路,灑滿樹蔭的鄉間小道,生生不息的綠色原野,潔白的云彩,溫和的海風,這些畫面都表達了每一個普通人內心不平凡的愛、包容和智慧,這就是色彩的魅力。宮崎駿的動畫電影中,色彩講究西方色彩的科學性,在色彩變換上注重觀眾的主觀性感受,主要以青、藍、綠為色彩的基調色,運用這三種基調色調和再現出了自然和植物的原色。這樣的色調雖然簡單但卻并不單一,我們可以從畫面看出這三種色彩的色位差是否符合自然界顏色的真實,他借鑒了西方油畫中逼真寫實性的特點,色彩上又不采用西方油畫中油彩的厚與濃,而是在色彩中調和了水的純凈清澈,賦予色彩水的滋潤感,整個畫面看上去輕快、明亮、清新,這一點倒是符合了東方的審美。

(二)西方音樂與日式畫面的融合

動畫是一門綜合藝術,雖然畫面十分重要,但是沒有音樂的烘托,即便是再精美的畫面也營造不出動畫創作者要求的意境。好的動畫音樂會配合劇情、人物性格而出現,還有音樂會幫助動畫描繪動畫人物的心理,這樣動畫會更加完美。日本動畫也吸收了這一點,音樂都會在適當的地方出現,與適當的劇情相配。在宮崎駿的動畫電影中我們就能清晰的感受到:《天空之城》運用許多愛爾蘭民間音樂,風笛的淺唱低吟烘托出了悠遠飄渺與悲傷的情愫;《魔女宅急便》糅合了吹管樂和美國鄉村音樂風格,吉他的掃弦技巧所展現出的歡快與俏皮契合了本片少女的主題,充滿了異域風情;《千與千尋》配樂用鋼琴獨奏與弦樂編曲,描繪了小女孩荻野千尋調皮、可愛、奇趣、躊躇、猶豫、不安、感傷的情感世界。這些都顯示出宮崎駿動畫配樂的獨運匠心,在世界范圍內流傳至今。

(三)西方文化背景與日式畫面的融合

日本動畫題材的選取非常廣泛,有東方的,也有西方的。東方的自不必說,隨著20世紀80年代末的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東西方冷戰格局走向崩潰。與此同時,日本戰后的泡沫經濟徹底瓦解,整個社會陷入了經濟不振和方向迷失的泥潭。日本在這個時候正好也是各種思潮迸發的時期,眾多的日本動畫創作者的思想都受到全球一體化的影響,很多創作者創作出了一系列在當時具有相當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動畫,他們的動畫都采用了西方的講述情節的模式或直接取材于西方故事來講述日本當時的問題。如宮崎駿的《魔女宅急便》借助一個13歲的小魔女獨立和成長的故事,表達了當時很多日本人面臨的處境和對生存現狀的思考,以及作者對于一些日常性問題的思考。《千與千尋之神隱》改編自德國作家米夏埃爾•恩德《講不完的故事》,雖然這是一個來自異域的故事,卻配上了日本傳統的文化背景,給“湯屋”的每個浴房供暖的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蒸汽鍋爐,而給“湯屋”和日本傳統街道卻配上了電梯和現代的海底隧道系統,整個動畫的背景既充滿了日式的神秘,又不失西式的活潑自然,亦古亦今、亦真亦幻,為動畫故事的開展準備了一個充滿神秘奇幻色彩的舞臺。

篇(6)

二、以身作則,榜樣效應

作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人格的魅力是無限的,這就要求班主任從身邊的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而不是用自己故意裝出來的嚴肅來達到的,整天把臉繃起來,這不但不會在學生面前樹立高大威嚴的形象,反而給學生一種無形的心理重壓。其實教師的威嚴是在一舉手一投足之間展現的。學生正是從一些小小事情上來觀察班主任的。比如,當我發現貼在教室墻壁上的《小學生守則》快要掉下來時,下課了,我立即拿來透明膠紙和剪刀,把《小學生守則》重新貼好,好幾個學生看見了,立即圍過來幫忙。又如,我在板書時,偶爾粉筆斷了掉下來,我立即彎下腰去把它撿起來,在這樣一個簡單的、細微的動作中,學生自然意識到保持教室整潔是每一個人的責任,也包括班主任。發現課桌椅歪了,我就用雙手挪一挪。其他同學看見了,趕緊看看自己的桌椅有沒有對齊,馬上擺好。這種榜樣教育效果勝過單一說教,講道理。

三、互助協作,積極競爭

現代社會處處都有競爭,班主任應根據實際情況,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各種各樣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競賽項目,比如,教師節之際,我在班級組織《尊敬老師》演講比賽,比賽前,各小組忙得不亦樂乎,有的搜集資料,有的擬稿,而后請老師修改,最后各小組推薦一名選手參與班級演講比賽,時間由班干部商討決定,評委是全班同學及班主任,獎狀以班級名譽發獎。因為比賽是以小組為單位,小組里的每位學生不僅自己要努力準備,還必須密切配合協作、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發展小組意識、集體意識。平時有計劃地開展毛筆字、鋼筆字、繪畫、聽寫、學雷鋒小組等競賽,盡量多地為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班級文明儲蓄本人人參與登記,可以寫自己做的好事,也可以寫其他同學做的好事。學生好的作品可以張貼在光榮榜上,讓全班同學觀摩學習和借鑒。

四、防患在先,杜絕萌芽

有的學生自制能力較差,時不時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這就要求班主任要有超前防患控制意識,不要老是在事情發生后再補救。比如:現在好多學生都有零花錢,在學生沒有進入游戲機室之前就要進行超前控制,講講打游戲機的危害,讓學生明白游戲機打不得。又如每年天氣開始轉暖時,我們就要明確地告訴學生嚴禁到溪河洗澡、游泳,講講過去發生的事故,引起同學們足夠的重視,使同學們從中得到教訓,從而杜絕下溪河洗澡、游泳。不管是課間活動,還是任何時候的活動,都要注意安全。強調老師不在場時,不得擅自樊爬單杠、雙杠。樓梯扶手、走廊欄桿也不能樊爬。對于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和行為習慣,我們從開學第一天就要講明確、講清楚,經常講,事事做好防患于未然的控制。

篇(7)

二、充分認識促進文化藝術檔案事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發展文化藝術檔案事業,有利于將文化藝術活動各領域中形成的有保存價值的不同載體的文化藝術檔案得到有效的管理和保護,并得以傳承和發揚。完整、準確、系統地收集、整理、保護好文化藝術檔案資料,是提升文化單位整體管理水平、維護自身利益及文化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和重要資源。這就需要我們文化藝術檔案工作者要更加自覺地認識文化藝術檔案在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文化藝術檔案所面臨的形勢、任務和文化藝術檔案工作者的責任,認識文化藝術檔案的發展規律,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藝術檔案工作在新的起點上加快發展。

三、切實增強做好新時期文化藝術檔案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文化藝術檔案工作是文化事業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文化藝術檔案的憑證和法律作用是其他材料不可取代的,沒有文化藝術檔案,文化工作的基礎就不牢靠,文化藝術活動的經營、管理和持續發展就會受到影響。抓好文化藝術檔案建設與管理,是保存、傳承和發展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和具體體現,是一項為子孫后代積累寶貴的文化遺產,“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文化藝術檔案作為文化單位在生產、經營和管理等各項文化藝術活動中形成的有保存價值的文件材料,是文化單位改革與發展的真實記錄,是文化單位的重要資產和信息資源,是今后研究總結文化藝術改革發展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檔案資料。所以,我們各級文化藝術檔案工作者應進一步增強做好文化藝術檔案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真貫徹落實《文化建設“十二”規劃》關于加強藝術檔案工作有關要求,強化管理,完善規章制度,抓好隊伍建設,加強資源整合,改善服務,下大力氣解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全面、扎實地推進文化藝術檔案事業健康發展。

篇(8)

2.實現院企合作與就業創業教育相結合。例如,湖南農業大學食品文化藝術節一直遵循“打開門來辦活動”,依托“學研產”良性互動的辦學優勢,充分挖掘與學院聯系密切的企業資源,十三年來,邀請國內近二百家食品企業前來活動現場展示校企合作產品、企業產品,同時舉行人才招聘。不僅為企業做出良好的宣傳,促進了院企合作和雙向交流,擴大了活動影響力,而且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實習和創業機會,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

二、現狀與問題

1.活動涵蓋面受限,育人內涵拓展不夠。高校食品專業文化活動往往離不開“食品文化”和“食品安全”這兩個核心主題。但隨著高校食品文化藝術活動的不斷增加,很多高校對食品文化育人的內涵和活動形式缺乏深入的挖掘,食品安全和食品文化藝術教育尚未真正深入人心,問起大學生對有關“食品文化”或“食品安全”的理解時,發現他們往往只知其形而不知其魂,深談則不知所以然。活動缺乏系統的文化內涵,往往局限于一些粗淺的層面,比如只涉及食品原材料的 文化、食品加工的文化,忽略了與之相關的食品器械、食品典故等關聯文化,而整個活動的各個版塊之間聯系性也不強。另活動中設計的內容涉及中國現代、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內容較少。這使得大學生通過參與專業文化活動的學習效果并不深刻,學習的內容也較為局限。

2.活動參與面受限,育人效果凸顯不夠。高校專業文化藝術活動育人的效果不應僅僅局限在主辦高校,而應該帶動其他相關院校和單位部門,產生廣泛的育人效果,起到弘揚食品文化,宣傳食品安全的實質作用,拓寬社會影響。而在現行高校食品專業文化活動中,往往是由某一高校牽頭來主辦,舉辦地點往往局限在高校校園內,影響到了活動規模,也直接影響了活動的參與面和育人效果。加之,高校主辦方經費有限,組織實力較為單薄,其他高校的大學生和社會群眾參與少,使活動規模、活動地點、活動持續時間和活動參與面受到了限制,未能使食品文化藝術節的效果輻射到校外乃至更廣的范圍,導致社會影響力受限。

3.學生能力提升受限,專業性指導不夠。校園文化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大學校園生活相對沉悶的狀況。大學生是一個具有創新性、帶動性的群體。高校食品文化藝術活動本身既含有豐富的專業元素,又含有活潑的文化藝術元素。因此,高校食品專業文化活動往往是在高校輔導員老師和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實行由大學生群體自主策劃、籌辦與參與的模式,這使得校園文化活動更加富有創造性、快樂性、民主性。但在實際組織過程中,由于專業教師在思想上重視程度不夠,導致活動內容和形式的設計缺乏專業教師的直接參與和有效的專業指導,活動模式多泛而不精,缺乏明確的目標和指向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使大學生在專業理論和實踐教育的延伸不夠。

三、對策與建議

1.尋求多方支持,實現強強聯合。同一地區采用強強聯合的方式籌辦一場專業文化活動能夠擴大其影響效果,單一高校可以和同一性質高校或含有相同專業的高校聯合舉辦專業文化活動。高校更可以將每一屆的專業文化活動以項目的形式上報地方教育廳,以省級專業文化活動項目進行開展,針對面拓寬到全省高校大學生,宣傳效果也會增大。同時,多個高校合作可以爭取更多方的贊助方合作,確保資金支撐并逐漸擴大規模。

2.挖掘文化底蘊,實現內涵延伸。把握時代背景,抓住高校自身的特色背景環境,著力熏陶文化氛圍,是加強專業文化活動人文藝術性建設的重要點。食品安全的教育則應該挖掘時代熱點與大眾的關注點,例如,湖南農業大學2011年食品文化藝術節中將世博會的各大展館與藝術展結合等,用大眾能夠理解的方式表達,達到育人效果。此外,隨著精神文明意識的逐漸深入,每所高校都形成了獨特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以育人為根本目標,構建符合時展要求,為廣大師生喜聞樂見,具有實效、多元化的社會主義校園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體系。而在以往的食品專業文化活動中,較為缺乏的是傳統文化、西方文化、食品精神文化和關聯文化,食品文化不僅僅是食品原材料、工藝的文化,烹飪工具、烹飪技巧等也是一門獨特的文化。選擇主題時,應注意選題的精讀和廣度,不局限在某個地域、某個時代或者某個方向。配合性地挖掘關聯文化同樣可以拓展大學生的視野和思維。

篇(9)

作為一種社交活動表現形式的大學生文化藝術活動,具體到一個班級群體或是社團群體,大學生群體間易于形成三種類型反應,分別為積極響應型、消極回避型以及不冷不熱型。造成這種明顯區分的一個內在因素乃是大學生自身的興趣點存在高低不等表現。從另一方面看,對于進入高等院校的大學生而言,與中學時期明顯的區別在于他們是作為獨立生活學習的群體。進入獨立生活學習階段的大學生,在思想意識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漸趨成熟,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為社交方式的自主性選擇上。作為大學生文化藝術活動組織者的高等教育工作者,在尊重大學生群體內部興趣差異的前提下,無法以高壓命令的生硬手段推動活動的開展。基于此,筆者在大學生文化藝術活動組織的具體實踐中牢牢抓住興趣這個關鍵點做文章想辦法。近年來的文化藝術活動組織實踐經驗表明,微博的使用在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也即激趣方面起到了正面積極的作用。為了能與微博使用頻率高的學生更好地良性互動,筆者不僅注冊了微博,還通過與學生特別是文藝活動積極分子在微博上建立活躍活動關系。通過這種方式,在學生學習以外的生活社交等時間內筆者加強與學生在網絡虛擬空間的互動,扮演起亦師亦友的角色。

(2)參與度。

通過充分利用微博這一大學生普遍喜歡并使用的信息化媒介工具,筆者激發起學生共同參與文化藝術活動的興趣。這為進一步開展大學生文化藝術活動開好了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大學生文化藝術活動具體開展過程中,微博的進一步使用使得學生在參與度上比以往也有了更大的提升。微博因其自身的特點在傳播廣度上具有其他社交工具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大學生個體使用微博的在自己的微博好友圈內一些共同感興趣的話題,能夠引起廣泛的“圍觀”關注,甚至是積極響應。筆者在利用微博組織大學生文化藝術活動過程中也發揮了微博這一優勢,通過組織班級內學生或是文藝社團學生共同策劃活動主題,吸引了更多的學生參與到了大學生文化藝術活動中來,有效地提高了大學生文化藝術活動的參與度。

篇(10)

二、創造富有文化特色的教育環境,萌發幼兒對文化藝術的初步感受和表現情趣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萌發幼兒初步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把文化滲透于環境布置中,創設與美術教育相適應的富有文化藝術氣息的環境,為幼兒提供感受文化藝術和表現文化藝術的機會與條件。在教室環境布置中,我把教室里一塊大面積墻面布置為一群穿著民族服裝的兒童,他們手執彩綢敲著鼓,歡慶節日的大型著色畫紙,在兒童的周圍襯著一幅幅浙江蠟染圖形與造型的手帕和風箏的藍印花布,以及獨具奇妙色彩與圖案的染紙,這些無不透出濃厚的民間文化藝術氣息。當這樣的布置展現在幼兒而前時,他們不由得連連贊嘆道:“啊!這些東西太好看了,太好看了!”這是幼兒對美的感受與自然流露,也是對祖國文化藝術的感悟與贊美。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打破過去美化教室環境由老師包攬的習慣,充分發揮幼兒們的主動性,讓他們開動腦筋,展開想象的翅膀,積極參與教室美化。一幅幅形象生動、色彩紛呈的繪畫,一幅幅美妙的刮畫,一幅幅奇妙的染紙、剪紙,一幅幅有趣的沙畫,像一朵朵奇葩盛開在我班的作品墻上。當這些展現在幼兒們的面前,使他們又一次感受到文化藝術的多姿多彩,進一步激發起幼兒對藝術的興趣,對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興趣,從而增強幼兒的民族情感。

上一篇: 精神文明建設 下一篇: 醫學考研復習計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 视频一区二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第一站精品蜜芽 | 五月综合激情婷婷六月 | 日本一区不卡高清更新二区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