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3 15:53:4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綜合實踐活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不少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學生活動的課題隨意性很大,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缺乏系統性,有的研究主題是信手拈來,有的是直接拿來,有的是迎合時尚。二是缺乏序列性,內容單一,同一主題多次反復。三是缺乏自主性,表現在研究問題全是老師預設,距學生生活遙遠,學生不感興趣。
要改變以上現象,必須規范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項目課題。學校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
(一)要統籌規劃本校的綜合實踐活動研究主題。
各年級既相互獨立又形成序列,做到全校一盤棋。學期初,學校教導處要召集綜合實踐活動指導老師進行集體備課,拿出學校的整體活動方案,避免各自為政。如運城市人民路小學圍繞主題“家鄉文化知多少”建構的主題框架就是很好的范例:
(二)學校要有機整合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資源,注重開發校本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盡管各校也編制了一些活動資料包,但是由于理念上的差異,水平參差不一,難以統一實施。各校在實踐過程中可探索一些好的做法,比如浙江余姚實驗小學將學校的傳統活動進行提煉,形成校本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方案。
二、真實的活動,讓活動過程從盲目走向系統
綜合實踐活動的生命在于實踐。但是由于課程自身的開放性和實踐性,完整的活動過程在教學研究中難以展示,造成一些教師認識上的誤區。
誤區一:綜合實踐活動就是上好開題課。
誤區二:綜合實踐活動就是上好課表中安排的每一節課。
要走出這些認識上的誤區,必須加強課程研究的系統性。
目前各地的教學研討多集中于開題指導課,因為這是“展示教師”的最有利的課型,卻不是這門學科最核心的展示,所以造成一些教師認識上的不足,過程性的指導膚淺,或者隨意盲目。所以在開展教學研究時要根據本課程的特點,進行“長線”的全程展示,讓教師們對課程的完整實施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三、真實的成果,讓實踐成果從虛假走向真實
二、工作目標:
1、三—六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本學期至少進行3個不同主題活動。其中至少有一個主題來自于“自行開發”。(與上學期的目標有所區別)
2、進行主題前,必須有相應的主題活動設計方案。學期末必須整理出至少3個主題的活動成果。包括(學生成果樣品、整個活動過程記載)
3、從完善主題活動設計方案入手,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活動,打造一兩節精品課
4、進行1~2次專題學習,使認識并能駕馭本課程的兼職教師達到90%,教師參與課程率達到100%;加強課程組織與管理,使學生活動參與率100%,安全事故率為0。
5、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其他學科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請求積極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當中,作為輔導教師根據學生需要帶領學生進行相應的活動。
三、工作重點:
1、落實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時間不被挪用
結合行政聽課制度,我校將采取隨機聽綜合實踐活動課,要求有上課前有本課的活動設計(教案),如果課時被挪用或無活動設計(教案)將在月獎中按規定扣出相應的部分,同時將影響教師期末綜合評分。
2、課程管理
本學期,本課程實施管理做以下幾個方面調整:
(1)人員分工
三年級:1—2班班主任
四年級:1—2班班主任
五年級:1—2班班主任
六年級:1—2班班主任
(2)時間安排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一周3課時,根據活動情況需要,可以實行“彈性課時制”。但必須同時通知教導處相關人員及教研組長。
(3)制度建設
為了有利于本課程的實施,我校本學期將有關制度做出以下修改:每位教師每學期聽綜合實踐活動課不少于1節,組織學生進校圖書室或微機房查資料,每月不少于1次;期末檢查必須上交3個主題活動方案以及相關成果樣品。
3、課程實施
(1)大主題與小課題相結合
每學期每班實施至少3個主題活動,同時可以結合學生實際和學校條件開發一些“短小平快”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同時結合本校拓展的“勞技制作”、“科技制作”課程開發一些相互促進的小課題。
(2)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倡導學生能夠走出教室,走進社會進行體驗性的社會實踐活動。但我們也不能忽視本課程的課堂教學,以備課(主題活動設計)、聽課為抓手,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將是本學期我校課程實施的重點工作。
4、課程評價
(1)加強評價理念的再學習,進一步做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教師、學生的日常評價與階段評價。
(2)注重學生評價工具的設計。
四、工作安排:
日期
主要工作
8月
1、制訂綜合實踐活動工作計劃。
9月
1、重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標準,制定計劃
2、各班完成第一個主題活動設計方案
3、隨機聽課
10月
1、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網上研討活動
2、討論主題:關于“課題活動”的開展事項
3、隨機聽課
11月
1、小結第一個主題活動的情況,編寫活動案例
2、線上集中:集體研課、備課
3、課題實施情況討論及問題
12月
1、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成果評比(六年級為主,其他年級稍后)
2、收集資料(案例、活動設計、反思等)
3、日常教學案例交流反思活動
1月
1、表彰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活動小組
2、收集本學期各班級所進行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及成果樣品,匯總
1.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發展
綜合實踐探究活動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離不開學生主動積極的實踐和各種實際操作活動。突出學生主體,意味著把學生作為課程的主體,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要,意味著發揮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與實施,要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自主選擇活動主題,積極開展活動,在活動中主動發展。
2.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展空間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與實施,要克服當前基礎教育課程脫離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傾向,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與思想品德課緊密結合,密切聯系現實的社會生活,促進學生與生活的聯系,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開放的空間。
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從個體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鮮活的活動主題、項目或課題;面向自然、面向社會、面向學生的生活和已有經驗,在開放的時空中促進學生生活活潑地發展,增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實際體驗,發展綜合的實踐能力。
3.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積極實踐,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注重實踐,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本質規定。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與實施,強調學生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和勇于實踐,注重學生在實踐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要求學生超越單一的接受學習,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實踐活動,實現學習方式的多元化,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綜合實踐活動的階段劃分
(一)活動準備階段
活動主題的確定,要根據本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主題下的小課題要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意愿。如開展實踐活動《法在身邊》時,在師生共同討論下,確定了以下三個子課題:a.守法違法行為大觀園;b.法律常識大比拼;c.學法用法大宣傳。然后,各個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制定實踐活動計劃,一般是每個小組選定2名小組長,便于進行組織和管理。
(二)活動實施階段
第一步:學生分組進行調查。在生活大環境中,收集相關的資料,如通過報刊、圖書、上網搜集資料、走訪專家、實地考察等不同方式進行,做好活動記錄。如我校啟動了以“熱愛我們的海洋”為主題的海洋環保系列活動,活動內容包括調查海邊漂浮物、分析近海海水的現狀及污染源、調查近海生物種類等,組織學生實地考察,學生分工明確,激發了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第二步:小組內進行匯報整理。學生在分組活動中,有很多內容,需要進一步修訂充實提煉后,才能在有效的時間內,進行精彩的展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收集到的各種信息進行加工處理,以此提高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老師要進行有效調研和指導,達到去偽存精的目的。
(三)活動總結階段
1.展示成果作品
可以利用課上時間進行集中展示。每個小組進行調查結果匯報,展示方式豐富多彩:現場直播、模擬法庭、辯論賽、小品、情景劇、手抄報、謎語、錄像、小記者采訪等。各個小組要進行個性化展示,每個小組匯報完畢,其他同學進行評價,肯定優點,指出不足。這樣,每搞一次實踐活動,學生的水平會不斷提升。
2.撰寫研究報告
教師要教給學生撰寫研究報告的步驟,讓學生撰寫的報告比較完整、具體。一般分為以下幾個步驟:課題――背景分析――活動時間――活動人員――活動方式――活動過程――活動收獲和體會。
3.活動評價
評價重視自我評價,突出主體性;重視同伴評價,突出激勵性;重視形成性評價,突出發展性。
三、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注意的問題
1.有針對性地選題,讓實踐活動貼近生活,更具實效
課標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把握了課標,可以讓我們更好的了解每一部分內容要讓學生認識什么,達到哪些成長目標,在此基礎上,老師來進行針對性的選題。如在學到“追求高雅情趣品味美好生活”課題,我結合教材內容,將同學、家人或附近居民的業余生活為主題開展一次小調查,既了解了周圍居民的文化生活狀況,又從中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2.引導拓展,注意歸納與提升,使學生的認識更加深刻全面
教師在指導學生實踐過程中,要注意進行及時理論指導,幫助學生歸納出學生參與實踐活動過程中涉及到的知識,讓學生有所得、有所悟。同時,不讓這些認識只停留在所學知識的層面,而要讓學生做到舉一反三,從而實現對知識的綜合和拓展,理解和運用。
學校成立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與實施小組,制定了學習和研究計劃,并按計劃開展了多次學習與研討活動,進一步強化了課程理念,明確了課程實施方向、組織形式,尤其是學生的學習活動形式。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基于學習者的直接體驗,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社會,在以學生自主活動為特征的實踐操作中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實踐科學結論、發現新知識的課程形態。其基本理念包蘊著三種教育思想的融合,即綜合教育的思想、實踐教育的思想、主體教育的思想的有機融合。結合課本內容及學校政教處、少先隊大隊部的工作,對本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內容重新作了調整。
二、 開發研究主題,探討研究方式
經過前一階段的實踐研究,老師們對主題的開發,研究的方式方法有了更多的認識,學習中更關注學生的喜好、個性、原有知識層面。本學期我們擬以五年級綜合實踐小組為龍頭,帶動其他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研究走到評價階段,目前正在討論,擬定出一個能突出我校特點、個性化的綜合實踐學生成長記錄冊,以便能更好的指導檢查學生的實踐活動。
在對一、二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興趣愛好等方面的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的基礎上,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參與積極性,結合學校特色、周邊環境特點和依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相關理論,制定了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一、二年級的活動實施方案,經過科任的教師實踐與修改,使之趨于科學、合理,更能貼近學生、貼近教師、貼近學校。
三、開辟研究渠道,營造研究氛圍
我們考慮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學生的一些實踐活動,需要得到社會、家長的支持與合作。為此,我們通過多種途徑,進行了廣泛的宣傳,使社會及家長也充分認識到: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為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十分必要和及時,為此,我們營造了課程實施的良好社會氛圍。
四、正確把握角色,轉變學習方式
在課程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十分注重教師的角色把握,要求教師首先是與學生一樣,是實踐活動的參與者,其次才是實踐活動的指導者。學生的學習方式必須得以轉變,必須是多種學習方式的綜合運用,要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有實踐活動過程的切身體驗,而且,實踐活動的組織形式也應呈多樣性,如個人獨立探究、小組合作探究、師生共同探究、班級集體探究等。配合全市課改樣本校的調研工作,我們工作的重點放在如何用好我們的成長記錄冊這一方面上。我校三、四、五年級的綜合實踐課教師以“學生發展性評價”為主題,進行深入探討與研究,指導學生有創造性的使用“小學生綜合實踐評價手冊”。注意運用“自評”、“他評”、“集體評”、“再評”等多種評價方式,及時對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包括知識、水平、能力、成果、情感、態度等)進行恰當的評價,并與學生的實踐活動成果一起存入學生的課程材料袋。通過使用手冊與未使用手冊兩種班級的實驗對比,我們發現,手冊非常適用于中年級,能有效的指導學生開展活動。對高年級同學用評價手冊已顯示不出太大的激勵作用,對高年級同學的活動評價是否可以考慮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電腦進行,使之更趨向于現代化、個性化,在這方面還有待研究。
五、實施過程中的思考:
1.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選擇過程中,如果完全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而獨立自主地選擇并確定研究主題,則會影響課程實施與管理的有序性,影響學生研究的深度和教師指導的有效性;如果是教師為學生預先選擇并設定研究主題,則又將遏制學生自主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從而影響學生對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如何使兩者有機融合,相得益彰,值得我們在今后的實踐中進一步探索。
2.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明確區別于傳統的“興趣課”、“自然課”、“制作課”等,我們如何使學生“綜合”運用相關知識,加強“實踐”體驗,真正使教師和學生“活動”起來,將要作出進一步的思考與實踐。
以下就我校20xx年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作一匯報,希各位領導和專家不吝指責。
一、貫徹新課改精神,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多元化綜合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新課改方案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定為必修課程,這是教學改革的重大舉措。通過設計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模式,培養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學生關注社會、關心國家命運、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的愛國主義精神,提升了全面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適應每個學生終身發展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我校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各門文化課程緊密結合,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奠定了文化課質量提高的堅實基礎。
如在與語文(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學科的密切配合中,組建由學生為主體的春蕾文學社和小記者班,利用節假日及學校大型活動期間,進行采訪及組稿,編輯學生自己的報紙、文集,在校內外發行,展示學生的才智,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更喜愛文學知識,重視語文(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課堂教學的實施,為提高語文(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學科的教學質量、構建校園文化、熏陶文學人才起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在與理、化、生學科的緊密配合中,通過對理、化、生知識的系統了解,自行設計相關有益的實驗觀摩活動方案及趣味知識競猜等活動,幫助學生對知識難點、重點的理解,促進了理、化、生學科的健康發展,并大幅度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社會熱點問題,開展深層次的討論和探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及設想,從現實生活需要出發,確立了“主動探究,主動展現,主動構建”的課程目標,奠定了學好理、化、生知識為全社會服務的基礎,使勝利門中學的理、化中考成績一直領先于市內同類學校。
二、關注社會生活熱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有益的社會調查活動,使文化課知識得到有益的應用。
學生生活在現實世界中,存在于他人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學生具有強烈的現實感、生活感。這種現實感、生活感的獲得與體驗,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處理與自然、社會關系的進程中,逐步認識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研究世界。為了幫助學生實現這個期望,我校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注意引導學生從生活實踐中挖掘素材,提出有實際社會意義的研究性課題,來探索和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開設對家鄉水資源綜合調查的研究性課題。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家鄉水源質量的變化和追蹤調查污染源,結合理、化、生、地理(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等學科的知識和具體要求,提出自己的見解,探究防止水源進一步惡化的方案和措施,設計未來處理的嶄新設想,使學生的想象力、探究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學生還利用上網的機會獲取最新的信息,對家鄉水源的綜合利用作出了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的、探究性的研究,描繪了未來清潔水源的藍圖,頗有新意。
而后又帶領學生去市蘆村水處理廠參觀學習,進一步了解家鄉目前水資源的現狀和處理后達到的效果,親眼目睹了處理生活污水的各個過程,增進了理性知識,為探究性課題注入了具有現實性、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性的活力。通過參觀活動,學生還對廠方交與一項任務大感興趣,又一次激發了他們的探究欲望:這就是水處理后留下的固體污泥如何進行綜合利用?回來以后,學生們設計了不少的方案,進一步加以論證,準備將這些原來只能放到桃花山垃圾填埋場處理的污泥用于種花、用作某些植物生長的基肥等,又一次為學生對新課題的探究開拓了新視野,引發了他們美好的遐想。
如歷史(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學科教師根據自身的特點,組織學生學習東林先賢的愛國精神,親臨東林書院舊址進行實地采訪和參觀,對進一步理解東林精神增添了不少新的材料和內容。并在現實的基礎上,對當時東林先哲們提出的名言“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得到了深刻理解和深層次的探究,激發了學生認真讀書,長大報效祖國的積極性。以史為鏡,以史為鑒,古為今用,體現了新課改的特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利用秋游之際,在綜合活動基地開設親近大自然的活動,通過各類趣味性、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性強的活動,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和勞動光榮觀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揚和提高,使教育寓于活動之中的理念得以進一步的證實,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
活動主題的確定,應該基于學生對自然、社會和人自身的關注、熱愛,主題的確定過程也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過程。我提醒學生可以從身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事物中去思索、發現,選擇的范圍十分廣。最后確定大主題時,我們采用提出問題——小組歸納——提出主題——集體決議的形式,再根據同學們的興趣愛好選擇子課題(小主題),研究其中的某一方面,自愿組成活動小組,開展研究。
二、活動計劃制定的有序性
無規矩不成方圓,計劃的制定有助于學生全程實踐活動的有序開展:分工合作,逐層深入,有的放矢,張弛有度。先做什么,該怎么做,接著做什么,可能會遇到什么問題,該怎樣解決。特別是某些細節,需要制定更詳細的計劃,這就需要老師細心的指導,比如學生計劃去采訪某個人,師應提醒學生采訪前要先把準備采訪的時間,采訪的問題預設好。
三、活動過程開展的靈活性
故事感動了孩子,提升了學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識。3月8日就是婦女節,我們級部開展了《播種感動,收獲行動——祝福母親》的綜合實踐活動。孩子們正忙著為自己的母親獻上自己最真摯的祝福,有的同學在給媽媽說悄悄話——寫信,有的同學在包裝用積攢的零花錢買的禮物,有的同學在整理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有的同學在精心繪制別致的賀卡……一份份小小的禮物飽含著孩子們對母親的感恩。
學科整合承前啟后
自去年學習了《春聯》一課,學生對對聯充滿興趣,加上春節聯歡晚會上的文化大餐——各省新春使者送春聯,愈發激起了學生的興趣。于是,以對聯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自然誕生。四(3)班以春晚的春聯為學習內容,向全校展示了《賞漢語奇葩,游錦繡中華》綜合實踐活動,在對聯中學生領略九州風采,了解中國各地的地域特色或風土人情,同時學生品味到中華傳統文化瑰寶——對聯的無窮奧妙,學生學會將單聯配成對并會掛聯,初步嘗試了寫對聯。通過這項活動,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對聯,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再如《走進春天》的綜合實踐活動既讓學生回顧了以往所積累的有關的春的詩文,又為學生打開了視野,了解更多的有關春天的詩文,這項活動為學生積累了寫作素材。
實踐課,顧名思義,重在“實踐”。然而,據筆者了解,目前各個學校開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最常見的有這樣兩種課型:一種是制訂計劃型。即學生坐在教室里,由教師將這堂綜合實踐活動課研究的主題告訴學生,然后學生們分小組討論活動目標、任務分配、任務過程等。雖然整堂課熱熱鬧鬧,但是卻給人一種“紙上談兵”的感覺。另一種是匯報型。即學生將“實踐”后獲得的知識、成果等,向大家匯報一下,整堂課在學生妙語連珠的言語中結束。可過程是如何進行的?那就不得而知了。這樣的課不能算“實踐”課,頂多算“模擬”課,畢竟說與做是存在一定差距的。筆者覺得倒不如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實實在在地做點具體的小事情,實踐課畢竟還是需要“實”一點。
二、讓實踐有“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筆者覺得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要選取能讓學生“心動”的主題,這個主題越貼近學生的生活越好,讓學生在活動還沒開始之前便“蠢蠢欲動”,這樣才會使課堂活動之外的探究因這份心動而更加豐富多彩。例如我校根據農村學校的特點,挖掘身邊的資源,在校園里開辟了“小小農莊”,在活動之前學生們就早已躍躍欲試了,也正是這種心態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興趣高昂。
三、讓實踐有“煉”
教育部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施方案》中指出:“增設綜合實踐活動,是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發展收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并逐步形成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在課題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展示,鍛煉各方面的能力。在課題實施階段,開展各種調查與采訪活動,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安排學生與組內成員合作完成調查活動,在分工中讓學生學會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同時,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著眼于創新,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四、讓實踐有“悟”
綜合實踐活動所強調的就是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門,走進社區,走進社會,去調查,去研究,去感悟。學生們在實踐中經歷成功、失敗、欣喜、沮喪后,就會有自己的感悟,雖然是初步的、稚嫩的,卻也是非??少F的。如我校開展的《小小農莊,快樂多多》這一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們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在農莊里播種、澆水、施肥,學當農民,對那些蔬菜的照顧真是無微不至。通過這一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們知道了蔬菜的生長過程,懂得了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也從中體會到了農民的艱辛,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有了真實的實踐,學生也就有了真實的感悟。
五、讓實踐有“延”
1、中職綜合實踐活動成效
1.1 給予學生創造發現、解決問題的機會,學生學習能力得以提高
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了多元感受,在實踐中獲得新知,也在實踐中形成了意識,鍛煉了能力。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大膽發表意見,教師參與其中和學生們一起談論研究問題,教師的課堂角色在轉變,教學交往是平等的、民主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強調學習活動以個體思維為主,以集體學習探討的方式展開。學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來獲取知識。研究式學習活動“逼”著學生進入對學習問題的研究,“擠兌”學生改變被動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信息多向交流,每個人都是信息源、又是接受、消納場。課堂教學自然進入了真活躍的境界。
1.2 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學生學習自信心得以增強
許多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找回了自信,各方面表現有了明顯進步。在我們的調查問卷中,有的學生表示活動過程中碰到的最大困難是自己膽小,不敢跨出走向社會、走向與社會人流的第一步,表現了我們的社會大環境還遠未形成大教育的格局,實施綜合實踐活動這類在很大程度上必須依賴社會資源的課程還有很大困難;另一方面也說明在傳統課程體系里成長著的少年兒童社會適應能力太弱,特別是對與各種人往缺乏信心。值得慶幸的是,所有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生通過一段時期的努力大多闖過了這一關。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不斷調整自己,征服了困難,建立了自信。
1.3 培養了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學生的意志品質得到鍛煉
科學研究需要一絲不茍的作風和實事求是的態度。由于學校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強化了過程管理,而且從一開始就在教師別強調重視過程,淡化結果,避免了活動過程中弄虛作假現象的產生。學生在研究過程中碰到了許多的困難。這些困難在教師的幫助下都大多被學生克服了,大部分學生的意志和毅力得到了鍛煉。
1.4 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開發綜合實踐課程,對教師專業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有很大的轉變,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形成,教師之間合作精神得到發展,教師的主體意識會得到增強;教師的知識結構發生了變化,教師參與課程開發,就得認真學習一些課程理論,閱讀大量的資料來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用科學的理論指導自己的工作實踐;同時也有助于提高老師的課程能力、研究能力和教學能力。
中職校在綜合活動課研究中取得了許多成果,在實踐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本身的特點和要求,在由理論上的課程和官方文本性的課程轉化為合乎要求的現實意義上的課程時,還存在諸多令人擔憂的問題和傾向。
2、中職綜合實踐活動存在的問題
2.1 活動內容與形式存在隨意性傾向
一些學校沒有及時建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相關保障制度,不能通過制度的建設,來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活動形式等方面缺乏整體規劃,導致學生活動主題、活動類型單一片面,學生廣泛接觸社會生活實際的目標難以達成。許多指導教師缺乏專業的系統的培訓,甚至沒有參加過培訓,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把握不準,導致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的盲目隨意。
2.2 活動內容開發存在學科化傾向
目前綜合活動在教學載體、師資配備、資源開發、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評價等方面,綜合實踐活動都呈現出學科化的傾向,各學科實踐活動缺乏協調與整合。綜合實踐活動難就難在綜合上,它強調多學科的綜合、理論與實踐的綜合,如何有機的把這些綜合綜合起來,這對老師來說本是一個難題。目前職業學校的綜合活動,往往固守課堂教學而使其學科化,背離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宗旨。綜合實踐活動要求老師具有多學科的知識,老師對其他學科不精通、不了解,在教學中力不從心,生怕出知識性錯誤??s手縮腳,放不開,這也是影響綜合實踐活動的原因之一。
2.3 活動過程存在教師“包辦”的傾向
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價值追求,就是要培養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顒拥膬热輵撌菍W生在生活中的發現,由學生提出。而實踐中一些教師為了省事,出現了由教師設計并提供主題的情況,如果這樣,學生的問題意識沒有孕育的空間,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就得不到充分發揮,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發展。
2.4 活動課程資源建設的非本土化傾向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立足于學校所在地的政治、經濟、文化、自然環境資源為活動背景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它是一種本土化課程,具有地方特色。但是由于慣性的影響,許多學校努力選取外地的現成資源,把外來的當做標準化教材,致使本土個性、學校特色喪失殆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變形。
3、實踐活動完善措施與解決辦法
3.1 建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相關保障制度
通過制度的建設,來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要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卓有實效地實施,就必須從上而下高度重視,建立可靠的監督檢查評價機制,從制度上加以保障。有關部門要加強對職業學校課程改革以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宣傳,提高學校管理者、教師、社會、家庭對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程的認識,使廣大的教育工作者認識到,開好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實施職校素質教育的要求,是為學生未來發展負責的一項艱巨工程。另外,要重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檢查和評價工作,從而使該課程進入規范化和日?;能壍?。
3.2 將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課程學習活動進行有效整合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以獲得系統知識為目的,不要求學生獲得系統的書本知識,不以具有邏輯體系的學科知識為內容,不是以知識專題來設計,而應以問題為中心來組織。學科知識領域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設計經過實踐證明,綜合實踐活動可與某些學科打通進行,拓寬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領域。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學科知識重組、提升、應用于實踐,將各學科中的實踐活動與綜合實踐活動進行組合,統籌規劃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做到一個活動多方的收獲,有效的整合避免學科化傾向。
3.3 基于學生的需要來設計和實施相關活動
教師應尊重和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選擇課題,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于核心地位,為其個性充分發展創造有利空問。而教師的指導作用體現在幫助學生完善其自主選擇的意識和能力方面,而不是代替學生進行選擇;幫助學生從其生活世界中選擇感興趣的主題和內容,尊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并學會健康愉悅地、自由地生活;引導教師轉變角色,真正成為學生自主活動的組織者、幫助者、促進者,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探究方式,把活動的自交給學生,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4 開發校外課程資源,完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體系
要立足以校為本的課程內容開發,開發出具有學校特色的活動主題內容。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的開發還可以結合地方特色,從地方課程發掘課題資源,挖掘校外課程資源,完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體系,也是開發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課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學生不僅生活在學校中,而且還生活在家庭中、社區中。整合校內校外課程資源是綜合實踐活動整體性與開放性的內在要求。
在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是一個全新的課程領域,其實施是一個長期探究的過程。在實踐中,只要我們不斷地從探究中發現、總結、提高,一定會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策略,積累經驗,在問題中求發展,在探究中求進步,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卓有成效地開展。
綜合實踐課是一門開放性、實踐性很強的課,通過課程的開放,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
一、綜合實踐活動要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生活
青少年時期的學生好奇心強,喜歡觀察和發現,只要適當地引導就能激發他們的興趣,要引導學生走向社會,參加社會實踐,豐富他們的生活實踐經驗,使所學的知識與社會生活相統一。
二、從本地區域特點來選擇研究課題
老師要引導學生認真梳理本地區域資源,利用現有的條件去選擇課題,這樣有利于學生快速入手,容易掌握研究方向。課題要充分貼近日常生活,使研究課題與社會緊密相連,減少社會與學生的距離,使得課題研究得到順利開展。
三、在綜合實踐過程中老師要起主導作用
在綜合實踐的課題研究中,老師的主導作用非常重要,老師要參與整個過程,要和學生共同參與,高度關注,適時指導,與學生一起研究方案,制訂步驟,引導學生戰勝研究中的困難,從而扎扎實實地開展研究。
四、如何確立和選擇課題
課程確立的原則是尊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在實踐生活和自然社會中選擇課題,從而獲取知識、解決問題。只要與學生息息相關、能反映學生生活背景的都可以選為研究課題。
五、綜合實踐活動中要注重評價
在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老師要善于去評價、賞識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以欣賞、理解、表揚的語言去支持。在活動中,首先要讓學生進行自評,進行自評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學會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調節,最后達到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然后是同學互評,目的是讓學生在活動中能夠了解他人的長處,學會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促進他們共同進步。
六、在評價中要注意評價的多樣性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是整個活動的主體,作為老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熱情,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學生都是評價對象和評價的主體,因此,要重視讓學生積極地對自己和其他同學的活動經歷作出評價,并幫助學生逐步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使評價過程本身也成為學生學習、經驗、發展的過程。評估通常是教師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和學生評價老師和家長的評價的結合,評價組內的團體和個人評價相結合,結合的評價以學生口頭報告書面材料、活動、展示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為主。
參考文獻:
[1]李雪.淺談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構想[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7).
[2]鄧斌熙.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問題及其原因和對策[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2(8).
[3]龔茂莉.邊疆高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策略[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7).
[4]熊躍根.從社會診斷邁向社會干預:社會工作理論發展的反思[J].江海學刊,2012(4).
[5].李臣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