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8 06:15:2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農業生產實習個人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過渡,招生規模急劇膨脹,學院原有的各專業的共建實習基地的容納能力已遠遠跟不上學生數量的增長速度,因此,容易造成實習教學供給能力不足,形成了實習任務難以安排的局面。加上近年來物價指數上揚,各種費用都隨之上漲,而實習預算經費沒有多大的漲幅,直接限制了實習的活動范圍,導致學生與農業生產,科研和社會生活的接觸相對較少,使實習面變窄,這些對于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這樣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來說,都是今后需要努力解決的問題[4~5]。
1.2實習基地減少的挑戰
實習基地是保證實習教學質量的前提,主要包括校內實習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目前,隨著很多學校的新教學樓,宿舍等隨著擴招的學生數量的增加,部分實習基地被占用,另外今年來試驗基地的建設顯得相對落伍,實習基地的管理也缺乏規范化,很多校內的基地仍然處于粗放式的管理方式。校外實習基地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然而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計劃經濟體制下運行的所有制模式已被新的體制所取代,很多農業實習基地不愿意接受單純以實習為目的的學生,而且,很多畢業學生不愿意到一些條件比較落后的農村,大多僅靠指導教師與實習基地的個人關系而勉強接受。基于這種狀態,很多校外的實習基地逐漸面臨著減少的挑戰[6]。
1.3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的挑戰
發展科學,創造性思維能力是現代高等學校的重要職能,生產實習活動不僅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科學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也是現代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向大學提出的更高要求。尤其是在農業生產實踐中很多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都是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智慧,對于培養學生學生掌握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和新動向,創造性思維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實習活動的質量,不僅是培養所學專業知識實踐化的過程,也是保障和提高高等教育學生能力培養的關鍵。
1.4就業形式的挑戰
目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式仍然處于嚴峻的形式,雖然畢業生產實習作為必修課程,學校的教學計劃有很多的具體要求內容,但是指導教師執行起來會遇到很多問題。生產實習一般是在大四上學期進行,這段時間正好同畢業生就業,考研等時間沖突,在安排生產實習中,學生更多的以優先選擇與用人單位聯系的方式,占用了畢業生產實習的時間。再加之本科畢業生中嚴峻畢業形式所激發的考研熱,使一些按照農業生產時間安排的實習教學內容的安排,不能如期進行。
2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實習教學模式的探討
2.1實習教學模式
為了適應新的就業形式,對傳統的單一集中實習形式進行了改革,充分調動學生及家長的積極性和主管能動性,讓學生在參與學校的生產實習的同時聯系一些與今后的就業有關的單位進行實習,在實習后期再統一進行集中實結。這種模式實施后使學生不再單純被動地接受統一的安排,而是積極主動地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特長尋找適合自己將來發展的實習單位,進行更加有針對性的實習。比如,在課堂教學中雖然對工廠化育苗的內容有過講授,然而實際的生產中育苗公司如何進行大規模育苗設施及程序,生產周期如何控制,遇到具體情況如何解決等這些都是要通過實習來進行進一步學習的。對此類企業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通過在用人單位結合企業情況實地學習,同時,學生通過實習的過程對未來工作情況也會得到進一步了解,用人單位也通過實習更好地考察和鍛煉學生。在實習后期實習生返校后又可以進行充分地對實習生活進行總結,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畢業實習的主動性。
2.2實習內容指導
要加強生產實習的指導,就意味著指導教師的指導內容中需要進行的準備增加,為此應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征求實習意見。目前,實習方式日趨多樣化,畢業實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問題,還是直接影響畢業實習效果的主要因素。為此在實習之初,教研室就注重學生的意見和注重學生專業思想教育,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基礎上,提高學生對畢業實習的認識,最廣泛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征求學生對實習的意見,啟發學生積極參與充分發表意見。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提高,完善實習教學體系,對學生比較感興趣與生產結合比較緊密的校外實習基地,如花卉溫室基地,工廠化育苗基地,大型溫室園區,農展會等選取一些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實習地點作為校外實習基地。對于校內的實習內容,首先讓學生自主選定一些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根據校內的學科優勢和當地設施產業的特點,分主次在校內展開實習。
(2)制定實習計劃。首先,在制定實習計劃時要抓住一些主要教學環節的把握,突出實習中關鍵性,規律性的問題,使學生通過對重要內容的把握,分成幾個相關專題如,工廠化育苗,設施園藝作物植株調整,設施園藝作物田間管理,無土栽培,園藝設施,生產基地規劃等內容,讓指導教師進行具體的內容講解,演示后,學生親自操作,掌握其原理,操作技巧,觀察結果。其次,在時間安排上,除了根據專業理論課開設的情況,安排社工專業實習在四年本科教學計劃中的合理時間外,還應考慮本專業在實際生產的特點,安排應季的實習內容。由于我校地處北方,實際生產中更多應用的溫室類型是日光溫室,可以根據日光溫室的環境特點,在冬末,根據季節和栽培作物的情況對溫室的環境進行調控,進行加溫,通風換氣等調節;在初春季節安排學生做一些日光溫室的育苗生產的實踐環節,把握育苗的關鍵環節,在讓學生更貼近實際地體會農業設施生產的環節,解決實際生產遇到的技術問題。此外,在時間和條件允許的條件下,盡量安排一些動手能力強的實習項目,勞動內容根據不同時期的生產科研需要安排,各組可以不同,應使每位學生積極參加生產勞動,磨煉學生的意志,鍛煉學生吃苦耐勞,樹立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如:讓學生親自體驗播種的整個過程,包括營養土配制,浸種,催芽,播種,播種后的管理等;在設施作物田間管理中,把握溫,光,水,氣,肥的控制及病蟲害防止等等,將課堂的抽象理論和實踐互相結合。
(3)制定實習細則。科學制定實習細則是保證生產實習質量,實現強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針對學生在生產實習中出現的突發事件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保證學生順利完成生產實習任務的重要方式。這就需要指導教師要在實習過程中安排學生的學,食,住,行等各項工作,在實習前對整個實習要做到心中有數。在實習期間,指導教師應該把實習作為課堂教學的深入和繼續,在每個環節都要具體指導,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作出準備,實習過程中巡回檢查,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在校外實習中應該通過了解實際選擇的實習地點和實習方式,制定實習計劃,增強對實習的指導力度,以我校今年的校外實習為例,在實習未開始前教研室相關教師就制定了實習細則,規定了校內外的實習組織方式,校內外基地實習的內容,生產科研基地的確定,實習紀律,考核方式及方法,具體的時間安排,對實習過程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要求學生提供考察報告,專題報告等,這些都使學生的實習一開始就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
(4)實習成績評定。實習成績是反映學生實習綜合效果,分析實習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由于設工專業的實習過程包括校內基地,校外基地及一些生產科研基地的實習,過程復雜,指導教師對實習過程中學生的表現評定,也應采用多種形式綜合評價,如對提交的實習日記,實習報告,現場實習表現,實習單位的證明和其他實習資料等。
(5)實結交流。在生產實習結束后,進行總結交流工作是實習的重要環節之一。在本次生產實習后,交流工作在學生中認真展開,還向本專業低年級學生進行介紹,同時邀請了相關的專業教師,管理教師。交流會上,主要由參加實習的學生和教師對整個實習的過程中的收獲,存在的問題和對未來的實習工作的展望。通過交流總結發現,學生們普遍覺得對設施工程專業這樣一個實踐性強的專業來說,實習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通過實習的過程對設施農業這個產業加深了了解,豐富了專業認識,對專業的未來充滿信心。對專業指導教師來說也更加豐富實習課程的內容,為將來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積累了基礎。
2.3實習管理
對實習的非科學監管是引起當前設工專業實習形式化的根本原因。因此,我院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并借鑒其他院校的經驗,在加強實習基地建設的同時,特別對這種同步加強實習的動態管理實現對專業實習的有效監管。在實習開始前,由園藝學院主管教學副院長、主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和指導教師組成領導小組,統一領導。院和教研室兩級領導負責實習的全面工作,實習指導教師負責指導各項技術實習工作。學生要擬定詳盡的外出實習計劃,提交指導小組進行審批,經審批小組同意后方可進行,且提倡在對實習單位選擇時盡可能地選擇與專業相關的實習內容。實習申請是否獲得同意主要在于實習計劃的詳盡及與實現本專業學習為目的。通過學生自主選擇結合學校的監管,大大強化管理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的合作,也大大提高了實習管理的有效性。
(二)注重職業教育培訓,突出實踐操作能力培養英國非常重視農業職業教育,著重培養解決問題的實踐操作能力。英國職業培訓主要針對不同工作崗位的需要和職業資格證書的不同級別,開設不同的職業技術課程,相當于中等技術教育和高等教育。培訓對象主要為16歲離校后的青年所接受的低于學士學位的學術和職業教育培訓,也包括農場經理、農(牧)場主、農場農民和由其他行業轉行做農業人員參加的培訓。在英國,16歲以前為強制性的義務教育階段[7],16歲后可以接受全日制教育和或參加工作。學員通過不同的職業技能培訓得到國家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進入勞動力就業市場或提高自身能力水平。英國設有農業課程的學校有綜合性大學、農學院和農校三大類,其中綜合性農業大學有15所,農學院有42所,農校遍及全國各地。職業教育學院為當地的成年人和16歲以上(即受過11年義務教育的學生)的青年人提供職業教育和培訓,職業教育學院學習的人數幾乎是在校大學生的2倍。英國職業技能考核,學院則委托社會上具有培訓資格認證的機構組織負責考核認證并授予培訓證書。在英國,目前有三大資格認定機構,一是英國愛德思國家職業學歷與學術考試機構(Edexcel),該機構是英國最大的學術和職業資格認證機構,在英國本土80%以上的教育機構采用愛德思的考試體系,提供廣泛的學術及職業資格認證,負責課程規范、評估、考試以及資格認證過程中的質量監控;二是全英考試發證聯合會(theAssessmentandQualificationsAlli-ance-AQA);三是牛津劍橋及皇家藝術聯合會考試委員會(OCR)。學員培訓后獲得的職業資格證書,也稱為職業“綠卡”或稱就業“綠卡”。2007年至2013年,威爾市政府通過實施farmingconnet項目,大力開展職業教育,培養農業技術人員。farmingconnet項目,包括農作物保護、動物疫病防治、信息資源技術和農業職業培訓等內容,項目預算為2800萬英磅。農業職業培訓,由GelliAurCollegefarm等農業職業教育學院負責。GelliAurCollegefarm校區,有教師25人,在校學生300多人。學制2至3年,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基礎理論和現場實習操作輔導兩方面內容,其中,基礎理論知識僅占培訓總課時數的30%,而實習操作輔導則達到培訓總課時數的70%。實習操作輔導教學均設在生產現場進行,如輔導學生如使用農具、如何伐樹、幫助奶牛擠奶等具體實踐過程,突出實際操作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所學的內容扎實、實用,是一個合格農民、農業工人或實驗室人員所必須掌握的技能。因此,學生畢業后很受農場和農業企業的歡迎。學院把現場實習操作作為一種技能傳授給學生,而不是把學生當作學院廉價的勞動力使用。職業技能培訓分為四個相互連續而又有遞進性的階段。即:一級為必備知識、二級為操作員,三級為技術員,四級為農場規劃方向。只有通過一、二級培訓后,方可進行三、四級培訓。只有通過四級培訓并獲得資格認證證書,才具有在英國擔任農(牧)場主的技術資格。英國的培訓學校與當地農業企業密切合作,使農場主和農民可接觸到最新的技術。培訓內容靈活多樣,有農場主個體需求的專家技術指導、農場主論壇、探討辯論、活動反饋并根據評價建議持續改進,等等。總之,培訓內容全部從產業中來、到產業中去,重視培訓內容與產業實際的結合,以保證掌握先進、適用的技術。培訓中,注意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緊密結合,切實提高實踐操作技能水平,加強社會就業競爭力以及對產業發展的推動力。同時,培訓的知識技能根據產業發展實時更新,使技能人才具有很高的職業適應力和產業推動力。
(三)重視人才培養,突出個性化發展英國農場的人才培養與崗位實踐緊密結合,人才管理的措施體現在目標崗位任務的管理中。英國農場的每個崗位都建有清晰而明確的崗位職責任務,通過鼓勵激勵員工完成崗位任務,實現自我價值,達到農場追求效益的目的。農場主與員工簽訂崗位責任書,除明確年度工作任務和績效考核指標要求外,還將各崗位層次人員的能力要求描述清楚,同員工交流,了解員工在學習培訓和個人發展上要求,幫助員工發現不足,總結經驗,解決問題。每個員工都有個性化的培訓計劃,培訓內容是為了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農場管理層對員工培訓的執行情況給予關注,將職工的休假審批表、工作任務進度表與培訓計劃相關聯,以“柔”性管理方式進行督促管理員工完成培訓計劃。英國農場非常注重員工綜合能力的開發,把員工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對外交流能力、內部協作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價評估。一個階段的目標任務完成后,有專業的機構對員工工作業績、學習培訓等進行全面評估,評估結果會直接影響員工的獎勵和晉升。英國在人才培養和使用上有全球化的視野,在培養和使用好本國人力資源的同時,還耗巨資引進世界各國的優秀人才,到英國各農場企業或科研單位任職。例如,英國洛桑實驗室(RothamstedResearch)、英國杰姆斯赫頓研究所[10](TheJamesHuttonIn-stitute)及劍橋大學GS農場的所長,都是通過國際競爭方式,聘請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知名科學家或企業家擔任。
(四)運用第三方評價模式,提高評價結果的公信度第三方評價機構,是在英國普遍采用的一種運用在項目立項評審、結果驗收,以及人員培訓效果和績效評估等方面的服務機構。在英國,凡是從事農業項目與農業人才評價的第三方機構,均由農業部通過招標方式選中機構。機構與政府簽訂合同后,才能開展第三方評價的業務。開展第三方評價時,機構再與邀請項目評估單位簽訂評估合同,合同中載明具體執行過程、完成要求,明確標明各方的權利與義務等內容。英國農業部現有8個第三方評價機構,即科學中心實驗室、漁業環境和水產科學中心、農業和農村保護署、肉質衛生服務中心、農藥安全委員會、獸醫實驗署、獸醫醫藥委員會、干預協調委員會等[11]。第三方評價機構是一個自收自支的非營利組織,有自己的業務和財務目標,與招標單位和被評估單位之間沒有隸屬關系。從1995年9月開始,英國農業部組織了一個“優先選擇委員會”,每年都要對第三方評價機構的評價能力進行評估,通過評估的機構才能開展涉及農業項目的第三方評估工作。第三方評價機構的評審專家,都是來自全國各有關領域知名的專家和學者。專家委員會相對固定,但每年也進行部分更換,以保證第三方評價的公正性。第三方評價機構收到各單位的評估邀請后,組建評審專家及評審委員會,對項目進行評審。第三方評價的程序(以農業課題立項申報為例),主要有四步,即:項目審查、同行評審、會議評審和決定結果。首先是評價機構對被評審項目進行資格審查;其次,資格審查通過后,由第三方機構將被評審項目以背靠背方式發給不少于2名的同行專家組評價,同行專家獨立填寫評價意見,同行專家評價后,評價機構將專家意見反饋給被評價者,被評價者可以向同行的評審專家咨詢評審結果,同行評審結果和申請者的意見一并送會議評審討論;三是會議評審,評審項目最后得分是由會議評審的1-2位主審專家打分;四是專家集體討論專家打分結果,決定立項申報項目是否通過。英國的農業項目只有通過第三方評價,才能進行立項、獲取經費支持、通過結果驗收。人員的培訓結果和績效評估等,只有通過第三方評估,個人才有晉升的資格,單位才可能獲得管理上的認證資質。
(五)合理設置考核評價指標,健全考核評價體系英國的績效評估體系是通過對員工個人績效的計劃、管理、考察、獎勵和發展,使員工的個人目標和單位(團隊)的戰略目標結合在一起,通過提高每位員工的個人績效,最終提高單位(團隊)的績效。首先,針對科技人員制定年度業務發展計劃,通常是每位科技人員寫出自己的發展計劃后,和領導者一起討論,明確業務目標,根據其發展方向,確認是否需要培訓以及培訓的領域。單位鼓勵科研人員參加學術會議和到其他機構共同研究,并為科技人員提供培訓發展的機會。其次,按程序實施評估,檢查目標任務進展情況,發現問題和討論,確認是否需要培訓等。同時,領導要負責對下屬科研人員的職場發展進行記錄。第三,進行半年的績效回顧,再次確認是否需要培訓及培訓任務完成情況,工作重點是否有所轉變,如果出現問題,是否在目標的制定上有需要改進之處,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和方法等。第四,做好年度績效評估,包括當年總結和下年度業務發展計劃。年度績效評估后領導會給下屬出據一個年終評估反饋意見,意見中有對個人業務發展目標和相關業績的評價情況、個人技能評定、超出個人控制之外的影響因素及存在的問題。同時,按照發展需求,依據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提出下一年度持續改進的培訓建議。第五,領導者將評估結果及時與下級科技人員進行溝通與反饋,聽取科技人員的意見。由此,制定下一年度業務發展計劃。除最高和最低的5%人員,績效評估結果一般不與工資掛鉤。
二、對中國農業科技人員管理的啟示
(一)運用第三方評價模式,提高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權威性。英國不論是對農業項目申報、結果驗收,還是對教學質量、員工培訓效果等都采用第三方評價的方式。第三方評價機構為社會非營利組織,成員來自社會各界資深的專業人士,它既不隸屬于政府的官方機構的直接管理,又不受企業利益的制約,可以不受外界干擾做出客觀的評價。第三方評價機構的有健全的指標評價體系,成熟的管理模式,規范的監督制度,可以對評價結果做出公正的評價。目前,我們國內評價,特別是對政府預算管理項目的結果評價,評價機構的成員大多是由政府官員和專家組成,而專家也往往是一些單位、行業或協會的領導,各自都代表一定的利益,事實上很難對結果做出客觀的評價。在第三方評價中,不論是評價體系的指標建立,還是對項目的運用結果的評價上,都應有一定比例的真正用戶(農民)或企業(農場)的代表參與,使評價回歸本原,使評價的結果能夠真正在農業生產、科研管理和人才培訓制度管理和風向標作用。
(二)農業職業教育要不斷適應市場的需求變化,注重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英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在農業職業教育方面,尤其強調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重視實踐教學以及與農場企業間形成的契約合作關系。使得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能夠與市場接軌,滿足農場企業對職業人才的需求。從職業學院畢業的學生,其專業知識水平和技能操作能力是否符合市場的需要,只有在農業生產的實踐中經受鍛煉才能檢驗出來。因此,農業職業教育水平的高低是由市場、企業來衡量的,學院在專業設置、課程教學,以及理論學習和實踐輔導的課程比例要按照市場的需求進行調整,使教育和實踐形成良性的循環,才能保證農業職業教育得以順利、快速發展。目前,國內農業院校在課程設置上有重理論教學、輕生產實踐的現象,實踐輔導環節在總教學的課程設置所占比例遠低于英國農業職業學院所占的比例。學生在農場直接獲得的實踐經驗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技能,深化理論知識學習,同時也有利于能培養學生堅忍不拔、踏實肯干和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
(三)產學研緊密結合,促進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產學研結合是指高等院校、生產單位和科研機構有機結合、協調發展的過程,其意義在于高等學校的發展要面向市場、面向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的主戰場,是實現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職能的內在要求產學研結合。產學研結合使高校教師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可以直接了解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調整教學計劃;科研人員和技術人員將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農業生產技術引入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在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同科研人員交流,不但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現場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應用技能,為就業做好準備;科研人員與學生交流后得到啟發,可以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科研創新能力。因此,產學研緊密結合,解決了生產、教學和科研相互脫節的問題,有利發揮各方的互惠聯動機制,促進農業穩定持續健康發展。
一、農學類本科生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的重要性
1.畢業論文研究是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測試訓練,是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錘煉
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高是當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國的大學生經過幾年的基礎理論、專業理論和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具有了良好的理論知識,也有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礎。但是這些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有一定的差距,未能得到實際工作的訓練,缺乏解決問題的膽略和經驗,找不到將基礎理論與實際問題相結合的切入點。面對實際問題,感覺很茫然,無從下手。
大學生畢業實習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良好平臺和必經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老師指點、自己調研與思索,制定出可行的方案。畢業實習包括多個環節,有開題報告、任務計劃書、試驗的設計與試驗操作、試驗結果分析、論文撰寫、論文答辯等。這些內容環環相扣,形成一個完成的系統,是對學生的學習進行了一次系統的檢驗和訓練,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有重要作用。
2.畢業論文試驗與論文寫作可培養學生的嚴謹治學態度與作風
科研試驗需要系統嚴謹的設計,試驗過程中也會出現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問題與偏差,這都需要學生以嚴謹的科研態度對待,不得有半點馬虎,這對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做事風格有重要作用。
論文寫作過程中,需要千錘百煉,多一次修改就多一次認識,多一次修改就前進一步。修改培養學生嚴格地認真思考,反復推敲,使論文進一步趨于成熟和完美。修改論文是培養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良好學風的需要。
3.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寫作是學生從學習到工作的一些個過渡時期,是學生的角色轉變、心理轉變的一個過渡時期
畢業論文(設計)是老師指導下的系統工作與鍛煉,是大學生上崗前一次綜合訓練,對大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及綜合能力提升起著重要作用,對大學生成長及適應社會需要有著深刻影響。有時候學生剛走上工作,面對實際問題,感覺很茫然,無從下手,究其原因是實踐太少,對生產和科研都感到很神秘,甚至存在一定的恐懼心理。畢業實習正是學生角色轉變的關鍵時期,是心理逐步轉變的過渡時期,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的神秘感和恐懼心理慢慢消除,增強獨立處理問題的膽略和經驗。
4.畢業實習可以增強學生團隊協作能力
畢業實習的試驗研究工作往往不是一個人獨立進行,一般是幾個同學共同協作,在導師指導下進行試驗操作、結果分析總結和論文撰寫,在此過程需要很多的溝通與協作,這對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有很好作用。
二、近年來農學類專業的學生畢業實習存在的諸多問題
1.主觀上的問題
農業科研與農業生產有其特殊性,可能會面對烈日炎炎、滿身泥水,因此會有同學對這一行業忘而卻步,特別是現在的一些獨身子女,吃苦精神不夠,專業思想不牢,甚至對農業有排斥的心態。這種專業思想不牢固會造成學生對畢業實習與論文寫作不夠重視,參與積極性不高,不能以嚴謹的態度與科學的作風來對待。
另外,有的同學可能認為畢業實習就是干活,甚至有的同學覺得自己的文學功底很好,寫作沒有問題,不需要鍛煉,這些都是誤區。畢業實習的科研工作肯定會有一定的工作量,農學類專業還會需要田間操作,可能會有比較苦、比較累,但要認清正是在這些實踐工作中得到鍛煉與提高,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論文的寫作與平時的散文等寫作存在較大區別,更需要邏輯思維和科學嚴謹的試驗依據,是需要一個系統的鍛煉過程的。對于這些要有清楚的認知,才能得到很好的實習鍛煉效果。
2.客觀上的問題
(1)考研熱給畢業實習帶來了一定的難題
由于就業觀念趨向的變化和大學生擴招帶來就業壓力增大的影響,報考研究生的同學越來越多,這些同學在大三到大四這段時間里一心投入在考研的學習沖刺上,爭分奪秒,忽視了畢業實習工作。導致畢業實習投入的精力不夠,花的時間較少,嚴重影響了畢業實習質量和畢業論文的質量。
(2)就業壓力帶來的影響
本科生的畢業實習多數集中在最后一學期,這半年里是畢業實習的關鍵時期,也是畢業生擇業就業的關鍵時期。現在就業壓力較大,特別是農科類大學生就業壓力尤其突出,而且現在的就業是雙向選擇,都需要一個考察選擇的過程。所以很多同學在四年級就開始到有就業意向的單位實習,嚴格按照單位的作息制度上下班,而且為了更好的展現自己,一般不會請假。這就使同學沒有時間參加畢業論文的試驗研究工作。
(3)畢業論文內容、效果上存在一定偏差
現在的本科生畢業論文都是以做老師的科研課題為主,這是無可非議的,但很多同學的論的太尖、太深、面太窄,這對于培養學生從事科研工作有較好的作用。但是目前大多數本科生同學畢業后是面向基層,或是到企業上班,真正從事科研工作的比例并不是很大。這些太尖、太深、面太窄的研究內容畢業后用的較少,甚至根本用不上。
農業生產具有周期性,一般作物是一年一個周期,現在的多數同學畢業實習和論文試驗工作只能是作物生長的某個階段,不能跨整個生長季節,這使實習效果受到一定影響。對于本科生的畢業實習最好是能經歷整個作物生長周期,對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一次全面的、系統的實踐。
三、提升農學類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的對策
1.鞏固專業思想,提高對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的重視程度與參與積極性
專業思想的培養與鞏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育:一是學科的發展前景與重要性;二是干一行愛一行的思想與意志;三是人生職業規劃的引導;四是教師和班主任隊伍與學生的溝通與談心。學校要求班主任老師與學生談心時,把“學農愛農、立志務農”的專業思想教育作為談心的重要主題。通過專業思想教育,大大增強學生學農愛農務農的信心與決心。
2.研究如何更好地處理考研同學的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寫作問題
總體原則是采取把畢業論文課題內容與考研方向結合起來的方式,如果導師的研究內容與學生考研方向差異較大,可以考慮轉導師,轉到研究內容與考研內容相近的導師。盡量探索一條兩全齊美的辦法。另外,畢業實習對考研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參加與考研學科相近內容的畢業實習,可以增加對研領域的深入了解,增強本領域知識的系統性,對考研題目的答題有一定的幫助,因為現在的考研試題一般為綜合性較強的題目,需要應試同學對學科知識掌握的系統性和全面性。
3.研究如何對待提前到就業單位上班的問題
針對當前就業壓力大的形勢,對于畢業生提前到就業單位邊實習邊進行雙方選擇的問題不能一律禁止,對待這個問題的原則是要從方法上著手,嘗試在就業單位設立導師,探索一條學校導師與就業單位導師聯合共同指導模式,即要求有就業意向的單位安排一位指導教師,與校方的指導老師共同擬定與工作內容相關的畢業論文題目,由雙方導師共同指導實施。特別是加強就業單位導師與學校導師的對接模式,論文選題的思路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與創新,共同聯手來提高農學類專業畢業生的實習效果與畢業論文質量。
4.鼓勵和加強本科生畢業論文的應用性內容研究
選題內容向應用理論或應用技術研究轉型,探索拓寬知識面、增加系統性的選題思路,避免太深、面太窄、實踐應用性不強的的選題內容,提高學生畢業后應對實際工作的能力。
在這方面,本研究團隊在學生畢業論文的選題上也做了新的嘗試,以應用研究為主,注重設計系統性強、內容涉及面較寬的題目。通過嘗試,感覺學生在動手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上有了較大的提高。現在已把相關內容進行了總結,并把這些想法與創新的方法進行總結集成,使其系統化、規范化,并在本科生實習中進行新一輪的實踐。
另外,考慮到作物生長的周期性問題,已嘗試從三年級升四年級的暑假期間開始安排學生利用暑假期間提前進行畢業論文的內容實施,在第七學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和周末參與畢業論文的研究工作。這樣同學在畢業實習中可經歷作物的全生長周期,使實習內容做到系統化。
5.加強畢業生實習過程的監控與管理,建立一套以學生評價為主的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的評價體系
要做好畢業論文質量的把關,重要的做好畢業論文試驗研究過程的監控與管理,使學生在畢業實習過程中切實學到知識、學到技能、學到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要求學生寫好開題報告、任務書、畢業論文等內容以外,增加實習過程的詳細記錄、心得體會(經驗與問題分析),并成立畢業實習督導小組,對畢業實習過程的主要環節進行跟蹤檢查指導。
現在各個院校基本上都有畢業論文的監控與評價體系,但過去的這些評價方法主要是對本科畢業論文的格式、各種材料是否齊全等形式的評價,這樣的評價不利于進一步提高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的質量。本研究小組正在探索一套以學生評價為主的體系,通過學生對整個實習過程的所做所學的效果、畢業論文的發表情況與應用情況、畢業后所學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情況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評價,突出實習內容的應用性和學生主體地位,對持續提高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質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必榮.本科畢業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文教資料,2007,(24).
[2]韓玉志.高校本科畢業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00,(9).
[3]藺萬煌,王華,魏寶陽,蘇益.加強科學管理,提高大學生畢業論文質量[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0,(2).
構建“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就業”一體化模式,改變以往畢業設計教師出題、學生選題、側重理論、缺少實踐支撐的模式,從企業生產、人才需求出發,提出“一體化”模式的畢業設計教學方案。通過合理選題、設計形式多元化、校企聯合指導、調整畢業設計時間、優化畢業設計內容和評分標準等措施,使畢業設計更具操作性和實踐性,大力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術能力,縮短就業的適應期,實現高校與企業的無縫銜接。
一、畢業實習改革探索
畢業實習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學生與社會深入接觸的良好機會。畢業實習之前,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利用參觀和調研的機會充分認識本行業的情況、特點、企業需求以及當前的業界形勢和各項政策,據此初步形成畢業實習意向。
1.頂崗實習
學生進入企業直接從事崗位工作,與工人同吃住。為使學生能勝任崗位工作,在崗位的選擇上需反復論證。學生頂崗實習有一定壓力和工作強度,實習之后學生對工作、就業會有深刻的認識,能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打下扎實的基礎。
2.注重工藝訓練和設備的使用
在學校,更多的是理論學習和基本原理的驗證。農業工程類專業學生畢業實習應注重農業生產工藝的訓練以及現代化農機設備的使用。
3.校企合作
校企優質資源聯合,學校的優勢在于師資,企業的優勢在于設備和生產制度,兩者的有機結合,有利于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二、畢業設計改革探索
1.小組合作畢業設計
畢業設計的內容可聯系企業的實際生產項目進行選擇。研究內容、設計方法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畢業設計的質量,做得好的畢業設計項目能直接服務于社會實際生產。考慮到學生的特長愛好,通常把學生分成小組,由小組合作完成實際項目的畢業設計。學生根據確定的畢業設計方案進入實習企業邊實習邊做畢業設計,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
2.校企“雙導師”共同指導畢業設計
有條件的高校可聘請企業的技術人員與本校教師共同擔任學生的指導教師,實現校企“雙導師”共同指導畢業設計。校企聯合指導,指導方式多元化,力求一切從實際出發,追求實效。 畢業設計、畢業實習在時間安排上可以有大致的階段劃分,但無須明確界限,應根據當時具體環境靈活掌握。
3.建立品牌畢業設計題目庫
對畢業設計題目進行篩選、凝練和總結,各小組均選出一些畢業設計題目,建立品牌畢業設計題目庫。教師對學生的畢業設計、畢業實習和就業進行評價。以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專業為例,學院與相關企業聯合設計了一些品牌項目,如“基于PLC的電梯控制系統”,實現電梯的基本升降控制、無線報警控制、視頻監控等功能;“農業物聯網監控系統”,實現土壤的墑情信息、環境參數信息智能監控,并可通過手機App隨時隨地監控;“食品包裝生產線監控系統”,實現食品的稱重、傳送、包裝智能監控;“智能樓宇監控系統”,實現安防監控、智能照明、智能門禁監控等功能。
三、就業拓展探索
1.與相關企業建立訂單式培養協議
我國正處在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高速發展期,現代化農機、農建、農村新能源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農業工程類人才需求量大增。高校與企業簽訂訂單式培養協議,有利于促進農業工程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和培養效率的提高。農業建筑、農業水利、農業水電、農業物聯網、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農業電氣化等農業工程類專業的訂單式培養,有利于提高學生就業質量,實現學生、學校、企業、社會多方面共贏。
2.實現以專業為背景的創業
當前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給個人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機會。新農村建設、農村城鎮化發展更是我國當前社會發展的核心內容,具有農業工程類專業背景的學生創建現代化農業科技、農業生產、農業服務類公司擁有獨特的專業優勢,促進就業的多元化。我校近年來創建了一大批與農業科技相關的公司,并對有創新創業想法的學子提供了多方位的支持。畢業生陳飛宇參加全國創業大賽贏得8100萬元的巨額意向融資。
3.國外就業拓展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各類人才培養和應用都處于世界的前列。我國是世界農業大國,農業工程類專業學生海外發展大有所為,世界上很多國家對我國的農業人才青睞有加。
四、“畢業設計―畢業實習―就業”一體化模式的探索
1.一體化模式的內涵
所謂“畢業設計―畢業實習―就業”一體化模式,即學生可以根據就業意向選擇相應的實習單位和崗位,結合生產實際中的具體課題確定自己的畢業設計題目;也可以根據畢業設計題目的要求,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的畢業實習工作,積累經驗并為就業做好準備。
2.一體化模式對教師的要求提高
新模式對指導教師的素質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條件的高校也應支持本校教師去相關的工廠、企業開展實驗進修。為確保一體化模式的有序實施,指導教師應協調好學生的畢業實習及設計項目和企業生產需要之間的關系,落實畢業實習內容和畢業設計項目。同時,對學生畢業設計進行方案論證、督促檢查,并與企業導師一起提供有效的就業指導。
3.一體化模式實施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前期參觀和調研階段。學生在專業課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意愿去相關企業參觀和調研。通過參觀和調研充分了解行業現狀及生產特點,對職業發展意愿進行自我調整,以便為后面的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和就業確定目標。
第二階段為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和就業目標的設計階段。在前期實地參觀和調研的基礎上,通過專業課教師引導和指導,學生根據專業知識學習情況、自身意愿和企業要求,確定畢業設計題日、畢業實習地點和未來就業方向或單位,并對畢業設計和畢業實習方案進行具體修正。
第三階段是針對具體的畢業設計題目進行針對性實習。學生的畢業實習和設計實行“統一導師制”,即指導學生畢業設計的教師也同時負責該生的畢業實習和就業,教師的主要工作包括專業知識學習的指導、畢業設計和畢業實習指導、就業及職業發展引導等。
4.一體化模式的評價體系
建立契合一體化模式的質量評價體系,有利于指導本模式的修訂。在“一體化模式”下,質量評價體系應包括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和就業工作的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分配,應體現三者結合的程度,并綜合考察人才質量與自定目標的符合程度。
農業工程類專業人才培養,對我國乃至世界的農業現代化建設至關重要,對農業工程類專業“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就業”一體化模式的構建是農業工程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
參考文獻:
[1]廖曉緯.校企合作低成本高效率畢業實習的一種新模式[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2,14(1):131-133.
生產實習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從理論走向實踐的重要一環,是學生學習生產技能,了解社會、深入社會進行鍛煉的好機會,也是學生從學校走向工作崗位的大演練。實習能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在生產中調查研究、觀察問題、獨立的分析問題和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方法,從而為后繼專業課的學習,同時也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適應社會夯實基礎。
一、生產實習的必要性
1.生產實習是培養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
植保專業的實驗課很多是在實驗室的顯微鏡或解剖鏡下觀察病、蟲、草的標本,與生產實踐的病蟲害的綜合發生的表征有較大的差距。許多同學遇到生產問題感到不知所措,甚至對農藥的配兌都不會,更別說為對農作物的病、蟲害進行診斷和“開處方”,這也是目前在教學中一貫注重書本不注重操作所帶來的后果。借助4個月生產實習,學生可以掌握病、蟲、草害的發生規律、發病特征等,培養較強的自學能力和獨立的思維能力,大部分同學完全具備管理生產的能力。
2.生產實習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
生產實習為學生提供了鞏固理論知識,為專業課學習準備感性知識的教學場所。通過生產實習,可以加深學生對本專業及相關行業的現狀及發展水平的了解,明確本專業在社會國民經濟建設中的地位、作用和發展趨勢,深刻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應用前景,對自己的專業以及個人的前途有深刻的認識。實習后的專業理論課教學是專業知識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上升,對理論聯系實際具有推動作用。因此,生產實習和課堂教學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相輔相成,并增強學生學習專業課的目的性。
3.生產實習培養了學生的職業道德
大學職業道德教育不僅要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而且要適應大學生的自我發展需要,二者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利用實習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客觀評價自我,進行合理的定位,能夠根據自己將來所從事職業和職業道德的要求,正視自己的能力,調整發展目標和期望值,克服好高騖遠,對自己的人生目標進行合理的設計。另一方面,有利于調動學習積極性,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生產實習改進的措施
1.構建監督體系
針對新疆農科類生產實習時間長、季節性強、區域性明顯等特點,建立健全了由評價體系、督導體系和反饋體系組成的實踐教學監控體系,實施對實踐教學的全過程控制。在實習過程中,學院要求參與實習老師進行全程指導,同時還與生產實習單位簽訂協議書的形式,提供指導老師進行生產實踐。實習前,學院給每位同學都發了教師參與指導實習的考核表,通過學生監督老師的指導情況。另外,負責教學的領導會不定期的到各生產實習點檢查老師的考勤。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保證了生產實習教學質量的提高。
2.建立良好的考評標準
雖然作為植物保護專業的學生,但在作物生產實習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能夠識別病、蟲、草害的相關特征、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而且還要求懂得主要作物栽培、施肥、澆水等農事操作技術。生產實習的考核指標力求靈活、新穎、多樣,加大過程考核,同時專業方向比重占大部分。作物栽培與管理、試驗記錄、作物病蟲試驗報告、作物生產總結報告、出勤率等均列入了考核指標,并且比重不同。最終的成績分優、良、中、差四個等級,按4個部分進行考核:作物種植及管理占30%;作物病蟲試驗報告(2至4次)占25%;作物生產總結報告占25%;出勤率占20%。實習的時間正好覆蓋了農業生產的全過程,保證了學生對農事操作過程的熟悉、更加有利于對農作物病、蟲、草害發生的了解并提出防治對策。
根據國家教委制定的農林院校本科學生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全面修訂了教學計劃。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化,專業課課堂教學學時數的減少,實踐教學課時數占得比重變大了。石河子大學植保專業作物生產實習安排在第6學期(每年4月-8月),這期間正值各種作物生長及其病蟲害發生的時期。通過實習,本專業將深刻體會到病蟲草害的危害對作物產量、質量帶來的影響,提高學生對“學農、愛農、服務于農”的社會意識和責任感。
3.狠抓校內實習基地建設,嚴格考核校外實習基地
建立長期、鞏固的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的基地是提高生產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一方面,學校注重農科大學生試驗農場的建設,建立了1萬畝的石河子大學試驗農場;另一方面,為了使學生在踏入社會前既能夠獲得鍛煉的機會,又要保證實習的質量,學校在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方面建立了嚴格的考核標準,在實習前對各實習單位進行嚴格的考核,確定學生分配名額。考核標準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基礎設施規范齊全,主要指具有實習場所、科研設施的擁有量,以及人員組成等應當滿足實習的需要;②技術指導有保證,確保提供高水平的技術人員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③配套措施完善,指實習基地能夠為學生提供學習、生活和安全等良好的后勤保障。
針對校外實習單位,加強學校和實習單位之間的緊密聯系和合作是提高實習質量的重要保證,例如可以利用生產閑暇時間對校外實習單位的指導老師進行培訓、考核,或者在實習前期對需求實習生的單位進行嚴格考核,確定其具備能夠接受并指導實習學生的能力。
4.優化實習教師隊伍
目前,農業高校專業教師面臨著學歷層次高,理論水平高,但實踐經驗較為缺乏,不敢走向田間地頭指導生產的尷尬局面,這一現象必然會影響到農科類大學生生產實習質量的提高。針對這種情況急需要對作物生產教學實習師資隊伍進行優化,通過不同專業搭配,老、中、青的教師結合,保證生產教學實習師資隊伍的質量。例如,在一個教學周期中,可以聘請退休的植保、農學老教授負責全程指導,另外再派出3~4名青年教師參與實習,形成一支“以老帶新、以新為主”的穩定師資隊伍,從而保質保量地完成植物保護專業作物生產教學實習的任務。
三、總結
生產實習是植保實踐教學環節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首先,重視心理引導,使學生認識到實習的重要性,使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樹立起責任心;其次,通過改進實習模式,充分發揮實習基地的作用,堅決執行科學管理,規范學生、實習老師的個人行為等措施,保障實習的順利進行,提高實習質量。最重要的是,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農科類高校應該緊密圍繞著建立“教育、科研、推廣”三位一體的新型農業教育體系目標去改革,改變高校搞教學、培養人才,科研單位搞研究;農業企業、行政部門搞推廣相互獨立的局面,實現“三農”合作,共同建設農業現代化。
參考文獻:
[1]吳興利,王,田立國,等.生產實習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科技信息,2010,27:8-9.
[2],楊煥文,楊志新,等.狠抓實習基地建設,強化實踐教學環節[J].高等農業教育,2001(增刊):91-92.
這個村大約有人左右,一號上午十點半左右我全體同學到達縣小正鎮,全班人每到個同學一組分組到每個村,而我就分到禾溪村,就住在當地村委主任的家,主人叫羅哲金,一般都叫阿叔,村里面算是一個種菜專業戶,當地的生活水平還算比較高,通過與阿叔的交談知道這個村的一些基本情況和讓我對于奶白菜的基本種植和銷售情況有所了解。青壯年一般在外打工,所以有些農戶要請兩到三個人來管理菜田和幫忙種菜。家也有七畝地左右,全部都是種植奶白菜,全村的奶白菜大部分都是供給兩地。阿叔還向我講解一些種菜的要領,例如:種子要在什么時候施肥,淋水,移植。每畝產量有斤左右,而只需要三兩種籽,從播種到收割至少需要斤肥料,肥料一般為復合肥料(氮、磷、硫、鉀為主)一年只有種,種植的月份從農歷的四月到月,月是食用的最好時候。有長花的白菜一般只有在天氣冷的時候才有,一畝地也只有兩到三箱左右,價格一般是奶白菜的四到五倍,菜的味道也比奶白菜的要甜。但是這個村發現一個狀況就是很少有大規模的養殖牲畜,根本原因就是沒有時間料理,而且成本較高,銷路少。回校之前我禾溪村整組同學一起到當地小學進行一次活動,主要目的能夠對綠色食品有初步認識,并且讓老師們也能夠參與其中,這次活動進行得很愉快,讓我大家通過活動放松這幾天的農業勞動的疲累。
通過這十天的實踐讓我對小正鎮的綠色食品發展狀況有了一個大致的解。
自然環境優越。
氣候溫和,由于氣候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為毫米。年均日照為小時山地廣闊,度以下可開發的坡地萬畝,特別是有叢多海拔-米的高山小盆地,山青水綠,空氣清新、晝夜溫差大。適合種植奶白菜。
交通便利和有固定的銷售渠道。
銷售已經比較固定,臨近廣州、深圳、東莞等地容易接受周邊城市的輻射。由于多年的發展奶白菜種植已經在一些地方有一定的知名度。一般都是運往等珠三角地區。
得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和幫助。
其工作涉及的部門和行業很多,綠色食品一項開創性的事業。需要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開拓山區綠色食品工作的新局面,尤其是這些新發展的綠色食品更加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引導,離不開山區政府對綠色食品管理機構和隊伍建設的重視。
不足與解決措施
綠色食品標準貫徹實施力度不夠。
首先是當地政府對標準的貫徹實施進行計劃,發現當地有些農民還有用一些不符合綠色食品的農藥來種田。因此解決的方法。做好思想、物質、技術、宣傳等方面的準備;其次是根據實際需要,選擇有代表性的地區或單位進行貫徹標準試點,為全面貫徹實施創造條件;再次是把標準直接用于農業生產實踐,指導農業生產者按標準執行,最后是根據具體執行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整理、分析、總結和反饋。
檢測體系不夠完善。
要在當地附近建立和完善農業質檢中心和監測機構。其次是建立政府宏觀干預下的企業化微觀效益驅動管理體制。再次,首先。應消化吸收國內外有關科研成果,重點加強快速檢測方法的研究和快速檢測手段的研制,以適應現場快速檢驗、檢測工作的需要。最后,要加強對農業農藥殘留監測工作的管理。對于超標的農戶要進行教育和批評,以維護奶白菜綠色食品的稱號。
在一號上午十點半左右我們全體同學到達縣小正鎮,全班人每到個同學一組分組到每個村,而我就分到在禾溪村,我就住在當地村委主任的家,主人叫羅哲金,我一般都叫阿叔,在村里面算是一個種菜專業戶,在當地的生活水平還算比較高,通過與阿叔的交談知道這個村的一些基本情況和讓我對于奶白菜的基本種植和銷售情況有所了解,這個村大約有人左右,青壯年一般在外打工,所以有些農戶要請兩到三個人來管理菜田和幫忙種菜。他們家也有七畝地左右,全部都是種植奶白菜,全村的奶白菜大部分都是供給廣州和東莞兩地。阿叔還向我們講解一些種菜的要領,例如:種子要在什么時候施肥,淋水,移植。每畝產量有斤左右,而只需要三兩種籽,從播種到收割至少需要斤肥料,肥料一般為復合肥料(氮、磷、硫、鉀為主)。一年只有種,種植的月份從農歷的四月到十一月,在八九十月是食用的最好時候。有長花的白菜一般只有在天氣冷的時候才有,一畝地也只有兩到三箱左右,價格一般是奶白菜的四到五倍,菜的味道也比奶白菜的要甜。但是在這個村發現一個狀況就是很少有大規模的養殖牲畜,根本原因就是沒有時間料理,而且成本較高,銷路少。在回校之前我們禾溪村整組同學一起到當地小學進行一次活動,主要目的是他們能夠對綠色食品有初步認識,并且讓老師們也能夠參與其中,這次活動進行得很愉快,讓我們大家通過活動放松這幾天的農業勞動的疲累。
通過這十天的實踐讓我對小正鎮的綠色食品發展狀況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成功:
自然環境優越。
由于氣候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為毫米。年均日照為小時山地廣闊,度以下可開發的坡地萬畝,特別是有叢多海拔-米的高山小盆地,山青水綠,空氣清新、晝夜溫差大。適合種植奶白菜。
交通便利和有固定的銷售渠道。
臨近廣州、深圳、東莞等地容易接受周邊城市的輻射。由于多年的發展奶白菜種植已經在一些地方有一定的知名度,銷售已經比較固定,一般都是運往廣州、東莞等珠三角地區。
得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和幫助。
綠色食品是一項開創性的事業,其工作涉及的部門和行業很多,需要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開拓山區綠色食品工作的新局面,尤其是這些新發展的綠色食品更加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引導,離不開山區政府對綠色食品管理機構和隊伍建設的重視。
不足與解決措施:
綠色食品標準貫徹實施力度不夠。
發現當地有些農民還有用一些不符合綠色食品的農藥來種田。因此解決的方法,首先是當地政府對標準的貫徹實施進行計劃,做好思想、物質、技術、宣傳等方面的準備;其次是根據實際需要,選擇有代表性的地區或單位進行貫徹標準試點,為全面貫徹實施創造條件;再次是把標準直接用于農業生產實踐,指導農業生產者按標準執行,最后是根據具體執行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整理、分析、總結和反饋。
檢測體系不夠完善。
首先,要在當地附近建立和完善農業質檢中心和監測機構。其次是建立政府宏觀干預下的企業化微觀效益驅動管理體制。再次,應消化吸收國內外有關科研成果,重點加強快速檢測方法的研究和快速檢測手段的研制,以適應現場快速檢驗、檢測工作的需要。最后,要加強對農業農藥殘留監測工作的管理。對于超標的農戶要進行教育和批評,以維護奶白菜綠色食品的稱號。
[中圖分類號]G725.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08)52-0115-02
近年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探索、建立了以大學為依托的新型農業推廣模式。農民培訓是農業推廣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農業推廣各個環節中處于核心地位。當前大學依托型農業推廣工作中的農民培訓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培訓效果。鑒于此,應該結合當前大學依托型農業推廣中農民培訓的實踐經驗,總結一些大學依托型農業推廣下農民培訓的具體模式,為農業推廣中農民培訓提供若干現實的、行之有效的固定模式,以提高農民培訓的效果。
1 農村基層干部培訓模式
1.1 培訓對象
農村基層干部的培訓對象,是有一定文化基礎的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等基層干部。
1.2 培訓目標
幫助基層干部準確把握新農村建設的內涵與總體目標要求,初步掌握現代農業、市場與鄉村治理等基本知識,強化其開放意識、市場意識、創業意識和競爭意識,使他們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組織者、實踐者、推動者和帶頭人。
1.3 實施主體
農村基層干部培訓的實施主體以農業院校的教師為主,也可以從政府相關部門選擇一些了解農村實際、熟悉農民狀況的人員擔任老師。另外,一些優秀的農村基層干部也可以現身說法,傳授經驗。
1.4 培訓內容
在編寫教材之前,首先進行調查研究,了解村干部和廣大的農民的需求,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新編教材。教材力求切合實際,內容涉及鄉村建設規劃、鄉村治理、計算機信息應用技術、農產品市場營銷等。
1.5 培訓方式
在培訓方式與方法上,農村基層干部培訓采取課堂教學、實踐教學、互動討論、村官論壇“四位一體”方式進 行。課堂教學中堅持互動式教學,保證每堂課都有一定的交流研討時間。理論課之后穿插現場教學。舉辦“村干論壇”,先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現身說法,與參加培訓的村干部分享創業經驗。另外,建立“訓后服務”機制,建立村官個人資料及所在村子的基本情況、產業特點的信息庫。學校開通了訓后跟蹤服務熱線電話,實現專家、基地、政府和村干部之間的互聯互通。
2 農業技術骨干培訓模式
2.1 培訓對象
農業技術骨干的培訓對象包括縣、鄉農業部門的農業技術人員、專業示范戶和一些鄉土人才。
2.2 培訓目標
幫助培訓對象成為農業推廣和農民培訓工作的骨干力量,并帶動一般農戶接受新觀念,采用新技術、新產品,促進大學依托型農業推廣工作的持續、健康發展。
2.3 培訓層次
農業技術骨干的培訓層次為學歷教育。對于參加培訓的農業技術人員,要求其獲得成人大專學歷。專業戶和鄉土人才以獲得各類“職業資格證書”為主,有條件的也可以幫助他們獲得中專或者大專學歷。
2.4 實施主體
農業技術骨干培訓的實施主體是學校成人教育機構和分布各地的試驗站、示范基地等野外工作平臺。
2.5 培訓內容
主要課程設置有:①基礎文化知識;②傳播基礎理論課程;③人文素質教育;④職業專項技術、技能課程;⑤體育與健康課程。
2.6 培訓方式
由于農業技術骨干培訓有不同的培訓層次,因此,這種培訓適宜采用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方法展開工作。對于學歷教育和證書培訓,主要采用課堂講授、現場觀摩實習、互動交流與討論等方法來進行。
3 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模式
3.1 培訓對象
年齡在20歲以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長期工作在農業生產第一線的普通農民。
3.2 培訓目標
通過對農民進行培訓,使他們比較系統、全面地掌握該項技術的各個環節,完成培訓后夠能將所學到的科技知識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增加農戶的經濟收入。
3.3 實施主體
實施機構主要是學校示范基地、試驗站以及當地政府的農業推廣部門。試驗站、示范基地利用自身的教室、實習基地以及其他必要的硬件條件可以很好地完成培訓工作。當地政府原有的農業推廣網絡比較完善、健全,也可以加以充分利用。
3.4 培訓內容
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的專業可以根據各地主導產業來確定。例如,在白水以蘋果生產、管理技術為主要內容,在閻良主要進行甜瓜種植技術培訓,在眉縣進行獼猴桃栽培技術培訓,在山陽則以板栗、核桃種植技術為主。
3.5 培訓方式
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在培訓方式和方法上更加多樣化,集中面授、下鄉入戶、遠程多媒體教學、現場觀摩實習等各種方式相互結合,從而可以保證培訓的效果和質量。
4 創業培植培訓模式
4.1 培訓對象
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長期從事農業或者相關生產經營管理實踐,有一定的市場意識,有強烈的創業意愿,有創業基本條件的外出務工返鄉青年、種養和農機大戶、合作組織帶頭人、農村服務企業負責人,也可以選擇部分沒有就業的農村大、中專畢業生。
4.2 培訓目標
通過創業培植,使受培訓農民成長為農業規模化和專業化生產經營的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民企業家。
4.3 實施主體
農民創業培植模式的實施機構仍然是學校的試驗站、示范基地等野外工作平臺以及當地農業推廣部門。但是這種模式的培訓師資需要更多的經營、管理專業的教師,如市場學、銷售學、會計學以及法律、工商、稅務等。
4.4 培訓內容
①專業技能培訓,如農產品生產、加工、貯運、管理等方面的知識;②創業意識與創業心理品質的培訓,如創業意識、創新意識、市場意識、風險意識、創業能力等;③創業相關知識和能力培訓;④創業過程的指導。
4.5 培訓方式
創業培植模式的培訓方式靈活多樣,以短期的非正式的培訓為主,注重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主要以課堂講授與實踐教學等方式相互結合、互為補充。
5 農民綜合素質提高培訓模式
5.1 培訓對象
農民綜合素質培訓面向普通農民,但是要求培訓對象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5.2 培訓目標
使培訓對象了解國家的政策法規,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現代觀念,從而提升培訓對象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思想素質,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提高農村社區精神文明水平。
5.3 實施主體
農民綜合素質培訓的實施機構以學校為主,政府也負責部分培訓任務,但主要為培訓提供必要的幫助和協調工作。
在培訓師資的選擇上,通過培訓需要和教師的參與意愿相結合,從農業院校的文、法等相關學科中選擇培訓教師。
5.4 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包括政治理論、政策法規知識、法律知識、思想道德知識和健康、衛生知識。
5.5 培訓方式
以課堂教學為主。培訓地點在學校試驗站、示范基地的培訓教室以及各鄉鎮、村里的文化活動場所。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等先進教學手段,除了教師講授外,還可以采取師生互動、交流討論、案例教學等多種形式展開。
一、試點區縣
經區縣自愿申報、專家評審、市農委主任辦公會研究審定,萬州區、永川區、南川區、綦江區、榮昌縣、潼南縣、豐都縣、忠縣、開縣、巫溪縣、秀山縣、石柱縣為市級試點區縣;黔江區、巴南區、武隆縣為農業部試點縣,在完成農業部試點任務的同時,完成市級試點任務。
二、培訓任務和要求
培訓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基礎。要在總結過去幾年農民培訓工作經驗基礎上,結合職業農民培訓對象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思路和辦法措施,使培訓對象、內容和方式更有針對性、有效性,培訓的管理更加規范化,探索新形勢下職業農民培訓的新途徑、新模式、新機制。
培訓試點突出專業、就近辦班和實訓的培訓特色,以提高職業農民(培訓對象)的農業生產專業科技水平和農業經營管理能力為目的,政府辦班培訓為主,探索政府主導、龍頭企業參與合作辦班培訓的途徑和機制。全市2013年試點工作培訓任務1萬人以上,其中試點區縣培訓完成8200人(不包括農業部試點任務和龍頭企業參與合作培訓任務);農機專項集中培訓500人;市高等職院校承擔培訓1200人。
(一)試點區縣培訓
1. 培訓對象。試點區縣按市農委下達的試點培訓任務和培訓辦班的要求,及時落實具體的培訓對象。培訓對象為家庭經營以農業為主,本人就業為農業生產(種植業或養殖業),即全年80%左右勞動時間從事農業生產活動,且原則上具有初中畢業以上的一定文化基礎和年齡50歲以下的農民,本人自愿。重點以種養業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為主。
2. 培訓辦班。以同一產業辦班和盡可能方便受訓的農民為原則,原則上凡能進鄉(鎮)或村按一個村或幾個相鄰村或鎮辦專業培訓班的,都應到村里或鎮里利用農民田間學校或中、小學等場地辦班培訓。若某些培訓班培訓對象分布于試點區縣各鄉鎮的,亦可考慮在試點區縣某地集中辦班培訓。
3. 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參與合作辦班培訓。試點區縣培訓新型職業農民,采取政府主導,以辦糧油、蔬菜、畜禽等主要農產品保供給的種養業專業培訓班為主;同時,鼓勵圍繞有關區域性特色效益農業,開展政府與龍頭企業的聯合辦班,培訓與龍頭企業密切聯系的生產基地的種養殖大戶,以推進生產基地的專業化、規范化、標準化建設,以提高產量和產品質量以及土地綜合產出效益為目的,實現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民緊密合作共贏,如:煙葉生產、蠶桑生產、某一特色水果生產等。龍頭企業參與合作辦班,承擔培訓費用的約1/3,政府承擔的培訓經費不低于2/3,培訓方案由試點區縣農委與龍頭企業共同研究制定,共同組織培訓,共同監督。
4. 培訓內容、方式、時間。培訓以提高受訓者農業專業生產技能水平和經營管理能力為目的,促進提高產量、質量和效益。培訓內容和方式應針對受訓農民的特點,適應農民的需求。培訓時間為10天,每天凈培訓時間不低于6小時,可一次性培訓,也可根據專業性農事季節的需要和特點分幾次完成。(1)專業技能提升培訓:主要培訓種養業專業生產有關的科技知識、高產優質關鍵技術、病蟲害及自然災害防控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保證技術等,采取理論講授與案例分析結合的課堂授課為主,教與學互動式討論、答疑為輔的方式培訓。培訓時間約占總培訓時間的30%。(2)農業經營管理培訓:主要培訓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經營和管理方面的知識、農產品市場營銷與物流方面知識、農業有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知識等,課堂授課為主,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突出農業生產經營實踐的案例分析。所占時間為培訓總時間30%以上。(3)實作訓練:在培訓專業技術和經營管理知識基礎上,開展技能操作實訓和解決生產技術問題、經營管理問題的實踐培訓。所占時間為培訓總時間的30%。(4)座談討論和培訓考核、技能鑒定:所占時間為培訓總時間的10%。
5. 培訓機構及師資。培訓工作由試點區縣農委組織實施和管理。具體的培訓機構可以是試點區縣的農廣校或其他具有職業農民培訓資質的培訓機構,提倡通過競爭機制由區縣農委確定培訓機構。承擔培訓任務的師資應充足,應具備有與培訓課程內容要求的專業和中級以上的專業職稱,并且熟悉農村、農業、農民情況,有較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和教育培訓農民的經驗。承擔技術操作培訓的可以是農村土專家和經營管理能人,其師資條件可適當放寬。區縣師資名冊應報市農委領導小組審查備案。同時,市農委將從有關單位選擇確定一批師資,以支持有關區縣開展培訓工作。
6. 培訓教材。今年試點工作暫選用以農業部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和我市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新編寫的有關專業教材為主。各試點區縣結合培訓班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組織相應的培訓輔助教材。在總結培訓試點工作基礎上,今年適當時候,市農委領導小組辦公室再組織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系列教材的編寫工作,以保證職業農民的培訓教材更有針對性、實用性、規范性和專業全覆蓋。
7. 經費安排。市農委按培訓農民每人補助1500元安排,主要用于培訓農民生活、住宿、交通補助、培訓教材、教具、考察實習等費用開支,講課補助等。
(二)農機專項培訓
由市農機校和三峽職業學院承擔,共培訓500人。受訓對象為農機專業合作社帶頭農民;培訓內容為農機作業操作技能、農機維修養護技能、合作社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經營管理知識等,時間10天;培訓補助經費按每人1500元安排。由市農委農機綜合處負責組織實施和管理。
(三)市涉農院校培訓
分別由西南大學及其榮昌校區、三峽職業學院、重慶市廣播電視大學、市農業學校、市農廣校承擔培訓任務,共培訓1200人。
1. 青年農民創業培訓班:由西南大學培訓中心承擔,培訓100人,對象為初高中畢業返鄉青年農民、返鄉農民工、復員退伍軍人等,由各區縣農委、團委組織申報、推薦,市農委審查備案,培訓具有農業種養業、加工業創業的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本領。
2. 畜牧重點養殖大戶培訓班:由西南大學榮昌校區承擔培訓50人,對象為榮昌縣重點畜牧養殖大戶(養殖場)或專業合作社,以提高養殖、疫病防控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為目的,由榮昌縣畜牧獸醫局組織落實人員,并與承擔培訓任務學校共同制定培訓內容和方案及監督措施。
3. 農業生態旅游經營服務能力提升培訓班:由市廣電大學承擔培訓100人,對象為從事農業生態旅游經營的農民大戶,培訓以規范和提高經營服務水平的內容為主,各區縣農委協助做好培訓對象的申報、推薦工作。
4. 農業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提升培訓班,共850人:一是由三峽職業學院承擔在萬州片區的區縣辦班培訓200人;二是由市農廣校與市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合作在潼南、璧山、銅梁三個重點蔬菜基地縣培訓200人;三是由市農校在豐都縣、酉陽縣、石柱縣等地培訓300人;四是由市農廣校承擔在江津區、萬盛經開區培訓150人,培訓對象都為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重點大戶、農民示范性合作社、家庭農場主等,以培訓專業技術和經營管理能力為主,提高生產技能和經理管理能力為目的,由相關區縣組織申報、推薦并參與培訓過程的監督和管理。
以上四種類型培訓班,培訓時間為20天(每天培訓凈時間不少于6小時)。培訓經費按每人4000元安排。培訓機構制定方案報市農委審查同意后實施。
5. 培養農業企業高級管理人才班:在西南大學榮昌校區、三峽職業學院、市農校等涉農院校在讀學生中選錄100人,每所院校錄取人數不少于20人。目標為農業企業培養既熟悉農業專業理論、專業技術,又有一定經營管理知識和能力的實用性高級管理人才。選錄的條件是:在我市涉農院校就讀種植、養殖類農業專業,本科三年級學生、中高職二年級學生(原則為高職專科生),重慶籍學生,原則上出生農民家庭,學習較優秀,在校表現良好,能吃苦耐勞,有到農業企業去工作或創業的意愿,學生自愿申請,學校審查簽署意見,市農委核定。培訓在不影響院校正常教育管理的前提下,組織錄入學生研修與管理和農產品市場營銷有關的課程3~4門,采取自學加輔導加到農業企業實踐研修、實訓的方式培訓,在每個學期中對每門課組織輔導1~2次,每次1天;在假期,先集中培訓3~5天,然后帶著學習目的安排到有關企業實習研修,于學校開學前再集中約2天左右開展座談交流討論式培訓。錄取的學生,每個月由市農委補助100元學習、生活費,一年1200元(含實習保險費),學習資料及培訓費用由市農委解決,并對所在院校按一年每個學生安排日常管理及協助培訓經費補助500元,今年100人的培訓計劃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專項經費中預安排50萬元。學生畢業時,經組織考試考核,合格者由市農委頒發“農業企業高級管理人才培訓結業證書”,并根據學習情況、個人潛能情況向有關農業企業推薦,經雙方選擇進農業企業工作。100名學生整體為一個大班,由市農廣校一名領導擔任班主任,加強對學生學習的日常聯系和管理,組織培訓計劃的制定和實施;每個院校的學生(20名以上)為一個小班,同一專業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學校落實一名同志做好日常管理和上下聯系相關工作。
(四)培訓管理與考核
1. 培訓管理責任。分別為市農委領導小組辦公室和試點區縣農委負責培訓試點工作的管理責任,加強日常監督管理工作,負責試點結束后的總結。
2. 培訓過程監管。由試點區縣農委和市農委領導小組辦公室分別對區縣培訓班、市集中培訓班派員,對各培訓班全過程實施全程監管,重點監管參加培訓的人員、培訓時間、培訓內容、培訓效果等,建立培訓日志記錄和檢查登記、資料歸檔制度,作為查驗和考核評價的參考依據。
3. 建立培訓效果雙向考評制度。一是對培訓對象的考評。主要考核參訓情況和學習效果并在培訓結束時,進行農業專業職業技能鑒定,對達到專業技能標準和職業農民標準的,分別發給農業專業職業技能證書和新型職業農民認定書。二是對培訓機構和培訓教師的考評。在培訓結束時,由各區縣農委組織,培訓過程中專項監督人員參加,參考培訓過程中相關記錄資料,由全體參訓人員和鄉鎮、村領導代表等參加評分,同時通過開展電話調查等多種形式聽取多方面的意見,對承擔培訓任務的機構和教師完成任務情況及培訓效果等進行考核、測評。考評結果作為是否全款兌現培訓補助資金的依據和是否繼續承擔培訓任務的參考。對培訓機構、培訓教師和受訓農民的具體考核、評價辦法,將由市農委領導小組辦公室研究制定,另文下達各區縣參考。
三、認定工作試點
(一)制定各類新型職業農民的認定條件、標準。由市農委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組織有關方面的專家在開展深入的調查研究基礎上,經廣泛討論、征求方方面面意見后制定現階段重慶市各類新型職業農民的認定條件、標準和認定工作程序。
(二)開展認定試點工作。在新型職業農民認定條件、標準及認定程序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后,組織按照農業部的要求,開展認定試點工作。各試點區縣選擇有代表性的鄉鎮1~2個,按統一部署和要求有序開展試點,認定證書由市農委統一制作。市農委將安排一定的認定試點工作補助經費。
四、培育機制探索
培訓是基礎,培育是關鍵。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需要時間,是一項系統的工程,事關未來農業是否科學、穩定、持續的發展,事關農業現代化是否順利推進。在試點工作中,要發揮各試點區縣的創造、創新作用,探索有利于重慶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健康、快速發展的機制。
各區縣在試點工作中,要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研究一套培育職業農民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措施,積極探索培訓新型職業農民的實踐行動。一是要對職業農民,加大現有扶農惠農政策的協調兌現落實力度,該傾斜、可傾斜的政策要傾斜;二是要積極主動研究更有針對幫扶職業農民的政策措施,形成培育職業農民隊伍健康發展的、政策體系激勵機制;三是要對職業農民的長遠教育培訓工作盡快研究制定針對性更強的規劃和工作計劃;四是要將職業農民作為農口部門的重點服務對象,建立區縣和鄉鎮農業科技人員聯系幫扶新型職業農民制度;五是加快農民技術員職稱和農村優秀實用人才的評定工作,并制定能更好發揮作用的政策措施。
在今年試點工作結束時,要在認真總結各區縣試點工作經驗和進一步調查研究基礎上,擬制定全市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指導性意見。
五、組織保障措施
一、教學方式
涉農專業招收的學生是18-40周歲的農民,而對于成人而言,產業上有基礎,技術上有經驗,通過系統地中專職業教育,能從實踐去感悟理論,在由理論指導實踐,掌握一技之長,促進產業上規模、上水平、上效益。因此涉農專業教學一定要符合農村的實際,我校在嚴格執行教學計劃的同時,根據農村實際情況,在教學形式上采取相應的教學模式,采取集中培訓與現場指導相結合的方式,教師上課時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實踐教學為主;師生互動,互問互答;現場指導,言傳身教的方式,力求實際、實用、實效,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實踐教學則采用學員根據教師布置的實習任務在自家基地進行有目的的實踐技能操作,指導教師則根據工作現場的實際條件,遇到的實際問題,巡回指導。從而把先進技術送到田間地頭,送到養殖種植現場,讓技術下鄉真正服務于農民,服務于生產。
二、優化教學手段
涉農專業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實物、圖書、圖片、音像、電影等群眾喜聞樂見的直觀方式,廣泛采用多媒體教學,使農民看得懂、學得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易于學生掌握先進的理論知識,便于指導農業生產。
三、進行合理的任務設計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師傅的角色不容忽視。由于涉農專業教學面對的群體是農民,所以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文化知識、認知能力、種植、養殖結構等特點,遵循實際、實用、有效的原則。對于新理論或者新的種植、養殖方法,教師最好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或者實例加以講解,便于學生理解掌握,從而自主的去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在完成一個與他們的實際生活與生產密切相關的“任務”時,他們會非常專心致志,樂此不疲。
四、組織協作學習
肖伯納曾作過一個著名的比喻,他說:“假如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后,我們還是每人一個蘋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以后,我們每個人就會有兩種思想。甚至,兩種思想發生碰撞,還可以產生兩種以上的其他思想。”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互動、問題討論、現場指導等形式,來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的積累,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
五、加強實踐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