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核心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8-18 03:36:1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環境核心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環境核心論文

篇(1)

自網絡誕生伊始,動畫就利用此平臺進行廣泛傳播,隨著大眾網絡的迅速崛起,動畫進入了全新的時代。網絡環境下的中國動畫迅猛發展,成為動畫創作和傳播的主流,網絡環境下的動畫催生出許多新問題,對動畫而言,網絡已經由動畫的藝術、技術、商品發展的輔助因素,轉化成催生動畫藝術形式,決定傳播效果、驗證技術實力,主導商業成敗的決定性因素,網絡環境下的中國動畫呈現出紛繁復雜的現狀,優勢和缺陷并存。

一、網絡環境下動畫傳播的主要優勢

實時性強。網絡傳播迅速快捷,徹底打破了傳統媒體對空間、時間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接受文字、圖片、影像和聲音,實現用戶和信息的同步,對動畫的傳播推廣起到了革命性的提升,數字化終端推廣手段的成果是傳統動畫播放媒介遠遠無法達到的。

兼容性強。網絡環境下的動畫創作和傳播不僅是專業動畫創作機構的專利,動畫創生的形勢發生革新,草根階層的“全民化”動畫創作和傳播成為可能,網絡促生了大量獨立動畫創作人,與動畫相關的自由撰稿人、跨界藝術家、網絡閃客迅速崛起,促進了動畫內容、形式、技術、文化、產業的全面爆發,極大豐富了動畫藝術和技術的多元性。網絡動畫涉及的主題超越傳統動畫的創作模式,具有極大的兼容性和自由度。

復制性強。數字化的復制、收集使海量的信息儲存成為可能,網絡環境下的動畫復制甚至已沒有鮮明的“原作”和“贗品”的區別。包括搜索、復制、壓縮等技術的發展,使動畫的資源無限放大,也使欣賞者時刻面臨信息選擇。

開放性強。隨著數字技術各種標準的確立,不同獨立的網絡系統都可以對接合并,互聯、通信、出版、廣電、銷售、教育等網絡相互融合,動畫的播放和存儲格式日趨便捷統一,網絡環境下媒體之間的融合是大勢所趨,動畫與娛樂、出版、廣告、科普、教育等各種直接或衍生行業的聯系越發緊密。

互動性強。網絡環境下的動畫欣賞或瀏覽的過程可以是非線性的,不同于傳統動畫播放由“點”到“面”的強制性的單向信息輻射,網絡動畫與漫畫、游戲、廣告等彼此交集,形成雙向交流,參與和反饋的自主性提高,這種互動會直接影響包括動畫創作本身的一系列相關產業的變化,從藝術、技術、商業多層面均有革命性的飛躍。

二、網絡環境下動畫的主要缺陷

藝術和文化品質的弱化。為了獲取最大點擊量而迎合大眾的網絡動畫,高度注重娛樂和廣告效應,對高品位文化功能的追求相對較弱,商業氣息濃重,目標人群相對集中,對動畫創作本身產生了一些消極的影響。網絡環境下的動畫創作更加急功近利,“十年磨一劍”的精品意識與“短、平、快”的網絡創作習慣格格不入。過度強調感官刺激或強烈暗示廣告消費的網絡動畫成為主流,積極發展感官享受型的創作會在一定程度上取代部分嚴肅的文化思考,而觀眾對網絡動畫的欣賞基本上都是“一次性消費”,以大規模復制為主要傳播手段的網絡動畫實質上是一種大眾文化的“強制性消費”。這種現象對動畫長期的、健康的、多元的發展具有負面影響。

傳播者的文化引導作用減弱。傳統媒體對傳播的內容、形式、受眾的掌控力強,監管更加直接。信息的傳統傳播方式受到嚴格的審查過濾,傳播者主動引導,受眾被動接受。傳播者處于信息傳播的中心主導地位,相對強勢。而處于海量、快速、多元的網絡環境下的動畫所特有的“拓撲式”的傳播模式,使處于中心地位的傳播者的作用相對弱化,傳播者的“特權”減少,網絡傳播的過程極為快速、復雜,評判標準更加多元,使媒介對文化的引導功能和效率相對減弱——傳播中太需要網絡環境中各環節的文化操守和品格自律。

即時性創作普遍缺乏精品意識。網絡環境下的動畫資源豐富,魚龍混雜,低水平重復現象嚴重。在極力追求新、奇、特等極端效應的網絡環境下,動畫的創作和傳播很難保持精品意識。與傳統動畫中的大制作相比,網絡環境下的動畫創作既缺乏美國動畫電影工業體系那樣大規模、長周期的產業戰略,也沒有日本動漫畫同步發行體制那種長期共同服務兼顧循環的運營模式。網絡動畫大都是應對時尚熱點話題的小制作,只有極少數長年堅持運作的動畫品牌能真正形成氣候。網絡環境下動畫創作和傳播追求即時性的結果,造成“快閃”現象,長期如此會造成觀眾的審美疲勞和不良的慣性選擇。

三、網絡環境下中國動畫發展面臨的核心問題

國際動畫霸權環境中的本土堅守。雖然網絡環境下的動畫愈加呈現出跨國界、跨文化、跨媒介的傳播特點,但美日等老牌動畫大國的產品仍然強勢壓制著中國動畫。美國動畫基于其強大的電影工業,產業形態高度發達,全球戰略成熟;日本動畫建立在高度發達的漫畫基礎上,動畫產品依靠動漫畫同步發行體制覆蓋全球,后來居上的韓國、加拿大、東歐等國的動畫也在迅速崛起。動畫所具備的跨地域跨文化的特性正好符合網絡時代文化傳播的要求,動畫強國的產品依靠網絡樹立了極高的品牌威信,其藝術風格、文化思想,甚至意識形態深入人心。網絡環境下的動畫成為新的文化載體,中國動畫將面臨更大的壓力。

動畫產業鏈的缺失。中國動畫產業鏈的缺失是一個老話題,中國的動畫行業各環節相對孤立,其中最致命的是缺乏動畫的知名品牌。網絡環境下的中國動畫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中國動畫行業大多成為強勢國家的動畫加工廠,遠離原創、策劃、推廣,局限于規模化制作加工的中國動畫人是動畫行業中的廉價勞動力。中國的網絡環境成為國外相關動畫品牌推廣的重要平臺,中國的動畫熱潮其實是“洋動畫”的熱潮。中國動畫在對先進國家動畫產業鏈的模仿學習中艱難發展,而網絡世界則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對中國動畫起到客觀的推動作用,也加速了洋品牌的普及,層層打壓國產原創動畫。

動畫的目標群體定位狹窄。長期以來,中國動畫的受眾目標定位在少年兒童,造成了中國動畫普遍低齡化的現象。而國際上成人動畫所占的市場份額高于少兒動畫市場3倍,中國的成人動畫是一個待發掘的領域,網絡環境下的成人動畫基本由歐美日所壟斷,受各種現有條件和觀念的制約,中國動畫產業忽略了這塊“大蛋糕”。

動畫的原創力低下。由于網絡環境下的中國動畫面臨巨大的競爭,網絡的傳播特性助長了模仿抄襲等“短、平、快”的動畫創作形式,網絡環境下的中國動畫創作急功近利、目光短淺,創作團隊貧弱分散,缺乏長期的、精品的創作發展戰略,甚至導致動畫創作中,投機取巧者的生存狀態好于創作者的惡性循環。中國動畫長期以來面臨三個老問題的爭論,至今也沒有解決:一是中國動畫的風格問題,即中國元素的運用和發展;二是中國動畫的產業鏈缺失問題;三是中國動畫人才的培養問題。動畫原創力的不足源于動畫教育體系的嚴重失衡,甚至目前整個動畫人才的培養模式都值得商榷。網絡環境下的中國動畫原創力缺失的缺陷日益明顯,惡性循環已經顯現,中國動畫產業大量的市場份額和利潤被優秀的國外動畫所占據。

缺乏相應的知識產權保護。動畫是一種創造虛擬產品的新興行業,是以知識產權為靈魂的創意產業。動畫的盜版問題長期制約著中國原創動畫的正常發展,甚至對行業本身已造成致命性的打擊,動畫企業的創作積極性降低,模仿抄襲現象嚴重,導致惡性循環。網絡環境下動畫復制性強和開放性強的特點使動畫的版權保護難度更高。產權意識的缺乏,一方面使動畫的原創作品被模仿盜版,另一方面也使整個動畫行業缺乏獲取專利授權的眼光,從而導致各方面受損。國家在相關法律制度方面的約束非常有限,執行不力,中國動畫行業市場在國際市場中的口碑差,商業自律亟待加強。缺乏相應的知識產權保護,使網絡環境下的中國動畫特別是原創作品的推廣傳播布滿了荊棘。

四、網絡環境下的中國動畫發展策略

篇(2)

新經濟對企業文化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新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組織行為及文化管理也因為數據處理和通信技術的創新而出現全新的方式。

一、新經濟的特征

新經濟是一種以自發創新為核心的經濟,包括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新經濟,之所以“新”就集中體現在它所具有的極強的創新能力上,新經濟的飛速發展依靠的不僅是電腦網絡技術的不斷創新,也要依靠社會各種制度創新的支持。而創新又需要高素質人力資源的支持,因此,新經濟的本質是資本知識化。網絡技術突破了時空的制約,使得信息傳遞、搜尋、處理的成本極大降低;新經濟可以減少市場中供求雙方、競爭各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狀況,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社會交易成本的降低有助于增加社會的凈剩余,有利于社會資源更有效的配置。

新經濟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首先,終身教育將是人類謀生存、求發展的基本條件。新經濟以知識為主要生產要素形態,要求作為知識載體的人必須終身學習,終身接受教育,不斷進行知識更新以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其次,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資源的配置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由于知識可共同擁有的特性以及信息化、網絡化、國際化的發展,各種有用資源將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合理配置。社會變革的速度不斷加快,網絡經濟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也改變了社會經濟的運行方式,人們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形勢。

二、新經濟條件下企業文化的基本內涵

企業文化包括了企業的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道德、企業的傳統作風和企業審美意識等多方面的內容。在新經濟條件下,企業生存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經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企業文化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征。雖然每個企業的企業文化都會有所不同,但與現代經濟相適應的新的企業文化,其基本內涵應該是一致的。

1.新經濟條件下企業文化的認定由于人們能力不同存在收益差別的合理性。正因為企業中人們有很大的能力差異,所以人們在企業中收益方式就有很大的不同;有人將獲得資本收益,有人獲得勞動收益,有人獲得創新收益。企業家和技術創新者持有企業股份,獲得的就是資本收益和創新收益;一般員工按照勞動合同獲得工資,則是勞動收益。由此導致人們的收益差距拉大,這充分體現了知識和技術在企業經營中的重要作用。2.新經濟條件下的企業文化強調團隊協作精神。新經濟條件下,企業內部分工比較細致,企業中任何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都離不開人與人的相互協作,沒有人與人在企業運行過程中的相互協作,即沒有團隊協作精神,企業就不可能高效發展,也不會產生“1+1>2”的效果,更不會有企業中每個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

三、理設適合新經濟條件下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作為一種重要的管理方式與管理手段,在新經濟條件下應當成為一種全方位的知識創新意識和知識創新體系。新經濟是以網絡經濟、網絡概念為代表的社會經濟形態,根源于信息化和全球化。與新經濟的特征相適應,新經濟條件下企業文化的突出特征是創新與變革,其重要內容是企業管理理念創新與管理制度文化創新。

篇(3)

理想和信念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支柱,確立了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就有了正確的方向和強大的精神支柱,就會“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能抵御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永葆先進性,堅定地投身于學業而不畏任何艱險。有的學生進入大學后目標不明確,上課遲到、早退,沉迷網絡游戲,吃喝玩樂,以一種得過且過的態度來生活,理想和信念逐漸喪失,傳統的理想和信念教育因為遇到這些問題而面臨挑戰。高職院校作為大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怎么樣因勢利導,使高職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信念變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一、抓好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校園氛圍

高校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好壞關系到新一代大學生的成長,關系到社會能否培養出合格的人才,也關系到中華民族能否實現偉大復興。因此,在優化高職學生理想和信念教育環境方面,高校應當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如何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各個高校都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舉措,主要的體現在建立標志性的校園文化項目、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等方面。比如,某些高校舉辦各項歌詠比賽、棋類比賽、心理運動會比賽等活動來激發大學生團結、奮進、向上的良好信念;某些高校開設無人誠信店,激發學生的誠信意識,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二、優化網絡環境,加強理想和信念教育

我們身處一個網絡時代,網絡的飛速發展給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尤其對正在成長的高職學生產生的撞擊會更加明顯。大學生自主能力有限,有時難以抵御網絡驚人的吸引力,這就需要學校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

(一)發揮網絡傳播優勢,強化社會主義輿論導向教育

高職高專學生對網絡有依戀,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借助網絡的優勢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改變說教式的教學模式,探索出一條新路子。我們要依據社會現實、學生的關注點來開展切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高職高專學生的情操,使其學會健康使用網絡,并在網絡中樹立正確的理想和信念。

(二)加大思想德育教育隊伍的建設

要做好高職高專學生的思想道德工作,必須擁有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良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隊伍。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該定期接受培訓,為課堂教學注入新鮮血液,學會使用多種教育方法來開展工作。另外,作為思想政治工作者,我們要學習一些心理學的知識,在學生的思想出現問題時及時與他們溝通,引導他們走出思想的困境,樹立正確的理想和信念。

三、利用國家重大事件的大環境教育學生

(一)國家重大事件對大學生理想和信念的影響

國家重大事件的正面效應會給大學生帶來正能量,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以及責任意識。例如,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社會和各個高校大力宣傳、弘揚奧運精神、世博精神,許多高職高專學生積極投身這項活動,在活動中增強了民族自豪感、認同感。

(二)探索不同方式,引導高職高專學生理想和信念的形成

國家重大事件是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良好契機,是社會培養大學生理想和信念的難得機遇。在校大學生平時忙于上課、考證,很少參加社會實踐,經驗極少。此時,重大的國家事件就會引起絕大多數大學生的注意,營造了一個相對開放的社會環境,這個環境就為大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參與平臺,在參與活動中,大學生的社會價值觀日漸形成。如2014年3月1日晚昆明火車站發生暴力恐怖事件,這一重大事件可以進入高校的課堂,通過這一反面事件告訴大學生恐怖組織對社會的危害,激起他們愛國、愛人民的思想情感。諸如類似的重大事件還很多,高校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各種事件來進行高校學生理想和信念的教育,諸如通過復旦大學投毒案引導學生如何正確與同學相處;通過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等,使大學生積極投入到志愿者隊伍中去。大學生通過志愿者服務的方式參與到國家重大事件中去,通過親身參與體會到了強烈的國家榮譽感、民族自豪感和公民責任感,培養了他們積極向上的理想和信念。

參考文獻:

[1]《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

篇(4)

中圖分類號:X19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16248(2016)02006707

環境經濟學是伴隨著人類活動引起的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而產生和快速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20世紀70年代末環境經濟學被介紹到中國。1978年中國制定了《環境經濟和環境保護技術經濟八年發展規劃》。1980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斯德哥爾摩召開關于“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的討論會,決定將“環境經濟”列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1981年《環境狀況報告》中的第一項主題。同年中國環境管理、經濟與法學學會成立,由此推動了中國環境經濟學的研究。這表明作為環境科學的重要分支,環境經濟學已成為一門矚目的獨立學科。環境經濟學雖然僅有幾十年的發展歷史,但其學科體系在不斷的發展與完善。通過持續的研究和實踐,環境經濟學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三十多年來,環境經濟研究在中國發展快速,不但表現在環境經濟理論和框架體系不斷充實完善,而且結合中國實際開展的環境經濟領域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學者們翻譯、撰寫了環境經濟方面的教材和專著,還發表許多研究環境經濟的論文,開展了環境經濟各領域多方面的科學研究,在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成立了相關的研究機構,培養了一批環境經濟方面的專業人才[1]。

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經濟學學科體系,其理論體系、研究方法和實踐指導都需要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充實、提高和完善。基于此對2005~2014年收錄在《中國學術期刊(網絡版)》(以下簡稱中國知網)全文數據庫中篇名包含有“環境經濟”的全部期刊論文進行統計分析,以期從這個角度研究近十年來中國環境經濟研究動態和發展路徑。

一、近十年環境經濟研究

數據樣本統計(一)“環境經濟”期刊論文篇數統計

從中國知網中檢索2005~2014年間篇名中有“環境經濟”的全部期刊論文,剔除重復及不符合主題的論文,共有462篇,其中核心期刊本文核心期刊指中國知網上所檢索的中文核心期刊及CSSCI來源期刊。論文200篇,其他期刊論文262篇。具體統計數據如表1所示。

需要說明的是,本研究是從2005~2014年間篇名中有“環境經濟”的中國知網全部期刊論文這一角度來研究環境經濟學學科的發展,但環境經濟研究成果的體現形式是多樣的。比如中國知網檢索數據庫收錄文獻中除了期刊論文,還有優秀碩士論文、博士論文、國內外會議和其他形式的研究論文,在2005~2014年間,這些論文篇名中有“環境經濟”的共計338篇。

此外,統計分析2005~2014年這十年的文獻,是為了了解在新階段中國環境經濟學學科的發展進路。而在1978~2004年的27年間,中國環境經濟學學科經歷了起步、探索和發展等重要階段。在這27年間收錄在中國知網篇名中有“環境經濟”的文獻,包括期刊論文、碩博士論文、國內外會議論文和其他形式論文共456篇,其中期刊論文有406篇。

(二)基于期刊的數據樣本和研究方法

為了能較好地表征環境經濟學學科領域研究的客觀水平,本研究的檢索統計工作不僅關注期刊論文數量的變化,更關注期刊論文的質量變化。核心期刊論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關研究領域的較高水平,故本研究的重點在核心期刊論文。據上文可知,本研究全部實際有效樣本為462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的實際有效樣本為200篇。

在相關論文資料的基礎上,運用引證分析、數據分析和詞頻分析等方法對中國近十年來篇名中有“環境經濟”的全部期刊論文數量的變化規律進行總結,重點對論文期刊類型、主要議題、作者人數等方面進行數量分析。同時分析文獻的被引次數,以衡量期刊論文的影響力。

(三)數據樣本局限性分析

本研究只是從篇名中有“環境經濟”的期刊論文這個角度來分析環境經濟學學科的發展,數據樣本必然存在局限性。由于環境經濟學學科領域的廣泛性,涉及環境經濟的具體研究對象很多,僅就期刊論文來說,屬于環境經濟范疇的論文眾多。篇名屬于環境經濟領域范疇的其他關鍵詞的論文有至少十多種,如“綠色經濟”、“循環經濟”、“生態經濟”、“綠色GDP”、“ EKC”、“環境績效”、“環境損失(損害)”、“環境成本”、“環境外部性”、“排污權”和“環境稅”等,見表2所示。據《中國環境經濟學學科發展報告》統計顯示:1980~2008年這29年間有關環境經濟研究領域的中文核心期刊的文章共有10 618篇。本研究檢索統計了2005~2014年環境經濟研究領域核心期刊論文,屬于環境經濟研究領域的核心期刊論文共有10 506篇。由此可見,近十年有關環境經濟研究領域的核心期刊數量比過去有大幅增加。

由此分析,2005~2014年篇名中有“環境經濟”的核心期刊論文大約占環境經濟學學科領域范疇的核心期刊論文的1/50~1/60,也就是說大多數有關環境經濟的研究論文在其篇名中并沒有直接使用“環境經濟”。故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并未包含環境經濟研究的所有領域,但本研究的貢獻也正是對以“環境經濟”為篇名的論文的深度分析,以見微知著,窺一斑而略見環境經濟學學科研究的全貌。

二、數據樣本論文分析

(一)研究階段分析

通過對全部462篇數據樣本期刊論文進行分析發現,2005~2008年數據樣本期刊數量逐年遞增,到2008年達到峰值,2009~2011年數據樣本期刊數量略有下降,2012~2014年數據樣本期刊論文穩定在40篇左右。中國環境經濟學學科近十年期刊論文方面的研究從數量上看為穩定發展的階段,從質量上看為深入擴展研究的階段。

進入21世紀,環境經濟學的研究領域不斷擴大,并且取得了明顯的進展。可以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環境經濟學研究將重點關注環境經濟理論體系、環境價值核算體系、環境經濟分析方法體系、環境經濟評價體系、環境保護經濟手段體系、環境經濟政策體系、環境投融資體系、循環經濟體系、國際貿易與環境保護體系等[1819]。

四、結語根據本文數據樣本進行的統計分析,可以了解近年來中國環境經濟研究的一些特點。第一,從數量上看,年核心期刊發表篇數變化不大,但論文的深度有所擴展,涉及的領域更廣,所使用的分析手段也更多,近十年環境經濟領域的相關研究論文比以前的有大幅增加。第二,在影響力方面,發表于理工類核心期刊上的環境經濟類論文的影響力更大;另外,采用數量分析、科學實驗以及工程實踐的論文影響力也較大。這說明中國環境經濟研究的一種趨勢是朝著定量分析、技術支撐的方向發展。第三,在研究內容上,依據詞頻分析結果,研究的內容和范圍有所擴展,研究深度有所加強,但較多的研究還是探索性的,結論是建議性的,其實踐意義、應用意義和指導意義還不夠強。

參考文獻:

[1]沈滿洪,葛察忠,董戰峰,等.環境經濟研究進展:第3卷[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1.

[2]邱威,張建華,劉念.含大型風電場的環境經濟調度模型與解法[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1,31(19):816.

[3]李國柱,牛叔文,楊振,等.隴中黃土丘陵地區農村生活能源消費的環境經濟成本分析[J].自然資源學報,2008,23(1):1524.

[4]李剛,張彥偉,孫豐云.中國環境經濟系統的物質需求量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5(11):3944.

[5]張音波,陳新庚,彭曉春,等.廣東省環境經濟系統的物質流分析[J].環境科學學報,2008,28(5):10211031.

[6]郭長雷,王麗婧,梅鳳喬,等.貴陽市環境經濟系統協調發展策略分析[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6,29(7):9799.

[7]崔宇明,常云昆.環境經濟外部性的內部化路徑比較分析[J].開發研究,2007(3):4043.

[8]潘岳.談談環境經濟政策[J].求是,2007(20):5860.

[9]段曉峰,許學工.黃河三角洲地區資源―環境―經濟系統可持續性的能值分析[J].地理科學進展,2006,25(1):4555.

[10]陳耀龍,程文濤,陳小兵.高級住宅小區生態設計與環境經濟效益分析[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6,29(7):9799.

[11]劉向華,馬忠玉,劉子剛.意愿調查法在環境經濟評價中的應用探討[J].生態經濟,2005(4):3638.

[12]傅京燕.OECD國家環境經濟手段的新發展及其啟示[J].未來與發展,2005(3):4345.

[13]譚靈芝,魯明中,陳殷源.我國生活垃圾處置市場的環境經濟政策選擇[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18(2):181186.

[14]蔡秀云.三種環境經濟手段的優勢比較分析[J].中國稅務,2009(12):2223.

[15]劉彩利,王京芳,薛斌.環境經濟手段對企業實施清潔生產的驅動機制[J].軟科學,2005,19(5):2729,38.

[16]李小蓿李漢平.環境經濟系統物質流可持續性與循環經濟物質流特征分析[J].資源科學,2008,30(9):13271335.

[17]陸菁.貿易與環境經濟分析的實證研究述評[J].浙江社會科學,2006(2):203209.

[18]董小林.環境經濟學[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19]董小林.當代中國環境社會學建構[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Analysis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economy

research in the last decadeDONG Xiaolin1,2, XUE Wenjie1,2, SONG Cheng1

(1.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710064,

篇(5)

環境科學專業核心知識單元,代表環境科學各個知識領域的不同方向,知識點分核心和選修兩種,核心知識單元是所有環境科學專業學生要求具有的基礎知識內容。

 

其中,專業基礎類核心知識單元包括:①環境問題,核心知識點包括水環境問題、大氣環境問題、固體廢物污染、全球環境問題,選修知識點包括土壤污染、物理性污染和污染物生物效應。②環境科學基本原理,核心知識點包括環境/生態基本規律、環境科學學科體系和可持續發展理念。③環境科學研究方法,核心知識點包括環境科學方法論體系、生態學方法論、環境體系解析方法論,選修知識點包括環境質量調控方法論、綜合/系統分析方法論。

 

專業原理類核心知識單元包括:①生態過程與效應,核心知識點包括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種群及其基本特征、生態系統特征及過程分析、生態學原理的應用。②環境生物過程與效應,核心知識點包括環境污染物在生態系統中的行為、污染物的生物學效應、生物監測原理與方法、環境污染的生物凈化、退化環境的生物修復。③環境化學過程與效應,核心知識點包括環境中典型化學污染物、污染物遷移、污染物轉化、大氣環境化學、水環境化學。④環境地學過程與效應,核心知識點包括地球環境系統的基本組成運動規律及演化過程、地球環境系統有機圈層的組成結構及其功能、各圈層的演變規律及在全球環境變化中的作用、地球環境系統中物質和能量的遷移轉化及循環過程。

 

專業技術類核心知識單元包括:①水污染控制,核心知識點包括廢污水的物理處理技術、廢污水化學和物理化學處理技術、廢污水生物處理技術、廢污水的自然處理技術、污泥處理處置。②大氣污染控制,核心知識點包括顆粒污染物控制技術原理、顆粒污染物的控制技術、氣態污染物控制技術原理、典型氣態污染物控制技術。③土壤污染控制,核心知識點包括土壤污染源與污染特征分析、土壤污染控制技術原理、典型土壤污染物控制技術。④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核心知識點包括固體廢物分類與特征、固體廢棄物無害化技術與方法、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⑤環境監測,核心知識點包括環境標準、水環境監測、環境空氣監測、固體廢物監測、土壤污染監測、物理性污染監測、環境監測質量保證。⑥環境影響評價,核心知識點包括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戰略環境影響評價。⑦環境規劃,核心知識點包括環境規劃的技術方法、水環境規劃、大氣環境規劃、噪聲污染控制規劃、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規劃。

 

專業管理類核心知識單元包括:①環境管理,核心知識點包括環境管理學的理論基礎、環境管理的制度和政策手段,選修知識點包括企業/產業環境管理實踐、區域一全球環境管理實踐。②環境法律,核心知識點包括環境法基本概念原則、環境法律制度及法律效力、環境污染防治法、自然資源保護法、國際環境法。

 

專業實踐類核心知識單元包括:①專業實習,核心知識點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綜合實習。②科研實踐,核心知識點包括觀察性實驗、驗證性實驗、設計性實驗、研究性實驗。③畢業論文/畢業設計,核心知識點包括文獻查閱、論文開題、論文研究、論文撰寫、論文答辯。

 

二、建立核心課程體系

 

圍繞環境科學專業各專業類別的核心知識單元,建立核心課程體系,承載核心知識點。各門核心課程圍繞核心知識點組織基本理論、研究前沿、基本方法、實踐案例等內容,形成系統。同時,設置先導課,為核心課程和核心知識點學習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儲備。例如,“環境化學”課程,就需要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及物理化學、環境科學概論、環境監測等課程作為先導課,提供環境化學課程各知識點學習所要求的基礎知識儲備。

 

專業基礎類核心知識由“環境學基礎”和“生態學基礎”課程為基本載體。“環境學基礎”課程堅持“起點高、容量大和觀點新”的教學宗旨,系統介紹環境科學的產生與發展、人口、各環境要素污染與防治、可持續發展等內容,注重學生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基本能力的培養,課程已經建設為國家精品課程,并積極探索慕課教學形式;“生態學基礎”全面介紹生態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應用方法,以及現代生態學的最新進展,該課程已經建設成為南開大學精品課程。

 

專業原理類核心知識由“環境生物學”“環境化學”“地學基礎”課程為基本載體。“環境生物學”介紹環境生物學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結合現實環境中污染物與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培養學生運用環境生物學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環境化學”介紹大氣、土壤、水及生物相諸介質中環境物質遷移轉化的基本原理,環境中主要污染物的來源及其在環境中的歸趨,環境污染控制與修復過程及綠色化學中污染減量及消除的化學原理,“環境化學”課程已經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地學基礎”課程介紹地殼的基本物質組成特征,氣象要素的基本概念和表征方法、大氣穩定度和逆溫等與環境有關的基本知識,城市氣候的基本特征,地球上水的循環過程,各種水體的基本特征,土壤的組成特征、形態特征、形成因素和成土過程,地圖的基本概念、特征、組成要素、我國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分幅和編號的基本方法,地形圖的應用,遙感的基本概念、原理、遙感解釋標志和方法,要求學生掌握地學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形成原因,以及地學基本手段的應用,該課程被評為南開大學精品課程。 專業技術類核心知識由“環境工程學”“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與環境規劃”課程為基本載體。“環境工程學”介紹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工程以及噪聲防治與控制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該課程被評為南開大學精品課程;“環境監測”課程全面介紹根據監測的目的進行調查研究、設計監測方案、選擇監測方法、進行數據處理以及測試結果的分析評價,掌握環境樣品的采集、保存、制備、預處理、測定及質量控制等方法,培養學生實際環境監測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該課程被評為天津市精品課程;“環境影響評價與環境規劃”全面介紹環境評價和環境規劃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基本方法以及評價與規劃知識的實際應用。

 

專業管理類核心知識由“環境管理與環境法學”課程為基本載體,“環境管理與環境法學”課程介紹管理學基礎知識和主要原理、中國環境管理的原則與政策、中國環境管理的體制與制度、中國環境法體系及內涵、中國環境法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以及部門環境管理、區域環境管理、工業企業環境管理等。

 

三、圍繞三條主線推動環境科學專業課程教學

 

1.環境問題識別和分析主線

 

環境科學是研究環境問題及其解決途徑的綜合性科學體系,其核心任務是揭示人與環境相互作用規律。環境問題的產生和解決促進了環境科學的產生、形成和發展。圍繞著環境問題的識別和分析,形成環境科學基本原理、技術方法、管理工具以及具體實踐科學體系。圍繞具體環境問題識別和分析,組織核心知識單元、核心知識點和核心課程,課程之間科學邏輯關系緊密,便于學生認知和學習。

 

另一方面,在我國當前發展階段,資源環境限制與社會經濟發展矛盾空前突出,迫切需要環境科學培養專業人才,應對污染控制、生態修復與環境建設挑戰。圍繞我國面對的實際環境問題,針對性培養專業人才,建立起環境問題與人才培養之間的直接聯系,建立以環境問題識別和分析為主線的人才培養模式,搭建對應的知識結構和課程體系,有利于為國家培養具備解決實際環境問題能力的急需人才。

 

2.實驗與實踐教學主線

 

堅持“注重基礎訓練、強化教學實習、突出創新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實驗教學理念,圍繞核心知識單元和核心知識點,搭建專業基礎實驗教學平臺,建立實踐教學基地群,嚴格畢業論文環節,充分發揮實踐教學對理論教學的有效補充作用。

 

(1)專業課程實驗。課程實驗和課堂理論教學相輔相成。圍繞核心知識單元和核心課程,開設專業實驗課程,包括環境監測實驗、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環境化學實驗、生態學基礎實驗、環境生物學實驗、環境微生物學實驗。著重訓練實驗步驟、實驗操作、實驗安全、藥品管理等基礎實驗技能,培養環境科學分析基本方法和技術。

 

(2)專業教學實習。合理安排專業教學實習時間,既能促進核心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又能為后續畢業論文/設計提供經驗。圍繞核心知識點搭建專業教學實習平臺,建立教學實習基地體系,配合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環境管理等核心知識點和核心課程,建立環境監測中心、環保衛生管理中心、科學院、環保科技公司、垃圾處理廠等實踐教學基地,形成實踐教學基地群,提供直觀認識環境科學專業知識在實踐中具體應用的機會,培養知識運用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畢業論文。設置畢業論文環節,通過學生參與論文選題、查閱文獻、開展實驗或設計、結果模擬與分析等畢業論文過程,系統鍛煉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實驗技能的綜合能力。

 

3.科研創新訓練主線

 

營造制度、平臺、師資環境,建立穩定的科研創新體系。通過國家級、省市級、校級、院級各級別科研立項機會,搭建“國家大學生創新計劃”“省市大學生創新立項”“學校大學本科創新立項”“學院創新立項”多層次立體化環境科學專業學生創新平臺,為不同水平學生提供創新立項機會,逐步提高項目研究質量,嚴格過程管理,保障創新立項覆蓋面。通過團隊協作、教師交流、項目答辯等環節,鍛煉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提高團隊合作與交流能力,鼓勵學生科研成果報獎。

 

四、核心課程質量保障

 

(1)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2010年,南開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獲批為國家第六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特色專業結合南開大學環境科學多年來的本科教學特色以及相關教育、教學理念,面向國際社會發展及現實中國社會大背景下的特征需求,同時考慮到學科本身的實踐特征、時代特征和應用特征,推動與現階段校內學習相補益的數個社會實踐與互動教學平臺建設。

 

(2)精品課程群建設。提出并實踐“精品課程群”建設的教改思路,逐步推動各門課程精品建設,形成“精品課程群”體系,有效保障環境科學專業課程教學的高質量。

 

(3)國家級教學團隊建設。2010年,南開大學環境科學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團隊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

 

(4)優質教材保證。作為知識的載體,教材是本科生質量的重要保障。為了提高環境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效果,自編出版環境科學專業系列優秀教材。包括1本國家級精品教材《環境化學》,4本“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環境學基礎》《生態學基礎》《環境化學》《地理信息系統及其在環境科學中的應用》等。

 

(5)推動天津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積極推動實驗教學改革和實驗室建設,建設天津市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專業人才培養提供實踐和創新平臺。提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環境科學與工程現代化復合型高素質人才”的實驗教學理念,搭建“專業基礎實驗、教學實踐、創新教育”的高素質人才培養實驗教學平臺,探索“堅守教學神圣,轉變師生角色,強化開放綜合,學科建設與實驗教學相融合”的實驗教學模式,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改革與建設成果,學生教學效果突出。

 

(6)推行精細化教學管理。探索精細化教學管理模式并付諸實踐,制訂“教學效果的雙評議制度”“主講教師競聘上崗制度”“教學效果的雙評議制度(教學督導組評議和學生評議)”等規章機制,有效實現對教師“教”的目標導向和過程管理。

 

實行環境科學專業本科教學的課程小組負責制,實現了本科教學的優質師資資源配備,有效地促進了全體教師對本科教學的關注和重視。保證教授、副教授百分之百地參與本科教學,優化教師隊伍年齡結構和學緣結構,提高教學效果。

 

篇(6)

一、問題的提出

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是我國高等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特別是1999年以來,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人口規模的快速增長,高等教育出口不暢的問題逐漸凸顯,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高等教育研究領域中的熱點問題,研究的視野在延伸,研究的領域在擴大,研究的成果不斷豐富,研究的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已有研究者對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的現狀和趨勢做了回顧總結。如姜繼紅通過中國教育網搜索到2001年至2004年期間有關畢業生就業的文章有1114篇,但這些研究大多籠統地分析了大學畢業生就業,而沒有注意運用有關理論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產生的原因、采取的措施與對策等進行研究。[1]藍潔和唐德海回顧已有的研究成果,發現不同學科視角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有不同的焦點,多學科復合視角的高等教育就業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在理論演繹及問題解決向度上,已有研究成果呈現諸多不足。多學科視角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趨勢將在學科視角的切入、多學科復合視角的交叉領域、理論演繹、實證研究成果的理論提升等方面尋求新的研究思路和發展。[2]賴德勝、孟大虎等指出,與國外文獻相比,國內已有的關于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研究存在三方面的問題:一是利用基本的供給―需求分析工具所進行的總體研究基本沒有;二是研究對象多集中于初次就業的大學畢業生,而緊縮的大學生就業市場對已就業多年的大學畢業生、對其他青年群體的收益水平和福利狀況有何影響,缺乏系統的分析和討論;三是對于當代中國這個典型的轉軌經濟體來說,造成大學生就業困境的原因可能更復雜,來源更廣泛,但國內已有研究在分析視角上仍顯得不夠豐富,無法對中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進行前面透徹的把握。[3]范圍和高耀明以CNKI中國引文數據庫(新)收錄的1979―2008年間“高等教育專題”論文為研究對象,運用內容分析法,對其中的4253篇高被引論文研究主題分布情況進行了分析,將“就業及就業指導”作為二級主題置于一級主題“高等學校教與學”之下,1979年至2008年期間共有就業及就業指導的高被引論文153篇,占全部高等教育研究主題高被引論文數量的9%。[4]

運用CSSCI所提供的論文關鍵詞的頻率、變化趨勢以及論文的被引次數可以揭示某一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和趨勢。[5]順承這一思路,運用CSSCI數據庫統計出2001―2008年間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中出現頻率較高的關鍵詞(標引5次及以上)和高被引論著(標引4次及以上),通過對高頻關鍵詞和高被引論著的分析來揭示大學生就業研究領域的熱點和趨勢。另外,通過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領域里的作者發文和作者被引情況來統計出該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群。核心作者群的研究活動可以反映出該研究領域的基本態勢。

二、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中的熱點分析

關鍵詞體現了論文的主要內容,從理論上講,高頻率的關鍵詞代表了該研究領域的常規研究指向或某一階段內的學術熱點;高被引論文在學界有兩層含義,其一預示著該論文的質量較高,其二說明該論文在學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程度。[6]因此,將從高頻率的關鍵詞和高被引論文兩個方面來分析2001―2008年間中國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的研究熱點。

表1列出了2001―2008年間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領域論文中標引5次及以上的關鍵詞23個;表2列出了2001―2008年間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領域被引達4次及以上的18篇論著。

表1 2001―2008年論文中標引5次及以上的關鍵詞

從表1可以看出,在23個關鍵詞中,“教育”和“指導”遙遙領先,總標引次數達121次,表明大學生就業教育和就業指導在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領域受到廣泛關注,成為研究的熱點,大學生就業問題是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視野的不斷開闊,對大學生自身的關注也逐漸成為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表2中“就業能力”、“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心理”、“觀念”、“性別”等與大學生自身有關的關鍵詞標引達78次。與此相應,在高被引論著中,僅在篇名上與大學生自身相關的就有5篇,這些論著總被引頻數高達31次。

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中持續關注的另一個熱點是就業環境。我國的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大學生就業也經歷了從分配到擇業的轉變,就業的環境一直以來都是人們關注的熱點。表1中與此相關的關鍵詞比較多,如“就業市場”、“勞動力市場”、“政策”、“就業政策”、“對策”等。從表2來看,與這一主題相關聯的論著有5篇,這些論著總被引頻數高達61次,遠高于其他的研究熱點。

三、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的趨勢分析

通過對表1和表2的解讀,不僅可以了解到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中的熱點,還可以大體上認識研究熱點、主要研究角度和主要研究方法的變化,了解變化的基本趨勢。

從表1關鍵詞標引次數的變化,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焦點逐步轉向對微觀的大學生自身和宏觀的就業環境的關注。

對微觀的大學生自身的關注,從另一個角度可以說是研究者的視線逐漸回歸到高等教育的主體――學生個人身上。從表1可以看到,“就業能力”、“社會資本”等關鍵詞在近年來呈上升趨勢,高被引論著的篇名中出現“就業能力”和“社會資本”的更是多達5篇。而大學生的人力資本投資、綜合素質、學校的培養模式、受教育的效果直接就體現在其“就業能力”等方面。

表3 2001―2008年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的核心作者群

序號 作者姓名 發文量 被引量 作者機構

1 曹殊 5 5 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

2 池忠軍 5 5 中國礦業大學

3 楊偉國 4 11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

4 胡解旺 4 5 嘉興學院

5 李家華 3 16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6 姚裕群 3 6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

7 馮華 3 5 北京師范大學

8 賈利軍 3 4 南京師范大學

9 林惠青 3 4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

10 曾湘泉 2 27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

11 周濟 2 10 教育部

12 鄭潔 2 9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13 吳慶 2 7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經濟管理系

14 李穎 2 6 華南理工大學

15 黃敬寶 2 5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經濟系

16 趙立衛 2 4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宏觀的就業環境比較復雜,雖然不同的研究者從不同的視角加以研究,但從整體趨勢上來看,對就業環境的研究依然是今后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曾湘泉的專著《中國就業戰略報告2004:變革中的就業環境與中國大學生就業》和學術論文《變革中的就業環境與中國大學生就業》5年間被引頻次達到了47次,就說明了學者們對就業環境的持續關注。

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的趨勢還可以從主要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方面進行分析。從表2可以看到,18篇高被引論著主要采用了經濟學、社會學和教育學的研究視角,分別為7篇、6篇和4篇。研究方法以實證居多,采用問卷調查和統計分析的高被引論著達10篇。這說明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研究已由定性向定量轉變。

四、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中的核心作者群

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持續關注和研究也產生了這一領域的核心作者群。利用CSSCI操作平臺,檢索出2001―2008年間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發文量在2篇及以上的作者共65人,以這65人為初選名單,統計他們發文的被引次數,將被引4次及以上的統計在內,統計結果如表3。

以表3來看,這16人可以看做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群。因為一方面他們在大學生就業問題領域發文較多(2篇及以上),另一方面他們的論著被引頻次較高,說明有較強的學術影響。以數據為例,這16人論著總數達到47篇,占5年間大學生就業問題論著總量663篇的7.09%;16人論著總被引次數為129次,占5年間大學生就業問題論著總被引次數773次的16.69%。由此可見,他們在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前沿作者中的地位顯著。

在16名作者中,屬于高等院校的有13人,占總數的81.25%,體現出高等院校在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中的主力軍作用。從核心作者機構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如北京、浙江、廣東等地。

五、結論

通過運用CSSCI數據庫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中的熱點、趨勢以及核心作者群的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從研究的熱點來看,大學生就業教育和就業指導在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領域受到廣泛關注;隨著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視野的不斷開闊,對大學生自身的關注也逐漸成為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就業環境也得到研究者的持續關注。

第二,從研究的趨勢來看,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焦點逐步轉向對微觀的大學生自身和宏觀的就業環境的關注。研究方法上已由定性向定量轉變。

第三,從核心作者群來看,16人構成了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群,他們在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前沿作者中的地位顯著,主要來自高等院校,并且集中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

參考文獻

[1]姜繼紅.社會資本與就業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7-8.

[2]藍潔,唐德海.多學科角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綜述[J].大學教育科學,2005(5):85-88.

[3]賴德勝,孟大虎.中國大學畢業生失業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8:7.

[4]范圍,高耀明.中國高等教育研究主題:1979―2008[J].高等教育研究,2010(2):45-47.

篇(7)

,強于競爭對手的獨有的、獨特的優勢和能力。在高等教育領域,

高校的特殊性其核心競爭力

定義為:高校獨具的、支撐高校可持續競爭優勢的核心能力,即以核心資源和核心能力為軸心,

的戰略決策、系統制約、組織管理、教學科研、高校文化等

方式

高校的資源配置與整合,從而使高校

持續競爭優勢的能力。高校核心競爭力的特點

(一)獨特性 高校核心競爭力的獨特性即

模仿性,是高校核心競爭力的精髓,

的是一種“相對優勢”。它是高校經過幾十年、幾百年、甚 【論文格式范文】 至上千年的辦學

中形成的,區別于競爭對手,且不易被競爭對手所輕易模仿,并深深地烙上了學校漫長發展的歷史烙印,如辦學理念、校園文化等。

(二)整合性 高校核心競爭力

僅是某一

或某一領域的能力,更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它是對

在學校

的不同資源,如物質資源、財務資源、人才資源、精神資源,不同專業和

教學要素,

優化組合后形成的一種核心能力。它

的是一種有機整合性,即要素之間

依存、

制約、

整合及有機

的一體性。

(三)創新性 創新是高校生命源泉,是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核心與

會計論文范文。從高校發展的角度看,創新關系到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高校的創新

教師的學術創新,還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四)可變性 高校核心競爭力在形成

和形成

不斷發展變化的,高校的核心競爭力具有動態性特點【會計論文范文】。因此,高校必須具有前瞻意識,準確預測系統內外部變化,適時推動核心競爭力的升級轉換,并不斷地延伸輻射到高校的學科建設、教學、培養人才及為社會

優質服務等一系列活動上,從而引導高校不斷與時俱進,調整與保持自身優勢,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等級模型

企業核心競爭力等級模型是由Mansour Javidan在1998

,用來描述企業核心競爭力。

(一)企業核心競爭力等級模型層次

層級為資源,

物質資源、人力資源和組織資源;

層級是職能能力,即開發資源的能力,由一系列業務

組成,如市場開發能力、產品生產能力、分配和后勤保障能力、人力資源管理能力;

層級是競爭力,即跨越職能邊界和協調

職能能力的能力,戰略業務單元

一系列技能組成,它們統一各職能部門的能力,如開發新產品的競爭力;

層級是核心競爭力,

等級的最高層次,跨越戰略業務單元之間的邊界,來自于戰略業務單元中不同競爭力的

作用,是一系列技能和知識在業務單元之間分享,是戰略業務單元整合與協調。

(二)核心競爭力等級模型的

特點【會計論文范文】

:高等級建立在低等級各要素的整合

上;公司的價值隨等級的遞升而增加;等級

更高層次有更廣闊的組織范圍,更

完成,開發核心競爭力依賴公司在不同戰略業務單元和公司

之間成功的統一、溝通和合作的能力。

(三)核心競爭力等級與戰略等級的關系 公司層戰略確定公司的使命和長期可持續發展和核心競爭力類型,

;業務單元戰略與每個業務單元在產業

競爭戰略有關,在競爭中形成

的可持續的競爭地位,確保戰略完全

它自身的競爭力和職能能力;職能戰略的發展是確保業務單元的競爭優勢,每個職能群體的

會計論文范文

業務單元戰略,職能戰略的設計以業務單元戰略的能力為

,確保

職能資源和能力。

三、高校核心競爭力體系構建

高校核心競爭力是高校獨具的、支撐高校可持續競爭優勢的核心能力。高校以核心資源和核心能力為軸心,

資源配置與整合,使高校

可持續競爭優勢,保持和提升繼續發展的潛力。

Jvidan關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等級模型,構建

高校核心競爭力體系,如圖1所示:

(一)資源層 有形資源

有校舍、辦公設備及實驗、科研器材等;人力資源

了教學科研人員(含實驗輔助人員)、黨政管理人員、后勤服務人員及20世紀90年代衍生的校辦產業人員;無形資源則

了專利、商標、專有技術、軟件、著作權、合同及各類契約、高校校名校譽、公共關系、高校知名度等各類知識、智力、權力和信息、學校發展前景,管理

等。

(二)能力層

在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三

(三)競爭力層 管理競爭力的強弱和

決定了地方高校的環境資源條件能否優化組合、高效運行;學科是承載地方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職能的

單元和中心

論文格式范文,學科競爭力

在構建和形成的特色

的學科體系結構,結構合理、富于創新的學科組織和梯隊,設施配套、手段先進的學科基地和平臺,運行高效、

活力的學科運行機制。教師競爭力

教師的核心價值觀、知識儲備力、業務技能力、學術創新力和精神影響力。

高教學會會長周遠清

:“學校辦出特色是21世紀深化教育革新的

內容;學校辦出特色、培養有個性的學生是

的辦學思想、辦學理念;中小型學校也有

辦出不同特色的

【會計論文】,也

有不同的發展模式”。校園文化是圍繞高校教學中心工作所建立的一整套價值觀念、

方式、制度體系、知識符號、語言習慣、建筑風格等的集合體,是高校組織力的靈魂及創新力的源泉。

(四)核心競爭力 資源環境整合競爭力指

地整合現有的資源,聯合良好的內、外部環境,從而提高辦學效益。創新競爭力是核心競爭力的靈魂,

學科創新能力、學術創新、學生創新和創業能力等。定位競爭力即特色競爭力,獨特性和

模仿性的特點【會計論文范文】是

的品牌特色,是核心競爭力的精髓。

人力資本理論、高校職能和企業顧客價值戰略定位理論,整合以學生關系為導向,保障每個學生顧客價值最大化,

“關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明確了人才培養模式是高校核心競爭力構成要素。

(五)高校競爭力體系保障——財務競爭力 財務競爭力是一種以知識、創新為

內核的,公司理財專有的、優異的、扎根于企業財務能力體系

企業可持續競爭優勢的整合性能力,是企業各項財務能力高效整合后作用于企業財務可控資源的一種競爭力。高校財務競爭力是借鑒企業核心競爭力理論和管理經濟學視角的財務創新,是培養核心競爭力的

財務戰略環境適應競爭力、財務資源配置競爭力、財務利益協同競爭力,

財務戰略環境適應競爭力的構成要素有高校環境適應規模、環境適應度、投資環境適應度、競爭地位優勢度、競爭成本優勢度、競爭利潤優勢度;財務資源配置競爭力的構成要素有資源配置規模與

、資源配置優勢度、凈資產收益率、現金周轉優勢度、現金支付保障率、資源配置質量,資源配置規模可用總資產、和凈資產來衡量,

高校的資源配置總規模和自有資源規模;財務利益協同競爭力的構成要素為利益協同總量、投資者滿意度、教職員工滿意度、現金償債保障率、學生和教職員工協同

度。因此,加強財務競爭力

提升高校核心競爭力的保障。

四、

論文范文

借鑒企業核心競爭力等級模型理論,

高校的近況會計畢業論文范文,構建了以財務競爭力為保障的核心競爭力體系,

于高校合理配置資源、整合內外合力、優化學校運行、匯聚特色優勢、激發創新動力,為高校的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和形成

發展導向,從而

高校可持續發展。

文獻:

[1]鄭超欣、孫光勇:《高校核心競爭力

提升的必定選擇》,《教育與職業》2007年第35期。

篇(8)

主管單位: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單位:廣東省土壤學會;中國土壤學會;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廣東省廣州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4-5906

國內刊號:44-1661/X

郵發代號:46-272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92

期刊收錄: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篇(9)

2、從版面費自身形成的構件和程序看,版面費是兩方的自覺自愿的合約行為,是兩個巴掌拍出的響,無違法違紀可言;從版面費遭來的罵聲、挨的板子看,不該挨板子的版面費挨得好疼,因而版面費是冤枉和委屈的,無端地指責實屬過分;從版面費的現實狀況和人們對它的取舍態度看,版面費是期刊辦刊中很普通的正常的自然現象,版面費退場與否都是平常事,不必橫加干涉,重要的是全面有效地凈化和規范學術環境,整體提高學術研究水平。

3、版面費是在學術期刊和學術研究興盛的環境下產生的,它的出場并非偶然,無須大驚小怪。

4、作者人數特別是高校的研究生和教師人數逐年增加,要求發學術論文的數量隨之增加。一般碩士、博士生發表有需要“在省級以上公開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兩篇”的硬指標,論文發得不夠就拿不到學位。教師評職稱也需要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一定數量的學術論文。正是高校師生獲得學位、職稱的需要,使得他們對學術期刊趨之若騖,付版面費成了在所不惜的自覺行為。如廣州部分高校的學報都有論文版面費的收取規定。接收學術論文通常分為內稿和外稿,一般只對外稿依版面數額收費。

5、學術期刊的編輯、出版是有成本費的,且因有關商品和勞動力的漲價而使其成本費不斷上漲。盡管有很多學術期刊、特別是一些很有名望的學術期刊從來不收版面費,給作者的稿酬甚至獎勵也不少。但是只要它是學術期刊,其編輯部都要對論文稿件進行審改、編校、出版等,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勞動和成本。筆者認為,論文的成本費除出版費、編輯費(包括稿費、審稿費、編校費)外,還應算上兩項:編輯人員的工資報酬和維持編輯部正常運轉的辦公費。

6、中文核心期刊版面費多少錢?

核心期刊的版面費是多少?很多作者這樣問,這個問題很難說,因為學術期刊的版免費收費標準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定價。只能說,不同的學術期刊,不同的價格。只能根據內容推薦刊物,確定價格。如果你問哪個這樣的問題。

篇(10)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院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種:中文

本:16開

國際刊號:1006-9895

國內刊號:11-1768/O4

郵發代號:2-823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76

期刊收錄:

SA 科學文摘(英)(2009)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中科雙效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本刊創刊于197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大氣科學》報道大氣科學研究領域的創新性研究成果,包括學術論文、研究簡報、專題評述、會議報道、書刊評介等。具體報道范圍涉及全球變化、氣候變化模擬與預測、大氣環流和大氣動力學、中小尺度氣象學、大氣物理、大氣遙感和人工影響天氣、大氣環境和大氣化學以及高新技術在大氣科學領域的應用等。

主要欄目

上一篇: 專業技術人員考核總結 下一篇: 學前教育教學活動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国产第一页首页 | 一二三区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韩 | 午夜在线看嘿嘿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