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3 03:46:5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畜牧業養殖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加快發展生態畜牧業是農業發展新階段的戰略任務在當前我國的畜牧業的發展過程中,通過引導生態化的發展戰略,不僅能夠帶動種植業的發展,也能夠促進我國農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吸納農業富余勞動力,更加有效、合理的配置農業資源,促進農民的增收。不失時機地加快生態畜牧業發展市場需求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肉、禽、蛋、奶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特別是綠色食品的市場需求量空前提升,為此,加快發展生態畜牧業,有效平衡好養殖業和種植業之間的關系,滿足市場結構的需要,提高畜牧業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盡快把生態畜牧業發展成一個大產業調整生態畜牧業發展布局,變革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型經營的轉變,提高畜牧業的產值比重,增加畜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切實將生態畜牧業推動到產業化的發展道路上來。
1.1有利條件
1.1.1地域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
進賢縣位于浙、閩、粵沿海發達省份金三角腹地,水陸交通發達,浙贛鐵路、梨溫高速、溫厚高速、京福高速、昌廈高速以及320國道、316國道過境,屬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核心地帶。境內氣候溫和,地域遼闊,山地、丘陵地帶豐富,湖河港交錯,素有“三山三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之稱,農業資源豐富,發展畜牧業條件優越。境內農業人口多,農村勞動人力資源豐富。由于省城南昌和相鄰省份是人口聚集地、工業密集地,需要從外地調進大量的畜產品,進賢作為南昌市的近郊縣,發展畜牧業生產既可有效緩解市區周邊開發的壓力,又可及時安全的保障畜產品供應,市場前景廣闊,發展潛力較大。
1.1.2養殖歷史悠久,有良好的發展基礎。
進賢縣素有畜禽養殖的傳統,而在20世紀80年代后,進賢縣的畜牧業更是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如溫圳蛋雞、張公肉鴿、前坊茅崗養豬等在省內外均有較高的知名度;通過優勢聚集,現已形成的進陽、進里、進長公路三線養豬、320國道沿線生態養雞、三里、梅莊、文港等沿湖水禽產業、下埠、衙前、鐘陵丘陵地帶的草食畜等優勢產業帶成為了一張張靚麗的名片,為進賢縣畜牧業的厚積薄發、打造品牌積淀了經驗和名氣。
1.1.3發展勢頭迅猛,現代畜牧業發展已現雛形。
經過近年來的開放招商和強化技術服務、示范帶動,全縣畜禽規模養殖發展迅猛,年出欄生豬500頭以上達405戶,年出(存)欄1000羽以上規模養禽場2000余戶,年出欄50頭以上規模養牛場22戶,規模養殖比重分別達80%、20%、75%以上。現有畜牧龍頭企業30余個、省部級以上標準示范場18個、省部級無公害認證單位27個、種畜禽場16個、畜禽專業合作社60余個、畜禽行業協會3個、飼料獸藥生產廠家17個、獲GPS認證飼料獸藥及生物制品營銷單位62個,有200余個活躍在省內外的畜牧商品經紀人,畜禽良種率、高科技飼料進場率、設施化建設水平在連年攀升,飼料(獸藥)-種畜禽-商品畜禽-加工營銷等產業鏈和設施功能較全的畜牧業生產營銷網絡已初步形成,為現代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1.4服務網絡健全,具有一支全方位的服務隊伍。
從2007年畜牧獸醫體制改革后,全縣組建了一支由63名鄉鎮畜牧獸醫人員和266名村級防疫員組成的隊伍,做到每村都有一名村級防疫員和疫情觀察員,基層服務網絡已基本建成。為提升畜牧行業整體素質,先后從大中專院校招聘了10余名畢業生,并以“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鼓勵人員進修畜牧獸醫專業本科、碩士,已建立了一支相對較全的專業技術服務隊伍。
1.1.5各級政府重視,畜牧業扶持政策不斷增多。
中央1號文件連續十一年關注“三農”的發展,并重點提到要加大畜牧業良種繁育、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化生產、生態養殖的扶持力度,無論是在資金總量還是在扶持覆蓋面上都在不斷遞增;省市縣也相應出臺了一些現代水禽產業發展、養殖小區扶持及“五免四優”等優惠扶持政策,為加速發展現代都市城郊型畜牧業創造了條件和機遇。
1.2面對的挑戰
1.2.1與日益緊張的土地供應之間的矛盾。
進賢縣雖然地域遼闊,但由于近年來的工農及第三產業發展速度普遍較快,城市規劃、園林建設及旅游經濟等各功能區的規劃、林地、耕地、水源的保護等因素,致使畜牧業可用地塊大幅減少。
1.2.2與日益重視的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
近年來,國內外都非常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進賢縣作為省城南昌近郊縣,始終把綠色發展、生態發展放在首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不斷強化對軍山湖、青嵐湖等湖河庫及新農村的環境保護工作,專門成立了鎮村指揮部等機構,并把推進水環境保護項目工作放在首位,先后聯合多部門對沿湖河庫豬場進行摸底、拆遷、封存和整改,傳統的養殖方式與日益重視的環境保護工作已不相適應。
1.2.3與日益復雜的疫病防控之間的矛盾。
隨著開放型經濟的快速發展,氣候的變化,畜禽的頻繁調運,細菌病毒的變異和擴散,H7N9、布病、口蹄疫、鏈球菌等各種人畜共患病防控壓力持續加大。
1.2.4與日益攀升的生產成本之間的矛盾。
受國際國內影響,農產品價格不斷攀升,玉米價格從5年前的1800元/t上漲到2650元/t,豆粕價格從3000元/t上漲到3720元/t,麥麩從1700元/t上漲到2200元/t,畜禽全價日糧均價從2.6元/kg的上漲到3.4元/kg,建筑、勞務、環保、種豬等各種生產要素成本持續增長,豬糧比價在5.5∶1以上方可達到盈虧平衡點。
1.2.5與日益變幻的市場行情之間的矛盾。
近幾年,畜禽產品價格已經打破傳統的五年一波動的規律,2011年生豬出欄價高峰時達20.4元/kg,2012年春節期間,豬價就開始“跌跌不休”,低谷時跌破10元/kg,直到2014年清明后才開始回升,當前出欄價為14.6元/kg,處于盈虧平衡點的邊緣。家禽由于2014年上半年受國內H7N9的影響,虧損較重,優質肉雞出欄價從17元/kg跌至4元/kg,現恢復到19元/kg;肉鴿2014年平均售價為25元/羽,在H7N9期間無人問津,售價僅6元/羽;雞蛋近幾年相對處于平衡狀態,2014年已從上半年均價180元/箱漲到當前的260元/箱,被稱為“火箭蛋”,市場價格較之從前更加難以預測。
1.2.6與日益嚴峻的安全監管之間的矛盾。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日益嚴格,而進賢由于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農民投資渠道有限,投入能力弱,以“滾雪球”方式發展畜禽養殖戶較多,缺乏科學規劃,基礎設施條件差,技術力量不強,并且以傳統小規模為主,分布散、點多面廣、技術含量偏低,為畜產品的安全監管帶來了較大難度。
2思考與建議
2.1改革發展模式,切實做到退戶入區
進賢縣畜牧部門通過積極引導,有較多規模養殖場主動退戶入區,但傳統滾雪球式和在房前屋后搭建的豬場依然存在,畜牧業的發展正處于傳統到現代轉型發展時期,要加快發展和徹底革新隨意搭建、規劃不一的現象,還需以大投入、高標準的建設來推動模式創新。要在嚴格規劃“三區”的基礎上,專門預留畜牧業發展用地,通過以獎代補鼓勵農民退戶入區,根據土地承載和糞污消納能力,實行選址、設計、建設、畜種、管理、排污等“六統一”,提高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水平。同時,對個別散養戶、資金投入能力弱的農戶,以村為單位,集中建設一批廉租標準欄舍,讓農民在不影響環境、不浪費土地的情況下,可以在家門口創業。
2.2優化養殖結構,切實做到比例平衡
當前,進賢畜禽養殖總量雖然較大,但畜禽養殖種類相對較少,豬牛禽較多,羊、蜜蜂等特色養殖沒有壯大起來。規劃畜禽養殖結構、布局結構,促進大、中、小型規模養殖梯度發展,切實做到發展均衡,發揮優勢,促進畜牧業生態協調可持續發展。
2.3抓住三個關鍵,切實做到環環相扣
一是抓住生產準入關。由當地政府作為責任主體,對新進入養殖行業,嚴格土地、環保、動物防疫條件審批,對未在養殖規劃區域內,未做到環保“三同時”、不符合動物防疫條件的一律不予審批通過。二是抓住疫病防控關。認真落實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責任制,按照國務院“24字”方針,積極做好春秋集中免疫注射、計劃、監測、凈化、消毒、無害化處理及檢疫工作,最大限度減少疫病損失。三是抓住產品質量關。實行獎懲并舉,對“三品一標”認證及標準化示范場給予獎勵,對未建立養殖檔案、不佩戴耳標、管理混亂、不積極配合抽樣監測、逃檢漏檢的養殖場建立黑名單,3年內不予申報國家扶持項目。
2.4建設三支隊伍,切實提升服務水平
要大力建設管理、防疫、營銷三支隊伍。人才是發展現代畜牧業的先決因素,沒有相應的人才隊伍,現代都市城郊型畜牧業就無從談起,建議加大人才引進、培育、啟用力度,著力鍛造一支肯吃苦、愿奉獻、有水平的畜牧獸醫隊伍,在畜牧業發展、疫病防控、培訓及營銷等方面發揮人才優勢,提升科學飼養水平及養殖效率,能及時指導農民進退有序、防疫有方。
2.5改變三種面貌,切實提升發展品味
雖然進賢縣是畜牧業養殖大縣,卻沒有屬于自己的畜產品品牌,種畜禽生產不太規范,設施不全,管理比較隨意,因此,要積極引進一批優良畜禽品種,認真做好已有南昌白豬、青嵐麻雞、櫻桃谷鴨等培育工作,強化養殖場的技能培訓和監管,通過改變品種不優、設施不全、管理不嚴的面貌來提升產業發展品味,積極打造進賢自己的品牌畜牧業。
現階段,國內的畜牧養殖行業正在不斷地發展,是農村經濟重要的構成環節,在目前國家對環境相應號召的過程中,為保證畜牧業實現長久可持續地發展,就應當加強生態養殖以及畜牧業可持續運行的聯系性,強化總體發展效率,從而在維護當地的生態畜牧業發展的期間,還能加強對環境的保護作用。
1畜牧業生態養殖和可持續發展存在的聯系性
生態健康養殖方式能夠決定后期長久運行的效率和質量,有關部門應當響應國家生態可持續化養殖的號召,在養殖的過程中,加大對畜禽動物生產、動物疫病控制等環節的把控,全面研究當地的生態環境質量的調查,做好污染處理從而提升整體資源的高效利用。在此過程中,需要有關部門加強對此環節的重視力度,把控先進的科學技術,從而畜牧業養殖技術以及疫病防疫為主,保障多種動物可以在較為舒適的環境中成長,有利于創建高效、安全、健康的養殖培育基地,有助于養殖產業實現長期可持續性的的發展和運行。利用此類有先進理論思想支撐的養殖技術,能夠發揮高效的養殖方式,促使外部環境的生態實現可持續化地運作,維護整體養殖行業以及相對應的市場可以更加完善。另外,此類養殖技術的使用還會保障整體的養殖行業污染減少,發展效果逐漸明顯,并保持長久時間的良性循環發展。基層工作人員應當積極響應上級的號召,開展較為科學化的養殖模式,落實具體的發展細節,以便于能夠提升整體生態養殖水平和質量,實現畜牧業的高質量發展[1]。
2畜牧業生態養殖技術
畜牧業的生態養殖技術通常情況下會涉及到兩個層面,第一,需要保證動物能夠實現健康的成長;第二,應當控制養殖基地內部的環境,為動物創建一個優良的居住環境,從而保證整體的衛生狀況,減少病菌的滋生,降低藥物的殘留效果,有利于實現長久的可持續發展。
2.1發酵床養殖技術
在傳統的養殖過程中,因為以往較為落后的思想觀念引導,促使其在生長期間,會消耗大量的淡水資源,并產生較多的糞便,嚴重影響周圍的生態環境,不利于養殖內部環境實現可持續地發展。由于在部分養殖場內部的設施構建環節中,缺少專業的排污設施,以至于眾多糞便以及污水會沒有經過系統化處理之后,進行外界的污染排放,促使生態環境被外部環境所污染,對當地的環境建設工作帶來巨大的影響。針對此類情況,在新型的培育過程中,結合生態養殖理念的優勢,采用微生物發酵的方式,將容易消耗糞水污染的微生物以及秸稈等材料,事先根據一定的比例進行調和,之后被制作為發酵料,并將其用于生豬養殖的環節中,有利于轉變糞便污染的狀況,提升對有效資源的使用和利用效果,將自然能源的效率發揮到最大,此類工作有利于減少養殖基地的眾多生豬生態養殖中的污染環節。與此同時,此類養殖方式是根據生豬的生物特征,從而根據其基本的生物活動和相對應的休息狀況進行研究,能夠降低對人力資源的依賴程度,并促使整體生豬的質量達到合格標準[2]。
2.2林下生態養殖模式
因為局部地區沒有較為適宜的平地基地,促使大部分的養殖活動需要在坡地或者林地中開展,針對此類環境需求,有關工作人員研究出較為適宜的林下生態養殖模式。這種飼養模式采用林間飼養的方式,動物在林中會以昆蟲、果實為主,在回到養殖基地之后,工作人員可以增加飼料的喂養工作,從而有利于提升養殖的整體質量,提高畜產品的品質。此類模式有利于在后期的銷售過程中,提升售賣價格,有助于保障養殖成本,并獲取大量的經濟利益。與此同時,偏向自然環境的養殖能夠為動物的成長提供大量的優質保護,將動物排除的糞便視為有效的有機肥料,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干預,提高整體的資源使用效率。
2.3動物養殖和農業種植循環利用技術
二、推廣三大類技術,努力推進現代畜牧業建設
安徽省畜牧技術推廣總站根據畜牧業發展的技術需求和建設現代畜牧業的需要,提出了加快標準化規模養殖集成技術的推廣與應用,重點推廣三大類技術,即標準化技術、生態養殖技術和信息管理技術。按照規模化是基礎,標準化是方向的思路,結合全省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創建活動,全省共提出六大畜種65項標準化養殖技術,2012年推廣了24項技術,2013年重點推廣17項技術。全省標準化規模養殖集成技術知曉率提高了10個百分點。為提高畜禽糞污綜合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2013年以來,安徽省繼續將生態養殖技術作為推廣的重點,在推廣生豬生產336模式和發酵床養豬、養殖肉禽技術的基礎上,重點推廣農牧結合、生態循環養殖技術模式。隨著養殖業規模化發展進程的進一步加快,信息管理技術成為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必然需求,結合安徽物聯網試點省的實際情況,2013年安徽省率先在奶牛、生豬、家禽上推廣信息管理技術,全省建立了奶業綜合管理信息平臺,以奶牛個體識別技術為支撐,集成繁殖、飼喂、產奶量管理和獸醫技術專家系統,為奶牛場提供集成管理和技術方案。良種信息化管理工作取得新進展,種豬登記和可追溯系統的《安徽省種豬良種登記平臺》軟件設計,已完成招標。奶牛管理軟件和生豬良種登記平臺將在全省40家核心奶牛群選育的規模奶牛場和省級發證的種豬生產場安裝使用。舉辦了首屆種豬電子交易拍賣活動。家禽上重點推廣全自動智能化養殖管理系統。全省建立三大類技術示范點100多個,“生態養殖、標準化養殖、信息管理”三大類17項主推技術推廣應用面達到45%以上。
三、著力促進四個轉變,全面提升畜牧業科技水平
畜牧業技術推廣方式的創新有力地促進了畜牧業的科技進步。全省各級畜牧技術推廣部門通過認真貫徹新農業技術推廣法的要求,努力拓寬畜牧業技術推廣范圍,促進畜牧技術推廣由單項技術向集成技術的轉變,由物的推廣向人的技術推廣與應用的轉變。全省畜牧業發展取得了喜人成就。規模化養殖比重由2012年的61%,提高到64%。畜牧業養殖設施化率明顯提高。粗放的養殖方式正加速向標準化養殖方式轉變。隨著規模養殖的快速發展,養殖業內質不斷提高,養殖企業正在加速傳統養殖向現代養殖的華麗轉身,養殖場主加速向養殖企業家轉變,企業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一大批產業集團正在推動畜牧業產業化的提質增效。成功舉行了第四期種豬生產性能集中測定工作,抽測種豬130多頭,33頭種豬取得測定成績。組織開展了優秀種豬進行電子展示與交易,是我國在種豬測定及種豬拍賣領域的首次嘗試,為種豬的交易積累了經驗。
四、牢牢把握畜牧業科技發展方向,努力打造立體化的畜牧技術推廣服務體系
1畜牧業養殖中環境污染的特征
1.1化學污染
畜牧養殖過程中會使用到很多化學飼料,但是一般畜禽對于蛋白質的利用率都比較低,飼料中含有的氨、磷都會隨著糞便排出體外,氨和磷揮發到大氣中會增加大氣的氨含量,為酸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對農作物生長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養殖戶將畜禽糞便用于農作物生長,會增加土壤中的氨、磷含量,造成土壤污染,再通過土壤沖刷和滲透作用對地下水形成污染,人們生活中使用地下水,就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威脅[1]。所以,在畜牧業養殖過程中,飼料中的氨、磷含量會對大氣環境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對農作物生長和人體健康都會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1.2自污染
畜牧業養殖過程中,自身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主要是因為畜禽養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糞便,糞便中含有很多會對生態環境形成污染的物質,如果沒有對這些糞便進行有效的處理,就會散發出難聞的氣味,會對周圍居民生活質量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2]。畜禽長期處于低度氨環境中,隨意焚燒畜禽糞便會污染空氣質量,甚至可能引發火災,造成生命、財產損失。
2畜牧業養殖中環境污染的因素
2.1缺乏環保意識
目前,大部分畜牧業養殖戶還未意識到畜禽養殖對生態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認為工業和生活才是造成生態環境污染的關鍵性因素。在畜牧養殖過程中,缺乏環保意識,沒有對養殖場進行合理布局,也沒有配置相應的畜禽糞便池,糞便直接輸送到種植業中,通過土壤和揮發對地下水和空氣造成了污染,導致生態環境污染的情況出現。
2.2資金投入力度比較低
在我國大部分小規模養殖戶都是貧窮農民,沒有充足的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上,一般采用的露天養殖,缺乏科學的管理規范,隨意性比較強,容易造成生態環境污染。
2.3養殖模式轉變
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畜牧養殖業的發展,現階段我國養殖業逐漸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造成大量糞便累計,糞便不能及時用于農作物生長中,就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除此之外,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類抗生素和激素類藥品頻繁出現在生活中,在畜牧養殖過程中,養殖戶為提高畜禽的成活率,會使用這些藥品防治疾病的出現,促使畜禽快速成長,藥物殘渣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污染,也對人畜健康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作用。
3畜牧業養殖中環境污染的治理
3.1提高環保意識
當前,在畜牧養殖業發展過程中,要實現可持續、穩定發展目標,就必須使養殖戶認識到科學養殖的重要性,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不斷增強養殖戶的環保意識,合理布置養殖場的布局,加強養殖業和種植業的聯系,及時將畜禽糞便投放到農作物生長中,避免糞便大量積累,在揮發作用和滲透作用下造成生態環境污染。通過增強養殖戶的環保意識,使其在養殖過程中盡可能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為環境污染治理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3.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當前,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過程中,要使更多貧窮的農民富起來,可以鼓勵農民小規模養殖畜禽,但是,也要樹立環保意識,在畜牧養殖過程中,注重基礎設施建設,配置相應的糞便處理池,相關部門加強監督,幫助養殖戶解決畜禽養殖中出現的問題,對于基礎社會建設不齊全的養殖戶,應該督促其快速完善基礎設施建設[3],始終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為畜牧業實現長遠發展目標提供充分的保障。
3.3養殖方式轉變中避免造成環境污染
在畜牧養殖業轉變發展方向的時候,要保護生態環境,避免畜牧業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就必須加強環境治理工作,將種植業和養殖業聯系起來,使畜禽養殖中產生的糞便可以技術投放到農作物生長中,一方面,為農作物生長提供養分;另一方面,避免畜禽糞便堆積造成生態環境污染。最后,在畜禽養殖過程中,要盡量避免使用抗生素和激素類藥品,主要是因為這些藥品會對人畜健康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藥品殘渣也會造成生態環境污染。
參考文獻:
[1]田發榮,田玉屏,楊光,等.山區畜禽規模養殖環境污染原因分析及對策探討[J].湖北畜牧獸醫,2013,34(6):92-94.
以畜牧科技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核心,加快畜禽品種改良,大力推進規模養殖和養殖小區建設。按照縣政府有關發展規模養殖的指示精神,抓好養殖試點、示范工作,對于上規模的養殖大戶,縣財政給予貼息政策,每年安排100萬元財政專款鼓勵發展規模養殖。通過扶持畜牧養殖小區建設和規模戶的發展,輻射帶動全縣畜牧業的發展。
二、貼息貸款條件和標準
1、條件。
(1)在本縣內從事農牧業生產經營的畜牧規模養殖企業(戶)。
(2)在規劃的養殖小區內的畜牧規模養殖企業(戶)。
(3)采用畜禽標準化生產技術及生產管理方式的規模養殖企業(戶)。
2、規模養殖戶貼息貸款標準。為了促進畜牧業規模養殖的發展,縣政府對存欄能繁母豬100頭以上的種豬場或擴繁場提供2萬元貼息;對年出欄1000頭以上的豬場提供1萬元貼息;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豬場提供0.5萬元貼息;對一次性購進20頭以上良種二元母豬的豬場,提供0.5萬元貼息;對年出欄肉禽5萬只以上的規模養殖場(戶),每戶提供1萬元貼息;飼養蛋禽10000只以上,種禽5000只以上,年孵化苗禽100萬只以上的規模養禽戶,每戶提供0.5萬元貼息;對養牛50頭以上的,每戶提供0.3萬元貼息;對養羊500只以上的,每戶提供0.2萬元的貼息。
三、主要措施
1、搞好畜牧規模養殖規劃。為積極配合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現代畜牧業的發展,按照《省畜禽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管理規范(暫行)》的規定,積極做好我縣畜牧規模養殖小區建設。從場址的選擇、規劃布局,到品種引進、飼養管理、畜牧業投入品的使用、疫病防治、小區管理和廢氣物處理與污染防治等方面,嚴格按《規范》建設,確保我縣養殖小區高標準、高起點、高效益。
2、成立組織。為了加強對扶持畜牧業發展工作的組織領導,由縣政府牽頭成立領導小組,分管農業的副縣長任組長,縣財政、金融、農委和畜牧中心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縣農委成立專家組。領導小組主要負責小區或規模戶建設的監督管理,組織協調等工作。專家組負責小區規劃設計,技術指導和驗收等工作。
3、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全縣目前存欄母豬3.5萬頭,種公豬500頭。其中母豬基本上能夠達到二元母豬的生產水平,但種公豬有三分之二不合格。因此,加快淘汰劣質種公豬,推廣優良品種已經成為發展我縣畜牧業的當務之急。縣政府對淘汰劣質種豬,引進純種長白、大約克、杜洛克和斯格等種公豬的經營戶給予適當的財政補貼或提供一定的貼息貸款。爭取用一年的時間,把我縣境內所有劣質種公豬全部淘汰掉,良種覆蓋率達100%。
4、加大技術扶持力度。縣農牧部門對養殖小區和規模戶進一步加大技術扶持力度,每個小區或規模養殖戶確定一名專業技術人員,為養殖小區和規模養殖戶提供全程技術服務。每年舉辦3-5期畜牧養殖專題技術培訓班,向養殖戶傳授畜牧實用技術和新技術,努力提高畜牧科技含量,提高養殖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5、編寫項目申請報告。新建和擴建的規模養殖戶要編寫詳細的項目申請報告,包括場址的選擇,自然環境條件,建設和養殖規模、建設時間、資金來源、還貸計劃、效益分析等,報領導小組審批。經考查合格的,按《方案》有關標準,向養殖戶提供貼息計劃。
1青海地區自然資源概述
據統計青海地區的草地面積為4193.33萬公頃,其中可以用于開展畜牧業生產的草地面積為3866.67萬公頃,主要包含草地、草地亞、草地組等。由于青海地區的草地主體是天然草地,因此,發展畜牧業非常具有前景。基于天然草地資源保護原則,在畜牧業開發時采取生態養殖技術,構建生態科學的現代化養殖體系,維護青海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
2生態養殖技術在畜牧業工作中的應用分析
2.1生態養殖體系構建
在生態養殖技術的支持下,青海地區開展畜牧業發展時需要不斷優化生態產業鏈,構建生態養殖體系,促進自然資源的循環再利用。在畜牧品種選擇時,需要不斷對牲畜品種進行優化,確保養殖牲畜的生態性與可靠性,進而合理控制畜牧養殖投資成本[1]。在生態養殖技術應用過程中,要循序漸進地推廣替代,不能直接否定以往的傳統畜牧養殖方式,傳統養殖模式對養殖戶的思想產生了深遠影響,需要養殖戶逐漸接受學習生態養殖技術。如將傳統的草地放養模式與圈養方式有效結合,調整牛羊養殖的整體效果。在生態養殖體系建構時,需要對養殖過程中的薄弱環節進行針對性改進,提高生態養殖體系的整體運行。如牛羊畜牧養殖時,牛羊糞便的處理工作,通過將牛羊糞便進行合理收集并轉化為有機肥料,促進生態草地系統的快速恢復。在部分地區可以將糞便進行集中處理,通過沼氣池進行發電與燃氣,實現畜牧養殖產業的生態化循環。
2.2因地制宜應用生態養殖技術
由于青海地區草地資源豐富,不同地區草地資源催生了差異化畜牧養殖方式,因此,在生態養殖技術推廣應用時,不能生搬硬套,必須因地制宜開展畜牧養殖工作。在放養與圈養結合時,需要根據自然資源的差異合理結合,生態開發草地資源,提升牛羊養殖的質量與安全。在牛羊幼崽養殖時,為了避免幼崽夭折概率的升高,可以對其牛羊幼崽進行科學圈養,同時依據牛羊生長情況,及時增加草料營養,保證牛羊所需營養的及時供應。在草料添加過程中,為了提升牛羊個體疾病抵抗力,需要在草料中增加一定的藥物,提高牛羊個體的免疫力。當牛羊幼崽圈養成長到一定體型時,牛羊幼崽已具備了獨立覓食和疾病抵抗能力,此時可以開展科學的放養模式,讓牛羊可以覓食天然草料與水源,提高牛羊的身體品質。在自然放養時,為了避免牛羊嚴重損壞天然草場,需定期更換草場,讓放牧過的草場可以自然恢復,以實現自然生態循環養殖。
2.3牛羊疾病防控工作
在生態養殖牛羊時,需要開展科學有效的牛羊疾病防控工作,避免出現大規模疫情。因為在牛羊自然放養時,攜帶病菌的個體會將病菌快速傳播給其他個體,導致牛羊大規模疫情的出現,給養殖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牛羊疫情的出現會對當地天然草料造成一定影響,破壞自然資源的生態平衡。在牛羊疾病預控工作開展時,需要對草料質量進行鑒定,及時為牛羊增添疾病抵抗藥物,在發現牛羊病體時需要及時隔離,并對其他牛羊進行檢疫,確保其他牛羊體質健康,對牛羊病體進行科學生態治療。在疾病預控工作開展時,需要構建預警機制,即當牛羊病體數量達到某一閾值時,則需要當地農業部門進行及時干預,并開展相關的應急預案,避免疫情出現大規模擴散,給當地畜牧業造成一定影響[2]。
2.4生態養殖標準化管理
1傳統養殖技術
傳統養殖技術是指簡單的非交互式的養殖技術,在畜牧業中的具體表現為單純考慮一種生物的影響,如細菌過多就進行采用殺菌消毒等方式,如果飼料不足就簡單增加飼料等。這樣的養殖技術,其優勢是操作技術簡單,比較容易實現,一般情況下也不容易引發出現比較大的生態問題。但是其缺陷也比較明顯,就是成本比較高,且養殖效果不夠好,耗費的成本影響因素比較多。
2生態養殖技術
所謂生態養殖技術,就是利用研究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其所處生態環境也就是其它生物以及所處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進而利用這種交互影響來幫助養殖,使養殖更加科學,效果更好[1]。比如在畜牧業中,養殖某一種生物,在該生物遇到病蟲侵害的時候,可以引進一種對該原本生物無影響,但是會幫助消滅病害源的生物,這樣一方面減少了消等化學品對生物的影響,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對最終產品、對消費者的影響,另一方面從成本上來考慮也是降低成本的表現。生態養殖技術的優勢不僅表現在對病蟲害的消除上,在養殖的各個環節上也都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在采用生態養殖技術下,相對傳統養殖技術來說,其優勢顯而易見,可以用更加合理更加低廉的成本來獲得更好的養殖成果。但是在具備上述這些優勢的同時,這種養殖技術方式也是存在一些問題的。首先是其對周圍更大范圍的生態環境的影響,比如引入新的生物或者僅僅增加在此生態系統內某種生物的數量等,是否會對周圍環境產生影響,這種影響有多大,是否可逆等,這些都是要考慮到的重要問題。其次還包括當系統中某一個環節出現了病蟲害,原本不會對生產目標生物產生影響,但是在系統中通過食物鏈傳遞之后可能就會對生產目標生物產生影響,如何應對這種情況也是一個亟待解答的重要問題。
3生態養殖技術在畜牧業中的應用及要點
Abstract: animal husbandry occupie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national economy, gradually to satisfy people's increasing need for meat, etc, increase in national economy and personal income.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and aquaculture technology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or peopl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in our country and two typical varieties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aquaculture technology.
Key words: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The problem; Breeding technology
中圖分類號:DF41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一、我國現代畜牧業發展遇到的主要問題
1、農村養殖戶缺乏技術
長期以來中國農村生產模式還是以傳統的農業生產為主,小規模生產,自然經濟仍占居一定的主導地位。在養殖業方面則體現為以散養為主,處于家庭生產的副業地位。散戶養殖生產設備、生產技術以及生產條件相對落后,尤其在思想意識方面不能適應現代化養殖業的需要。
2、飼料資源短缺
長期以來,我國畜牧業的發展主要依靠糧食生產。雖然我國糧食總產量有一定程度增長,但增幅不大。同時我國人口也在增長,加之畜牧養殖用地因各種原因逐年減少,加之我國糧食產量相對下降的現實,畜牧業的發展實際上已經受到糧食產量的制約。
3、高畜產品藥物殘留
隨著抗生素、化學合成藥物和飼料添加劑等在畜牧業中的廣泛應用,在實現降低動物死亡率,縮短動物飼養周期,促進動物產品產量的增長的同時,同于操作和使用不當以及少數養殖戶在利益驅使下違規違法使用,造成畜產品中的獸藥及一些重金屬、抗生素等危害人體健康的獸藥殘留增加,使畜產品的安全問題引起社會的關注。
4、科學技術研究與推廣不力
我國傳統的畜牧養殖技術已經跟不上現代化的畜牧養殖要求,雖然我國在畜牧養殖方面的科技研究工作一直很受重視,但是長期以來我們的科技研究成果轉化率不高,一些地方政府對科研成果的轉化工作沒有足夠的意識,許多“高產、優質、高效”的畜產品培育技術的利用只停留在口頭上,沒有與畜牧業資源有效利用。此外,我國從事畜牧業生產的人員素質普遍偏低,使畜牧業養殖技術推廣困難,阻礙了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進程。
二、肉牛育肥及繁殖技術
(一)肉牛育肥技術
1、品種的選擇肉牛的增重主要受遺傳和營養兩方面因素的影響。購牛時要選擇生長發育好,經過檢疫、健康無病、對飼草料利用率高的品種。如:西門塔、夏洛來、短角、利木贊所改良的地方后代牛及黑白花公牛、秦川牛等。經過對比試驗這些牛育肥周期短,增重快,成本低,效益高。 選擇育肥的架子牛,年齡一般控制在1.5—3歲之間,要求體型大,頸短粗,背腰寬平,腹大而不下垂,骨架大且清晰,皮膚薄而松弛柔軟,嘴唇寬廣而齊,牙口好,眼睛有神,消化機能旺盛,購買時要考慮到市場價格及銷售問題。
2、育肥前的準備工作
(1)育肥方法。結合我縣實際情況,采用舍飼方法較好,以全縣推廣的標準化圈舍為佳。
(2)牛舍建造。牛舍應建在地勢高燥,座北向南,排水通風良好的地方。
(3)牛草準備。飼草最好使用經過科學調制的青干草、帶穗青貯、酶貯、氨化飼料,未經調制的作物秸稈一般要鍘成2—4厘米長,并經軟化膨脹后,再進行飼喂,飼草盡量做到多樣化,即可增加適口性,又可提高消化率。
(4)牛料準備。育肥牛一般情況下,100公斤的配合比例是,玉米占55%、夫皮占17%、胡麻餅占25%、骨粉占2%、食鹽1%、小蘇打0.3%。
(二)、育肥方法
買回的牛經過長途運輸,草料、氣候、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需要適時調理,以適應新的環境。
1、適應期:買回的牛首先按品種、年齡、體格及營養狀況分群隔離拴系,供給優質的青干草,但不要急于飼喂大量精飼料;在飲水中適量加些鹽,以調節胃腸,促進食欲。第三天下午進行驅蟲(隔一周內復驅一次),第五天用健胃散或大黃蘇打片進行健胃,隔一周后,再進行一次。觀察10---15天,如健康無病注射口蹄疫疫苗和梭菌苗。
2、科學飼喂與管理。應做到定時、定量、定質進行飼喂。冬春季節每天飼喂2次(夏季3次),每次飼喂時間在40分鐘以上,做到少喂勤添,飼喂的草料一般要拌合均勻,含水量在40—50%,不喂發霉變質的飼草飼料。中午飲水一次,飲水溫度要求在6度以上,有多件的農戶加飲面湯或淘米水更好。配合飼料喂量,一般按毛重的1%進行。無帶穗青貯和氨化飼料的農戶可用喂尿素的方法代替,每日50—80克,分兩次進行,即用小勺將尿素按量盛放于牛嘴前的草料上,讓牛自由采食。
注意:尿素不能化于水中喂,不能單獨喂,不能大量喂,喂后半小時不能飲水。
3、適時出欄,育肥肉牛達450公斤左右時,依據市場行情,可適時出欄,且不可飼喂時間過長,以免浪費飼料,提高成本,降低經濟效益。
(三)肉牛改良技術
1、牛人工授精技術
牛的人工授精技術在國際上應用了近50年,我國自1974年才開始試用。此項技術在我縣應用推廣達15年之多,即顆粒凍精經輸精員采用一定的方法輸入母牛子宮內即可完成,該技術已成為一項成熟的實用技術,現在全縣每年采用細管凍精進行人工授精改良黃牛達5000頭以上,受胎率達75%以上,已被廣大養殖戶所采用,該技術對全縣肉牛改良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2、胚胎移植技術
胚胎移植技術是一種應用于哺乳動物的繁殖技術,這項技術的應用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由專業人員對超排處理的少數供體母牛,用手術或非手術法從其輸卵管或子宮內取出早期胚胎,移植到經過同期處理的另一群受體母牛的輸卵管或子宮內,從而達到產生供體母牛后代的目的。這項技術可充分發揮優良品種母牛的繁殖能力,在一年內可以從一頭有價值的母牛獲得幾頭甚至幾十頭良種犢牛,加快了遺傳進展速度,成為畜種改良或育種的有力手段。該項技術在我縣已初步開始推廣。
三、生豬的品種和育肥養殖技術
(一)品種
1、大約克夏豬
原產于英國約克縣,又名大白豬。毛色全白,個別額部有小暗斑,耳大直立,面微凹,背腰平直或微弓,四肢粗壯且較高,平均為7對。
大約克夏豬具有適應性強。生長快,產仔多的優點,仔豬生后6個月體重可達90公斤以上,經產母豬平均窩產11—12頭,初生個體重1.25千克,成年公豬體重250—330千克,成年母豬200—250千克,胴體瘦肉率59—63%,飼料與重量比2.5—3。
2、長白豬
原產于丹麥,被毛全白,頭長嘴直,耳向前仳罩,體軀特長,背腰平直或微弓,后軀特豐滿,皮薄骨細,成年公豬體重250—350千克,成年母豬重200—300千克。在較好的飼養條件下,商品瘦肉率豬6月齡體重可達90千克,料重比2.8—3.2。
3、杜洛克豬
原產于美國,被毛棕紅色或暗紅,耳大中等半下垂,成年公豬重300—400千克,成年母豬重280—360千克。5月齡其商品瘦肉體重可達90千克。日增重平均達880克左右,料重比2.5—3。
(二)生豬育肥技術規程
1、選擇優良豬種
選擇育肥仔豬應該是雜交或二元以上雜交豬,從體質外觀來看,被毛光滑,肩寬體長,背平腰直不下垂,肚大不拖地,腿粗有力,直立平穩。如整窩購買,注意個體差異不要太大。健康豬一般鼻孔濕潤,耳后體溫不高,眼有神,眼角無眼屎,呼吸均勻無喘氣,糞便成團或條狀,不稀不硬。
2、實施程序化的免疫接種,預防傳染病的發生
(1)免疫前的準備
抓豬時要了解仔豬免疫情況,及時索要免疫證、檢疫證或查看免疫耳標,否則不要購買,仔豬買好后先用0.5%食鹽水讓豬自由飲用,首次喂食要適量,逐漸增多。還要隔離觀察5—7天,無異常再轉群正常飼養。根據基礎免疫情況,按照免疫程序接種疫苗。目前主要免疫的疫病是豬口蹄疫、豬瘟。規模養殖戶或場還有實施豬肺疫、豬丹毒。具體免疫程序參閱生豬程序化免疫手冊。
(2)圈舍要嚴格消毒,保持豬舍衛生。在豬進欄前10天,先徹底清掃豬舍,然后用20%新鮮石灰乳、5%的漂白粉或2%燒堿消毒。
(3)注意豬的飲食衛生
不用發霉變質的飼料,不用臟水、冰水或污染料喂豬,同時還要從小調教使豬定點吃食,定點睡覺,定點大小便的良好習慣。豬第一次進欄,先在預定點倒點水,大部分的豬會在有水處大小便,個別豬可以反復調教,讓豬養成“三點定位”的好習慣。
3、驅蟲、洗胃、健胃
(1)驅蟲
方法是中午讓豬餓一餐,晚上將丙硫咪唑或精制敵百蟲研成粉末,溫開水溶解拌入少量飼料中,讓豬自由采食。敵百蟲片每5公斤體重喂一片,丙硫咪唑片每3公斤體重喂一片,對有體外寄生蟲的豬,也可喂蟲克星。
(2)洗胃
第二天,每頭豬用小蘇打15克,與早餐拌混飼喂,也可以讓豬飲用。
(3)健胃
第五天,豬每10公斤體重用大黃蘇打片2片,研碎分三餐喂給,然而開始喂加入復合添加劑的飼料。
注意:如果因上述工作引起豬拉稀,可每天用木炭末一兩左右拌入飼料中連服2天可治愈。4、科學飼養管理
(1)飼喂方法
改熟喂為生喂,改喂單一飼料為配合飼料,改以水代料的稀喂法為干濕喂。改隨意喂法為定時定量飼喂,讓豬形成條件反射,使消化液定時正常分泌,有利提高豬的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減少胃腸功能疾病。先喂配合飼料、再喂青飼料,及時供應定量清潔飲水,讓其自由飲用。
(2)注意季節管理
18度的溫度是豬生長最旺盛適宜溫度,要做好冬季的保溫。一般采用塑料溫棚,禁喂凍食,夏季搭涼棚防署,有足夠飲水。秋季防霉變飼料中毒。要勤掃糞便,減少圈內有害氣體,冬季溫棚要留透氣孔。
(三)豬專用配合飼料的推廣技術
1、豬專用配合飼料的優點
(1)營養全面
豬的配合飼料含豬生長所需的各種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保健藥品、促生長劑、酸制劑,并且各種成份之間的比例適當,能滿足豬不同時期的生長和生理需要。
(2)配合飼料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種飼料資源,生產和使用豬配合飼料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像棉籽餅、菜籽餅等不能單獨飼用的飼料,可以擴大飼料來源,降低飼料成本,提高養豬業的經濟效益。
(3)配合飼料能選用各種飼料添加劑,減少豬的疾病,加速豬的生長,減少飼料的浪費。傳統的單一飼料中各種營養物質往往不是含量少就是比例不適當,常出現鈣和微量元素缺乏癥。配合飼料可根據豬的營養需要,針對原始飼料中各種營養成分含量,適當地添加維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添加劑,使飼料中的營養成分不但含量充足,而且比例也適當,從而大大提高了飼料轉化率,在配合飼料中加入各種藥物,可以防止豬發生傳染病或腸道病,從而提高畜牧業生產水平。在配合飼料中還可加入抗氧化劑等,以防止飼料霉爛變質,減少浪費。
四、加強動物防疫
1、動物防疫的重要性
家畜家禽生存的環境存在著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常常侵襲動物機體而發病。特別是一些細菌、病毒等病源微生物感染動物發生傳染性疾病。象我們目前防制的牲畜口蹄疫等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傳染病,還有豬、雞的兩瘟,牛、羊的棱菌病、寄生蟲病,往往引發傳染流行、甚至大量死亡,給畜牧業生產造成極大的危害,給人民群眾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動物防疫的主要內容是:雖然動物疫病可怕,損失較大,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物技術的應用,采用程序化免疫技術和綜合防治措施,各種傳染都會得到預防、控制和消滅。
2、傳染病病原是如何侵入動物機體的
由于病原微生物侵入到動物機體后,在一定部位生長繁殖而引起動物一系列反應,這個過程叫傳染,當病原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毒菌和數量而動物的抵抗力相對較弱時,表現出一定的癥狀,這一過程就叫傳染病,如果病原微生物侵入動物體,只能進行有限的生長繁殖,動物不會呈現任何癥狀,這種狀態叫隱性傳染。病原微生物進入到動物體內,在多數情況下,動物的身體條件不適合于該侵入者生長繁殖,或動物有迅速動員防御力量將侵入者殺死,在斗爭過程中不出現可見的病理變化和臨床癥狀,這種狀態就叫免疫。免疫也就是動物機體對病原微生物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1.樹立產業化理念,謀劃標準化規模養殖
規模化養殖是畜牧業產業化經營基礎,推行產業化經營是實現畜牧業標準化生產、提高畜產品質量的重要措施,是發展現代畜牧業的根本途徑。洮北區是國家確定的半農半牧區,飼草飼料資源豐富,畜牧業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潛在動力,農民增收的最大產業空間,應充分利用全區發展畜牧業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把建設現代畜牧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科學發展觀謀劃洮北區畜牧業發展,以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競爭力為核心,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發展要求,全力推進傳統畜牧業改造升級,形成規模化養殖、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新型發展格局。要把規模化養殖小區建設作為現代畜牧業發展的突破口,加大養殖小區建設力度,促進分散養殖、家庭小規模經營向規模化生產的轉變,逐步淘汰分散飼養、粗放經營的傳統模式。以養殖小區、規模化養殖場建設為載體,推行畜牧業產業化經營,創建示范典型,引領標準化規模養殖發展,實現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的跨越。
2.規范養殖行為,促進標準化規模養殖
在養殖場(小區)建設中,按照城鄉統籌發展規劃及標準化養殖“六化”要求,合理劃定畜禽禁養區、限養區,規范養殖場區布局。制定養殖場規范化管理制度,全面實施種畜禽調運審批制度,動物防疫條件審核制度,養殖檔案登記制度,獸藥、飼料使用制度,畜禽防疫、檢疫制度,糞污和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制度。強化生產過程的管理,建立健全畜禽養殖檔案,嚴格免疫程序,規范飼料、飼料添加劑及獸藥的使用,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監管,嚴防違禁添加物質進入養殖環節。
3.培植龍頭企業,帶動標準化規模養殖
在現代畜牧產業體系中,龍頭企業具有開拓市場、贏得市場的能力,是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的骨干力量。要積極培育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在資金、技術、政策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支持,增強龍頭企業的實力,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推進規模養殖,做強優勢產業。要圍繞龍頭加工企業發展規模養殖,推行“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產業化經營模式,采取訂單生產、產銷聯建等形式,鞏固龍頭加工企業與養殖基地的生產關系,形成共同發展的產業整體。鼓勵龍頭企業建設養殖基地,龍頭企業在壯大主業的同時,延伸產業鏈條,發展規模養殖,擴大一體化生產規模,提升企業整體發展水平。要密切龍頭企業和規模養殖場的利益關系,龍頭企業負責向規模養殖場提供種苗、飼料、防疫、技術、融資、產品保護價收購等服務,規模養殖場負責按企業要求組織標準化生產,形成龍頭企業與規模養殖場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緊密型合作關系,促進標準化規模養殖穩定發展。扶持和發展畜牧專業合作組織與行業協會,充分發揮其在市場開發、信息服務、行業自律等方面的作用,提高畜牧業的組織化程度,壯大集體力量,抵御抗風險能力,積極培育市場營銷主體,支持龍頭企業、畜牧合作組織、農村經紀人和各類營銷組織采取產銷直掛、連鎖經營及網上交易等形式參與畜產品流通,以信息化推動畜牧業現代化發展。
4.治理養殖污染,完善標準化規模養殖
畜禽規模化養殖產生的糞便、污水以及孽生的病原微生物是環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危害人、畜健康,畜禽養殖污染是社會的一大公害。要高度重視畜禽養殖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按照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的原則,對畜禽養殖污染進行綜合治理。目前,主要推行下列四種治理模式:一是農牧結合模式。養殖場(小區)建設要考慮周邊土地的糞污承載能力,充分利用農田、林地、果園、菜地對經過沉淀發酵的畜禽糞污進行消納利用,實現種養區域平衡一體化。二是沼氣配套模式。利用畜禽糞便厭氧發酵生產沼氣是解決畜禽養殖糞便污染的有效方法,不僅能提供清潔能源,而且沼渣可以直接肥田,沼液還可以用來養魚,形成養殖與種植、漁業緊密結合的物質循環生態模式。三是有機肥加工模式。在規模養殖場配套建設有機肥加工廠,利用生物工藝和微生物技術,將畜禽糞便經發酵腐熟后制成復合有機肥,進行產業化開發。四是微生態養殖模式。利用鋸末、秸稈等原料作為墊料,添加微生態制劑制作發酵床,在發酵床上養豬,微生態有益菌將豬床上的糞便降解,使豬舍免清糞,免水沖洗,豬場沒有糞尿排出,也沒有沖圈產生的污水,養殖環境無臭味,實現糞污“零排放”,達到清潔、環保、生態養殖的目的。
5.實施科技興牧,支撐標準化規模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