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管理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10-04 16:09:4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科學與管理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科學與管理論文

篇(1)

2行為科學在現代管理中應用的誤區

2.1企業不夠重視行為科學理論的應用

我國的企業,尤其是國企和中小企業,進行現代化管理的起步比較晚,不夠重視行為科學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很多企業依然采用傳統的管理方式。例如,很多國企采用終生制的人事管理方式,員工一旦進入相應的單位編制,就不會因為工作績效差而被辭退。這種終生制的方式對于員工沒有激勵作用,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差,因此企業的效益很差。傳統的管理方式不能充分考慮到人的不同方面的需求,出現了企業提供條件與員工需求不平衡的現象。如崗位與員工能力不適應、晉升機制不完善等。長期以來,這些問題導致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下降,企業員工士氣低落,嚴重的甚至出現了整個管理團隊辭職的事情。不科學的管理方式為企業的管理帶來嚴重的隱患,成為企業前進道路上的障礙。

2.2對行為科學理論認識不夠深刻

行為科學理論引入我國已經有一段的時間,很多企業已經逐漸在利用這種理論來進行員工的管理,但是效果卻一直不好。究其原因就是我國的企業對行為科學理論認識不夠深刻、不夠全面。行為科學與心理研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企業應用中需要咨詢相關的心理咨詢師。在中國,由于文化的特殊性,公眾普遍對心理咨詢師具有一定的偏見。很多人將心理問題與精神問題劃等號。因此,很多企業沒有借助相關心理咨詢師的幫助,直接進行行為科學理論的使用。然而,要想獲得員工的性格特質、傾向等方面的信息和結論就必須進行相關心理方面的調研。通過調研了解員工的性格、潛能等,然后企業可以實現崗位與員工能力相匹配。

3在現代化管理中應用行為科學理論的具體途徑

3.1企業要重視行為科學理論的應用

行為科學理論的應用是企業做好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通過行為科學理論的學習,企業的領導和相關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可以洞察到企業員工內心的真實需求,然后根據不同情況予以相應的滿足。這樣可以充分地發掘員工的潛能,進而提高企業組織績效。因此,企業應該十分重視相關理論的應用。首先,領導層需要學習相關的行為科學理論。企業領導可以通過咨詢、自學、參加EMBA班進行行為科學理論的學習。然后,針對企業員工,尤其是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員工,企業需要進行相關行為科學理論的培訓。企業可以聘請相關的專家、學者對該種理論進行深入透徹的剖析。然后結合本企業的現狀進行講解、分析,使得行為科學理論由抽象變為具體。例如怎樣在本企業內部具體應用的馬斯洛需求理論,本企業的各種因素與雙因素理論是怎樣對應的等。

3.2企業要全面認識行為科學理論

由于對行為科學理論的片面認識,企業不能很好地應用行為科學理論。要想全面、深刻地認識行為科學理論,企業的相關管理人員需要進行踏實、認真的學習。然后,企業需要克服文化的偏見,正確地認識與行為科學相關的心理學以及心理咨詢師。通過心理咨詢師的分析,企業可以獲得企業員工性格傾向,從而更好地進行崗位的分配。企業可以進一步建立員工的心理檔案。由于現代生活壓力很大,員工由于工作壓力、生活壓力等,有可能出現一定的心理問題。這樣心理咨詢師通過員工的心理檔案可以全面系統的了解員工的心理狀況,然后進行及時地疏導,使員工擺脫壓力的困擾,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來。全面地認識行為科學理論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做好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全面的認識行為科學理論使企業可以更準確地了解員工的真實訴求,主動進行人力資源管理,提高了人力資源管理水平。例如,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發現某員工最近一段時間總是請假,并且悶悶不樂。針對這些問題,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可以通過合理的手段了解員工最近的生活狀況。然后在企業內部盡全力幫助員工解決問題。

3.3以人為本

二十一世紀企業的競爭最終是人才的競爭。因此,企業需要想盡千萬百計吸引優秀的人才,然后創造良好的條件留住優秀的人才。要做到這些企業需要以人為本。首先,根據相關行為科學理論的應用,企業需要制定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使之能夠滿足員工不同層次的需求又能激勵員工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企業和工作。然后,企業需要與員工之間進行良好的溝通,認真考慮員工提出來的工作中問題。這樣長期以來員工就會與領導層建立信任。員工與領導層之間信任能夠使員工對企業產生依賴感和歸屬感。這樣有助于企業推行新的政策和管理模式,加快企業的發展步伐。例如,豐田生產方式(精益生產)這一模式的推進在一開始就需要員工與企業領導之間很強的信任感。這樣,員工才能將基層存在的問題真實地、完整地反映給企業領導,然后通過企業整體力量來解決這些問題,進而提高企業的現代化科學管理水平。

篇(2)

 

初等教育系成立于2000年,原名小學教育系。2004年首次招收本科生,分小學教育文科方向和小學教育理科方向。2006年7月從教科系劃入學前教育專業,現共有兩個專業。目前初等教育系有教師1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講師10人,高級實驗師1人,輔導員2人。

作為新建系,做好科學發展規劃,對初等教育系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十一五”規劃執行情況

1.教學建設工作上所做的工作

過去的幾年,我們嚴格按照本科教學計劃開設課程,制定了本科教學大綱,大綱規范、科學合理、實用,指導性強;從06年開始我們全面要求教案都按照教務處規定的格式撰寫,其中還通過開學、期中、期末三次檢查來強調它的規范性和實用性;今年,我們對期末試卷的檢查加強了力度,使得這次試卷的質量大為提高;在課程建設方面,我系4門學院重點建設課程---小學語文教學論、小學數學教學論、兒童文學和學前教育學,建設工作正在進行中;在抓教學質量上教育管理論文,我系按照學院的有關教育教學質量要求的文件進行教育教學管理,注意常規工作的管理環節;學生管理組織機構運轉正常,黨建工作井然有序,學生活動豐富多彩,特別是我系一年一度的“12.9”師生手工作品展已成為遵義師院學生時間活動和課程應用的一個亮點。

整體上看,我系整體水平和實力在學院十八個系部中還處于中等偏下水平;與省內師范類院校中舉辦小教專業系部相比,從招收本科生時間來看,我系在全省招生比本科生較早;從管理模式上看,我們是獨立建系,獨立管理,這在全省市少有的,管理優勢明顯;我系與西南地區師范類院校中舉辦同類專業本科的系部相比,我們升本時間較早,積累了一定的辦學經驗,同時,我們屬于獨立管理的“主流”式的管理模式,管理相對成熟。

2.存在問題

(1)教師隊伍中高職比偏低,僅有25%,高職數缺少2人。同時,還存在理科方向高職教師缺乏的嚴重困難。

(2)教師學緣結構不盡合理。主要表現為:一是到目前為止,全系教師中還沒有一位畢業于全國著名師范類院校(如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的,僅有一位教師來自重點大學,其余教師均集中在省內高校;二是教師來源低學歷化程度仍然較重—有些教師還只有本科學歷。

(3)教師隊伍中碩士比雖然勉強達到評估要求(包括在職碩士達50%),但是,存在學科專業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教育學方向的不利現實。

(4)專業方向建設仍顯單一,只有小學教育和學前教育兩個專業。還沒有新的專業方向,這與當前小學教育教學和幼教工作發展的需求現狀不相適應論文的格式。

(5)在教育研究和課題申報上,盡管現在2個國家課題,但是在科研論文與著述上,整體水平偏低,整體實力不夠。

(6)理科方向教師隊伍和文科方向教師隊伍比較,職稱、學歷、教學經驗和教學能力等方面的整體實力懸殊大,急需補充有經驗、有能力的高職稱學歷的教師。

(7)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方面仍顯得辦法不多,經驗和能力不足。

(8)在部分專業課程上,我們還缺乏專業的師資(如寫字訓練是書法教師、簡筆畫訓練的美術教師、兒童手工訓練的手工教師等)。

(9)小學教育專業和學前教育專業必須的實驗室建設還未進行,這對來年各個專業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二、“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1.指導思想

(1)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堅持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管理論文,全面貫徹實施素質教育。

(2)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根據學院面向基層、服務基礎教育及地方經濟發展的教學型本科院校的定位,揚師范教育之長,構架教學質量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機制,培養適應現代小學教育和學前教育的合格本科應用型人才。

2.基本原則

(1)立足于社會發展需要。

根據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關于大學應注重質量發展的要求,根據貴州省“十一五”規劃關于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的要求,根據遵義市“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在基本完成“普九”基礎上農村急需大量合格教師的需求,并根據學院“十一五”學科專業發展規劃確立的“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的辦學思路和培養應用性人才的目標要求,確立初等教育系以質量求生存的辦學理念。

(2)立足于學科專業自身條件的發展潛力。

充分考慮初等教育系在遵義師范學院所處的地位,并結合全省、全西南本科專業的發展情況;充分考慮到我們現有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充分考慮本專業學生的來源情況和思想狀況,以學院定位為基本辦學方針。

(3)突出 “小教性”、“幼教性”,堅守學科專業特點,立足自身,辦出特色。

篇(3)

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語文教學是塑造人的藝術。人文精神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屬性。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中寫道:“沒有人,一切創造只是荒蕪、徒然,沒有終極目的。”自然的最高目的是文化的人。中國文化燦爛古老,博大精深,語文教師作為傳承祖國文化的人,根本責任是要把學生培養成有文化素養和有文化氣質的人。怎樣履行這一神圣職責呢?我認為:其一,語文教師自身要積淀一定的人文底蘊。《學記》說:“能博喻,然后能為師;能為師,然后能為長;能為長,然后能為君。”學高為人師,身正為人范。語文教師的作用,說到底,就是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腹有詩書氣自華”,教師若能厚積薄發,自然會對學生產生深遠影響。其二,語文教學的本質是語言教學。而語言本身是人的一種特性,因而語言具有鮮明的人文屬性。沒有語言,就沒有人文。“不知言,無以知人也”(《論語·堯曰》)。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語言的感受、涵詠、領悟、運用為基本內容,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的靈動,品味語言的氣韻,提高學生學習語言與運用語言的能力。其三,語文教學應具有濃厚的人文情懷。情感是語文教學的生命。沒有情感,就沒有語文教學。從閱讀學講,文章本是情鑄成,字字句句吐衷腸。閱讀是讀者與作者心靈的對話。從寫作學講,作文是情感宣泄的一種方式,情到深處文自工。語文教學應把人文關懷、情感熏陶放在重要位置。

審美精神

美學是真正的人學。我主張,語文教學走審美教育之路,即從審美的角度研究語文教學。語文教學過程實際上是審美活動過程。從審美的客體講,現行教材中包含了眾多審美因素,如小說中的主題、形象,散文中的畫面、結構,詩歌中的意境、意象,戲劇中的人物性格與矛盾沖突,還有文章的構思美、立意美、結構美、意境美、語言美等等,這些都具有豐富的審美意義。從教學審美主體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伴隨著審美心理活動,如審美感知、審美理解、審美想象、審美情緒以及審美靈感等。從課堂美的創造主體講,教師授課講究教學藝術,即教學活動具有可欣賞性、創造性和個性,這本身就屬于教學的審美范疇。因此,說得直接一點,語文教學就是在審美。

篇(4)

學生識字寫字,就是為了掌握一種交際工具,但是工具是被人所使用的,使用工具的人就有一個情感態度的問題;而語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尤其是我們的漢字,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在識字寫字方面,同樣應體現語文的工具與人文性的統一。我們可以利用象形字的直觀性作形象的描繪,利用會意字巧妙的形義聯系作富有情趣的解說……這時,學生的想象、創造,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并且他們會驚喜地發現:原來枯燥乏味,難以捉摸的方塊字是一個個有趣的符號,他們也會由此對它產生無窮的樂趣。薛老師在上課時,就充分利用象形字來引導學生記憶字形,理解字義。他在指導學生學習“奴、仆”兩字時,分別板演奴、仆兩字的象形字,然后引導學生記憶字形,并直觀形象地理解了奴仆的生活遭遇是如此的“不堪”,“受盡屈辱”。

二、領悟文意要有情味

篇(5)

學生識字寫字,就是為了掌握一種交際工具,但是工具是被人所使用的,使用工具的人就有一個情感態度的問題;而語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尤其是我們的漢字,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在識字寫字方面,同樣應體現語文的工具與人文性的統一。我們可以利用象形字的直觀性作形象的描繪,利用會意字巧妙的形義聯系作富有情趣的解說……這時,學生的想象、創造,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并且他們會驚喜地發現:原來枯燥乏味,難以捉摸的方塊字是一個個有趣的符號,他們也會由此對它產生無窮的樂趣。薛老師在上課時,就充分利用象形字來引導學生記憶字形,理解字義。他在指導學生學習“奴、仆”兩字時,分別板演奴、仆兩字的象形字,然后引導學生記憶字形,并直觀形象地理解了奴仆的生活遭遇是如此的“不堪”,“受盡屈辱”。

二、領悟文意要有情味

篇(6)

“參與式”教學以“學習者為中心,以活動為主,平等參與”為基本理念,體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民主性、公平性。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討論機會多、討論面廣,幾乎包納了全班的所有學生。這種教學要求師生、生生之間多向互動交流,因而改變我們以往的課堂管理方法,也是發揮“參與式”教學活動的真正作用,達到預期教學效果的重要內容之一。

在課堂管理上應體現出民主性、公平性1.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民主性、公平性在“參與式”教學活動中教師是以活動的設計者、引導者的身份積極地參加到活動中,使學生感到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公平的,都是參與者,是一些疑難問題的解決者和引導者,而不是活動和學生的掌控者。教師在給學生評價時,不能用不文明的語言,允許學生說“不”。教師應平易近人,不擺架子,多與學生交流談心,虛心接受學生意見,敢聽學生的逆耳忠言。把自己的職業當作是一種服務性的事業,盡可能改變工作態度。2.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民主性、公平性學生之間的民主性、公平性,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對生活、學習的興趣,以至改變一些不良的習慣。可見,教師給每一位學生公平性尤為重要。那么,在課堂管理中應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歧視和寵愛學生。在課堂評價上應明著來,不要暗著去。對某個學生有意見時,不能“,捉弄人”。把發言、討論、朗讀等展示自己的機會盡可能平等地給每一個學生,不能分成績好壞、性別、年齡等。不要讓學習好的學生“胡作非為”,因為優生也有缺點。在進行口語交際、詞語表達等實踐活動時應多鼓勵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使他們也有鍛煉和表現自己的機會,逐漸感到自己“也能會”。在課堂中管理學生方面應“嚴”與“寬”相協調在“參與式”教育活動中,學生之間的合作,個人表現更為突出,而語文教學活動在用詞、說話、表達等方面比其他學科有更強的嚴謹性,因此在“參與式”教學的課堂有時會出現一些意外的現象。如有些學生發音、用詞等大不敏捷,造成一些學生哄堂大笑,譏笑別人等現象。作為教師我們應改變以往的管理方法,隨機應變,嚴禁不禮貌行為的學生,保護回答問題的學生的自尊心。否則,不但教學效果不佳,還會給教學帶來一連串的難題,這需要“嚴”與“寬”的統一。在學生討論問題時有一部分學生以內容的影響,把一些不健康的內容帶入討論中,這樣的問題教師不應公開管理,應當在私下秘密解決,但必須嚴格要求。在討論發言時,有一些錯誤是無意發生的,教師應即時說明其后果,要求下次不發生,要給學生一定的改正余地。但也有一些錯誤是學生為了表現個人,捉弄人等故意制造。這樣的現象教師一定要嚴格處理,但這種處理要看時間的長短,如果需要時間短,即時處理;如果占用時間長,在課余和其他時間處理,以免占用別的學生的時間。當然,依據一些現象造成的影響大小,老師還可以用臉色告示或暗示警告。總之,在小學語文“參與式”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一些行為該管的管,該放的放,要盡可能多地給學生自。

在時間上,多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和其他時間相結合在小學語文“參與式”教學活動中,把握住活動時間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難點的前提,但也需要其他時間相結合是一堂優秀課的必備條件。1.多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以往的教學與“參與式”教學活動不同,尤其是“參與式”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活動過程,因而課堂時間分配上也有一定的差異。在小學語文“參與式”教學活動中,學生不但要討論提出問題而進行交流,還要把問題的總結以個人的語言形式表達出來,這就需要思維的交流和口語的表達效果。對小學生來說,既是一種表現個人的良好機會,又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要給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把思維進行交流總結,和需要進行口語表白準備。那么,小學語文教師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數量等要給相應的時間,盡可能減少教師個人占用的課堂時間。例如:提出的問題在課前寫在小黑板上。還有,把一些參與活動過程中所發生的一些意外事情占用時間的事盡可能考慮進去。2.活動與總結的時間配合小學語文“參與式”教學活動一般是有活動和總結相結合的,那么把活動和總結的時間分配合理是搞好“參與式”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條件。這就要求教師既要了解學生水平,又要熟悉教材內容的難點、重點等,合理分配時間。一般小學語文,尤其是高年級課堂教學中,解決的問題并不是單一的,所以教師在分配“參與式”課堂教學活動時間時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如:問題難度較大時,由于時間關系很難照顧所有學生時,在討論的基礎上可采用搶答的形式。這樣的教學活動不但解決時間緊張的問題,而且學生們有競爭性。

總之,“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在小學語文“參與式”教學活動的課堂管理中,管理的方法是沒有固定的,以課堂內的變化,管理方法也千變萬化。但總的目的是相同的,上好每節課,讓學生理解掌握本課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習慣、創新意識和敢于探索的精神。

作者:豆發勇 單位:甘肅省積石山縣宋家溝小學

篇(7)

1.讓學生牢固地掌握化學學科的基本知識

科學知識在構成科學素質五要素中起著基礎作用,它是人類世世代代積累和傳遞下來的寶貴遺產,它是今后學生從事科學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基矗因此,在中學階段通過化學課程的教與學的活動,要讓學生牢固地掌握化學的基本知識。

化學知識是發展學生科學素質的基礎,但化學知識總量大,應該選擇那些對學生認識世界、面向社會以及自身發展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最典型的關鍵性知識讓學生學習。這些知識主要有:①最基本的化學現象和事實、最普遍的化學常識及科學史知識。②化學計量系統,化學用語,命名法。③最重要的化學概念和最根本的化學原理,包括溶液理論、氣體定律、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化學反應熱力學、化學反應動力學。④典型金屬、典型非金屬、過渡元素、稀有氣體以及有關的化合物知識。⑤無機化學、有機化學、核化學、生物化學、環境化學、地球化學、化學分析、化學合成。⑥化學與社會、化學科學新進展、化學的未來發展方向。包括化學在日常生活與生產中的重大應用以及與當前社會發展與生活密切關聯的問題。

2.培養、發展學生的科學能力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科學素質教育的第二個方面應該強調培養、發展學生的科學能力。科學能力應是科學素質教育的核心。因為,從社會的生存和進步來看,這種能力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對具體科學概念的掌握,不論這些概念有多么重要。筆者認為,科學能力應是獲取科學知識和探索科學新知識的能力,自然科學方法論是培養學生科學能力的依據,科學能力的形成過程是在科學知識的教與學的過程中形成的,教師采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組織學生學習各種科學知識,訓練學生的科學能力。

科學能力是一個屬于能力范疇的概念,其包括的內容比較廣泛,如有觀察、思維、想象、實際操作和創造能力等,但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應著重注意以下五個方面的能力培養。

(1)實驗能力(包括觀察能力)

觀察與實驗能力是科學能力的基本要素,是一種全面的綜合能力,包含相當高的獨立探索能力和創造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把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具體化為以下幾個方面:①按一定的認知目的安排觀察或實驗的活動。②讓學生獨立地完成觀察與實驗。③使學生學會如何記錄、分析、觀察和實驗所得的資料及數據,導出正確合理的結論并進行報告。

(2)思維能力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思維能力包含的范圍很廣,化學學科知識的特點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也非常有利于培養他們對事物進行對比、類比、邏輯推理的能力。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利用有關化學知識的特點,進行相關的思維能力的培養。例如,進行堿金屬族元素教學時,利用該族元素具有相同核外電子數的特點,在已知鈉元素的性質后,可以演繹推理出其他元素的性質,培養學生演繹思維能力。同時,利用它們具有不同的電子層數,又可以進行各元素性質的對比,找出它們性質的異同點,培養學生的對比能力和分析能力等。

(3)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是一種較高要求的科學能力,是建立在觀察、理解、思維、記憶等能力基礎上的一種比較綜合的獨立學習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綜合。使學生具有自學能力,能獨立地獲得和探求新知識,這是教育的最終目標之一。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可以具體化為以下兩個方面:①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教給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②著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訓練。

(4)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能反映學生科學能力好壞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學生學習、消化知識,不斷擴大知識范圍和增大知識深度,以及提高自學能力所必不可少的能力。在中學化學的教學實際中,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應幫助學生和要求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時能做到:①掌握所學化學概念和規律產生的背景或實驗條件和現象。②掌握所學化學概念和規律的確切含義,會分析物質發生變化時的原因。③掌握所學的化學知識和其他化學知識的聯系、區別。④掌握所學的化學概念和規律的成立條件和應用范圍,且會依據對基本概念和規律的解釋作出正確的推斷。

(5)創造能力

培養學生創造力也是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未來社會需要更多的創造型人才。人人都具有創造能力,只是程度高低不同而已,創造能力能通過教育和訓練予以提高。創造性的思維能力是創造能力的核心,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在教學實踐中,應該有意識地使用創造教育的教學模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活動,從而培養創造性的思維能力。②注意創造性思維的發散性特點,培養學生善于對已知事物進行懷疑和再思考,能夠打破習慣性思路,提出幾種另外的解決問題的辦法。③注意聯想能力的培養。由于化學學科知識的特點,有利于培養學生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等能力。④注意利用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在豐富多彩的興趣小組活動中,讓他們有機會充分施展才能和創造性。

3.教給學生科學方法

科學方法是人們在科學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徑和所運用的各種方式及手段的總稱。掌握科學方法無論從學習知識的角度或者從發展能力的角度來看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學階段,要求學生掌握科學方法是有一定難度,但教給學生普通的自然科學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在化學教學過程中,通過采用下列程序來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

(1)搜集有關資料、文獻和數據

觀察,實驗,條件控制,測定,記錄。

(2)分析、研究和處理有關資料、文獻和數據

資料和數據的處理(表格化、方程化和圖線化),分類。

(3)得出規律性結論

科學抽象,發現規律,模型化,提出假設,驗證假說(得出結論、形成概念)。

4.促使學生逐漸形成科學意識

筆者認為,科學意識包括兩重意義,一是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自然科學觀。二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實際問題,要有科學意識的進行對待、處理或解決。

辯證唯物主義的內涵豐富,在化學教學過程中,不要求學生系統掌握辯證唯物主義的原理,但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時,可以促使學生形成很多唯物主義的觀點,這是化學科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具有的特點。例如,可以促使學生逐漸樹立起物質第一性的觀點,樹立起尊重事實的觀點,樹立相信科學、反對迷信的觀點,樹立為科學而不斷探索、不斷奮斗的觀點等。

促使學生形成化學科學意識,這也是化學素質教學的一個應重點加強的方面。我們的教育最起碼應做到:一個受過中學化學教育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化學問題時,不要求他們能說出問題的原因,但應具有知道這是化學現象的化學科學意識。就好比說,一個公民走在大街上,看到汽車后面排出尾氣,他應該意識到這些氣體會污染空氣。

篇(8)

Abstract:Theauthorthroughto"Managementaccounting"bilingualeducation’sexperienceandtheexperience,elaboratedtobilingualeducation’sunderstanding,hasdiscussedthebilingualeducationteachers’raiseandteachingmaterial’schoice,theChineseandEnglishteachinglanguageproportion,teacheswithstudyquestionsandsooninteractiveandprominentheuristicteaching,sceneteachingmethod.

keyword:Managementaccounting;Bilingualundergraduatecourse;Undergraduatecourseteaching

前言

構建國際化的會計教育,是會計專業雙語教學的切入點。管理會計作為一門邊緣學科,自20世紀初產生以來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會計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許多財經類院校都對該課程實施了雙語教學,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管理會計的理論及前沿;另一方面對我國管理會計理論和實務的發展也有好處。筆者在兩個學期《管理會計》雙語教學中遇到不少問題,現將心得和思考闡述如下:

一、對雙語教學的認識

雙語教學的英文為BilingualEducation。這一概念來自美國這個擁有150多種語言的移民國家。根據《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所給的定義是“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直譯的含義是“能在學校里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

就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現狀來看,雙語教學主要指用漢語和英語課堂講授英文原版教材內容的教學制度。雙語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學生外語的綜合運用能力,加深學生對國外先進的知識體系、思想方法以及前沿的學術理論的了解,促使其全面掌握專業知識、技能,樹立國際觀。據此目的,《管理會計》作為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雙語教學首先應是管理會計專業知識教學,而不是英語教學,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仍是首要目標,雙語教學的次要目標才是提高學生的外語綜合運用能力。在此目標指導下,筆者認為雙語教學絕不能是“漢語”和“英語”兩張皮,即先用漢語講解,然后用外語重復,或者先念一段課本,而后用漢語解釋。雙語教學要淡化“雙”的區別,將母語和英語有機地融合起來,使學生真正領會英文原版教材中專業知識的精髓。

二、《管理會計》雙語教學的教材問題

教材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基礎性依托,其選擇應以是否“有助于達到人才培養目標”為基本規范和根本評價標準。雙語教學選用原版英文教材已經成為各高校通行的做法。南京財經大學《管理會計》雙語教學中,選用的是Atkinson,Banker,Kaplan,Young編寫的“ManagementAccounting”,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影印出版。由于此版教材是目前比較權威的管理會計教材,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它的中譯本。雖然教師不要求學生中英文對照學習,但是大部分學生自行購買。筆者認為這種“準雙教材制”在教學中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部分學生會過分關注和依賴漢語信息,忽略原版英文教材的學習和體會,從而削弱雙語教學的作用。

運用原版教材可以使學生領略到原汁原味的東西,包括專業詞匯的使用,專業內容的表達,西方的專業教學思路和對知識的認知程序。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學到的知識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能夠與世界主流技術和思想接軌,對培養學生未來的就業優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原版教材的另一個特色是其先進性。一些前沿理論或方法,在國內本科教材中見不到,或者一帶而過,或者僅僅做抽象介紹,而原版教材中卻會有原汁原味的闡述。比如管理會計中的作業成本法,這種方法被譽為是成本會計的里程碑,國內由于應用極少,故教材中多為簡略和艱澀的解釋,沒有可以信服的完整的案例加以說明。國外教材輕松解決了這一尷尬。類似的內容,比如成本企畫、平衡計分卡等等。另一方面,原版教材中案例、佐證、背景闡述比較多,洋洋千余頁的教材中,知識點比較散亂,對于習慣了國內教材風格的學生,對原版教材的知識體系編排還有一個漸進的適應過程。所以,雙語教師既要努力讓學生熟悉西方教材的風格,又要幫助學生整理思路,梳理知識點。雙語教學中,教師一般都要求課后學生對應國內教材進行學習,作為參考。但是,原版教材與國內教材相對照,同樣的知識點經常會出現在不同的章節和場合,如在Kaplan等編寫《管理會計》的教材中,成本差異分析,不同于國內教材出現在標準成本法的介紹中,而是出現在彈性預算的章節中。筆者建議,使用原版教材可以不必拘泥于原版教材的體系編排,教師可以考慮以國內教材的內容體系編排為主線,調整穿插原版教材內容,這樣容易使學生通過中文教材與英文教材對照預習復習,把握管理會計的主要知識與脈絡。

三、雙語教學的師資問題

雙語教學的師資一直是制約雙語教學實施的“瓶頸”。在培養國際化會計人才的目標下,雙語教師首先應是“專家型”人才,具有很強的專業素質;其次才是具備良好英語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管理會計發展至今,其學科體系涉及很多領域和方法,雙語教學首先從專業上要求教師能夠通曉管理會計的發展和研究前沿,現代通暢的信息交流,使得這個層面的要求相對容易達到。目前《管理會計》雙語教學的最大問題仍然是語言。

對于承擔雙語教學任務的教師,學校應該制定科學的培訓計劃。筆者認為,近年來高校本科擴招,各學校會計專業師資均相對匱乏,所以對雙語教師的培訓不一定就是一步到位送到國外去學習,可以分步驟、分批次進行。第一步,可以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外教資源,對雙語教師進行培訓,包括語音、語調和日常用語訓練;第二步是“請進來”,可以從以英語和漢語為主的雙語國家(如新加坡)或多語地區(如香港)聘請具備雙語教學能力的會計學專業教師或有意從事教學且具備雙語能力的高級管理會計人才,或者聘請其他高校在雙語教學上有豐富經驗的專業教師,對教師的專業英語授課的語言交流技巧、授課方法等進行交流和培訓,互助教學,觀摩指導;第三步是“送出去”,即經過一定程序的挑選和考試,選派雙語教學中的優秀教師分期分批地到國外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水準和英語水平,同時也可對雙語教學的教師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

在大力培養雙語教學師資的同時,還應該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勵和考核機制。雙語教師備課工作量太大,不僅

要查詢和吸收大量的外文資料,還要考慮如何與我國實踐相結合,其工作量往往是非雙語授課的數倍。另外,多數財經類院校《管理會計》雙語的授課對象是十多個班級,在師資受限的情況下,不得不多班級授課,而且學生的外語基礎參差不齊,直接影響到授課質量和學生對教學的評價結果。如果沒有特別的工作量核算、教學質量考核、教學研究科研立項、職稱評審等政策傾斜,在一定程度上難以激勵教師堅持做下去。

四、《管理會計》雙語教學的教學方法

篇(9)

1.制度的一貫性一項好的管理制度是基于現實,經過幾代人不斷打磨而成的。隨著人員變動,特別是校長和教科室主任的更換,學校原有的具有一定適應性和適用性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可能出現散失、斷裂,也可能出現教育科研制度重建。但是,科研制度從提出到成熟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暫時性的制度必然有不完善性。而且校長、教師流動周期比較短(江蘇的規定是6年)新的科研管理制度還沒有完善,人員又要變動,所以會出現執行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永遠都是不完善的尷尬局面。

2.執行的有效性制度都是由人來執行的,指向的也是特定的人或人群。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的執行需要學校主要領導、分管領導、教科室主任、教研組長的共同努力,才能在執行上有所建樹,推動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發展。人員的變動不僅給隊伍建設帶來了難度,而且對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的執行提出了挑戰。

3.調試的適應性制度是需要不斷吐故納新的,進行必要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調整,以不斷適應新形勢、新要求,達到以制度的漸進發展保障學校教育科研的可持續發展。在承認制度的相對不完善性的同時,必須看到好的制度和相對比較差的制度在調試的力度和效度上的作為大有高下,頻繁變動的制度在一定意義上阻滯了教育科研事業的發展。

(二)管理文化認同上的價值性沖突

1.對教育科研價值的認同度有差異重視和不重視是兩個極端,其中還有幾個層級的中間地帶。比如,有一定自主創新的科研、按照上級要求做的科研、純粹應付了事的科研,等等,表現出來的是不同的科研氛圍、教師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的校際差異。在教育科研價值的認同度上會有一定的差異甚至是差距,這取決于校長以及學校領導班子對于教育科研價值的認同,還有就是教育科研對于學校教育教學的貢獻份額,總的來看,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和提升。

2.對教育科研操作的認同度有差異是真做科研還是假做科研,是重視過程還是重視結果,是個體科研還是群體科研,是探索研究還是印證研究,等等,這些問題都會在教育科研實踐中表現出來。不同的學校會有不同的選擇,不同的科研群體會有不同的關照。

3.對教育科研評價的認同度有差異教育科研對于學校教育的作用和影響力是對教育科研評價的關鍵,怎樣歸因,體現了管理者的立場和價值觀。要使教育科研有長久的可持續發展力,就必須在對教學型和科研型教師的評價上找到平衡。評先評優、績效考核中教育科研的占比是一個敏感而又現實的問題,不同的管理者、不同的學校之間在認識上和操作上不僅存在差異,差異度也可能相當懸殊。

二、原因分析:理性追問中的必然

(一)人力資源配置上對于科研力量的思考缺位

參與流動的教育工作者主要由三個群體構成,包括校長、骨干教師和在同一所學校任教滿六年的教師。校長流動主要考慮破除“門戶之見、視野狹窄、思想僵化、創造力下降以及經驗主義和人際關系復雜化等一些消極因素”“為校長的成長提供新任務、新要求、新認識與新實踐的機會和環境”“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和事業心,逼迫其產生出新的應變能力和創造能力”;教師流動一定要考慮到學科問題,比如一個學校語文教師嚴重過剩、數學教師嚴重超額,都不利于發展,學科間的平衡一定是首要考慮的問題。但是,在考量的體系中沒有教育科研的因素,沒有將教育科研人員的均衡納入其中,教育科研力量均衡就很難有保證。

(二)科研制度上對于科研文化的思維缺失

從教育行政在科研制度引導上存在著一些不利于學校科研文化發展的弊端看,宏觀的科研制度不健全,籠統、大而化之的制度居多,落實的、有個性的制度少之又少;教育科研工作推進上主要還是以活動為主,呈現出的狀態是有一陣沒一陣,連續性較弱;教育科研交流機制不健全,各自為戰的情況很普遍。教育科研發展缺乏教育行政的有力支撐和引導,致使低水平發展的情況普遍存在。加上一些地區應試教育橫行于校園,科研文化建設事實上在應試文化的擠壓之下生存空間極為狹小。

(三)評價政策上對于教科研績效的思想缺席

這里的評價主要集中表現在對于學校的綜合評估以及對于教師的績效工資考核上。以某地區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評估方案為例,教育科研在150分的總分中占20分,反應出重視的程度偏低。學校的績效考核中教育科研占比始終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教育行政的規定相當籠統,所以各校之間的做法差距較大。有些地方片面強調以學生考試成績作為考核的主要依據,嚴重窄化了績效考核的本義,教育科研在教師心目中的地位急劇下降。校際間教育科研在績效中的占比呈現出個體性大于整體性的不均衡態勢。

三、路徑探尋:方向沉思中的應然

(一)教育行政,在均衡上著力

1.均衡人力資源配置教育均衡發展的一個抓手就是要破除“單位人”“學校人”的門第鴻溝,將教師變成“區域教育人”,實施義務教育師資“無校籍”管理制度。進行區域內教師流動,不僅要考慮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資源的均衡,也要關注學科之間的均衡,在此基礎上將教育科研骨干作為一個重要的觀察視點予以關注,以科研骨干力量的相對均衡保障區域內教育科研質量的均衡。

2.統籌評價制度改革科學設置教育評價的項目和權重,將教育科研工作列入考核細則,突顯教育科研工作的地位,為教育科研發揮對教育工作的先導性、基礎性、保障性作用奠定基礎。特別要強調的是在評價體系中破除學生學業成績“一家獨大”的局面,為包括教育科研在內的其他工作爭取適當的生存空間。

3.協調區域共同發展教育科研工作區域間的不均衡性是一定的,這就和教育均衡發展不能保證所有學校、所有學生發展的完全一致是一個道理。但是不斷縮小差距,在制度設定的框架內均衡配置資源是可以做和能夠做的。區域內的教育科研不僅要在均衡配置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確立動態均衡的理念,在發展中實現均衡發展的目標。要摒棄“削峰填谷”式的庸俗均衡做法,在為學校注入強大前進動力的前提下,積極鼓勵、大力推進學校教育科研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實現動態、追逐、高位的均衡發展。教育均衡發展在本質上是一個管理概念,也就是發動的主體在行政,特別是直接領導的教育行政。立足于教育科研管理的視點,教育行政在均衡發展上有很大的可作為空間。

(二)學校層面,在優化上著手

1.打造研究文化教育均衡發展不是扁平發展,更不是矮化發展,需要在均衡理念指導下的自發、自為、自省式的文化發展。站在學校的角度必須要在打造科研文化上下功夫,倡導全員研究、草根研究和全方位研究,讓研究成為校園中最亮麗的風景。教育科研在學校中的生存和發展只有植根于全體教師的心中才能夠實現,將研究寄希望于少數科研骨干(包括校長)是不正常,甚至很危險。因為,研究的目的除了達成研究本體目標以外,更重要的是培訓師資,達成全體教師的個體、個性發展。立足于教育教學實際,為了實踐、在實踐中、改造實踐是學校教育科研的三個著力點。立足教育教學,在教育教學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是教育科研的生命,也是草根研究的本義。唯有打造具有長久生命力的科研文化,才能使教育科研工作存續并新生。

2.協調研究課題研究課題在立項的時候就要準確定位,屬于重大研究、學校整體研究的要列入單位立項范疇,而個體研究、局部研究的則要列入個人立項范疇。當人員流動的時候,對這兩類課題要有不同的要求,單位立項課題不能隨主持人流動而帶走,個人立項課題可以由課題主持人帶到新學校繼續研究。這里比較復雜的是校長主持的單位立項課題,當校長流動時課題的歸屬就會出現矛盾:帶到新的學校,研究的基礎條件發生變化,原來設定的實驗因子也相應發生了變化;留在原來學校,新任校長的研究旨趣不一定與該課題相符,由其它學校流動過來的校長也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要破解這個難題,主要是在課題立項的時候關注校本,將學校主課題定位在學校教育教學問題解決的層面,這樣,不管作為課題主持人的校長流動到哪里,學校仍然堅持既定的研究方向不變,通俗地說就是“換人不換車”。

3.培養研究梯隊形成相對穩定的研究隊伍是學校重點工作之一,在均衡化背景和教師流動的現實狀況下,固化的研究隊伍結構肯定是要被打破的,但不是說教育科研隊伍就進入無序、散亂的狀態,而是在動態過程中不斷建立結構、打破結構、優化結構。具體說,就是要在教育科研人員隊伍上有“幾手”準備,既要有“獨當一面”的領軍人物,也要有在一線“沖鋒陷陣”的科研骨干,更要有“時刻準備著”的骨干預備隊和群體性科研隊伍。

(三)教師個體,在發展上著眼

1.精煉研究意識教師身處教育教學一線,火熱的教育生活應該是教師進行教育科學研究的舞臺,過一種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應該是廣大教師的追求。在平凡但不平淡的教育現實場景中潛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就能形成觀察教育、審視教育的心理動因。對于習以為常的教育現象多問幾個“為什么”,形成隨時隨地、對任何事物都進行教育思考的習慣。

篇(10)

語言表達要準確清楚,這對任何學科的教學都是重要的,對數學教學尤為重要。數學教學語言最易犯的毛病是概念不清、推理模糊。如要求“寫出所有商是2的除法算式”,學生們根據已學的九九口訣表內容寫出“2÷l=2;4÷2=2;6÷3=2;8÷4=2;10÷5=2;12÷6=2;4÷7=2;16÷8=2;18÷9=2”這些算式后,認為“所有商是2的除法算式”就這么些了。我在表揚學生寫得不錯的同時,把要求改為“寫出商是2的除法算式,以上算式,還推想出了“20÷10=2;2÷11=2;24÷12=2……”等等算式,更可喜的是他們悟出了:除結算式有許多、許多。我向學生問道:“20÷10=2我們沒有學過,你們怎么想出來的呀?”學生們回答道:“因為‘10+10=20’,所以‘10X2=20’,還因為‘10X2=20’,所以‘20÷10=2’……”多么聰明的孩子,除法算式是寫不完的,以后你們學的知識多了,會更明白的。”話音剛落,學生們興奮他說道:“商是2的算式寫不完,真是太有趣了!”

第二,邏輯性。

語言的邏輯力量,既是教師講課取得成功的潛在魅力,也是教學取得預期效果的關鍵。違背邏輯的語言,會給學生思維帶來困惑。

第三,形象性。

教學中讓學生充分調動注意力,并留下深刻的課堂印象,語言要有形象性。

聯系學生比較熟悉或可模擬的生活,進行數學教學,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回憶起剛才借皮球那道題目,明白了體育室減少的皮球就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一共借出的皮球,即14+9=23(個)。以上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再現生活中的情景,引起學生的回憶,較為形象生動,加強了教學效果。

上一篇: 建筑力學實訓總結 下一篇: 質量培訓亮點工作計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婷婷日韩 |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 | 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区夜久久 | 午夜福利国产视频 | 先锋影音亚洲国产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