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調查報告匯總十篇

時間:2023-01-06 00:08:2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心理調查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心理調查報告

篇(1)

中國目前約有3500萬左右的白領女性,如果每部女性手機的售價在20xx元左右的話,這就是700億元的市場,手機廠商當然不會錯過這塊大餅。但究竟哪種類型的手機才是現代女孩子的最愛呢?為此我們采訪了一些女孩子,她們的觀點百花齊放,一起來看看她們是怎么說的:

A小姐(公司白領):手機一定要小巧玲瓏。女孩子的手袋一般都很小,如果對手袋按面積來算絕不比廣州的房子便宜,小小的袋子要放化妝品、錢包、香水等物品后,就沒有什么地方空余,所以對女性來說,手機一定要小巧。B小姐(大二學生):假如讓我去挑一款自己最愛的手機,那我一定要挑一部外型設計出挑的機型。因為女性的愛美之心,所以一部手機想吸引到女性青睞的話,在外型設計上必須有特色。 C小姐(文員):我選手機,最看重的是價格。價格適中對一些收入不高的女孩子是可以接受的,1500元左右的機型才是我的首選。功能和外型一般就可以了,要求不太高。D小姐(市場經理):可能自己是屬于高薪一族,所以選手機的時候一定要挑最新款的。對外型要求不是很高,最重要的是要新。要不滿街的人用的都是同一款手機,那和穿同一款式的裙子、衣服有什么不同。最好一些品牌能出些限量版的手機,當然,我說這話不是顯示我自己有錢,而是代表一部分女性而已。

篇(2)

目前,心理課已經成為各所學校開展集體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心理課的開設效果也必然會影響到學生心理品質的形成和健康成長。盡管上海市教委下發了統一的心理教材,但由于各校的校情不同,統編教材難以滿足不同類型學校的實際需求,所以,心理教師們實際上大多是按照自編的心理校本教材在施教。同時,心理教師們在教學方式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教學內容也不盡相同。更有甚者,有的學校由于領導不重視、缺少師資等原因便沒有開設心理課。凡此種種,都反映出心理課教學還有很大的隨意性、非正規性。

為了解徐匯區中學心理課開設的情況,挖掘學生對心理課的深層次需要,探索更好的上課形式,提升心理課的實效,我們對徐匯區中學的心理課開設基本情況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目的

1.了解徐匯區中學心理課的課時、場地等基本情況;

2.了解心理課教學的主要形式和內容,以及學生對心理課的深層次需求;

3.了解當前心理課開設的實際效果。

三、調查內容

1.心理課的主要目的;

2.心理課的主要內容;

3.心理課的主要形式;

4.心理課的實際效果;

5.學生對心理課的需求。

四、調查過程

本課題采用無記名問卷調查的形式,調查了上海市徐匯區的八所中學。調查時間為2016年4月18日~5月9日。調查共回收問卷1831份,有效問卷1783份,無效問卷48份。

參與調查研究的學校為徐匯區的龍苑中學、五十四中、徐匯中學、華東理工大學附屬中學、徐教院附中、市四中學、位育中學、中國中學,共計八所中學,其中初中1102人,高中681人。

本次使用的調查問卷為自行設計,除了被試的基本信息之外,主要從心理課形式、內容、效果三個方面設計問題,共14題。

五、調查結果

第一,各校在起始年級開設心理課的比例較高,希望在畢業年級開設心理課的學生人數在逐漸增加。

根據調查結果,學校基本上都將心理課排入學生課表,六年級與高一兩個起始年級開設心理課的比例分別為47.56%和47%,總和占比94.56%。說明新生的學習適應、環境適應、心理適應等問題得到了充分重視。

同時,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面臨的學習壓力逐漸增加,希望在畢業年級開設心理課的學生人數也逐漸增加。

在開設心理課的最好時段問題上,男生與女生認識上總體一致,在起始和畢業兩個時段上有些差異。53%的男生認為在新生入學時最需要開設心理課,大于女生的47%;而21%的女生則認為應在畢業年級開課,高于男生的16%。

第二,當前的心理課時基本上是每周1節,而半數的學生認為這個課時數是不夠的。

被調查的8所學校,心理課的每周平均課時為1節,而49.18%的學生反映這個課時是不夠的,他們希望學校增加心理課時。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對心理課的需求不斷提升,越是高年級的學生,越反映心理課時不夠。

第三,學生最想通過心理課學會的是情緒管理和人際交往,而且女生比男生更需要得到此方面的幫助。

在調查中發現,38%的學生最希望通過心理課在情緒管理方面得到提升,26%的學生希望獲得人際交往方面的幫助。學生之所以對情緒管理的需求最高,可能與中學階段的學生常常遇到情緒困惑有關。學法指導、生涯規劃與自我發展內容還沒有受到學生的足夠重視,今后的心理課上還需要加強這方面內容。詳細情況見表1。

通過性別對比,我們發現在情緒管理和人際交往這兩個主要選項上,女生比例均高于男生。再通過性別與年級兩個因子的綜合分析發現,對情緒輔導需要較強的主要來自初二女生,占比39%,遠高于男生的26%,表現出較大的性別差異。

第四,學生雖然希望在心理課上有比較多的活動,但也不希望一味做游戲,他們對心理課上老師的組織教學和點評也提出了要求。

對于心理課上教師多講還是學生多講的問題,學生的回答情況見表2。

從表2不難看出,雖然絕大多數學生都不希望在心理課上教師多講,可是也不是學生活動越多越好。65.7%的學生希望教師講和學生活動均衡,這反映出學生對心理課的定位是準確的,他們希望課上既有有組織的活動,也要做適當的總結點評。進一步分析發現,低年級學生更希望多活動,占比為43%。

第五,在具體的心理活動課形式上,學生最喜歡做游戲,喜歡師生互動的上課形式。

在最受學生歡迎的上課形式中,做游戲占比76.41%,排名第一,低年級的學生占比更高。其次是師生互動和戶外活動,分別占比67.94%和57.18%(見表3)。通過性別比較,男生比女生更喜歡師生互動環節,表現欲望更強。

另外,本次調查還發現,絕大部分心理課都會在一開始設置導入環節,該形式能對心理課的教學內容起到過渡作用。

第六,大多數學生會在課后與教師進行交流,其中男生表現得更積極。

學生們會有一些心理課上沒有解決的問題,或者不想在心理課上說的秘密,那么,他們是否愿意在課后找教師交流呢?調查結果顯示,大約2/3的學生會在課后與教師交流,其中選“總是”的男生比例為20%,高于女生的7%。這可能一方面反映出師生關系比較好,心理課有效,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可能男生的問題比較多。值得注意的是,調查發現還有1/3的學生選擇“從不”課后找教師交流。

第七,學生對當前心理課感到滿意,認為效果良好,心理課設置合理,并且能夠把心理課上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

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對心理課教學感到滿意,說明當前心理課教學設置合理,內容貼切,66.74%的學生能夠在心理課上自如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對心理課滿意度最高的年級是初一和高中,均超過90%的滿意率。

值得一提的是,當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近九成的學生會學以致用,會想起心理課上教師所教的知識,總體上來說,目前心理課還是對學生成長有橢的。

六、研究結論

本次問卷調查發現,徐匯區中學心理課的開設情況總體良好,表現為有課時保障,學生對心理課的課程設置感到滿意,教師的上課形式和內容受到學生歡迎,學生在心理課上有充分的表現機會,大多數學生能將心理課上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際問題,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篇(3)

而專家認為“將有六成應屆畢業生面臨崗位缺口。”那么我們就業究竟面臨哪些問題呢?利用寒假時間就大學生就業問題,做了個小調查。

從此次的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略微了解大學生的就業心理。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藝術類專業的大學生對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最低,文法類、經濟類、理工類和醫學類的大學生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都在1500-2499之間,管理類的學生大都希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在2500-3499之間,同時也是藝術類的學生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為3500以上的比重也相對較大、經濟類、管理類次之。

對于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我們可以綜合比較其他相關問題及因素得出,產生這方面的原因是由于專業本身的原因,藝術生的精神取向相對自由,他們更是側重于自身的自由,藝術工作相對比較特殊。對于理工類,文法類和醫學類在薪酬取向集中在1500-2499。分析得出的結論是。這個是當代大學生一般首次工作可以接受的心理價位。低于則不符合其多年學習的知識積累。高于此價位又又不符合當今就業壓力越來越緊張的社會現實。

二、大學生區域就業心理分析(農村、城市)

來自農村和城市的大學生在就業看法、就業態度、就業單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高于來自農村的學生。但是兩地學生的薪酬期望都集中與1500-2499,薪酬期望在1499以下和 2500-3499,城市學生高于農村學生,但在3500以上,城市遠高于農村學生。具體數據如下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對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不一樣。正是因為他們的背景不一樣。農村的學生就業心理較為嚴重,他們渴望盡快找到好的工作以緩解父母的壓力,為自己的家庭解決負擔。而城市學生則不一樣,他們相對與農村學生而言,比較輕松,但是由于在城市長大的背景,使得他們的就業的初次薪水價位相對與農村更為高些。

(2)城市學生選擇工作注重行業前景和個人喜好,農村學生最注重行業前景

從數據統計來看,城市大學生在選擇工作首先考慮的因素是行業前景和個人喜好,農村大學生最注重的是行業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個人喜好方面,城市高與農村;在行業前景、辦公環境和其他方面,農村高于城市。

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我們依然可以理解為兩個不同生源地的就業生的就業背景不一樣而導致的。城市的學生因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對比較自由,以后跳槽或者的短期內選擇新的工作的機會比較大。而來自農村的學生則以行業的前景為主,愿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較穩定的工作。

(3)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愿意在就業區域的選擇上注重發達的大城市

從數據統計上來看,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愿意選擇在發達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體工作,中小城市和國外,沒有人愿意選擇在縣城工作;而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更看重具體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發達的大城市,中小城市,縣城和國外。這個是在我們的意料之中,事實上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不僅是城市,包括農村的學生的就業取向也比較側重大中城市。

(4)來自兩地的大學生都教青睞國營企業

從數據統計來看,在最期望選擇的就業公司上,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比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樂意選擇民營企業、國營企業和外資企業;而在私營企業、合資企業和自主創業上,來自的城市的大學生的期望值高與來自農村的大學生。但是,兩地大學生都較青睞國營企業。

(5)信息產業仍是大學生最青睞的職業部門

從數據統計來看,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最青睞與信息產業,依次是金融保險業、教育業、制造業、政府部門、科研部、房地產和服務行業;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最青睞信息產業,依次是教育業、科研部、政府部門、房地產、制造業、服務行業和金融保險業。

三、缺乏實際技能與經驗是當前大學生認為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調查顯示,缺乏實際經驗是當前大學生認為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業人數過高。因為大學畢業將面臨一個從學生到社會職業人的角色轉變,而這一過程又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投資。大多數企業側重傾向于那些有實際技能,以及工作經驗相對比較豐富的學生。而我們的調查記過顯示,當今的大學生在這個方面更為薄弱。

四、目前平均就業率不高

從數據統計來看,在已畢業和即將畢業的人來看,平均就業率為49%以下的占29%,50%-69%的占28%。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就業人數過多,就業生自身的條件相對不能滿足就業單位的要求。另外還有其他的因素,例如部分學生選餓出國或者讀研究生。

五、在求職途徑的選擇上,現場招聘會、上網和親友介紹成為最主要的途徑。也有少數人選擇報刊和上門推薦。

由此可見。大多數的學生在就業途徑還是比較側重于現場招聘,不過網絡招聘也已經成為近來部分學生求職的途徑之一。

六、現在大學生普遍認為自己具備了道德品質修養、與人合作的能力、團隊精神相對與前三種能力,競爭能力、社會活動能力、應變能力大家認為較弱。

從這個調查的結果我們也不難聯系現實情況分析出由于缺乏實際的實踐技能是當代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就業問題的解決思路

一、解決結構性就業難問題是關鍵

企業人士更多的認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首先在于調整大學生的就業心態,而從針對大學生的調查結果看,大學生在就業區域選擇、就業單位性質選擇上都有趨同現象,“經濟發達地區、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機關”仍然是多數畢業生的首先,但是現實的情況是能夠實現這種愿望的大學生的比例其實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學生都在爭奪很少的職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職位,這可能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劇增長,可能是造成這一現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業對大學生建議一樣,既然不能改變既定現實,只能首先調整自己就業心態,在選擇就業區域、就業單位性質、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過度集中于一點,最好適當的擴大自己的就業選擇。

二、就業觀念的轉變應該慎重

篇(4)

我于20XX年9月中旬,在安康市五里鎮這進行實習,在實習過程中發現了不少的問題,很多學生的成績特別差,通過觀察發現好多學生他們父母在他們小的時候外出打工,家里只有爺爺和奶奶,缺乏父母關愛,性格孤僻,不善交際。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的目標

1、學生的學習心里健康狀況

2、學生的學習心理健康的特點

3、引起學生的心理健康成因及對策

二 )具體的方法

通過學生問卷的形式,主要對他們的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的需求和學習的目的四個方面來進行調查,問卷調查共發放了56份,實際有效的為50份,接近理想的目標,接近理想的樣本數,具有可操作性。

三、調查的結果

對學生進行調查,可以發現這些學生的心理健康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反應了許多的社會問題,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中學生無法抵制來自網絡的誘惑,以及各種社會問題。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的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都有自己明確的教育價值觀,64%的學生認為學習可以改變自已,提高各方面的素質,2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考上好大學,16%的學生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以后干什么,對自己未來沒有考慮過。另外一方面,學生的教育價值觀與經濟的發展有密切的聯系,他們認為學歷高的比學歷低掙的錢多。

2、學習態度

調查顯示,64%的學生對學習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12%的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另外,90%的學生不喜歡學英語, 認為英語作用不大。大部分人喜歡學習數學、物理、化學等與實際比較密切的。

3、學習的需要

每個學生都有特長,而且大多數學生有正確的認識,大多數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還有一部分學生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

4、學習的目的

大多數學生有自己的目標,考上一個好大學,少數的學生暫時還沒有考慮。

(二)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的特點

現在的學生心理與以往學生的心理有明顯的不同。

1、教育價值的需求多樣化

大部分人認為教育可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可以掌握基本的生存必要的科學知識,而且可以提高就業的競爭力。另外,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征,他們的教育價值觀趨向于功利化,越來越多的學生把教育與經濟價值聯系在一起。由于中學生的價值觀還尚未成熟,他們的認知,

判斷能力都還不穩定,相當一部分的 學生的教育價值觀比較迷茫,其原因在于: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大學生就業比較困難,從而對考大學失去信心。 還有學術性較強的課程不能瞞足他們的職業需求,使許多的學生產生厭學的思想。

2、學習的需求多層次和多目標

在調查中發現,在學習基礎、學習目標、對未來的期望的差異,使他們對學習的需求也產生了不同的需求,高中后準備就業的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識,而想考上大學的學生不僅要掌握,而且要很優秀,學業成績達到上等的水平。

3、學習目的明確,但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調差顯示,大多數的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存在著不協調性和主觀性,有很多學生知道就業很難,但在實際的學習中表現得不積極,還有一部分學生雖然學習目標很明確,但是思想和行動上出現不一致,學習不積極,呈現出一種消極的學習態度。說明了學生的學習態度有嚴重的不協調性和主觀性。

四、學校的老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心里健康的教育。

一、教師應該有健康的心理而且具備一定你的心理健康的知識。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言行、舉止、行為對學生帶來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不但具有很高的教育業務水平,而且 應該

有良好的心里素質。同時,教師還應該 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識,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同時進行心靈的教育。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應給與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學生也只有在老師的真心、真情、真愛下,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才會積極的投入學習生活中。

二、關心學生的心理,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

作為老師,不但要重視學生的學業發展,而且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雖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識,但是要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還是有難度的。其實,中學生有他們自己的特殊心理,比成年人更加的敏感和脆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心理問題,首先跟家長取得聯系,不然會使學生失去信心,從而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的出現。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不但是提高教學的有力保證,而且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保證。教師要主動通學生進行交流,這樣不僅加強了學生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協作、共同探究和積極向上的精神。

三、滿足學生的合理需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

中學生的合理需要包括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安全、交往、和愛的需要,還有尊重的需要。這些合理的需要如果沒有滿足,那么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的成長。因此,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的發揮教育的功能,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引導,幫助他們來認識事物和判斷事物。由于中學生的心理發展還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抵制不住誘惑,很容易走錯路。這就要求老師給與治療和指導,是他們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四、心理健康的關鍵是教師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體老師共同參與,教師不僅為學生傳授

知識,還為學生做好榜樣。做好這一點,教師應該做到一下幾個方面

1、教師尊重學生

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成績,尊重學生的隱私。

篇(5)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身心健康是生活的前提,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

二、勞教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的現狀及問題

勞教人民警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其工作任務繁重、責任重大、接觸面比較狹窄和其他社會壓力等一些問題,導致我們的勞教人民警察出現了不同程度上的心理健康問題。通過對某所78名勞教警察的調查分析,其心理健康問題存在以下六個方面:

1、六十多名勞教民警經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容易犯困,特別是工作稍長,就注意力不能集中,思考困難,工作效率明顯降低,即使充分的休息還是會感覺很累,做事經常丟三落四,說話常常出錯,記不起剛經歷過的事。

2、數十名勞教民警感到無緣無故的焦急、緊張和恐懼,莫名其妙的擔心,坐立不安。

3、多數勞教民警都有對自己做法的正確性產生懷疑,雖然明知道沒有必要,但卻總是無法擺脫。如總是懷疑自己是否把門鎖好、煤氣是否關閉,電燈是否熄滅等,常驅使自己反檢查才能放心。還有就是反復洗手,雖然已經洗干凈,沒必要再洗,但控制不了自己,反復地想去做。

4、個別勞教民警只要進入管教區就緊張害怕。如勞教人員生病,個別的民警就會很擔心自己會不會被傳染,雖然醫生說不會,但還是會忍不住擔心害怕。

5、少數勞教民警經常感到心情壓抑、郁悶,常因小事大發脾氣,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常常自卑、自責、內疚,常感到腦子反應遲鈍,思考問題困難,遇事老向壞處想,對生活失去信心,總感覺前途暗淡。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人的心理壓力不能得到及時而有效的調節和緩解時,心理壓力就會轉化為行為的反向動力,使人出現一些反常行為。因此,重視勞教人民警察心理健康,減輕其心理壓力,對進一步做好勞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造成勞教警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

1、工作場所的封閉性

勞教場所大多處于偏僻的地方,勞教警察每天都在高墻內工作,使他們進行反思和交流的機會較少。而勞教所與地方黨政機關部門之間聯系、聯誼等交流活動甚少,加上勞教工作方式的不變性,使他們與社會變化的多樣性不相吻合,時間久了,勞教警察與社會的差距在逐漸的拉大,使一些勞教警察產生了孤僻、自卑、封閉的心理。

2、工作性質的特殊性

由于勞教警察每天接觸的是勞教人員,而勞教人員又是心理疾病的高危群體,過多的直接面對社會的陰暗面,加上勞教警察本身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匱乏,不能很好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因此勞教警察的情緒、性格、心情難免受到不良影響,心理健康狀態難免遭到破壞,造成有的勞教警察酗酒、思維混亂、壓抑、情緒不穩定、脾氣暴躁、遇事易激動、自制力差等各種心理問題。

3、工作職責的繁重性

勞教人民警察的工作雖然比較單一,但是工作職責確異常繁重,一是勞教人民警察長年累月的工作在第一線,時間長,任務重,壓力大是勞教警察長期面臨的工作狀態,心理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二是隨著國家法治建設的健全完善,依法、文明、科學管理勞教人員的要求逐步提高,責任追究力度逐年加大,勞教人民警察的工作壓力隨之加大。三是勞教人民警察長期超負荷工作,但缺少必要的心理輔導與矯治。時間久了,就可能出現憂郁煩悶等傾向。而勞教人民警察情緒的不穩定性,又容易導致勞教人員的不穩定性,最終造成場所安全隱患,危害不容忽視。

4、工作任務的單調性

勞教人民警察的工作是教育改造勞教人員,勞教人員解教一批又一批,而勞教人民警察每天的工作卻沒有多大變化。一成不變是帶班工作,枯燥、單調而重復。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容易產生厭煩心理,一旦到了心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就容易導致心理疲勞,悲觀厭世,對工作、生活沒有信心,挫折感強。如果得不到及時地疏導,長年累月,在心理上容易造成心理障礙;在精神上容易造成精神萎靡,甚至精神失常;在工作中容易注意力渙散,喪失警惕和鑒別力,輕則影響身體健康、工作效率,重則影響勞教人員教育改造成效,危及場所安全穩定。

5、工作環境的危險性

為構建和諧社會,為經濟創造良好平穩的發展環境,勞教場所不斷強調安全穩定,一方面,“防逃跑、防非正常死亡、防所內案件、防重大安全事故”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要確保“收得下、管得住、跑不了、改造好”。為此,勞教警察的精神長期處于一種高度緊張狀態,心理壓力長期得不到緩解。另外,隨著經濟社會的多元化發展,多進宮、頑危性、流竄、暴力團伙性及吸毒、涉黑等勞教人員的不斷增加等,使勞教民警自身安全受到威脅,長此以往,就會出現緊張、焦慮、驚恐等心理障礙。

四、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就勞教人民警察工作的現狀而言,解決其心理問題,我個人認為政府、單位和個人都要采取積極措施,尤其是個人更要有積極的心態。

政府:

1、設立勞教警察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年4月,公安部政治部向全國公安機關發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建設指導意見》,首次提出在公安機關設立民警心理健康服務中心,進一步推動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全面展開。我們監獄勞教機關可以采取類似措施,在有條件的監獄勞教機關設立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在沒有條件的地方充分運用網絡開展網上服務,逐步建立形成心理訓練、咨詢服務和危機干預“三位一體”的工作體系,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心理素質普查、加強心理疏導、強化心理訓練、開展心理素質測評、建立警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機制等,為解決勞教人民警察心理問題提供幫助。

單位:

切實解決從優待警問題。

1、加強工作管理制度,杜絕超時超體力勞動,嚴格控制加班加點,保證勞教人民警察的休息權利。嚴格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為職工提供一個放松心情、釋放壓力的工作環境。

2、加強學習交流,拓寬勞教警察視野。在工作學習中要積極開展學習交流,積極聘請專家教授來所授課,答疑解惑,不斷為勞教人民警察充電,使其知識、心理與時俱進,跟上時展的步伐。

3、積極落實職工療養制度,為勞教人民警察開拓視野,緩解壓力提供平臺。

4、切實改善監管軟硬件設施,加快勞教所軟硬件設施的建設,注重技防,加強人防。

5、大力提倡建設和諧型團隊、學習型團隊,使每一位勞教人民警察都有一個愉悅的心境和氛圍,使團隊更有凝聚力,更有創造力,更有戰斗力。

6、豐富廣大勞教人民警察業余文化生活,組織開展團隊活動,每年可以組織一次野外拓展訓練,提高團隊意思,也是化解和消除民警心理壓力的有效方法。

個人:

1、學會認識自己,愉快接納自己,不要盲目自信,也不要隨意退卻,要面對現實,適應環境。

2、要永遠保持一顆平常心,培養自己寬闊的胸懷。

3、發展興趣,放松身心。生活情趣往往讓人心情舒暢,調節生活節奏,讓人從單調緊張的氛圍中擺脫出來,走向歡快和輕松。

4、學會放松,聽音樂、運動。當你覺得壓力很大時,可以先放松一下,轉移注意力,聽聽音樂或去做體育運動,使大腦重新積蓄能量去解決問題。

篇(6)

常見心理癥狀神經衰弱、抑郁、焦慮

神經衰弱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反應過度興奮或遲緩狀態。主要表現:精神不足和容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減退;情緒不穩定,煩躁不安;頭腦昏沉,睡眠不好。

抑郁是由社會心理因素引起的,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癥狀的神經癥性障礙。常會表現出情緒上的改變,憂郁、易哭泣;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感覺前途無望;自責,沒有自信。也會伴有焦慮不安、軀體不適和睡眠障礙。

焦慮是每個新生都會體驗到的,這是對入學事件的本能反應,只有部分同學持續時間較長,形成一種心理癥狀。主要表現為莫名的恐懼、惶惶不可終日、時時處于緊張應付狀態、感覺危機就在眼前等。

引發以上這些心理癥狀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在剛剛完成從中學到大學轉變時的不適應。新生在應付以前未遇見的事情時持久地處于緊張狀態,使神經系統超載;專業志向、經濟條件、地域等自身條件上的不如意和挫折總是縈繞在頭腦中,增加了思維負荷;個人個性特質,如敏感、多疑、依賴性強、缺乏自信心、任性、急躁、好強等在相對寬松的大學環境中得到釋放,如果學生自我調整能力不強的話,就容易出現心理癥狀。

緩解的對策三級防護網

上海市東加西人才咨詢研究所所長張靜璉介紹說,由于目前各高校具體情況不一,市教委暫時還未能設置統一的教材、課程來輔導大學新生的心理問題,不過各高校都設有了專門的心理咨詢室,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心理輔導。而且高校內也開設了心理輔導方面的選修課,向學生們講解心理問題的癥狀(如出現消極心態、失眠、人變得消瘦等)該如何克服、如何尋求幫助等等。

張靜璉認為,高校學生的心理輔導應通過三個階段來完成,第一階段,也是最主要的階段,就是要學生提高自我意識,認識自己、悅納自己、調節自己,從自我的角度來擺脫心理癥狀;第二階段,如果自己無法擺脫,可以找好友傾訴,或者進行相關的心理咨詢,宣泄后可以緩解心理的壓力;第三階段,就是要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進行藥物治療。總之,及早發現自己是否有心理問題是防治的根本。

相關審視不應人為突出心理癥狀

在邁進一個新的環境時,或多或少總會出現些心理問題,但是現在針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報道和研究卻水分過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社會對新生的不信任。新生都出生在上世紀80年代,那時關于獨生子女的個性弊端的討論對他們的父母和同齡群體影響很深。于是他們的擔心很容易轉換為期望的形式。

篇(7)

中圖分類號: G4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1)03-0072-02

心理分離是客體關系和個體心理學以及家庭治療領悟比較重要的內容,是指個體在功能上,情感上,沖突上,態度上與父母獨立的能力。功能獨立,是指在沒有父母的幫助下處理個人事務的能力,例如,“我經常讓父親/母親幫我解決自己的問題”;情感獨立,測量是否過分多的需要父母的贊同、親密和情感支持,例如,“離開父親/母親讓我感到很孤獨”;沖突獨立,指的是在與父母發生沖突時不內疚、焦慮、猜疑和背負責任,例如,“當父親母親批評我時我很生氣”;態度獨立,指個體的態度、價值觀和信念與父母不一致的程度,例如,“我和他對女性角色的看法相似”。[1]心理分離的成功與否決定了一個成人人格和社會關系的健康與否。特別是一個人如何處理關系中的親密與距離,影響到一系列的心理適應,包括自尊、家庭關系質量、同伴關系、抑郁、焦慮等。[2]

心理分離的研究自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至今只有三十年的研究歷史,是較新的一個研究領域。并且心理分離的研究大都是在西方國家背景下進行的,國內有關這方面的研究不多,僅有兩篇論文,而貴州省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的心理分離的研究還沒有。因此,本研究擬對貴州省大學生的心理分離狀況進行研究,為心理健康工作者幫助大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干預心理問題提供一個新的角度,同時豐富國內心理分離領域的研究成果。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本研究選取鄭州、開封、成都、廣州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由于大四的學生面臨找工作和考研,被試不好找,所以本研究只選取大一至大三的學生進行正式施測,共發放問卷800份,有效回收問卷683份。其中男生310名,女生373名。大一學生162名,大二學生174名,大三學生347名。

1.2測量工具心理分離量表 采用Hoffman1984年發展的心理分離量表(Psychological Separation Inventory PSI)此量表測量青少年與父母的心理分離水平。PSI是以心理分析理論和結構性家庭理論為基礎,測量個體與父母心理分離的程度,適用對象是成人或者青少年。量表是一個有138個項目的5點量表,答案從1(一點也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PSI包括四個分量表:功能獨立 、情感獨立、沖突獨立、態度獨立。本研究中父親分化量表各維度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分別為0.801, 0.838, 0.7780, 0.850,總量表為0.901,母親分化量表各維度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分別為0.787, 0.823, 0.790, 0.834,總量表為0.898。

1.3 統計方法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數據由SPSS11.5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大學生與父親和母親心理分離的差異比較

采用配對t檢驗對大學生與父母的心理分離的情況進行比較,表1呈現了大學生與父母的心理分離的基本情況。

從表1可以看出,大學生與父親心理分離的水平高于與母親心理分離的水平。男生與父親的功能、情感獨立水平顯著的高于與母親的獨立水平。女生與父親的態度獨立功能獨立情感獨立、沖突獨立水平均顯著的高于與母親的獨立水平。大一學生與父親的功能獨立情感獨立、沖突獨立水平均顯著高于與母親的獨立水平。大二學生與父親態度獨立功能獨立情感獨立水平顯著高于與母親的獨立水平。大三學生與父親功能獨立、情感獨立水平顯著高于與母親的獨立水平。各個年級學生與父母的心理分離水平差異不顯著。

2.2 大學生心理分離的性別差異

考察大學生與父母心理分離的性別差異,采用MANOVA方法進行檢驗,見表2

從上表可以看出,男生與父親的功能獨立、情感獨立和與母親的態度獨立、功能獨立、情感獨立水平顯著高于女生。女生與父母的沖突獨立水平高于男生,但是沒有達到顯著水平。

3分析討論

3.1大學生與父親和母親心理分離的差異

大學生與父親在態度獨立、功能獨立、情感獨立、沖突的分離水平顯著的高于與母親的分離水平,這與國內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夏翠翠[3]的結論一致,也與國外大部分研究者結論相一致。大學生與父親的心理分離水平高于與母親的分離水平,即大學生與母親的關系比與父親的關系更為親密,這與我國的傳統文化相一致:母親更多的給以孩子們情感上的溝通和支持、生活上的無微不至的照顧,而父親較少給以孩子們日常事物的照料和情感支持。

女生與母親態度獨立顯著低于與父親態度獨立,女性與母親有更多的態度相似性,可以從性別認同上得到解釋,相同的性別更可能從相似的視角看問題。

對男生和女生來說,都表現出與母親情感獨立低,即與母親有更多的情感聯系。這與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涂翠平的研究結論相一致[4]。這一結論與傳統的性別角色標準相符合,反映了社會文化對男性和女性的不同期待。我們的傳統文化下,女性是溫柔的,賢淑的,角色任務是相夫教子,而且女性作為生育者角色,表現出慈愛的、能敏感覺察他人的需求,善于照顧他人等心理特質。有研究發現女孩和婦女一致報告她們比男孩和男子更善于照顧他人,更能體會他人的情感。所以即使到了成年期也會表現出與母親更多的情感聯系。

3.2 大學生與父母心理分離的性別差異

男生與父親的功能獨立、情感獨立和與母親的態度獨立、功能獨立、情感獨立水平顯著高于女生,也與國外大多數研究者的結果基本一致,與國內北京師范大學夏翠翠的研究結論不一致。這個發現符合中國的文化背景,在我國,男性在很多方面被期望有更多的獨立性:經濟獨立、心理獨立。另外這個發現也支持女性心理學的觀點,期待女性與父母有更多的情感依賴。

具體來講,在與母親態度獨立上,男生的分離水平更高。可能的原因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發展性別認同上一般是與同性別的父母認同,相同的性別更可能從相似的視角看問題,也在性別認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比較穩定的態度、價值觀和信念。

在與父母情感獨立上,男生分離化程度更高。也就是說女生會與原生家庭有更多的情感聯系,更多地從原生家庭獲得情感支持,這與學者們認為女生在發展統一性時有更多的關系認同相一致[5]。

與父母功能獨立上,男生的獨立水平比女生高。中國的傳統習慣上男性是家庭的經濟支柱和家庭重大事件的決策者。男孩子從小也被灌輸這種思想和文化,大學生作為成年人,男生比女生與父母有更高的功能獨立。

4 結論

大學生與父親的態度獨立、功能獨立、情感獨立、沖突獨立水平顯著高于與母親的分離水平。男生與父親的功能獨立、情感獨立和與母親的態度獨立、功能獨立、情感獨立水平顯著高于女生。

參考文獻:

[1] Hoffman J A.Psychological separationof late adolescents from their parents.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84,31:170~178

[2] Holmbeck G.N. Wandre I M I. Individual and relational predictors of adjustment in first year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Counsel.Psychology,1993, 40:73~78

[3] 夏翠翠.青少年與父母的依戀和心理分離與社會適應的關系[D].2006.

篇(8)

根據調查問卷顯示,在學生市場份額排名靠前的品牌中,學生市場份額偏高的品牌有諾基亞34%、摩托羅拉21%、三星11%等,這幾個品牌無一例外都是主要以低端機沖擊市場,目前國產品牌在學生市場中認可度也在不斷提高。眾多手機廠商與經銷商都認為低價位款式造型又比較時尚的手機就是學生手機。

大學生購買手機主要考慮因素是時尚個性化款式、功能、價格、品牌等,這也成為學生購買手機的四個基本準則。在調查中表明,大學生選擇手機時最看重的是手機的外觀設計,如形狀、大小、厚薄、材料、顏色等,占45%;但大學生也并非一味追求外表漂亮,“內涵”也很重要,所以手機功能也占有一席之位,占40%;其次看重的是價格,而較少看重的是品牌。

2、傾向于尋求方便

學生在選購手機的過程中,也越來越注重手機的使用是否方便這一方面,如手機的菜單是否方便簡單,手機的功能是否全面、方便實用等。像電子詞典(漢英互譯),電子書(可下載),超強短信息,學生用計算器,筆記薄記錄本(可儲存公式或其他筆記),智能時間表(計時、提醒)。智能中文輸入、來電顯示、電話簿檢索、鬧鐘功能、內置震動和振鈴、和弦音樂、智力游戲等。女生比較愛拍照,比較關心的是手機的像素,男生比較關心的是游戲。

3、消費心理還存在一定的攀比和面子問題

愛面子和喜歡攀比是年輕人的特點,這也表現在學生對手機的選購上。學生選購手機,品牌問題也成為其考慮的一個因素。很多同學經常在一起談論手機,那么那些手機檔次較低或沒有手機的同學就會覺得沒有面子,而欲買手機的同學就想買個好于其他人的手機。在身邊的同學之中,每個人能接受的價位都不同,家境好一點的同學能接受到2500左右,大多同學的手機在1000左右,而家境一般的同學的手機都是300以上,600以下的,攀比也是要靠實力的。

4、學生購買手機的主要目的:

學生買手機一般是為了交流、溝通,用途多為發短信和聯系親朋好友及方便學習、求職。

手機短信非常熱火,似乎有戰勝普通通話成為手機主要功能的架勢。學生也是手機短信的偉大貢獻者,學生生活單調和無聊,發發短信解解悶成了手機一族無聊時候的休閑生活;而同學之間、親朋好友之間的聯系現在也主要依靠手機短信,畢竟寫信太麻煩了,發郵件沒電腦還得跑到網吧上網,打電話又太貴了,所以手機短信就擔當起了這個橋梁與紐帶的任務。

5、主要購買群體為畢業生和追趕時尚的學生

學生手機市場里的消費者主要為畢業生和追趕時尚的學生。據調查問卷顯示,2000名大一,大二學生中,手機擁有率高達42%,而大三學生中就有更多人有手機,手機擁有率有90%,可見,高年級的大學生手機擁有率明顯要高于低年級學生。學生比較喜歡追求一些時尚的東西,特別是在手機短信流行之后,手機短信的流行加速了這些學生追逐流行的念頭,據調查有63%的學生購買手機是為了收發短信,也就是說是短信帶動了手機的消費。

篇(9)

1)、時間:

2)、地點:

3)、對象;小學一六年級學生

4)、方式:問卷

一、調的項目及內容

按照小學生心理健康標準,認真的進行調查工作: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身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所謂健康,它是從生理和心理兩個側面來表現的。從表現形式看,生理健康相對來講,比較容易診斷,而心理健康,測試的手段就比較復雜。同樣,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狀況,要比了解小學生的生理狀況要困難的多。在對小學生的調查中,我們分別從小學生的人際關系、挫折適應、青春期心理,考試焦慮、厭學及性格等六個方面進行調查,旨在考察學生智力智能發育、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正確認識自我、良好的情緒、心理承受能力,為進一步分析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提供了理論依據。

二、調查情況分析:

以上的調查情況表明,就我校大多數的小學生而言,心理發展總體還是較健康的。盡管其中的各個項目間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絕對數字還是非常龐大的,其中所蘊含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可能會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因此,認真分析造成小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緩的工作了 我們既要對這些心理問題較明顯的學生進行心理指導和矯正, 同樣也要對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學生進行指導。

三、心理問題的原因:造成小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會原因、家庭原因、學校原因和各種生理原因。

1)、社會原因:社會的整體環境惡劣,會導致小學生對生活失去信心。小學生生活的周邊環境負面因素太多,使他們對周圍的人失去信任,長期以往,在他們的心理上留下陰影。由于社會環境影響面大,對小學生所造成的影響不是點式的,而是面式的,這樣就會使一批小學生受到影響,產生心理障礙,對于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國來說,其絕對總數是不可忽視的,其對社會發展的潛在的負面影響也將是巨大的。因此,國家的和平,社會的安寧,人們生活的文明程度,是營造良好、和諧的社會生活環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減少小學生心理障礙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小學生長輩因自身的心理障礙,在和小學生的交往過程中,有意無意的使其病態心理影響了小學生;同時,一些小學生的長輩,相互關系緊張,他們不注意自己行為對小學生的影響,從而使一些小學生下意識的對自己周邊的人或事物,采取敵意的態度。

據調查,我校學生中普遍存在著自理能力較差,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較弱,依賴性比較強,脫離家庭、親人的照顧將寸步難行。產生原因是由于家長只注重智力培養,而忽視能力的培養。父母嬌養、過分保護、照料,從而導致學生一切都由家長包辦代替,產生依賴性,缺乏獨立性,缺少自我服務、自我鍛煉意識。這樣會給孩子以后參加工作,走向社會帶來許多障礙。

調查中,在和小學生的交談中,了解到個別小學生的心理障礙確是因為家庭原因造成的。有個小學生家庭父母不和,關系緊張,甚至到了快離婚的地步,使這個小學生的心理受到嚴重沖擊,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造成這個小學生的心理障礙。

3)學校原因:以往的時間里,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為提高升學率,家庭、學校、社會對學生的考試成績極為關注,視其為關系到一個學生將來是否有前途的首要問題。所以,教師在課內只抓智育,而課后家長又讓學生參加多種補習班,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沒有多余的時間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主要表現在考試緊張、厭學、偏科,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產生原因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又過高,加上社會給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使學生心理負擔過重,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沒有達到快樂學習的目的。

4)生理原因:在調查中,我了解到一些小學生,由于他們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底下,他們覺得,自己和其他人往往顯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小學生一樣得到正常的發展,時間一長就有了某種心理障礙;還有一部分小學生,他們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身體殘缺,這使他們下意識的產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礙。

四、做好心理指導應注意的問題與建議:

家庭層面,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巨大。就學校、家庭、社會三維環境而言,孩子們在家庭中度過的時間有1/3之多。而且,對于心智正在發育的少年兒童來說,家庭的影響甚至超過了社會。因此,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視。

(一)、營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家庭環境包括實物環境、語言環境、心理環境和人際環境。實物環境是指家庭中實物的擺設;語言環境是指家庭中人與人的語言是否文明有禮,民主平等,商量諒解;人際環境是指尊老愛幼,各盡其責等品格,心理環境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態度及情感交流的狀態。和父母的身教言教相比,家庭環境涵蓋的范圍要廣泛得多。能夠傳遞社會價值觀念、行為方式、態度體系以及社會道德規范的,不僅僅是父母的語言和行為,父母的心態、家庭中的實物環境、心理環境、人際環境等都是影響少年兒童行為和心理發展的重要因素。

篇(10)

?(一) 具體目標

1.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全鄉中學進行,共發問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 份,接近理想的高校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 (一)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初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16%的初中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初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征。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高中?中專 畢業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初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小學畢業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為文盲能獲得較高收入。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占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于我們以后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長”看做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對于這一認識的爭議性,不屬本文討論的范疇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技課、活動課上學到較多的、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后的工作有所幫助。

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教師們震驚的數據,52%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48%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對于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信息的有效度產生懷疑,或者強調它的地域性特點,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行為滯后”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并越來越嚴重地影響著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于初中畢業后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愿望的占37%。

初中學生對于“務農”的態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初一為69%,初二為58%,初三為72%。

?(二)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上一篇: 中國經濟現狀論文 下一篇: 建筑力學實訓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你懂得 | 亚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天堂色 | 日本欧洲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aⅴ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香蕉国产人午夜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