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9 15:48:4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中國經濟現狀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我國環保產業現狀分析
1.1我國環保產業的定義范圍
我國環保產業的概念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內涵。比如前一兩年,環保產業儀指專門從事環保沒備生產和其它專門從事環境保護的企業單位。現在,隨著國家對利,研院所的企業化改革步伐的加快,環保產業還包括諸如國家各部委直屬的研究院所和生態建設的企業單位等。
1.2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歷程
總結中國環保產業十多年的發展歷史,其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技術服務階段,該階段的特點是針對某個環保治理項目,提供技術方案,組織規模小。二是項目承接階段,該階段的特點是為環保項目提供設計、施工、調試及運營等一攬子服務,組織成規模化發展。三是以產品為核心的品牌階段,該階段的特點是以產品營銷為核心,以企業品牌為依托,以項目融資、項目承接、產品營銷、技術服務等為內容。這一階段將是市場洗禮的結果,也是目前中國環保企業努力的方向。
1.3我國環保產業的特點
1.3.1進入門檻不高
十多年來,中國的環保企業通過市場機制優勝劣汰的洗禮,現有一萬家左右。由于環保產業相對于其他的行業而言,整體利潤比較可觀,而且進入壁壘并不是很高,因此,就不斷有新企業加盟,且呈方興未艾之勢。
1.3.2企業分布的分散性
因為我國的環保產業廣泛分布在各個產業部門,導致了環保產業管理上各自為陣、政出多門,使得國家對環保產業的發展投入缺乏統一的政策指導和監督協調,綜合管理的力度不大。
1.3.3企業規模多為中小型
據資料表明,大型環保企業只占全國環保企業總數的2.8%,近90%都是小型企業。到2000年底,全國已有1萬多家企事業單位專營或兼營環保產業,職工總數180多萬人,固定資產總值800億元。2000年全國環保產業總產值1080億元,其中,環保設備(產品)產值300億元,占27.8%:資源綜合利用產值約680億元,占63%;環境服務產值100億元,占9.2%。環保產業總產值已占同期全國工業總產值的0.77%。
1.3.4中國的環保產業還很稚弱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的環保產業并沒有真正發展起來。一方面,中國的設備制造業與國外的差距由來已久,因此,這種差距在環境污染治理設備、在線監測儀器的制造方面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中國環保企業在轉化、引進、吸收國外成熟環保技術和設備以及在技術工藝的開發方面遠遠低于其它行業的轉化、引進、吸收程度和開發程度,當然就無法提供滿足中國閂益嚴重的環境污染需要的技術工藝和缺乏解決日益擴大的環境問題的綜合實力。
1.4我國環保產業目前存在的問題
1.4.1我國環保產業的主管缺位
我國環保產業沒有主管、只有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對環保產業進行規范和約束。由于我國環保產業協會對各地環保產業的指導缺乏行政上的監管,從而導致目前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缺乏一種強有力的指導和管制。
1.4.2我國環保產業市場的規范問題
我國的環保產業是伴隨著中國環保事業的發展而發展的。但目前就國內的環保市場而言,沒有統一的管理規范和約束機制。一方面,市場準入的條件沒有限制,另一方面,環保的市場資源比較分散,無法形成競爭優勢。
1.4.3資金短缺的問題在短期內無法解決·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盡管投資多元化趨勢已初露端倪,但資金短缺仍將是一段時期內的主要矛盾。
1.4.4環保產業仍未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個獨立行業
因為環保產業目前還未列入國民經濟的行業之中,致使目前環保產業缺乏一個規范的統計、研究、政策指導。
1.5制約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的因素
談到制約我國環保企業的因素,可分為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制約我國環保企業的內部因素主要是:一是新生的公司沒有資金、技術及資質優勢,老牌的公司技術、資質占有絕對優勢,但又沒有市場主動性。二是新老公司都缺乏核心競爭力。三是沒有大的綜合實力強的公司形成,無法與國際環保公司抗衡。制約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的外部因素具體地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1.5.1缺乏有效的宏觀調控和政策引導
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尚未充分顯示出來,環保產業的發展尚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對環境保護工作的要求,還沒有引導環保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導致環保產業發展具有很大的自發性和盲目性。由于產業政策不到位,缺乏吸引人才、技術、資本資源投入的市場氛圍。如火電廠煙氣脫硫,“七五”期間國家開始安排重點攻關項目,“八五”開始實施示范項目,“九五”制定了宏大的實施計劃,但由于配套的政策不落實,造成實施計劃難以落實。例如:目前,安裝脫硫裝置的火電裝機容量只占全國火電裝機容量1.2%,很有發展前景的火電廠煙氣脫硫產業難以形成。
1.5.2環保基礎設施投資渠道窄,生態建設和污染防治資金投入不足
據有關研究表明,生態建設和污染防治的投入應占GDP的1.5%,而我國到“九五”后期雖然達到1%,但還不能滿足建設所需。資金缺乏直接限制了環保產業的發展,如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計劃建設67個城市污水處理廠,后經調整為52個,但截止到2000年底,全流域只建成運行10個,未動工建設的10個。目前,我國城市生活污水、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幾乎全部依靠財政投資進行建設和運行維護,致使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處置發展滯后,城市污水二級處理率不足15%,一部分污染處理設施難以運行下去。
1.5.3市場混亂,缺乏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這是我國環保產業和環保企業都長不大的一個原因。一方面,地方保護主義和行業壟斷現象嚴重,采取所謂的市場準入制度,造成市場割據。有的地方片面強調當地環境保護建設項目所需的設備和產品要在當地生產,造成了新一輪低水平重復建設。個別省市制定的環保產業政策中,明確提出承擔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的單位必須持有《當地環境污染治理工程資格證書》。另一方面,不正當的市場競爭依然存在。有關部門指定產品準入、虛假鑒定等現象時有發生。與此同時,山于環保產業標準體系尚未建立,缺少必要的標準、技術規范。環保產業市場混亂,嚴重阻礙了環保產業技術進步,挫傷了經營者的積極性。
2環保產業與金融資本的結合
資金缺乏一直是制約我國企業發展的瓶頸因素,尤其是環保企業。由于環境保護是一個技術、資金密集型行業和收益較低的公益性的行業。環境污染的治理往往與巨額的資金聯系在一起。在這方面,國內的環保企業與金融資本沒有很好的結合起來。
2.1我國環保治理現有資金來源分析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己形成了八條環境保護的資金渠道,這八條資金渠道是:基本建設項目“三同時”的環保投資:更新改造投資中環境保護投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的環保投資:排污收費補助用于污染治理資金部分:綜合利用利潤留成用于污染治理的投資:銀行和金融機構貸款用于治理的投資;污染治理專項基金和環境保護部門自身建設投資。
2.2我國上市環保企業的現狀及特點
目前滬、深兩市與環保業務有聯系的公司有30多家,但有相當多的公司環保業務占總業務比重較小,環保業務比重較大的公司只有7家,它們是:環保股份(0730)、清華紫光(0938)、凱迪電力(0939)、首創股份(600008)、武漢控股(600168)、創業環保(600874)、龍凈環保(600388)。這7家公司可分成兩類,一類是環保產業基本上是其唯一主業,它們是:環保股份、凱迪電力、龍凈環保,它們的“環保血統”更純正一些:另一類是環保產業是其主業之一,但不唯一,它們是:清華紫光、首創股份、武漢控股、創業環保。
2.3風險投資與我國環保企業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1]黃路陽、郇紅.小學教育專業的專業定位和培養模式[J].繼續教育研究,2009(3):122~124.
[2]何齊宗.高師教育改革與教師發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4~6.
[3]黃麗.淺談數學教學中良好軟環境的營造[J].中學教研,2000(8),13~15.
[4]劉久成.建構本科小學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思考[J].揚州大學學報,2004(1):88~90.
[5]李玉.新課程背景下中小學教師專業素質現狀調查[J].繼續教育研究,2009(9),:129~132.
[6]柳夕浪.課堂教學臨床指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7]劉興杰.臺灣小學教師素質培養及其啟示[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1997(4):6~9.
[8]劉瑞瓊.高職高專英語教師教學素質提高與自我發展的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0(9):69.
[9]劉聰.區域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素養的現狀及提高對策[J].新課程學習,2010(12):191~192.
[10]蔣亦華.我國小學教師培養路徑的現代特征與實踐建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5):26~28.
[11]榮鴻利、王麗麗.論小學教師專業素質[J].教師園地,2006(9):64~65.
[12]蔡秀玲.課程改革與小學教師專業素質能力要求[J].教育管理研究,2010(37):60.
[13]李瑾瑜.專業精神——教師的必備素質[J].中小學管理,1997(4):13~15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1]彭玉琨,張捷,賈大光.教育平等理論內涵分析與促進教育平等進程策略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1998(06)
[1]林毅夫,蔡日方,李周.中國經濟轉型時期的地區差距分析[J].經濟研究.1998(06)
[2]都陽,JohnGiles.城市勞動力市場上的就業沖擊對家庭教育決策的影響[J].經濟研究.2006(04)
[4]岳昌君.教育對個人收入差異的影響[J].經濟學(季刊).2004(S1)
[5]孫志軍.中國教育個人收益率研究:一個文獻綜述及其政策含義[J].中國人口科學.2004(05)
[6]張紅宇.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平抑機制:工業化中期階段的經濟增長與政府行為選擇[J].管理世界.2004(04)
[7]林光彬.等級制度、市場經濟與城鄉收入差距擴大[J].管理世界.2004(04)
[8]李雪松,詹姆斯·赫克曼.選擇偏差、比較優勢與教育的異質性回報∶基于中國微觀數據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4(04)
[9]董先安.淺釋中國地區收入差距:1952-2002[J].經濟研究.2004(09)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1]張丹.我國地方政府支出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
[2]馬越越.低碳約束下的中國物流產業全要素生產率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4
[3]范丹.低碳視角下的中國能源效率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3
[4]顏敏.能力偏誤、教育溢價與我國工資收入差異[D].東北財經大學2012
[5]黃萬陽.人民幣實際匯率錯位測度、效應與矯正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5
[6]孟軍.能源節約、碳減排與中國經濟增長[D].東北財經大學2013
[7]潘祺志.我國工業能耗強度變動與節能路徑選擇[D].東北財經大學2010
[8]張有緒.品牌資產模型與測度方法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9
長遠發展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有色金屬工業振興規劃》。《規劃》中推動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進級以及充分利用海內外資源、增強資源保障能力是兩大亮點,這為徹底扭轉我國工業鏈兩端薄弱的現狀打下了基礎。我國礦產資源特點是貧礦多、富礦少,多數產品的原料供給對外依存度較高。以主要金屬產品為例,我國銅精礦自給率僅20%左右,鐵礦石只有50%,鋁土礦也只有55%,資源不足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
《規劃》的通過既能有效地改變我國資源不足的現狀,又能在當前金融危機中加強與國際的合作,給深陷金融危機的國家提供支持。近期華菱鋼鐵團體收購澳大利亞第三大鐵礦石出產商Fortescue Metals16.5%的股權、中國鋁業公司提出向澳洲礦業巨頭力拓R i oTinto投資195億美元、中國五礦團體斥資17億美元收購澳大利亞Oz Minerals以及中國與俄羅斯簽署的向俄羅斯能源企業提供250億美元貸款換取原油供給等,這些都是國家增強資源保障的積極步履。近十年來中國經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產品附加值過低,企業惡性競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繼承高速增長的巨大阻力。
《規則》中的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進級正好針對此題目展開。政府在這方面不僅通過直接提供專項資金支持有色金屬行業在新技術以及深加工方面的研發,而且通過政府采購直接獲取有色行業急需的提高前輩技術,加強和國外提高前輩技術公司的交流合作,進步工業進級的速度和質量。近期由商務部組織的中國商業投資促進團正在歐洲進行采購,在此次總額為150億美元的采購中,103億美元的訂單都瞄準了歐洲的新技術。其中,山東兗礦輕合金有限公司從德國機械商西馬克梅爾公司引進的四條鋁加工出產線是目前鋁加工行業中裝備水平最高、噸位最大、自動化水平最高的出產線。走高端路線,出產高端產品,這是中國經濟再次起飛的準確之路。在全球經濟危機之時,中國政府積極應對,《有色金屬工業振興規劃》的通過既為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打下基礎,也為全球經濟逐漸掙脫金融危機提供重要匡助。江西贛州:首開地方政府貯備資源的先河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海內鎢、稀土產品價格持續下滑,不少開采及深加工企業資金緊缺,發展受限。
如何不亂鎢、稀土產品的市場價格,匡助企業渡過難關?江西贛州首開先河,積極推進鎢、稀土等上風礦產資源戰略貯備體系建設,并于今年立異性地在全市推行鎢、稀土產品收儲計劃,進步資源利用率,獨樹一幟,對國家戰略性礦產資源實施收儲,助力贛州礦業過“寒冬”。金融危機引發鎢、稀土價格跳水鎢和稀土是我國具有上風的戰略性礦產資源,在此次金融危機沖擊下,有色金屬工業無可避免受到了嚴峻的沖擊和影響,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的直接表現是價格暴跌,呈顯著下跌趨勢。相關數據統計顯示,自去年9月份以來,鎢精礦、稀土產品等有色金屬產品的市場銷售價格下降幅度在三成至六成之間。其中,鎢精礦價格由去年最高11萬元/噸跌至為目前6萬元/噸左右,降幅約為45%;稀土原礦產品價格由去年最高8萬元/噸下降至目前5萬元/噸左右,降幅近40%。稀土出口金額全面下滑,海內不少中小稀土企業抵御風險能力不強,損失慘重,已停產或面對停產。
碩士論文、職稱論文、畢業論文、、、,更多詳細信息請關注。
30年來,中國快速發展并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使得中國的國家利益迅速跨越了地域限制。隨著中國“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中國經濟與世界相互依賴的程度越來越高,取得了重大成就,但經濟結構上也存在著明顯問題。表現在“發展所需資源和產品所需市場”兩頭均在外,這使得中國經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凸顯,中國國家利益的實現也越來越受到外部環境因素制約,因此維護海外利益成為當前中國面臨的重大課題。
一方面,中國經濟在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不斷增大的同時,對世界經濟的拉動作用也大幅增強。1978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為2.3%,到2007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已上升到19.2%,超過世界所有國家。比美國高3.5個百分點,比歐元區高6.3個百分點,比日本高11.7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發生在中國人身上的海外安全事件明顯上升,海外投資與對外貿易活動等遭遇各種阻力,海上運輸安全威脅不斷加大。2011年初,中東北非局勢動蕩,其中利比亞局勢最為緊張。中國在利比亞有大量公民,為了維護公民的安全,中國政府共撤回35860名中國公民。
綜上所述,如何維護中國的海外利益就成為一個迫切需要研究的議題。而中國學術界對海外利益進行討論的時間并不長,是伴隨著中國在海外的利益受到越來越多挑戰的過程慢慢興起的。
中國海外利益研究路徑
中國海外利益是在中國崛起及自身利益拓展過程中出現的,國家利益概念是中國海外利益研究的邏輯起點。中國國家利益的概念在1980年以前的意識形態色彩濃重,學術界鮮有研究成果。
冷戰結束以后,國家利益研究逐步成為中國國際關系學界探討的重點。隨著全球性共同利益增多和國際合作增強,國家利益的相容性進一步得以發展。1990年代后期以來,國家利益研究逐漸成為熱點。1999年-2003年是中國國家利益研究的高峰,學者們主要關注點有國家利益的維護與拓展,也有國家利益的戰略研究和文化層面的探索。
隨著對國家利益理論研究的深化,加之現實的發展,使中國學者逐漸認識到了中國國家利益海外部分不斷拓展的態勢,對中國海外利益問題的關注與研究逐漸增多。隨著中國“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海外利益逐步納入到學者們的研究視野,2004年、2005年集中出現了一些關于海外利益的論述,對海外利益的概念和中國海外利益的范疇進行了初步界定,但是并沒有達成共識。中國學者很早就認識到國家利益的范圍變化不受國土疆域限制,但學術界關于海外利益的論述,缺乏對海外利益各分支領域的深度分析,同時也缺乏對中國海外利益分布現狀的描述,以及維護海外利益手段的總結。隨著中國國家利益在廣度和深度上的擴展,深化對中國海外利益的認識,進一步分析中國國家利益的層次和內涵,對于拓展國家利益至關重要。關于中國海外利益的研究成果,散見于對外貿易、對外投資、國際金融、資源能源進口、國際制度能力等相關論述中。總體而言,將中國海外利益作為分析核心的文獻非常有限,缺乏定量評估,整體戰略設計亦極少著述。
中國海外利益研究文獻評述
國內關于海外利益研究的成果并不是很多,目前對海外利益的研究大都是以評論文章或學術文章的形式出現。
國內學術界目前對于海外利益的概念并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通過整理可以發現,目前學術界對中國海外利益的概念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海外利益是國家利益突破國土界限而形成的,是境外的國家利益,區分為海外政治利益、海外經濟利益、海外安全利益和海外文化利益等;另一種觀點認為,海外利益不同于國家利益,國家利益僅僅是國家層面的利益,而海外利益包括非國家行為體所持有的局部利益,海外利益這一概念的范疇要比國家利益中的海外部分寬廣。
在對海外利益以及中國海外利益進行分析時,每個學者都有自己獨特的切入點和思考方式。
陳志武在《審視中國的海外利益》一文中指出:“我們以往關于英國海外擴張的歷史幾乎全是從其受害者的角度來講的……今天中國也面對如何到海外拓展、到海外開發市場以及到海外找資源的問題,面對當年英國和后來美國、日本所面對的同樣的挑戰,因此我們有必要換個角度來看那些世界歷史,要從海外貿易、跨國公司的經營的角度來研究理解他們當時是怎么做的,以及為什么那樣做,這樣才可能更有建設性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在霸權主義為人詬病的新形勢下,陳志武認為中國政府需要在日益復雜的國際環境下面對四大問題:首先,盡可能地維護并擴展海外投資利益;第二,保護中國在海外的生命及財產安全;第三,利用好現有國際貿易秩序來保證中國企業的資源供應;第四,中國商品的國際市場拓展。
政府在思考如何維護中國的海外利益的時候,應該先明確中國海外利益的定義。門洪華與鐘飛騰則在《中國海外利益研究的歷程、現狀與前瞻》一文中,對中國海外利益研究的歷程和現狀進行了一個分析,梳理了海外利益概念的嬗變歷程,并對國內外學者關于海外利益研究的狀況進行了梳理和介紹,提出了未來研究海外利益應重點關注的五大議題,構筑了中國海外利益研究的戰略框架,為今后的海外利益研究指明了方向。五大議題分別為:一、國家利益觀念的變革;二、英美日維護與拓展海外利益的歷史經驗;三、中美日海外利益結構的比較分析;四、中國“走出去”戰略的定量研究;五、中國海外利益維護與拓展的戰略框架。
蘇長和《論中國的海外利益》一文,從國際合約的角度對中國海外利益進行了定義,闡述了海外利益當前面臨的威脅以及保護的途徑,并探討了國際制度建設和國家能力建設在中國海外利益維護中的意義。
陳偉恕的《中國海外利益研究的總體視野,文章認為,中國海外利益與國家海外利益不同,因前者包括國家層面、法人層面和個人層面的利益之分,所以比后者具有更寬的范疇。文章還對如何處理中國海外利益中出現的具體問題提出了一些方法建議。
此外,還有3篇文章從不同角度對海外利益進行了分析。一是汪段永的《海外利益實現與保護的國家差異》,文章經過對國外官方文件、智庫報告的分析,得出了不同類型國家海外利益界定的層級差異。文章指出,國家實力、國際化程度和對國際事務參與的深度和廣度的級差影響著各國對自身國家利益、國際定位的認識。這類分析有助于國家準確找到自己的國際定位并確立自己的國家利益,通過實施與其國際地位相符合的手段來維護其海外利益,乃至國家利益。
二是甄炳禧的《新形勢下如何保護國家海外利益――西方國家保護海外利益的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一文,作者通過對美國保護海外利益所用手段及措施的研究,為中國處理類似問題提供了現實參考。
三是筆者的《中美兩國海外利益對比分析及啟示》,文章把海外利益區分為海外基礎利益和海外戰略利益,并從中美兩國海外利益的結構、內容、分布以及維護手段上進行了對比分析,從而對看清中國海外利益維護與拓展的不足。
同時,在碩博畢業論文中也有3篇關注中國海外利益研究的論文。暨南大學張志的博士論文《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海外利益的保護與拓展研究》,該文主要關注了中國海外經濟利益的內容和面臨的風險,同時指出海外能源利益與中國能源安全密切相關,文中提出了從油源、油路、油價三個著眼點保護和拓展中國海外能源利益。
外交學院白云的碩士論文《當代中國海外利益拓展及維護初探》,文章對當前中國海外利益的現狀進行了現實評估,對建國后中國拓展及維護海外利益的歷程進行了回顧與審視,以此為基礎提出了中國拓展及維護海外利益的幾點戰略建議。
復旦大學武麗麗的《中國海外利益的發展、威脅及其保護》,文章從正反兩個方面梳理了中國海外利益目前的基本情況,一方面總結概括了中國海外利益的主要內容以及發展成果;另一方面則指出了中國海外利益目前面臨的主要威脅。
目前國內還少有對海外利益進行研究的專著,僅有一本是由汪段永、蘇長和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海外利益研究年度報告(2008-2009)》。該書以2008年-2009年中國海外利益的狀況為研究內容,從海外利益保護的基本界定、核心內容、多邊機制和國際責任、國家形象與文化傳播等方面進行了描述和分析。
國外的中國海外利益研究
國外學者對中國海外利益的關注度,隨著中國經濟規模不斷增長、對國際社會影響越來越大而與日俱增。學者們研究中國的視角逐步從地區、雙邊關系進展到全球格局層面,對中國海外利益的關注尤其是中國海外投資的關注漸漸浮出水面。2006年以后,國外學者關于中國海外利益的研究漸增。他們對中國經濟崛起如何影響世界比較關注,對中國海外利益的研究剛剛起步,研究重心主要放在對外貿易、對外投資、金融合作、能源資源供應、國際制度能力等方面。
在對外貿易領域,國外關心中國對其他國家的影響;由于中國對外投資觸及了許多國家在亞非拉的既得利益,國外關注中國對外投資流向及其對東道國的影響,進而把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關系變化作為分析核心,提出中國實行“新殖民主義”的論調;過去西方國家海外開拓的核心在于原材料供應,因此中國能源資源供應迅速成為西方學者關注的重心,他們全面討論中國能源、資源需求如何重組世界經濟關系,并在此領域杜撰了“中國”的新版本;中國參與國際制度的能力早就是西方學者的關注點,國外研究在中國參與東亞地區的制度建設上著墨頗多。
③鄭傳貴.農民工政治參與的邊緣性[J].理論前沿,2004(5).
④何朝森.農民工調查報告[J].中國經濟報告,2011(3).
參考文獻:
[1]全國總工會新生代農民工問題課題組.關于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的研究報告[N].工人日報,2010-06-21.
[2]鄭傳貴.農民工政治參與的邊緣性[J].理論前沿,2004(5).
[3]何朝森.農民工調查報告[J].中國經濟報告,2011(3).
[4]楊春華.關于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的思考[J].農業經濟問題,2010(4).
論文摘要:近來學術界就我國經濟持續增長能力問題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討論。一些學者認為我國經濟在未來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都會保持快速增長能力;但也有人認為中國經濟在08年奧運會或者10年世博會之后就會陷入衰退,其主要依據是近年來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狀況暴露出了很多問題。本文擬從制度層面來分析和探討我國經濟的現狀和持續增長能力因素問題,并最終回答怎樣才能保持中國經濟在未來持續穩定的增長等問題。
一、制度學派關于制度對經濟增長的作用觀點
傳統經濟學在分析經濟問題時,總是把經濟制度看作是既定的前提、假定市場經濟具有無摩擦交易、完備的信息和明確界定的產權等暗含特征。因此,制度在傳統經濟學分析中就被理所當然地忽視了。后起的新制度學派意識到這些暗含假設特征的嚴重缺陷,指出無摩擦交易、完備的信息和明確界定的產權在現實市場經濟中是不現實的。
二、目前中國制度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盡管二十余年的中國經濟改革采取了一種漸進的道路,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體制從行政控制經濟向自運市場經濟的急劇轉變,也不可避免地會給中國社會內部帶來一定的“失范”。也就是說,中國在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制度變遷”中支付了高昂的制度變遷成本,如經濟秩序的混亂和道德規范的失衡,以及由資源支配方式的轉變引發的社會結構的變化。然而,在伴隨著種種社會“失范”的同時,中國經濟改革中的種種新的經濟秩序卻在不斷生長與擴展。國家宏觀調控的方式的轉變就是最好的例證。政府對社會經濟從直接調控為主轉向間接調控為主;從管理微觀經濟為主轉向管理宏觀經濟為主;從管理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為主轉向培育、組織和管理市場為主;從運用行政手段為主轉向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從部門管理為主轉向行業管理為主。
改革開放尤其是九十年代初確定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路以來,我國的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制度體系不斷完善,但是同時也還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由于沒有現實經驗可以借鑒,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于是制度或者說制度缺陷這一情況就變得更加嚴重。主要表現為一下兩點:
1、制度不配套成為制度建設的桎梏。
新建立的市場經濟體制雖已成型但還很不完善,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還不健全。如所有制結構調整和產權改革、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宏觀調控和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以及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的形成等等,應當說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普遍還存在不完善、不規范、不到位甚至被扭曲的情況。嚴重影響了和制約著市場經濟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2、制度腐敗現象依舊存在。
制度經濟學有一句名言:“一個好的制度能把壞人變好,一個壞的制度也能把好人變壞”。近年,我國相繼有一批掌握資源配置權的高級官員腐敗變質,這是一個值得反思的問題。大家比較重視的是利用制度去防治腐敗現象,卻往往忽略因制度缺陷而導致的腐敗根源。盡管黨和政府近年來花大氣力清理行政審批制度,也已經取得明顯實效,但因行政管理制度引發的和行政不作為等腐敗現象依舊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圍內存在,而這種腐敗行為的惡果無一不是以消耗國家資源和公共財富為代價的。
三、結論對策
經濟學家估計,中國由家庭承包責任制取代原來的集體農作制度這一變遷對中國農業生產力的貢獻份額在20%到50%之間,有的學者的估計值甚至高達70%。東部沿海地區率先實行一系列改革開放的特殊政策,顯然為這一地區的迅速崛起創造了極其重要的制度優勢和發展機會,逐漸拉大的東西部差距就是最好的證明。
菲利普·基弗和瑪麗·雪莉通過對中國和加納的比較分析,他們認為,正式制度(諸如控制和平衡性政治體制)以及某些作為重要的非正式制度是經濟發展的關鍵,擁有完善制度的國家具有較高的增長率。中國過去30來年改革開放的歷史也是一個社會主義市場體系不斷完善、制度不斷革新的過程,在這期間我國經濟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增長率。是不是只有具有完善制度的國家才有較高的增長率呢?筆者以為不一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中國的制度不斷完善,就必然會保持這種高速增長的勢頭,中國經濟的發展就能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康芒斯.制度經濟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62.
[2]道格拉斯·諾思.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上海:三聯書店,1994.
私募股權投資(Private Equity,簡稱PE)是指通過定向募集獲得資金,對非上市企業進行的股權投資,并通過上市、股權轉讓、被投資企業回購股權或者管理層回購等方式作為退出機制,出售所持有的股權獲利的一種投資方式。私募股權投資作為先進的投資模式,是金融創新和產業創新的結果,其運作方式拓寬了企業融資渠道,推動了被投資企業的價值發現和價值增值,同時提供了高收益的投資渠道,因而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的認可。近年來,私募股權投資在金融體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僅次于銀行貸款和公開上市發行的重要融資手段。
一、中國私募股權投資的發展歷程
在中國,私募股權投資起源于風險投資,在發展早期主要以中小企業的創業和擴張融資為主,因此風險投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成為私募股權投資的代名詞。在改革開放初期,私募股權投資的雛形是政府發行并通過股權投資方式直接從事創業投資。1984年,國家科委(科技部)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提出了建立創立投資機制促進高新技術發展的建議。1985年9月中國第一家風險投資機構“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成立,接下來又成立了“中國經濟技術投資擔保公司”、“中國科招高新技術有限公司”等。早期創業投資公司的特點主要是高新技術開發區所在地的地方政府通過財政資金設立的。1995年我國通過了《設立境外中國產業投資基金管理辦法》,鼓勵國外風險投資公司對我國進行風險投資。1996年,國外風險投資公司開始進軍中國市場,由美國國際數據集團(DG)投資設立的中國第一家風險投資公司美國太平洋風險投資公司成立。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資本市場逐步完善,私募股權投資不僅引起國內各界的密切關注,也吸引了眾多外資股權基金。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從事私募股權投資的各類機構將近5000家退出機制,投資領域涉及國民經濟諸多方面。中國私募股權投資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中國己成為亞洲最為活躍的私募股權投資市場。
二、中國私募股權投資的發展現狀
進入2010年以來,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接連暴發,美國經濟復蘇乏力,全球經濟依舊震蕩前行,盡管中國經濟也存在通脹預期和資產泡沫,但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穩定金融、發展股權投資的政策措施,強有力地保障了私募股權投資在中國的持續發展。
1. 募資情況
我國學者胡鞍鋼和門洪華將國家戰略資源分為經濟資源、人力資本、自然資源、技術資源、資本資源、政策資源、軍事資源、國際資源等8個方面,利用23項指標衡量了中、美、日、印、俄五大國的綜合國力。
1998年,畢業論文地方本科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中國綜合國力躍居世界第二位,相當于美國的1/3,略高于日本。1980-1998年是中國綜合國力迅速崛起的時期,,綜合國力增長最為迅速,年變化量幾乎相當于美國的10倍。但人民幣匯率自1994年來已近10年未作調整,而這10年中國經濟和國力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也要求人民幣匯率要與中國經濟和綜合國力相適應,做出相應調整。
3、相對利率水平產生人民幣升值壓力
,論文我國企業外匯交易的風險防范與控制;比較中美兩國的利率水平,自1996年至2002年3月止,中國連續八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由7.47%降至1.548%,美聯儲連續11次降息,聯邦基金利率由5%降至1.75%,貼現率由4%降至1.25%,創下1961年以來的新低。根據短期均衡匯率決定的利率平價說可知,當人民幣的利率高于美元利率時,人民幣的即期匯率將上升、遠期匯率將下跌。因此從理論上來說,1996年到2001年,人民幣一直面臨貶值的預期,但人民幣匯率卻一直保持穩中有升趨勢。究其原因,從我國的經濟體制看,尚缺乏利率平價成立所需的:有彈性的利率,開放的資本市場,較松的資本管制,貨幣的完全可兌換性等基本條件。而且,人民幣匯率的決定因素,主要停留在商品市場層次上。外資的流入以直接投資為主,投機資本往往以貿易結匯的形式混入。利率平價對匯率的影響,不能直接在資本市場上表現,只能通過商品市場體現,國際資本流動與商品流動混淆,論文,因此,利率平價對人民幣匯率變動無直接影響。即使利率平價發揮作用,由于人民幣與美元利率幾近無差,所以短期內其不影響匯率變動。
2004年10月29日起中國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利率也相應調整。
同時,,畢業論文關于我國開展國際招投標情況和問題1,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2005年6月30日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即商業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再提高0.25個百分點,從3%提高到3.25%,學位論文會計教學中的學生學習興趣調查與解決路徑。這是美聯儲自去年6月以來連續第9次以相同幅度提息。
由上可知,從相對利率水平來看,由于人民幣利率低于美元利率,按照利率平價理論,人民幣遠期應該有升值的壓力。
4、外來經濟壓力的加劇
在20世紀90年代全世界的經濟增長率大體是2.6%,但是2001年降到歷史最低點1.1%,2002年提高到1.7%,其中美國2001年是0.5%。西歐、日本、美國的經濟都處于低迷狀態,論文,通貨緊縮在全球范圍內出現。
,;2002年以來,日本等少數國家開始在國際社會散布&ldquo,論文醫學留學生病理生理學教學現狀與探索;中國輸出通貨膨脹”論。2003年,這種論調進一步升格為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具有代表性的說法為:如果人民幣匯率繼續盯住美元,可能會破壞中國國內貨幣體系的功能,并在中國引發通貨膨脹。到2005年,日本、美國、歐盟等主要發達國家,或基于國內經濟之需要,或迫于國內政治壓力,要求中國改革匯率制度,或徑直要求人民幣升值。
一、相關文獻回顧
目前國內已有學者對旅游上市公司進行研究,如戴學鋒、李錦愛和徐濤、劉立亭、王素潔和劉海英、于莉探討了旅游上市公司的經營和財務狀況;唐霞、胡敏靜探討了旅游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之間的關系,結果認為兩者的關系并不顯著;孫兆斌對股權結構與我國上市公司生產效率的關系進行了分析,認為股權集中度對公司效率有積極影響,而股權制衡度對公司效率具有消極影響;許陳生分析了我國旅游上市司股權結構和技術效率的關系認為,股權集中度對我國旅游上市公司技術效率的影響存在顯著倒U型關系,而股權制衡度、董事會持股比例和總經理持股比例對旅游上市公司技術效率的提高均有顯著的積極作用。原清蘭(2008)指出旅游上市公司的股權特征,旅游上市公司治理對旅游產業的迅速發展意義重大,強調股權分置改革的必要性。高莉.張偉(2008)采用主成因和模糊綜合評判相結合的方法對旅游上市公司競爭力進行具體分析。劉潔利(2009)針對我國旅游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背景的一些情況進行分析,并對旅游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現狀提出發展意見。
許多學者研究的對象都是旅游上市公司,對單個具體的旅游上市公司研究很少,本文主要研究黃山旅游發展狀況、經營能力和發展特征。
一、黃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概況
黃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是由黃山旅游集團有限公司以其所屬單位的凈資產以獨家發起的方式于1996年11月18日在中國安徽省黃山市成立的股份公司。
表一:黃山旅游股本數變化情況
時間
總股本
(萬股)
原因
法人股
(萬股)
流通 A股
(萬股)
流通B股
(萬股)
限售A股
(萬股)
職工股
(萬股)
1996年11-18
11300
發行前股本
11300
—
1996年11-22
19300
發行B股
11300
8000
—
1997年05-06
23300
發行A股
11300
3750
8000
—
250
1997年11-06
23300
其它上市
11300
4000
8000
—
1999年12-14
27890
送、轉股
14690
5200
8000
—
1999年12-17
30290
送、轉股
14690
5200
10400
—
2006年02-17
30290
股權分置
—
6708
10400
13182
2006年11-03
40235
送、轉股
—
10062
10400
19773
2006-年11-08
45435
送、轉股
—
10062
15600
19773
2007年08-02
47135
增發
—
10062
15600
21473
2008年08-04
47135
其它上市
—
[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新疆統計年鑒[Z].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9).
[4]劉楨.解讀古蘭經[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
[5]祖拜熱?艾尼瓦爾.維吾爾族家庭教育及其傳統文化傳承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