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工作要點匯總十篇

時間:2022-04-07 22:02:2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意識形態工作要點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意識形態工作要點

篇(1)

一、強化領導,著力構建意識形態工作的新格局

局黨組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的總體安排部署,深刻認識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明確了由主要領導親自掛帥,一名黨組成員專門分管此項工作,切實把意識形態工作擺上了重要日程,進一步健全完善了黨組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宣傳工作分工明確、各相關科室積極配合,共同提高意識形態工作的新格局,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主動權、管理權和話語權。

二、創新方式,全力營造意識形態工作好氛圍

局黨組不斷探索新的方法,把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宣傳教育與國土資源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把廣泛的宣傳教育活動與解決個別性、群體性的思想認識問題緊密結合起來,把做好政治理論的宣傳教育與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充分運用個別談心、耐心疏導、平等交流、民主討論等方法,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使意識形態的宣傳教育工作做到入情入理、潛移默化。一是從嚴學習教育,營造了同頻共振的良好氛圍。先后6次召開黨組會研究“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并建立了每月一次的“***講堂”和兩個月一次的專題研討學習制度,班子成員帶頭備課作專題輔導,帶頭撰寫學習體會交流發言,得到了干部職工的充分肯定。2016年共舉辦“**”*期,開展警示教育8次,上廉政黨課6次,為黨風廉潔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有力有序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是從嚴安排部署,增強了上下聯動的責任意識。市局召開了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層層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年中由市局黨組主要負責人帶隊,深入全市各縣區國土資源局扎實開展黨風廉潔建設半年督查暨集體約談,共約談縣區局班子7個,開展單獨談話120人,發放并回收民主測評表120張,征求意見建議梳理為24條,反饋各縣區領導班子結合工作實際認真進行整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召開后,市局黨組制定了《各分局各縣局和市局科室主要負責人述責述廉制度》,對述責述廉對象、時間、內容、程序、結果運用等方面進行了明確規定。11月14—26日,對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進行了年度全面考核,做到了年初有部署,年中有督查,年底有考核。三是從嚴管理隊伍,構建了促進工作的轉化機制。嚴格管理干部隊伍,細化完善了16項內部管理制度和科室崗位職責,有效規范了行政權力運行,構建了以黨風廉政建設促進業務工作的相互轉化工作機制。強化干部培訓,年內共組織系統干部職工參加省、市舉辦的各類培訓班200多人次。積極開展系統內干部職工輪訓計劃,計劃三年內對全體干部完成一輪輪訓,2016年舉辦全市業務知識培訓班兩期,培訓110人。建立完善了廉政防控預警機制,干部提拔任用前,認真落實干部任前廉政談話、誡勉談話、述職述廉等程序。四是從嚴執行規定,培養了節儉辦事的良好習慣。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省委“雙十條”規定、市委“八項”規定和省廳“九項”規定,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嚴肅工作紀律,精簡會議文件,厲行勤儉節約,切實做到正文風、改會風,轉作風、樹新風。嚴格落實干部職工廉潔自律和廉潔從政各項規定,用制度管人管事、約束權力、有效預防腐敗的內控機制逐步形成。

三、強化基礎,樹立意識形態工作隊伍良好形象

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隊伍建設,按照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要求,在全系統開展了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的主題實踐活動,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將打造一支思想理論好、綜合素質高、具有豐富意識形態工作經驗的干部隊伍作為加強意識形態領域建設的基礎,強化學習教育,樹立高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障了意識形態工作的開展。同時,市局黨組多次召開會議、組織學習,在局網站宣揚黨的領導下國土資源工作的重要意義,樹立了新時期國土資源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篇(2)

重點工作:

1、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高質量完成黨建任務。

2、堅持和完善黨對學院工作的全面領導,加強理論學習,提升黨建質量,努力實現黨建與事業發展雙融合、雙促進、雙提升。

3、加強意識形態工作,不斷完善意識形態問題的預警、分析、研判、處置及通報機制,完善課程、講座、報告會、論壇等的管理,細化督查檢查,壓緊壓實責任。加強陣地全過程管理,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

4、全面推進一流本科教育與新工科建設,做好*******專業國家級一流專業和*******************等國家級一流課程的組織申報工作。

5、做好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完成****************專業工程認證自評報告等相關材料的提交,開展***************等本科專業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啟動和準備工作。

6、認真貫徹落實《*********大學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全面推進學科建設,繼續加強學科團隊建設工作。加強各專業學位點的建設工作。

7、做好第五輪全國一級學科評估和專業學位水平評估工作。

8、深入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實施人才強院戰略。依據學院學科、專業、實驗室建設的要求,做好師資隊伍的外引內培工作。2021年力爭引進10名左右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引進1-2名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補充1-2名實驗室工作人員。選派2-3名教師國內外訪學。

9、加強產學研合作,拓寬縱向和橫向項目來源,實施服務區域和農牧業行業企業研究院所重大需求戰略,做好科研項目、科學技術獎、研究生教學成果獎和科研團隊的組織申報、管理、建設、結題驗收和高水平等工作。

10、做好研究生招生、調劑、復試以及教學、培養、管理等工作,加強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

11、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積極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積極組織參加各級各類國際學術會議,啟動與*******大學的本科學生的聯合培養,招收留學生等工作。

12、做好“十四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包括學院總體發展規劃、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建設等主要分口規劃和各系各專業規劃。

13、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加強學風建設為主要工作內容,強化學生日常教育管理;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體活動,以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著力大學生成長成才服務,引導大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加強輔導員學習型隊伍建設,提高學生工作教育、服務、管理的科學化水平。加強對學生各級各類大賽的指導,加強招生工作和就業創業指導,高標準完成學校下達的就業率指標,提高就業質量。

篇(3)

[2]科技日報評論員. 開創社會發展科技工作新局面[N]. 科技日報,2001-12-21.

[3]科學技術部. 科學技術部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發展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 http:///fggw/zfwj/zfwj2002/zf02yw/zf02kjzc/200312/t20031205_31290.htm,2002-10-30.

[4]科學技術部.社會發展科技工作要點(2001~2005年)[EB/OL]. http:///fggw/zfwj/zfwj2001/200512/t20051214_55018.htm,2001-07-29.

[5]科學技術部.年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年度報告[EB/OL].http:///ndbg/,2006-2010.

[6]新聞.“十二五”我國社發科技重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第四次全國社會發展科技工作會議召開[N]. 科技日報,2011 -7-19.

[7]徐冠華. 在全國社會發展科技工作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EB/OL]. http:///zcfg/ShowArticle.asp?ArticleID=54,2001-12-21.

[8]萬鋼主編. 中國科技改革開放30年[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432-500,501-520,581-595.

[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1號)[EB/OL].http:///tjgb/rkpcgb/qgrkpcgb/t20110428_402722232.htm,2011-04-28.

[10]新聞. 西部大開發科技專項行動開始實施[N].光明日報,2000-02-20.

篇(4)

不斷加強黨的建設,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堅持把黨建工作立足點放在圍繞中心工作上,制定黨建工作計劃,及時分解落實,把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加強意識形態建設,將意識形態納入工作要點、黨建工作計劃、年終考核等;申請微信公眾號,及時更新相關信息,將其作為對外宣傳推廣、對內學習教育的重要途徑,從4月啟用至今,已信息36條。

二、守正創新,重點工作突現新突破

(一)聚焦細致高效,推動后勤服務穩步提升。

一是全面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購置口罩、醫用酒精、紅外電子體溫計等防護用品,保障單位正常辦公需求。嚴格衛生消毒防疫,建立日消毒、日報告工作制度以及定時通風、定期消殺機制,每天2次對集中辦公區公共區域進行全面消殺,電梯間、衛生間等公共密閉場所每隔2小時進行一次噴灑消毒,切實做到防控無死角。加強人員管理,對擬進入辦公樓人員認真排查、嚴格管控,測體溫、問情況、勤提醒,確保一崗不落、一人不漏。二是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會務保障方面,定期對會場設備進行排查,消除隱患。同時,嚴格落實防疫措施,確保了縣委全委會、縣人大政協“兩會”等全縣重要會議順利召開,今年以來共完成會議服務保障11次,累計服務時間36天。設施設備管理、維修維護方面,完成縣委大樓、人民會堂電路、水路、供暖、中央空調等設備的全面檢修;對大樓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4次全面排查;完成對綜合辦公樓的日常維修維護工作。三是立足后勤服務職能,開展疫情防控志愿活動。疫情期間,中心立足崗位職能,在全縣機關企事業單位發出倡議,組織開展“愛心消費”行動,切實幫助農民解決滯銷農副產品;黨員干部成立志愿服務隊,對包聯網格內的盛世城南區和理想城進行兩次全面摸底排查,托清底子,登記造冊,宣傳推廣健康通行碼。同時,中心人員輪流到包聯小區執勤,配合小區物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二)聚焦標準規范,合理調配辦公用房。

一是匯總梳理辦公用房臺賬資料。對2013年以來歷次涉及辦公用房使用情況的檢查資料進行匯總,開展全縣辦公用房租(借)用情況統計,通過全面梳理,形成詳細規范的臺賬資料。在此基礎上,制作完成了縣直單位辦公用房使用臺賬。二是合理調配辦公用房。完成原審計局、浮來山地質遺跡保護服務中心、縣礦產資源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等單位辦公用房的申請與調配工作;完成新租3套周轉房租賃及相關物品的配備工作。三是抓好沭東新城綜合體8#樓推進工作。按照辦公用房面積、入駐單位、各單位編制人數擬定分配方案、協調推進裝修相關事項。四是開展辦公用房專項檢查。印發《關于開展全縣辦公用房突出問題自查自糾專項整治的通知》,在自查自糾的基礎上,成立檢查小組,在全縣范圍內進行辦公用房實地檢查。

(三)聚焦務實管用,優化公務用車管理。

一是完善公車管理制度,做好公車平臺運營全程監管。今年以來,完成全部三批納入平臺車輛的移交工作,5月10日平臺正式運營,有力保障了全縣范圍內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公務出行。同時,做好日常監督工作,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切實保障平臺規范運營。對重大會議、公務活動實行近身服務、集中保障,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發揮了統籌、統派、集中服務的優勢,全力保障了省市“四進”工作組用車。截止目前,累計派車15954次,安全行駛574541.9公里。二是開展公務用車統計及專項檢查。對2109年度全縣黨政機關公務用車情況進行全面統計,印發《關于開展全縣公務用車突出問題自查自糾專項整治的通知》,在自查自糾的基礎上,成立檢查小組,在全縣范圍內進行公務用車實地檢查。

(四)聚焦貼心優質,推動餐飲工作標準化。

1月份,中心正式接管機關食堂,通過政府公開招標,確定機關食堂服務供應商運營,機關事務中心監管的管理模式。多舉措加強機關食堂管理,不斷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務水平。一是注重技術改造,促進節能降耗。中心對機關食堂油煙凈化減噪系統升級改造,切實解決了機關食堂油煙排放的噪音問題,達到了降噪、減排、節能、環保的效果。二是注重疫情防控,保障就餐安全。疫情期間,多措并舉,嚴把食品采購質量關,嚴把人員健康核查關,嚴把食堂環境消毒關,嚴把食品監督檢查關。為保障干部職工用餐,建立了工作聯絡群,實行統一訂餐,推行盒飯制,專人取餐,分散就餐,切實保障了干部職工用餐安全。三是廣發倡議,開展文明餐桌活動。為深入貫徹落實“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重要指示精神,中心在廣大干部職工中發出《機關干部作表率,文明餐桌我先行》的倡議,通過在食堂醒目位置張貼“節約糧食”主題宣傳海報及倡議書、布置“光盤行動”標語標識、利用電視播放新聞等方式向全體干部職工宣傳“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理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聚焦路徑創新,推動公共機構節能管理。

篇(5)

2、在本集團現有的制度前提下,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和本公司的實際情況,編制部門的工作聯系單、工作流程、工程管理表格并指導實施。

3、整頓、整理、收集與工程造價部門相關的內業文件、資料建檔工作。

4、制定集團的管理方針,針對原工程造價遺留存在的實際情況和困難逐步解決,設計現有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溝通管理方案并指導實施。

5、接任本集團的工作以后,對現有人員進行初步調整,有了一定的改善。

6、面對各部門的工作情況不同,和集團原有存在不夠完善的因素,加以協調溝通。結合本公司的具體情況,本著輕重緩急的原則開展工作,取得明顯的成效。

7、加速辦理一期土建及水電工程的結算收尾工作,和對原有的簽證單結合現場認真細致的核實。

8、加強形象進度款的把關和控制,制訂《現場簽證管理辦法》的相關程序。起到監控、核算工程造價及控制工程成本的作用,發現問題做到及時向總裁匯報。

9、對原有的工程合同、工作聯絡函、工程承諾書、現場簽證單、設計變更通知單補充結算,進行重新核實把關,增強了造價部門在工作中真正起到了監督和審核的職能作用,確實減少公司的經濟損失。

10、 結合公司現狀提議新項目的招投標,的有效管理方案及流程管理,并在繼續做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工作,降低工程造價節約成本給公司帶來效益。

11、 編制本公司財務工程款的支付管理、結算程序。

12、甲乙雙方已完成1#、2#、3#、4#、5#樓的土建及水電工程項目,09年12月底6#、7#、8#、9#樓的土建、水電、附屬工程項目做掃尾工作,主要因素是受施工單位報審驗收影響。

13、工程部的簽證單時常出現一些不負責任的現象。如有些工程的工藝過程需要記錄的數量、規格、工作內容均不詳就要求造價室確定單價。現場設計變更或現場增減變更項目,現場施工沒有及時確認,過后補簽證單并要求造價工程師一起確認,不按施工管理流程。我及時的配合工程部、工程監理及時給予糾正和辦理簽證手續。

14、爭取將二期工程總包以外的分包工程項目,抓緊于年前給予辦理工程量的核實簽證工作或初步結算和驗收工作。由于因人員的特殊變動,以免影響現場的經手交接工作,給工程量的核實真實性受到影響。同時能夠更好的把握、控制年底的進度款支付的準確性。

二、存在不足

1、一年來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夠,組織、溝通能力有欠缺,和其他同事之間還有一定距離。二是涉及工作多樣復雜,需要時間上的相互學習、溝通。三是工作中不夠老道加上脾氣燥,容易犯上主觀意識形態的錯誤。要在不斷的努力、學習過程中改變工作方法,不斷創新完善。在今后工作中認真總結經驗,克服不足,努力把工作做的更好。

2.后期辦公室招聘部門的工作人員存在各種因素問題,造成人員管理不善不合理的調配工作,以致影響各部門的日常的各種工作。

三、明年工作計劃

1、認真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及工作能力,盡職、盡責、盡快地完成各項工作。

2、做好本集團的工作,對各項決策和出現的問題。及時提出合理化建議和解決辦法供集團參考,并努力配合各部門完成公司下達的任務。

3、工程招投標報價程序不能滿足公司的管理要求存在嚴重不足,希望能夠有新的措施。

4、做好二期的結算準備工作,同時配合工程部做好三期開工前的前期準備工作。

四、建議:

1、三期工程建議以大包干的形式發包,減少市場價格變波動的風險,同時成本也會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有利于投資資金的統籌安排。

篇(6)

2、在本集團現有的制度前提下,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和本公司的實際情況,編制部門的工作聯系單、工作流程、工程管理表格并指導實施。

3、整頓、整理、收集與工程造價部門相關的內業文件、資料建檔工作。

4、制定集團的管理方針,針對原工程造價遺留存在的實際情況和困難逐步解決,設計現有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溝通管理方案并指導實施。

5、接任本集團的工作以后,對現有人員進行初步調整,有了一定的改善。

6、面對各部門的工作情況不同,和集團原有存在不夠完善的因素,加以協調溝通。結合本公司的具體情況,本著輕重緩急的原則開展工作,取得明顯的成效。

7、加速辦理一期土建及水電工程的結算收尾工作,和對原有的簽證單結合現場認真細致的核實。

8、加強形象進度款的把關和控制,制訂《現場簽證管理辦法》的相關程序。起到監控、核算工程造價及控制工程成本的作用,發現問題做到及時向總裁匯報。

9、對原有的工程合同、工作聯絡函、工程承諾書、現場簽證單、設計變更通知單補充結算,進行重新核實把關,增強了造價部門在工作中真正起到了監督和審核的職能作用,確實減少公司的經濟損失。

10、 結合公司現狀提議新項目的招投標,的有效管理方案及流程管理,并在繼續做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工作,降低工程造價節約成本給公司帶來效益。

11、 編制本公司財務工程款的支付管理、結算程序。

13、工程部的簽證單時常出現一些不負責任的現象。如有些工程的工藝過程需要記錄的數量、規格、工作內容均不詳就要求造價室確定單價。現場設計變更或現場增減變更項目,現場施工沒有及時確認,過后補簽證單并要求造價工程師一起確認,不按施工管理流程。我及時的配合工程部、工程監理及時給予糾正和辦理簽證手續。

14、爭取將二期工程總包以外的分包工程項目,抓緊于年前給予辦理工程量的核實簽證工作或初步結算和驗收工作。由于因人員的特殊變動,以免影響現場的經手交接工作,給工程量的核實真實性受到影響。同時能夠更好的把握、控制年底的進度款支付的準確性。

二、存在不足

1、一年來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夠,組織、溝通能力有欠缺,和其他同事之間還有一定距離。二是涉及工作多樣復雜,需要時間上的相互學習、溝通。三是工作中不夠老道加上脾氣燥,容易犯上主觀意識形態的錯誤。要在不斷的努力、學習過程中改變工作方法,不斷創新完善。在今后工作中認真總結經驗,克服不足,努力把工作做的更好。

2.后期辦公室招聘部門的工作人員存在各種因素問題,造成人員管理不善不合理的調配工作,以致影響各部門的日常的各種工作。

三、明年工作計劃

1、認真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及工作能力,盡職、盡責、盡快地完成各項工作。

2、做好本集團的工作,對各項決策和出現的問題。及時提出合理化建議和解決辦法供集團參考,并努力配合各部門完成公司下達的任務。

3、工程招投標報價程序不能滿足公司的管理要求存在嚴重不足,希望能夠有新的措施。

4、做好二期的結算準備工作,同時配合工程部做好三期開工前的前期準備工作。

四、建議:

1、三期工程建議以大包干的形式發包,減少市場價格變波動的風險,同時成本也會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有利于投資資金的統籌安排。

篇(7)

而隨著國家職業資格制度改革的推進,或許可以期待能為這股熱潮降一降溫。

2016年12月8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取消一批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的決定》,宣布再取消114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至此,國務院部門設置的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已實現“七連消”,即取消70%以上。

對于職業資格制度改革,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他們表示其改革的方向和路徑是正確的,但后續的落實工作還存在多種難題,需要進一步改善。

泛濫的職業資格

“我是贊成取消的。”茶藝專業畢業的李尹目前是安徽一家茶樓的茶葉銷售人員,此次茶業人員的水平評價認定就在取消之列。

沒有茶藝師證讓李尹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尷尬,

“遇到一些略知皮毛的客人,他們就會問你有沒有國家頒發的茶藝師證”,沒有證,客人就不再愿意聽她講述茶葉知識,“即使告知我是經過專業學習的也起不了太大作用”,李尹苦笑道。

李尹并非沒有想過去拿那一紙證書,“我去參加過相關培訓班”,但最終她還是決定放棄考試,

“各種培訓機構良莠不齊,很多只是為了賺錢,我見過蓋碗都沒碰幾次就勸說去考證的,這樣考出的證書有多少含金量”?

“對于同道中人,我是把自己喜愛的茶葉和相關經驗拿出來交流,我的專業知識足夠支持我的工作要求。”李尹說出了她贊成取消職業資格認定的看法。她曾遇到過這樣哭笑不得的疑問,毫不了解這一行業的人會疑惑:“你們茶樓服務員還需要考證?”

普通大眾對于茶藝師“竟然需要考證”的吃驚或許源于對該行業的不了解,而更多的“奇葩”職業資格證則由于明顯與現實脫節而被人吐槽,“餐廳服務員”“布絨玩具制作工”“洗衣師”“自來水筆、鉛筆、墨水制造工”等曾經都有相關的職業資格證。

1994年,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被寫入勞動法,此后開始大力推行,包括準人類職業資格和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由人社部會同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設置。此外,各地方、各部門也自行設立了大量職業資格。

根據人社部統計的數據,在職業資格制度改革之前,截至2013年年底,除了國務院部門共設置各類職業資格618項外,地方還自行設置了1875項,各類職業資格證書種類繁雜。

“對于提高職業水平、技能和信譽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建順指出,職業資格制度發揮的作用值得肯定,但其改革勢在必行。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也指出,職業資格認定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做法,但隨著市場經濟的推進,社會取得巨大進步,職業資格的范圍和標準已經“過時”,在國家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情況下,“有必要對職業資格進行清理和規范”。

除了客觀現實的需求,兩位專家都認為,我國社會對人才評價的主觀變化也是促使改革的一大原因,我國社會有從唯證書論向能力論轉變的趨勢,

“現在的用人單位可能更看重能力”。

被取消的職業資格

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2014年,減少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被作為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改革內容提上了日程。

2014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保持資質資格水平不降的前提下,減少部分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8月,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取消和調整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取消了11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11月,國務院再次取消67項由國務院相關部門設置的職業資格認證。

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2015年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進一步進行職業資格改革。同年3月、7月間,國務院進行了第三批和第四批職業資格的取消。

2016年,職業資格制度改革持續發力,同年1月和6月,國務院取消了第五批、第六批職業資格。此外,在2016年6月和11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總理要求相關部門,抓緊建立職業資格目錄清單向社會公布。

直至第七批職業資格的取消,國務院部門設置的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已取消達433項,取消70%以上,基本完成確定的目標任務,同時地方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自行設置的職業資格也予以取消。

2016年12月16日,人社部在分批清理減少職業資格及征求有關部門意見的基礎上,提出了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共計151項。人社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職業資格目錄清單管理制度的基本點就是,沒有上清單的,一律不得開展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凡是不涉及國家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生產、食品安全的不能作為準入。

同時,人社部相關負責人也強調,取消職業資格不是取消崗位和職業標準,也不是取消相關職業評價活動,而是改由用人單位、行業組織按照崗位條件和職業標準開展自主評價。

楊建順指出,今后我國的人才評價體系除了涉及國家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生產、食品安全的準人類職業資格外,其他的職業水平評價都會下放到用人單位和行業組織,而他們展開的水平評價一般也會在目錄公布的109項中。

將職業評價權力下放到用人單位和行業組織,他們會否變成“二政府”是不少人的擔憂。對此,竹立家表示,市場化的人才評價,其會用職業和企業利益來進行用人評價,能夠有效避免腐敗和濫用。

“要客觀承認相關行業組織等的權力下放具有準政府的色彩。”但為避免出現現存的交叉重疊、利益交易等問題,楊建順指出,應當在其自身職能行使時削去政府權力色彩,以民商法中的平等主體原則等要求,實現“分而不離,離而不融”。

“政府要擺正定位并推行合法規范運營機制。”楊建順指出,改革的落實也面臨著難題,準人類職業資格的相關底線和標準如何把關,“太緊或太松”都會產生問題;同時水平評價的標準和機制建構也需要進一步完善;權力下放的承接體也要進行安排。

“掛靠”的職業資格

相比于李尹的苦惱,陳鵬則似乎是這批“考證”大軍中的幸運兒,擁有一級建造師資格證的他憑著證件“掛靠”每月都有一筆額外的收入,雖然就職于建筑公司但他主要從事行政工作。

“多少都是筆補貼。”對于具體的數額陳鵬不愿多談,即便明知違法,但他坦言建筑行業證件“掛靠”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實,為了滿足建筑企業施工資質中對于建造師數量的要求,一些建筑企業會尋找一些建造師注冊到公司,

“我們團隊中幾乎都將相關證件外借了出去,而那些公司我們基本沒去過”。陳鵬所在的團隊有三十余人。

記者在百度上搜索建筑“掛靠”的相關結果,就出現數十家掛靠平臺,根據證件類型,“掛靠”報酬在每月數千元到數萬元不等。

“掛靠”的現象似乎不僅存在于建筑行業。近日,環保部就通報了對存在環評工程師掛靠行為的兩家環評機構和4名相關人員的查處情況。

對深圳市景泰榮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寧夏環境科學研究院兩家機構的4名環評工程師,核實屬于掛靠人員,對兩家機構限期整改6個月,4名環評工程師3年內不得作為資質申請時配備的環評工程師,違規行為記入誠信記錄。

2016年5月,國務院出臺的《2016年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工作要點》,就要求嚴肅查處職業資格“掛證”“助考”等行為。

篇(8)

中圖分類號:C29 文獻標識碼:A

引言:近年來,許多工會工作都進入了意識形態領域,維權有“集體合同和工資平等協商”;民主管理有了“企務公開”和“民主監督會制度”;職工素質提升也有了“創先爭優”等等。可以說,工會工作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而革新,對工會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我們在“求新創突破”的同時,卻往往忽略了最重要最基礎的一個環節,工會會員意識卻在逐漸淡薄。特別是基層工會,會員與非會員的無差異化現象嚴重,基層工會干部對工會工作產生畏難情緒,工會組織往往處于“隱身”狀態。

再也不能回避這個問題了,否則工會就談不上吸引力,“組織起來”就只能是一種形式。那么,我們用什么來吸引職工呢?筆者認為,工會組織要主動“上線”,要通過突出‘工會元素’來增強員工的“會員意識”,要讓會員和非會員有所區別。所以我們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引入VI系統、規范工會形象識別

VI系統是以企業標志、標準字體、標準色彩為核心展開的完整、體系的視覺傳達體系,是將單位理念、文化特質、服務內容、企業規范等抽象語意轉換為具體符號的概念,塑造出獨特的企業形象。視覺識別(VI)最具有傳播力和感染力,最容易被社會大眾所接受。工會組織雖然不像企業一樣面向社會公眾,但是對于職工進行展示與傳播工會理念,使所有職工對工會有一個比較標準化、差別化的印象和認識,以便更好地識別并留下良好的印象,所要達到的效果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

工會也有一套自身的VI識別系統,我們需要做得就是把企業VI和工會VI如何有機的統一起來。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只要是發揮了工會作用的場合,就必須有工會標識。比如:會員宣誓儀式、宣誓詞,頒發會員證,青年會員主題教育,工會會徽和會旗,宣傳口語、辦公用品、衣著制服、陳列展示等等。全國總工會在近兩年推行了“工會組織亮牌子、工會主席亮身份”活動。十九局七公司工會在推行“工會熱線和工會主席接待日”的同時,還要求這些溝通渠道必須在基層駐地醒目位置上墻公示,讓基層會員“看得見、摸得著”。以上這些實際工作的落實,可以極大促進工會在職工隊伍中的影響力。

二、是明確權利義務、會員身份得以突出

根據《工會法》,工會會員有“六大權利”和“六大義務”。目前,我們工會把會員履行義務方面的工作都做得不錯,而且都很有特色。比如:學習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學習工會基本知識,為會員建立職工書屋,并進行各種技能培訓、崗位培訓。同時還積極倡導參加民主管理,創新民主監督會制度,并為完成生產和工作任務提供民主氛圍。當然還要求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遵守勞動紀律。教導職工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系,并且維護內部的團結和統一,發揚階級友愛,搞好互助互濟。還要遵守工會章程,執行工會決議,參加工會活動,按月交納會費。

當會員認真履行“義務”時,我們是否要考慮“權利”在哪里?會員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是否得到了尊重?工會干部是否受到了會員監督?合理化意見和建議是否得到重視和落實?職工合法權益是否得到維護?工會各種優惠待遇受否享受?會員的宣傳陣地是否建立?這些問題的答案不僅僅是工會干部要心中有數,我們所有工會會員心里也需要有數。只有他們知道這些問題、敢于提出這些問題,我們工會工作才可能向前推動,我們的工會干部才能有底氣去為會員爭取正當權益。

三、工會內外有別、凝聚內部吸引外部

目前,工會面臨著吸收勞務工入會這一重要課題。一個團隊講究的是一種氛圍,需要的是齊心協力,需要的是大家的一種共識。只有讓工會組織釋放出熱量,讓非會員職工感受到工會溫暖,這樣才能凝聚力量達成共識。首先工會干部要增強會員意識,發揮工會的組織協調力量,把會員的事情辦好,為會員服務好。這是工會義不容辭的責任,是廣大會員對工會的要求,是“立會之本、強會之基”。其次是讓非會員產生對比意識。在這方面,工會應當有針對性地為會員辦幾件實事,大張旗鼓地為會員維權。這種心理上的影響和促動,比空洞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再次是要讓廣大會員在心理上有優越意識,這種優越應當是物質上的、有形的。會員有享受工會舉辦的文化、教育、體育、旅游、療休養等的優惠待遇、享受工會給予的各種獎勵的權利。這一規定就是為了使會員與非會員有所區別,培養員工的工會意識和會員意識,以增強工會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如果經常組織廣大會員搞一些文娛、旅游活動;爭取行政支持,讓會員享受更多的福利待遇等,這樣會員就會產生一種心理上的自豪感。

四、工會干部履職、多接地氣保持活力

如何確保工會組織不散、工作不斷、牌子不倒,工會干部就起著“火車頭”作用。要做好工會工作,讓會員信服,工會干部必須轉變作風,辦事要有招數、講方法、做實事、不作秀,這是他們應當必備的基本功。說,轉變作風就是要打破“圍城”、“玻璃門”和無形的墻,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多接接地氣很好。一枝一葉總關情。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聯系群眾,老百姓一眼就看出來了。同樣,工會干部心中要裝著會員,履職盡責,“想會員之所想、急會員之所急”,這樣才能攏人心、聚人氣,添動力、有活力。

工會工作千頭萬緒,要履好職,要從基礎抓起。首先要抓重點,要圍繞四項基本職能把握工作,比如為會員維權需要工會干部腦袋里面裝著“度量衡”,把握尺度才能穩步推進;要圍繞中心任務開展工作,要善于撲捉企業生產經營的重點和難點,從而組織發動全體會員為企業發展建功立業;要圍繞上級工會要求創新工作,對于上級的工作要點要結合實際并細化,然后抓落實;要依托行業優勢提升工作,每個行業都有不同特點和優勢,中鐵建的技能特點特別突出,工會就應當結合這些特點和優勢做出特色,比如:技能比武、勞動競賽等等。其次是打基礎,要建立和完善工會組織機制、工會工作機制以及工會激勵機制。打好工作基礎是工會干部實現工作創新的必要條件,完善組織機構、規范會員管理的組織機制,建立溝通渠道、完善會議匯報的工作機制,建立考核體系、實行獎懲兌現的激勵機制,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的。再次是求突破,要加強學習交流,大膽探索實踐,尋求固有思維模式和傳統工作方式的突破創新。學習可以外請專家也可以內部交流,但關鍵是要真學。學習才會思考,思考才能出創新,工會干部要善于借鑒、善于運用拓展思維推出特色工作,并把特色工作“品牌化”,才能保持歷久彌新。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有著“職工之家”之稱的工會,要與時俱進的同時,提升自身形象、凝聚會員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只有工會做出實實在在的事情,才能真正把會員意識提升,才能提高他們的“參政議政”的能力,這才是工會發展的不竭動力。

參考文獻:

[1].季天舒,新時期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四個關鍵點,南方工報,2013

[2].高寶臣、劉曉東,新形勢下怎樣做一名合格的基層工會主席,南方工報,2013

[3].鄧新明,公司工會要重視培育員工會員意識,南方工報,2013

篇(9)

(一)廣泛開展主題教育活動,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臺階。

以“我與祖國共奮進”主題活動為主線,通過組織團員參觀抗美援朝圖片展、“三下鄉”、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素質拓展等實踐活動和青少年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引導廣大青少年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深入實施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程,廣泛開展了道德實踐活動,發揮青少年典型對青少年道德養成的示范帶動作用,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主題實踐活動,引導青少年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積極溝通團市委追授張大慶同志“北京市五四獎章”,舉辦了學習張大慶先進事跡報告會,號召團員青年學習弘揚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繼續開展爭當“四好少年”活動,推進陽光心語行動、七色光鼓號隊等工作,舉辦少先隊慶“六一”文藝匯演暨“四好少年”才藝展示大會,幫助少年兒童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以黨政中心工作為重點,服務“三個平谷”建設做出新貢獻。

大力開展青年創業就業幫扶工作。以成立“平谷共青團創業青年夜校”為抓手,因地制宜、整合資源,依據鄉鎮產業特色,創辦青年就業創業夜校分校,形成一鎮一品的平谷青年創業就業夜校分校辦學特色和管理模式,全年共培訓青年3200多人次。建立了ybc(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北京平谷服務站,通過“團組織+導師+創業青年”模式,選取重點項目進行扶持,目前已為3名創業青年爭取了15萬元無息免擔保創業小額貸款,在廣大青年中產生了積極反響。開展了貸動青春——郵儲、農商行小額貸款,為創業青年成功申請貸款124萬元。青年創業就業見習基地建設穩步推進,波暢達網絡技術服務中心、漁陽酒店有限公司、華利豐蔬菜產銷協會3家見習基地為130名創業青年提供了實踐平臺。

積極引領廣大青年投身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廣泛開展了“新農民大講堂”、“新農民創業致富大課堂”等系列活動,培訓青年農民3000多人次。組織5000余名團員青年積極參與“全區動員、美化家園”行動。桃花節期間,組織百對新人參加了“相約桃花海、情定桃花源”活動。開設了“平谷區大學生村助理服務社”qq群、綠谷村官博客,為村助理搭建信息傳遞和經驗交流的平臺。

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召開20__年全區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會,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明確工作任務,做到年初有計劃、年中有監督、年底有考核。舉辦“關愛成長、心系明天”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論壇。舉辦未成年人家庭保護專題講座暨優秀法制校長公開課;開展“畫說未成年人保護法”競賽和青少年法制教育情景劇大賽;組建平谷區青少年法制教育情景劇巡演團。積極做好全國“兩會”期間社區閑散青少年的維穩形勢評估和排查防空工作,推進平安平谷、和諧平谷建設。聯合公檢法司等相關部門專題調研全區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非正常死亡情況,積極整合資源,完善措施,盡早實現“雙零指標”。

積極參與“抗震救災”工作。西南五省旱災和青海玉樹大地震發生后,積極響應號召,在全區團員青年中開展了“特殊團費”、“綠色班費”繳納活動,共上繳特殊團費6余元,并對災區在京大學生村官和大學生志愿者開展了慰問。

(三)以奧運、國慶志愿成果轉化為契機,推動志愿服務事業邁出新步伐。

進一步完善志愿服務工作機制。在區級建立志愿服務總隊、鎮鄉(街道)建立志愿服務分隊、村(社區)建立志愿服務小隊,形成覆蓋全區的志愿服務組織網絡。充分利用志愿者信息平臺,完善志愿服

務運行的管理機制。在全市率先設立“北京志愿服務基金——平谷基金”,為推動我區志愿服務事業健康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打造志愿服務品牌項目。啟動社區90歲以上老人志愿服務項目,為29位90歲以上老人提供“一對一”志愿服務。對27個社區有志愿服務需求的殘疾人、孤寡老人、特困老人、空巢老人等開展扶助活動。開展“鄉風文明志愿者”活動,為推進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

開展“創建國家衛生區”專項志愿服務活動。以“萬名志愿者齊參與共創國家衛生區”為主題專項志愿服務活動。開展對城區“共青團文明街”(主城區全部重點街道)的集中整治活動;深入社區,積極開展以“一助一”為主要形式的助老、助殘、助困和環境治理等與創衛相關的志愿服務活動。

(四)以完善共青團服務體系建設為依托,服務青少年成長成才取得新業績。

開展“傾聽青年心聲,服務青年成長——共青團傾聽日”活動。按照團市委統一部署,從20__年1月開始,每月的第二個周六開展共青團傾聽日活動。組織“傾聽日”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與大學生村官、學生、青年教師、志愿者、創業青年代表面對面,就青年關心的就業、婚戀、文化生活等熱點話題進行了溝通交流,認真聽取了青年對團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并著力加以解決和落實。

積極開展青少年安全及自護教育工程。當前,針對青少年的惡權事件以及意外傷害時有發生,要提高青少年自護教育和安全防范意識。加強“星光自護學校”建設,積極為3所社區星光自護學校并為其招募1名教導主任和2名輔導員共9名志愿者,已經開展應急救護、自衛防身術等培訓8次,培訓社區青少年800余人。深入全區中小學校開展“星光自護校園行”活動,整體推進“星光青春自護行動”工程。

關愛和幫助面臨特殊困難的青少年群體。啟動低保重度殘疾青少年幫扶計劃。針對11個鄉鎮(街道)33人,逐一掌握志愿服務需求,落實專門志愿服務小組,“一對一”進行志愿服務,服務期限為1年。依托希望工程平谷工作站,累計資助困難學生369人,共籌資發放希望之星“1+1”獎學金、助孤扶助金、愛心健康基金等各類扶助資金274200元。為埃森哲希望小學籌集資助款87000元。進一步提升服務特殊青少年能力,營造和諧發展環境。

服務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舉辦平谷區鄉村青年文化節,廣泛開展了一系列特色鮮明、富有實效、青年喜聞樂見的鄉村文化活動。舉辦平谷區青少年讀書文化節;開展了以“珍愛生命遠離香煙”為主題夏令營活動,通過參觀、實踐、訓練等方式豐富業余生活;繼續開展“中韓未來林”活動,共建“中韓青年友誼廣場”,共植友誼樹,目前已種植樹木6000余株。

(五)以增強團組織凝聚力為重點,團的組織建設取得新突破。

以改革創新精神探索新形勢下團建工作。一是加強機關事業單位團組織建設,6家黨政機關建立了團組織;二是積極探索協會建團,在山東莊鎮潤澤園農村青年經濟合作組織中建立團組織。三是開展鎮鄉共青團組織選配行政編制外副書記格局創新試點工作。以平谷鎮為試點,從各領域另選配5名優秀青年作為行政編制外的鄉鎮團委副書記。四是穩步推進城市社區青年匯、農村青年社建設,建立了松濤健身俱樂部等3個社區青年匯和平谷區村官俱樂部農村青年社,推進城市團組織建設創新,更好地服務青年成長成才、服務和諧社會建設。

加強團干部隊伍建設。區委組織部、團區委聯合加強團干部轉崗、選配工作力度,出臺文件明確團干部轉崗年齡、新任職年齡,并將此項工作列入黨建工作考評體系。目前已有15名超齡直屬團干部轉崗。扎實推進村團支部書記“公推直選”、“述職評議”、“大學生村助理兼任村團支部書記”等工作,不斷拓寬團干部選拔任用渠道。與區委組織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建立平谷區青年人才庫》的通知,建立了優秀青年干部、企管人才、科技人才等五類“青年人才信息庫”,在幫助青年成長成才的同時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儲備和智力保障。

篇(10)

自1895年北洋大學校刊《北洋公學》問世以來,中國高校校報已走過了100多年的歷史,到目前為止,全國幾乎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報。但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作為高校黨政機關報、高校校園主導媒體的校報卻面臨著影響力下降、地位邊緣化的危機。筆者以多年從事校報工作的經驗,試解釋這一現象并提出對策,希望能對同行有所裨益。

一、高校校報困境背后的思考

從理論上來說,高校校報作為定向師生的分眾媒體,在大學的組織傳播及文化建設等工作中本應大有作為,但從近年的調查統計、觀察反饋來看,其影響力卻呈普遍下降的趨勢。根據傳播學學者喻國明的解釋,影響力是一種控制能力,表現為發出者對收受者的認知、傾向、意見、態度和信仰以及外表行為等方面和目的性的控制作用。沒有了影響力,媒體就失去安身立命的基礎。在筆者看來,校報影響力下降主要原因大概有三。

1.以宣傳性湮沒新聞性,使報紙親和力下降

校報是高校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的主陣地,但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說,受眾對推銷和宣傳都有一種天然的警惕,因此,校報的“報性”決定了宣傳不能通過空洞的單向灌輸來進行,而應通過事實選擇、議題設置等來實現,以服務受眾來說服受眾。遵循傳播規律,將復雜抽象的信息形象化、簡約化,易于在受眾中傳播,這正是校報有別于開會發文等宣傳手段的地方。

但是,事實情況是,長期以來,不少人將校報的機關報屬性誤讀為“宣傳單”,報道領導、報道會議多,報道方式模式化,空話、套話黑壓壓,八股之風彌漫。甚至還有人錯誤地認為“領導宣傳”就是“宣傳領導”,將校報變成領導講話和活動的信息欄。長此以往,校報當然會失去讀者的關注。

2.行政化管理和封閉的工作環境,降低了校報的活力

從社會學角度看,影響新聞生產的主要有三個層面的因素:個體/群體層面因素,即記者自身的專業精神和新聞理想;組織層面因素,即編輯部常規的生產機制和報紙整體的定位及利益訴求;組織外部社會層面的因素,即新聞宣傳的政策和行政部門的要求。這三種因素影響了記者的自我角色和生產方式,其中,后兩種起決定作用。[1]

具體到高校校報辦報的情況上,我們可看到,校報雖然大都有正式刊號,但與市場無關,管理上走行政化路線,例如經費由學校撥發,其數量往往只夠硬性成本支出,人員由學校按編調配,幾乎沒有專業人士,人手不足且很少流動。由于人員少、經費少,全國只有5%左右的校報為周報,絕大多數是旬報和半月報,時效性較差。特別是,超穩定的工作環境、相對固定的工作程序以及進修學習機會的匱乏,讓不少辦報人員產生了惰性,沒有工作創新的意愿和專業辦報的能力。據此,我們不難發現為什么校報普遍缺乏吸引力。

3.網絡傳播新趨勢的到來,讓受眾進一步“漂移”

在前網絡時代,由于信息渠道較少,校報雖然總以一張面孔示人,尚能稱為校園主流媒體,但網絡時代的到來,使校報和其他紙質媒體遇到了真正的挑戰。

近年來,由于受網絡、手機移動終端等新媒介的吸引,受眾對報刊的“黏性”減弱,大量讀者特別是年輕讀者向更為便捷的新媒體“飄移”。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第2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6月,中國網民人數達到4.85億,互聯網普及率攀升至36.2%,手機網民上升至3.18億人,在網民中的總比例達65.5%,微博用戶數量以高達208.9%的增幅,從2010年底的6311萬增長到1.95億,在網民中的使用率從13.8%提升到40.2%。

網絡傳播理念對傳統宣傳模式的沖擊也相伴同行。在重灌輸、輕交流、權威導向的傳統模式下,宣傳者可以通過控制媒介和傳播內容、操控宣傳過程,使受傳者依其設置的路徑來了解事件及信息。但進入網絡時代后,信息鋪天蓋地,個人制作和傳播新聞也非難事,這就使得傳統宣傳模式失去了著力點,單從人人網、微博等社交媒體火熱,而紙質媒體特別是黨報、機關報發行日益艱難就可看出。

綜上所述,高校校報之所以陷入困境,既有高校新聞宣傳部門自身的原因,也受網絡時代傳播趨勢變遷的影響。對此,研究者要辯證分析、系統求解。

二、高校校報“突圍”戰略解析

要在眾多對手中勝出,商家要靠產品和營銷,所以,高校校報的“突圍”戰略就是,以“三貼近”原則為統照,以專業服務為讀者提供優秀的用戶體驗。

1.堅持“三貼近”,用溫情和親和力重塑形象,吸引讀者

美國新聞學者杰克·福勒說:“為了生存,每份報紙都必須反映一個特別的讀者群,通常情況下就如同手握一面鏡子照著某一特別地方,報紙必須和他的讀者共同分享一種感覺,一系列的興趣、愛好和價值。這種報紙與受眾共享的感覺就是傳播學上所說的親和力。有親和力的媒體才能讓受眾產生認同。

提升媒體的親和力,不僅僅是寫得“軟”一點、可讀性強一點等技術操作問題,更是要貫徹以受眾為本的指導思想。對校報來說,就是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師生)”的“三貼近”原則,以帶著感情與體溫的報道,贏得關注,以重塑富有溫情和親和力的形象。在筆者看來,用傳播的理念辦報,強調傳者與受者的平等和互動,不會消解信息的導向性或意識形態內涵,相反,化剛性宣傳為柔性說服,觀點會更容易被接受。

校報堅持“三貼近”,就是要密切關注高校發展、校園生活的各個方面,立足本校,又不拘泥于本校,除了教學改革、學科建設、就業求職、科研進展等常規話題之外,也要關注和師生有切身關聯的其他話題,如師生生活、高教動態等等。只有傾注感情,深入基層,研究師生,校報才能真正成為傳播者與讀者兩個場域的“連通器”,在眾生喧嘩中彰顯主流。

2.當好內容提供商,善用新媒體,優化用戶體驗

毋容置疑,全媒體、自媒體等網絡傳播新趨勢讓傳統媒體廣受沖擊,但傳統媒體仍有自己的優勢——專業性和公信力。無論“淺閱讀”怎樣流行,總有一部分受眾需要原創的深度報道,而這些必須依靠穩固的組織支持和專業記者采寫來完成。這也是校報可以“突圍”的理論依據。

校報留住讀者要靠用戶體驗。接近性強的信息是受眾需求最迫切的信息,相對社會媒體,高校可能空間小一些,但只要善于發現,能對師生關注的領域進行深入調查,做出有溫度、有深度、有分量的報道,同樣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當然,“酒香也怕巷子深”,校報除了當好內容提供商外,也要建立“營銷網絡”。道瓊斯公司著名的“波紋”信息資源管理理念指出,一個新聞事件發生,就像一塊石頭投到水中,會產生很多波紋,像波紋擴散一樣,事件的影響面也會迅速擴大,公司就可以把這個新聞通過道瓊斯通訊社、網絡版、CNBC電視頻道、道瓊斯廣播、《華爾街日報》等7種不同媒體售賣7次,從而將信息價值“吃干榨盡”。有鑒于此,校報也要持開放心態,借助新媒體的快速、互動、便捷等優勢,共建多元化傳播平臺。

三、高校校報提升影響力的操作路徑

網絡傳播放大了校報的固有缺陷,校報面臨生存危機,為奪回“麥克風”,校報必須堅持貼近性,致力于為讀者提供“有體驗感的新聞”,具體到辦報實踐中,則要從以下幾方面加以突破。 轉貼于

1.加強新聞策劃,提高報紙的專業水準

新聞策劃是一項富有創造性的系統工程,主要包括:宏觀層面,指報紙的定位和新聞編輯方針的確定;中觀層面,指相對固定的閱讀單元(即各版、專刊、專欄等)的設計與策劃;微觀層面,指報紙對某一時期或某個選題的報道所進行的創意設計和組織調控。校報的新聞策劃主要為后兩種,內容包括: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和階段任務、師生關注的熱點以及重要事件和重大紀念日,根據版面定位,確定每期各版的報道主題、欄目選題,制定整體報道計劃;對各專欄、專題、專版,編輯部還要具體確定報道角度、版面設計、報道時機等細節。

策劃出新意、出深度、出沖擊力,對出版周期較長的高校校報來說,一定要打好策劃牌,而策劃成功的前提就是選題切合實際。所以,編輯要廣伸觸角,通過會議、文件、采訪、網站等多個渠道收集信息,無論單位工作要點、教科研動態、師生關注熱點,還是時政資訊、行業發展、高教改革,事事都要關心。只有對社會發展、國家教育形勢和黨的政策有總體把握,對學校工作和師生生活有實際了解,編輯才能提煉出切合實際的報道主題。

專欄、專題、專版是新聞策劃的重頭戲,策劃得好,報紙就變得“豐神動人”,《華東理工大學周報》的經驗證明了這點。2011年5月,編輯通過與即將畢業的學生記者交談了解到,在學校就業形勢良好的情況下,卻還有少數畢業生“待嫁”,原因是他們對自己的人生和職業生涯沒有明確規劃,在學期間渾噩度日,以致履歷蒼白泛善可陳。編輯就此敏銳地提煉出“大學如何不虛度”的問題意識,分別選擇了留學深造、入職媒體、保研復旦等4位畢業生進行典型報道,推出專版“成長的足跡”,后以“我的逐夢之路”為主題在校園網主頁上,眾多低年級學生自曝“很受震動”。這個策劃的成功之處就在于:主題貼近學生,將成才教育的話題于畢業季以畢業生現身說法的方式報道,不著痕跡的說服撥動了學子心弦;策劃整合了碎片化的素材,勾勒出優秀學子奮發自強、勤于思考的群像特征,深化了報道主題。

2.增加非事件新聞和深度報道的比重,增強校報的“鮮度”

為避免“舊聞”盤踞版面,出版周期較長的校報要揚長避短,增加非事件新聞和深度報道比重,為校報“保鮮”。

非事件新聞是指“對一段時間內或若干空間里發生的諸多事實、情況、事件的綜合反映,揭示帶有分析性、啟發性的總體情況、傾向或經驗等”。綜合消息、述評等都屬此類。由于非事件新聞往往通過點面結合反映事物的發展變化,相比消息來說,對時效性要求不甚高,更適合校報刊登。

加強深度報道也可幫助校報“保鮮”。深度報道并不是一種新聞體裁,而是一種報道方式。相較于普通的消息,深度報道不只是告訴讀者“5個W”和“1個H”,還揭示“為什么”和“未來會怎樣”這些問題。傳播規律要求,深度報道之“深”體現在立意上,寫作卻要求“淺”,新聞表述要故事化,注意場景、細節、對話的運用和敘述的節奏,語言有畫面感、現場感。

也許有人擔心校報沒有深度報道的素材,其實,高校作為科技文化創新最活躍的地方,與社會息息相關,像科研方向和行業發展、學子的求學就業、高校“青椒”的生存狀態等都可以入題。只要瞄準與學校發展、師生利益密切相關的題材,將素材放到大格局里衡量,校報同樣可以做出有輻射力的深度報道。

專欄是非事件新聞和深度報道的可靠載體。以《華東理工大學周報》為例,3個新聞版上共有10余個常設欄目,其中“教苑擷英”、“學子說經”、“就業在線”、“校園寫真最前線”、“校園牛人”等都是品牌專欄,除了常見的人物通訊、工作通訊外,也有工科學生性別比例變遷、畢業生留等調查性報道。此外,校報還緊扣熱點、結合實際不斷推出新專欄,例如,2009年,以宣傳科學發展觀為背景,根據學校綠色化工科研特色,推出報道教師為科研支撐可持續發展作貢獻的專欄,陸續刊登5篇深度報道文章,獲得廣泛好評。而且,這種視野開闊、內容深度的取向也為內外宣結合鋪平了道路,前述多篇文章都被《科技日報》、《文匯報》等媒體轉載。

3.改革新聞報道方式,爭取出彩、出新

報道的方式影響報道的效果,校報可從以下幾點做起,突破僵化的報道方式,以求出新、出彩。

(1)寫會議新聞突出其新聞價值。會議新聞是高校校報的“必選動作”,寫好會議新聞,首先要認識到會議只是新聞由頭,不是新聞本身,記者要回答讀者“我為什么要關心”這個最具挑戰性的問題,寫作時突出有新聞價值、讀者關心的內容,把會議寫活,忌諱寫成流水帳。

(2)新聞報道重事實、寫細節。美國新聞學者卡羅爾·里奇曾指出,好記者要“讓讀者看見,令讀者在乎”,就是要用富于表現力的筆把讀者帶到現場,用事實、引語、視覺和語言形象去觸動讀者的情感,或讓讀者獲得更多的信息。為此,記者一定要做好觀察現場、采集細節等基礎工作。

(3)改進版面視覺效果。傳播學研究揭示,近乎百分百的讀者讀報時第一眼看到的都是圖片,所以,校報改善視覺效果的關鍵點是:精心琢磨標題和導語,給新聞“畫龍點睛”;對報紙版式進行“可視化”設計,力求版面新穎;以信息量豐富、有沖擊力的圖片于“三步五秒”中先聲奪人。這些都是編輯必須著意的基礎性工作。

4.報網融合,打造多元化傳播平臺

全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要根據媒介的特點和受眾的偏好,將同一內容的新聞素材制成不同類型的產品。身逢其世,校報也要走報網融合、錯位互補之路。

報網融合,首先要求高校宣傳部門理順管理關系,整合資源,建成由校園網、官方微博、校報、手機移動終端等多個媒體組成的立體傳播平臺,采編人員合作策劃、作業,實現一條新聞、層次化寫作、多形態展示,實現新聞集約化生產的目標,提高高校組織傳播的整體影響力。

上一篇: 校長管理工作經驗總結 下一篇: 初中語文期中考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一本久久久久久久一次 | 亚洲欧美日韩卡通动漫一区 | 午夜成午夜成年片在线观看bd | 中文字幕第二页在线天堂中文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 | 亚洲欧美激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