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數學學生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3-17 22:07:1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初一數學學生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初一數學學生論文

篇(1)

2.缺少實踐應用在目前的計算機教學中,大多學校采用紙上談兵,注重理論上的教學,認為它是一門知識,而忽略了它同樣是一項應用工具,對學生的實踐要求不高,而且大部分教學中出現了嚴重的教學內容與實踐發生脫節,學習的內容過于理論化,學生只把計算機當成一門課程學習而不是把它當成一門技能去應用。對于計算機課程的評分大多也是來自老師的印象給分,這樣體現不出學習的狀況,也不知道學生是否掌握。而且藝術類學生的文化課基礎較差,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強,雖然老師能進行大量的講解,但是學生不一定能聽懂。

3.專業特點不能體現藝術音樂類學生思維大多邏輯性較差,然而計算機的課程具有強的邏輯性,并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而這些方面的要求對藝術類的學生造成很大的困難,況且計算機的知識點比較分散,從計算機的發展史到網絡協議,字符等專業術語詞匯較多,邏輯性較強,并且課程比較枯燥不生動,缺乏想象力。因此無法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在教學中形成了老師不停再講,而學生卻聽不進去的局面。

4.課程構建的理念在構建課程中是要考慮到學生的自身特點。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首先要樹立新的教學理念,由于藝術類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更有發散性思維,且善于創新,所以首先要改變教學的模式,不能在以老師為中心,而是要以學生為中心,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其次,要認識到計算機不同于其他學科,不應該以灌輸性的教學方法,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應該使課堂呈現立體,多元化的發展,要注重啟發學生,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并用于探索,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計算機軟件的使用的熟練程度是衡量學生學習的基本因素,也決定學生的創新和應用的操作水平。所以,我們應當將重要的教學知識融入到實踐操作中,使學生在操作的同時掌握大量的重點知識。在操作過程中,我們也要精心設計教學案例,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激發學生使用計算機的創造力。

二、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與探究

(一)內容上變革

首先,在設計課程上要考慮到音樂類專業學生與其他專業學生的不同,以藝術類學科為核心,以藝術類學生為主體,設計符合音樂藝術類學生的認知和發展的需求,不強調教學的邏輯性和完整性,從形象思維和直觀感受出發,注重技能和方法的培養。所以課程難度要進行調整,結合音樂類學生的特點,在一般專業計算機教學的基礎上加以調整,增加一些有關藝術類專業的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一些空間,讓他們獨立探究,討論,實踐,由此培養他們使用計算機工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專業的特點教學內容設計并且改變了一些教學內容,首先是設定了一些比較基礎的模塊,例如對個操作系統的了解以及基本的操作,還有就是講述Office辦公軟件的特點以及操作使用,然后有設定一些稍微中等難度的模塊,例如多媒體操作的基礎應用主要是有關多媒體素材的收集管理以及制作;網絡使用的基礎知識。最后在設置一些有難度的操作使用,例如Photoshop的使用主要是操作軟件特點以及操作圖形的處理轉換,Flas的設計,以及網頁設計制作。

(二)計算機教學的方式與方法的革新

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我們通常采用的是傳統教學法,也就是灌輸式,這種教學方式有礙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對于創新教育不僅僅是關注最后的成績,主要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應注意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要注意和學生的交流,采用開放的思維模式,引導學生探索新穎的教學模式。例如在講解office的時候,可以生動形象的講解案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可以使學生能深刻快速的理解知識點,從而實現學生獨立探索,并且獨立學習的過程,這樣既可以減輕老師的負擔,又可以使學生達到學習鞏固知識的目的,所以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上,應當把有意義的問題精心設計教學情境,鼓勵學生探索,求知,標新立異,而不是在拘泥于理論的學習,要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從而達到從知識的學習到創新能力的培養上面。

(三)計算機的實踐操作

實踐是對教學內容的鞏固的另一種方法,有利于操作技能的提高。在實踐的環節中,要采用多種手段進行溝通,例如技術的指導,有創意的評價的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將自身的創意能力,不是以音樂的形式進行表達而是以計算機這種形式進行彰顯,而教師可以通過自己對學生操作的輔導來幫助學生解決面臨的問題,使學生以及努力的形式進行生成良性循環,而對于音樂類學生的主要放在基本操作類的培養。設置一些固定的動手操作的內容,設置一些如簡單的操作系統以輸入法的測試以及Internet的使用以及簡單操作,對相應office操作進行,對圖形文字圖片的插入以及混排,考察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并將要求,評分等進行公開,表現給分的公平性,在試題中設計難度相當且類似的題目,隨機抽取試題,當測試結束后,總結學生所需掌握的不足進行解答,達到強化知識,找出不足的目的,進而達到能真正提高學生能力的目的。

(四)模塊化教學

在教學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模塊化教學方式分解教學內容,實現對學生針對性教學,并且使學生能發揮自己的特長,結合自身專業特點,通過計算機的使用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而這些首先是需要學生掌握計算機的使用,操作系統的應用,并且要清楚的了解自己需要什么軟件才能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而這個軟件需要什么用途,它的使用方法說明又是什么,使用技巧又是什么。作為音樂藝術類的專業需要,例如在聲樂類中的作曲,樂器的制作完全可以憑借計算機進行設計,并且可以用電腦進行曲譜和聲等效果的制作,還可以用計算機等進行音樂的歌唱,可以看到各種聲樂的演唱以及技巧,并且可以通過視頻看到許多著名音樂家的演。同樣其它的專業和學科也能通過計算機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因而學生的學習不再是簡單的平面化,而是更加立體化,也為學生學好專業基礎課程打下良好的開端。通過一定時間的教學,可以結合學校舉辦一些相關活動,如學生歌唱比賽,計算機的知識競賽,音樂和聲演奏等多方面活動讓學生使用自己的知識來參與并設計這些活動,展現自己的作品。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強化學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篇(2)

該書共50萬字,分為序言、祝辭、論文選粹、學術年表、媒體報道摘編等五部分,集中反映了沈德立先生50年學術生涯的具體成就。

已故著名心理學家、中國心理學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長、北京大學王教授和天津師范大學靳潤成校長分別作序。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朱祖祥、車文博、楊治良、林崇德、歐陽侖等先生分別寫了祝辭。

這本論文選集著重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沈先生為中國心理學發展所做的三件重要工作:

第一,為了解決高校心理學教材內容陳舊和脫離中國實際的問題,他與他的老師張述祖先生接受了國家教委下達的編寫全國統編教材的任務,于1987年出版《基礎心理學》一書。該書受到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認為具有“時代氣息”和“中國特色”,并于1992年獲得“國家級優秀教材獎”。1995年,他們又出版了《基礎心理學新編》,對《基礎心理學》予以豐富和發展。

第二,為了心理學教學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并使心理學研究工作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他主持研制并生產了第一代國產10種認知系列心理學儀器和第二代國產心理學儀器――心理實驗臺,供應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高校和科研單位使用,并于1989年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

第三,他在一所心理學基礎非常薄弱的地方高校,創建了一個高水平的心理學科。具體表現為:培養了一批年輕人;爭取了世界銀行貸款,從國外引進了一批大型的先進心理學儀器設備,率先在國內建立現代化的心理學實驗室;爭取成為天津市重點學科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承擔大量國家和省市部委級重點課題;發表了一批有學術價值的論文和出版了一系列學術專著;先后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博士點和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以及被國家人事部批準為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這些在教育部重點院?;蛟S算不上什么,但對于一個普通地方院校來說,確實是非常不容易的。這對我國許多地方高校的學科建設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沈先生以“愛國、尊師、勤奮、認真”這八個字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按照“人以德立”的行為規范在心理學這塊沃土上默默耕耘了五十年,反映出他對心理學事業執著追求的精神。

書中精選沈先生從1957年到2003年間在國內學術刊物上發表的40余篇論文。

該書收集資料內容翔實、全面,圖文并茂,從另一側面反映了中國老中青三代心理學工作者為發展中國心理學事業的艱苦歷程和所取得的成就。書中還介紹了沈先生先輩的愛國事跡,這些都是他一生成長及其半個世紀學術生涯的堅實思想基礎。

篇(3)

1引言

入門課,是學生學習接受新事物的起始,是走向一段新旅程的起點,它能為學生的下一段學習旅程提供準確的方向,給予學生更多前行的動力。因此,入門課在學生的學習經歷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而在初中的數學入門學習過程中,往往會有種種的不適應。所以對于學生的這些不適應的表現,如果不能引導學生過好這一關,不注意初中數學入門這個階段的特點的教學措施和方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喪失,成績就會大大退步。因此,加強初中數學入門教學問題的研究與實踐,使小學生進入初中后少走彎路,使初一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初中學習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

2初中數學入門學習困難的成因分析與其對應教學策略

2.1中小學教學內容差異因素

小學的數學教學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容易理解、接收和吸納,直觀而且趣味性強。初中數學的特點是概念繁雜和抽象,相比小學難度加大,習題種類增多,也就有了靈活多變的解題技巧,在幾何中,邏輯性強,所以要求幾何嚴謹與規范,而且明顯提高了抽象思維能力。

(1)運算內容要求的差異。

重在數的計算問題是小學數學課程中的一大特點,也就是進行具體的數字計算;側重于代數式的計算則是初中數學的特點,這也就要求學生具有更強的思維能力。

(2)知識呈現方式的差異。

以形象思維為基礎是小學數學課程的呈現方式,許多問題是以現實的自然現象和簡單明了的實驗數據為根據,學生利用形象思維獲取知識;但是,以抽象思維為基礎是初中數學課程的呈現方式,許多數學要通過抽象、歸納等過程才能出結論。所以說初中數學問題不能像以前一樣直接得出結論。

(3)小學的大多數問題是單因素的邏輯關系;而初中的問題則是多因素的復雜邏輯關系,并且邏輯關系是以遞進和歸納等方式為主。而且注重分析問題的過程,主要表現在幾何證明題,這也就要使用假設等推理方法。

(4)小學階段數與運算舉例。

例1 你走1200步大約有多遠?1200張紙大約有多厚?堆1200千克的土豆需要多大的場地?

解:1200紙有多厚可以這樣設計:首先,一本課本大約有50張紙,先讓學生觀察一下,一本書有多厚。其次,把十本數疊在一起,大約有500張紙疊在一起,讓學生感受500張紙有多厚,然后再慢慢的增加書本,每加一本,感受紙張的厚度。最后,讓學生想一想1200張紙能組成幾本課本,這么多課本疊在一起有多厚?再請學生描述1200張紙有多厚。其他兩個問題和紙張問題是一樣的,讓學生舉一反三。

評注:一個數字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表示意義,上面1200在不同情況下表示不同的意義,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字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例2 9.9×6.9比70小嗎?

解:把9.9放大到10,所以有10×6.9=69,估算得到的結果比70小,所以可以得到結論9.9×6.9比70小.

評注:可以把一個不是整數的數湊成一個接近它的數進行估計運算,所以這是估算重要方法之一.

例1、例2所表現出來的是小學與初中數與運算的差異,初中更加側重于代數式的運算.

2.2針對中小學教學內容差異因素的教學策略

中學數學的學習與小學數學學習方法是不相同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然后再有計劃的進行引導。不然,會使得學生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令基礎一般、智力較差的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使得數學成績兩極分化。因此應重視以下幾個方面:初中數學第一章是有理數:這一章是在小學學習數的基礎上,引入從負數概念,擴大了數范圍。有理數還是后續學習數與式的基礎,所以有理數的學習好壞與否關系到后續的學習;第二章是整式的加減:這章開始通過字母表示數進入代數式的有關學習,這一章的學習為下一章學習一元一次方程和以后的代數式運算打下基礎,所以應該注意整式加減這一章的相關內容;第三章是一元一次方程:這一章從小學的算式運算過渡到初中的方程運算,也初中的方程的入門,為以后的二次方程、二元方程作鋪墊,應該注意相應的方程計算方法與解答步驟。為了使得學生能夠很好的從小學過渡到中學學習,大量的實踐證明:放慢的教學進度,可以使得有理數運算、整式加減運算教學的教學效果取得好的成果。

3結論

從以上可以看出初中數學入門與中小學教學內容差異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初中數學入門的困難問題中,若能提前了解到初中數學入門的困難的種種因素并有相應的解決方法,則在后面的教學過程中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面對具體入門困難因素時,應高度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制定符合實際情景的教學策略,面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從而在初中生數學入門的困難問題上,有自己獨特的理解與解決方法。同時在解決初中生數學入門困難的過程中也應該認真思考,發現和歸納相應的教學策略在教學中應用.

參考文獻:

[1]原滿軍.淺談中學數學后進生成因及對策[J].科學之光,2010,(08):149.

[2]胡超.中學數學學習困難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8,(09):114.

篇(4)

肩負著培養未來人才的重任,版式新穎、圖文并茂的中學數學實驗教材(下文簡稱新教材)終于在2001年走進了中學課堂。在理念、體系、形式和內容等方面新教材都有了巨大的轉變,體現了時展的要求和素質教育的宗旨。但正如所有改革的初始,新與舊之間總會產生摩擦與碰撞,新教材在帶來新理念、新思維的同時,給中學課堂也帶來了強烈的震撼,廣大教師也面臨著更大的機遇和挑戰。如何領會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使教法改革與教材改革達到完美統一,在蓬勃發展的教育改革中充分展示新教材的魅力呢?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實踐,我認為,在新教材教學中我們應在教育觀念、教學方法以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等方面進行深入細致地探討和研究。

一、深刻領會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切實轉變教育觀念

實驗版新教材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體現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通過教授數學知識,使學生獲得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須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新教材首先對教師的教育觀念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不再作為知識的權威,將預先組織好的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而是充當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對此,我們要有深刻的認識,要立足學生終身發展以及參與未來競爭的需要,切實轉變教育思想,樹立以育人為本的觀念,適應時展和科技進步的要求,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教學思想的轉變是用好教材、搞好教材實驗、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只有我們的教學觀念與新教材基本理念相吻合,熟悉進而研究新教材和新的教學方法,從而逐漸過渡到熟練地駕馭新教材,才能變挑戰為機遇,更好地使用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發揮其作用。

二、充分利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或學習對象的一種力求認識和探索的傾向。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就會全神貫注、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地對所學知識加以關注和研究,因此,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教材編排上版式活潑、圖文并茂,內容上順理成章、深入淺出,將枯燥的數學知識演變得生動、有趣,有較強的可接受性、直觀性和啟發性,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極大的幫助。如,在初一數學第一章節中加入了"豐富的圖形世界",從學生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物體出發,開辟了初中數學的一片新天地,一改舊教材中抽象的"字母表示數",避開了教學的難點,使中小學知識的過渡變得自然、平和,消除了學生對中學數學的畏難心理,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這些都只是新教材自身在內容和形式上的優勢所在。在教學過程中,作為課程的執行者,我們應該對此加以強化。要善于運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別開生面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數學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以我國在數學領域的卓越成就,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還要挖掘絢麗多姿而又深邃含蓄的數學美,給學生以美好的精神享受,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熱愛。總之,我們應通過多種手段、多種方式、多種途徑不斷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大家感受到數學中充滿了美,數學也是一門生動活潑的科目,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如,在教初一數學“幾何體”部分時,我們可以鼓勵學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尋找或制作教材中的幾何體并拿到課堂上來。在尋找的過程中,學生就開始對幾何圖像有了感性的認識。當學生尋找、制作的東西成為課堂上的教具時,學生興趣高漲,教學效果遠比教師拿來現成的教具要好得多。又如“正方體的表面展開”這一問題,答案有多種可能性,此時,我們應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和發揮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制作一個正方體紙盒,再用剪刀沿棱剪開,展成平面,并用“冠名權”的方式激勵學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這樣,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課堂上學生積極主動、興趣盎然,無形中營造了一個活潑熱烈、充滿生命活力的教學氛圍。

三、圍繞過程與方法,加強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數學學習是再創造、再發現的過程,必須要有主體的積極參與才能實現。改革后的新教材也將數學知識形成的基本過程和基本方法貫穿始終,這是培養數學思想和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方式。在新教材的教學中,我們應緊緊圍繞這一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有利于學生參與的教學環節,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和交流,獲得數學知識,發展數學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1.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概念的建立過程

傳統的教學中,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常常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新教材給我們開拓了新的思路,我們應積極引導學生關注概念的實際背景與形成過程,使學生理解概念的來龍去脈,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嚴謹性。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定理、公式的發現與證明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掌握數學證明的思想脈絡,體會數學證明的思維和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獨創性。

3.利用新教材中多次出現的一題多解的例子,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問題的不同角度、不同思路的探索過程

通過一題多解讓學生尋求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質和思考方式的共性,最終上升到多解歸一、多題歸一的高度,使學生初步掌握數學方法和思想。如第三章"a能表示什么"一節中,有一題是通過火柴棒擺正方形來研究正方形個數與火柴棒根數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讓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從不同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答案雖然一樣,卻可以得到多種不同的表達方式。這一過程既讓學生學會了分析問題的方法,又擴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4.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開放性課題研究

在研究過程中,學生可以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也是一個極好的實踐、思考、探索和交流的過程。如講"水位變化"這一節時,在引導學生探討完例題后,可以讓學生從實際生活當中尋找與例題相似的數據處理問題,像股票的漲跌、潛艇的沉浮等。由學生自行設計數據表格、提出問題,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給出評價,做成一個小型的數學報告或數學論文。通過這種開放性課題的研究,學生既提高了數學語言的運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又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獲得了新的知識,增強了合作意識,發展了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5.從實際生活中提出問題,創設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

沒有對常規的挑戰,就沒有創造。而對常規挑戰的第一步,就是提問。一個好的提問比一個好的回答更有價值。因此,我們可以將學習內容設計成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來引發學生更多的提問,啟發學生的思考,逐步使學生學會將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學會用數學觀點觀察分析現實問題,并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初步掌握建立數學模型的思路和方法。如,講到"可能性"這一節時,可讓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的彩票中獎率進行研究,比較各種形式的彩票中獎率的高低。

6.營造以學生為主體的嚴謹活潑的課堂氛圍

改變課堂上傳統的老師問學生答的舊模式,更多地采取討論、辯論等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問題可由學生來提出,結論由學生來探究,方法由學生來摸索,結果由學生來評價,甚至可以讓學生上講臺講解。鼓勵學生標新立異、挑戰知識權威,使學生解放思想、開闊視野,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四、精確把握新教材的精髓,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中學數學教學從"知識傳授"的傳統模式轉變到"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模式,著眼于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良好的思維品質的養成,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既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教材的精髓所在。在新教材的實踐中,我們應精確把握其精髓,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并結合近幾年教改中涌現的激勵式、探究式、發現式、情趣式等優秀的教學法,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新教材的特點,有選擇地加以吸收利用,逐步形成有新教材特色的、符合自身實際的教學法,更好地開展新教材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積極主動地對課程進行適當的修正和調適,靈活使用新教材,設計出新穎的教學過程,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轉化為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發他們的進取心,這也是衡量課程實施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新教材中安排"想一想"、"做一做"、"試一試"等內容,我們可以利用新教材這種富有彈性的課程設置,結合學生智力發展水平和發展要求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實施因材施教;利用新教材相對較為寬松的課時安排,選擇更為合適的時機和內容,開展更多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從應用中體會數學的快樂;還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將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成果、新動向和新趨勢,及時地應用在教學活動中,進一步體現數學的實用性等等。

在新教材的實踐中,我們還應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如,在初一數"幾何體"的教學中,我們可以用三維動畫制作成多媒體課件,立體、形象、直觀地講解幾何體的各種要素,有條件時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編程制作課件。

在新教材的試用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暫時難以理解的問題,對新教材的編排會產生一些困惑。對此,我們不能輕易地進行否定,而應該從創新教育的角度出發,創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新教材。如,初一數學"絕對值"這一節中的"試一試",教材中提到"|a|"的問題,因為在此之前并未學習字母能表示數,所以學生難以理解。對于這個問題的處理有兩種方法,一是可以把這部分題目挪到下一章去做;二是引導學生自己從書中其它章節找答案、找工具,來解決這個問題。第一種方法采取了回避困難的態度,這樣做不利于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的養成,有悖于新教材的宗旨。我們應當選擇第二種方法,它既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又可以培養學生獨立獲取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篇(5)

二、開展校內公開課。本學期培養骨干教師李博,上3節校內公開課,有20余名教師參與聽課交流,課后召開評課工作,每位同志認真發言,總結本節課的優缺點,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與建議。

三、加強了對年級組組工作的指導、督促與檢查。本學期各年級組工作都落到實處,各組都制訂了工作計劃,有內容,有措施,理性且實際。各組活動已開始走向制度化、規范化,有特色、有效率、有時間保證,具體體現在定時間、定地點開展年級組活動,包括班主任會議、集體學習與教學經驗交流等活動?;顒觾热葚S富,安排科學合理,強化了針對性、實效性。  

四、采取針對性舉措提升教學成績。

1.推行學習小組學習經驗。要求各班級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小組,學生檢查作業,學生幫批作業、學生檢查背誦情況、學生檢查紀律、實行學生管理學生,確實起到了顯著的效果。本學期檢查學生作業兩次,針對發現問題提出整改意見,鼓勵采用針對性、個性化批語,張秀芬、李博、劉學軍、金麗榮老師批改的作業,質量高,有特色,批改認真,值得推介、學習。

2.本學期召開三個年級學習優等生座談會5次,找學生暢談學習困惑、感想,交流學習心得60余人次,得到了學生的積極響應。

3.多次召開提升教學成績交流會,有年級組長交流會,教學骨干交流會,學年組長交流會,領導班子交流會,想盡辦法提升教學質量,得到了校領導的肯定與贊譽。

4.王校長多次深入教學一線聽課、交流,找學生座談,大家為提升教學成績共同努力。

五、組織知識競賽。本學期召開初一數學、語文、初二生物、地理知識競賽,初三化學學科知識競賽,7.1王鑫,7.3崔鑫分獲初一數學語文第一名。8.4蘭昕澤,8.3張譯丹獲初二地理生物第一名,9.1趙鴻舒93分獲初三化學第一名。

通過競賽,三個年級的師生及學生領導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組織有序,設計內容豐富、合理,并且在全校進行公開表獎,7.3分獲初一語文數學團體一等獎,8.4獲初二地理團體一等獎,8.3獲初二生物團體一等獎,9.1獲初三化學團體一等獎。

六、重視考風考紀。本學期成功組織了期中、期末考試,在考場安排、監考安排、改卷安排等考務工作安排都科學高效,公正嚴明,同時進行了成績分析和試卷分析;也積極組織了四次大考學生復習動員大會,給學生鼓勁并介紹復習方法和注意事項等。

七、抓好教研工作。積極參加教師學校組織的各項教研活動。

1.我校種子教師李博,四次參加區級種子教師培訓:包括智慧黑板課件制作;pad教室的使用及操作指南;授課端的處理;管理員培訓;回來對校內老師進行培訓, 提升種子教師的影響力,借助信息化教學,翻轉課堂。早日掌握技術,助力課堂教學,適應教育的現代化發展。使李博的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很快,進一步使學生受益。

2.文軍,李紅等幾位教師到沈陽市第五中學參加中考命題評卷等相關工作培訓,受益很大。

3.教師參加市、區教研活動70余人次。教師能夠克服困難堅持參加培訓,并且回校后補上課程進度。

4.組織老師積極參加課題研究,積極撰寫論文。

八、教學成績。初三年級測試成績有很大程度提升,9.1雨欣,9.4何原野,9.1趙舒分別獲得全區第47名、85名、109名的好成績。還有尚俊沖、羅鳴源、孫己然等10余名同學成績有很大程度提升,較第一次模擬考試提升近100名。

九、認真迎接上級部門的各項檢查。重點做好迎接語言文字工作省級檢查各項準備工作。抽調3名教師整理檔案,全體教師準備相關材料,按照相關要求逐條落實,經過區級部門檢查過的好評。

本學期出現的問題:

(1)尖子生、后進生的培養還有待加強。整體成績上升緩慢。尤其是初二年級的總成績,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篇(6)

有效途徑學習興趣

在初中數學課的教學中,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樹立創新目標,充分發揮創新潛力和聰明才智,釋放創新激情。而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是喚起創新意識的起點,教師應積極努力為學生提供創新環境,激勵學生發現問題、尋求事物發展規律,促進學生創新思維進一步發展。

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

心理學認為把學習興趣定義為學生對學習活動或學習對象的一種力求認識和探索的傾向。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就會全神貫注、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地對所學知識加以關注和研究,因此,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1.1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教材編排上版式活潑、圖文并茂,內容上順理成章、深入淺出,將枯燥的數學知識演變得生動、有趣,有較強的可接受性、直觀性和啟發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對開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極大的幫助。如,在初一數學第一章節中加入了“豐富的圖形世界”,從學生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物體出發,開辟了初中數學的一片新天地,一改舊教材中抽象的“字母表示數”,避開了教學的難點,使中小學知識的過渡變得自然、平和,消除了學生對中學數學的畏難心理,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運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別開生面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數學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以我國在數學領域的卓越成就,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還要挖掘絢麗多姿而又深邃含蓄的數學美,給學生以美好的精神享受,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熱愛。總之,我們應通過多種手段、多種方式、多種途徑不斷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1.2用實踐操作喚醒學生的興趣。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動手操作或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最能喚起學生的興趣,保持學生穩定的注意力。如,在教初一數學“幾何體”部分時,我們可以鼓勵學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尋找或制作教材中的幾何體并拿到課堂上來。在尋找的過程中,學生就開始對幾何圖像有了感性的認識。當學生尋找、制作的東西成為課堂上的教具時,學生興趣高漲,教學效果遠比教師拿來現成的教具要好得多。又如“正方體的表面展開”這一問題,答案有多種可能性,此時,我們應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和發揮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制作一個正方體紙盒,再用剪刀沿棱剪開,展成平面,并用“冠名權”的方式激勵學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這樣,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課堂上學生積極主動、興趣盎然,無形中營造了一個活潑熱烈、充滿生命活力的教學氛圍。

2 圍繞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數學學習是再創造、再發現的過程,必須要有主體的積極參與才能實現。改革后的新教材也將數學知識形成的基本過程和基本方法貫穿始終,這是培養數學思想和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方式。在新教材的教學中,我們應緊緊圍繞這一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有利于學生參與的教學環節,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和交流,獲得數學知識,發展數學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2.1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概念的建立過程。傳統的教學中,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常常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新教材給我們開拓了新的思路,我們應積極引導學生關注概念的實際背景與形成過程,使學生理解概念的來龍去脈,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嚴謹性。如學習“平行線”時,學生先舉出實際生活中有關的平行線的例子,然后再練習本上畫兩條平行線,通過觀察、討論、歸納、總結出平行線的概念。

2.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定理、公式的發現與證明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掌握數學證明的思想脈絡,體會數學證明的思維和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獨創性。如學習“對頂角的特征”時,學生先在練習本上畫兩條相交的直線(1名學生板演),找出對頂角,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角與哪些角有關系,容易得到“對頂角相等”的結論。

2.3利用新教材中多次出現的一題多解的例子,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問題的不同角度、不同思路解答的探索過程。通過一題多解讓學生尋求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質和思考方式的共性,最終上升到多解歸一、多題歸一的高度,使學生初步掌握數學方法和思想。如第三章“a能表示什么”一節中,有一題是通過火柴棒擺正方形來研究正方形個數與火柴棒根數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讓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從不同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答案雖然一樣,卻可以得到多種不同的表達方式。這一過程既讓學生學會了分析問題的方法,又擴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2.4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開放性課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學生可以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也是一個極好的實踐、思考、探索和交流的過程。如講“水位變化”這一節時,在引導學生探討完例題后,可以讓學生從實際生活當中尋找與例題相似的數據處理問題,像股票的漲跌、潛艇的沉浮等。由學生自行設計數據表格、提出問題,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給出評價,做成一個小型的數學報告或數學論文。通過這種開放性課題的研究,學生既提高了數學語言的運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又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獲得了新的知識,增強了合作意識,發展了創造性思維提高了創新能力。

2.5從實際生活中提出問題,創設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沒有對常規的挑戰,就沒有創造,而對常規挑戰的第一步,就是提問,一個好的提問比一個好的回答更有價值。因此,我們可以將學習內容設計成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來引發學生更多的提問,啟發學生的思考,逐步使學生學會將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學會用數學觀點觀察分析現實問題,并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初步掌握建立數學模型的思路和方法。如,講到“可能性”這一節時,可讓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的彩票中獎率進行研究,比較各種形式的彩票中獎率的高低。

2.6營造以學生為主體的嚴謹活潑的課堂氛圍。要想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揮其主體地位,必須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即學生對于自己學習主體地位、主體能力、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而要喚醒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必須營造平等、民主和和諧的課堂氣氛。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促進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

情感、觀念與理念,能真正把教師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學生轉變為真正學習的主人。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必須用“情感”為教學開道。夏丐尊曾經說過:“教育之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彼越處熓紫纫獝凵?,這種愛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關懷學生的冷暖、喜惡之愛,更有學習上了解學習情況,填補知識缺陷,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而不輕易否定,恰當指引,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到老師既是良師,更是益友。

3 精確把握新教材的精髓,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中學數學教學從“知識傳授”的傳統模式轉變到“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模式,著眼于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良好的思維品質的養成,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既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教材的精髓所在。在新教材的實踐中,我們應精確把握其精髓,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并結合近幾年教改中涌現的激勵式、探究式、發現式、情趣式等優秀的教學法,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新教材的特點,有選擇地加以吸收利用,逐步形成有新教材特色的、符合自身實際的教學法,更好地開展新教材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積極主動地對課程進行適當的修正和調適,靈活使用新教材,設計出新穎的教學過程,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轉化為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發他們的進取心,這也是衡量課程實施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新教材中安排“想一想”、“做一做”、“試一試”等內容,我們可以利用新教材這種富有彈性的課程設置,結合學生智力發展水平和發展要求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實施因材施教;利用新教材相對較為寬松的課時安排,選擇更為合適的時機和內容,開展更多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從應用中體會數學的快樂;還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將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成果、新動向和新趨勢,及時地應用在教學活動中,進一步體現數學的實用性等等。

在新教材的實踐中,我們還應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如,在初一學“幾何體”的教學中,我們可以用三維動畫制作成多媒體課件,立體、形象、直觀地講解幾何體的各種要素,有條件時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編程制作課件。

在新教材的試用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暫時難以理解的問題,對新教材的編排會產生一些困惑。對此,我們不能輕易地進行否定,而應該從創新教育的角度出發,創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新教材。如,初一數學“絕對值”這一節中的“試一試”,教材中提到“lal”的問題,因為在此之前并未學習字母能表示數,所以學生難以理解。對于這個問題的處理有兩種方法,一是可以把這部分題目挪到下一章去做;二是引導學生自己從書中其它章節找答案、找工具,來解決這個問題。第一種方法采取了回避困難的態度,這樣做不利于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的養成,有悖于新教材的宗旨。我們應當選擇第二種方法,它既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又可以培養學生獨立獲取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而言之,新課改背景下的中學數學課堂不再是封閉的知識集中訓練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課堂上我們的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我們的課堂越加變得春光燦爛,精彩紛呈。才能真正達到新教材培養創新能力的育人宗旨,才能創造出教學之美,體會到教學之樂。

參考文獻

篇(7)

數學學習是再創造、再發現的過程,必須有主體的積極參與才能實現。改革后的新教材也將數學知識形成的基本過程和基本方法貫穿始終,這是培養數學思想和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方式。在新教材的教學中,我們應該緊緊圍繞這一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有利于學生參與的教學環節,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和交流,獲得數學知識,發展數學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1、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概念的建立過程

傳統的教學中,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常常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新教材給我們開拓了新的思路,我們應積極引導學生關注概念的實際背景與形成過程,使學生理解概念的來龍去脈,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嚴謹性。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定理、公式的發現與證明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學生掌握數學證明的思想脈絡,體會數學證明的思維和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獨創性。

3、利用新教材中多次出現的一題多解的例子,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問題不同角度、不同思路的探索過程

通過一題多解,要讓學生尋求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質和思考方式的共性,最終上升到多解歸一、多題歸一的高度,使學生初步掌握數學方法和思想。如第三章“a能表示什么”一節中,有一題是通過火柴棒擺正方形來研究正方形個數與火柴棒根數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讓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從不同的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答案雖然一樣,卻可以得到多種不同的表達方式。這一過程既讓學生學會了分析問題的方法,又擴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4、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開放性課題研究

在研究過程中,學生可以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也是一個極好的實踐、思考、探索和交流的過程。

如講“水位變化”這一節時,在引導學生探討完例題后,可以讓學生從實際當中尋找與例題相似的數據處理問題,像股票的漲跌、潛艇的沉浮等,由學生自行設計數據表格、提出問題,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給出評價,做成一個小型的數學報告或數學論文。通過這種開放性課題的研究,學生既提高了數學語言的運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又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獲得了新的知識,增強了合作意識,發展了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5、從實際生活中提出問題,創造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

沒有常規的挑戰,就沒有創造。而對常規挑戰的第一步,就是提問,一個好的提問比一個好的回答更有價值。因此我們要認真思考,逐步使學生學會將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學會用數學觀點觀察分析現實問題,并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初步掌握建立數學模型的思路和方法。如,講到“可能性”這一節時,可以讓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的彩票中獎率進行研究,比較各種形式的彩票中獎率的高低。

二、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中學數學教學從“知識傳授”的傳統模式轉變到“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模式,著眼于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良好的思維質量的養成,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既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教材的精髓所在。在新教材的實踐中,我們應精確把握其精髓,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并結合近幾年教改中涌現的激勵式、探究式、發現式、情趣式等優秀的教學法,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新教材的特點,有選擇地加以吸收利用,逐步形成有新教材特色的、符合自身實際的教學法,更好地開展新教材教學。

篇(8)

在新課程標的要求下,本節課我采取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為了讓更多的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上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參與,在數學知識中尋找屬于自己的快樂,就本節課教學內容,我選取了初中數學思想方法之一數形結合法進行了具體探討,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數形結合法在初中數學問題解題中的重要意義,以及會靈活運用數形結合法解決一些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2.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在八年級對數學知識已具備了一定數學知識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對 "數形結合思想",加以擴展應用,為開展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就具體學生情況還不太了解)

3.教學目標

3.1 了解數形結合法的概念及本質特點;

3.2 理解數形結合法解題的重要意義;

3.3 以形解數與以數解形的聯系與區別。

4.教法與學法

4.1 教法分析。針對八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心理特征,本節課選擇由淺入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流程進行教學。引導全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體現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不足之處:導入時間太多。

4.2 學法分析。本節課程體現的目標是:我參與,我快樂; 我自信,我成長。因此,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采用觀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以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發揮學生的最大潛力。

5.教學過程設計

5.1 以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說話導入課題。鞏固上節課所學內容的核心思想,喚起或者說啟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由興趣促生動機,由動機進而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中延伸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探索學習中去,為引出下一環節作好鋪墊。

5.2 通過"題目"師生互動一起對數形結合法歸納出概念以及分析了它的特點。

5.3 由特點引出2個問題:由形看數和由數想形。(進行小組合作討論)

5.4 給出具體問題――合作交流。(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己)

5.5 隨堂練習。(檢驗本節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練習題較少。

6.談收獲

同時我還注意到了分層教學,使差生有成功的喜悅,提高信心。使中等在知識上得以掌握。優秀生不僅掌握了知識,從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多方面得到提高。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覺得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本節課,由于對學生不太了解,所以課前導入時間較長;

在課即將結束時太倉促;

在課堂練習時,由于時間緊,練習題較少。

總之,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加努力,盡可能在教學過程中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去,真正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7.目前存在的問題

新課標在我市已經實施一個學期了, 一個學期來我們到了近二十所學校.重點對初一起始年級進行了調查,發現了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引起大家的注意。

7.1 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還比較嚴重。在我們所有到過的學校中,讓人感到很滿意的學校比較少,在課堂上新課標體現很突出的也不多,大多數老師仍舊用傳統的方式教學.主要是因為在思想上沒有真正重視新課改,更重要的是對新課改還沒有從理念上轉過彎來。從原因分析主要是教師對新課標的理解不深。對新的課程標準還學習得不夠。許多教師僅僅是通過了開學前的新課程的通識學習,之后就沒有進行其它系統地理論學習。所以說,應該加強學習。當然應以學校組織學習為主。教師個人也要加強學習。要形成一個制度,也要落實撿查。才可能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還有一部分教師(以青年教師為主)確實是因為還沒有掌握新課標中方法。現在專業刊物上介紹課程標準的文章比較多,希望大家重視這一方面的信息,在這次教育骨干的培訓會議上局領導專門講了這件事,要求學校做好教師的專業刊物的訂購工作,促進大家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從這次參評的論文看,絕大部分內容是寫新課程的。這也說明新課程已經得到大家的重視。第二步,用課程標準去衡量我們的教學,要不斷地總結和完善教學經驗,要站在教學改革的前沿。

7.2 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沒有確立。有的老師幾乎整堂課找不出一點新課標的痕跡,完全照舊.對于初中數學來說新課標主要應體現在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上,在集體備課中我們已作了特別強調,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有的教師是水平問題,但我們認為大多數是態度問題。怕麻煩,想讓學生討論還不是由教師講來得便當。習慣成自然,這樣,新課標就難以實施。也就談不上新的課堂模式了。

7.3 小組協作學習還停留在一些很膚淺的形式上。小組協作學習是新課標中主要的環節,我們在新課程培訓中再三強調了這一點.而且把學生小組討論的記錄樣稿分給大家.強調了小組討論的中引起注意幾個方面.并且強調課內若不進行小組討論就不能算好課(有點過頭,但).還把小組討論的問題設計作為主要問題來研究,在會上再三強調的問題都沒有做,更何況我們還沒有發現的問題呢?

7.4 學生自主學習還沒有形成氣候。學生自主學習也是新課改的主要內容,也是改變課堂結構的重要內容.這樣由于舊的模式比較牢固,我們想一下子全部上就更難實施,為了分解困難,還是讓自主學習先擱一擱,先保證搞好小組討論這一關。

7.5 學校的教學環境普遍較差,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嚴重缺少。新課改對教學的環境要求特別高,特別是對現代化的教學設施,要搞好新課改,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我市的教學環境比過去已經有比較大的改觀,但與現代化教學比起來,還是相差很大距離。一些初中連一個多媒體教室也沒有,更談不上其它先進的設施了。另外,即使現有的現代化教學設施,也沒有全部有效地用起來。這里有教師的水平問題,也有教師的工作態度問題。這方面教師也要引起重視,特別是青年教師。

篇(9)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5)11-006-002 

一、問題的提出 

當你在雄偉的建筑前駐足觀望,心中為人類的偉大而喝彩,是否能覺察到數學與藝術的美妙聯系;當你流連于博物館和美術館,驚嘆著那一幅幅精真的名畫,是否能覺察到數學與藝術的美妙聯系? 

案例1:初三美術教學中,有一課是紙的立體構成,其間要涉及不同幾何體的制作與組合,將用到數學的等比例的知識,圓的知識,體積的計算、點線面的關系等。在這一堂課中,有些學生用數學知識精密計算,制作非常精妙。學生制作了六面體、十二面體、甚至難度較大的二十面體,并且小組合作組合成了各種造型:有抽象的,有具象的,非常精彩。有些甚至作為教師也自認為完成不了。不得不請教學生是怎樣設計的?當看到學生制作過程中用了等比例關系,并用計算器進行了計算,熟練地用圓規、直尺等工具時,才感悟到是數學知識在美術中的運用的多么巧妙。課后請教幾位數學教師進行相關知識的詢問,并嘗試在該教案的設計當中增加了些數學知識的應用,如將數學知識中立方體的十一種平面展示圖介紹在紙的立體構成課中。試教過后發現由于理解了數學知識,連一些平常畫不好的同學也投入地制作起來,也能設計出不錯的作品來,從中獲得很大的成功感。學生也體會到了學科間的聯系和互利關系。 

數學——抽象的思辨,嚴密的推理,邏輯的論證,精確的計算,步步為營的思維方式。而藝術是對哲學思想的變遷和藝術家們對多變的技術環境的反應的最直接的表現形式;藝術是浮想聯翩,瀟灑不羈,蔑視規律,跳躍的思維律動,彌漫出若即若離的藝術圖景。 

乍一看,數學與藝術理當看作水火不容,但細細品味,無論是美術、雕塑,還是音樂、舞蹈,每件藝術品都有其獨立于其他作品的個性。我們可以找到一種表現它們個性的規律性的東西,通過它去了解藝術,那么藝術雖然廣博,也就不那么神秘了,而這個工具就是數學。藝術家們開始使用數學的語言和思想,并將其貫穿于五彩繽紛的藝術生活之中,數學與藝術蘊涵著內在的統一。 

在美術教學中適當講解數學知識的運用,不僅不會妨礙美術教學,相反能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 理由一,數學所培養的理性思維結果顯然會促使學生更精確地表達他們的空間想象力和對圖象的表現力; 

理由二,數學所倡導的邏輯思維必將會啟迪孩子通過美術活動能舉一反三,尋找各種邏輯和規律,并在各種其他領域進行創新,形成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一方面讓學生及時體驗學習成功,有利于強化學生的學習情感;另一方面針對部分學生的學習問題,要及時進行調整、糾正、點撥,以及歸納總結。數學知識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研究是新的課題,在美術課堂中合情合理運用數學知識是必要的。 

二、數學知識在美術課堂中運用的理論依據 

80年代我國出版了兩本書,一本是阿恩海姆的《藝術與視知覺》,另一本是《視覺思維》。這兩本書出版后,受到我國藝術界和科學家的重視,人們真正認識到藝術活動涉及的形象思維、直覺思維、整體思維對人的智力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因為如此,美術以開發人們的創造力、想象力為主,而數學以開發大眾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主,美術教學與數學知識有機結合,是有著理論上的基礎和實踐操作的支持的。 

(一)數學有系統的美學理論,這些理論在美術教學中提供相關支持 

1.畢達哥拉斯學派第一次提出了“美是和諧與比例”的觀點,認為宇宙的和諧是由數決定的。畢達哥拉斯說:“一切立體圖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是圓形。”因為這兩種形體在各個方向上都是對稱的。數學形式和結構的對稱性、數學命題關系中的對偶性、數學方法中的對偶原理方法都是對稱美的自然表現。此外,像正多邊形、正多面體、旋轉體和圓錐曲線等都給人以完善、對稱的美感。 

2.數學美學方法的特點:直覺性,審美直覺是數學直覺中的一種重要類型;情感性,數學美學方法的運用是建立在審美主體的數學美感之上的;選擇性,數學美學方法是自覺地依據美學的考慮來做出選擇的方法,這種選擇性是導致數學發現發明的指路燈,因此,它又使數學美學方法具有創造性。這些方法同樣在美術教學中得到充分利用。 

美感盡管表現為主觀的,但它最終是來源于活動實踐,數學中豐富的美的形式和美的因素(簡稱為美因)是美感產生的客觀基礎。 

(二)審美教育的特征 

1.和諧性:“和諧”是美學的一條重要的原理。無論是數學教學,還是美術教學,都是要理解的特征。 

2.形象性:美育是一種形象性的教育,它總是通過審美對象的鮮明形象來誘發和感染教育者的。數學中直觀教具、精美圖形以及數形轉化的方法都能產生審美教育中的形象陛。 

3.自由性:美育給人以自由感,人對客觀事物的感受只有進入自由境界,才能產生美感,因此,在審美教育中,要注意學生心理和生理的發展規律,善于引導和啟發。 

4.鮮明性:審美教育伴隨著情感的激動,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覺地在心靈中留下鮮明的印象,有時,即使知識被遺忘,而那觸動情感的形象,卻終生難忘?!。ㄈ┝_杰斯認為,當學生自己選擇學習方面,參與發現自己的學習資源,闡述自己的問題,決定自己的行動路線,自己承擔選擇的后果時,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從事意義學習。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J.Piaget)認為,能力的發展是以學生自身的實踐活動為中介實現主動建構的。只有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通過學生操作、演示、討論、交流等多種方式的獲得活動,才能形成一種生動活潑的發展局面。通過實踐得到的知識、能力、方法,才能長時間的保留而不遺忘,這對激活學生潛能和讓學生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要。 

三、利用數學知識輔助美術教學的策略 

1.利用比例知識輔助學生的構圖觀 

案例呈現:浙教版美術14冊有一課是圖表的制作,而數學13冊也有圖表這一課,當我匯集學生的圖表作業后,發現問題1:某些學生圖表作業從美術角度設計來說是新穎的,但數據很明顯是不準的,甚至是隨便估計出來的,導致整個圖表是無效的。問題2:某些學生有數據的精確統計,但如何歸類設計和選擇恰當的表現形式是欠缺的。 

案例分析:初一數學和美術教學當中都有關于圖表的內容,不同的是在數學中側重于數據的計算、統計與整理,而美術課是把這些數據直觀成清晰可認、造型新穎的圖表形象。但二者并不矛盾。如果美術課中單純只重視構圖設計,而不考慮數據統計的真實性和精確性,那只會養成學生閉門造車的壞習慣,不會學以致用,這樣的結果也是與美育的目標相違背的;而數學光會計算,不知如何聯系實際,只是美觀實用也是不行的。把二者結合起來一定能夠充分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相輔相成,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幾何圖形概括形象,培養學生想象力 

案例:教學“軸對稱圖形”時,可積極尋找教材與美術學科的結合點,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欣賞美麗的對稱圖案,在分類中感知軸對稱圖形,從而引導學生進入新知探索之中。這樣讓學生對數學產生美感、親近感,從而產生興趣。在學生理解了軸對稱、對稱軸的概念之后,引導學生應用軸對稱的知識,設計制作賀年卡,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涵。對稱性是數學美的最重要特征。由于現實世界中處處有對稱,既有軸對稱、中心對稱和鏡對稱等等的空間對稱,又有周期、節奏和旋律的時間對稱,還有與時空坐標無關的更為復雜的對稱。 

素描當中,講究先整體再局部的方法,往往先用幾何和比例知識把復雜的對象簡單化、概括化,再去塑造每一步的細節。 

美術作為狹義的藝術,其中蘊藏著數學。繪畫藝術中三維現實世界在二維平面上的真實再現,需要依據幾何學中的透視理論,藝術家們對透視理論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將幾何原理應用于繪畫的數學透視法。同時,對同一物體在不同平面上的投影的特征的思考,成為射影幾何的出發點。而黃金分割理論畫家們一直自覺或不自覺的在應用,它本身更是數學上的研究重點。以分形幾何學為理論基礎的計算機圖形學為藝術家的創作和想象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因此,美術教育中離不開數學。 

3.利用數學知識輔助解決教學難題 

例如在指導學生做包裝盒設計、服裝設計、建筑設計等平面效果圖時,很多數據的計算是缺少不了的,有了精確的數據,也就是矢量圖,才能奠定優秀的美術設計的成功,否則再好的想法也是空談,并不能讓學生領略到設計的實質,也不能品味到設計變成實物的成功感。學生在制作模型時,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輔助解決制作的難題。 

欣賞教學中運用。例如在欣賞達芬奇的名作中,適當地介紹黃金分割知識,有助于學生全面的理解作品,走近大師。之所以達芬奇的《蒙娜麗莎》那么著名,原因之一就是畫中蒙娜麗莎的頭和兩肩在整幅畫面中都處于完美的黃金分割點上,使得這幅油畫看起來是那么的和諧和完美。黃金比還廣泛用于造型藝術中,具有美學價值,尤其在工藝美術和工業設計的長和寬的比例(如書籍開本)設計中容易引起美感。 

4.輔助教學演示,形象展示藝術效果 

案例:在向民間藝術家學習這一單元中,有一次講解團花的折疊方法:一張正方形紙按對角相折二次展開后是分割成四塊,而相折三次展開后是分割成八塊。學生們疑惑了,為什么不是六或九呢?他們因此自覺地用數學乘方知識去尋找答案,也很快理解了設計團花的奧妙。 

我深深認識到:我們的學生不是學不會,而是要看我們教師怎樣去教;我們的學生不是沒有探究知識的欲望,而是要看我們教師怎樣去培養;我們的學生不是沒有創新的能力,而是要看我們教師怎樣去挖掘學生的潛能。作為美術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還可以嘗試把美術與多種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于一體,在新的課程標準的指引下,大膽探索和創新,將各門學科整合到美術教學中來,綜合開發學生的潛能。 

數學是促進藝術的文化激素。作為一種創造性的活動,數學本身具有藝術的特征,即對美的追求。一些形式簡潔、結構完美的數學概念和原理,激發、啟示著藝術創作的靈感,成為藝術領域永不枯竭的美的源泉。當然,我們在美術課上運用數學知識,一定要正確認識數學在美術課中所處的地位,注意尺度,不能喧賓奪主。將美術與數學有機地整合,相輔相承,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在教學中,把美術與數學學科有機整合起來,學生對數學與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論 文 網專業教育教學論文和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美術課程就會有一種新鮮的認識,同時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就會想學、愿學、樂學,主動探究的積極性會增強。在美術學習活動中學生的積極陛更高了,學生的想象力更豐富了,作品的內容也越來越新穎。 

參考文獻: 

[1]《美學與數學美學》,湖南數學網 

篇(10)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2)11-0003-04

2010年1月,在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和上海財經大學等6所上海高校進行的自主招生測試中,有4所高?;蚴欠艞壛藢砜粕Z文科目學習成績的考察,或是規定對考生僅測試其數學和英語兩科的學習成績[1]。而幾十年前,我國數學大師蘇步青在任復旦大學校長的“就職宣言”中曾說:“如果允許復旦大學單獨招生,我的意見是,第一堂先考語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課就不要考了。語文你都不行,別的是學不通的?!盵2]同樣是高校招生,同樣說的是語文科目,一個說必考、先考,另一個則說可不考,差別何其大也!

所謂“語文”,通常是指我們的母語。俄國心理學家維果茨基(Lev Semenovich Vygotsky,1896~1934)的研究表明,母語除了交際功能外,更重要的它還是一種認知媒介,它會幫助人們進行推理、分析、歸納和綜合,會使人從中產生創造性思維活動[3]。母語是一個人的認識和理解能力形成的基礎,是人們的文化積累、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基礎,也是人們學習其他民族語言的基礎,語文都學不好,本民族的文化如何能得到傳承與發展?理科學生應有的分析、歸納、綜合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如何能得以形成?學習外語的認知思維與語言學支撐從何而來?高考不考語文,是一種典型的輕視母語和母語文教育的做法。在目前“一考定終身”的環境里,高考競爭十分激烈,學生的課業壓力很大,若高校招生放棄了對語文學習成績的測試,學生就將完全放棄對語文的學習。我們的語文教育中的問題本來就很多,也很大,大學畢業的學生不會說較規范的中國話的現象出乎想象地嚴重。在這種情況下,高校招生若不考語文,若學生都放棄了對語文的學習,未來中國的大學畢業生將會是怎樣的情形呢!

一、中國的母語文教育目前正遭受著雙重的擠壓

1.一味地重視英語,英語的地位超過了母語

一個時期以來,在我們中國,英語熱高熱不退,對語文學習而言,英語的地位似乎超過了母語。多數孩子從幼兒開始就在學英語,幾乎所有孩子從小學開始就在學英語。九年義務教育結束,如果繼續讀書,還必須學英語,一直學到高中、大學和讀研究生。英語關系到學生的升學、畢業和就業。但是,因師資、教法、語言環境和人們的功利心過重等因素的影響,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效果目前仍很不理想。為應對考試,學生在時間和精力上無限地投放,在心理上和事實上對母語的學習構成了擠壓和沖擊。上海一些高校招生不考語文,但英語卻屬必考科目,說明語文教育已被擠壓到何種程度!一項關于大學生學習外語和學習漢語時間分配的調查顯示:大學生用其全部學習時間的1/4以上來學習外語的占到大學生總數的65%以上,有的甚至達到了75%左右[4]。這么多人花這么多的時間學英語,其結果如何呢?

情形一:中國人(主要是學生)的閱讀量越來越少。根據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所開展的一項對全民的調查,目前我國國民年人均閱讀圖書僅4.5本,遠遠低于韓國的11本、法國的20本、日本的40本和以色列的64本[5]。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在英語學習上的大量的投入,勢必占去對其他科目進行學習的時間。同時,更多的在學習者看來是“新鮮”的英美文化充斥著大腦,還會減弱學生對我們本民族文化的興趣。上述兩個因素導致我們的學生對我們本民族的文化及其傳統知之較少,相關知識只限于課本上曾有的。大多數大學生沒有讀過《三國演義》、《紅樓夢》等中國文學名著,對錢鐘書和巴金等,知道其名字就算不錯了。至于經史子集,則更不用提了[6]。如此,久而久之,我們的民族文化就會出現斷代現象。如此,才在某種范圍內興起了國學熱,才有試圖推動對我國經典名著誦讀的現象;如此,也才有了“解放后一直到現在,偌大個中國,再也找不到一個真正的文學大師了”的慨嘆[7]。

情形二:國人的語言文字能力越來越差。由于讀書少,學生沒有足夠的積累,沒有相應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拿起筆來,不僅寫不出什么,更有大量的連話都說不明白的,有所謂的“專著”的作者竟也能寫出讓人無法對之稱許的文字來。在2007年11月于上海外國語大學召開的“全國外語類院校中文學科建設研討會”上,有學者曾發出這樣的慨嘆:“如今不少研究生、本科生在畢業論文中連‘的、地、得’這三個結構助詞用得都不是地方,還滿不在乎;甚至連用母語寫一段兩百多字的通順短文也成了難事?!盵8]2009年,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賀陽教授組織他的學生對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和中央戲劇學院的319名學生進行了一項測試。測試結果顯示,在語言文字能力上,30%的學生不及格,68%的學生得分在70分以下。在對中國人民大學部分學生進行測試時,賀陽教授發現,66.2%的學生存在著信件書寫格式上的問題,86.5%的學生存在著行文的語氣問題,100%的學生存在著語法問題[9]。2010年12月,《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清研咨詢網和民意中國網對3 269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0.8%的人承認我國當前存在著漢語應用能力差的危機。在受訪者中,有54.4%的人有大學本科或其以上學歷。受訪者坦言,自己在對漢語的應用中存在著不少問題——“詞語儲備不夠、經常感覺詞窮”(64.8%),在“詞語的使用或搭配上存在問題”(28.6%),“行文格式上存在問題”(27.8%),“語法上的錯誤比較多”(17.4%),“不認識的漢字太多”(16.4%)[9]。

不僅是學生,就連某些理應有較高一點的語言文字能力的專門從事語言文字工作的人,其語言文字能力也不容樂觀。作為學術期刊語言文字類專欄的編輯,筆者曾接觸過大量的學術論文,其中字詞使用和標點符號使用上的錯誤或不妥的甚為普遍,語法上有錯的也甚多。讓人感到吃驚的是,更有人寫出的東西讓人不知所云。試看:

例1:某種語言在他國的推廣并非被動地是該國國力上升的副產品,也是語言輸出國的政府、團體、軍隊乃至民眾刻意推波助瀾的成果。

例2:……以他的驕人成績宣告了英語神話的破產。

例3:且不說簡單地增建校舍、加大財力支援、改善設備等方式是否真正能夠最后消弭各個學校之間的差距、差別,實現所謂教育硬件條件的均衡化;通過教師流動是否最終真正能夠使各校教學水準相對均衡?如果說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資源的均衡一定并不能僅僅指絕對意義上的資源配置的平均化和對等化,而應該是更為科學、合理的優化配置。

上引三個例子均來自于某大學教授、某出版社編審的投稿。他是教授,是編審。作為教授,作為編審,他居然能寫出這樣的文字來,誰能想到呢?但愿這樣的教授在現今的中國只此一人!賀陽教授曾指出:“漢語應用能力差,如果變成一種長期而且是普遍的存在,那漢語本身就會受到侵蝕,作為母語的漢語本體就會出現退化?!盵9]

2.重理輕文,拔“人”助長

上述情形的形成,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人們的功利追求。功利追求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重理輕文。

對理科的學習離不開語文這個思維與表達的工具,這早已是學界的共識。有初中生在學習物理定律時,竟認為“在這個方向上的力”只能是向上而不能是向左或向右[3];“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數軸”這一概念初中生也背得爛熟,然改變繪圖習慣,正方向朝左畫,學生就不認為它是數軸了。對此,除了因語文沒學好而產生了理解上的偏差外,還能有什么解釋?這正如蘇步青教授所告誡的:“數、理、化當然重要,但語文卻是各門學科的最基本的工具。語文學得好,有較高的閱讀與理解水平,就有助于學好其他學科,有助于知識的增長和思維的開發。反之……其他學科也就學不好,常常是一知半解?!盵10]

錢學森去世前的最后一次較系統的談話,核心內容是中國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問題——“想到中國長遠發展的事情,憂慮的就是這一點”[11]。錢老講道:“科學上的創新光靠嚴密的邏輯思維不行,創新的思想往往開始于形象思維,從大跨度的聯想中得到啟迪,然后再用嚴密的邏輯加以驗證。”這形象思維的形成首先基于人的語文素養,其次是美術、音樂等藝術素養?!斑@些藝術上的修養不僅加深了我對藝術作品中那些詩情畫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使我)學會了藝術上大跨度的宏觀形象思維”[11]。

上海幾所高校招生不考語文是為了更好地體現文理科的不同特點,是為了能招到理科精英,是為了不讓語文干擾了校方“誠招天下英才”的做法。但是,不考語文或許能招到一些高分的理科苗子,但絕對招不到綜合素質好、最具發展潛力的學生;放棄語文的大學教育或許能培養出一些技能高手,但絕對培養不出真正偉大的科學家。上海4所大學的校長們,他們想通過不考語文,想通過這種所謂的“不拘一格”來招到天下的英才,到頭來只能是一種一廂情愿的空想[12]。

全面發展的人才可能成為真正的英才,語文則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石。漢字和漢語是支撐中國文化的基石。片面地追求理科的發展而不顧及為學生打好語文基礎,無異于拔苗助長。事實說明,語文教育的缺失,勢將導致教育中的“豆腐渣工程”!

二、母語文教育的地位及其作用不容我們有任何忽視

1.語文教育關乎外語習得的效率和結果

外語要學,但若沒有母語做基礎,外語無論如何是學不好的。上海外國語學院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院長徐寶妹教授和該學院的陳慧忠教授等學者,根據該學院及其他外語類院校優秀學生的實際情況總結道:學生的母語水平越高,運用母語的能力越強,其母語對外語學習和外語運用能力的幫助與提高也就越顯著[7]。前任中國修辭學會會長、著名語言學家王德春教授也認為,母語不通,外語同樣也學不好;至少,它不會成為一名優秀的翻譯工作者[8]。有中學生在翻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時,竟然不知道這里所說的“青山”是什么意思[1]。美國著名電影導演安東尼?明格拉深愛中國文化,崇拜中國唐朝和尚詩人寒山,專門拍攝了一部關于寒山的電影。寒山,被美國人譯為“Cold Mountain”,所以這部電影的英文名字也叫“Cold Mountain”。但是,當這部影片被引進到中國時,我們的所謂電影翻譯家竟把它直譯為《冷山》,從而就阻隔了該電影和寒山之間的聯系[13]。試想,如果有足夠的漢語言及其文化知識,在譯者身上能發生這種錯誤嗎?對認知心理學、二語習得理論及經濟學上的關于回報遞減規律等的研究表明,中國人最佳的外語學習起始年齡應是學生上初一時的年齡。對大多數在母語環境下學習外語的人來說,外語不會成為他們思維和認知發展的主動力,母語才是他們的無可替代的形成創造性思維的源泉[3]。小學甚至幼兒階段就開始學習外語,不僅會是低效的,并且還不利于幼兒或兒童認知心理的發展,會使他們失去繼續發展的根基。

2.語文教育關乎我們民族文化的傳承、傳播和發展

語文教育不只是單純的語言文字知識的教育,它更是一種文化教育。語文是民族文化傳承、傳播與創新的工具。早些年,我們忽視傳統文化的教育,導致了在一定程度上的文化的傳承上的斷裂;現在我們若仍忽視語文學習和傳統文化的教育,則將會導致我們傳統的丟失。隨著中國的崛起,目前我們迎來了一個漢語言文化國際傳播的大好時機。國家正在世界范圍內廣建孔子學院或孔子課堂,正設法在國外傳播漢語及其文化。此時,若我們自己不重視漢語,若我們自己都學不好自己的母語和文化,我們的尊嚴將何在?我們又怎樣才能贏得別國人士對我們的尊重?我們又怎樣去向別國人士傳播我們的漢語和漢語文化?

3.語文教育關乎我們民族的前途和命運

輕視母語文教育,其結果不僅會導致學生外語學習的低效,會導致學理科者的前途無“亮”,導致我們民族文化在傳承過程中的斷裂,還會使我們青少年的思想和道德素質嚴重下滑,導致他們的全面發展失去基礎。思想這個陣地,你不占領別人就會占領,母語文化的缺失必然會給外來文化的入侵帶來便利。全民學英語,英美文化自然會隨之滲透進國人的大腦,這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一種“文化的自我殖民”。對于一部分人,特別是我們的青少年來說,在他們對自己的母語和母語文化尚無基本了解,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文化自覺尚未基本形成的情況下,外國文化的滲透過多,必將深刻影響他們的思想和行為。顯然,這絕不僅是一個文化丟失的問題。前任國家教委副主任、國家總督學柳斌在2010年11月5日召開的中華詩教會議上的講話中曾意味深長地說:“學好語文并不是一個小問題,學好母語對于每個國民來說都是第一要務。我們不是常常講愛國嗎,講愛國首要的、最根本的是熱愛并且保護好我們的語言文字。道理十分簡單,我們既生活在物質世界里,同時也生活在語言文字世界里。我們民族的語言文字,是我們民族賴以生存、賴以發展、賴以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不二根基。”[2]

三、科學規劃外語教育

應該說,在目前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時代,對各個國家而言,外語教育同樣都十分重要。但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目前我國的外語教育中也確實存在著一些較嚴重的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目前,外語(主要是英語)在中國教育中的地位明顯不合理,并且因此也帶來了一系列較為嚴重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英語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許多中國人的人生命運。升學,就業,晉級,等等,中國許多人人生中的幾個重要節點,目前均由英語在把關,并且事實上有“一票否決權”。在此情況下,不少人因為英語過不了關而不能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不少其他科目的學習都很好的學生,就因為英語不過關而喪失了美好的前程。2000年,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兼博士生導師、著名畫家陳丹青招收博士研究生,5名入圍者中的5人,竟全因英語不過關而被卡住了。其中一個考生,繪畫成績位居第一,但就因外語和政治的考試成績各差一分而落榜了。該考生翌年再考,政治過關了,但仍因外語過不了關而再次落榜。同樣的原因,就因考生的外語和政治的考試成績過不了關,竟使這位陳丹青教授連續4年招不進一名碩士研究生,最終只能憤然辭職[14]!如此下來,中國的教育能是一種成功的教育嗎[14]?在筆者看來,即便設語言關卡的話,那也應該是母語而不是外語。但可惜,至今筆者還沒有見過或聽到過因母語不過關而不讓畢業、不能升職晉級或不讓考公務員、當教師的!

外語是很重要,但再重要也比不上母語重要。一般而言,人生絕大多數時間是生活在其母語環境中的,他們使用最多的是他們的母語。語言是最重要的交流和學習的工具,語言工具中應用最便利、最得心應手的也是母語。任何國家的建設和發展,主要依靠的也是深諳本國、本民族文化的母語能力強的本土人才。前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長王鐵琨曾指出:中國人要尊重自己的母語,要學好母語。一個人,他的思想和創造的最高點——建立創新型國家,是要靠母語的能力。沒有母語能力,他是不能達到其思想的最高點的。愛因斯坦如果不是用母語——德語來思考,他能否創立出相對論都很難說[4]。公民的語言能力中應該包括其外語能力,但這個標準要有其領域性和層級性,要與社會發展的現實相適應?,F階段,中國的有些領域或人群未必一定要懂外語;即使學外語,應學到什么程度,也該有不同的要求。中國的現狀是國人的語文素養從整體上看在嚴重滑坡。在這種情況下,過分地或片面地強調國民應有外語能力很不實際,全民學外語絕對沒必要,也無法實現。這正如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王登峰所指出的:“對外語在工作中的重要性,還是應該結合職業的需求來加以認識的。”[4]實際上,我國的很多職業基本上是用不著外語的,所以也沒有必要對擬從事這方面工作的求學者、從業人員在資格準入和升職晉級等方面用外語來加以限制。王鐵琨副司長也認為:“人們學習語言的能力不一樣,有些人學習能力很強,有些人學習能力較差。特別是到了一定的年齡以后,你再強迫他學習外語,也不是辦法?!盵4]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出國留學或到外資、合資企業去工作的,也不是所有行業或崗位都非要有精通外語的人才不可,那么我們為什么非要逼著人們都去學外語呢?逼著人們學外語,學了若干年,最后用不上,必須學的則沒有學,或沒有學好,這是多大的浪費!全國政協委員、工程院院士謝克昌早在2006年就對我國現行英語教育的做法提出了質疑:“主要問題不是要不要學,而是如何學,學多少,多少人應該學。就我國現狀來看,在9年義務教育完成后,甚至在高等教育完成后實際使用英語的人究竟有多少?這一數字可能不易統計,但肯定有不少寶貴的人力、智力和財力被浪費掉了。”[15]

出于個人發展的需要,有些人會主動學習外語,這時國家只需為之提供學習的便利就可以了。至于外語專門人才的培養,靠大學教育完全可以解決。

有人強調,學好外語可以直接閱讀外文原始資料,有利于我們對國外先進技術與先進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吸收。這種觀點無可厚非。但是,就目前我國的情況來看,這多半只是個理想而已,目前國人中有多少人能在學好母語的同時也把外語學到能自己動手對外文書刊資料直接進行翻譯的程度?若不能直接翻譯或閱讀外文資料,這種外語學習對學習者的學習和研究來說到底會有多大的幫助?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日本科學家益川敏英,對英語一竅不通,但他照樣登上了科學的高峰;俄羅斯沒有多少科學家是具有雙語能力的,但俄羅斯卻是航空領域的先驅[3]。日本的經驗也值得我們借鑒。日本往往能在第一時間把外國先進的東西翻譯過來,然后在自己母語的基礎上對之進行學習和研究,然后再有所創新。這與強調原汁原味、強調人人都應學外語的中國模式相比,哪一個更實用,更有效,答案是顯而易見的[13]。

外語很重要,但說到底,對它應是一種選修式的學習,母語才應是必修的。目前我們把它弄反了,目前我們是全民必修英語,甚至高考可以不考母語,而必須考英語。那么請問,我們的大學到底是要為中國培養人才,還是要為英美等英語國家培養人才?我們的孩子是不是都要出國學習和工作,是不是都能進外企?若他們不能出國學習或工作,不能都進外企,那么他們的出路應該在哪里?

到我們的校園去看看,目前有多少孩子在啃外語。我們的許多孩子隨口能說“good morning”,但見到老師卻不知道問一聲“早上好”,在得到師長的幫助或父母的給予后往往也不知道說一聲“謝謝”。幾歲的小孩就能較流利地背誦一段英語短文,但一個大學畢業生卻未必能背得出幾首唐詩宋詞,未必看過我們的“四大名著”。長此下去,其狀況令人擔憂。

外語很重要,但重要的也不僅僅是英語?!巴庹Z也是中國發展的重要文化資源”,“多掌握一種語言就多掌握了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4]。那么,獨尊英語是出于一種什么考量呢?難道只有英語國家或英語民族的文化才是天下最好的文化資源?難道只有說英語民族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才是天下最科學的?2007年,筆者曾撰文呼吁改革我們的外語教育,呼吁應樹立一種“大外語”觀,以著力培養多語種的外語人才[16]。由于獨尊英語,目前我國小語種的外語人才極缺,缺到已經影響到國際交往的地步。目前我們還不具備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有重要事件發生時我們都能及時地為之提供合適的語言支持的能力。而作為一個大國,我們應該有這種能力。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李宇明司長在2011年10月召開的“第七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研討會”的閉幕式上談及中國的語言國情時曾指出:中國能夠開設的外語課程的語種目前不到50種,我們經常在使用的外語有10種左右。我們語種人才的分布極不合理,除英語外,所有語種都是人才不足。

四、結語

目前在國際上呈現出一種漢語熱的狀況,這是值得國人驕傲和欣喜的一種狀況。但在我們國內,我們有些人卻在忽視自己的母語和母語教育,在貶低母語的地位,這讓歐美人士知道了會不會也覺得學漢語是沒有必要的?中國目前實際上正在普及英語教育,并且這種普及的力度還非常大。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雖然沒有用行政手段強制加以推行,但若從把英語考試合格作為學生升學、就業,作為在職專業人員評職、晉級等的必備條件來看,政府實際上對此也是贊成和支持的。筆者呼吁,政府在這方面應略加留意,條件成熟的話,應盡快制定出一個關于外語教育的政策出來。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外語人才,也離不開理科中的精英。但是,學外語不能喧賓奪主,不能本末倒置,不能拔苗助長,更不能因此而忽視了對我們的母語和母語文化的學習。為此,必須合理規劃外語教育,必須設法處理好外語學習與母語學習的關系,必須處理好文理科之間的關系,以為合理的語文教育掃除障礙,還母語教育以應有的地位。作為中國語言生活的綠皮書——《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應該關注并反映各級各類學校的語文教育中的問題,以引起相關行政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重視。不考語文實際上是放棄對學生掌握漢語語言和漢語文化的要求,這是萬萬不可以的,必須堅決予以制止。否則,我們的教育將嚴重走偏方向。

參考文獻:

[1]上海31名政協委員聯名反對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語文[EB/OL].(2010-01-29[2010-11-17]. .

[2]柳斌.大家都應當讀點詩詞[N]. 中國教育報,2010-11-28.

[3]牛強,李開拓.母語環境下外語教育的起始年齡探究[J]. 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

[4]新華網.教育部 “2006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會文實錄[EB/OL].(2007-08-16)[2010-10-13]..

[8]繆迅,周凱. 母語學不好外語能學好嗎[EB/OL].(2007-11-14)[2010-11-13]. http:///publish/portal0/tta414/info193265.htm.

[9]向楠.80.8%的人確認我們存在漢語應用能力差的危機——專家呼吁“保衛漢語”;71.1%的受訪者建議將語文課列為大學必修課[N]. 中國教育報,2010-12-21.

[10]子這樣曰過:著名數學家蘇步青說語文[EB/OL].(2009-11-10)[2010-10-13].http:///dis/upload/viewthread.php?tid=1133.

[11]涂元季,顧吉環,李明.錢學森的最后一次系統談話—— 談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EB/OL].[2010-11-13].http://.cn/gn/news/2009/11-05/1947844. shtml.

[12]西江月冷. 從蘇步青的先考語文到今天的不考語文[EB/ OL].(2010-03-20)[2010-10-13].http://.cn/index.php/thread/view/id-46400.

[13]唐發鐃. 擴大漢語國際傳播應改善國內語言環境[J]. 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

上一篇: 加速度教案 下一篇: 春季家長日常工作計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免费 | 亚洲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l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五月天宝贝 | 在线国内99精品 | 日本高清在线不卡中文字幕 | 玖玖资源站国产剧情 | 少妇把腿扒开让我添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