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思想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12-11 22:10:1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農學思想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農學思想論文

篇(1)

2深化素質教育成果,提升學校綜合辦學水平

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特色學校堅持走農科教相結合的辦學道路,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辦出農村學校自我發展的特色。

2.1德育為首,大力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

結合經歷教育,利用主題班會、團會落實《公民道德實施綱要》、《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執行情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開學初,對初一新生進行為期一周的軍事訓練,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磨練學生的意志;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法制教育”,定期召開法律知識講座。通過校園廣播、板報等形式,使學生知法、懂法、守法,爭做合法、守法的小公民。學校還通過播放愛國主義影片及向貧困學生獻愛心等活動,培養學生的“五愛”意識和奉獻精神。這些活動的開展使學額鞏固率明顯提高,學風日趨濃厚,校風明顯好轉。

2.2堅持以教學為本,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抓好教學工作是學校工作的根本。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的生命線。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取決于教師自身的能力和業務素質。要提高課堂的授課效果,就必須努力打造一支,過硬的專業教師隊伍。在這方面我校以校本培訓、校本教研、匯報課、評課等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帶動教學成績的提高。

篇(2)

眾所周知,思想品德課是一門著重提高學生道德認知和道德判斷能力,培養道德情感,以指導學生行為的課程。《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著力強調:學生的發展應該是全方面的,包括知識、情感、人生觀。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學生接受知識過程中的認知因素,更為重要的是關注學生接受知識過程的興趣、學習方式、情感體驗以及學習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使知識通過情感、能力這個傳輸媒介更好地被學生接納和吸收。因此,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并開始向成年過渡,自我意識和獨立性已經逐步得到增強。在初中階段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品德,樹立責任意識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對于學生今后的成長異常重要。簡而言之,初中《思想品德》課的任務就是要引領學生感悟人生的意義,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基本的是非觀念,做勇于擔當的社會主義主人翁,過積極健康向上的生活。然而,這樣一門重要的課程,現階段在農牧及社會偏遠地區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就本人多年來在農牧地區基層任教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感受來看,農牧區初中的教學質量與城市初中的教學質量之間的差距正在進一步被拉大。那么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地理環境的差異及城鄉教育投入的不平衡。農牧地區遠離城市,多處于偏遠區域,由于受其地理環境的影響,那里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眾多客觀因素嚴重制約著經濟與教育的發展,再加上過去國家一直將教育投入傾向于城鎮,致使農牧地區及社會偏遠地區學校無論在硬件設施還是軟件方面都無法與城鎮學校相提并論,城鎮化的發展和家長對教育的逐步重視,使得許多有經濟實力的農牧區家庭,想方設法將子女轉入條件相對優越的大城鎮學校就讀,致使農牧區初中學校中大量優秀生源流失,這樣,在農牧區初中各年級班級中就失去了一批學習的領頭羊,而轉入學校則充實和擴大了優秀生隊伍,城鄉間學生成績的差距從而進一步被拉大,造成城鄉學校間教學質量的懸殊。

第二、重視力度不夠,且專業教師匱乏。一些農牧區中學因為思想平的這門學科在整個中考體系中所占比例不大,從而輕視思想品德教學,對于思想品德課程重視和投入力度不夠,且目前部分農牧區中學,思想品德這門學科專業教師嚴重不足,思想品德課程多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

第三、題型與教學內容的差異。本世紀初,自國家對農牧地區實行中考制度改革以來,對思想品德這門學科,題目的要求由對學生書本知識的考查轉為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題目的內容大部分試題源來自于城市生活或與城市生活建設息息相關的內容,這對于遠離城市,地處農牧偏遠地區的青少年來說,無疑具有相當大的難度。

針對上述情況,根據對年的教學與研究,我認為要提高農牧區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質量,縮小與城鎮學校之間的差距,目前當務之急是要解決一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在創新中求進步。要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質量,我們就必須要更新現有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樹立符合時展,與時代同步開拓進取的新觀念,緊緊跟上時展的步伐,不斷用創新教育教學思路,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在教學實踐中,認真貫徹和領會科學發展觀,探索打破傳統常規的教育模式,走初一條適合農牧區教育教學發展的新路子。我們要克服這門學科空洞乏味的說教,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體現思想教育性和知識性,又要融入學生的趣味性,使學生學的生動活潑。

農牧區中學思想品德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創造性品質,要做到“三不”既不因循守舊,不安于現狀,不隨波逐流。要用創造性的思維模式,獨到的見解,另辟蹊徑的思維方式,摸索出一條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創造性的應用教育教學規律,在復雜多變的教育教學情景中,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新人。

第二.積極開展探究性教學和探究性學習。要提高農牧區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質量,就必須在初中各個年級的教學中解決并重視開展探究性教學和探究性學習的問題,教師首先必須克服懶惰習性,樹立正確的創新意識。創新,就要做到“三勤”即勤于學習、勤于鉆研、勤于實踐。教師要克服惰性,帶領學生進行要進行學習,思想品德教師要充分利用學校配置的教學設備,制作多媒體課件,拓寬知識層面,生動形象的進行課堂教學。同時,還要積極指導學生,根據教學大綱,教材的內容聯系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和學生接受能力,積極參與有目的的社會實踐,通過理論聯系實踐的探究,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是學生徹底擺脫死讀書、讀死書的現狀,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

篇(3)

農學類本科畢業實習是建立在農學理論基礎上,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近年來,高等學校本科畢業實習質量逐年提高。但是,高等學校擴招導致的人均占用教育資源減少,“三農”問題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對農學類本科畢業實習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提高農學類本科畢業實習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是新形勢下高等學校亟待解決的課題。目前在農業類本科院校,畢業實習環節存在如下問題:(1)通過對往屆畢業生的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為畢業實習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對自己幫助最大。然而在校生對待實習主動意識淡薄,對導師依賴心理太重,把主要精力放在考研、考公務員、找工作等方面,導致從思想上不重視畢業實習。(2)生產實習環節缺乏有效的監控,導致有些同學在此環節有應付現象。其中,考研學生和工作的學生目標不同,對實習方向的需求也不同,如果統一安排收效較差。(3)在論文答辯過程中,我們經常發現一些試驗做的還不錯,但是論文寫作水平較差,主要是由于部分學生平時很少瀏覽專業期刊,知識面狹窄、求知欲不足,對行業缺乏基本的了解,難以應付論文設計及撰寫等綜合性的工作。這導致學生很難在畢業論文中寫出新意和深度的。(4)我國本科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出現師生比例不足、教師指導學生過多、畢業實習上經費較少、研究命題缺乏創新性等現象,影響了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為了提升農學類本科畢業實習質量,作者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如下對策。

1 建立科學的選題機制,提高論文質量

科學的論文選題機制是形成高質量論文的基礎。農學類畢業論文選題類型及導師的研究方向應在學生選題前公布,讓每一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興趣來選題。比如考研學生采取偏向于學術研究和技術創新方面的實習,就業學生應偏向于應用實踐方面的實習,這類崗位就需要扎實的農業生產實踐經驗。但無論選什么題,都應重視其在技術方法和農業應用方面的開拓和創新,杜絕照搬前人研究成果,重復別人做過的工作。另外,論文選題難易程度要適中,選題時間考慮到小麥、棉花、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生長發育周期。

2 擴充條件保障措施,增強生產、科研與教學的聯系

多方位吸納實習資金來源,為學生優質畢業設計提供保障。一是,借助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改革試點項目、國家級、校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等,實施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二是,借助校企聯合培養本科生的平臺,支持一部分學生到企業去完成畢業實習,實行聯合培養制度。從而增加畢業生到基層鍛煉的機會,學習當季農作物整個生育期各方面的農業知識,了解當地農作物的發生發展規律、生產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各方面的情況,促進生產、科研與教學的聯系。讓學生在實踐中將理論融匯貫通,有助于其更好的完成本科畢業論文,也讓學生獲得了一定基層實踐經驗,對今后工作的開展十分有益。

3 加強科技寫作訓練,提高科技寫作水平

在實習開始前,增加農學類專業學生的科技論文寫作課程,培養學生科技論文檢索、閱讀、寫作的能力,讓其結合自己課題查閱資料、寫開題報告。通過科技論文的寫作訓練,提高了同學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同學們的畢業論文寫作水平。另外,鼓勵本科畢業生發表科技論文,并獎勵一定的稿費,激勵學生寫科技論文的積極性。

4 加強院系的宏觀調控,合理安排畢業實習

院系應加強畢業實習工作的宏觀調控。負責學生工作輔導員、班主任應該密切配合,經常舉辦特定專題的學習交流報告會。同時,農學類本科生增加《農學類專業導論》,主要由系主任及相關領域的教授講課,邀請農業領域的杰出校友來做專題報告,提高學生投身農業科研的興趣。在生產實習環節采用不同階段抽查的方式與實習單位聯系,關注整個實習動態。在畢業實習階段,學生和指導教師進行雙向選擇的同時,進行合理宏觀調控,根據導師的經費數額、職稱等方面的條件限制選報名額,達到最優的培養質量。

為解決農學類畢業生試驗的季節性問題,采取畢業實習提前開始的辦法,從大三下學期開始讓學生提前選導師,實行導師負責制,提前進入實習狀態。如棉花類、水稻類以及相應栽培實驗可以在第六學期計劃安排;小麥類宜在第七學期安排。這樣靈活安排可以使學生熟悉作物的一生,充分了解大田實際情況,為論文數據分析奠定堅實理論基礎。

5 探索學生參與評價畢業設計的新模式

現在各個院校基本上都有畢業論文的監控與評價體系,但這些評價方法主要是對畢業論文格式、各種材料是否齊全等形式的評價,這樣的評價不利于進一步提高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的質量。目前,需要探索一套以學生評價為主的體系,通過學生對整個實習過程的效果、畢業論文的發表情況與應用情況、畢業后所學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情況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評價,突出實習內容的應用性和學生主體地位,對持續提高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質量起到好的效果。

總之,目前我國農學類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提出一系列科學有效、可操作性強的論文評價指標體系對其質量進行監控已是刻不容緩。我們只有從源頭解決問題,才能使農學類專業本科教育中本科畢業論文這一重要環節走出困境。

【參考文獻】

[1]魏俊嶺,郜紅建,張自立.提高農學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主要途徑[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4):470-473.

[2]P維言.新形勢下農學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問題與對策[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S1):177-178.

篇(4)

引言

農業碩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國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學位論文主要考察其綜合利用相關領域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對課程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因此,對農業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1.建立農業碩士論文質量評價體系的必要性

研究農業碩士論文質量評價體系性是出于以下原因:

(1)研究生培養形式的多樣化,要求各種具體形式科學化、規范化、深入化,促進整個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改革與發展。

(2)對研究生教育的質量要求,促進研究生教育評估的發展。加入WTO之后,我國研究生教育的條件、規格與水平都要與國際接軌,其教育內容、質量標準等都要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對學位論文的評估,是從過程和目標兩個方面檢驗質量的有效形式。

2.農業碩士論文質量評價體系的特點

目前各培養單位制定的農業碩士學位論文格式規范大多參照農學碩士學位論文格式規范,沒有統一的標準參照執行。這樣,一方面會導致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解釋,實際操作性差,另一方面與農業學位培養的目標不相符合,不利于農業碩士論文質量的控制和提高。

作為農業碩士培養的重要環節,建立相應的論文質量評價體系,并與農學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體系相區別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國農學碩士教育模式基本上從傳統重點大學農學碩士教育制度演變而來,存在不少問題。按照指導委員會的初衷,農業碩士教育的定位是與農學同一層次、不同特色。因此,農業碩士論文評價體系可以從矛盾的兩個方面考慮:一是相對性,即與農學碩士的區別性,尤其是該規格將來與職業任職資格關聯的特性;二是相似性,即在程序化、制度化、可操作性、適應原則等方面的一些共性要求。

3.構建農業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體系的思路

(1)學位論文標準的制定要符合科學性

科學性是指農業專業學位論文質量評價體系的內容要符合農業碩士專業學位培養的目標與規格,要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社會經濟發展要求和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并與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保持同步。

(2)學位論文標準的制定要符合可操作性

制定的標準要充分考慮國家、社會、培養單位和研究生自身水平等實際情況,使制定的標準科學、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3)學位論文標準的制定要符合差異性

農業碩士學位論文標準應能體現專業學位的學科特點和各培養單位的辦學特色和多樣化培養要求,應允許標準具有差異性,體現專業學位種類和培養單位自身的特色和個性。

4.農業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體系的基本要素

農業碩士學位論文的基本要素應該包括論文類型、論文選題、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撰寫要求等。

(1)論文類型:農業碩士學位論文可包括研究論文、調研報告、項目規劃與設計、產品研發、工程技術、案例分析等多種類型。

(2)論文選題:農業碩士學位論文選題應該是農業領域的基礎性實踐應用問題,應有一定的實踐代表性或技術難度。

(3)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針對農業領域學科的核心內容,體現應用型學科的特點,進行文獻資料查閱,掌握國內外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對擬解決的問題進行理論分析、實驗研究,研究工作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4)研究成果: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真實、真用、真行,同時具有一定的先進性,成果應體現作者的新觀點、新見解。

(5)撰寫要求:分為緒論、研究與分析(或規劃與設計,或實驗與性能等)、結論等部分。正文字數一般不少于2萬字。

5.農業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與探索

制定農業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體系是一項復雜工作,就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國內基本采用兩種可操作的農業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一種是廣義的――主要針對論文過程的評價體系;一種是狹義的――即論文文本的評價體系。對于前者而言,基本的評價指標與農學碩士論文評價體系并無區別,關鍵在于二級指標的設定。

參照兄弟院校農業碩士的培養實踐,我們針對農業碩士論文設計了不同于農學碩士論文的新的評價標準體系。

對于狹義的即文本的論文質量評價體系,目前許多兄弟院校均處在摸索階段。但基本原則大致相同,我們根據申請學位選題類型和提交論文的不同形式制定論文評價體系標準(見表2)。

結語

制定農業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體系是我國農業專業學位教育自身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需要綜合考慮特色辦學和多樣化人才培養等因素,才能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具有差異性和可操作性的論文標準體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在完善農業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體系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有效落實農業碩士學位論文質量的評價,進一步研究如何做好質量檢查與監控工作,如何實施綜合質量評價活動,在實踐中繼續對其進行完善和優化。

參考文獻:

篇(5)

很多農學類高等學校對本科畢業論文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對畢業論文設計各環節的目的要求、組織管理、工作流程和評價標準等落實力度不夠,并缺乏對管理文件的宣傳、討論和運行過程的反饋,論文答辯走過場,評委提問時間短,成績評定方法不夠科學。另外,高等學校普遍存在教學經費不足的情況,專門用于畢業論文的經費很少,這樣往往會造成畢業論文質量不高。如果指導教師沒有科研課題和經費,就會影響到畢業論文的質量,某些專業的學生論文選題需要查找大量的文獻資料,需要儀器設備和實驗藥品及材料,還要打印論文,很多畢業論文就是因為經費的原因,使得論文設計時不敢利用精度高的儀器和質量好的材料,從而影響了論文的創新性,造成新穎性的課題無法完全開展[6]。

(二)學生認識不足

學生對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態度消極,草率從事,甚至模仿、抄襲現象也時有發生。很多學生只是到網上搜索、拼湊、剪貼,敷衍了事。許多學生因為應試教育養成的習慣,缺少獨立的研究能力,對導師存在過多的依賴心理,寄希望于導師的“點撥”和最后階段的修改,馬馬虎虎地拼湊學位論文,其質量也可想而知。

(三)教師精力不足

由于高等學校短時間擴招,導致招生人數激增,在校生人數巨大。高等學校教師除完成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任務外,還要指導研究生和本科生論文,部分教師負擔過重,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師與學生的直接交流少,教師讓研究生完全替代自己指導本科生論文寫作的現象時有發生。近年來,高等學校教師年輕化步伐加快,一些新建專業大膽啟用剛畢業的研究生從事教學工作,部分年輕教師教學經驗不足,教師素質參差不齊,對本科生論文指導方法簡單,疏于管理。此外,也有一些教師對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放任自流,用于指導學生畢業論文的時間和精力很少,這些都不利于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的提高。

(四)理論知識不扎實

盡管高等學校的學分制改革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在現行的本科生教學計劃中,對于學生完成的學分數有明確的要求,除完成學分多、課時多的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等必修課外,還要選修一些與自己專業相去甚遠的課程作為素質拓展的內容課程,這勢必會占用專業課程的部分課時,使得專業課程學時減少,學習不系統、不全面,導致學生對許多專業基本理論知識掌握得不扎實。也有高等學校進行課程小型化改革,人為壓縮課程學時,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對一些知識點無法進行深入講解,如蜻蜓點水,一帶而過。加之學生所選課程總數增多,學生疲于上課,課外時間不足,也無法進行復習鞏固,導致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

(五)實踐教學不完善

農學類專業一般是實踐性較強、應用性突出的專業群,大量的課程實驗、實習和社會實踐等實踐教學對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發揮重要作用。但由于高等學校擴招和高等教育大眾化后,農業院校的實驗場所不足,實驗條件簡陋,實踐基地嚴重短缺,實驗室的開放程度低,這些因素都制約著實踐教學的開展,進而影響學生的畢業論文質量。另外,有些學校的畢業論文從大四的第二學期才開始,一方面學生面臨就業壓力,經常奔走于各種招聘會,參加面試,簽訂就業協議,很難靜下心來做畢業論文。另一方面,農學類本科畢業論文受季節影響較大,實驗周期較長,假若實驗不成功,沒有補救時間,對畢業論文質量造成不利的影響。

二、提高農學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主要措施

(一)強化質量意識,引起農業院校對教育質量的高度重視

各農業類院校應進一步加強質量意識,提高對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視程度,要完善畢業論文管理的規章制度,包括組織領導制度、指導教師的職責、畢業論文過程管理和檢查監督制度、答辯及成績評定等。使畢業論文的管理有章可循,職責分明,完善畢業論文質量的監督制度,主要包括組織選題與開題、撰寫中期檢查、成績評定程序與評分指標體系、論文答辯成績評定、質量分析與總結等各個環節;重視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過程管理,建立初期、中期和后期的檢查制度,并保證各項制度都能得到具體實施[7]。學校應增加畢業論文經費投入,減輕指導教師的經濟壓力,為畢業論文的實施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

(二)加強積極引導,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畢業論文設計

畢業論文設計是一門綜合的課程,從查閱文獻、論文選題、試驗方案設計、試驗步驟實施、數據處理、論文撰寫等每一個環節都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鍛煉。要讓學生認識到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必要性、實用性和重要性,認識到它是農業院校大學生的一門能力素養必修課,是結束大學生活、順利適應工作崗位的一次實戰演習;就個人素質提高方面來講,畢業論文設計能充分培養學生的恒心、能力、毅力和合作精神;就服務社會方面來講,農學類專業的畢業論文能把理論與農業生產實踐緊密結合,為農民的增產增收提供技術服務。

(三)強調責任意識,導師加強對畢業論文質量的指導管理

指導教師素質與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有明顯的相關性。明確導師職責,對年輕指導教師進行系統培訓,提高其業務能力,增強其指導水平。加強畢業論文質量的管理,安排科研能力強,具有高度責任感和富有奉獻精神的教師擔任導師。實行導師小組負責制,組建老、中、青相結合的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指導小組,使老教師帶動青年教師,高級職稱帶動中級職稱教師,提高教師對畢業論文的指導水平[8]。實行獎懲制度,對于優秀畢業論文的指導教師給予一定的表揚和獎勵,而對于敷衍了事、放任自流的指導教師應予以批評教育,必要的話應該予以通報批評,后果嚴重的甚至取消其導師資格。同時,加強導師對農學類本科畢業論文在選題、開題、任務合同、中期檢查、論文答辯等全過程的監督與管理,增強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責任意識。

(四)加強理論學習,為提高畢業論文質量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

扎實的理論知識是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基礎。要加強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學習,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和訓練,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教學中,既要顧及知識結構的系統性、層次性和前沿性,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既要尊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又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獨立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建立系統的理論知識體系,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提供扎實的理論基礎。

篇(6)

朱權(1378- 1448),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洪武十一年(1391年)封于大寧,此時少年封藩、馳騁沙場,封號“寧王”;靖難之役,遭遇燕王朱棣劫持,騙其功后“中分天下”;永樂元年(1403年)改封南昌,此后中年韜晦、托志舉謚號“獻王”,世稱“寧獻王”。貴胄的出生、傳奇的經歷雖然讓人驚嘆,但卻難以令其名垂青史。他的一生以著述為務,或親自撰寫,或精心組織,編撰的著作多達一百三十多種,涉及的范圍囊括歷史、宗教、文學、藝術、戲劇、醫學、農學、兵法、歷算、雜藝等方方面面。其著述之豐、涉及之廣,不僅當為明代藩王之冠,亦可當為歷代文人之絕,清初大家錢謙益“古今著述之富,無逾王者”之言,四百年之前毫不為奇,四百年之后亦不為過。故而,關于明代藩王文化的研究,朱權自當是絕無繞開之可能,關于明清私家著述的研究,朱權也應是其中之重點。近二十年來,學界對于朱權之研究,專著已有兩部,論文已有50余篇,雖不能言之甚多,但也為數不少。

一、關于朱權的基本研究

目前,學界關于朱權的基本研究主要是史事的考證和著述的考據兩類。

有關朱權史事的考證,程明、劉茜的《朱權事跡及寧王家族統治》依據出土的《寧王壙志》與存世的地上文獻之比較研究,考察了朱權的王子序位、生平事跡,介紹了朱權后代的統治概況[1];于默穎、薄音湖的《明永樂時期瓦剌三王及和寧王的冊封》考察了寧王封號的來源及其與瓦剌三王的關系[2]。

有關于朱權著述的考據,杜澤遜的《明寧獻王朱權刻本及其他》對朱權刻本《文章歐冶》的“序”和存世版本進行了詳細考證[3];馮燕群的《成書年份及兩個相關問題》對《太和正音譜》的成書年份進行了細致考證,并對朱權鄙棄佛家、忽視朱有墩的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4];葉明花、蔣力生的《寧王朱權著述考》[5]、《寧王朱權著作分類述錄》[6]對朱權所有編纂著作的基本概況、數量、存世版本及館藏情況進行了介紹和分類。

二、關于朱權的戲劇學研究

在眾多研究朱權的學者之中,最有成就者當推姚品文,《朱權研究》和《寧王朱權》即是他的大作,也是的有的兩部關于朱權研究的專著,還有與此相關的多篇論文。《朱權研究》1993年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實為朱權研究的開山之作;十年之后,姚品文以該書為基礎,廣泛收羅資料,詳細加以修訂,易名為《寧王朱權》,成為目前朱權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全書共分三卷,第一卷為“朱權評傳”,對朱權一生的主要事跡進行了詳盡的介紹和論述;第二卷為“朱權著作述錄”,對朱權的曲學理論著作《太和正音譜》進行了詳盡而深入的評述;第三卷為“史料資料輯錄”,包括朱權生平史料、朱權著作述錄和朱權作品選錄三個部分。此書對于朱權雖已進行了較為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但是全書的靈魂實為第二卷“”,全書的重點是在朱權的戲劇成就,對于朱權的評價亦從戲劇學或文學的角度出發[7]。

正因如此,自姚品文《寧王朱權》出世之后,朱權的戲劇學成就得到學界許多學者的肯定和呼應。在這之前,姚品文說:“發現數百年來學界對他的情況關注的人不多,文章只有夏寫時先生的《朱權評傳》、洛地先生的《寫作年代疑》等有限的幾篇”[8];在這之后,關于朱權戲劇成就、戲劇思想等方面的研究如雨后春笙般迸發,如萬偉成的《朱權的戲劇學體系及其評價》[9]、《繼承與新構:朱權的元曲學貢獻》[10],敬曉慶的《朱權“良家子弟”戲統緒史料鉤沉》[11],閔永軍的《論朱權的曲學觀》[12],徐子方的《戲曲與古琴的生命互動――論朱權及其“二譜”》[13]等等,或是探討了朱權的戲劇理論,或是分析了朱權的戲劇觀念形成之因,或是評價了朱權在中國戲劇史上的地位。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東南大學徐冠華的碩士論文《初探》,雖然也是從戲劇學、音樂史的角度對朱權的《神奇秘譜》進行分析和闡釋,但他從《神奇秘譜》的曲目內容著手,分析了占極大篇幅的道家題材的琴曲思想,揭示了其中暗含的隱居與道游之主題,進而重點闡述了道家思想對朱權古琴音樂的影響和滲透。換而言之,他已然注意到朱權的戲劇與道教之關系,對于朱權道教成就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三、關于朱權的醫藥學研究

對于朱權的研究,除了在戲劇學方面取得豐碩成果之外,在中醫學方面亦是有所進展。北京中醫藥大學葉明花的博士論文《朱權醫藥養生文獻研究》,在姚品文關于朱權生平和著述研究的基礎上,從中醫學角度出發,對朱權存世的醫藥養生著作(《活人心法》、《壽域神方》、《乾坤生意》、《神隱》、《救命索》)、刊刻的醫藥著作(《神應經》、《十藥神書》、《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和散佚醫藥著作(《運化玄樞》、《庚辛玉冊》、《乾坤生意秘錫》)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和探討,對朱權的養生思想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總結,并對朱權的醫藥著作、養生思想與朱權的崇道之關系進行了重點闡述,可謂是現今關于朱權的中醫方面最為全面而系統的研究。與此相關,葉明花、蔣力生的《朱權醫藥養生著作考述》[14]、《朱權刊刻考辨》[15]、《朱權考辨》[16],或是總體考辨了朱權所著十四種醫藥養生著作的成書年代、主要內容、版本流傳及存世情況,或是分別考辯了朱權的兩本主要醫藥養生著作――《神應經》、《庚辛玉冊》;葉明花、蔣力生的《朱權神隱養生觀闡論》[17]、《朱權中和養生觀闡論》[18]分別探討了朱權養生思想中的神隱養生觀和中和養生觀,這些論文實為葉明華博士論文的補充和說明。另外,早年華蓓苓的《博而有統的中醫衛生學專著》指出考證了該書確為朱權所作,探討了該書所蘊含的養生思想,指出其主要來源于老莊道家[19]。道教與中醫,自其起源之初與發展之中就有不可割裂之關系,因此,以上這些研究雖是從中醫學角度出發,但實已牽涉道教之研究。

四、關于朱權成就的其他研究

除以上從戲劇學和醫藥學角度對寧王朱權展開較為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之外,還有一些論文雖非全面而周到,但也各有獨特之處,此類論文從不同角度對寧王之事跡及成就展開探討,對于開展寧王的深入研究及其相關的拓展研究具有不可或缺之借鑒作用。

對于朱權道教成就的研究,目前,真正意義上從宗教學角度出發的只有四篇論文。一是何丙郁的《:中國煉丹術在歷史上的最后一部巨著》,全文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朱權的生平概況,第二部分考證了《庚辛玉冊》的源流、分部、卷數、品數和他書引錄等情況,第三部分載錄了從《本草綱目》等著作中輯復的33個藥物片段,第四部分探討了《庚辛玉冊》的藥物分類法、涉及到的藥物自然變化和將藥物作為金屬元素含量的指示器和作為探礦的標志。[20]二是曾召南的《試論明寧獻王朱權的道教思想》,作者認為建文元年之朱棣襲取其封國大寧、建文四年之改封南昌和永樂元年之被告誹謗巫蠱三事,是促成朱權信仰道教的根本動因,并對朱權道教思想中的道論、攝養論和隱逸論作了詳細剖析[21]。三是魏佐國的《朱權崇道芻議》論述了朱權崇道的表現―― 熱衷玄修、著述道書、生前建墳, 分析了朱權崇道的原因――明代道教政策的驅使、地理環境的影響、避禍自保的需要、道教理論的誘惑,探討了朱權崇道的特點――正一道與凈明道共崇、潛心修道與道教理論并進、迷戀道教與人世追求同在[22]。四是葉明花、蔣力生的《朱權內丹思想初探》,該文考證了《救命索》的版本情況;概括了《救命索》的主要內容,即人身造化、丹道宗源、初階小乘、性宗、命宗大乘、實躋圣地、煉己七個部分;探討了《救命索》內丹思想的特點,主要是天人一物、體與道合,性命兼備、形神俱妙,初階小乘、循序漸進。[23]

還有關于朱權茶道的研究。周文棠的《日本茶道溯源―朱權茶道》通過對日本茶道和朱權茶道的比較研究,認為日本茶道是朱權茶道的簡化與繼承[24];陳揮的《“朱權茶道”述評》認為朱權茶道的精神實質實為一種以強烈的債世嫉俗為主調的遁世托道之孤芳自賞[25];朱海燕、王秀萍、劉仲華的《朱權的“清逸”審美思想》認為朱權《茶譜》中所蘊含的“清逸”的審美思想是對“魏晉風度”的傳承與弘揚,所描寫的茶事活動傾注了文人雅士在逆境中以茶道體悟生命意義的人生智慧[26];袁名澤的《朱權農學思想考論》更是將對對朱權的醫學研究、茶道研究擴展以至農學研究[27]。

五、結語

綜上所述,關于朱權的研究已經取得一些可喜成果:在朱權的戲劇學研究方面,相關論文多達20余篇,論文數量幾近占據整個朱權研究的一半之多,如姚品文潛心十年,先后兩部巨著、多篇論文,不僅對朱權戲劇學成就進行了開拓性研究,而且對開展朱權的全面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在朱權的戲劇學研究方面,相關論文雖然不多,研究學者也是甚少,但是不乏精品之作,葉明花的《朱權醫藥養生文獻研究》資料之翔實、考證之充分在眾多博士論文實屬少見;另外,還有一些論文角度獨特、思維廣闊,頗有啟發意義。但是,從總體而言,有關朱權的研究仍有不足之處:

第一,對于朱權其人的研究不可不謂已多、已深,而對于其世的研究卻是至今尚無。例如目前成就最大的《寧王朱權》,該書作者對于“生存狀態”的理解僅僅停留于“生平經歷”而已,而對于更為深層的歷史環境沒有涉及。對于朱權的研究,不僅要知其人,而且要論其世,要深入朱權當時的環境,使讀者仿佛置身其間,見其種種議論,看其種種活動,如此,才不會是高懸理論、空談思想。

第二,研究重點的偏離。無論是自《明史?諸王傳》《獻征錄?寧獻王權傳》、《罪惟錄?寧獻王權》等史籍對于朱權尤好道術的定位來看,還是從朱權的過半崇道人生和眾多道教著述而言,道教信仰才是朱權人生的主旨和歸宿,戲劇只是他日常閑暇的娛樂,醫藥只是其道教養生的衍生。現今,對于朱權的研究,從戲劇學角度出發的已占大半,從中醫學角度思考的亦有不少,然而真正意義上從宗教學角度出發的只有寥寥幾篇,只是片面論斷、淺嘗輒止,系統而全面的研究至少包含以下幾層:深層背景、文本解讀、原因探討、思想內容、特點闡述、歷史地位等等。

第三,研究視野的狹隘。對于朱權的研究,僅僅停留于朱權本人及在世,沒有擴展到其他藩王和道人,沒能聯系到之生前及逝后。明代皇帝、藩王好道之甚,何至朱權一人,可以明代皇室與道教之關系作一類型分析;明代藩王戲劇等文學之作甚多,然而寧王卻有獨特之點,可將朱權與其他典型藩王作一比較研究;明代道教進入衰落階段,道教世俗化傾向甚深,可將朱權之道教信仰、道教著述與前代道人作一比較分析。

第四,研究方法的欠缺。深入研究朱權的本質,既可采取的階級分析方法,也可借鑒馬克思?韋伯的階層分析學說,既可展開朱權文本如何構建思想的精英化解讀,也可進行朱權文本如何影響大眾的世俗化分析,還可借鑒西方流行的各種批判理論。目前研究朱權的不少論著,或是,或是,明顯缺乏理論支撐和方法指導,導致理論拓展不深、學術價值不高。

參考文獻:

[1]程明,劉茜.朱權事跡及寧王家族統治[J].南方文物,2003(03).

[2]于默穎,薄音湖.明永樂時期瓦剌三王及和寧王的冊封[J].內蒙古社會科學,2001(05).

[3]杜澤遜.明永樂時期瓦剌三王及和寧王的冊封[J].文獻季刊,2006(07).

[4]馮燕群.《太和正音譜》成書年份及兩個相關問題[J].四川戲劇,2006(02).

[5]葉明花,蔣力生.寧王朱權著述考[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09(10).

[6]葉明花,蔣力生.寧王朱權著作分類述錄[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09(12).

[7]姚品文.寧王朱權[M].西雅圖:藝術與人文科學出版社,2002(09).

[8]姚品文.寧王朱權[M].西雅圖:藝術與人文科學出版社,2002(09):199.

[9]萬偉成.朱權的戲劇學體系及其評價[J].中央戲劇學院學報,2008(04).

[10]萬偉成.繼承與新構:朱權的元曲學貢獻[J].戲劇文學,2009(04),

[11]敬曉慶.朱權“良家子弟”戲統緒史料鉤沉[J].文化藝術研究.2010(07).

[12]閔永軍.論朱權的曲學觀[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3).

[13]徐子方.戲曲與古琴的生命互動―論朱權及其“二譜”[J].文化潰產,2010(02).

[14]葉明花,蔣力生.朱權醫藥養生著作考述[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09(02).

[15]葉明花,蔣力生.朱權刊刻《神應經》考辨[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10(12).

[16]葉明花,蔣力生.朱權《庚辛玉冊》考辨[J].中國道教,2011(04).

[17]葉明花,蔣力生.朱權神隱養生觀闡論[J].醫藥雜志,2009(04).

[18]葉明花,蔣力生.朱權中和養生觀闡論[J].醫藥雜志,2009(07).

[19]華蓓苓.博而有統的中醫衛生學專著《仙神隱>》[J].上海中醫藥雜志,1985(12).

[20]何丙郁.《庚辛玉冊》:中國煉丹術在歷史上的最后一部巨著[J].自然科學史研究,2000(04).

[21]曾召南.試論明寧獻王朱權的道教思想[J].宗教學研究,1998(04).

[22]魏佐國.朱權崇道芻議[J].南方文物,2005(04).

[23]葉明花,蔣力生.朱權《救命索》內丹思想初探[J].中國道教,2011(08).

[24]周文棠.日本茶道溯源―朱權茶道[J].貴州茶葉,1992(02),

篇(7)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11-0037-02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形成、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推進,人才市場對農學本科專業人才的需求發生了很大變化,企業已經成為學生就業的主渠道,社會對農業人才的需求更趨于多元化,用人單位更加注重畢業生實踐技能和綜合能力,要求畢業生從知識型人才向“有知識、強能力、懂經營、能創業”的綜合性人才發展。在新形式下,我國高校農學類本科教育,特別是地方性農業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不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現針對高等學校農學類本科專業構建新型實踐教學載體的必要性及對策作一探討。

1高等學校農學類本科專業構建新型實踐教學載體的必要性

1.1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不協調

專業建設應以學科建設為基礎,學科建設應以帶動專業建設為首要目的,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目前,高校學科建設有一種為追求自身發展而專注于學術研究,逐漸淡化人才培養功能的傾向,尤其是與本科教育的聯系逐漸疏遠,主要體現在學科建設成果不能較好地運用于專業建設;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在資源利用上也存在矛盾,如學科建設中購置的儀器設備不考慮專業建設的需要,專業建設購置教學儀器設備也缺乏對學科建設的支持,造成重復建設,出現資源閑置浪費的現象等。目前我國為數不多的幾個重點農業大學在向研究型大學轉變,這類院校由于學科基礎好,國家投入大,研究型人才培養占很大比重,上述矛盾不是十分突出[1],而一些地方院校被某些學科排名指標牽引,忽視現實條件和應用研究,過分看重基礎理論研究,盲目追求高層次論文的發表數量,研究成果不能很好地用于專業建設,同時擠占有限的教學資源,影響教學質量[2]。因此,地方院校在進行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時不能照搬重點大學的做法,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學科優勢,將好的研究成果轉化到專業建設上來。

1.2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逐步轉向大眾化教育,教育規模龐大,畢業生就業壓力很大,而行政及事業單位吸收人才的數量有限,企業已成為學生就業主渠道,企業的需求變化是人才市場的風向標。高校農科人才培養與企業的實際需求在某些方面存在脫節現象:一是有些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崗位;二是即便進入企業后也存在實際需要與所學專業存在較大的差距,短時間內無法進入角色,因此企業往往更青睞有工作經歷的人才,如果企業與學校在人才培養上提前對接,學校如能夠及時把握企業對人才要求的變化,對學生實行定向培養,或以“直通車”的方式為企業培養人才,無疑能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提高學生就業率。

1.3忽視科研和社會服務的育人功能

高校具有3大職能,其中,教學是培養人才的主要形式,而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活動本身同樣具有育人功能。目前在本科教育中,存在著忽視科研和社會服務的育人功能的現象,有人認為科研和社會服務是教師的事情,對教學工作起到的只是間接促進作用,本科生學生知識水平不夠,沒有能力和沒有時間承擔任務;一些學生怕吃苦,有輕農厭農思想,不愿參與教師科研和社會服務活動,這些片面的認識,使學生被排除在科研課題和社會服務項目之外。其實學生直接參與科研和社會服務本身也是學生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其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對課程教學為主的人才培養形式的重要補充。學校應從管理角度創造條件,教師應以培養人才為出發點,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科研成果的研發推廣以及社會服務活動中去。

2高等學校農學類本科專業構建新型實踐教學載體的對策

基于以上原因,建立一種實踐教學載體,貫通學科、專業、公司、農戶之間的內在聯系,實現學生培養從“核心成果―推廣示范―合作經營―服務農戶”的全程參與,對于推進學科專業建設一體化,實習就業一體化,社會服務與人才培養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實踐教學新途徑。為此,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實踐,構建了“學科-專業-基地-公司-農戶”實踐教學載體[3]。構建這種實踐教學載體基本思路是:以成果轉讓、技術研發或人才定向培養為紐帶,與企業合作共建多功能一體的實習基地,建立健全基地運行機制,實現學生全程參與。在這個教學載體中,學科保證成果、專業制定計劃、基地提供場所、企業提供市場、農戶作為服務對象;實現學科特色定技能、專業教育學技能、基地實訓練技能、公司鍛煉增技能、農戶實習用技能。

2.1合理統籌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協調科研與教學的關系

2.1.1進一步明確人才培養的規格,努力做到學科研究方向與專業培養目標協調統一[4]。河南科技學院農科專業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學科優勢和研究特色,以該院農學專業為例,在學科建設上,堅持應用型成果和技術的研究,注重作物新品種選育、新型栽培技術及良種繁育技術的開發,與之相適應,專業建設堅持以農業社會生產需求為導向,服務地方農業經濟發展,培養具有專業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級農科應用型人才,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年來,該專業教師作為主持人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省級鑒定成果10余項。培育并審定小麥、棉花、玉米、甘薯等作物新品種9個,其中小麥新品種百農矮抗58目前是黃淮流域種植面積最大品種。積極將學科科研優勢注入專業特色建設上,農學專業2008年被確定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2.1.2充分發揮校內實習基地科研和教學2個功能。在基地的基礎建設投入上,教學經費、學科建設經費以及教師科研項目各出一部分,學科研究團隊負責基地日常管理,明確了各研究團隊需承擔的教學任務。各團隊將學科建設中的科研課題轉化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和實驗項目。以百泉校區的農藝實習基地為例,該基地既是教學實習基地,也是作物新品種選育基地,曾選育出了著名的百農3217、百農矮抗58等小麥品種,百棉1號、百棉2號等棉花品種以及百玉一號、百玉二號等玉米品種,每年接納農學、生物技術等專業的教學實習達1 000余人次,畢業專業實習人數常年穩定在50人以上。

2.2加強學校與企業的聯系,確立長期合作伙伴

建立了該專業校企聯合辦學理事會和教學指導委員會。校企合作辦學理事會和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是加強校企合作的組織保證和制度保障[5]。2007年河南科技學院與來自河南天方藥業、安陽九州藥業等12家企業(理事單位)聯合建立了生物工程(技術)校企聯合辦學理事會,2008年農學專業成立了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聘請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地市種子管理站的專家和12家種子企業的管理者為委員會成員。學院先后組織召開了四屆年會,定期聯系理事會和委員會成員,廣泛聽取委員對人才培養的意見、建議,為準確把握行業市場發展趨勢、培養社會亟需的專業人才提供依據,建立了學校與企業長期合作的機制。在眾多的相關企業建立聯系的基礎上,根據企業與學校專業是否對口、有無合作基礎、是否方便學生實習等因素,進一步確立了一批長期的、較為固定的合作伙伴,如河南省聯豐種業、河南省滑豐種業、焦作懷川種業公司、百農種業等一些企業。

2.3以成果轉化或技術開發合作協議為紐帶,共建多位一體實習基地

科技開發合作是校企合作的深化,如果學校能為企業提供待轉化的科技成果或技術服務,企業必然愿意為學校提供相應的硬件與軟件的條件,由此加強學校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2年來,學院與鶴壁市牟鑫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了食用菌合作開發協議,與河南滑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小麥育種合作協議,該公司向全校提供訂單品種科研費500萬元;2009年10月,與河南科技學院農學專業長期合作的河南聯豐種業有限公司向學校捐贈30萬元,專門用于農學專業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學院在鞏固原有校外實習基地的基礎,又于滑縣萬畝示范園、焦作懷川種業等5處建設了“學科-專業-基地-公司-農戶”實踐教學基地[6],這些基地同時具有教學、研發、推廣示范多種功能,既是成果研發基地,也是學生實踐基地,同時也是推廣示范基地,實現校企共建共管,學生全面參與。同時,學院注重做好校內外基地的整合與鏈接。學生在沒有掌握一定專業技能基礎上,直接到校外實習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學院采取措施讓學生盡早進入教師的科研課題,學生在進入校外實習基地時,往往對校企合作的內容已有了解,具備一定專業技能基礎,有的甚至已經基本完成畢業論文的研究工作,在校外實習基地的可把實習重點放在參與品種、技術推廣、市場調研及產品營銷以及服務農戶方面。

2.4健全機制,保證學生全程參與

2.4.1修訂學生培養方案。將學生畢業實習時間從18周延長為24周,在此基礎上,從2009年開始,提前讓學生進入畢業論文課題工作,四年制學生的第2學年末開始選報實習指導導師,實際上學生進入各個研究課題組的時間可達2年。2年中,學生除了完成畢業論文工作以外,還有大量時間參與到教師的科研和社會服務活動中。

2.4.2設立院系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該院設立了院系級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基金資金主要來源于合作企業,資助項目主要為全院農學相關專業大學生,2年來共立項40多項,有效調動了學生參與科研、進行科技創新的熱情。

2.4.3完善基地管理規章制度。明確校方及企業的培養責任,防止企業只把學生當勞動力使喚,而忽視了對學生必要的技能訓練。制定了學生實習考核內容及標準,建立校內校外雙導師制度,學生校內實習導師為畢業實習指導教師,進入基地后,企業要根據實習內容指定1名實習指導教師,企業可以根據自己對人才的需求設定實習科目。

3取得的初步成效

探索構建“學科-專業-基地-公司-農戶”實踐教學載體的時間還不長,但已初步顯示了成效,這種方法彌補了校內教育資源的不足,對解決理論教學脫離實際的問題起到良好作用,更重要的是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增強了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培養質量和就業率。

2010年9月,該院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資助項目主持人2007級學生程婷婷作為第一作者完成的2篇學術論文分別在“第二十屆國際小麥族作圖大會暨第二屆中國小麥基因組大會”和“第三屆植物分子育種國際會議”大會收錄。全院農學實習基地一粒金種業公司是位于學校附近的一家中型種子公司,是國家矮敗小麥育種中心重要依托單位,3年來,該院燕、崔永銘等8名畢業生在此就業,已成為公司技術骨干;農學專業畢業生郝曉亮曾于焦作懷川種業公司共建基地實習,畢業后于該公司就業,現已擔任公司重要管理職務。農學專業畢業生朱高嶺,在校期間參與了棉花(下轉第40頁)

(上接第38頁)

育種課題組的研究工作,并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隨后進入百農種業公司實習,由于該同學熟悉棉花示范品種特性,2008年作為公司技術代表赴吉爾吉斯坦共和國,參加農業示范園區項目建設工作,表現突出,畢業后于該公司就業,并擔任重要職務。此類例子不勝枚舉,充分體現了一體化實踐教學載體建設的良好效果。

近年,農學專業學生就業率穩定在98%以上,很多學生在實習階段已經被企業預訂,在2011年的河南科技學院畢業生就業雙向洽談會上,農學專業的學生供不應求,不少單位已經將目標鎖定下屆畢業生。中國農業新聞網以“農學專業畢業生最搶手”為題專門進行了報道。

4參考文獻

[1] 劉明久,李友勇,常景玲,等.校企合作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實踐與思考[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4):12-14.

[2] 李友勇,劉明久,趙新亮.職技高師農科類專業頂崗實習的探索與實踐[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08(4):107-109.

[3] 陳蘭,盛志亮.對“基地+項目”―― 一種適合農科專業的特色合作教育模式的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28):9044-9046.

篇(8)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1-0145-02

在現代本科教育中,提高大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是提高其自身素質增強就業競爭力的需要,也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需要。在200年國家啟動的“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中,將“實踐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作為是6項建設內容之一。在教育部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高度重視實踐環節,組織學生進行創新性實驗和實踐,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北京市教委在2012年“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進一步提高北京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的發文中也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作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內容。

林業屬于國家公益性行業,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現,并正在成為全社會的共識[1]。國家在十報告中明確將生態文明作為一個重要建設目標,林業建設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個林學專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對人才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才能符合現代林業發展的需要。北京農學院作為北京市屬院校,一直堅持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中心,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上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林學專業作為北京農學院重點建設的專業,近年來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強化實踐教學,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一、建立多層次立體式的實踐教學體系

林學專業本身就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學生需要通過實踐才能使知識融會貫通,因此實踐教學在林學專業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為了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和要求,北京農學院林學專業統一思想,力求發展,多次修訂培養方案,調整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邀請了農林院校的相關專家進行研討和把關,分析現代林業發展的方向以及對人才的需求趨勢,確定人才目標。新的培養方案以實踐為中心,力求突出專業特色,全方位、多層次的加強實踐教學,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訓練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培養適應社會需求和現代林業發展要求的高級復合應用型人才。結合林學專業特點,循序漸進地設置具有延續性、多樣化的實踐教學內容,保證四年實踐教學不間斷。實踐教學主要分為課程實踐、專業實踐及綜合實踐三個層次。大一、大二以公共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實踐為主,夯實專業基礎,大三加強專業實踐,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質,大四進行綜合性實踐,到相關綜合實踐基地進行真正意義的頂崗實習,鞏固和提高專業技能,增強各方面素質和綜合能力,提高就業競爭力。實踐教學學分占到總學分三分之一以上。并不斷強化不同類型實踐教學的聯系,將課程實驗、課程實習、專業實踐、科研訓練、畢業設計、綜合實踐進行有機結合,形成立體式實踐教學模式,建立與理論課程聯系緊密、符合培養目標的實踐教學體系。

在實踐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實踐教學內容安排增加學生參與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如在實踐教學中,設置開放式的實驗內容,沒有具體的實驗方法和步驟,由學生根據實驗目的和要求經過查找文獻資料,自己設計實驗,并根據實驗結果驗證實驗設計是否合理,若不合理分析原因,再進行相應的調整,教師把握大方向,給予一定的指導。這樣避免了“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闊了學生的思路,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并且學生能在實驗中獲得樂趣和成就感。

二、構建實踐教學平臺

實踐教學離不開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完善的實踐教學平臺是落實多層式立體式實踐教學的保證。北京農學院林學專業一直重視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目前已建立起涵蓋校內實驗室、校內實踐教學基地、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較為完善的實踐教學平臺,能夠滿足各層次實踐教學的需求。

1.校內實驗室建設。校內實驗室主要為專業課程實踐教學服務。目前已建成樹木學、森林生態學、森林培育學、林木遺傳育種、森林經營管理等專業實驗室8個,對課程實踐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支撐作用。同時林學專業每年申請專項經費對實驗室進行更新改造,補充新的儀器設備和實驗工具,建設高水平的林學專業實驗室,滿足現代林業教學要求。

2.校內實踐基地建設。校內實踐基地主要為專業實踐提高保障,兼顧課程實踐教學。林學專業通過積極申請,在校內建立了的實踐教學基地和的校內苗圃,為專業實踐和相關課程實踐教學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林學專業大量認知、種植、養護管理等的實踐教學均可在校內實踐基地進行,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

3.校外實踐基地。校外實踐基地主要為教學實踐及綜合實踐服務。由于校外的科研單位和基層生產單位具備先進的儀器設備和完備的生產設施,這些都是校內實踐基地所不具備的,因此與校外的生產單位、科研單位加強合作,建立長期聯系,建成校外實踐基地,能為提高林學專業的實踐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提供有力保證。北京農學院林學專業的校外實踐基地主要分為兩類:校外教學實踐基地和校外綜合實踐基地。①校外教學實踐基地。在校外教學實踐基地進行野外教學實踐。目前北京農學院林學專業與百花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河北小五臺自然保護區、鷲峰國家森林公園、百望山森林公園、北京市植物園、北京教學植物園、北京藥用植物園等單位共建了長期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其中,我校林學專業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在百花山進行野外教學實習,建成了完備的實踐教學設施平臺,積累了豐富的教學資料,因此百花山國家自然保護區被評為北京市校外人才培養基地。②校外綜合實踐基地。校外綜合實踐基地以生產單位為主。學生經過大一到大三的課程實踐、專業實踐后,在大四到校外綜合實踐基地進行為期四個月的綜合實踐。我校林學專業已與北京市通州園林綠化局、北方國家級林木種苗示范基地、大興黃垡苗圃、首都機場物業管理公司綠化環衛分公司、北京花鄉花木集團、北京森淼種業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建成校外綜合實踐基地。每年安排學生進入基地進行頂崗實習,培養和加強在本專業領域內從事科研、生產、管理等的能力。并在實踐基地安排導師,學生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相關實踐活動,保證實踐效果。經過頂崗實習縮短了學生從學校到社會的磨合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提高林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三、完善實踐教學保障制度

1.建立實踐教學團隊保證教學質量。北京農學院林學專業不僅建立了不同理論課程的教學團隊,而且根據實踐教學要求建立了由老中青教師組成的實踐教學團隊,一方面老教師起到了傳幫帶的作用,另一方面年輕教師為教學過程注入活力,保證了實踐教學的效果。

2.建立小學期制度強化實踐教學。為強化實踐教學,在每學期結束后設置2~3周的小學期,進行專業相關的實踐教學。在夏季小學期開展綜合性的野外實習,將各專業課程涉及到的實習內容串聯起來,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和吸收。在冬季小學期開設室內綜合實驗課,顯著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鍛煉和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3.實行導師制,采用個性化培養模式。科研訓練是本科生一個重要的實踐形式,而在科研訓練中實行本科生專業導師制是加強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措施。林學專業從大二開始實施導師制,充分發揮教師對于學生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讓部分有能力的學生提前參加科研實踐活動,采用個性化培養模式,提高科研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增強創新能力。導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專業學習的同時,引導學生參與相關的科研工作,指導學生參加“大學生科研創新行動計劃”及“挑戰杯”等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和科技競賽活動。林學專業將近有一半的學生參加了大學生科研創新行動計劃,一方面學生開闊了思路,增強了動手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帶動了學習和科研的氛圍,增強了對科研的興趣,提高了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了團隊協作精神。實施導師制對于培養科研素養,提高林學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4.建立實踐教學質量監控制度。建立實踐教學質量監控制度,是實現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保障。北京農學院林學專業針對課程實踐、專業實踐、綜合實踐,以及畢業設計等不同類型的實踐環節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監控制度,保證各實踐環節的效果,真正達到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目的。特別是畢業設計,對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綜合理解和掌握,全面提高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林學專業嚴把畢業設計質量關。學生從第六學期通過雙向選擇確定畢業設計指導老師,進入畢業設計階段,開始畢業論文的準備和撰寫。學生的畢業論文必須通過學院本科論文答辯委員會組織的論文答辯,其中答辯委員會不予通過的畢業論文需按意見補充畢業設計內容,重新進行答辯。

創新實踐能力是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標志,是高水平大學建設的靈魂[2]。北京農學院林學專業通過多種措施和手段強化實踐教學,突出實踐教學特色,保證了實踐教學的質量,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2012年北京農學院林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達到了95%以上,考取研究生的學生比例超過了1/4,而且畢業生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已在平原大造林工程中開始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篇(9)

目前,我國研究生教育已經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在國際上,許多國家已經把發展研究生教育作為創新驅動發展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戰略選擇,加大投入和支持,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和國內經濟的迅速發展,日益凸顯研究生教育的戰略地位,迫切需要對研究生教育進行綜合改革。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是知識創新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主體,教育質量已成為全社會乃至國際關注的焦點,國際上正興起將企業質量管理的理論引入到高等教育中來,如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標準 [1 ]。但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創新實驗能力等仍然制約教育質量的提升。現從幾個方面探討在研究生教學的體會和思考。

一、提高導師培養人才社會責任感和研究的學術思想意識

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標是培養研究生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多樣化需求,提高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1999年高校連續擴招以來,為了加快高等教育大眾化步伐,研究生教育一直保持年30%快速增長;56.9%的碩士生導師和47.8%的博士生導師認為研究生質量在下降,缺乏富有創新素質和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碩士生培養問題日顯尖銳、突出 [2 ]。探其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研究生本身讀研只是為了獲得學位,將來找個體面的工作;二是導師指導的學生多,經受多層社會競爭壓力而忙于自己的事情,指導學生的時間少。因此,解除導師的思想壓力,加強導師隊伍建設,提高導師培養人才的社會責任,精心教育和培養研究生的正確的價值觀和學術思想,才是提高研究生教學質量的關鍵。

提高導師培養人才社會責任感,一方面要加強教師自身素質修養,不隨波逐流,不急功近利,踏踏實實做學問,老老實實做人,欲教人先正己;中國缺的是創新精神,缺少原創成果,這和教育體制有極大關系,以論文數量、獲獎成果、SCI影響因子等確定業績,這種評價體系本身有諸多弊端,實踐中業已證實,因此,在制度上要為創新體系的人才培養創造條件,為導師和研究生學習研究構建良好的社會環境。導師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科研工作,不能好功貪大,不能將研究生僅作為廉價勞動力,主動限制自己的招生數量,按照國際同行標準,一般每年只能招收1-2名研究生,讓導師有更多精力和時間指導學生。

二、多元化的選課模式

課程設置與課程教學的科學合理與否,是否突出了科研能力培養的主題,直接關系到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高低 [3 ]。目前,各高校的研究生課程設置均分為學位課和非學位課兩大塊。在現有情況下,學生的選課只限制在規定的范圍內,沒有辦法想繼續學習深造大學期間感興趣的課程,在課程設置的時候考慮到這種情況,留出1~2門自由選擇的課程,可以促進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有助于本專業課程的學習。例1:植物病理專業的某同學,在做某種病害的流行學研究,流行學研究需要有深厚的計算機基礎,如果大學期間沒有好的計算機基礎,很難完成這個科研課題;例2:生物技術專業某同學,他很喜歡機械制造的一些課程,但苦于沒有機會去學習,如果給他機會學習,將其感興趣的東西與專業結合起來將會極至地發揮出他們的創新。

研究生課程改革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課程設置不是改個名稱就可以,如農學專業,本科生是作物栽培學,碩士研究生是作物高產栽培理論與實踐,而博士研究生是作物超高產栽培理論與實踐,它不僅僅是名稱上一兩個字的差異,而是內容上極大更新與提升,如果內容上仍有太多重復,上課越多就越是浪費時間,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會下降,好奇及探索心理受到沖擊,再加上原有教育體系的諸多弊端,花費幾年做出的研究結果,了無新意,極少創新。課程教育是很關鍵的一環,研究生課程設置既要體現個性,又要突出專業特色,要讓學生學有所選,選有所獲。

三、多動式多形式的授課方式

高校大學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步伐多快,但國內對研究生的課程改革不多見。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教育信息化成研究生獲獵更多知識的主要途徑,但是老師的引導還是必要的,農學類課程多數較枯燥,尤其現在許多學生對農作物缺乏了解,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展示各種農作物的生長習性、病害的癥狀等等,關注研究生教學中的“對話”與“啟發” [4 ],讓研究生的眼睛、頭腦、嘴巴、手都動起來,探究式教學 [5 ]、調動研究鉆研科學和自學知識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利用課余的時間通過網絡平臺學習自已感興趣的東西。案例教學是研究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主要是向研究生介紹一個或多個生產上的實際案例,根據案例設置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并讓學生根據已積累的理論和經驗,對案例進行分析和回答,總結出通過該案例所能獲得的知識點及其在生產中實際意義,提高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和處理能力。實際上,案例分析是對理論知識講解的鞏固和補充,加深學生對相關理論的理解。農學類的課程案例有兩類,一是發生在生產實踐經驗中一些實際例子;二是可以通過在實驗室的實際動手操作來證明的實驗案例。

另外,由于農學研究生教育的科研特性,研究生學習過程的時間短,課題研究有時會受農作物生長時間的制約,在授課的同時必須將科學研究基本素質培養滲入到課程教學環節中,以培養研究生良好的科研能力。目前的碩士研究生是按分類培養的,專業型碩士要更多地與實踐接觸,到實踐中學習和解決問題,而這一點,需要老師為學生創造更好的條件,幫助學生分析問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學術型碩士研究生,要更多專著基礎性研究,同時了解實踐中產生和解決問題的辦法,要求研究生畢業前必須,甚至對論文的種類、級別也作出規定,顯然不利于研究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尤其是科研創新思維的培養,學生造假、偽造數據、抄襲論文也就不足為奇了。

四、自主式選擇科研課題,促進研究生興趣創新

目前,各高校研究生的科研課題均為指導老師的某個項目的一部分,很少有研究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繼續深入的進行研究,因此,研究生課題均為導師定制。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善于提出問題是科學研究的關鍵,研究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文獻查閱,對前人研究結果提出新的、有價值的深入探究的問題,或者在學術觀點上產生的分歧等,均是創新的源泉。要促進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研究生教學模式的改革是科技創新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

我國目前主要狀況是:研究生是幫助老師完成課題、做項目的廉價勞動力,多數老師給學生的補助很少,學生需要從家里獲得贊助才能完成學業。老師確定了課題的大體方向,甚至具體內容也安排好了,學生只是按部就班地去做。創新的土壤早已腐蝕殆盡,學生成了打工仔,導師成了不給學生工資的吝嗇老板;如此一來,研究生數量多了,質量降了。因此,在制度建設上要強制性發給學生補助,并逐步提高標準,不能讓學生已經大學畢業了,還要父母拿錢贊助讀書。學校和導師不僅僅是提供一個必要的科研硬件,更要提供一個很好的軟環境,激發學生敢想敢做的創新思維,畢業論文不是從100頁增加到200頁的數量問題,而是把原始創新放在首位,不以論文論英雄,遵循自然科學內在規律,我想,研究生綜合素質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參考文獻:

[1]王昌國,包耀東.基于ISO9000系列標準的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改進策略[J].當代教育科學, 2013,3:50~52.

[2]楊榮,余海波.警惕研究生教育“本科化”[N].光明日報, 2006- 11- 17(1) .

篇(10)

關于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工作的幾點思考

中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現狀的調查研究

西部高師畢業班學生教師職業道德調查研究——以重慶師范大學為例

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研究述評

試析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之實踐鍛煉法

試論新時期井岡山精神

自我認識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信息化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探索

試論“基本原理概論”課中的案例教學法

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實效性策略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施懲戒教育探析

“海西”發展戰略背景下的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

地方高校大學生聽說學習障礙性因素及其對策的分析研究——以麗水學院為例

西南科技大學地質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的教學實踐與思考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新探——污水生物處理過程中微生物的簡單分析

“現場總線控制技術”課程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數控加工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關于網頁設計課程的改革探索和實踐

以知識失業現象的視角反思我國高校文科建設——兼論文科招生規模與教育教學質量的統一

高等教育自身規律與社會經濟制約性關系探析

獨立學院創業教育的實施策略研究

體現職業特色的高職人文教育問題研究

高校女教師職業價值觀調查分析——以重慶市為例

論大學精品課程建設

以轉化高校“問題學生”為路徑的教育公平研究

從“孝心”與“孝行”說開去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打造高校服務型機關

積極學習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語境策略在古代詩歌教學中的價值功能探微

西部高校生物類雙語教學師資隊伍建設途徑

聽力教學改革新思路:元認知策略培訓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保障機制的思考

大眾化與高校政治課教學研究

虛擬樣機軟件ADAMS在工業機器人教學中的應用

構建“植物學”課程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普通本科院校化學專業實驗教學新體系的構建

對農學類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特點的調查分析——以廣西大學農學院為例

解放思想艱苦奮斗開拓創新——西南科技大學30年改革發展回顧與展望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30年的回顧與思考“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專題”研討

學術何以道德——論大學學術道德建設的三大路徑

大學合法性危機:大學治理的原因探究

論基于信任的教學

教學交往的修辭互動——重構教者與受者的權力關系

我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管理體制創新的思考

我國高等教育投資體制政策歷史回顧、價值分析及啟示

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的師生關系探討

對外漢語中級階段詞語辨析方法的探討

大學英語教學與雙語教學的比較分析

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自主聽力教學探究

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翻譯教學探討

信息光學與設計性實驗探索

開展設計性物理實驗課程的探討

化學實驗教學與學生能力培養

大學生實驗成績評定方法與問題探討

上一篇: 小學生班級管理制度 下一篇: 記賬會計述職報告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高清aⅴ片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不卡 | 亚洲欧洲aⅴ在线不卡视频 免费va国产高清大片在线 | 亚洲福利精品久久久久91 | 亚洲一线精品精品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制服丝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