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5 17:24:0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網絡學習匯報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教師被社會所賦予的期望值很高。從教之前,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個人一直這樣樂觀地理解教師所受到尊重,卻不知道教師所承受的壓力。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工作之后,就讓年輕的意識到教師肩頭的重任。作為教師個人真是要感謝我師傅和幫助過我老師們會繼續努力,一年多下來我發現自己的進步很多。步入教師這個行列快將近一年多了回顧這段時間,轉眼間。可謂是酸甜苦辣,師徒結對的受益者,因為在師傅和其他老師們關愛下,漸漸成長、成熟、堅毅!
教師被社會所賦予的期望值很高。從教之前,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個人一直這樣樂觀地理解教師所受到尊重,卻不知道教師所承受的壓力。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工作之后,就讓年輕的意識到教師肩頭的重任。作為教師個人來說,繁重的課時量,來自教學的壓力,來自學生和家長的壓力,都使我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經驗的缺乏,情況的生疏,年輕的總是不能很好的處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往往會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陷入束手無策的窘境。這可能是所有新教師需要迎對的第一個挑戰!工作內容和工作性質的相似,很榮幸能成為于紅老師的徒弟。和于老師同時承擔信息技術教學的工作。為我向師傅的學習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每次問她問題,總會不厭其煩地向我說說她想法。
這也成為大多數徒弟向師傅學習的過程中最為直接的一種方式,師徒結對的一種基本活動形式就是互相聽課評課。這個過程中,有以下幾點感想:怕被揭短。所以端正態度是第一位的聽課可以幫助我發現一些自己難以注意到問題,1如何看待聽課?可能很多新老師懼怕被聽課。放下了包袱,就會使我有人聽課比沒人聽課時的興奮程度高出很多,講課也就更加有激情,對學生的感染力就更大。所以備課時會特別注意以終為始。也就是特別注意圍繞授課目標安排教學活動,2如何備課?因為要在課前向師傅闡述備課的構思。而不是為了講內容而講課,從而使自己的備課水平有了提高。師傅在課中有什么好的舉措,有什么難點或容易引起學生歧義的關鍵點,也都會及時地與我交流,使我課堂上能夠避免一些問題的出現,讓我少走了不少彎路。
做一個有心者。師傅給我評課時,3要善于利用評課機會查找不足。會反饋出很多我自己沒有意識到優點和缺點。比如:對某個教具的使用問題上,可能從教師的角度覺得有必要使用,但又不知其效果會如何,而我師傅在聽課時是可以從聽者的角度來體會使用教具的教學效果,這種感受顧老師會在評課時及時地反饋給我從而起到肯定或否定的作用,讓我以后可以有意識地進行調整。師傅在評課時對我指導不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更是體現在具體的每一個環節中,甚至對學生的每一句評價語言都悉心琢磨,使我明白課堂上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思路清晰。課給人感覺從容不迫,4聽師傅的課要學什么?聽師傅的課也有很大收獲。于老師的課最大的特點就是條理性強。特別容易理解!課堂氣氛也很好!真正地做到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發現信息技術美,欣賞信息技術美并及把信息技術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然后一起交流上課后的體會,多次聽師傅課的過程中,慢慢體味到思想的靈動,并且準確地把握住每一節課的閃光之處,這樣反反復復的過程中,受益匪淺。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3)011-191-02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巨大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創業已經成為一條緩解各類矛盾沖突的有效途徑,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大學生創業在減輕政府就業負擔的同時,一方面能給大學生開創新的職場發展空間和人生舞臺,另一方面還給學校提供了培養新世紀創新創業人才的教學改革思路,不僅為培養大學生的家庭帶來了希望也給市場注入了新鮮活力,可謂是一個能夠實現多贏的舉措。然而,據北京大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中心的《中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白皮書2010》顯示,目前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比例仍然偏低,創業意識差、社會環境不盡如人意以及資金來源匱乏,是大學生面臨的三大障礙。究其原因,缺乏社會支持和相應保障成為主要制約。因而,為大學生創業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網絡和完備的保障體系成為包括政府、企業、各類組織以及學校、家庭在內的整個社會應該承擔的義務和不可推卸的責任。
1 大學生創業教育社會支持網絡的架構
“社會網絡”指的是一定范圍個體間的社會關系構成的相對穩定的體系,而“社會支持”是一定社會網絡下運用物質和精神的手段對社會弱者進行無償幫助的一種選擇性社會行為,是以被支持者(個體)為中心,由與個體相關的支持者(個體和機構)以及個體與支持者之間的交往活動所構成的系統。就大學生創業教育而言,其社會支持網絡主要由四大部分構成。
1.1 以學校教育為中心
學校可以說是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主陣地,擔負著為大學生傳輸創業知識、培養創業技能以及鑄就創業精神的重任。(1)課堂是大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場所,而創業課程的開設又是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基礎;(2)校園是大學生生活的主要空間,豐富的實踐活動恰恰是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必要內容。因此學校理應成為大學生創業教育社會支持網絡的中心,發揮不可替代的首要作用。
1.2 以政府扶持為支撐
關注創業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是作為公共管理者的政府必須承擔的工作。創業大學生作為年輕人群的重要代表,其創業教育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他們創業的成敗,也影響著該群體未來的事業、生活以及對社會的態度。因而政府通過其特殊身份給予大學生創業教育以政策、制度方面的鼓勵和優惠,將利于穩定社會結構、維持正常的社會秩序。而大學生創業教育也只有得到政府的全面扶持才能順利開展,因為政府的支撐不僅能顯著減少學校在實施大學生創業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各類阻礙和不便,還能最大程度地動員全社會積極響應,從而為大學生創業教育打造良好的宏觀氛圍。
1.3 以社會參與為平臺
關在象牙塔中的大學生永遠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創業者,只有在社會大平臺中抓住實踐的機會、接受市場的洗禮才能實現創業的夢想。因而單靠學校和政府的支持是不夠的,包括企業、媒體、非營利機構、志愿者團隊在內的各類社會組織也都應該參與到大學生創業教育中來,為大學生提供寬容、文明、真實、美好的創業大環境,引導更多的未來之星加入到創業者的隊伍中來。
1.4 以家庭鼓勵為后盾
家庭教育對人的一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創業大學生亦是如此。個人創業在美國是極為普遍且引以為榮的事。據一項調查顯示,有91%的美國人認為,創辦自己的企業是“一項令人尊重的工作”。而相當多的中國家庭受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往往對創業抱有偏見。特別在90后的大學生獨生子女家庭來看,考公務員、進大公司等似乎比創業更有吸引力,風險值也更低。缺乏家庭的理解和支持,使大學生創業教育舉步維艱,難以推進。相反,鼓勵創業的家庭氛圍卻能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欲望,成為其創業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其遭遇創業失敗時的溫暖港灣和堅強后盾。
2 大學生創業教育保障體系的建設
大學生創業教育除了依靠學校、政府、社會和家庭四位一體的支持架構,還必須借助一系列保障措施和制度才能得以順利開展,因而建設大學生創業教育保障體系是當務之急。
2.1 完善組織機構的設立
創業教育需要專門的組織機構領導、規劃、協調和實施,組織基礎是保障創業教育的先行條件。
(1)就校內而言,應設立院校兩級制的創業教育領導小組,由學校及各學院的主要領導牽頭,由直接負責學生工作的成員組成。校級領導小組對全校創業教育進行宏觀管理和監控,院級領導小組則根據各院、各專業的實際情況具體擬定創業教育的方案。此外,學校還應成立由專任教師和專家組成的創業教育研究機構和創業教育指導中心,前者負責創業教育模式和課程體系的開發,后者負責協助大學生的實際創業活動。
(2)就校外而言,政府應設立專門管理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職能部門,在對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政策、法規進行解釋、宣傳的同時,領導并監管各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工作的執行情況。與此同時,社會也應成立類似創業中介性質的組織機構,負責為創業大學生提供信息咨詢、項目策劃、貸款融資、技術指導等一系列服務,使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課堂由學校延伸至社會,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
2.2 加強師資隊伍的優化
大學生創業教育離不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要達到創業教育的目標,完成創業教育的內容,就需要構建一支結構合理、優勢互補的創業教育專家團隊。根據國內外創業教育的成功經驗和實踐探索,教授創業教育的專家應來自經濟管理、工程技術、政府經濟部門、企業、創業園、投資公司等領域,他們構成了創業教育專家體系的六個基本要素。為此,在建設大學生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時:(1)通過“送出去”戰略著力培養有潛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師,利用出國考察、到企業實踐等方式提升現有專任教師的水平和素質,豐富其創業閱歷;(2)通過“引進來”戰略聘請國外專家、知名企業家、政府官員、創業成功人士等為學校的客座教授,以不同形式經常性地參與大學生創業教育活動。
2.3 重視激勵制度的創新
為保證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質量和效果,應在現有制度基礎上大膽創新,建立一套能夠切實激發創業教育工作者的教授熱情和學生創業激情的激勵制度。
對創業教育工作者的激勵包括:為與創業教育相關的科研、教學和活動開展提供經費支持;對創業教育專任或兼職教師實行特殊補貼或獨立的工作量核算體系以吸引更多優秀教師和校外人士加入創業教育的團隊;獎勵在指導學生創業活動中成績顯著的教師;在職稱評定、評先選優、進修深造等工作中優先考慮創業教育專任教師等。
對創業大學生的激勵包括:鼓勵學生完成實踐調研報告、、參加“挑戰杯”、“金牌策劃人”等活動,承認其獲得的獎勵并給予相應的創新學分,可列入學業總成績;設立創業基金為計劃創業的大學生提供資金幫助;建立創業俱樂部或創業沙龍,交流創業思想,指導創業實踐;定期開展創業活動和大獎賽,使其制度化、規范化等。
2.4 關注創業環境的營造
創業環境是大學生創業教育蓬勃發展的溫床,也是大學生創業成敗的關鍵條件。(1)營造健康向上、積極奮進的創業教育氛圍:微觀層面涉及學校和家庭,要獲得教師和家長的理解,讓創業思想和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融入大學生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宏觀層面則體現于公共媒體的宣傳和大眾輿論的導向,要注重報道大學生創業的典型和成功案例,鼓勵創業行為。(2)出臺實質性的支持政策和相關制度,涵蓋創業融資、服務咨詢、稅收減免、技術開發等方方面面,為大學生創業打開方便之門,以優惠的措施吸引更多大學生投入創業大潮,這樣才能保證創業教育不是僅停留在紙上談兵的理論階段,而是一個個鮮活的實踐,從而進一步推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縱深發展。
(基金項目:海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立項課題(QJI12530))
參考文獻:
[1] 駱沙.大學生創業社會支持體系待健全[N].西部時報,2011-03-29(008).
1教學基本情況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要求理解各種形狀、藝術字等的特點,掌握版面布局的方法,掌握表格制作的方法。技能目標要求能熟練設置各種對象的格式,能合理布局各種版面,能編輯制作表格。素質目標要求增強信息素養能力,增強創新創造能力,激發團隊合作意識。教學重點為圖文混排,表格編輯。教學難點為表格編輯與數據處理。教學資源為超星云平臺、教學課件及教學視頻。辦公軟件為Office2010辦公軟件、模擬測試軟件。信息手段為超星云平臺、微信公眾號、超星學習通。社交軟件為QQ群、微信群、網絡直播。
2教學實施過程
一是群監組織網絡化。群監站由一名正科級干部任站長,專職接待員4人,16個群監小組98名群監遍布各生產輔助單位的班組。
混合教學是指多個教學目標、教學環境、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的混合。目前的混合教學模式,主要是指把傳統教學方式和 E- Learning (即數字化或網絡化學習) 方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1]。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教學的過程是以教師的引導、啟發、監控為主導,而網絡化學習方式的優勢則是在空間以及時間上給予學習者更大的自由,體現了以學習者為主導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創新性的學習過程。
考核是教學過程的必不可少的環節,引導著學習者的學習方向,有效的考核方式能夠促進學生的發展、對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錢宇華[2]提出一種根據課程目標,結合混合式學習方式,確定從效果、能力和情感三個維度進行多元評價的學習評價體系,沒有明確指出考核形式;曹衛鋒[3]采用了過程考核與期末考核,且按 6: 4 的比例計算出總評成績,但是沒有介紹在線自測練習是如何評判的,從而使得過程考核的可操作性難以把握;梁九義[4] 肯定了混合教學的形成性考核的重要性,但是沒有給出相對具體的考核方式。本文采取的基于網絡教學平臺支持的混合教學模式,精心設計考核模式,既注重形成性考核,又注重結果性考核,并且提出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的優勢完成形成考核的具體操作,對于在網絡教學支持下進行的混合教學有一定的參考。
二、考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混合教學模式主要是指課堂教學與網絡學習平臺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但是還是有很多的課程采用的是期末閉卷的方式進行考核,這就會帶來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忽視課前內容考核,不能更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目前很多課程的課堂教學時數少、教學內容多,教師希望學生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讓學生將教師預先放到教學平臺上的內容提前自主預習,然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學習。教師的本意是希望學生們通過預習,對學習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學生們再帶著問題聽課,更具有針對性,從而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但是教師在考核時,如果不考核學生預習的內容,多數學生很難保證主動自學,時間長了,理論課堂又將變成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
2.忽視學生能力考核,不能更好培養學生多種能力
每門課程都會涉及到許多的知識點,但是學習課程的目的不是只為了掌握這些知識點,而是要通過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的考核除了知識之外還需要考核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只是考核學生個體,不能更好鍛煉學生團隊精神
在以課堂+網絡的混合教學過程中,課堂上會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課下也會有教師設計的需要學生討論的問題,學生之間相互討論、溝通、交流,然后共同完成。如果只是最后以用一張試卷的考核來給出學生對某門課程的掌握情況,則不利于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
綜上所述,網絡教學平臺支持下的混合教學模式的考核應該是一種多模態的考核。
三、網絡教學平臺支持下的混合教學多模態考核方式
本文以《數據結構與算法》課程為例,介紹了本文提出的網絡教學平臺支持下的混合教學多模態考核方式,通?^平時作業、實驗課、討論課、三級項目和期末考核五種考核模態,在課堂和網絡兩個維度,從知識與能力、溝通與交流、個人與團隊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全方位考核。在網絡教學平臺支持下的混合教學模式多模態考核方式的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模態一:平時作業
本門課理論課時為64學時,每周4學時,教學周16周。從第一周開始,在網絡教學平臺上每周布置一次平時作業,內容涉及到課程的預習和復習共15次作業,而且開放時間安排在周六早上8點到周一早上8點之間,系統到時間自動開放和關閉,要求學生必須獨立完成,沒有按時提交作業或作業有抄襲或者雷同現象的本次作業成績按0分處理。平時作業成績占總成績的10%。網絡平臺的作業,有一部分是系統自動評分,一部分是教師批閱并給予反饋。平時作業主要考核學生個人對本周知識的掌握以及應用情況,更加看重平時知識的學習和積累。
模態二:實驗課
本門課實驗課時為24學時,每周2學時,教學周12周。從第六周開始,在實驗室每周做一次實驗,每次的實驗內容提前一周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公布,要求學生提前做準備,最好將實驗的源代碼寫出來,要求學生必須獨立完成,下一周實驗課前將源代碼提交到網絡教學平臺。所有實驗內容結束后,按照老師要求選擇其中的四次實驗,寫出實驗報告并提交到網絡教學平臺,未按時提交實驗報告或實驗報告有抄襲現象的,本次實驗成績按零分計。實驗成績占總成績的15%。實驗課主要考核學生個人對實驗所涉及的知識理解,以及知識的應用情況,也是注重平時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和實踐能力的提升。
模態三:討論課
本門課程設有1次討論課:
討論課前,要求學生按照討論題目分組查閱資料,歸納總結,撰寫報告,制作匯報用PPT。為了提高討論課的效果,加強同學之間的相互溝通與交流,建議每組成員由3~4名同學組成,盡量來自于不同班級、不同性別。此外還要求每組在課下討論時錄制10分鐘的討論視頻。
討論課中,由現場抽簽決定匯報小組的順序及匯報人,這樣盡量保證每名同學都能好好做準備。匯報人必須按規定的時間完成講解,匯報時間不足及超時1分鐘以上者,均要減分。因此要求同學在課前要做好練習以控制時間。每個小組匯報完畢后,將進行10分鐘的討論,其他小組的同學應在討論時間內進行提問交流。提問交流時,匯報組所有同學均可參加,最后由老師進行點評。
討論課后,學生按組提交討論課的PPT和討論課的視頻文件。
討論課占總成績的5%。主要考核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溝通與交流、個人與團隊幾個方面。
模態四:三級項目
本門課程設有一個三級項目。要求學生按照三級項目題目分組查閱資料,完成問題描述、數據結構的選擇、算法的設計、效率的分析等,撰寫項目研究報告并制作匯報用PPT。項目采用答辯的形式進行考核。項目成績占總成績的20%。三級項目的分組延續討論課的分組,將討論課的內容進行具體的實現,要求每位同學獨立完成,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個體的學習。完成后按照時間要求提交項目報告到教學平臺中,教師根據學生的項目演示和項目報告給出最終的成績。
模態五:期末考核
期末考核采用閉卷的形式,考核學生對課程的知識掌握情況,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期末考核占總成績的50%。
以上網絡教學平臺支持下的混合教學多模態考核方式,經過三個學期的實施和不斷改進,獲得了學生的肯定,大多數學生也取得了不錯的學習效果,下面對學習效果進行一個分析。
四、網絡教學平臺支持下的混合教學多模態方式應用效果分析
為了全面了解網絡教學平臺支持下的混合教?W多模態方式的應用效果,筆者通過分析學生在網絡教學平臺過程學習情況以及課程結束后的問卷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對網絡教學平臺支持下的混合教學多模態方式的學習效果進行了實證研究。
網絡教學平臺支持下的混合教學多模態方式中的應用調查問卷分析情況如下:
本研究主要從學生對課程考核方式的滿意度、學習方式、教學設計的滿意度等級幾個方面進行問卷調查。本問卷調查也是在網絡教學平臺上以電子的形式給出。參與調查問卷學生一共有225人,有效率為100%。
從表2可以看出,88%的同學對混合教學多模態考核方式非常滿意,9.33%的同學滿意。由此可見:學生對混合教學的多模態考核方式還是滿意的。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經常和學生進行交流,學生們也反饋如果將下一節課的學習內容提前放到網絡教學平臺中,他們可以提前預習,了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并且將自己的學習疑問帶到課堂中,可以大大提高課堂學習的效果。
從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認為混合教學多模態考核方式給自己的學習方式也帶來了變化,24.89%的同學認為自己的學習方式有了顯著的變化,64.44%的同學的學習方式有變化。由此可以看出混合教學模式為學生帶來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多模態考核方式使得學生不僅重視知識點的學習,也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不僅強調學習的結果,也注重學習的過程;混合教學也影響著學生們的學習方式。
從表4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能夠接受“課堂講授+平時作業+實驗課+討論課+三級項目”的教學設計,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能夠學習到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方法。
五、結論和探討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6.10.046
Application of Autonomous Learning in the Teaching of High Voltage Technology
CHENG Zijuan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New Energy,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
Abstract This is an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autonomous learning in the high voltage technology course. The course clas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group.In this test,we select parts of the curriculum.Experimental group uses a network of autonomous learn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group as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mbining with exquisite course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knowledge, examination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the observation, interviews, reports and other means of teaching.The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shows that network autonomous learning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is beneficial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words network autonomous learning; high voltage technology; quality course; teaching quality
0 前言
關于自主學習,學術界觀點眾多,其中對自主學習的解釋有比較深遠影響的是美國的Zimmerman,①他認為,一個人是否處于自主學習狀態,最重要的依據是個體怎樣管理和支配自己的時間。自主學習,是指通過一定手段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者的學習熱情,讓學習者主動學習并且培養和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能力,使他們善于學習。②自主學習理論是建立在當代教育心理學中的認知心理學,③建構主義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基礎上發展而產生的。這三大心理學都重視學習者的自我發現和主體意識。將自主學習看成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那么必定包含學習動力,學習計劃,學習執行,學習監控和學習評價這五個環節。國內外自主學習研究在教學中的應用多集中在英文,教育,醫學中,對于理工科的研究鮮見。上世紀下半葉,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使越來越多的學習者將網絡作為學習中必需的工具,研究方向集中在網絡對自主學習的影響因素,網絡自主學習與傳統自主學習的關系等方面。
從嚴格意義上講,學校教學完全轉換為自主學習也是不現實的,但針對自主學習,可以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模式、班級討論、辯論、案例研究等教學策略來促進自主學習。④如通過翻轉課堂,微課等教師角色的轉換等方式,增加學生回授這一方式,結合精品課程建設,創造自主學習環境,改變單一教學方式,采用網絡自主學習結合課堂學習成果展示,培養學生網絡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⑤
“高電壓技術”課程是電氣類專業課程之一。從目前現有的教學資源看,該課程理論教學時缺乏現場認知條件,知識點眾多,單一以教師為主體授課容易導致學生對該課程失去興趣,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本文以高電壓技術課程的網選班級為對象,隨機分組,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試驗組采用網絡自主學習模式結合教學方法的適當變革,通過知識考察,考試方式比較兩組的學習效果;通過觀察、訪談等方式探索網絡自主學習模式對學生學習動機、學習興趣、進度管理、溝通合作等方面的影響。
1 教學方法變革
傳統教學是教師將知識系統灌輸給學生,學生在教師的安排下按部就班學習、生活,學生易缺乏獨立自主的學習和生活能力。自主學習改變以教師講授為主體,變為學生學為主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
“高電壓技術”課程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在講授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要求學生同步學習進一步的知識。如傳統講授氣體放電理論,知識點很多且抽象,學生難以掌握相關知識。采用自主學習方式,將其中如何利用氣體放電相關理論去解決實踐問題這一部分知識以任務布置下去。如提高氣體擊穿電壓的方法很多,可以要求學生通過完成任務匯報的方式進行學習,采用分組,遇到疑問,可以與同伴進行交流,并就不懂的問題在網絡上與教師進行交流。通過PPT匯報方式,每組進行匯報學習成果。學習成果不限于教材,盡可能將一個問題能細化、知識面拓展深化。將此也作為匯報成果,成績考核的一個因素。
采用翻轉課堂,網絡在線學習等方式,改變教師講授為主的方式,通過學生自學,并以分組方式完成任務,以成果匯報等形式展示學習成果增加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網絡自主學習平臺建設
上述教學方式的改革中,可以結合現有的網絡平臺如三峽大學課程建設平臺“求索學堂”,在網絡平臺中增加自主學習環節。如,在課程網站中增設任務布置、互動平臺、成果提交等欄目,同時增加學生的學習資源,如,全部課程的教學視頻,研究方向及最新動態等。
在任務布置一欄,將任務布置的同時,說明任務擬達到的目標,并給出任務完成的截止時間。如,在2016年春季教學中,第3~4次課應上到電暈放電這一節,可在第二次課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學習此節內容,并提出需要掌握電暈放電的概念、現象以及應用,要求學生在第3次課能完成成果展示,在展示成果之前需要在網站中提交成果。這些要求的提出均可在課程建設網站給出詳細要求。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學生可以通過互動平臺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亦可采用即時通訊工具進行交流,所交流的問題其他學生可見,可探討,增加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并且能促進學生思考問題。在網站中學生成果提交后,將由教師給出相關建議和分數。這一平臺的建設可以讓學生與教師進行課下交流,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過程,對課堂教學起到反饋作用。
3 課堂教學和自主學習的結合
高電壓技術涉及知識點較多,氣體放電內容較多,而液體和固體放電則與氣體有較多原理相似之處,也有所不同。氣體放電又分為短間隙和長間隙、超長間隙放電。絕緣試驗由于有實驗,在理論授課中理論學時亦不會采取很多學時。在過電壓及保護中,雷電放電及防護占較多課時,導致暫時過電壓和操作過電壓及絕緣配合只能采取較少的課時。根據這些教學內容及特點,將有原理相似或思路相似部分的內容交由學生自學,并進行翻轉課堂教學,以此檢驗學生學習成果。可采用與實驗結合的自主方式,在實驗前要求學生自學,并網上提交學習成果,在實驗時采取提問考核方式檢驗。對于暫時過電壓和操作過電壓以采取自學方式,提供視頻和網絡資源,采取PPT展示及課堂考試方式進行學習效果檢驗。
通過課堂教學與自主學習的結合,通過網絡課程建設,可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效果,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學會時間管理,對于課時較少,知識點多的現象,采取這種方式,可以使得教學有重點,學生亦能學會舉一反三,總結等學習方法,且通過分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團隊協作能力。
4 學習效果分析
通過課堂教學改革,將一部分內容交由學生網絡自主學習完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了學生時間管理觀念。對高電壓技術課程的班級進行傳統教學和網絡自主學習結合課堂改革方式,分為傳統教學組和試驗組。試驗組采用任務分組方式,結合PPT和論文匯報方式,并要求完成一定量自主學習內容。傳統教學組按照課時教學,完成相應教學大綱要求內容。在最終測驗考試中,采用相同的試卷,成績統計如下:
通過表1數據分析,可以看出,經過自主學習和課堂教學改革后,學生的整體成績得到了提高,而且優良比例得到明顯提升。為調查該改革的成效,對實驗組進行訪談和問卷調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查:(1)自主學習對學生學習興趣、進度管理和溝通能力的影響。(2)學生對自主學習的認可程度。(3)新的教學方法對教學質量的提高作用。
從調查結果顯示,92%的學生滿意自主學習的模式,并認為自己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會了進度管理和與教師和同伴之間的溝通,有利于提高團隊合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5 總結
三峽大學電氣與新能源學院是2013年湖北省教育廳研究確定的16所本科試點改革高校之一,以“高素質、強能力、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為達到這一目標,教師進行了積極的教學改革探索。為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有必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的建設和增加學生回授這一環節的教學方法的改革,經探究,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和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
注釋
① 杜秀云,李環宇.如何在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J].湖南中學物理,2016(1):5-8.
② 文鑫.基于“自主式”網絡教學平臺的設計與實現[D].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5.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信息素養日益成為每個公民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于正在成長的高中生而言,信息素養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因此,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必須是在基于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環境中,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教師成為課程的設計者和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和多媒體技術,構建信息豐富的、反思性的、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學習環境與工具,開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允許學生進行自由探索,極大地促進他們的批判性、創造性思維的養成和發展。
一、運用信息技術開展研究性學習,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改實施初期,我校的高中生對于研究性學習的認識還有許多不足,特別是每年學生要進行研究性學習匯報時,采用大家共識的選題方向。選取的題目多是自己在網上找到的相關資料,慢慢的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變成了網絡資源的七拼八湊。學生自己研究的課題沒有選出來,研究無從談起,這樣導致的后果是一個班會出現,同樣的題目,大致同樣內容的研究性學習匯報會,發現問題后校領導及時將情況反饋到年級組,在年級組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及時糾正了以前的盲目做法,開始選用一個年級組分學科,分老師督促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選題、選材等活動。我和高一年級組的地理學科老師搭班,結合我校位于城鄉結合部的地理優勢,學生選取的題目是《大棚蔬菜栽培技術與研究》,選好題目后,學生制訂研究的計劃和步驟,利用節假日,學生帶上攝影器材、錄音設備,去大棚蔬菜種植基地。首先采訪的是農業技術員,再深入大棚種植農戶家庭進行實地采訪錄像,這些素材都準備好后學生發現了一個問題,既然我們有了錄像資源,怎么整理這些資源?統一口徑后有的學生就開始制作匯報的PPT,有的學生開始整理錄像資源,對于視頻編輯軟件的使用,學生采納了我的意見,在網上搜視頻編輯軟件的教程,一邊學習一邊編輯,編輯的過程中大家發現大棚蔬菜的銷售渠道沒有采訪,本小組的組長又帶領同學專門去了蔬菜基地補錄了相關資料……
將這些資料整理好后,本組的學生首先在班里進行了匯報演練,請我們組的老師參與提出建議,根據老師和同班同學的建議又做了相關的修改,接著在學校的報告廳做了匯報,得到了全校師生的好評。經學校推薦參加本市的高中生研究性學習匯報,并獲得一等獎。這次獲獎激勵了學生對于研究性學習的熱情,后來這個組又推出了《放學路上的安全隱患與排查研究》《失地農民生活現狀調查研究》等學習課題,均取得了好的成績。
1.學習方法引導。在《年、月、日》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進入“年、月、日”教學網站后,首先讓學生了解“在線計算”、“萬年日歷”、“百度搜索”等有關學習工具的使用方法。學生掌握這些學習工具的使用方法后,運用這些學習工具進行自主探究。快捷、簡便的計算方法和查閱方法,使學生感到興趣盎然。
2.探究過程引導。《年、月、日》教學中,由于學生平時只了解一些年、月、日的基本知識,為了探索大月、小月的規律,在資源開發中,我制作了一張“萬年歷”,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觀察一年中每個大月的天數,學生可以連續點擊所需年份,也可以隨意點擊所需的年份,來觀察每年每一個月的天數。通過對“萬年歷”的觀察,學生掌握了大月、小月的規律,同時也為學生的思維活動提供了“腳手架”。
引導探究,尋求規律
讓學生探究知識,并不是放任自流,相反地要加強學生探究方法的指導。在進行《年、月、日》教學時,為了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判斷閏年的方法,我利用“萬年歷”,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首先,我讓學生在“萬年歷”上尋找2月份有29天的年份,初步得出年份是4的倍數的這一年2月份就有29天。接著,我舉些實例,請學生算算它們是否是4的倍數,然后在“萬年歷”上找一找這樣的年份2月份的天數,再進行觀察得出逢百之年必須是400倍數的2月份才有29天。學生通過觀察一質疑一再觀察的方式進行自主探究,不僅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培養了探究能力。
引導交流,協作學習
在學生的探究學習之后,我組織學生在網絡上進行交流匯報。在《年、月、日》教學中,學生通過“我的發現”、“我想說”、“我還有”等進行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把自己或小組的探究結果在網上向大家傳送,同時也讓其他學生針對匯報內容提問,形成一種互動的匯報交流。這既是對探究成果的一種肯定,讓匯報學生體驗探究成功感,同時,在全體學生的“反復論證”中,學生增加了學習成果的深度和廣度。
引導歸納,總結規律
學生在得出結論后,教師引導學生用“萬年歷”進一步驗證結論的準確性,幫助學生歸納總結出判斷閏年的規律。通過教師的引導和網絡的幫助,學生初步掌握了判斷閏年的方法,為后面“基本應用”、“拓展應用”、“個性展示”三個平臺的練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供用電網絡設計》是供用電技術專業的專業學習領域課程、供用電網絡電氣設計員崗位證書課程,引入了電氣設計員職業技術標準(規范)。本課程的作用是促使學生掌握用供電網絡設計必備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技能,能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供用電網絡電氣一次、二次系統設計工作。
課程培養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1)掌握供用電網絡電氣一次設計的方法;(2)掌握供用電系統二次回路和自動控制系統基本設計的方法。
能力目標:(1)能夠對供用電網絡一次系統進行初步設計計算;(2)能夠對供用電網絡二次系統進行初步設計計算。
素質目標:(1)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培養學生決策的能力;(3)培養學生緊急應變能力;(4)具備團結協作的精神。
供用電網絡設計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設計準備、確定本專業設計技術條件、進行專業配合、編制設計文件、專業內校核和專業間會簽、設計文件歸檔、技術交底、施工配合及驗收、工程總結。其設計階段的具體內容包括:方案設計階段、初步設計階段和施工圖設計階段。
為培養學生的設計技能,我將課程分為兩個情境共包含七個項目進行,最后安排一周的課程設計,具體安排如下表:
本課程采用四步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相結合的方法授課,主要依據設計指導書進行。除了課堂教學以外,我們還安排了為期一周的課程設計,充分利用了學校的實訓條件及網絡教學資源。
在實施過程中課時比較緊張,我們將相應的同類型綜合在一起進行匯報。各個情境的實施可能會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完成,教師進行檢查,整體設計部分也在一周的課程設計當中得以充分體現。
《供用電網絡設計》是一門新開課程,由于其主要培養學生的設計技能,因此進行課程教學改革,將教學環節分成四部分:資訊、決策與計劃、實施和評估,更充分體現了本門課程的核心技能。它是在學習了《供用電網絡運行與維護》的基礎上進行的,其基本知識與基礎技能都在先修課程中講解過,本門課程主要訓練與提高學生的設計技能,包括一次設計和二次設計。
我們根據任務編寫了輔助教學資料任務書、工作單和評價表,并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每組選出一位組長。在每一任務開始前我們下發任務單,讓學生拿到任務單之后做相應的準備,下一過程是進行基礎知識講解,也就是教學環節的資訊部分。資訊部分完成之后下發工作單,每組同學分別討論并合作完成工作單的內容,即決策與計劃和實施的過程,最后下發評價表,首先由學生自我評價,占總比重的10%,其次是組長根據平時表現對小組成員進行班組評價,期中組長的評價由其他組長完成,占總比重的40%,最后是教師評價,占總比重的50%。每項任務完成之后,每組成員都要制作匯報課件,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展示在課件中,無法解決的問題由教師進行指導,教師對學生的匯報課件進行評價,指出其不足與可取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忘記了以前學過的基礎知識,教師適當地添加基礎知識進行講解,在資訊知識講解過程中加入大量案例進行講解,工作單中也加入設計的題目讓學生加以練習。由學生自己進行的評價難免會遇到不夠客觀的情況,但是最后由教師評價的部分可以適當進行調節。學生首次進行匯報課件的制作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包括對辦公軟件的不熟悉、小組成員配合不好等,有時也需要教師進行指導和協調,而后面的問題學生就能自行解決。
教學改革的實施從各個方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學生使用辦公軟件的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尤其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力,從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為以后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4)16-0112-03
一、Sandwich教學法
Sandwich教學法即“三明治”教學法,最早是1903 年英國桑德蘭技術學院在工程和船舶建筑系中開始實施的,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學年為基本單位交替進行理論學習和工作實踐,俗稱大Sandwich。后德國海德堡大學醫學院將Sandwich教學理念應用于醫學小班教學,建立Sandwich醫學教學法,簡稱小Sandwich。小Sandwich教學法是一種小班教學中安排學生小組討論、交叉學習、小結匯報,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教學方法[1] [2],將集體學習和個體學習穿插結合,注重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國內很多醫學專業院校如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目前正積極引進和廣泛使用該教學法。[3]本文主要探討將小Sandwich教學法運用于軟件工程人機交互設計課程的教學實踐情況。
二、交互設計課程教學現狀
隨著普適計算概念的普及,以蘋果公司iPhone系列手機的出現為標志,計算機性能的評價指標也從比拼處理器速度、存儲容量等客觀硬指標轉向為更關注用戶的使用體驗等主觀軟指標,軟件企業對交互設計人才的需求量和知識水平要求也逐步提高。[4]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學院從2004年開始開設本科生課程“用戶界面設計”和“人機交互設計”,近年來修讀該課程的學生平均為140人 / 學年。目前使用的教材是清華大學出版社的《人機交互技術――原理與應用》(孟祥旭,李學慶編著)[5],該教材重點講授軟件開發中的交互設計原理、規則和設計方法,主要有交互設計的基本原理、交互模型,圖形窗口與網頁交互設計、交互設計工具使用等內容,總課時數為36課時,其中上機實驗課為8小時。由于交互設計技術近年來發展很快,新的設計模型和規則不斷涌現,教學內容繁雜,學生往往面對一堆設計規則資料也感到無從下手,缺乏獨立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課程也引入了一些交互設計案例分析,但分析講解過程還是以教師為主,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仍需探索新的教學改革方式。筆者將Sandwich教學法運用到交互設計案例教學中,得到了學生的普遍認可。
三、Sandwich教學法的應用
(一)教學對象
筆者選擇了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學院2010級軟件工程專業的120名學生,這部分學生此前已學習了關于交互設計基本原理、交互模型種類和特點的基本知識,以及WIMP窗互設計原理與規則,并進行了使用快速交互設計工具開發WIMP窗互界面的實驗。
(二)教學內容
選取《Web交互設計》中的內容,以“網絡銀行網站設計”為例,要求學生掌握網頁交互設計中布局模型概念,能夠運用網頁設計規則進行細節設計,并能夠用快速網頁開發工具設計網站原型。
(三)教學流程
1.課前準備:教師在講授交互設計基本原理、交互模型、交互設計流程的過程中,提出新的教學目標即設計一個網絡銀行的網站(至少相應討論課前一周),涉及網上銀行的主要業務功能,如登錄界面、查詢賬戶、轉賬匯款、投資理財、個人信息設定等的交互界面設計;告知學生課后通過閱讀教材、網上搜索、實際使用網上銀行等手段收集資料,提供網頁交互設計應掌握及熟悉的內容;課前教師按學生人數、問題數對學生進行分組,由于采用大班授課,難以按照[2]中學教學流程那種小班30人分5組每組6人的分組方式,而是按自然班分組,每個班約24人,每個小組使用其班號作為組號識別,每組推選1-3名代表作口頭匯報,2-3名學生輔助。課前教師應準備匯報討論記錄表。
2.教學流程
課堂教學的基本流程參考[2]中采取的Sandwich教學法流程,但教學時間以周為單位輪替,分為課堂匯報討論和課下分組討論兩部分。
第一輪教師在課堂上簡單介紹以案例為基礎的Sandwich教學法后,引出話題,提出教學目標,并提出問題讓學生課下分組討論,每個小組討論一個問題,討論時間為40-60分鐘。本案例中提出5個問題,問題1:網頁的視覺模型和視覺層次的定義分別是?網絡銀行的視覺模型和視覺層次是怎樣的?問題2:網頁有哪些設計元素?目前網絡銀行使用了哪些設計元素?問題3:網頁有哪些內容框架模型?目前網絡銀行網頁有哪些框架模型?問題4:網頁的框架模型和銀行業務功能模型之間有什么關系?問題5:網頁設計規則有哪些?目前的網絡銀行網站是如何使用這些規則的?
第二輪要求各組學生選出1-3名代表在課堂上匯報討論結果,每個代表各匯報一個問題,時間為15-25分鐘,匯報過程中由教師或某個小組的學生記錄討論結果,課后將各組匯報結果發給所有小組作為后續交叉討論的基礎。
第三輪進行交叉討論,由教師將問題重新排序發給不同的小組,每組學生課下在前組學生的討論結果的基礎上補充新見解,并由每組再推薦一名學生在課堂上匯報討論結果。各小組間可相互補充或提出不同意見,匯報過程中仍由教師或某個小組的學生記錄討論結果。
第四輪教師小結,教師引導學生按照問題的順序和性質總結對問題的認識,圍繞學習目標逐一解釋討論中產生的分歧和疑惑。
第五輪展開“金魚缸”討論,即提出網頁設計中的新問題,檢查學生能否應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
整個教學流程如圖1所示。
■
圖1 Sandwich教學法在交互設計課程中的流程
四、Sandwich教學法效果討論
(一)學習主動性
在傳統的交互設計教學中,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機會和推動力。Sandwich教學法將教學內容分解,中間穿插學生分組自學討論,學生圍繞教師布置的問題,主動通過各種方式搜索資料學習。由于有需要在小組內討論或在課堂上向教師和其他組同學進行口頭匯報的壓力,因此學生必須切實掌握學習的內容,理清思路路并做成演示文稿才能順利在課堂上演講,由此學生變壓力為動力,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
(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交互技術的快速發展使一些設計問題在書本上找不到最新的答案,需要學生將自己搜集到的資料的相關內容聯系起來進行綜合分析。Sandwich教學法中學生在拿到教師分配的問題后,在小組討論時,需要分析問題的本質。小組成員用各種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小組課堂發言代表需要總結歸納解決問題的思路,并將其條理化后在公開的課堂上匯報演講,需要接受大課堂上其他組同學的質疑與評價。在交叉討論階段,對來自不同小組的結論,要求學生能進行分析、評價、補充,使問題的解決方法更加全面,從而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課堂氣氛
在傳統的交互設計教學模式中,教師根據備課內容在講臺上從頭到尾地講授,由于交互設計規則內容的繁雜性,學生單純坐著聽講很容易感到乏味。案例分析能讓學生了解交互設計中將會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已有解決方法,但講授的主體仍在于教師。本次Sandwich教學法教學要求各小組討論后每組派代表限時匯報發言,發言的學生很珍視發言機會,不同個性的學生發言風格迥異,他們努力通過各種形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激起其他學生的極大興趣,并積極參與點評。通過這種授課方式,學生能在輕松的氣氛中掌握有關知識。
(四)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
Sandwich教學法要求每個學生都要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圍繞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小組代表需要與組員溝通收集、整理問題的解決思路,在匯報階段小組代表更需要展示出思維的邏輯性,通過小組之間的相互點評、討論來提高表達的連貫性,這些都有助于訓練學生的知識綜合能力、溝通能力;在課堂匯報階段,由于匯報時間受到限制,小組成員往往分工合作,一人負責匯報演講,另一人負責控制設備,再有一人負責記錄意見,這就需要小組成員協同合作,從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
(五)教師綜合素質
Sandwich教學法對教案撰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Sandwich教學過程中小組討論和課堂匯報交錯進行,每一部分的內容、過程和時間都要精心安排,因此要選擇教材中的關鍵內容,緊扣教學目標認真思索提出討論問題,即應該具有啟發性和挑戰性,又能夠以點帶面、以線成串形成知識體系;Sandwich教學法要求教師有較高的駕馭課堂節奏的能力,教師在課堂討論中要能夠把控全局,引導和控制學生討論的節奏,避免拖拉或雖討論熱烈但跑題等問題。可以說,Sandwich教學法的應用將促使教師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教學技能。
(六)大班教學存在的問題
筆者在實踐中也發現一些Sandwich教學法大班教學面臨的問題:課堂內的思考和討論時間相對有限,學生查閱到的資料、文獻有限,對問題的分析與學習還不夠深入;不能做到讓所有學生都能有在大課堂上發言、表現的機會;小組討論受教師數量及精力限制,每個小組的學生只能自己控制討論的節奏和質量,教師只能檢查、監督個別小組的討論情況;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效果缺乏客觀評價手段。
筆者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Sandwich教學法的教學效果進行了綜合評價,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50名學生對Sandwich教學的認同情況調查
■
五、總結
在當前交互設計領域迅猛發展的情況下,在有限的學制時間內學生不可能全部掌握所有的知識,因此不能僅僅滿足于傳授給學生現有的知識,而要培養學生自我學習、探索新知識的能力,這樣學生才不會在未來的工作中落伍。
本文主要對在交互設計課程大班教學中應用Sandwich教學法進行了探索,實踐證明,Sandwich教學法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Sandwich教學法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學效果受到學生的認可(見表1)。但目前還未找到合適的方式對該教學法下每個學生單獨做成績評價,僅是將該教學法作為整個課程中的一個關鍵教學環節,旨在豐富教學形式,改善教學效果。總體而言,將該教學法應用到人機交互大班教學中是可行的,我們將進一步摸索以提高該教學法在整個課程中的應用比例。
[ 注 釋 ]
[1] Kadmon M,Strittmatter-Haubold V.Design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1.2,The structure of learning processed according to the sandwich-principle.In:IDFM Train the Trainer programme.Heidelberg:Akademie für wissenschaftliche Weiterbidung an der P?dagogischen Hochschule Heideberg,2005.
[2] 鄭秀敏.“三明治”式教學法在高等教育中的應用[J].高教探索,2004(2):46-48.
[3] 黃亞玲,馬建輝,彭義香.Sandwich教學法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J].醫學與社會,2008(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