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5 06:31:1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科學教育教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鳖A設是課堂教學的基礎,它的優劣直接決定課堂能否靈動。所以,我們在設計教學預案時,要努力做到:1.找準教學的起點。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能力水平、個性特點必然影響著教學活動的展開和推進。因此,深入了解學生,確定教學的起點,乃是科學預設的一個重要前提。教師通過了解,應弄清這些問題:教學目標中有哪些,學生已經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樣?沒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哪些地方學生自己能夠學會?哪些需要教師的點撥和引導?……只有正確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才能確定教學重點,哪些可以略講甚至不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優化教學內容。新教材倡導教師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將教材為我所用,而不被教材所束縛。因此,教師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應著重考慮以下問題:(1)從教學目標來看,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是什么?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看,重點、難點又是什么?(2)教學從哪里開始?課文中的順序能否直接作為教學順序?(3)除了教材,還需要補充什么?只有回答了上述問題后,才能采取有效的策略,達到優化教學內容的目的。3.構建彈性的教學預案 。課堂教學應該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作為教學對象的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他們帶著自己的情感、態度等投入課堂學習,所以課堂上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意外事件”。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案預設時,要“大氣”,應“著眼于整體、立足于個體”??紤]預案時要在“粗”和“細”上下工夫,“粗”指的是各環節不宜過細過密, “細”指的是對文本的解讀要深入、透徹。
二、課堂教學中的生成
課堂是生成的,教師在課堂上要靈活運用教學預設,機智生成新的教學方案,使教學富有靈性,彰顯智慧。這就需要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1)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該有一桶水”。試想學生是喜歡一個能夠旁征博引許多詩文,并能信手拈來穿插在課文講解中的老師?還是喜歡一個只對“大江東去”這一首詞精講細析的老師,答案顯而易見。因此,要想打開學生的視野,教師的視野必須開闊,教師的專業知識必須淵博。(2)教師的教育機智。式無常式,課無定課,可以說有一千名教師就有一千種教學方案,通常意義上的備課,既備教材又備學生,只能是對普遍意義上的學生共性進行預先考慮。但教學對象的多變性與教學對象個體的復雜性,往往出于教師課前預案的設想之外,所以課堂上會經常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如果教師遇到這些“小插曲”就感到束手無策,甚至擺出師道尊嚴的架子來壓制學生,這恰恰反映出教師的無能,而課堂上的靈動往往就體現在教師對這些問題所表現的機智上。
教師在課堂上要順學而導,及時調整教學預案,讓課堂真正“靈動”起來,具體可以通過以下途徑:
《小學英語教學法》是英語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旨在使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小學英語教學法的理論和教學規律,學會運用各種方法方式、多種類型的教學手段和技術,提高教學水平和課堂效率。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本課程在適當介紹英語教學理論不同流派的同時,將側重點放在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的實際課堂教學上,重點培養新課標下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結合本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市小學英語的教學與教改情況,特從課程實踐教學設計、實訓教材開發、產學研結合三方面進行教學方案設計。
一、課程實踐教學方案
(一)校內實踐教學
1.課堂教學實踐。本課程每周課時為4,共計64學時,其中理論學時為30,實踐學時為34。實踐內容分為兩大類:一為觀看示范課錄像,進行評課和討論;二為教學技能分項訓練。其中觀看和討論示范課Learning teaching共10學時,教案編寫Lesson planning、教學技能分項訓練Teaching techniques、說課等12學時,試講Teaching practice12學時。
2.設置實訓周。將第四學期第15周定為教案編寫技能實訓周,第五學期第13、14、15周分別設定為課件制作、教師技能綜合技能實訓周,保證實踐教學內容的訓練時間,集中訓練學生從師技能。
3.第二課堂教學實踐。定期組織具備專業特色的學生活動,為學生提供鍛煉和展示專業技能的平臺。例如:教師技能大賽、英語文化節、英語口語之星大賽、英語演講比賽、教案設計大賽等。
(二)校外實踐教學
本課程團隊在課程的設計和安排中注重實習基地的建設,力圖建立一批長期、穩定、遍布全地區的實習基地。通過安排學生到實習基地觀摩、見習、輪訓,使學生感性、直觀地了解小學、小學生,熟悉小學英語教學方法與學生課堂管理的基本做法等教材中難以直觀體現的內容。
1.實習基地見習、輪訓。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已成為用人單位和教育部門的共識,而產學合作對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英語教育專業依托實踐教學基地,以英語教師的職業發展為導向,從“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出發,制定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見習、輪訓實踐教學體系,其核心是教師崗位認識課程。崗位認識課程是在專業基礎課程或專業技術課程之間展開的課程,要經過四個階段實習和認識。
(1)助教崗位認識
這一部分內容通過學生利用雙休或假期在英語培訓學校完成。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在未來工作中接觸到的第一個工作崗位的具體工作任務和應該具備的專業知識和能力。
(2)教師崗位認識
通過見習、輪訓等方式組織學生到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了解英語教師的日常工作任務,掌握一定的教師職業技能。
(3)班主任崗位認識
組織學生到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考察和學習,讓他們了解班主任的基本工作任務,初步掌握與其他任課教師的協作能力,與孩子和家長的溝通能力。
(4)教研組長崗位認識
以輪訓的形式組織學生到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了解教研組長的崗位職責和基本工作任務,為日后工作做好準備。
通過崗位認識實踐學習,使學生對理論知識同實踐相結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學好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訓課程有足夠的信心和思想準備。學生能了解課堂上哪些知識是有用的,將來走上工作崗位還應具備哪些素質,通過崗位認識實習,對自身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2.社會實踐。讓學生利用暑期或課余時間去小學代課或組織第二課堂活動;鼓勵學生做家教或利用業余時間去一些英語培訓機構(如新東方培訓學校、小新星培訓學校等)做兼職;暑期外語系英語教育專業學生下鄉支教活動已成為外語系的品牌活動。
3.教育實習。第六學期進行,共12周。在實習過程中,每10―15位學生配一名帶隊老師,負責實習的全面管理,特別是對實習生的聽課、備課、試講、上課、課后評議、班主任工作等進行具體指導,確實保證實習質量。
二、實訓教材開發
教案設計技能是一門英語教育專業學生必修的基本技能之一。通過實訓,學生能夠運用專業知識和教學理論進行教學設計,制定教學目標,分析和處理教材,了解學生,制定教學策略和編寫教案,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和從事小學英語教育工作準備必要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該技能實訓的教材應以學生的就業導向為依據,直接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學英語課本。著重培養學生對小學英語課中的語音、詞匯、對話、課文的教學實踐技能。這樣的實訓教材有利于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畢業以后的教學工作。
三、產學研結合
(一)頂崗實踐
一是安排擔任本課程的教師到本市的小學和英語培訓機構進行實踐鍛煉,在實踐中熟悉小學英語教育教學的現狀及教改趨勢;結合學?;蚺嘤枡C構的教學實際和用人現狀,不斷完善教學方案,改進教學方法;教師可在授課以外的時間以學?;蚺嘤枡C構為主,幫助他們解決課堂教學方面的難題;同時也帶著教學中的一些課題,到學校向在豐富實踐經驗的一線優秀教師們請教,在他們的幫助下提高科研開發的能力和教學質量。二是專業教師跟隨頂崗實習的學生到實習基地進行一學期時間的鍛煉,他們在學校既是指導教師又是任課教師,除指導學生實習外,還直接參與英語日常教學;同實習生一起幫助學校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如單詞比賽、英語歌曲比賽、舞臺劇表演等;組織實習生為小學或教育機構制作教具。
(二)聘請襄樊市小學英語課名師來我院講學
聘請我市優秀小學英語教師來我系作專題講座或講示范課,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最新實踐教學成果帶入課堂。
(三)對社會和基地人員進行培訓
自2001年起,學院每年暑期在襄樊市教育局的指導和支持下為襄樊地區培訓小學英語教師五批,先后培訓全市小學英語教師近600人次。通過小學英語教學法的專題培訓,提高了我市小學英語教師(含基地教師)英語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也促進了參與項目培訓的任課教師進一步深研小學英語教學的規律與改革前沿信息。利用網絡BBS論壇、個人BLOG等現代信息技術來促進全市小學英語教師之間的交流和資源共享。并且讓學生和小學英語教師通過這個平臺進行溝通,為本課程的課外教學拓展空間。
以上對于本課程的實踐教學設計、實訓教材開發、產學結合三方面的方案設計體現了以英語教育專業學生就業導向為出發點的主體思想,依托實訓實習基地建立起了長效的產學研合作機制,從而達到雙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8.073
大學生群體處在校園生活向復雜社會生活過渡時期,具有青春、靈動、富有探索性與求知欲特點,雖然高校改革以后人們對“象牙塔”這個稱呼已經漸漸的示弱,但是來自家庭、社會的壓力,以及社會的發展與時代變遷給這個時期的大學生的期望并未減弱,所以大學生依然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同時因為高校周邊環境相對于中小學更加開放,在逐漸成年而心智又未完全成熟的年紀,注定了這個群體要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的利、害雙重影響,因此高校不僅要負責學生學術上的教育,還要體現安全管理育人職責。
高校安全管理任務不僅僅是體現在提供一個安全和諧的校園環境,學校還需要從育人的角度讓學生終生受益,教會學生必要的安全知識與避險技能以提高大學生安全防范意識。這項工作任重道遠,也是學校責無旁貸的責任。目前高校普遍進行的大學生安全教育,大多從宣教層面進行,成效固然有,但未能真正達到形成“入腦入心”的目的。我校結合多年平安校園建設與安全管理工作經驗,開設“大學生安全教育”選修課程,邁出了大學生安全教育進課堂第一步,筆者也從就學生安全教育進行了調研,以真實了解學生對安全的需求以及大學生安全知識掌握現實情況與薄弱環節,為大學生安全教育課堂教育提供借鑒。
1 大學生安全教育現狀
1.1 缺乏國家層面法律支撐
《高等教育法》規定了高校有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義務和權利,但是并未明確規定高校如何進行,教育部雖然積極推進大學生安全教育“進課堂、進教材、落實學分”的工作,但由于地方區域性經濟特點,各個地區高校對這項工作的推動與支持也很不平衡,落實情況不樂觀。據相關學者對17所高校進行的“三進”落實調查統計(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上海大學、上海戲劇學院、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湖北大學、中山大學、江蘇大學、南開大學、揚州大學、云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重慶大學),實現安全教育情況“進課堂”的不足60%,“進教材”的不倒40%,“進學分”的只有10%左右。
浙江省教育廳也把大學生安全教育列入了“平安校園”考核指標,且規定安全教育有教材,進課堂,各校對這項工作相對較重視并積極的開展這項工作,從全國范圍來看屬于走在前列的,即便如此,依然未能如教學任務一樣未明確要求落實學分制度,這就體現出了法律與地方性政策對工作促進作用不同。
1.2 重宣而輕教的局面
多數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開展,基本是在“宣傳”層面,例如使用板報、警示窗、網站、短信息平臺等形式以及微信、QQ、微博等新媒體,的確呈現了形式“多樣化”局面,即時通訊的確發揮了一定應急警示功能,但這些形式從根本上也屬于宣傳,其弊端也不是沒有,如果學生對新媒體或者板報等形式不去關注,那么宣傳工作效果就大打折扣。對安全工作重視的學校還會安排在學生入學時進行統一安全講座,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從高校發生侵財、重大惡性案件的當事人的事后反饋信息來看,這樣的一堂安全宣講課,非常容易被學生淡忘;教育,必須是全面而系統的,學校層面按照教學任務進行的教育規劃,宣傳與教育二者必須相輔相成,在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目的。
2 大學生安全防范意識、素質調查分析
2.1 調查方法
筆者選取了在校大學生四個年級的40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采取對象隨機不記名形式,消除被訪人員顧慮以確保結果的客觀性;共發放調查問卷400份,共收回問卷365份(回收率91.25%)。
2.2 調查內容
調查問卷設置分為大學生校園基本生活安全防范關注冷熱點、校外安全事故易發環節、公共安全、人身安全防范應對、財產安全防護、安全防范基本素養與常識六個方面,題目依據高校共性特點及周邊環境特殊性設置。
2.3 調查結果分析
2.3.1 大學生基本生活安全防范關注冷熱點調查
調查結果發現,學生對實驗、參與運動、畢業實習實訓幾個環節的安全意識相對較高,而對于課堂教學、勤工儉學、娛樂活動、社團活動等環節的安全意識就比較差了,這也反映出了學校在實驗、運動、畢業實踐動員等環節的安全宣傳工作力度相對較大,學生也具備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識;但課堂教學、勤工助學、娛樂活動、社團活動等大學生主要生活環節就有些忽視了,具備安全防范意識的最高僅為25%左右(圖例1)。
2.3.2 校外安全事故易發環節調查
對在校期間參與社會實踐、勤工儉學、求職及臨時打工環節調查發現,三分之二的學生具有安全防范意識,而三分之一的學生表示未曾具有防范意識,這部分不設防的學生,往往會成為不法分子關注的重點(圖例2)。
2.3.3 公共安全防范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對經常使用網絡安全關注相對較高,但對于校園宗教活動、國家安全方面就相對較弱,在當前敵對勢力、宗教狂熱分子日益猖獗的大背景下,形勢不容樂觀,高校急需要加強大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普及(圖例3)。學生公寓作為大學生主要生活場所,防范火災是一項重要工作,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群死群傷,嚴重危及到宿舍公共安全,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有過違規行為,甚至有14%學生將常見違規行為都有違反過(圖4)。
2.3.4 人身安全防范應對調查
調查發現大學生普遍對打架斗毆、兩搶防范的意識相對較強,但對于、綁架、傳銷幾個方面的防范較弱(圖例5);此外對于出行交通習慣上也呈現新的特點,在傳統的交通陋習高發基礎上,利用網絡平臺約車、包車行為開始占較大比重,約63%的學生已經養成使用網絡平臺約車習慣(圖例6)。
2.3.5 財產安全防范調查
學生侵財案件在高校呈現高發、多發性特點,案件涉及金額也越來越高,調查顯示約有89%的學生在防范網絡、電信詐騙的意識較差,而其中大約10%的學生基本不設防;而在詐騙案件中中介求職、電信詐騙所占比重最高,有37%的學生遇到過詐騙(圖例7、8)。
2.3.6 安全防范基本素養與常識重點、薄弱點調查
結果顯示,學生在自然災害應對、急救知識、性安全常識、網絡犯罪幾個方面相對欠缺,而在游泳、觀潮安全、飲食安全、報警求助等方面知識掌握的也僅為70%左右(圖例9)。
3 安全教育進課堂教學探討
3.1 課程定位設計
安全教育課的定位應該體現“防為上”的理念,安全防范工作走在受侵害事件的前面,才能體現安全教育課的價值。
目前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主要有國家安全教育、網絡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防盜竊安全教育、反傳銷、防詐騙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等。這個課程基本設定是根據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特點而來的,具有一定借鑒價值,但是授課者在實際工作中還因根據地方性特點以及現實中高校安全管理進行分析,準確定位,制定符合本校學生特點的教學大綱與教案。
3.2 課堂教育突出敏感點、薄弱點
通過對調查分析,筆者認為,大學生安全教育課,需要涉及到常見的安全知識,有利于學生全面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范知識與技能,這是基本前提;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必須有針對性的發現敏感點、薄弱點,例如在前文調查結果分析中體現的公共安全、人身安全、財產侵害防范意識較弱的地方,就需要列為重點,竊以為在教育階段的“缺什么就補什么”是屬于積極的行為。
3.3 課堂教育形式多樣性是重點
傳統的安全教育,基本集中在新生報到后前幾周,由學校保衛部門、學工部門進行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健康講座與報告,相關人員投入了很大心血,但由于未能深入學生、貼近學生,這也使得這種集中教育很難保證學生能留下深刻印象,繼而達到理想效果。體現繼承與創新,吸取傳統安全教育優秀的精華,利用安全教育進課堂的契機,精心組織,從幾個方面入手,讓課堂教育形式多樣性,激發學生安全知識學習掌握的興趣。
首先,需要正確認識安全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的區別,安全教育不同于傳統的“學習”,屬于意識教育范疇,因而它的重點在于是否愿意去掌握;其次,講求互動,課程的設計在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興趣是最好的導師,授課者不一定要照本宣科,巧妙利用學生主動心態,安全教育的目的就達到了一半。例如在課堂上,可以根據一些案例,設定一定的場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通過“換位思考”,更能身臨其境的領會到一些典型案例作案手法雖然不算高明,但是為什么總是有那么多學生“前仆后繼”的成為受害者,授課者在最后再進行點評,如此一來,學生肯定記憶深刻。
3.4 摒棄傳統課堂限制,達到輻射效果
安全教育課作為選修課,學時較少,必須注重實效性。所以作為授課者在分析高校安全形勢與現實案例的同時,還需要真正的走道學生中間去,準確的了解學生生活狀況,這樣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授課。受課堂教學人數限制,不可能讓所有學生參與到某一次課程,這也是安全教育課區別于其他專業知識課的另一個方面,所以安全課的目的是通過一個人,影響一片人,傳遞到所有人的輻射效應。所以,學校安全教育課可以摒棄傳統課堂限制,開展典型案例討論環節,發動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達到入腦入心,以點帶面的目的。
4 結語
安全教育課“三進”工作的推進,既是積極響應教育部大學生安全教育的舉措,也是學校以人為本的教學育人觀念體現,在深化改革、全面推進應用技術性本科學院建設的道路上,學生安全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必然能為學校的發展提供積極的推動作用。當然安全教育工作不能局限于某一部門孤軍奮戰,有了多部門的參與協作,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成效必將更加的顯著。
參考文獻
現在教育界正刮著一股改革之風,小數數學當然也是改革的重點。如何借著這股改革之風,是小學的數學教育能從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徹底跳脫出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小學的數學教育領上一條健康發展的康莊大道,正是我輩應該思考的問題。進行課堂教學預設,無疑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一個很好的途徑。所謂預設,是指預測、設計,也就是說教師要首先將教材鉆研透,對教材中出現的重點、難點、疑點、亮點等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在制定教學計劃或是教案時都要根據對教材的理解以及預設出發。在小學課堂教學實施之前,就將課堂教學做出了詳細的安排,一切課堂流程也都有了事先的充分準備,這都是教師需要做的課程預設。筆者認為,要要制定出合理、科學、適合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預設方案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來形成良好教學課程預設方案。
一、根據小學生特點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
小學生還是一群孩子,他們喜歡新鮮感,喜歡刺激 ,想讓他們呆在教室里幾十分鐘老老實實的聽課,有點不太可能。我們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應該根據小學生的這些特點做出適當的調整,教學目標不再專注于分數,而教學任務也應該還包括對孩子們道德和品格的教育,這才是素質教育的本質,在小學數學教育中要時時刻刻體現出來。在進行教學課程預設時,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特點,而不是一味的按照統一的教學目標來。要在滿足小學生的心理需要和行為特點的基礎上,在展開對課堂教學的預設,根據小學生的特點設計一些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在教學的過程中,課程教學并不是只是參考規定的教學任務和教學指標的,而是教師要根據自己學生的特點做一個適度的調整,選擇最適合小學生的教學目標,設計出最適合小學數學的教學任務。
二、注意教材內容與實際相結合的預設
教師在展開課堂教學之前,備課環節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對課堂教學預設的一部分。在小學數學的課本中,往往會舉出一些例子,來對某一所學知識進行闡述。但是我們的學生有時會覺得課本上的例子是與現實有差別的,這對學生理解所學知識是非常不利的。數學是一門功能性的學科,也就是說是一門功能性極強的學科,在實際中的應用是無處不在的。當課本中為了講述某一內容時,舉出的例子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差距的,或者是學生所不了解的領域。教師完全可以放棄使用教材上的例子展開教學,而是結合實際生活中有涉及到所要教學內容的具體事項來做事例,這樣學生既能馬上明白教師所講內容的意思,又能學到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內心會有成就感,是對學生的深入學習非常有利的。
三、預設豐富的教學方法和創新的教學手段
教育界之所以刮起一股教學之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灌輸式教學方法為世人所詬病,已經完全不能適應當今的教學發展,也不適合當今世界的人才培養觀。在小學數學上的教學也是如此,教學在預設教學方法時,應該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摒棄傳統的不合時宜的注入式教學方法。在傳統的教學中,數學的教學方式是單一,無非就是老師講題、然后解題。我們完全可以打破這種方式,在課堂上進行多種不同教學方法的嘗試,由學生代替教師來進行課堂授課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學生來根據自己的理解給老師講題,無論正確與否,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嘗試。教師還可以根據自身班級的實際情況,可以將數學課的內容與其他學科適時的做一個融合,嘗試更新鮮的教學方式,小學生都是喜歡新鮮感的,這樣才能時刻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如果在課堂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預設中,沖鋒考慮到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說這樣的課堂預設已經成功了一半,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四、預設合理化、科學化、多元化的小學數學成績評價方式
對現在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壓力是非常大的,有一群人在關注著他們的成績單上的分數。傳統對學生成績的評價方式,基本上是取決于學生的考試成績,但是這樣唯分數論的成績評定方法是有些不合理的。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要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人才,而不僅僅是一個考試機器而已。在對學生的成績評價中,要將唯考試分數論的觀點徹底轉變過來,衡量一個學生是否優秀的指標并不是分數一個,而是綜合能力的體現,即使是小學數學教學,也是學習數學的一個綜合表現的結果。
五、總結
數學是基礎教育,同時也是自然科學之一,是一門功能性的學科,為其他領域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法,所以可以說數學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工具。做好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預設,是保證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唯一途徑。在本文中,筆者根據個人經驗與大家分享了一些做好小學數學課堂預設的方法,旨在拋磚引玉,希望更多的教育者參與其中討論,研究出更加完善的教學預設方案。
參看文獻:
2011年10月以來,我校開始推廣“學案導學,五步教學”課堂教學模式,經過四年的探索與實踐,“學案導學,五步教學法”課堂教學模式日臻成熟。實踐證明,該課堂教學模式特色鮮明,效果顯著,非常適合我校實際?!皩W案導學,五步教學法”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和全面發展,大幅度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為我校將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同時,給我們帶來一些有益啟發和思考。
一、實施“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的背景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和弊端日益明顯地暴露出來。反思傳統課堂:第一,它是先教后學,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課堂。這種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往往過于死板,教師搞“一言堂”,學生地位得不到充分體現和尊重,即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有自己的看法,也往往不敢表達,嚴重束縛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第二,它是應對高考,忽視素質教育的課堂。課堂教學的內容選擇都是瞄準高考,教師課堂關注的是升學有望的學生,很難顧及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素質教育很難做到。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生源的學校,傳統的課堂教學效率低,跟得上教師講課進度的學生不足三分之一,久而久之,大部分學生成為厭學生和棄學生。第三,它是貫徹一維目標,三維目標很難落實的課堂。傳統的課堂所關注的是學生的知識和能力,以至于學生在知識形成過程中的方法、態度、情感價值觀方面得不到重視,新課程改革方案中提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積極參與的局面很難見到。因此,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從課堂教學改革上突破,全面打造“高效課堂”。
2011年10月我校課改小組結合多校經驗和我校學生現狀,最終決定在全校推廣“學案導學,五步教學法”的課堂教學模式。
二、“學案導學,五步教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操作過程
“學案導學,五步教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操作有兩個關鍵:一是《導學案》的編寫與使用,二是課堂結構。
(一)《導學案》的編寫與使用
1.導學案編寫的目的及要求
導學案是指教師通過對課標、教材、學情的深入研究,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編制的用于指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案,是教師用以幫助學生掌握教材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梁,具有“導讀、導思、導做”的作用。一份好的導學案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重要媒介,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向導。編寫導學案要做到以下幾點:
(1)引導閱讀啟迪思維。閱讀思考是導學案的特色,也是學生提高自學能力的基礎。
(2)設置問題引導探究。問題探究是導學案的關鍵,一份好的導學案能起到“因問誘思,以問拓思”的功效,并能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從理論闡述中掌握問題的關鍵。
(3)引導構建知識體系。知識整理是導學案的重點,一份好的導學案能引導學生學會獨立地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分析綜合、整理歸納,建立一定的知識體系。
(4)設置分層檢測。達標檢測是導學案的著力點,在探索整理的基礎上,讓學生獨立進行一些針對性強分層次的達標檢測題。
教師通過導學案的形式引導,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從而使學生與教師在學習、教學過程中都能夠做到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這就需要我們:一是認真鉆研教材,吃透教材,研究課標、考綱及高頻考點,把握重點、難點,確定正確的學習目標,設計出有梯度有層次的問題鏈。二是了解學情,預測學生會在哪一個知識點,哪一個問題上產生疑問,這樣所設計的問題才有針對性。三是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如教學難點,最新學科動態可以做一些微課或微視頻在學科自習課上讓學生觀看,拓寬學生思維和視野,為完成導學案做好鋪墊,不要把導學案編成教案或練習題。
2.《導學案》的內容
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1)學習目標:對本節課的知識點按照掌握的程度進行分類(A知道B理解C掌握),并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有機整合,讓學生一目了然,知道本節課要探索的內容及達到的目的。
(2)學習重點和難點:學習重點和難點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知識的重點難點,另一方面是學習方法或教學方法的重點難點。所以,需要我們在備課時把重點的突出方式和難點的突破方法教給學生,在這個問題上,老師沒有必要遮遮掩掩,學習重點、難點要表述到位,不要泛泛而談。
(3)學法指導:學法指導是什么,學法指導是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手段,學法指導是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對某個內容學習時會出現什么問題,用什么方法方式解決這個問題時可以走最短最有效的路,也可以說是對學生的一種溫馨提示。
(4)知識鏈接:知識鏈接是指這節課中學到的內容,在以前的學習中有沒有涉及,有沒有和本節課內容相關的知識,可以以微視頻形式呈現,這對導學案的學習具有鋪墊作用。
(5)學習過程:主要包括學習的主要環節、形式及相關學習活動,每個知識點的形成過程,包括達標訓練,以發展各類學生的潛能,升華學生的理性認識。我們一般分為下面幾個內容:
①導學過程,含教學內容、情境、問題、方法、媒體設計等,把知識問題化,引導學生更好地閱讀課本,帶著問題主動思考課本知識,有效地參與學習過程,最大限度地還原科學發展的過程,充分體現學案導學的功能。通過實驗探究、小組合作交流、典型例題解析等模塊使學生接受新知識,并達到對新知識的深化理解。
②達標檢測,緊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能力培養目標,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題,一般分為兩組,題組一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練習,題組二重在培養學生能力,使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入里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③學后反思,對所學知識系統化,要求學生不看課本,對照學案進行。加強總結反思,及時確認所學知識,及時發現存在問題,這是學習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策略,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在設計學案時,必須留有小結時間,指導學生對本課時學習內容、學習活動進行總結反思。
3.《導學案》的使用
(1)師生共用《導學案》,科任教師必須在上課前一天將《導學案》發放到學生手中,便于學生自學。
(2)教學結束后,在每周的教研時,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更新或增刪問題和練習題,并寫出導學反思及建議,對導學案進行優化。
(二)課堂結構
1.自主學習
即在學科自習上由導學案引領學生自主自學,學科自習在課時安排上與課按1:1的比例分配。學生在認真閱讀并理解教材的基礎上獨立完成導學案上的學習任務。自主學習,是“學案導學,五步教學法”的基礎和前提。學生在獨立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將在第二天的課堂上通過合作探究及教師精講點撥解決。
2.合作探究
即小組合作學習,每節課的前5―8分鐘(可適時調整)為學生合作學習的時間,讓學生把在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帶到課堂上,在合作中解決。教師在課堂上首先給出上一節導學案上各知識點的正確答案后,各學習小組在組長的組織下,通過互相討論解決導學案上出現的錯誤和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合作學習時,小組內同級別的同學之間進行質疑對抗,不同級別之間A教B、B教C,實現兵教兵、兵練兵,彼此之間取長補短,互助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小組合作學習中,既有個人的成功,又有小組共同目標的達成。我們還采用小組評價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側重于小組整體能力的提高,并給予相應獎勵,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3.課堂展示
課堂展示的目的是讓學生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即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學生經歷了自主、合作學習之后,教師在課堂上隨機點某一小組的某學號(小組提前把組員分好學號)來代表本組展示其學習成果。
學生自主設計其展示問題的形式與方式,展示的內容應具有典型性,要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展示的形式主要有板書展示、口頭展示及模型展示等。在展示過程中,其他同學要認真傾聽,積極思考,對存在的問題發表不同見解,某一組展示的同學解答不了的問題,本小組其他成員補充,本組解決不了的問題其他小組可以搶答。盡可能使問題在質疑對抗中解決。使課堂成為學生證明自身實力的一個舞臺。這是一種持久的、強大的驅動力,促使學生高質量地完成自主、合作學習,通過展示激發學生的內趨力推動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
4.精講點撥
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展示的情況和質疑對抗的程度決定精講點撥的內容。教學的靈活度很大,當學生有實在解決不了的難題或學生的挖掘深度不夠或學生的講解存在問題時,教師才出場進行精講點撥,教師講什么、講多少,完全取決于學生的掌握情況。這樣的課堂靈活度很大,表面上教師看似很輕松,實則不然,教師要將更多時間用在課前,并在課上要保持高度緊張,因為學生的問題是隨時生成的,所以更具有挑戰性。
5.小組評價
課堂評價是教學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適當的評價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之能更好地投入學習。教師的評價在高效課堂教學環節中主要體現在兩處:一處是隨時進行的即時評價,另一處則是在課堂教學結束時的小組評價。
教師給予學生的激勵評價評價要公平、及時,不能帶有個人偏見和個人喜好,態度要誠懇,評價必須切中要害,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何處,必須具體明確,絕不可以模棱兩可,這樣能使學生感覺到教師的真誠,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
三、“學案導學”實施后我校在教學方面發生的變化
(一)從教師層面看
首先,“學案導學,五步教學法”的推行促進了教研活動的發展,提高了教師的合作探究能力。每周每個備課組進行一次教研活動對上一個導學案的修改和補充,對下一個學案進行研討審核與定稿。在這里,每一個教師成了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教師以研究者的心態投身于教學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教師不再是教書匠而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其次,“學案導學,五步教學”課堂教學模式使教師角色發生變化。課堂大部分時間被學生占據,教師成了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各種能力、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教師角色實現了由“演員”到“導演”,由臺上到臺下,由課堂的“統治者”到“平等中的首席”的轉變。
(二)從學生層面看
我們學校從2011年10月份始開始實施,到現在已經有四年,我們發現:“學案導學,五步教學法”,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發生較大轉變 學生由過去依靠教師灌輸、消極等待的學習習慣,轉變為在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索,積極參與,培養了學生樂于動手,勤于思考,敢于實踐,大膽質疑的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了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習效率。這與新課改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要求不謀而合。具體來說,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參與意識逐漸增加
“學案導學”課堂是一個動態的課堂,學生主動參與每個問題的研討,改變了教師在課堂自娛自樂地進行講解、下邊昏昏欲睡的情況。通過我們的檢查,發現學生睡覺的現象很少了。
2.加強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學案導學”課堂是學生自由發言的課堂,搶答題可以主動站起來進行回答,學生做錯了可以隨時站起進行補充修正,并且說明原因,甚至可以為自己辯論,大大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思維能力。
3.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增強
因為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著每個小組的榮譽。
4.學生表達能力、書寫水平大幅提升
教學中所運用的導學案既是教師導的依據,又是學生學的依據,把課堂內容問題化,強調的是學生的書寫能力和口語表達,學生不但在學案上書寫還要在黑板上展示,更要糾錯并說明原因,所以學生口語表達和書寫水平有大的提高。
5.大面積提高了教學質量
通過合作探究,優秀生因為要擔負本組的學習指導工作而更加進步了,后進生不能再無所事事,原來上課一直睡覺的學生現在敢于站在課堂上大膽地寫、大膽說了,導學案的檢測題都是分層設計的,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學案導學”課堂提高的是大多數學生的成績,班級平均分上升了。
四、“學案導學”應把握好以下“四個不能淡化”
(一)“學案導學”不能淡化教師的教學設計
學案不能代替教案,不能代替教師的備課,學案是指導學生學的具體方案,教案是教師教的設計。課堂教學理應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而學生學習的內容、學習的方式及學后疑難的解析都需要教師進行認真設計。同一學習內容,教師不同的教學設計,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
(二)“學案導學”不能淡化教師對教材的深刻挖掘
我們倡導教師課堂上“不能教導學案,而要用導學案教”,針對教研,我校提出了“分塊備課―集體研討―個性化處理”的備課流程,這是一個非常理想的教研方式,有利于教師發揮群體智慧,實現資源共享、共同提高。此種做法,教師的備課負擔是減輕了,但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淡化了,教師應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挖掘教材進行第二次備課。
(三)“學案導學”不能淡化學科特點
導學案要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下,體現課堂教學的學科特點。
(四)“學案導學”不能淡化教師的教學風格
“學案導學”由于采取基本一致的教學設計,往往會束縛教師的手腳,同時可能使部分優秀教師產生從眾心理,不能充分認識自身的潛力,從而降低對自己的要求。這對于教師自身的專業化成長、形成不同的教學風格是極為不利的。
“學案式導學”模式為新課程理念提供了一種很好的實施途徑,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很好地結合了起來,提高了教師“導”的技能,并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十分明顯的作用。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模式已成為一種教學相長的有效教學模式。當然,學案導學實驗中也遇到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研討和改進。例如,個別學生在完成導學案時不是通過看書思考而是抄襲教輔資料,課堂上學生的展示時間難以控制與完成教學任務之間有矛盾等。因此“學案導學”作為一種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還必須在學案的設計、使用、完善及備課方式和課堂實施的改革等方面繼續探索。
參考文獻:
[1]田宏忠.教師如何編寫導學案[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
二、高校英語電子教學檔案的優勢
隨著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電子教學檔案應運而生。在繼承傳統紙質教學檔案的設計理念和管理模式基礎上,電子教學檔案以數字化的形式呈現高校教師教學的相關材料,比如電子文檔、演示文稿、音頻資料、視頻資料、網頁等,依托網絡新媒介平臺全球化、多元化、即時傳播和隨時互動的特性,以其靈活便捷和功能強大,勢必成為高校教學檔案的新模型,受到師生的追捧。電子教學檔案沒固定格式,每個學校的要求都不盡相同??傮w而言,根據教學檔案的功能分為兩大類:教學改進型和教學評價型。電子教學檔案的內容包括教學工作的階段性評價、總體工作評價、教案、課件、教學成果集、作業批改情況、集體備課情況、聽課情況、進修情況等。相對傳統的紙質教學檔案而言,電子教學檔案更容易保存和攜帶,更便于教師對教學檔案進行修改和補充,順應了網絡環境下高校教學模式的改革需求。
1.高校英語電子教學檔案打破時空限制,便于存儲和攜帶。電子教學檔案多為word文檔、excel表格、PPT演示文稿、音視頻資料甚至網頁,容量大,所占空間小,延長了教學檔案的保存時間和保存范圍。如果將教學檔案存儲在郵件中,或上傳到網絡中,做成精美的網頁,就更不必擔心教學檔案的保存空間和時間的問題[2]14。只要有網絡的地方,就可以隨機打開瀏覽,便于英語教師根據教學的進度和教學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進行修改和補充。
2.高校英語電子教學檔案便于交流和監管。只要有電腦和網絡,英語教師間可以隨時隨地互相查閱彼此的教學檔案,學習對方的教學經驗,吸取對方的教訓,促進彼此教學技能的提高。學生也可以參與進來,查閱老師對自己的評價,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及時和英語老師溝通。這樣,老師間,師生間的交流就非常便利,英語老師可以互相借鑒,互相學習,資源共享;老師和學生也可以溝通有無,增進師生間的了解和感情,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興趣,使教學檔案真正成為輔助英語教學的工具。二級學院和學校的領導也可以隨機打開電腦上網查閱英語教師的教學檔案整理情況和教學效果的好壞,遠程進行監督檢查。
3.高校英語電子教學檔案功能強大,靈活便捷。英語教學檔案中少不了音頻和視頻資料,以往的傳統紙質教學檔案難以長期保存磁帶或光盤中的音頻和視頻資料,而電子教學檔案彌補了紙質教學檔案的不足,再多的音頻視頻資料,也可以復制粘貼保存在電腦中或上傳到網絡中,其他老師和學生可以隨時收聽觀看。英語教學教案、課件、教學心得,也可以供學生們和同事們學習。學生們參加的與英語有關的競賽,演出的視頻等,上傳到網絡中可以供大家共享學習,也為參賽同學更加努力學習英語增添了動力。
三、網絡環境下高校英語教學檔案的科學管理和利用
目前的文獻研究表明,國內已有部分高校開始實行電子教學檔案,業內對電子教學檔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評價功能上。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普及,電子教學檔案的模式和功能一定會更加廣泛和多元。
1.提高高校英語教師的電子檔案信息意識。英語教學檔案信息復雜,教師在整理教學檔案的時候需要具備一定的檔案知識和管理技術。學校要有步驟、有計劃地對網絡環境下高校英語教師的教學檔案的歸檔工作進行教育和培訓,學習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現代化知識。二級學院和學校要不定期上網查閱和檢查高校英語電子教學檔案的歸檔情況,激發英語老師整理英語教學檔案的積極性和責任心,督促英語老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注意教學資料的積累和保存,杜絕抽查檔案時臨時突擊,編造資料的情況發現。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寬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導學案的設計和應用被提出,它的科學實用性已經引領追求高效和快速的新型教學模式。實踐證明,導學案在高中英語課堂的實施具有極強的必要性:學習一門外語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很多學生沒有機會親身體驗英語的魅力,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講解的語法知識和單詞記憶,這樣的教育能滿足的只是做題的要求,而談不上對英語的學習。導學案就是充分發揮課堂上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學習、進行合作探究,有效提高學生在各個方面的綜合能力而設計的一種學習方法。
一、關于英語閱讀課與導學案
在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始終處于核心地位,該部分除承載對學生閱讀習慣、閱讀策略和閱讀技巧能力的培養外,還具有對課文相關話題、文化背景和語言知識的教學功能,使學生有機會感受真實、地道、優美的英語,并通過閱讀了解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最終提高閱讀能力及運用語言的能力。
導學案是教案與學案的一體化設計,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的師生互動創造活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和文本結構,設計實際有用的導學案,包括設定分解的教學目標、教與學的方法策略、選用的教學模式等,優化課堂設計,并應用到實際閱讀教學中,做到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案導學,達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二、導學案在英語閱讀課教學中的應用
下面以《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5 Unit2的Reading“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 must we choose?”為例。本課的定位是關于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關系的閱讀課,主要內容是一位環保人士與一位經濟發展顧問之間的辯論,筆者對導學案與課堂教學環節進行了如下的設計與編排。
1.課前活動。任務要求學生課前通過上網或其他途徑查詢有關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關系的信息,這是一個開放性的任務活動,能激發學生對本課話題的興趣,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符合新課程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的理念。
2.激趣導入。導入的目的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及先驗知識,讓學生樂學新知。英語語篇教學要求我們講究導入新課的藝術性,新授課用學生喜聞樂見的不同形式導入,可以很快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話題中來,激發他們的興趣,自然過渡到正題。
3.通覽閱讀。通覽閱讀,即通覽全文,把握大意,該階段主要是為了鍛煉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在此階段,學生應盡可能快速地展開閱讀,以獲取文章的大意,此任務設計成選擇題形式,放在課中完成,既是對接高考,又是檢測學生的限時閱讀能力。
4.閱讀策略和細節閱讀。閱讀策略學習放在細讀之前,符合教學實際,學生在通覽全文之后,了解到文本體裁是debate,于是利用相應的閱讀策略,再對文本進行細讀。細讀要求理解文本的整體信息,是指找到文章中的有關范圍后,在范圍內逐句閱讀,特別是對關鍵詞、句要仔細琢磨,以便對其有較深刻的較準確的理解。因此,教師除了把握閱讀材料的精髓之外,還應善于依據關鍵問題,設計不同形式的閱讀技能練習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5.聽。這一任務既能訓練學生的聽力,又能加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理解,并為下一步任務的完成做了鋪墊。
6.小組討論和合作探究。兩組學生代表匯報討論結果,教師給予評價。這一話題能提高學生參與討論探究的積極性。
7.小結本節課。
8.布置作業。作業的布置是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該堂課所學知識的鞏固及下節課學習的鋪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結語
通過精心設計導學案,優化課堂設計,克服傳統閱讀教學的盲目性,課堂教與學始終圍繞導學案展開訓練,做到以案導學。本節課體現了新課程要求的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做中學;體現了教師為主導的導學性原則:具有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師生可共同參與;體現了師生共同探究的原則:盡可能設計可供學生在研究中學習的內容,有可供師生豐富完善的“留白處”,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也體現了因人而異的層次性原則: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同時導學案把課前、課中、課后緊密銜接起來,使學生有案可依,有案可循。緊扣高考,既培養訓練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當然,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知過程,只有不斷探索研究和掌握閱讀過程及其規律,才能更好地發揮導學案的作用,使閱讀教學逐步得到優化,從而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是科學評價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主要手段,也是激勵和引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業務水平,確保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教學質量評價的目的。一是幫助任課教師正確認識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不斷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為進一步提高授課質量提供比較準確的信息;二是為教學單位、教學管理部門制定有關政策、規定和措施提供客觀依據。一些學校由于不重視教育科學評價理論與方法的指導,致使在學校評價體育教學質量時,往往采用憑印象、經驗進行主觀定性的方法,其結果是信度與效度不高難以使人信服。開展體育教學質量評價,是教育管理科學化的一項重要措施,它是根據體育教學目標而進行的客觀評估和鑒定。
1評價指標體系
制定本教學評價方案的目的,是為任課教師、教育管理人員和教學研究人員實施課堂教學評價提供基本依據,本評價方案主要適用于對日常教學質量的評價。長期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的集中式管理和統一性要求比較強,反映在體育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上,一方面,特別強調將體育教學的一些共性要求的特征作為評價指標;另一方面把教學評價的重點放在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態度及教學責任心上比較多。為了實現評價工作的預期目的,建立一個科學的、系統的評價指標體系是評價工作的關鍵。表1為大學公共體育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在設立評價指標的過程中,我們本著科學性與可行性相結合的原則,把能如實反映體育教學工作本質、共性強、便于實施和相關程度高的獨立性指標作為評價工作的重要內容,評價體系是按照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方面采制定一級指標,再分別將這些指標的共性要求抽象出來作為二級指標,然后以之評價不同的課程。這種評價體系簡單、共性要求明了,遵照導向性和實效性相結合的原則,所設評價指標不脫離教學實際,既考慮到了評價點和面,又考慮到了學校的教學條件及最終評價的實際效果,盡可能使所測指標達到量化,簡化了指標個數,要求同一層次的指標不互相重疊,合理地給定各項指標的評價等級,對各種課程教學的標準統一,便于對體育教學質量的宏觀控制,便于統一參評人員的思想,便于他們進行同級同類同質的比較,容易形成可靠的結論。見表1
2確定權重及進行綜合測評
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難點在于評價指標的設計與量化過程的處理,特別是量化問題,如果量化方法不科學,評價結果的可靠性就差。評價的一般方法是發放調查表,讓評價者給出被評者各項指標的分值,然后進行加權求和得出總分,以分值的高低來衡量被評者教學質量的優劣。在評價指標體系中,每個指標對系統都由它的作用和貢獻,對系統而言都有它的重要性。所以,在確定它們的權重時,不能只從單個指標出發,而是要處理好各評價指標之間的關系,合理分配它們的權重。應當遵循系統優化原則,把整體最優化作為出發點和追求的目標。在這個原則指導下,對評價指標體系中各項評價指標進行分析對比,權衡它們各自對整體的作用和效果。然后對它們的相對重要性做出判斷。確定各自的權重,既不能平均分配,又不能片面強調某個指標、單個指標的最優化,而忽略其他方面的發展。
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指標應根據學校類別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如師范類學校的課堂應起到教學示范作用,當然也有些方面是各類教學共同要求的。評價指標設計的原則是既要盡可能全面地反映出教學質量,又要盡量簡單,便于操作。在對大學公共課教學質量實際評價工作中,也應該使每個指標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本評價方案采用模糊評價的方法,評價等級共分為優、良、中、差四級,分別賦值4、3、2、1。一人評課可以根據聽課實況按等級評定辦法給出恰當的等級;多人評課,則以多數評價者確定的等級為結果,做歸一化處理后,確定指標權重系數。即:指標得分=評優人數X4十評良人數X3+評中人數×2+評差人數X1。
在測評過程中,往往是先獲得低層指標的數據,然后通過一定的方法對測評的數據進行處理,逐級向上獲得高一層指標的數據,最后獲得對一個對象的總體評價。本評價方案綜合得分采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加權平均法是指將根據子指標的分數在總體中所占的比率作為該子指標的權重的方法。假定有n個子指標,其測評數據分別為×1,×2,…,×n,則每個子指標權重系數計算公式為:
式中bi為第j個指標的權數.×l為第i個指標的測評原始數據。為所有指標測評原始數據的和,即權重系數等于指標得分除以各指標得分之和。此種加權法在簡單測評和團體測評時應用較多,在知道各指標的平均分數而求評價的總平均分時,就運用此方法。計算公式為:
公式中,代表評價的總平均分數,×i為各指標的平均分數,ni為各指標測評人員的個數??偲骄謹导幢驹u價方案所確定的教師教學質量的最后測評分。
3評價的要點特征
教育思想:(1)為人師表,樹立教師形象,從嚴治學,以身作則,運用正確的言行去影響學生;(2)育人思想,努力培養合格的現代化建設人才,對學生進行德智體全面發展教育;(3)教學態度,熱愛人民的教育事業,遵循體育教育規律,堅持科學態度。教學內容:(4)研究教材,熟悉教材教法,掌握教材的現狀,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5)編寫教案.教案完整、規范,教學任務明確、具體,教學安排符合學生的實際;(6)場地器材準備,場地整潔,達到運動需要,器材符合標準;(7)課堂一般程序.程序合理,注意學生精神風貌;(8)組織教學狀況,課的結構與時間安排合理,調隊方法得當。練習銜接嚴謹;(9)動作講解示范。講解簡明扼要,重點突出,能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動作示范正確、干凈利落;(1O)運動負荷安排,學生做練習的數量,學生做練習的強度,學生完成動作的質量。
教學方法:(11)教法方法運用,教法靈活多樣:抓教材的重點、難點;(12)教學方法創新,教學內容新穎,概念準確,教學技巧靈活,有獨創性。
教學效果:(13)學生體育意識。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次數;(14)達到教學設計狀況,學生課堂氣氛,各教學環節經考核,符合教學規范要求。
4評價方案使用程序
(1)評課前,評課人認真閱讀評價方案,熟悉評價要點的特征描述。(2)評課人在評課過程中。根據評價要點作好聽課記錄。(3)被評教師根據評價指標自我評價,并就教學條件、教學設計、教學實施等方面作簡要說明。(4)評課人按照評定等級辦法寫出簡要的、有針對性的評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已成為必要課題之一。但是,在多年的應試教育背景下,課堂上,教師只注重“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造成學生喜歡歷史卻不喜歡上歷史課的現象。因此,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必須全面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不斷改進歷史教學模式和手段,采用更科學、合理、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學案教學模式的出現正順應了新課改的要求,它是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動態的教學鏈,將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融入到實際的教學中去,進一步發揮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在輕松的、主動的、積極的氛圍中探究知識、體驗知識和感悟情感。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際談談在學案教學方面的一些實踐和思考。
一、什么是“學案教學”
“學案”是相對教案而言的,但與教案有著本質的區別。學案是根據課程標準或教材以及學習資源、學生實際(如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學法特點和心理特征等)編制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訓練和發展學生學習能力的校本課程。編制學案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學案有紙質學案和多媒體學案兩種方式。
“學案教學”是指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以學案為載體,以教師調控為手段,注重學法指導,突出學生自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學習能力,有效地發展學生個體素質結構,提高教學效益的教學體系。它以“學案”為載體,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據學案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以此構建了師生“互動―探究”的良好課堂氛圍,確保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的落實,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對學案教學的一些思考
任何形式的教學改革都必須把高效課堂作為最終目的和永恒追求。學案教學之所以被許多教師所認可,并長盛不衰地被創造性運用,就是因為它能高效率地提高教學質量,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但有些時候我們教師在運用學案教學時,由于對這一模式認識不深,導致出現了一些誤區,從而大大降低了學案教學的實際效果?,F結合實際總結如下:
1.學案不要與教案相混淆
在學案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再把歷史教案當做“救命稻草”,而是通過自己的教學智慧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將歷史知識進行整合。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在備課時就不用備教材,不用備課,也不意味著要拋棄教案教學模式,而是要相互補充,發揮各自長處。學案不是教案的“翻版”或“粗加工”,要有針對性,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進而實現教學目標。
2.學案不要成為習題集
有些教師在設計學案時將“知識問題化”誤解為“知識習題化”。把教材內容簡單地設計成一個個的習題,甚至機械照搬教輔資料,把有著豐富內涵的學案異化成練習題的堆砌,完全喪失了學案的功能。其結果就是導致了學生對照課本抄答案,學生合作找答案,課堂成了師生對答案的過程,對學習能力的培養毫無用處。在學案設計中,要注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要重視問題的探究,同時,更要重視學生閱讀中問題的發現感悟、學法的指導與實踐。
3.學案內容要合理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之間的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合作交流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爭取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而歷史學案設計要根據學生學習水平的不同,根據歷史學科的特點來合理、科學地設計問題。在內容設計上應更多地體現生活性、研究性、趣味性。
教師采用學案進行導學,從學生身邊的熱點問題設計問題,引入歷史學習內容,突出教學重點,抓住歷史知識內在邏輯關系,以減輕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的記憶負擔;通過不斷的自主預習、共同探討和課后強化,加深學生對系統知識的記憶,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進而實現教學目標。
4.教學活動不要形式化
學案教學模式是一種自主高效課堂,學習活動的有效開展構成了課堂的主體部分。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又要為學生創造合作交流、互相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形成對知識的理解,適時的開展有效學習活動,充分發揮“自主、合作、探究”的實效性。然而,一些教師在學案的具體使用中,過分拘泥于學案設計的要求和內容,固定、僵死的固守預設的學案,不能根據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具體情況而變化,缺乏一種智慧生成的意識,使一些可貴的生成內容得不到重視,影響了學案教學的實際效果,使學案教學模式更多走向了形式化道路。因此,要樹立學案為課堂服務、為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服務的意識,根據課堂教學的具體情況和需要,教師要靈活運用學案,補充和完善學案,讓學案在生成和完善中成為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重要媒介。
總之,學案教學是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舉措,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了以生為本、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教促學的先進教學理念。在實踐中,學案教學模式還需不斷的完善,從而真正發揮它的最大功效。
【參考文獻】
一、化學學案教學的提出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把教學結構放在第一位。作為教師,應該從課堂的教法入手,并且也要關注到學生的學習方法。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才能夠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培養屬于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化學學案教學方法,可以做到教與學的統一,達到應有的教學目的。
二、化學學案教學的設計
1.化學學案的組成
通常來說,化學學案內容上不僅包括學習重點和難點、學習目標,也包括達標練習、學習活動設計和推薦作業等部分。在學案設計的過程中,應該把活動設計放在首要地位。在內容上,要涵蓋學法指導和學習內容,設計學習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習的內容不斷充實和完善。
2.化學學案的設計思路
(1)研究四項內容:①對課程標準和教材進行分析,整體上規劃學習重、難點和制訂大致的學習目標,然后對劃定的知識點進行深入挖掘。②從學生個體的學習方法和知識水平著手,制訂出學生個體到整體的學習策略。③探尋學習的規律,注重學習的細節,尤其是關聯的知識點,通過學法指導線、知識流通線和能力培養線的方式來更加鞏固知識點的學習。④在運用知識點的同時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方向上與內容上達到訓練的目的。
(2)制訂學習目標。在化學學案中明確學習目標相當重要。學習目標由非智力目標和智力目標組成。非智力目標有意志目標、情感目標、心理目標等;智力目標有能力目標、知識目標等。非智力目標在學案教學中稱為隱性目標(可不寫于學案上),教師要做好調控工作,把學生的意志品質和師生情感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智力目標在學案教學中被稱為顯性目標(寫于學案上),完成這一目標,學生需要通過運用多種不同的學習手段。
(3)貫穿學習活動設計的三條線:①第一條線是知識線。從認知規律出發,分析所有知識點,然后再設計不同層次的題目,明確學生的學習思路,讓學生知道知識點的范圍和層面。從整體來看,這是一條明線,它有助于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也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②第二條線是學法線。這是一條或明或暗的線,主要是用于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③第三條線是能力線。這是一條暗線,通過解剖知識點的情感價值和能力價值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從整體設計出發,應把知識線、學法線和能力線有機地統一起來加以運用。
(4)編輯、推薦作業。在學生編輯、推薦作業的時候,教師要該在起點上做到適中,并且與學習同步,使得每個接受層面的學生都能夠有效提高自身的學習水平。
3.化學學案設計的原則
(1)啟發性原則。化學學案中的問題源自課本內容,但是又要高于課本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要在不同維度引導學生思維。所以把握好難易程度對于學生學習和吸收知識的程度異常重要。
(2)誘導原則。學案設計能夠誘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展現教學課程的“彈性”,營造良好、上進的學習氛圍。高中課堂教學的重、難點之一是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的問題,為了幫助學生掌握電子排布與能量、建立電子運動的圖像,不能僅僅生搬課堂內容,應以課堂教學內容為基礎設計以下有趣、科學的問題來誘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①由于異性相吸、同性相斥的原理,電子帶負電荷,原子核帶正電荷,但為何沒有產生電子被吸進原子核里的現象?②弄清楚鈉原子核之外的11個電子是分散開來在核外周圍或核外不同距離處運動,還是11個電子集合成堆在核外某一點發生運動。③地球圍繞太陽轉的運動的本質與電子圍繞電子核的運動在本質上有哪些差別?④由里向外2,8,1的核外電子排布規律為什么一定是鈉的核外電子排布規律而不屬于其他原子?最后的教學目的是希望學生通過實踐、探索,能增強對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的認識,牢固掌握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
(3)適中原則。首先,學案設計時要考慮學生已掌握和未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層次和水平;其次,為了能夠對學生進行思路和學習技巧的培訓,需要在教案設計時,為學生的學習鋪橋造路、多做提示,適度給學生難度適中的問題和提出相應的要求?;瘜W課程設計學習電解原理課程教學內容時,不可直接做出如下設問:氯化銅溶液為什么在CuCl2里通電之后能夠分解,而水通過卻無法再分解出其他原子?如此教案設計內容跨度太大,令缺乏系統知識的學生無從下手,增加學生在學習的心理負擔和學習障礙。如果將以上問題分解成一系列相關的問題:搞清楚通電之前和通電之后CuCl2溶液中的離子類型、濃度、運動情況,分析分布、聚集在兩極附近的離子種類、“放電”傾向,電解中的總反應式內容、電極兩極的反應表現等問題,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只要像以上這樣的教案設計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為學生降低難度、減輕心理壓力和學習障礙,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良性學習,通過適中降低難度等手法也能順利達到教學目標,為以后更為復雜的電解原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4)量力性原則?;瘜W學案應建立在學生的實際能力的基礎之上來設計,這樣才能發揮學習的最大推動力。也就是說,學案最基本的就是把握好度的原則,在簡單和復雜的情況下做到平衡。如,在學習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內容時,若設計:①原子核外的電子運動不運動?②原子核是怎樣運動的?其實,這樣的設計對于學生的學習進步是沒有幫助的。只有在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努力下才能探索出更加有價值的設計。
(5)系統性原則。學案設計要遵循知識的“感知―深化―運用”的學習模式。對于任何知識點的設計都應該如此。所以在學案設計中要深化和拓展知識,又要遷移和運用知識。從系統的原則出發,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三、化學學案的運用
1.指導學生預習
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教師應該提前將教案發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規劃學習的目標,讓學習內容更加突出。
2.用于課堂學習
在課堂上教師要求學生掌握的目標與教師在教案上的教學步驟相一致。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課時學生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學案來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將自己聽到的內容運用綜合的思維方式前后銜接起來,以此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提高教學成效。
3.組織復習
在學習中運用整合的手法將學案進行加工,變成一份新的資料,簡單明了,結構明確,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綜上所述,學案教學的運用,不僅可以體現教與學的統一,還能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在學案教學中,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學案教學進行自學,不僅能夠明確學習目標,而且可以理解教師的思維體系,更加深刻地學習學案,以此解決疑難知識。為了能夠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實質,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地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重視化學學習方法的學習,把教與學真正融于課堂。所以,化學學案教學的運用,旨在教學結構和過程的優化,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在學習效率上得到極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