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學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2-01 13:42:4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研究生教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研究生教學論文

篇(1)

一直以來,聲樂教學總是圍繞著解決開喉嚨、呼吸、喉頭等技術問題來進行。傳統教學中過于強調肌肉運動的技術能力,忽視了人的情緒性格等因素,造成技術的不全面,使專業的學習較為艱難。聲樂學生整天努力練習的不是如何進步,而是忙于解決各種聲音的毛病。許多聲樂前輩和老師說。學習聲樂就是建立好的“歌唱樂器”,就是“發聲機器”的訓練過程。然而這種單一的將發聲技能作為聲樂教學的全部的教學方法,是不能真正達到聲樂教學效果的。聲樂是技術和音樂的結合,它需要一個整體協調的狀態,包括情感控制、咬字狀態、心理穩定等方面,僅僅練習發聲技術不但學不好技術,還會影響歌唱的美感。實際上聲樂就是正確的說話,歌唱最終是表達感情的。歌唱的內容是歌曲的音樂情感和音調,其他的練習都是輔的。而且每個人對聲樂技術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而教師最終的責任就是幫助學生穩定狀態,建立起學生個人的演唱技術狀態。優秀的教師是不拘于某種教學模式的,而是通過合適的教學方法達到教學目的。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得知以音樂中心,通過表現音樂形象來調整發聲技術的聲樂教學方法事半功倍。

一、建立以音樂為中心的整體教學觀念

聲樂是音樂、詩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結合的藝術。好的演唱必須建立在科學的發聲技巧、豐富的情感體驗和濃厚的文化底蘊基礎之上。因此,作為教師必須從“重技輕藝”的誤區中走出來,使自己具有較高的文學修養、史學修養、語言修養、美學修養和音樂理論修養,建立以音樂為中心的整體教學觀念。作為藝術的一個分支,音樂是聲樂藝術中的重要內容,教師應從培養學生音樂內心聽覺與音樂意象人手,在聲樂教學實踐中,通過長期刻苦的音樂藝術訓練,融入練習者的創造性,并依靠練習者的情感、經歷、修養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不斷促進聲樂藝術的表現。技與藝,即聲與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連的兩個部分。發聲、咬字、吐字和隋感的表達構成歌唱的整體,二者不可分割。歌唱的人聲是以人身的整體作為樂器從事歌唱的,絕非只靠嗓子、氣息或共鳴就能單獨完成。歌唱是全身心都參與的一種表演藝術,歌唱應成為諸種因素融匯于一個整體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藝術。換言之,只有聲情并茂,技藝結合,才能使歌唱達到感人的境界,產生沁人肺腑的藝術效果。聲與情辯證統一,相輔相成。不論是專業歌唱者還是業余愛好者,在平時的訓練中,要加強整體歌唱的意識,使歌唱發聲與情感表達同時進行,使聲、字、情成為一體,養成用心靈歌唱的習慣。由于每個人的生理條件不同,嗓音也有差異,在聲樂教學中整體訓練尤為重要,它不僅包括歌唱呼吸的整體訓練、歌唱語言處理,歌唱心理的訓練等,更重要的還是歌唱的魂——音樂的訓練。從開始練聲起,就要同音樂結合起來,即練聲也要有良好的樂感。音程、音階的練習中,一方面是肌肉、音準、氣息、共鳴等方面的技術練習,同時它們又都是樂曲的組成部分,要給它們以音樂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練聲一開始,要求每個歌唱者把音程、音階、練聲樂句也唱得悅耳、動聽。以上我們可以領悟到,在歌唱發聲的過程中,呼吸、共鳴、吐字、表現缺一不可,它們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這就是我們所要求的“整體歌唱”的含義。

二、有內涵的練聲

歌唱發聲練習的目的,簡言之,就是將歌曲演唱中對聲音所需求的各種技術環節,通過有規律、有步驟的發聲練習,逐步提高歌唱發聲的生理機能,調節各歌唱器官的協作運動,養成良好的歌唱狀態,使歌唱發聲的技術成為歌唱表現的有力手段,為達到聲情并茂的演唱效果服務。發聲練多因為沒有歌詞的原因,被認為是沒有情感內容的,屬于純粹技術練習,如單個音素、音節的發音練習,擴展音域的練習,提煉音質的練習等等。其實不然。即使是單個長音,假使我們用不同的情緒來表達,也將出現多種聲音音色、音質的表達方式。在歌唱中“聲和情”永遠都是緊密聯系的。例如:我們在心情愉快時發出的聲音是甜潤、溫暖的,而板著臉孔則會發出冰冷、干澀的聲音,即便符合練習要領,聲音效果也是差強人意的。發音正確基本方法的掌握,是為了利于更大程度地表情達意,而不是單純地追求聲音。愉快、溫暖的發音應是歌唱時的最基本聲音色調,它可以使聲音柔和悅耳,聲隨情走,充分做到有聲有情,情托聲,聲含情。

在聲樂教學中,練聲過程是整體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如何讓學生從枯燥的練聲技能中擺脫出來,就需要運用音樂的魅力,發揮練聲曲的作用。在練聲前,首先要求學生在思想上作好準備,借助發聲練習曲調的旋律,訴說自己的心情和愿望,抒發內心的情懷。例如:5432|1——這一短小的練聲曲,可以引導學生想象這個練聲曲的旋律是對“彩虹”的描繪,提示學生用聲音來描繪彩虹的形狀,以及用“雨后見彩虹”的欣喜心情來進行發聲練習。如此,簡單枯燥的練聲曲就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學生會用愉快的心情去完成,最終達到練聲目的。同時,在發聲練習過程中,結合字聲練習(帶詞練習)要求根據詞意思維有想象、有意境、有畫面、語氣有表現、聲音有樂感、有感情地去唱。力求做到字正腔圓、以情帶聲、聲情并茂,慢慢地向歌唱歌曲作品過渡。

三、“以情帶聲”的歌唱訓練

歌唱是最富有情感的藝術,更是人類心靈對世界感應的產物,是以歌唱聲音為物質材料的人類精神喚醒及生命升華的展開形式,它以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展開其價值,充分體現了人類情感表現的自我創造與追求,是情感的美化和升華。在歌唱的諸多環節中,“情”是最重要的,在歌唱中起主導作用,是聲音的靈魂。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柯達伊指出:“藝術的精髓并不是技術而是心靈,一旦心靈可以毫無障礙地自由表達,便能創造出完整的音樂效果”。意大利著名的歌唱家卡魯索認為“歌唱是一種樂趣,而不是為了追求一種效果而作的技術掙扎。”他在歌唱時聽從心靈的支配,超越技術對他的影響,他的感情是他歌唱中唯一的導師。北京曲藝界也有著“說書一股勁,唱曲一段情”的藝諺,要求演唱者以充沛的內在情感統領、調動聲音,以顯示情真意切、優美動人的雙重藝術魅力。因此,筆者認為在聲樂教學中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歌唱的情感表達和歌唱的藝術表現上,會給課程的整個過程帶來一個良好的開端。

篇(2)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參考文獻資料,并結合護理專業特點,咨詢多位護理教育專家和臨床護理專家,自制《護理專業研究生創新現狀與影響因素調查問卷》。請專家對問卷內容效度進行評定,內容效度指數為0.821,Cronbach'sα系數為0.809。問卷由83個條目組成,共3部分,即:①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所在年級、研究方向、學位選擇方式等14個條目;②創新能力現狀:包括思維特征、個性特征、行為特征、知識構建4個維度,共33個條目;③影響因素:包含學習行為、學習目的、導師指導工作評價、課余活動、培養工作評價、與導師交往、研究工作評價、與同學、家人及導師溝通、目前狀況9個維度,共36個條目。問卷第2部分和第3部分相關問題,選項分為“不符合”至“符合”4級,分別計1~4分。基本特征和影響因素中各個維度的得分為該維度各條目總均分,各維度滿分為4分。基本特征中各個維度的分數之和為創新能力總分,滿分為16分。

1.2.2調查方法研究者與各護理學院聯系,取得配合。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將問卷發給學院研究生教學主管人員,由其將問卷發放至在讀的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以電子郵件的形式回收問卷,采用無記名方式填寫,共發放問卷169份,回收有效問卷164份,有效回收率97.04%。

1.2.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包,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描述,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進行描述;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結果

2.1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一般資料本次調查的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164名,年齡22~41(25.32±2.84)歲。其中女性161名,占98.17%名;男性3名,占1.83%。涉及AIDS護理、臨床護理、護理教育、護理心理、腫瘤、助產等51個研究方向,其中排前5位的是:護理教育27名,占16.46%;臨床護理17名,占10.37%;社區護理17名,占10.37%;老年護理15名,占9.15%;護理心理12名,占7.32%。其他一般資料見表1。

2.2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創新能力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總分及各維度得分見表2;各維度得分排序后兩位的條目見表3。

2.3不同特征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不同特征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得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項目2.4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影響因素以創新能力得分為因變量,一般資料單因素方差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方式:所在年級(其他=0,研究生1年級=1,研究生2年級=2,研究生3年級=3);是否獲得執業資格證(已獲得=4,通過但未拿到證書=3,未通過=2,未參加考試=1);學位選擇方式(專業學位=0,0,1;科學學位=1,0,0;調劑=0,0,0;其他=0,1,0);影響因素中的項目原值代入。

3討論

3.1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創新能力一般表2結果顯示,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得分為(11.59±1.17)分,滿分為16分。從各個維度分析,知識構建和思維特征兩個維度得分較高,個性特征和行為特征得分較低。創新能力4個特征調查結果顯示:護理研究生缺乏提出新穎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強烈好奇心、探求未知的勇氣和精神、向他人求助的習慣和質疑批判的精神。中國傳統文化具有保守性和“以過去為定向”的特征,是一種經驗主義文化模式。在此文化模式指導下的研究生教育理念,必然導致研究生因循守舊、不主動嘗試新的方式和涉足未知的領域,以致研究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嚴重不足。研究生教育過程中忽略加強團結合作意識,導致了研究生沒有向他人求助的習慣。研究生教育者要多研究和學習護理事業發達國家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注重培養研究生敏銳的觀察力,發現問題的能力,鼓勵提出新穎的解決辦法。思想創新是一種挑戰、一種超越,要尊重與鼓勵研究生的挑戰性,使研究生敢于向經典挑戰、向世俗挑戰。研究生培養過程中要注重保護研究生的個性,允許其個性的充分發揚,同時注重其合作共贏意識的培養。

3.2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影響因素分析

3.2.1學習行為學習行為包含經常主動思考問題、查閱文獻、學習工作超過8h、閱讀專業外書籍、對自己有新要求和新目標,與研究生創新能力呈正相關(P<0.01)。信息的獲取與利用能力在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中至關重要,研究生通過主動查閱文獻能獲得大量學科相關的信息,開拓思路、受到啟迪,提高發現新問題并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學習的核心,一切發明和創造都離不開思維。導師可通過要求研究生定期進行閱讀報告和閱讀心得交流會引導研究生查閱文獻、閱讀學科外書籍;通過經常性的提問和討論啟發性的問題,多給研究生自主決策的機會,鼓勵其與自己辯論來培養研究生主動積極思考問題的品格。

3.2.2學習目的學習目的包括為成為護理事業各領域的領導者奠定基礎、成為護理教育專家奠定基礎、成為臨床護理專家奠定基礎、獲得更高一級學位、獲得更好的工作、獲得更好的待遇、確定未來發展方向7個條目,與創新能力呈正相關(P<0.01)。積極的學習目的有利于研究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并提高主動性,因而促進研究生能力的提高。護理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開設“護理事業風云人物”專題課和邀請“南丁格爾獎”獲得者給研究生講座,鼓勵研究生豎立遠大的志向,培養研究生創新的高度責任感和有所作為的自覺意識。

3.2.3學位選擇方式本研究結果顯示,調劑到護理專業的研究生創新能力得分顯著低于選擇科學或專業學位的研究生。調劑專業的研究生因為護士職業成就感不強,對護士地位的提高、護理事業的發展沒有希望,導致其創新能力較低。護理人員對專業的認可和專業價值觀的堅定也會影響其學習的效率和積極性。導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入護理事業最新進步與發展的教學,激發學生提高護理人員地位和徹底改變護理事業面貌的強烈責任感。通過強化教師的“主陣地”功效,以其對專業尊重篤信、敬業奉獻及精深的專業知識和寬泛的知識結構感染和影響護生,提升其對護理專業的認同感。

篇(3)

學生評教,本是指學生對任課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安排、教學效果、語言表達、科學性與板書、教態、批改作業情況、作業量、輔導情況等進行評價,給每一項內容打上相應的等級,反饋給任課教師的活動,旨在提高教學質量。然而,很多學校卻往往以學生評教的結果來裁定教師的教學水平,更為甚者,還將它簡單地與教師的工資、福利、職稱評定與獎金等掛鉤。從科學發展觀的視野看,學生評教的第一要義應是發展,核心應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應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本方法應是統籌兼顧。可見,現行的學生評教在彰顯某些進步意義的同時,也凸現著多種弊端,剖析其弊端并探討相應對策實為重要。

一、學生評教的弊端

1危及教學質量

研究表明,現行的學生評教不僅對提高教學質量的貢獻不大,反而因為多種主客觀原因而危及教學質量。

首先,學生評教可能會使教師盡量降低教學目標。現實中發現,學生評教的實施,讓廣大教師產生了一種畸形的壓力,不少教師為了獲取“學生公認的優良教學效果”,以之換取學生評教高分,不惜犧牲課程標準的底線,在內容與深度上降低了對學生的起碼要求,盡量放低教學目標,更有甚者,極不負責地向學生承諾課程結業時給其“滿意”分數。其實,教師降低教學目標就是降低了對學生的期望。一方面,隨著教師對學生期望的下降,學生的學業成就也會跟著下降;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期望值的下降,其實預示著教師放松了對學生學業的監督與評定,學生事實上成了學業的自我監督與評定者。毋庸置疑,“讓學生來監督與評定自己的學業,很可能會讓他們放松學習上的要求,降低學業標準。”

其次,學生評教可能會令教師忽視課堂管理。現今的課堂,學生逃課與擾亂秩序的現象屢見不鮮,然而,出于功利,許多教師對此視而不見。原因何在?很多教師頗有感觸地說:“我擔心管這類事的話,事中所涉及的學生在評教時就會給我打很低的分,如此一來,我的名與利都會受到影響。倒不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課程結業時給他們一個稱心分數,如此,他好我好,大家和氣一堂,豈不更好?”

再次,學生評教可能會降低教師的工作熱情。筆者在調研中了解到:某高校的一位省級教學名師兼省級先進班主任,其學校領導、教學督導、同行教師等一致認為他的課上得非常好。不料,學期末他的學生評教得分僅為60多分,而其他教師的得分普遍都在80分以上。原因在于,該教師平時對學生各方面的要求稍微嚴格了些、拔高了些。如果這樣的案例多了,教師的工作熱情自然也就降低了,教學質量很難不滑坡。

最后,學生評教可能會挫傷教師的講課激情。由于學生評教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遏制”、“監督”與“威脅”教師的平臺,學生在課堂上的自由度猝然飄升,而教師在課堂上的顧慮度卻陡然加重,無疑影響教師上課時的情感投入,講課激情自然弱化。講課的激情降低,教學效果自然不好。

2危害誠信教育

根據教育具有教育性的規律,誠信教育雖是思想政治教育與德育的主要內容,但也可伴隨其他課程的學習而獲得。滲透著功利的教育,不可能是誠信教育。如果師生雙方直接存在著某種功利,那么,不僅學生不可能接受誠信式的教育,而且教師也不可能給學生教育上的誠信。

為了博取一個理想的分數,有些學生公然以評教為交易籌碼,直接向老師“要”成績。可荒唐的是,學生的這一招居然屢屢得手!

為了獲取學生評教的高分,教師自覺或不自覺地與學生聯手導演了一幕又一幕功利性的“戲劇”,比如故意降低教學目標、有意忽視課堂管理、刻意追求與學生的畸形和諧、蓄意給學生高分……

3干擾日常管理

很多教師惟恐加強課堂管理會“得罪”部分學生,擔心這部分學生在評教時給自己打低分,因此,對于學生逃課以及干擾課堂的現象與行為,很多教師表現得麻木不仁,他們不敢管,也不愿管。由于教師與學生“狼狽為奸”,因此,對于學生的許多違紀現象與行為,教務部門與學工部門不得而知。失去了教務部門相關約束與學工部門相應督促的大學生,其結果是“‘逃課’與‘談戀愛’、‘醉酒’、‘重修’,一起成了他們另外必修的四個重要學分”。顯然,學生評教會間接地干擾日常管理。

4影響師生關系

學生評教的實施,徹底打破了傳統師道尊嚴的格局,嚴重威脅著傳統尊師愛生的優良風尚。對教師來說,考慮到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評教這一有效平臺遏制自己,擔心自己的某些言行“冒犯”學生而遭之報復,故與學生交往時顯得分外小心翼翼,更有甚者,時刻提防學生,與學生交往時總懷有一定的戒備心理;就學生而言,動輒就欲借評教這一平臺要挾教師,其邏輯是:您若“跟我過不去”(或者指教師對自己違紀行為進行干涉,或者指教師對自己逃課行為進行檢舉,或者指教師沒有給一個令其滿意的分數),我就在評教時讓您難堪。顯而易見,學生評教給師生關系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潛在地給師生關系蒙上了一層詭秘的面紗,致使師生關系異化。

5阻礙教學改革

毋庸置疑,教學改革涉及學生的利益。出于某種利益的思考,學生也會阻礙改革。比如: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教師特意將某部分內容的教法從講授改為討論。如此一來,教師便會事先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與操作相關實驗,這樣做,無疑會占用學生其他的時間。假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自然就會埋怨甚至敵視教師,繼而不按教師的要求做準備。結果,教師雖然精心為討論課做了安排,但由于缺少學生的配合,效果還不如講授課。然而,面對此境,教師很可能選擇默默忍受。因為顧及學生評教的壓力,教師不敢或不愿“得罪”學生。而且,為了避免再次出現“為難”學生的尷尬局面,教師以后當然就會沿襲講授法。由此可見,學生評教在某種程度上對教學改革是存在阻力的。

二、改善學生評教的對策

1準確把握學生評教的初衷

準確把握學生評教的初衷是實施學生評教的前提。從教學管理的角度看,“學生評教的真正指向仍應是學生,主要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為了學生的發展”。學生參與評教的根本目的本是為了更準確地反饋課堂教學信息,以便學校領導、教務部門、各院(系)分管教學的負責人以及任課教師更好地把握課堂教學的真實情形,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可現實中的學生評教卻演變為學生對教師及其教學狀況的評價,而事實上的學生評教竟然異化為學生“制約”教師的平臺,更為甚者,一些學校居然還將學生評教的結果同教師的職稱評定與獎金發放等簡單掛鉤。

面對學生評教的畸變與異化,學校領導、教務部門以及各院(系)分管教學的負責人不可熟視無睹。為了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理應迅速斧正學生評教的方向,準確把握學生評教的初衷,以便學生評教早日走上正軌。

2切實制定學生評教的量表

制定切實的學生評教指標是實施學生評教的基礎。目前,各校制定學生評教的量表時相互模仿,甚至有些學校干脆復制或克隆他校的評教量表,致使各校施行的學生評教量表大同小異。教育管理學的相關研究表明,學校類型不同,其定位自然有別,人才培養目標必定存在差異,社會衡量它的人才質量標準當然不會一樣。因而,人才質量不應是抽象的、籠統的質量,而應是與不同類型學校相對應的質量。同樣,教學質量也應該是相對于不同類型學校而言的質量,也就是說,各校預期的教學質量應該是有區別的。因此,各校的學生評教量表理當有別。教育文化學的相關研究同樣指出,“任何成功的、有效的教學,都應是多元化的教學”,不僅教學大綱應是多元的,而且各種評價也應是多元的。為此,各校應從自己的校情出發,制定一套合情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學生評教量表。

3合理引導學生評教的開展

合理引導學生評教的開展是實施學生評教的關鍵。現階段,各校學生評教的開展基本上缺乏合理引導。一般是事先在網上或紙上以文字形式羅列評教的各項指標,然后在某一集中時間讓每個學生對著各項指標逐個對各任課教師進行標定,最后由計算機自動統計或指定專人進行統計。許多實踐表明,“學生如此評教的隨意性較大,其可信度理當值得質疑與推敲”。

確保學生評教的合理實施,應該做到:首先,領導學生正確認識學生評教的本真目的;其次,指導學生準確理解各項評價指標的本真內涵;再次,教導學生客觀公正地評價任課教師及其課堂教學狀況;最后,倡導學生評教過程民主化。這樣做,能有效避免學生評教的主觀性、虛偽性、模糊性與報復性。

4正確處理學生評教的結果

正確處理學生評教的結果是實施學生評教的保障。當前盛行的學生評教之所以在現實中暴露出如上所述的諸多弊端,主要是因為沒有能夠正確處理學生評教的結果。我們認為,對學生評教結果的正確處理,應該著重把握以下幾點:

第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當學生評教的結果出來后,千萬不要簡單地看統計數據,更不要根據統計數據簡單地加以推測與預測;而應該針對每個教師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比如公共課與專業課及選修課、大班授課與小班授課、理論課與實踐課、文科課程與理科課程等講授的風格與效果肯定有異),并結合其他評價方式(如同行評價、教學督導評價等)所得到的數據進行具體分析。比如,對于同樣一個教師,也許同行給了他很高的評價,但學生對他的評價也許不高;又如,同樣一個老師,上其專業課的學生可能給了他很高的分數,而上其公共課或選修課的學生卻給了他很低的分數;再如,同樣一位教師,小班的學生可能給了他一個高分,而大班的學生卻可能給他一個低分,……那么究竟應該以誰為評教依據呢?取平均分的做法合理嗎?這就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第二,統整評教結果,不能以偏概全。處理學生評教的結果時,應該整合各項指標的評價情況,對教師的教學狀況進行全面分析,切忌以點帶面。

第三,凸顯主要關節,凹隱次要細節。分別給評教量表中各項分指標以權重,確保與教學質量愈相關的指標權重愈大。比如,對于“是否按時上下課”與“教學手段是否合理”這兩項分指標來說,前者在整個項目中所占積分的權重就應該比后者小。

第四,允許教師作適當的申辯。從教育的生命論角度看,教育的實踐形態本應“從獨自到對話”,因而,教學評價不能“獨白化”。對于學生評教的結果,教務部門應作初步統計后迅速反饋給教師本人,充分給予教師申辯的權力與時間。如果教師認為有必要,教務部門可安排他與評教的學生展開一次深層次的心靈對話,之后,讓學生再次進行評教,直到師生雙方心服口服或基本滿意為止。

第五,切忌簡單地將學生評教結果與教師所敏感的問題掛鉤。比如不要簡單地將學生評教結果與教師的職稱評定與獎懲措施掛鉤,以免教師對學生評教神經過敏,從而出現故意迎合學生口味、不敢或不愿“得罪”學生的扭曲現象,導致教學質量出現危機。

篇(4)

1.2強化教育培養過程實踐環節,提高實際工作能力首先,對教學進行實踐訓練,哈工體育大學針對體育學教育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便是體育師資,那么教學的能力便成為了培養的核心所在,教師要想使得自身專業水平得到提升,就必須要保證實踐能力持續成長。那么這就需要讓研究生充分掌握知識與技能,并且讓其明白教師這一角色的責任。經過學習后的第二階段,就可以在引導下為本科學生進行5-7周左右的教學實踐,但要保證以教學進度為前提來備課,通過教案為大綱來上課,研究生的教師則要對全過程加以指導,這一環節的成績最終要記錄學習檔案之中;第二,積極的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讓學生深入的投入到社會實踐活動中,一般為4-6周的時間,通常在第三、第四學期展開。社會時間活動必須要寫實踐報告,并交予學院備案,記錄學分;第三,實踐競賽。組織完成1-2項校內外的相關工作,學院教師擔任裁判,對整個過程進行考核;第四,每個研究生必須每學期參加講座與學術報告,至少2次,在學生畢業之前,參加校內外體育部報告會的次數不低于2次,并提交相應的學術學習手冊,由導師審查簽字,記錄學分。

2體育教育改革實踐中所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2.1體育教育改革實踐問題

2.1.1師資力量薄弱影響研究生教育的發展哈工體育大學中的體育學教導教師多數是本科教師,多數擔任研究生培養工作的教師都是學校培養,只有小部分教師具備資格與能力參加研究生課程的授課,導致教師自身教學壓力大,無法全心投入到教學中。而具備能力的教師則壓力更大,不僅要負責課程,還要負責實踐、論文等工作。

2.1.2招生持續性問題哈工體育大學近幾年呈現出的研究生招生分數較高,始終沒有降低,并且與其他專業分數相同,導致一些學生望而卻步,形成的結果便是報告人數越來越少。

2.1.3課程設置問題目前,體育學研究生課程的設置基本是參考體育院系的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較為單一陳舊,重復本科生的課程太多,過度地突出課程體系的專業化和專門化,綜合性體現不夠,局限在一個學科領域,任課教師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認識不夠深入,培養出來的研究生知識面不夠寬廣,缺乏必要的應用知識與應用能力,無法適應社會應用型體育人才培養需要。

2.2針對體育教育改革所需采取的解決措施

2.2.1強化師資團隊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一方面,不斷加強重視教學改革,積極認真地完成新一輪研究生培養方案修訂,提高任課教師專業理論水平,鼓勵支持教師不斷拓寬教學內容,并開設新的選修課和專題課。另一方面,加強與校內其他學科合作,研究生的跨學科研究,開設跨學科跨學院的研究生課程,給研究生更廣泛更靈活的學習和研究空間,聘請其他學科的教授擔任教師開設課程,

2.2.2提高招生持續性必須要針對師資力量團隊進行擴充,并且采取評職考核的政策來鼓勵教師,每年引進優秀的教師以及師資團隊,制定相應的師資培養計劃,持續為體育學研究教育團隊提供支持。

2.2.3科學設置課程科目學科想要發展,首先學生源就必須要充足,所以,針對體育學研究生的教育發展問題,需要利用招生政策加以支持,從專業發展角度出發,即便是區別對待也要以不影響其他專業的情況下,來降低分數,保證招生計劃完成。同時,積極鼓勵其他非體育專業的學生跨學科報考,實現復合型體育人才的發展。

篇(5)

1.1轉化醫學理念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實施轉化醫學教育,理論聯系實踐,可以激發醫學研究生的學習興趣。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研究生經過了五年本科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的學習,經過了本科臨床實習期的觀摩,已構建其知識體系,對各種疾病也有初步的認識。在研究生階段,強化他們基礎理論研究與臨床應用相結合的意識,倡導其以患者為中心,以疾病的診療為目標。醫學研究生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并積極主動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自覺地查閱相關文獻和資料,請教研究生導師。避免單純以為目的,科研創新性差,成果應用前景渺茫的研究方向。這樣的學習過程,能讓他們逐步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學習方向,能激發其繼續深造的欲望,從而明確自己未來想要從事的研究方向,并在長期的教學、科研以及臨床工作中沿著這個方向繼續不斷深入,不斷探索,不斷完善。

1.2轉化醫學理念可以培養團隊精神一些重大疾病、多系統疾病從病因、機制、診治到預防,涉及的因素眾多,極其復雜,臨床問題的解決靠單一專業學科醫療力量很難完成。這往往需要多學科的基礎、臨床人員組成研究團隊,發揮各自專業優勢,進行多學科交叉研究,通力合作、聯合會診,共同完成疾病的診治。轉化醫學即倡導基礎與臨床科技工作者的密切合作,由臨床研究者對疾病的進程和特性進行觀察,提出科學問題,基礎研究人員進行深入研究,然后將基礎科研成果快速指導臨床應用,為臨床治療提供用于疾病醫療的新工具,從而提高醫療總體水平。另外,醫學實驗技能課和動物實驗課,也需要研究生們團結合作,齊心協力才能完成。研究生在接受轉化醫學教育的同時,就水到渠成地培養了這種互助、共進的團隊精神。

1.3轉化醫學理念可以提升綜合素質對醫學研究生進行轉化醫學理念的教育,有利于培養具有轉化醫學能力的醫學精英,進而有利于提高我國的醫療水平,促進醫療事業發展。在現今轉化醫學的時代,僅具有單方面的科研能力和臨床技能是遠不夠的,轉化醫學理念主張高素質、綜合型人才的培養,既精于科學研究又精通臨床技能,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能敏銳發現臨床中待解決的問題,開展科學研究,具有豐富的多學科、多專業的知識,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組織能力、交流溝通和協調能力,能組織多學科多領域的科學研究工作。因此,對醫學研究生進行轉化醫學教育,可使其自身專業素質更加全面、系統,厚積薄發。

1.4轉化醫學理念為交流合作提供平臺轉化醫學在實施的過程中,需要基礎教學科研人員和臨床醫務人員頻繁的交叉對話,使雙方均能不斷熟悉對方語言,進而促使轉化醫學變成雙向通道———從實驗室到病床,再從病床到實驗室,依此形成良性循環。轉化醫學教育無疑為研究生的成長提供了一個學科交叉的開放式交流合作平臺,鼓勵多學科介入機制以完成研究項目的跟蹤、系列研究。藉此互動平臺,醫學研究生可以不斷提高與他人溝通交流的能力,提升個人的科研領導、科研協調的能力,建立聯系網絡,形成積極、和諧、互助的團隊合作的局面,這也將最終促進其個人職業生涯的成長。

2推進轉化醫學教育理念的策略

對醫學研究生加強轉化醫學理念教育,有利于培養具有轉化醫學能力的醫學精英,有利于提高我國當前整體醫療隊伍的水平,有利于跟進國際醫學發展的步伐。推進轉化醫學教育理念的廣泛普及,需從政府、高校、醫院、企業等各層面齊抓共管,打造出蔚然成風的蓬勃局面。宏觀把握制定轉化醫學發展的長期戰略規劃,聯合醫科、理科、工科等多方面的力量,組建跨學科多專業研究團隊,搭建醫學研究共用平臺,建立促進轉化激勵引導機制,催生高層次研究成果,形成“產學研”一條龍發展模式[6]。以轉化醫學理念加強醫學研究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具體包括如下策略:

2.1強化師資力量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增選綜合素質高、博學強識的授課教師,保證師資力量。為教師們提供交流的平臺。可以在基礎醫學院和臨床醫院之間定期舉辦學術沙龍、會議、討論會等,讓不同專業方向的教師們增進溝通,取長補短,更新研究理念,拓寬研究思路,這樣才能為更深入、有效地開展轉化醫學教學奠定厚實的師資基礎。可以實行雙導師制,如科研型的研究生可以選擇臨床醫學的教師作為副導師,臨床型的研究生可以選擇基礎醫學的教師作為副導師。主導師和副導師聯合為研究生制定個體化的培養計劃,這樣可使研究生們在基礎和臨床領域中得到全方位、深層次的指導和培養,有利于科研思維的拓展,有利于臨床實際問題的科研化,能促進青年學子們的長足成長。

2.2優化課程體系轉化醫學的核心理念即打破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固有屏障,建立彼此間的緊密聯合。因此,在課程體系的建立上,適當減少公共課學時,確立以基本知識、臨床應用、實驗技能為重點的教學內容,將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有機融合,以疾病為基本元素講授相關知識,圍繞臨床問題的各個方面(從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及預防等)展開啟發式教學。重視綜合性的系統生物學的教育,增進醫學生對學科之間的交叉和基礎醫學知識與臨床醫學知識之間的銜接融合的理解,在理論層面真正跟進轉化醫學的思維模式。實驗課程應適當減少演示性和驗證性實驗,加強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課程的開設,充分調動研究生的主動探索和創新精神,培養其對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另外,科研工具和方法學的教學亦是必不可少。良好的文獻檢索、文獻綜合能力,扎實的外語功底,醫學統計學的熟練掌握和應用等,均有助于醫學研究生合理知識體系的構建,為今后順利開展科學研究提供知識儲備。國內很多高校調整學科結構,目前增設了轉化醫學二級學科,這為醫學成果的轉化和轉化醫學人才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孵育基地。

2.3拓展實踐應用目前醫藥行業在基礎、臨床、新藥和器械研發等各個環節存在嚴重的脫節現象,基礎研究人員不重視研究成果解決實際問題的可行性,臨床醫務人員不能跟進國內國際的前沿科學問題,藥物和器械臨床試驗不能緊貼臨床的實際需求,這樣造成了大量的醫療資源的浪費。實現轉化醫學理念,需要政府機構、醫院、高校、高新科技企業等多方面力量來共同推進,需要不同學科背景的人員切實合作,才能形成“產學研”一條龍的發展模式。在研究生培養模式上,應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啟發其獲得科研靈感,培養自己獨特的科研興趣和方向,并在長期的職業生涯中努力踐行。

篇(6)

2我校化學實驗教學基礎薄弱,嚴重制約高水平研究生人才培養

在我國目前迫切需要提高國家的整體創新能力的形勢下,高校研究生教育培養人才核心的內涵是為了培養創新人才。而實驗教學中心則是最重要的支撐平臺之一,我校化學實驗教學中心建設的目的就是:實現優質資源融合,教學科研協同,促進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建立創新人才成長環境,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支撐創新人才培養。而化學實驗教學中心作為化學學科的基礎實驗教學公共平臺承擔全校各個專業的四大化學實驗、生化實驗等實驗教學,其教學科研的高水平是我校研究生人才培養水平的重要體現和支撐,目前存在的最主要的問題和困難為:盡管中心建設的許多工作得到了學校職能部門的支持,但邊緣化現象還是很嚴重,中心的學科建設、師資建設、儀器設備建設都不足,使得我校的化學實驗教學基礎十分薄弱,在海南省內都處于落后水平,更無法談及在全國范圍內去比較了。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需要以優勢學科專業為基礎,但化學學科建設基本上是空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高水平課題的申請很少,沒有凝煉的科研方向,還形不成凝聚力和優勢,無法支持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更無法支持高水平研究生人才的培養。其次,人才發揮作用的平臺不足,中心人員隊伍整體水平和活力不高,人才引進不足和沒有有效的獎懲措施使得師資隊伍建設薄弱,教學、科研工作效率不高。再加上硬件儀器設備方面,化學實驗中心的儀器經費投入不足,基本教學儀器設備落后更新慢,大型精密儀器設備較少,也打擊了老師們從事教學科研的積極性。以上的困難制約著中心的發展,這也是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推動較緩慢的原因。

篇(7)

新形勢下,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更新和進步,學校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師資培養提出了新的培養目標。高等體育院校作為培養基層教師的重要基地,不僅要重視學生專業技術能力的提高,突出自身專業的特色,更要加強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田徑教學作為體育運動和學校體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田徑教學能力是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作為未來體育教師必須掌握的最基本的教學能力。

1.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應具備的田徑教學能力

教學能力是指教師在一定的條件下,有效地把知識、技術、技能傳授給學生的本領。

1.1田徑教學設計能力。包括掌握現代田徑教學與訓練理論的能力、掌握田徑教學目的和原則的能力、挑選教材的能力、制定田徑教學計劃的能力、編寫田徑教案的能力等。

1.2田徑教學實踐能力。包括選擇最佳教學方法的能力、講解與示范的能力、組織教學的能力、突遇問題解決能力、合理安排負荷能力、糾錯與指導能力、運用現代信息手段輔助教學的能力等

1.3田徑教學評價能力。包括學生成績評定能力、裁判能力、構建教學效果評價體系的能力等

2.培養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的必要性

2.1符合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具體要求。田徑教學能力是體育師資必須掌握的最基本的教學能力。在現今的考試中,我們仍存在著忽視對學生能力的考評。學生的教學能力也只有在不斷的實踐和研究中才能得以提高。在對學生成績的評定中,要合理確定實踐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比重。轉變田徑教學的指導思想,要培養大學生成為身心全面發展,而體育課程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本形式之一。因此,把提高教學能力作為學生培養的重要目標是很重要的。

2.2適應社會的必然需要。現代社會發展和知識更新的速度加快,現代人要適應社會必須不斷提高自己,使自己適應社會,否則,必然會落后,而被逐漸加快發展的社會淘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完善和發展,田徑教學力求適應體育大市場,發揮其鍛煉、健身、教學和競賽的作用,立足基礎教育,豐富其運動內容形式,把民族的、本土的運動項目融入到田徑課堂中,為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奠定堅實的基礎。

2.3提高自身能力的必要途徑。體育教育專業實踐性特點決定了學生在未來工作中面臨的工作對象復雜且富于變化,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知識遷移和實踐能力。而教學能力則是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實踐能力,是其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的必然途徑。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是學生在校期間的重要學習內容。目前最重要的是堅持“以人為本”,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從而使大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未來體育教師的崗位也要求具有健康的體魄和充沛的經歷,所以,完善田徑運動教學是很重要的。

3.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田徑教學的建議與對策

3.1改變傳統教育觀念,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其教育教學觀念對教學活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應始終把學習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學習技術能力的培養。只有教師全面更新教育觀念,才能充分認識培養學生教學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和全面性,才能注重加大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空間,才能有效地開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激勵其學習的積極性。

3.2豐富拓展教學內容,適應社會新形勢。由于新課程標準對教學內容的規定比較寬松,在進行教學內容設計時要針對學習目標盡量多設計幾項教學內容,供教師和大學生根據課堂情況進行選擇,以滿足實現學習目標的需要。在田徑課內容的設計中,教學內容應側重于培養大學生能夠運用和創設各種手段進行健身的能力,加入新型的田徑項目如:戶外運動、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課程,才能增加大學生的參與熱情,更好的促進體育教育事業得繁榮發展。]更新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普通體育院校體育育專業是培養合格標準,面向現代化的全面、系統、新型的體育教師和體育工作者。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的主要環節。在田徑普修課中,教師應在傳授基本技術、技能、知識的基礎上同時給學生時間,讓他們有實戰的空間去發揮和探索,并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緊迫感,促使學生在課前要去翻閱大量的資料,不斷地提高理論水平、技術水平和自學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自覺能動性和創新積極性。

3.4修訂教學大綱,加強學生教學能力培養的指導性。教學大綱是指導一線教學的重要文件,體育院校本科生教學能力的形成也同樣需要從教時間達到一定程度以實現教學能力形成的。鑒于體育專業的特殊性,對教育實踐課可采用集中實習和分散實習相結合的形式,采用實習、見習等多種教學模式,適當調整田徑課教學計劃,在技術課教學前安排基本理論課講解,進一步加強理論課同技術課的緊密結合。將教育實踐課貫穿于整個大學本科的學習過程中,促進所學理論知識的鞏固及個性能力的發展。

面對當今社會的轉型,人們健康理念的更新,體育教師人才需求標準的轉變,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人才質量與社會的不相適應性,體育院校要提高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生的教學能力,為培養“厚基礎,寬專業,具有社會適應能力”的優秀體育教師做好一切工作。

參考文獻

篇(8)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小學生的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作為一個數學老師。在教學中就是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他們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來。在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要能使學生產生迫切解決問題的心理。教師提出問題的方式,要有興趣與好奇心。問題的內容應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或已有知識,并富有情趣。這樣才能把學生引入到有關情境中,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探求的思維活動。

例如:在我的《用字母表示數》這一節的教學中,首先通過同學們自己動手擺正方形,從擺1個正方形所需要的火柴棒,到連著擺2個、3個正方形所需的火柴棒的實際操作。來誘發他們對擺50個、100個正方形所需要的火柴棒的思考。師生就會很自然的轉到學習知識上來。再如用袁隆平的科學水稻和“神舟”三號宇宙飛船這些跟我們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事情提出問題。不僅讓學生們了解到了數學學科中存在的一些規律,還在學習的同時掌握了社會知識。數學中滲透了語文,政治思想的教育。這樣創設問題情境,形成懸念。能把學生引入到最佳的思維狀態。能讓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興趣盎然,提高自主學習的動力。

二、延拓創新,創設情境,增長自主學習的精神。

新課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要求學生將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變為主動參與的過程。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使他們在探究數學奧妙的過程中不斷發現新問題,從而更加主動的投入學習。當然,這也離不開老師上課時的精心策劃和指導。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從各方面,特別是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去發現一些與數學有聯系的問題。從而加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在教學中組織學生自己編輯一些問題。從問題中找出規律。

如:我在上《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習題課的過程中,從資料上選取了這樣一道應用題:

(*)一列快車長180m,時速為72km,一列慢車長220m,時速為48km,問:

(1)兩車相向而行,從車頭相遇到車尾剛好相離需要多少時間?(2)兩車同向而行,慢車在前,快車從追上慢車車尾開始到剛好與慢車完全錯開需要多少時間?

這是一道雙動態的典型應用題,一般來說學生是很難弄清題意獲得正確、完整的解析過程的。但本人在教學過程中事先并沒有直接給出原題(*),而是將(*)中的題目條件變改,出示給學生的是下題:()一列火車長180m,時速為72km,一座橋長220m,火車從車頭上橋開始到車尾剛好離橋需要多少時間?

這是一道動靜態的應用題,較(*)簡單,學生很容易作出示意圖分析、弄清題意,獲得正確、完整的解析過程的。

我要求學生將()中的條件“一座橋長220m”任意更換為其它條件,提示他們最好改變為動態的事物,重新自編應用題(學生分組討論)。之后我將學生自編的應用題收集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

第一類:一列火車長180m,時速為72km,一山洞長220m,火車從車頭進洞開始到車尾剛好離洞需要多少時間?

第二類:一列火車長180m,時速為72km,另一列火車長220m,時速為akm,(這里由于不同的學生給出不同的時速,故用akm代),問兩列火車相向而行,從車頭相遇到車尾剛好相離需要多少時間?

第三類:一列火車長180m,時速為72km,另一列火車長220m,時速為akm,兩車同向而行,慢車在快車前,快車從車頭與慢車車尾相接到剛好與慢車車頭完全錯開需要多少時間?

更有優秀的學生,在第二、三類題中增加“兩車距離bkm”的條件,第一類題與()當然沒有什么本質上的區別,但第二、三類題則是學生自己獨立思考,提出的問題。

這個過程產生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其中滲透了問題情境、情緒情境、教室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讓他們始終在愉快,興奮的過程中努力自主的思考、揣摩。

我要求學生自己解答以上自編的問題,他們都能準確的給出解答過程,并都能清楚的說出分析問題的步驟。此時,學生興趣特別濃,結束之后,我告訴學生,事實上,我本來想要出示的原題正是第二、三類的綜合應用題。學生此時情緒更高,我便順水推舟,啟發學生今后遇到問題時,不僅要會解答,更重要的是要在解答過后善于總結,發現新的問題,因為我們在書本上遇見的常是一些較實際問題簡單的問題,而實際問題往往又正好是這些問題的延拓。

三、開放題材,聯系實際,拓寬自主學習的世界。

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的思想,關鍵是教師是否善于結合課堂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采集生活數學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

數學開放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世界。在教學中,適當穿插一些開放題會給課堂帶來生機,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篇(9)

(1)提出要求:即教師可根據教材和《大綱》精神向學生提出本節課的目的要求。

(2)分組討論:即將學生按座位分成四人一組進行閱讀、討論、老師有重點地指導,討論后抽一組,推選一人上講臺講課。

(3)學生講述:學生在講課中,教師除對某些實驗和難點進行輔導外,最好不要講話,而是注意全班同學聽課情況、講課同學的思路和存在問題。

(4)補充答疑:教師要及時補遺答疑,強調重點和要點。

二、指導講課法

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循序漸進:

(1)開始階段:教師在開始階段不能馬上指導學生講新課,教師可上完一部分課后,再按照基本操作過程指導學生復習提問,使學生初步掌握講課的技巧。

(2)第二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講要點。即在開始階段討論基礎上,老師可在黑板上寫出若干問題,請學生討論講解。

(3)第三階段:指導學生講課。教師應要求學生做好充分預習,自己列出題綱,經過小組討論后進一步完善。對于其中的實驗,教師可帶部分同學共同準備,由學生完整講述新課內容。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1)可以訓練學生表達能力:通過講課,給學生提供了較多的當眾表達機會。由于是講課,學生不僅要大膽地說話,還要清楚、簡潔、有層次,讓人聽懂。這種登臺表演極易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表達能力得到極好訓練。

(2)可以提高學生記憶能力:學生在課堂上“講課”,不僅要有說的能力,更要有內涵,經過積極預習準備和老師的指導可完全記往書本上的知識,提高記憶能力。

篇(10)

2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問題

2.1對生態文明教育的認識不到位

我國大部分的院校只注重專業課程的教育,忽視了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并沒有把生態文明教育當作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當然生態教育也不在高校的培養目標之內,一些高校雖然有了生態文明教育的課程,但是由于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正處于教育研究的初級階段,大家都在探索,產生了很多問題,而這些問題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解決,使得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2.2大學生生態教育體系不完善

在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中,教育體系十分不完善,甚至沒有形成有步驟的教育內容。生態教育也只是一些系或者專業的專業教學課程,沒有一個完善的體系,更加沒有衡量教育成果的有效標準,這使得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沒有實質性的內容,不合理的教學方法讓生態文明教育失去了他的趣味感,學生接受了生態文明教育更加難以在現實生活中得到應用和實踐的機會,這樣大學生生態教育也就沒有了發展的后勁。

2.3生態文明教育困難重重

相比于其他國家,我國的生態文明教育大環境還沒有形成,生態文明教育的地位沒有得到提升,生態教育沒有滲透到所有的學科之中,并不能廣泛而明顯地體現出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在進行生態文明教育的過程中,缺乏師資力量,沒有相應的人才也是生態文明教育的大問題。

3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策略研究

3.1建立長久的系統的教育目標規劃

在進行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過程中,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建立一個有效的目標長遠的系統的教育計劃,有了教育計劃,就能避免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流于形式,讓學生建立共同的生態價值觀,是高校的生態文明教育與大的社會環境相結合,與學生的心理相結合,更與社會道德結合,讓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滲透到方方面面,不再有學校教育課程的局限性。

3.2發動學生參與生態文明活動

在現在的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中,大學生作為生態文明教育的主體卻很難親身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的活動中來,各個高校的生態文明教育常常是把學生們封閉在校園中,這種狀況的結果就是大學生親自參與治理、改善生態環境的機會非常的少,對生態文明的理解也不到位,學校應發動學生親自參與到生態文明的活動中,這樣才能讓大學生更好的接受生態文明教育。

3.3把生態教育上升到生態文明觀意識上

進行生態文明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自然科學的課程上,它不僅僅是學校的一門課程,更是生態文明觀意識的培養與建立,我們要在生態文明教育中體現出自然生態系統學知識,體現出生態學規律,結合當地的地域特點,讓學生親自參加有實際性、有針對性的生態文明教育研究。

上一篇: 商業廣場財務工作計劃 下一篇: 互聯網金融模式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午夜福利在线不卡 | 天天躁日日躁永久一区 | 日韩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香蕉一区精品 | 欧美性爱在线免费精品 | 亚洲AV岛国动作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