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2 17:21:3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就業工作經驗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留學后工作比原來差
曾在一家著名咨詢公司工作的付小姐2年前去英國留學。“當時就是希望換一種生活方式。而且在工作一段時間后需要有一個提升,當然回來后能夠找到更好的工作也是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然而在花去了幾十萬元的積蓄過了2年逍遙日子,總算學業有成的時候,卻遭遇了“就業冬天”。“國內就業形勢和兩年前大不相同,現在海歸一大把,工作越來越不好找了。”和其他留學歸來的學生相比,付小姐還算幸運,畢竟在出國之前曾經有過一份很好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人脈基礎。半年之內,付小姐通過各種渠道找到過好幾份工作,但幾個公司給她的薪水都不如她出國前的高。
數據調查
超過3成海歸就業難
近期中華英才網一項對隨機抽取的1500多個“海歸”樣本統計的結果顯示,有35%以上“海歸”存在就業問題,40%“海歸”感覺自己的職業方向出錯,累計有57.5%的“海歸”在歸國6個月左右找到工作。
海歸選擇的單位大多數是外企和民營企業,供職最多的機構為外資企業,達32.7%,其次為民營企業、高校與科研機構和國企。
海歸供職的首選城市是上海,北京居第二。在海歸的就業職位級別上,37.6%為中層管理人員,41.6%在專業工作崗位:
原因分析
[作者簡介]周丹(1976- ),女,山東榮城人,渤海船舶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室內設計。(遼寧 葫蘆島 125000)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02-0188-01
當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迅猛發展,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其有著其他本科大學、職業培訓等教育類型不可替代的特性。室內設計專業教育是最能體現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的典型專業,更應受到重視,加強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突出職業特色,滿足社會崗位的需求。
一、室內設計專業加強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室內設計專業是從建筑專業分流出來的,是空間、色彩、造型、照明等藝術與技術結合為一體的典型設計專業,室內設計專業的發展受建筑行業的影響,是在建好的建筑物基礎上進行的,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專業,對人才的技術要求更為嚴格,就業范圍很廣,能延伸到其他設計學科,涉及職業有建筑師、工業設計師、工程師、建筑工人、技工等,但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嚴格。在美國設計專業畢業生應聘的先決條件是經過3年教育,畢業后應具備3年或3年以上的實踐工作經驗,而4年本科畢業的學生需有2年或2年以上實踐工作經驗,可見非常重視人員的實踐能力。我國當代文化形態的轉變同樣對高職室內設計人才培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備一定的設計理論知識外,還要有創新、合作的意識,有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
目前,我國許多高等職業院校設置的室內設計專業教育與現行的社會經濟相脫節,教學體制不完善,學校的教學環境規模、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就業率是影響高職設計專業教育發展的核心問題,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對現行高職3年制室內設計專業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合理安排課程計劃,讓學生在校期間就承擔一些實踐工作,以適應社會需求適應市場需求。
二、加強室內設計專業人才綜合實踐能力的途徑
1.確定培養目標。渤海船舶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我院”)室(艙)內設計專業學制3年,主要培養具備美術設計基礎、設計創作與研究的能力,能夠從事相關建筑裝飾設計與施工、平面設計與制作、裝飾工程監理與艙室內設計方面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為跟上時代步伐,讓學生更好就業,培養畢業生的方向應該是在掌握室內設計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室內設計創作專業技能和方法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具有獨立進行室內裝潢設計的基本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在校期間就能參與各種實踐工作,具備一定工作經驗,同時讓學生養成隨時了解國內外同行業的發展動態的習慣,以適應社會的需求。
2.進行室內設計課程體系改革。一是安排好專業課程科目和課程順序。新生入校后,大一要安排上素描基礎課、色彩基礎課,上素描基礎課的同時插入速寫基礎課,學習色彩基礎的同時插入構成基礎課,還要加入制圖基礎課,合理安排課程,讓學生科學學習,業余時間入廠進行實習,以了解室內設計專業、艙室設計專業人士工作的環境、工作方法和狀態,感受將來要想適應社會發展、實現自己的理想需要掌握的技能,帶著目標學習就有了動力、主動性,再結合學校的辦學條件,給予學生最實際、最先進的教育,這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在完成理論教學課程基礎上,重點安排實踐教學科目。首先,加強實踐環節培養。鼓勵在校室內設計專業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組織在校學生獨立開展各類科學研究,鼓勵學生申請各級科研課題,積極參與本專業教師課題研究等;支持學生進行創新型實驗活動,根據學院的實際情況組織開展在校生創業教育和創業實踐活動。利用好每一次校外實習和頂崗實習的機會。我院每學期都要求學生到企業實習一周或兩周,安排有資歷經驗的師傅現場指導,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尤其是畢業前的頂崗實習,對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其次,將相關專業的培訓、考試內容納入課程教學計劃。每年組織在校學生參加國家職業資格認證(美工證、平面設計師證、CAD證書等),參加社會化的設計比賽,在培訓和準備考證的過程中,確保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質量,使學生畢業后在取得畢業證書的同時,也取得了國家勞動部門頒發的裝飾美工證、廣告設計師職業資格證書、焊接技術證等。再次,建立室內設計實踐教學基地。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要培養在校期間就能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創新型人才,必須開發和建設學校室內設計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室內設計專業的相關科目多,涉及平面設計、室內設計、家具制作、沙盤制作等多專業的融合與提升,如按傳統的室內設計專業實踐課程進行教學并設置實驗,有限的課時安排必然無法滿足要求,而且無法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培養方式。在設計教學基地建設過程中,應考慮學院自身行業應用背景優勢,在原來實驗室的基礎上進行改建或者自建。充分利用我院現有的教學資源,立足于自主開發建設,建立設計專業自己的設計工作室、設計展示廳、艙室設計模擬工作室等實踐教學基地,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建立設計專業專用的現代化實踐教學基地,邀請裝潢公司有名望的設計師現場授課,支持教師參與企業項目合作開發,支持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做到教學信息與市場同步。室內設計實踐教學基地還可以開展對外短期技術培訓,為各單位職工進行軟件技術培訓,向社會招收培訓對象,增加創收,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
3.提高學院師資力量。教師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要鼓勵教師接受繼續教育,考取相關專業的雙師資格,我院每年利用寒暑假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掛職培訓,到名校教學培訓,提高教師綜合素質,還要增加外聘教師的數目和提高外聘教師的綜合素質。學校要建立任課教師嚴格監督管理制度,加強教學秩序,提高每節課的教學質量,要求教師對實踐教學細化分工,把實習具體任務落實到每個教師身上,讓教師在實習課前研究制定細致的實習計劃書,清晰地指出實習目的,實習實施的具體過程,并在每個實踐科目結束時對學生進行階段考核,對學生考核結果、實習過程進行詳細總結,以督促教師積累教學經驗。
4.確立新型定向培養的模式。為了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用人單位需要的人才,我院與招聘單位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采取定向培養模式,設計專業依托船舶,有自己的特色,畢業生就業單位范圍除了裝潢公司、平面設計室、建筑公司、工業設計單位外,還能到船舶類行業的艙室設計等多個部門上崗。因此要進行充分的研究探討,在專業領導的指導下,使學院與企業聯合起來,共同調研,確定人才培養模式,以接收單位的人才需求為前提,以企業的現任崗位任職標準為綱要,制訂人才培養計劃,簽訂畢業生接收協議,在加強師資力量、改善教學環境等方面深入合作,確定專業理論教學計劃,增加實踐教學環節。
2007年我院第一次與大連STX船廠簽訂定向培訓協議,讓在校學生在學校設置課程的基礎上學習韓語,考試合格后派往韓國進行實習培訓,培訓結束后回國直接安排到廠里設計管理崗,薪水比正常招收的畢業生高一倍,工作環境也不同,這種定向培訓協議一直持續5年,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我院學生的就業率。我院還與葫蘆島住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飛天公司等多個裝潢公司簽訂培養協議,學生在校學習兩年后直接到公司進行實踐,把企業作為學校的后場,畢業后學生有了較高的技術水平、豐富的實踐經驗,可以選擇工作單位、順利就業。
從社會行業需求出發,組織調查研究,根據當今社會對設計專業人才的類型、能力要求,研究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培養的途徑,細化本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實踐教學基地,找出現行的不足,重點圍繞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建立我國應用型高職室內設計人才的實踐能力培養方案,依照方案指導教學,必將推進高職室內設計專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祥春.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分析[J].遼寧高職學報,2011(9).
煤炭企業特色產學合作教育模式的成效與實踐經驗總結
二、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研究現狀
目前,已經有大量的學者針對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展開研究,并且相應地提出了諸多的研究理論,其中,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郭成芳教授,在其2012年9月發表的《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研究報告》中提出,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本身在于應該將整個教學過程穿插到實踐當中,領學生能夠在實踐過程當中能夠學到一定的知識,掌握到一定的技能,只有如此才能夠保證時間教學的成效性。對于這種研究理論,我國著名的學者張宇程教授也提出了相同的看法,其認為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本質是為了讓學生汲取到更多的知識,并且擁有一定的社會實踐經驗,就現今的教育形式而言,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已經成為了現在教學模式的主要方法,同樣也是最具有實踐性意義及實踐性價值的教學模式,這樣的理論被記錄在其2013年3月發表的《新課改下的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教學管理研究》當中。
三、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當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缺少干預程度
在一些院校的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對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概念并不清晰,認為學生只需要一味的進行實踐工作就可以增長知識與經驗,并不需要教師本身進行干預,由此導致學生對教學內容缺乏更為深入的了解,盡管參與到了教學實踐工作當中,卻沒有真正的學到旅游與酒店管理所需要掌握的知識,導致自身對旅游與酒店管理只是了解不透徹,無法真正地將自身融入到教學實踐活動當中,進而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致使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失敗。
(二)教學方案制定不合理
由于我國對于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研究相比較其他國家而言時間尚短,因此一些院校缺少對于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管理經驗,這就導致了在院校制定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方案時,缺少一定的合理性,令整個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過程變得十分混亂,并且在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時間分配上,沒有系統的規劃,使得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展開變得困難。
四、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加大教師干預程度
通過上文的介紹可以發現,在整個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充當著引導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其本身在整個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過程當中的干預程度,正確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并且對學生所提出的一些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仔細的解答,充分發揮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的重要作用,進而保障整個教學過程有條不紊的進行。
(二)增強教學方案的合理性
在整個教學實踐活動展開之前,需要對整個教學實踐活動進行系統的分析,并且制定相應的教學實踐計劃,保證教學實踐具有一定的條理性,并且,作為學校本身應該加強學校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經驗的累積,可以通過經驗交流的方式進行學院與學院之間的經驗交流,或者是在網上查找一些國外相關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規劃成功案例,對其進行經驗總結和學習。
高職院校中廣泛運用的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就是學徒制,這主要是借鑒外國的一種比較先進、新穎的教學培養方法。關于學徒制是否能真正有效地適用于我國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中,是一個值得探索研究的問題。所有的教學模式不能生搬硬套國外的,要根據實際國情進行不斷改革和創新[1]。
一、學徒制的主要含義和內容
(一)含義
學徒制指的是在相關專業人員的帶領下,在實際中展開真實的拓展實踐活動,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觀察和學習,自己將所學知識結合實情運用到工作中去,達到掌握課本內容和工作技巧的目的。學生在實踐中加深了對課本內容的掌握和理解,同時又具有了實際工作經驗,在畢業以后便可直接進企業上線工作。因為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學術性不高,實際應用性高,就業中講求的就是操作經驗,因此這種學徒制是高職技術專業人才教學培養的有效管理模式。
(二)內容
高職院校的教育重點是實現學生的“學”與“術”雙向發展和綜合運用,學生同時也具有了雙重身份。現代學徒制是一種文化、技術和知識同步傳承手段。在這種學徒制中,學徒將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企業實際運作中,相當于是將學習場所搬到了公司,將學習內容進行了深化和拓展。從學習層面來說,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并且能夠從實際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最后總結出自己的經驗和技巧,形成自我認知和成長,完善了學習過程、升華了學習結果;從就業層面來說,一般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在進行高校招生時,企業會直接參加面試,對于考察合格的學生會直接簽訂就業協議,作為企業預備人才,學徒同時享有傭工待遇,這為學生就業提供了機會和保障[2]。
二、機電一體化專業學徒制的實施
(一)實施過程
學徒制的核心內容是學習與工作有機結合,相互交替、相互聯系,實現人才培養中工學交替并且以企業為主。學徒制第一學年,還是以學校教學為主,學生主要在學校學習基本的理論知識,鞏固專業基礎。學期末,學生需要完成一個短期的實習培訓,一般是在企業內部進行,有相關技術人員和專家到場指導,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術技能,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企業主要崗位和日常工作,為今后學生就業快速適應公司環境打下一個基礎。第二學年,學生基本上已經完成學校全部的理論課程,可以根據企業的崗位空缺和崗位需求,自主選擇崗位進行為期約兩個月的技能培訓。接下來第三學年,是學生正式進入企業實習,學生和企業需要進行雙向選擇,確定好要進入的崗位。此時學生正式轉變為學徒身份,在技術師傅和專業教師的帶領下完成崗位實訓。
(二)實施原則
現代學徒制是一種新型人才培養方案,主要是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是基于現代創新教育基礎,根據企業實際的崗位需求和學生自身的發展特點而制定、實施的。在實施學徒制的過程中,要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規范引導、講求實用,在專業教育中需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對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進行系統性的課程改革,培養活動要以企業崗位需求、工作任務和人才定位為主要參考方向,從專業的社會化發展前景和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要求考慮。專業課程教育的開發要時刻以學生為核心,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專業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課程設計要從實際崗位需求出發,做好產業和崗位的連接,根據行業標準和職業規范,學和實踐[3]。實施學徒制主要包括兩大領域的學習安排,學校學習和企業學習,要將學科專業知識融入到企業技能培訓中去,構建實用型、創新型課程教學體系。關于課程設置上要符合專業要求,處理好必修課、選修課、公共教育課和實踐設計課之間的關系,合理分配,綜合要求。實施學徒制,無論是在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操作過程中,都要保證教學資源的充足和均等。現代學徒制將學校教育和企業培訓進行有機結合,是一種跨界教育模式,學校安排的授課教師和企業提供的專業師傅就成了“雙導師”。企業專業人員在操作技術上熟練,在工作經驗上豐富,帶徒效率高、質量優。
三、學徒制實施的特點和難點
(一)特點
現代企業經濟發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新設備和新技術的不斷產生和進步,企業大多采用流水化生產和自動化設備,機電設備不斷數字化、現代化,對于專業安裝、操控、維護和管理設備的人才需要量也不斷增加。針對這一市場需求,高職院校對于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加大,培養模式也不斷創新發展。應運而生的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在應用其中,效果明顯。學徒制的主要教育特點是將企業學習作為課程教學的一部分,這是一種系統化的組織性學習,學徒制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注重在實際操作中鞏固學生課堂所學,實現理論結合實際,“習”“訓”交替。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始終結合實際工作特點,可以不斷豐富理論知識,完善教學內容;在企業實習中,學生又可以接觸最真實的工作模式,能夠根據所學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解決實際中出現的問題。
(二)難點
機電一體化專業技術實行學徒制的時間不長,尚且存在一些問題和難點。一方面,國家對于這種校、企合作教學模式支持力度不夠,學校考慮到學生安全、意愿和家長反應等因素,不敢加大這種教學實踐力度,而企業在沒有得到國家相關政策鼓勵的情況下對于這種學徒制的參與積極性不高。本身學徒的實踐經驗不足,專業技術水平不高,即便是定崗上線也無法給企業創造收益,而企業還要排出專業師傅帶領、指導,還要在保證學生安全的情況下支付給學生工資,大大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從這些方面來說,國家對于學徒制的激勵體制不完善直接影響了企業對高職專業教育的支持力度。教師專業實踐經驗缺乏。高職學校的教師長期待在課堂上,一線操作經驗不足,難以深入課本給學生講解專業知識。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屬于工科,注重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教師只有不斷強化自身的專業技能,才能使學生更透徹地掌握基本理論知識。教師整體水平要和行業服務要求對等,才能使學生的校外實習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才能為學生的上崗操作提供基礎。企業環境對學徒的影響。學徒進入企業實習,環境和身份的轉變都比較大,學徒不了解工作內容、操作生疏,企業工作節奏快、環境嘈雜,這期間的學習操作和安全比較難以保障。加上初入社會,企業對于學徒的認同感普遍不高,學生容易產生消極情緒。針對這些,學校和企業要對學徒有足夠的耐心和包容,教師和帶工師傅也要做好溝通,為學生實地實訓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
四、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實施學徒制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完善學校管理制度
在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中實施學徒制,需要不斷跟進學生的學分管理,促進課程考核。在安排學生進入企業實習時,要合理安排學生作息時間,加強日常管理,實習持續周期要與課堂學習時間相適應。同時,在學習時要注意增進學生對企業文化、企業制度的了解,隨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專業教師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注重安全教育和紀律教育,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企業環境,同時要積極引導學生對日常工作進行經驗總結,做好學習筆記、分享心得。學徒制是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主要教育途徑,需要不斷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改革創新,要用嚴謹、專注的態度建立健全學校的教學管理制度。讓更多的企業參與學生,通力合作,培養專業的機電一體化人才。
(二)實現教學、實踐一體化教學
高職教育中,關于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實施學徒制,學生在入學初并沒有太多深入的了解,為了讓學生在后期的實習中更好地踐行企業實習標準,在校期間就要有意識地將具體的實踐任務搬上課堂。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需要學生具有大量的實際經驗,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學徒制為他們提供了更多安全可靠的實習機會。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專業教師要積極引入企業案例進行知識剖析,或者模擬一些列企業生產工序,加深學生對企業工作的認識和了解。學生只有形成一個具體的實踐意識,才能在后期的學習中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才能對專業實戰經驗保有積極性。
五、結語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生產模式發生轉變,大量機械化數字設備的使用提高了企業生產力,社會對于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學徒制的推行滿足了這種市場需求,也順應了教育改革新趨勢。在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中實施現代學徒制,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為學生以后的就業發展提供了保障。
參考文獻:
[1]丁度坤.基于“校中廠”的現代學徒制探索[J].職教論壇,2014,(18):68-71.
通過對本校往屆畢業生的調查分析,筆者認為高職生就業容易受挫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高職教育是我國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的教育,由于高職生起點較低,相比起本科生社會對他們的認可度較低,而且當前社會的人才評價機制不夠健全,很多用人單位還是以學歷來作為求職門檻,導致很多高職生在就業問題上受挫。這些外界的因素使得高職學生滋生自卑心理,在求職和擇業過程中伴隨著焦慮、失望、憤怒的情緒,無法正常表現自己,更加不被用人單位青睞,造成惡性循環,無業可就。
而很多就業受挫的學生無法正確看待就業失敗,把原因簡單地歸結于自己的運氣或者社會的不公,造成心理上的沮喪或憤恨不已,被挫折打擊得失去斗志。
由于高職生所處地位的尷尬性,導致他們在平時學習和生活中養成的依賴性很強,他們常常缺乏主見,希望得到別人的意見和幫助,因此很難獨立自主地去承擔責任,而如今社會很多企業對工作能力相當重視,部分高校生在工作中無法獨立自主地完成工作,并且責任感不強,很容易就會失去工作,對他們的心理帶來打擊,以及負面情緒的增長。
此外,還有一部分高職學生對自己的能力認識不足,心理預期過高,因此在擇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功利心比較強,服務意識較差,缺乏社會責任感,對工作崗位十分挑剔,有業不就,過分關注薪資、福利、地域等因素,最終無法選擇合適的崗位就業。
另外還有家庭對子女的期望的也會影響學生的抗挫承受力。
二、高職生就業抗挫承受力的培養路徑
針對上述就業受挫情況,筆者對本校2015屆部分畢業生進行了調查,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并結合其他高職學校的成功經驗總結出了幾種培養就業抗挫能力的途徑。
(一)抗挫承受力課程教育
1.就業專門課程。我們可以分析市場動態,根據本校專業設置相對應的崗位培訓計劃,可以從進校開始就盡量將專業往就業方向靠攏,并不斷根據市場變化調整課程,提高學生將專業知識化為工作能力的水平。
2.心理調試課程。首先,開展心理學教育,加強學生的自我心理調適能力,正確認識自己的優缺點,對自己的能力素質進行準確定位,學會自我激勵,提高自我心理素質。其次,引導學生正確認知社會,對市場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根據就業方向調整自己,再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挫折觀,理性看待就業挫折,不要因為就業不順利就懷疑自己的能力或者怨恨社會的不公正,學會正確分析失敗原因,從中吸取教訓并加以改進,逐漸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3.軍事訓練教育。在學生進校時就開展軍事訓練,培養其愛國精神、堅強的意志以及集體主義精神,增強抗擊挫折的能力。
4.社會交往課程。學生要走上社會,社交禮儀也是一門必修課,在人際交往中注重技巧和禮儀,對順利就業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社會交往課程可以采用實例演習、教學見習、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方式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文明修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就業指導在高職教育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幫助學生進行就業方向定位、開展社會實踐、提高職業素質等等。但是目前我校的就業指導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就業指導的師資力量有待加強,就業指導課程內容有待更新,就業指導的體系有待完善,就業指導形式有待改進等。就業指導不是幾堂課就能完成的工作,而應該是全程式的、個性化的。我校2015屆即將畢業的學生主要是這幾個方面的專業人才:建筑藝術類、紡織品藝術類、機械電子工程類、經濟管理類、電子信息工程類。這些專業都是當今社會緊缺的吃香行業,就業指導老師可以根據每個專業學生的不同興趣、能力、行事風格等因素設計不同的指導方案,比如說建筑藝術類中的裝潢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先設計一份意向調查表,請每一位學生認真填寫,老師再按照調查表上的不同職業意向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后分別給每組學生召開集會,并設計面試情境,讓每位學生都進行面試演習,提高其對就業面試的心理免疫力,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此外,從學生進校起就應該進行職業規劃的教育,學生在不同年級不同年紀的興趣和個性都會發生變化,加強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對未來的憧憬,學會自己調整職業生涯規劃。
(三)校企合作教育
當前社會每年畢業季都是“就業困難季”,但是有些高職院校的就業率竟有所上升,原因就是他們采用了校企合作教育的模式,例如杭州職業技術學院7個分院都與企業有合作關系,根據企業的需求來設置學生的課程和教學方式,并且定期請企業員工來為學生傳授工作經驗,校企合作不但能解決高職生就業受挫的問題,還能保證企業的人才資源,是一條非常有用的途徑,本校可以參考。
1.提高學生職業實踐能力。通過校企合作,高職院校可以利用企業資源,為學生提供實踐訓練的機會,比如說“頂崗”實習,讓學生提前去企業進行實習,一邊學習職業技能一邊把在校所學知識應用到工作上去;或者也可以請企業技術人員擔任高職院校兼職教師,開設職業技能課,讓學生接觸學習與職業相關的專業知識;還可以挑選教師去企業接受鍛煉,以實踐經驗來提高教學能力,提高實踐教學的成效;高職院校也可以在合作企業建設實訓基地,保證學生能夠直接進企業實習。這些措施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職業實踐能力,還能讓學生明確就業目標,認同企業文化,提高合作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此外,由于現代用人單位在引進人才時總是優先選擇有工作經驗的人,所以校企合作的這一舉措還能為學生以后求職應聘打下基礎,提高他們的求職競爭力。
2.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和心理素質。當代的高職學生大部分都比較嬌生慣養,不習慣吃苦,心理承受能力不強,高職院校向企業輸出的是應用型的技術人才,往往需要奮斗在企業第一線。通過校企合作教育,讓學生從基層鍛煉起,親身體驗工作的辛苦與價值。首先可以幫助學生擺脫浮躁怕苦的毛病,培養學生腳踏實地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也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忍耐力和承受能力,保證他們在面對壓力和挫折時能夠進行自我心理調適,盡早適應社會角色。其次,在工作崗位上不比在學校,有老師來主動教學,所以在企業實踐能夠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多吸收經驗為以后的職業道路做好鋪墊。此外,在企業實習過程中,人際交往和交流溝通是少不了的,學生在工作中有許多需要跟上級領導、部門同事相互溝通的地方,通過這些工作,能夠鍛煉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3.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校企雙贏。目前比較科學合理的有2+1人才培養模式,即在校前兩年根據企業的需求進行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最后一年在合作企業進行實踐學習,鍛煉自己的職業能力。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都是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過硬的職業技能的高技能人才。高職院校為企業培養人才,企業也能夠對高職教育辦學進行資金和資源上的支持,企業的資源可以成為高職教育的教學資源,高職院校的教學資源也能成為企業的人才培養資源。校企合作教育能提高學生的就業抗挫承受力,保障了企業的人才質量,從而實現了雙贏的目的。
中圖分類號:C913文獻標識碼: A
一.研究背景
隨著汽車保有率的不斷提升,上海中心城區停車泊位大約78萬個,缺口高達36.7萬個,缺口比例為32%。其中,居住小區車位缺口27.2萬個,缺口比例37%,其中老式小區和弄堂問題尤為嚴重,原因有如下三點:
1.設計規劃滯后:里弄及老式小區建設之初,私家車尚未普及,因此均未或較少考慮停車問題,泊位規劃不足,無法滿足業主的需求。
2.物業管理缺失:多數老小區和弄堂沒有專門的物業,管理上的真空造成私家車隨意停放,空間利用率低下。
3.公共空間遭侵犯:老小區內常有業主私搭亂建現象,弄堂也常被周邊居民、攤販當成“后花園”。
2005年10月,新華街道綜合治理辦公室為解決新華路擁堵治安問題,召開新聞會,進行新華路交通管治方案招標,由長榮大廈中標。這是一次政府、物業公司與居民聯合進行的老式小區停車改造嘗試。筆者選取上海市新華路569弄進行實證調研,希望通過研究其停車問題成因、通過改善軟性組織管理方式最大化利用現有設施的改造過程及管理措施,為老小區及老式里弄停車問題尋求可行的解決措施。
二.實地調研
新華路569弄位于上海市長寧區,兩邊有長榮、田渡等5個居民小區,約1200戶人家,還有10多家單位。早在2005年,小區車輛數就達到650輛左右,每日交通量多達2000余車次,交通問題十分嚴重,被列為長寧區當年急需解決的實事項目之一。它主要存在的交通問題是:(1)私家車增多,周邊車位不足,車輛在弄堂內亂停; (2)交通無序且量大,高峰時常有擁堵、糾紛; (3)步行環境差,步行居民安全得不到保障;(4)管理不力,各個部門無權或無暇管理,出現擁堵時得不到及時疏散; (5)通行量大于道路承載能力,路面遭到破壞。
三.現行方案
3.1 人員與設施配備
首先,弄堂停車目前容納了14名工作人員,其中2名領班,負責登記收費工作。工作實行輪班制,一班4人,高峰時間段則增加2人;改造中配備安裝全小區聯網攝像頭,設置警衛亭;出入口設置計費刷卡機、電動升降桿,方便管理;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停車記錄的準確性,569弄采用“提成+監督”管理制度,領班抽查停車記錄以防漏記,月末根據停車量發放獎金,提高工作人員積極性。
3.2 管理系統
569弄經過整治管理,共設置60個車位,均勻分配給各個小區、單元,居民輪流排號,以年為單位獲得停放資格,發放停車證以嚴格區分內外部車輛。569弄經過停車改造后,共發放了3類停車證以管理弄堂內車輛:
(1)全天停車證:可在全天任意時段在該弄堂內停車。主要針對在附近辦公的人群。
(2)北/南區專用停車證:弄堂內因分布了多個小區及公司,為了便于管理,故根據車輛歸屬將車輛停放區以新華苑為界,劃分為南北兩區。區別于“專用停車證”,使用該類停車證的車主只能在對應路段停車。
(3)長榮大廈夜間停車證:長榮大廈物業身為改造的主要管理者,從為居民服務的角度考慮,拿出自己的部分停車位來填補弄堂內停車位的不足。
3.3 錯時停車與應急預案
初期弄堂采用一車一位制,造成一定資源浪費。后采用錯時停車制度,車位資源得到了雙倍利用。白天居民外出上班,利用空置的停車位停放附近安全局、保密局等工作單位或公司的工作人員的車輛;下班后工作人員車輛駛出,居民回家后繼續使用車位。白天可容納40多車次的短時停車,夜間也可容納5車次左右的夜間停車。
四. 改造成效
為了了解停車改造的實施效果,調查中向42位弄堂居民發放了調查問卷,其中19位為持有私家車的居民(5位持有弄堂停車位),23位居民為純步行居民。
(1)停車:弄堂通過改造和錯時停車,每日可以解決110車次的停車問題。5名在弄堂停車的車主中,有四位認為停車便利,一位反映夜間晚歸時有時會碰到外來車輛占用了車位停車不便的現象。
(2)交通:13名在改造之前就住在弄堂周邊的居民中,有77%認為改造后弄堂的交通狀況得到了改善,擁堵有所減少;
(3)步行環境:43%受訪者認為弄堂步行環境未受影響,但以私家車車主為主。16%居民認為停放的車輛使得弄堂更為狹窄,車輛會車時行人只能緊靠墻腳避讓,步行體驗不愉悅;42%居民認為弄堂內有幼兒園,老人、兒童的步行安全受到了一定影響;
(4)社會影響:569弄停車改造管理進入了上海市“萬人就業項目”,目前容納了14名失業下崗人員,具有積極意義;。
五.經驗總結與改進方案
5.1 成功經驗
弄堂停車因其空間局促、管理較難,更需要管理人員注重技巧、總結經驗。
(1)總結工作經驗:保安人員需靈活把握停車規律;保安人員應該熟記居民車輛和經常在此處停放的通勤車輛的駛入、駛出時間,以方便臨時停放車輛的安排。
(2)注重管理方法:應當注意管理方法,使員工主動挖掘弄堂的資源潛力。如可實行“底薪+提成”制度,促進保安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3)加強與政府合作:主管人員應積極尋求政策傾斜,以獲得管理的合法性,便于管理車輛。如新華路改造中雇傭者為下崗員工、失業人員,由此進入上海市“萬人就業項目”,得到了相關部門的支持。
5.2 改進措施
569弄的停車改造雖然有機動性強、可操作性好、成本低、見效快等優點,但由于其自上而下、公司管理的改造過程,仍難免有其局限性,需要在推廣過程中克服改進。筆者針對569弄現狀,擬定進一步具有普適性的改進措施如下:
(1)人車分流,提高停車位設施合理性,保留充足步行空間
兼顧路旁空間利用和步行空間的平衡,在現有問題路段處不再設置停車位,還給步行居民充足的空間,而不是一味追求停車位的數量。在具體方法上,可沿弄堂西側間隔一定間距種植綠化(如小喬木、盆栽),利用盆栽寬和司機的心理間距形成行人專用通道。
(2)限制車速,保證步行者的安全性
弄堂內應當適當設置路障以使車輛穿行速度降低,尤其是有托兒所、學校、養老院的弄堂,更應考慮弱勢群體的權利訴求,保證空間的公平性。在具體措施上,可以隔固定間距人行道突起,進而限制弄堂車速。定政策傾斜,使改造管理更高效。
(3)綠化上墻,適當改善步行環境
如可利用結余資金增添綠化,為避免不必要地占用道路資源,可以和周圍小區達成協議后栽種在小區靠弄堂的地塊,由小區內蔓延至弄堂墻頭,或者增加垂直綠化,從而減少汽車尾氣影響。
參考文獻
近年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已成為整個教育改革靈魂,研究性學習就在高中課改的探索中經歷了風風雨雨、坎坎坷坷。
一、勤學、探索,練就教師的基本功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千人一面”。即使貫穿一些問題的討論,也基本是教師事先設計好的,學生處于被動狀態,教師的思維有一定的局限性,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發揮不出來,而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教師在研究性學習教學中,應注重轉變3個觀念:①知識觀。研究性學習課程中有知識的分類,比如: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原理性知識等,要體現知識的多元特性;②課程觀。超越單一的認知性的課程觀,確立生成的、整合的、實踐的課程觀。教學中我體會到,課程不僅僅是知識是經濟、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反思性、批判性,建構性的實踐活動。③多元的教學觀。教學是建立在師生關系活動基礎之上的,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在于獲得知識,還在于獲得意義,進一步體現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情感交流,觀念溝通的交流活動。
我在教學中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指導就是意味著激發動機、培養興趣、引導方法、建立規范、跟蹤過程、把握價值、幫助進程、傾聽體悟。那么“問題”是教師的指導貫穿研究性學習活動過程始終的基本要素,教師及時了解學生所面臨的困難及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為學生提供最新的、有效的、有價值的信息。
二、發揮學生“主體”,做好“導”師
1.抓源頭——課題的申報與論證
“選題”是進行課題研究的第一步“萬事開頭難”,選題是整個課題研究過程中最艱難的一項工作,是課題研究在準備階段最重要的任環節。同學們在組長的帶領下,展開討論,根據選題的原則,即科學性原則、興趣性原則、需要性原則、創造性原則、可行性原則進行選題,召開班級規模的開題論證會,也就是學生就本組所選課題進行簡要的說明:①為什么要研究這個課題;②研究的目的意義是什么;③根據已有的知識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合理化建議,及改進措施,最后通過審定,該課題作為每個組所立項的研究課題。
2.抓計劃——制定課題的申報
凡是立項的課題都要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是為研究的實施而定的,研究方案分配分四部分:①課題名稱,小組成員,指導老師;②課題是如何提出來的(簡要背景說明),課題 目的與意義;③研究方法,活動所需條件;研究步驟,即: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階段、評價階段,從時間安排、活動內容、階段性成果承擔者及預期成果形式。通過制定方案,使學生明確“怎樣做”的問題,它包括了工作的步驟和程序,每個階段的目標任務和時間安排,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文獻研究法”、“實驗法”、“觀察法”、“調查法”、“網絡查詢法”等。
3.抓落實——積極開展研究活動,
在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中,第一步,學生根據研究主題,查找相關資料,掌握觀察,訪談、上網、查閱書刊雜志等獲取資料的方式,選取有價值的信息。有條理、有邏輯整理歸納信息。第二步,設計問卷,圍繞想調查的內容設計問題,所提問題要清楚明了,不會產生理解上的歧義,方便被調查者填寫,盡量采用選擇題。
例:高二年級關于就業的調查問卷
①您認為就業壓力集中的年齡是:
A.15-20歲 B.20-25歲 C.25-30歲
②如果是你,你的就業壓力是:
A.過分注重文憑 B.性別歧視 C.過分看重工作經驗
③就業時您會考慮:
A.擇業的地城 B.職位的高低 C.單位的經濟效益
④你的就業觀念是:
A.生存 B.擇業員 C.創業
⑤如果讓你安排職業生活規劃那是:
A.長遠發展觀念 B.求絕對安穩的觀念
⑥你就業的渠道是:
A.參加招聘會 B.到用人單位推薦自己
⑦你認為自己創業的特點是:
A.經濟實力 B.科學規劃 C.勤奮努力
⑧請你寫出就業和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第三步,發放、收回試卷,選擇樂意接受調查的對象,用禮貌和真誠感動被調查者,指導填寫,保證每份問卷的質量。第四步,整理分析數據,這一步重要的是對這些材料進行整理加工、分析比較、歸納、推斷,一方面考察學生陳述性知識的能力,另一方面考察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學生運用各方面知識,根據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及研究課題的理論依據,參考文獻資料,使其更具有科學性,更具有理論水平的提升。
4.抓檢查——對研究的中期檢查
中期檢查一般是在課題研究運動到一半的時候進行,檢查的主要內容是前半程研究工作進展情況,有哪些成績和問題,通過看資料對后半程研究提出指導性建議。
5.抓結果——課題研究的成果
課程研究的最終產物就是研究成果,研究課題是否完成其水平高低,全看成果。其一,結題報告是研究成果中最集中的代表。其二,課題研究產生的“論文”和“經驗總結”,它們是對研究報告的印證和充實。其三,研究課題的幻燈,是對課題的全部展示,用于學生組與組之間交流使用,學生從創新體驗,對知識的理解都展現出來,有很好的保留價值。
6.抓評價——樹立正確評價觀
評價過程是:①自評:客觀、公正評價自己在課題研究中的表現,根據自評提綱進行評價,如:哪些訓練可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研究中能否全身心投入,對自己承擔的工作完成怎樣?有哪些方面的收獲?自己有哪些變化?②小組評:各組在組長帶領下對照評價等級,對每個組員進行評價,并分別打出A、B、C、D等級;③指導教師評:指導教師根據自己在課題研究指導下,權衡課題的份量,各個環節的完成的質量及小組每個同學的表現情況,打出等級;④學校課題組評。課題參考自評、小組評、指導教師的意見,以科學的態度全面評估課題的完成情況。
參考文獻:
二、確定等級,動態管理。我鎮組織力量對全鎮歸正人員進行一次排查。對歸正人員的現實表現和生活、家庭、就業等情況評估,評估中要聽取幫教志愿者及基層組織意見,確定和調整列管歸正人員的幫教等級。經過排查,截至目前為止,大佳何鎮2003年來刑釋解教的52名人員得到全部安置,安置率達100%,建立幫教對象檔案52宗,列入幫教對象52名,幫教率100%,重新犯罪人數為1人,重新犯罪率控制為2.5%以內,為維護轄區乃至整個社會的治安穩定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并對這52名人員進行分類管理,其中其中A類人員4名,B類人員36名,C類人員12名。
三、具體幫教措施
(一)、對A類人員的幫教措施:
1、由鎮司法所制定詳細的個案幫教計劃,并根據情況及時進行調整;
2、實行政法干警、基層干部和志愿者“三幫一”進行幫教;
3、不定期走訪了解情況,每月進行一次考察;
4、個別談心教育,每季度不少于2次;
5、幫教小組每季度召開一次分析會提出幫教要求和措施;
6、加強重點時期的重點管控,做到上門見面教育。
(二)、對B類人員的幫教措施:
1、由幫教小組制定幫教計劃;
2、實行政法干警或基層干部和志愿者“二幫一”進行幫教;
3、定期走訪了解情況,每季度進行一次考察;
4、個別談心教育,每半年不少于一次;
5、幫教小組每半年召開一次分析會。
(三)、對C類人員的幫教措施:
1、由幫教人員確定幫教計劃;
2、實行“一幫一”進行幫教;
3、定期走訪掌握情況,每半年進行一次考察;
作者:朱巧云(廣東省民政職業技術學校廣東廣州510310)
中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社會培養人才,而校企合作是中職教育教育中人才培養的主要手段。中職教育與普通高中的教學模式相似,都是以理論知識為主,實踐內容較少。這就導致學生在實際的工作中缺乏動手能力,不能將所學知識與實際工作相融合,達不到企業崗位要求。而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本文主要對校企合作在中職教育中的實踐進行闡述。[1]
一、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現階段,中職學校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育出滿足市場需求的實用型人才。校企合作是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我國對中職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漸增大,這也推動了中職學校的發展。在中職學校實施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校企合作不光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更能促進企業文化的進步,達到學生與企業雙贏的效果。[2]
二、校企合作發展現狀
1.企業對校企合作的興趣不高
目前,企業對校企合作的興趣不高,阻礙了校企合作的順利進行。從企業角度而言,利益最大化是其根本目標。大多數企業不愿意花費時間在人員的教育中。學校是培育人才的主要場所,企業主要就是對人才的接收。校企合作,就意味著企業要在學生的培育中花費大量時間,還要確保學生在企業學習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增大了企業人力資源和成本資源的消耗。為了促進校企合作的進行,學校可以與企業分工合作,學校負責學生的安全工作,企業負責提供對學生的培訓。采用這種方式,能夠有效的激發企業對校企合作的興趣,有助于校企合作的進一步發展。[3]
2.校企合作機制不完善
現階段,學校與企業之間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互動模式。校企合作缺乏合作機制與交流平臺,企業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對企業而言,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就是為公司崗位選拔優秀人才。但由于目前校企合作機制不完善,不能保證培養出的人才全部吸納進企業,有的優秀人才會選擇去另外的企業發展,這就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所以為促進校企合作的發展,首先應該制定一個較為完善的合作模式,確保企業的利益不受損失。
三、中職教育校企合作的主要方式
1.學校走進企業
由于政策對中職教育的支持,中職學校招生的力度也逐漸加大。生源的日益增多,導致學校空間的不足,無法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場地。這就導致了學生在學校只能學習到理論的知識,無法將所學知識與時間相結合,阻礙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實施學校走進企業的校企合作模式,既能解決學校場地不足的問題,又能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的崗位或場地,學生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在企業進行實踐操作。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改正,成為滿足企業需求的人才。
以平遙現代工程技術學校與天津富士達自行車制造有限公司的合作為例:企業為學生提供實訓基地,學生在學校接受理論知識的學習,然后進到企業進行實際的操作,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2.訂單班模式
學校可以與企業簽訂訂單班的校企合作模式。首先,企業指派人員對學生進行宣講,讓學生充分了解企業文化和發展前景。在宣講之后,可以對感興趣的同學進行統計,組成一個新的班級。然后,企業加入到學生平時的理論學習中,企業根據崗位的需求,有針對的對學生進行知識講解,進而培養出適合企業發展的人才。
訂單班的學習,還有效解決了學生畢業后工作難的問題。通過在學校的學習,學生已經充分掌握崗位的技能需求,畢業后可以直接在進入企業工作。避免了出現“畢業即失業”的現象。通過這種方式,既滿足了企業崗位對于人才的需求,又提高了學校的就業率。
以“長實訂單班”為例,“長實訂單班”是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校與廣東長實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組成的訂單班。經過學校與企業的雙方協商,企業指派了三名技術人員參與了訂單班的教學,企業技術人員將自己的工作經驗總結為實際案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校企互動
中職學校的教師,理論知識掌握的都非常牢靠,但卻缺少實際的工作經驗。這就要求企業參與學校的日常教學,組織員工對學生進行更加專業的技能講解,將工作中的經驗分享給學生。與此同時學校可以組織教師對企業員工進行培訓,將最新的專業知識提供給企業員工,讓員工不斷的更新自身的知識儲備,從而提高員工的自身素質,促進企業長久發展。通過企業與學校間的互動,既能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又可以增強公司員工的理論知識儲備,達到校企雙贏的效果。[4]
4.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