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5 23:59:3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博士論文開題報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 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GIS平臺為ESRI ARCVIEW 3.x及其擴展模塊,遙感軟件為PCI GEOMATICA (?), 編程語言為C ,圖形處理用OPENGL。主要的研究方法參見表1。
1 種群 Population:以距離為基礎的種群分布格局、種間聯結、鄰體效應、種間競爭、母樹-幼苗空間關系等。
2 群落 Community:以面積為基礎的重取樣技術、各種面積曲線、冠層分析等。
3 生態系統 Ecosystem:以地圖為基礎的植被分類、生產力或生物量估算、植被水平或垂直分布等。
4 景觀 Landscape: 以DEM為基礎的景觀格局結構、綴塊分析、生境評價、虛擬3D森林等。
5 植被信息系統:構建多維熱帶亞熱帶植被信息系統(圖1)。
三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遙感生物信息提取
遙感影象的光譜特征、空間特征、極化特征和時間特性是我們鑒別各種物體和現象的依據。如何從遙感圖象中識別植被、昆蟲種群、大型動物等生物信息,則是建立多維生物地理信息系統的基礎。通常是用植被不同波段的反射率及其它因子的組合來獲得植被指數(VI),并采用非監督分類或監督分類的方法,區分不同地物和不同植被類型,但只能用于較大的植被分類階元;較小的植被單位如群叢必須結合實地調查和其它環境因子,能否直接利用遙感判斷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昆蟲種群和大型動物的判定一般是根據這種昆蟲的生境,也可以考慮標記和電子反射器的辦法來定位。引入專家系統或者決策支持系統,模糊數學、遺傳算法、神經網絡理論,可以更加有效地和精確地進行識別。
2 時空數據模型和時空分析
傳統的GIS面向的是只含空間維度和屬性維度的SGIS(Static GIS),而能夠處理時間維度的GIS則稱為TGIS(Temporal GIS)。時間維度具有和空間維度不一樣的特點,如何將空間數據模型的概念和方法引申到時空數據模型,是當前GIS研究的熱點和難點之一。時空一體化的數據模型必須具有時空二維的拓撲特征,才能有效地提高數據質量和分析效率,減少數據存貯的冗余(陳晉等,1995)。生物學中涉及了許多時空分析問題,也發展了時序分析和生物地理統計的方法,但這些方法的理論和應用都有待完善。而且,現有的GIS軟件均不能很好地完成這些分析。
3 專業組件設計
現有的許多GIS軟件并不包含生物學專業模塊;建立獨立的完全面向生物學的GIS費時費力,而且也不必要。因此,組件GIS是不錯的選擇。我們可以用各種計算機語言或GIS軟件附帶的語言,編寫出適用于生物學的控件或模塊,組合到現有的GIS軟件中。
4 其它
不同數據類型、不同維度數據的操作和管理,真三維GIS和虛擬景觀的構建等,也是急待解決的問題。
四 可行性分析
1 實驗室具備必須的軟硬件;
2 實驗組具備相關的軟件操作和編程能力;
3 導師組具備相當的指導水平;
4 實驗組具備一定的野外調查和室內分析能力。
五 創新之處
學位論文開題是研究生寫作論文的必經過程,寫作學位論文之前都必須參加開題報告會。博士生應在入學后第三學期第五周至第四學期第十周期間完成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并參加博士論文開題報告會;有特殊情況的,經學院批準、報研究生部備案后可延期一年。
二、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
開題報告主要檢驗博士生對專業知識的獨立駕馭能力和研究能力,考察寫作論文準備工作是否深入細致,包括選題是否恰當,資料占有是否翔實、全面,對國內外的研究現狀是否了解,本人的研究是否具有開拓性、創新性等。
開題報告應涉及以下主要內容:論文選題的意義; 論文的主體框架、主要內容和主要觀點;論文有哪些創新或突破;資料收集情況及所參閱的重要文獻;論文寫作過程中將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三、開題報告會的組織形式
1.各學院由博士生導師組組織本學科和相關學科專家3-5人組成博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指導小組,設組長一位(導師不得擔任)。
2.博士生在開題報告會召開之前,至少提前兩周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博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書》送交各培養學院和各指導小組。
(二)課題研究應有先進的科學實驗或運算手段,能夠保證取得創造性的科研成果。
(三)選題一般要求在本學科和相關學科范圍之內。鼓勵從事新興、交叉學科的前沿性課題研究,并達到創造性成果的基本要求。
二、開題報告要求
(一)開題報告一般應在第三學期期末之前完成。
(二)開題報告要有詳盡的文獻綜述,文字不少于8000字,閱讀和引用文獻不少于50篇,其中至少5篇為外文文獻。
(三)開題報告內容應就課題的來源、選題依據、目的、意義、研究內容、研究方法、預期成果、可能的創新點與難點、時間安排、科研條件等實施方案作出論證。
(四)開題報告應在一級學科范圍內集中、公開進行。學科點所在學院組織5名以上具有高級職稱(至少4名為教授)的專家組成考核小組,對開題報告進行評審。開題時應吸收有關老師和研究生旁聽。跨學科課題應聘請有關學科的專家參加。
(五)開題報告經考核小組審議通過后方能進入論文階段。未通過者,應在3個月之內補做開題報告。仍未通過者,按博士生中期考核有關規定處理。
(六)開題報告通過后,原則上不能隨意改題。如有特殊情況需要變更,由博士生提出書面申請,導師簽署意見,經學院負責人同意后再作開題報告,開題報告通過后報研究生教育學院備案。
(七)開題報告進行后2周以內,博士生應將《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報告》、《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報告審核表》及《山東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工作計劃表》送交研究生教育學院存檔,博士生本人、導師及所在學院各保留1份。
二、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內容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內容包括審核和確定博士生的學位論文選題依據和研究方案。選題依據包括:選題的理論意義及實踐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內容、研究目標、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難題、擬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與創新之處以及已積累的與選題有關的參考文獻等內容。
三、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時間
博士生學科綜合考試合格后可進入學位論文開題報告階段。為保證學位論文寫作及答辯質量,進行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學期與進行學位論文答辯的學期之間應至少間隔一個完整的學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一般在本年級第四學期進行,第六學期進行學位論文答辯。不能按期履行開題報告的博士生,其開題報告和學位論文答辯的時間按上述間隔要求順延。
四、專家委員會的組成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專家委員會的組成由本學科和相關學科的三至五名教授、有博士學位的副教授(或相當職稱的專家)組成。專家委員會主席由教授或相當職稱的專家擔任。導師可以參加專家委員會,但不能擔任專家委員會的主席。
五、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方式和成績評定
開題報告專家委員會的成員首先考察博士生與論文選題有關的近期研究成果,對選題依據和研究方案以及國內外研究現狀進行審查和提出修改和補充意見。博士研究生根據專家委員會小組的評議意見,在對選題方案進行修正、補充和改進后,填寫《中國傳媒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書》按規定程序審批備案和存檔,并正式進入論文寫作階段。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論證結果按合格和不合格評定。不合格者不得進入學位論文寫作階段。
博士生一般應在第四學期放假前提交論文選題報告以及文獻綜述,并由3-5位教師組成的小組負責答辯、評分。為了保證博士論文寫作時間(博士論文寫作時間通常需要一年以上),院研究生秘書將在提交開題報告后一周內上網公布開題報告的提交日期、選題及學生姓名,以便于監督。
(二)文獻綜述報告要求
文獻綜述報告既是撰寫博士論文中緒論的基礎,又是緒論的主要內容。用較長篇幅對論文研究領域的相關歷史、前人工作、已有的科學理論、方法應用等進行概括和評述,這是博士學位論文與其他學術論文明顯區別的地方。因此,從撰寫學位論文的角度看,認真完成文獻綜述是非常有意義的。
博士生應閱讀大量中外文獻,文獻的最小閱讀量為50篇,其中外文文獻至少應占三分之二,并在此基礎上撰寫文獻綜述報告(1萬字左右)。綜述應對所讀文獻加以分析和綜合歸類,闡述現有文獻的主要理論、觀點、方法,指出現有文獻已經解決的問題、所做出的貢獻和不足之處,由此而提出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文獻綜述中對所提到的理論、觀點、方法、結論、數據以及重要概念必須標注其文獻出處,即參考文獻。當文獻綜述正文中涉及到某一參考文獻時,按國際慣例進行標注。英文文獻用作者姓氏和發表年份加上圓括號來標注,例如(morgan,XX);中文文獻用作者姓名和發表年份加上圓括號來標注,例如(盧現祥,XX)。當文獻作者有兩個時,標注方式如(ball and mankiw,XX)。當文獻作者多于兩個時,標注方式如(sommers etetal,XX)或(盧現祥等,XX)。如果同一作者有一個以上同一年份的文獻被引用,那么在文獻標注和參考;文獻目錄里就要增加一個標識符,如(1985a),(1985b)。如果文獻中已經提到了作者姓名,則只需在作者后面用發表年份加圓括號標注,例如“f.modigliani(1960)指出……”。在文獻綜述的末尾要列出綜述中標注過的所有參考文獻,參考文獻目錄一般按姓氏或姓氏漢語拼音的字母順序排列,也可以按文獻在綜述中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參考文獻目錄的具體格式要求參見學校關于博士生論文寫作規范。
(三)選題報告要求
選題報告要明確說明:論文準備研究什么主題,國內外對這一主題研究的進展情況,你對這一主題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是什么,解決這些問題準備采用哪些方法。論文預期的創新點是什么。學校有統一印制的選題報告表,需要填寫的內容大體如下:
(1)論文的選題,以及選題的科學根據、目的、意義、國內外研究概況和預測。
(2)論文的主要內容,即所要解決的理論與實際問題。
(3)論文的預期目標,預計達到的水平或技術指標。
(4)研究中的難點或技術關鍵,你準備如何解決。
(5)計劃進度。
(6)具備的研究條件及資料準備情況。
二、碩士生
(一)開題報告時間安排
選擇兩年畢業的研究生,應在第三學期(10月初)完成開題報告;選擇3年畢業的研究生,應在第四學期末(6月初)完成開題報告。由各專業導師組長確定開題報告的具體時間。
2007年,我到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跟隨李金銓教授念博士。在申請博士項目時,我提交的研究計劃是研究新聞媒體如何再現我國幾個以人為中心的節日。
在第一年的學習過程中,我的興趣發生了轉移,對于轉型時期中國新聞從業者的心理狀況(諸如相對剝奪感和職業倦怠感)很感興趣,并以此為題撰寫了開題報告。
不過,老師看后很不滿意,他說:“以你的訓練,這個題目對你會很容易。不過,它在工業組織心理學里已經被研究得非常成熟了,你只是更換中國的新聞從業者作為研究對象,很難有實質性的理論貢獻。我希望博士論文能夠成為你個人學術生涯中標志性的東西。”
這個意見令我沮喪了好些天。老實說,我當時只不過是把博士論文看作是博士生階段學術訓練的一部分,并沒有諸如“個人學術生涯中標志性的東西”之類取法乎上的目標設定。大約一周后的某一天,我告訴高我一級的同門好友李紅濤,自己打算改個題目,研究中國的新聞評獎制度及其實踐。他的反應讓我很意外,“我也想過做這個題目,后來放棄了”。
這對于當時的我是一個很大的心理支持,我自嘲為“英雄所見略同”。他與新聞獎這一題目失之交臂的原因在于,老師一開始就建議他以新聞傳播學術期刊的知識生產為題做博士論文,他也覺得挺好。
當我忐忑不安地告訴老師自己的這個新想法時,沒想到他居然立即就同意了,覺得這個題目很有研究價值。他可能不知道的是,這個題目可是我當時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接下來,我向研究生院遞交了延期開題的申請,花了三個月時間,重寫開題報告。在資格考試時,何舟和張可明兩位教授也給予了我諸多建議。
我對于博士論文的構想是一個質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混合式研究設計。扎實的經驗材料是論文的基礎。我首先做的是質性數據,主要通過深度訪談去收集。研究生院批給我兩萬港幣的研究經費,使我得以2009年暑假在大陸三個省會級城市開展田野調查,完成了七十余份訪談。最多的時候,一天做了三份訪談。
那段日子,勞累,但充實。說來慚愧的是,博士畢業后,我再也沒有那樣大張旗鼓地做過田野了。今年六月上旬,我到南京做一個關于的集體記憶的田野,與博士論文的多地點大規模田野相比,這只是一個單一地點的很小的田野。
也許,我將無法擺脫以博士論文的田野經歷來作為自己后博士階段田野考察的一個參考框架,而我并不認為這是一件壞事情。至于定量數據,我主要借助《中國新聞年鑒》和中國記協網等來進行收集。這也是一件非常耗時的事情。即便在一些最簡單的變量上,也難免存在缺失值。為了盡量減少缺失值,我想盡了各種辦法。例如,在長江韜奮獎獲得者的申報表和新聞報道中,有些人的“教育水平”這個最基礎的信息都未提及,我于是就通過搜索引擎、報刊、電話,以及名人錄等方式去盡力確認。
它迫使我對文章要進行大幅壓縮。
而忽視了其他一些可能同樣重要的問題。
“要是……,就好了!”。
親耳聆聽到這些批評和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937(2012)03-0051-06
英國學者菲利普斯(Estelle M,Phillios)將博士學位定義為:教學許可證。意即獲得博士學位可以在大學里作為教師從事教學工作。該定義雖然起源于大學教師應該成為學術領域某一方面的權威,精通某一學科及其前沿理論。并有可能為學科的發展作出貢獻的概念;但是。博士學位還應體現學位擁有者應精通某一研究領域。并能在該領域中作出一定貢獻。博士研究生(以下簡稱“博士生”)培養就是在研究領域將學生培養成為一個訓練有素的專業研究者哪,而不只是培養大學教師。杰?D?懷特(Jav D.White)教授將博士學位水平定位在根據科學的標準進行研究,展示出他們具有廣泛的研究能力,而不僅僅為本專業領域發展作貢獻。
國內通常把博士學位定義為:標志學位擁有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學術水平達到本專業規定標準的最高學識水準的學術稱號。學者們的定義雖然存在一定差別。但是博士生教育代表一個國家最高水平的教育確是毫無異議的。
一、培養模式
中國全日制博士生修業年限通常為3年,在職培養的為4年。博士生課程學習時間通常為1年,一般在第一學年末進行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有些學校會設置中期檢查,主要通過開題報告和學位考試的形式進行。后兩年或三年的時間通常用來進行研究和學位論文撰寫,在畢業前兩個月進行學位論文答辯。學生可以通過必修課和選修課進行課程學習,課程學習與研究同步進行,同時以科研為重,更加關注學生的科研及學術能力,學位授予與科研成果掛鉤。
美國博士生修業年限通常為4年,由于個人能力、學習和科研條件的差異。有人可以通過3年的學習獲得學位,有人則需7年,甚至更長。第一年通常用來進行課程學習,定期檢查課程內容與研究需要之間的相關性,并可根據學生學習興趣組織課程。美國博士生課程以多樣化、龐大化、競爭性、非中心化為特色;第二年進行資格考試,淘汰率也很高,未通過資格考試和平時學習課程困難是學生輟學的最普遍原因;第三年進行研究和論文設計,人文科學的研究具有很太的綜合性,如果段有導師適當的指導。僅僅進行文獻綜述。學生就可能花費幾個月的時間;第四年完成論文并進行答辯。美國的博士生必須進行實習培訓,注重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能力,只有通過培訓才能進入正規的學習和研究階段。美國很早就開始了專業博士生的培養,注重人才培養的社會需求,提高專業博士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美國博士生教育重視綜合和交叉課程以及基礎理論學習,學生除了學習本專業的知識,還要輔修其他專業課程,為其今后研究和設計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堅持學習與科研相結合的原則,二者同步進行,彼此促進。
英國博士生修業年限通常為3年。但對于已獲碩士學位的博士生可縮短為2年。學生可以半工半讀。也可以中途去工作。之后再回來完成學業。博士生課程分兩類:一類是高度專業化的課程:一類是基礎綜合課程。英國的博士生培養主要以科研為主,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以小組形式展開,而人文科學領域的研究則以個人的形式為主。博士生一入學就要選擇其感興趣的領域展開研究,并且制訂研究計劃。根據計劃進行實驗、調研和數據采集等,通過分析和歸納,寫成研究論文。-博士生培養不但強調學術研究。而且日益強調適應勞動力市場需求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資格的獲得,重視培養適應知識經濟發展需要的專業人員,教育博士、工程博士、工商管理博士等專業博士生教育得到了長足發展。
法國自從2005年起實行全國統一的“LMD”學制(“358”學制),此學制涵蓋整個高等教育階段,即獲得學士學位學制3年,獲得碩士學位學制5年(包括學士階段的3年),獲得博士學位8年(包括學士和碩士階段的5年)。法國在實行“LIVID”新學制后,也實現了研究型文憑與職業型文憑的同步發展。法國博士生的培養分為兩個階段,即研究、學習階段和學位論文撰寫階段。博士生只有在研究學習階段合格后方可申請撰寫博士學位論文。第一階段期限通常為1年,在職和個別專業博士生經校長批準后可延長至2年。此階段要經過公共基礎課程。研究課程、實驗課程的學習和考核。同時,課程難度很大,淘汰率也相當高,平均約為40%,某些專業的淘汰率甚至高達80%。第一階段合格后即可進入撰寫學位論文階段。撰寫學位論文是博士生培養的核心部分,通常在實驗室進行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期限一般為2~3年,也可延長至4~5年。
二、指導方式
中國的博士生由單一導師負責,也有個別接受導師組聯合培養。中國的博士生培養以導師負責制為主,導師從全方位對學生負責,包括課程教授與輔導、科研、培養方案、研究及學習計劃、論文、實習等,導師均會提出建議和指導。導師對學位論文嚴格把關,認真指導和嚴格審查所指導的學位論文。同時,導師具有提出不授予學位或暫緩授予學位的建議權。導師可以參與畢業論文答辯,但不能參與表決。學院(系)學位評定分委會成員基本上由院系內導師組成,他們具有是否授予學位的表決權。
美國的博士生由導師組聯合培養。每名博士生人學后由一名主要導師聯合其他2-3名不同專長和特色的教授組成特定的導師組負責。通過不同學術專長的相互補充,不斷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多方面的才能,不僅僅局限于固定的領域。
英國的博士生只有單一的導師,通常是學院安排,或者由導師挑選,學生沒有自。導師對博士生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論文選題到培養方案、實習與實驗、學習及科研計劃等,導師均會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方式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導師每天都要和學生見面,甚至在同一工作室或實驗室進行研究,隨時指導學生,并及時了解學生的科研及學習狀況:與此同時,學生每周還要和導師至少進行一次討論,以便學生能夠隨時發現問題,及時更正和找到不足。不斷提高自己。
法國的博士生培養實行培養組負責制。培養組負責人一名,成員若干。負責人應具有教授職稱。由校長根據校學術委員會提議名單進行挑選。培養組采取教學組和研究組聯合培養的方式,目的在于促進培養組內部的交流、合作與共享,保證學科培養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避免將博士生培養變成狹隘的專業培訓,以做到“博士要博”。為了保證博士生培養質量,法國十分重視對學位論文的指導。導師
制訂周密、詳細的指導計劃,指導學生確定研究課題,制訂研究及論文撰寫計劃;學生與導師定期見面,及時接受導師指導和幫助。博士生在導師和培養小組的指導與幫助下,通過開展科學研究完成博士論文。
三、學位論文
(一)開題報告
相比歐美各國,中國的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會是最正規和嚴格的。在中國,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都有專門的開題報告會,學生通常從論文選題的目的、意義,國內外的研究現狀,研究內容和方法,可行性分析,研究進度安排,預期成果和目前的工作進展等方面等進行詳細匯報。雖然美國一些大學也有論文開題審查,但是是由博士學位委員會審查,對學位申請人最終是否獲得學位不起關鍵性作用。學生通常要向教授委員會作一次開題報告,以獲得委員會對博士論文選題的認可。英國也沒有專門的論文開題報告會,學位論文的研究內容往往是學生和導師在長期共同研究中,在導師的指導下,根據研究的課題雙方共同商定。法國博士生只有在學習研究合格后方可進入學位論文撰寫階段,深入研究學習文憑是學生開始學位論文寫作的前提和必要條件。同時,擁有歐洲碩士或同等學歷文憑也是其申請博士論文的重要條件。
(二)對學位論文的要求
在中國,衡量博士研究生教育成功與否,核心通常是學位論文的質量。由此可見我國對學位論文的重視,博士學位論文注重創新和對社會的價值體現。美國對于研究型博士學位論文的要求很高,要求對專業領域理論、實踐、技術方面有重大和創造性貢獻,通過研究和論文,培養其全面學術能力和素質。美國政府在這方面也給予大力支持。例如,美國的富布萊特博士論文海外研究獎學金就是專門為在海外做關于現代外國語及外國區域研究的研究生設置的。同時,還有專門為從事教育科學研究的博士生準備的獎學金,等等。英國博士論文要求必須是學生獨立完成的學術成果,對內容、格式、字數等都有明確的規定,但是核心要求是論文的獨創性和學術價值,鼓勵學生創新。論文正式提交前主要由導師負責把關,多數學生逐章地將論文交給導師。導師會認真審閱每個章節,提出具體指導和修改建議。學生根據導師的建議認真修改,一般要反復修改多次才能通過導師的審查,合格后方可正式提交論文。在法國,審查論文以其質量和價值為主要評估指標。同時要具有鮮明的特色。法國的博士生入學前要和培養單位簽訂論文協議,以確定學生研究的主題和條件,論文以專業培養計劃和個人研究計劃為依托,確立明晰的目標和實現方式,以確保論文的質量。論文至少包括如下3方面內容:一是簡要回顧研究課題,對課題的基本理論及研究現狀進行綜述:二是介紹該課題研究實驗的基本情況,包括實驗方法及其理論依據;三是客觀闡述實驗結果,并從理論上進行概括和分析,從而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結論。
(三)評審與答辯
在中國,學位論文評閱過程通常為1個月左右。論文要在答辯前1個月由答辯秘書送達評閱人。評閱人姓名和對論文的評審意見對申請人保密,博士論文實行匿名送審。博士學位論文評閱應聘請校外博士生指導教師和專家。指導教師不可以做自己指導的學位論文的評閱人。評閱人一般為5~7人,其中校外專家至少有2人。評閱人負責對學位論文寫出詳細的學術評語和具體的修改建議,并對是否同意學生進行論文答辯明確表態。學生必須根據評閱人提出的修改建議對論文進行修改,合格后方可進行學位論文的答辯。學位授予單位的學位委員會對學位申請者的資格進行審查后,組織學位申請者進行論文答辯。答辯委員會負責審查學位論文、主持答辯,并對是否建議授予博士學位作出決議。決議采取無記名投票方式,需經答辯委員會全體成員的2/3以上同意方可通過。博士學位的論文答辯委員會通常聘請外單位相關學科的專家參加。
美國的論文評審和答辯由論文委員會負責,每名博士生均由一個論文委員會負責,該委員會通常由3名導師組成,這3名導師對該博士生學位論文進行評審,只有3名導師一致同意,論文方可通過。論文評閱通過后。很多院校要求學生對其論文的價值、創新性、觀點、依據等進行公開答辯,答辯通過后方可授予博士學位。
英國的博士生必須提前3個月提出提交學位論文的申請,同時要提交一份300~500字的論文摘要。提交論文期間,學生可以同時提交反映自己學術水平的發明創造、技術成果、已等,以此進一步證明自己的學術功底。英國學生可以獲知學位論文的評閱人員名單,論文評閱委員會通常由3人構成,除了導師以外,包括1名校內專家和1名校外專家。論文初審通過后,學生方可進行答辯。評委將針對論文的內容和觀點與學生展開辯論。若論文答辯未通過,學生可在2年內重新答辯。
法國博士生需在答辯前3個月以上將學位論文提交給導師聘請的2名以上的教授或專家進行審閱,其中至少1人為校外或國外的教授或專家。校長根據書面的評審報告,批準是否進行答辯。同時還要向教育部提交答辯申請,教育部通常在1個月左右批復。被批準答辯的論文需裝訂成冊,提交答辯委員會各位成員提前審閱。答辯通常公開進行,博士論文答辯委員會成員由校長指定。論文摘要在答辯前在校內張榜公布。答辯時,首先由學生進行簡要陳述,然后開始正式答辯。答辯結束后,由答辯委員會主席主持進行討論,針對論文提出意見并進行評定。答辯委員會通過論文及學生的陳述與答辯情況,判斷論文是否具有特色和創新的價值。討論后’,答辯委員會主席會撰寫評議報告,并由全體成員簽字。經過評議,當即宣布授予合格者博士學位,并在該文憑上注明評語和等級。評議結果除了通知博士生外,還要在頒發同一專業博士學位的其他院校公布。
四、學位授予及監管體系
‘在中國,國務院設立學位委員會。負責領導和監督全國學位授予工作。學位委員會設主任委員1人,副主任委員和委員若干人。國務院對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進行任免。博士學位由國務院授權的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授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提出授予學位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及其可授予學位的學科名單,然后由國務院批準公布。學位申請者的資格由學位授予單位的學位委員會進行審查。學位申請者資格審查合格后方可進行論文答辯。學位授予單位的學位委員會負責對報請授予學位的建議進行審議,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學位委員會會議應有全體成員的2/3以上出席,采取無記名投票方式,全體成員過半數同意即通過。決定授予博士學位的名單,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備案。
美國學位授權審核制度和學位質量評估源于20世紀初的高等教育認證制度。高等教育認證以院校自我評估和同行評價為基礎。美國高校擁有很大自治權,博士生教育只有通過本校特有的文化底蘊和辦學宗旨,才能實現質量的不斷提升。最終獲得教育的成功。高校的學位授予權由州政府審核,聯邦政府不予干涉,州立大學等公立院校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利。美國的博士生培養機構由民間組織組成的機構進行認定。美國聯邦教育部批準了6大
區域的認證機構和近百個專業認證機構來監管和保障各高校的辦學質量。聯邦教育部和高等教育認證委員會負責協調和審核認證機構。保證認證機構的權威性和合法性,確保評估結果客觀、真實、有效。聯邦政府通過認證機構實現對高校學位的間接監督與管理。
英國的大學除了高校自身擁有學位授予權以外,學生還可以向全國學位授予委員會提出申請,這一規定擴大了學生在校外攻讀學位的機會,是英國學位制度的一大特色。英國大學評估機構是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局,它對英國境內所有高等教育機構進行質量評估,并將評估結果公布于眾。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局對英國學位質量監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英國還有區域性質量保障機構及專業質量認證機構,共同保障學生培養及學位授予質量。
法國每所大學都設有行政管理委員會,該委員會既可以頒發教育部的國家文憑,也可以頒發自己大學的文憑。在法國,只有公立高等院校才能頒發國家文憑。為了保證博士生培養質量,法國博士生培養單位除了接受全國科學、文化和專門職業公共高等學校國家評估委員會、總督學和校內評估委員會的評估外,高等教育評估事務所也定期對博士生培養質量進行評估。高等教育評估事務所是民間組織,成員由研究人員、管理人員、教師和企業人員組成。評估周期為每5年一次,經評估的全國大學排名在網上公布。其結果直接影響對各大學的投資經費。通過社會評估,用將評估結果向大眾公布的方式進行質量監控,有力地保證和促進了法國博士生培養質量。
五、討論及啟示
綜上,各國博士生培養及學位授予制度各有特色(見表1)。我國可以借鑒美、英、法3國的做法,在以下幾方面完善博士生培養及學位授予制度。
(一)學位質量保障
我國應該在堅持宏觀調控的基礎上,適度放權,形成中央與省級政府分級管理、責權明晰的學位授權審核管理機制。伴隨博士生培養規模的不斷擴大,可以逐步將部分博士生培養質量高的地區的博士學位授權審核權限有條件地下放到省級政府,由省級政府在國家給定的權限內,根據本省實際情況對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以及學位授權學科點進行自主統籌,從而有效提高資源配置效益,提高各學位授予單位的自我調節和適應能力,有效地促進博士生培養更好地為本地區服務。
同時,應該引導社會行業組織或者第三方中介評估機構介入高等教育評估審核工作,保證博士生培養質量。實現多種評估方式的有效結合,提高學位審核的實效性。實施學位授權點定期評估制度,不斷完善各項評估制度和程序,打破學位授權點的終身制。首先,通過在學位授予單位內部建立有效的自評系統,加強對自身的評估和督導,通過自我約束和提高。促進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開展年度自評,并將評估結果通過網絡和媒體對外公布,接受社會的監督。如無任何人對公示結果有任何異議,則可將自評結果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并向社會大眾公布教育年度報告。其次,將定期評估與學位授權審核制度相結合,加強日常的評估和檢查。對評估后不達標的培養單位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達標的則取消其繼續招生的資格。最后。要建立科學有效的評估指標體系。針對不同的專業采取有針對性的評估指標,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采用現代評價方法和模式,提高評價的客觀性。通過完善學位授權和評估機制,實現行政監督、社會評估和培養單位自評的有效結合,從而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鼓勵特色發展
國家應該出臺相關政策,鼓勵高校(尤其是一些專業性很強的高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從而通過實彳亍特色辦學,逐步滿足社會對各類特殊人才的需求,有效遏制各類專業性強的高校跟風向綜合院校發展。對于那些辦出水平、辦出特色的學位授予單位,應在政策、資金、就業、人員分配等方面給與更多的傾斜,以利于其不斷發展提高。
背景知識的積累和個人的學術興趣是學位論文選題最主要的來源,也是確定選題時必須考慮的最為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文獻的保障、支持和導師的指導、啟發在學位論文的選題中也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不可忽視。本文所選的三篇分析的樣本論文在以上幾個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現,盡管論文完成者的學科不同,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在資料的占有和運用方面十分詳盡、全面和準確,同時從這三篇論文的后記,也可以看出,論文和選題與三位研究者的學術興趣結合得十分緊密。具體分析見表5。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646(2008)08-0147-02
接收在職工作者攻讀博士學位能夠有效地促進多年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成長,進一步提高教育和科技隊伍的素質,同時也能促進教育和科技事業的發展。理工科院校的在職博士生主要來源于從事工程實踐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這些在職博士生在學位論文階段,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將理論知識應用于生產實踐,可以為提升企事業單位的科研水平做出較大貢獻。哈爾濱工業大學自1981年開始接收在職博士生,目前已經歷了27年。作為一所以工科為背景的重點院校,所培養的在職博士生,在導師的有效指導下,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資源以及科研條件,發揮自己的智力水平,將理論知識創新性地運用到生產實踐中,進而為國民經濟發展帶來很大的收益。哈爾濱工業大學通過接收在職博士生,為國防科技工業培養大量工程師,同時也為其他高校培養了一大批科研骨干。
1 對在職博士研究生生源結構的分析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面向在職人員設立的旨在提高學位層次的教育形式也在不斷創新,渠道不斷拓寬,在職博士生的生源也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但總體上,工科院校的在職博士研究生主要來源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高級管理層,其中高等院校教師所占的比例最大。由于高等院校的中、青年教師在獲得碩士學位后,長期從事教學、科研一線工作,已經在本領域內做出比較優異的成績[1]。他們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希望通過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積極地開展科學研究,更多地了解本學科最前沿的理論知識,掌握最先進的技術,同時將前沿的知識應用到教學、科研中,從而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和科研水平。
哈爾濱工業大學對近四年來在職博士生的生源情況進行統計,如表1所示。事業單位人員在職攻讀博士學位比例較高,這部分以高等院校教師為主,約占在職博士生總數的85%。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國內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的人事制度也以適應經濟基礎出發點,開始施行人事制度。人事制度的施行使人才流動的頻率和數量加大,人事高校教師的工作也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為了降低風險,高校管理層在考慮資助人事教師再發展的時候,對在職教師申請博士學位的資助采取先發展后償還的原則,同時也降低了資助的力度,因此,近幾年哈爾濱工業大學在職博士生的招生規模具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趨勢,但隨著高校教師隊伍的不斷擴大,在職教師繼續深造的需求不斷增大,2007年在職博士生招生規模也隨之增大。
2 理工科在職博士生培養的特點
絕大多數在職博士生都采取進校不離崗的形式完成學業。由于與原工作單位存在著人事關系,所以入學時一般錄取成委托培養。他們大多是原單位的教學與科研骨干,其工資水平、福利待遇等與原單位緊密掛鉤。他們在完成單位科研任務的同時,與全日制學生采取同樣的授課方式與培養方案進行課程學習,執行同樣的學分標準和課程考核標準,學位論文要求也與全日制在校生執行同樣的標準。在職博士生的培養年限一般為3-4年,最長不超過5年。
在職博士生在進行博士課題研究階段,由于特點各異,他們進行博士課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部分在職博士生所在工作單位科研實力雄厚,承擔國家和省部級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科研經費充足,如表2所示。這部分在職博士生在課程學習結束后,由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科研開發能力的博士生導師指導,首先對博士課題制定合理的實驗技術方案,做好前期準備;然后回原單位進行博士學位論文工作,由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強大的技術開發和協作能力的副導師指導,在職博士生能夠有效的把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結合起來,從而加快完成博士學位論文的進度。與此同時,學生需定期到學校與導師進行討論、交流,參加學校組織的學術活動,在學校進行開題、預答辯、答辯等環節。這種培養模式有利于大學與科研機構合作開展科學研究,把二者的教育資源優勢和科研資源優勢充分結合起來,實現優勢互補,這對促進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另一部分在職博士生由于所在工作單位不具備開展博士學位論文研究工作的條件。完成課程學習后,在職博士生在學校參加導師的在研課題,與課題組成員一起,參加學術研討,報告博士學位論文的進展情況,并定期與導師進行一對一的交流,同時制定下一步研究工作計劃。
我校在職博士生的生源結構和培養方式決定了其培養特點:入學起點高,博士學位論文標準高,學生具有豐富的教學和科研經歷,學風嚴謹。
3 提高理工科在職博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措施
接收在職博士研究生可以促進高級專門人才的成長,但是如果對在職博士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不能嚴格把關,則可能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如何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保證在職博士研究生培養質量,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3.1 加強對在職博士生培養過程的管理
哈爾濱工業大學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在保證在職博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前提下,對其培養培養過程的各個階段制定并嚴格執行一系列規范,其中包括入學選拔、課程學習、開題、課題研究、發表學術論文、撰寫博士學位論文、預答辯、博士論文評議、博士論文答辯和學位委員會評議。這樣一來,不僅加強出口審查,而且變結果控制為過程控制,嚴格加強對博士生培養質量的管理。
申請博士生入學考試的在職人員,雖然其工作經驗比較豐富,科研能力比較突出,但是與應屆碩士相比較,其外國語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哈爾濱工業大學對在職博士生的入學選拔,嚴格遵循《博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及錄取辦法》,在入學考試的初試、復試階段,與報考全日制的博士生一樣進行同堂考試,劃定統一錄取分數線。為最大程度地考查研究生分析判斷能力、綜合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在復試階段,加強學科與導師對研究生的面試環節,確保博士生的入學質量。
在課程學習階段,由于部分在職博士生因工作需要不能按時上課,各學科結合本學科特點制定培養計劃和培養方案,在博士生培養過程中實行嚴格的淘汰機制。由于在職博士生在課程學習、資格考試、論文研究等環節中都有被淘汰的危險,這促使他們能夠主動學習課程,拓寬自己的知識基礎,并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實踐中,從而保證在職博士生的培養質量。
博士研究生在攻讀學位期間的數量和水平是衡量研究生培養質量和學位授予質量的重要標志之一。為鼓勵博士研究生多發表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客觀、科學、合理、全面地評價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培養博士研究生的創新能力,我校各博士學科根據實際情況和特點,制定適合于本學科建設和博士生培養的制度。基于學校對博士生的要求,需要發表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因此在選題階段,在導師指導下所選課題多為生產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職博士研究生利用從課堂、圖書資源獲得的理論知識,與工程實際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搭建一個有利平臺,并通過不斷的實驗論證,從而能夠在較短的時間里發表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同時將創造性成果轉化為先進產品。
博士學位論文是檢驗博士生學術水平、創新能力的一塊“試金石”。為提高在職博士生教育質量及其論文的含金量,哈爾濱工業大學制定一系列措施實時跟蹤博士開題,對在職博士生一年來對本學科基礎理論掌握以及對所學知識進行創造性科研活動的能力進行綜合考評。在職博士生提出答辯申請后,學位論文需經過導師、預答辯委員會、學位分委員會審查,同行專家評審、校學位辦審查等多個環節,對博士研究生的正式答辯資格進行審核。為了加強論文評議工作,我校對博士論文實行抽簽匿名評審制,對評審結果達不到要求的博士論文不予組織答辯。
3.2 培養在職博士生創新能力
創新是從事科學研究的生命,也是博士研究生必備的科學素質。廣闊的科研教學平臺、先進的辦學理念、良好的育人環境、優秀的生源質量、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教學管理都是研究生的創新能力的基本條件。哈爾濱工業大學還采取促進學術交流、建立研究生創新基地等一系列舉措,來培養在職博士研究生濃厚的科研興趣,提高他們創新思維和科技創新能力。
培養在職博士研究生創新能力,以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建設為基礎。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是國防科工委為建立新型的研究生教育體系、改善培養條件、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建設科學研究與研究生教育相結合的產、學、研培養基地。目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已有的基地和中心配備完善,設備先進,利用率高,在研究生培養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并且在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項目驗收過程中得到國防科工委的高度評價。
培養在職博士研究生創新能力,以建立產學研結合研究基地為重點。產學研研究基地是大學通過創辦科技產業或建立實踐基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優化資源配置,為人才培養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哈爾濱工業大學先后建立了科學技術研究院、工業技術研究院,并緊密與教學結合開展產學研工作,形成一條高效、快捷、完整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在職博士研究生在產學研研究基地中,依托自身工程實踐能力優勢,在導師指導下,參與到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重大項目中,近距離地接觸技術前沿,在產學研結合中得到很好的培養和鍛煉。
培養在職博士研究生創新能力,以營造開放的學術交流氛圍為關鍵。研究生學術交流是研究生培養中的必修環節,是促進學術創新,拓寬學術視野,營造學術氛圍的重要舉措。哈爾濱工業大學為激勵在職博士研究生踴躍參加學術活動,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中要求學術講座選聽1學分、學術活動與學術報告2學分為必修環節。在校內,加大博士生學術論壇、研究生交叉學科學術論壇的組織力度,積極組織模擬國際學術會議等學術活動,搭建研究生學術實踐交流平臺,學校每年舉行的公開學術報告大于300場,為在職博士研究生提供廣闊的學術交流空間。在對外交流上,設立博士生國際學術交流基金、研究生學術交流基金等,積極支持并試行博士生雙邊(多邊)學術交流活動,鼓勵和支持在職博士研究生參加國內外學術論壇和科技創新大賽,拓展學術視野,推動創新思維[4]。
哈爾濱工業大學通過研究生培養部門和研究生工作部門協作,加強在職博士生課程、開題、答辯等環節的過程管理,同時鼓勵在職博士生參加學術交流、學術報告等活動,拓寬學術視野,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4 結語
在職博士研究生主要由高等學校專任教師及科研院所的技術骨干組成,他們的科研能力強、經驗豐富,通過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對培養單位的科學研究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同時培養單位也加強對在職博士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鼓勵他們進行科研創新,以保證在職博士生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 北京大學學位辦公室.在職人員申請博士學位――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好途徑[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86(4):74-77.
當天,新華社向全國消息;國防大學培養出我軍首批軍事學博士……
這5位學子是戰役學專業的于國華上校、作戰指揮專業的李(jing)中校、后勤組織指揮專業的黃成林大校、潘競科少校、龔飛少校。在此之前舉行的論文答辯會上,由來自總部、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后勤指揮學院等單位的專家組成的答辯委員會,對他們的博士論文在本學科專業領域的開拓性分別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手撫博士學位證書,他們5個人的臉上綻出平靜的笑容,內心卻都漣漪難平——畢竟,他們每個人都跋涉了很多年、很多年,才贏得了今天的輝煌和幸運。黃成林以前從不敢想自己能成為博士
45歲的黃成林是5個人中的“大哥”,也是他們5人組成的博士班的黨小組長。
他說,他以前不敢想自己能成為博士。
他在“”前只讀過兩年初中;1970年入伍,到某汽車團;1977年從汽車團調到軍區后勤部分部,一直干到1990年。這20年中,他先后當過電話員、通訊員、駕駛員、打字員、保密員、警衛員,并由戰士到班長、排長、參謀、副科長、科長、正團級倉庫主任。
如果不是那一天,他看到了那塊小黑板,他的命運或許不會發生這樣大的改變。
1990年6月的一天,黃成林出差歸來,在走進機關辦公樓時,看見一塊小黑板上用粉筆寫著一則通知。通知的大致內容是:國防大學招收軍事學研究生,年齡可放寬到40歲;具有本科以上學歷或具有大專學歷、在本職崗位上工作滿4年并取得優秀成果的部隊干部,可以報考。
那一刻,他的心怦然一動,一個仿佛在心里沉睡多年的愿望隨之電光石火般地醒來。
這一年,黃成林38歲,此前他已獲得黨政干部自學考試的大專學歷,通過了中央電視大學英語單科的結業考試,并在軍內外的刊物上發表了一些后勤專業的研究成果。
他有一種強烈的感覺,這則通知上的各項報考條件似乎都是專為他特別規定的,應該抓住這難得的機會。
接下來,他與國防大學有關部門取得聯系,積極做好考前準備,并于11月份報了名。就在備考期間,由于過度疲勞,他突發胸膜炎,住進醫院。醫生讓他靜養,他只住了一星期,便開了各種藥品出院。愛人見他如此“不要命”,只好請假回家給他做保健醫生。1991年初,他到北京應考時仍未痊愈,愛人還是背著藥包一路“保駕”。
苦心人,天不負。黃成林終于被錄取為國防大學1991級后勤組織指揮專業碩士研究生。
1994年,黃成林畢業,留國防大學后勤教研室任教員;同年,國防大學設立首批軍事學博士點,他又考取后勤組織指揮專業博士研究生,師從孫秀德少將攻讀博士學位。
在國防大學攻讀的6年中,黃成林十分刻苦,以至于同學們總是勸他“不要太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