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匯總十篇

時間:2022-11-05 11:25:0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學習語文的重要性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學習語文的重要性

篇(1)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5-0276-01

高中語文是高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而且它在逐漸成為高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隨著我國對民族文化重視的深入,語文也越來越成為最具潛力的學科。因為語文包括了我國歷史的發展進程,同時它還包括了很多我們的民族文化,所以它已經成為了高中最重要的學科。高中語文學習有什么意義呢?這是很多學生迷惑的問題,很多教師對此問題的理解也是錯誤的。大部分人受到傳統教學和應試考試的影響,他們認為學習語文和其他學科沒有任何的區別,都是為了提高自己在考試過程中的成績,為自己進入一所較高的學府提供一塊敲門磚。很少有人會意識到學習高中語文的重要性,他們不知道語文對一個人的未來職業規劃和學習的重要意義。所以,為了提高學生和教師對語文的認識,這里詳細介紹了高中語文學習的意義。

一、高中語文學習的重要性

高中語文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僅影響學生的成績,更對學生未來的求學和就業有重要的影響。從小的方面講,語文學習水平直接影響一個人在高考中的綜合成績,如果成績好就為學生進入高等學府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如果語文水平差,那么就相當于已經跟失去了進入高等學府的機會。我們知道高中學生偏科的學生非常多,一些喜歡數理化的學生,他們大都不喜歡學習語文,這主要是因為學習思維定式的緣故,導致他們對語文以及政治等學科失去信心。因為數理化等知識是非常有邏輯的,而且各部分章節的內容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很多知識是不需要記憶的,而是需要理解的。例如,無論多么復雜的公式,對于基礎知識好的學生,他們都可以通過最簡單的公式在短時間內推導出來。所以,他們更喜歡的是挑戰一些難題,通過自己靈活運用的公式和推到能力在考試中得到好的成績。而對于語文而言,很多知識是需要學生去記憶的,一些詩歌等,更是讓他們頭疼。所以讓他們以這種學習邏輯,突然間轉換到學習語文的邏輯中來,他們是很難適應的。其實,他們大可以把學習語文堪稱是一種放松,把學習模式的轉換看作放松的方式,這樣他們就可以很好的投入到語文的學習中去。一個人的語文水平對他的交流水平有著重要的影響,因為語文不僅鍛煉了一個人的邏輯思維,還鍛煉了一個人的口才,這也是背誦的最直接效果。一個人的背誦和朗讀水平直接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口才,口才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提高高中語文學習水平,對于提高一個人的綜合能力是很重要的。[1-4]

二、高中語文學習技巧

高中語文學習技巧針對不同的學生,我們有不同的方法。對于那些對語文有興趣的學生,他們本身就有自己的學習邏輯,所以對于他們來講,提高他們的語文水平只需要幫助他們改進學習方法就可以了。而對于那些對語文沒有興趣的人而言,就比較困難了。他們的思維邏輯停留在對內容的理解、內容和內容之間的連貫上,但是到了語文學習中,這一套卻不管用了。所以針對他們,學習思維邏輯形式的轉變是最適合的。他們完全可以把學習語文當作是一種學習的放松,因為學習數理化是非常累的,所以在學習語文的時候,思維模式的改變可以看作是一種學習模式的改變和自我的放松。高中階段的學生對學習不一定有濃厚的興趣,但是他們大都是認真學習的。所以他們很容易形成思維定式。例如有些對物理非常感興趣的學生,他們以能夠攻克難題作為快樂的源泉,所以他們非常喜歡去推導一個理論,證明自己的價值。但是到了語文這里,他們卻失去了自己的光彩。因為他們發現自己的強勢,到了這里卻什么都不是,而且他們發現自己的學習模式完全不適合語文學習,所以他們在很多情況下選擇了放棄,選擇了硬著頭皮去接受語文。但是他們認為語文是一種必須要背誦的,而教材中除了需要背誦的部分,對于其他內容他們基本上是不看的,因為他們覺得背誦部分內容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沒有明確規定背誦的部分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其實,他們可以把學習語文看作是數理化學習之余的一種放松,他們在語文學習的時候要做到學習思維模式的迅速改變。語文學習是需要學生以一種新的學習模式,對于不是重點的內容,也應該對其充滿重視,因為這部分可能會成為影響學生能力鍛煉的方式,因為不需要背誦的內容,往往未必就是一些不重要的內容。這些內容可能包含了人生哲理,也可能包含了學習方法,所以學生對于這部分內容不能夠產生歧視的印象。而對于那些需要背誦的內容,也不能認為學習這部分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應該要理解學習這部分內容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為什么教材中有些內容是需要背誦的呢?這是需要我們去思考的。教材規定需要背誦的內容,要么是為了讓學生鍛煉口才,要么是對學生的人生有重要的啟示。所以,學生在背誦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應該對這部分內容充滿憧憬,認真去完成這部分工作。[5,6]

參考文獻:

[1]葉圣陶.大力研究語文教學 盡快改進語文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1928,(Z1).

[2]王柏勛.語文教學情趣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3]王寧.漢語語言學與語文教學[J].中國社會科學,2000,(03).

篇(2)

引言:英國文學發展歷史比較深遠,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和歷史演變,在演變的過程中,文學也受到了各種現實理論和外界力量的侵蝕,受到了歷史、政治以及文化的熏陶和影響,發展到現今,也逐漸成熟。隨著世界經濟貿易的發展,當前英語文學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高職院校在英語教學中也要引起重視,開展英語文學教學研究,對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英語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一、英語文學的內涵分析

所謂的英語文學(English literature)主要指的就是用英語寫成的文學作品,作品的創作者不一定是來自英格蘭。在美國文學中的英語作品,也可以將其納入到英語文學中,但一般情況下美國文學都是按照一個獨立的重要學科進行處理的。英語文學發展歷史悠久,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價值。其中包括了古代文學、中世紀文學、文藝復興、新古典主義文學等,其中包含了詩歌、散文、小說、戲劇以及字典等。其中最具代表作品也包含了很多,例如莎士比亞的戲劇、《哈姆雷特》、《李爾王》,喬治?查普曼的《荷馬史詩》、詹姆士一世的英皇欽定本《圣經》等,都是英文作品中充滿智慧的結晶。

二、在英語教學中貫穿英語文學的重要性分析

(一)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對一件事物比較感興趣,就會積極的投入學習中,主動的去了解事物、認知事物。因此,高職英語教師在實施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文學是語言藝術性的表現,具有生動、形象以及凝練的特性,文學可以作為學生學習英語的材料;文學語言有生活化的特征,其是來源于生活,又體現生活的一種作品,具有通俗易懂、自然的特征,將其應用于英語教學,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吸收,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人們對于美麗的事物總是充滿著好奇與好感,向學生展現英語中的美,有助于吸引學生的目光。英語和漢語一樣,在語言中也處處有美的存在,是世界上最豐富的語言之一。在英語文學作品中,莎士比亞的戲劇、馬克吐溫的小說等都是歷史上不朽的佳作,在為學生講解的過程中,向學生揭示其中存在的美,可以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審美意境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投入到英文文學的閱讀和研究中,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英文水平。

(二)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在英語文學中,富含了豐富的文學作品,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詞匯、句式等,學生通過對英文文學作品的學習,可以將其中的知識吸收,并將其應用于生活實踐。學習英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學生不斷的努力和學習。但是當前很多高職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接觸到英語交際的情況比較少,其學習的知識也就不能用于實踐,不能在實踐中得到良好的鍛煉和成長。因此,學生可以借助閱讀和學習英文作品的機會,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踐,在閱讀和翻譯的過程中,可以收貨到更多的知識,讓學生逐漸養成英語思維形式,提高學生英語思維的能力。

(三)有利于實現跨文化交際。語言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文化需要用語文來表達出來,語言也承載著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學習語言的目的不是單純的學會使用,而且還要了解語言中的文化。高職英語教師在實施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可以將英美國家的不同文化介紹給學生,也是學生掌握英語文化的一種有效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進入英語學習中,感受豐富的文化內涵。文學也是一個民族的思想文化精髓,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中也蘊含著一個民族的經濟、政治、文化以及風俗習慣等,學生通過對英語的學習,在學會聽說讀寫的基礎上,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思想。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往也越來越頻繁,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更需要對其思想、文化以及風俗習慣等進行了解,避免在交流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誤解和沖突。因此,對于學生的培養,不僅需要培養基本的語言能力,還要加強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此引起重視,利用多種教學形式,通過文學作品鑒賞、光盤以及網絡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加強對英語文學的學習,同時也可以通過聘請外教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有效地語言學習環境。

(四)有助于素質和德育教育。加強對英語文學的學習,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素質和德育教育。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表現形式,在英語文學作品中,可以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和豐富多彩的語言輸入;文學是反應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發展的軌跡,學生在大量閱讀文學作品中,可以對其英語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學生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和欣賞,可以學習英文中的知識,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同時,在一些經典文學中,包含著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學生通過對這些文學作品的閱讀,在潛移默化中會受到作品中一些觀點的影響,在提高自己語言能力的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總結

總而言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如果采用英語文學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英語思維能力,感受語言文化和魅力,刺激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不僅能夠很好的促進學生的語象、心象和情象境界的形成,還能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不僅使得英語教學更加有魅力,同時也使得教學效率和質量得到提升。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認識到英語文學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將其融入到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 張文璐. 新課程標準下口語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J].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11:399+402.

[2] 李昆峰. 論英語文學在大學生公共英語教學中的融入效應[J]. 大學教育,2014,05:118-119.

篇(3)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271-01

一、語感的概念

什么是語感?從字面上理解,可以解釋為“對語言的感覺”,詳細點的解釋就是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分析、感受及體會。狹義上認為,語感就是指人們在長時間的培養下,對語言文字養成了一套獨有的審美體系以及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廣義上認為,語感就是人對語言的感受。語感的特性可以分為以下幾個特點:

1、自覺性

所謂的自覺性,就是指主題對語言有著直接的感受,從接收的語言內容之后,沒有經過常規的思維方式思考,直接過渡到感受,省略了中間的邏輯分析。

2、整體性

在某個特定的語言環境之下,能將語言文字較為完整地表示出來,并且理解語言文字當中所蘊含的深層情感,全方位地把握語言文字,這就是語言的整體性特征。

3、個體性

語感的個體性是指不同的主體或者在不同的發展時期對于同一段語言文字具有不同感受。就如同莎士比亞所說的:“一千個人眼里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4、情感性

情感性指主體對語言文字說表達的內容產生的情感波動。

正確認識及掌握語感的這四種特性對于語文的教學工作有著深刻的影響,也只有以認識及掌握語感的特性為前提,才能在日后的語文教學工作中,充分發揮語感的作用。

二、語感的重要性

語感對于語文教學的重要性,使得愈來愈多的老師開始重視學生的語感培養。而在教學大綱中也有明確地指出要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語言在教育界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1、聽、說、讀、寫

聽、說、讀、寫,是語感的核心內容,而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學生達到會聽能說,讀得懂能容,寫得出文字,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這與語感的核心不謀而合。有很多的實例都證明了一點:語感能力好的,一般較輕松地深透理解句子、文章的內容。并且能領悟到其中的思想主旨。從另一個層面來說,語感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由于語文的特殊性,生硬地教學是無法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只有令學生充分理解才是提高成績的關鍵。所以說,單單是教授知識是無法學好語文的,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而培養語感就是學生學習的有力武器。無數實踐證明,語感是影響學生聽說讀寫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著聽說讀寫的實際效率,語感也是進行聽說讀寫時主要使用工具。總的來說,我們要重視語感對語文學習的作用,認識到語感對語文教學的深刻影響,在培養學生語感能力的同時尋求更優質的預感教學手段。

2.語感的功能

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誦讀訓練來學習語文,在大量的聯系當中積累語文知識,也正是這大量的訓練,才使得學生對語文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也只有這樣,所學的語文知識才能轉變為學生的語言能力。專門教授語文知識,學生只會成為學習的機器,他們將會失去他們當初的學習目的,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還是要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也就是語感。

(1)提升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免不了的是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而所謂的情感教育與語感之間又有著復雜的關系,使得情感教育無法獨立于語言之外。語感對人的思想活動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每個人的思想活動都是相對獨立的存在,正是因為不同的思想活動才會使得人們對于同一內容的文字產生完全不同的理解。正因為如此,對思想活動有著影響的語感,也影響著人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因此,想要塑造學生的思想活動,可以從培養學生的語感入手。審美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而語感就是審美教育的根基。通過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感受,引發學生對文章內容興趣,然后再鼓勵學生對其進行鑒賞審美。這一系列的引導,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語感能力。也影響著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強弱。在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要重視學生的語感培養。

(2)提升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語感對于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的發揮也有著重要的作用。按照語感的結構來分,語感可以細分為語氣感、語義感、語法感還有語音感。語氣感就是指對特定的語句所表達的內容產生的語氣感受,語義感是指對語言意思的理解能力,語法感是指對語句當中的語法正誤的感覺,語音感是指對語音的感知能力。聽、說是語言交際的主要內容,而聽、說又屬于語感的基本內容,可以這么認為,語感是語言交際能力的基礎。

語感具有自覺性、整體性、個體性、情感性,而語感的這些特性也使得語感在初中語文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提高學生的語感水平,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更能夠鍛煉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在平常的教學當中,老師應該重視語感的培養,充分發揮語感的作用,使語感在語文教育上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

參考文獻:

篇(4)

在當前教育改革和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生的個體差異性以及高中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決定了高中語文教學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接受能力情況進行教學,這就是所謂的語文分層教學。具體來說,分層教學就是根據班上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能力接受的差異性,將學生分成幾個不同的層次,在這個基礎上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標準,以此來激發全班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語文教學活動更加適應全體學生,進而提升整體學生的語文成績。筆者根據高中語文的分層教學在當前階段取得的成效,總結出以下幾點語文分層教學的重要意義。

第一,實施語文分層教學有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一個全面分析,為學生量身制定培養目標。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要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分層目標設計,對于那些學習基礎較差、學習接受能力相對不足的學生來說,要適當地降低要求,讓他們的學習目標略微高于他們的學習能力,保護好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要適當地提高目標要求,讓學生始終保持學習語文的動力。

實施分層目標設計,讓每一個層面上的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情況的學習目標,脫離了以往教學中一刀切的教學境地,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這種分層目標的引導下,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會明顯提高,他們憑借自己的努力就能達到相應的目標,消除了學習中的畏難情緒,尤其是對于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而言,這種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于他們在語文學習中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具有積極作用。

第二,有利于課堂教學進行分層提問,鍛煉學生的思維。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是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并且獲得教學反饋的最直接的方式。提問的方式和提問的深度都是有學問在里邊的,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是提問那些優秀學生,提問的難度就會高一點,即使學生能回答出來,也不能代表所有的學生對某一問題都能理解和掌握,這樣不利于全體學生語文學習成績的提升。因此,在進行教學提問時要做到科學設計,分層提問就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掌握的語文基礎知識的實際情況,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提問,可以將問題設計為“一般”、“較難”、“難”三個層次。“一般”難度的問題主要是針對后進生,這樣的問題一般稍微深入地思考就可以得出答案;“較難”的問題主要是面向中等生,難度系數要與學生的思維能力保持基本一致;“難”類的問題主要是針對優秀學生而言,難度要大許多。

第三,有利于分類確定復習重點,促進每個學生的最優發展。復習教學也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在復習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薄弱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教師在制定復習教學計劃時,首先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個全面深入地分析,然后有針對性地確定復習重點。各個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目標不同,其復習重點也會有所不同,要實現自我突破的章節也存在差異,所以教師在復習教學中應該針對學生的基礎與接受能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復習計劃,確定復習重點,查漏補缺,促使學生在屬于自己的領域內獲得最優發展。教師要根據從學生的考核中得到的反饋信息,結合學生的學習目標,科學地確定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復習重點,做到教學的最優化,提高學生的復習效果。在語文教學中采取這種復習方式,重點突出,使得教師在每一輪的復習中都能夠準確把握住每一種類型與層次的學生的薄弱環節,使復習內容的安排、復習進度的調整等方面更具有針對性,從而在有限的時間內發揮出最優效果。

第四,有利于進行分層考核評價。高中語文開展分層教學的一個重要出發點就是要激發出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自身的積極性成為提升自身學習的內在動力,而分層考核評價是做到這一點的重要一面。按照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能力確定相應的考核評價標準,使得學生相對容易地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尤其是對于那些中低層次的學生而言,降低考核的標準他們在學習中就會增強上進心,依靠自己的努力順利完成學習目標。而且這種成就感和滿足感會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產生巨大的作用,促進語文教學活動的不斷深入,尤其是在高中階段緊張的語文學習中充當調節劑的作用,讓同學們不會帶有沉重的學習負擔,而是在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中進行語文學習。

篇(5)

要做好語文課預習首先我們要清楚預習的涵義。何為預習,《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學生預先自學將要聽講的功課”。

我認為,預習應該包含緊密聯系的兩個方面,即預先學習和預備學習。預先學習以預備學習為目標,預備學習以預先學習為基礎。預習是為了更好地聽課,更好地掌握知識。所以說,預習是學生課前的一種自主認知活動,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對課文先進行了解、質疑、思考的過程,是課堂教學之前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的過程。

二 預習的重要性

葉圣陶先生說過:“練習閱讀的最主要階段是預習。”一年級學生必須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通過預習,學生可以了解學習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并進行有的放矢的學習。

1.預習有利于學生提高聽課效率

不經過預習的聽課,只能是老師講什么就聽什么,分不清難點和重點,失去了聽課的目的性和選擇性;預習后帶著自己的問題上課,目的明確,注意力易集中,聽課效果好。

2.預習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如果學生能堅持預習,自學能力就會提高,閱讀的速度會加快,思維變得敏捷,分析綜合能力、發現問題、抓住問題本質的能力就會提高。

3.預習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通過課前預習,能讓學生掃除聽課中的一些障礙,在課堂上可以聽懂,或基本上能全部理解,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同時因為上課聽懂了,課后用于復習的時間相應減少,做作業的速度加快。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提高,學習效率也會大幅提升。

4.預習有利于學生提高筆記能力

聽課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是做課堂筆記。如不經過預習,就會盲目地抄老師的板書,不知道哪些內容教材上有而不必記,哪些內容是書上沒有的或是老師反復強調的重點而必須詳細地記。由于忙著抄板書,便沒有精力動腦筋去思考和理解問題。經過預習,記筆記就會有的放矢。

三 學生語文預習存在的問題

一年級學生在語文預習習慣的培養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無所適從

預習語文,對許多學生來說,常常感覺是老虎吃天,無從下口。要么騎馬觀花,將課文粗略看一遍,就算是預習;要么抓了芝麻,漏了西瓜,只查出幾個生字生詞,便以為是預習。

2.不抓重點

一些學生預習語文時,只是簡單地自學生字,把課文讀熟,知道課文主要講什么而已,沒有做總結思考。

3.敷衍了事

一些學生在語文預習時有敷衍現象,在沒有讀課文之前就動筆標小節圈生字,根本就沒有用心讀課文,只是把預習看作在書上做幾個標記,這樣,預習就漸漸失去了它的作用。

四 進行語文預習的方法

作為剛入學不久的小學一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剛接觸不同于以前的教育,對如何學好還沒有足夠的認識,需要教師進行指導。那么,怎樣才能有效地對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語文預習進行指導呢?

1.要明確一年級語文預習的主要任務

對照新課標相關要求,我認為一年級預習可分兩個階段:一是漢語拼音學習階段,以口頭預習和預習習慣養成為主。任務是讓學生練習拼讀音節,記住新課中字母的形。二是識字和課文教學階段,主要任務是:(1)拼讀生字表中的生字,讀準字音,看清筆順,想想記憶字形的方法;(2)借助拼音將課文讀通順,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劃出詞語;(3)標好自然段的序號。

2.預習時要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

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并不知道預習時該做些什么。因此,在每次預習之前,我們要告訴他們預習的目標和要求。比如,預習《詠鵝》時,可讓學生先圈出不認識的生字,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識字方法,并在家長幫助下制作生字卡片;再讓他們熟讀詩歌,直到熟能成誦為止;最后要求他們在讀詩時把握節奏。有了要求,加之對學習新課文的“求知欲”,學生會在家長的督促和幫助下完成預習,預習的扎實與否,直接影響到第二天的課堂教學質量和進度。

3.努力提高學生的預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不是他們學不會,而是想不想學,愛玩愛鬧是他們的天性,沒有老師監督進行預習對學生來說有一定困難,所以老師必須想辦法提高他們的預習興趣,才能有好的預習效果。所以,在預習的初始階段,我們可以采取下午放學布置學生預習,第二天一早就來比一比、賽一賽,看誰讀得好,看誰讀得有進步,及時進行鼓勵,以激起大部分學生的預習興趣,有了四五次之后,學生都不用老師布置,自己就知道每天晚上回家進行預習了。

4.語文預習要講究方法,培養習慣

翻開一年級語文課本,我們可以發現,在漢語拼音之后,安排了兩種課文形式,一種是識字,另一種是課文。對于這兩種形式的課文,老師布置預習的目的主要是借助拼音把詞語讀準,把課文讀通順,并通過預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活已有知識,使之與新知識聯系起來,為課堂學習做準備。因此,學生預習時要具體做好三件事:第一,讀一讀。讀詞語和課文。讀課文,一般讀五遍。1~3遍讀準字音,第4 遍讀通順句子,讀出停頓。第五遍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來。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多讀幾遍。第二,想一想。課文中感興趣的句子、詞語是什么意思,生字怎么記,如果孩子求知欲旺盛或好奇,他就要借助圖畫去研究。第三,問一問。對于自己解決不了而急于知道的問題可以向父母或他人請教。如得不到答案可以在旁邊畫問號,在課堂上解決。

五 結束語

學習主動性決定孩子學習的效率,預習是培養主動學習的好方法,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徑。有效的預習才能保證有效的課堂,隨著孩子能力的不斷提高,指導孩子預習的方法也會逐步完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孩子學習、預習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習慣,更多的還需要家長的配合。相信,長期堅持會有收獲的!

參考文獻

[1]周杰.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預習[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8

篇(6)

文化的教學是語言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日語教學也不能離開日本民族的文化背景而獨立進行。如果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是反復操練語言結構、學習語法知識,而不注重文化底蘊的培養,不僅使得語言和文化脫節,而且會影響學生對語言的學習,語言學習的效果將大打折扣。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內涵是無法學習好日語的,只學習形式而不了解背景也不是真正地掌握日語。因此,日語的教學必須與文化教學緊密結合起來,相輔相成。

1.日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現狀

現在學習外語的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在日常的交際中容易犯文化錯誤,這就是文化意思的缺失,其實學習語言就是學習文化的過程,而在長期的日語教學中,社會文化因素一直沒有受到學生及老師的注意,語言的學習受到了固有語法知識的制約,很多偉大的語言學專家,比如研究轉換生成語言學的語言學家喬姆斯基都認為語言學研究的對象就是語言能本身,因此,在日語的教學中,同樣也受到了這一種語言研究對象的制約,不能夠將文化導入到日常的教學當中,這是其一。而且在學生學習的過程當中,過于依賴老師這一種“填鴨式”的教學,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影響,缺乏了學習的主動性,面對不同的過級考試而學習日語,時間都花在了記單詞、做練習上,這也是應試教育的弊端。同時日語教學也受到了一定政治的因素的影響,中日關系遺留有歷史問題,而且中日關系的起伏也是影響文化導入的的一大因素,因為在選擇教材的時候,往往受到政治因素的制約,選擇的內容較為單一,不能讓學生接受豐富多彩的日本文化,這也是使得語言和文化隔離的一大因素,同時也是現在日語學子中文化導入的一大問題。

2.文化導入的含義

根據我國語言學家張占一的劃分,語言教學中的文化背景知識按照功能可分為兩種,即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知識文化指的是一個民族政治、經濟、教育、宗教、法律、文化藝術等文化知識;交際文化指的是兩個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際時,影響信息準確傳達(即引起偏誤或者誤解)的那些語言和非語言因素,包括問候、稱呼、致謝等習語以及委婉語、禁忌語等。在日本文化中,他們有相當多的語言忌諱,如:“苦”與“死”就連諧音的詞也是他們的忌諱,所以在學習這兩個日語的時候就要講清楚在日語文化中的忌諱,這也是間接的一種交際文化的學習,正如數詞“4”的發音與死的相同,而“42”的發音是死的動詞形式,所以在日本的醫院里是沒有與“4”和“42”的房間與病床的。這就是文化的兩個大方向,交際文化與知識文化的區別。

文化導入體現在:教師在教學中不僅準確教授知識文化,同時也要加強交際文化的導入,從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入手,向學生講解日語常用語在語言形式上的差異,還要講述日本的語言習慣、風俗禮儀等背景知識。這樣也是有利于交際文化的發展,也就是說有利于日語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交流,如果連基本的文化都不了解,能夠達到很好的交際目的、交流目的嗎?

3.跨文化交際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中日經濟交流的不斷深入,學習日語的人越來越多,而在中日的交流中不免有文化差異的影響,所以在現代的日語教學中融入文化的教學,是現在跨文化交際的要求,文化背景教育在日語教學中的地位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在胡文仲的《跨文化交際學概論》中就提到“只注意形式,而不注意語言內涵是學不好外語的。”因為語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語言是不能脫離文化這個大環境存在的,日本和中國在文化方面雖然還保留著一些相同的地方,但是畢竟是兩個民族文化的區別,文化也必然存在差異,要掌握一門外語就必須去學習他們的文化,就像我們在學習英語的時候,我們還要附帶學習西方文化禮儀,這不是潮流趨勢所迫,而是語言對學習者的要求。因為兩個民族在風俗習慣、、思維方式、價值觀等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在跨文化交際這個的時代潮流的趨勢下,將文化導入加入到日語教學中是十分必要的。

語言與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說,語言就反映著一個民族的特征,語言受到文化環境與歷史背景的影響,從而包含著對這個民族的人命對人生的看法以及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的習慣,同時文化也反映在語言習慣當中,比如日本人在打招呼的時候會以天氣季節為主,他們并不關心今天的天氣是怎么樣的,這只是一種寒暄的打招呼的方式而已,這就像中國先前流行的一見面就問“你吃了嗎?”是一樣的,我并不是真的關心你是否吃飯了,吃了什么?更不會真的請你去吃一頓,這只是一種打招呼的方式而已。所以學習語言要將文化導入其中就是這個道理,就是為了避免在交際當中出現尷尬的場面。

結語:語言與文化是相互影響的、相互作用的,學習一門外語不但是對于詞匯、語法、語音的學習,而是要了解他們是如何觀察事物,如何對待世界的一種社會思想,這并不妨礙你去堅持自己民族的思想,而是對一種文化的理解,對于一種社會禮節的學習。所以在日語學習中導入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篇(7)

【中圖分類號】G63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8500(2013)01-0231-02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師關注的課題。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體驗品味。可見在新的語文標準下,朗讀已定位成閱讀教學的“熱點”。現在語文教學中流行一個字眼叫“語文味”,但是這種“味”具體指什么,未見有個專家定論。而有一點卻是眾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讀是語文細酌如“味”之佳法。因此,面對新的形勢,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把“朗讀”這把劍舞得游刃有余就不得不對“朗讀”這個眾人關注的語文改革的焦點做一番深入的思考了。

1在閱讀課文時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傳統語文教學中,在閱讀方面長期存在兩個失誤:一是學生課堂閱讀少,二是放錄音或教師范讀多。課文錄音我們已無可挑剔,甚至某些有較高朗讀水平的教師與課文錄音相比,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準確的朗讀,圓潤的發音,感情的把握等等,無不讓人交口稱贊。如此以來,教師個人水平是得到較好的發揮了,但在佩服之余,我們是否也該為學生想想?在老師讀之前,學生有沒有讀過課文,找出生字詞,查查字典?對課文內容理解了嗎?對文章感情吃透了嗎?若沒經過學生的自主探究老師就讀了,那么學生不用解決字詞,也就省去了查字典的麻煩;不用去分析內容把握感情,就更省去了一個大麻煩。他們完全可以模仿老師去朗讀,甚至也可以讀得聲情并茂,但他們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學到了一點“形”而已,真正的“神”卻領悟不出,形神兼備也就無從談起。針對這些失誤,新課標注重學生的自我朗讀體驗,倡導“四步讀書法”,即讀準(要動手查字典)、讀暢(要反復讀,達到熟練)、讀情(要分析內容,把握感情基調)、讀境(要發揮想象,仔細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讀,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由淺入深的把握課文,重視了學生的個體參與,強調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實現了自我與作者的心靈交流,這樣讀出來的聲音才不會空洞無物,矯揉造作。特別是后兩個層次,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可以盡情發揮想象,用“內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繪的世界,用“內在的耳”去傾聽作者的心聲…… 在這個無形無聲的世界里,每個人的看法可能不同,因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每個人的看法卻又都是深邃的,有鮮活生命力的,因為這不是別人強加給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內心深處的。此時的閱讀便不再是“見字出聲”而是“內明于心,外達于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礎上的朗讀,或如小溪流水,丁丁冬冬;或如激流奔瀉,洶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園,鳥語花香,于人于己,誰能說這不是一種真正的享受呢?

2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擴展和延伸,是學生獲取“精神食糧”的重要途徑。小學生除了學好教材以外,再閱讀一些其他書籍,既可以豐富詞匯,又可以廣泛的學習語言表達方法,提高讀寫能力,養成自學的習慣。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呢?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①將一些淺顯易懂的課文當作故事課來上。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調動學生的興趣。②組織讀書活動,檢查閱讀效果。組織生動活潑的讀書活動,有利于促進課外閱讀深入持久地開展。③要將讀書時間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書,不能讓讀書成為閱讀課上的形式,走過場,草草了事。那樣的讀是起不了效果的。應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有目的地去學。特別是合作學習,除了明確學習目標外,還應當制定小組長職責。讓小組長真正成為合作的組織者、領導者、發言者。使小組學習有序、有效的開展。小組長輪換制,調動每個學生參與。這樣,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鍛煉了學生的能力。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并非教師就不聞不問了。教師應在巡視的過程中,主動去發現問題,甚至要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聽取學生的不同見解。這樣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才有效果。

篇(8)

一、語言與文化關系密切,這已是不可置疑的事實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一門外語的過程也是了解和掌握目的語文化背景知識的過程。掌握目的語文化背景知識的程度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語言知識的使用能力,它也是一個人是否能得體的運用語言的前提。從事英語教學者已達成這樣一個共識,即西方文化的導入與中國學生的外語素質的提高息息相關。對文化差異的忽視,不僅會導致社會語用知識的失誤,造成判斷失誤,交際受阻,更嚴重的在于培養學生英語實用能力將無從談起。所以說,進行外語教學時,必須同時注意語用知識的教學,即進行跨文化語用對比教學,從而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文化因素教學是中學英語教學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教師應該自覺的傳授文化知識,并以此為補充來豐富和完善英語教學,使學生能夠準確恰當地運用英語,并同操英語的本族人進行初步交際。因此,培養學生對英語的一般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適應性,進而發展成為一種文化能力是當今中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文化教學之所以處于不可忽視的地位,細作研究,原因有三:

(一)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的障礙

中國現代化進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質文化產品的溝通。而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的障礙,克服文化差異造成的交際障礙已經成為整個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研究文化差異這一問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入到各個階層、領域。因此,作為一名英語教學者,更是不容不忽視。九年義務教育初中教材有意識的安排了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力求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傳授文化知識,讓學生不自覺地感受英語國家的文化氛圍,從而培養學生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使用語言的能力。

(二)了解文化知識是學習語言知識的關鍵

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準則就不可能真正學習語言,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語言。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離開了特定文化背景的語言是不存在的。

(三)文化知識的教學是達到語言教學目標的關鍵

發展交際能力是語言教學的主要目標,語言能力是交際能力的基礎。然而,具備了語言能力并不意味著具備交際能力。交際能力應包括四種技能(聽、說、讀、寫)加上社會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進行合適交際的能力)。文化能力是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達到語言教學目標的重要教學內容。

三、外語學習中文化差異的表現———文化教學的內容

語言與文化關系十分密切,要想真正掌握一門語言,必須了解產生、使用該語言的特定文化背景。

從文化背景知識的功能角度來看,文化背景可分為兩種—知識文化(culture knowledge information)和交際文化(culture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交際文化著重于兩方面內容:一類是民族的日常言語行為,包括問候、致謝、道歉、稱呼、稱謂等語言俗套;另一類指帶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委婉語、謙遜語、客套語、禁忌語等詞語的使用。而這些都是文化差異在外語學習中的重要表現和文化教學的重要內容。

(一)稱呼語:

在Go for it! 教材中,出現“Uncle Wang/ Zhang”,這是中文思維套用英語的現象。漢語中的親屬稱謂有泛化使用的傾向,常用于非親屬之間。年輕人對長輩稱“叔叔”、“阿姨”,對平輩稱“大哥”、“大姐”。但在英語中,親屬稱謂不廣泛地運用于社交。在英語文化中只有關系十分密切的情況下才使用親屬稱謂,且后面不帶姓,只帶名,如“Uncle Tom”湯姆大叔。

(二)致謝:

致謝語的使用可充分反映出英漢兩種文化的明顯差異。在英美國家里,“Thank you”是使用頻率最高的禮貌用語之一。不論什么時候,只要受益于他人,受益者就會說句:“Thank you”。

對于別人送來的禮物,中國人往往要推辭一番,表現他無可奈何地接受,接受以后一般也不會當面拆開。如果當面打開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貪財”的嫌疑。而在英語文化中,人們對別人所送的禮品,一般都要當面打開稱贊一番,并且欣然的道謝。

對于別人的贊美,在操英語的國家里,人們常用“Thank you”,從而以“迎合”的方式予以拒絕,以示對對方的肯定或尊重;在中國,人們往往采用:“否認”或“自貶”的方式予以拒絕,以示禮貌或謙遜。

在中國,“謝謝”這個詞對陌生的人或不太熟悉的人用的多,對熟悉的人用的少,越熟悉就越不用謝。如果用了反而使人見怪,這是我們的文化習慣。

由此說明,在中、西方交際文化中存在著各種不同程度的差異,是否注重交際文化中的文化差異,是能夠有效進行交際的關鍵所在。

(三)恭維和贊揚:

在美國社會中,人們通過贊揚、夸獎來鼓勵某些合自己心意的行為。人們也通過贊揚和恭維來建立及維護社會關系,通常是地位高的人稱贊地位低的人,稱贊他們的表現、能力等。而地位低的人稱贊、恭維地位高的人時,通常是贊美他們的外表或個人擁有的財物等。

(四)介紹:

在英語中,“介紹”也帶有較為明顯的文化特征。在正式介紹中,通常要使用頭銜加姓,而在非正式介紹中,一般不用頭銜。

如:—This is Mr. Green and this is Mr. Brown.

—Nice to meet you.

(五)禁忌語:

不同語言中的禁忌語常常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在中國,人們詢問年齡、收入、婚姻、體重等似乎是常事,但在英美國家,這些被視為個人隱私的問題都要回避,否則,容易引起對方的反感。因為詢問這些問題,是對他人不尊重,不禮貌的言語行為。因此,文化因素的教學應該引起語言教學者的高度重視,以避免出現尷尬的局面。

語言與文化關系十分密切,離開特定背景的語言是不存在的。要想真正掌握一門語言,必須了解產生、使用該語言的特定文化背景。明確這些道理對英語教師和英語學習者來講至關重要。因此,我們把英語作為語言來學習的同時,還要學習英語賴以生存的文化,以便提高學生對日常交際用語中文化差異的敏感性。

四、文化差異敏感性的培養與中國英語教學——文化教學的對策

中學英語教學怎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我認為主要應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一)首先是態度問題

這就是說,教師要讓學生正確對待外國文化,努力去理解外國文化,要使學生認識到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美國社會學家G .R .Tuckered和W .E .Lambert對于只教語言不教文化有這樣的看法: “我們相信,任何這類企圖都會使學生失去興趣,使他們不僅不想學習語言符號本身,而且也不了解使用這一符號系統的民族。相反,幫助學生在學習語言時提高對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調動他們發自內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興趣,從而提供了學習該民族的語言基礎。”

(二)將語言與文化同步傳授給學生

本著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原則,教師應當找出影響語言有效傳遞的文化部分,密切結合語言知識,進行同步傳授。這樣可以使學生真正學會不同語境中禮貌而得體的“言語行為”,達到初步運用英語同操英語的本民族人民和諧交往的目的。簡言之,文化知識可以加深學生對語言的了解,語言則因賦予文化內涵而易于掌握。在基礎教學階段,如能選好重點,把握時機,便能消除影響交際的障礙,為正常交際鋪平道路。

(三)加強文化差異的教學,做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介紹

在外語教學的一定階段,文化導入的內容應當包括介紹由于文化差異而引起的詞語、表達法在意義及運用方面的差異。在課堂上教師應該設法引導學生進行情景對話,使他們真正進入“角色”。實踐日常言語行為,通過漢英兩種文化的對比,有意識地展示兩種文化的共性和差異,更深層次的理解這些表達法所涉及的文化內涵,從而幫助學生恰當地運用語言進行交際。

(四)充分利用圖片、幻燈片、電影、電視、多媒體等視聽直觀教具

為了使學習更形象生動,并借此了解英美國家的風土人情、言語行為,體會英美文化與漢文化的差異。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圖片、幻燈片、電影、電視、多媒體等視聽直觀教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其實效性。除此之外,教師應當加強對外活動的指導,如:English Corner、Spoken English等。

(五)做好歸納總結

在教學中,將日常生活交往方面英漢文化的主要差異、以及在語言形式和運用中的表現進行歸納和總結,對學生交際能力的提高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文化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既要注意語言知識的傳授和語言能力的培養,也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和能力去汲取英語文化知識,了解文化背景,這是培養語言得體性的重要前提。傳授文化背景知識應盡可能具體化,形象化。在教學中,應不斷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消除由于文化差異給英語教與學所帶來的障礙,達到有效進行交際的目的。讓學生進行生動活潑的語言實踐,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擴大知識面,從而更好地、更清楚的將文化背景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外語及外國的文化。

參考文獻:

篇(9)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會主動積極。那么,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下面我談談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一、把舞臺留給學生,讓語文教學不再是一個套子

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得把“舞臺留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充當“導演”。如此,課堂氣氛才能融洽、熱烈,學生才能樂學、好思,教學活動才能順利進行,教學任務才能按質完成,課堂教學效率才能真正提高。例如我在講《雷雨》時,課前先讓學生在了解課文的基礎上,自編自演小品《雷雨》,讓他們都動起來,都參與進去;上課時演員用心演,觀眾用心體會;演完后,我趁熱打鐵,有目的地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大家討論。如:①周樸園對侍萍究竟有沒有感情? ②周樸園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趕出家門的侍萍時,為什么會驚恐萬狀呢? ③周樸園已經知道了魯大海是他的親生兒子,那么他對魯大海是什么態度呢?從他的態度,你看出什么問題? ④你怎樣理解周樸園“(厲聲)不要打人!”?……讓學生們都動腦筋思考,動口回答,并逐層深入地從現象到本質進行分析。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都學進去了,教學質量得到了提高。這就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傾聽他們的見解,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這樣,可以充分發展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注重導入,激發興趣

教學之道,貴在善導。一個良好的導語,讓課堂幻化成課文中的各種意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一但出現“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荷塘月色》一文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全文通過描繪肅靜、淡雅、冷清的荷塘月色,表現了作者不滿現實而又無法超脫現實的一種淡淡的哀愁和苦悶的心情。我首先引用宋朝詩人楊萬里的一首詩導入,即,“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接著引入課文,我說:六月的西湖荷葉滿湖,別有一番情趣。那么,夏日的夜晚漫步在清華園的荷塘邊,在朦朧的月色里又是怎樣一種風韻呢?這樣引用詩句來導入,無疑在學生心中激起了波瀾,激起了強烈的求知欲,同學們興趣陡增。這節課學生非常認真,都努力去品味夏夜荷塘的風韻。事實證明,注重導入,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可以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

三、設置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抓住最佳時機,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在玩中學,在動中求知,在愉悅中索取。如《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學生讀課文,想象大自然的神奇秀麗有些難度。若借助計算機設置課件:沿路溪流隨著山勢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在看那細細的孔隙,只容一只小船進出;內洞洞頂蜿蜒著一青一黃兩條龍,又添上形狀不同的石鐘乳和石筍,更給雙龍洞增添了神氣的色彩。通過多媒體課件,將課文有關知識景象組合在一起播放,創造了優美的學習情境,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四、注意激勵,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讓學生親近你,作為教師真正做到熱愛學生,發動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生觀”。熱愛學生,信任學生,對每一個學生都要擁有良好的期望,熱情鼓勵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心,并激起學生對你真誠的尊敬,因此,在能激發學生情感,催其奮進的最佳時間和場合,應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分別提出略高于他們實際水準,并經努力能夠達到的目標,說出鼓舞他們奮發向上的評語等。如在每次月考之后,給不同的學生寫不同的評語,成績優異的希望他們再接再厲、勇奪桂冠,中等的希望他們樹立自信心與自尊心,促使他們敢為人先的決心和信心。我在作文評講中,決不放過學生的每一處“優點”,例如“你的作文語言活潑自然,如同你的人”,“讀你的作文,簡直是一種享受,謝謝你”,“你的文采真棒!”等等。在語文活動中,我及時地表揚、鼓勵,“你的記憶力驚人”,“你的字好漂亮”,“你的音質真好”,讓他們在參與中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喚起學習語文的熱情,培養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篇(10)

一、小學語文課前預習的重要性

只有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才能積極地去實踐并持之以恒,最終養成預習的好習慣。課前預習對學生、對教學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一)對學生的影響

1.預習能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預習最重要的是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必須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而預習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在正式上課之前,學生主動熟悉課本內容,進行簡單的說讀寫,能夠初步理解所學的內容。當這種行為堅持下去,慢慢就養成了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有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能力會獲得很大的提升。2.預習能幫助學生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學貴有法,學習是需要掌握方法的。小學生剛踏入學校不久,還停留在以前隨意學、簡單學的階段,對于專門高效的學習方法還不了解,更不會運用。所以,教會學生掌握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也是教師的重要職責。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可以掌握系統的方法,學會運用工具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這種對學習方法的認知和實踐對學生今后學習是大有裨益的。

(二)對教學效果的影響

預習是課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影響著學生的發展,關系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成敗。由于已經進行了充分的課前預習,對于新課中的一些難點學生已經嘗試自己解決并基本掌握了,對于嘗試后沒有解決的問題會記憶深刻,在課堂上就會格外注意教師的講解。如果還沒掌握,課下可以有針對性地向教師請教和練習,直到把難點解決了為止。這就大大提升了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

二、小學語文預習的實用技巧

(一)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既然是預習,就要從新課程的全局入手,發現和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進行思考。在教師講授新課的時候學生進行重點學習。

(二)眼口耳手并用

預習是一項需要調動全身感官進行協作完成的事情,要眼口耳手并用才能達到預期效果。比如朗誦時可以在文中圈出重點的字詞句,并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如用橫線標出生字、生詞,用著重號標出關鍵詞語,用波浪線標出重點語句或中心句等。具體符號可根據個人習慣確定,但要相對固定。

(三)大聲朗讀

朗讀對語文學習非常重要,它能刺激大腦,有助記憶,對語感的形成有幫助,甚至還能提高寫作能力。所以預習的時候要鼓勵學生大聲朗讀,在朗讀的同時找到文章的重點字詞句,感悟文章中心思想。

(四)學而不思則罔

“學而不思則罔”,學習要善于思考,在預習時也要進行深度思考。思考這篇文章寫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樣的表現手法,表達什么樣的作者情感,跟以往學過的知識有哪些關聯。思考中確定自己理解上的疑難點,這恰恰是自己聽課的重點。還可以結合文末的思考題進行簡單的練習。這樣上課時就能通過教師的講解加深自己對內容的理解,彌補自己的不足。

(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上一篇: 數控技術教學論文 下一篇: 實習醫生年終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本免费亚洲视频 | 亚洲大乳高潮日本专区无需安装 | 亚洲综合天堂Av网站在线观看 | 五月天婷婷在线看 | 日本韩国偷拍视频对白不卡高清精品 | 亚洲中文AⅤ在线视频 |